TWI714730B - 插頭單元與插座單元 - Google Patents

插頭單元與插座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4730B
TWI714730B TW106107496A TW106107496A TWI714730B TW I714730 B TWI714730 B TW I714730B TW 106107496 A TW106107496 A TW 106107496A TW 106107496 A TW106107496 A TW 106107496A TW I714730 B TWI714730 B TW I7147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lug
socket
connectors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7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5467A (zh
Inventor
加藤宣和
橋本公明
Original Assignee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5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5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4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473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插頭單元與插座單元,可將公差抑制為最小限度,並可實現小型化。本發明的插頭單元2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4a、4b,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4a、4b具備與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連接端子連接的觸點,且所述插頭單元2具備一個絕緣體,所述一個絕緣體保持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4a、4b分別具有的所述觸點,並且規定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4a、4b各自的間隔及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4a、4b的姿勢。

Description

插頭單元與插座單元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plug connector)的插頭單元、與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receptacle connector)的插座單元。
在平板(tablet)型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等行動終端裝置中,使鍵盤(keyboard)或滑鼠(mouse)等周邊機器對接(docking)使用的事例(case)正在增加。此種情況中,為了實現高速傳輸,要求將具備更多觸點(contact)的對接連接器搭載於行動終端裝置及周邊機器中。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對接連接器,其具有排列著多個觸點的一對連接器,使其中一個連接器對接至另一個連接器。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1-28876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對接連接器中,其中一個連接器僅可與另一個連接器對接。即,可使搭載有其中一個連接器的周邊機器對接至搭載有另一個連接器的行動終端裝置,但無法使搭載有另一個連接器以外的連接器的周邊機器對接。
因此,正研究使用具備二個或二個以上的遵照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 Type C,USB Type C)等標準規格的連接器(以下稱作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對接連接器。例如當在行動終端裝置中搭載有具備二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作為插座單元的插座側對接連接器時,不僅可與搭載有具備二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作為插頭單元的插頭側對接連接器的周邊機器對接,亦可與搭載有一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周邊機器對接。即,可將行動終端裝置側的插座側對接連接器所具備的二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中的其中一個對接至搭載有一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周邊機器。進而,亦可使所述插座側對接連接器所具備的二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中的另一個連接至搭載有一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其他周邊機器。
然而,在裝配如上所述的對接連接器的步驟中,難以將二個規定規格連接器以準確的位置且準確的姿勢予以安裝。若安裝時的二個規定規格連接器的位置及姿勢產生偏移,則在規定規格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連接時有可能產生連接不良,或者在規定規格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嵌合時有可能造成破損。
而且,為了藉由增加觸點來實現更高速的傳輸,要求在具備如上所述的二個或二個以上的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對接連接器中搭載附加的連接器。然而,當搭載有附加的連接器時,存在對接連接器的尺寸大型化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將公差抑制為最小限度並可實現小型化的插頭單元與插座單元。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插頭單元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包括與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連接端子連接的觸點,所述插頭單元包括一個絕緣體,所述一個絕緣體保持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各自具有的所述觸點,並且規定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各自的間隔及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姿勢。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包括:導引(guide)部,當與具備多個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插座單元對接時,在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與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嵌合之前,插入至所述插座單元的導引插入部。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所述導引部包括第1附加連接器。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和覆蓋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罩(cover),所述插頭單元包括:導引部,當與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插座單元對接時,在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與所述插頭單元嵌合之前,插入至所述插座單元的導引插入部,所述導引部是與所述罩一體地形成。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所述罩具有開口部,所述開口部用於使與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露出,在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外壁部與形成所述開口部的壁部之間,以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能夠在跟與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平面上移動的方式,形成有規定的空間,所述插頭單元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對至少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相對於所述開口部的位置及姿勢中的至少一者進行控制。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所述導引部及所述罩是由樹脂所形成,在所述導引部中裝入有金屬。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包括:第1附加連接器,配置於所述導引部。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所述插頭單元包括:導引部,當與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插座單元對接時,在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與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嵌合之前,插入至所述插座單元的導引插入部;以及第1附加連接器,配置於所述導引部。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具備與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連接端子連接的觸點,且所述插頭單元具備一個絕緣體,所述一個絕緣體保持多個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各自具有的所述觸點,並且規定多個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各自的間隔及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姿勢。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所述導引部形成於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周邊部。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所述導引部形成於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之間。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所述導引部是由金屬所形成。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與將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分別排列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導引部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與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內徑的內徑寬度。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所述導引部具有配置所述第1附加連接器的配置部。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所述第1附加連接器包括第1觸點,所述第1觸點具有與第2附加連接器的連接端子連接的連接面,所述第1觸點的所述連接面被配置於所述導引部的表面。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多個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為可逆連接器(reversible connector)。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包括至少二個所述第1附加連接器,所述插座單元包括可與其中一個所述第1附加連接器及另一個所述第1附加連接器連接的至少一個所述第2附加連接器。
