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9252B - Chain hoist - Google Patents

Chain hois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9252B
TWI649252B TW104115330A TW104115330A TWI649252B TW I649252 B TWI649252 B TW I649252B TW 104115330 A TW104115330 A TW 104115330A TW 104115330 A TW104115330 A TW 104115330A TW I649252 B TWI649252 B TW I6492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wall
gear
wall portion
outer peripheral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5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0447A (zh
Inventor
城田明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開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開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開道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0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0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9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92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3/00Portable or mobile lifting or hauling appliances
    • B66D3/12Chain or like hand-operated tackles with or without power transmission gearing between operating member and lifting rope, chain or cable
    • B66D3/16Chain or like hand-operated tackles with or without power transmission gearing between operating member and lifting rope, chain or cable operated by an endless chain passing over a pulley or a sprock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3/00Portable or mobile lifting or hauling appliances
    • B66D3/04Pulley blocks or like devices in which force is applied to a rope, cable, or chain which passes over one or more pulleys, e.g. to obtain mechanical advant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1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axial effect
    • B66D5/14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axial effect embodying dis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2700/00Capstans, winches or hoists
    • B66D2700/02Hoists or accessories for hoists
    • B66D2700/023Hoi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2700/00Capstans, winches or hoists
    • B66D2700/07Brakes with axial thrust for winches, hoists or simila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提供之鏈式葫蘆能夠提高主體框架之剛性,並且能夠提高減速齒輪之定位精度;鏈式葫蘆(10)具備主體框架(20)和齒輪罩(40),該齒輪罩(40)藉由固定部件(SB2)被安裝在該主體框架(20)上,在該齒輪罩(40)與該主體框架(20)之間形成有與外部密封的內部空間(S2),並且,減速齒輪部件(71)之另一端側以旋轉自如之方式被支撐在該齒輪罩(40)上;齒輪側框架部(23)設有底部(23a)和從該底部(23a)之外周邊緣部突出的外周壁部(23b);在齒輪側框架部(23)中,設有插入孔(24)和連接軸(111)的上部側且相比外周壁部(23b)更靠近內部空間(S2)之中心側的位置處,設有兩端與外周壁部(23b)連接的上部加強筋(261),該上部加強筋(261)被設置為與插入孔(24)和連接軸(111)鄰接。

Description

鏈式葫蘆
本發明係有關於貨物裝卸作業中所使用之鏈式葫蘆(chain block)。
在使貨物沿垂直方向移動之鏈式葫蘆中,存在例如如專利文獻1、2所示,使用例如鋁系金屬並透過鋁壓鑄而形成主體框架之鏈式葫蘆。在該專利文獻1、2所示之構成中,在主體框架2之減速側框架2b上安裝有減速齒輪罩4。由此,形成用於收容減速齒輪的齒輪收容空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4693506號公報(參照圖5、圖6等)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4698266號公報(參照圖1等)
但是,在專利文獻1、2所示之構成中,存在如下問題。即:當作用於主體框架2上的負載較大時,主體框架2會發生變形,由此導致減速齒輪之位置偏離所希望之位置。該情況下,存在如下問題,即:減速齒輪之嚙合狀態發生變化,由此導致機械損失增大,從而導致鏈式葫蘆之效率降低。尤其是在欲增大鏈式葫蘆之額定負載之情況下,因為主體框架2之變形而引起的減速齒輪之嚙合狀態之變化變大,由此導致機械損失也變大。
