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5100B - 列印單元及熱感列印機 - Google Patents

列印單元及熱感列印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5100B
TWI655100B TW104139436A TW104139436A TWI655100B TW I655100 B TWI655100 B TW I655100B TW 104139436 A TW104139436 A TW 104139436A TW 104139436 A TW104139436 A TW 104139436A TW I655100 B TWI655100 B TW I6551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movable blade
support member
frame
prin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9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2367A (zh
Inventor
村田智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2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2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5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5100B/zh

Link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種列印單元,係具備:壓紙器單元;和對壓紙器單元組合成可分離的頭部單元;,其中,頭部單元係具備:頭部框;和可動刃,可裝卸地被安裝在頭部框,將記錄紙予以切斷;和支持構件,係被配設在可動刃與前記頭部框之間,可以在將可動刃連結至前記頭部框的連結位置、及可動刃可從頭部框脫離的連結解除位置之間移動;和頭部撥彈構件,係介隔在熱感頭部與支持構件之間,將熱感頭部往壓紙器滾子予以撥彈,並且將支持構件往連結位置予以撥彈。

Description

列印單元及熱感列印機
本發明係有關於列印單元及熱感列印機。
先前以來,作為對記錄紙(感熱紙)進行印刷的列印機,係有熱感列印機為人所知。熱感列印機,係可達成列印單元的小型輕量化,又不須使用色粉或墨水等而為簡單的構成等,因此被採用於收銀機或行動終端裝置等,被廣泛利用於各種標籤、收據、票券的印刷。
作為上述的列印單元,是例如在收納捲筒紙的殼體本體側安裝有支持熱感頭部的頭部框,在可對殼體本體開閉而連結的列印機罩蓋側安裝有支持壓紙器滾子的壓紙器框,而為所謂的分離型,係為人所知。
又,在列印單元中,也有具備將已被印刷之記錄紙予以切斷的裁切單元者。裁切單元係具備:在上述的兩框體之中,例如被安裝在頭部框的可動刃、和例如被安裝在壓紙器框的固定刃。若依據此構成,則藉由使可動刃相對於固定刃做滑移移動,就可將記錄紙夾在可動刃及 固定刃之間而予以切斷。
可是,在列印單元中,由於熱感頭部及壓紙器滾子間的摩耗等而導致熱感頭部故障之際,有時候會需要更換熱感頭部。作為熱感頭部的更換方法,係想到有,首先將可動刃從頭部框拆下,其後將熱感頭部從頭部框拆下的方法。然而,在上述的先前之構成中,由於可動刃是使用彈簧等固鎖構件而被固定在頭部框,因此可動刃之裝卸作業會需要工具,而有維修性較低的課題。又,為了安裝可動刃,必須另外準備上述的固鎖構件,而也會有牽涉到零件個數之增加或製造成本之增加的疑慮。
從以上觀點來看,在該技術領域中,可以抑制零件個數之增加,同時謀求低成本化,並且能夠提升維修性的列印單元及熱感列印機,係被人們所期待。
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列印單元,係具備:壓紙器單元,係具有將記錄紙予以送紙的壓紙器滾子;和頭部單元,係具有對前記記錄紙進行列印的熱感頭部,並可對前記壓紙器單元可分離地組合;於此種列印單元中,前記頭部單元係具備:頭部框;和裁切機構,可裝卸地被安裝在前記頭部框,將前記記錄紙予以切斷;和支持構件,係被配設在前記裁切機構與前記頭部框之間,可以在將前記裁切機構連結至前記頭部框的連結位置、及前記裁切機構可從前記頭部框脫離的連結解除位置之間移動;和 第1撥彈構件,係介隔在前記熱感頭部與前記支持構件之間,將前記熱感頭部往前記壓紙器滾子予以撥彈,並且將前記支持構件往前記連結位置予以撥彈。
若依據此構成,則支持構件是藉由第1撥彈構件而被往連結位置撥彈,因此可透過支持構件而維持裁切機構與頭部框的連結狀態。另一方面,在裁切機構的拆下時,只需使支持構件往連結解除位置移動,就可簡單地將透過支持構件的裁切機構與頭部框之連結狀態予以解除。藉此,例如操作員係可簡單地進入熱感頭部之更換作業,可謀求縮短維修時間。又,和先前那樣使用螺絲等之固鎖構件來連結裁切機構與頭部框的情況不同,裁切機構的裝卸作業並不需要使用工具。因此,可提升維修性。尤其是,若依據本發明的構成,則藉由使熱感頭部往壓紙器滾子撥彈的第1撥彈構件而使支持構件往連結位置撥彈,因此可藉由第1撥彈構件來進行頭部加壓及支持構件之撥彈這兩件事情。藉此,相較於頭部加壓及支持構件之撥彈是分別使用個別的撥彈構件之情形,可抑制零件個數之增加,可謀求低成本化。
又,在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列印單元中,前記熱感頭部係可拆卸地被安裝在前記頭部框。若依據此構成,則可簡單地進行裁切機構的安裝裝卸作業,因此整體而言可簡單進行熱感頭部的更換作業。
又,在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列印單元中,前記支持構件係可沿著前記第1撥彈構件的撥彈方向而滑 移移動。若依據此構成,則支持構件係可沿著第1撥彈構件的撥彈方向而滑移移動,因此相較於例如藉由支持構件的旋動等而移動的情形,連結位置及連結解除位置間之位移量可較小。藉此,可謀求列印單元之小型化或佈局性之提升。
又,在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列印單元中,前記裁切機構係具備:支持構件用安裝片,係在前記支持構件位於連結位置時被前記支持構件所卡止;和框用安裝片,係被插入至前記頭部框。若依據此構成,則裁切機構係透過支持構件用安裝片而被支持構件所卡止,透過框用安裝片而被插入至頭部框,藉此,就會被連結至頭部框及支持構件之雙方。因此,可將裁切機構對頭部框裝著在所望之位置。
