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9431B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rge flexible film inflatable dam body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rge flexible film inflatable dam bod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9431B
TWI669431B TW107116736A TW107116736A TWI669431B TW I669431 B TWI669431 B TW I669431B TW 107116736 A TW107116736 A TW 107116736A TW 107116736 A TW107116736 A TW 107116736A TW I669431 B TWI669431 B TW I6694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film
flexible
vulcanization
state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6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0984A (zh
Inventor
桑島智明
根本諒介
Original Assignee
鑫永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鑫永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鑫永銓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0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9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9431B/zh

Link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包含:第1步驟,製造複數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前述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各有端緣部,相鄰的端緣部相互貼合。第2步驟,將前述集合體上下重疊,再設置成與加硫加壓區域呈垂直的姿勢後,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第3步驟,對於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的集合體實施加壓加硫,使相鄰的端緣部在對應加硫加壓區域相互接合。第4步驟,將加壓加硫過的部分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外。重複前述第1至4步驟,直到前述集合體中加壓加硫過的部分達到足以使用之必需長度。

Description

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用於橡膠製充氣壩的橡膠製充氣壩本體及其製造方法,特別是適用於壩高超過1.5公尺者。
以往,為了阻擋中小型河川的水流,或是確保農業用水路的水位,廣泛地使用橡膠壩來阻擋河川或水路的水流,並有各種改良。例如,以下的專利文獻1揭露了不易因外傷的影響而發生龜裂的可撓性膜充氣壩,是對於重疊的兩片未加硫狀態的橡膠製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將其各自的一端緣部的長度方向全體地加硫接合以作為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再利用安裝具將此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開放部緊密地固定在河床及河岸而構成可撓性膜充氣壩。
然而,用於構築橡膠壩的橡膠片積層體中所使用的織布的標準寬度為1.5公尺左右,藉由將寬度1.5公尺左右的織布的延長方向配置在壩的軸方向上,如此一片織布可構築可撓性膜充氣壩的高度為0.75公尺左右。而以往是使用標準寬為3.0公尺的加壓加熱板,來對重疊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一側端緣部 進行其長度方向全體的加硫接合,如此可一體地構築出的橡膠壩的高度最大的極限是1.5公尺左右。
因此,若要構築壩高超過1.5公尺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則必需要在沒有製造設備的施工現場等,利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複數個經加硫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而關於利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的可撓性膜充氣壩的製造方法,以下的專利文獻2中揭露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的製造方法,是利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至少兩個從可撓性膜充氣壩的周方向分割成形而構成可撓性膜充氣壩部分的經加硫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S58-7360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S58-28362號公報
然而,利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構成可撓性膜充氣壩部分的經加硫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製造方法,有如下的問題:接合部位的強度比其他部位更低,而有破損之虞,耐久性不足,利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的作業繁雜而工序多,而且可撓性膜充氣壩的表面會留下接合的痕跡,有損美觀性。
因此,若要構築壩高超過1.5公尺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則不應使用專利文獻2中揭露的利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經加硫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製造方法,而是利用具有寬度超過3.0公尺的加壓加熱板的大型加壓加硫裝置,來對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 片狀積層體彼此一體地進行加硫接合的方式較佳,但是大型的加壓加硫裝置之成本非常高,而且在現行設置面積有限的工廠內非常難以設置。
本發明有鑑於如此之狀況,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壩高超過1.5公尺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其可以降低設備成本、無需擴大裝置的設置面積、製造作業不煩雜、可減少製造工序、且製造後的製品具有穩定的強度及優異的耐久性和美觀。
