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61748U - 链式葫芦 - Google Patents

链式葫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61748U
CN203461748U CN201320570946.2U CN201320570946U CN203461748U CN 203461748 U CN203461748 U CN 203461748U CN 201320570946 U CN201320570946 U CN 201320570946U CN 203461748 U CN203461748 U CN 203461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ooth
miniature gears
load
driv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709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一光
佐野裕树
小菅幸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to KK
Original Assignee
Kit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to KK filed Critical Kito KK
Priority to CN2013205709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61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61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617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链式葫芦能够提高小齿轮的耐久性,从而能够谋求延长寿命以及提高可靠性;该链式葫芦(10)具备:负载滑轮中空轴(20),其具备负载滑轮(23)和中空孔(24),其中,该中空孔(24)沿着轴线方向贯穿负载滑轮中空轴(20);驱动轴(70),其插通在中空孔(24)中并且在手链(C2)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以及减速机构(30),其将驱动轴(70)的旋转传递至负载滑轮中空轴(20)并且具有多个齿轮;减速机构(30)具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72)和第二齿轮(61),第一齿轮(72)被设置为齿数少于第二齿轮(61),并且,第一齿轮(72)的远离齿根(723)的顶端侧的齿厚被设置为大于第二齿轮(61)的远离齿根的顶端侧的齿厚。

Description

链式葫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装卸作业中所使用的链式葫芦。
背景技术
为了使货物上下移动,一般情况下使用链式葫芦。链式葫芦具备手轮、轮罩以及主体部等。主体部中设有挂有负载链的负载滑轮。而且,当朝向卷起方向卷动挂在手轮上的手链时,手轮进行旋转,在该手轮旋转的同时驱动轴的小齿轮旋转。然后,将小齿轮的旋转经由减速齿轮部件传递至负载滑轮。由此,使挂在下部挂钩上的货物向上移动。反之,在货物处于上方的状态下朝向下降方向卷动手链时,货物向下移动。作为上述链式葫芦,例如有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链式葫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实开昭59-195193号
专利文献2:日本公报、特开2011-201637号
上述驱动轴的小齿轮与减速齿轮部件的大径齿轮啮合,但是,小齿轮与大径齿轮相比,小齿轮的齿数较少。因此,相比大径齿轮而小齿轮的齿容易磨损、另外容易出现缺口。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并未公开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小齿轮的耐久性,从而能够谋求延长寿命和提高可靠性的链式葫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观点所提供的链式葫芦的特征在于,具备:负载滑轮中空轴,其设有负载滑轮和中空孔,其中,负载滑轮上挂有负载链,并且随着负载滑轮的旋转而输送负载链,中空孔沿着轴线方向贯穿负载滑轮中空轴;驱动轴,其插通在中空孔中并且在手链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以及减速机构,其将驱动轴的旋转传递至负载滑轮中空轴并且具有多个齿轮;减速机构具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被设置为齿数少于上述第二齿轮,并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由金属形成;第一齿轮的、远离齿根的顶端侧的齿厚被设置为大于第二齿轮的、远离齿根的顶端侧的齿厚。