又,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列印單元,係還具備第2撥彈構件,係將前記裁切機構往從前記頭部框脫離的方向予以撥彈。若依據此構成,則由於具備將裁切機構往從頭部框脫離的方向予以撥彈的第2撥彈構件,因此當支持構件位於連結解除位置時,裁切機構就會自動地從支持構件脫離。因此,在將支持構件被推擠至連結解除位置的狀態下,就不需要使裁切機構從支持構件脫離等之手續,只需要將支持構件往連結解除位置的推擠操作的一個觸碰,就可使裁切機構從支持構件脫離。藉此,可更為提升維修性。
再者,在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列印單元 中,前記支持構件係由金屬材料所形成;前記裁切機構係具備驅動可動刃的馬達;前記馬達之至少一部,係從前記裁切機構的與前記支持構件之對向面外露;且,前記第2撥彈構件係由導電性材料所成,是以接觸於前記支持構件與前記馬達之狀態而被配設。若依據此構成,則是藉由上述的第2撥彈構件來確保可動刃用馬達的電性導通,其結果為,不必追加新的構件就能謀求可動刃用馬達的信賴性之提升。
又,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列印機,係具備:前記列印單元、和被組裝有前記列印單元的殼體。若依據此構成,則由於具備上記本發明之列印單元,因此可提供維修性佳的熱感列印機。
如以上所述,若依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所述之列印單元及熱感列印機,則可以抑制零件個數之增加,同時謀求低成本化,並且能夠提升維修性。
1‧‧‧熱感列印機
2‧‧‧壓紙器單元
3‧‧‧頭部單元
4‧‧‧殼體
5‧‧‧殼體本體
6‧‧‧列印機罩蓋
7‧‧‧關節部
8‧‧‧排出口
9‧‧‧列印單元
10‧‧‧壓紙器滾子
11‧‧‧可動刃
12‧‧‧熱感頭部
13‧‧‧固定刃
14‧‧‧裁切單元
21‧‧‧壓紙器框
22‧‧‧副框
24‧‧‧軸支持部
25‧‧‧連結部
26‧‧‧突出片
27‧‧‧壓紙器軸
28‧‧‧滾子本體
29‧‧‧軸承
31‧‧‧壓紙器用齒輪
33‧‧‧側壁部
34‧‧‧基部
37‧‧‧賦壓機構
38‧‧‧頭部區塊
41‧‧‧頭部框
44‧‧‧卡合凹部
45‧‧‧擋止部
48‧‧‧導引構件
51‧‧‧第1卡止片
52‧‧‧第2卡止片
53‧‧‧壓紙器用齒輪系機構
54‧‧‧壓紙器用馬達
55‧‧‧旋動軸
56‧‧‧頭部支持部
61‧‧‧解除桿
62‧‧‧頭部支持壁
63‧‧‧撐桿
64‧‧‧收容凹部
66‧‧‧擋止壁
67‧‧‧限制部
71‧‧‧支持構件
72‧‧‧基底部
73‧‧‧缺口部
74‧‧‧突片部
75‧‧‧可動刃撥彈構件
76‧‧‧可動刃用安裝片
77‧‧‧框用安裝片
78‧‧‧第1限制突部
79‧‧‧第2限制突部
80‧‧‧操作壁
81‧‧‧可動刃框
82‧‧‧可動刃本體
83‧‧‧驅動機構
85‧‧‧框用安裝片
86‧‧‧支持構件用安裝片
91‧‧‧承座
92‧‧‧頭部撥彈構件
93‧‧‧底面
94‧‧‧缺口部
11A‧‧‧可動刃
11B‧‧‧可動刃
12a‧‧‧發熱元件
2A‧‧‧壓紙器單元
3A‧‧‧頭部單元
3B‧‧‧頭部單元
42a、42b‧‧‧側壁部
48a‧‧‧導引通路
52a‧‧‧推拔部
5a‧‧‧捲筒紙收容部
5b‧‧‧內部板
71A‧‧‧支持構件
71B‧‧‧支持構件
75A‧‧‧導電性海綿構件
75B‧‧‧板簧
76a‧‧‧引導部
80A‧‧‧操作壁
83A‧‧‧可動刃用馬達
83B‧‧‧可動刃用馬達
9A‧‧‧列印單元
9B‧‧‧列印單元
P‧‧‧記錄紙
R‧‧‧捲筒紙
圖1係列印機罩蓋位於開位置之狀態的熱感列印機的剖面圖。
圖2係列印機罩蓋位於閉位置之狀態的熱感列印機的剖面圖。
圖3係列印單元的側面圖。
圖4係列印單元的分解斜視圖。
圖5係沿著圖4之V-V線的剖面圖。
圖6係頭部區塊、可動刃、及支持構件的分解斜視圖。
圖7係用來說明可動刃之裝卸動作的說明圖,係為頭部單元的側面圖。
圖8係用來說明可動刃之裝卸動作的說明圖,係為頭部單元的剖面圖。
圖9係用來說明可動刃之裝卸動作的說明圖,係為頭部單元的側面圖。
圖10係用來說明可動刃之裝卸動作的說明圖,係為頭部單元的剖面圖。
圖11係用來說明支持構件之裝卸動作的說明圖,係為頭部單元的側面圖。
圖12係用來說明頭部區塊之裝卸動作的說明圖,係為頭部單元的剖面圖。
圖13係用來說明頭部區塊之裝卸動作的說明圖,係為頭部單元的剖面圖。
圖14係用來說明頭部區塊之裝卸動作的說明圖,係為頭部單元的剖面圖。
圖15係其他實施形態所述之列印單元的斜視圖。
圖16係表示其他實施形態所述之列印單元的頭部區塊、可動刃、及支持構件的分解斜視圖。
圖17係圖16的可動刃從底面觀看的斜視圖。
圖18係表示其他實施形態所述之列印單元的沿著圖 15之A-A線的剖面圖。
圖19係其他實施形態所述之列印單元之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20係表示其他實施形態所述之列印單元之變形例的頭部區塊、可動刃、及支持構件的分解斜視圖。
圖21係圖20的可動刃從底面觀看的斜視圖。
圖22係圖示其他實施形態所述之列印單元之變形例的沿著圖19之B-B線的剖面圖。
以下,根據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1、圖2係為熱感列印機1的剖面圖,圖1係圖示列印機罩蓋6的開位置,圖2係圖示列印機罩蓋6的閉位置。此外,於圖中,FR係表示前方,LH係表示左方,UP係表示上方。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的熱感列印機1,係具備:列印單元9,係具有被組合成可彼此分離的壓紙器單元2及頭部單元3;和殼體4,係被組裝有列印單元9,同時收容了捲繞記錄紙P的捲筒紙R。
殼體4,係具備:殼體本體5,係被形成有收容捲筒紙R的捲筒紙收容部5a;,和列印機罩蓋6,係將捲筒紙收容部5a予以開閉。列印機罩蓋6,係透過關節部7而可旋動地被連結至殼體本體5。又,如圖2所示,在列印機罩蓋6的閉位置上,在捲筒紙收容部5a之開口 緣、與列印機罩蓋6之尖端部之間,係形成有將記錄紙P往外部(上方)排出的排出口8。
上述的壓紙器單元2,係為壓紙器滾子10及固定刃13主要被組裝的單元,被組裝在列印機罩蓋6之內面的尖端部。因此,壓紙器單元2,係藉由伴隨著列印機罩蓋6之開閉動作而移動,就可對頭部單元3可分離地組合。另一方面,頭部單元3,係為例如熱感頭部12及可動刃(裁切機構)11主要被組裝的單元,被組裝至殼體本體5。於圖示的例子中,頭部單元3係在相鄰於捲筒紙收容部5a而被配設的內部板5b上,將熱感頭部12以朝向捲筒紙收容部5a側的狀態而被固定。
