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3924B - 成膜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3924B
TWI683924B TW104142496A TW104142496A TWI683924B TW I683924 B TWI683924 B TW I683924B TW 104142496 A TW104142496 A TW 104142496A TW 104142496 A TW104142496 A TW 104142496A TW I683924 B TWI683924 B TW I6839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wafer
film
circle
film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2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2653A (zh
Inventor
高橋毅
佐野正樹
神尾卓史
高木俊夫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2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2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92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23Pulsed gas flow or change of composition over time
    • C23C16/45525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 C23C16/45544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63Gas nozzles
    • C23C16/45565Shower nozz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87Mechanical means for changing the gas flow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87Mechanical means for changing the gas flow
    • C23C16/45589Movable means, e.g. f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87Mechanical means for changing the gas flow
    • C23C16/45591Fixed means, e.g. wings, baff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如下述之技術:可在經由置換用之 氣體的供給,依序供給在真空氛圍中相互反應之複數個種類的反應氣體而進行成膜處理的成膜裝置中,進行反應氣體與置換用之氣體的置換性高且面內均勻性高的成膜處理。

在將設置於晶圓(W)之載置台(2)的 上方之噴頭(5)的氣體噴射孔(511)配置於比晶圓(W)更寬廣的區域,並且在該噴頭(5)上的擴散空間(50)中,以使氣體分散於橫方向的方式,沿著其周方向配置形成有氣體吐出口(52)的複數個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而且,沿著以基板的中心部為中心之內側的第1圓,設置4個第1氣體分散部(4A),進一步沿著第1圓之外側的第2圓,使用8個第2氣體分散部(4B)。

Description

成膜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在真空氛圍下對基板之表面供給處理氣體而進行成膜的技術領域。
作為對基板即半導體晶圓(以下稱為「晶圓」)進行成膜的手法,已知一種被稱為所謂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法等的手法,其係對晶圓依序供給原料氣體及與原料氣體產生反應的反應氣體,使反應生成物之分子層沈積於晶圓的表面,而獲得薄膜。
在ALD法中,係必需進行用以在原料氣體的供給與反應氣體的供給之間置換氛圍之置換氣體的供給。因此,為了獲得高生產率,更重要的是迅速地進行氛圍之置換,且要求被成膜的膜之膜厚具有良好的面內均勻性。
近年來,由於有時會要求將以奈米級所成膜之膜的晶圓面內之膜厚的均勻性(例如後述之1 σ %值(標準偏差σ除以平均值而以百分率表示的值))設成為2%左右以內,因此,望能開發一種不僅置換性佳且更可實現面內均勻性良好之成膜的氣體供給構造。
作為氣體供給構造,係例如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雖已知一種從噴頭對處理容器內供給處理氣體的裝置,但存在有噴頭內之處理氣體的分散性差且被成膜的膜之膜厚的面內均勻性差之課題。
又,已知一種成膜裝置,其係構成為使用如專利文獻2所示之擴散空間狹窄且置換效率良好的噴頭,在擴散空間內設置對水平方向吐出氣體的氣體分散部,使得所吐出之氣體改變流動方向而穿過噴頭的底面。然而,存在有如下述之問題:在擴散空間內配置於中央之氣體分散部的下方之氣體的流動差,因此,在中央部與其周邊之間,膜厚差會變大,難以使膜厚之面內均勻性變良好,又,在基板的周緣部中,處理氣體的供給不充分,而導致基板之周緣部的膜厚不穩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16527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4-70249號公報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上述之情事而進行研究者,其目的,係提供一種如下述之技術:可在經由置換用 之氣體的供給,依序供給在真空氛圍中相互反應之複數個種類的反應氣體而進行成膜處理的成膜裝置中,進行反應氣體與置換用之氣體的置換性高且面內均勻性良好的成膜處理。
