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1919B - 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木框自動黏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木框自動黏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1919B
TWI661919B TW107117302A TW107117302A TWI661919B TW I661919 B TWI661919 B TW I661919B TW 107117302 A TW107117302 A TW 107117302A TW 107117302 A TW107117302 A TW 107117302A TW I661919 B TWI661919 B TW I6619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veying direction
along
push plate
det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7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3189A (zh
Inventor
鄔文榮
Original Assignee
鄔文榮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鄔文榮 filed Critical 鄔文榮
Priority to TW107117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191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1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19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3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3189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包括:一基座、一右堵頭供給單元、一方塊供給單元、一輸送單元、一左堵頭供給單元、一噴膠單元、一邊條供給單元、一壓合單元及一偵測模組;本發明又有關於一種木框自動黏合方法,包括:一方塊供給步驟、一第一偵測步驟、一左堵頭供給步驟、一第二偵測步驟、一第一噴膠步驟、一第三偵測步驟、一右堵頭供給步驟、一另一方塊供給步驟、一第四偵測步驟、一第二噴膠步驟、一第五偵測步驟及一邊條供給及壓合步驟。藉此,有效且自動地組合成一方塊式木框,確實達到縮短方塊式木框製程之時間之優勢。

Description

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木框自動黏合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木框自動黏合方法,尤其是指一種製作木框之高速且自動化的黏合機構與黏合方法。
按,早期的電腦桌或鞋櫃等居家使用之櫥櫃主要是由全實心的純木板、三夾板或壓花板的材質所構成,因此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容易造成生態的嚴重破壞。目前已有家具業者將之改成全條式木框,以減少木材的使用量;然而,全條式木框還是有材料使用量的問題。為了可以降低更多的材料使用成本,方塊式木框即被研發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現行的方塊式木框均以人工製作為主,每人每小時僅能製作5~6個框,不僅效率不佳,於製作過程中人員以手操作所使用的熱熔膠溫度高達攝氏200度而具有極大的危險性,且亦對製作現場的操作人員有極大的傷害。因此,如何有效藉由創新的硬體設計,可縮短方塊式木框的製造時間,以及維護現場製造人員的人身安全,仍是木框製造業等相關產業開發業者與相關研究人員需持續努力克服與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木框自動黏合方法,主要係藉由自動化製造之硬體設計,有效且自動地提供組合方塊式木框所需之左堵頭、方塊、右堵頭及邊條,並經自動地噴灑黏膠後再以壓合單元壓合,確實達到縮短方塊式木框製程之時間,以及維護現場製造人員的人身與工作安全,且本發明所製備之方塊式木框在滿足機械強度的基礎上,具有質量輕盈、更省材料等主要優勢。
為了達到上述之實施目的,本發明人提出一種木框自動黏合機構,至少包括有:一基座,其係沿著一輸送方向延伸,該基座之上端部係設置有一滑動面;一右堵頭供給單元,係設置於該滑動面的上方;一方塊供給單元,係沿著該輸送方向而設置於該基座的側邊或上方側,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而設置於該右堵頭供給單元的後方;一輸送單元,係包含一環帶、至少一第一推板及一第二推板,該輸送單元係設置於該滑動面沿著該輸送方向的兩側的任一側,該第一推板及該第二推板係分別與該環帶連結,且該第一推板及該第二推板係位於該滑動面的上方;一左堵頭供給單元,係設置於該滑動面的上方,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而設置於該方塊供給單元的後方;一噴膠單元,係沿著該輸送方向而設置於該基座的側邊或上方側,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而設置於該左堵頭供給單元的後方;一邊條供給單元,係沿著該輸送方向而設置於該基座的側邊或上方側,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而設置於該噴膠單元的後方;一壓合單元,係沿著該輸送方向而設置於該基座的側邊,且設置於該邊條供給單元相對於該基座的另一側;一偵測模組,係包括有一第一偵測單元、一第二偵測單元、一第三偵測單元及一第四偵測單元,係沿著該輸送方向而設置於該基座的側邊或上方側。
此外,為了達到上述實施目的,本發明人乃研擬一種木框自動黏合方法,係可以適用於上所述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以組合一方塊式木框;該木框自動黏合方法係包括有下列步驟:一方塊供給步驟、一第一偵測步驟、一左堵頭供給步驟、一第二偵測步驟、一第一噴膠步驟、一第三偵測步驟、一右堵頭供給步驟、一另一方塊供給步驟、一第四偵測步驟、一第二噴膠步驟、一第五偵測步驟及一邊條供給及壓合步驟。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首先,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所示,本發明之一種木框自動黏合機構(1)係用以組合一方塊式木框(2),在本發明其一較佳實施中,該方塊式木框(2)係由彼此平行設置之兩個邊條(24)、一左堵頭(22),以及一右堵頭(23)所圍設而成之一矩形框體;以及至少四個方塊(21),四個該方塊(21)係分別接設於該矩形框體的四個內角落;其中,該左堵頭(22)及該右堵頭(23)係被夾在兩個該邊條(24)之間。該邊條(24)具有一邊條長度(L1)及一邊條厚度(W1),該左堵頭(22)具有一左堵頭厚度(L2),以及該方塊(21)具有一方塊寬度(L3)。該木框自動黏合機構(1)至少包括有如下述的說明。
