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2904B - 嫁接用構件、嫁接用構件套組、嫁接用固定工具、及嫁接苗的生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嫁接用構件、嫁接用構件套組、嫁接用固定工具、及嫁接苗的生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02904B TWI702904B TW108114813A TW108114813A TWI702904B TW I702904 B TWI702904 B TW I702904B TW 108114813 A TW108114813 A TW 108114813A TW 108114813 A TW108114813 A TW 108114813A TW I702904 B TWI702904 B TW I70290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 plant
- fixture
- unit
- graft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Vegetative propagation
- A01G2/30—Grafting
- A01G2/35—Cutting; Inser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Vegetative propagation
- A01G2/30—Grafting
- A01G2/32—Automatic apparatu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Vegetative propagation
- A01G2/30—Grafting
- A01G2/38—Holding; Liga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Supports For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嫁接用構件,包括具有在第一位置與植物的莖部接觸的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的穗木單元、能夠裝卸於穗木單元,且具有在相較於第一位置靠近植物的根部的第二位置與植物的莖部接觸的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的砧木單元、能夠固定於穗木單元,且具有將植物的莖部壓制於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的至少一個第一壓制部的第一固定具、以及能夠固定於砧木單元,且具有將植物的莖部壓制於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的至少一個第二壓制部的第二固定具。露出植物的莖部的空間係設置於固定於穗木單元的第一固定具與固定於砧木單元的第二固定具之間。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嫁接用構件、嫁接用構件套組、嫁接用固定工具、及嫁接苗的生產方法。
在農業和園藝領域中廣泛且普遍地進行嫁接,其目的係避免連作障礙,提高品質和產量,以及繁殖新品種等。嫁接雖廣泛用於商業和家庭用途,但多數的嫁接係由人的手操作。
因為藉由人的手來嫁接需要某一程度的練習,所以在藉由人的手來嫁接的情況下,嫁接苗的品質量容易有變化。所以揭示一種育苗構件(茲參考日本專利文獻1),將從芯片狀構件中的種子發芽的植物的莖切斷,且可以將單元分成穗木部分和砧木部分,同時保持被切斷的莖。
使用該育苗構件,可以容易地準備嫁接用的苗,同時可以高精確度接合由單元所保持的莖的截面。
[專利文獻]
國際公開第2016/129683號
在上述育苗構件中,由於植物的莖不被固定,因此在進行嫁接的莖的位置精確度存在有改善的空間。此外,在上述育苗構件中,生產性還有改善的空間,例如分選有瑕疵的固體、避免根和構件之間的接觸、植物的生長高度的調整等。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高嫁接精確度和嫁接苗之生產率之嫁接用構件。
[欲解決課題之手段]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嫁接用構件、包括穗木單元、砧木單元、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穗木單元,具有在第一位置與植物的莖部接觸的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砧木單元,能夠裝卸於穗木單元,且具有在相較於第一位置靠近植物的根部的第二位置與植物的莖部接觸的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
此外,第一固定具,能夠固定於穗木單元,且具有將植物的莖部壓制於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的至少一個第一壓制部。第二固定具,能夠固定於砧木單元,且具有將植物的莖部壓制於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的至少一個第二壓制部。用於露出植物的莖部的一空間係設置於固定於穗木單元的第一固定具與固定於砧木單元的第二固定具之間。
根據如此之構造,由於藉由第一接觸部和第一壓制部,及第二接觸部和第二壓制部,在每個穗木單元及砧木單元中,植物的莖可以固定在切斷部分的附近,所以可以提高待接合的莖的位置精確度。 結果,能夠提高嫁接的精確度。
此外,由於本發明的嫁接用構件係使用生長後之植物,例如,可以避免當種子在構件內發芽時因有瑕疵固體產生而導致損失。此外,可以防止構件內部被生長的根損壞,或者因咬入到根部構件而從構件移除時損害植物。除此之外,很容易確保砧木的下胚軸長度。 結果,能夠提高嫁接苗的生產力。
另外,在本發明中,由於可以依據植物容易地改變構件的尺寸,所以可以針對各種各樣的品種進行嫁接。此外,由於一種嫁接用構件可共通使用於穗木和砧木,所以可降低設備成本。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也可具有設置於與第一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第一固定具的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一收容面。至少一個第一壓制部,也可具有設置於與第一接觸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第一固定具的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一引導面。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也可具有設置於與第二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第二固定具的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二收容面。至少一個第二壓制部,也可具有設置於與第二接觸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第二固定具的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二引導面。根據如此之構造,藉由固定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就能夠容易且精確地將植物的莖引導並固定至預定位置上。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壓制部及至少一個第二壓制部,也可分別具有配置於兩個第一引導面或兩個第二引導面的連接部分的緩衝構件。根據如此之構造,藉由緩衝構件來吸收莖的直徑的變化偏差,同時將莖可以固定於預定位置上。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穗木單元可分別包括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的複數個板部且砧木單元可包括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的複數個板部。複數個板部也可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板部及配置以在平行於植物的莖部的軸的方向上與第一板部分隔的至少一個第二板部,。根據如此之構造,利用將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與各個穗單元及砧木單元的第一板部及第二板部相互咬合,可以固定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而免設置用於固定固定具的構件。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壓制部,也可具有基於與植物的莖部接觸而變形的第一緩衝構件。至少一個第二壓制部,也可具有基於與植物的莖部接觸而變形的第二緩衝構件。根據如此之構造,可以藉由第一緩衝構件及第二緩衝構件來抑制莖的位置偏移。 結果,能夠提高嫁接的精確度。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壓制部,也可具有彼此分開,相對第一緩衝構件朝著第一固定具的壓制方向突出且彼此的距離沿著第一固定具的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一引導面。至少一個第二壓制部,也可具有彼此分開,相對第二緩衝構件朝著第二固定具的壓制方向突出且彼此的距離沿著第二固定具的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二引導面。根據如此之構造,可以將植物的莖容易且準確地引導至第一緩衝構件及第二緩衝構件。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緩衝構件也可在平行於植物的莖部的軸的方向上與兩個第一引導面的一部份重疊。第二緩衝構件也可在平行於植物的莖部的軸的方向上與兩個第二引導面的一部份重疊。藉由如此之構造,可以將第一緩衝構件及第二緩衝構件容易地配置於第一固定具或第二固定具上。結果,能夠容易地更換第一緩衝構件及第二緩衝構件。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具也可包括作為至少一個第一壓制部的複數個第一壓制、及配置橫跨複數個第一壓制部的第一緩衝構件構成體。第二固定具也可包括作為至少一個第二壓制部的複數個第二壓制部及配置橫跨複數個第二壓制部的第二緩衝構件構成體。複數個第一壓制部具有的第一緩衝構件,也可為第一緩衝構件構成體的一部份。複數個第二壓制部具有的第二緩衝構件,也可為第二緩衝構件構成體的一部份。根據如此之構造,由於可以減少配置在固定具上的零件數量,因此易於安裝及更換緩衝構件。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也可具有設置於與第一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第一固定具的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一收容面。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也可具有設置於與第二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第二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二收容面。根據如此之構造,藉由固定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可以容易且精確地將植物的莖引導並固定至預定位置。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也可具有設置於兩個第一收容面的連結部份,且在平行於植物的莖部的軸的方向上相對兩個第一收容面突出的第一凸部。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也可具有設置於兩個第二收容面的連結部份,且在平行於植物的莖部的軸的方向上相對兩個第二收容面突出的第二凸部。藉由如此之構造,可以將莖容易地被引導到第一接觸部與第一壓制部之間及第二接觸部與第二壓制部之間的固定位置。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由第一固定具的壓制方向視察之第一凸部的寬度,也可隨著與兩個第一收容面相離而變小。由第二固定具的壓制方向視察之第二凸部的寬度,也可隨著與兩個第二收容面相離而變小。藉由如此之構成,能夠將莖更容易地引導至固定位置。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兩個第一收容面及兩個第二收容面,也可分別具有由平行於植物的莖部的軸的方向視察時彎曲的曲線部。根據如此之構造,當藉由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將莖引導至預定位置時,可以防止莖受到損壞。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兩個第一收容面及兩個第二收容面,也可分別進一步具有設置於兩個第一收容面的連結部份或兩個第二收容面的連結部份的平面部。平面部係可以藉由平行於植物的莖部的軸的平面構成。藉由如此之構造,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可以抑制植物莖的咬合,同時可精確地將莖引導至預定位置。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進一步包括用以將穗木單元固定於砧木單元的固定機構。藉由如此之構造,可以相互壓制接合後的穗木及砧木。結果,可抑制在養生中或搬運過程中砧木與穗木的分離。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支持收納植物的根部的一盆體的支持單元。藉由如此之構造,在切斷前至接合後的期間可以穩定地保持植物。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砧木單元的形狀相對於垂直植物的莖部的軸的面,也可與穗木單元對稱。藉由如此之構造,相同的構件可以共同用作穗木單元及砧木單元。結果,能夠降低嫁接用構件的成本。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包括第一嫁接用構件及第二嫁接用構件的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第一嫁接用構件包括穗木單元及第一固定具。穗木單元,具有與第一植物的莖部接觸的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第一固定具,能夠固定於穗木單元,且具有將第一植物的莖部壓制於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的至少一個第一壓制部。
此外,第二嫁接用構件包括砧木單元及第二固定具。其中,砧木單元具有與第二植物的莖部接觸的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第二固定具能夠固定於砧木單元,且具有將第二植物的莖部壓制於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的至少一個第二壓制部。其中,第一嫁接用構件的穗木單元在第一固定具固定於穗木單元的狀態下,能夠安裝於固定有第二固定具的第二嫁接用構件的砧木單元。