本發明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是由複數組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在可撓性膜充氣壩的周方向上接合而成的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第1步驟,製造複數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各該集合體是由複數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在寬度方向上排列而成,前述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各有沿長度方向延伸之端緣部,在寬度方向上相鄰的前述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其相鄰之端緣部是相互貼合。
第2步驟,將前述複數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上下重疊,再將上下重疊後的前述複數個集合體設置成該等集合體的長度方向與加硫加壓裝置中的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姿勢後,從相對於前述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方 向,搬送到該加硫加壓區域內,且前述加硫加壓裝置是加壓加熱板的長邊方向不設置引導構件但短邊方向設置有引導構件。
第3步驟,對於搬送到前述加硫加壓區域內的前述複數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藉由前述加硫加壓裝置實施加壓加硫,使相鄰的前述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中,其相鄰的端緣部,在對應前述加硫加壓區域的短邊的長度範圍內相互接合,並使上下重疊的前述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中,位在其一側且上下相鄰的端緣部,在對應前述加硫加壓區域的短邊的長度範圍內相互接合。
第4步驟,將上下重疊後的前述複數個集合體中,已經實施過加壓加硫的部分,搬送到前述加硫加壓區域外。
重複前述第1~第4步驟,直到前述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中已經加壓加硫後的部分之沿著前述加硫加壓區域的短邊的方向的長度,達到足以作為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使用之既定必需長度為止。
依據本發明,可得到一種壩高超過1.5公尺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其可以降低設備成本、無需擴大裝置的設置面積、製造作業不煩雜、可減少製造工序、且製造後的製品具有穩定的強度及優異的耐久性和美觀。
11‧‧‧捲出機
12‧‧‧加硫加壓裝置
12a、12b‧‧‧加壓加熱板
12c‧‧‧油壓泵
12d‧‧‧引導構件
13‧‧‧捲取機
14、15‧‧‧搬送用輥輪
20‧‧‧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
201、205‧‧‧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未加硫狀態的橡膠片)
202、203、204‧‧‧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未加硫狀態的塗橡膠布)
201a、202a、203a、204a、205a‧‧‧凸出面
20a‧‧‧寬度方向階梯狀部
20b‧‧‧帆布
20c1‧‧‧相鄰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中長度方向上的端緣
20c2‧‧‧上下重疊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中位於一側的端緣
20G‧‧‧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
51‧‧‧捲出機
52‧‧‧加硫加壓裝置
52a、52b‧‧‧加壓加熱板
52c‧‧‧油壓泵
52d‧‧‧引導構件
53‧‧‧捲取機
54、55‧‧‧搬送用輥輪
d‧‧‧多段狀的階部
f‧‧‧鰭片
g‧‧‧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
j‧‧‧連接部
r‧‧‧補強材
u‧‧‧用於接合的未加硫狀態的橡膠片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概念性地顯示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中,可撓性膜片積層體的集合體,及加硫加壓裝置中的加硫加壓區域間的配置關係之說明圖,(a)為平面圖,(b)為側面圖;圖2是顯示第一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中,構成集合體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的端緣部之形狀的一例的說明圖;圖3是顯示第一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中,構成集合體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的接合處及接合態樣的說明圖,(a)為顯示其一例之圖,(b)為顯示其另一例之圖,(c)為顯示其又另外一例之圖;圖4是顯示第一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中,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之圖,(a)為顯示從可撓性膜充氣壩的周方向貼合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狀態之圖,(b)為從相對於集合體的寬度方向呈垂直的方向來看(a)中所示的集合體的A部分的放大圖,(c)為從相對於集合體的寬度方向呈垂直的方向來看(a)中所示的集合體的放大圖;圖5是概念性地顯示習知技術中,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中,用於對重疊的兩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一端 緣部,沿著長度方向進行全體的加硫接合的製造設備的一例的說明圖,(a)為平面圖,(b)為側面圖;圖6是顯示以習知的加硫後之後接著方式之製造方法所製造出的可撓性膜充氣壩中之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之接合態樣的說明圖,(a)是可撓性膜壩之斜視圖,(b)是顯示下塌狀態之圖,(c)是(b)中B部分的放大圖;及圖7是顯示利用加硫後之後接著方式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之接合例中,後加硫前之作業步驟之時序的說明圖,(a)是顯示將加硫後之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彼此配置在接合位置之步驟的圖,(b)是顯示形成接合用之階部之步驟的圖,(c)是顯示(b)中所示的階部上貼附未加硫狀態的橡膠片之步驟的圖,(d)是於其上積層貼合補強用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片和/或調整用之未加硫狀態的橡膠後的狀態圖。
在說明實施形態之前,先說明導出本發明之過程及本發明的作用效果。