本發明係基於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提高主體框架之剛性,並且能夠提高減速齒輪之定位精度之鏈式葫蘆。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第一觀點所提供之鏈式葫蘆,透過將手輪之驅動力經由驅動軸和減速齒輪部件傳遞至負載滑輪部件,從而使掛在該負載滑輪部件上的負載鏈卷起或者下降,由此能夠使貨物沿垂直方向進行移動;該鏈式葫蘆之特徵在於具備:主體框架,其具有收容減速齒輪部件的齒輪側框架部,並且減速齒輪部件之一端側以旋轉自如之狀態直接或間接地被支撐在主體框架上;齒輪罩,其藉由固定部件而被安裝在主體框架上,在齒輪罩與該主體框架之間形成有與外部密封的內部空間,並且,減速齒輪部件之另一端側以旋轉自如之方式被支撐在齒輪罩上;以及上部掛鈎,其用於懸掛主體框架且藉由連接部件而被連接在主體框架上;齒輪側框架部設有底部和從該底部之外周邊緣部突出的外周壁部;在齒輪側框架部中,設有連接部件的上部側且相比外周壁部更靠近內部空間之中心側的位置處設有上部加強筋,該上部加強筋之兩端與外周壁部連接,並且該上部加強筋被設置為與連接部件鄰接。
另外,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為:在懸掛狀態下的垂直方向之上部側,齒輪罩藉由至少兩個固定部件而被安裝在主體框架上,至少兩個固定部件中的兩個固定部件被設置為分別與上部加強筋之兩端側鄰接。
進而,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為:在齒輪側框架部中,在懸掛狀態下遠離連接部件的垂直方向之下部側且相比外周壁部更靠近內部空間之中心側的位置處設有下部加強筋,其中,該下部加強筋之兩端與外周壁部連接,由上部加強筋、下部加強筋以及外周壁部中位於上部加強筋與下部加強筋之間的部分構成的內周壁部被設置為:正面觀察時呈橢圓形狀。
另外,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為:構成內周壁部之上部加強筋、下部加強筋、以及外周壁部中位於上部加強筋與下部加強筋之間的部分之齒輪罩側端面被設置為處於同一平面上,在端面上設有從該端面朝向齒輪罩側突出的凸緣部,並且,該凸緣部被設置為正面觀察時呈橢圓形狀;在齒輪罩上設有:與上部加強筋抵接的蓋側上部加強筋、與外周壁部抵接的蓋側外周壁部、以及與下部加強筋抵接的蓋側下部加強筋;凸緣部位於蓋側內周壁部之內壁面內側,其中,蓋側內周壁部由蓋側上部加強筋、蓋側下部加強筋以及蓋側外周壁部中位於蓋側上部加強筋與蓋側下部加強筋之間的部分構成。
進而,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為:在凸緣部之外周側配置有環狀的密封部件,該密封部件位於凸緣部與蓋側內周壁部之內壁面之間。
依本發明,能夠提高主體框架之剛性,並且能夠提高減速齒輪之定位精度。
10‧‧‧鏈式葫蘆
20‧‧‧主體框架
21‧‧‧輪側框架部
22‧‧‧連接框架部
23‧‧‧齒輪側框架部
23a‧‧‧底部
23b、23b1‧‧‧外周壁部
23b2、261a、262a‧‧‧端面
24‧‧‧插入孔
25‧‧‧軸孔
261‧‧‧上部加強筋
262‧‧‧下部加強筋
263‧‧‧凹部
27‧‧‧內周壁部
27a‧‧‧內壁面
28‧‧‧凸緣部
29‧‧‧密封部件
30‧‧‧輪罩
40‧‧‧齒輪罩
41‧‧‧軸承固定孔
42‧‧‧蓋側底部
43‧‧‧蓋側外周壁部
431‧‧‧蓋側上部加強筋
432‧‧‧蓋側下部加強筋
45‧‧‧蓋側內周壁部
45a‧‧‧內壁面
50‧‧‧負載滑輪中空軸
51‧‧‧負載滑輪
52、61、91a、102a‧‧‧凸緣部
53‧‧‧鏈槽
54‧‧‧中空孔
60‧‧‧驅動軸
62‧‧‧小齒輪
63、91b3‧‧‧花鍵部
64‧‧‧階梯部
70‧‧‧減速機構
71‧‧‧減速齒輪部件
72‧‧‧大徑齒輪
73‧‧‧小徑齒輪
74‧‧‧負載齒輪
90‧‧‧制動機構
91‧‧‧制動器固定座
91b‧‧‧中空凸台部
91b1‧‧‧插通孔
91b2‧‧‧階梯部
91c‧‧‧前端筒狀部
91c1‧‧‧陽螺紋部
92‧‧‧制動板
93‧‧‧棘輪
94‧‧‧棘爪部件
95‧‧‧軸襯
100‧‧‧手輪機構
101‧‧‧手輪
101a‧‧‧鏈槽
101b‧‧‧內周孔
102‧‧‧陰螺紋部件
102b‧‧‧圓筒部
102c‧‧‧前端突出部
102d‧‧‧陰螺紋部
103‧‧‧轉矩限制機構
103a‧‧‧可動棘爪
103b‧‧‧彈簧部件
103c‧‧‧按壓部件
110‧‧‧上部掛鈎
111‧‧‧連接軸(對應於連接部件)
112‧‧‧掛鈎鎖扣
120‧‧‧下部掛鈎
121‧‧‧擋杆
122‧‧‧轉動軸
130‧‧‧止動軸
B1‧‧‧軸承
C1‧‧‧負載鏈
C2‧‧‧手鏈
S1、S2‧‧‧內部空間
S21‧‧‧上方空間部
S22‧‧‧下方空間部
S23‧‧‧齒輪收容空間部
S40‧‧‧蓋側空間部
SB1‧‧‧螺栓
SB2‧‧‧螺栓(對應於固定部件)
P1、P2‧‧‧軸承板
P2a‧‧‧軸孔
R1‧‧‧擋環
R2‧‧‧環部件
圖1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之外觀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圖1所示鏈式葫蘆之外觀之側視圖。
圖3係顯示沿圖1中的A-A線將鏈式葫蘆剖切後的狀態之剖視圖。
圖4係顯示沿圖1中的B-B線將鏈式葫蘆剖切後的狀態之剖視圖。
圖5係顯示將圖1所示鏈式葫蘆之齒輪罩拆除後的狀態之正面圖。
圖6係顯示從齒輪側框架部側觀察圖1所示之主體框架時的狀態之立體圖。
圖7係顯示從齒輪側框架部側觀察圖1所示之主體框架時的狀態之半剖面圖。
圖8係顯示圖1所示之齒輪罩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之構成之圖,且係顯示沿圖1中的A-A線將鏈式葫蘆剖切後的狀態之局部剖視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之構成之圖,且係顯示沿圖1中的A-A線將鏈式葫蘆剖切後的狀態之局部剖視圖。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chain block)10進行說明。
<關於鏈式葫蘆之構成>
圖1係顯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10之外觀之立體圖。圖2係顯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10之外觀之側視圖。圖3係顯示沿圖1中的A-A線將鏈式葫蘆10剖切後的狀態之剖視圖。圖4係顯示沿圖1中的B-B線將鏈式葫蘆10剖切後的狀態之剖視圖。
另外,圖1和圖2等各附圖中示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10之外觀或構成,但是,該等外觀或構成之大部分在下述之其他實施方式(第二實施方式和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10中也是相同的。因此,只要不存在與上述其他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10不同之部分,則圖1和圖2等各附圖在上述其他實施方式中也是相同的。
