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1429B - 開關 - Google Patents

開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1429B
TWI681429B TW108103715A TW108103715A TWI681429B TW I681429 B TWI681429 B TW I681429B TW 108103715 A TW108103715 A TW 108103715A TW 108103715 A TW108103715 A TW 108103715A TW I681429 B TWI681429 B TW I6814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able
movable piece
groove
plung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3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5507A (zh
Inventor
井澤一平
瀬戸純一
仲真美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5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5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1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142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8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 H01H13/8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operation of the contacts, e.g. with both contacts movable or with bounceless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60Auxiliary mean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 for cleaning or lubricating contact-mak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6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5/10Operating parts
    • H01H15/102Operating parts comprising cam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01H2013/52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using a return spring ac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actuat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1/00Contacts
    • H01H2201/038Contact lubrica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24Transmission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62Lubricating mean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開關包括箱狀的外殼、沿著相對於開口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可移動的柱塞、及配置於外殼的內部且於與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可彈性變形的可動片。柱塞具有接觸部,接觸部於外殼的內部相對於可動片於第二方向上相向配置,且接觸部能夠與可動片接觸而使可動片於第二方向上彈性變形,於柱塞的接觸部、與可動片的被接觸部中的至少任一個,設有可保持潤滑劑的潤滑劑保持部。

Description

開關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按鈕(press button)式開關。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按鈕式開關。該開關包括基體(base)、相對於基體於上下方向上可移動的按鍵(key)、以及安裝於基體的固定接觸片及可動接觸片。於固定接觸片設有固定接點部,於可動接觸片設有與固定接點部相向的可動接點部。另外,可動接觸片是於使按鍵相對於基體上下移動時,與按鍵接觸而可移動地配置。且藉由可動接觸片的移動,可動接點相對於固定接點接觸或離開,以此方式構成可動接觸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CN 206639724 U
於所述開關中,有時於按鍵及可動接觸片的接觸部位塗佈用以抑制磨耗的潤滑劑,來抑制磨耗。然而,所述開關的按鍵及可動接觸片的接觸部位通常無法平坦(flat)地保持潤滑劑,故而有時無法對按鍵及可動接觸片的接觸部位長期供給潤滑劑,而難以延 長開關的壽命。
本揭示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實現長壽命化的開關。
本揭示的一例的開關包括:箱狀的外殼,具有開口面;柱塞,沿著相對於所述開口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可移動;及可動片,配置於所述外殼的內部,於與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可彈性變形,所述柱塞具有接觸部,所述接觸部於所述外殼的內部相對於所述可動片於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向配置,且所述接觸部能夠與所述可動片接觸而使所述可動片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彈性變形,且所述柱塞沿著所述第一方向能夠移動地配置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所述第一位置是於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可動片接觸而使所述可動片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彈性變形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和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位置,並且於所述柱塞的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可動片中的供所述接觸部接觸的被接觸部中的至少任一個,設有可保持潤滑劑的潤滑劑保持部。