藉由如此之構造,由於植物的莖可以藉由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固定在切斷部分之附近,因此能夠提高了嫁接的精確度。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嫁接用固定具。 嫁接用固定具固定於具有在第一位置與植物的莖部接觸的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的穗木單元、及能夠裝卸於穗木單元且具有在相較於第一位置靠近植物的根部的第二位置與植物的莖部接觸的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的砧木單元中的至少一個單元。
另外,嫁接用固定具具有壓制植物的莖部於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或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的至少一壓制部。藉由將嫁接用固定具固定於穗木單元或砧木單元,而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設置露出植物的莖部的空間。至少一個壓制部具有基於與植物的莖部接觸而變形的緩衝構件。
藉由如此之構造,利用將嫁接用固定具與用於保持植物的穗木單元和砧木單元相結合,與先前技術相比,能夠提高嫁接的精確度和生產性等。
本發明之另一形態為製造嫁接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準備作為第一嫁接用構件的上述嫁接用構件及作為第二嫁接用構件的上述嫁接用構件、在砧木單元安裝於穗木單元的狀態下,將至少一個第一植物的莖部接觸於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穗木單元的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且將至少一個第一植物的莖部接觸於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砧木單元的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藉由固定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將至少一個第一植物的莖部固定於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與至少一個第一壓制部之間、及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與至少一個第二壓制部之間、在第一嫁接用構件中位於第一固定具與第二固定具之間的空間,將至少一第一植物的莖部切斷、在砧木單元安裝於穗木單元的狀態下,將至少一個第二植物的莖部接觸於第二嫁接用構件中的穗木單元的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且將至少一個第二植物的莖部接觸於第二嫁接用構件中的砧木單元的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藉由固定第二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將至少一個第二植物的莖部固定於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與至少一個第一壓制部之間、及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與至少一個第二壓制部之間、在第二嫁接用構件中位於第一固定具與第二固定具之間的空間,將至少一個第二植物的莖部切斷及將藉由第一嫁接用構件的穗木單元固定的至少一個第一植物的莖部的截面接合於藉由第二嫁接用構件的砧木單元固定的至少一個第二植物的莖部的截面。
藉由如此之構造,如上所述,可提高嫁接的精確度。此外,由於使用生長後的植物,故提高嫁接苗的生產性。再者,無論植物的大小如何,都可以進行嫁接。而且,由於一種嫁接用構件可以用於穗木和砧木,因此可以降低設備成本。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為製造嫁接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準備上述嫁接用構件套組中的第一嫁接用構件及第二嫁接用構件、
將至少一個第一植物的莖部接觸於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穗木單元的該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藉由固定第一固定具,將至少一個第一植物的莖部固定於至少一個第一接觸部與至少一個第一壓制部之間、在相較於第一固定具靠近至少一個第一植物的根部的位置,將至少一個第一植物的莖部切斷、將至少一個第二植物的莖部接觸於第二嫁接用構件中的砧木單元的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藉由固定第二固定具,將至少一個第二植物的莖部固定於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與至少一個第二壓制部之間、在相較於第二固定具遠離至少一個第二植物的根部的位置,將至少一個第二植物的莖部切斷及將藉由第一嫁接用構件的穗木單元固定的至少一個第一植物的莖部的截面接合於藉由第二嫁接用構件的砧木單元固定的至少一個第二植物的莖部的截面。
藉由如此之構造,如上所述,可提高嫁接的精確度及嫁接苗的生產性。
以下,將參考附圖並說明應用本發明的實施例。
[1.第1實施例]
[1-1.構造]
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係用於切斷植物以獲得穗木和砧木,並接合所獲得的穗木和砧木的匣盒狀的構件。
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其構成為可以用作獲得穗木第一嫁接用構件,也可以用作獲得砧木的第二嫁接用構件。換言之,本實施例的嫁接用構件套組包括作為第一嫁接用構件之嫁接用構件1及作為第二嫁接用構件之嫁接用構件1。
又,作為第一嫁接用構件之嫁接用構件1及作為第二嫁接用構件之嫁接用構件1,形狀不一定完全相同。換言之,第二嫁接用構件也可具有與第一嫁接用構件的形狀為不同的部分。
嫁接用構件1包括穗木單元2、砧木單元3、第一固定具4、第二固定具5及支持單元6。雖圖1所示此等組件已組裝之狀態,但每個組件也可構成為可裝卸。除後述的磁鐵和緩衝構件外,各個組件都可以藉由例如樹脂,金屬等形成。
嫁接用構件1,如圖2所示,構成為能夠將複數個植物P保持在內部。又,在圖2中,雖保持五株植物P,但由嫁接用構件1保持的植物P的數量並不限於五株。此外,植物P的種類不受特別的限定。
〈穗木單元〉
穗木單元2,如圖3A所示,包括第一下板部21、第一上板部22及第一框架部23。第一下板部21係具有與後述的第一固定具4的壓制方向(亦即,插入方向)I平行並且與植物P的莖的軸垂直的板面之板狀部位。第一下板部21具有在第一位置P1(如圖2所示)上分別接觸到複數個植物P的每個莖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24。第一位置P1係比植物P的切斷位置更靠近植物P的前端(亦即,莖的頂部)的位置。
第一接觸部24係與第一固定具4的第一壓制部41(如圖6A所示)一起夾持並固定植物P的莖。第一接觸部24係設置在第一下板部21中的凹陷部。複數個第一接觸部24係並排配置在與第一固定具4之壓制方向I交叉的方向上。每個第一接觸部24具有兩個第一收容面25A、25B及第二凸部26。
兩個第一收容面25A、25B,係設置在與安裝於穗木單元2的第一固定具4的第一壓制部41相對的位置,並且沿著第一固定具4的壓制方向I而縮小彼此的距離。換言之,第一接觸部24係向第一下板部21的外側開口的凹陷部。如圖3B所示,兩個第一收容面25A,25B的形狀,從與植物P的莖的軸線平行的方向(以下,又稱「植物P的軸向」)觀察為平滑彎曲的曲線。此外,兩個第一收容面25A、25B的植物P的軸向的緣端為倒角。 另外,例如,植物P的莖的軸例如可與垂直方向平行。
如圖3A所示,第一凸部26,係設置在兩個第一收容面25A、25B的連接部分25C(亦即,第一接觸部24的最內側部分) ,並且在植物P的軸向上從第一收容面25A、25B突出的部位。具體而言,第一凸部26係從第一下板部21的上表面朝向植物P的前端的方向上隆起。
如圖3C所示,從第一固定具4的壓制方向I觀察第一凸部26的寬度,係隨著拉開第一收容面25A、25B的距離(亦即,隨著朝向前端)而縮小距離。
第一上板部22,如圖3A所示,與第一下板部21平行並間隔開,且配置在比第一下板部21更靠近植物P的前端。第一上板部22具有用於插入植物P的複數個凹陷部22A。 當從植物P的軸向觀察時,每個凹陷部22A係設置在與第一接觸部24重疊的位置上。
第一下板部21和第一上板部22係藉由第一框架部23和複數個柱狀部29連接。在第一下板部21和第一上板部22之間形成有用以讓第一固定具4插入的狹縫狀之空間。第一框架部23具有引導第一固定具4的引導槽23A、23B。
複數個柱狀部29係設置在相鄰的第一接觸部24之間(亦即,在一個第一接觸部24的第一收容面25A和與此第一接觸部24相鄰的另一個第一接觸部24的第一收容面25B之間)。此外,複數個柱狀部29中的每一個分別具有引導第一固定具4的引導槽29A。
第一框架部23具有兩個第一主磁鐵27A、27B,其係用於以可裝卸的方式固定穗木單元2和砧木單元3的固定機構。兩個第一主磁鐵27A,27B係配置在與砧木單元3對向並接觸的部分(亦即,第一框架部23的下表面)中,分別與砧木單元3的第二主磁鐵37A、37B結合。
此外,第一框架部23具有兩個第一輔助磁鐵28A、28B,其係用於將第一固定具4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到穗木單元2的固定機構。兩個第一輔助磁鐵28A、28B係配置在與第一固定具4對向並接觸的部分(亦即,第一框架部23的側面)中,且分別與對向的第一固定具4之磁鐵45A、45B結合。
作為第一嫁接用構件的嫁接用構件1的穗木單元2,係在第一固定具4被固定的狀態下,構成可安裝到作為第二嫁接用構件的嫁接用構件1的砧木單元3,,而該砧木單元3係在第二固定具5被固定的狀態。
〈砧木單元〉
砧木單元3,如圖4A所示,具有第二上板部31、第二下板部32及第二框架部33。第二上板部31係具有與後述的第二固定具5的壓制方向I平行並且與植物P的莖的軸垂直的板面之板狀部位,。第二上板部31具有在第二位置P2(如圖2所示)上分別接觸到複數個植物P的每個莖的複數個第二接觸部34。第二位置P2係相較於植物P的切斷位置更靠近植物P的根的位置。
第二接觸部34係與第二固定具5的第二壓制部51(如圖7所示)夾持並固定植物P的莖。第二接觸部34係設置在第二上板部31中的凹陷部。複數個第二接觸部34係並排配置在與第二固定具5之壓制方向I交叉的方向上。每個第二接觸部34具有兩個第二收容面35A、35B及第二凸部26。
兩個第二收容面35A、35B,係設置在與安裝於砧木單元3的第二固定具5的第二壓制部51對向的位置,並且沿著第二固定具5的壓制方向I而縮小彼此的距離。換言之,第二接觸部34係向第二上板部31的外側開口的凹陷部。如圖4B所示,兩個第二收容面35A、35B的形狀,從與植物P的軸向觀察為平滑彎曲的曲線。此外,兩個第二收容面35A、35B的植物P的軸向的緣端為倒角。
如圖4A所示,第二凸部36,係設置在兩個第二收容面35A、35B的連接部分35C(亦即,第二接觸部34的最內側部分) ,並且在植物P的軸向上從第二收容面35A、35B突出的部位。具體而言,第二凸部36係從第二上板部31的下表面朝向植物P的前端的方向上隆起。
如圖4C所示,從第二固定具5的壓制方向I觀察第二凸部36的寬度,係隨著拉開第二收容面35A、35B的距離(亦即,隨著朝向前端)而縮小距離。
在將穗木單元2和砧木單元3為固定的狀態下,各第二接觸部34係配置在與對應的第一接觸部24重疊的位置。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接觸部34係通過植物P的軸向上而反轉第一接觸部24的形狀。換言之,第二接觸部34與將第一凸部26的方向反轉的第一接觸部24相同。因此,第二接觸部34和第一接觸部24在平面圖中(亦即,從植物P的軸向觀察)具有相同的形狀。然而,在平面圖中第二接觸部34和第一接觸部24的形狀也可以不同,或第二接觸部34的第二凸部36和第一接觸部24的第一凸部26,也可以在相同方向上隆起。
如圖4A所示,第二下板部32係與第二上板部31平行並間隔開,且配置在比第二上板部31更靠近植物P的根。第二下板部32具有用於插入植物P的複數個凹部32A。 在平面圖中,每個凹部32A係設置在與第二接觸部34重疊的位置上。
第二上板部31與第二下板部32係藉由第二框架部33及複數個柱狀部39連接。在第二上板部31和第二下板部32之間形成有用以讓第二固定具5插入的狹縫狀之空間。第二框架部33具有引導第二固定具5的引導槽33A、33B。
複數個柱狀部39係設置在相鄰的第二接觸部34之間(亦即,
在一個第二接觸部34的第二收容面35A和與此第二接觸部34相鄰的另一個第二接觸部34的第二收容面35B之間)。此外,複數個柱狀部39中的每一個具有分別引導第二固定具5的引導槽39A。
第二框架部33係用以支持穗木單元2的構件。第二框架部33具有四個第二主磁鐵37A、37B、37C、37D,其係用於將穗木單元2及後述之支持單元6以可裝卸方式固定至砧木單元3的固定機構。
兩個第二主磁鐵37A,37B係配置在與穗木單元2對向並接觸的部分(換言之,第二框架部33的上表面)中,且分別與對向的穗木單元2的第一主磁鐵27A、27B結合。剩餘的兩個第二主磁鐵37C、37D係配置在與支持單元6對向並接觸的部分(換言之,第二框架部33的下表面)中,且分別與對向的支持單元6的第三主磁鐵63A、63B結合。
此外,第二框架部33具有兩個第二輔助磁鐵38A、38B,其係用於將第二固定具5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到砧木單元3的固定機構。兩個第二輔助磁鐵38A、38B係配置在與第二固定具5對向並接觸的部分(換言之,第二框架部33的側面)中,且分別與對向的第二固定具5的磁鐵55A、55B結合。
又,在上下方向上重疊的穗木單元2的兩個第一輔助磁鐵28A、28B的磁極可以與砧木單元3的兩個第二輔助磁鐵38A、38B不同。例如,第二輔助磁鐵38A可以為S極,第一輔助磁鐵28A可以為N極,第二輔助磁鐵38B可以為N極,第一輔助磁鐵28A可以為S極。由此,抑制了因磁體之間的排斥而將穗木單元2與砧木單元3分離。
〈第一固定具〉
第一固定具4係,如圖5所示,構成可固定到穗木單元的板狀構件,其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具4沿水平方向插入到穗木單元2之第一下板部21與第一上板部22之間。藉此,第一固定具4被固定到穗木單元2。
第一固定具4,如圖6A所示,具有分別將植物P的莖壓制在穗木單元2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24上的複數個第一壓制部41 。第一壓制部41係配置在第一固定具4的壓制方向I中且與第一接觸部24對向的位置上。
複數個第一壓制部41相當於在第一固定具4中構成櫛齒狀部的複數個凹陷部,並且在與第一固定具4的壓制方向I交叉的方向上並排配置。每個第一壓制部41具有兩個第一引導面42A、42B及緩衝構件42C。
兩個第一引導面42A、42B係設置在對向穗木單元2的第一接觸部24的位置,並且沿著第一固定具4的壓制方向I而拉大彼此的距離。換言之,第一壓制部41係向第一固定具4的外側開口的凹陷部。如圖6B所示,兩個第一引導面42A、42B的形狀,從植物P的軸向觀察為平滑彎曲的曲線。此外,兩個第一引導面42A,42B的植物P的軸向的緣端為倒角。
緩衝構件42C,係配置在兩個第一引導面42A、42B的連接部分(亦即,第一壓制部41的最內側部分)。緩衝構件42C係藉由當植物P的莖與其接觸時可以變形一定量的材料所構成。用於形成緩衝構件42C的材料,例如可舉出海綿等之多孔體。此外,也可使用橡膠等之彈性體用於形成緩衝構件42C的材料。