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是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优选第一齿轮是设置于驱动轴的一端侧的小齿轮,第二齿轮是与小齿轮啮合并且设置于减速齿轮部件中的从动齿轮。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是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优选驱动轴在小齿轮的远离一端侧的根部侧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并且该凸缘部与小齿轮的各齿呈一体。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是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优选在中空孔的一端侧设有收容凹部,其中,该收容凹部具有与凸缘部抵接的底部,并且,该凸缘部位于收容凹部中;在凸缘部上设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以随着朝向凸缘部的径向中央侧而逐渐趋向小齿轮侧的方式倾斜,并且,在从动齿轮的靠近凸缘部侧设有倒角部。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是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优选从动齿轮设有一对,并且,小齿轮与一对从动齿轮啮合,一对从动齿轮被配置在夹着小齿轮呈对称的位置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是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优选第一齿轮是设置于减速齿轮部件中的小径齿轮,第二齿轮是与负载滑轮中空轴呈一体地旋转并且设置于该负载滑轮中空轴的外周侧的负载齿轮。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链式葫芦中防止强度降低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链式葫芦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沿图1的A-A线将链式葫芦剖切后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表示沿图2的B-B线将链式葫芦剖切后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以在图1的链式葫芦中将减速齿轮部件和负载齿轮除去后的状态表示第一框架和辅助板的形状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辅助板的形状的立体图,(A)是表示从正面侧观察的形状的图,(B)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的形状的图。
图7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固定部件和导辊在第一框架上的安装位置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减速齿轮部件和负载齿轮在第一框架上的配置的图。
图9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减速齿轮部件的形状的立体图,(A)是表示从正面侧观察的形状的图,(B)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的形状的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驱动轴的形状的图,(A)是从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C)是将凸缘部附近的形状放大进行表示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11(A)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小齿轮与大径齿轮的啮合状态,图11(B)表示现有结构的小齿轮与大径齿轮的啮合状态。
图12(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小齿轮与大径齿轮的齿厚关系的图,图12(B)是表示现有结构的小齿轮与大径齿轮的齿厚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棘轮和棘爪部件的配置的图。
(符号说明)
10     链式葫芦      11     第一框架
12     第二框架      13     齿轮箱
14     轮罩          20     负载滑轮中空轴
23     负载滑轮      24     中空孔
26     轴承阶梯部    27     收容凹部
27a    底部          30     减速机构