而且,本發明的插頭單元中,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為USB Type C。
而且,本發明的插座單元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且搭載於電子機器,所述插座單元包括:至少一個導引接納部,當與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插頭單元對接時,在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與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嵌合之前,接納所述插頭單元的導引部,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中的至少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是與其他的至少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獨立地安裝於基板,當具備至少二個所述導引接納部時,至少二個所述導引接納部是一體地形成,所述導引接納部在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安裝於所述基板之後,被固定於所述基板。
而且,本發明的插座單元中,所述導引接納部包括第2附加連接器。
而且,本發明的插座單元中,所述第2附加連接器具備第2觸點,所述第2觸點的一端部是與第1附加連接器的第1觸點電性連接,所述第2觸點的另一端部是與電線電性連接。
而且,本發明的插座單元的特徵在於,所述第2附加連接器包括:第1嵌合部,與第1附加連接器嵌合;以及第2嵌合部,與安裝於所述基板的連接器嵌合。
而且,本發明的插座單元中,所述導引接納部覆蓋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所述導引接納部與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罩殼(shell)導通。
而且,本發明的插座單元中,所述導引接納部包括固定於所述基板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配置於所述第2附加連接器的附近及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間。
而且,本發明的插座單元中,所述導引接納部是與所述基板一同固定於所述電子機器的框體。
而且,本發明的插座單元中,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以與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和所述基板的安裝面平行的方式安裝於所述安裝面,所述導引接納部從與所述安裝面相向的位置固定於所述基板。
而且,本發明的插座單元中,所述導引接納部相對於將所述插頭單元的所述導引部插入至所述導引接納部的插入方向,來支持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
而且,本發明的插座單元中,所述電子機器為可攜式終端裝置。
而且,本發明的插座單元中,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為USB Type C。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提供一種可將公差抑制為最小限度並可實現小型化的插頭單元與插座單元。
以下,參照圖式來對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對接連接器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作為該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之插頭側的對接連接器(以下稱作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插頭對接連接器2具備: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以下簡稱作插頭連接器)4a、4b;四個附加插頭連接器6a~6d(關於6c、6d,參照圖3);及具有四個導引部8a~8d的導引殼體10。另外,對接連接器是為了將可攜式終端裝置連接至外部機器而使用的連接器,是指被裝入機器本體者、由殼體等所收容並藉由電纜(cable)等而與機器連接者等、廣義的對接連接器。
而且,以下的說明中,設定圖1所示的XYZ正交座標系,參照該正交座標系來說明各構件的位置關係等。Y軸被設定成與配置二個插頭連接器4a、4b的方向平行。Z軸被設定成與使插頭對接連接器2對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42(參照圖4)的方向平行。X軸被設定為與YZ平面正交的方向。而且被設定成如下,即,導引部8a、8b側成為+X方向且導引部8c、8d側成為-X方向,插頭連接器4b側成為+Y方向且插頭連接器4a側成為-Y方向,使插頭對接連接器2對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42的方向成為+Z方向且從插座對接連接器42拔出插頭對接連接器2的方向成為-Z方向。
圖2是表示二個插頭連接器4a、4b的結構的分解圖。如圖2所示,插頭連接器4a具備多個觸點12a、14a,該多個觸點12a、14a與後述的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以下簡稱作插座連接器)44a的未圖示的觸點及觸點49a(參照圖5)連接。多個觸點12a被配置於插頭連接器4a的+X方向側,多個觸點14a被配置於插頭連接器4a的-X方向側。同樣,插頭連接器4b具備與後述的插座連接器44b的未圖示的觸點及觸點49b(參照圖5)連接的多個觸點12b、14b。多個觸點12b被配置於插頭連接器4b的+X方向側,多個觸點14b被配置於插頭連接器4b的-X方向側。
多個觸點12a、12b是由包含一個絕緣體的嵌插殼體(insert housing)16予以保持。同樣,多個觸點14a、14b是由包含一個絕緣體的嵌插殼體18予以保持。嵌插殼體16、18規定插頭連接器4a與插頭連接器4b的間隔以及插頭連接器4a、4b的姿勢。藉由規定插頭連接器4a與插頭連接器4b的間隔,甚而規定觸點12a與觸點12b的間隔以及觸點14a與觸點14b的間隔,從而可使觸點12a、12b確實地連接至插座連接器44a、44b的未圖示的觸點,且使觸點14a、14b確實地連接至觸點49a、49b(參照圖5)。而且,藉由規定插頭連接器4a、4b的姿勢,即,規定XY平面上的傾斜或Z軸方向上的位置及傾斜,從而可使插頭連接器4a、4b無損傷而確實地嵌合至插座連接器44a、44b。
而且,插頭連接器4a在觸點12a與觸點14a之間具備接地板(ground plate)20a,插頭連接器4b在觸點12b與觸點14b之間具備接地板20b,接地板20a、20b藉由連結部22而連結。而且,插頭連接器4a具備二個接地觸點24a、26a,插頭連接器4b具備二個接地觸點24b、26b。接地觸點24a被配置於插頭連接器4a的-Y方向側,接地觸點26a被配置於插頭連接器4a的+Y方向側,接地觸點24a、26a連接於接地板20a。接地觸點24b被配置於插頭連接器4b的-Y方向側,接地觸點26b被配置於插頭連接器4b的+Y方向側,接地觸點24b、26b連接於接地板20b。
而且,插頭連接器4a具有殼體28a,在殼體28a內,配置有由嵌插殼體16所保持的多個觸點12a、由嵌插殼體18所保持的多個觸點14a、接地板20a及二個接地觸點24a、26a。而且,殼體28a保持接地板觸點30a、31a。
接地板觸點30a被配置於殼體28a的+X方向側。接地板觸點30a在插頭連接器4a與插座連接器44a(參照圖4)嵌合時,與插座連接器44a的未圖示的插座接地罩殼連接。接地板觸點31a被配置於殼體28a的-X方向側。接地板觸點31a在插頭連接器4a與插座連接器44a嵌合時,與插座接地罩殼52a(參照圖5)連接。
同樣,插頭連接器4b具有殼體28b,在殼體28b內,配置有由嵌插殼體16所保持的多個觸點12b、由嵌插殼體18所保持的多個觸點14b、接地板20b及二個接地觸點24b、26b。而且,殼體28b保持接地板觸點30b、31b。
接地板觸點30b被配置於殼體28b的+X方向側。接地板觸點30b在插頭連接器4b與插座連接器44b(參照圖4)嵌合時,與插座連接器44b的未圖示的插座接地罩殼連接。接地板觸點31b被配置於殼體28b的-X方向側。接地板觸點31b在插頭連接器4b與插座連接器44b嵌合時,與插座接地罩殼52b(參照圖5)連接。
而且,插頭連接器4a具有罩殼32a,罩殼32a覆蓋殼體28a的外周、嵌插殼體16的保持多個觸點12a的一側(-Y方向側)、及嵌插殼體18的保持多個觸點14a的一側(-Y方向側)。同樣,插頭連接器4b具有罩殼32b,罩殼32b覆蓋殼體28b的外周、嵌插殼體16的保持多個觸點12b的一側(+Y方向側)、及嵌插殼體18的保持多個觸點14b的一側(+Y方向側)。
圖3是表示導引殼體10及附加插頭連接器6a~6d的結構的圖。導引殼體10如圖3所示,具備四個導引部8a~8d,保持二個插頭連接器4a、4b。四個導引部8a~8d是由具有高強度的材料例如金屬所形成,且形成於二個插頭連接器4a、4b的周邊部。即,導引部8a形成於插頭連接器4a的+X方向側且-Y方向側,導引部8b形成於插頭連接器4b的+X方向側且+Y方向側,導引部8c形成於插頭連接器4a的-X方向側且-Y方向側,導引部8d形成於插頭連接器4b的-X方向側且+Y方向側。
在導引部8a上,形成有用於嵌入附加連接器6a的開口33a,以作為配置附加連接器6a的配置部。同樣,在導引部8b~8d上,形成有用於嵌入附加連接器6b~6d的開口33b~33d,以作為配置附加連接器6b~6d的配置部。另外,配置部亦可為設置開口以外的、例如用於嵌入附加連接器6a~6d的凹部的結構。
而且,導引部8a~8d的+Z方向側的前端部較插頭連接器4a、4b的+Z方向側的前端部朝+Z方向突出。即,導引部8a~8d較插頭連接器4a、4b而朝導引部8a~8d插入至導引插入部48a~48d(參照圖4)的插入方向(+Z方向)側突出。因此,導引部8a~8d在插頭對接連接器2與插座對接連接器42對接時,在插頭連接器4a、4b與插座連接器44a、44b開始嵌合之前,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42的導引插入部48a~48d。
附加插頭連接器6a如圖1所示,配置於導引部8a的開口33a。附加插頭連接器6a如圖3所示,具備多個(該第1實施形態中為五個)觸點34a及保持多個觸點34a的殼體36a。觸點34a如圖3所示,具有與附加插座連接器46a(參照圖4)的觸點56a的連接端子58a(參照圖5)連接的連接面35a。連接面35a如圖1所示,與導引部8a的表面即導引面9a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
附加插頭連接器6b配置於導引部8b的開口33b,且具備多個(該第1實施形態中為五個)觸點34b及保持多個觸點34b的殼體36b。觸點34b具有與附加插座連接器46b(參照圖4)的觸點56b的連接端子58b(參照圖5)連接的連接面35b。連接面35b如圖1所示,與導引部8b的表面即導引面9b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
附加插頭連接器6c配置於導引部8c的開口33c,且具備多個觸點(未圖示)及保持多個觸點的殼體36c。附加插頭連接器6d配置於導引部8d的開口33d,且具備多個觸點(未圖示)及保持多個觸點的殼體36d。
接下來,參照圖式來對作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插座單元的、插座側的對接連接器(以下稱作插座對接連接器)進行說明。圖4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插座對接連接器42被搭載於平板型PC等可攜式終端裝置,如圖4所示,具備二個插座連接器44a、44b、二個附加插座連接器46a、46b以及具有四個導引插入部48a~48d的導引罩殼50。
圖5是用於說明插座對接連接器42的結構的分解圖。如圖5所示,插座連接器44a具備與插頭連接器4a的觸點12a連接的多個觸點(未圖示)、及與觸點14a連接的多個觸點49a。未圖示的多個觸點被配置於插座連接器44a的+X方向側,多個觸點49a被配置於插座連接器44a的-X方向側。同樣,插座連接器44b具備與插頭連接器4b的觸點12b連接的多個觸點(未圖示)、及與觸點14b連接的多個觸點49b。未圖示的多個觸點被配置於插座連接器44b的+X方向側,多個觸點49b被配置於插座連接器44b的-X方向側。