根據所述開關,於柱塞的接觸部與可動片的被接觸部中的至少任一個,設有可保持潤滑劑的潤滑劑保持部。可藉由該潤滑劑保持部對柱塞的接觸部及可動片的被接觸部長期供給潤滑劑, 故而可延長開關的壽命。
1‧‧‧開關
10‧‧‧外殼
11‧‧‧開口面
12‧‧‧開口部
13‧‧‧升降機構部
14‧‧‧轉動軸
15、16‧‧‧臂部
17‧‧‧底部
20‧‧‧按鈕
21‧‧‧卡止承接部
22‧‧‧線圈彈簧
30‧‧‧固定片
31‧‧‧接點配置部
32‧‧‧固定接點部
40‧‧‧可動片
41‧‧‧固定部
42‧‧‧可動部
43‧‧‧可動接點部
46‧‧‧被接觸部
50‧‧‧柱塞
51‧‧‧本體部
52‧‧‧接觸部
53‧‧‧導軌部
54‧‧‧連接部
55‧‧‧凹部/潤滑劑保持部
56‧‧‧第五槽部/潤滑劑保持部
101‧‧‧第一壁部
102‧‧‧第二壁部
103‧‧‧第三壁部
104‧‧‧第四壁部
105‧‧‧導槽部
146‧‧‧突出部
151、161‧‧‧軸部
152、162‧‧‧支持部
156‧‧‧第四傾斜面
153、163‧‧‧卡止突部
461‧‧‧第四槽部/潤滑劑保持部
511‧‧‧側面
521‧‧‧突起部
522‧‧‧凸部
523‧‧‧第一傾斜面
524‧‧‧第二傾斜面
525‧‧‧第三傾斜面
526‧‧‧第一槽部/潤滑劑保持部/第一保持部
527‧‧‧第二槽部/潤滑劑保持部/第二保持部
528‧‧‧第三槽部/潤滑劑保持部/第三保持部
A‧‧‧第一方向
B‧‧‧第二方向
圖1為表示本揭示的一實施形態的開關的立體圖。
圖2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去掉按鈕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去掉按鈕的狀態的平面圖。
圖4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柱塞的立體圖。
圖5為復位狀態的圖1的開關的沿著圖1的V-V線的剖面圖。
圖6為動作狀態的圖1的開關的沿著圖1的V-V線的剖面圖。
圖7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一變形例的柱塞的立體圖。
圖8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二變形例的柱塞的立體圖。
圖9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三變形例的柱塞的立體圖。
圖10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四變形例的柱塞的立體圖。
圖11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五變形例的柱塞的立體圖。
圖12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六變形例的柱塞的立體圖。
圖13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七變形例的柱塞的立體圖。
圖14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八變形例的可動片的立體圖。
圖15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九變形例的固定片、可動片及柱塞的復位狀態的立體圖。
圖16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九變形例的固定片、可動片及柱 塞的復位狀態的平面圖。
圖17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九變形例的固定片、可動片及柱塞的動作狀態的立體圖。
圖18為表示圖1的開關的第九變形例的固定片、可動片及柱塞的動作狀態的平面圖。
以下,按照隨附圖式對本揭示的一例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的說明中,視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語(例如包含「上」、「下」、「右」、「左」的用語),但該些用語的使用是為了使參照圖式的本揭示的理解容易,且本揭示的技術範圍不受該些用語的含意的限定。另外,以下的說明本質上僅為例示,並非意指限制本揭示、其應用物或其用途。進而,圖式為示意性,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與現實一致。
如圖1所示,本揭示的一實施形態的開關1包括外殼10、及安裝於外殼10的按鈕20。另外,於外殼10的內部,如圖2所示,設有固定片30、可動片40及柱塞50。作為一例,外殼10、按鈕20及柱塞50分別由絕緣性的樹脂構成,固定片30及可動片40分別由導電性的金屬構成。
如圖2所示,外殼10具有大致矩形的箱狀,且具有設有開口部12的開口面11。於外殼10的外周設有升降機構部13。自與開口面11正交的方向觀看,該升降機構部13具有兩個臂部15、臂部16,該兩個臂部15、臂部16以通過外殼10的短邊方向的中 心且在外殼10的長邊方向上延伸的轉動軸14為中心而可轉動地安裝於外殼10。
自與開口面11正交的方向觀看,各臂部15、臂部16是由下述部分構成:軸部151、軸部161,於外殼10的長邊方向上延伸;支持部152、支持部162,自軸部151、軸部161的其延伸方向兩端部,於與軸部151、軸部16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及卡止突部153、卡止突部163,自軸部151、軸部161的其延伸方向的兩端部沿著軸部151、軸部161的延伸方向延伸。各支持部152、支持部162的頂端部(即,遠離軸部151、軸部161的一端部)可轉動地安裝於外殼10。
如圖1所示,按鈕20具有大致長方體狀,經由設於各角部的將升降機構部13的卡止突部153、卡止突部163卡止的卡止承接部21(圖1中僅示出兩個),而連接於升降機構部13。即,按鈕20經由升降機構部13,沿著相對於開口面11交叉的第一方向A(即,圖1的上下方向)可移動地安裝於外殼10。