配置在第一接觸部24中的植物P的莖,係接觸到第一壓制部41的緩衝構件42C和第一接觸部24的第一凸部26。另外,植物P的莖係藉由第一接觸部24和第一壓制部41保持,進而限制了莖在徑向上的移動。
另外,第一固定具4,如圖6B,圖6C所示,與複數個緩衝構件42C接觸,且具有在植物P的軸向上相較於第一壓制部41更隆起的複數個凸出部43。將第一固定具4插入到穗木單元2中,使得設置有凸出部43的表面對向植物P的根的方向(亦即,為下表面)。
此外,第一固定具4具有設置在複數個第一壓制部41之間的複數個狹縫44。當第一固定具4插入到穗木單元2中時,穗木單元2的每個柱狀部29插入到每個狹縫44中。
再者,第一固定具4具有兩個磁鐵45A、45B,其係用於將第一固定具4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到穗木單元2的固定機構。兩個磁體45A、45B係配置在與穗木單元2的第一框架部23對向並接觸的部分,且分別與對向的第一框架部23的第一輔助磁鐵28A、28B結合。
〈第二固定具〉
第二固定具5係,如圖5所示,構成可固定到砧木單元3的板狀構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具5沿水平方向插入到砧木單元3之第二上板部31與第二下板部32之間。藉此,第二固定具5被固定到砧木單元3。
第二固定具5,如圖7所示,具有分別將植物P的莖壓制在砧木單元3的複數個第二接觸部34上的複數個第二壓制部51。第二壓制部51係配置在第二固定具5的壓制方向I中且與第二接觸部34對向的位置上。
每個第二壓制部51具有兩個第二引導面52A、52B及緩衝構件52C。兩個第二引導面52A、52B係設置在對向砧木單元3的第二接觸部34的位置,並且沿著第二固定具5的壓制方向I而拉大彼此的距離。換言之,第二壓制部51係向第二固定具5的外側開口的凹陷部。兩個第二引導面52A、52B的形狀,從植物P的軸向觀察為平滑彎曲的曲線。
緩衝構件52C與第一固定具4的第一壓制部41的緩衝構件42C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具5係相對於與植物P的莖的軸垂直的面(亦即,為水平面)且與第一固定具4對稱的形狀。換言之,第二固定具5係讓第一固定具4上下顛倒。然而,第二固定具5也可以具有與第一固定具4部分不同的部分。
第二固定具5具有複數個凸出部53、複數個狹縫54及兩個磁鐵55A、55B。由於複數個凸出部53及複述個狹縫54與第一固定具4的複數個凸出部43及複數個狹縫44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另外,第二固定具5插入到砧木單元3中,使得設置有凸出部53的表面可對向植物P的前端方向(亦即,為上表面)。
兩個磁鐵55A、55B係用於將第二固定具5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到砧板單元3的固定機構。兩個磁鐵55A、55B係配置在與砧木單元3的第二框架部33對向並接觸的部分,並分別與對向的第二框架部33的第二輔助磁鐵38A、38B結合。
如圖1所示,在固定到穗木單元2的第一固定具4與固定到砧木單元3的第二固定具5之間,設置有用於讓植物P的莖露出的空間S。換言之,第一固定具4及第二固定具5藉由固定到穗木單元2或砧木單元3於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間設置讓植物P的莖露出的空間S。藉由此空間S切斷莖,能夠獲得植物P的穗木及砧木。
〈支持單元〉
支持單元6係,如圖2所示,用以支持收納植物P的根的盆體Q的構件)。支持單元6,如圖8所示,具有主體61、複數個支持框架62及兩個第三主磁鐵63A、63B。在本實施例中,支持單元6係構成為可從砧木單元3進行裝卸。
主體61設置有可插入複數個盆體Q的內部空間。複數個支持框架62係分別用於將盆體Q往垂直方向卡合的部位,從主體61的內壁往內側突出。
兩個第三主磁鐵63A、63B係配置在與砧木單元3對向並接觸的部分(亦即,主體61之上表面),並分別與對向的砧木單元3的第二主磁鐵37C、37D結合。
[1-2.效果]
根據以上詳述的實施例,將可以獲得以下之效果。
(1a)由於藉由第一接觸部24與第一壓制部41,及第二接觸部34與第二壓制部51,且在每個穗木單元2及砧木單元3中,植物P的莖可以固定在切斷部分附近上下的兩個位置,可以提高待接合的莖的位置精確度。結果,能夠提高了嫁接的精確度。
(1b) 因為使用生長後之植物P,例如,可以避免當種子在構件內發芽時因有瑕疵固體產生而導致損失。此外,可以防止構件內部被生長的根受損,或者因咬入到根部構件而從構件移除時損害植物P。除此之外,很容易確保砧木的下胚軸長度。 結果,能夠提高嫁接苗的生產力。
(1c) 由於可根據植物P容易地改變構件的尺寸,所以可以進行多種品種的嫁接。此外,由於一種嫁接用構件1可共通使用於穗木及砧木,所以可降低設備成本。
(1d)由於兩個第一收容面25A、25B與兩個第二收容面35A、35B之間的距離沿著固定具的壓制方向縮小,或者兩個第一引導面42A、42B與兩個第二引導面52A、52B之間的距離沿著固定具的壓制方向拉大,藉由插入第一固定具4和第二固定具5,可以容易且精確地將植物P的莖引導並固定到預定位置。
(1e) 由於從第一凸部26及第二凸部36的固定具之壓制方向觀察到的寬度,隨著遠離兩個第一收容面25A、25B或第二收容面35A、35B而縮小,莖可以容易地被引導到第一接觸部24與第一壓制部41之間及第二接觸部34與第二壓制部51之間的固定位置。
(1f) 兩個第一收容面25A、25B的形狀、兩個第一引導面42A、42B的形狀、兩個第二收容面35A、35B的形狀及兩個第二引導面52A、52B的形狀,由於從植物P的軸向觀察分別都為彎曲的曲線,可抑制當藉由插入到第一固定具4及第二固定具5而將莖引導到預定位置時導致莖受損之情況。
(1g) 由於第一壓制部41及第二壓制部51分別具有緩衝構件42C、52C,所以在緩衝構件42C、52C吸收莖的直徑變化偏差的同時,莖可以固定到預定位置。
(1h) 接合後的砧木和穗木可以藉由第一主磁鐵27A、27B以及第二主磁鐵37A、37B所形成之固定機構相互壓制。結果,可抑制在養生中或搬運過程中砧木與穗木的分離。
(1i)藉由用以支持收納植物P的根的盆體Q的支持單元6,在切斷前和接合後的期間可以穩定地保持植物P。
[2.第2實施例]
[2-1.構造]
圖9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0係與圖1中的嫁接用構件1相同,構成為可以作為獲得穗木之第一嫁接用構件,也可以作為獲得砧木的第二嫁接用構件。
嫁接用構件10,包括穗木單元12、砧木單元13、第固定具14、第二固定具15及支持單元16。雖圖9表示此等組件已組裝之狀態,但每個組件構成為可裝卸。除了後述的磁鐵和緩衝構件之外,每個組件都可以由例如樹脂,金屬等形成。
〈穗木單元〉
穗木單元12,如圖10A,10B所示,包括兩個第一板部21A、一個第二板部21B及第一框架部23。
第一板部21A和第二板部21B係具有與後述的第一固定具14的壓制方向I平行的板面的板狀部位。第一板部21A及第二板部21B,並排配置在與植物P的莖的壓制方向I相交的方向上。第二板部21B係配置在兩個第一板部21A之間。兩個第一板部21A中的每一個設置有一個向下的第一接觸部24A。複數個向上的第一接觸部24B係設置在第二板部21B上。
複數個第一接觸部24A、24B係與圖3A的穗木單元2中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24相同。換言之,每個第一接觸部24A、24B具有兩個第一收容面25A、25B及設置在兩個第一收容面25A、25B的連結部分25C上的第一凸部26。
在本實施例中,設置在第一板部21A且向下的第一接觸部24A的第一凸部26,係從第一板部21A的下表面(亦即,砧木單元13側的板面)朝向植物P的根部的方向隆起。
夾在兩個向下的第一接觸部24A之間的複數個向上的第一接觸部24B的第一凸部26,在從第二板部21B的上表面(亦即,與砧木單元13相對的板面)朝向植物P的前端的方向上隆起。
因此,穗木單元12包括第一凸部26的突出方向彼此不同之向下的第一接觸部24A及向上的第一接觸部24B。另外,向下的第一接觸部24A未必要配置在穗木單元12的兩端。此外,穗木單元12也可以具有一個向下的第一接觸部24A。相同之,穗木單元12也可以具有一個向上的第一接觸部24B。
如圖10B所示,第一板部21A的下表面係配置在植物P的軸向上與第二板部21B的上表面相同的位置或比第二板部21B的上表面更靠近植物P的前端的位置。換言之,第二板部21B係相對於第一板部21A且在與植物P的莖的軸平行的方向上偏移而配置。另外,用以引導第一固定具14的插入的狹縫23C、23D分別形成在兩個第一板部21A與第二板部21B之間。
第一框架部23與圖3A中的穗木單元2中的第一框架部23相同,具有:兩個第一主磁鐵(未圖示),以可裝卸方式固定穗木單元12和砧木單元13的固定機構;及兩個第一輔助磁鐵28A,28B,用於將第一固定具14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到穗木單元12的固定機構。
〈砧木單元〉
砧木單元13,如圖11所示,包括兩個第一板部31A、一個第二板部31B,以及第二框架部33。第一板部31A和第二板部31B係具有與後述的第二固定具15的壓制方向I平行的板面的板狀部位。第一板部31A和第二板部31B,並排配置在與植物P的莖的壓制方向I相交的方向上。第二板部31B係配置在兩個第一板部31A之間。兩個第一板部31A中的每一個分別設置有一個向上的第二接觸部34A。複數個向下的第二接觸部34B設置在第二板部31B上。
複數個第二接觸部34A、34B係與圖4A的穗木單元2中的複數個第二接觸部34相同。換言之,每個第二接觸部34A、34B包括兩個第二收容面35A、35B及設置在兩個第二收容面35A、35B的連結部分35C上的第二凸部36。
在本實施例中,設置在第一板部31A且向上的第二接觸部34A的第二凸部36,係從第一板部31A的上表面(亦即,穗木單元12側的板面)朝向植物P的前端的方向隆起。
向下的第二接觸部34B的第二凸部36,係從第二板部31B的下表面(亦即,與穗木單元12相對的板面)朝向植物P的根部的方向隆起。
第二板部31B相對於第一板部31A在與植物P的莖的軸平行的方向上偏移而配置。此外,用以引導第二固定具15的插入的狹縫33C、33D分別形成在兩個第一板部31A和第二板部31B之間。
第二框架部33與圖4的砧木單元3中的第二框架部33相同包括兩個第二主磁鐵37A、37B,用於將穗木單元12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到砧木單元13的固定機構、用於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後述的支持單元16的磁鐵(未圖示)及兩個第二輔助磁鐵38A、38B,用於將第二固定具15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到砧木單元13的固定機構。
因此,砧木單元13具有相對於與植物的莖的軸線垂直的平面(亦即,水平面)且與穗木單元12對稱的形狀。具體而言,砧木單元13藉由安裝用於將支持單元16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到上下顛倒的穗木單元12而獲得的磁鐵來獲得。
〈第一固定具〉
第一固定具14係,如圖12A所示,構成可固定到穗木單元12的板狀構件。第一固定具14包括、將植物P的莖分別壓制在穗木單元12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24A及24B上的兩個向上的第一壓制部41A、複數個向下的第一壓制部41B及凸出部43。
兩個第一向上壓制部41A係配置在與壓制方向I交叉的方向上的兩端。複數個第一向下壓制部41B係設置在兩個第一向上壓制部41A之間。
複數個第一壓制部41A、41B係並排配置在與第一固定具14的壓制方向I交叉的方向上。每個第一壓制部41A、41B具有兩個第一引導面42A、42B及緩衝構件42C。
兩個第一引導面42A、42B、緩衝構件42C及凸出部43,係與圖6A、6B所示的第一固定具4中的第一引導面42A、42B、緩衝構件42C及凸出部43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向上的第一壓制部41A的凸出部43,係在朝向植物P的前端的方向上隆起。向上的第一壓制部41A構成為從下側與設置在穗木單元12的兩端的向下的第一接觸部24A重疊。
向上的第一壓制部41A的凸出部43,插入到第一固定具14的穗木單元12時,將接觸到向下的第一接觸部24A的收容面25A、25B。此外,向上的第一壓制部41A的上表面(亦即,植物P的前端側的板面)42D,係與穗木單元12的第一板部21A的下表面平行並且與第一板部21A的下表面接觸。
向下的第一壓制部41B的凸出部43,在朝向植物P的根部的方向上隆起。向下的第一壓制部41B係構成為從上側與穗木單元12的向上的第一接觸部分24B重疊。
向上的第一壓制部41A的凸出部43,插入到第一固定具14的穗木單元12時,將接觸到向上的第一接觸部24B的收容面25A、25B。此外,向下的第一壓制部41B的下表面(亦即,植物P的根側的板面)42E,係與穗木單元12的第二板部21B的上表面平行並且與第二板部21B的上表面接觸。
如此一來,第一固定具14包括凸出部43的凸出方向彼此不同之向上的第一壓制部41A及向下的第一壓制部41B。因此,第一固定具14藉由向上的第一壓制部41A與向下的第一接觸部24A的咬合及向下的第一壓制部41B與向上的第一接觸部24B的咬合,而固定在穗木單元12上。
此外,第一固定具14具有複數個用以引導插入到穗木單元12之接觸面46。接觸面46係設置在向上的第一壓制部41A與向下的第一壓制部向上的第41B之間。接觸面46係與第一固定具14的壓制方向I平行並且垂直於向上的第一壓制部41A的上表面42D的面。接觸面46係與穗木單元12的狹縫23C、23D的內表面接觸。
此外,第一固定具14係與圖6A、6B、6C所示的第一固定具4相同,包括兩個磁鐵45A、45B,其係用於將第一固定具14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到穗木單元12的固定機構。
〈第二固定具〉
第二固定具15係,如圖13所示,構成可固定到砧木單元12板狀構件。第二固定具15包括分別將植物P的莖壓制在砧木單元13的複數個第二接觸部34上之複數個向下的第二壓制部51A、向上的第二壓制部51B及凸出部53。
複數個第二壓制部51A、51B係並排配置在與第二固定具15的壓制方向I交叉的方向上。每個第二壓制部51A、51B具有兩個第二引導面52A、52B及緩衝構件52C。
兩個第二引導面52A、52B、緩衝構件52C及凸出部53係與圖7所示的第二固定具5中的第二引導面52A、52B、緩衝構件52C及凸出部53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具15係相對於與植物P的莖的軸垂直的面(亦即,為水平面)且與第一固定具14對稱的形狀。換言之,第二固定具15係讓第一固定具14上下顛倒。然而,第二固定具15也可以具有與第一固定具14部分不同的部分。
第二固定具15藉由向下的第二壓制部51A與向上的第二接觸部34A的咬合及向上的第二壓制部51B與向下的第二接觸部34B的咬合,而固定在砧木單元13上。
此外,第二固定具15係與圖7所示的第二固定具5相同,具有兩個磁鐵55A、55B,其係用於將第二固定具15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到砧木單元13的固定機構。
〈支持單元〉
支持單元16係,如圖14所示,包括主體61、複數個隔板64及兩個第三主磁鐵63A、63B。在本實施例中,支持單元16以可裝卸方式構成在砧木單元13。
藉由複數個隔板64讓可插入複數個植物P的盆體內部空間設置於在主體61中。兩個第三主磁鐵63A、63B配置在與砧木單元13對向並接觸的部分(亦即,主體61的上表面),分別與對向之砧木單元13的第二主磁鐵結合。
[2-2.效果]
根據以上詳述的實施例,將可以獲得以下之效果。