此外,列印機罩蓋6關閉,壓紙器單元2與頭部單元3被組合時,如圖2所示,熱感頭部12係對壓紙器滾子10而被按壓,同時,可動刃11與固定刃13係被定位在所定位置。此外,藉由固定刃13及可動刃11而構成裁切單元14。
圖3係列印單元9的側面圖,圖4係列印單元9的分解斜視圖。圖5係沿著圖4之V-V線的剖面圖。如圖3~圖5所示,壓紙器單元2係具備:上述的壓紙器滾子10及固定刃13;和支持這些壓紙器滾子10及固定刃13的壓紙器框21;和支持壓紙器框21的副框22。
首先,壓紙器框21,係由金屬等之板材彎曲形成,從前後方向觀看的正面視中,是呈現朝下方開放的 ㄇ字狀。具體而言,壓紙器框21係具備:位於左右方向之兩端部的一對軸支持部24;和沿著左右方向延伸,並且在各軸支持部24間架橋的連結部25。在各軸支持部24之後端部,係保持有壓紙器滾子10的後述之軸承29。又,在各軸支持部24之中,在位於左右方向之一端側(圖示之例子中係為左側)的軸支持部24之下端部,係形成有往左右方向之外側突出的突出片26。
壓紙器滾子10,係在列印機罩蓋6之閉位置上有壓紙器單元2與頭部單元3被組合時,以將記錄紙P夾在其之間的狀態,讓外周面接觸至熱感頭部12的方式而被配置。具體而言,壓紙器滾子10係具備:沿著左右方向而延伸的壓紙器軸27;和由被外裝在壓紙器軸27由橡膠等所成之滾子本體28。
在壓紙器軸27之兩端部,係分別被外裝有軸承29。各軸承29,係如上述被保持在壓紙器框21,透過這些軸承29,壓紙器滾子10是可旋轉地被支持在壓紙器框21。又,在壓紙器軸27之另一端部(右側端部),係被裝著有壓紙器用齒輪31(參照圖4)。此壓紙器用齒輪31,係在壓紙器單元2與頭部單元3被組合時,咬合於頭部單元3側的後述之壓紙器用齒輪系機構53(參照圖4),而對壓紙器滾子10傳達旋轉力。藉此,壓紙器滾子10與熱感頭部12之間,就可一面夾著記錄紙P而一面送紙。
固定刃13,係被設計成沿著左右方向而延伸 的板狀,以其刀鋒朝向後方的狀態,而被固定在壓紙器框21的連結部25上。
副框22,係比壓紙器框21大上一圈,將壓紙器框21從上方及左右方向之兩側予以圍繞。具體而言,副框22係具有:位於左右方向之兩側的側壁部33;和連結各側壁部33間的基部34。在各側壁部33之後端部,係有壓紙器滾子10的各軸承29被分別活插。
在壓紙器框21與副框22之間係介隔有:繞著壓紙器軸27而把壓紙器框21往從副框22遠離之方向(下方)撥彈(賦壓)的一對賦壓機構37。各賦壓機構37,係由例如沿著上下方向而延伸的螺旋彈簧等所成,其下端部係被個別連結至副框22,上端部係被連結至壓紙器框21的連結部25。
如圖3~圖5所示,頭部單元3係具備:具有上述熱感頭部12的頭部區塊38及可動刃11;和可裝卸地支持這些頭部區塊38及可動刃11的頭部框41。
頭部框41,係由金屬等之板材彎曲形成,從前後方向觀看的正面視中,是呈現朝上方開口的ㄇ字狀。在頭部框41之中,在位於左右方向之兩側的一對側壁部42a、42b,係形成有讓壓紙器滾子10之軸承29分別卡合的卡合凹部44。這些卡合凹部44,係朝上方開口,同時,沿著前後方向的寬度是越往下方就會逐漸縮小。又,在卡合凹部44之內周緣,係在列印機罩蓋6位於閉位置時,對壓紙器滾子10之軸承29從上方卡合的擋止部 45,係朝後方而被突出設置。
在頭部框41之前部,在位於側壁部42a、42b間的部分,係設有導引構件48(參照圖4)。在導引構件48係形成有:將記錄紙P引導至熱感頭部12為止,並且在列印機罩蓋6是位於閉位置時,讓上述的壓紙器滾子10之滾子本體28從上方而被收容的導引通路48a。
在側壁部42a、42b之後部(比卡合凹部44還要位於後方的部分)係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第1卡止片51。第1卡止片51,係在從左右方向觀看的側面視中是呈現朝後方彎曲的L字狀,可讓可動刃11的後述之框用安裝片85插入。在側壁部42a、42b之中,在比第1卡止片51還要位於後方的部分(側壁部42a、42b之後端部)係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第2卡止片52。第2卡止片52,係在從左右方向觀看的側面視中是呈現朝前方彎曲的L字狀,可讓後述的支持構件71之框用安裝片77插入。此外,於圖示的例子中,第2卡止片52之上端緣係被設計成,越朝前方就越往下方延伸的推拔部52a。
如圖4所示,在各側壁部42a、42b之中,在右側之側壁部42a係設有,在壓紙器單元2與頭部單元3互相組合之際,對壓紙器單元2之壓紙器用齒輪31咬合的壓紙器用齒輪系機構53。此壓紙器用齒輪系機構53係被連接至,被搭載於頭部框41的壓紙器用馬達54(參照圖5)。藉由使壓紙器用馬達54適宜旋轉,其旋轉力會透過壓紙器用齒輪系機構53而被傳達至壓紙器用齒輪 31,使壓紙器滾子10旋轉。
圖6係頭部區塊38、可動刃11、及支持構件71的分解斜視圖。如圖4~圖6所示,頭部區塊38係具備:對被配設在頭部框41的旋動軸55可旋動地支持的頭部支持部56;和被固定在頭部支持部56的上述之熱感頭部12。旋動軸55,係沿著左右方向而被延伸設置,同時,其兩端部係分別被頭部框41之各側壁部42a、42b所支持。如圖3所示,在旋動軸55之中,在位於比左側之側壁部42b還要外側的部分係配設有,用來解除壓紙器單元2與頭部單元3之組合的解除桿61。解除桿61,係在從左右方向觀看的側面視中呈現V字狀,其頂部係被支持成可繞著旋動軸55旋動。在解除桿61之中,相對於頂部而位於一端側之部分係有被設在殼體本體5之未圖示的桿構件被卡止,位於另一端側的部分係從下方抵接於壓紙器框21的上述之突出片26。藉此,解除桿61,係連動於桿構件之操作而旋動,透過突出片26而將壓紙器單元2朝上方推抬,藉此而使壓紙器單元2從從頭部單元3分離。
如圖4~圖6所示,頭部支持部56,係由金屬等之板材被彎曲形成,被配置在頭部框41之內側。具體而言,頭部支持部56係具備:被固定有熱感頭部12的頭部支持壁62;和從頭部支持壁62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朝後方而各別彎曲的一對撐桿63。
頭部支持壁62,係以前後方向為厚度方向,並且往左右方向延伸設置。頭部支持壁62,其上部是外 露於導引通路48a之內側。
