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1090B - 面板處理設備與方法及多段吸附裝置 - Google Patents

面板處理設備與方法及多段吸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1090B
TWI701090B TW108101763A TW108101763A TWI701090B TW I701090 B TWI701090 B TW I701090B TW 108101763 A TW108101763 A TW 108101763A TW 108101763 A TW108101763 A TW 108101763A TW I701090 B TWI701090 B TW I7010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panel
adsorption
stage
press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1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7873A (zh
Inventor
鄭豐宗
Original Assignee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1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1090B/zh
Priority to CN201910284605.0A priority patent/CN111439580A/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7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7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1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109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pneumatic, e.g. suction, grippers
    • B65G47/912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pneumatic, e.g. suction, gripper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with rectilinear movement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一種面板處理設備包括至少一距離感測器及多段吸附裝置。距離感測器用以感測面板之翹曲輪廓。多段吸附裝置具有複數個吸附面,吸附面的高度係依據距離感測器所測得之翹曲輪廓調整,且吸附面用以吸住且整平面板。

Description

面板處理設備與方法及多段吸附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面板處理設備與方法,且更具體言之,是有關於面板整平之面板處理設備與面板處理方法及多段吸附裝置。
翹曲面板在不同面板製程中皆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翹曲,且於各移載過程中,其一次性吸附動作亦會對面板內部結構造成破壞(因一次性吸附會使得面板瞬間應力過大),進而導致面板良率及產能下降。此外,已對位完成之面板移載至處理設備上的承接區後,都必需重新壓合、吸附及對位一次,除造成面板良率變差外,亦會使得面板產能下降。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面板處理設備包括至少一距離感測器及一多段吸附裝置。該距離感測器用以感測一面板之翹曲輪廓。該多段吸附裝置具有複數個吸附面,該等吸附面的高度係依據該距離感測器所測得之翹曲輪廓調整,且該等吸附面用以吸住且整平該面板。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多段吸附裝置具有複數個吸附面,該等吸附面的高度為可調整。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面板處理方法包括:提供至少一距離感測器及一多段吸附裝置,該多段吸附裝置具有複數個吸附面;利用該距離感測器感測一面板之翹曲輪廓;及依據該距離感測器所測得之翹曲輪廓調整該多段吸附裝置之該等吸附面的高度。
貫穿圖式及實施方式使用共同參考編號以指示相同或相似組件。自結合附圖的以下詳細描述將更容易理解本發明之實施例。
以下揭示內容提供用於實施所提供主題之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在下文描述組件及配置之特定實例以闡明本發明之特定態樣。當然,此等組件、值、操作、材料及配置僅為實例且不意欲為限制性的。舉例而言,在本文中所提供之描述中,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上方或上的形成可包括第一特徵以及第二特徵直接接觸地形成或安置的實施例,且亦可包括額外特徵可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或安置使得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可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發明可在本文中所提供之各種實例中重複參考數字及/或字母。此重複係出於簡化及清楚之目的,且本身並不指示所論述各種實施例及/或組態之間的關係。
圖1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設備1之立體示意圖。圖2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設備1之結構側視圖。配合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之面板處理設備1包括至少一距離感測器10及多段吸附裝置20。
距離感測器10用以感測面板91之翹曲輪廓,所述翹曲輪廓包括面板91之複數個位置點的翹曲值。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距離感測器10包括複數個距離感測器10,距離感測器10分別對應面板91之該等位置點。距離感測器10在該等位置點所量測/感測的翹曲值可構成面板91之翹曲輪廓。