31     负载齿轮(对应于第二齿轮的一例)
31b、31b1、31b2     凹部
40     上部挂钩      42     导辊
43     止动件        44     分离器
45     下部挂钩      50     辅助板
51     凸缘部        52     拉深加工部
53     固定孔        55     固定部件
57     轴承孔        60     减速齿轮部件
61     大径齿轮(对应于第二齿轮的一例)
61a    倒角部
62     小径齿轮(对应于第一齿轮的一例)
64a    油槽          65     凸出部
66     凹陷部        70     驱动轴
71     凸缘部
72     小齿轮(对应于第一齿轮的一例)
73     倾斜部        74     曲面部
76     阳螺纹部      77     阶梯部
80     手轮          90     制动机构
91     制动器固定座  92     制动板
94     棘轮          95     棘爪部件
611、611H、721、721H   齿
612、612H、722、722H   齿顶
613、613H、723、723H   齿根
B1~B5 轴承          C1     负载链
C2     手链          N      螺母
S      空间          SB     双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链式葫芦(chainblock)10进行说明。
<1.关于链式葫芦的结构>
如图1~图4等所示,链式葫芦10具备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齿轮箱13、轮罩(wheel cover)14、负载滑轮中空轴20以及减速机构30,上述部件通过双头螺栓SB和螺母N进行固定。而且,在第一框架11与第二框架12之间、第一框架11与齿轮箱13之间、以及第二框架12与轮罩14之间安装有各种部件,其中一部分部件从它们之间突出。以下,对于各种部件等进行说明。
在第一框架11与第二框架12之间配置有负载滑轮中空轴20的一部分、上部挂钩40、导辊42、止动件43以及分离器(stripper)44等。如图3、图4所示,负载滑轮中空轴20经由分别嵌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插通孔11a、12a中的球轴承等的轴承B1、B2而被支承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上。即,在负载滑轮中空轴20的轴承嵌合部21a、21b的外周上配置有轴承B1、B2,进而,轴承B1、B2位于插通孔11a、12a中。由此,将负载滑轮中空轴20支承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上。
另外,在负载滑轮中空轴20的、相比第一框架11侧的轴承嵌合部21a更偏向齿轮箱13侧的位置上设有齿轮嵌合部22,构成减速机构30的负载齿轮31以花键连接(spline connection)状态被保持在该齿轮嵌合部22上。另外,在齿轮嵌合部22的齿轮箱13侧(X2侧)的部位上设有安装开口环E的槽部22a。通过在该槽部22a中安装开口环E,从而能够限制负载齿轮31朝向X2侧移动。
另一方面,在齿轮嵌合部22的轴承嵌合部21a侧的部位上形成有花键加工的退刀槽22b,进而,在齿轮嵌合部22的、相比退刀槽22b更靠近轴承嵌合部21a侧的部位上设有直径大于齿轮嵌合部22的固定阶梯部22c,通过该固定阶梯部22c能够限制负载齿轮31朝向X1侧移动。
在此,负载齿轮31上设有供上述齿轮嵌合部22插入的中心孔31a。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负载齿轮31的两端侧的、中心孔31a周围的部位上设有凹部31b。凹部31b被设置为使负载齿轮31的两端面凹陷规定尺寸后的形状。即,如图3和图4所示,从负载齿轮31的X1侧端面凹陷的凹部31b1与轴承B1对置,通过设置该凹部31b1,从而能够增大负载齿轮31与轴承B1之间的间隙。由此,在以负载齿轮31与轴承B1之间存在机油(润滑油)的状态使负载齿轮31旋转时,能够减少负载齿轮31旋转时因为机油(润滑油)的粘性而产生的机械损失,并且能够提高机油(润滑油)的流动性。
同样地,从负载齿轮31的X2侧端面凹陷的凹部31b2与减速齿轮部件60的大径齿轮61对置,通过设置该凹部31b2,从而能够增大负载齿轮31与大径齿轮61之间的间隙。该情况下,在使负载齿轮31旋转时,也能够减少负载齿轮31旋转时因为机油(润滑油)的粘性而产生的机械损失,并且能够提高机油(润滑油)的流动性。
另外,负载滑轮中空轴20具有构成负载滑轮23的一对凸缘部23a,进而,在一对凸缘部23a之间设有构成负载滑轮23的链槽(chain pocket)23b。链槽23b是收容负载链C1的金属环C1a的部分并且具有横槽(省略图示)和纵槽(省略图示),其中,横槽是以金属环C1a的扁平方向与轴线方向(X方向)平行的状态收容该金属环C1a的部分,纵槽相比该横槽呈深槽状,并且是以金属环C1a的扁平方向与轴线方向(X方向)交叉的状态收容金属环C1a的部分。