撐桿63,其下端部是位於比頭部支持壁62還要下方。在撐桿63之下端部係形成有,收容上述旋動軸55的收容凹部64。收容凹部64,係在從左右方向觀看的側面視中呈現C字狀,朝前方開口。藉此,頭部支持部56,係可繞著旋動軸55而往前後方向(對壓紙器滾子10接近遠離之方向)旋動,並且可裝卸地被裝著在旋動軸55。此外,於圖示的例子中,撐桿63之下端緣(位於比收容凹部64還要下方的部分)係被設計成,越朝後方而越往下方傾斜的推拔狀。
在頭部支持壁62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之中,在位於比上述的撐桿63還要上方的部分,係朝後方突出設置有擋止壁66。擋止壁66,係被頭部框41之限制部67所卡止,限制頭部區塊38的旋動範圍。
如圖4、圖6所示,熱感頭部12,係被設計成沿著左右方向(記錄紙P之紙寬方向)而延伸的板狀,被固定在頭部支持壁62之前面。在熱感頭部12之表面,係有複數個發熱元件12a排列成線狀。發熱元件12a,係外露於導引通路48a內,在列印機罩蓋6是位於閉位置時,壓接於壓紙器滾子10(滾子本體28)之外周面。
如圖4~圖6所示,在側壁部42a、42b上的後部(位於比頭部區塊38還要後方的部分),係有支持構件71是被支持成相對於頭部框41而可在前後方向上滑移移動。支持構件71,係由金屬等之板材彎曲形成,從 後方支持頭部區塊38,同時,將可動刃11連結至頭部框41。支持構件71係具備:沿著左右方向而延伸,同時將側壁部42a、42b之上端部彼此架橋的基底部72。
在基底部72,係有將基底部72上下方向貫通的一對缺口部73(參照圖6),排列在左右方向上而被形成。在這些缺口部73之後端開口緣,係有在從上下方向觀看的平面視中面朝缺口部73內的突片部74,被朝前方突出設置。突片部74,係在從左右方向觀看的側面視中呈L字狀,基端部是從缺口部73之後端開口緣朝下方延伸設置,同時尖端部是朝前方而被延伸設置。在突片部74之尖端部係配設有,將可動刃11朝上方撥彈的可動刃撥彈構件(第2撥彈構件)75。可動刃撥彈構件75,係由例如螺旋彈簧等所成,其下端部係被連結至突片部74之尖端部,同時,上端部係通過缺口部73而朝比基底部72還要上方突出。
在基底部72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係分別形成一對朝左右方向之外側突出的可動刃用安裝片76及框用安裝片77。可動刃用安裝片76,係在從左右方向觀看的側面視中是呈現朝後方彎曲的L字狀,讓可動刃11的後述之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卡止。可動刃用安裝片76之後端緣,係朝上方而呈凸的曲線狀,構成了越往上方就越往後方延伸的引導部76a。此外,在側壁部42a、42b之中,在位於比上述的可動刃用安裝片76還要前方的部分,係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第1限制突部78。第1限制 突部78,係伴隨著支持構件71之滑移移動而可使可動刃用安裝片76從後方接近或抵接,限制支持構件71的前方移動。
框用安裝片77,係在基底部72之中,被形成在位於比可動刃用安裝片76還要後方的部分,在從上方觀看的平面視中是呈現朝後方彎曲的L字狀。框用安裝片77,係在頭部框41的上述之第2卡止片52內被卡止,限制支持構件71對頭部框41之移動(往上下左右及後方之移動)。此外,在側壁部42a、42b之中,在位於比框用安裝片77還要前方的部分,係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第2限制突部79。第2限制突部79,係伴隨著支持構件71之滑移移動而可使框用安裝片77從後方接近或抵接,限制支持構件71的前方移動。
在基底部72之後端部係形成有,使支持構件71在前後方向上滑移操作的操作壁80。操作壁80,係朝上方突出,同時,跨越基底部72的左右方向之全域而被形成。
可動刃11係透過支持構件71而對頭部框41裝著成可裝卸。具體而言,可動刃11係具備:可動刃框81;和被可動刃框81支持成可滑移的可動刃本體82;和用來驅動可動刃本體82的驅動機構(可動刃用馬達)83。
在可動刃框81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係形成有,對頭部框41的上述之第1卡止片51各別卡止的一對 框用安裝片85。各框用安裝片85,係從可動刃框81朝左右方向之外側而被突出設置,同時,在從上下方向觀看的平面視中呈現朝前方彎曲的L字狀。框用安裝片85,係被插入至頭部框41的第1卡止片51內,限制支持構件71對頭部框41之移動(往上下左右及前方之移動)。
在可動刃框81之中,在位於比框用安裝片85還要後方的部分係形成有,朝左右方向之外側突出的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係從可動刃框81朝左右方向之外側而被突出設置,在從上下方向觀看的平面視中呈現矩形狀。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係被收容在支持構件71的上述之可動刃用安裝片76內,限制可動刃11對支持構件71之移動。
可動刃本體82,係在從上下方向觀看的平面視中呈現V字狀,從根部到刀尖之長度係從兩端朝中央逐漸變短而被形成。驅動機構83係具有:被搭載於可動刃框81上可正反轉的裁切用馬達、或被連接在裁切用馬達及可動刃本體82間的齒輪系機構等。然後,可動刃本體82,係藉由讓裁切用馬達之驅動力透過齒輪系機構而被傳達,而滑移移動。
此處,上述的支持構件71係可在,將可動刃11連結至頭部框41的連結位置(參照圖3等)、和可使可動刃11從頭部框41脫離的連結解除位置(參照圖7等)之間,相對於可動刃11及頭部框41而在前後方向上滑移移動。具體而言,支持構件71位於連結位置時,支 持構件71的可動刃用安裝片76,係從前方及上方被卡止於可動刃11的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限制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對支持構件71的上方移動。另一方面,如圖7等所示,支持構件71位於連結解除位置時,支持構件71的可動刃用安裝片76,係退避到與可動刃11的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在上下方向上不會重疊的位置,可動刃用安裝片76與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之卡止就被解除。藉此,可動刃11對支持構件71的上方移動,就被容許。