圖5是概念性地顯示例如使用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製造方法,對習知中重疊的兩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端緣部,沿著長度方向進行全體的加硫接合,來製造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設備的一例的說明圖,(a)為平面圖,(b)為側面圖。
圖5所示的製造設備具備捲出機51、加硫加壓裝置52、及捲取機53。另外,圖5中,60為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54、55為搬送用輥輪,52a、52b為加壓加熱板,52c是油壓泵,52d是用於引導加壓加熱板15a之移動方向的引導構件。其他構造為了便於圖示而省略,但捲出機51與加硫加壓裝置52之間,除了搬送用輥輪54以外,還設有引導機構和/或搬送機構,用於從下面支持捲出自捲出機51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60,並將其搬送至加硫加壓裝置52的加硫加壓區域。又,圖5中為了便於顯示而只顯示一個捲出機51。
利用圖5所示的製造設備來製造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從分別設置在上下的捲出機51,捲出並重疊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60,將重疊後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60,以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60的長度方向沿著由加硫加壓裝置52的加壓加熱板52a、52b所界定出的加硫加壓區域之長邊的方式,從相對於加硫加壓區域的短邊呈垂直的方向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而且在重疊後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60之間,沿著長度方向全面地置入脫模材(圖未示),但保留可撓性膜片積層體60中之一側緣部,再啟動加硫加壓裝置52的油壓泵52c以令加壓加熱板52a上升,與加壓加熱板52a共同地從上下對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60實施加壓加硫,使重疊後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60中之端 緣部彼此沿著對應加硫加壓區域之長邊逐步接合。之後,將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60中實施過加硫的部分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外,由捲取機53捲取。
然而,如以上所述,習知是使用標準寬為3.0公尺的加壓加熱板,對於重疊後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端緣部,沿著其長度方向全面地進行加硫接合,藉此可一體地構築出的橡膠壩的高度,最大1.5公尺左右是其極限。
因此,若要構築壩高超過1.5公尺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就必須採用例如專利文獻2所示的製造方法,對複數個經過加硫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利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
然而,如以上所述,對於經過加硫的可撓性膜充氣壩部分,利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的製造方法,有接合部位的強度比其他部位低而有破損之虞等問題。
關於利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經過加硫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著的製造方法,所製造出的可撓性膜壩,例如圖6(a)所示,連接部j在周方向上排列,且沿著軸方向設有鰭片f。而在下塌時會如圖6(b)所示,下塌成為扁平的形狀。而且,如圖6(c)所示,連接部j是藉由補強材r,連接圖面中位在左右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g。
藉由經過加硫後的後接著方式來接合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g時,首先對於相鄰的經加硫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g(參見圖 7(a))相互要接合的端緣部,削除可撓性膜片以形成多段狀的階部d(參見圖7(b))。接著,以研磨將階部d的表面粗糙化,然後貼附接著用之未加硫狀態的橡膠片u(參見圖7(c))。再於其上,依序地積層貼合補強用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和/或調整用之未加硫狀態的調整橡膠,以形成對應階部d形狀的補強材r(參見圖7(d))。然後,一體地加硫接合相鄰的經加硫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g之相互接合的端緣部,及由未加硫狀態的橡膠片u與補強用之經加硫的可撓性膜片和/或調整橡膠積層貼合而成的補強材r。
然而,在如此加硫的情況下,加硫後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g的表面,會在利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的部位,有接著用的橡膠片u的橡膠露出於可撓性膜充氣壩的表面,而露出的橡膠會因日照等,容易發生老舊劣化。
因此,利用後接著方式的接合方法所製造出的可撓性膜充氣壩若在高溫且沒有溢流的環境下使用,有在使用期限內於接合部位發生龜裂之虞。另外,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g之中,因為使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造成未被剝取而殘留的經過加硫的橡膠,因為後加硫而被加硫兩次,而此被重複加硫的橡膠容易發生強度降低。而且,若用於接合的未加硫狀態的橡膠片u之量不妥當,會在對可撓性膜充氣壩充氣時容易發生龜裂。
更有甚者,若將經加硫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g彼此以後接著方式來接合,在接合部的邊界會因為存在有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g中經過兩次加硫的橡膠,以及經過一次加硫的接著用橡膠片存在,如此會造成可撓性膜充氣壩之表面留有接合痕跡,致使美觀不佳。
而且,在製造可撓性膜充氣壩時,由於利用後接著方式來接合,必須在可撓性膜片上進行剝取經加硫的橡膠等作業,造成作業煩雜化而工序多。另外,在從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上剝取經加硫的橡膠時,有對可撓性膜片積層體的本體部之可撓性膜片造成損傷之虞。
因此,若要構築壩高超過1.5公尺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不宜對經加硫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使用後接著方式來彼此接合的接合方法,而宜利用具有寬度超過3.0公尺的加壓加熱板之大型的加壓加硫裝置,來對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進行一體地加硫接合。
