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3127B - 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3127B
CN109203127B CN201810676217.2A CN201810676217A CN109203127B CN 109203127 B CN109203127 B CN 109203127B CN 201810676217 A CN201810676217 A CN 201810676217A CN 109203127 B CN109203127 B CN 1092031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hain
vertical side
abutt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62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3127A (zh
Inventor
黄勇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Xinhua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Xinhua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Xinhua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Xinhuac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62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031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03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3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3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3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DWORKING VENEER OR PLYWOOD
    • B27D1/00Joining wood veneer with any material; Forming articles thereby;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surfaces to be joined, e.g. scoring
    • B27D1/04Joining wood veneer with any material; Forming articles thereby;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surfaces to be joined, e.g. scoring to produce plywood or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Plywood sheets
    • B27D1/08Manufacture of shaped articles; Presses specially design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DWORKING VENEER OR PLYWOOD
    • B27D1/00Joining wood veneer with any material; Forming articles thereby;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surfaces to be joined, e.g. scoring
    • B27D1/04Joining wood veneer with any material; Forming articles thereby;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surfaces to be joined, e.g. scoring to produce plywood or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Plywood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DWORKING VENEER OR PLYWOOD
    • B27D1/00Joining wood veneer with any material; Forming articles thereby;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surfaces to be joined, e.g. scoring
    • B27D1/04Joining wood veneer with any material; Forming articles thereby;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surfaces to be joined, e.g. scoring to produce plywood or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Plywood sheets
    • B27D1/08Manufacture of shaped articles; Presses specially designed therefor
    • B27D1/083Press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making the manufacture of shaped plywoo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DWORKING VENEER OR PLYWOOD
    • B27D3/00Veneer presses; Press plates; Plywood presses
    • B27D3/02Veneer presses; Press plates; Plywood presses with a plurality of press plates, i.e. multi- platen hot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GACCESSORY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TOOL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SAFETY DEVICES FOR WOOD WORKING MACHINES OR TOOLS
    • B27G11/00Applying adhesives or glue to surfaces of wood to be joined
    • B27G11/005Glue guns, glue spray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Veneer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e Of Plywood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包括对预压装置、排板装置、刷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送装置将模板坯逐一输送至排板装置上,由刷胶装置对各模板坯进行刷胶,然后由预压装置将各层模板坯压合在一起。并且各抵顶轮可对各水平运转条的运动进行平稳顺畅的导向和支撑。而且倾斜且逐级排列的各下端台阶可与逐层排板的模板坯高度相适应,且可使各承托部及时反弹而不会刮蹭到下方的模板坯和下预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效自动排板线,其可对模板坯进行顺畅、稳定且自动化的输送、刷胶、排板和一次预压成型,高效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618157.9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810618157.9,申请日为2018年06月15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带预压自动排板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合板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
背景技术
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
目前,胶合板生产时的排板或组坯,是将旋切后的单板涂胶,再在工作台上进行组坯排叠,在组坯排叠时,根据所需的规格留出四周毛边的余量,经热压、裁切后,使胶合板符合规定规格要求。胶合板进行排板或组坯时,因为均是单张作业,所以生产效率低。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模板坯进行顺畅、稳定且自动化的输送、刷胶、排板和一次预压成型,高效实用的高效自动排板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包括预压装置,对模板坯进行排板的排板装置,和对排板装置输送模板坯的输送装置;
所述预压装置包括处于下方的下预压板,处于下预压板正上方的上预压板,和驱动上预压板升降的预压升降驱动装置;所述下预压板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竖向侧面、第二竖向侧面、第三竖向侧面和第四竖向侧面;
所述排板装置包括分处所述下预压板两侧的第一排板部和第二排板部;所述第一排板部与所述第一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板部与所述第三竖向侧面相对应;
所述第一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上的第一水平运转条,对各第一水平运转条进行抵顶的第一竖向限位板,和驱动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的第一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连接于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之间的第一排板链条,连接于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之间的第二排板链条,承载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的第一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的第一下传动轴;所述第一上传动轴和第一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一竖向侧面相平行;所述第一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链条单体;所述第二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三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四链条单体;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和第二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二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链条单体和第四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水平运转条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处于所述第二间隙中;