另外,在负载滑轮中空轴20中设有中空孔24。驱动轴70插在中空孔24中,在该中空孔24的第二框架12侧端部上设有轴承阶梯部26,该轴承阶梯部26用于固定转动支承(pivotally support)驱动轴70的轴承B3。在此,在中空孔24的齿轮嵌合部22侧端部上设有用于固定驱动轴70的凸缘部71的收容凹部27。通过将驱动轴70的凸缘部71配置于该收容凹部27中,能够缩短驱动轴70的轴线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从而能够减小链式葫芦10的X方向(驱动轴7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另外,通过缩短驱动轴70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从而能够提高该驱动轴70的强度。
如图1~图5所示,上部挂钩40经由连接轴41(参照图5、图7)被安装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上,并且,上部挂钩40以相对于该连接轴41转动自如的状态被安装。在该上部挂钩40上安装有挂钩锁扣(hook latch)40a,并通过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对该挂钩锁扣40a施加使其闭合方向的力。
图2和图7所示导辊42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相对于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转动支承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上,并且,例如该导辊42以夹着负载滑轮中空轴20的中心相隔180度的方式设有一对。该导辊42是随着负载链C1的卷起等而旋转的部件,并且以与负载滑轮23相距防止负载链C1从链槽23b脱落的距离对置的方式被安装。
图1~图3、以及图8所示的止动件43是安装金属销43a的部分,其中,该金属销43a插在手链C2的金属环C2a中。该止动件43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也分别以相对于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转动支承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上。
图3所示的分离器44是防止发生锁定状态的部件,其中,该锁定状态是指:挂在负载滑轮23上的负载链C1随着负载滑轮23旋转过度从而导致负载滑轮23无法旋转的状态。该分离器44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各端部分别插在设置于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上的支承孔11b、12b中,由此将分离器44安装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上。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第一框架11的与齿轮箱13对置侧的端面上,安装有图6所示的辅助板50。辅助板50上设有凸缘部51和拉深加工部52。凸缘部51是与第一框架11的端面接触的部分,在该凸缘部51上设有固定孔53。于是,通过将铆钉等固定部件55(参照图4)插通在固定孔53和设置于第一框架11上的安装孔11c中,从而将辅助板50安装在第一框架11上。另外,拉深加工部52是相比凸缘部51位于中央侧的部分,且是以使辅助板50的中央侧部分从第一框架11的端面分离规定距离的方式通过例如拉深加工而形成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中,由于固定孔53的存在而在拉深加工部52的外周侧存在凹陷部分,但是,除去该凹陷部分后,拉深加工部52呈角部为R形状的大致菱形。
在此,上述固定部件55和导辊42在第一框架11上的安装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7所示。即,一对导辊42以分别靠近任一个固定部件55的方式被安装,并且,一对导辊42被配置在夹着负载滑轮23等的中心呈对称的位置上。另外,导辊42被设置为靠近远离负载滑轮23等的旋转中心的固定部件55(55a),并且被设置在夹着与Y方向平行且通过上述旋转中心的线而远离靠近中心的固定部件55(55b)的位置上。通过如此配置,在卷起负载链C1时,使链式葫芦10的整体朝向图7的转动方向M进行转动,从而使负载链C1施加于导辊42上的力的方向F与连接相互靠近的固定部件55的线L垂直。在如此转动的情况下,当如图7所示那样配置导辊42时,连接一对导辊42的线接近于水平的状态,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负载链的导向性。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在拉深加工部52的中央侧位置上设有中心孔56。中心孔56被设置为与上述插通孔11a同轴并且直径与该插通孔11a相等。而且,上述轴承B1位于中心孔56中,从而支承负载滑轮中空轴20。另外,在拉深加工部52的大致菱形形状的较长对角线上设有轴承孔57。轴承孔57在与中心孔56的中心相距相等间距的位置上设有例如一对,并且通过例如冲缘加工(burring)而被形成为具有立起部57a的形状。减速齿轮部件60的一端侧(图4中为X1侧)的转动支承部63插在该轴承孔57中,从而由该轴承孔57转动支承该减速齿轮部件60。另外,减速齿轮部件60的另一端侧(图4中为X2侧)的转动支承部64经由轴衬等的轴承B4插在齿轮箱13的轴承孔13a中,从而由该轴承孔13a转动支承减速齿轮部件60。
