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2230B - 片材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片材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2230B
TWI672230B TW107133717A TW107133717A TWI672230B TW I672230 B TWI672230 B TW I672230B TW 107133717 A TW107133717 A TW 107133717A TW 107133717 A TW107133717 A TW 107133717A TW I672230 B TWI672230 B TW I6722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heet
print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prevent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3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4836A (zh
Inventor
藤井竜也
佐合拓己
大田司
吉岡佐登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4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4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2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22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0Erasing or correcting t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09Obliterating the printed matter; Non-destructive removal of the ink pattern, e.g. for repetitive use of the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26Devices, non-fluid media or methods for cancelling, correcting errors, underscoring or ru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LARTICL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UPON; WRITING OR DRAWING AIDS; ACCESSORI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L19/00Erasers, rubbers, or erasing devices; Holders therefor
    • B43L19/0018Erasers, rubbers, or erasing devices; Holders therefor with flui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01Coat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Paper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地去除印字部之色材之片材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處理方法。 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係處理經印字之片材者,且特徵在於具備:檢測部,其檢測上述片材之被印字之印字部;及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其對包含由上述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印字部之印字區域,選擇性地賦予防止上述片材之微細化之微細化防止劑。

Description

片材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處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片材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處理方法。
近年來,環境意識提高,不僅要求削減紙之使用量,還要求進行廢紙之再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於專利文獻1,揭示有一種紙張抹除機器,其設置有:帶電機構,其用以使已使用之用紙帶電;及顯影機構,其用以利用附著於用紙之調色劑或油墨與用紙之帶電特性之差,對調色劑或油墨之附著部(印字部)塗布底色之調色劑或油墨。例如,於已使用之用紙之底色為白色之情形時,對調色劑或油墨之附著部賦予白色之調色劑,而作為再生紙利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5-1166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1中,無法自已使用之用紙去除調色劑或油墨。又,即使對調色劑或油墨之附著部賦予底色之調色劑或油墨,亦有仍可隱約看見附著部之形狀之可能性。
本發明若干態樣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地去除印字部之色材之片材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處理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可設為以下之態樣而實現。
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係處理經印字之片材者,且特徵在於具備: 檢測部,其檢測上述片材之被印字之印字部;及 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其對包含由上述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印字部之印字區域,選擇性地賦予防止上述片材之微細化之微細化防止劑。
藉此,於片材為包含纖維者之情形時,可防止將印字區域中之纖維及色材(油墨、調色劑等)過度微細化。因此,於將該片材解纖之情形時,印字區域成為非微細化物,印字區域以外之非印字區域成為微細化物。因此,可更有效地分離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其結果,可有效地去除印字部之色材,可進一步提高獲得之片材之白度。
於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中,較佳為具備:搬送部,其搬送上述片材;且 進行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之上述片材之上述印字部之檢測、與對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之上述片材之上述印字區域之上述微細化防止劑之賦予中之至少一者。
藉此,可於片材之搬送中賦予微細化防止劑。即,可防止為了檢測印字部而暫時停止搬送,為了對印字區域賦予微細化防止劑而暫時停止。因此,可防止處理效率之降低。
於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中,較佳為上述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為向上述印字區域噴射包含上述微細化防止劑之液體者。
藉此,可易於使微細化防止劑浸透至片材所含之纖維之間,而更確實地發揮上述效果。
於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中,上述微細化防止劑較佳為親水性材料。
藉此,於片材包含例如纖維素纖維之情形時,可提高微細化防止劑與纖維之密著力,其結果,可更確實地發揮上述效果。
於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中,較佳具有:微細化部,其將已對上述印字部賦予上述微細化防止劑之上述片材微細化;且 於上述微細化部中,相對於上述印字區域以外之區域抑制上述印字區域中之微細化。 藉此,可於微細化部中形成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