一基座(11),其係沿著一輸送方向(X)延伸,該基座(11)之上端部係設置有一滑動面(111),該基座(11)的下端部係可以設置一基準軌道(112)及一上升軌道(113)滑動,較佳地該滑動面(111)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延伸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於本實施例中,該基座(11)沿著該輸送方向(X)的兩側,係分別設置有相互平行之該滑動面(111);換言之,該基座(11)具有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分別設置於該基座(11)之兩側的兩個該滑動面(111)。較佳地,兩個該滑動面(111)係以一對稱中心軸(A)而呈對稱設置於該基座(11)的兩側邊。該基座(11)係用以支撐整體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1)。
一右堵頭供給單元(12),係設置於該滑動面(111)的上方,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係可以與該基座(11)連結或不連結,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係用以提供複數個該右堵頭(23)。於本實施例中,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係橫跨於兩個該滑動面(111)的上方並與該輸送方向(X)垂直,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係與該基座(11)連結。
一方塊供給單元(13),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或上方側,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的後方,該方塊供給單元(13)係可以與該基座(11)連結或不連結。該方塊供給單元(13)係用以提供複數個該方塊(21),該方塊(21)係以重力方式接觸於該滑動面(111)。於該方塊供給單元(13)中的複數個該方塊(21)係以重力堆疊方式,並且利用重力而以最下方的該方塊(21)與該滑動面(111)接觸。於本實施例中,係設置有二個該方塊供給單元(13)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分別設置於該基座(11)之兩側邊的上方側,該方塊供給單元(13)係與該基座(11)連結。較佳地,兩個該方塊供給單元(13)係以該對稱中心軸(A)而呈對稱設置於該基座(11)的兩側邊。
一輸送單元(14),係包含一環帶(141)、至少一第一推板(142)及一第二推板(143),該輸送單元(14)係可以與該基座(11)連結或不連結,該輸送單元(14)係可以設置於該滑動面(111)沿著該輸送方向(X)的兩側的任一側。該環帶(141)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延伸而以一驅動單元(圖未繪出)帶動而呈環狀循環方式作動;該第一推板(142)及該第二推板(143)係分別與該環帶(141)連結,且該第一推板(142)及該第二推板(143)係位於該滑動面(111)的上方。較佳地,該環帶(141)係為一鏈條,該第一推板(142)及該第二推板(143)係鎖固於該環帶(141),而隨著該環帶(141)被該驅動單元帶動而呈環狀循環方式作動。該第一推板(142)與該第二推板(143)係相隔一推板間距(L),且該第二推板(143)的長度係比該第一推板(142)的長度多出一推板長度差(W)。於本實施例中,係設置有二個該輸送單元(14)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分別設置於該基座(11)之兩側邊,該輸送單元(14)係與該基座(11)連結。較佳地,二個該輸送單元(14)係位於兩個該滑動面(111)之間。最佳地,二個該輸送單元(14)之二個該環帶(141)係以同一個該驅動單元帶動而呈環狀循環方式作動。較佳地,兩個該輸送單元(14)係以該對稱中心軸(A)而呈對稱設置於該基座(11)的兩側邊且係位於兩個該滑動面(111)之間。特別說明的是,該推板間距(L)係等於該邊條長度(L1)減去該左堵頭厚度(L2)並再減去該方塊寬度(L3)。該推板長度差(W)係用以容納該邊條厚度(W1)的至少一部份。特別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每一個該輸送單元(14)於製作一個該方塊式木框(2)的循環中,係具有一個該第一推板(142)與一個該第二推板(143);而於第1圖的實施例中,每一個該輸送單元(14)於製作一個該方塊式木框(2)的循環中,係具有三個該第一推板(142)與一個該第二推板(143)。因此,每一個該輸送單元(14)於製作一個該方塊式木框(2)的循環中,該第一推板(142)的數量係可依照需求而調整。
一左堵頭供給單元(15),係設置於該滑動面(111)的上方,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方塊供給單元(13)的後方,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係可以與該基座(11)連結或不連結,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係用以提供複數個該左堵頭(22)。於本實施例中,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係橫跨於兩個該滑動面(111)的上方並與該輸送方向(X)垂直,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係與該基座(11)連結。
一噴膠單元(16),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或上方側,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的後方,該噴膠單元(16)係可以與該基座(11)連結或不連結。該噴膠單元(16)係能夠對該方塊(21)、該左堵頭(22)及該右堵頭(23)噴灑一黏膠,例如水性壓克力膠或熱熔膠,以提供該邊條(24)分別與該方塊(21)、該左堵頭(22)及該右堵頭(23)的黏著功效。於本實施例中,係設置有二個該噴膠單元(16)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分別設置於該基座(11)之兩側邊,該噴膠單元(16)係與該基座(11)連結。較佳地,兩個該噴膠單元(16)係以該對稱中心軸(A)而呈對稱設置於該基座(11)的兩側邊。較佳地,該噴膠單元(16)係為一熱熔膠槍。