而且,插座連接器44a具備插座接地罩殼52a、及未圖示的插座接地罩殼。插座接地罩殼52a被配置於插座連接器44a的-X方向側,未圖示的插座接地罩殼被配置於插座連接器44a的+X方向側。插座接地罩殼52a在插座連接器44a與插頭連接器4a嵌合時,與接地板觸點31a連接。未圖示的插座接地罩殼在插座連接器44a與插頭連接器4a嵌合時,與接地板觸點30a連接。
插座連接器44b具備插座接地罩殼52b及未圖示的插座接地罩殼。插座接地罩殼52b被配置於插座連接器44b的-X方向側,未圖示的插座接地罩殼被配置於插座連接器44a的+X方向側。插座接地罩殼52b在插座連接器44b與插頭連接器4b嵌合時,與接地板觸點31b連接。未圖示的插座接地罩殼在插座連接器44b與插頭連接器4b嵌合時,與接地板觸點30b連接。
而且,多個觸點49a、49b、插座連接器44a、44b的未圖示的多個觸點、插座接地罩殼52a、52b及插座連接器44a、44b的未圖示的插座接地罩殼被保持於包含一個絕緣體的插座殼體54。插座殼體54規定插座連接器44a與插座連接器44b的間隔以及插座連接器44a、44b的姿勢。藉由規定插座連接器44a與插座連接器44b的間隔,甚而規定觸點49a與觸點49b的間隔,從而可使觸點49a、49b確實地連接於插頭連接器4a、4b的觸點14a、14b。同樣,藉由規定插座連接器44a的未圖示的觸點與插座連接器44b的未圖示的觸點的間隔,可使插座連接器44a的未圖示的觸點及插座連接器44b的未圖示的觸點確實地連接至插頭連接器4a、4b的觸點12a、12b。而且,藉由規定插座連接器44a、44b的姿勢,即,規定XY平面上的傾斜或Z軸方向上的位置及傾斜,從而可使插座連接器44a、44b無損傷而確實地嵌合至插頭連接器4a、4b。
導引罩殼50覆蓋插座殼體54(插座連接器44a、44b)的外周,藉由保持插座殼體54,從而保持二個插座連接器44a、44b。導引罩殼50具備四個導引插入部48a~48d,四個導引插入部48a~48d是形成於插座連接器44a、44b的周邊部。即,導引插入部48a形成於插座連接器44a的+X方向側且-Y方向側,導引插入部48b形成於插座連接器44b的+X方向側且+Y方向側,導引插入部48c形成於插座連接器44a的-X方向側且-Y方向側,導引插入部48d形成於插座連接器44b的-X方向側且+Y方向側。
而且,導引插入部48a~48d的插入口較插座連接器44a、44b的-Z方向側的前端部而朝-Z方向側突出。因此,導引插入部48a~48d在插座對接連接器42與插頭對接連接器2對接時,在插座連接器44a、44b與插頭連接器4a、4b開始嵌合之前,接納插頭對接連接器2的導引部8a~8d。
附加插座連接器46a如圖4所示,被配置於導引插入部48a的+X方向側。附加插座連接器46a如圖5所示,具備多個(該第1實施形態中為五個)觸點56a。觸點56a具有與附加插頭連接器6a的觸點34a連接的連接端子58a,連接端子58a是由彈性體所形成。而且,附加插座連接器46a具備保持多個觸點56a的附加插座殼體60a、及保持附加插座殼體60a的插座導引殼體62a。
附加插座連接器46b如圖4所示,被配置於導引插入部48b的+X方向側。附加插座連接器46b如圖5所示,具備多個(該第1實施形態中為五個)觸點56b。觸點56b具有與附加插頭連接器6b的觸點34b連接的連接端子58b,連接端子58b是由彈性體所形成。而且,附加插座連接器46b具備保持多個觸點56b的附加插座殼體60b、及保持附加插座殼體60b的插座導引殼體62b。
另外,所述第1實施形態中,舉下述情況為例進行說明,即,如圖6所示,使插座連接器44a嵌合至插頭連接器4a,使插座連接器44b嵌合至插頭連接器4b。此時,附加插座連接器46a連接於附加插頭連接器6a,附加插座連接器46b連接於附加插頭連接器6b。然而,該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2及插座對接連接器42為可逆連接器,亦可使插座連接器44a嵌合至插頭連接器4b,使插座連接器44b嵌合至插頭連接器4a。此時,附加插座連接器46a連接於附加插頭連接器6d,附加插座連接器46b連接於附加插頭連接器6c。
附加插頭連接器6c的未圖示的多個觸點具有與附加插座連接器46b的觸點56b的連接端子58b連接的連接面。該連接面與導引部8c的表面即導引面(未圖示)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同樣,附加插頭連接器6d的未圖示的多個觸點具有與附加插座連接器46a的觸點56a的連接端子58a連接的連接面。該連接面與導引部8d的表面即導引面(未圖示)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
根據該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2,多個觸點12a、12b由包含一個絕緣體的嵌插殼體16予以保持,且多個觸點14a、14b由包含一個絕緣體的嵌插殼體18予以保持,因此插頭連接器4a與插頭連接器4b的間隔以及插頭連接器4a、4b的姿勢得以規定。因此,可將公差抑制為最小限度,可使觸點12a、12b確實地連接於插座連接器44a、44b的未圖示的觸點,並可使觸點14a、14b確實地連接於觸點49a、49b。而且,可使插頭連接器4a、4b無損傷而確實地嵌合至插座連接器44a、44b。
而且,根據該第1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42,觸點49a、49b等由包含一個絕緣體的插座殼體54予以保持,因此插座連接器44a與插座連接器44b的間隔以及插座連接器44a、44b的姿勢得以規定。因此,可將公差抑制為最小限度,可使插座連接器44a、44b的未圖示的觸點確實地連接於觸點12a、12b,並可使觸點49a、49b確實地連接於觸點14a、14b。而且,可使插座連接器44a、44b無損傷而確實地嵌合至插頭連接器4a、4b。
而且,當對具有多個遵照標準規格的連接器等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對接連接器進一步附加有連接器時,存在對接連接器的尺寸變大的問題,但根據該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2,由於在導引部8a~8d中配置附加插頭連接器6a~6d,因此可實現插頭對接連接器2的小型化。同樣,根據該第1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42,由於在導引插入部48a、48b中配置附加插座連接器46a、46b,因此可實現插座對接連接器42的小型化。
另外,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2中,舉導引部8a、8b的導引面9a、9b為平面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即使在導引面為曲面的情況下亦可適用本發明。即使導引面為曲面,連接面35a、35b亦可與導引面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同樣,導引部8c、8d的未圖示的導引面亦為平面或曲面,附加連接器6c、6d的未圖示的連接面與導引部8c、8d的未圖示的導引面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
而且,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2中,具備四個附加插頭連接器6a~6d,但只要具備至少二個附加插頭連接器即可。而且,所述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42中,具備二個附加插座連接器46a、46b,但只要具備至少一個附加插座連接器即可。
而且,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2中,導引部8a~8d的+Z方向上的前端部較插頭連接器4a、4b的前端部而突出,插座對接連接器42的導引插入部48a~48d的插入口較插座連接器44a、44b的前端部而突出。然而,只要導引部8a~8d的前端部及導引插入部48a~48d的插入口中的至少一者突出即可。即,只要為下述結構即可:在插頭連接器4a、4b與插座連接器44a、44b開始嵌合之前,導引部8a~8d插入至導引插入部48a~48d。
而且,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2中,在插頭連接器4a、4b的周圍形成有導引部8a~8d,但例如亦可如圖7所示的插頭對接連接器64般,在插頭連接器4a、4b之間形成有導引部66。此時,如圖7所示,在導引部66中配置至少一個附加插頭連接器68。圖8是表示與圖7所示的插頭對接連接器64對接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0的外觀的圖。所述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42中,形成有插座連接器44a、44b周圍的導引插入部48a~48d,但在插座對接連接器70中,如圖8所示,在收容插座連接器44a、44b(參照圖4)的收容部74a、74b之間形成有導引插入部72。此時,與插頭連接器68連接的至少一個附加插座連接器(未圖示)配置於導引插入部72中。
圖7所示的導引部66是由具有高強度的材料例如金屬所形成,導引部66的前端部較插頭連接器4a、4b的前端部而朝+Z方向突出。因此,導引部66在插頭對接連接器64與插座對接連接器70對接時,在插頭連接器4a、4b與插座連接器44a、44b開始嵌合之前,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0的導引插入部72。根據該插頭對接連接器64及插座對接連接器70,具備一個導引部66及導引插入部72,在導引部66中配置附加插頭連接器68,在導引插入部72中配置附加插座連接器,因此可實現插頭對接連接器64及插座對接連接器70的小型化。
接下來,參照圖式來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對接連接器進行說明。圖9是表示作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底面圖。如圖9及圖10所示,插頭對接連接器75具備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以下簡稱作插頭連接器)76a、76b、二個附加插頭連接器77a、77b、具有二個導引部78a、78b的前罩79以及後罩81。另外,對接連接器是為了將可攜式終端裝置連接至外部機器而使用的連接器,是指被裝入機器本體者、由殼體等所收容並藉由電纜等而與機器連接者等、廣義的對接連接器。
而且,以下的說明中,設定圖9所示的XYZ正交座標系,參照該正交座標系來說明各構件的位置關係等。X軸被設定成,與配置二個插頭連接器76a、76b的方向平行。Y軸被設定成,與使插頭對接連接器75對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參照圖15)的方向平行。Z軸被設定為與YZ平面正交的方向。而且被設定成,插頭連接器76b側成為+X方向且插頭連接器76a側成為-X方向,使插頭對接連接器75對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的方向成為+Y方向且從插座對接連接器拔出插頭對接連接器75的方向成為-Y方向。
圖11是表示插頭對接連接器75的結構的分解圖,圖12是從-Y方向觀察前罩79的外觀立體圖。如圖9~圖12所示,前罩79作為覆蓋插頭連接器76a、76b的罩發揮功能。
前罩79具備二個導引部78a、78b,該二個導引部78a、78b與具備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以下簡稱作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參照圖15)對接時,在插頭連接器76a、76b與二個插座連接器113a、113b(參照圖15)嵌合之前,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導引接納部102a、102b(參照圖15)。二個導引部78a、78b是與前罩79一體地形成,前罩79及二個導引部78a、78b是由樹脂所形成。導引部78a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a的-X方向側,導引部78b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b的+X方向側。
在導引部78a中,嵌插成型有具有高強度的構件(本實施形態中為金屬)95a。同樣,在導引部78b中,嵌插成型有具有高強度的構件(本實施形態中為金屬)95b。藉由將金屬95a、95b嵌插成型至導引部78a、78b,從而可增大導引部78a、78b的強度,當導引部78a、78b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導引接納部102a、102b時,可防止導引部78a、78b的破損。另外,金屬95a、95b除了嵌插成型至導引部78a、78b以外,亦可藉由嵌入、埋入等而裝入。