如图4和图9所示,一对减速齿轮部件60(一对减速齿轮部件60的配置在图8中也有图示)中设有大径齿轮61(对应于第二齿轮)和小径齿轮62,除此之外还设有被插在上述轴承孔57中的转动支承部63、和被插在轴承孔13a中的转动支承部64。大径齿轮61与驱动轴70的小齿轮72啮合,从而以第一减速比将来自驱动轴70的驱动力传递至减速齿轮部件60。
另外,大径齿轮61上设有倒角部61a。倒角部61a设置于大径齿轮61的外周侧且X1侧的部位上,并且被设置为直径小于该大径齿轮61的其它部位。通过设置该倒角部61a,能够防止大径齿轮61与驱动轴70的倾斜部73和曲面部74发生干扰。另外,倒角部61a的宽度优选设置为大径齿轮61的齿宽的1/5~1/3左右。另外,倒角部61a的倾斜角度优选设置在15度~40度的范围内。
另外,小径齿轮62与负载齿轮31啮合,从而将被传递至减速齿轮部件60的驱动力以第二减速比传递至负载齿轮31。另外,该小径齿轮62与上述大径齿轮61通过例如冷锻呈一体地形成。但是,小径齿轮62与大径齿轮61可以通过例如精密锻造或者切削加工等其它加工的组合呈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在通过上述加工的组合分别形成后加以接合而形成。
如图9(A)所示,在减速齿轮部件60的、相比转动支承部64更靠近大径齿轮61侧(X1侧)的位置上设有凸出部65。凸出部65设置在减速齿轮部件60端面的中央部分处所设有的凹部60a中,该凸出部65是朝向径向外侧凸出从而直径大于转动支承部64的部分,并且,该凸出部65沿着圆周方向相隔一定间隔地凸出(图9(A)中设有三个凸出部65)。而且,在相邻的凸出部65之间设有与该凸出部65相比直径相对较小的凹陷部66。
另外,在转动支承部64的外周侧,沿减速齿轮部件60的轴线方向(X方向)设有油槽64a,该油槽64a与任意一个凹陷部66连通。由此,能够经由凹部60a和油槽64a向轴衬等的轴承B4供给机油(润滑油)。另外,通过设置上述凸出部65,能够使大径齿轮61与轴承B4分离,并且,通过设置凹部60a和油槽64a,能够减少大径齿轮61与轴承B4之间因为机油(润滑油)的粘性而产生的机械损失,并且能够提高机油(润滑油)的流动性。
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轴70(参照图10)是沿着X方向从齿轮箱13侧延伸至手轮(hand wheel)80侧为止的部件。该驱动轴70如上所述插通在负载滑轮中空轴20的中空孔24中,并且被设置为经由轴承阶梯部26中的轴承B3而相对于负载滑轮23旋转自如。另外,驱动轴70上设有凸缘部71,该凸缘部71位于收容凹部27中。于是,通过利用收容凹部27的底部27a来阻挡凸缘部71,从而能够限制驱动轴70朝向手轮80侧移动,并且能够减小驱动轴7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在该驱动轴70的、从中空孔24朝向齿轮箱13侧(X2侧)突出的部分上,设有与上述大径齿轮61啮合的小齿轮72(对应于第一齿轮)。在图11(A)中,小齿轮72具有五枚齿721。该小齿轮72的齿721的齿厚Da被设置为与图12(B)所示的现有小齿轮72H的齿721H的齿厚Db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小齿轮72中,各齿721的齿顶722的齿厚Da(以下,如图12(A)所示将齿顶722的齿厚Da设为齿厚Da2)被设置为大于现有小齿轮72H的各齿721H的齿顶722H的齿厚Db(以下,如图12(B)所示将齿顶722H的齿厚Db设为齿厚Db2)。
另外,在如上所述使齿顶722的齿厚Da2大于现有的齿顶722H的齿厚Db2的情况下,能够如下那样设定各齿721的齿厚Da。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小齿轮72中,存在于相邻的齿721之间的齿根723的尺寸Ba(省略图示)被设置为小于现有小齿轮72H的齿根723H的尺寸Bb(省略图示)。因此,在齿根723(723H)侧,齿721的齿厚Da(以下,如图12(A)所示将齿根723侧的齿厚Da设为齿厚Da1)被设置为大于现有齿721H的齿厚Db(以下,如图12(B)所示将齿根723H侧的齿厚Db设为齿厚Db1)。
此外,如图12(A)、12(B)所示,对于齿721、721H的各部位处的齿厚Da、Db进行了研究。该情况下,在图12(A)所示的结构中,相对于现有的齿721H的齿厚Db,增厚部724在本实施方式的齿721的齿厚Da中所占的比例被设置为:随着从齿根723侧朝向齿顶722侧逐渐增大。由此,由于在齿顶722侧增厚部724的比例增大,因此,能够大幅提高齿721的齿顶722侧的强度。
