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1977B - 電動機車 - Google Patents

電動機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1977B
TWI661977B TW107110427A TW107110427A TWI661977B TW I661977 B TWI661977 B TW I661977B TW 107110427 A TW107110427 A TW 107110427A TW 107110427 A TW107110427 A TW 107110427A TW I661977 B TWI661977 B TW I6619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motor
motor vehicle
box
transmission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2009A (zh
Inventor
白鎮綸
盧建宇
周政勳
Original Assignee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0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197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1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197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2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009A/zh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動機車,包括有:一車架、一馬達、一傳動箱、一後輪及一控制器總成。馬達樞設於車架上,傳動箱由馬達所驅動,後輪由傳動箱所驅動而轉動,且馬達及後輪分別設置於傳動箱之兩端,控制器總成包括有一容置箱及一電動機車控制器,容置箱設置於傳動箱上,電動機車控制器容設於容置箱內。藉此,使連接馬達及電動機車控制器之間的訊號傳輸線的長度獲得縮減,電動機車控制器容設於容置箱內並位於傳動箱上方處,可降低電動機車涉水時電動機車控制器損壞的風險。

Description

電動機車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動機車,尤指一種在傳動箱處配置控制器總成之電動機車。
現今常用之個人交通工具一般有汽車及機車,機車形式之交通工具為一種由引擎驅動,主要利用手把操縱方向的二輪、三輪或四輪等之車輛,由於有著操縱簡單、行動方便及價格低廉的特點,成為目前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
由於對環保的重視,目前利用馬達作為動力來源的電動機車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參閱圖1,其為習知電動機車之結構示意圖,習知電動機車1包括有:一車架11、一馬達12、一後輪13、一電動機車控制器14及傳動箱(圖未示出)。
習知電動機車1之馬達12設置於車架11上,傳動箱由馬達12所驅動,後輪13由傳動箱所驅動而轉動,且馬達12及後輪13分別設置於傳動箱之兩端,電動機車控制器14藉由二安裝部111連接車架11而固設於車架11上。
習知電動機車1是利用電動機車控制器14來控制馬達12等各項功能,在考量散熱及外觀等問題,多將電動機車控制器14設置於車架11上,呈現半外露型態,但因電動機車控制器14與馬達12之間有許多電線需要連結,將馬達12與電動機車控制器14分開置放的情況下,在配線上將有許多因素需要考量,必須避免配線信號干涉、配線相互拉扯及配線因摩擦而損壞等問題。
因此,本發明人基於積極發明創作之精神,構思出一種電動機車,將電動機車控制器設置傳動箱上方處,使電動機車控制器相對於輪軸心位置與地面高度提高,可降低電動機車涉水時電動機車控制器損壞的風險,提升電動機車之使用壽命,幾經研究實驗終至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電動機車,利用將電動機車控制器設置傳動箱上方處,改善提升電動機車之使用壽命。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電動機車包括有:一車架、一馬達、一傳動箱、一後輪及一控制器總成。馬達樞設於車架上,傳動箱由馬達所驅動,後輪由傳動箱所驅動而轉動,且馬達及後輪分別設置於傳動箱之兩端,控制器總成包括有一容置箱及一電動機車控制器,容置箱設置於傳動箱上,電動機車控制器容設於容置箱內。
上述控制器總成可位於傳動箱之上方。
上述控制器總成正投影於地面形成一第一投影區域,傳動箱正投影於地面形成一第二投影區域,第一投影區域可部分重疊或完全重疊第二投影區域。
在本發明中,當第一投影區域為部分重疊第二投影區域時,控制器總成可位於鄰近車架及馬達處。
本發明更可包括一設置於車架上之車體外殼,車體外殼正投影於地面形成一第三投影區域,第一投影區域可位於第三投影區域內。