而且,導引部78a、78b的+Y方向側的前端部較插頭連接器76a、76b的+Y方向側的前端部而朝+Y方向突出。即,導引部78a、78b較插頭連接器76a、76b,而朝導引部78a、78b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導引接納部102a、102b的插入方向(+Y方向)側突出。因此,導引部78a、78b在插頭對接連接器75與插座對接連接器73對接時,在插頭連接器76a、76b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嵌合之前,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導引接納部102a、102b。
而且,在與排列插頭連接器76a、76b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上的導引部78a、78b的寬度W(mm),為大於或等於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內徑在Z方向上的內徑寬度D(mm)。另外,導引部78a、78b的寬度W(mm)較佳為D≦W≦(D+0.6),進而較佳為D≦W≦(D+1)。因此,當插頭對接連接器75與插座對接連接器73對接時,可防止導引部78a、78b誤插入至插座連接器113a、113b。
而且,在導引部78a中,配置(即,裝入)有附加插頭連接器77a,附加插頭連接器77a如圖10所示,具備多個觸點116a。觸點116a具有與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的觸點107a的連接端子108a(參照圖21)連接的連接面。連接面與導引部78a的+Z側的面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而且,附加插頭連接器77a在導引部78a的-Z側的面上亦具備多個觸點(未圖示)。未圖示的觸點具有與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的觸點107a的連接端子108a(參照圖21)連接的連接面。連接面與導引部78a的-Z側的面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附加插頭連接器77a的觸點116a及未圖示的觸點電性連接於圖11所示的電纜96a。
而且,在導引部78b中,配置(即,裝入)有附加插頭連接器77b,附加插頭連接器77b如圖10所示,具備多個觸點116b。觸點116b具有與附加插座連接器103b(參照圖15)的觸點的連接端子(未圖示)連接的連接面。連接面與導引部78b的+Z側的面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而且,附加插頭連接器77b在導引部78b的-Z側的面上亦具備多個觸點(未圖示)。未圖示的觸點具有與附加插座連接器103b的觸點107b的連接端子(未圖示)連接的連接面。連接面與導引部78b的-Z側的面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附加插頭連接器77b的觸點116b及未圖示的觸點電性連接於圖11所示的電纜96b。
而且,在前罩79的導引部78a與導引部78b之間的-X方向側,形成有開口部86a,該開口部86a覆蓋插頭連接器76a,且用於使插頭連接器76a與插座連接器113a(參照圖15)嵌合的嵌合部80a露出。而且,在前罩79的導引部78a與導引部78b之間的+X方向側,形成有開口部86b,該開口部86b覆蓋插頭連接器76b,且用於使插頭連接器76b與插座連接器113b(參照圖15)嵌合的嵌合部80b露出。
而且,在前罩79(形成有導引部78a、78b的面的背面)上,如圖12所示,在-X方向側形成有電纜收容部97a、98a,在+X方向側形成有電纜收容部97b、98b。電纜收容部97a位於+Z方向側,收容電纜83a(參照圖14)。電纜收容部98a位於-Z方向側,收容電纜84a(參照圖14)。電纜收容部97b位於+Z方向側,收容電纜83b(參照圖11)。電纜收容部98b位於-Z方向側,收容電纜84b(參照圖11)。
進而,在前罩79(形成有導引部78a、78b的面的背面)上,如圖12所示,在-X方向側形成有電纜保持部99a、100a,在+X方向側形成有電纜保持部99b、100b。電纜保持部99a位於+Z方向側,與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69a(參照圖11)一同保持電纜83a(參照圖11)。電纜保持部100a位於-Z方向側,與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71a(參照圖11)一同保持電纜84a(參照圖11)。電纜保持部99b位於+Z方向側,與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69b(參照圖11)一同保持電纜83b(參照圖11)。電纜保持部100b位於-Z方向側,與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71b(參照圖11)一同保持電纜84b(參照圖11)。電纜保持部99a、99b、100a、100b分別作為與後述的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69a、69b、71a、71b各自一同分別保持電纜83a、83b、84a、84b的第2保持部發揮功能。第2保持部的詳細情況將後述。
而且,在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即後述的插頭罩殼65a與形成於開口部86a的+Y方向側的壁部87a之間,如圖9所示,以在形成開口部86a的面(ZX平面)上插頭連接器76a可相對於前罩79(被固定於前罩79的後罩81)而移動的方式,形成有規定的空間。同樣,在插頭連接器76b的外壁部,即後述的插頭罩殼65b與形成於開口部86b的+Y方向側的壁部87b之間,以在形成開口部86b的面(ZX平面)上插頭連接器76b可相對於前罩79(被固定於前罩79的後罩81)而移動的方式,形成有規定的空間。
在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與前罩79(形成於開口部86a的-Y方向側的壁部88a)之間,設有控制部89a。圖13是表示控制部89a的結構的圖。控制部89a包含具有導電性的構件、例如金屬,在控制部89a的+Z方向側,如圖13所示,形成有四個Z側彈性部90a。而且,在控制部89a的-Z方向側,形成有四個Z側彈性部91a。控制部89a被裝入開口部86a中,Z側彈性部90a藉由彈性力來將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的外壁部按向-Z方向。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的外壁部承受Z側彈性部90a的彈性力。Z側彈性部91a藉由彈性力來將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的外壁部按向+Z方向。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的外壁部承受Z側彈性部91a的彈性力。
控制部89a使用Z側彈性部90a、91a的彈性力,來控制插頭連接器76a相對於開口部86a的Z方向上的位置。例如,當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Z方向的力時,Z側彈性部90a朝-Z方向伸展,Z側彈性部91a朝-Z方向收縮。因此,插頭連接器76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與壁部88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Z方向移動。當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Z方向的力時,Z側彈性部90a朝+Z方向收縮,Z側彈性部91a朝+Z方向伸展。因此,插頭連接器76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與壁部88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Z方向移動。
而且,在控制部89a的+X方向側,如圖13所示,形成有二個X側彈性部92a。而且,在控制部89a的-X方向側,形成有二個X側彈性部93a。X側彈性部92a藉由彈性力來將插頭連接器76a的+X方向側的外壁部按向-X方向。插頭連接器76a的+X方向側的外壁部承受X側彈性部92a的彈性力。X側彈性部93a藉由彈性力來將插頭連接器76a的-X方向側的外壁部按向+X方向。插頭連接器76a的-X方向側的外壁部承受X側彈性部93a的彈性力。
控制部89a使用X側彈性部92a、93a的彈性力,來控制插頭連接器76a相對於開口部86a的X方向上的位置。例如,當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X方向的力時,X側彈性部92a朝-X方向伸展,X側彈性部93a朝-X方向收縮。因此,插頭連接器76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與壁部88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X方向移動。當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X方向的力時,X側彈性部92a朝+X方向收縮,X側彈性部93a朝+X方向伸展。因此,插頭連接器76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與壁部88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X方向移動。
而且,在控制部89a的+Y方向側,如圖13所示,形成有四個Y側彈性部94a。控制部89a使用Y側彈性部94a及形成於後罩81的凸部67a(參照圖11),來控制插頭連接器76a相對於開口部86a的姿勢。控制部89a的姿勢控制的詳細情況將後述。
而且,在插頭連接器76b的外壁部與前罩79(形成於開口部86b的-Y方向側的壁部88b)之間,設有控制部89b。控制部89b包含具有導電性的構件,例如金屬,且被裝入至開口部86b。在控制部89b的+Z方向側,形成有具有與控制部89a的Z側彈性部90a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四個Z側彈性部。而且,在控制部89b的-Z方向側,形成有具有與控制部89a的Z側彈性部91a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四個Z側彈性部。
而且,在控制部89b的+X方向側,形成有具有與控制部89a的X側彈性部92a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二個X側彈性部。而且,在控制部89b的-X方向側,形成有具有與控制部89a的X側彈性部93a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二個X側彈性部。而且,在控制部89b的+Y方向側,形成有具有與控制部89a的Y側彈性部94a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四個Y側彈性部。另外,控制部89b中的插頭連接器76b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與控制部89a中的插頭連接器76a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接下來,對插頭連接器76a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4是圖10的A-A剖面圖。插頭連接器76a如圖11及圖14所示,被安裝於電路基板82a。插頭連接器76a如圖14所示,具備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參照圖15)的多個觸點(未圖示)連接的多個觸點85a及多個觸點59a、與覆蓋多個觸點85a、59a的插頭罩殼65a。多個觸點85a分別配置於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觸點85a的-Y方向側的端部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於電路基板82a。而且,多個觸點85a分別在+Y方向側的端部具備用於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參照圖15)的觸點(未圖示)接觸的接點部61a。多個觸點59a分別配置於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觸點59a的-Y方向側的端部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於電路基板82a。而且,多個觸點59a分別在+Y方向側的端部具備用於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觸點(未圖示)接觸的接點部63a。