於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中,較佳具有將上述微細化部中獲得之微細化物分級之分級部。 藉此,可分離微細化物。
於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中,較佳進而具備:控制部,其基於上述檢測部檢測出之資訊,控制上述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之作動。
藉此,可對包含由檢測部檢測出之印字部之印字區域選擇性地賦予防止片材之微細化之微細化防止劑。
於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中,上述檢測部較佳具有拍攝上述片材之攝像部;且 上述控制部具有處理上述攝像部之攝像圖像資料之資料處理部。
藉此,可處理攝像圖像資料(印字部之特定、印字區域之設定)。
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 藉此,可享受上述之片材處理裝置之優點,且製造(再生)片材。
本發明之片材處理方法係處理成為片材再生之原料之片材者,且特徵在於具有: 檢測步驟,其檢測上述片材之被印字之印字部;及 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其對包含上述檢測步驟中檢測出之上述印字部之印字區域,選擇性地賦予防止上述片材之微細化之微細化防止劑。
藉此,於片材為包含纖維者之情形時,可防止將印字區域中之纖維及色材(油墨、調色劑等)過度微細化。因此,於將該片材解纖之情形時,印字區域成為非微細化物,印字區域以外之非印字區域成為微細化物。因此,可更有效地分離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其結果,可有效地去除印字部之色材,可進一步提高獲得之片材之白度。
於本發明之片材處理方法中,較佳於上述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後進而具有將上述片材微細化之微細化步驟;且 於上述微細化步驟中,相對於上述印字區域以外之區域抑制上述印字區域中之微細化。 藉此,可形成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
於本發明之片材處理方法中,較佳於上述微細化步驟後,進而具有將上述微細化步驟中獲得之微細化物分級之分級步驟。 藉此,可分離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
以下,基於隨附圖式所示之較佳之實施形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處理方法。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1實施形態)之上游側(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之構成的概略側視圖。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1實施形態)之下游側之構成的概略側視圖。圖3係依序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1實施形態)執行之步驟之圖。圖4係圖1所示之片材處理裝置之方塊圖。圖5係供給至圖1所示之片材處理裝置之原料(經印字之片材)之俯視圖。圖6係顯示印字部之纖維及色材之放大圖,且顯示對纖維及色材賦予微細化防止劑之狀態的圖。圖7係顯示印字部之纖維及色材之放大圖,且顯示自圖5所示之狀態經過乾燥部後之狀態的圖。圖8係用以說明圖4所示之控制部之控制動作之流程圖。
另,於以下,為了說明之方便起見,有時將圖1之上側稱為「上」或「上方」,將下側稱為「下」或「下方」,將左側稱為「左」或「上游側」,將右側稱為「右」或「下游側」。
圖1所示之片材處理裝置1係處理成為片材再生之原料之原料M0(片材)者,且具備:檢測部3,其檢測原料M0(片材)之被印字之印字部P;及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微細化抑制劑賦予部),其對包含由檢測部3檢測出之印字部P之印字區域PA,選擇性地賦予防止(抑制)原料M0(片材)之微細化的微細化防止劑D(微細化抑制劑)。
藉此,於原料M0為包含纖維FB者之情形時,可防止將印字區域PA中之纖維FB及色材CM(油墨、調色劑等)過度微細化。因此,於將原料M0微細化之情形時,印字區域PA為非微細化物,印字區域PA以外之非印字區域WA為微細化物。因此,可更有效地將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分離。其結果,可有效地去除印字部P之色材CM,可進一步提高獲得之片材S之白度。
又,圖1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上述之片材處理裝置1。 根據此種本發明,可享受上述之片材處理裝置1之優點,且製造(再生)片材S。
本發明之片材處理方法係處理成為片材再生之原料之原料M0(片材)者,具有:印字部檢測步驟,其檢測原料M0(片材)之被印字之印字部P;及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其對包含印字部檢測步驟中檢測出之印字部P之印字區域PA,選擇性地賦予防止原料M0(片材)微細化之微細化防止劑D。
藉此,於原料M0為包含纖維FB者之情形時,可防止將印字區域PA中之纖維FB及色材CM(油墨、調色劑等)過度微細化。因此,於將該原料M0解纖(微細化)之情形時,印字區域PA為非微細化物,印字區域PA以外之非印字區域WA為微細化物。因此,可更有效地將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分離。其結果,可有效地去除印字部P之色材CM,可進一步提高獲得之片材S之白度。
以下,對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之各部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1及圖2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第1儲存部7、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1、第2儲存部8、原料供給部11、粗碎部12、解纖部13、分選部14、第1網狀物形成部15、細分部16、混合部17、解開部18、第2網狀物形成部19、片材形成部20、切斷部21、及儲存部22。又,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加濕部231、加濕部232、加濕部233、加濕部234、加濕部235、及加濕部236。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之各部之作動藉由未圖示之控制部控制。
如圖3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片材之製造方法具有:印字部檢測步驟、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乾燥步驟、原料供給步驟、粗碎步驟(微細化步驟)、解纖步驟(微細化步驟)、分選步驟、第1網狀物形成步驟、分斷步驟、混合步驟、解開步驟、第2網狀物形成步驟、片材形成步驟、及切斷步驟。又,該等步驟中之由片材處理裝置1進行之步驟(片材處理方法)為印字部檢測步驟、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及乾燥步驟。
如圖1所示,第1儲存部7為儲存原料M0之部分。作為該原料M0,為以包含纖維(纖維素纖維)之含纖維材料構成之例如呈片材狀者。又,原料M0於本實施形態中為廢紙,即已使用之片材,但不限定於此,亦可為未使用之片材。於使用未使用之片材之情形時,不進行印刷油墨等之去除,但可去除附著於片材之污垢或異物。另,纖維素纖維只要為以作為化合物之纖維素(狹義之纖維素)為主成分並呈纖維狀者即可,除纖維素(狹義之纖維素)以外,亦可為包含半纖維素、木質素者。
於第1儲存部7之下游側設置有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1,對原料M0藉由片材處理裝置1進行後述之處理,而成為原料M1,並儲存於第2儲存部8。於該第2儲存部8之下游側設置有原料供給部11。
原料供給部11為進行將原料M1供給至粗碎部12之原料供給步驟(參照圖3)之部分。
粗碎部12為進行將自原料供給部11供給之原料M1於大氣中(空氣中)粗碎之粗碎步驟(微細化步驟)(參照圖3)的部分。粗碎部12具有:一對粗碎刃121、與料筒122(料斗)。
一對粗碎刃121藉由於互為相反之方向旋轉,而於其等之間將原料M1粗碎,即,可裁斷並設為粗碎片M2。粗碎片M2之形狀或大小較佳適於解纖部13之解纖處理,例如,較佳為1邊長度為100 mm以下之小片,更佳為10 mm以上且70 mm以下之小片。
料筒122配置於一對粗碎刃121之下方,且為例如呈漏斗狀者。藉此,料筒122可接收由粗碎刃121粗碎而掉落之粗碎片M2。