所述第一水平运转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一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一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一承托板条;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反向侧面;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排板侧面的第一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一反向侧面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分处所述第一承载板条的中点两侧,所述第一滑孔比第二滑孔更靠近所述第二竖向侧面;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二竖向侧面所在的平面;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四竖向侧面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承托部,对应贯穿所述第一滑孔的第一滑杆,和对应贯穿所述第二滑孔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承托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的第一薄板部,和朝向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厚板部;所述第一薄板部的上表面和第一厚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上抵顶台阶;所述第一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上的第一抵顶轮,所述第一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滑杆通过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一压簧;所述第二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上的第二抵顶轮,所述第二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滑杆通过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二压簧;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的下端高于所述下预压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的下端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一滑孔相对应的第一台阶组,和与各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的第二台阶组;所述第一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一滑孔正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一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竖向侧面方向倾斜排列;所述第二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二滑孔正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二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四竖向侧面方向倾斜排列;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一板主体部,和处于上部的第一延伸板部;所述第一板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所述第一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一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渡台阶,所述第一过渡台阶具有由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一过渡斜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的上端具有由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二过渡斜面;所述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均与所述第二过渡斜面相对应;所述第一板主体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水平运转条至最下方的第一水平运转条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上并与各所述第一水平运转条一一对应的第二水平运转条,对各第二水平运转条进行抵顶的第二竖向限位板,和驱动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的第二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连接于第三上链轮和第三下链轮之间的第三排板链条,连接于第四上链轮和第四下链轮之间的第四排板链条,承载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的第二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的第二下传动轴;所述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三竖向侧面相平行;所述第三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第四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五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六链条单体;所述第四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七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八链条单体;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和第四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六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七链条单体和第八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二水平运转条连接于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处于所述第四间隙中;
所述第二水平运转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二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二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二承托板条;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二端面,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反向侧面;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排板侧面的第二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二条形槽和所述第二反向侧面的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所述第二条形槽沿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分处所述第二承载板条的中点两侧,所述第三滑孔比第四滑孔更靠近所述第二竖向侧面;各所述第三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三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二竖向侧面所在的平面;各所述第四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四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四竖向侧面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第二承托部,对应贯穿所述第三滑孔的第三滑杆,和对应贯穿所述第四滑孔的第四滑杆;所述第二承托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的第二薄板部,和朝向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第二厚板部;所述第二薄板部的上表面和第二厚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上抵顶台阶;所述第三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上的第三抵顶轮,所述第三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滑杆通过第三连接头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三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三压簧;所述第四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上的第四抵顶轮,所述第四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相平行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滑杆通过第四连接头与所述第四转轴连接,所述第四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之间的第四压簧;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的下端高于所述下预压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的下端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三滑孔相对应的第三台阶组,和与各所述第四滑孔相对应的第四台阶组;所述第三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三滑孔正下方的第三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三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竖向侧面方向倾斜排列;所述第四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四滑孔正下方的第四下端台阶,各所述第四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四竖向侧面方向倾斜排列;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二板主体部,和处于上部的第二延伸板部;所述第二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所述第二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所述第三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二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二过渡台阶,所述第二过渡台阶具有由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三过渡斜面;所述第二延伸板部的上端具有由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四过渡斜面;所述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均与所述第四过渡斜面相对应;所述第二板主体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二水平运转条至最下方的第二水平运转条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薄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竖向侧面的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二薄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竖向侧面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
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拨动机构,承载输送拨动机构的第二水平滑轨,和驱动输送拨动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排板装置的第二水平驱动机构;所述输送拨动机构包括对相应所述第一水平运转条和第二水平运转条输送模板坯的输送带,设于输送带上的拨动凸块,和承载输送带的输送支架;所述第二水平滑轨与所述第二竖向侧面相垂直。
所述第一链条驱动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下传动轴连接进行驱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链条驱动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二下传动轴连接进行驱动的第二电机。