而且,在電路基板82a的+Z方向側,多根電纜83a的一端藉由焊接等而固定。多根電纜83a各自經由電路基板82a而分別電性連接於在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所配置的多個觸點85a。而且,在電路基板82a的-Z方向側,多根電纜84a的一端藉由焊接等而固定。多根電纜84a各自經由電路基板82a而分別電性連接於在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所配置的多個觸點59a。
接下來,對插頭連接器76b的結構進行說明。插頭連接器76b如圖11所示,被安裝於電路基板82b。而且,插頭連接器76b具備未圖示的多個觸點及插頭罩殼65b(參照圖9)。該些結構是以插頭對接連接器75的Y軸方向的中心線為線對稱,而與多個觸點85a、59a及插頭罩殼65a的結構分別相同。而且,在電路基板82b的+Z方向側,多根電纜83b的一端藉由焊接等而固定。多根電纜83b各自分別電性連接於在插頭連接器76b的+Z方向側所配置的多個觸點85b。而且,在電路基板82b的-Z方向側,多根電纜84b的一端藉由焊接等而固定。多根電纜84b各自分別電性連接於在插頭連接器76b的-Z方向側所配置的多個觸點(未圖示)。
此處,由於在電路基板82a、82b上固定有多根電纜83a、83b的一端,因此安裝有插頭連接器76a、76b的電路基板82a、82b作為保持多根電纜83a、83b的一端的第1保持部發揮功能。第1保持部的詳細情況將後述。
接下來,對後罩81的結構進行說明。後罩81如圖9所示,被安裝固定於前罩79,從-Y方向側支持插頭連接器76a、76b。在後罩81的-X方向側,如圖11所示,形成有開口部101a,該開口部101a用於將電纜96a從形成於前罩79與後罩81之間的空間導出至外部。電纜96a在開口部101a內藉由未圖示的黏著劑等而固定。而且,在後罩81的+X方向側,形成有開口部101b,該開口部101b用於將電纜96b從形成於前罩79與後罩81之間的空間導出至外部。電纜96b在開口部101b內藉由未圖示的黏著劑等而固定。
而且,在後罩81的+Y方向側的面,形成有控制部89a的結構的一部分即凸部67a、及控制部89b的結構的一部分即凸部67b。二個凸部67a、67b在+Y方向側具有凸面,凸部67a被配置於後罩81的+X方向側,在+Y方向支持插頭連接器76a。凸部67b被配置於後罩81的-X方向側,在+Y方向支持插頭連接器76b。
控制部89a使用Y側彈性部94a(參照圖13)及凸部67a(參照圖11),來控制插頭連接器76a相對於開口部86a的姿勢,即相對於Y軸方向的傾斜。例如,若將相對於Y軸方向而傾斜的方向的力施加至插頭連接器76a,則凸部67a支持插頭連接器76a的方向及Y側彈性部94a的彈性力將發生變化。並且,插頭連接器76a的姿勢在形成於插頭罩殼65a與壁部87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施加有力的方向發生變化。即,插頭連接器76a相對於形成有開口部86a的面而傾斜。在插頭連接器76a傾斜的一側配置的Y側彈性部94a作為如下修正部發揮功能,所述修正部使用Y側彈性部94a的彈性力來按壓插頭連接器76a,藉此來對插頭連接器76a的傾斜進行修正。若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的力被解除,則插頭連接器76a藉由Y側彈性部94a的彈性力而恢復至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力之前的姿勢。
而且,在後罩81上,如圖11所示,在+Z方向側的側部形成有電纜保持部69a、69b,在-Z方向側的側部形成有電纜保持部71a、71b。電纜保持部69a位於-X方向側,與前罩79的電纜保持部99a(參照圖12)一同保持電纜83a。電纜保持部69b位於+X方向側,與前罩79的電纜保持部99b(參照圖12)一同保持電纜83b。電纜保持部71a位於-X方向側,與前罩79的電纜保持部100a(參照圖12)一同保持電纜84a。電纜保持部71b位於+X方向側,與電纜保持部100b(參照圖12)一同保持電纜84b。電纜保持部69a、69b、71a、71b各自作為分別與前罩79的電纜保持部99a、99b、100a、100b一同分別保持電纜83a、83b、84a、84b的第2保持部發揮功能。
該第2實施形態中,電纜83a(參照圖11)具有伴隨插頭連接器76a的移動而追隨的可撓(flexible)部,可撓部被收容於電纜收容部97a(參照圖12)中,該電纜收容部97a位於作為第1保持部的電路基板82a(參照圖11)與作為第2保持部的電纜保持部99a(參照圖12)及電纜保持部69a(參照圖11)之間。電路基板82a相對於插頭連接器76a而固定,作為保持可撓部即電纜83a一端的第1保持部發揮功能。前罩79的電纜保持部99a及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69a被設於作為罩的前罩79及後罩81,作為保持可撓部即電纜83a另一端的第2保持部發揮功能。
藉由具備該可撓部、第1保持部及第2保持部,從而插頭連接器76a可相對於前罩79及後罩81而不受其他構件限制地移動。另外,可撓部未必需要為電纜83a,例如亦可為插頭連接器76a的觸點85a。而且,第1保持部未必需要為電路基板82a,例如亦可為插頭連接器76a。
接下來,參照圖式來對作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單元的、插座側的對接連接器(以下稱作插座對接連接器)進行說明。圖15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圖16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正面圖,圖17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平面圖,圖18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底面圖。插座對接連接器73被搭載於平板型PC等可攜式終端裝置(電子機器),如圖15所示,具備二個插座連接器113a、113b、二個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103b以及具有二個導引接納部102a、102b的導引罩殼104。
圖19及圖20是用於說明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結構的分解圖,圖19是從正面側觀察的立體圖,圖20是從背面側觀察的立體圖。插座連接器113a是與插頭連接器76a(參照圖9)嵌合,且如圖16所示,具備覆蓋插座連接器113a所具備的觸點等(未圖示)的插座罩殼105a。插座連接器113b是與插頭連接器76b(參照圖9)嵌合,且如圖16所示,具備覆蓋插座連接器113b所具備的觸點等(未圖示)的插座罩殼105b。
插座連接器113a、113b是以與插頭連接器76a、76b嵌合的嵌合方向(Y方向)和基板106的安裝面(+Z方向側的面)為平行的方式而安裝於安裝面。而且,插座連接器113a、113b分別獨立地安裝於基板106。即,插座連接器113a是與插座連接器113b獨立地安裝於基板106。另外,該第2實施形態中,具備二個插座連接器113a、113b,但亦可具備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插座連接器。而且,當具備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插座連接器時,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插座連接器中的至少一個插座連接器是與其他的至少一個插座連接器獨立地安裝於基板106。例如,當具備三個插座連接器時,各插座連接器獨立地安裝於基板106,或者二個插座連接器一體地安裝於基板106而一個插座連接器與其他的二個插座連接器獨立地安裝於基板106。
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如圖15所示,位於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X方向側,且配置於導引接納部102a內。圖21是圖16的B-B剖面圖。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如圖16及圖21所示,具備多個(該第2實施形態中為12個)觸點107a。在觸點107a的一端部,如圖21所示,形成有與附加插頭連接器77a的觸點116a及未圖示的觸點連接的彈性體的連接端子108a。觸點107a的另一端部如圖21所示,與電線109a電性連接。
附加插座連接器103b如圖15所示,位於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X方向側,且配置於導引接納部102b內。附加插座連接器103b具備多個(該第2實施形態中為12個)觸點107b。在觸點107b的一端部,與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的觸點107a同樣地,形成有與附加插頭連接器77b的觸點116b及未圖示的觸點連接的彈性體的連接端子(未圖示)。觸點107b的另一端部與電線109b電性連接。
另外,所述第2實施形態中,舉使插頭連接器76a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13a,使插頭連接器76b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13b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此時,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與附加插頭連接器77a嵌合,附加插座連接器103b與附加插頭連接器77b嵌合。然而,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及插座對接連接器73為可逆連接器,亦可使插座連接器113a與插頭連接器76b嵌合,使插座連接器113b與插頭連接器76a嵌合。此時,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與附加插頭連接器77b嵌合,附加插座連接器103b與附加插頭連接器77a嵌合。
接下來,對導引罩殼104的結構進行說明。導引罩殼104是由金屬等所形成,具備配置於-X方向側的導引接納部102a及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與配置於+X方向側的導引接納部102b及附加插座連接器103b。即,導引接納部102a、102b是一體地形成。導引罩殼104如圖15所示,覆蓋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Z方向側的外周。
而且,導引罩殼104如圖20所示,具備支持部110a、110b,該支持部110a、110b相對於將導引部78a、78b(參照圖9)插入至導引接納部102a、102b的插入方向(+Y方向)來支持插座連接器113a、113b。導引罩殼104(支持部110a、110b)如圖20所示,覆蓋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Y方向側的外周。支持部110a、110b承受將導引部78a、78b插入至導引接納部102a、102b時所產生的施加於+Y方向的力。而且,支持部110a、110b提高插座連接器113a、113b於基板106上的安裝強度。
而且,在導引罩殼104上,在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附近的-X方向側設有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1a,在附加插座連接器103b附近的+X方向側設有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1b。而且,在導引罩殼104上,在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與插座連接器113a之間設有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4a,在插座連接器113a與插座連接器113b之間設有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4b,在插座連接器113b與附加插座連接器103b之間設有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4c。孔111a、111b、114a~114c作為用於將導引罩殼104固定至可攜式終端裝置的框體的固定部發揮功能。使螺絲穿過孔111a與形成於基板106的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2a,使螺絲穿過孔111b與形成於基板106的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2b,使螺絲穿過孔114a與形成於基板106的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5a,使螺絲穿過孔114b與形成於基板106的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5b,使螺絲穿過孔114c與形成於基板106的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5c,從而導引罩殼104及基板106被螺固至可攜式終端裝置的框體(未圖示)。即,導引罩殼104在插座連接器113a、113b被安裝至基板106之後,與基板106一同固定於該框體。此時,導引罩殼104從與基板106的安裝面(+Z方向側的面)相向的位置(+Z方向側)安裝於可攜式終端裝置的框體。