另外,也可以如下述那样设定各齿721的齿厚Da。即,也可以将齿根723侧的齿厚Da1设置为与现有的齿721H的齿根723H侧的齿厚Db1相等。但是,该情况下,必须防止在齿根723侧发生根切(undercut)。另外,在如上所述将齿根723侧的齿厚Da1设置为与现有的齿721H的齿根723H侧的齿厚Db1相等时,也可以将增厚部724的尺寸设定为:随着从齿根723朝向齿顶722逐渐增大。
另外,在与上述小齿轮72啮合的大径齿轮61的各齿611中,其厚度减小了与齿721的增厚部724的厚度相等的厚度。即,与小齿轮72的齿721的齿厚Da相比现有小齿轮72H的齿721H的齿厚Db增加相对应地,大径齿轮61的齿611的齿厚Dc(参照图12(A))与现有的齿611H的齿厚Dd(参照图12(B))相比变小。此时,小齿轮72的齿顶722的齿厚Da2被设置为大于大径齿轮61的齿顶612的齿厚Dc1。在此,在齿721与齿611的相互接触的部分处,小齿轮72的齿721的齿厚Da(增厚部724)在从齿根723侧朝向齿顶722侧时的变化程度与大径齿轮611的齿611的齿厚Dc在从齿顶612侧朝向齿根613侧时的变化程度相同。由此,在小齿轮72与大径齿轮61之间实现良好的啮合。
另外,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结构中,在小齿轮72上设有五枚齿721,而在大径齿轮61上设有35枚齿611。而且,一对大径齿轮61(减速齿轮部件60)被配置在夹着小齿轮72呈对称的位置上,从而小齿轮72与一对大径齿轮61的双方啮合。因此,当大径齿轮61的齿611旋转一圈时,该大径齿轮61的齿611与小齿轮72的齿721仅接触一次,但是,在该大径齿轮61旋转一圈的期间内,小齿轮72的齿721与大径齿轮61的齿611接触14次。
另外,减速齿轮部件60和驱动轴70均由金属形成,但是,从耐磨性等的观点来看,优选上述减速齿轮部件60和驱动轴70由铁系金属形成。另外,优选减速齿轮部件60和驱动轴70由相同的材质形成。但是,也可以由与减速齿轮部件60的大径齿轮61相比耐磨性出色的材质形成驱动轴70中的至少小齿轮72。
如图10(A)、(C)所示,在小齿轮72的凸缘部71侧的根部分处设有倾斜部73。进而,在小齿轮72的各齿部与倾斜部73之间设有规定的曲面部74。曲面部74例如被形成为R形状。于是,通过设置上述倾斜部73和曲面部74,能够防止在小齿轮72与凸缘部71的边界部分处产生应力集中。另外,曲面部74例如只要为倾斜部73的1/10以上即可,当曲面部74在倾斜部73中所占比例在1/10以上时,能够良好地防止应力集中。
在此,小齿轮72的齿部的顶端侧齿宽被设置为大于与该小齿轮72啮合的大径齿轮61的齿部的顶端侧齿宽。因此,能够谋求延长小齿轮72的寿命。即,由于小齿轮72的齿数少于大径齿轮61的齿数,因此,与大径齿轮61的各齿相比小齿轮72的各齿的滑动次数更多。由此,与大径齿轮61的各齿相比小齿轮72的各齿磨损更快。但是,通过如上所述将小齿轮72的齿部的顶端侧齿宽设置为大于大径齿轮61的齿部的顶端侧齿宽,从而能够谋求延长小齿轮72的寿命。
另外,在驱动轴70的、相比小齿轮72更靠近齿轮箱13侧(X2侧)的位置上设有转动支承部75。转动支承部75是在其外周侧安装有轴承B5的部分,该轴承B5被安装在设置于齿轮箱13上的轴承安装部13b中。由此,驱动轴70的X2侧端部经由轴承B5被齿轮箱13旋转自如地支承。进而,在驱动轴70的手轮80侧的位置上设有阳螺纹部76。阳螺纹部76是被拧入下述手轮80的阴螺纹部81或者制动器固定座91的阴螺纹部91a中的部分。另外,在阳螺纹部76的X2侧端部处设有阶梯部77,下述制动器固定座91卡定在该阶梯部77上。另外,在相比阳螺纹部76更靠近X1侧的位置上设有具有销孔78a的止轮器固定部78,下述止轮器84配置在该止轮器固定部78上并通过止动销85来防止其脱落。
另外,齿轮箱13是将包括减速齿轮部件60和负载齿轮31的减速机构30覆盖的部件,该齿轮箱13通过双头螺栓SB和螺母N被固定在第一框架11上。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框架12的、不与第一框架11对置侧的端面上设有手轮80和制动机构90。手轮80的中心侧设有阴螺纹部81,驱动轴70的阳螺纹部76被拧入该阴螺纹部81中。另外,与上述负载滑轮23同样,在手轮80的外周侧也设有链槽82。链槽82是收容手链C2的金属环C2a的部分并且具有横槽(省略图示)和纵槽(省略图示),其中,横槽是以金属环C2a的扁平方向与轴线方向平行的状态收容金属环C2a的部分,纵槽相比该横槽呈深槽状、且是以金属环C2a的扁平方向与轴线方向交叉的状态收容金属环C2a的部分。
另外,在手轮80的、阳螺纹部76的前端侧(X1侧),隔着垫圈83等设有止轮器84。止轮器84是环状部件并且具有贯通孔84a,该贯通孔84a沿着径向贯穿止轮器84。于是,通过在该贯通孔84a和止轮器固定部78的销孔78a中插入止动销85,从而能够限制止轮器84在驱动轴70的轴线方向(X方向)上移动。通过设置该止轮器84,从而能够限制手轮80朝向X1侧移动。
另外,制动机构90的主要结构组件包括制动器固定座91、制动板92、棘轮94以及棘爪部件95等。如图3和图4所示,在驱动轴70的阳螺纹部76的、第二框架12侧的位置上配置有制动器固定座91。制动器固定座91的中心侧设有阴螺纹部91a,进而,制动器固定座91设有凸缘部91b和中空凸台部91c。阴螺纹部91a是供驱动轴70的阳螺纹部76拧入的部分,通过将驱动轴70的阳螺纹部76拧入到阴螺纹部91a中,从而制动器固定座91的凸缘部91b卡定在阶梯部77上。凸缘部91b是被设置为直径大于中空凸台部91c的部分,其能够阻挡下述制动板92。中空凸台部91c位于凸缘部91b的手轮80侧(X1侧),并且经由下述轴衬93而支承棘轮94。