所述第一厚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厚板正侧面,和朝向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厚板反侧面;所述第一厚板反侧面的上边缘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一条形槽内倾斜的第一上倾斜面,下边缘形成有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一条形槽内倾斜的第一下倾斜面;所述第二厚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厚板正侧面,和朝向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第二厚板反侧面;所述第二厚板反侧面的上边缘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条形槽内倾斜的第二上倾斜面,下边缘形成有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二条形槽内倾斜的第二下倾斜面。
所述第一薄板部的下表面和第一厚板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下抵顶台阶;所述第二薄板部的下表面和第二厚板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下抵顶台阶。
所述第一过渡斜面、第二过渡斜面、第三过渡斜面和第四过渡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等。
所述排板装置还包括支撑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第一下传动轴、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的排板支架;所述排板支架包括与两个所述第一上传动轴和第一下传动轴的两端连接的第一竖向支柱,以及两个与所述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的两端连接的第二竖向支柱;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柱之间,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柱之间。
所述输送带上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渡斜面的高度。
所述输送带包括朝向所述排板装置的第一输送轮,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轮,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轮和第二输送轮之间的输送皮带;所述拨动凸块设于所述输送皮带的外表面;所述输送支架包括支撑于所述第一输送轮下方的第一输送支撑柱,支撑于所述第二输送轮下方的第二输送支撑柱,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支撑柱和第二输送支撑柱之间的连接支撑杆;所述第一输送支撑柱由下至上逐渐朝所述排板装置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输送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三滑套,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四滑套;所述第二水平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平行的第二驱动螺杆,以及设于第二水平滑轨上并对第二驱动螺杆进行驱动的第二水平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驱动螺杆相配合的第二驱动螺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高效自动排板线,突破传统胶合板排板设备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包括对预压装置、排板装置、刷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送装置将模板坯逐一输送至排板装置上,由刷胶装置对各模板坯进行刷胶,然后由预压装置将各层模板坯压合在一起。具体是,第一链条驱动部件驱动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运转条绕过各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并沿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驱动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运转条绕过各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并沿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由第二水平驱动机构驱动输送拨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滑轨靠近排板装置,使输送带的上表面与同一高度相对应的第一水平运转条和第二水平运转条相对应,模板坯置于输送带上向排板装置输送,拨动凸块对模板坯具有限位和推动的作用,当此相应的第一水平运转条的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均沿着第二过渡斜面滑动并逐渐压缩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直至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滑动至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上,且此相应的第二水平运转条的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均沿着第四过渡斜面滑动并逐渐压缩第三压簧和第四压簧,直至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滑动至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上时,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抵顶第一薄板部突出于第一条形槽,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抵顶第二薄板部突出于第二条形槽,由拨动凸块推动相应的模板坯滑动至相应的第一水平运转条和第二水平运转条上,使模板坯的两个边缘相应搭在此相应的第一水平运转条的第一薄板部上和第二水平运转条的第二薄板部上,并沿第一薄板部和第二薄板部上滑动至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处进行限位,随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运转条沿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运转条沿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此相应的第一水平运转条的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均沿着第一过渡斜面滑动并继续逐渐压缩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直至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滑动至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上,且此相应的第二水平运转条的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均沿着第三过渡斜面滑动并继续逐渐压缩第三压簧和第四压簧,直至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滑动至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上时,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抵顶第一薄板部更加突出于第一条形槽,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抵顶第二薄板部更加突出于第二条形槽,且第一厚板部也突出于第一条形槽,第二厚板部也突出于第二条形槽,使第一上抵顶台阶和第二上抵顶台阶相配合对模板坯进行夹持限位,进而实现对模板坯的整体精确定位。以此方式使各同一高度相对应的各第一水平运转条和第二水平运转条均承载并定位相应的模板坯,使相应数量的模板坯上下排列且相邻模板坯之间具有间隙,然后由第一水平驱动机构驱动刷胶机构沿第一水平滑轨靠近排板装置,使刷胶机构带动喷胶机构对除了最上层的各层模板坯的上表面进行喷胶,然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运转条沿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运转条沿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当最下方的第一水平运转条到达第一竖向限位板的下端,最下方的第二水平运转条到达第二竖向限位板的下端时,相应的最下方的模板坯到达下预压板的上表面,最下方的第一水平运转条的第一抵顶轮滑过最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时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二抵顶轮滑过最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时在第二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一承托部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一条形槽中,不再承托模板坯,同时最下方的第二水平运转条的第三抵顶轮滑过最下方的第三下端台阶时在第三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四抵顶轮滑过最下方的第四下端台阶时在第四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二承托部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二条形槽中,不再承托模板坯,使最下方的模板坯直接放置在下预压板的上表面上。然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运转条沿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运转条沿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当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水平运转条到达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下端台阶和第二下端台阶,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水平运转条到达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三下端台阶和第四下端台阶时,相应的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模板坯到达最下方的模板坯的上表面,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水平运转条的第一抵顶轮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下端台阶时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二抵顶轮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下端台阶时在第二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一承托部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一条形槽中,不再承托模板坯,同时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水平运转条的第三抵顶轮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三下端台阶时在第三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四抵顶轮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四下端台阶时在第四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二承托部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二条形槽中,不再承托模板坯,使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模板坯直接放置在最下方的模板坯的上表面上。以此方式将各个模板坯逐一排板在一起。最后由预压升降驱动装置驱动上预压板向下运动,与下预压板相配合对各模板坯进行预压成型。并且各抵顶轮可对各水平运转条的运动进行平稳顺畅的导向和支撑。而且倾斜且逐级排列的各下端台阶可与逐层排板的模板坯高度相适应,且可使各承托部及时反弹而不会刮蹭到下方的模板坯和下预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效自动排板线,其可对模板坯进行顺畅、稳定且自动化的输送、刷胶、排板和一次预压成型,高效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面第一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侧面第二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侧面第三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侧面第四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侧面第五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侧面第六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下预压板 111-第四竖向侧面 12-上预压板 13-预压升降驱动装置