上述容置箱可為鎖附設置於傳動箱上。
上述容置箱及傳動箱可為一體成形之結構。
上述容置箱上形成複數用以冷卻電動機車控制器之散熱孔。
上述傳動箱之傳動系統可為皮帶傳動方式、鏈條傳動方式及齒輪傳動方式之其一。
上述馬達及傳動箱整體相對於車架可為一後搖臂結構。
以上概述與接下來的詳細說明,皆為示範性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性與優點能更淺顯易懂,將在後續的說明與圖示加以闡述。
參閱圖2至圖4,其分別為本發明之電動機車之第一實施例之側視結構示意圖、後視結構示意圖及傳動箱及控制器總成之結構示意圖。本發明之電動機車2之第一實施例包括:一車架21、一馬達22、一傳動箱23、一後輪24、一控制器總成25及一車體外殼26。
馬達22樞設於車架21上,傳動箱由馬達22所驅動,後輪24由傳動箱23所驅動而轉動,且馬達22及後輪24分別設置於傳動箱23之兩端,控制器總成25包括有一容置箱251及一電動機車控制器(圖未示出),容置箱251設置於傳動箱23上,電動機車控制器容設於容置箱251內,車體外殼26設置於車架21上,馬達22及傳動箱23整體相對於車架21為一後搖臂結構,傳動箱23之傳動系統為皮帶傳動方式、鏈條傳動方式及齒輪傳動方式之其一。
控制器總成25位於傳動箱23之上方,詳細而言,控制器總成25正投影於地面形成一第一投影區域,傳動箱23正投影於地面形成一第二投影區域,第一投影區域部分重疊或完全重疊第二投影區域,也就是說,控制器總成25整體位於傳動箱23的正上方,藉此,控制器總成25相對於地面之高度提高之外,傳動箱23也成為控制器總成25的下側屏蔽結構,與控制器總成25之容置箱251同時保護電動機車控制器不易受到外來物如水或飛石等影響而損壞故障,進而延長電動機車控制器的使用壽命。
而當第一投影區域為部分重疊第二投影區域時,控制器總成25位於鄰近車架21及馬達22處,也就是說,以圖2之控制器總成25來說,是將控制器總成25偏移左側設置,使控制器總成25更靠近車架21及馬達22,讓控制器總成25之外露部分減少來保護電動機車控制器。
而車體外殼26正投影於地面形成一第三投影區域,第一投影區域位於第三投影區域內,詳細而言,如圖3所示,控制器總成25之上側部分完全被車體外殼26所覆蓋,可以更進一步加強保護控制器總成25之電動機車控制器,在設置方式上,如圖4所示,容置箱251為鎖附設置於傳動箱23上,使維修時的拆卸作業更加便利,容置箱251上形成有三散熱孔2511,其用以冷卻電動機車控制器,避免電動機車控制器過熱損壞。
參閱圖5,其為本發明之電動機車之第二實施例之傳動箱及控制器總成之結構示意圖。本發明之電動機車之第二實施例包括:一車架(圖未示)、一馬達32、一傳動箱33、一後輪34、一控制器總成35及一車體外殼(圖未示)。
本發明之電動機車之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在結構及配置特徵上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之差異在於第一實施例之容置箱251為鎖附設置於傳動箱23上,而第二實施例之控制器總成35之容置箱351及傳動箱33為一體成形之結構,且容置箱351與傳動箱33之內部空間為分隔之獨立空間,並具有三散熱孔3511形成於容置箱351上,第二實施例之結構也可達成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功效。
另外,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散熱孔2511,3511的數量雖僅有三個,但本發明並不僅限於此,散熱孔2511,3511也可形成於容置箱251,351之上側及內側(鄰近後輪24,34之側面),散熱孔2511,3511之數量及位置皆可對應實際需求來變化。
由上述內容可知,本發明之電動機車將容置箱251,351設置於傳動箱23,33上方,使控制器總成25,35相對於地面之高度提高之外,同時利用傳動箱23,33及控制器總成25,35之容置箱251,351保護電動機車控制器不易受到外來物如水或飛石等影響而損壞故障,因而延長電動機車控制器的使用壽命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電動機車
11‧‧‧車架
111‧‧‧安裝部
12‧‧‧馬達
13‧‧‧後輪
14‧‧‧控制器總成
2‧‧‧電動機車
21‧‧‧車架
22‧‧‧馬達
23‧‧‧傳動箱
24‧‧‧後輪
25‧‧‧控制器總成
251‧‧‧容置箱
2511‧‧‧散熱孔
26‧‧‧車體外殼
32‧‧‧馬達
33‧‧‧傳動箱
34‧‧‧後輪
35‧‧‧控制器總成
351‧‧‧容置箱
3511‧‧‧散熱孔
圖1係習知電動機車之結構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之電動機車之第一實施例之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之電動機車之第一實施例之後視結構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之電動機車之第一實施例之傳動箱及控制器總成之結構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之電動機車之第二實施例之傳動箱及控制器總成之結構示意圖。