一邊條供給單元(17),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或上方側,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噴膠單元(16)的後方,該邊條供給單元(17)係可以與該基座(11)連結或不連結。該邊條供給單元(17)係用以提供複數個該邊條(24)。於本實施例中,係設置有二個該邊條供給單元(17)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分別設置於該基座(11)之兩側邊的上方側,該邊條供給單元(17)係與該基座(11)連結。較佳地,兩個該邊條供給單元(17)係以該對稱中心軸(A)而呈對稱設置於該基座(11)的兩側邊。
一壓合單元(18),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且設置於該邊條供給單元(17)相對於該基座(11)或相對於該對稱中心軸(A)的另一側,換言之該邊條供給單元(17)係位於該壓合單元(18)與該對稱中心軸(A)之間,該壓合單元(18)係可以與該基座(11)連結或不連結。該壓合單元(18)係用以將該左堵頭(22)、複數個該方塊(21)、該右堵頭(23)及該邊條(24)壓合黏著形成該方塊式木框(2)。請一併參閱第5圖及第6圖,該壓合單元(18)係可包含一邊條推板(181)及至少一壓力缸(182),該壓力缸(182)係能夠提供動力以推動該邊條推板(181),再由該邊條推板(181)推動由該邊條供給單元(17)所提供之該邊條(24)以一壓合方向(Y)往該對稱中心軸(A)移動至一預備壓合位置(圖未標號),該壓合方向(Y)係與該輸送方向(X)呈垂直。該壓力缸(182)係可以為一油壓缸。接著,該壓合單元(18)接收到一壓合訊號後,該邊條推板(181)再度將該邊條(24)從該預備壓合位置往該對稱中心軸(A)移動,並使得該邊條(24)與已經沾附該黏膠之該左堵頭(22)、複數個該方塊(21)及該右堵頭(23)產生壓合並且彼此黏著。於本實施例中,係設置有二個該壓合單元(18)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分別設置於該基座(11)之兩側邊,且分別設置於該邊條供給單元(17)相對於該對稱中心軸(A)的另一側,該壓合單元(18)係與該基座(11)連結。較佳地,兩個該壓合單元(18)係以該對稱中心軸(A)而呈對稱設置於該基座(11)的兩側邊。
一偵測模組(19),係包括有一第一偵測單元(191)、一第二偵測單元(192)、一第三偵測單元(193)及一第四偵測單元(194),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或上方側,該偵測模組(19)係可以與該基座(11)連結或不連結。該第一偵測單元(191)、該第二偵測單元(192)、該第三偵測單元(193)及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可以各自獨立地為一電磁波偵測單元、一光學偵測單元或一聲波偵側單元,例如都卜勒雷達(Doppler radar)、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感光耦合元件) 影像感測器、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影像感測器及超聲波感測器。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一偵測單元(191)係設置於該方塊供給單元(13)與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之間。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二偵測單元(192)係設置於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與該噴膠單元(16)之間。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三偵測單元(193)係設置於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的前方。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設置於該噴膠單元(16)的後方,或者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設置於該邊條供給單元(17)的後方,或者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設置於該壓合單元(18)的後方,或者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設置於該邊條供給單元(17),或者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設置於該壓合單元(18)。於本實施例中,係設置有二個該偵測模組(19)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分別設置於該基座(11)之兩側邊,該偵測模組(19)係與該基座(11)連結。較佳地,兩個該偵測模組(19)係以該對稱中心軸(A)而呈對稱設置於該基座(11)的兩側邊。
該第一偵測單元(191)係用以偵測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一推板(142)及該方塊(21)相對於該滑動面(111)的位置;該第二偵測單元(192)係用以偵測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一推板(142)、該第二推板(143)、該方塊(21)、該右堵頭(23)及該左堵頭(22)相對於該滑動面(111)的位置;該第三偵測單元(193)係用以偵測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二推板(143)相對於該滑動面(111)的位置。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偵測單元(191)係能夠偵測該第一推板(142)或其中一個該方塊(21)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一第一位置(P1)並發出一第一訊號;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一位置(P1)係位於該方塊供給單元(13)與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之間且位於該第一偵測單元(191)的前方,或該第一位置(P1)係與該第一偵測單元(191)的位置於該輸送方向(X)上的投影係相同。