另外,如圖2所示,按鈕20是由設於外殼10的內部且於外殼10的第一方向A上與開口面11相向的底部17的大致中央部的線圈彈簧22,於第一方向A且自外殼10的底部17朝向開口面11的方向上施力。
如圖3所示,固定片30固定於外殼10的內部且外殼10的底部17。詳細而言,自第一方向A(即,圖3的紙面貫通方向)觀看,固定片30配置於在外殼10的短邊方向上延伸的一對壁部 101、壁部102中的一者的第一壁部101與線圈彈簧22之間。自第一方向A觀看,該固定片30具有配置於外殼10的短邊方向(即,與第一方向A交叉的第二方向B)上的升降機構部13的轉動軸14的其中一側(即,圖3的左側)的接點配置部31。
接點配置部31具有沿著於外殼10的長邊方向上延伸的一對壁部103、壁部104中較近的第三壁部103而延伸的板狀,於與一對壁部103、壁部104中較遠的第四壁部104相向的板面設有固定接點部32。
如圖3所示,可動片40相對於固定片30而電性獨立地配置。詳細而言,自第一方向A觀看,可動片40配置於在外殼10的短邊方向上延伸的一對壁部101、壁部102的另一者的第二壁部102與線圈彈簧22之間。該可動片40具有固定於外殼10的內部的固定部41、及連接於固定部41且於第二方向B上可彈性變形的可動部42。
如圖3所示,固定部41配置於第二方向B上相對於升降機構部13的轉動軸14的、外殼10的第四壁部104側。另外,可動部42是以如下方式配置:自第一方向A觀看,為自固定部41沿著外殼10的第三壁部103延伸的板狀,其頂端部配置於固定片30的接點配置部31與線圈彈簧22之間,各板面朝向第二方向B而與外殼10的第三壁部103及第四壁部104相向。於可動部42的頂端部,設有以相對於固定接點部32於第二方向B上相向的方式配置的可動接點部43。
另外,於可動部42的自第一方向A觀看的情形時的外殼10的長邊方向的中間部,設有供後述的柱塞50的接觸部52接觸的被接觸部46。如圖3所示,該被接觸部46自可動部42於第二方向B上且朝向外殼10的第三壁部103延伸,其頂端部於第二方向B上且朝向外殼10的第四壁部104彎折而彎曲。
再者,可動部42是以於未施加外力的初期位置,可動接點部43相對於固定接點部32接觸的方式配置。藉由後述的柱塞50的接觸部52與被接觸部46接觸,可動部42於第二方向B上且朝向第四壁部104(即,可動接點部43遠離固定接點部32的方向)彈性變形。
如圖3所示,自第一方向A觀看,柱塞50於外殼10的第三壁部103與固定片30的接點配置部31之間連接且配置於按鈕20,藉由按鈕20的沿著第一方向A的移動而沿著第一方向A可移動地構成。
詳細而言,如圖4所示,自第一方向A觀看,柱塞50具有沿著外殼10的長邊方向延伸的板狀的本體部51、及設於本體部51的其延伸方向中間部,且自本體部51朝向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突出且於第一方向A上延伸的接觸部52。
於本體部51的其延伸方向中間部,設有自本體部51朝向外殼10的第三壁部103突出且自本體部51於第一方向A上延伸的導軌部53。如圖3所示,自第一方向A觀看,該導軌部53配置於設於外殼10的第三壁部103的外殼10長邊方向的大致中央 部且於第一方向A上延伸的導槽部105,使柱塞50的第一方向A的移動順利。
另外,於本體部51的其延伸方向兩端部,分別設有於第一方向A上延伸的軌道狀的連接部54。經由該連接部54將柱塞50與按鈕20連接。
如圖4所示,接觸部52是以如下方式配置:於外殼10的內部相對於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於第二方向B上相向,且可與可動部42接觸而使可動部42於第二方向B上彈性變形。
詳細而言,接觸部52具有沿著第一方向A延伸並且於第二方向B上且朝向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突出的突起部521、及設於該突起部521的第一方向A的中間部的凸部522。
如圖4所示,突起部521具有第一傾斜面523、第二傾斜面524及第三傾斜面525,且是以如下方式構成:於柱塞50較開口面11更為遠離外殼10的底部17的第一位置(參照圖5)、與較第一位置更接近與外殼10的開口面11相向的底部17的第二位置之間,與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接觸。
第一傾斜面523設於第一方向A上的凸部522的其中一側(即,較凸部522更接近按鈕20之側且圖4的上側),隨著沿著第一方向A遠離按鈕(即,隨著自圖4的上側朝向下側),而於第二方向B上且向接近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的方向傾斜。
第二傾斜面524設於第一方向A上的凸部522的另一側(即,較凸部522更接近外殼10的底部17之側且圖4的下側)。 該第二傾斜面524與第一傾斜面523同樣地,隨著沿著第一方向A遠離按鈕,而於第二方向B上且向接近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的方向傾斜。再者,第二傾斜面524是以相對於本體部51的第二方向B的側面511的傾斜角度較第一傾斜面523更小的方式形成。
第三傾斜面525連接於第二傾斜面524的第一方向A上的遠離按鈕20的一端部(即,圖4的下側的端部),隨著沿著第一方向A遠離按鈕20,而於第二方向B上且向遠離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的方向傾斜。
如圖4所示,凸部522配置於第一傾斜面523及第二傾斜面524之間,具有於第二方向B上且接近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的彎曲凸形狀。該凸部522是以於第一位置(參照圖5)與第二位置(參照圖6)之間,與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按壓接觸的方式構成。
另外,如圖4所示,於接觸部52,設有配置於第一方向A上的凸部522的其中一側(即,凸部522的第一傾斜面523側)的表面的第一槽部526、及配置於第一方向A上的凸部522的另一側(即,凸部522的第二傾斜面524側)的表面的第二槽部527。第一槽部526沿著第一方向A自凸部522於第一傾斜面523上朝向按鈕20(即,圖4的向上)延伸。另外,第二槽部527沿著第一方向A自凸部522於第二傾斜面524上及第三傾斜面525上朝向外殼10的底部17(即,圖4的向下)延伸。第一槽部526及第二槽部527各自具有大致U字的剖面形狀,於第一方向A上空開 間隔而獨立地配置。
再者,第一槽部526及第二槽部527分別為第一保持部及第二保持部的一例,構成可保持潤滑劑的潤滑劑保持部。作為潤滑劑,例如可使用油(oil)等液體潤滑劑、烯烴(olefin)系油脂(grease)等半固體狀潤滑劑及石墨(graphite)等固體潤滑劑。
繼而,參照圖5及圖6對所述開關的動作進行說明。