圖3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設備1之應用架構圖。圖4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設備1之多段吸附裝置20、壓合框40、壓框裝置50及控制器60之分解視圖。圖5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設備1之多段吸附裝置20、壓合框40、壓框裝置50及控制器60之組合視圖。配合參閱圖3、圖4及圖5,在一實施例中,面板處理設備1可另包括移載裝置30、壓合框40、壓框裝置50及控制器60。
移載裝置30用以移載/搬運面板91。
壓合框40設置於該多段吸附裝置20之一側,壓合框40用以壓合面板91。
壓框裝置50包括支撐架51及框取放元件52。框取放元件52設置於支撐架51上,用以取放壓合框40。在一實施例中,壓合框40及多段吸附裝置20設置於支撐架51上。
控制器60電性連接距離感測器10及多段吸附裝置20,用以接受來自距離感測器10之感測訊號,且控制距離感測器10及多段吸附裝置20之操作。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60設置於支撐架51上。
此外,移載裝置30對面板91之移載操作包括:自面板傳送盒92中取出面板91;將面板91移載至壓框裝置50;將壓面板91之壓合框40移載至處理單元93,進行所需加工製程(例如:封模(Molding)、打印(Marking)、研磨(Grinding)、表面預處理(Descum)、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或產品測試(Testing));將壓合框40與加工後之面板91移載回壓框裝置50;以及在移除壓合框40後,將加工後之面板91移載回面板傳送盒92中。
再參閱圖1、圖2及圖3,距離感測器10設置於移載裝置30上。移載裝置30具有至少一移載手臂31,距離感測器10設置於移載手臂31上。此外,距離感測器10係感測面板91與移載手臂31之相對距離(亦即,翹曲值),並以所測得之相對距離定義所述翹曲輪廓。
在一實施例中,距離感測器10係可設置於壓框裝置50上。
多段吸附裝置20具有複數個吸附面200,該等吸附面200用以吸住面板91之下表面,且可相對移動以整平面板91。該等吸附面200的高度係依據距離感測器10所測得之翹曲輪廓調整,以使該等吸附面200所組成之表面輪廓匹配所述翹曲輪廓。而且,為了能達成前述動作,該等吸附面200之可調整高度小於面板91之最大翹曲值。
圖6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20之立體示意圖。圖7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20於不同視角(與圖6相反之視角)之立體示意圖。圖8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20之各層吸附盤21、22、23之配置示意圖。配合參閱圖6、圖7及圖8,多段吸附裝置20包括內層吸附盤21、外層吸附盤22及中層吸附盤23。內層吸附盤21、外層吸附盤22及中層吸附盤23係沿同一軸心方向設置及沿軸心方向上下升降。此外,該等吸附面200包括第一吸附面201、第二吸附面202及第三吸附面203。
第一吸附面201位於內層吸附盤21上,且第一吸附面201具有複數個第一吸嘴204,該等第一吸嘴204間隔設置於內層吸附盤21上,用以吸住面板91。此外,第一吸附面201之可調整高度約為3至5 mm,以能吸附較大翹曲輪廓之面板91。
外層吸附盤22設置於內層吸附盤21之外圍。在一實施例中,內層吸附盤21係為矩形盤體結構;外層吸附盤22係為口字形環狀結構,且完全環繞內層吸附盤21。此外,第二吸附面202位於外層吸附盤22上,且第二吸附面202具有複數個第二吸嘴205,該等第二吸嘴205間隔設置於外層吸附盤22上,用以吸住面板91。此外,第二吸附面202之可調整高度約為3至5 mm,以能吸附較大翹曲輪廓之面板91。
中層吸附盤23設置於內層吸附盤21與外層吸附盤22之間,以使中層吸附盤23環繞內層吸附盤21,外層吸附盤22環繞中層吸附盤23。在一實施例中,中層吸附盤23亦為口字形環狀結構,且完全環繞內層吸附盤21;外層吸附盤22完全環繞中層吸附盤23。此外,第三吸附面203位於中層吸附盤23上,且第三吸附面203具有複數個第三吸嘴206,該等第三吸嘴206間隔設置於中層吸附盤23上。此外,第三吸附面203之可調整高度約為3至5 mm,以能吸附較大翹曲輪廓之面板91。
在一實施例中,多段吸附裝置20可僅包括內層吸附盤21及外層吸附盤22,並將第一吸附面201及第二吸附面202之可調整高度分別增加至約為4至7 mm,同樣可達到吸住及整平面板之效果。
圖9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20移除外層吸附盤22後之立體示意圖。配合參閱圖2、圖7及圖9,為分別固定及支撐內層吸附盤21、外層吸附盤22及中層吸附盤23,多段吸附裝置20另包括內層固定板24、外層固定板25及中層固定板26。內層固定板24以多腳(如四腳)定位方式固定於中層固定板26上,外層固定板25以多腳(如四腳)定位方式固定於底板252上,中層固定板26以多腳(如三腳)定位方式固定於承座254上,承座254則固定於底板252上。
內層吸附盤21以複數個第一樞接桿211樞接於內層固定板24。外層吸附盤22以複數個第二樞接桿221樞接於外層固定板25。中層吸附盤23以複數個第三樞接桿231樞接於中層固定板26。
另外,為了分別驅動內層吸附盤21、外層吸附盤22及中層吸附盤23進行升降動作,多段吸附裝置20另包括內層升降驅動件27、外層升降驅動件28及中層升降驅動件29。
內層升降驅動件27連接內層吸附盤21,用以驅動內層吸附盤21進行升降動作。外層升降驅動件28連接外層吸附盤22,用以驅動外層吸附盤22進行升降動作。中層升降驅動件29連接中層吸附盤23,用以驅動中層吸附盤23進行升降動作。此外,內層升降驅動件27設置在內層固定板24之下方,外層升降驅動件28設置在外層固定板25之下方,中層升降驅動件29設置在中層固定板26之下方。
參閱圖10,其係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20設置於多軸平移台70上之立體示意圖。在一實施例中,多段吸附裝置20係可設置於多軸平移台70上,以藉由多軸平移台70進行多軸平移及對位。
圖11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20與壓合框40之配置示意圖。配合參閱圖4、圖5及圖11,壓合框40包括上壓框41及下壓框42,上壓框41與下壓框42呈相對設置,以將面板91壓合於兩者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上壓框41具有上開槽411,下壓框42具有下開槽421,該等吸附面200(201、202、203)對應上開槽411及下開槽421,且該等吸附面200(201、202、203)可穿過下開槽421而吸住面板91。