該第二偵測單元(192)係能夠偵測該第一推板(142)、前述一個該方塊(21)或該左堵頭(22)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一第二位置(P2)並發出一第二訊號;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二位置(P2)係位於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與該噴膠單元(16)之間且位於該第二偵測單元(192)的前方,或該第二位置(P2)係與該第二偵測單元(192)的位置於該輸送方向(X)上的投影係相同。該第三偵測單元(193)係能夠偵測該第二推板(143)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一第三位置(P3)並發出一第三訊號;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三位置(P3)係設置於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的前方且位於該第三偵測單元(193)的前方,或該第三位置(P3)係與該第三偵測單元(193)的位置於該輸送方向(X)上的投影係相同。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能夠偵測該方塊(21)或該左堵頭(22) 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一第四位置(P4)並發出一第四訊號;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四位置(P4) 係位於該噴膠單元(16)的後方且位於該第四偵測單元(194)的前方,或者該第四位置(P4)係設置於該邊條供給單元(17)的後方且位於該第四偵測單元(194)的前方,或者該第四位置(P4)係設置於該壓合單元(18)的後方且位於該第四偵測單元(194)的前方,或者該第四位置(P4)係與該邊條供給單元(17)於該輸送方向(X)上的投影係相同,或者該第四位置(P4)係與該壓合單元(18)於該輸送方向(X)上的投影係相同,或者該第四位置(P4)係與該第四偵測單元(194)的位置於該輸送方向(X)上的投影係相同。特別說明的是,該第二偵測單元(192)係能夠偵測該該第二推板(143)、另一個該方塊(21)或該右堵頭(23)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該第二位置(P2)時發出另一個該第二訊號。
特別說明的是,該第一偵測單元(191)係能夠以該第一訊號通知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該第一偵測單元(191)與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係訊號連接。該第二偵測單元(192)係能夠以該第二訊號通知該噴膠單元(16),該第二偵測單元(192)與該噴膠單元(16)係訊號連接。該第三偵測單元(193)係能夠以該第三訊號通知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該第三偵測單元(193)與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 係訊號連接。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能夠以該第四訊號通知該邊條供給單元(17)及該壓合單元(18),該第四偵測單元(194)與該邊條供給單元(17) 係訊號連接,該第四偵測單元(194)與該壓合單元(18) 係訊號連接。
另外,為了使得該方塊(21)與該邊條(24)能夠更緊密黏合,本發明之該木框自動黏合機構(1)更包含至少一抵持模組(30)。該抵持模組(30)係能夠產生與該壓合方向(Y)相反及朝向該邊條推板(181)的一抵持力(圖未繪出),換言之該抵持模組(30)係能夠產生與該輸送方向(X)呈垂直及朝向該邊條推板(181)的該抵持力。該抵持力係能夠抵持該方塊(21)朝向該邊條推板(181)及該邊條(24),故而使得該方塊(21)與該邊條(24)能夠更緊密黏合,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
請一併參閱第7圖及第8圖,該抵持模組(30)係固定於該環帶(141)而呈環狀循環方式作動。該抵持模組(30)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第一推板(142)的後方,或者設置於該第二推板(143)的後方。該抵持模組(30)係包含一抵持本體(301)、一抵持接觸部(302)及一彈性元件(303),該彈性元件(303)係設置於該抵持本體(301)或套設於該抵持本體(301)內,該抵持接觸部(302)的一端係與該彈性元件(303)抵靠,而該抵持接觸部(302)的另一端係與該方塊(21)抵持,該彈性元件(303)例如為一彈簧,藉由該彈性元件(303)被壓縮後的回復力以使得產生該抵持力。
該抵持模組(30)更可包含一升降台面(304)、至少一支撐軸(305)及至少一移動件(306),該抵持本體(301)係連接於該升降台面(304)的一端,該支撐軸(305)的上端部係連接於該升降台面(304)的另一端,該支撐軸(305)的下端部係連接該移動件(306),該移動件(306)係能夠於該基座(11)的下端部的該基準軌道(112)及該上升軌道(113)滑動,例如該移動件(306)係為一輪子,該移動件(306)或該輪子係於該基準軌道(112)及該上升軌道(113)移動。該基準軌道(112)及該上升軌道(113)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依序相接續,該上升軌道(113)係比該基準軌道(112)高出一軌道高度差(H)。該上升軌道(113)的位置與該壓合單元(18)的位置,於該輸送方向(X)上的投影係至少有一部分重疊。該移動件(306)於該基準軌道(112)移動時,該抵持接觸部(302)係不接觸該方塊(21);該移動件(306)從該基準軌道(112)移動到該上升軌道(113)時,該支撐軸(305)會被往上抬升該軌道高度差(H),因此該升降台面(304)、該抵持本體(301)、該抵持接觸部(302)及該彈性元件(303)也被抬升該軌道高度差(H),使得該抵持接觸部(302)以該抵持力能夠抵持該方塊(21),故而使得該方塊(21)與該邊條(24)能夠更緊密黏合。
該方塊式木框(2)係基於前述該木框自動黏合機構(1),以下述之一種木框自動黏合方法所製作。該木框自動黏合方法係包括有下列步驟,請一並參閱第9圖。