未對按鈕20施加外力的狀態的開關1如圖5所示,藉由線圈彈簧22而對按鈕20於第一方向A且自外殼10的底部17朝向開口面11的方向上(即,圖5的向上)施力,於第一方向A上較外殼10的開口面11更遠離外殼10的底部17而配置。
於圖5所示的狀態下,柱塞50的接觸部52的凸部522位於外殼10的外部(即,第一位置)。於該第一位置,接觸部52的第二傾斜面524與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接觸,使可動部42於第二方向B且可動接點部43遠離固定接點部32的方向上(即,圖5的向右)彈性變形。即,柱塞50於第一位置,接觸部52與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接觸而使可動部42於第二方向B上彈性變形。藉此,可動接點部43遠離固定接點部32,使開關1成為復位狀態。
若對按鈕20施加外力,抵抗線圈彈簧22的所施加的力而使按鈕20沿著第一方向A朝向外殼10的底部17逐漸移動,則如圖6所示,按鈕20與外殼10的開口面11接觸而停止。
此時,隨著按鈕20的沿著第一方向A的移動,柱塞50 亦沿著第一方向A朝向外殼10的底部17移動,於接觸部52的凸部522位於外殼10的內部(即,與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的狀態停止。於該第二位置,接觸部52與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未接觸,彈性變形的可動部42復位至初期位置。藉此,可動接點部43與固定接點部32接觸,使開關1成為動作狀態。
另外,若解除施加於按鈕20的外力,則藉由線圈彈簧22的所施加的力,對於按鈕20,使按鈕20沿著第一方向A向遠離外殼10的底部17的方向移動。隨著該按鈕20的移動,柱塞50亦自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
如此,於開關1自復位狀態轉換至動作狀態時,接觸部52一邊以第二傾斜面524、凸部522及第一傾斜面523的順序與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接觸一邊移動(即,滑動)。另外,於開關1自動作狀態轉換至復位狀態時,接觸部52一邊以第一傾斜面523、凸部522及第二傾斜面524的順序與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接觸一邊移動。此時,第一槽部526及第二槽部527中保持的潤滑劑被供給於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抑制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的磨耗。即,於所述開關1中,可藉由第一槽部526及第二槽部527對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長期供給潤滑劑,故而可延長開關1的壽命。
再者,藉由接觸部52的凸部522與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按壓接觸直至被接觸部46越過凸部522為止的柱塞50的移 動荷重的變化、及被接觸部46已越過凸部522時柱塞50於接近第一方向A的外殼10的底部17的方向上單獨移動而連接部54碰撞按鈕20由此產生的碰撞音,而形成操作感(即,點擊(click)感)。藉由該操作感來報知例如固定接點部32及可動接點部43的接觸狀態已切換(即,已從可動接點部43相對於固定接點部32離開的狀態切換至接觸的狀態,或已從可動接點部43相對於固定接點部32接觸的狀態切換至離開的狀態)。
即,接觸部52的凸部522與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按壓接觸,故而容易因磨耗而消耗。因此,藉由在凸部522不設置潤滑劑保持部,而將第一槽部526及第二槽部527於第一方向A上空開間隔而獨立地配置,可實現維持操作感且可靠地達成長壽命化的開關1。
再者,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可根據開關1的設計等而適當變更形狀及大小等。
例如,柱塞50可連接於按鈕20,亦可不連接於按鈕20。另外,柱塞50不限於與按鈕20分開設置的情況,亦可與按鈕20一體地設置。
接觸部52只要可與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接觸而使可動部42於第二方向B上彈性變形即可,接觸部52的第一傾斜面523及第二傾斜面524亦可為曲面,亦可相對於本體部51的側面而為平坦面。另外,亦可省略第三傾斜面525。
潤滑劑保持部只要設於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接觸的 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可僅設置第一槽部526及第二槽部527中的任一者作為潤滑劑保持部,亦可將第二槽部527僅設置於第二傾斜面524。
另外,例如潤滑劑保持部亦可如圖7~圖12所示,除了第一槽部526及第二槽部527以外,還具有設於凸部522且連接於第一槽部526及第二槽部527的第三槽部528。如此,藉由潤滑劑保持部具有第一槽部526、第二槽部527及第三槽部528,可對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進一步長期供給潤滑劑,故而可更可靠地延長開關1的壽命。
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可採用任意的剖面形狀。例如,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的剖面可如圖7所示般為大致U字形狀,亦可如圖8所示般為大致V字形狀,亦可如圖9所示般為大致梯形狀,亦可如圖10所示般為大致四邊形狀。例如,藉由將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的剖面設為大致U字形狀,可將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中保持的潤滑劑容易地供給於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更可靠地延長開關1的壽命。再者,藉由將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的開口緣部倒角,而亦將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中保持的潤滑劑容易地供給於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