另外,在以下說明中,有時使用XYZ直角坐標系進行說明。其中,將驅動軸60之軸線方向設為X方向,並將下述輪罩(wheel cover)30之安裝側設為X1側、與此相反之齒輪罩(gear cover)40之安裝側設為X2側。另外,將鏈式葫蘆10處於懸掛狀態下的垂直方向(懸掛方向;卷起或下降方向)設為Z方向,並將懸掛狀態下的上側設為Z1側、懸掛狀態下的下側設為Z2側。另外,將與X、Z方向垂直之方向(寬度方向)設為Y方向,並將圖1之左側設為Y1側、與此相反之右側設為Y2側。
如圖1~圖4所示,鏈式葫蘆10具備:主體框架20、輪罩30、齒輪罩40、負載滑輪中空軸50、驅動軸60、減速機構70、制動機構90、手輪機構100、上部掛鈎110以及下部掛鈎120等。以下,對於各部件等進行說明,然後,對主體框架20之齒輪側框架部23側之構成以及齒輪罩40之構成詳細地進行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主體框架20被設置為正面觀看時的形狀呈圓形狀。主體框架20是使用例如鋁系金屬並透過鋁壓鑄(aluminium die casting)而形成。但是,只要具有能夠承受負載之剛性,則主體框架20也可以使用鋁系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而形成。另外,關於主體框架20,較佳為透過壓鑄而形成,但是,也可以透過切削而形成主體框架20 的至少一部分,還可以透過焊接等固定方法來安裝其他部件從而形成主體框架20。
如圖3和圖4所示,主體框架20設有輪側框架部21、連接框架部22以及齒輪側框架部23。而且,輪罩30藉由螺栓SB1而被固定在輪側框架部21上(參照圖3)。另外,齒輪罩40藉由螺栓SB2(對應於固定部件)而被固定在齒輪側框架部23上。上部掛鈎110位於收容負載滑輪51的連接框架部22之懸掛方向上方位置處,並且藉由連接軸111(參照圖5)以能夠擺動之方式被連接在主體框架20上,其中,該連接軸111之兩端分別被支撐在輪側框架部21和齒輪側框架部23上。透過將輪罩30和齒輪罩40分別安裝在主體框架20上,從而分別形成內部空間S1、S2,在該內部空間S1、S2中分別收容有各種部件,進而,內部空間S2與外部密封,以防止潤滑油洩漏、或者粉塵或雨水等進入內部空間S2中。
另外,藉由軸承板P1而將位於輪側框架部21內側之內部空間S1與連接框架部22之內部側隔開。另外,藉由軸承板P2而將位於齒輪側框架部23內側之內部空間S2與連接框架部22之內部側隔開。
負載滑輪中空軸50被轉動支撐(pivotally support)在上述軸承板P1、P2上。負載滑輪中空軸50具有構成負載滑輪51的一對凸緣部52,進而,在一對凸緣部52之間設有構成負載滑輪51的鏈槽(chain pocket)53。
另外,在負載滑輪中空軸50中設有中空孔54,驅動軸60插在該中空孔54中。另外,在驅動軸60之從中空孔54朝向X2側突出的部位上,設有用於限制驅動軸60朝向X1側移動的凸緣部61。另一方面,在驅動軸60之一端側(X1側)設有擋環R1,並且,該擋環R1在X2側與環部件R2鄰接。而且,藉由該環部件R2而防止下述陰螺紋部件102朝向 X1側前進。另外,在驅動軸60之相比凸緣部61更靠近X2側的端部設有小齒輪62。小齒輪62與構成減速機構70的一對減速齒輪部件71的大徑齒輪72嚙合。
另外,各減速齒輪部件71之一端側(X1側)被轉動支撐在上述軸承板P2之軸孔P2a(參照圖4)中,並且另一端側被轉動支撐在上述齒輪罩40上。另外,齒輪罩40上設有凹狀的軸承固定孔41,在該軸承固定孔41中嵌入有軸承B1,由此,減速齒輪部件71之另一端側(X2側)經由該軸承B1而被轉動支撐在齒輪罩40上。
另外,在一對減速齒輪部件71之相比大徑齒輪72更靠近X1側的部位上設有小徑齒輪73。小徑齒輪73與負載齒輪74嚙合。在負載滑輪中空軸50之另一端側(X2側),負載齒輪74以例如鍵連接(key connection)或者花鍵連接(spline connection)之狀態被保持在負載滑輪中空軸50上,從而能夠傳遞轉矩。
另外,在驅動軸60之相比軸承板P1更靠近一端側(X1側)的部位上配置有制動機構90,進而,在相比制動機構90更靠近一端側(X1側)的部位上配置有手輪機構100。進而,在驅動軸60之手輪機構100側部位上設有花鍵部63。花鍵部63是與下述制動器固定座91之花鍵部91b3嵌合的部分。另外,在花鍵部63之X2側端部處設有階梯部64,下述制動器固定座91卡定在該階梯部64上。
制動機構90之主要構成元件包括制動器固定座91、制動板92、棘輪93、棘爪部件94以及軸襯(bush)95等。制動器固定座91具有凸緣部91a、中空凸台部91b以及前端筒狀部91c。凸緣部91a是被設置為直徑大於中空凸台部91b的部分,該凸緣部91a能夠承擋下述制動板92。
中空凸台部91b位於相比凸緣部91a更靠近手輪機構100側(X1側)的位置處,並且經由下述軸襯95而轉動支撐棘輪93。該制動器固定座91具有呈階梯狀之插通孔91b1。在該插通孔91b1之相比階梯部91b2更靠近一端側(X1側)的位置上,設有直徑小於該階梯部91b2的花鍵部91b3,並且,該花鍵部91b3與上述花鍵部63嵌合。
另外,前端筒狀部91c位於相比中空凸台部91b更靠近一端側(X1側)的位置處。在前端筒狀部91c之外周側設有多條陽螺紋部91c1,該陽螺紋部91c1被擰入手輪機構100之陰螺紋部件102之多條陰螺紋部102d中。
另外,在凸緣部91a與棘輪93之間、以及陰螺紋部件102與棘輪93之間分別配置有制動板92、92,並且,該制動板92、92分別被轉動支撐在中空凸台部91b上。棘輪93與棘爪部件94(參照圖3)之頂端嚙合,透過該嚙合而防止棘輪93朝向下降方向旋轉,從而構成防止棘輪93朝向下降方向旋轉的棘輪機構。
在朝向下降方向對驅動軸60施加負載時,透過陰螺紋部件102與制動器固定座91的螺旋緊固作用而使陰螺紋部件102擠壓制動板92,從而相對於棘輪93而對制動器固定座91施加制動力,由此能夠防止驅動軸60朝向下降方向轉動,其中,棘輪93已被限制而無法朝向下降方向旋轉。當使手輪機構100朝向卷起方向進行轉動時,由於棘輪93能夠朝向卷起方向旋轉,因此,陰螺紋部件102、制動板92、92、棘輪93以及制動器固定座91呈一體地旋轉而使驅動軸60轉動,從而將負載鏈C1卷起。當使手輪機構100朝向下降方向進行轉動時,陰螺紋部件102與制動器固定座91的螺旋緊固作用減弱,陰螺紋部件102與棘輪93的制動力 根據手輪機構100之旋轉量而相應地被減弱,因此,制動器固定座91和驅動軸60朝向下降方向轉動。
另外,X2側的制動板92位於凸緣部91a與下述棘輪93之間,當從陰螺紋部件102側施加壓力時,在凸緣部91a與下述棘輪93之間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從而成為下述狀態,即:在該較大摩擦力之作用下,制動器固定座91與棘輪93呈一體地旋轉。另外,在棘輪93與陰螺紋部件102之間也配置有制動板92,透過從陰螺紋部件102側施加壓力,從而在棘輪93與陰螺紋部件102之間產生較大的摩擦力,由此成為下述狀態,即:當使手輪機構100旋轉時,在該較大摩擦力之作用下,該手輪機構100與棘輪93呈一體地旋轉。