本發明之成膜裝置,係對真空氛圍即處理室內的基板依序供給相互反應之複數個種類的反應氣體,在一反應氣體的供給與接下來之反應氣體的供給之間,供給置換用之氣體而進行成膜處理,該成膜裝置,其特徵係,具備有:載置部,設置於前述處理室,且載置有基板;氣體擴散板部,構成位於前述載置部之上方側的頂部,且形成有用以噴淋狀地吹出氣體的複數個氣體噴出孔,並且以平面觀看,最外側之氣體噴出孔位於比基板的外周緣更外側;複數個氣體分散部,設置於經由氣體之擴散空間而與前述氣體擴散板部之上方側相對向的對向部,以各自在前述擴散空間中使氣體分散於橫方向的方式,沿著其周方向形成有氣體吐出口;及真空排氣部,進行前述處理室內的真空排氣,前述複數個氣體分散部,係具備有:3個以上的第1氣體分散部,以平面觀看,沿著以前述載置部上之基板的中心部為中心的第1圓而等間隔配置;及3個以上的第2 氣體分散部,沿著與前述第1圓同心且位於第1圓之外側的第2圓而等間隔配置。
本發明,係將設置於基板之載置部的上方之氣體擴散板部的氣體噴射孔配置於比基板更寬廣的區域,並且在該氣體擴散板部上的氣體擴散空間配置複數個氣體分散部,該複數個氣體分散部,係以使氣體分散於橫方向的方式,沿著其周方向形成有氣體吐出口。而且,作為複數個氣體分散部,沿著以基板的中心部為中心之內側的第1圓,設置3個以上的第1氣體分散部,進一步沿著第1圓之外側的第2圓,使用3個以上的第2氣體分散部。因此,由於在氣體擴散板部之上方的氣體擴散空間中,氣體變得不易滯留於基板的中心部,又,氣體的分散性良好,因此,可進行面內均勻性良好的成膜處理。
1‧‧‧處理容器
2‧‧‧載置台
4A‧‧‧第1氣體分散部
4B‧‧‧第2氣體分散部
5‧‧‧噴頭
31‧‧‧頂板部
65‧‧‧排氣部
W‧‧‧晶圓
[圖1]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成膜裝置的縱剖面圖。
[圖2]成膜裝置的一部分放大縱剖面圖。
[圖3]設置於成膜裝置之頂板構件的立體圖。
[圖4]設置於成膜裝置之頂板構件的平面圖。
[圖5]設置於頂板構件之第1氣體分散部的立體圖。
[圖6]設置於頂板構件之第2氣體分散部的立體圖。
[圖7]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的縱剖面圖。
[圖8]表示成膜裝置之作用的說明圖。
[圖9]表示成膜裝置之作用的說明圖。
[圖10]表示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之其他例的平面圖。
[圖11]表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成膜之膜之膜厚之面內分布的特性圖。
[圖12]表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成膜之膜之膜厚之面內分布的特性圖。
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成膜裝置的構成。成膜裝置,係構成為如下述之裝置:對成膜對象之圓形的基板(圓板),例如直徑為300mm之晶圓W的表面,交互地供給相互反應的反應氣體即氯化鈦(TiCl4)氣體(原料氣體)與氨(NH3)氣體(反應氣體),藉由所謂ALD法形成氮化鈦(TiN)膜。
如圖1、圖2所示,成膜裝置,係藉由鋁等的金屬所構成,平面形狀大致為圓形的真空容器,具備有構成處理室的處理容器1,在該處理容器1內,係設置有載置晶圓W的載置部即載置台2。在處理容器1的側面,係設置有:搬入搬出口11,用以在與載置台2之間進行晶圓W的收授時,使設置於外部之真空搬送路徑的晶圓搬送機構進入處理容器1內;及閘閥12,開關該搬入搬出 口11。
在比前述搬入搬出口11更上部側的位置,係以層疊於構成處理容器1之本體之側壁上的方式,設置有由鋁等的金屬所構成並使縱剖面形狀為方形之導管彎曲成圓環狀而構成的排氣導管13。在排氣導管13的內周面,係形成有沿著周方向而延伸的狹縫狀開口部131,從處理空間313所流出的氣體,係經由該開口部131被排氣至排氣導管13內。在排氣導管13的外壁面,係形成有排氣口132,在該排氣口132,係連接有由真空泵等所構成的排氣部65。排氣口132或排氣部65,係相當於進行處理空間313內之真空排氣的真空排氣部。
在處理容器1內,係在前述排氣導管13之內側的位置配置有載置台2。載置台2,係由比晶圓W大一圈的圓板所構成,且由例如氮化鋁(AlN)、石英玻璃(SiO2)等之陶瓷或鋁(Al)、赫史特合金(註冊商標)等的金屬所構成。在載置台2的內部,係埋設有用以將晶圓W加熱至例如350℃~550℃之成膜溫度的加熱器21。又,因應所需,亦可設置未圖示之靜電夾盤,該靜電夾盤,係用以將晶圓W固定於該載置台2之上面側的載置區域內。另外,在圖1以外的縱剖面圖中,係省略加熱器21之記載。
在該載置台2,係設置有蓋構件22,該蓋構件22,係設置為涵蓋周方向而覆蓋前述載置區域之外周側的區域及載置台2的側周面。蓋構件22,係由例如氧 化鋁等所構成,且形成為上下端各自呈開口的概略圓筒形狀,並且其上端部涵蓋周方向朝內側而沿水平方向彎曲。該彎曲部,係在載置台2的周緣部被卡止,該彎曲部之厚度尺寸,係形成為比晶圓W之厚度尺寸(0.8mm)更厚,例如為1mm~5mm之範圍內的3mm。
在載置台2的下面側中央部,係連接有貫穿處理容器1之底面而延伸於上下方向的支撐構件23。該支撐構件23的下端部,係經由水平地配置於處理容器1之下方側的板狀支撐台232,而連接於升降機構24。升降機構24,係在收授位置(在圖1中以一點鏈線所記載)與處理位置之間,使載置台2升降,該收授位置,係在與從搬入搬出口11進入的晶圓搬送機構之間收授晶圓W,該處理位置,係位於該收授位置的上方側,進行對晶圓W之成膜。
在該支撐構件23所貫穿之處理容器1的底面與支撐台232之間,係以從周方向的外側覆蓋前述支撐構件23的方式,設置有伸縮管231,該伸縮管231,係將處理容器1內的氛圍與外部區隔,且可隨著支撐台232的升降動作而伸縮。