211-第一上链轮 212-第二上链轮 213-第一下链轮 214-第二下链轮 215-第一排板链条 2151-第一链条单体 2152-第二链条单体 216-第二排板链条 2161-第二间隙217-第一上传动轴 218-第一下传动轴 22-第一水平运转条 221-第一承载板条 2211-第一排板侧面 2212-第一反向侧面 2213-第一条形槽 2214-第一滑孔 2221-第一承托部22211-第一薄板部 a1-第一限位凸块 22212-第一厚板部 a2-第一上倾斜面 a3-第一下倾斜面 22213-第一上抵顶台阶 2222-第一滑杆 22221-第一抵顶轮 22222-第一压簧22231-第二抵顶轮 23-第一竖向限位板 231-第一台阶组 2311-第一下端台阶 232-第二台阶组 2321-第二下端台阶 233-第一板主体部 234-第一延伸板部 235-第一过渡斜面236-第二过渡斜面
311-第三上链轮 312-第四上链轮 313-第三下链轮 314-第四下链轮 315-第三排板链条 3151-第五链条单体 3152-第六链条单体 316-第四排板链条 3161-第四间隙317-第二上传动轴 318-第二下传动轴 32-第二水平运转条 321-第二承载板条 3211-第二排板侧面 3212-第二反向侧面 3213-第二条形槽 3214-第三滑孔 3221-第二承托部32211-第二薄板部 32212-第二厚板部 a4-第二上倾斜面 a5-第二下倾斜面 32213-第二上抵顶台阶 3222-第三滑杆 32221-第三抵顶轮 32222-第三压簧 33-第二竖向限位板331-第三台阶组 3311-第三下端台阶 332-第四台阶组 3321-第四下端台阶 333-第二板主体部 334-第二延伸板部 335-第三过渡斜面 336-第四过渡斜面
411-喷胶机构 42-第一水平滑轨 43-第一水平驱动机构
511-输送带 5111-第一输送轮 5112-第二输送轮 5113-输送皮带 512-拨动凸块5131-第一输送支撑柱 5132-第二输送支撑柱 5133-连接支撑杆 52-第二水平滑轨 53-第二水平驱动机构 531-第二驱动螺杆 532-第二水平驱动电机 54-第三滑套 55-第四滑套
6-模板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如图1-10所示,包括预压装置,对模板坯6进行排板的排板装置,和对排板装置输送模板坯6的输送装置;优选地,还包括对模板坯6进行刷胶的刷胶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对预压装置、排板装置、刷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预压装置包括处于下方的下预压板11,处于下预压板11正上方的上预压板12,和驱动上预压板12升降的预压升降驱动装置13;下预压板11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竖向侧面、第二竖向侧面、第三竖向侧面和第四竖向侧面111;
排板装置包括分处下预压板11两侧的第一排板部和第二排板部;第一排板部与第一竖向侧面相对应,第二排板部与第三竖向侧面相对应;
第一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上的第一水平运转条22,对各第一水平运转条22进行抵顶的第一竖向限位板23,和驱动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的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上链轮211和第二上链轮212,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下链轮213和第二下链轮214,连接于第一上链轮211和第一下链轮213之间的第一排板链条215,连接于第二上链轮212和第二下链轮214之间的第二排板链条216,承载第一上链轮211和第二上链轮212的第一上传动轴217,以及承载第一下链轮213和第二下链轮214的第一下传动轴218;第一上传动轴217和第一下传动轴218相平行且均与第一竖向侧面相平行;第一排板链条215与第二竖向侧面相对应,第二排板链条216与第四竖向侧面111相对应;第一排板链条215包括朝向第二排板部的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链条单体2152;第二排板链条216包括朝向第二排板部的第三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四链条单体;第一排板链条215和第二排板链条216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二链条单体2152之间、以及第三链条单体和第四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2161;第一水平运转条22连接于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第一竖向限位板23处于第二间隙2161中;
第一水平运转条22包括水平连接于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一承载板条221,以及与第一承载板条221平行的第一承托板条;第一承载板条221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一端面,朝向第二排板部的第一排板侧面2211,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反向侧面2212;第一承载板条221包括形成于第一排板侧面2211的第一条形槽2213,以及连通第一条形槽2213和第一反向侧面2212的第一滑孔2214和第二滑孔;第一条形槽2213沿第一承载板条221延伸并贯穿至两第一端面;第一滑孔2214和第二滑孔分处第一承载板条221的中点两侧,第一滑孔2214比第二滑孔更靠近第二竖向侧面,且第一滑孔2214和第二滑孔至第一承载板条221中点的距离相等;各第一滑孔2214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第一滑孔2214由上至下逐渐靠近第二竖向侧面所在的平面;各第二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第二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第四竖向侧面111所在的平面;第一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第一条形槽2213内的第一承托部2221,对应贯穿所述第一滑孔2214的第一滑杆2222,和对应贯穿所述第二滑孔的第二滑杆;第一承托部2221的宽度与第一条形槽2213的深度相等;第一承托部2221包括朝向第二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6的第一薄板部22211,和朝向第一条形槽2213内的第一厚板部22212;第一厚板部22212的厚度大于第一薄板部22211的厚度,第一薄板部22211的上表面和第一厚板部2221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上抵顶台阶22213;第一滑杆2222的外端设有抵顶于第一竖向限位板23上的第一抵顶轮22221,第一抵顶轮22221具有与第一条形槽2213相平行的第一转轴,第一滑杆2222通过第一连接头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滑杆2222上套有张设于第一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2212之间的第一压簧22222,第一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第一转轴两端的第一轮承载板;第二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第一竖向限位板23上的第二抵顶轮22231,第二抵顶轮22231具有与第一条形槽2213相平行的第二转轴,第二滑杆通过第二连接头与第二转轴连接,第二滑杆上套有张设于第二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2212之间的第二压簧,第二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第二转轴两端的第二轮承载板;第一竖向限位板23的下端高于下预压板11的上表面;第一竖向限位板23的下端形成有与各第一滑孔2214相对应的第一台阶组231,和与各第二滑孔相对应的第二台阶组232;第一台阶组231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第一滑孔2214正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2311,各第一下端台阶2311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二竖向侧面方向倾斜排列,相邻第一下端台阶2311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6的厚度相等;第二台阶组232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第二滑孔正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2321,各第二下端台阶2321由上至下逐渐朝第四竖向侧面111方向倾斜排列,相邻第二下端台阶2321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6的厚度相等;第一竖向限位板23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一板主体部233,和处于上部的第一延伸板部234;第一板主体部233具有朝向第二排板部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第一延伸板部234具有朝向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一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一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渡台阶,第一过渡台阶具有由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一过渡斜面235;第一延伸板部234的上端具有由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二过渡斜面236;第一抵顶轮22221和第二抵顶轮22231均与第二过渡斜面相对应;第一板主体部233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第一水平运转条22至最下方的第一水平运转条22之间的距离,此结构可使各第一水平运转条22同时处于第一板主体部233上,便于进行同时刷胶;
第二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上并与各第一水平运转条22一一对应的第二水平运转条32,对各第二水平运转条32进行抵顶的第二竖向限位板33,和驱动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的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上链轮311和第四上链轮312,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下链轮313和第四下链轮314,连接于第三上链轮311和第三下链轮313之间的第三排板链条315,连接于第四上链轮312和第四下链轮314之间的第四排板链条316,承载第三上链轮311和第四上链轮312的第二上传动轴317,以及承载第三下链轮313和第四下链轮314的第二下传动轴318;第二上传动轴317和第二下传动轴318相平行且均与第三竖向侧面相平行;第三排板链条315与第二竖向侧面相对应,第四排板链条316与第四竖向侧面111相对应;第三排板链条315包括朝向第一排板部的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六链条单体3152;第四排板链条316包括朝向第一排板部的第七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八链条单体;第三排板链条315和第四排板链条316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六链条单体3152之间、以及第七链条单体和第八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四间隙3161;第二水平运转条32连接于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第二竖向限位板33处于第四间隙3161中;