如圖3和圖4所示,在制動器固定座91之中空凸台部91b之外周側設有軸襯95,在該軸襯95之外周側設有棘輪93。由此,棘輪93被設置為相對於制動器固定座91旋轉自如。另外,棘輪93與棘爪部件94(參照圖3)之頂端嚙合,透過該嚙合而防止棘輪93反轉(朝向下降方向旋轉),從而構成防止棘輪93反轉(朝向下降方向旋轉)的棘輪機構。
接著,對於手輪機構100進行說明。手輪機構100之主要構成元件包括手輪101、陰螺紋部件102以及轉矩限制機構103。另外,陰螺紋部件102也是制動機構90之構成元件。手輪101是呈環狀之部件,在該環狀手輪101之內周孔101b中配置有陰螺紋部件102和轉矩限制機構103。
另外,在手輪101之外周側設有鏈槽101a。鏈槽101a是收容手鏈C2之金屬環C2a的部分並且具有橫槽(未圖示)和縱槽(未圖示),其中,橫槽是以該金屬環C2a之扁平方向與軸線平行之狀態收容該金屬環C2a的部分,縱槽相比該橫槽呈深槽狀,並且是以金屬槽C2a 之扁平方向與軸線交叉之狀態收容金屬環C2a的部分。當拉動收容在該鏈槽101a中的手鏈C2時,手輪101進行旋轉。
陰螺紋部件102具有凸緣部102a、圓筒部102b以及前端突出部102c。凸緣部102a是被設置為直徑大於圓筒部102b的部分,且是用於承擋轉矩限制機構103之可動棘爪103a的部分。在凸緣部102a上設有供可動棘爪103a之凸部(未圖示)嵌入的凹部(未圖示),並且,在凹部和凸部上均設有相對於軸向(X方向)稍微傾斜的錐形壁部。因此,通常情況下,凸部嵌入在凹部中,但是,當對手輪101施加非常大的轉矩時,可動棘爪103a之凸部抵抗轉矩限制機構103之彈簧部件103b之作用力而從凹部脫離,從而使轉矩限制機構103發揮其作用。
另外,圓筒部102b位於相比凸緣部102a更靠近一端側(X1側)的位置處。在該圓筒部102b之內周側設有陰螺紋部102d,上述陽螺紋部91c1被擰入該陰螺紋部102d中。另外,在相比圓筒部102b更靠近一端側(X1側)的位置處設有前端突出部102c。前端突出部102c之前端側(X1側端部)靠近輪罩30之蓋部31並與該蓋部31相對置。另外,前端突出部102c並非如圓筒部102b那樣設置在整個圓周方向上,而是沿圓周方向呈間隔狀地設置。環部件R2之突出部突出至該缺口部分(間隔部分)中,從而將陰螺紋部件102相對於驅動軸60和制動器固定座91的相對旋轉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另外,在環部件R2之內周形成有以不可旋轉之方式與驅動軸60之花鍵部63卡合的花鍵部。
另外,轉矩限制機構103具有可動棘爪103a、彈簧部件103b以及按壓部件103c。其中,可動棘爪103a具有被設置為環狀的部分。而且,可動棘爪103a之環狀部分之另一側面(X2側面)與陰螺紋部件102之凸緣部102a抵接,而一側面(X1側面)與彈簧部件103b抵接。另外, 在可動棘爪103a之環狀部分之另一側面(X2側面)上設有未圖示的凸部,該凸部嵌入在凸緣部102a之凹部中。
另外,彈簧部件103b位於可動棘爪103a與按壓部件103c之間,並且產生使可動棘爪103a與按壓部件103c相互分離的方向的作用力。另外,按壓部件103c之另一側面(X2側面)與彈簧部件103b抵接。按壓部件103c在軸向(X方向)上的位置相對於手輪101或者陰螺紋部件102固定不變。因此,按壓部件103c能夠承擋彈簧部件103b之作用力,從而對可動棘爪103a施加朝向將可動棘爪103a推到陰螺紋部件102之凸緣部102a上的方向的作用力。而且,當對手輪101施加非常大的轉矩時,可動棘爪103a之凸部抵抗彈簧部件13b之作用力而從陰螺紋部件102之凸緣部102a之凹部脫離。由此,轉矩限制機構103能夠發揮其作用。
接著,對於上部掛鈎110進行說明。上部掛鈎110是用於將鏈式葫蘆主體以能夠拆裝之方式掛在結構物之卡定部件、或者起重機之吊車(trolley)等上的懸掛部件。圖5係顯示將鏈式葫蘆10之齒輪罩40拆除後的狀態之正面圖。如圖5所示,上部掛鈎110經由連接軸111被安裝在主體框架20上。因此,在主體框架20上設有供連接軸111插入的插入孔24。而且,上部掛鈎110以相對於該連接軸111能夠擺動之狀態被安裝。在該上部掛鈎110上安裝有掛鈎鎖扣(hook latch)112,並藉由未圖示之施力部件對該掛鈎鎖扣112施加朝向掛鈎鎖扣112之閉合方向的作用力。另外,連接軸111對應於連接部件,但是,也可以構成為:供連接軸111插入的插入孔24也對應於連接部件。
接著,對於下部掛鈎120進行說明。下部掛鈎120是懸掛貨物的部分,該下部掛鈎120安裝在負載鏈C1之與下述止動軸130之安裝 側呈相反側的端部上。在該下部掛鈎120上安裝有用於防止懸掛在該下部掛鈎120上的貨物脫落的擋杆121。擋杆121之一端側位於上側(Z1側),並且,該擋杆121被設置為能夠以其一端側之轉動軸122為支點而轉動。另外,擋杆121之另一端側位於下側(Z2側),並且被設置為與下部掛鈎120前端側之內周抵接。
該擋杆121被設置為:在未圖示之彈簧所施加的作用力之作用下,使其另一端側始終與下部掛鈎120前端側之內周抵接。由此,在未對擋杆121施加外力之狀態下,擋杆121能夠保持閉合狀態不變,從而能夠防止擋杆121打開而使貨物墜落。
另外,負載鏈C1之與下部掛鈎120之安裝側呈相反側的端部,經由止動軸130而被安裝在主體框架20上。止動軸130插入在主體框架20之軸孔25中,並透過螺合或其他方法而被固定在主體框架20上。而且,利用該止動軸130能夠防止負載鏈C1從主體框架20上脫落。
<關於主體框架20之齒輪側框架部23側之構成>
接著,以下對於主體框架20之齒輪側框架部23側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6係顯示從齒輪側框架部23側觀察主體框架20時的狀態之立體圖。另外,圖7係顯示從齒輪側框架部23側觀察主體框架20時的狀態之半剖面圖。如圖6~圖7所示,齒輪側框架部23具有底部23a,該底部23a位於連接框架部22側。而且,在該底部23a之外周邊緣部處設有從該底部23a之外周邊緣朝向另一端側(X2側)突出的外周壁部23b。透過將齒輪罩40安裝在齒輪側框架部23上,從而形成與外部隔離的內部空間S2,其中,該內部空間S2由該底部23a、圓環狀的外周壁部23b以及齒輪罩40圍成。
另外,在底部23a上設有從該底部23a朝向另一側(X2側)突出的上部加強筋261和下部加強筋262。上部加強筋261位於相比上方側(Z1側)之外周壁部23b更靠近內周側(下方側;Z2側)的位置處。同樣地,下部加強筋262位於相比下方側(Z2側)之外周壁部23b更靠近內周側(上方側;Z1側)的位置處。
上部加強筋261被設置為以朝向上方凸起之方式彎曲。但是,上部加強筋261之曲率被設置為小於上方側(Z1側)之外周壁部23b之曲率。因此,由上方側(Z1側)之外周壁部23b和上部加強筋261形成較小的大致月牙狀的空間部(上方空間部S21)。另外,上部加強筋261被設置為與插入孔24鄰接。即,在將連接軸111插入到插入孔24中時,成為該連接軸111位於與上部加強筋261鄰接的位置處的狀態。另外,插入孔24之插入口部位於上方空間部S21內,從而在將齒輪罩40拆除之狀態下能夠插入或者抽出連接軸111。在圖5中,在上部加強筋261之上方空間部S21側之壁部上,沿插入孔24之軸線方向呈連續狀地形成有凹部263,從而能夠在凹部263之引導下將連接軸111插入到插入孔24中。