一方塊供給步驟(S1):該方塊供給單元(13)供給一個該方塊(21),該第一推板(142)推動該方塊(21)沿著該輸送方向(X)前進;如前所述,該方塊(21)係以重力方式接觸於該滑動面(111),該第一推板(142)係位於該滑動面(111)的上方,該第一推板(142)係與該環帶(141)連結,該環帶(141)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以該驅動單元帶動而呈環狀循環方式作動。
一第一偵測步驟(S2):該第一偵測單元(191)偵測到該第一推板(142)或該方塊(21)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該第一位置(P1)並發出該第一訊號,該第一偵測單元(191)以該第一訊號通知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
一左堵頭供給步驟(S3):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依照該第一訊號並供給一個該左堵頭(22),並使該左堵頭(22)落下與該滑動面(111)接觸,接著該第一推板(142)及該方塊(21)推動該左堵頭(22)沿著該輸送方向(X)持續前進。
一第二偵測步驟(S4):該第二偵測單元(192)偵測該第一推板(142)、前述一個該方塊(21)或該左堵頭(22)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該第二位置(P2)並發出該第二訊號,該第二偵測單元(192)以該第二訊號通知該噴膠單元(16)。
一第一噴膠步驟(S5):該噴膠單元(16)依照該第二訊號並對前述一個該方塊(21)及該左堵頭(22)進行噴灑該黏膠。
一第三偵測步驟(S6):該第三偵測單元(193)偵測該第二推板(143)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該第三位置(P3)並發出該第三訊號,該第三偵測單元(193)以該第三訊號通知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
一右堵頭供給步驟(S7):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依照該第三訊號並供給一個該右堵頭(23),並使該右堵頭(23)落下與該滑動面(111)接觸,接著該第二推板(143)推動該右堵頭(23)沿著該輸送方向(X)持續前進。
一另一方塊供給步驟(S8):該方塊供給單元(13)供給另一個該方塊(21),該第二推板(143)及該右堵頭(23)推動另一個該方塊(21)沿著該輸送方向(X)前進。
一第四偵測步驟(S9):該第二偵測單元(192)偵測該第二推板(143)、該右堵頭(23)或前述另一個該方塊(21)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該第二位置(P2)並發出另一個該第二訊號,該第二偵測單元(192)以另一個該第二訊號通知該噴膠單元(16)。
一第二噴膠步驟(S10):該噴膠單元(16)依照前述另一個該第二訊號並對該右堵頭(23)及前述另一個該方塊(21)進行噴灑該黏膠。
一第五偵測步驟(S11):該第四偵測單元(194)偵測該方塊(21)或該左堵頭(22) 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該第四位置(P4)並發出該第四訊號,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以該第四訊號通知該邊條供給單元(17)及該壓合單元(18)。
一邊條供給及壓合步驟(S12):該邊條供給單元(17)依照該第四訊號供給該邊條(24),該壓合單元(18)依照該第四訊號推動該邊條(24)至該預備壓合位置,接著該壓合單元(18)依照該第四訊號並將該第四訊號轉為該壓合訊號,並使得該邊條(24)與已經沾附該黏膠之該左堵頭(22)、複數個該方塊(21)及該右堵頭(23)產生壓合並且彼此黏著。
特別說明的是,為了使得該邊條(24)與該左堵頭(22)、複數個該方塊(21)及該右堵頭(23)能夠黏著更緊密,沿著該輸送方向(X)接續於該壓合單元(18)的後方設置有一持續壓合單元(圖未繪出),該持續壓合單元係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該持續壓合單元係以該壓合方向(Y)壓抵於該邊條(24)。例如,該持續壓合單元係為一滾輪,該滾輪係與該邊條(24)係呈相對位移的狀態。換言之,當該邊條(24)以該輸送方向(X)位移時,該滾輪係僅滾動而不移動的方式而以該壓合方向(Y)壓抵於該邊條(24)。
特別說明的是,為了使得該邊條(24) 的上表面與該左堵頭(22)的上表面、複數個該方塊(21) 的上表面及該右堵頭(23) 的上表面能夠在同一水平面對齊,沿著該輸送方向(X)接續於該壓合單元(18)的後方設置有一壓平單元(圖未繪出),該壓平單元係設置於該基座(11)的上方,該壓平單元係能夠壓抵於該邊條(24) 的上表面、該左堵頭(22)的上表面、複數個該方塊(21) 的上表面及該右堵頭(23) 的上表面。例如,該持續壓合單元係為一壓平滾輪,該壓平滾輪係與該邊條(24)、該左堵頭(22)、複數個該方塊(21)及該右堵頭(23)係呈相對位移的狀態。換言之,當該邊條(24)、該左堵頭(22)、複數個該方塊(21)及該右堵頭(23)係以該輸送方向(X)位移時,該壓平滾輪係僅滾動而不移動。
由上述之實施說明可知,本發明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其黏合方法與現有技術相較之下,本發明係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其黏合方法主要係藉由自動化製造之硬體設計,有效且自動地提供組合方塊式木框所需之左堵頭、方塊、右堵頭及邊條,並經自動地噴灑黏膠後再以壓合單元壓合,確實達到縮短方塊式木框製程之時間,以及維護現場製造人員的人身與工作安全,且本發明所製備之方塊式木框在滿足機械強度的基礎上,具有質量輕盈、更省材料等主要優勢。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其黏合方法,的確能藉由上述所揭露之實施例,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且本發明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惟,上述所揭示之圖示及說明,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非為限定本發明之保護範圍;大凡熟悉該項技藝之人士,其所依本發明之特徵範疇,所作之其它等效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之設計範疇。
(1)‧‧‧木框自動黏合機構
(11)‧‧‧基座
(111)‧‧‧滑動面
(112)‧‧‧基準軌道
(113)‧‧‧上升軌道
(12)‧‧‧右堵頭供給單元
(13)‧‧‧方塊供給單元
(14)‧‧‧輸送單元
(141)‧‧‧環帶
(142)‧‧‧第一推板
(143)‧‧‧第二推板
(15)‧‧‧左堵頭供給單元
(16)‧‧‧噴膠單元
(17)‧‧‧邊條供給單元
(18)‧‧‧壓合單元