在載置台2的下方側,係設置有例如3根支撐銷25,用以在與外部之晶圓搬送機構間進行晶圓W之收授時,從下面側支撐並抬起晶圓W。支撐銷25,係連接於升降機構26,且升降自如,經由於上下方向貫穿載置台2的貫穿孔201,從載置台2的上面使支撐銷25突 出/沒入,藉此,在與晶圓搬送機構之間進行晶圓W之收授。
在排氣導管13的上面側,係以封閉圓形之開口的方式,設置有圓板狀的支撐板32,在該些排氣導管13與支撐板32之間,係設置有用以將處理容器1內保持氣密的O形環133。在支撐板32的下面側,係設置有用以對處理空間313供給反應氣體或置換氣體的頂板構件31,頂板構件31,係藉由螺栓323來支撐固定於支撐板32。
在頂板構件31的下面側,係形成有凹部,該凹部之中央側的區域,係形成為平坦的狀態。另一方面,在頂板構件31的下方位置,係以覆蓋該頂板構件31之下面全體的方式,設置有氣體擴散板部即噴頭5。噴頭5,係具備有:例如金屬製的圓板部分,其係具備有與載置台2相對向的平坦面;及環狀突起部53,形成於該圓板之周緣部,且突出於下方側。前述頂板構件31或支撐板32,係構成本成膜裝置的天井部。
在使載置台2上升至處理位置時,環狀突起部53之下端,係被配置為與設置於載置台2之蓋構件22的上面相對向。被噴頭5之下面及環狀突起部53與載置台2之上面所包圍的空間,係形成為對晶圓W進行成膜的處理空間313。
又,如圖2所示,在環狀突起部53的下端與蓋構件22之彎曲部的上面之間,係以形成有高度h之間 隙的方式,予以設定處理位置的高度位置。前述排氣導管13的開口部131,係朝向該間隙形成開口。環狀突起部53之下端與蓋構件22之間隙的高度h,係設定為例如0.2~10.0mm之範圍的3.0mm。
頂板構件31與噴頭5,係使兩構件31、5之下面及形成於上面的平坦面彼此抵接並緊固,構成有用以使氣體擴散的擴散空間50。在該例中,頂板構件31,係相當於與噴頭5相對向的對向部。在擴散空間50的底部,係涵蓋其全面設置有多數個氣體噴出孔511,並可朝向晶圓W供給反應氣體。
本例的噴頭5,係擴散空間50之直徑(亦即,氣體供給區域51的直徑)為310mm(半徑155mm),擴散空間50的高度尺寸為8mm,不包含後述之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的體積之噴頭5內的容積為600cm3
相對於直徑300mm(半徑150mm)的晶圓W,將擴散空間50之直徑為310mm的噴頭5配置於載置台2上之晶圓W之中央部的上方位置時,噴頭5之最外側的氣體噴出孔511,係以平面觀看,位於比晶圓W的外緣更外側。
從載置台2上之晶圓W的上面至氣體供給區域51之氣體噴出孔511的高度t,係6~50mm左右,更佳的係設定為7~17mm左右。當該高度t大於50mm時,氣體的置換效率會下降。
在使載置台2上升至處理位置時,環狀突起部53之下端,係被配置為與設置於載置台2之蓋構件22的上面相對向。被噴頭5之下面及環狀突起部53與載置台2之上面所包圍的空間,係形成為對晶圓W進行成膜的處理空間313。
又,如圖2所示,在環狀突起部53的下端與蓋構件22之彎曲部的上面之間,係以形成有間隙的方式,予以設定處理位置的高度位置。前述排氣導管13的開口部131,係朝向該間隙形成開口。
而且,如圖3、圖4所示,在擴散空間50內,係以平面觀看,沿著以載置於載置台2之晶圓W之中心部為中心的第1圓,等間隔地配置有4個第1氣體分散部4A,而且與第1圓同心,沿著第1圓之外側的第2圓等間隔地配置有8個第2氣體分散部4B。在該例中,第1氣體分散部4A,係針對藉由第2氣體分散部4B之中心部來將第2圓的圓周8等分的8個圓弧,配置於連結一個圓弧之中點與第2圓之中心的直線上。第2氣體分散部4B,係以平面觀看,配置為從載置於載置台2之晶圓W的中心部起半徑90mm以內的範圍,亦即包含於晶圓W之大小之60%以內的區域為較佳,在本例中,係50mm。圖4中的虛線,係表示投影後之晶圓W的位置。
如圖5所示,4個第1氣體分散部4A,係具備有緊固於頂板構件31之共用的台座部43,在該台座部43的下面側,設置有4個內部為中空的第1頭部41A。 又,如圖6所示,第2氣體分散部4B,係8個第2氣體分散部4B的每一者皆個別地具備有台座部44,在該台座部44的下面側,設置有1個第2頭部41B。
在頂板構件31的下面,係形成有1處插入前述第1氣體分散部4A之台座部43的凹部與8處插入前述第2氣體分散部之台座部44的凹部。
圖7(a)、(b),係分別表示第1氣體分散部4A及第2氣體分散部4B的縱剖面圖。在像這樣使各台座部43、44嵌合於所對應的凹部內後時,第1頭部41A及第2頭部41B,係形成為從頂板構件31之下面突出於擴散空間50內的狀態。
在各台座部43、44,係形成有螺絲孔431,藉由使螺絲435螺合於該螺絲孔431及形成於頂板構件31側之前述凹部內之螺絲孔的方式,台座部43便被緊固於頂板構件31。
在此,當反應氣體侵入至台座部43、44與頂板構件31之間而形成膜並固接於該些構件時,則成為在拆卸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之際等產生微粒的原因。因此,本例的台座部43、44,係形成為可抑制像這樣之微粒產生的構成。
台座部43、44,係形成為比頂板構件31側的凹部小一圈,在台座部43、44的外周面與頂板構件31側之凹部的內周面之間,係例如形成有0.1~1mm左右的間隙314。又,在台座部43、44之螺絲孔431的上端部, 係突出有朝向上部側突出之扁平環狀的突部432。台座部43、44,係經由該突部432之上面側的接觸面而與頂板構件31接觸,在台座部43、44的上面與頂板構件31側之凹部的下面之間,亦形成有與側面側相同程度的間隙314。
而且,在台座部43、44,係以於上下方向貫通台座部43、44的方式,形成有與形成於頂板構件31之後述的氣體供給路徑312連通的連通路徑434。在連通路徑434之上端側之開口部的周圍,係設置有將氣體供給路徑312與連通路徑434氣密地連接的密合構件即O形環433。
該結果,與頂板構件31接觸的部分,係限定於前述突部432之上面側的接觸面及O形環433,其他部分,係在台座部43、44與頂板構件31之間,形成比較大的間隙314。因此,即便反應氣體及清洗氣體進入台座部43、44與頂板構件31的間隙314而形成膜,亦導致台座部43、44與頂板構件31不易固接,可抑制在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的拆卸之際等之微粒的產生。