Claims (8)

  1. 一種電動機車,包括有:一車架;一馬達,係樞設於該車架上;一傳動箱,係由該馬達所驅動;一後輪,係由該傳動箱所驅動而轉動,且該馬達及該後輪係分別設置於該傳動箱之兩端;以及一控制器總成,係包括有一容置箱及一電動機車控制器,該容置箱設置於該傳動箱上,該電動機車控制器係容設於該容置箱內;其中,該控制器總成係位於該傳動箱之上方,該控制器總成正投影於地面形成一第一投影區域,該傳動箱正投影於地面形成一第二投影區域,該第一投影區域係部分重疊或完全重疊該第二投影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車,其中,當該第一投影區域為部分重疊該第二投影區域時,該控制器總成係位於鄰近該車架及該馬達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車,其更包括一設置於該車架上之車體外殼,該車體外殼正投影於地面形成一第三投影區域,該第一投影區域係位於該第三投影區域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車,其中,該容置箱係為鎖附設置於該傳動箱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車,其中,該容置箱及該傳動箱係為一體成形之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車,其中,該容置箱上係形成複數用以冷卻該電動機車控制器之散熱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車,其中,該傳動箱之傳動系統係為皮帶傳動方式、鏈條傳動方式及齒輪傳動方式之其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車,其中,該馬達及該傳動箱整體相對於該車架係為一後搖臂結構。
TW107110427A 2018-03-27 2018-03-27 電動機車 TWI661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0427A TWI661977B (zh) 2018-03-27 2018-03-27 電動機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0427A TWI661977B (zh) 2018-03-27 2018-03-27 電動機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1977B true TWI661977B (zh) 2019-06-11
TW201942009A TW201942009A (zh) 2019-11-01

Family

ID=67764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427A TWI661977B (zh) 2018-03-27 2018-03-27 電動機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197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46118U (en) * 2000-12-01 2001-07-11 Ind Tech Res Inst Speed signal retrieving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cycle
CN2619860Y (zh) * 2002-11-09 2004-06-09 姜富军 电动自行车
TW201504109A (zh) * 2013-07-19 2015-02-01 Kwang Yang Motor Co 電動機車
KR20180028638A (ko) * 2016-09-09 2018-03-19 김두일 전동 스쿠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46118U (en) * 2000-12-01 2001-07-11 Ind Tech Res Inst Speed signal retrieving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cycle
CN2619860Y (zh) * 2002-11-09 2004-06-09 姜富军 电动自行车
TW201504109A (zh) * 2013-07-19 2015-02-01 Kwang Yang Motor Co 電動機車
KR20180028638A (ko) * 2016-09-09 2018-03-19 김두일 전동 스쿠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009A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1328B (zh) Electric vehicle
JP5352573B2 (ja) 電動車両
JP6286458B2 (ja) 車両
US20150122563A1 (en) Battery and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US11084364B2 (en) Vehicle
JP2006182124A (ja) 自動二輪車
TWI731308B (zh) 跨坐型車輛
TWI661977B (zh) 電動機車
WO2020134237A1 (zh) 驱动机构
JP4526016B2 (ja) 制御ボックス取付ブラケット
US11007882B2 (en)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CN110562375A (zh) 电动摩托车
TWI548559B (zh) Electric locomotive
JP2001171580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JP2005153702A (ja) エンジンルームに設置する制御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JP2007161053A (ja) 車両駆動装置および電動車両
JP7250747B2 (ja) 車両
JP2015123924A (ja)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冷却装置
JP2023044470A (ja) 鞍乗り型車両
TWI555662B (zh) Electric locomotive
JP5847872B2 (ja) ウインチ付車両
JP635259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ホイール及びその周辺構造
TWI803239B (zh) 跨坐型車輛
CN218514229U (zh) 轮毂电机构造
TWI733073B (zh) 驅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