制动板92(92a)位于凸缘部91b与下述棘轮94之间,当从手轮80侧施加压力时,在凸缘部91b与下述棘轮94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成为:通过该较大摩擦力而使棘轮94与制动器固定座91呈一体地旋转的状态。另外,在棘轮94与手轮80之间也配置有制动板92(92b),通过从手轮80侧施加压力而在棘轮94与手轮80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成为通过该较大的摩擦力而使棘轮94与手轮80呈一体地旋转的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制动器固定座91的中空凸台部91c上安装有轴衬93,在该轴衬93的外周侧设有棘轮94。由此,棘轮94被设置为相对于制动器固定座91旋转自如。如图13所示,棘轮94的棘爪部94a与棘爪部件95的前端啮合,通过该啮合而构成防止棘轮94反转(朝向卷起方向旋转)的棘轮机构。另外,棘爪部件95被设置为经由棘爪轴95a能够转动,并且,在该棘爪部件95上安装有施力弹簧95b的一端,由此,通过该施力弹簧95b对棘爪部件95施加作用力,从而使该棘爪部件95的前端始终与棘轮94的棘爪部94a啮合。
另外,棘爪部件95设有一对,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一个棘爪部件95配置在从垂直方向仅旋转规定角度、例如30度后的位置上。另外,另一个棘爪部件95配置在与一个棘爪部件95邻接的位置上,并且,其配置形态为:一对棘爪部件95都被收容在直交坐标系的同一象限、例如第一象限内的配置。由此,在与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相对的第三象限所对应的位置(图13中为Z2侧且Y1侧的位置)上形成有空间S,在将负载链C1卷起时可以使下部挂钩45位于该空间S中。但是,一对棘爪部件95的配置也可以采用其它的配置,例如也可以采用将一对棘爪部件95夹着棘轮94的旋转中心分别配置在对角线方向上的结构。
另外,轮罩14是将手轮80的上方侧和制动机构90的上方侧覆盖的部件,该轮罩14通过双头螺栓SB和螺母N被固定在第二框架12上。
<2.关于链式葫芦的作用>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链式葫芦10中,当以下部挂钩45上挂有货物的状态朝向卷起方向操作手链C2时,手轮80进行旋转,此时,由于手轮80的阴螺纹部81与驱动轴70的阳螺纹部76啮合,因而手轮80朝向挤压制动板92(92b)的方向(朝向图3、图4中的X2侧的方向)前进,从而强力挤压制动板92(92b)。之后,手轮80与驱动轴70呈一体地旋转,通过该旋转产生的驱动力经由小齿轮72、大径齿轮61以及小径齿轮62被传递至负载齿轮31,从而使负载滑轮中空轴20旋转。由此,负载链C1被卷起从而将货物拉高。
与此相反,在将被吊起的货物放下来时,朝向与拉高货物时相反的方向操作手链C2。于是,手轮80对于制动板92b的挤压减弱。由于该挤压减弱,因而驱动轴70朝向与拉高货物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使货物缓缓下降。
另外,在棘轮94停止的状态下,棘轮94的棘爪部94a与棘爪部件95的前端啮合。而且,即使在卷起时手放开手链C2从而由于货物的重力而使驱动轴70反转,在手轮80不旋转的状态下通过手轮80将制动板92b挤压在棘轮94上,进而通过棘轮94将制动板92a挤压在制动器固定座91的凸缘部91b上。由此,产生抵抗货物重力的制动力,从而能够防止货物下降。
<3.关于效果>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链式葫芦10中,小齿轮72的齿顶722的齿厚Da2被设置为大于大径齿轮61的齿顶612的齿厚Dc1。由此,能够提高小齿轮72的齿721的强度,另外,能够提高小齿轮72的耐久性。即,由于小齿轮72的齿721的枚数少于大径齿轮61的齿611的枚数,因此,小齿轮72的齿721容易磨损。因此,在现有的小齿轮72H中,由于齿721H的磨损而导致齿721H的齿顶722H侧容易出现缺口。
但是,在如上所述小齿轮72的齿顶722的齿厚Da2大于现有小齿轮72H的齿顶722H的齿厚Db2,进而小齿轮72的齿顶722的齿厚Da2大于大径齿轮61的齿顶612的齿厚Dc1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齿721的相对于磨损的耐久性。由此,能够谋求延长链式葫芦10的寿命,另外,也能够提高链式葫芦10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小齿轮72的齿721的齿厚Da大于现有小齿轮72H的齿721H的齿厚Db,并且,大径齿轮61的齿611的齿厚Dc小于现有大径齿轮61H的齿611H的齿厚Dd。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小齿轮72的齿721的齿顶722出现缺口等。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小齿轮72的根部侧(X1侧)设有凸缘部71,并且该凸缘部71被设置为与齿721呈一体。因此,能够提高小齿轮72的各齿721的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负载滑轮中空轴20的中空孔24的一端侧设有收容凹部27,该收容凹部27具有与驱动轴70的凸缘部71抵接的底部27a。由此,能够限制驱动轴70朝向手轮80侧移动,并且能够减小驱动轴70的轴线方向(X方向)上的尺寸。而且,通过减小驱动轴70的X方向上的尺寸,与之对应地能够谋求链式葫芦10的小型化,并且能够谋求该链式葫芦10的轻量化。另外,由于驱动轴70的轴线方向(X方向)上的尺寸减小,因此,能够提高驱动轴70相对于扭转或弯曲等的强度。