為確保壓合框40能對面板91提供足夠壓合強度,在一實施例中,上壓框41之厚度及下壓框42之厚度分別大於面板91之厚度。
此外,為使上壓框41與下壓框42能快速對位接合,在一實施例中,上壓框41可具有複數個對位槽412,下壓框42可具有複數個對位銷422,上壓框41與下壓框42可藉由該等對位槽412及該等對位銷422達到快速對位接合。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等對位槽412可改為設置於下壓框42,該等對位銷422可改為設置於上壓框41,同樣可達到快速對位接合。
關於使用多段吸附裝置之面板處理方法係詳細說明如下。
圖12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移載裝置設置距離感測器及承載面板之示意圖。圖13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移載裝置將面板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的上方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3、圖12及圖13,本發明之面板處理方法的步驟(a)是提供至少一距離感測器10及多段吸附裝置20,多段吸附裝置20具有複數個吸附面200。在該步驟(a)中,距離感測器10係設置於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上。
在一實施例中,距離感測器10係可設置於壓框裝置50上。
再參閱圖8及圖13,在該步驟(a)中,多段吸附裝置20包括內層吸附盤21、外層吸附盤22及中層吸附盤23。外層吸附盤22設置於內層吸附盤21之外圍。中層吸附盤23設置於內層吸附盤21與外層吸附盤22之間。
該等吸附面200包括第一吸附面201、第二吸附面202及第三吸附面203。第一吸附面201位於內層吸附盤21上。第二吸附面202位於外層吸附盤22上。第三吸附面203位於中層吸附盤23上。
此外,該步驟(a)更包括:以移載裝置30將面板91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20的上方;及設置下壓框42於距離感測器10與多段吸附裝置20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下壓框42具有下開槽421,下開槽421可用以容置面板91。
再參閱圖12及圖13,本發明之面板處理方法的步驟(b)是利用距離感測器10感測面板91之翹曲輪廓。在該步驟(b)中,所述翹曲輪廓包括面板91之複數個位置點的翹曲值。
參閱圖14,其係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調整吸附面高度之示意圖。本發明之面板處理方法的步驟(c)是依據距離感測器10所測得之翹曲輪廓調整多段吸附裝置20之該等吸附面200(201、202、203)的高度。在該步驟(c)中,該等吸附面200(201、202、203)之可調整高度小於面板91之最大翹曲值。
圖15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吸住面板之示意圖。圖16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整平面板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15及圖16,本發明之面板處理方法的步驟(d)是以高度調整後之該等吸附面200(201、202、203)吸住面板91之下表面,且可相對移動(例如:第一吸附面201及第三吸附面203向下移動)以整平面板91。在該步驟(d)中,高度調整後之該等吸附面200(201、202、203)所組成之表面輪廓係匹配所述翹曲輪廓。要注意的是,該等吸附面200(201、202、203)在相對移動之前,可以先將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移開。
本發明以多段吸附面200(201、202、203)整平面板91,可防止面板91產生過大之瞬間應力及避免面板91內部結構損壞或破裂,進而可提升面板處理良率及提高面板產能。
參閱圖17,其係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面板對位設置於下壓框之示意圖。在該步驟(d)之後,本發明之面板處理方法更包括:步驟(e)以影像感測器80及多段吸附裝置20將面板91對位設置於下壓框42。在該步驟(e)中,面板91之下半部係位於下壓框42之下開槽421中。在一實施例中,該等吸附面200(201、202、203)仍吸住面板91之下表面,且一起向下移動,使得面板91之下半部容置於下壓框42之該下開槽421中。在一實施例中,影像感測器80可以是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攝影機,其係用以輔助多段吸附裝置20將面板91設置於下壓框42時之定位。
圖18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上壓框結合於下壓框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8、圖9及圖18,在該步驟(e)之後,本發明之面板處理方法更包括:步驟(f)將一上壓框41結合於下壓框42,以構成壓合面板91之壓合框40。在該步驟(f)中,上壓框41係藉由壓框裝置50之輔助結合於下壓框42。此外,上壓框41具有上開槽411,面板91之上半部係位於上壓框41之上開槽411中。
參閱圖19,其係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脫離整平後之面板之示意圖。在該步驟(f)之後,本發明之面板處理方法更包括:步驟(g)使多段吸附裝置20脫離整平後之面板91。在一實施例中,該等吸附面200(201、202、203)係解除對面板91之吸力,且該等吸附面200(201、202、203)一起向下移動而遠離面板91。
參閱圖20,其係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壓合框移載至處理單元之示意圖。在該步驟(g)之後,本發明之面板處理方法更包括:步驟(h)以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將壓合面板91之壓合框40移載至處理單元93。因整平後之面板91已先被對位壓合於壓合框40中,故在處理單元93中進行所需加工製程時可不需重新壓合、吸附及對位,進而能大幅提升面板良率及產能。