(181)‧‧‧邊條推板
(182)‧‧‧壓力缸
(19)‧‧‧偵測模組
(191)‧‧‧第一偵測單元
(192)‧‧‧第二偵測單元
(193)‧‧‧第三偵測單元
(194)‧‧‧第四偵測單元
(2)‧‧‧方塊式木框
(21)‧‧‧方塊
(22)‧‧‧左堵頭
(23)‧‧‧右堵頭
(24)‧‧‧邊條
(30)‧‧‧抵持模組
(301)‧‧‧抵持本體
(302)‧‧‧抵持接觸部
(303)‧‧‧彈性元件
(304)‧‧‧升降台面
(305)‧‧‧支撐軸
(306)‧‧‧移動件
(A)‧‧‧中心軸
(H)‧‧‧軌道高度差
(L)‧‧‧推板間距
(L1)‧‧‧邊條長度
(L2)‧‧‧左堵頭厚度
(L3)‧‧‧方塊寬度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P4)‧‧‧第四位置
(W)‧‧‧推板長度差
(W1)‧‧‧邊條厚度
(X)‧‧‧輸送方向
(Y)‧‧‧壓合方向
(S1)‧‧‧方塊供給步驟
(S2)‧‧‧第一偵測步驟
(S3)‧‧‧左堵頭供給步驟
(S4)‧‧‧第二偵測步驟
(S5)‧‧‧第一噴膠步驟
(S6)‧‧‧第三偵測步驟
(S7)‧‧‧右堵頭供給步驟
(S8)‧‧‧方塊供給步驟
(S9)‧‧‧第四偵測步驟
(S10)‧‧‧第二噴膠步驟
(S11)‧‧‧
(S12)‧‧‧邊條供給及壓合步驟
第1圖:本發明之方塊式木框結構示意圖。 第2圖:本發明木框自動黏合機構之整體結構俯視圖。 第3圖:本發明木框自動黏合機構之整體結構側視圖。 第4圖:本發明木框自動黏合機構之部分結構俯視圖。 第5圖:本發明木框自動黏合機構於預備壓合位置之示意圖。 第6圖:本發明木框自動黏合機構於邊條壓合之示意圖。 第7圖:本發明木框自動黏合機構之抵持模組的結構圖。 第8圖:本發明木框自動黏合機構之抵持模組的設置示意圖。 第9圖:本發明木框自動黏合方法流程圖。

Claims (12)

  1. 一種木框自動黏合機構,至少包括有: 一基座(11),其係沿著一輸送方向(X)延伸,該基座(11)之上端部係設置有一滑動面(111);   一右堵頭供給單元(12),係設置於該滑動面(111)的上方;   一方塊供給單元(13),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或上方側,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的後方;   一輸送單元(14),係包含一環帶(141)、至少一第一推板(142)及一第二推板(143),該輸送單元(14)係設置於該滑動面(111)沿著該輸送方向(X)的兩側的任一側,該第一推板(142)及該第二推板(143)係分別與該環帶(141)連結,且該第一推板(142)及該第二推板(143)係位於該滑動面(111)的上方;   一左堵頭供給單元(15),係設置於該滑動面(111)的上方,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方塊供給單元(13)的後方;   一噴膠單元(16),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或上方側,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的後方;   一邊條供給單元(17),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或上方側,且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噴膠單元(16)的後方;   一壓合單元(18),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且設置於該邊條供給單元(17)相對於該基座(11)的另一側;以及, 一偵測模組(19),係包括有一第一偵測單元(191)、一第二偵測單元(192)、一第三偵測單元(193)及一第四偵測單元(194),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或上方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其中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一偵測單元(191)係設置於該方塊供給單元(13)與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之間;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二偵測單元(192)係設置於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與該噴膠單元(16)之間;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三偵測單元(193)係設置於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的前方;沿著該輸送方向(X),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設置於該噴膠單元(16)的後方,或者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設置於該邊條供給單元(17)的後方,或者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設置於該壓合單元(18)的後方,或者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設置於該邊條供給單元(17),或者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係設置於該壓合單元(18)。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其中該第一偵測單元(191)與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係訊號連接,該第二偵測單元(192)與該噴膠單元(16)係訊號連接,該第三偵測單元(193)與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 係訊號連接,該第四偵測單元(194)與該邊條供給單元(17) 係訊號連接,該第四偵測單元(194)與該壓合單元(18) 係訊號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其中該滑動面(111)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延伸而設置於該基座(11)的側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其中該第一推板(142)與該第二推板(143)係相隔一推板間距(L),且該第二推板(143)的長度係比該第一推板(142)的長度多出一推板長度差(W)。