在基底部72之前端緣,係有朝下方延伸的承座91,是在左右方向上保持間隔而被形成一對。這些承座91,係對頭部區塊38的頭部支持壁62在前後方向上呈現對向配置。在承座91與頭部支持壁62之間,係有使支持構件71與頭部區塊38朝前後方向且分離之方向撥彈的頭部撥彈構件(第1撥彈構件)92,介隔在其中。亦即,頭部撥彈構件92,係將頭部區塊38(熱感頭部12)朝壓紙器滾子10撥彈,同時,將支持構件71朝上述的連結位置撥彈。
又,可動刃11,係藉由被配設在支持構件71的上述之可動刃撥彈構件75而被朝上方撥彈。具體而言,可動刃撥彈構件75,其下端部是被連結在支持構件71的上述之突片部74上,同時,上端部是可滑動地連接至可動刃框81之下面,讓可動刃11及支持構件71在上下方向往離間的方向撥彈。
在如此構成的熱感列印機1中,如圖2、圖3 所示,列印機罩蓋6係被設成閉位置,兩單元2、3是被組合的狀態下,會是可動刃11與固定刃13係被配置在所望之位置,同時,記錄紙P係被夾在壓紙器滾子10與熱感頭部12之間的狀態。又,該記錄紙P,係在通過了可動刃11與固定刃13之間後,變成從排出口8往殼體4之外側拉出的狀態。然後,壓紙器單元2側的壓紙器用齒輪31,係會咬合於頭部單元3側的壓紙器用齒輪系機構53。
其後,使壓紙器用馬達54驅動,將其旋轉力傳達至壓紙器單元2的壓紙器用齒輪31。藉此,可使壓紙器滾子10旋轉,在熱感頭部12之間,記錄紙P係可被夾住而同時被送紙。又,與該送紙同時,藉由使熱感頭部12的發熱元件12a適宜發熱,就可對被送紙的記錄紙P,清楚地列印各種文字或圖形等。
已被列印之記錄紙P係通過固定刃13與可動刃11之間。然後,在記錄紙P通過了所定之長度後,令驅動機構83驅動,使可動刃本體82朝固定刃13滑移。藉此,在固定刃13與可動刃11之間,就可將記錄紙P予以切斷。其結果為,可將切斷的記錄紙P,當作收據或票卷等來使用。
接著,作為上述的熱感列印機1之作用,說明頭部區塊38之更換方法。首先,設成列印機罩蓋6之開位置。具體而言,如圖3所示,一旦操作被設在殼體本體5的未圖示之桿構件,則連動於桿構件之操作,解除桿 61會繞著旋動軸55而旋動。如此一來,解除桿61就會透過突出片26而將壓紙器單元2朝上方推起。
壓紙器滾子10,係滾子本體28之外周面是將頭部區塊38朝著抵抗頭部撥彈構件92之撥彈力的方向一面按壓而一面逐漸從卡合凹部44脫離。然後,藉由壓紙器滾子10之軸承29越過擋止部45,軸承29與擋止部45之卡合係被解除,如圖4所示,兩單元2、3之組合係被解除。其後,如圖1所示,藉由將列印機罩蓋6拉起,列印機罩蓋6就變成開位置。此外,一旦兩單元2、3之組合被解除,則頭部區塊38會因為頭部撥彈構件92之撥彈力而朝前方旋動。其後,頭部區塊38,係藉由擋止壁66抵接於頭部框41之限制部67,而對頭部框41定位。
圖7~圖10係用來說明可動刃11之裝卸操作的說明圖,圖7、9係頭部單元的側面圖,圖8、10係頭部單元的剖面圖。接著,為了從頭部單元3拆下頭部區塊38,首先從頭部單元3拆下可動刃11。具體而言,係如圖7、圖8所示,透過操作壁80而將支持構件71朝前方(抵抗頭部撥彈構件92之撥彈力的方向)推擠,使支持構件71移動至連結解除位置。如此一來,支持構件71,係可動刃撥彈構件75之上端部一面在可動刃框81之下面上滑動,一面對頭部框41往前方滑移移動。一旦支持構件71往前方移動,則支持構件71的可動刃用安裝片76會從可動刃11的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之上方退避,可動刃用安裝片76與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之卡止就被解除。 藉此,支持構件71就變成連結解除位置,可動刃11對頭部框41的上方移動係被容許。
一旦支持構件71變成連結解除位置,則可動刃11係藉由可動刃撥彈構件75之復原力而被推起。藉此,可動刃11係相對於支持構件71而往上方移動,因此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就從支持構件71的可動刃用安裝片76脫離,可動刃11與支持構件71之連結就被解除。此外,可動刃11相對於支持構件71而往上方移動的過程中,可動刃11的框用安裝片85係維持在被插入至頭部框41的第1卡止片51內之狀態。因此,可動刃11係以框用安裝片85與第1卡止片51之接觸部分為支點而一面旋動一面往上方移動。
其後,如圖9、圖10所示,將可動刃11拔起,使框用安裝片85從第1卡止片51脫離。藉此,可動刃11就被從頭部框41及支持構件71拆下。
圖11係用來說明支持構件71之裝卸操作的說明圖,係為頭部單元3的側面圖。接著,如圖11所示,從頭部框41拆下支持構件71。具體而言,係從上述的連結解除位置使支持構件71再往前方滑移移動。如此一來,支持構件71的框用安裝片77,係從頭部框41的第2卡止片52內退避,支持構件71與頭部框41之連結係被解除。其後,藉由將支持構件71朝上方推起,支持構件71就被從頭部框41拆下(參照圖12)。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頭部撥彈構件92係連同支持構件71一起 被從頭部框41拆下。
圖12~圖14係用來說明頭部區塊38之裝卸操作的說明圖,係為頭部單元3的剖面圖。接著,如圖12、圖13所示,從頭部框41拆下頭部區塊38。具體而言,係使頭部區塊38相對於頭部框41而往後方移動,使旋動軸55從頭部支持部56的收容凹部64脫離。
接著,如圖14所示,將頭部區塊38往上方拉起。如此一來,頭部區塊38係通過頭部框41的側壁部42a、42b間之縫隙而被從頭部框41拔起。藉由以上,頭部區塊38就被從頭部單元3拆下。
此外,將新的頭部區塊38安裝至頭部單元3時,則進行與上述之拆下動作顛倒的動作。亦即,通過頭部框41的側壁部42a、42b間之縫隙而在頭部框41內插入頭部區塊38後,使旋動軸55進入頭部支持部56的收容凹部64內。
接著,對頭部框41裝著支持構件71。具體而言,將頭部撥彈構件92之前端部以從後方接觸於頭部支持部56的頭部支持壁62的狀態,將支持構件71的框用安裝片77插入至頭部框41的第2卡止片52內。藉此,支持構件71就被裝著在頭部框41的側壁部42a、42b上。
其後,對頭部框41裝著可動刃11。具體而言,將可動刃11的框用安裝片85插入至頭部框41的第1卡止片51內之後,將可動刃11朝下方推擠。如此一 來,可動刃11的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就會接觸至支持構件71的可動刃用安裝片76之引導部76a。此狀態下再將可動刃11朝下方推擠。如此一來,藉由可動刃11之推擠力,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就會在可動刃用安裝片76之引導部76a上滑動,同時,支持構件71會往前方(連結解除位置)滑移移動,並且可動刃11會往下方移動。