另外,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只要沿著第一方向A延伸即可。例如,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可如圖7 ~圖10所示,以相對於第一方向A而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直線狀配置,亦可如圖11所示,以相對於第一方向A而交替於不同方向上交叉的蜿蜒狀配置。再者,藉由以蜿蜒狀配置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可將潤滑劑供給於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的廣範圍。
再者,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的槽寬及槽深可根據開關1的設計等而適當變更。例如,亦可如圖12所示,以第三槽部528的槽寬小於第一槽部526的槽寬及第二槽部527的槽寬的方式而構成。如此,藉由使第三槽部528的槽寬小於第一槽部526的槽寬及第二槽部527的槽寬,與圖7~圖11的柱塞50相比較,可增大容易因磨耗而消耗的凸部522對被接觸部46的接觸面積,故而可實現維持操作感且達成長壽命化的開關1。另外,例如藉由以隨著接近延伸方向兩端部而使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的槽深變淺的方式設置,可將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中保持的潤滑劑容易地供給於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更可靠地延長開關1的壽命。
另外,潤滑劑保持部不限於由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構成的情形,例如亦可如圖13所示,由沿著第一方向A分別獨立地配置的多個凹部55(於圖13中為三個凹部55)構成。各凹部55不限於圖13所示的具有大致圓形狀的開口部的情形,亦可具有其他形狀(例如四邊形狀、梯形狀及三角形狀)的開口部。
進而,潤滑劑保持部不限於設於柱塞50的接觸部52的 情況,亦可設於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於該情形時,例如亦可不於柱塞50的接觸部52設置第一槽部526及第二槽部527,而如圖14所示,於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設置於第一方向A上延伸的潤滑劑保持部的一例的第四槽部461。另外,可能的情況下,亦可將柱塞50的接觸部52的構成與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的構成直接調換。即,亦可於柱塞50設置與被接觸部46相同構成的接觸部,於可動片40設置與接觸部52相同構成的被接觸部。
再者,潤滑劑保持部只要設於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中的至少任一個即可,例如亦可於柱塞50的接觸部52設置第一槽部526及第二槽部527,於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設置第四槽部461。
本揭示不限於所述開關1,例如亦可應用於圖15~圖18所示的包括固定片30、可動片40及柱塞50的開關100。於該開關100中,柱塞50具有第四傾斜面156,該第四傾斜面156隨著沿著第一方向A自圖15及圖17的上側朝向下側,而於第二方向B上且向接近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的方向傾斜,可動片40具有可與第四傾斜面156接觸的突出部146。於第四傾斜面156中,設有沿著第一方向A延伸的潤滑劑保持部的一例的第五槽部56。
如圖15及圖16所示,於突出部146與第四傾斜面156的下端部接觸的狀態下,可動接點部43離開固定接點部32,使開關1成為復位狀態。另外,如圖17及圖18所示,於突出部146與第四傾斜面156的上端部接觸的狀態下,可動接點部43與固定接 點部32接觸,使開關1成為動作狀態。即,所述開關100是以如下方式構成:柱塞50沿著第一方向A移動,隨著可動片40的突出部146對柱塞50的第四傾斜面156的接觸位置於第五槽部56上自上端移動至下端,經由第四傾斜面156、突出部146而使可動部42於第二方向且可動接點部43遠離固定接點部32的方向上彈性變形。
另外,本揭示不限於以於復位狀態時柱塞50的接觸部52使可動片40的第二可動部42彈性變形、於動作狀態時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復位至初期位置的方式構成的所述開關1,亦可應用於以於動作狀態時柱塞的接觸部使可動片的第二可動部彈性變形、於復位狀態時可動片的可動部復位至初期位置的方式構成的開關。
進而,本揭示不限於在固定片30上直接設有固定接點部32、在可動片40上直接設有可動接點部43的所述開關1,亦可應用於在固定片上未直接設有固定接點部、在可動片上未直接設有可動接點部的開關。
如此,本揭示不限於所述開關1,只要包括具有開口面的箱狀的外殼、沿著相對於開口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可移動的柱塞、及配置於外殼的內部且於與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可彈性變形的可動片,柱塞具有接觸部,接觸部於外殼的內部相對於可動片於第二方向上相向配置,且接觸部能夠與可動片接觸而使可動片於第二方向上彈性變形,且柱塞沿著第一方向能夠移動地配置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第一位置是於接觸部與可動片接觸而使 可動片於第二方向上彈性變形的位置,第二位置是和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位置,並且於柱塞的接觸部、與可動片中的供接觸部接觸的被接觸部中的至少任一個,設有可保持潤滑劑的潤滑劑保持部即可。即,本揭示可應用於各種態樣的開關,故而可實現設計的自由度高且達成長壽命化的開關。
以上,參照圖式對本揭示的各種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說明,最後對本揭示的各種態樣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的說明中,作為一例,亦附註參照符號進行記載。