可是如上所述,大型的加壓加硫裝置之製造成本非常高,而且在現行設置面積有限的工廠內非常難以設置。
對此,本案發明人檢討、考察依與如圖5所示之習知的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中所使用的製造設備中具備的加壓加硫裝置之加壓加硫區域大小相當的加壓加硫裝置,來對重疊後 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的端緣部,沿著長度方向全面地進行加硫接合,來構築從可撓性膜充氣壩的周方向上接合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而成的壩高超過1.5公尺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圖5所示的加壓加硫裝置52,其加壓加熱板52a、52b的長邊是延伸於其所製造的可撓性膜充氣壩的軸方向,而成為將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60從相對於加硫加壓區域的短邊呈垂直的方向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的構造。而且,引導加壓加熱板52a之移動方向的引導構件52c設置在加壓加熱板52a、52b的長邊方向。
因此,在使用如圖5所示的加硫加壓裝置52時,無法將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60從垂直於加硫加壓區域長邊的方向搬送到加壓加硫裝置52的加硫加壓區域內,因此無法藉由在周方向接合可撓性膜充氣壩的,來構築壩高超過1.5公尺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
因此,本案發明人構想出引導構件不設置在加壓加熱板的長邊方向,而設置在短邊方向的加壓加硫裝置,而可利用與圖5所示的加壓加硫裝置大小相當的加壓加硫區域,來將由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在可撓性膜充氣壩的周方向上貼合而成的集合體,以該集合體的長度方向相對於加硫加壓裝置中的加硫加 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方式,從相對於加硫加壓區域之長邊呈垂直的方向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
可是,如圖5所示的加壓加硫裝置,其加壓加熱板的長邊延伸於其所製造的可撓性膜壩的軸方向之理由在於製造效率。對此,將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從相對於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方向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在單一次的加硫加壓中可製造的可撓性膜充氣壩的長度,是對應加硫加壓區域的短邊,而未能達到足以作為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使用所需的既定長度。
於是,本案發明人有如後之構想:將在可撓性膜充氣壩的周方向上接合複數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而構成的集合體,從垂直於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的方向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來對其進行加硫加壓來接合,之後將其搬送到後加硫加壓區域外,並重複進行上述一連串處理,進而導出本發明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
圖1是概念性地顯示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中,可撓性膜片積層體的集合體,及加硫加壓裝置中的加硫加壓區域間的配置關係之說明圖,(a)為平面圖,(b)為側面圖。圖2是顯示第一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中,構成集合體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的端緣部之形狀的一例的說明圖。圖3是顯示第一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中,構成集合體的可撓性 膜片積層體的接合處及接合態樣的說明圖,(a)為顯示其一例之圖,(b)為顯示其另一例之圖,(c)為顯示其又另外一例之圖。圖4是顯示第一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中,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之圖,(a)為顯示從可撓性膜充氣壩的周方向貼合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狀態之圖,(b)為從相對於集合體的寬度方向呈垂直的方向來看(a)所示的集合體的A部分的放大圖,(c)為從相對於集合體的寬度方向呈垂直的方向來看(a)所示的集合體的放大圖。
如圖1所示,用於本實施形態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的製造設備具備有複數捲出機11、加硫加壓裝置12、及捲取機13。又,圖1中的14、15為搬送用輥輪,12a、12b為加壓加熱板,12c為油壓泵,12d是用於引導加壓加熱板12a之移動方向的引導構件。其他構造為了便於圖示而省略,但捲出機11與加硫加壓裝置12之間,除了搬送用輥輪14以外,還設有引導機構和/或搬送機構,用於從下面支持自捲出機11捲出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或是後述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並將其搬送至加硫加壓裝置12的加硫加壓區域。
捲出機11是構成為可將各組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捲出,且是配置成為在寬度方向上排列的狀態。為便於圖示,圖1只顯示一個捲出機11。
各組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例如圖2所示,是複數片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201、202、203、204、205貼附成為沿著寬度方向(可撓性膜充氣壩的周方向)偏離預定量而積層的狀態,使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在寬度方向上具有寬度方向階梯狀部20a,其係由該積層體之各可撓性膜片201、202、203、204、205彼此沿寬度方向偏離預定量之凸出面201a、202a、203a、204a、205a所界定。又,圖示中雖然省略,但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的特定端緣部(相當於後述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一側的端緣部的部位)不具有寬度方向階梯狀部,而是各層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201、202、203、204、205的端部呈齊平的形態。又,可撓性膜片201是成為最外層的未加硫狀態之橡膠,可撓性膜片205是成為最內層的未加硫狀態之橡膠。可撓性膜片202、203、204是以帆布20b作補強材而成的塗橡膠布(rubber-coated cloth)。