然後,一旦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越過可動刃用安裝片76之後端緣,則支持構件71就會因為頭部撥彈構件92之復原力而朝後方(連結位置)滑移移動。藉此,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就被卡止於可動刃用安裝片76,可動刃11與頭部框41就透過支持構件71而被裝著。藉由以上,就可更換頭部區塊38。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為,支持構件71係可在連結位置及連結解除位置之間移動,同時,具備將支持構件71朝連結位置撥彈的頭部撥彈構件92之構成。若依據此構成,則支持構件71是被往連結位置撥彈,因此可透過支持構件71而維持可動刃11與頭部框41的連結狀態。另一方面,在可動刃11拆下時,只需使支持構件71往連結解除位置移動,就可簡單地將透過支持構件71的可動刃11與頭部框41之連結狀態予以解除。藉此,例如操作員係可簡單地進入頭部區塊38之更換作業,可謀求縮短維修時間。又,和先前那樣使用螺絲等之固鎖構件來連結可動刃11與頭部框41的情況不同,可動刃11的裝卸作業並不需要使用工具。因此,可提升維修性。
尤其是,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熱感頭部12往壓紙器滾子10撥彈的頭部撥彈構件92而使支持構件71往連結位置撥彈,因此可藉由頭部撥彈構件92來進行頭部加壓及支持構件71之撥彈這兩件事情。藉此,相較於頭部加壓及支持構件71之撥彈是分別使用個別的撥彈構件之情形,可抑制零件個數之增加,可謀求低成本化。
又,如上述,可簡單地進行可動刃11的安裝裝卸作業,因此整體而言可簡單進行頭部區塊38的更換作業。
甚至,由於支持構件71是可沿著頭部撥彈構件92的撥彈方向而滑移移動,因此相較於例如藉由支持構件71的旋動等而移動的情形,連結位置及連結解除位置間之位移量可較小。藉此,可謀求列印單元9之小型化或佈局性之提升。
又,在可動刃11之中,透過支持構件用安裝片86而被卡止於支持構件71的可動刃用安裝片76,透過框用安裝片85而被插入至頭部框41的第1卡止片51內,因此可動刃11係被連結至頭部框41及支持構件71之雙方。因此,可將可動刃11對頭部框41裝著在所望之位置。
又,由於具備將可動刃11往從頭部框41脫離的方向(上方)予以撥彈的可動刃撥彈構件75,因此當支持構件71位於連結解除位置時,可動刃11就會自動 地從支持構件71脫離。因此,在將支持構件71被推擠至連結解除位置的狀態下,就不需要使可動刃11從支持構件71脫離等之手續,只需要將支持構件71往連結解除位置的推擠操作的一個觸碰,就可使可動刃11從支持構件71脫離。藉此,可更為提升維修性。
然後,在本實施形態的熱感列印機1中,由於具備上述的列印單元9,因此可提供維修性佳的熱感列印機1。
此外,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係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可以施加各種變更。
例如,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在壓紙器框21設置固定刃13,在頭部框41設置可動刃11的構成,但不限於此。亦即,可動刃11被設在壓紙器框21,作為本發明之裁切機構而把固定刃13設在頭部框41的構成亦無妨。
又,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支持構件71會滑移移動的構成,但不限於此,只要是可對頭部框41做移動的構成,則亦可適宜變更設計成旋動等。又,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可動刃撥彈構件75是被設在支持構件71的構成,但不限於此,亦可被設在頭部框41。甚至,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可動刃11是被支持構件71及頭部框41之雙方所卡止的構成,但只要至少被支持構件71所卡止即可。
又,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頭部支持部56之收容凹部64是朝前方開放的構成,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在被形成於頭部支持部56的貫通孔內,插入旋動軸55的構成。
接著,根據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與上述的實施形態相同的構件係標示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圖15係其他實施形態所述之列印單元的斜視圖。又,圖16係表示此其他實施形態所述之列印單元的頭部區塊、可動刃、及支持構件的分解斜視圖,圖17係圖16的可動刃從底面觀看的斜視圖。再者,圖18係表示此其他實施形態所述之列印單元的沿著圖15之A-A線的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列印單元9A係具有,被組合成可彼此分離的壓紙器單元2A及頭部單元3A。上述之實施形態的壓紙器單元2,係在壓紙器框21與副框22之間,將繞著壓紙器軸27而把壓紙器框21往從副框22遠離之方向(下方)撥彈(賦壓)的一對賦壓機構37,分別具備在兩側部,但本實施形態的壓紙器單元2A係僅在單側部具備賦壓機構37。若壓紙器框21及副框22具有足夠強度,則即使只在單側具備1個賦壓機構37,仍可獲得和上述的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頭部單元3A係具備:具有熱感頭部12的頭部區塊38及可動刃11A;和將這些頭部區塊38及可動刃11A支持成可裝卸的頭部框41;和從後方支持頭部區塊 38,同時將可動刃11A連結至頭部框41的支持構件71A。
在本實施形態的頭部單元3A中,使支持構件71A往前後方向滑移操作的操作壁80A,係在基底部72的後端部朝下方突出而被形成。藉由此構成,可動刃11A的裝卸操作時透過操作壁80A而被賦予的按壓力,係對抵抗頭部撥彈構件92之撥彈力的方向而被有效施加,因此可較容易將支持構件71A推擠至連結解除位置。