又,於料筒122之上方,與一對粗碎刃121相鄰地配置有加濕部231。加濕部231為加濕料筒122內之粗碎片M2者。該加濕部231由具有包含水分之過濾器(未圖示),並使空氣通過過濾器,藉此將提高了濕度之加濕空氣供給至粗碎片M2的氣化式(或暖風氣化式)加濕器構成。可藉由將加濕空氣供給至粗碎片M2,而抑制粗碎片M2因靜電附著於料筒122等。
料筒122經由管241(流道)連接於解纖部13。收集於料筒122之粗碎片M2通過管241被搬送至解纖部13。
解纖部13為進行將粗碎片M2(包含纖維之含纖維材料)於大氣中(空氣中),即以乾式解纖之解纖步驟(微細化步驟)(參照圖3)的部分。藉由該解纖部13中之解纖處理,可由粗碎片M2產生解纖物M3。此處,「解纖」意指將複數條纖維結著而成之粗碎片M2解開成1條1條纖維。且,該經解開者成為解纖物M3。解纖物M3之形狀為線狀或帶狀。又,解纖物M3彼此可以糾結成塊狀之狀態,即形成所謂之「團塊」之狀態存在。
解纖部13例如於本實施形態中,由具有高速旋轉之轉子、與位於轉子外周之襯層之葉輪粉碎機構成。流入至解纖部13之粗碎片M2被夾於轉子與襯層之間而解纖。
又,解纖部13可藉由轉子之旋轉而產生自粗碎部12朝向分選部14之空氣之流動(氣流)。藉此,可將粗碎片M2自管241吸引至解纖部13。又,可於解纖處理後將解纖物M3經由管242送出至分選部14。
解纖部13亦具有使附著於解纖物M3(粗碎片M2)之樹脂粒或油墨、調色劑等色材CM、防滲劑等物質自纖維分離之功能。
又,解纖部13經由管242(流道)連接於分選部14。解纖物M3(解纖後之含纖維材料)通過管242搬送至分選部14。
於管242之中途設置有鼓風機261。鼓風機261為產生朝向分選部14之氣流之氣流產生裝置。藉此,促進解纖物M3向分選部14之送出。
分選部14(分離部)為將解纖物M3分選(分離)成後述之微細化物(第1分選物M4-1)與非微細化物(第2分選物M4-2)之部分。
分選部14具有:轉筒部141、與收納轉筒部141之外殼部142。
轉筒部141例如由呈圓筒狀之網體構成,且作為繞其中心軸旋轉之篩發揮功能。藉此,小於篩之網目之微細化物(解纖物)作為第1分選物M4-1自轉筒部141落下。另一方面,第2分選物M4-2被送出至連接於轉筒部141之管243(流道)。管243之與轉筒部141之相反側(下游側)連接於管244。通過該管243之第2分選物M4-2流往回收部27。
又,來自轉筒部141之第1分選物M4-1分散至空氣中且下落,並流向位於轉筒部141下方之第1網狀物形成部15(分離部)。第1網狀物形成部15為進行自第1分選物M4-1形成第1網狀物M5之第1網狀物形成步驟(參照圖3)的部分。第1網狀物形成部15具有:網帶(分離帶)151、3根張力輥152、及吸引部153(抽吸機構)。
網帶151為環形狀之皮帶,且供第1分選物M4-1堆積。該網帶151捲掛於3根張力輥152。接著,藉由張力輥152之旋轉驅動,網帶151上之第1分選物M4-1被搬送至下游側。
第1分選物M4-1為網帶151之網目以上之大小。藉此,第1分選物M4-1被限制通過網帶151,因而可堆積於網帶151上。又,由於第1分選物M4-1堆積於網帶151上,且連同網帶151被搬送至下游側,故形成為層狀之第1網狀物M5。
又,有時於第1分選物M4-1混存有原料M0所含之填料等雜質。該雜質小於網帶151之網目。藉此,雜質通過網帶151並進而下落至下方。
吸引部153可自網帶151之下方吸引空氣。藉此,可將通過網帶151之雜質連同空氣一起吸引。
又,吸引部153經由管244(流道)連接於回收部27。由吸引部153吸引之雜質被回收至回收部27。
於回收部27進而連接有管245(流道)。又,於管245之中途設置有鼓風機262。藉由該鼓風機262之作動,可使吸引部153中產生吸引力。藉此,促進網帶151上之第1網狀物M5之形成。該第1網狀物M5為已去除雜質者。又,雜質藉由鼓風機262之作動而通過管244到達回收部27。
外殼部142與加濕部232連接。加濕部232由與加濕部231同樣之氣化式加濕器構成。藉此,於外殼部142內供給有加濕空氣。可藉由該加濕空氣將第1分選物M4-1加濕,因此,亦可抑制第1分選物M4-1因靜電力而附著於外殼部142之內壁。
於分選部14之下游側配置有加濕部235。加濕部235由霧狀噴射水之超音波式加濕器構成。藉此,可向第1網狀物M5供給(加濕)水分,因而調整第1網狀物M5之水分量。藉由該調整,可抑制因靜電力所致之第1網狀物M5向網帶151之吸附。藉此,第1網狀物M5於網帶151於張力輥152折返之位置,容易地自網帶151剝離。
於加濕部235之下游側配置有細分部16。細分部16為進行將自網帶151剝離之第1網狀物M5分斷之分斷步驟(參照圖3)的部分。細分部16具有:螺旋槳161,其可旋轉地受支持;及外殼部162,其收納螺旋槳161。且,藉由將第1網狀物M5捲入至旋轉之螺旋槳161而將第1網狀物M5分斷。分斷後之第1網狀物M5成為細分體M6。又,細分體M6於外殼部162內下降。
外殼部162與加濕部233連接。加濕部233由與加濕部231同樣之氣化式加濕器構成。藉此,於外殼部162內供給有加濕空氣。藉由該加濕空氣,亦可抑制細分體M6因靜電力而附著於螺旋槳161或外殼部162之內壁。
於細分部16之下游側配置有混合部17。混合部17為進行將細分體M6與樹脂P1混合之混合步驟(參照圖3)的部分。該混合部17具有:樹脂供給部171、管(流道)172、及鼓風機173。
管172連接細分部16之外殼部162、與解開部18之外殼部182,且為供細分體M6與樹脂P1之混合物M7通過之流道。
於管172之中途連接有樹脂供給部171。樹脂供給部171具有螺旋饋料器174。可藉由該螺旋饋料器174旋轉驅動,而將樹脂P1作為粉體或粒子供給至管172。供給至管172之樹脂P1與細分體M6混合而成為混合物M7。
另,樹脂P1為於後續之步驟中使纖維彼此結著者,例如,可使用熱塑性樹脂、硬化性樹脂等,但較佳使用熱塑性樹脂。作為熱塑性樹脂,列舉例如AS樹脂、ABS樹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聚烯烴;改性聚烯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樹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尼龍6、尼龍46、尼龍66、尼龍610、尼龍612、尼龍11、尼龍12、尼龍6-12、尼龍6-66等聚醯胺(尼龍);聚苯醚(PPE:Polyphenylene Ether)、聚縮醛、聚醚、聚苯醚(PPO:Polyphenylene Oxide)、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聚苯硫醚、熱塑性聚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芳香族聚酯等液晶聚合物;苯乙烯系、聚烯烴系、聚氯乙烯系、聚胺酯系、聚酯系、聚醯胺系、聚丁二烯系、反式聚異戊二烯、氟橡膠系、氯化聚乙烯系等各種熱塑性彈性體等,亦可將自該等選擇之1種或2種以上組合使用。較佳而言,作為熱塑性樹脂,可使用聚酯或包含其者。
另,作為自樹脂供給部171供給者,除樹脂P1以外還可包含有例如用以將纖維著色之著色劑、用以抑制纖維凝聚或樹脂P1凝聚之凝聚抑制劑、用以使纖維等難以燃燒之阻燃劑等。又,亦可為澱粉等植物性材料。
又,於管172之中途,於較樹脂供給部171更下游側設置有鼓風機173。鼓風機173可產生朝向解開部18之氣流。可藉由該氣流,於管172內攪拌細分體M6與樹脂P1。藉此,混合物M7可以將細分體M6與樹脂P1均勻分散之狀態流入至解開部18。又,混合物M7中之細分體M6於通過管172內之過程中被解開,而成為更細之纖維狀。
解開部18為進行將混合物M7中之彼此糾結之纖維彼此解開之解開步驟(參照圖3)的部分。解開部18具有:轉筒部181、與收納轉筒部181之外殼部182。
轉筒部181為由呈圓筒狀之網體構成,且繞其中心軸旋轉之篩。於該轉筒部181流入有混合物M7。接著,可藉由使轉筒部181旋轉,而使混合物M7中之小於網目之纖維等通過轉筒部181。此時,混合物M7被解開。
又,於轉筒部181中被解開之混合物M7分散至空氣中且下落,並流向位於轉筒部181下方之第2網狀物形成部19。第2網狀物形成部19為進行由混合物M7形成第2網狀物M8之第2網狀物形成步驟(參照圖3)的部分。第2網狀物形成部19具有:網帶191(分離帶)、張力輥192、及吸引部193(抽吸機構)。
網帶191為環形狀之皮帶,且供混合物M7堆積。該網帶191捲掛於4根張力輥192。接著,藉由張力輥192之旋轉驅動,網帶191上之混合物M7被搬送至下游側。
又,網帶191上之大部分混合物M7為網帶191之網目以上之大小。藉此,混合物M7被限制通過網帶191,因而可堆積於網帶191上。又,由於混合物M7堆積於網帶191上,且連同網帶191被搬送至下游側,故形成為層狀之第2網狀物M8。
吸引部193可自網帶191之下方吸引空氣。藉此,可將混合物M7吸引至網帶191上,因此促進混合物M7向網帶191上之堆積。
於吸引部193連接有管246(流道)。又,於該管246之中途設置有鼓風機263。藉由該鼓風機263之作動,可使吸引部193中產生吸引力。
外殼部182與加濕部234連接。加濕部234由與加濕部231同樣之氣化式加濕器構成。藉此,於外殼部182內供給有加濕空氣。可藉由該加濕空氣將外殼部182內加濕,因此,亦可抑制混合物M7因靜電力而附著於外殼部182之內壁。