(2a)藉由砧木單元13相對於與植物P的莖的軸垂直的平面且與穗木單元12對稱,可將相同的構件共同作為穗木單元12及砧木單元13。此外,相同的構件可以共同作為第一固定具4和第二固定具5。結果,可以降低稼接用構件10的成本。
(2b) 藉由將第一固定具14及第二固定具15分別與穗木單元12之第一板部和砧木單元13之第2板部相互嚙合,可以固定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而免設置用於固定固定具的構件(例如,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上板部22及第二下板部32)。結果,可以降低稼接用構件10的成本。
[3.第3實施例]
[3-1.構造]
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01係用於切斷植物以獲得穗木和砧木,並接合所獲得的穗木和砧木的匣盒狀的構件,。
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01,其構成為可以作為獲得穗木第一嫁接用構件,也可以作為獲得砧木的第二嫁接用構件。換言之,本實施例的嫁接用構件套組係包括作為第一嫁接用構件之嫁接用構件101及作為第二嫁接用構件之嫁接用構件101。
又,作為第一嫁接用構件之嫁接用構件101及作為第二嫁接用構件之嫁接用構件101,形狀不一定完全相同。換言之,第二嫁接用構件也可具有與第一嫁接用構件的形狀為不同的部分。
嫁接用構件101,包括穗木單元102、砧木單元103、第一固定具104、第二固定具105及支持單元106。圖15所示了此等組件已被組裝之狀態,但每個組件都構成為可裝卸。除後述的緩衝構件外,每個組件都可以由例如樹脂,金屬等形成。
嫁接用構件101,如圖16所示,構成為能夠將複數個植物P保持在內部。又,在圖16中,雖保持有五株植物P,但由嫁接用構件101保持的植物P的數量並不限於五株。此外,植物P的種類不受特別限定。
〈穗木單元〉
穗木單元102,如圖17A所示,包括第一板部121、及用於支持第一板部121之第一框架部23。第一板部121係具有與後述的第一固定具104的壓制方向(亦即,插入方向)I平行並且與植物P的莖的軸垂直的板面之板狀部位。第一板部121具有在第一位置P1(如圖16所示)上分別接觸到複數個植物P的莖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124。第一位置P1係比植物P的切斷位置更靠近植物P的前端(亦即,莖的頂部)的位置。
第一接觸部124係與第一固定具104的第一壓制部141(如圖20A所示)一起夾持並固定植物P的莖。第一接觸部124係設置在第一板部121中的缺口部。複數個第一接觸部124係並排配置在與第一固定具104之壓制方向I交叉的方向上。每個第一接觸部124包括兩個第一收容面125A、125B、兩個第一柵門部125D、125E及第一凸部126(如圖17C所示)。
兩個第一收容面125A、125B,係設置在與安裝於穗木單元102的第一固定具104的第一壓制部141對向的位置,並且沿著第一固定具104的壓制方向I而縮小彼此的距離。
如圖17B所示,兩個第一收容面125A、125B的形狀,從與植物P的莖的軸線平行的方向(以下,也稱之「植物P的軸向」)觀察為平滑彎曲的曲線。此外,兩個第一收容面125A、125B的植物P的軸向的緣端為倒角。 另外,例如,植物P的莖的軸例如與垂直方向平行。
兩個第一柵門部125D、125E分別配置在用以構成第一接觸部124的缺口的入口處(亦即,在兩個第一收容面125A、125B的外側)。兩個第一柵門部125D、125E係往彼此對向的方向上突出。在固定第一固定具104之前,第一柵門部125D、125E可抑制配置在第一接觸部124中的植物P移動到第一接觸部124的外部。
此外,第一接觸部124不一定具有兩個第一柵門部125D、125E。 換言之,第一收容面125A、125B也可以到達第一板部121的端面。
第一凸部126,係設置在兩個第一收容面125A、125B的連接部分125C(亦即,第一接觸部124的最內側部分) ,並且在植物P的軸向上從第一收容面125A、125B突出的部位(如圖17C所示)。具體而言,第一凸部126係從第一板部121的下表面朝向植物P的根的方向上突起。第一凸部126的前端彎曲成圓弧形。
第一凸部126,如圖17B所示,具有當從植物P的軸向觀察時,該彎曲表面係朝壓制方向I上凹陷成圓弧形的彎曲表面。配置在第一接觸部124中的植物P的莖係壓制在該彎曲表面上。
穗木單元102,如圖17B所示,具有用於固定第一固定具104之兩個狹縫129A、129B和兩個凹槽129C、129D。狹縫129A、129B分別設置在第一板部121與第一框架部123之間,且與壓制方向I平行而延伸。每個凹槽129C、129D係由第一板部121的在厚度方向上凹陷的一部份形成的凹槽,且與壓制方向I平行而延伸。
第一框架部123,如圖17B所示,具有用於以可裝卸方式固定穗木單元102及砧木單元103的固定機構,銷127A及孔127B。
銷127A和孔127B係設置在與砧木單元103對向並接觸的部分(亦即,第一框架部123的下表面),並分別與設置在砧木單元103上的銷137A和孔137B嵌合。
作為第一嫁接用構件之嫁接用構件101的穗木單元102,係在第一固定具104被固定的狀態下,構成可安裝到作為在第二固定具105被固定的狀態下的第二嫁接用構件的嫁接用構件101的砧木單元103。
〈砧木單元〉
砧木單元103,如圖18所示,包括第二板部131及用於支持第二板部131之第二框架部133。 第二板部131係具有與後述的第二固定具105的壓制方向I平行並且與植物P的莖的軸垂直的板面之板狀部位。第二板部131具有在第二位置P2(如圖16所示)上分別接觸到複數個植物P的每個莖的複數個第二接觸部134。第二位置P2係比植物P的切斷位置更靠近植物P的根的位置。
第二接觸部134係與第二固定具105的第二壓制部151(如圖22所示)一起夾持並固定植物P的莖。複數個第二接觸部134係並排配置在與第二固定具105之壓制方向I交叉的方向上。每個第二接觸部134包括兩個第二收容面135A、135B、兩個第二柵門部135D、135E及一第二凸部126。此外,每個第二接觸部134係配置在與穗木單元102和砧木單元103為固定的狀態下所對應的第一接觸部124重疊的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砧木單元103係相對於與植物P的莖的軸垂直的面(換言之,為水平面)且與穗木單元102對稱的形狀。換言之,砧木單元103係配置成讓構成穗木單元102之構件上下顛倒。然而,砧木單元103也可以具有與穗木單元102部分不同的部分。
兩個第二收容面135A、135B,係設置在與安裝於穗砧木單元103的第二固定具105對向位置上,並且沿著第二固定具105的壓制方向I而縮小彼此的距離。兩個第二柵門部135D、135E分別配置在用以構成第二接觸部134的缺口的入口處。
第二接收容面135A、135B及第二柵門部135D、135E具有與穗木單元102的第一收容面125A、125B及第一柵門部125D、125E相同的形狀。因此,省略此等詳細說明。又, 第二接觸部134不一定需具有兩個第二柵門部135D、135E。
第二凸部136,係設置在兩個第二收容面135A、135B的連接部分135C(亦即,第一接觸部124的最內側部分) ,並且在植物P的軸向上從第二收容面135A、135B突出的部位。具體而言,第二凸部136係從第二板部131的上表面朝向植物P的前端的方向上突起。另外,第二凸部136的前端彎曲成圓弧形。
砧木單元103包括兩個狹縫139A、139B、兩個凹槽139C、139D、銷137A、孔137B及兩個下部孔138A、138B。狹縫139A、139B、凹槽139C、139D、銷137A及孔137B分別具有與穗木單元102的狹縫129A、129B、凹槽129C、129D、銷127A及孔127B相同的形狀。
兩個下部孔138A、138B係構成將支持單元106固定到砧木單元103的固定機構。兩個下部孔138A、138B係配置在與支持單元106對向並接觸的部分(亦即,第二框架部133的下表面),且分別與設置於支持單元106的兩個銷163A、163B(如圖23所示)嵌合。
〈第一固定具〉
第一固定具104係,如圖19所示,構成可固定到穗木單元102之構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具104係插入使得可在水平方向上與穗木單元102的第一板部121重疊。藉此,第一固定具104被固定到穗木單元102。
第一固定具104,如圖20A所示,具有複數個第一壓制部141,此第一壓制部41分別將植物P的莖壓制在穗木單元102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124上。第一壓制部141係配置在第一固定具104的壓制方向I中且與第一接觸部124對向的位置上。
複數個第一壓制部141係並排配置在與第一固定具104的壓制方向I交叉的方向上。每個第一壓制部141具有兩個第一引導面142A、142B和第一緩衝構件142C。
第一緩衝構件142C係將植物P的莖壓制在對應的第一接觸部124上板狀構件。第一緩衝構件142C係藉由當植物P的莖與其接觸時可以變形一定量的材料所構成。此外,用於形成第一緩衝構件142C的材料,例如可舉出海綿等之多孔體。此外,也可使用橡膠等之彈性體用於形成第一緩衝構件142C的材料。另外,在圖20A等中,第一緩衝構件142C的平面形狀為四角形,但是第一緩衝構件142C的平面形狀也可為例如三角形或圓形等。
如圖20B所示,兩個第一引導面142A、142B在平面圖中彼此分開並且在第一固定具104的壓制方向I上從第一緩衝構件142C突出。另外,兩個第一引導面142A、142B配置在與穗木單元102對向的第一接觸部124的位置,並且沿著第一固定具104的壓制方向I拉大彼此距離。
具體而言,第一緩衝構件142C例如藉由接著劑而固定到從沿著與壓制方向I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框架部145往壓制方向I突出的支持部147。如圖20C所示,支持部147,如圖20C所示,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與第一緩衝構件142C重疊的板狀之延伸部146。在第一固定具104固定到穗木單元102的狀態下,支持部147在厚度方向上與穗木單元102的第一板部121重疊。此外,當插入第一固定具104時,延伸部146在第一板部121的板面上滑動。在本實施例中,雖第一緩衝構件142C係固定到延伸部146的表面,但是也可以固定在除支持部147的延伸部146外的部分的表面上。
兩個第一引導面142A、142B係由延伸部146的端面所構成。第一緩衝構件142C係配置成在植物P的軸向方向上(亦即,第一緩衝構件142C的厚度方向)與兩個第一引導面142A、142B的一部份重疊。
如圖20A所示,兩個第一引導面142A、142B的形狀係從植物P的軸向觀察時為平滑彎曲的曲線。另外,兩個第一引導面142A、142B的植物P的軸向邊緣為倒角。
從第一緩衝構件142C的厚度方向觀察,第一緩衝構件142C的端部與兩個第一引導面142A、142B的一部份一起形成C字形的凹陷部。配置在第一接觸部124中的植物P的莖,係接觸到第一壓制部141的第一緩衝構件142C及第一接觸部124的第一凸起部126。此外,植物P的莖係藉由第一接觸部124及第一壓制部141之保持,從而限制莖在徑向方向上的移動。
另外,延伸部146不一定要具有板狀,如圖21A或圖21B所示,也可具有與框架部145的厚度相等的厚度之形狀。在圖21A或圖21B所示的構造中,第一緩衝構件142C(於圖21A及21B中未圖示)係放置在配置在兩個第一引導面142A、142B之間的載置部148上,固定到載置148的上表面或延伸部146的側面146A。
如圖20A所示,第一固定具104包括兩個卡扣部144A、144B、兩個卡塊144C、144D以及兩個爪部144E、144F。兩個卡扣部144A、144B在壓制方向I上從框架部145突出,並且設置在夾持複數個第一壓制部141的位置上。兩個卡塊144C、144D以及兩個爪部144E、144F,從框架部145沿壓制方向I突出,並分別設置在複數個第一壓制部141之間。
卡扣部144A、144B係用於將第一固定具104以可裝卸方式固定在穗木單元102上的固定機構,且插入到穗木單元102的狹縫129A、129B中。卡扣部144A、144B具有可卡固到設置在狹縫129A、129B中的凸部的鉤狀之尖端部。卡塊144C、144D以及兩個爪部144E、144F係用於引導第一固定具104沿壓制方向I插入的引導機構。卡塊144C、144D係插入到穗木單元102的凹槽129C、129D中。爪部144E、144F係與穗木單元102的第一板部121的板面重疊。
〈第二固定具〉
第二固定具105係,如圖19所示,構成可固定到砧木單元103之構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具105係插入以便在水平方向上可與砧木單元103的第二板部131重疊。藉此,第二固定具105被固定到砧木單元103。
第二固定具105,如圖22所示,具有分別將植物P的莖壓制在砧木單元103的複數個第二接觸部134上的複數個第二壓制部151。第二壓制部151係配置在第二固定具105的壓制方向I中且與第二接觸部134對向的位置上。
複數個第二壓制部151係並排配置在與第二固定具105的壓制方向I交叉的方向上。每個第二壓制部151具有兩個第二引導面152A、152B及第二緩衝構件152C。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具105係相對於與植物P的莖的軸垂直的面(換言之,為水平面)且與第一固定具104對稱的形狀。換言之,第二固定具105係讓第一固定具104上下顛倒。然而,第二固定具105也可以具有與第一固定具104部分不同的部分。
第二緩衝構件152C係將植物P的莖壓制在對應的第二接觸部134上的板狀構件。兩個第二引導面152A、152B在平面圖中彼此分開並且在第二固定具105的壓制方向I上從第二緩衝構件152C突出。另外,兩個第二引導面152A、152B設置在與砧木單元103的第二接觸部134對向的位置,並且沿著第二固定具105的壓制方向I拉大彼此距離。
第二引導面152A、152B以及第二緩衝構件152C具有與第一固定具104的第一壓制部141的第一引導面142A、142B以及第一緩衝構件142C相同的形狀。因此省略此等說明。
第二固定具105,包括分別從框架部155突出之兩個卡扣部154A、154B、兩個卡塊154C、154D及兩個爪部154E、154F。卡扣部154A、154B、卡塊154C、154D及爪部154E及154F,分別具有與第一固定具104的卡扣144A、144B、卡塊144C、144D以及爪部144E、144F相同的形狀。兩個卡扣部154A、154B插入到砧木單元103的狹縫139A、139B。兩個卡塊154C、154D插入到砧木單元103的凹槽139C、139D。
如圖15所示,在固定到穗木單元102的第一固定具10與固定到砧木單元103的第二固定具105之間,設置有讓植物P的莖露出的空間S。藉由在此空間S中切斷莖,可以獲得植物P的穗木及砧木。
〈支持單元〉
支持單元106係,如圖16所示,用以支持收納植物P的根的盆體Q的構件。支持單元106,如圖23所示,包括主體161、複數個隔板164和兩個銷163A、163B。在本實施例中,支持單元106構成在砧木單元13可裝卸。
藉由複數個隔板164讓可插入複數個植物P的盆體之內部空間設置於在主體161中。兩個銷163A、163B配置在與砧木單元103對向並接觸的部分(亦即,主體161的上表面),分別與砧木單元103的下部孔138A、138B結合。
[3-2.效果]
根據以上詳述的實施例,將可以獲得以下之效果。
(3a)藉由第一接觸部124和第一壓制部141,以及第二接觸部134和第二壓制部151,在每個穗木單元102和砧木單元103中,植物P的莖可以固定在切斷部分附近上下的兩個位置上,可以提高待接合的莖的位置精確度。此外,藉由第一緩衝構件142C及第二緩衝構件152C可抑制莖移位之情況。結果,能夠提高了嫁接的精確度。
(3b) 藉由從第一緩衝構件142C突出的兩個第一引導面142A、142B及從第二緩衝構件152C突出的兩個第二引導面152A、152B,可讓植物P的莖容易且確時地引導到第一緩衝構件142C及第二緩衝構件152C。