圖22是圖17的C-C剖面圖。導引罩殼104與插座連接器113a的插座罩殼105a如圖22所示般導通。同樣,導引罩殼104與插座連接器113b的插座罩殼105b導通。
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由於具備導引部78a、78b,因此在插頭連接器76a、76b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嵌合之前,導引部78a、78b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導引接納部102a、102b。因此,可使插頭連接器76a、76b無損傷而確實地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13a、113b。
而且,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具備控制部89a、89b,插頭連接器76a、76b經由電路基板82a、82b而連接於電纜83a、83b、84a、84b(可撓部),可撓部是由第1保持部及第2保持部予以保持。因此,可進行插頭連接器76a、76b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即,插頭連接器76a、76b可在規定空間內移動地構成,因此可將公差抑制為最小限度,從而可使插頭連接器76a、76b無損傷而確實地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13a、113b。而且,在未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嵌合的情況下,可藉由控制部89a、89b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來將插頭連接器76a、76b維持為規定的位置及規定的姿勢。即,可確實地吸收插頭連接器76a、76b安裝時的位置及姿勢的偏移。
而且,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由於具備導引接納部102a、102b,因此在插頭連接器76a、76b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嵌合之前,導引部78a、78b插入至導引接納部102a、102b。因此,可使插頭連接器76a、76b無損傷而確實地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13a、113b。
而且,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分別獨立地安裝於基板106,隨後,將基板106安裝於可攜式終端裝置的框體時,與基板106一同安裝導引罩殼104。因此,可良好地維持插座對接連接器73相對於基板106的安裝面的平坦度(共面(coplanarity)),可防止因平坦度劣化引起的焊接不良。
而且,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藉由導引罩殼104來覆蓋插座連接器113a、113b,導引罩殼104與插座罩殼105a、105b導通。因此,插座罩殼105a、105b作為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內罩殼(inner shell)發揮功能,與此相對,可使導引罩殼104作為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外罩殼(outer shell)發揮功能。而且,由於導引罩殼104覆蓋插座連接器113a、113b,並固定於基板106,因此可提高插座連接器113a、113b於基板106上的安裝強度。
而且,當對具有多個遵照標準規格的連接器等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對接連接器進一步附加有連接器時,存在對接連接器的尺寸變大的問題,但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由於在導引部78a、78b中配置附加插頭連接器77a、77b,因此可實現插頭對接連接器75的小型化。同樣,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由於在導引接納部102a、102b中配置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103b,因此可實現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小型化。
另外,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中,插頭連接器76a、76b被安裝於電路基板82a、82b,插頭連接器76a、76b的觸點85a、59a、85b與電纜83a、83b、84a、84b經由電路基板82a、82b而電性連接。然而,亦可代替於此而使用例如圖23所示般的插頭對接連接器117。圖23是表示插頭對接連接器117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4是表示插頭對接連接器117的外觀的底面圖,圖25是表示插頭對接連接器117的結構的分解圖,圖26是圖24的E-E剖面圖。
如圖25及圖26所示,構成插頭對接連接器117的插頭連接器118a、118b未安裝於電路基板,插頭連接器118a、118b的多個觸點119a、119b與電纜120a、120b藉由焊接等而直接連接。即使在插頭對接連接器117搭載於電子機器等的情況且與搭載於電子機器的印刷基板的相對位置不同的情況下,亦無須變更插頭連接器118a、118b的多個觸點119a、119b的形狀或長度,便可容易地連接至印刷基板。即,由於觸點119a、119b連接於電纜120a、120b,因此藉由將電纜120a、120b連接至電子機器的印刷基板,從而可將插頭連接器118a、118b與印刷基板經由電纜120a、120b而電性連接。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中,控制部89a控制插頭連接器76a的位置及姿勢,且控制部89b控制插頭連接器76b的位置及姿勢,但亦可設為僅具備控制部89a的結構或僅具備控制部89b的結構。當僅具備控制部89a(或控制部89b)時,預先規定插頭連接器76b(或插頭連接器76a)的位置及姿勢,且僅控制插頭連接器76a(或插頭連接器76b)的位置及姿勢。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中,控制部89a、89b使用Y側彈性部94a及後罩81的凸部67a、67b來控制插頭連接器76a、76b的姿勢,但亦可在電路基板82a、82b與後罩81之間具備具有彈性部與凸部的姿勢控制部,藉由該姿勢控制部來控制插頭連接器76a、76b的姿勢。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中,如圖21所示,觸點107a、107b的另一端部與電線109a、109b電性連接,但亦可代替於此而具備第2嵌合部,該第2嵌合部是與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103b跟附加插頭連接器77a、77b嵌合的第1嵌合部獨立地預先安裝於基板106的連接器嵌合。此時,觸點107a、107b的一端部與附加插頭連接器77a、77b的觸點116a、116b及未圖示的觸點電性連接,觸點107a、107b的另一端部與預先安裝於基板106的連接器的觸點電性連接。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中,如圖21所示,觸點107a、107b的另一端部與電線109a、109b電性連接,但亦可代替於此而使用例如圖27所示的插座對接連接器121。圖27是表示插座對接連接器121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8是表示插座對接連接器121的外觀的正面圖,圖29是表示插座對接連接器121的結構的分解圖,圖30是圖28的F-F剖面圖。如圖27~圖30所示,電線未連接於構成插座對接連接器121的附加插座連接器122a、122b的觸點123a、123b。而且,構成插座對接連接器121的導引罩殼124相對於將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導引部插入至導引接納部125a、125b的插入方向(+Y方向)來支持附加插座連接器122a、122b。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中,具備二個導引接納部102a、102b,但亦可具備一個導引接納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導引接納部。即使在具備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導引接納部的情況下,導引接納部亦是一體地形成。
而且,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為可逆連接器,且具備二個附加插座連接器103a、103b,但亦可具備一個附加插座連接器。此時,當插頭連接器76a與插座連接器113a嵌合時,附加插頭連接器77a與附加插座連接器嵌合,當插頭連接器76b與插座連接器113b嵌合時,附加插頭連接器77b與附加插座連接器嵌合。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中,僅導引部78a、78b的前端部較插頭連接器76a、76b的前端部而突出,但亦可僅導引接納部102a、102b的前端部較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前端部而突出。而且,亦可導引部78a、78b的前端部較插頭連接器76a、76b的前端部而突出,且導引接納部102a、102b的前端部較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前端部而突出。
另外,所述各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中,具備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但亦可具備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而且,亦可具備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以外的多個遵照標準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來代替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而且,亦可具備遵照標準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以外的、具有規定規格的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
同樣,所述各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中,具備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但亦可具備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而且,亦可具備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以外的多個遵照標準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來代替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而且,亦可具備遵照標準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以外的具有規定規格的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
而且,所述各實施形態中,對插頭連接器的位置及姿勢進行控制,但亦可設為僅控制插頭連接器的位置的結構,或者亦可設為僅控制插頭連接器的姿勢的結構。
而且,所述各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中,具備二個或四個附加插頭連接器,但亦可具備一個、三個、五個或五個以上的附加插頭連接器。同樣,所述各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中,具備二個或四個附加插座連接器,但亦可具備一個、三個、五個或五個以上的附加插座連接器。