於解開部18之下游側配置有加濕部236。加濕部236由與加濕部235同樣之超音波式加濕器構成。藉此,可將水分供給至第2網狀物M8,因而調整第2網狀物M8之水分量。藉由該調整,可抑制因靜電力所致之第2網狀物M8向網帶191之吸附。藉此,第2網狀物M8於網帶191於張力輥192折返之位置,容易地自網帶191剝離。
於第2網狀物形成部19之下游側配置有片材形成部20。片材形成部20為進行由第2網狀物M8形成片材S之片材形成步驟(參照圖3)的部分。該片材形成部20具有加壓部201、與加熱部202。
加壓部201具有一對壓輥203,且可於其等之間不加熱地加壓第2網狀物M8。藉此,提高第2網狀物M8之密度。接著,將該第2網狀物M8朝加熱部202搬送。另,一對壓輥203中之一者為藉由馬達(未圖示)之作動而予以驅動之主動輥,另一者為從動輥。
加熱部202具有一對加熱輥204,且可於其等之間加熱且加壓第2網狀物M8。藉由該加熱加壓,於第2網狀物M8內,樹脂P1熔融,且纖維彼此經由該熔融之樹脂P1而結著。藉此,形成片材S。接著,將該片材S朝切斷部21搬送。另,一對加熱輥204之一者為藉由馬達(未圖示)之作動而予以驅動之主動輥,另一者為從動輥。
於片材形成部20之下游側配置有切斷部21。切斷部21為進行將片材S切斷之切斷步驟(參照圖3)的部分。該切斷部21具有第1切割刀211、與第2切割刀212。
第1切割刀211為於與片材S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切斷片材S者。
第2切割刀212為於第1切割刀211之下游側,且於平行於片材S之搬送方向之方向切斷片材S者。
藉由此種第1切割刀211與第2切割刀212之切斷,可獲得所期望大小之片材S。接著,將該片材S進一步搬送至下游側,並蓄積於儲存部22。
接著,對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1進行說明。 圖1所示之片材處理裝置1為設置於片材製造裝置100之上游側,且對上述之原料M0選擇性賦予微細化防止劑D的裝置。
該片材處理裝置1具備:搬送部2、檢測部3、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乾燥部5、及控制部6,且將該等內置於未圖示之殼體而予以單元化。又,片材處理裝置1為依序進行印字部檢測步驟、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及乾燥步驟的裝置。
另,片材處理裝置1較佳經由第2儲存部8設置或連接於原料供給部11(參照圖2)。藉此,可連續地進行片材處理與片材再生處理。
以下,對片材處理裝置1之各部進行說明。 搬送部2為將原料M0朝下游側搬送者。搬送部2為具有搬送帶210、張力輥220、及張力輥230,並將搬送帶210捲掛於張力輥220、230者。於張力輥220、張力輥230中之至少1個輥內置有馬達,藉由通電而驅動並旋轉。藉此,可將搬送帶210上之原料M0搬送至下游側(參照圖1中箭頭)。
又,搬送帶210較佳為使紙接著或吸附於其正面者。藉此,可穩定地搬送原料M0,可穩定地進行後述之印字部檢測步驟、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及乾燥步驟。作為使紙接著之類型者列舉黏性皮帶,作為使紙吸附之類型者,列舉抽吸皮帶或靜電皮帶等。
又,可於搬送帶210上載置複數個原料M0。且,搬送帶210上之該等原料M0之方向(姿勢)可一致,亦可不一致。
另,搬送部2於圖1所示之構成中為利用皮帶搬送之構成者,但不限定於此,亦可為例如於載台上藉由負壓吸附保持原料M0並搬送之構成者,即,可為壓板,亦可為以多個輥搬送之構成者。
檢測部3為進行自原料M0檢測印字部P之檢測步驟的部分,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裝置)相機等相機31(攝像部)。相機31於搬送帶210之一面側,即搬送帶210之上表面側,與搬送帶210分開地配置。該相機31為拍攝於搬送帶210上搬送之原料M0者。
該相機31與控制部6電性連接,並藉由控制部6控制其之作動。又,相機31拍攝之圖像之資料被發送至控制部6。
另,檢測部3於圖1所示之構成中為取得二維圖像之相機,但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線感測器或掃描器等取得一維資料者。於該情形時,可為所謂之透過型、反射型之任一者。
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與搬送帶210分開地配置於搬送帶210之上表面側,且檢測部3之下游側。如圖5所示,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為進行對印字區域PA(區域)選擇性賦予微細化防止劑之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的部分(參照圖3)。
此處,原料M0為已印刷使用之廢紙。因此,原料M0上賦予有黑色或彩色之調色劑、各種油墨、各種染料、顏料等色材CM而印刷有文字或圖形等。於本說明書中,將原料M0中之附著有該等色材CM之部分稱為「印字部P」。又,印字部P不限定於文字,亦可包含記號、圖形、單純之污垢附著等。
且,「包含印字部P之印字區域PA」指原料M0中之至少包含印字部P、與周圍之空白之區域,可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等任意之形狀,但於圖示之構成中成長方形。另,印字區域PA亦可不包含空白。又,於印字部P行狀(行列)地配置文字之情形時,印字區域PA可為包含該行(行列)之區域。
作為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可設為如下之構成,其具有:噴射部(未圖示),其噴射微細化防止劑D;及貯存部(未圖示),其貯存微細化防止劑D。作為噴射部可使用例如噴墨打印頭、點陣式打印頭等。
包含微細化防止劑D之液體L被賦予至印字部P,藉此成覆蓋印字部P之色材CM及纖維FB之狀態(參照圖6)。藉此,可防止將色材CM及纖維FB於解纖部13中過度解開,即,防止過度微細化。
此處,本發明之「微細化」包含以粗碎部12進行粗碎處理、與以解纖部13進行解纖處理之兩者,但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微細化」說明為解纖處理。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微細化」指例如藉由處理片材構成物,而於由網篩振盪器AS200以振動寬度1 mm以上使其間歇振動10分鐘時,可通過網目1000微米之網篩。
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較佳向印字區域PA噴射包含微細化防止劑D之液體L(溶液、固體分散液、乳液等)。藉此,可迅速且正確地將微細化防止劑D賦予至印字部P,同時容易浸透至纖維FB之間,與簡單以塗布機等塗布之情形相比,可更確實地設為以微細化防止劑D覆蓋印字部P之色材CM及纖維FB之狀態。
又,微細化防止劑D可為親水性材料亦可為疏水性材料。 作為親水性材料,列舉聚乙烯醇、聚丙烯醯胺、聚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丙烯酸系樹脂、澱粉、羧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明膠、普魯蘭多糖、海藻酸、瓜爾豆膠、刺槐豆膠、黃原膠、果膠、角叉菜膠、聚脒、聚環氧乙烷、聚丙烯醯胺、聚乙烯乙醯胺、聚二氧戊環、聚乙烯苯酚、聚甘油、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乙烯亞胺系樹脂、聚苯乙烯磺酸系樹脂、異戊二烯系磺酸樹脂、聚乙二醇系樹脂、聚乙烯吡咯烷酮系樹脂、聚馬來酸系樹脂、聚衣康酸系樹脂,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蘇打系樹脂等。
藉由微細化防止劑D為親水性材料,於纖維FB為纖維素之情形時,可提高微細化防止劑D與纖維FB之密著性。因此,可進一步有效地防止將印字區域PA之纖維FB及色材CM微細化。再者,可使用例如水系溶媒、分散媒介,而可廉價地獲得包含微細化防止劑D之液體L。
另一方面,作為疏水性材料,列舉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系樹脂、尼龍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乙酸乙烯酯丙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物、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氯乙烯乙烯共聚物等。
於使用此種疏水性材料之情形時,例如可使用有機溶劑作為溶媒,而可提高速乾性。藉此,可迅速地進行乾燥部5之乾燥。因此,可提高處理速度。