(3c) 藉由將第一緩衝構件142C及第二緩衝構件152C配置成在植物P的軸向方向上與兩個第一引導面142A、142B或兩個第二引導面152A、152B的一部份重疊,讓第一緩衝構件142C及第二緩衝構件152C可容易地配置在第一固定具104或第二固定具105上。結果,可容易地更換第一緩衝構件142C及第二緩衝構件152C。
(3d) 接合後的砧木和穗木可以藉由穗木單元102的銷127A及孔127B和砧木單元103的銷137A及孔137B所構成的固定機構相互壓制。結果,可抑制在養生中或搬運過程中砧木和穗木的分離。
[4.第4實施例]
[4-1.構造]
圖24所示的嫁接用構件201係用於切斷植物以獲得穗木及砧木,並接合所獲得的穗木與砧木的匣盒狀的構件。
圖24所示的嫁接用構件201構成為可以作為獲得穗木第一嫁接用構件,也可以作為獲得砧木的第二嫁接用構件。換言之,本實施例的嫁接用構件套組係包括作為第一嫁接用構件之嫁接用構件201及作為第二嫁接用構件之嫁接用構件201。
嫁接用構件201,包括穗木單元202、砧木單元203、第一固定具204、第二固定具205及支持單元206。嫁接用構件201係,編排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01中的穗木單元102、砧木單元103、第一固定具104及第二固定具105之物。由於嫁接用構件201的支持單元206係與圖15的嫁接用構件101的支持單元106同等,因此省略其說明。
〈穗木單元〉
穗木單元202,如圖25A所示,包括第一板部221及用於支持第一板部221之第一框架部123。以下,在穗木單元202的構造中,與圖15中的穗木單元102相同者,賦予相同之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第一板部221係與圖15的嫁接用構件101的第一板部121相同,具有分別接觸到複數個植物P的莖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224。除平面圖中的形狀不同外,第一接觸部224與圖15的嫁接用構件101的第一接觸部124相同。
每個第一接觸部224,包括兩個第一收容面225A、225B及第一凸起部126(如圖25C所示)。兩個第一收容面225A、225B設置在與安裝於穗木單元202的第一固定具204的第一壓制部241對向的位置,並且沿著第一固定具204的壓制方向I縮小彼此距離。
如圖25B所示,兩個第一收容面125A、125B分別包括從植物P的軸向觀察為平滑彎曲的彎曲部225D及由與植物莖的軸平行的平面構成的平面部225E。
平面部225E連續地設置在兩個第一收容面125A、125B的連接部分125C(亦即,第一凸起部126)。平面部225E設置在相對於彎曲部225D內側,亦即,配置在彎曲部225D與第一凸起部126之間。
〈砧木單元〉
砧木單元203係相對於與植物P的莖的軸垂直的面(亦即,為水平面)且與穗木單元202對稱的形狀。換言之,砧木單元203係配置成讓構成穗木單元202之構件上下顛倒。
因此,砧木單元203構成為將圖15所示的砧木單元103中的第二接觸部134的形狀與穗木單元202的第一接觸部224的形狀相同。然而,砧木單元203也可以具有與穗木單元202部分不同的部分。
〈第一固定具〉
第一固定具204係構成可固定於穗木單元202之構件。第一固定具204,如圖26A,26B所示,包括分別將植物P的莖壓制在穗木單元202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224上之複數個第一壓制部241A及橫跨複數個第一壓制部241所設置之第一緩衝構件構造體243。以下,在第一固定具204的構造中,與圖15中的第一固定具104相同者,賦予相同之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第一壓制部241設置在第一固定具204的壓制方向I上與第一接觸部224對向的位置處。每個第一壓制部241包括兩個第一引導面242A、242B及第一緩衝構件242C。
第一引導面242A、242B及第一緩衝構件242C,具有與圖15所示的第一固定具104的第一壓制部141中的第一引導面142A、142B及第一緩衝構件142C相同的功能。
複數個第一壓制部241具有的第一緩衝構件242C,分別為第一緩衝構件構造體243的一部份。具體而言,如圖26B、26C所示,在第一緩衝構件構造體243中從複數個壁部247之間露出的部分為構成每個第一緩衝構件242C。
第一緩衝構件構造體243的材料與圖15所示的第一固定具104中的第一緩衝構件142C的材料相同。第一緩衝構件構造體243為桿狀,並且配置成讓長邊方向與第一固定具204的壓制方向I相交。
具體而言,第一緩衝構件構造體243,配置在設置於框架部145與在壓制方向I上與框架部145隔開的複數個壁部247之間的凹槽。複數個壁部247,在與壓制方向I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延伸方向的端部構成第一引導面142A、142B。
第一緩衝構件構造體243,例如藉由接著劑而固定到框架部145、複數個壁部247或從框架部145延伸的延伸部246。延伸部246係用以連接框架部145及複數個壁部247的部分,構成配置有第一緩衝構件構造體243的凹槽的底面。
〈第二固定具〉
第二固定具205構成可固定到砧木單元203之構件。第二固定具205係相對於與植物P的莖的軸垂直的面(亦即,為水平面)且與第一固定具204對稱的形狀。換言之,第二固定具205係讓第一固定具204上下顛倒。
因此,第二固定具205係藉由將第二緩衝構件構造體配置成相對於圖15所示的第二固定具105跨越複數個第二壓制部151而得到。然而,第二固定具205可以具有與第一固定具204部分不同的部分。
[4-2.效果]
藉由以上詳述的實施例,將可以獲得以下之效果。
(4a) 藉由一個緩衝構件構造體構成第一固定具204及第二固定具205的複數個緩衝構件,可以減少配置在固定具上的零件數量。結果,易於安裝和更換緩衝構件。
(4b) 由於穗木單元202及砧木單元203的收容面皆具有平面部,因此藉由第一固定具204及第二固定具205可確實地將莖引導到預定位置,同時抑制植物的莖的咬合。
[5.第5實施例]
[5-1.構造]
圖27所示的製造嫁接苗的方法係使用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圖9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0、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01或圖24所示的嫁接用構件201,用於製造嫁接穗木及砧木的幼苗的方法。又,以下,使用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來說明各個步驟。
本實施例之製造嫁接苗的方法,包括準備步驟S10、第一接觸步驟S20、第一固定步驟S30、第一切斷步驟S40、第二接觸步驟S50、第二固定步驟S60、第二切斷步驟S70、接合步驟S80及養生步驟S90。
〈準備步驟〉
於本步驟上,準備有作為第一嫁接用構件的嫁接用構件1及作為第二嫁接用構件的嫁接用構件1。
〈第一接觸步驟〉
於本步驟上,在將砧木單元3安裝於穗木單元2上並且在未安裝第一固定具4和第二固定具5的狀態下,將用於供給穗木之複數個第一植物的莖與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穗木單元2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24接觸,並且將複數個第一植物的莖與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砧木單元3的複數個第二接觸部34接觸。
於上述作業上,複數個第一植物的盆體插入到被安裝在砧木單元3上的支持單元6中。又,也可將複數個第一植物的盆體插入到支持單元6中之後,再將砧木單元3安裝在支持單元6上。
〈第一固定步驟〉
於本步驟上,藉由將第一固定具4及第二固定具5固定到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穗木單元2及砧木單元3,將複數個第一植物的莖固定在複數個第一接觸部24與複數個第一壓制部41之間及複數個第二接觸部34與複數個第二壓制部51之間。此外,第一固定具4和第二固定具的5固定順序不受限制。
〈第一切斷步驟〉
於本步驟上,在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一固定具4與第二固定具5之間的空間S中(亦即,比第一固定具4更靠近第一植物的根部的位置),同時切斷複數個第一植物。
〈第二接觸步驟〉
於本步驟上,除了使用第二嫁接用構件代替第一嫁接用構件,並使用用以供給砧木的第二植物來代替第一植物之外,其他皆與第一接觸步驟S20相同。
〈第二固定步驟〉
於本步驟上,除了使用第二嫁接用構件及第二植物外,其他皆與第一固定步驟S30相同。
〈第二切斷步驟〉
於本步驟上,除了使用第二嫁接用構件及第二植物在第一固定具4與第二固定具5之間的空間S(亦即,比第二固定具5更遠離第二植物的根的位置)處切斷之外,其餘皆與第一切斷步驟S40相同。然而,從接合性的觀點來看,第二植物的切斷較好為在比第一植物的切斷位置更靠近植物的尖端位置進行。
〈接合步驟〉
於本步驟上,同時接合由第一嫁接用構件的穗木單元2所固定的複數個第一植物的莖的截面及由第二嫁接用構件的砧木單元3所固定的複數個第二植物的莖的截面。
〈養生步驟〉
於本步驟上,進行養生藉由接合源自第一植物的穗木及源自第二植物的砧木而所獲得的植物。該養生例如在光線不足的地方進行。
又,每個第一嫁接用構件的第一固定具4及第二嫁接用構件的第二固定具5係在固定到穗木單元2或砧木單元3的狀態下維持直到養生步驟S90。
[5-2.效果]
根據以上詳述的實施例,將可以獲得以下之效果。
(5a) 使用嫁接用構件1,能夠提高了嫁接的精確度。此外,由於使用生長後的第一植物及第二植物,因此能夠提高嫁接苗的生產性。再者,無論植物的大小如何,都可以進行嫁接。此外,由於一種的嫁接用構件1可以共用於穗木及砧木,因此可以降低設備成本。
[6.第6實施例]
[6-1.構造]
圖28所示的嫁接用構件套組300,包括第一嫁接用構件301A及第二嫁接用構件301B。在嫁接用構件套組300中,第一嫁接用構件301A與第二嫁接用構件301B之形狀不同。
第一嫁接用構件301A,係從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移除砧木單元3的第二上板部31、第二下板部32、第二接觸部34(亦即,除第二框架部33之外的部件)及第二固定具5。第一嫁接用構件301A的穗木單元2、第二框架部33、第一固定具4及支持單元6係與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相同。於第一嫁接用構件301A中,植物係在第一固定具4與第二框架部33之間的空間中被切斷。
第二嫁接用構件301B,係從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移除穗木單元2和第一固定具4。第二嫁接用構件301B的砧木單元3、第二固定具5及支持單元6係與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相同。於第二嫁接用構件301B中,在沿著砧木單元3的上表面的位置切割植物。
如圖29所示,於第一嫁接用構件301A之第二框架部33上表面(亦即,與穗木單元2對向的面) ,高度小於其它部分的凹陷部(段差)33E、33F係形成在第一固定具4要插入的一側的端部。換言之,於第一嫁接用構件301A上,在比第二嫁接用構件301B的切斷位置(亦即,砧木單元3的上表面)更下面的位置處,進行切斷植物。
[6-2.效果]
根據以上詳述的實施例,將可以獲得以下之效果。
(6a) 於第一嫁接用構件301A上,藉由凹陷部33E、33F,可以在比第二嫁接用構件301B更靠近植物的根的位置處切斷植物。因此,砧木的切斷位置比植物的切割位置更靠近植物的前端,由於產生了與植物的軸向重疊的部位,因此能夠提高砧木和穗木的接合性。
(6b) 由於第一嫁接用構件301A及第二嫁接用構件301B分別被構成獲得穗木或砧木所需的最小量,所以與圖1中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相比,降低了零件數量。結果,可以降低每個嫁接用構件的成本。
[7.其他實施例]
以上雖已說明過本發明之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當然也可以採用各種形態。
(7a) 在上述實施例的嫁接用構件中,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不一定需隨著兩個第一收容面或兩個第二收容面遠離而縮小寬度。此外,第一接觸部和第二接觸部不一定需要具有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
(7b) 在上述實施例的嫁接用構件中,兩個第一收容面的形狀、兩個第一引導面的形狀、兩個第二收容面的形狀及兩個第二引導面的形狀,從植物的軸向觀察,每個形狀可以不一定為彎曲的曲線。換言之,從植物的軸向觀察,此等表面的形狀可為直線(亦即,平坦面)。
(7c) 在上述實施例的嫁接用構件中,第一壓制部及第二壓制部中的每一個不一定分別具有緩衝構件。此外,第一壓制部及第二壓制部不一定分別具有兩個第一引導面及兩個第二引導面。
(7d) 在上述實施例的嫁接用構件中,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的壓制方向不限於水平方向。此外,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可以不必插入到支持單元或砧木單元中。例如,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可以在壓制在穗木單元或砧木單元上的狀態下藉由其他構件來固定。
(7e) 在上述實施例的嫁接用構件中,也可以使用除了上述實施例所示的磁鐵、凸部和孔的組合以及卡扣機構以外的機構作為將穗木單元固定到砧木單元的固定機構、將第一固定具固定到穗木單元的固定機構、以及將第二固定具固定到砧木單元的固定機構。此外,嫁接用構件不一定具備此等的固定機構。
(7f) 在上述實施例的嫁接用構件中,支持單元可以以不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砧木單元(亦即,一體成型)。此外,嫁接用構件不一定具備支持單元。
(7g) 在上述實施例的嫁接苗的生產方法中,可以使用圖28所示的嫁接用構件套組300的第一嫁接用構件301A及第二嫁接用構件301B來取代圖1之嫁接用構件1。於此種情況下,在第一接觸步驟中,第一植物的莖可以不與第二接觸部34接觸,並且在第二接觸步驟中,第二植物的莖可以不與第一接觸部24接觸。 此外,在第一固定步驟中,第二固定具5可以不固定,且在第二固定步驟中,第一固定具4可以不固定。
(7h) 上述實施例的嫁接用構件,可以構成為能夠保持一個植物。此外,在上述實施例的嫁接苗的生產方法中,每個步驟可以在一個第一植物和一個第二植物上進行。
(7i) 上述實施例的嫁接用構件,也可進一步包括可以從砧木單元進行裝卸,並且具有至少一個在比第二位置更靠近植物的根的第三位置上接觸到植物的莖的第三接觸部的附加砧木單元、及可以固定在附加砧木單元上,並且具有至少一個將植物的莖壓制在至少第三壓制部上的第三壓制部的第三固定具。在第三固定具與第二固定具之間設置用於暴露植物的莖的空間。
附加砧木單元,具有與穗木單元或砧木單元相同之構造。第三固定具,具有與第一固定具或第二固定具相同之構造。用以支持盆體的支持單元可以安裝到附加砧木單元。
具有附加砧木單元及第三固定具的嫁接用構件(以下,也稱為「中間砧木嫁接用構件」),係藉由嫁接穗木、中間砧木及砧木,用於嫁接三種以上的不同的植物。中間砧木藉由從植物切斷根及莖頂所獲得的莖所構成。在中間砧木嫁接用構件中,藉由在上下兩個地方切斷所保持的植物,形成穗木,中間砧木及砧木。換言之,於砧木單元保持有中間砧木,於附加砧木單元保持有砧木。
保持有穗木的穗木單元、保持中間砧木的砧木單元及保持砧木的附加砧木單元,分別與其他的植物的穗木、保持有中間砧木或砧木的穗木單元、砧木單元和附加砧木單元相結合,進行嫁接。