2、64、75、117‧‧‧插頭對接連接器 4a、4b、76a、76b、118a、118b‧‧‧插頭連接器 6a~6d、68、77a、77b‧‧‧附加插頭連接器 8a~8d、66、78a、78b‧‧‧導引部 9a、9b‧‧‧導引面 10‧‧‧導引殼體 12a、12b、14a、14b、34a、34b、49a、49b、56a、56b、85a、85b、59a、107a、107b、116a、116b、119a、119b、123a、123b‧‧‧觸點 16、18‧‧‧嵌插殼體 20a、20b‧‧‧接地板 22‧‧‧連結部 24a、24b、26a、26b‧‧‧接地觸點 28a、28b、36a~36d‧‧‧殼體 30a、30b、31a、31b‧‧‧接地板觸點 32a、32b‧‧‧罩殼 33a~33d‧‧‧開口 35a、35b‧‧‧連接面 42、70、73、121‧‧‧插座對接連接器 44a~44d、113a、113b‧‧‧插座連接器 46a、46b、103a、103b、122a、122b‧‧‧附加插座連接器 48a~48d、72‧‧‧導引插入部 50、104、124‧‧‧導引罩殼 52a、52b‧‧‧插座接地罩殼 54‧‧‧插座殼體 58a、58b、108a‧‧‧連接端子 60a、60b‧‧‧附加插座殼體 61a、63a‧‧‧接點部 62a、62b‧‧‧插座導引殼體 65a、65b‧‧‧插頭罩殼 67a、67b‧‧‧凸部 69a、69b、71a、71b、99a、99b、100a、100b‧‧‧電纜保持部 74a、74b‧‧‧收容部 79‧‧‧前罩 80a、80b‧‧‧嵌合部 81‧‧‧後罩 82a、82b‧‧‧電路基板 83a、83b、84a、84b、96a、96b、120a、120b‧‧‧電纜 86a、86b、101a、101b‧‧‧開口部 87a、87b、88a、88b‧‧‧壁部 89a、89b‧‧‧控制部 90a、91a‧‧‧Z側彈性部 92a、93a‧‧‧X側彈性部 94a‧‧‧Y側彈性部 95a、95b‧‧‧金屬 97a、97b、98a、98b‧‧‧電纜收容部 102a、102b、125a、125b‧‧‧導引接納部 105a、105b‧‧‧插座罩殼 106‧‧‧基板 109a、109b‧‧‧電線 110a、110b‧‧‧支持部 111a、111b、112a、112b、114a~114c、115a~115c‧‧‧孔
圖1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所具有的二個插頭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3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所具有的導引殼體(housing)及附加插頭連接器的結構的圖。 圖4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6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與插座對接連接器嵌合的狀態的圖。 圖7是表示另一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圖。 圖8是表示另一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圖。 圖9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底面圖。 圖11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12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前罩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13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控制部的結構的圖。 圖14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15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16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正面圖。 圖17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平面圖。 圖18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底面圖。 圖19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20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21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22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23是表示另一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4是表示另一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底面圖。 圖25是表示另一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26是表示另一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27是表示另一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8是表示另一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正面圖。 圖29是表示另一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30是表示另一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2‧‧‧插頭對接連接器
4a、4b‧‧‧插頭連接器
6a、6b‧‧‧附加插頭連接器
8a~8d‧‧‧導引部
9a、9b‧‧‧導引面
10‧‧‧導引殼體
34a、34b‧‧‧觸點
35a、35b‧‧‧連接面

Claims (19)

  1. 一種插頭單元,具備至少二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所述插頭單元的特徵在於,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包括:第一觸點,與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第一連接端子連接;以及第二觸點,與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第二連接端子連接,所述插頭單元包括:一個第一絕緣體,保持其中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具有的所述第一觸點、及另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具有的所述第一觸點;一個第二絕緣體,保持所述其中一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具有的所述第二觸點、及所述另一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具有的所述第二觸點;第一金屬板,配置在所述其中一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具有的所述所述第一觸點與所述第二觸點之間;以及第二金屬板,配置在所述另一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具有的所述所述第一觸點與所述第二觸點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插頭單元,包括:導引部,當與具備多個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插座單元對接時,在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與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 嵌合之前,插入至所述插座單元的導引插入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插頭單元,其中所述導引部包括第1附加連接器。
  4. 一種插頭單元,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和覆蓋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罩,所述插頭單元的特徵在於包括:導引部,當與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插座單元對接時,在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與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嵌合之前,插入至所述插座單元的導引插入部,所述導引部形成於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周邊部及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之間的至少一者,所述導引部是與所述罩一體地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插頭單元,其中所述罩具有開口部,所述開口部用於使與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露出,在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外壁部與形成所述開口部的壁部之間,以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能夠在跟與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平面上移動的方式,形成有規定的空間,所述插頭單元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對至少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相對於所述開口部的位置及姿勢中的至少一者進行控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插頭單元,其中所述導引部及所述罩是由樹脂所形成,在所述導引部中裝入有金屬。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插頭單元,包括:第1附加連接器,配置於所述導引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插頭單元,其中與將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分別排列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導引部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與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內徑的內徑寬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插頭單元,其中所述第1附加連接器包括第1觸點,所述第1觸點具有與第2附加連接器的連接端子連接的連接面,所述第1觸點的所述連接面被配置於所述導引部的表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插頭單元,其中,其中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與其中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嵌合時,另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與另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嵌合,所述其中一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與所述另一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嵌合時,所述另一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與所述其中一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嵌合。