第1及第2頭部41A、41B,係設置為從台座部43、44的下面側覆蓋連通路徑434之下端側的開口部。第1及第2頭部41A、41B,係分別構成為例如直徑為8~20mm的範圍內之例如19mm之大小之扁平圓筒形狀的蓋體。又,第1頭部41A,係設置為從台座部43向下方突出3mm,第2頭部41B,係設置為從台座部44向下 方突出5mm。因此,在擴散空間50內,第1氣體分散部4A之下面的高度位置,係成為高於第2氣體擴散部4B之下面的高度位置2mm的位置。另外,在圖1中,係為了避免記載煩雜,而以相同的大小記載第1頭部41A及第2頭部41B。
在第1及第2頭部41A、41B的側面,係形成有沿著周方向隔著間隔而設置的複數個氣體吐出口42。相對於第1及第2頭部41A、41B,氣體吐出口42,係例如設置3個以上為較佳,在本例中,係等間隔地設置12個。又,由於第1及第2頭部41A、41B的下面,係被予以封閉且未設置有氣體吐出口42,因此,流入第1及第2頭部41A、41B內的氣體,係以從各氣體吐出口42朝向水平方向均勻擴散的方式予以吐出。
返回圖1、圖2,在設置有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的頂板構件31,係形成有用以對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供給氣體的氣體供給路徑312。該些氣體供給路徑312,係連接於擴散部311,該擴散部311,係構成形成於頂板構件31的上面與支撐板32的下面之間之氣體的緩衝室。
在支撐板32,係形成有:氨供給路徑321,用以對前述擴散部311供給氨氣及置換用之氮氣;及氯化鈦供給路徑322,用以對相同的擴散部311供給氯化鈦氣體及置換用之氮氣。氨供給路徑321及氯化鈦供給路徑322,係經由配管而連接於氨氣供給部62、氯化鈦氣體供 給部64,該些配管,係各別在中途分歧而連接於氮氣供給部61、63。在各配管,係設置有進行氣體之供給/切斷的開關閥602與進行氣體供給量之調整的流量調整部601。另外,為了便於圖示,在圖1中雖分別表示了氮氣供給部61、63,但該些亦可使用共用的氮氣供給源。
成膜裝置,係如圖1所示,與控制部7連接。控制部7,係由例如具備有未圖示之CPU與記憶部的電腦所構成,在記憶部,係記錄有程式,該程式,係編入有關於成膜裝置之作用,亦即使載置於載置台2上的晶圓W上升至處理位置,並以事先決定的順序將反應氣體及置換用之氣體供給至處理空間313內,而執行TiN之成膜,直至搬出進行成膜後之晶圓W之控制的步驟(命令)群。該程式,係儲存於例如硬碟、光碟、磁光碟、記憶卡等之記憶媒體,且由該些被安裝於電腦。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成膜裝置的作用。首先,在事先將處理容器1內減壓至真空氛圍後,使載置台2下降至收授位置。而且,開放閘閥12,使設置於與搬入搬出口11連接之真空搬送室之晶圓搬送機構的搬送臂進入,在與支撐銷25之間進行晶圓W之收授。然後,使支撐銷25下降,將晶圓W載置於藉由加熱器21予以加熱至例如440℃的載置台2上。
其次,將閘閥12關閉,使載置台2上升至處理位置,並且在進行處理容器1內的壓力調整後,藉由氯化鈦氣體供給部64供給氯化鈦氣體,所供給的氯化鈦氣 體,係經由氯化鈦供給路徑322→擴散部311→氣體供給路徑312,流入至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
而且,從氣體供給路徑312供給至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的氯化鈦氣體,係如圖8所示,以從設置於第1及第2頭部41A、41B之周壁的複數個氣體吐出口42擴散於橫方向的方式,被吐出至擴散空間50內。
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係如圖4所示,當以平面觀察時,沿著包圍晶圓W之中心部的二重圓而配置,在擴散空間50的中央部,只要集中於晶圓W的徑方向、周方向,則二重氣體分散部4A、4B會各自成為氣體分散源。而且,在該例中,係由於以與外側之第2氣體分散部4B的配列之間相對的方式,配置有內側的第1氣體分散部4A,因此,在周方向之氣體濃度之均勻性高的狀態下,氣體會從該氣體分散源擴散至外側。
另一方面,從各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朝向被該些所包圍之內側的區域,氣體會吐出而分散至各個方向。而且,相當於晶圓W的中心部之擴散空間50的中心部,雖係從全周氣體所集中朝向的區域,但由於在該區域中未設置有氣體分散部,因此,氣體會平順地流動,而不易形成氣體滯留。再者,由於第1氣體分散部4A的下面,係位於高於第2氣體分散部4B之下面的位置,因此,氣流易流動。就因如此,在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的內側,亦包含擴散空間50的中心部,在氣體濃度之均勻性高的狀態下,氣體便擴散。該結果,在 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的外側、內側及下方側,具有高擴散性、均勻性,氣體便分散而充滿。
像這樣吐出至擴散空間50內的氣體,係在通過噴頭5的多數個氣體噴出孔511時,速度因壓損而充分下降,如圖9所示,便被分散而供給至處理空間313。
供給至處理空間313的氯化鈦氣體,係如圖9所示,流向晶圓W的周緣方向而予以排氣。因此,從噴頭5之上方側之擴散空間50朝處理空間313側流動的氯化鈦氣體,係一邊朝處理空間313的周緣方向流動,一邊供給至晶圓W。例如從氣體噴出孔511所供給的氯化鈦氣體,係在處理空間313內下降而到達載置台2上的晶圓W,其一部份會吸附於晶圓W。剩餘的氯化鈦氣體,係一部份吸附於晶圓W的表面,並同時沿著晶圓W之表面,朝徑方向放射狀地擴散。
在處理空間313內流動而到達環狀突起部53的下端與蓋構件22之間之間隙的氯化鈦氣體,係在從該間隙流出至處理容器1內後,經由排氣導管13朝外部排出。由於供給至處理空間313的氯化鈦氣體,係一邊朝晶圓W的周緣方向流動,一邊供給至晶圓W,因此,晶圓W的中央部,係不易被供給氯化鈦氣體,而越靠晶圓W的周緣側,則變得越易供給氯化鈦氣體。