另外,中間砧木嫁接用構件,可以具有兩種以上的附加砧木單元。換言之,中間砧木嫁接用構件,也可以使用於嫁接兩種以上之中間砧木。於此種情況下,砧木被保持在距離穗木單元最遠的附加砧木單元中。
(7i)上述實施例中的一個構成要件具有的功能也可以分佈作為複數個構成要件,或者也可將複數個構成要件具有的功能整合為一個構成要件。另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實施例的一部份構造。此外,也可以將上述實施例的構造的至少一部份附加或是置換到另一實施例的構造中。另外,由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措辭特定的技術構思中所包含的所有的形態既為本發明之實施例。
[8.實施例]
以下,說明有關用以確認本發明之效果而進行的試驗的內容及其評價。
[實施例1]
分別將砧木用和穗木用的番茄種植到置入有園藝用土壤的托盤中,用園藝用蛭石( vermiculite)覆蓋土壤後,使其吸收水分並發芽。使用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對播種後育苗1-2週的植物進行嫁接工作。具體而言,將每個砧木用植物及穗木用植物從托盤中取出,固定到嫁接用構件。在固定每株植物後,使用剃刀切斷每株植物的莖以分離砧木單元及穗木單元。單元分離後,將固定有穗木用植物之穗木單元固定到固定有砧木用植物之砧木單元。然後,在高濕度條件下養生3-5天,讓砧木用植物的莖及穗木用植物的莖存活。
[實施例2]
作為嫁接用構件,除了使用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101之外,其他皆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嫁接。
[實施例3]
除了使用圖24所示的嫁接用構件201作為嫁接用構件之外,其他皆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嫁接。
[比較例]
除了使用國際公開第2016/129683號所揭示育苗構件作為嫁接用構件之外,其他皆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嫁接。
〈評價〉
在實施例1-3和比較例中,評價當植物莖固定到嫁接用構件時莖的損壞率。求出具有莖受損的植物相對於實施例1-3和比較例之每個測試中所使用的植物總數的比例,再從損壞率低的那些中以A、B和C進行損壞率評價。此外,在實施例1-3和比較例中,評價植物的存活率。求出具有存活的植物相對於實施例1-3和比較例之每個測試中所使用的植物總數的比例,再從存活率高的那些以A、B和C進行存活率的評價。此外,養生3-5天之候,當從嫁接用構件中取出植物時,判定穗木沒有與砧木分離的東西為活著。表1顯示損壞率和存活率的結果。 如表1所示,在實施例1-3的每一項中存活率優於比較例。
1、10、101、201‧‧‧嫁接用構件
2、12、102、202‧‧‧穗木單元
3、13、103、203‧‧‧砧木單元
4、14、104、204‧‧‧第一固定具
5、15、105、205‧‧‧第二固定具
6、16、106、206‧‧‧支持單元
2、44A、24B、124、224‧‧‧第一接觸部
25A、25B、125A、125B、225A、225B‧‧‧第一收容面
34、34A、134‧‧‧第二接觸部
35A、35B、135A、135B‧‧‧第二收容面
41、41A、41B、141、241‧‧‧第一壓制部
42A、42B、142A、142B、242A、242B‧‧‧第一引導面
42C、52C、142C、152C、242C‧‧‧緩衝構件
51、51A、51B、151‧‧‧第二壓制部
52A、52B、152A、152B‧‧‧第二引導面
圖1為所示嫁接用構件的一實施例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為所示將複數個植物保持在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上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A為所示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穗木單元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3B為所示穗木單元的示意性平面圖;
圖3C為所示穗木單元的示意性前視圖;
圖4A為所示圖1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砧木單元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4B為所示砧木單元的示意性平面圖;
圖4C為所示砧木單元的示意性前視圖;
圖5為所示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的流程圖;
圖6A為所示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6B為所示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平面圖;
圖6C為所示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背面圖;
圖7為所示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二固定具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8為所示圖1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支持單位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9為所示與圖1不同的實施例中嫁接用構件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0A為所示圖9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穗木單元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0B為所示穗木單元之示意性前視圖;
圖11為所示圖9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砧木單元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2A為所示圖9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2B為所示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平面圖;
圖12C為所示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背面圖;
圖13為所示圖9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二固定具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4為所示圖9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支持單位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5為所示與圖1及圖9不同的實施例中嫁接用構件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6為所示將複數個植物保持在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上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17A為所示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穗木單元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7B為所示穗木單元的示意性仰視圖;
圖17C為所示穗木單元的示意性前視圖;
圖18為所示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砧木單元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9為所示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一固定具及第二固定具的流程圖;
圖20A為所示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0B為所示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仰視圖;
圖20C為所示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背面圖;
圖21A為所示與圖20A不同的實施例中壓制部的示意性部分放大圖;
圖21B為所示與圖20A及圖21A不同的實施例中壓制部的示意性部分放大圖;
圖22為所示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二固定具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3為所示圖15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支持單元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4為所示與圖1,圖9及圖15不同的實施例中嫁接用構件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5A為所示圖24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穗木單元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5B為所示穗木單元的示意性仰視圖;
圖25C為所示穗木單元的示意性前視圖。
圖26A為所示圖24所示的嫁接用構件中的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6B為所示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仰視圖;
圖26C為所示第一固定具的示意性背面圖。
圖27為所示實施例中製造嫁接苗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28為所示實施例中嫁接用構件套組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9為所示圖28的第一嫁接用構件的第二框架部的示意性立體圖;
無
1‧‧‧嫁接用構件
2‧‧‧穗木單元
3‧‧‧砧木單元
4‧‧‧第一固定具
5‧‧‧第二固定具
6‧‧‧支持單元
Claims (40)
- 一種嫁接用構件,包括:一穗木單元,具有在一第一位置與一植物的一莖部接觸的至少一第一接觸部;一砧木單元,能夠裝卸於該穗木單元,且具有在相較於該第一位置靠近該植物的一根部的一第二位置與該植物的該莖部接觸的至少一第二接觸部;一第一固定具,能夠固定於該穗木單元,且具有將該植物的該莖部壓制於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的至少一第一壓制部;以及一第二固定具,能夠固定於該砧木單元,且具有將該植物的該莖部壓制於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的至少一第二壓制部,其中,用於露出該植物的該莖部的一空間設置於固定於該穗木單元的該第一固定具與固定於該砧木單元的該第二固定具之間。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一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一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一收容面,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一接觸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一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一引導面,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二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二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二收容面,並且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二接觸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二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二引導面。
-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具有配置於該兩個第一引導面的一連接部分的一緩衝構件,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具有配置於該兩個第二引導面的一連接部分的一緩衝構件。
- 如請求項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 該穗木單元包括設置有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的複數個板部,該砧木單元包括設置有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的複數個板部,並且該複數個板部包括:至少一第一板部;以及至少一第二板部,配置以在平行於該植物的該莖部的一軸的方向上與該第一板部分隔。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具有基於與該植物的該莖部接觸而變形的一第一緩衝構件,並且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具有基於與該植物的該莖部接觸而變形的一第二緩衝構件。
-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具有彼此分開,相對該第一緩衝構件朝著該第一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突出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一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一引導面,並且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具有彼此分開,相對該第二緩衝構件朝著該第二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突出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二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二引導面。
-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其中,該第一緩衝構件配置以在平行於該植物的該莖部的一軸的方向上與該兩個第一引導面的一部份重疊,並且該第二緩衝構件配置以在平行於該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方向上與該兩個第二引導面的一部份重疊。