  11. 一種插座單元,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且搭載於電子機器,所述插座單元的特徵在於包括: 至少一個導引接納部,當與具備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插頭單元對接時,在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與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嵌合之前,接納所述插頭單元的導引部,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中的至少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是與其他的至少一個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獨立地安裝於基板,當具備至少二個所述導引接納部時,至少二個所述導引接納部是一體地形成,所述導引接納部在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安裝於所述基板之後,被固定於所述基板。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插座單元,包括:第2附加連接器,配置於所述導引接納部,所述第2附加連接器具備第2觸點,所述第2觸點的一端部是與第1附加連接器的第1觸點電性連接,所述第2觸點的另一端部是與電線電性連接。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插座單元,包括:第2附加連接器,配置於所述導引接納部,所述第2附加連接器包括:第1嵌合部,與第1附加連接器嵌合;以及第2嵌合部,與安裝於所述基板的連接器嵌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插座單元,其中 所述導引接納部覆蓋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所述導引接納部與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的罩殼導通。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插座單元,其中所述導引接納部包括固定於所述基板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配置於所述第2附加連接器的附近及所述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插座單元,其中所述導引接納部是與所述基板一同固定於所述電子機器的框體。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插座單元,其中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以與所述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和所述基板的安裝面平行的方式安裝於所述安裝面,所述導引接納部從與所述安裝面相向的位置固定於所述基板。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插座單元,其中所述導引接納部相對於將所述插頭單元的所述導引部插入至所述導引接納部的插入方向,來支持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插座單元,其中所述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為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
TW106107496A 2016-03-15 2017-03-08 插頭單元與插座單元 TWI7147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0451 2016-03-15
JP2016050451 2016-03-15
JP2016-198738 2016-10-07
JP2016198738A JP6507135B2 (ja) 2016-03-15 2016-10-07 プラグユニット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5467A TW201735467A (zh) 2017-10-01
TWI714730B true TWI714730B (zh) 2021-01-01

Family

ID=59909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7496A TWI714730B (zh) 2016-03-15 2017-03-08 插頭單元與插座單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6507135B2 (zh)
TW (1) TWI7147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0517B2 (ja) * 2016-11-18 2021-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複合コネクタ
JP6886910B2 (ja) 2017-11-28 2021-06-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067265B2 (ja) * 2018-05-22 2022-05-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10866593U (zh) 2019-12-02 2020-06-26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4241A (ja) * 1993-09-16 1995-04-07 Whitaker Corp:The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電気コネクタ
TW200631261A (en) * 2004-10-26 2006-09-01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Low-profile, high spe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system
TWI469451B (zh) * 2012-08-22 2015-01-11 Sheng Hsin Liao 可伸縮變化的usb連接裝置及可伸縮變化的連接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9706B2 (ja) * 1986-09-15 1995-10-25 アンプ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モジュール型コネクタ
US4915641A (en) * 1988-08-31 1990-04-10 Molex Incorporated Modular drawer connector
JPH0472575U (zh) * 1990-11-02 1992-06-25
US5641308A (en) * 1995-04-28 1997-06-24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993263A (en) * 1997-08-15 1999-11-30 Molex Incorporated Reduced mating force electrical connector
DE102004013874A1 (de) * 2004-03-20 2005-10-06 Intergraph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r elektro-magnetisch abgeschirmten Verbindung
US7083477B1 (en) * 2005-07-29 2006-08-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viding mechanical support for modular interconnect systems
JP2007174585A (ja) * 2005-12-26 2007-07-05 Sony Corp クレードル装置
JP5426202B2 (ja) * 2009-03-25 2014-0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100711B2 (en) * 2009-06-05 2012-01-2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lignment assembly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5582893B2 (ja) * 2010-07-06 2014-09-03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面実装用マルチ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2013048073A (ja) * 2011-08-29 2013-03-07 Yazaki Corp 複数プラグ付き接続ユニット
US20160104987A1 (en) * 2014-10-14 2016-04-14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Wuhan) Co., Ltd. Electronic system and coupl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4241A (ja) * 1993-09-16 1995-04-07 Whitaker Corp:The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電気コネクタ
TW200631261A (en) * 2004-10-26 2006-09-01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Low-profile, high spe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system
TWI469451B (zh) * 2012-08-22 2015-01-11 Sheng Hsin Liao 可伸縮變化的usb連接裝置及可伸縮變化的連接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26364A (ja) 2018-02-15
JP6507135B2 (ja) 2019-04-24
TW201735467A (zh) 2017-10-01
JP2017168423A (ja) 2017-09-21
JP6438556B2 (ja) 2018-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4730B (zh) 插頭單元與插座單元
US10348035B1 (en) Receptacle unit
KR101405788B1 (ko) 휴대용 전자 기기용 도크
JP6325505B2 (ja) コネクタ
US88341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
US2013004048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ide-mounted latch
CN111066210B (zh) 连接器
US7766696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KR101943946B1 (ko) 커넥터
US8210874B2 (en) Combo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346985B2 (ja) コネクタ
TW202121771A (zh) 連接器組合件
KR20210054449A (ko) 기판 커넥터
JP7176029B2 (ja) 給電モジュール、acアダプタ
JP2013125624A (ja) コネクタ
CN114122756B (zh) 定位器、连接器和线束
JP7495127B2 (ja) 外部接続装置
US11431140B2 (en) Composite connector
CN220628260U (zh) 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JP7184996B2 (ja) コネクタ
JP7297999B2 (ja) 給電モジュール、acアダプタ
JP7453865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KR20220080680A (ko) 커넥터
TW202339358A (zh) 浮動連接器
JP2023120307A (ja) 給電モジュール、acアダプ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