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其中該壓合單元(18)係包含一邊條推板(181)及至少一壓力缸(18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其中該木框自動黏合機構(1)更包含至少一抵持模組(3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其中該抵持模組(30)係固定於該環帶(141);該抵持模組(30)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設置於該第一推板(142)的後方,或者設置於該第二推板(143)的後方。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其中該抵持模組(30)係包含一抵持本體(301)、一抵持接觸部(302)及一彈性元件(303),該彈性元件(303)係設置於該抵持本體(301)或套設於該抵持本體(301)內,該抵持接觸部(302)的一端係與該彈性元件(303)抵靠。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其中該抵持模組(30)更包含一升降台面(304)、至少一支撐軸(305)及至少一移動件(306),該抵持本體(301)係連接於該升降台面(304)的一端,該支撐軸(305)的上端部係連接於該升降台面(304)的另一端,該支撐軸(305)的下端部係連接該移動件(306),該移動件(306)係能夠於該基座(11)的一基準軌道(112)及一上升軌道(113)滑動,該基準軌道(112)及該上升軌道(113)係沿著該輸送方向(X)而依序相接續,該上升軌道(113)係比該基準軌道(112)高出一軌道高度差(H)。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其中該上升軌道(113)的位置與該壓合單元(18)的位置,於該輸送方向(X)上的投影係至少有一部分重疊。
  12. 一種木框自動黏合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驟: 一方塊供給步驟(S1):一方塊供給單元(13)供給一方塊(21)於一滑動面(111)上,一第一推板(142)推動該方塊(21)沿著一輸送方向(X)前進; 一第一偵測步驟(S2):一第一偵測單元(191)偵測到該第一推板(142)或該方塊(21)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一第一位置(P1)並發出一第一訊號,該第一偵測單元(191)以該第一訊號通知一左堵頭供給單元(15); 一左堵頭供給步驟(S3):該左堵頭供給單元(15)依照該第一訊號並供給一左堵頭(22),並使該左堵頭(22)與該滑動面(111)接觸,接著該第一推板(142)及該方塊(21)推動該左堵頭(22)沿著該輸送方向(X)持續前進; 一第二偵測步驟(S4):一第二偵測單元(192)偵測該第一推板(142)、該方塊(21)或該左堵頭(22)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一第二位置(P2)並發出一第二訊號,該第二偵測單元(192)以該第二訊號通知一噴膠單元(16); 一第一噴膠步驟(S5):該噴膠單元(16)依照該第二訊號並對該方塊(21)及該左堵頭(22)進行噴灑一黏膠; 一第三偵測步驟(S6):一第三偵測單元(193)偵測一第二推板(143)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一第三位置(P3)並發出一第三訊號,該第三偵測單元(193)以該第三訊號通知一右堵頭供給單元(12); 一右堵頭供給步驟(S7):該右堵頭供給單元(12)依照該第三訊號並供給一右堵頭(23),並使該右堵頭(23)與該滑動面(111)接觸,接著該第二推板(143)推動該右堵頭(23)沿著該輸送方向(X)持續前進; 一另一方塊供給步驟(S8):該方塊供給單元(13)供給另一個該方塊(21),該第二推板(143)及該右堵頭(23)推動前述另一個該方塊(21)沿著該輸送方向(X)持續前進; 一第四偵測步驟(S9):該第二偵測單元(192)偵測該第二推板(143)、該右堵頭(23)或前述另一個該方塊(21)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該第二位置(P2)並發出另一個該第二訊號,該第二偵測單元(192)以另一個該第二訊號通知該噴膠單元(16); 一第二噴膠步驟(S10):該噴膠單元(16)依照前述另一個該第二訊號並對該右堵頭(23)及前述另一個該方塊(21)進行噴灑該黏膠; 一第五偵測步驟(S11):一第四偵測單元(194)偵測該方塊(21)或該左堵頭(22) 抵達位於該滑動面(111)的一第四位置(P4)並發出一第四訊號,該第四偵測單元(194)以該第四訊號通知一邊條供給單元(17)及一壓合單元(18); 一邊條供給及壓合步驟(S12):該邊條供給單元(17)依照該第四訊號供給該邊條(24),該壓合單元(18)依照該第四訊號推動該邊條(24)至一預備壓合位置,接著該壓合單元(18)使得該邊條(24)與已經沾附該黏膠之該左堵頭(22)、複數個該方塊(21)及該右堵頭(23)產生壓合並且彼此黏著。
TW107117302A 2018-05-21 2018-05-21 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木框自動黏合方法 TWI661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7302A TWI661919B (zh) 2018-05-21 2018-05-21 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木框自動黏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7302A TWI661919B (zh) 2018-05-21 2018-05-21 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木框自動黏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1919B true TWI661919B (zh) 2019-06-11
TW202003189A TW202003189A (zh) 2020-01-16

Family