- 如請求項第5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其中,該第一固定具包括:複數個第一壓制部,作為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以及一第一緩衝構件構成體,配置橫跨該複數個第一壓制部,該第二固定具包括: 複數個第二壓制部,作為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以及一第二緩衝構件構成體,配置橫跨該複數個第二壓制部,其中,該複數個第一壓制部具有的該第一緩衝構件係該第一緩衝構件構成體的一部份,並且該複數個第二壓制部具有的該第二緩衝構件係該第二緩衝構件構成體的一部份。
- 如請求項第5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一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一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一收容面,並且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二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二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二收容面。
- 如請求項第2項或第3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該兩個第一收容面的一連結部份,且在平行於該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方向上相對該兩個第一收容面突出的一第一凸部,並且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該兩個第二收容面的一連結部份,且在平行於該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方向上相對該兩個第二收容面突出的一第二凸部。
-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其中,由該第一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視察之該第一凸部的寬度,係隨著與該兩個第一收容面相離而變小,並且由該第二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視察之該第二凸部的寬度,係隨著與該兩個第二收容面相離而變小。
- 如請求項第2項或第3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其中,由平行於該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方向視察,該兩個第一收容面及該兩個第二收容面分別具有彎曲的一曲線部。
-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 其中,該兩個第一收容面及該兩個第二收容面分別進一步具有設置於該兩個第一收容面的該連結部份或該兩個第二收容面的該連結部份的一平面部,並且該平面部係由平行於該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一平面構成。
- 如請求項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進一步包括:一固定機構,用以將該穗木單元固定於該砧木單元。
- 如請求項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進一步包括:一支持單元,支持收納該植物的該根部的一盆體。
- 如請求項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其中,該砧木單元的形狀相對於垂直該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一面係與該穗木單元對稱。
- 一種包括第一嫁接用構件及第二嫁接用構件的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該第一嫁接用構件包括:一穗木單元,具有與一第一植物的一莖部接觸的至少一第一接觸部;以及一第一固定具,能夠固定於該穗木單元,且具有將該第一植物的該莖部壓制於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的至少一第一壓制部,該第二嫁接用構件包括:一砧木單元,具有與一第二植物的一莖部接觸的至少一第二接觸部;以及一第二固定具,能夠固定於該砧木單元,且具有將該第二植物的該莖部壓制於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的至少一第二壓制部,其中,該第一嫁接用構件的該穗木單元在該第一固定具固定於該穗木單元的狀態下,能夠安裝於固定有該第二固定具的該第二嫁接用構件的該砧木單元。
- 如請求項第17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一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一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一收容面,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一接觸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一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一引導面,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二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二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二收容面,並且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二接觸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二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二引導面。
- 如請求項第18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具有配置於該兩個第一引導面的一連接部分的一緩衝構件,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具有配置於該兩個第二引導面的一連接部分的一緩衝構件。
- 如請求項第17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該穗木單元包括設置有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的複數個板部,該砧木單元包括設置有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的複數個板部,並且該複數個板部包括:至少一第一板部;以及至少一第二板部,配置以在平行於該第一植物或該第二植物的該莖部的一軸的方向上與該第一板部分隔。
- 如請求項第17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具有基於與該第一植物的該莖部接觸而變形的一第一緩衝構件,並且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具有基於與該第二植物的該莖部接觸而變形的一第二緩衝構件。
- 如請求項第21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 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具有彼此分開,相對該第一緩衝構件朝著該第一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突出,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一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一引導面,並且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具有彼此分開,相對該第二緩衝構件朝著該第二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突出,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二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第二引導面。
- 如請求項第22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該第一緩衝構件配置以在平行於該第一植物的該莖部的一軸的方向上與該兩個第一引導面的一部份重疊,並且該第二緩衝構件配置以在平行於該第二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方向上與該兩個第二引導面的一部份重疊。
- 如請求項第21項至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該第一固定具包括:複數個第一壓制部,作為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以及一第一緩衝構件構成體,配置橫跨該複數個第一壓制部,該第二固定具包括:複數個第二壓制部,作為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以及一第二緩衝構件構成體,配置橫跨該複數個第二壓制部,該複數個第一壓制部具有的該第一緩衝構件係該第一緩衝構件構成體的一部份,並且該複數個第二壓制部具有的該第二緩衝構件係該第二緩衝構件構成體的一部份。
- 如請求項第21項至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一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一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一收容面,並且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二壓制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第二固定具的一壓制方向變小的兩個第二收容面。
- 如請求項第18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 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該兩個第一收容面的一連結部份,且相對該兩個第一收容面在平行於該第一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方向上突出的一第一凸部,並且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具有設置於該兩個第二收容面的一連結部份,且相對該兩個第二收容面在平行於該第二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方向上突出的一第二凸部。
- 如請求項第26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由該第一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視察,該第一凸部的寬度係隨著與該兩個第一收容面相離而變小,並且由該第二固定具的該壓制方向視察,該第二凸部的寬度係隨著與該兩個第二收容面相離而變小。
- 如請求項第18項或第19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由平行於該第一植物或該第二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方向視察,該兩個第一收容面及該兩個第二收容面分別具有彎曲的一曲線部。
- 如請求項第28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該兩個第一收容面及該兩個第二收容面分別進一步具有配置於與該兩個第一收容面的該連結部份或該兩個第二收容面的該連結部份連接的一平面部;該平面部係由平行於該第一植物或該第二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一平面構成。
- 如請求項第17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該第一嫁接用構件及該第二嫁接用構件中之至少一者進一步包括:一固定機構,用以將該穗木單元固定於該砧木單元。
- 如請求項第17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其中,該第一嫁接用構件及該第二嫁接用構件分別進一步包括:一支持單元,支持收納該第一植物或該第二植物的該根部的一盆體。
- 一種嫁接用固定具, 其中,該嫁接用固定具固定於:具有在一第一位置與一植物的一莖部接觸的至少一第一接觸部的一穗木單元、及能夠裝卸於該穗木單元且具有在相較於該第一位置靠近該植物的一根部的一第二位置與該植物的該莖部接觸的至少一第二接觸部的砧木單元中的至少一單元,該嫁接用固定具具有壓制該植物的該莖部於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或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的至少一壓制部,並且藉由將該嫁接用固定具固定於該穗木單元或該砧木單元,而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設置露出該植物的該莖部的一空間。
- 如請求項第32項所述之嫁接用固定具,其中,該至少一壓制部具有設置於與該第一接觸部或該第二接觸部相對的位置,且彼此的距離係沿著該至少一壓制部的一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引導面。
- 如請求項第33項所述之嫁接用固定具,其中,該至少一壓制部具有配置於該兩個引導面的一連結部份的一緩衝構件。
- 如請求項第32項所述之嫁接用固定具,其中,該至少一壓制部具有基於與該植物的該莖部接觸而變形的一緩衝構件。
- 如請求項第35項所述之嫁接用固定具,其中,該至少一壓制部具有彼此隔離,相對該緩衝構件朝著該至少一壓制部的一壓制方向突出,且彼此的距離沿著該至少一壓制部的該壓制方向變大的兩個引導面。
- 如請求項第36項所述之嫁接用固定具,其中,該緩衝構件配置以在平行於該植物的該莖部的該軸的方向上與該兩個引導面的一部份重疊。
- 如請求項第35項至第3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固定具,包括:複數個壓制部,作為該至少一壓制部;以及一緩衝構件構成體,配置橫跨該複數個壓制部, 其中,該複數個壓制部具有的該緩衝構件係該緩衝構件構成體的一部份。