第二水平运转条32包括水平连接于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二承载板条321,以及与第二承载板条321平行的第二承托板条;第二承载板条321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二端面,朝向第一排板部的第二排板侧面3211,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反向侧面3212;第二承载板条321包括形成于第二排板侧面3211的第二条形槽3213,以及连通第二条形槽3213和第二反向侧面3212的第三滑孔3214和第四滑孔;第二条形槽3213沿第二承载板条321延伸并贯穿至两第二端面;第三滑孔3214和第四滑孔分处第二承载板条321的中点两侧,第三滑孔3214比第四滑孔更靠近第二竖向侧面,且第三滑孔3214和第四滑孔至第二承载板条321中点的距离相等;各第三滑孔3214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第三滑孔3214由上至下逐渐靠近第二竖向侧面所在的平面;各第四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第四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第四竖向侧面111所在的平面;第二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第二条形槽3213内的第二承托部3221,对应贯穿第三滑孔3214的第三滑杆3222,和对应贯穿第四滑孔的第四滑杆;第二承托部3221的宽度与第二条形槽3213的深度相等;第二承托部3221包括朝向第一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6的第二薄板部32211,和朝向第二条形槽3213内的第二厚板部32212;第二厚板部32212的厚度大于第二薄板部32211的厚度,第二薄板部32211的上表面和第二厚板部3221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上抵顶台阶32213;第三滑杆3222的外端设有抵顶于第二竖向限位板33上的第三抵顶轮32221,第三抵顶轮32221具有与第二条形槽3213相平行的第三转轴,第三滑杆3222通过第三连接头与第三转轴连接,第三滑杆3222上套有张设于第三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3212之间的第三压簧32222,第三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第三转轴两端的第三轮承载板;第四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第二竖向限位板33上的第四抵顶轮,第四抵顶轮具有与第二条形槽3213相平行的第四转轴,第四滑杆通过第四连接头与第四转轴连接,第四滑杆上套有张设于第四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3212之间的第四压簧,第四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第四转轴两端的第四轮承载板;第二竖向限位板33的下端高于下预压板11的上表面;第二竖向限位板33的下端形成有与各第三滑孔3214相对应的第三台阶组331,和与各第四滑孔相对应的第四台阶组332;第三台阶组331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第三滑孔3214正下方的第三下端台阶3311,各第三下端台阶3311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二竖向侧面方向倾斜排列,相邻第三下端台阶3311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6的厚度相等;第四台阶组332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第四滑孔正下方的第四下端台阶3321,各第四下端台阶3321由上至下逐渐朝第四竖向侧面111方向倾斜排列,相邻第四下端台阶3321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6的厚度相等;第二竖向限位板33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二板主体部333,和处于上部的第二延伸板部334;第二延伸板部334具有朝向第一排板部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第二延伸板部334具有朝向第一排板部的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三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二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二过渡台阶,第二过渡台阶具有由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三过渡斜面335;第二延伸板部334的上端具有由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四过渡斜面336;第三抵顶轮32221和第四抵顶轮均与第四过渡斜面相对应;第二板主体部333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第二水平运转条32至最下方的第二水平运转条32之间的距离,此结构可使各第二水平运转条32同时处于第二板主体部333上,便于进行同时刷胶;
第一薄板部22211具有朝向第四竖向侧面111的第一限位端,第一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6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块a1;第二薄板部32211具有朝向第四竖向侧面111的第二限位端,第二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6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
优选地,刷胶装置与第四竖向侧面111相对应;刷胶装置包括刷胶机构,承载刷胶机构的第一水平滑轨42,和驱动刷胶机构靠近或远离排板装置的第一水平驱动机构43;刷胶机构包括对多层模板坯6进行喷胶的喷胶机构411,对喷胶机构411注胶的注胶机构,和对注胶机构进行供料的供料机构;第一水平滑轨42与第四竖向侧面111相垂直;
优选地,输送装置与第二竖向侧面相对应;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拨动机构,承载输送拨动机构的第二水平滑轨52,和驱动输送拨动机构靠近或远离排板装置的第二水平驱动机构53;输送拨动机构包括对相应第一水平运转条22和第二水平运转条32输送模板坯6的输送带511,设于输送带511上的拨动凸块512,和承载输送带511的输送支架;第二水平滑轨52与第二竖向侧面相垂直。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包括对预压装置、排板装置、刷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送装置将模板坯6逐一输送至排板装置上,由刷胶装置对各模板坯6进行刷胶,然后由预压装置将各层模板坯6压合在一起。具体是,第一链条驱动部件驱动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运转条22绕过各第一上链轮211和第二上链轮212并沿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驱动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运转条32绕过各第三上链轮311和第四上链轮312并沿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由第二水平驱动机构53驱动输送拨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滑轨52靠近排板装置,使输送带511的上表面与同一高度相对应的第一水平运转条22和第二水平运转条32相对应,模板坯6置于输送带511上向排板装置输送,拨动凸块512对模板坯6具有限位和推动的作用,当此相应的第一水平运转条22的第一抵顶轮22221和第二抵顶轮22231均沿着第二过渡斜面236滑动并逐渐压缩第一压簧22222和第二压簧,直至第一抵顶轮22221和第二抵顶轮22231滑动至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上,且此相应的第二水平运转条32的第三抵顶轮32221和第四抵顶轮均沿着第四过渡斜面336滑动并逐渐压缩第三压簧32222和第四压簧,直至第三抵顶轮32221和第四抵顶轮滑动至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上时,第一滑杆2222和第二滑杆抵顶第一薄板部22211突出于第一条形槽2213,第三滑杆3222和第四滑杆抵顶第二薄板部32211突出于第二条形槽3213,由拨动凸块512推动相应的模板坯6滑动至相应的第一水平运转条22和第二水平运转条32上,使模板坯6的两个边缘相应搭在此相应的第一水平运转条22的第一薄板部22211上和第二水平运转条32的第二薄板部32211上,并沿第一薄板部22211和第二薄板部32211上滑动至第一限位凸块a1和第二限位凸块处进行限位,随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运转条22沿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运转条32沿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此相应的第一水平运转条22的第一抵顶轮22221和第二抵顶轮22231均沿着第一过渡斜面235滑动并继续逐渐压缩第一压簧22222和第二压簧,直至第一抵顶轮22221和第二抵顶轮22231滑动至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上,且此相应的第二水平运转条32的第三抵顶轮32221和第四抵顶轮均沿着第三过渡斜面335滑动并继续逐渐压缩第三压簧32222和第四压簧,直至第三抵顶轮32221和第四抵顶轮滑动至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上时,第一滑杆2222和第二滑杆抵顶第一薄板部22211更加突出于第一条形槽2213,第三滑杆3222和第四滑杆抵顶第二薄板部32211更加突出于第二条形槽3213,且第一厚板部22212也突出于第一条形槽2213,第二厚板部32212也突出于第二条形槽3213,使第一上抵顶台阶22213和第二上抵顶台阶32213相配合对模板坯6进行夹持限位,进而实现对模板坯6的整体精确定位。以此方式使各同一高度相对应的各第一水平运转条22和第二水平运转条32均承载并定位相应的模板坯6,使相应数量的模板坯6上下排列且相邻模板坯6之间具有间隙,然后由第一水平驱动机构43驱动刷胶机构沿第一水平滑轨42靠近排板装置,使刷胶机构带动喷胶机构411对除了最上层的各层模板坯6的上表面进行喷胶,然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运转条22沿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运转条32沿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当最下方的第一水平运转条22到达第一竖向限位板23的下端,最下方的第二水平运转条32到达第二竖向限位板33的下端时,相应的最下方的模板坯6到达下预压板11的上表面,最下方的第一水平运转条22的第一抵顶轮22221滑过最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2311时在第一压簧22222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二抵顶轮22231滑过最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2321时在第二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一承托部2221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一条形槽2213中,不再承托模板坯6,同时最下方的第二水平运转条32的第三抵顶轮32221滑过最下方的第三下端台阶3311时在第三压簧32222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四抵顶轮滑过最下方的第四下端台阶3321时在第四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二承托部3221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二条形槽3213中,不再承托模板坯6,使最下方的模板坯6直接放置在下预压板11的上表面上。