本揭示的第一態樣的開關1包括:箱狀的外殼10,具有開口面11;柱塞50,沿著相對於所述開口面11交叉的第一方向A可移動;及可動片40,配置於所述外殼10的內部,於與所述第一方向A交叉的第二方向B上可彈性變形,所述柱塞50具有接觸部52,所述接觸部52於所述外殼10的內部相對於所述可動片40於所述第二方向B上相向配置,且所述接觸部52能夠與所述可動片40接觸而使所述可動片40於所述第二方向B上彈性變形,且所述柱塞50沿著所述第一方向A能夠移動地配置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所述第一位置是於所述接觸部52與所述可動片40接觸而使所述可動片40於所述第二方向B上彈性變形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和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位置,並且 於所述柱塞50的所述接觸部52、與所述可動片40中的供所述接觸部52接觸的被接觸部46中的至少任一個,設有可保持潤滑劑的潤滑劑保持部526、潤滑劑保持部527、潤滑劑保持部528、潤滑劑保持部461、潤滑劑保持部55、潤滑劑保持部56。
根據第一態樣的開關1,於柱塞50的接觸部52、與可動片40中的供接觸部52接觸的被接觸部46中的至少任一個,設有可保持潤滑劑的潤滑劑保持部526、潤滑劑保持部527、潤滑劑保持部528、潤滑劑保持部461、潤滑劑保持部55、潤滑劑保持部56。可藉由該潤滑劑保持部526、潤滑劑保持部527、潤滑劑保持部528、潤滑劑保持部461、潤滑劑保持部55、潤滑劑保持部56對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長期供給潤滑劑,故而可延長開關1的壽命。
本揭示的第二態樣的開關1還包括:固定片30,固定於所述外殼10的內部,具有固定接點部32,所述可動片40具有:固定部41,固定於所述外殼10的內部;及可動部42,設有相對於所述固定接點部32於所述第二方向B上相向的可動接點部43、及所述被接觸部46,並且所述可動部42連接於所述固定部41且於所述第二方向B上可彈性變形,且所述可動片40,相對於所述固定片30而電性獨立地配置,並且藉由所述可動部42的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彈性變形而使所述可動接點部43相對於所述固定接點部32接觸或離開。
根據第二態樣的開關1,於柱塞50的接觸部52、與可動片40的可動部42中的供接觸部52接觸的被接觸部46中的至少任一個,設有可保持潤滑劑的潤滑劑保持部526、潤滑劑保持部527、潤滑劑保持部528、潤滑劑保持部461、潤滑劑保持部55、潤滑劑保持部56。可藉由該潤滑劑保持部526、潤滑劑保持部527、潤滑劑保持部528、潤滑劑保持部461、潤滑劑保持部55、潤滑劑保持部56對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長期供給潤滑劑,故而可延長開關1的壽命。
本揭示的第三態樣的開關1中,所述接觸部52具有:突起部521,具有沿著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且於所述第二方向B上向接近所述可動部42的方向突出的凸形狀,且於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與所述被接觸部46接觸;及凸部522,以自所述突起部521於所述第二方向B上向接近所述可動部42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設置於所述突起部521的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中間部,所述凸部522於所述柱塞50在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與所述被接觸部46按壓接觸,所述潤滑劑保持部具有:第一保持部526及第二保持部527中的至少任一個,所述第一保持部526配置於所述突起部521的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所述凸部522的其中一側的表面,所述第二保持部527配置於所述突起部521的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所述凸部522的另一側的表面。
根據第三態樣的開關,可藉由潤滑劑保持部526、潤滑劑保持部527對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長期供給潤滑劑,故而可延長開關1的壽命。
本揭示的第四態樣的開關1中,所述潤滑劑保持部具有所述第一保持部526及所述第二保持部527,所述第一保持部526及所述第二保持部527於所述第一方向A上空開間隔而獨立地配置。
根據第四態樣的開關1,未於與被接觸部46按壓接觸而形成操作感的凸部522中設置潤滑劑保持部,且將第一槽部526及第二槽部527於第一方向A上空開間隔而獨立地配置,故而可實現維持操作感且更可靠地達成長壽命化的開關1。
本揭示的第五態樣的開關1中,所述潤滑劑保持部具有所述第一保持部526及所述第二保持部527、及設於所述凸部522且連接於所述第一保持部526及所述第二保持部527的第三保持部528。
根據第五態樣的開關1,可對柱塞50的接觸部52及可動片40的被接觸部46進一步長期供給潤滑劑,故而可更可靠地延長開關1的壽命。
本揭示的第六態樣的開關1中,所述第一保持部、所述第二保持部及所述第三保持部各自是由沿著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的第一槽部526、第二槽部527及第三槽部528所構成,且 以所述第三槽部528的槽寬小於所述第一槽部526的槽寬及所述第二槽部527的槽寬的方式構成。
根據第六態樣的開關1,可增大與被接觸部46按壓接觸而形成操作感的凸部522對被接觸部46的接觸面積,故而可實現維持操作感且更可靠地達成長壽命化的開關1。
本揭示的第七態樣的開關1中,所述潤滑劑保持部是由沿著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的槽部526、槽部527、槽部528、槽部461、槽部56所構成。
根據第七態樣的開關1,可實現設計的自由度高且達成長壽命化的開關1。
本揭示的第八態樣的開關1中,所述潤滑劑保持部是由沿著所述第一方向A分別獨立地配置的多個凹部55所構成。
根據第八態樣的開關,可實現設計的自由度高且達成長壽命化的開關。
本揭示的第九態樣的開關1中,所述潤滑劑保持部526、潤滑劑保持部527、潤滑劑保持部528、潤滑劑保持部55、潤滑劑保持部56設於所述柱塞50的所述接觸部52。
根據第九態樣的開關1,可實現設計的自由度高且達成長壽命化的開關1。
本揭示的第十態樣的開關1中, 所述潤滑劑保持部461設於所述可動部42的所述被接觸部46。
根據第十態樣的開關1,可實現設計的自由度高且達成長壽命化的開關1。
再者,藉由將所述各種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中的任意的實施形態或變形例適當組合,可發揮各自所具有的效果。另外,可進行實施形態彼此的組合、實施例彼此的組合、或實施形態與實施例的組合,並且亦可進行不同的實施形態或實施例中的特徵彼此的組合。