ID=67764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7302A TWI661919B (zh) 2018-05-21 2018-05-21 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木框自動黏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191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35266B (en) * 1994-04-16 1994-12-01 Jong-Shyan Chiou A parquetry plate which is consisted of multiple wood or bamboo plates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JPH0825316A (ja) * 1994-07-08 1996-01-30 Masayuki Suematsu 集成材等の接着装置及び集成材等の接着方法
JP2003236813A (ja) * 2002-02-13 2003-08-26 Sekisui Chem Co Ltd 木質系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04050436A (ja) * 2002-07-16 2004-02-19 Midorikawa Mokuzai Kk 単層パネル用接着枠と単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複層パネル用接着枠と複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TWM344240U (en) * 2008-04-29 2008-11-11 Well Lane Machinery Co Ltd Glue applying device for edge-sealing machine
CN104612362A (zh) * 2014-12-05 2015-05-13 浙江裕华木业有限公司 复合木框及其制作方法
TWI516348B (zh) * 2010-06-22 2016-01-11 Taihei Seisakusho Kk Vertical plate of the stamping device
CN106113207A (zh) * 2016-08-16 2016-11-16 天津华夏防火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门板双边自动封边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35266B (en) * 1994-04-16 1994-12-01 Jong-Shyan Chiou A parquetry plate which is consisted of multiple wood or bamboo plates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JPH0825316A (ja) * 1994-07-08 1996-01-30 Masayuki Suematsu 集成材等の接着装置及び集成材等の接着方法
JP2003236813A (ja) * 2002-02-13 2003-08-26 Sekisui Chem Co Ltd 木質系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04050436A (ja) * 2002-07-16 2004-02-19 Midorikawa Mokuzai Kk 単層パネル用接着枠と単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複層パネル用接着枠と複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TWM344240U (en) * 2008-04-29 2008-11-11 Well Lane Machinery Co Ltd Glue applying device for edge-sealing machine
TWI516348B (zh) * 2010-06-22 2016-01-11 Taihei Seisakusho Kk Vertical plate of the stamping device
CN104612362A (zh) * 2014-12-05 2015-05-13 浙江裕华木业有限公司 复合木框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13207A (zh) * 2016-08-16 2016-11-16 天津华夏防火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门板双边自动封边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3189A (zh)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7957B (zh) 竹规格材的高频热压连续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TWI661919B (zh) 木框自動黏合機構及木框自動黏合方法
CN204354546U (zh) 一种单板层压板
CN107352268A (zh) 一种交错层压木真空吸盘机械手上料装置
CN108423438B (zh) 一种用于盛放涂胶后木板的装置
TWM570785U (zh) Wooden frame automatic bonding mechanism
CN111099367B (zh) 多层复合柜板的生产加工方法及其生产线
CN106042087B (zh) 一种用于单板的快速接长机
WO2019010939A1 (zh) 气泡导光板制造机构
CN207329749U (zh) 一种交错层压木真空吸盘机械手上料装置
CN111231486A (zh) 一种超薄板材防破损自动胶合装置
TWM570786U (zh) Resisting module and wooden frame automatic bonding mechanism
CN213859766U (zh) 一种涂胶封边机
CN212736400U (zh) 竹规格材的高频热压连续自动化生产线
CN212449947U (zh) 一种铝基板铺装运输系统
CN201446606U (zh) 一种定向刨花板的板坯成型运输装置
CN207273465U (zh) 一种用于人造板生产行业的500t双层预压机
CN106697390A (zh) 一种包装产品自动生产线设备
CN111376367A (zh) 一种刨花饰面人造板生产设备
CN214872149U (zh) 一种板式部件油漆膜压机
CN221026082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安装输送平台
CN109203127B (zh) 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
CN212763972U (zh) 一种刨花饰面人造板生产设备
CN215921527U (zh) 一种复合板材制作设备
TWM444367U (zh) 板材輸送之追速擺放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