然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运转条22沿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运转条32沿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当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水平运转条22到达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下端台阶2311和第二下端台阶2321,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水平运转条32到达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三下端台阶3311和第四下端台阶3321时,相应的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模板坯6到达最下方的模板坯6的上表面,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水平运转条22的第一抵顶轮22221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下端台阶2311时在第一压簧22222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二抵顶轮22231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下端台阶2321时在第二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一承托部2221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一条形槽2213中,不再承托模板坯6,同时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水平运转条32的第三抵顶轮32221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三下端台阶3311时在第三压簧32222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四抵顶轮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四下端台阶3321时在第四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二承托部3221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二条形槽3213中,不再承托模板坯6,使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模板坯6直接放置在最下方的模板坯6的上表面上。以此方式将各个模板坯6逐一排板在一起。最后由预压升降驱动装置13驱动上预压板12向下运动,与下预压板11相配合对各模板坯6进行预压成型。并且各抵顶轮可对各水平运转条的运动进行平稳顺畅的导向和支撑。而且倾斜且逐级排列的各下端台阶可与逐层排板的模板坯6高度相适应,且可使各承托部及时反弹而不会刮蹭到下方的模板坯6和下预压板11。
优选地,输送带511上表面的高度大于第一过渡斜面235的高度。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有当第一水平运转条22与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相对应,第二水平运转条32与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相对应时,第一薄板部22211和第二薄板部32211才伸入到模板坯6下方而具有承载模板坯6的功能,且模板坯6必须在第一水平运转条22到达第一过渡斜面235之前、第二水平运转条32到达第三过渡斜面335之前落在第一薄板部22211和第二薄板部32211上才能被第一上抵顶台阶22213和第二上抵顶台阶32213进行夹持限位,所以需要输送带511上表面的高度大于第一过渡斜面235和第三过渡斜面335的高度才能确保模板坯6准确自然滑动到第一薄板部22211和第二薄板部32211上。
优选地,输送带511包括朝向排板装置的第一输送轮5111,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轮5112,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轮5111和第二输送轮5112之间的输送皮带5113;拨动凸块512设于输送皮带5113的外表面;输送支架包括支撑于第一输送轮5111下方的第一输送支撑柱5131,支撑于第二输送轮5112下方的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支撑柱5131和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之间的连接支撑杆5133;第一输送支撑柱5131由下至上逐渐朝排板装置方向倾斜设置。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一输送轮5111或第二输送轮5112通过输送电机的驱动而带动输送皮带5113运转。且倾斜的第一输送支撑柱5131可将输送带511送入到排板装置内部进行更大范围的自由移动供应模板坯6。
优选地,第一输送支撑柱5131的下端设有与第二水平滑轨52相配合的第三滑套54,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的下端设有与第二水平滑轨52相配合的第四滑套55;第二水平驱动机构53包括与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连接并与第二水平滑轨52相平行的第二驱动螺杆531,以及设于第二水平滑轨52上并对第二驱动螺杆531进行驱动的第二水平驱动电机532;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形成有与第二驱动螺杆531相配合的第二驱动螺孔。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二水平驱动机构53通过第二水平驱动电机532驱动第二驱动螺杆531转动,第二驱动螺杆531通过第二驱动螺孔来带动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及整个输送带511等依靠第三滑套54和第四滑套55沿第二水平滑轨52滑动。
优选地,第一链条驱动部件包括与第一下传动轴218连接进行驱动的第一电机,第二链条驱动部件包括与第二下传动轴318连接进行驱动的第二电机。
优选地,第一厚板部22212具有朝向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厚板正侧面,和朝向第一条形槽2213内的第一厚板反侧面;第一厚板反侧面的上边缘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一条形槽2213内倾斜的第一上倾斜面a2,下边缘形成有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一条形槽2213内倾斜的第一下倾斜面a3;第二厚板部32212具有朝向第一排板部的第二厚板正侧面,和朝向第二条形槽3213内的第二厚板反侧面;第二厚板反侧面的上边缘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二条形槽3213内倾斜的第二上倾斜面a4,下边缘形成有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二条形槽3213内倾斜的第二下倾斜面a5。第一上倾斜面a2和第一下倾斜面a3便于第一厚板部22212及整个第一承托部2221顺势滑入到第一条形槽2213内而不会出现卡在第一条形槽2213口沿的情况,动作更加顺畅;第二上倾斜面a4和第二下倾斜面a5便于第二厚板部32212及整个第二承托部3221顺势滑入到第二条形槽3213内而不会出现卡在第二条形槽3213口沿的情况,动作更加顺畅。
优选地,第一薄板部22211的下表面和第一厚板部2221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下抵顶台阶;第二薄板部32211的下表面和第二厚板部3221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下抵顶台阶。第一下抵顶台阶和第二下抵顶台阶可使第一薄板部22211和第二薄板部32211与下方的下预压板11或模板坯6保持一定距离,确保第一承托部2221和第二承托部3221的顺畅反弹。
优选地,第一承托部2221形成有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二排板部倾斜的第一斜面,第二承托部3221形成有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一排板部倾斜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可使第一承托部2221和第二承托部3221与下方的下预压板11或模板坯6保持一定距离,确保第一承托部2221和第二承托部3221的顺畅反弹。
优选地,第一过渡斜面235、第二过渡斜面236、第三过渡斜面335和第四过渡斜面336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等。
优选地,排板装置还包括支撑第一上传动轴217、第一下传动轴218、第二上传动轴317和第二下传动轴318的排板支架;排板支架包括与两个第一上传动轴217和第一下传动轴218的两端连接的第一竖向支柱,以及两个与第二上传动轴317和第二下传动轴318的两端连接的第二竖向支柱;第一竖向限位板23连接于两个第一竖向支柱之间,第二竖向限位板33连接于两个第二竖向支柱之间。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9)

1.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压装置,对模板坯进行排板的排板装置,和对排板装置输送模板坯的输送装置;
所述预压装置包括处于下方的下预压板,处于下预压板正上方的上预压板,和驱动上预压板升降的预压升降驱动装置;所述下预压板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竖向侧面、第二竖向侧面、第三竖向侧面和第四竖向侧面;
所述排板装置包括分处所述下预压板两侧的第一排板部和第二排板部;所述第一排板部与所述第一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板部与所述第三竖向侧面相对应;
所述第一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上的第一水平运转条,对各第一水平运转条进行抵顶的第一竖向限位板,和驱动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的第一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连接于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之间的第一排板链条,连接于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之间的第二排板链条,承载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的第一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的第一下传动轴;所述第一上传动轴和第一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一竖向侧面相平行;所述第一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链条单体;所述第二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三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四链条单体;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和第二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二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链条单体和第四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水平运转条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处于所述第二间隙中;