- 一種製造嫁接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準備作為一第一嫁接用構件的如請求項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及作為一第二嫁接用構件的如請求項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在該砧木單元安裝於該穗木單元的狀態下,將至少一第一植物的一莖部接觸於該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該穗木單元的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且將該至少一第一植物的該莖部接觸於該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該砧木單元的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藉由固定該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該第一固定具及該第二固定具,將該至少一第一植物的該莖部固定於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與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之間、及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與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之間;在該第一嫁接用構件中位於該第一固定具與該第二固定具之間的該空間,將該至少一第一植物的該莖部切斷;在該砧木單元安裝於該穗木單元的狀態下,將至少一第二植物的一莖部接觸於該第二嫁接用構件中的該穗木單元的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且將該至少一第二植物的該莖部接觸於該第二嫁接用構件中的該砧木單元的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藉由固定該第二嫁接用構件中的該第一固定具及該第二固定具,將該至少一第二植物的該莖部固定於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與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之間、及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與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之間;在該第二嫁接用構件中位於該第一固定具與該第二固定具之間的該空間,將該至少一第二植物的該莖部切斷;以及將藉由該第一嫁接用構件的該穗木單元固定的該至少一第一植物的該莖部的一截面接合於藉由該第二嫁接用構件的該砧木單元固定的該至少一第二植物的該莖部的一截面。
- 一種製造嫁接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準備如請求項第17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嫁接用構件套組中的該第一嫁接用構件及該第二嫁接用構件;將至少一第一植物的一莖部接觸於該第一嫁接用構件中的該穗木單元的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藉由固定該第一固定具,將該至少一第一植物的該莖部固定於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與該至少一第一壓制部之間;在相較於該第一固定具靠近該至少一第一植物的該根部的位置,將該至少一第一植物的該莖部切斷;將該至少一第二植物的該莖部接觸於該第二嫁接用構件中的該砧木單元的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藉由固定該第二固定具,將該至少一第二植物的該莖部固定於該至少一第二接觸部與該至少一第二壓制部之間;在相較於該第二固定具遠離該至少一第二植物的該根部的位置,將該至少一第二植物的該莖部切斷;以及將藉由該第一嫁接用構件的該穗木單元固定的該至少一第一植物的該莖部的一截面接合於藉由該第二嫁接用構件的該砧木單元固定的該至少一第二植物的該莖部的一截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08807 | 2018-06-06 | ||
JP2018108807 | 2018-06-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0007A TW202000007A (zh) | 2020-01-01 |
TWI702904B true TWI702904B (zh) | 2020-09-01 |
Family
ID=68770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14813A TWI702904B (zh) | 2018-06-06 | 2019-04-26 | 嫁接用構件、嫁接用構件套組、嫁接用固定工具、及嫁接苗的生產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169013A1 (zh) |
EP (1) | EP3804501A4 (zh) |
JP (1) | JP6806404B2 (zh) |
CN (1) | CN112218519A (zh) |
CA (1) | CA3101769A1 (zh) |
TW (1) | TWI702904B (zh) |
WO (1) | WO201923511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2022145B1 (en) * | 2018-12-06 | 2020-06-30 | Visser S Gravendeel Holding B V | Graft system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07858A (ja) * | 1993-10-13 | 1995-04-25 | Techno Grafting Kenkyusho:Kk | 連続多連接木装置及び連続多連接木方法 |
JPH07284331A (ja) * | 1994-04-15 | 1995-10-31 | Maguetsukusu:Kk | 接ぎ木用磁石体 |
JPH08182430A (ja) * | 1994-11-04 | 1996-07-16 | Techno Grafting Kenkyusho:Kk | 接木苗生産装置及び接木苗生産方法 |
CN103202180A (zh) * | 2013-03-14 | 2013-07-17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嫁接苗子叶方向可调的上苗装置 |
CN205567172U (zh) * | 2016-04-14 | 2016-09-14 | 日照中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嫁接用砧木固定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0007869A1 (en) * | 1989-01-19 | 1990-07-26 | Kabushiki Kaisha Komatsu Seisakusho | Young plant grafting apparatus |
JPH0755099B2 (ja) * | 1989-01-19 | 1995-06-14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幼植物の接木装置 |
JPH06141679A (ja) * | 1992-05-21 | 1994-05-24 | Techno Gurafuteingu Kenkyusho:Kk | 連続多連接木装置 |
JPH10248402A (ja) * | 1997-03-05 | 1998-09-22 |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 苗抜取ハンド |
JPH1132575A (ja) * | 1997-07-22 | 1999-02-09 | Daishin:Kk | 接ぎ木装置 |
JP2007274996A (ja) * | 2006-04-10 | 2007-10-25 | Osaka Prefecture Univ | 穂木収納容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接木装置 |
CN102388749B (zh) * | 2011-09-09 | 2013-01-09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可调斜插式蔬菜嫁接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
CN103461010B (zh) * | 2013-09-18 | 2014-11-12 | 浙江理工大学 | 嫁接苗定位夹持装置 |
WO2016084867A1 (ja) * | 2014-11-26 | 2016-06-02 | 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府立大学 | 苗切断装置およびこの苗切断装置を有する接木装置 |
KR20170118108A (ko) | 2015-02-13 | 2017-10-24 | 고쿠리츠 다이가쿠 호우징 나고야 다이가쿠 | 접목용 육묘부재 및 육묘세트 및 접목묘 생산방법 |
-
2019
- 2019-04-26 CA CA3101769A patent/CA310176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04-26 EP EP19815349.6A patent/EP380450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04-26 WO PCT/JP2019/018042 patent/WO2019235111A1/ja unknown
- 2019-04-26 TW TW108114813A patent/TWI70290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9-04-26 JP JP2020523570A patent/JP6806404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4-26 US US15/734,398 patent/US2021016901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04-26 CN CN201980037747.5A patent/CN11221851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07858A (ja) * | 1993-10-13 | 1995-04-25 | Techno Grafting Kenkyusho:Kk | 連続多連接木装置及び連続多連接木方法 |
JPH07284331A (ja) * | 1994-04-15 | 1995-10-31 | Maguetsukusu:Kk | 接ぎ木用磁石体 |
JPH08182430A (ja) * | 1994-11-04 | 1996-07-16 | Techno Grafting Kenkyusho:Kk | 接木苗生産装置及び接木苗生産方法 |
CN103202180A (zh) * | 2013-03-14 | 2013-07-17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嫁接苗子叶方向可调的上苗装置 |
CN205567172U (zh) * | 2016-04-14 | 2016-09-14 | 日照中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嫁接用砧木固定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804501A4 (en) | 2022-03-02 |
JPWO2019235111A1 (ja) | 2020-09-17 |
CN112218519A (zh) | 2021-01-12 |
WO2019235111A1 (ja) | 2019-12-12 |
EP3804501A1 (en) | 2021-04-14 |
US20210169013A1 (en) | 2021-06-10 |
TW202000007A (zh) | 2020-01-01 |
CA3101769A1 (en) | 2019-12-12 |
JP6806404B2 (ja) | 2021-0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020521B2 (ja) | 移植装置及び移植方法 | |
US10058024B2 (en) | Plant transplanting device | |
TWI702904B (zh) | 嫁接用構件、嫁接用構件套組、嫁接用固定工具、及嫁接苗的生產方法 | |
US9363957B2 (en) | Hydroponic vegetable culture device | |
AU2016216962A1 (en) | Seedling nursery member and seedling nursery set for graft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grafted seedling | |
WO2021112231A1 (ja) | 接木装置 | |
JP3515713B2 (ja) | 接ぎ木用台木切断装置 | |
JP2017085988A (ja) | 苗移植装置、苗床片把持機構及び把持部材 | |
JPH0779588B2 (ja) | 果菜類幼苗の接ぎ木方法および接ぎ木装置 | |
KR20180131930A (ko) | 식물 줄기 지지용 집게 | |
KR101468505B1 (ko) | 식물재배장치 | |
JPH02190118A (ja) | 幼植物の接木装置 | |
KR20200002316U (ko) | 접목용 집게 | |
JP7233695B2 (ja) | 植物茎誘引用クリップ | |
TWI571199B (zh) |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Equipment of Hydroponic Vegetables | |
US5979112A (en) | Seedling planter | |
JPH06253681A (ja) | 果菜類幼苗の接ぎ木装置 | |
JP3193516U (ja) | 水耕野菜栽培装置 | |
CN110583466A (zh) | 一种水培绑蔓装置 | |
JP3443790B2 (ja) | 苗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苗差込み装置 | |
JPH08140439A (ja) | 田植機における植込み爪 | |
JP3242055U (ja) | 種の筋蒔き定規 | |
CN218417809U (zh) | 一种苗木种子催芽育苗装置 | |
JPH0276519A (ja) | 幼植物置床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KR200451877Y1 (ko) | 흔들림 방지 버섯종균 배양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