乾燥部5為設置於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之下游側,並使藉由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賦予之包含微細化防止劑D之液體乾燥者。
乾燥部5具有對向於搬送帶210之厚度方向設置之一對加熱輥51,且可於其等之間將原料M0加熱加壓。可藉由該加熱加壓使賦予至印字部P之包含微細化防止劑D之液體L中之溶媒或分散介質揮發。又,可以由微細化防止劑D覆蓋印字部P之色材CM及纖維FB之狀態固定(參照圖7)。藉此,可防止原料M1經過解纖部13後,印字部P變為微細化物。即,可大膽將印字部P之色材CM及纖維FB設為所謂之團塊。
另,亦可根據微細化防止劑D之軟化點,於乾燥部5中軟化,並覆蓋印字部P之色材CM及纖維FB,而使印字部P之色材CM及纖維FB更牢固地結著。
又,於圖示之構成中,乾燥部5為使用加熱輥51乾燥之構成,但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吹出暖風而乾燥之構成。
又,於微細化防止劑D為具有速乾性之有機溶劑之情形、或纖維FB富含微細化防止劑D之吸收性之情形、或賦予之微細化防止劑D較少量之情形時,由於原料M0於常溫下直接變為乾燥狀態,故可省略乾燥部5。
經過此種片材處理裝置1之原料M1被搬送至片材製造裝置100之下游側,並被搬送至圖2所示之原料供給部11。接著,如上所述,經過粗碎部12、解纖部13、分選部14、第1網狀物形成部15、細分部16、混合部17、解開部18、第2網狀物形成部19及片材形成部20成為片材S。
此處,於解纖部13中供給之原料M1(粗碎片M2)中,成印字部P(印字區域PA)之色材CM及纖維FB被微細化防止劑D覆蓋而結著之狀態(參照圖7)。因此,於解纖部13中,原料M1中之印字部P以外之非印字區域WA之纖維FB被解纖而變為經微細化之微細化物,但印字部P之纖維FB及色材CM不會成為微細化物,而變為非微細化物。即,藉由微細化防止劑D,解纖物M3成為包含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者。因此,於分選部14中,可更有效地分離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其結果,可有效地去除印字部P之色材CM,可進一步提高獲得之片材S之白度。
如圖4所示,控制部6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61(處理器)、與記憶部62(記憶體、硬碟等),且控制搬送部2、檢測部3、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及乾燥部5之作動。控制部6於本實施形態中為內置於片材處理裝置1之任意部位者,但亦可為外設之控制裝置。於該情形時,控制裝置與片材製造裝置之通信可為有線、無線之任一者,又,亦可經由網際網路等進行。又,亦可僅CPU61與記憶部62之一者為外設裝置。
另,亦可具有複數個分別控制搬送部2、檢測部3、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及乾燥部5之專用控制部。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控制部6為片材處理裝置1專用,而另外設置控制粗碎部12~片材形成部20等之控制部,但不限定於此,亦可構成為:控制粗碎部12~片材形成部20之控制部亦可進行片材處理裝置1之各部之控制,控制部6除片材處理裝置1之各部之控制以外,還控制粗碎部12~片材形成部20等。
CPU61執行記憶於記憶部62之各種程式。又,CPU61作為處理相機31之攝像圖像資料之資料處理部發揮功能。即,CPU61如上所述,進行印字部P之特定、與印字區域PA之設定。
如此,檢測部3具有拍攝原料M0(片材)之相機31(攝像部),控制部6具有作為處理相機31(攝像部)之攝像圖像資料之資料處理部之CPU61。藉此,可進行印字部P之特定、與印字區域PA之設定。
記憶部62例如由可覆寫之非揮發性記憶體構成。又,於記憶部62記憶有如上所述之片材處理相關之程式等各種程式,各種程式藉由CPU61執行。
接著,對控制部6之控制動作使用圖8所示之流程圖進行說明。 首先,於步驟S101中,開始片材處理。即,使搬送部2及乾燥部5作動。
接著,拍攝供給、搬送之原料M0(步驟S102)。另,例如,於藉由未圖示之供給部供給之情形時,可根據搬送部2之搬送速度,調整檢測部3(相機31)之作動時序,即攝像時序,或根據搬送部2之搬送速度,算出直至搬送至可攝像區域之時間並藉由計時器調整攝像時序。
接著,於步驟S103中,自步驟S102中取得之圖像檢測印字部P(印字部檢測步驟)。例如,將圖像劃分成任意之各個區域,並於每個區域之亮度為特定值以下之情形時,視為賦予色材CM,於亮度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時,視為未賦予色材CM。可基於該等資訊,特定印字部P。
接著,於步驟S104中,設定包含步驟S103中特定之印字部P之印字區域PA(參照圖5)。
接著,於步驟S105中,對步驟S104中設定之印字區域PA賦予微細化防止劑D(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該賦予於例如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為具有多個噴嘴之構成之情形時,藉由基於圖像中之印字區域PA之位置資訊選擇噴出(噴射)微細化防止劑D之噴嘴而進行。藉此,可對印字區域PA選擇性地賦予微細化防止劑D。
接著,被賦予微細化防止劑D之原料M0經過乾燥部5(乾燥步驟),如上所述,於印字區域PA中成防止了微細化之狀態,即原料M1。於該狀態下,原料M1自片材處理裝置1排出,並供給至原料供給部11。
如此,片材處理裝置1具備基於檢測部3檢測出之資訊,控制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之作動之控制部6。藉此,可對包含由檢測部3檢測出之印字部P之印字區域PA選擇性地賦予微細化防止劑D。其結果,可於解纖部13中產生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而可更確實地去除色材CM。
又,片材處理裝置1具備搬送原料M0(片材)之搬送部2,且進行由搬送部2搬送之原料M0(片材)之印字部P之檢測、與對由搬送部2搬送之原料M0(片材)之印字區域PA之微細化防止劑D之賦予中之至少一者(本實施形態中為兩者)。藉此,可於原料M0之搬送中檢測印字部P,且於原料M0之搬送中賦予微細化防止劑D。即,可防止為了檢測印字部P而暫時停止搬送,為了對印字區域PA賦予微細化防止劑D而暫時停止。因此,可防止處理效率之降低。
<第2實施形態>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2實施形態)之上游側(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之構成的概略側視圖。
以下,參照該圖對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以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同樣之事項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檢測部、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及乾燥部之設置個數不同以外皆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如圖9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處理裝置1之搬送部2於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之搬送帶210之下游側進而具有另1個搬送帶210。該搬送帶210為捲掛於3根張力輥240之環形狀之皮帶。又,3根張力輥240中之中間之張力輥240配置於偏離連結剩餘之張力輥240之線段之位置。且,搬送帶210構成為藉由按壓輥240按壓中間之張力輥240。因此,作為整體呈中途撓曲之形狀。
又,於較按壓輥240更下游側,各設置1個檢測部3、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及乾燥部5(圖示省略)。
首先,原料M0於搬送帶210上進行對原料M0之上表面(表側之面)賦予微細化防止劑之處理,接著,被移動至設於下游側之另一搬送帶210上。於另一搬送帶210上,原料M0以使與已於搬送帶210上進行處理之面相反側之面(背側之面)露出於上側之方式反轉。接著,通過按壓輥240與搬送帶210之間,對與已設於上游側之搬送帶210上進行處理之面相反側之面(背側之面)亦進行處理。藉此,於原料M0之兩面皆有印字部P之情形,即,原料M0被兩面印刷之情形時,亦可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又,於圖示之構成中,對將檢測部3、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及乾燥部5於搬送帶210及搬送帶240分別各設置1個之構成進行了說明,但亦可將該等設置於搬送帶210側。於該情形時,檢測部3較佳隔著搬送帶210對向配置。於對向配置檢測部3之情形時,可部分地切換成自上方接著或吸引之背面搬送帶,或使用透過光之皮帶(網帶、透明皮帶)等。