在上述的流動中,藉由在噴頭5之周緣部設置有環狀突起部53,並適當地設定與載置台2(蓋構件22)之間的間隙之高度的方式,予以調整氣體從處理空間 313朝向周圍之排氣導管13側流動時的壓力損失。該結果,在使各反應氣體滯留於處理空間313僅一段足以吸附於晶圓W的時間後,可使反應氣體均等地朝向形成有該間隙之周方向外側排出。
其次,停止氯化鈦氣體之供給,並且從氮氣供給部63供給置換用之氣體即氮氣。氮氣,係通過與氯化鈦氣體相同的路徑而被供給至處理空間313內,該路徑及處理空間313內的氯化鈦氣體便被置換為氮氣。
像這樣進行氮氣之供給預定時間並進行氣體之置換後,停止氮氣之供給,從氨氣供給部62供給氨氣。所供給的氨氣,係經由氨供給路徑321→擴散部311→氣體供給路徑312,流入至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而且,從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吐出至擴散空間50內的氨氣,係形成與氯化鈦時相同的流動,而被供給至處理空間313內。
當在處理空間313內流動之氨氣到達晶圓W的表面時,則使先吸附於晶圓W之氯化鈦氣體的成份氮化而形成氮化鈦。然後,將供給至氣體供給路徑312之氣體切換成來自氮氣供給部61的置換用之氮氣,從而將氨氣之供給路徑及處理空間313內的氨氣置換為氮氣。
像這樣藉由以氯化鈦氣體→氮氣→氨氣→氮氣的順序來供給反應氣體(氯化鈦氣體、氨氣)與置換用之氣體(氮氣)的方式,在晶圓W之表面便層積有氮化鈦(TiN)之分子層,而形成氮化鈦的膜。
又,藉由複數個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對擴散空間50內供給氣體。因此,在擴散空間50的高度低時,亦可將氣體廣泛地供給至擴散空間50內,擴散空間50內的氣體便有效率地被置換。因此,以使擴散空間50的高度變低而噴頭5內之容積減小的方式,可縮短藉由置換氣體來進行置換之操作所需的時間。
又,使用於ALD的反應氣體,係各別具有不同的流動性。例如氯化鈦,係在狹窄的流路亦具有易擴散的特徵,另一方面,氨氣,係相較於氯化鈦更不易擴散。此時,藉由使與載置台2上之晶圓W相對向之噴頭5的下面形成為平坦,且晶圓W的上面與噴頭5的下面之距離成為固定的方式,反應氣體,係不受限於其流動性之不同,可在高度尺寸均一的處理空間313內均勻地擴散。該結果,成膜於晶圓W之膜之厚度的面內均勻性會變良好。
像這樣重複氯化鈦氣體之供給與氨氣之供給例如數十次~數百次,而形成所期望之膜厚之氮化鈦的膜後、供給置換用之氮氣而排出最後的氨氣後,使載置台2下降至收授位置。而且,在將閘閥12開啟並使搬送臂進入,以與搬入時相反的順序,從支撐銷25將晶圓W收授至搬送臂,並搬出成膜後的晶圓W後,等待接下來之晶圓W的搬入。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的成膜裝置中,係將設置於晶圓W之載置台2的上方之噴頭5的氣體噴出孔511 配置於比晶圓W更寬廣的區域。而且,在噴頭5之上方的擴散空間50,以使氣體分散於橫方向的方式,沿著其周方向配置形成有氣體吐出口42的複數個氣體分散部。作為複數個氣體分散部,沿著以晶圓W的中心部為中心之內側的第1圓,設置4個第1氣體分散部4A,進一步沿著第1圓之外側的第2圓,使用8個第2氣體分散部4B。因此,在擴散空間50中,由於氣體變得不易滯留於晶圓W的中心部,又,氣體的分散性良好,因此,可進行面內均勻性良好的成膜處理。
又,作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亦可構成為可使第1氣體分散部4A及第2氣體分散部4B朝水平方向旋轉,從而調整吐出處理氣體的方向。例如如圖10所示,可列舉出如下述之例子:將各第1頭部41A及各第2頭部41B分別連接於個別之圓板狀的台座部45,在用以藉由螺絲432固定台座部45與頂板構件31的螺絲孔部451設置遊隙,以調整氣體的吐出方向。藉由像這樣調整各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的氣體之吐出方向的方式,可調整擴散空間50中之氣體之流動的方向。如前述,在擴散空間50內,氣體的流動難易度及滯留難易度會因第1及第2氣體分散部4A、4B彼此的距離或壁面的距離而有所不同。因此,可藉由調整氣體之吐出方向的方式,予以調整供給至晶圓W之處理氣體之濃度的面內分布,並調整成膜於晶圓W之膜的膜厚分布。
而且,當第1氣體分散部4A為2個以下時, 由於在擴散空間50中,氣體之水平方向的分布不易變均勻,因此,設置3個以上為較佳。第2氣體分散部4B的設置數,係5個以上為較佳,而且相對於第1氣體分散部4A的設置數,設置2倍以上的個數為較佳。由於設置有第2氣體分散部4B的第2圓,係位於設置有第1氣體分散部4A之第1圓的外側,因此,當第2氣體分散部4B的數量較少時,則會導致處理氣體的濃度在擴散空間50之周緣附近的區域變低。因此,藉由將第2氣體分散部4B的個數設置至少5個,更佳的是設置第1氣體分散部4A的2倍以上之個數的方式,可在擴散空間50內抑制外周附近的區域之氣體濃度下降,並可在晶圓W進行成膜處理時,抑制晶圓W之周緣部之膜厚的下降。
而且,在由前述之第2圓的半徑方向進行觀察時,第1氣體分散部4A與第2氣體分散部4B,係配置為不並排於一直線上為較佳。例如相對於第1氣體分散部4A的配置個數(n),第2氣體分散部4B的配置個數為2倍(2n)時,係採用前述之實施形態的配置佈局為較佳。亦即,針對藉由第2氣體分散部4B之中心部將第2圓的圓周2n等分的2n個圓弧,在連結一個圓弧之中點與第2圓之中心的直線上配置第1氣體分散部4A為較佳。以像這樣的構成,從第1氣體分散部4A所吐出的氣體變得易在設置有第2氣體分散部4B之間流動,從第2氣體分散部4B所吐出的氣體變得易在設置有第1氣體分散部4A之間流動。因此,由於在擴散空間50中,處理氣體會 均勻地擴散,且氣體變得不易滯留,因此,成膜於晶圓W之膜之膜厚的面內均勻性會變得更良好。
本發明,雖係必需將第1氣體分散部4A與第2氣體分散部4B分別等間隔地配置於第1圓及第2圓上,但所謂「等間隔」,係亦包含相互之離間間隔因安裝誤差而略微不同的情形。又,使相互之間之圓周的尺寸偏移數%雖並無實益,但由於即便為像這樣偏移數%時,亦可獲得本發明的效果,因此,包含於「等間隔」。