本揭示一方面參照隨附圖式一方面關於較佳實施形態進行了充分記載,但熟知該項技術的人明知各種變形或修正。此種變形或修正只要不偏離由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得的本揭示的範圍,則應理解為包含於其中。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揭示的開關例如可應用於鍵盤開關。
50:柱塞 51:本體部 52:接觸部 53:導軌部 54:連接部 511:側面 521:突起部 522:凸部 523:第一傾斜面 524:第二傾斜面 525:第三傾斜面 526:第一槽部/潤滑劑保持部/第一保持部 527:第二槽部/潤滑劑保持部/第二保持部 A:第一方向 B:第二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開關,包括:箱狀的外殼,具有開口面;柱塞,沿著相對於所述開口面交叉的第一方向能夠移動;及可動片,配置於所述外殼的內部,於與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能夠彈性變形,所述柱塞具有接觸部,所述接觸部於所述外殼的內部相對於所述可動片於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向配置,且所述接觸部能夠與所述可動片接觸而使所述可動片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彈性變形,且所述柱塞沿著所述第一方向能夠移動地配置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所述第一位置是於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可動片接觸而使所述可動片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彈性變形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和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位置,並且於所述柱塞的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可動片中的供所述接觸部接觸的被接觸部中的至少任一個,設有能夠保持潤滑劑的潤滑劑保持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開關,還包括:固定片,固定於所述外殼的內部,具有固定接點部,所述可動片具有:固定部,固定於所述外殼的內部;及可動部,設有相對於所述固定接點部於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向的可動接點部、及所述被接觸部,並且所述可動部連接於所述固定 部且於所述第二方向上能夠彈性變形,且所述可動片,相對於所述固定片而電性獨立地配置,並且藉由所述可動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彈性變形而使所述可動接點部相對於所述固定接點部接觸或離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接觸部具有:突起部,具有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可動片的方向突出的凸形狀,且於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與所述被接觸部接觸;及凸部,以自所述突起部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可動片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設置於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間部,所述凸部於所述柱塞在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與所述被接觸部按壓接觸,所述潤滑劑保持部具有第一保持部及第二保持部中的至少任一個,所述第一保持部配置於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其中一側的表面,所述第二保持部配置於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另一側的表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潤滑劑保持部具有所述第一保持部及所述第二保持部,所述第一保持部及所述第二保持部於所述第一方向上空開間隔而獨立地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潤滑劑保持部具有所述第一保持部及所述第二保持部、及設於所述凸部且 連接於所述第一保持部及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三保持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部、所述第二保持部及所述第三保持部各自是由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槽部、第二槽部及第三槽部所構成,且以所述第三槽部的槽寬小於所述第一槽部的槽寬及所述第二槽部的槽寬的方式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潤滑劑保持部是由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槽部所構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潤滑劑保持部是由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分別獨立地配置的多個凹部所構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潤滑劑保持部設於所述柱塞的所述接觸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潤滑劑保持部設於所述可動片的所述被接觸部。
TW108103715A 2018-02-13 2019-01-31 開關 TWI681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3425 2018-02-13