同樣地,下部加強筋262被設置為以朝向下方凸起之方式彎曲。另外,下部加強筋262之曲率被設置為小於下方側(Z2側)之外周壁部23b之曲率,因此,由下方側(Z2側)之外周壁部23b和下部加強筋262形成較小的大致月牙狀的空間部(下方空間部S22)。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上部加強筋261、下部加強筋262以及位於側方的外周壁部23b(以下稱為“外周壁部23b1”)形成正面觀看時的形狀呈橢圓形狀的內周壁部27,該內周壁部27之內部側成為齒輪收容空間部S23。即,構成齒輪收容空間部S23的內周壁部27被 設置成正面觀看時的形狀呈橢圓形狀。換言之,內周壁部27之內壁面27a之正面觀看時的輪廓形狀呈橢圓形狀。
為了形成為上述橢圓形狀,位於側方的外周壁部23b1被設置為:其與XY平面中包含驅動軸60之中心軸線之平面相交叉的部位處的厚度最小,並且,隨著朝向上下方向遠離該交叉部位而外周壁部23b1之厚度逐漸變大。透過構成為上述厚度,從而成為外周壁部23b1兼作內周壁部27之構成。
在此,外周壁部23b之另一端側(X2側)之端面23b2被設置為:與上部加強筋261之另一端側(X2側)之端面261a、以及下部加強筋262之另一端側(X2側)之端面262a呈同一平面。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端面261a、端面262a以及外周壁部23b1之端面23b2上形成有凸緣部28,該凸緣部28之正面觀看時的形狀呈橢圓形狀。凸緣部28被設置為厚度小於上部加強筋261、下部加強筋262以及外周壁部23b之厚度。
該凸緣部28能夠抵接在齒輪罩40之內周壁部45之內壁面45a上,由此在旋轉方向上對齒輪罩40與主體框架20進行定位。
<關於齒輪罩40之構成>
接著,對於齒輪罩40進行說明。圖8係顯示齒輪罩40之構成之立體圖。如圖8所示,齒輪罩40也具有與上述底部23a相同的蓋側底部42,進而還具有蓋側外周壁部43。但是,蓋側外周壁部43從蓋側底部42突出的高度被設置為小於外周壁部23b從底部23a突出的高度。另外,在蓋側底部42上設有供上述軸承B1嵌入的軸承固定孔41。
另外,齒輪罩40上也設有蓋側上部加強筋431和蓋側下部加強筋432。而且,由蓋側上部加強筋431、蓋側下部加強筋432以及位 於側方的蓋側外周壁部43(以下稱為“蓋側外周壁部43a”)形成正面觀看時的形狀呈橢圓形狀的內周壁部45,該內周壁部45之內部側形成蓋側空間部S40。另外,構成該蓋側空間部S40的蓋側內周壁部45也被設置為正面觀看時的形狀呈橢圓形狀。換言之,蓋側內周壁部45之內壁面45a之正面觀看時的輪廓形狀呈橢圓形狀。
在此,上述凸緣部28位於蓋側內周壁部45之內壁面45a側。由此,即使齒輪罩40欲相對於主體框架20進行旋轉,由於蓋側內周壁部45之內壁面45a與凸緣部28抵接,因而齒輪罩40也無法相對於主體框架20進行旋轉。即,蓋側內周壁部45具有相對於主體框架20在旋轉方向上進行定位以及防止旋轉之功能。
另外,也可以構成為:在凸緣部28之外周側配置O形密封圈等密封部件,並且使該O形密封圈位於凸緣部28與蓋側內周壁部45之間。在如此構成之情況下,將內部空間S2與外部氣密性地密封。
<關於鏈式葫蘆之作用>
以下,對於使用如上構成之鏈式葫蘆10而使貨物上下移動時的作用進行說明。在利用上述鏈式葫蘆10拉高貨物之情況下,當在下部掛鈎120上掛有貨物之狀態下朝向卷起方向操作手鏈C2時,手輪101進行旋轉,此時,轉矩限制機構103之陰螺紋部件102也與手輪101一同旋轉。然後,透過陰螺紋部件102之陰螺紋部102d與制動器固定座91之陽螺紋部91c1的螺旋緊固作用,而使凸緣部102a擠壓制動板92和棘輪93。然後,陰螺紋部件102與制動器固定座91呈一體地進行旋轉。
然後,透過花鍵部91b3與花鍵部63的花鍵連接而將驅動力從制動器固定座91傳遞至驅動軸60,該驅動力經由小齒輪62、大徑齒輪 72以及小徑齒輪73而被傳遞至負載齒輪74,從而使負載滑輪中空軸50進行旋轉。由此,負載鏈C1被卷起,從而將貨物拉高。
與此相反,在將被吊起的貨物放下來時,朝向與拉高貨物時相反的方向操作手鏈C2。於是,手輪101對於制動板92的擠壓減弱。對應於該擠壓之減弱,驅動軸60朝向與拉高貨物時相反的方向旋轉,由此使貨物緩緩下降。
另外,在棘輪93停止之狀態下,棘輪93之棘爪部(未圖示)與棘爪部件94之頂端嚙合。而且,即使在卷起時手放開手鏈C2從而驅動軸60在貨物重力之作用下欲反向旋轉之情況下,由於在手輪101不旋轉之狀態下,藉由手輪101將制動板92擠壓在棘輪93上,進而藉由棘輪93將制動板92擠壓在制動器固定座91之凸緣部91a上,由此產生抵抗貨物重力之制動力,從而也能夠防止貨物下降。
<關於主體框架之剛性的提高和齒輪部分之嚙合精度的提高(效果)>
在上述鏈式葫蘆10中,在懸掛有貨物時,對於主體框架20施加較大負載。因此,有時底部23a或者外周壁部23b會發生變形,從而因為該變形而導致各齒輪部分之嚙合狀態發生變化。尤其是,減速齒輪部件71之另一端側由嵌入在齒輪罩40之軸承固定孔41中的軸承B1加以支撐,一端側由軸承板P2之軸孔P2a加以支撐。因此,當底部23a或者外周壁部23b發生變形時,減速齒輪部件71之位置會發生變化,由此導致各齒輪部分之嚙合狀態發生變化。
另外,減速齒輪部件71之另一端側由嵌入在齒輪罩40之軸承固定孔41中的軸承B1以旋轉自如之方式加以支撐,而該齒輪罩40藉由螺栓SB2被固定在主體框架20上。但是,當如上所述外周壁部23b發 生變形時,螺栓SB2之位置相對於主體框架20發生相對變化。由此,減速齒輪部件71之另一端側之安裝位置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各齒輪部分之嚙合狀態發生變化。
當如上所述主體框架20發生變形,從而導致各齒輪部分之嚙合狀態發生變化時,機械損失增大。由此,鏈式葫蘆10之效率降低。另外,由於機械損失增大,因而導致鏈式葫蘆10之壽命縮短。
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齒輪側框架部23之內部空間S2之上部側、且相比外周壁部23b更靠近內部空間S2之中心側的位置處設有上部加強筋261。因此,能夠提高主體框架20(齒輪側框架部23)之剛性,從而使得主體框架20(齒輪側框架部23)不易變形。尤其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上部加強筋261和位於其上方側的外周壁部23b形成內部具有上方空間部S21之箱型結構。因此,與僅由外周壁部23b圍成之筒狀結構相比,透過形成為上述箱型結構,從而能夠大幅提高強度。
另外,透過提高主體框架20之剛性,能夠抑制各齒輪部分之嚙合狀態發生變化。由此,能夠防止因為各齒輪部分之嚙合狀態發生變化而導致機械損失增大,由此能夠防止鏈式葫蘆10之效率降低。另外,由於能夠防止機械損失增大,因而能夠延長鏈式葫蘆10之壽命。