如圖17所示,可動刃11A係具有:被形成在與支持構件71A對向之底面93的位於可動刃用馬達83A之下部之地點的缺口部94。然後,透過該缺口部94而從底面93外露的可動刃用馬達83A之一部分,係被安裝有導電性海綿構件75A。此導電性海綿構件75A,係和上述的可動刃撥彈構件(第2撥彈構件)75同樣地,在可動刃11A被組裝至支持構件71A之際,將可動刃11A朝上方撥彈。藉此,當支持構件71A位於連結解除位置時,可使可動刃11A自動地從支持構件71A脫離。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頭部單元3A中,在可動刃11A被組裝至支持構件71A之際,導電性海綿構件75A係以接觸於金屬材料所成之支持構件71A與可動刃用馬達83A的狀態而被配設。藉此,就可確保可動刃用馬達83A的電性導通,因此不必追加新的構件就可謀求可動刃用馬達之信賴性之提升。
接著,根據圖式來說明上述其他實施形態的 變形例。此外,於本變形例中,與上述的實施形態相同的構件係標示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圖19係其他實施形態所述之列印單元之變形例的斜視圖。又,圖20係表示此列印單元之變形例的頭部區塊、可動刃、及支持構件的分解斜視圖,圖21係圖20的可動刃從底面觀看的斜視圖。再者,圖22係圖示此列印單元之變形例的沿著圖19之B-B線的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列印單元9B係具有,被組合成可彼此分離的壓紙器單元2A及頭部單元3B。又,頭部單元3B係具備:具有熱感頭部12的頭部區塊38及可動刃11B;和將這些頭部區塊38及可動刃11B支持成可裝卸的頭部框41;和從後方支持頭部區塊38,同時將可動刃11B連結至頭部框41的支持構件71B。
如圖21所示,可動刃11B係和上述其他實施形態同樣地,具有:被形成在與支持構件71B對向之底面93的位於可動刃用馬達83B之下部之地點的缺口部94。又,如圖20所示,支持構件71B係在基底部72上之缺口部94的對應位置,具備金屬製之板簧75B。此板簧75B,係和上述的可動刃撥彈構件(第2撥彈構件)75同樣地,在可動刃11B被組裝至支持構件71B之際,將可動刃11B朝上方撥彈。藉此,當支持構件71B位於連結解除位置時,可使可動刃11B自動地從支持構件71B脫離。
又,即使是此變形例所述之頭部單元3B,也 是和上述的其他實施形態同樣地,在可動刃11B被組裝至支持構件71B之際,金屬製的板簧75B,係以接觸於金屬材料所成之支持構件71B與可動刃用馬達83B的狀態而被配設。藉此,就可確保可動刃用馬達83B的電性導通,因此不必追加新的構件就可謀求可動刃用馬達之信賴性之提升。
其他,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可將上述的實施形態中的構成元件適宜置換成公知的構成元件,又,亦可將上述的各變形例做適宜組合。

Claims (7)

  1. 一種列印單元,係具備:壓紙器單元,係具有將記錄紙予以送紙的壓紙器滾子;和頭部單元,係具有對前記記錄紙進行列印的熱感頭部,並可對前記壓紙器單元可分離地組合;其中,該列印單元係為,前記頭部單元係具備:頭部框;和裁切機構,將前記記錄紙予以切斷;和支持構件,係被配設在前記裁切機構與前記頭部框之間的支持構件,藉由該支持構件的介入,前述裁切機構可裝卸地被安裝在前述頭部框,可以在將前記裁切機構連結至前記頭部框的連結位置、及前記裁切機構可從前記頭部框脫離的連結解除位置之間移動;和第1撥彈構件,係介隔在前記熱感頭部與前記支持構件之間,將前記熱感頭部往前記壓紙器滾子予以撥彈,並且將前記支持構件往前記連結位置予以撥彈。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列印單元,其中,前記熱感頭部係可拆卸地被安裝在前記頭部框。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列印單元,其中,前記支持構件係可沿著前記第1撥彈構件的撥彈方向而滑移移動。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列印單元,其中,前記裁切機構係具備: 支持構件用安裝片,係於前記連結位置上被前記支持構件所卡止;和框用安裝片,係被插入至前記頭部框。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列印單元,其中,還具備:第2撥彈構件,係將前記裁切機構往從前記頭部框脫離的方向予以撥彈。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列印單元,其中,前記支持構件係由金屬材料所形成;前記裁切機構係具備驅動可動刃的馬達;前記馬達之至少一部,係從前記裁切機構的與前記支持構件之對向面外露;且,前記第2撥彈構件係由導電性材料所成,是以接觸於前記支持構件與前記馬達之狀態而被配設。
  7. 一種熱感列印機,係具備: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前記列印單元;和被組裝有前記列印單元的殼體。
TW104139436A 2014-12-25 2015-11-26 列印單元及熱感列印機 TWI6551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2942 2014-12-25
JP2014262942 2014-12-25
JP2015-131487 2015-06-30
JP2015131487A JP6521766B2 (ja) 2014-12-25 2015-06-30 印字ユニット及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2367A TW201632367A (zh) 2016-09-16
TWI655100B true TWI655100B (zh) 2019-04-01

Family

ID=56327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9436A TWI655100B (zh) 2014-12-25 2015-11-26 列印單元及熱感列印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21766B2 (zh)
KR (1) KR102429223B1 (zh)