以下分別針對哭臉翹曲面板、笑臉翹曲面板及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進行詳細說明。
[哭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
圖21顯示本發明哭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移載裝置設置距離感測器及承載哭臉翹曲面板之示意圖。圖22顯示本發明哭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哭臉翹曲面板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的上方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21及圖22,以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將哭臉翹曲面板911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20的上方。在此步驟中,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上之至少一距離感測器10係感測該哭臉翹曲面板911之翹曲輪廓。
圖23顯示本發明哭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調整吸附面高度及吸住哭臉翹曲面板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21、圖22及圖23,多段吸附裝置20係依據距離感測器10所測得之翹曲輪廓,調整第一吸附面201、第二吸附面202及第三吸附面203的高度,並以高度調整後之第一吸附面201、第二吸附面202及第三吸附面203吸住哭臉翹曲面板911之下表面。
在此步驟中,多段吸附裝置20之內層吸附盤21上升、中層吸附盤23上升,且外層吸附盤22維持不動,以使第三吸附面203的高度高於第二吸附面202的高度,及使第一吸附面201的高度高於第三吸附面203的高度。此時,第一吸附面201、第二吸附面202及第三吸附面203所組成之表面輪廓略呈哭臉狀,可匹配哭臉翹曲面板911之翹曲輪廓,進而能貼近吸住哭臉翹曲面板911。
圖24顯示本發明哭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的吸附盤向下整平哭臉翹曲面板之動作示意圖。圖25顯示本發明哭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整平哭臉翹曲面板後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23、圖24及圖25,先啟動內層吸附盤21之第一吸嘴204(圖2)以吸住哭臉翹曲面板911之中央區域(哭臉翹曲面板911之中央區域係對應該內層吸附盤21)。在一實施例中,此時即可以移開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接著,哭臉翹曲面板911之中央區域連同內層吸附盤21一起向下移動,直至第一吸附面201與第三吸附面203平齊。
與此同時,啟動中層吸附盤23之第三吸嘴206(圖2)以吸住哭臉翹曲面板911之中間區域(哭臉翹曲面板911之中間區域係對應中層吸附盤23,且環繞中央區域)。接著,再向下同步移動中層吸附盤23與內層吸附盤21,直至第一吸附面201、第三吸附面203與第二吸附面202平齊。與此同時,啟動外層吸附盤22之第二吸嘴205(圖2)以吸住哭臉翹曲面板911之外圍區域(哭臉翹曲面板911之外圍區域係對應外層吸附盤22,且環繞中間區域)。如此,即可整平哭臉翹曲面板911。
[笑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
圖26顯示本發明笑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移載裝置設置距離感測器及承載笑臉翹曲面板之示意圖。圖27顯示本發明笑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笑臉翹曲面板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的上方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26及圖27,以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將笑臉翹曲面板912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20的上方。在此步驟中,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上之至少一距離感測器10係感測笑臉翹曲面板912之翹曲輪廓。
圖28顯示本發明笑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調整吸附面高度及吸住笑臉翹曲面板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26、圖27及圖28,多段吸附裝置20係依據該距離感測器10所測得之翹曲輪廓,調整第一吸附面201、第二吸附面202及第三吸附面203的高度,並以高度調整後之第一吸附面201、第二吸附面202及第三吸附面203吸住該笑臉翹曲面板912之下表面。
在此步驟中,多段吸附裝置20內層吸附盤21下降、中層吸附盤23下降,且外層吸附盤22維持不動,以使第三吸附面203的高度低於第二吸附面202的高度,及使第一吸附面201的高度低於第三吸附面203的高度。此時,第一吸附面201、第二吸附面202及第三吸附面203所組成之表面輪廓略呈笑臉狀,可匹配笑臉翹曲面板912之翹曲輪廓,進而能貼近吸住笑臉翹曲面板912。
圖29顯示本發明笑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的吸附盤向上整平笑臉翹曲面板之動作示意圖。圖30顯示本發明笑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整平笑臉翹曲面板後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28、圖29及圖30,先啟動內層吸附盤21之第一吸嘴204(圖2)以吸住笑臉翹曲面板912之中央區域(笑臉翹曲面板912之中央區域係對應內層吸附盤21)。在一實施例中,此時即可以移開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接著,笑臉翹曲面板912之中央區域連同內層吸附盤21一起向上移動,直至第一吸附面201與第三吸附面203平齊。