另外,上部加強筋261被設置為與位於其上部側且供連接軸111插入的插入孔24鄰接,並且,該上部加強筋261之兩端側與外周壁部23b連接。在此,在掛有貨物時,對於主體框架20之靠近連接軸111的位置處施加較大負載。尤其是,由於主體框架20上的供連接軸111插入的插入孔24之周長並不是很長,因此,容易在插入孔24、或者該插入孔24附近的底部23a等位置處發生應力集中。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 由於以與該插入孔24鄰接之方式設置有上部加強筋261,因而可以抵抗上述應力集中,從而能夠抑制主體框架20發生變形。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齒輪罩40在上部側藉由兩個螺栓SB2(固定部件)而被安裝在主體框架20上,並且,該兩個螺栓SB2被設置為分別與上部加強筋261之兩端側鄰接。因此,能夠提高螺栓SB2的固定部分處的剛性,從而能夠抑制螺栓SB2之位置相對於主體框架20發生相對變化。由此,能夠防止齒輪罩40側的軸承固定孔41和軸承B1之位置相對於齒輪側框架部23發生變動,從而能夠抑制各齒輪部分之嚙合狀態發生變化。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上部加強筋261下方側之內部空間S2中,相比下方的外周壁部23b更靠近內部空間S2之中心側的位置處設有下部加強筋262。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主體框架20(齒輪側框架部23)之剛性。
尤其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上部加強筋261、下部加強筋262以及位於該上部加強筋261與下部加強筋262之間的外周壁部23b1構成內周壁部27,因此,齒輪側框架部23呈具有雙層壁部分之結構,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剛性。另外,內周壁部27被設置為正面觀察時呈橢圓形狀。因此,可以將內周壁部27之內部側作為齒輪收容空間部S23而形成為適合收容一對減速齒輪部件71等各齒輪部分的形狀。另外,由於內周壁部27之內周側呈平滑的形狀,因而能夠防止形成發生應力集中的部位。
另外,由於供連接軸111插入的插入孔24朝向上方空間部S21開口,因此,即使粉塵或水滴等從外部經由連接軸111與插入孔24之間狹小的間隙而進入齒輪側框架部23中,該粉塵或水滴等也被阻擋在 上方空間部S21中,因此,粉塵或水滴等不易進入齒輪收容空間部S23中。因此,齒輪收容空間部S23呈適合作為齒輪收容部之狀態。另外,同樣地,能夠利用外周壁部23b和上部加強筋261、以及蓋側外周壁部43和蓋側上部加強筋431而防止水滴等從雨水等水滴容易進入的齒輪側框架部23之上部進入到齒輪收容空間部S23中。
另外,透過設置具有上述下部加強筋262的內周壁部27,潤滑油不易洩漏至外部。尤其是,在鏈式葫蘆10之懸掛狀態下,潤滑油會逐漸朝向下方側漏出,但是,透過設置具有下部加強筋262的內周壁部27,能夠抑制上述潤滑油之洩漏。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下部加強筋262和位於其下方側的外周壁部23b形成內部具有下方空間部S22之箱型結構。透過形成為該箱型結構,即使潤滑油洩漏至下部加強筋262之下方側,也可以利用該箱型結構來擋住潤滑油,從而能夠更加可靠地防止潤滑油洩漏至外部。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內周壁部27的上部加強筋261、下部加強筋262以及位於上部加強筋261與下部加強筋262之間的外周壁部23b1之齒輪罩40側之端面261a、262a、23b2被設置為處於同一平面上。因此,容易形成齒輪側框架部23之端面261a、262a、23b2。尤其是,在採用未設置凸緣部28之構成時,容易形成端面27b。
另外,在端面27b上形成有從該端面27b朝向齒輪罩40側突出的凸緣部28,並且,該凸緣部28被設置為正面觀察時呈橢圓形狀。另外,在齒輪罩40上設有蓋側上部加強筋431、蓋側外周壁部43以及蓋側下部加強筋432,並且,蓋側上部加強筋431、蓋側外周壁部43以及蓋側下部加強筋432分別與上部加強筋261、外周壁部23b以及下部加強筋262抵接。此外,凸緣部28位於蓋側內周壁部45之內壁面45a內側。因 此,透過凸緣部28與內壁面45a相抵接,從而容易對齒輪罩40與主體框架20進行定位。尤其是,即使齒輪罩40欲相對於主體框架20進行旋轉,但由於凸緣部28與內壁面45a接觸,因而齒輪罩40無法相對於主體框架20進行旋轉,從而容易對齒輪罩40與主體框架20進行定位,由此容易組裝鏈式葫蘆10。
另外,透過在齒輪側框架部23上設置上部加強筋261和下部加強筋262,進而,在齒輪罩40上設置蓋側上部加強筋431和蓋側下部加強筋432,從而可以增大齒輪側框架部23與齒輪罩40之間的接觸面積。由此,即使受到外部衝擊,也不易使齒輪罩40或主體框架20發生變形。
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採用在凸緣部28之外周側配置O形密封圈等密封部件之構成。在如此構成之情況下,可以將內部空間S2與外部氣密性地密封。另外,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潤滑油洩漏至外部。
<關於其他實施方式(第二實施方式和第三實施方式)>
接著,對於上述鏈式葫蘆10之其他實施方式(第二實施方式和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除了以下所說明部分之構成以外,第二實施方式之鏈式葫蘆10和第三實施方式之鏈式葫蘆10之其他構成與第一實施方式之鏈式葫蘆10相同。
圖9係顯示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10之構成之圖,且係顯示沿圖1中的A-A線將鏈式葫蘆10剖切後的狀態之局部剖視圖。如圖9所示,在第二實施方式之鏈式葫蘆10中,蓋側內周壁部45之內壁面45a被設置為相對於X方向傾斜的錐形狀。而且,在該內壁面45a與凸緣部28之外周面之間形成有空間部S3(圖3之構成與此相同)。關 於該內壁面45a之錐形狀,可以透過例如對蓋側內周壁部45之內壁面45a側之角部實施倒角而形成,也可以將內壁面45a形成為45度以外的其他所希望之角度。
在該空間部S3中設有O形密封圈等的密封部件29。O形密封圈等的密封部件29在內壁面45a與凸緣部28之間呈被擠壓狀態,從而能夠防止水或油等液體、或者塵埃等從內壁面45a與凸緣部28之間進入齒輪收容空間部S23中。因此,該構成適合於需要加強齒輪收容空間部S23之密封度之環境中。另外,能夠更加可靠地防止潤滑油洩漏至外部。
另外,圖10係顯示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10之構成之圖,且係顯示沿著圖1中的A-A線將鏈式葫蘆10剖切後的狀態之局部剖視圖。如圖10所示,在第三實施方式之鏈式葫蘆10中,蓋側內周壁部45之內壁面45a並未採用圖9所示之錐形狀。因此,未配置O形密封圈等的密封部件29。在圖10所示之構成中,取代配置該密封部件29,而是以蓋側內周壁部45之內壁面45a與凸緣部28之外周面相配合之方式進行安裝。