而且,在本發明之成膜裝置,係除了前述之TiN膜的成膜以外,另亦可形成包含金屬元素,例如周期表之第3周期元素即Al、Si等、周期表之第4周期元素即Ti、Cr、Mn、Fe、Co、Ni、Cu、Zn、Ge等、周期表之第5周期元素即Zr、Mo、Ru、Rh、Pd、Ag等、周期表之第6周期元素即Ba、Hf、Ta、W、Re、lr、Pt等之元素的膜。作為吸附於晶圓W表面的金屬原料,係可列舉出將該些金屬元素之有機金屬化合物或無機金屬化合物等使用來作為反應氣體(原料氣體)的情形。作為金屬原料的具體例,係除了上述的TiCl4以外,另列舉出BTBAS((雙三級丁胺)矽烷)、DCS(二氯矽烷)、HCD(六氯二矽烷)、TMA(三甲基鋁)、3DMAS(三(二甲基)矽烷)等。
又,在使吸附於晶圓W表面之原料氣體反應而獲得所期望之膜的反應中,係亦可利用如下述等的各種反應,其包括:利用例如O2、O3、H2O等之氧化反應; 利用H2、HCOOH、CH3COOH等之有機酸、CH3OH、C2H5OH等之醇類等之還原反應;利用CH4、C2H6、C2H4、C2H2等之碳化反應;及利用NH3、NH2NH2、N2等之氮化反應。
而且,作為反應氣體,亦可使用3種類之反應氣體或4種類之反應氣體。作為使用例如3種類之反應氣體時的例子,係有形成鈦酸鍶(SrTiO3)膜的情形,例如使用Sr原料即Sr(THD)2(雙(四甲基庚二酮)鍶)、Ti原料即Ti(OiPr)2(THD)2(二異丙醇-雙(四甲基二酮)鈦)及該些氧化氣體即臭氧氣體。在該情況下,係以Sr原料氣體→置換用之氣體→氧化氣體→置換用之氣體→Ti原料氣體→置換用之氣體→氧化氣體→置換用之氣體的順序來切換氣體。又,雖說明了作為進行成膜處理之基板的圓形晶圓W,但亦可將本發明應用於例如矩形的玻璃基板(LCD用基板)。
[實施例]
為了驗證本發明的效果,而進行以下的試驗。
(實施例1)
使用如圖1所示的成膜裝置,藉由實施形態所示的ALD法來對晶圓W進行成膜,調查氮化鈦膜之膜厚的面內均勻性。使用氯化鈦氣體作為原料氣體、氨氣作為反應 氣體,進行如下述之成膜,其包括:將成膜時之設定溫度設定為530℃並設成為目標膜厚150Å的成膜處理;及將設定溫度設定為440℃並設成為目標膜厚100Å的成膜處理。
(實施例2)
除了使用第1氣體分散部4A的第1頭部41A來代替第2氣體分散部4B的第2頭部41B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來進行成膜處理。
(比較例)
除了在擴散空間50之中心部設置1個與第2氣體分散部4B相同大小的氣體擴散部來代替第1氣體分散部4A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來進行成膜處理。
圖11,係表示在將成膜時之溫度設定為530℃時的實施例1、2及比較例中,所成膜之膜之膜厚的面內分布;圖12,係表示在將成膜時之溫度設定為440℃時的實施例1、2及比較例中,所成膜之膜之膜厚的面內分布。圖11及圖12的橫軸,係表示通過晶圓W之中心部的直線上之自晶圓W之中心起的距離,縱軸,係表示將每個晶圓W的平均膜厚設成為1,使各位置中之膜厚規則化的值。
又,表1、表2,係表示分別將成膜溫度設定為530℃、440℃之際的各實施例1、2及比較例中之膜之 膜厚的最大值(Max:Å)、膜厚的最小值(Min:Å)、平均膜厚(Ave:Å)、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Max-Min):Å]、相對於平均膜厚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之比例[100×(Max-Min)/Ave]及1 σ %(標準偏差σ除以平均值而以百分率表示的值)。
Figure 104142496-A0202-12-0024-1
Figure 104142496-A0202-12-0024-2
根據該結果已知,如圖11及表1所示,將成膜溫度設定為530℃時,係在比較例中,晶圓W之中央部的膜厚會變厚,在從中心部起50mm左右的位置,膜厚會變薄,而且,在外周側,膜厚會變厚。又,膜厚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係12.0Å;1 σ %的值,係2.0。
另一方面,在實施例1、2中,膜厚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係各為1.6Å。而且,1 σ %的值亦成為0.3。
又,如圖12及表2所示,將成膜溫度設定為440℃時,係在比較例中,晶圓W之中央部的膜厚會變厚,在從中心部起50mm左右的位置,膜厚會變薄,而且,在外周側,膜厚會變厚,膜厚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係2.3Å;1 σ %的值,係0.6。
相對於此,在實施例1中,係在晶圓W的中心部,膜厚會變薄,膜厚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係1.7Å。而且,在實施例2中,亦與實施例1相同地,在晶圓W的中心部,膜厚會減小,膜厚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係1.9Å;1 σ %的值,係0.4。
由以上的結果可知,在成膜處理的溫度為440℃、530℃的任一時,關於膜厚的面內均勻性,實施例1、2亦優於比較例。
根據該結果,可說是以使用本發明之成膜裝置而進行成膜的方式,膜厚的面內均勻性變得良好。
4B‧‧‧氣體分散部
5‧‧‧噴頭
31‧‧‧頂板構件
32‧‧‧支撐板
50‧‧‧擴散空間
51‧‧‧氣體供給區域
53‧‧‧環狀突起部
511‧‧‧氣體噴出孔

Claims (5)