與此同時,啟動中層吸附盤23之第三吸嘴206(圖2)以吸住該笑臉翹曲面板912之中間區域(笑臉翹曲面板912之中間區域係對應中層吸附盤23,且環繞中央區域)。接著,再向上同步移動中層吸附盤23與內層吸附盤21,直至第一吸附面201、第三吸附面203與第二吸附面202平齊。與此同時,啟動外層吸附盤22之第二吸嘴205(圖2)以吸住笑臉翹曲面板912之外圍區域(笑臉翹曲面板912之外圍區域係對應外層吸附盤22,且環繞中間區域)。如此,即可整平笑臉翹曲面板912。
[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
圖31顯示本發明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移載裝置設置距離感測器及承載波浪翹曲面板之示意圖。圖32顯示本發明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波浪翹曲面板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的上方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31及圖32,以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將波浪翹曲面板913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20的上方。在此步驟中,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上之至少一距離感測器10係感測波浪翹曲面板913之翹曲輪廓。
圖33顯示本發明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調整吸附面高度及吸住波浪翹曲面板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31、圖32及圖33,多段吸附裝置20係依據距離感測器10所測得之翹曲輪廓,調整第一吸附面201、第二吸附面202及第三吸附面203的高度,並以高度調整後之第一吸附面201、第二吸附面202及第三吸附面203吸住波浪翹曲面板913之下表面。
在此步驟中,多段吸附裝置20之內層吸附盤21上升、中層吸附盤23上升,且外層吸附盤22維持不動,以使第一吸附面201的高度略高於第二吸附面202的高度,及使第三吸附面203的高度高於第一吸附面201的高度。此時,第一吸附面201、第二吸附面202及第三吸附面203所組成之表面輪廓略匹配波浪翹曲面板913之翹曲輪廓,進而能貼近吸住波浪翹曲面板913。
圖34顯示本發明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的吸附盤向下整平波浪翹曲面板之動作示意圖。圖35顯示本發明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整平波浪翹曲面板後之示意圖。配合參閱圖33、圖34及圖35,先啟動中層吸附盤23之第三吸嘴206(圖2)以吸住波浪翹曲面板913之中間區域(波浪翹曲面板913之中間區域係對應中層吸附盤23)。在一實施例中,此時即可以移開移載裝置30之移載手臂31。接著,波浪翹曲面板913之中間區域連同中層吸附盤23一起向下移動,直至第三吸附面203與第二吸附面202平齊。
與此同時,啟動內層吸附盤21之第一吸嘴204(圖2)以吸住波浪翹曲面板913之中央區域(波浪翹曲面板913之中央區域係對應內層吸附盤21,且被中間區域所環繞)。接著,波浪翹曲面板913之中央區域連同內層吸附盤21一起向下移動,直至第一吸附面201與第三吸附面203及第二吸附面202平齊。與此同時,啟動外層吸附盤22之第二吸嘴205(圖2)以吸住波浪翹曲面板913之外圍區域(波浪翹曲面板913之外圍區域係對應外層吸附盤22,且環繞中間區域)。如此,即可整平波浪翹曲面板913。
上述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並非限制本發明,因此習於此技術之人士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化仍不脫本發明之精神。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                面板處理設備 10              距離感測器 20              多段吸附裝置 21              內層吸附盤 22              外層吸附盤 23              中層吸附盤 24              內層固定板 25              外層固定板 26              中層固定板 27              內層升降驅動件 28              外層升降驅動件 29              中層升降驅動件 30              移載裝置 31              移載手臂 40              壓合框 41              上壓框 42              下壓框 50              壓框裝置 51              支撐架 52              框取放元件 60              控制器 70              多軸平移台 80              影像感測器 91              面板 92              面板傳送盒 93              處理單元 200            吸附面 201            第一吸附面 202            第二吸附面 203            第三吸附面 204            第一吸嘴 205            第二吸嘴 206            第三吸嘴 211             第一樞接桿 221            第二樞接桿 231            第三樞接桿 252            底板 254            承座 411             上開槽 412            對位槽 421            下開槽 422            對位銷 911             哭臉翹曲面板 912            笑臉翹曲面板 913            波浪翹曲面板