JP2018023425A JP6874710B2 (ja) 2018-02-13 2018-02-13 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5507A TW201935507A (zh) 2019-09-01
TWI681429B true TWI681429B (zh) 2020-01-01

Family

ID=67618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3715A TWI681429B (zh) 2018-02-13 2019-01-31 開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7371B2 (zh)
JP (1) JP6874710B2 (zh)
CN (1) CN111566770B (zh)
DE (1) DE112019000779T5 (zh)
TW (1) TWI681429B (zh)
WO (1) WO20191595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3386B2 (ja) 2019-12-24 2023-09-12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9549Y2 (ja) * 1978-12-08 1983-11-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摺動スイツチ
JPS61138134U (zh) * 1985-02-19 1986-08-27
JP2000112621A (ja) * 1998-09-30 2000-04-21 Alps Electric Co Ltd キースイッチ
JP4535626B2 (ja) * 2001-01-31 2010-09-0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US6420670B1 (en) * 2001-03-07 2002-07-16 Tsung-Mou Yu Push-button type switch
DE10237282B4 (de) * 2001-08-20 2022-11-10 Omron Corp. Schalter, Druckknopfschalter und Drehhebelschalter
JP4386429B2 (ja) * 2004-06-23 2009-12-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機
JP2008198521A (ja) * 2007-02-14 2008-08-28 Denso Corp 車載用操作装置
JP5729433B2 (ja) * 2013-08-09 2015-06-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キーボード
US20160071662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Dongguan Zen-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Keyboard switch
CN205645574U (zh) 2016-01-13 2016-10-12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开关
CN206639724U (zh) 2016-05-11 2017-11-14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开关及键盘
CN106298331A (zh) * 2016-10-17 2017-01-04 东莞市旭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触碰感键盘及其字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82639A1 (en) 2021-03-18
CN111566770A (zh) 2020-08-21
JP6874710B2 (ja) 2021-05-19
DE112019000779T5 (de) 2020-11-12
JP2019140000A (ja) 2019-08-22
US11527371B2 (en) 2022-12-13
CN111566770B (zh) 2022-10-21
TW201935507A (zh) 2019-09-01
WO2019159590A1 (ja) 2019-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02240B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TWI681429B (zh) 開關
EP2006868A2 (en) Push button switch device with lever
JP4508957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US11373819B2 (en) Key structure and keycap assembly thereof
US6284992B1 (en) Key for a keyboard
KR100348940B1 (ko) 복수개의 수동 스위치를 구비하는 다방향 스위치
US6433291B1 (en) Switch device
KR20000062624A (ko) 푸시 스위치
KR200432980Y1 (ko) 슬라이딩 스위치
TWI725214B (zh) 可變電阻器用開關裝置
KR20230039528A (ko) 리미트 스위치
JP6388341B2 (ja) スイッチおよび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KR20230125060A (ko) 리미트 스위치
KR102282591B1 (ko) 자동차의 회전스위치 장치
JP6604756B2 (ja) スイッチ構造
TWI713068B (zh) 可變電阻器用開關裝置
KR100863099B1 (ko) 스위치 조립체
JPH079318Y2 (ja) スイッチ
KR20150106743A (ko) 차량용 스위치 유닛
JP6076306B2 (ja) リードスイッチを使用した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JPH04510Y2 (zh)
US9685279B2 (en) Switch
JPWO2022196329A5 (zh)
JP4721048B2 (ja) 摺動スイッ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