  1. 一種成膜裝置,對真空氛圍即處理室內的基板依序供給相互反應之複數個種類的反應氣體,在供給一反應氣體與供給接下來的反應氣體之間,供給置換用之氣體而進行成膜處理,該成膜裝置,其特徵係,具備有:載置部,設置於前述處理室,且載置有基板;氣體擴散板部,構成位於前述載置部之上方側的頂部,且形成有用以噴淋狀地吹出氣體的複數個氣體噴出孔,並且以平面觀看,最外側之氣體噴出孔位於比基板的外周緣更外側;複數個氣體分散部,設置於經由氣體之擴散空間而與前述氣體擴散板部之上方側相對向的對向部,以各自在前述擴散空間中使氣體分散於橫方向的方式,沿著其周方向形成有氣體吐出口;及真空排氣部,進行前述處理室內的真空排氣,前述複數個氣體分散部,係具備有:3個以上的第1氣體分散部,以平面觀看,沿著以前述載置部上之基板的中心部為中心的第1圓而等間隔配置;及3個以上的第2氣體分散部,沿著與前述第1圓同心且位於第1圓之外側的第2圓而等間隔配置,前述第1氣體分散部之下面的高度位置,係高於前述第2氣體分散部之下面的高度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成膜裝置,其中,具備有:環狀突起部,以從比前述頂部之前述氣體噴 出孔的配置區域更外側,在與前述載置部的上面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沿著頂部的周方向而突出設置於下方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成膜裝置,其中,前述第2氣體分散部的個數,係5個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成膜裝置,其中,前述第2氣體分散部的個數,係第1氣體分散部之個數的2倍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成膜裝置,其中,前述第2氣體分散部,係配置於前述基板之直徑之60%以內的區域。
TW104142496A 2014-12-22 2015-12-17 成膜裝置 TWI683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9156 2014-12-22
JP2014259156A JP6503730B2 (ja) 2014-12-22 2014-12-22 成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2653A TW201632653A (zh) 2016-09-16
TWI683924B true TWI683924B (zh) 2020-02-01

Family

ID=5612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2496A TWI683924B (zh) 2014-12-22 2015-12-17 成膜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2141B2 (zh)
JP (1) JP6503730B2 (zh)
KR (1) KR101935086B1 (zh)
TW (1) TWI6839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8083B2 (ja) * 2016-12-21 2022-01-0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ガス処理装置及びガス処理方法
CN113169101B (zh) * 2019-01-08 2022-09-30 应用材料公司 用于基板处理腔室的泵送设备与方法
US20210225634A1 (en) * 2020-01-17 2021-07-22 Asm Ip Holding B.V. FORMATION OF SiCN THIN FILMS
JP2022189179A (ja) * 2021-06-10 2022-12-2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シャワーヘッド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22189180A (ja) * 2021-06-10 2022-12-2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シャワーヘッド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US20230011938A1 (en) * 2021-07-09 2023-01-12 Applied Materials, Inc. Shaped showerhead for edge plasma modulation
CN115305458B (zh) * 2022-10-10 2023-02-03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分配件、气体输送装置及其薄膜处理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4341A (en) * 2007-03-21 2008-11-16 Applied Materials Inc Gas flow diffuser
CN100561679C (zh) * 2006-02-27 2009-11-18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蚀刻装置和等离子体蚀刻方法
TW201433652A (zh) * 2012-09-28 2014-09-01 Tokyo Electron Ltd 成膜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4831A (ja) 1996-08-20 1998-03-06 Fujitsu Ltd 気相成長装置
JPH11297681A (ja) * 1998-04-07 1999-10-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高誘電率薄膜形成用cvd装置および高誘電率薄膜の形成方法
US6432259B1 (en) * 1999-12-14 2002-08-13 Applied Materials, Inc. Plasma reactor cooled ceiling with an array of thermally isolated plasma heated mini-gas distribution plates