上述配合可以是餘隙配合(clearance fit),也可以是過渡配合(transition fit)。另外,還可以是使用壓入等方法的過盈配合(interference fit)。
在採用上述配合之情況下,蓋側內周壁部45之內壁面45a側之角部被設置為:其倒角尺寸小於圖9所示之構成。另外,也可以構成為:在凸緣部28之外周面上設置有錐形部,該錐形部相對於X方向而以遠小於45度之角度傾斜,並且,該錐形部與內壁面45a之任意部位接觸。另外,還可以採用如下構成,即:將內壁面45a相對於X方向之傾 斜角度設為遠小於45度之角度,並且該內壁面45a之任意部位與凸緣部28接觸。
在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之鏈式葫蘆10中,透過以蓋側內周壁部45之內壁面45a與凸緣部28之外周面相配合之方式進行安裝,從而可以提高齒輪罩40相對於主體框架20之安裝精度。因此,能夠提高構成減速機構70的各齒輪(減速齒輪部件71、大徑齒輪72等)、或者小齒輪62之嚙合等的機械效率。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之鏈式葫蘆10中,係利用厚度小的凸緣部28之比較靠近前端側之容易彎曲部位來限制位置,但是,在第三實施方式之鏈式葫蘆10中,可以利用凸緣部28之相比前端側更靠近根部側之部位來限制位置。因此,能夠提高位置限制之效果。
<變形例>
以上,對於本發明之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各種變形。以下,對此進行敍述。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內周壁部27被設置為正面觀察時呈橢圓形狀。但是,內周壁部27之正面觀察時的形狀並不限於橢圓形狀,也可以是例如長方形狀等其他形狀。同樣地,凸緣部28或蓋側內周壁部45之正面觀察時的形狀也可以是例如長方形狀等其他形狀。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圖示出了利用四個螺栓SB2將齒輪罩40安裝在主體框架20上之構成。但是,螺栓SB2之數量可以是任意數量。另外,較佳為將四個螺栓SB2中的兩個螺栓SB2設置為分別與上部加強筋261之兩端側鄰接,但是,也可以採用四個螺栓SB2中的兩個螺栓SB2位於遠離上部加強筋261之兩端側的部位處之構成。

Claims (5)

  1. 一種鏈式葫蘆,其透過將手輪之驅動力經由驅動軸和減速齒輪部件傳遞至負載滑輪部件,從而使掛在該負載滑輪部件上的負載鏈卷起或者下降,由此能夠使貨物沿垂直方向進行移動,所述鏈式葫蘆之特徵在於,具備:主體框架,其具有收容所述減速齒輪部件的齒輪側框架部,並且,所述減速齒輪部件之一端側以旋轉自如之狀態直接或間接地被支撐在所述主體框架上;齒輪罩,其藉由固定部件而被安裝在所述主體框架上,在所述齒輪罩與所述主體框架之間形成有與外部密封的內部空間,並且,所述減速齒輪部件之另一端側以旋轉自如之方式被支撐在所述齒輪罩上;以及上部掛鈎,其用於懸掛所述主體框架且藉由連接部件而被連接在所述主體框架上;所述齒輪側框架部設有底部和從該底部之外周邊緣部突出的外周壁部,在所述齒輪側框架部中,設有所述連接部件的上部側且相比所述外周壁部更靠近所述內部空間之中心側的位置處設有上部加強筋,所述上部加強筋之兩端與所述外周壁部連接,並且,所述上部加強筋被設置為與所述連接部件鄰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鏈式葫蘆,其中,在懸掛狀態下的所述垂直方向之上部側,所述齒輪罩藉由至少兩個所述固定部件而被安裝在所述主體框架上,至少兩個所述固定部件中的兩個固定部件被設置為分別與所述上部加強筋之兩端側鄰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鏈式葫蘆,其中,在所述齒輪側框架部中,在懸掛狀態下遠離所述連接部件的所述垂直方向之下部側且相比所述外周壁部更靠近所述內部空間之中心側的位置處設有下部加強筋,其中,所述下部加強筋之兩端與所述外周壁部連接,由所述上部加強筋、所述下部加強筋、以及所述外周壁部中位於所述上部加強筋與所述下部加強筋之間的部分構成的內周壁部被設置為:正面觀察時呈橢圓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鏈式葫蘆,其中,構成所述內周壁部的所述上部加強筋、所述下部加強筋、以及所述外周壁部中位於所述上部加強筋與所述下部加強筋之間的部分之所述齒輪罩側之端面被設置為處於同一平面上,在所述端面上設有從所述端面朝向所述齒輪罩側突出的凸緣部,並且,該凸緣部被設置為正面觀察時呈橢圓形狀;在所述齒輪罩上設有:與所述上部加強筋抵接的蓋側上部加強筋、與所述外周壁部抵接的蓋側外周壁部、以及與所述下部加強筋抵接的蓋側下部加強筋,並且,所述凸緣部位於蓋側內周壁部之內壁面之內側,其中,所述蓋側內周壁部由所述蓋側上部加強筋、所述蓋側下部加強筋以及所述蓋側外周壁部中位於所述蓋側上部加強筋與所述蓋側下部加強筋之間的部分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鏈式葫蘆,其中,所述凸緣部之外周側配置有環狀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位於所述凸緣部與所述蓋側內周壁部之內壁面之間。
TW104115330A 2014-05-16 2015-05-14 Chain hoist TWI6492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2822 2014-05-16
JP2014102822 2014-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0447A TW201600447A (zh) 2016-01-01
TWI649252B true TWI649252B (zh) 2019-02-01

Family

ID=5447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5330A TWI649252B (zh) 2014-05-16 2015-05-14 Chain hoist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7287B2 (zh)
EP (1) EP3144262B1 (zh)
JP (1) JP6467407B2 (zh)
KR (1) KR101814590B1 (zh)
CN (1) CN106458548B (zh)
AU (1) AU2015260436B2 (zh)
BR (1) BR112016026476B1 (zh)
CA (1) CA2948450C (zh)
TW (1) TWI649252B (zh)