所述第一水平运转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一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一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一承托板条;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反向侧面;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排板侧面的第一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一反向侧面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分处所述第一承载板条的中点两侧,所述第一滑孔比第二滑孔更靠近所述第二竖向侧面;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二竖向侧面所在的平面;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四竖向侧面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承托部,对应贯穿所述第一滑孔的第一滑杆,和对应贯穿所述第二滑孔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承托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的第一薄板部,和朝向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厚板部;所述第一薄板部的上表面和第一厚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上抵顶台阶;所述第一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上的第一抵顶轮,所述第一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滑杆通过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一压簧;所述第二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上的第二抵顶轮,所述第二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滑杆通过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二压簧;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的下端高于所述下预压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的下端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一滑孔相对应的第一台阶组,和与各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的第二台阶组;所述第一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一滑孔正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一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竖向侧面方向倾斜排列;所述第二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二滑孔正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二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四竖向侧面方向倾斜排列;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一板主体部,和处于上部的第一延伸板部;所述第一板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所述第一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一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渡台阶,所述第一过渡台阶具有由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一过渡斜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的上端具有由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二过渡斜面;所述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均与所述第二过渡斜面相对应;所述第一板主体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水平运转条至最下方的第一水平运转条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上并与各所述第一水平运转条一一对应的第二水平运转条,对各第二水平运转条进行抵顶的第二竖向限位板,和驱动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运转的第二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链条周期传送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连接于第三上链轮和第三下链轮之间的第三排板链条,连接于第四上链轮和第四下链轮之间的第四排板链条,承载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的第二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的第二下传动轴;所述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三竖向侧面相平行;所述第三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第四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五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六链条单体;所述第四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七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八链条单体;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和第四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六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七链条单体和第八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二水平运转条连接于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处于所述第四间隙中;
所述第二水平运转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二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二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二承托板条;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二端面,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反向侧面;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排板侧面的第二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二条形槽和所述第二反向侧面的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所述第二条形槽沿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分处所述第二承载板条的中点两侧,所述第三滑孔比第四滑孔更靠近所述第二竖向侧面;各所述第三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三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二竖向侧面所在的平面;各所述第四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四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四竖向侧面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第二承托部,对应贯穿所述第三滑孔的第三滑杆,和对应贯穿所述第四滑孔的第四滑杆;所述第二承托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的第二薄板部,和朝向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第二厚板部;所述第二薄板部的上表面和第二厚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上抵顶台阶;所述第三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上的第三抵顶轮,所述第三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滑杆通过第三连接头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三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三压簧;所述第四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上的第四抵顶轮,所述第四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相平行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滑杆通过第四连接头与所述第四转轴连接,所述第四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之间的第四压簧;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的下端高于所述下预压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的下端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三滑孔相对应的第三台阶组,和与各所述第四滑孔相对应的第四台阶组;所述第三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三滑孔正下方的第三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三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竖向侧面方向倾斜排列;所述第四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四滑孔正下方的第四下端台阶,各所述第四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四竖向侧面方向倾斜排列;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二板主体部,和处于上部的第二延伸板部;所述第二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所述第二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所述第三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二竖向侧面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二过渡台阶,所述第二过渡台阶具有由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三过渡斜面;所述第二延伸板部的上端具有由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四过渡斜面;所述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均与所述第四过渡斜面相对应;所述第二板主体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二水平运转条至最下方的第二水平运转条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薄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竖向侧面的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二薄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竖向侧面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