而用於本實施形態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的製造設備,是構成為:將捲出機11所捲出的複數組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在寬度方向上排列,將在寬度方向上相鄰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之其中一者的寬度方向階梯狀部20a的可撓性膜片201、202、203、204、205的凸出面201a、202a、203a、204a、205a,與另一者的寬度方向階梯狀部20a的可撓性膜片201、202、203、204、205的凸出面201a、202a、203a、 204a、205a貼合,使最外層的可撓性膜片彼此齊平,使寬度方向上相鄰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之長度方向的端緣部彼此相貼合,來製造出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
又,使用於本實施形態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中的製造設備,是構成為可以將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上下重疊。
又,捲出機11也可以構成為可將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以上下重疊的狀態捲出,各該集合體20G係由相鄰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以其等之長度方向的端緣部彼此貼合而成。
又,也可以將捲出機11上下配置,使從配置在上下的捲出機11捲出的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成為上下重疊。
又,如圖3(a)所示,上下重疊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彼此在寬度方向的長度相同,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中貼合在寬度方向上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彼此在寬度方向上的長度可以是相同。
或者,如圖3(b)所示,上下重疊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的集合體彼此在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相同,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中貼合在寬度方向上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彼此在寬度方向上的長度可以是相異。
又或者也可以是如圖3(c)所示,上下重疊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彼此在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相同,但貼合在寬度方向上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數量可以是相異。
加硫加壓裝置12如圖1所示,具有加壓加熱板12a、12b,油壓泵12c,及引導構件12d,加壓加熱板12a、12b的長邊是配置為與上下重疊後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的搬送方向呈垂直的方向。加壓加熱板12a、12b之加壓加硫區域的面積,是與如圖5所示的加壓加硫裝置60的加壓加熱板52a、52b之加壓加硫區域大小相當。又,引導構件12d是設置在加壓加熱板12a、12b的短邊方向上。油壓泵12c沿著加壓加熱板12a的長邊方向設置有複數個。
而本實施形態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中使用的製造設備,使用時是將上下重疊後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以集合體20G的長度方向相對於加 硫加壓裝置12中的加壓加熱板12a、12b之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方式,從與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方向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捲取機13是構成為可捲取由加壓加硫裝置12實施加壓加硫而一體化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
本實施形態的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是使用如此構成的製造設備,依如下的順序製造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
首先,從捲出機11捲出複數組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將複數組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排列在寬度方向上,如圖4(b)所示,將(在寬度方向上相鄰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之其中一者的寬度方向階段狀部20a的可撓性膜片201、202、203、204、205的凸出面201a、202a、203a、204a、205a,與另一者的寬度方向階段狀部20a的可撓性膜片201、202、203、204、205的凸出面201a、202a、203a、204a、205a貼合而使最外層的可撓性膜片彼此齊平,以製造出如圖4(a)所示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該集合體20G是由在寬度方向上相鄰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彼此在長度方向上的端緣部相貼合而成。
接著,將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上下重疊,再將上下重疊後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以集合體20G的長度方向相對於加硫加壓裝 置12中的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方式,從相對於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方向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