TW (1) TWI6551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5303B2 (ja) * 2019-01-21 2023-1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178279B2 (ja) 2019-01-29 2022-11-2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JP7287818B2 (ja) * 2019-03-29 2023-06-06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5905A (en) * 1994-03-25 1996-10-15 Kabushiki Kaisha Sato Thermal printer apparatus
US20070091162A1 (en) * 2005-10-25 2007-04-26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Thermal printer
US20090219375A1 (en) * 2006-03-06 2009-09-03 Ricardo Trauer Thermal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1427Y2 (ja) * 1992-02-04 1998-09-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イ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3575144B2 (ja) * 1995-11-21 2004-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ッタ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タ
JP2000079597A (ja) * 1998-09-01 2000-03-21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及び用紙切断装置
JP4580088B2 (ja) * 2000-11-10 2010-11-10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ライ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4592925B2 (ja) * 2000-11-10 2010-12-08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3687912B2 (ja) * 2002-08-29 2005-08-2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ユニット
JP2004098625A (ja) * 2002-09-12 2004-04-02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及び商品情報処理装置
JP2011093115A (ja) * 2009-10-27 2011-05-12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プリンタ装置
JP5411095B2 (ja) * 2010-08-31 2014-02-12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5905A (en) * 1994-03-25 1996-10-15 Kabushiki Kaisha Sato Thermal printer apparatus
US20070091162A1 (en) * 2005-10-25 2007-04-26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Thermal printer
US20090219375A1 (en) * 2006-03-06 2009-09-03 Ricardo Trauer Thermal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20708A (ja) 2016-07-07
KR20160078911A (ko) 2016-07-05
KR102429223B1 (ko) 2022-08-04
TW201632367A (zh) 2016-09-16
JP6521766B2 (ja) 2019-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37270B1 (en) Printing unit and thermal printer
TWI680888B (zh) 列印單元及熱列印機
TWI642555B (zh) 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
US8662771B2 (en) Cutter mechanism and printer with a cutter
TWI655100B (zh) 列印單元及熱感列印機
CN109305582B (zh) 打印设备
TW201637889A (zh) 列印單元及熱列印機
EP2842757B1 (en) Printer
JP6329033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5912047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214164499U (zh) 印字单元和打印机
CN111070904B (zh) 热敏打印机
TWI648169B (zh) 印字單元及列印機
JP5815065B2 (ja) プリンタ
CN109459917A (zh) 成像设备
JP6863316B2 (ja) 印刷装置
JP4636323B2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
JP2016068551A (ja) 印字ユニット及びプリンタ
JP2010064323A (ja) 印字装置
JPH04185368A (ja) 用紙送り装置
JP2013121857A (ja) 給紙ガイ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