當結合附圖閱讀時,自以下詳細描述易於理解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的態樣。應注意,各種結構可能未按比例繪製,且各種結構之尺寸可出於論述清晰起見任意增大或減小。
圖1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設備之立體示意圖。
圖2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設備之結構側視圖。
圖3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設備之應用架構圖。
圖4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設備之多段吸附裝置、壓合框、壓框裝置及控制器之分解視圖。
圖5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設備之多段吸附裝置、壓合框、壓框裝置及控制器之組合視圖。
圖6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圖7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於不同視角(與圖6相反之視角)之立體示意圖。
圖8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之各層吸附盤之配置示意圖。
圖9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移除外層吸附盤後之立體示意圖。
圖10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設置於多軸平移台上之立體示意圖。
圖11顯示本發明多段吸附裝置與壓合框之配置示意圖。
圖12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移載裝置設置距離感測器及承載面板之示意圖。
圖13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移載裝置將面板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的上方之示意圖。
圖14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調整吸附面高度之示意圖。
圖15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吸住面板之示意圖。
圖16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整平面板之示意圖。
圖17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面板對位設置於下壓框之示意圖。
圖18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上壓框結合於下壓框之示意圖。
圖19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脫離整平後之面板之示意圖。
圖20顯示本發明面板處理方法中之壓合框移載至處理單元之示意圖。
圖21顯示本發明哭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移載裝置設置距離感測器及承載哭臉翹曲面板之示意圖。
圖22顯示本發明哭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哭臉翹曲面板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的上方之示意圖。
圖23顯示本發明哭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調整吸附面高度及吸住哭臉翹曲面板之示意圖。
圖24顯示本發明哭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的吸附盤向下整平哭臉翹曲面板之動作示意圖。
圖25顯示本發明哭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整平哭臉翹曲面板後之示意圖。
圖26顯示本發明笑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移載裝置設置距離感測器及承載笑臉翹曲面板之示意圖。
圖27顯示本發明笑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笑臉翹曲面板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的上方之示意圖。
圖28顯示本發明笑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調整吸附面高度及吸住笑臉翹曲面板之示意圖。
圖29顯示本發明笑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的吸附盤向上整平笑臉翹曲面板之動作示意圖。
圖30顯示本發明笑臉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整平笑臉翹曲面板後之示意圖。
圖31顯示本發明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移載裝置設置距離感測器及承載波浪翹曲面板之示意圖。
圖32顯示本發明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波浪翹曲面板移載至多段吸附裝置的上方之示意圖。
圖33顯示本發明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調整吸附面高度及吸住波浪翹曲面板之示意圖。
圖34顯示本發明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的吸附盤向下整平波浪翹曲面板之動作示意圖。
圖35顯示本發明波浪翹曲面板之吸附及整平方法中之多段吸附裝置整平波浪翹曲面板後之示意圖。
1                面板處理設備 10              距離感測器 20              多段吸附裝置 21              內層吸附盤 22              外層吸附盤 30              移載裝置 31              移載手臂 91              面板 200            吸附面 201            第一吸附面 202            第二吸附面 204            第一吸嘴 205            第二吸嘴 252            底板