接著,在已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之間,沿著長度方向全面地置入脫模材(圖未示),但保留上下重疊的兩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中相當於鰭片的一側緣部。之後,啟動加硫加壓裝置12的油壓泵12c以令加壓加熱板12a上升,與加壓加熱板12b共同地從上下對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實施加壓加硫,使重疊後的各個集合體中之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相鄰之長度方向上的端緣部(圖3、圖4(a)中以符號20c1指示的部位)及上下重疊的集合體中一側的端緣部(圖3、圖4(a)、圖4(c)中以符號20c2指示的部位),在對應加硫加壓區域的短邊的長度範圍內相互接合。此時在寬度方向上相鄰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以其中一者的寬度方向階梯狀部20a的可撓性膜片201、202、203、204、205的凸出面201a、202a、203a、204a、205a,與另一者的寬度方向階梯狀部20a的可撓性膜片201、202、203、204、205的凸出面201a、202a、203a、204a、205a以相壓著的狀態加硫,同時上下重疊的集合體20G中位在一側的端緣部的可撓性膜片的積層體20中最內層的可撓性膜片205彼此以相壓著的狀態加硫,在加硫時,可撓性膜片201、202、203、204、205中的橡膠會流動而使 接合部位的可撓性膜的橡膠彼此以均質化的狀態一體化。如此一來,實施加壓加硫的區域中,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的接合部位(圖3、圖4(a)、圖4(c)中以符號20c1、20c2指示的部位)不會留下接合的痕跡。
之後,將上下重疊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中,已實施加壓加硫的部分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外,以捲取機13捲取。並重複如此的步驟,直到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中已經加壓加硫的部分在加硫加壓區域的短邊之方向的長度,到達足以作為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使用之既定必需長度為止。如此,就完成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
依據本實施形態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將(在寬度方向上相鄰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長度方向的端緣部彼此貼合而成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上下重疊,再將上下重疊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以集合體20G的長度方向相對於加硫加壓裝置12中的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方式,從相對於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方向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且該加硫加壓裝置12的加壓加熱板12a、12b的長邊方向不設置引導構件而在短邊方向上設置引導構件12d,因此工廠內之設置面積只要與既存的加壓加硫裝置大小相當即足夠。而利用具有與既存的加壓 加硫裝置大小相當的加硫加壓區域的加壓加硫裝置12,可抑制成本增大。
又,依據本實施形態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只對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彼此進行加硫,則接合部位的可撓性膜中的橡膠彼此會以均質化的狀態一體化。如此,可得到強度差異小且強度穩定的可撓性膜充氣壩。另外,與利用後接著方式的接合方法不同,不必使用接著用的未加硫狀態的橡膠,因此接合部位不會有用於接合的橡膠外露在可撓性膜充氣壩表面的狀況,不易發生老舊劣化,即便用於高溫且沒有溢流的環境下,也不會在使用期限中於接合部位發生龜裂。而且,由於是將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彼此進行成型、加硫,故接合部位的可撓性膜中的橡膠彼此是以均質化的狀態一體化,因此與利用後接著方式的接合方法相比,不需要形成接合用的段差或是貼附接著用之橡膠等作業,可減少作業工序。
又,依據本實施形態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由於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是藉由將複數片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在沿著寬度方向偏離預定量並積層的狀態下彼此貼合,使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沿著寬度方向具有寬度方向階梯狀部,如此,與利用後接著方式的接合方法不同,不需要對於可撓性膜片積層體進行剝取用於設置接著用之段差 的橡膠的作業,因此沒有損傷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本體部的可撓性膜片之虞。
而且,本發明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中,是將寬度方向上相鄰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彼此貼合,成為最外層的各可撓性膜片彼此齊平的狀態,因此加硫後的接合部位之表面沒有凹凸而且美觀性優異,且可防止因接合部位凹凸所造成之剝離。
因此,依據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一種壩高超過1.5公尺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其可以降低設備成本、無需擴大裝置的設置面積、製造作業不煩雜、可簡少製造工序、且製造後的製品具有穩定的強度及優異的耐久性和美觀。
以上,使用圖1~圖4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但用於進行本發明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的製造設備,並不限於圖1所示之構造,只要是滿足下列條件的構造皆可以利用:一、複數組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在寬度方向上排列,二、將(在寬度方向上相鄰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長度方向的端緣部彼此貼合而成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上下重疊,而且以集合體的長度 方向垂直於加硫加壓裝置中的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的方式,從垂直於加硫加壓區域12的長邊的方向搬送到加硫加壓區域內。
又,上述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中,是將複數片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貼附成為沿著寬度方向偏離預定量積層的狀態,來構成具有沿著寬度方向的寬度方向階梯狀部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再製造在寬度方向上相鄰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20的長度方向的端緣部彼此貼合而成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但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也可以採用上述以外的步驟來製造。