US6444039B1 (en) * 2000-03-07 2002-09-03 Simplus Systems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showerhead apparatus
JP3886424B2 (ja) * 2001-08-28 2007-02-28 鹿児島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KR100756095B1 (ko) * 2003-05-02 2007-09-05 동경 엘렉트론 주식회사 처리가스도입기구 및 플라즈마처리장치
KR100634451B1 (ko) * 2005-01-10 2006-10-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제조 장치
US20070202701A1 (en) * 2006-02-27 2007-08-30 Tokyo Electron Limited Plasma e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484213B2 (en) 2008-03-06 2016-11-01 Tokyo Electron Limited Processing gas diffusing and supplying unit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230225B2 (ja) * 2008-03-06 2013-07-1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蓋部品、処理ガス拡散供給装置、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WO2010065473A2 (en) * 2008-12-01 2010-06-10 Applied Materials, Inc. Gas distribution blocker apparatus
WO2010114118A1 (ja) * 2009-04-03 2010-10-0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蒸着ヘッドおよび成膜装置
US8147614B2 (en) * 2009-06-09 2012-04-03 Applied Materials, Inc. Multi-gas flow diffuser
US8840726B2 (en) * 2011-06-08 2014-09-23 Asm Technology Singapore Pte Ltd Apparatus for thin-film deposition
JP5929429B2 (ja) * 2012-03-30 2016-06-0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JP5678116B2 (ja) 2013-03-19 2015-02-2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蓋部品、処理ガス拡散供給装置、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6405958B2 (ja) * 2013-12-26 2018-10-1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エッチング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エッチング装置
JP6379550B2 (ja) * 2014-03-18 2018-08-2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1679C (zh) * 2006-02-27 2009-11-18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蚀刻装置和等离子体蚀刻方法
TW200844341A (en) * 2007-03-21 2008-11-16 Applied Materials Inc Gas flow diffuser
TW201433652A (zh) * 2012-09-28 2014-09-01 Tokyo Electron Ltd 成膜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12141B2 (en) 2020-04-07
JP2016117933A (ja) 2016-06-30
TW201632653A (zh) 2016-09-16
KR20160076459A (ko) 2016-06-30
US20160177445A1 (en) 2016-06-23
JP6503730B2 (ja) 2019-04-24
KR101935086B1 (ko) 2019-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2055B (zh) 成膜裝置
TWI683924B (zh) 成膜裝置
TWI599676B (zh) Film-forming device
TWI612178B (zh) 成膜裝置
TWI568880B (zh) Film forming device
JP2012169307A (ja) 成膜装置
US10815567B2 (en) Deposition device and deposition method
JP7274387B2 (ja) 成膜装置及び成膜方法
TW202117065A (zh) 氣體導入構造、熱處理裝置及氣體供給方法
TWI700388B (zh) 用於可流動式cvd的雙遠端電漿源的集成
JP6308318B2 (ja) 成膜装置
JP2016156094A (ja) 成膜装置
JP2010129983A (ja) 成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