<第3實施形態>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3實施形態)之上游側(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之構成的概略側視圖。
以下,參照該圖對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以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同樣之事項係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具有微細化部及分級部以外皆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同樣。
如圖10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片材處理裝置1進而具有設置於另一搬送帶210下游側之解纖部28、與設置於解纖部28下游側之分級部29。
解纖部28為進行將原料M1(包含纖維之含纖維材料)於大氣中(空氣中),即以乾式解纖之解纖步驟(微細化步驟)的部分。解纖部28例如由具有高速旋轉之轉子、與位於轉子外周之襯層之葉輪粉碎機構成。流入至解纖部28之原料M1被夾於轉子與襯層之間而予以解纖。
分級部29於本實施形態中為所謂之旋風式之分離裝置,且可設為具有圓錐狀之殼體與氣流產生源之構成,該圓錐狀之殼體具有供給解纖物M3之供給口與排出口,該氣流產生源使殼體內產生旋流。於分級部29中,藉由比重之差將供給之解纖物M3分離成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並將微細化物供給至片材製造裝置100之下游側。另,非微細化物被回收至回收部291。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處理裝置1中,具有作為將已對印字部P賦予微細化防止劑D之原料M1(片材)微細化之微細化部之解纖部28,且於解纖部28(微細化部)中,相對於印字區域PA以外之非印字區域WA(區域)抑制印字區域PA中之微細化。換言之,於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後,進而具有將原料M1(片材)微細化之微細化步驟,於微細化步驟中,相對於印字區域PA以外之非印字區域WA(區域)抑制印字區域PA中之微細化。藉此,可於解纖部28中形成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尤其,可於片材處理裝置1中形成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亦可省略片材製造裝置100之下游側,即第1實施形態之解纖部13。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處理裝置1中,具備將解纖部28(微細化部)中獲得之微細化物分級之分級部29。換言之,於微細化步驟後,進而具有將微細化步驟中獲得之微細化物分級之分級步驟。可將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分離。尤其於片材處理裝置1中,可分級(分選)微細化物與非微細化物,亦可省略片材製造裝置100之下游側,即第1實施形態之分選部14。
<第4實施形態>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4實施形態)之上游側(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之構成的概略側視圖。
以下,參照該圖對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之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以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同樣之事項係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搬送部之構成、檢測部及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之設置位置不同以外皆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如圖11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搬送部2具有3個皮帶單元2A、2B、2C。各皮帶單元2A~2C各自具有搬送帶270、與供搬送帶捲掛之一對張力輥280。
又,皮帶單元2A~2C依序自上游側排列配置。皮帶單元2A與皮帶單元2C設置於相同高度之位置,皮帶單元2B偏移至較皮帶單元2A、2C更上方而配置。
皮帶單元2A與皮帶單元2B於搬送帶270之俯視時,張力輥280彼此重疊,皮帶單元2B與皮帶單元2C於搬送帶270之俯視時,張力輥280彼此重疊。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皮帶單元2B之下方設置有檢測部3。且,於皮帶單元2C之上方設置有檢測部3、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及乾燥部5。
自第1儲存部7供給之原料M0首先由皮帶單元2A之搬送帶270搬送。接著,原料M0通過皮帶單元2A與皮帶單元2B之間,且由皮帶單元2B之搬送帶270搬送。接著,原料M0通過皮帶單元2B與皮帶單元2C之間,且由皮帶單元2C之搬送帶270搬送。
又,於由皮帶單元2B之搬送帶270搬送時,檢測原料M0之下表面(背側之面)側之印字部P。且,於由皮帶單元2C之搬送帶270搬送時,檢測原料M0之上表面(表側之面)側之印字部P。藉此,可分別拍攝兩面之印字部P。
且,於自一面側觀察時,以包含兩面之印字部P之方式設定印字區域PA,並對印字區域PA賦予微細化防止劑。另,於本實施形態中,使微細化防止劑浸透至原料M0之厚度方向之全域。藉此,可自一面側賦予微細化防止劑而對兩面之印字部P進行處理。為了使微細化防止劑浸透至原料M0之厚度方向之全域,列舉增加由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4賦予之微細化防止劑之量,或調整微細化防止劑之黏度或表面張力等。
以上,對圖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者。又,構成片材製造裝置之各部可與能發揮同樣功能之任意構成者置換。又,亦可附加任意之構成物。
又,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亦可為組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任意2個以上之構成(特徵)者。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微細化部為解纖部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亦可使微細化部為粗碎部。即,微細化物可為粗碎物。又,亦可將粗碎部與解纖部之兩者設為微細化部。
1‧‧‧片材處理裝置
2‧‧‧搬送部
2A‧‧‧皮帶單元
2B‧‧‧皮帶單元
2C‧‧‧皮帶單元
3‧‧‧檢測部
4‧‧‧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
5‧‧‧乾燥部
6‧‧‧控制部
7‧‧‧第1儲存部
8‧‧‧第2儲存部
11‧‧‧原料供給部
12‧‧‧粗碎部
13‧‧‧解纖部
14‧‧‧分選部
15‧‧‧第1網狀物形成部
16‧‧‧細分部
17‧‧‧混合部
18‧‧‧解開部
19‧‧‧第2網狀物形成部
20‧‧‧片材形成部
21‧‧‧切斷部
22‧‧‧儲存部
27‧‧‧回收部
28‧‧‧解纖部
29‧‧‧分級部
31‧‧‧相機
51‧‧‧加熱輥
61‧‧‧CPU
62‧‧‧記憶部
100‧‧‧片材製造裝置
121‧‧‧粗碎刃
122‧‧‧料筒
141‧‧‧轉筒部
142‧‧‧外殼部
151‧‧‧網帶
152‧‧‧張力輥
153‧‧‧吸引部
161‧‧‧螺旋槳
162‧‧‧外殼部
171‧‧‧樹脂供給部
172‧‧‧管
173‧‧‧鼓風機
174‧‧‧螺旋饋料器
181‧‧‧轉筒部
182‧‧‧外殼部
191‧‧‧網帶
192‧‧‧張力輥
193‧‧‧吸引部
201‧‧‧加壓部
202‧‧‧加熱部
203‧‧‧壓輥
204‧‧‧加熱輥
210‧‧‧搬送帶
211‧‧‧第1切割刀
212‧‧‧第2切割刀
220‧‧‧張力輥
230‧‧‧張力輥
231‧‧‧加濕部
232‧‧‧加濕部
233‧‧‧加濕部
234‧‧‧加濕部
235‧‧‧加濕部
236‧‧‧加濕部
240‧‧‧搬送帶
241‧‧‧管
242‧‧‧管
243‧‧‧管
244‧‧‧管
245‧‧‧管