例如,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也可以是以如下方法來製造:先將複數片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以長度方向之端緣部彼此貼合之方式製造出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的集合群;再於構成該集合群之各自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上方,分別貼附複數片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而該上層複數片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是貼附在從該下層的集合群之各自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的端緣部沿著寬度方向偏離預定量的位置,且同時將各自相鄰的長度方向的端緣部彼此貼合,以製造出上層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的集合群,再藉由重覆製造上層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的集合群,來製造出未加硫 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集合體20G,其中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的長度方向之端緣部是彼此貼合,且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20具有寬度方向階梯狀部。

Claims (4)

  1. 一種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是由複數組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在可撓性膜充氣壩的周方向上接合而成的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 第1步驟,製造複數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各該集合體是由複數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在寬度方向上排列而成,前述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各有沿長度方向延伸之端緣部,在寬度方向上相鄰的前述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其相鄰之端緣部是相互貼合; 第2步驟,將前述複數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上下重疊,再將上下重疊後的前述複數個集合體設置成該等集合體的長度方向與加硫加壓装置中的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姿勢後,從相對於前述加硫加壓區域的長邊呈垂直的方向,搬送到該加硫加壓區域內,且前述加硫加壓装置是加壓加熱板的長邊方向不設置引導構件但短邊方向設置有引導構件; 第3步驟,對於搬送到前述加硫加壓區域內的前述複數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藉由前述加硫加壓装置實施加壓加硫,使相鄰的前述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中,其相鄰的端緣部,在對應前述加硫加壓區域的短邊的長度範圍內相互接合,並使上下重疊的前述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中,位在其一側且上下相鄰的端緣部,在對應前述加硫加壓區域的短邊的長度範圍內相互接合;及 第4步驟,將上下重疊後的前述複數個集合體中,已經實施過加壓加硫的部分,搬送到前述加硫加壓區域外; 且重複前述第1~第4步驟,直到前述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中已經加壓加硫後的部分之沿著前述加硫加壓區域的短邊的方向的長度,達到足以作為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使用之既定必需長度為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各該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是藉由將複數片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彼此在沿著寬度方向偏離預定量並積層的狀態下貼合,使該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沿著寬度方向具有寬度方向階梯狀部,各該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之寬度方向階梯狀部係由該積層體之各可撓性膜片彼此沿寬度方向偏離預定量之面所界定,各該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是寬度方向上相鄰的前述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彼此之間相鄰的上述面相互貼合,使最外層的可撓性膜片彼此齊平。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步驟所製造的前述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是依照下列方式準備: 前述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積層體,係藉由複數片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貼合成為沿著寬度方向偏離預定量而積層的狀態,而具有寬度方向階梯狀部,再沿著前述寬度方向將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其偏離預定量的各層的可撓性膜片的面與相鄰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其偏離預定量的各層的可撓性膜片的面相互貼合,使最外層的可撓性膜片彼此齊平。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大型可撓性膜充氣壩本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步驟所製造的前述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是先將複數片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以長度方向之端緣部彼此貼合之方式製造出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的集合群;再於構成前述集合群之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上方,分別貼附複數片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而該上層複數片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是貼附在從下層的可撓性膜片的集合群之各自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的端緣部沿著寬度方向偏離預定量的位置,且同時將各自相鄰的端緣部彼此貼合,以製造出上層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的集合群,藉由重覆製造前述上層的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的集合群,以製造出該未加硫狀態的可撓性膜片狀積層體的集合體。