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竖向侧面相对应;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拨动机构,承载输送拨动机构的第二水平滑轨,和驱动输送拨动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排板装置的第二水平驱动机构;所述输送拨动机构包括对相应所述第一水平运转条和第二水平运转条输送模板坯的输送带,设于输送带上的拨动凸块,和承载输送带的输送支架;所述第二水平滑轨与所述第二竖向侧面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条驱动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下传动轴连接进行驱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链条驱动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二下传动轴连接进行驱动的第二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厚板正侧面,和朝向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厚板反侧面;所述第一厚板反侧面的上边缘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一条形槽内倾斜的第一上倾斜面,下边缘形成有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一条形槽内倾斜的第一下倾斜面;所述第二厚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厚板正侧面,和朝向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第二厚板反侧面;所述第二厚板反侧面的上边缘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条形槽内倾斜的第二上倾斜面,下边缘形成有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二条形槽内倾斜的第二下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板部的下表面和第一厚板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下抵顶台阶;所述第二薄板部的下表面和第二厚板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下抵顶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斜面、第二过渡斜面、第三过渡斜面和第四过渡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板装置还包括支撑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第一下传动轴、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的排板支架;所述排板支架包括与两个所述第一上传动轴和第一下传动轴的两端连接的第一竖向支柱,以及两个与所述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的两端连接的第二竖向支柱;所述第一竖向限位板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竖向支柱之间,所述第二竖向限位板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柱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上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渡斜面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包括朝向所述排板装置的第一输送轮,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轮,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轮和第二输送轮之间的输送皮带;所述拨动凸块设于所述输送皮带的外表面;所述输送支架包括支撑于所述第一输送轮下方的第一输送支撑柱,支撑于所述第二输送轮下方的第二输送支撑柱,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支撑柱和第二输送支撑柱之间的连接支撑杆;所述第一输送支撑柱由下至上逐渐朝所述排板装置方向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三滑套,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四滑套;所述第二水平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平行的第二驱动螺杆,以及设于第二水平滑轨上并对第二驱动螺杆进行驱动的第二水平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驱动螺杆相配合的第二驱动螺孔。
CN201810676217.2A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 Active CN109203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6217.2A CN109203127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8157.9A CN108943200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带预压装置的自动排板线
CN201810676217.2A CN109203127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8157.9A Division CN108943200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带预压装置的自动排板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3127A CN109203127A (zh) 2019-01-15
CN109203127B true CN109203127B (zh) 2021-04-13

Family

ID=644893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6217.2A Active CN109203127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
CN201810618157.9A Active CN108943200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带预压装置的自动排板线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8157.9A Active CN108943200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带预压装置的自动排板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920312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70670A (en) * 1965-01-21 1967-06-01 Potlatch Forests In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manufacture of plywood
DE1528123B2 (de) * 1966-08-27 1976-11-18 Wissler geb. Breunig, Gunda; Wissler, Georg Anton; 8754 Großostheim; Lanz-Wissler geb. Wissler, Gundeline, Rohrbach (Schweiz); Wissler, Fritz, 8754 Großostheim Vorrichtung zum taktweisen herstellen eines bandes von holzwerkstoffplatten unter schaeftung von einzelplatten aus holzwerkstoff
US3580792A (en) * 1968-05-23 1971-05-25 Andrew M Kvalheim Lumber and veneer jointer
DE3610287C2 (de) * 1986-03-26 1996-02-08 Alfred Meeth Vorrichtung zum Lamellieren und Verleimen von Holzteilen
DE19916041A1 (de) * 1999-04-09 2000-10-12 Dieffenbacher Gmbh Maschf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überbreiten Furniertafeln
CN200970813Y (zh) * 2006-10-26 2007-11-07 庄灿宗 胶合板进板机
ES2602711T3 (es) * 2010-07-28 2017-02-22 Masonite Corporation Ensamblaje automatizado de puertas
DE102011000003A1 (de) * 2011-01-03 2012-07-05 Ralf Pollmeier Funierschichtholz und Verfahren zu einer Herstellung
CN106853655A (zh) * 2017-02-09 2017-06-16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板材自动加工设备
CN206796239U (zh) * 2017-06-08 2017-12-26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胶合板排板切割机
CN206796076U (zh) * 2017-06-08 2017-12-26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胶合板冷压机
CN206796053U (zh) * 2017-06-08 2017-12-26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胶合板的模板切板机
CN206796062U (zh) * 2017-06-08 2017-12-26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胶合板排板预压传送一体机
CN207058815U (zh) * 2017-06-08 2018-03-02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刷胶效果好的热压机
CN206855639U (zh) * 2017-06-16 2018-01-09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
CN107053371B (zh) * 2017-06-16 2022-06-28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
CN206855644U (zh) * 2017-06-16 2018-01-09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型胶合板热压机
CN107175731B (zh) * 2017-07-07 2022-05-17 江苏环球新型木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交错层压木加工设备
CN206967673U (zh) * 2017-07-14 2018-02-06 广州市俊金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多层热压机
CN107471342A (zh) * 2017-09-30 2017-12-15 鹤山市吉鼎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多层热压机进出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43200A (zh) 2018-12-07
CN108943200B (zh) 2020-10-27
CN109203127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8537B (zh) 一种高效热压机
CN109014896B (zh) 磁力片积木玩具自动装配工艺
CN107214786B (zh) 竹片的接长方法、竹片接长装置及应用
CN108657791B (zh) 一种用于复合板生产的芯板供料机构
CN109011619B (zh) 磁力片积木玩具自动装配线
CN107053371B (zh) 一种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
CN109203128B (zh) 一种顺畅自动排板线
CN108582382B (zh) 压合板自动化修边机
CN109203127B (zh) 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
CN110817448A (zh) 一种纤维板堆垛装置
CN114103272A (zh) 一种瓦楞纸板热压贴合机
CN111923167B (zh) 一种侧压式竹集成材无限长层板的机械组坯装置
CN113146766A (zh) 一种胶合板生产自动化加工机械及加工方法
CN111231486B (zh) 一种超薄板材防破损自动胶合装置
CN107756544A (zh) 一种板材自动双边成型装置
CN216980595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组件的间隙贴膜装置
CN108908536B (zh) 一种上置式热压机
CN213797029U (zh) 一种人造板装饰贴面牵引机构
CN109093789B (zh) 一种侧压式竹集成材层板的机械组坯装置
CN113119264A (zh) 一种家具行业用同步注胶注榫装置
CN214981683U (zh) 一种拼板出料齐边装置
CN219769336U (zh) 一种纸托盘自动粘合线
CN204771513U (zh) 板式链条的组装装置
CN214136469U (zh) 一种全自动胶合板生产进板装置
CN210792389U (zh) 高效波纹滤材对层热熔胶粘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