246‧‧‧管
250‧‧‧張力輥
260‧‧‧按壓輥
261‧‧‧鼓風機
262‧‧‧鼓風機
263‧‧‧鼓風機
270‧‧‧搬送帶
280‧‧‧張力輥
291‧‧‧回收部
CM‧‧‧色材
D‧‧‧微細化防止劑
FB‧‧‧纖維
L‧‧‧液體
M0‧‧‧原料
M1‧‧‧原料
M2‧‧‧粗碎片
M3‧‧‧解纖物
M4-1‧‧‧第1分選物
M4-2‧‧‧第2分選物
M5‧‧‧第1網狀物
M6‧‧‧細分體
M7‧‧‧混合物
M8‧‧‧第2網狀物
P‧‧‧印字部
P1‧‧‧樹脂
PA‧‧‧印字區域
S‧‧‧片材
S101~S105‧‧‧步驟
WA‧‧‧非印字區域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1實施形態)之上游側(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之構成的概略側視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1實施形態)之下游側之構成的概略側視圖。 圖3係依序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1實施形態)執行之步驟之圖。 圖4係圖1所示之片材處理裝置之方塊圖。 圖5係供給至圖1所示之片材處理裝置之原料(經印字之片材)之俯視圖。 圖6係顯示印字部之纖維及色材之放大圖,且顯示對纖維及色材賦予微細化防止劑之狀態的圖。 圖7係顯示印字部之纖維及色材之放大圖,且顯示自圖5所示之狀態經過乾燥部後之狀態的圖。 圖8係用以說明圖4所示之控制部之控制動作之流程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2實施形態)之上游側(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之構成的概略側視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3實施形態)之上游側(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之構成的概略側視圖。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4實施形態)之上游側(本發明之片材處理裝置)之構成的概略側視圖。

Claims (12)

  1. 一種片材處理裝置,其係處理經印字之片材者,且特徵在於具備:檢測部,其檢測上述片材之被印字之印字部;及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其對包含由上述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印字部之印字區域,選擇性地賦予防止上述片材之微細化之微細化防止劑。
  2. 如請求項1之片材處理裝置,其中具備:搬送部,其搬送上述片材;且進行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之上述片材之上述印字部之檢測、與對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之上述片材之上述印字區域之上述微細化防止劑之賦予中之至少一者。
  3. 如請求項1或2之片材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為向上述印字區域噴射包含上述微細化防止劑之液體者。
  4. 如請求項1或2之片材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微細化防止劑為親水性材料。
  5. 如請求項1或2之片材處理裝置,其中具有:微細化部,其將已對上述印字部賦予上述微細化防止劑之上述片材微細化;且於上述微細化部中,相對於上述印字區域以外之區域抑制上述印字區域中之微細化。
  6. 如請求項5之片材處理裝置,其中具有將上述微細化部中獲得之微細化物分級之分級部。
  7. 如請求項1或2之片材處理裝置,其中進而具備:控制部,其基於上述檢測部檢測出之資訊,控制上述微細化防止劑賦予部之作動。
  8. 如請求項1或2之片材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檢測部具有拍攝上述片材之攝像部;且上述控制部具有處理上述攝像部之攝像圖像資料之資料處理部。
  9. 一種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如請求項1至8之片材處理裝置。
  10. 一種片材處理方法,其係處理成為片材再生之原料之片材者,且特徵在於具有:檢測步驟,其檢測上述片材之被印字之印字部;及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其對包含上述檢測步驟中檢測出之上述印字部之印字區域,選擇性地賦予防止上述片材之微細化之微細化防止劑。
  11. 如請求項10之片材處理方法,其中於上述微細化防止劑賦予步驟後進而具有將上述片材微細化之微細化步驟;且於上述微細化步驟中,相對於上述印字區域以外之區域抑制上述印 字區域中之微細化。
  12. 如請求項11之片材處理方法,其中於上述微細化步驟後,進而具有將上述微細化步驟中獲得之微細化物分級之分級步驟。
TW107133717A 2017-09-29 2018-09-26 片材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處理方法 TWI6722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1455A JP7021494B2 (ja) 2017-09-29 2017-09-29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処理方法
JP2017-191455 2017-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4836A TW201914836A (zh) 2019-04-16
TWI672230B true TWI672230B (zh) 2019-09-21

Family

ID=65896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3717A TWI672230B (zh) 2017-09-29 2018-09-26 片材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6834B2 (zh)
JP (1) JP7021494B2 (zh)
CN (1) CN109572263B (zh)
TW (1) TWI67223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6618A (en) * 2005-08-09 2007-02-16 Univ Nat Chunghsing Method for de-inking printed waste paper
CN103351702A (zh) * 2013-07-05 2013-10-1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双亲水基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60168794A1 (en) * 2014-12-15 2016-06-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6201367A (zh) * 2014-09-30 2016-12-07 株式会社东芝 片材管理装置和片材管理方法
JP2017125292A (ja) * 2017-02-03 2017-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5381A (en) * 1991-01-31 1996-08-13 Ricoh Company, Ltd. Device for regenerating printed sheet-like recording medium
JPH0511664A (ja) 1991-06-29 1993-01-22 Kyocera Corp ペーパーイレースマシン
US5605777A (en) * 1992-08-31 1997-02-25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enerating image holding member
CN1090347C (zh) * 1993-04-08 2002-09-04 株式会社理光 更新载象件的方法与设备
JPH0756477A (ja) * 1993-08-13 1995-03-03 Ricoh Co Ltd 像領域に浸透度促進剤を付与する像保持体からの像形成物質除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454956B2 (ja) * 1994-02-16 2003-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保持支持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その再生装置