TW107116736A 2017-05-18 2018-05-17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rge flexible film inflatable dam body TWI669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8922 2017-05-18
JP2017098922A JP6282370B1 (ja) 2017-05-18 2017-05-18 大型可撓性膜起伏堰本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984A TW201900984A (zh) 2019-01-01
TWI669431B true TWI669431B (zh) 2019-08-21

Family

ID=61231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6736A TWI669431B (zh) 2017-05-18 2018-05-17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rge flexible film inflatable dam body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82370B1 (zh)
TW (1) TWI66943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8362A (ja) * 1981-07-17 1983-02-19 Bridgestone Corp 大型ゴム堰の製造方法
JPS5873609A (ja) * 1982-09-28 1983-05-02 Bridgestone Corp ゴム堰
JP2009052224A (ja) * 2007-08-24 2009-03-12 Bridgestone Corp 可撓性膜堰及び可撓性膜堰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00807A (ja) * 2003-03-31 2004-10-28 Hitachi Zosen Corp 可撓性膜製起伏堰
JP6092494B1 (ja) * 2017-01-18 2017-03-08 日本自動機工株式会社 ゴム製起伏堰本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8362A (ja) * 1981-07-17 1983-02-19 Bridgestone Corp 大型ゴム堰の製造方法
JPS5873609A (ja) * 1982-09-28 1983-05-02 Bridgestone Corp ゴム堰
JP2009052224A (ja) * 2007-08-24 2009-03-12 Bridgestone Corp 可撓性膜堰及び可撓性膜堰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93788A (ja) 2018-12-06
TW201900984A (zh) 2019-01-01
JP6282370B1 (ja) 2018-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944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631659B2 (en) Inflatable product and inflatable product fusing process
US101502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ly wrinkling of composite laminates during forming
WO2010001901A1 (ja) 生タイヤの成型方法
JP458175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TWI669431B (z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rge flexible film inflatable dam body
JP4532549B2 (ja) カーカスプライの製造方法
CN102071664B (zh) 一种室温硫化高强无缝大型橡胶气囊及其生产工艺
JPH0785915B2 (ja) タイヤ成形機用内側ブラダ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内側ブラダー
JP5209951B2 (ja) タイヤ用プライ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MX2015003582A (es) Una maquina de decoracion particularmente para la decoracion de productos de ceramica y metodo para realizar una banda para decorar dichos productos de ceramica.
US6348120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ubber weir main body
JP6306715B2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3566406B2 (ja) 可撓性膜堰の製造方法
KR101650943B1 (ko) 핸드폰 윈도우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TWI650464B (zh) 橡膠製充氣壩本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10919937A (zh) 一种用于硫化机的纯橡胶水气两用压力结构及制造工艺
JP4800361B2 (ja) 水密・気密性3次元構造布の製造方法
JPH11300846A (ja) 芯金レスクロ−ラの製法
US1683669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ire tubes
US20080041519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vacuum packaging film having air channe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vacuum packaging bag using the film
JP2001260137A (ja) タイヤ製造用筒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15891235A (zh) Pvc输送带覆盖胶贴附装置及pvc输送带覆盖胶贴附工艺
JP2009052224A (ja) 可撓性膜堰及び可撓性膜堰の製造方法
JP2013116793A (ja) コンベヤベルト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