Claims (17)

  1. 一種面板處理設備,包括:至少一距離感測器,用以感測一面板之翹曲輪廓;一多段吸附裝置,具有複數個吸附面,該等吸附面的高度係依據該距離感測器所測得之該翹曲輪廓調整,且該等吸附面用以吸住且整平該面板;及一壓合框,設置於該多段吸附裝置之一側,該壓合框包括一上壓框及一下壓框,該上壓框與該下壓框呈相對設置,該上壓框具有一上開槽,該下壓框具有一下開槽,該等吸附面對應該上開槽及該下開槽。
  2. 如請求項1之面板處理設備,另包括一移載裝置,該距離感測器設置於該移載裝置上。
  3. 如請求項2之面板處理設備,其中該移載裝置具有至少一移載手臂,該距離感測器設置於該移載手臂上。
  4. 如請求項3之面板處理設備,其中該距離感測器係感測該面板與該移載手臂之相對距離,並以所測得之該相對距離定義該翹曲輪廓。
  5. 如請求項1之面板處理設備,另包括一壓框裝置,該距離感測器設置於該壓框裝置上。
  6. 如請求項1之面板處理設備,其中該等吸附面所組成之表面輪廓係匹配該翹曲輪廓。
  7. 如請求項1之面板處理設備,其中該多段吸附裝置包括一內層吸附盤及一外層吸附盤,該外層吸附盤設置於該內層吸附盤之外圍。
  8. 如請求項7之面板處理設備,其中該等吸附面包括一第一吸附面及一第二吸附面,該第一吸附面位於該內層吸附盤上,該第二吸附面位於該外層吸附盤上。
  9. 如請求項8之面板處理設備,其中該第一吸附面具有複數個第一吸嘴,該等第一吸嘴設置於該內層吸附盤上,該第二吸附面具有複數個第二吸嘴,該等第二吸嘴設置於該外層吸附盤上。
  10. 如請求項7之面板處理設備,其中該內層吸附盤及該外層吸附盤係沿同一軸心方向設置及沿該軸心方向上下升降。
  11. 一種多段吸附裝置,包括一內層吸附盤、一外層吸附盤、一中層吸附盤、一內層升降驅動件、一外層升降驅動件及一中層升降驅動件,且具有複數個吸附面,該外層吸附盤設置於該內層吸附盤之外圍,該中層吸附盤設置於該內層吸附盤與該外層吸附盤之間,該內層升降驅動件連接該內層吸附盤,用以驅動該內層吸附盤進行升降動作,該外層升降驅動件連接 該外層吸附盤,用以驅動該外層吸附盤進行升降動作,該中層升降驅動件連接該中層吸附盤,用以驅動該中層吸附盤進行升降動作,該等吸附面的高度為可調整。
  12. 如請求項11之多段吸附裝置,其中該等吸附面包括一第一吸附面及一第二吸附面,該第一吸附面位於該內層吸附盤上,該第二吸附面位於該外層吸附盤上。
  13. 如請求項12之多段吸附裝置,其中該第一吸附面具有複數個第一吸嘴,該等第一吸嘴設置於該內層吸附盤上,該第二吸附面具有複數個第二吸嘴,該等第二吸嘴設置於該外層吸附盤上。
  14. 如請求項11之多段吸附裝置,其中該內層吸附盤及該外層吸附盤係沿同一軸心方向設置及沿該軸心方向上下升降。
  15. 一種面板處理方法,包括:(a)提供至少一距離感測器、一多段吸附裝置及一壓合框,該多段吸附裝置具有複數個吸附面,該壓合框設置於該多段吸附裝置之一側,該壓合框包括一上壓框及一下壓框,該上壓框與該下壓框呈相對設置,該上壓框具有一上開槽,該下壓框具有一下開槽,該等吸附面對應該上開槽及該下開槽;(b)利用該距離感測器感測一面板之翹曲輪廓;及(c)依據該距離感測器所測得之該翹曲輪廓調整該多段吸附裝置之 該等吸附面的高度。
  16. 如請求項15之面板處理方法,其中在該步驟(c)之後,該面板處理方法更包括:(d)以高度調整後之該等吸附面吸住且整平該面板。
  17. 如請求項16之面板處理方法,其中在該步驟(d)中,高度調整後之該等吸附面所組成之表面輪廓係匹配該翹曲輪廓。
TW108101763A 2019-01-17 2019-01-17 面板處理設備與方法及多段吸附裝置 TWI701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1763A TWI701090B (zh) 2019-01-17 2019-01-17 面板處理設備與方法及多段吸附裝置
CN201910284605.0A CN111439580A (zh) 2019-01-17 2019-04-10 面板处理设备及其方法以及多段吸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1763A TWI701090B (zh) 2019-01-17 2019-01-17 面板處理設備與方法及多段吸附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7873A TW202027873A (zh) 2020-08-01
TWI701090B true TWI701090B (zh) 2020-08-11

Family

ID=71626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1763A TWI701090B (zh) 2019-01-17 2019-01-17 面板處理設備與方法及多段吸附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9580A (zh)
TW (1) TWI7010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8830B (zh) * 2020-10-16 2021-09-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吸附机构、压合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压合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7535B (en) * 2000-06-29 2005-02-01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Substrate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conveying method
TWI421141B (zh) * 2009-12-24 2014-01-01 Hitachi High Tech Corp 雷射加工方法與雷射加工裝置以及太陽能電池板製造方法
CN103904012A (zh) * 2012-12-28 2014-07-02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tsv硅片的真空吸盘
TW201427796A (zh) * 2012-12-28 2014-07-16 Shanghai Microelectronics Equi 翹曲矽片吸附裝置及其吸附方法
TW201803732A (zh) * 2016-06-01 2018-02-01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裝置、積層方法及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