JPH08226087A (ja) 1995-02-17 1996-09-03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古紙の再生処理方法
JP3313319B2 (ja) * 1998-02-20 2002-08-12 大日本塗料株式会社 印刷用基材の再生方法
JP2000218839A (ja) * 1999-02-02 2000-08-08 Toshiba Corp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3702744B2 (ja) 2000-03-29 2005-10-05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脱墨パルプ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で得た脱墨パルプを配合した紙
EP2135991B1 (en) * 2007-03-20 2017-02-22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Method of deinking waste printed paper
CN101100822B (zh) * 2007-07-04 2010-05-26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利用离子液体进行办公废纸脱墨脱色的方法
CN101570944A (zh) * 2008-04-30 2009-11-04 傅承祖 一种废纸再生工艺及其设备
JP2010001408A (ja) 2008-06-20 2010-01-07 Axis:Kk 印刷インク除去剤
US8657995B2 (en) * 2009-08-06 2014-02-25 Tech Corporation Co.,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recycled paper pulp from waste printed paper as raw material
CN102193462B (zh) * 2010-03-15 2014-07-02 株式会社东芝 异物去除装置、消色装置及异物去除方法
CN102102305A (zh) * 2010-12-01 2011-06-22 张必武 废纸循环利用系统
CN103437231B (zh) * 2013-08-30 2016-04-1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碱性生物酶脱墨剂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工艺
JP6609898B2 (ja) * 2013-10-01 2019-1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ら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複合体、その収容容器、及び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6512396B2 (ja) * 2015-01-29 2019-05-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589335B2 (ja) * 2015-03-30 2019-10-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TW201700831A (zh) * 2015-04-06 2017-01-01 Seiko Epson Corp 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方法
CN106120419A (zh) * 2016-07-08 2016-11-16 界首市宝洁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废纸造纸的方法
CN206157450U (zh) * 2016-10-31 2017-05-10 宜昌书林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废纸脱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6618A (en) * 2005-08-09 2007-02-16 Univ Nat Chunghsing Method for de-inking printed waste paper
CN103351702A (zh) * 2013-07-05 2013-10-1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双亲水基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01367A (zh) * 2014-09-30 2016-12-07 株式会社东芝 片材管理装置和片材管理方法
US20160168794A1 (en) * 2014-12-15 2016-06-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7125292A (ja) * 2017-02-03 2017-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06834B2 (en) 2019-09-10
JP2019065418A (ja) 2019-04-25
TW201914836A (zh) 2019-04-16
CN109572263B (zh) 2020-12-01
US20190100040A1 (en) 2019-04-04
JP7021494B2 (ja) 2022-02-17
CN109572263A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33779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TWI723355B (zh) 片材製造裝置
CN105735027A (zh) 片材制造装置及片材制造方法
JP7293676B2 (ja) 分離装置
TWI715836B (zh) 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處理方法及片材之製造方法
TWI700410B (zh) 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處理方法及片材之製造方法
TWI672230B (zh) 片材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處理方法
TWI665533B (zh) 處理裝置、片材製造裝置、處理方法及片材之製造方法
JP6756369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US11135540B2 (en) Dust collecting device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6996238B2 (ja) 繊維原料再生装置
EP3543615B1 (en) Vaporization-type humidification unit, vaporization-type humidification unit control method, and sheet manufacture device
TWI743513B (zh) 片材
US20190291475A1 (e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6746912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処理方法
JP7043739B2 (ja) 処理方法およ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TW201832887A (zh) 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系統
JP663482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処理方法
JP2019094592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23101356A (ja) 分離装置
JP2019089260A (ja) 画像消去装置、画像消去方法、および、繊維原料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