WO (1) WO20151742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78307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William Johnson Hoist device with shooting aid
CN107150967A (zh) * 2017-06-27 2017-09-12 重庆维大力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葫芦传动机构
CN110510451A (zh) * 2019-09-03 2019-11-29 同济大学 宽体滑轮
DE102021108443A1 (de) 2021-04-01 2022-10-06 Ketten Wälder GmbH Manueller Hebezug
CN116022679A (zh) * 2023-03-24 2023-04-28 河北宇雕起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带润滑机构的手拉葫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4720A (en) * 1973-05-14 1975-07-15 Toa Kikai Seisakusho Kk Chain Block
TW515450U (en) * 1997-05-15 2002-12-21 Elephant Chain Block Co Hand operated chain block
US20080105858A1 (en) * 2003-09-16 2008-05-08 Kito Corporation Hoisting And Pulling Device
TWI363740B (en) * 2005-06-03 2012-05-11 Kito Kk Hoister
CN203461748U (zh) * 2013-09-13 2014-03-05 株式会社开道 链式葫芦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23731A (en) * 1948-04-15 1952-12-30 Badger State Gear Company Inc Chain hoist
US2739789A (en) * 1950-07-01 1956-03-27 Manning Maxwell & Moore Inc Chain block hoist
US2642266A (en) * 1950-11-06 1953-06-16 Lisbon Machine Company Inc Hoist
CN1852855A (zh) * 2003-09-16 2006-10-25 鬼头股份有限公司 提升牵引机
JP4698266B2 (ja) 2005-03-29 2011-06-08 株式会社キトー 巻上機における過負荷防止装置
JP6068857B2 (ja) * 2012-07-30 2017-01-25 株式会社キトー チェーンブロック
JP6029955B2 (ja) * 2012-11-30 2016-11-24 株式会社キトー チェーンブロック
JP2014108839A (ja) * 2012-11-30 2014-06-12 Kito Corp チェーンブロックおよびロードチェー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4720A (en) * 1973-05-14 1975-07-15 Toa Kikai Seisakusho Kk Chain Block
TW515450U (en) * 1997-05-15 2002-12-21 Elephant Chain Block Co Hand operated chain block
US20080105858A1 (en) * 2003-09-16 2008-05-08 Kito Corporation Hoisting And Pulling Device
TWI363740B (en) * 2005-06-03 2012-05-11 Kito Kk Hoister
CN203461748U (zh) * 2013-09-13 2014-03-05 株式会社开道 链式葫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44262A4 (en) 2018-01-10
JPWO2015174293A1 (ja) 2017-07-13
TW201600447A (zh) 2016-01-01
EP3144262A1 (en) 2017-03-22
US10407287B2 (en) 2019-09-10
US20170174483A1 (en) 2017-06-22
CN106458548B (zh) 2018-08-21
CA2948450C (en) 2018-03-13
BR112016026476B1 (pt) 2022-12-27
KR101814590B1 (ko) 2018-01-04
BR112016026476A2 (pt) 2017-08-15
EP3144262B1 (en) 2019-06-05
CA2948450A1 (en) 2015-11-19
JP6467407B2 (ja) 2019-02-13
CN106458548A (zh) 2017-02-22
AU2015260436B2 (en) 2017-12-14
BR112016026476A8 (pt) 2021-09-28
WO2015174293A1 (ja) 2015-11-19
AU2015260436A1 (en) 2016-12-08
KR20160148002A (ko) 2016-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9252B (zh) Chain hoist
JP6068857B2 (ja) チェーンブロック
JP5804210B2 (ja)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パン
JP4184318B2 (ja) 手動弁
JP2919809B2 (ja) 手動式チェンブロック
EP2881355B1 (en) Chain block
JP2014108840A (ja) チェーンブロック
TWI699324B (zh) 鏈式葫蘆
TW486433B (en) Lever-type hoist
AU2008202362A1 (en) Closure for a vessel
US10787348B2 (en) Chain block and built-in cover
JP6373593B2 (ja) 変速機におけるベアリング用リテーナ取付け構造
JP5063414B2 (ja) ドアキャッチャー構造
JP2009150475A (ja) 減速装置
JP2005321073A (ja) すべり軸受
TWM595121U (zh) 吊掛輔助裝置
JP2009148025A (ja) ギヤードモー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