CN107993971A (zh) * 2016-10-26 2018-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板加工装置以及使用基板加工装置的方法
TWM561323U (zh) * 2018-02-13 2018-06-01 Cisom International Co Ltd 薄片吸附裝置
TW201901818A (zh) * 2017-05-29 2019-01-01 南韓商Eo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翹曲減少裝置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2857C1 (en) * 1990-10-12 1992-01-23 Noell Gmbh, 8700 Wuerzburg, De Bendable grab unit for remote searching - has illumination member and flexible coating unit
JP2003037159A (ja) * 2001-07-25 2003-02-07 Toto Ltd 静電チャックユニット
JP2006156692A (ja) * 2004-11-29 2006-06-15 Smc Corp 非接触搬送装置
CN102142390B (zh) * 2010-02-03 2013-03-20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吸头与应用此吸头的输送机台
CN206022330U (zh) * 2016-08-10 2017-03-15 苏州日月新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产品加工载具
TWM580211U (zh) * 2019-01-17 2019-07-01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處理設備及多段吸附裝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7535B (en) * 2000-06-29 2005-02-01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Substrate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conveying method
TWI421141B (zh) * 2009-12-24 2014-01-01 Hitachi High Tech Corp 雷射加工方法與雷射加工裝置以及太陽能電池板製造方法
CN103904012A (zh) * 2012-12-28 2014-07-02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tsv硅片的真空吸盘
TW201427796A (zh) * 2012-12-28 2014-07-16 Shanghai Microelectronics Equi 翹曲矽片吸附裝置及其吸附方法
TW201803732A (zh) * 2016-06-01 2018-02-01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裝置、積層方法及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
CN107993971A (zh) * 2016-10-26 2018-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板加工装置以及使用基板加工装置的方法
TW201901818A (zh) * 2017-05-29 2019-01-01 南韓商Eo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翹曲減少裝置與方法
TWM561323U (zh) * 2018-02-13 2018-06-01 Cisom International Co Ltd 薄片吸附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9580A (zh) 2020-07-24
TW202027873A (zh) 2020-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1090B (zh) 面板處理設備與方法及多段吸附裝置
JP2002229044A5 (zh)
KR102374971B1 (ko) 뜨거운 벽 플럭스 프리 솔더 볼 처리 배열
WO2019095564A1 (zh) 基板夹紧装置
TWM580211U (zh) 面板處理設備及多段吸附裝置
CN116913796A (zh) 一种芯片转台检测机构
JP2017094521A (ja) 圧縮成形方法及び圧縮成形装置
WO2020042657A1 (zh) 一种智能制造业便于对零部件进行防护的放置架
WO2013046991A1 (ja) 三次元実装装置
TWI644750B (zh) 倒裝晶片焊接裝置的加壓頭及包括其的加壓組件
JP2532615B2 (ja) バンプ形成方法
TWI780424B (zh) 提高精度與速度之接合裝置
CN107097175A (zh) 拆卸治具及其使用方法
JP2018058285A (ja) モールドベース、モールドベース装置及び樹脂モールド装置
US20160001543A1 (en) Bonding device, bonding system, and bonding method
TWI657229B (zh) 光學檢測設備及其工件頂起裝置
TWM645355U (zh) 用於設備的載盤自動校正支撐架
KR102032348B1 (ko) 웨이퍼 프로버의 웨이퍼 푸셔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172744B1 (ko) 다이 본딩 장치
CN207464800U (zh) 自动化上下料模组
JPH04167541A (ja) 基板の位置決め方法とその装置
JP6535828B1 (ja) 基板処理装置
KR20190021262A (ko) 실장 장치 및 실장 방법
TWM474254U (zh) 電子裝置拆解設備
JP7343402B2 (ja) ダイボンディング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エキスパン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