另外,在凸缘部71上设有倾斜部73。因此,通过设置该倾斜部73,能够防止在小齿轮72的凸缘部71侧的根部部分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小齿轮72的齿721出现缺口。另外,由于在减速齿轮部件60的大径齿轮61上设有倒角部61a,因此,能够防止大径齿轮61与驱动轴70的倾斜部73等发生干扰。另外,通过设置倒角部61a,能够将减速齿轮部件60配置为靠近凸缘部71侧。即,通过设置倒角部61a,能够减小链式葫芦10的X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能够谋求该链式葫芦10的小型化。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速齿轮部件60设有一对,并且小齿轮72与一对减速齿轮部件60的双方啮合。而且,一对减速齿轮部件60被配置在夹着小齿轮72呈对称的位置上。该情况下,小齿轮72的齿721处于磨损更快的状态,但是,该情况下,通过如上所述增加齿顶722的齿厚Da,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小齿轮72的齿721的齿顶722出现缺口等。
<4.变形例>
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此进行叙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作为第一齿轮使用小齿轮72、作为第二齿轮使用大径齿轮6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而且,增加了小齿轮72的齿721的齿顶722的齿厚Da,且减小了大径齿轮61的齿611的齿顶612的齿厚Dc。但是,也可以将第一齿轮设为小径齿轮62、将第二齿轮设为负载齿轮31。该情况下,关于小径齿轮62的齿的齿顶的齿厚与负载齿轮31的齿的齿顶的齿厚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与上述小齿轮72的齿顶722的齿厚Da和大径齿轮61的齿611的齿顶612的齿厚Dc之间的关系相同的关系。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通过固定孔53和固定部件55将辅助板50固定在第一框架11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取代固定孔53与固定部件55的组合而使用至少一个例如凸台孔与凸台的组合,此外,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将辅助板50固定在第一框架11上。

Claims (6)

1.一种链式葫芦,其特征在于,具备:
负载滑轮中空轴,其设有负载滑轮和中空孔,其中,在所述负载滑轮上挂有负载链,并且随着所述负载滑轮的旋转而输送所述负载链,所述中空孔沿着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负载滑轮中空轴,
驱动轴,其被插通在所述中空孔中,并且在手链的驱动下进行旋转,
以及减速机构,其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传递至所述负载滑轮中空轴并且具有多个齿轮;
所述减速机构具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被设置为齿数少于所述第二齿轮,并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由金属形成;
所述第一齿轮的、远离齿根的顶端侧的齿厚被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远离齿根的顶端侧的齿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葫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是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侧的小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是与所述小齿轮啮合并且设置于减速齿轮部件中的从动齿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链式葫芦,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轴在所述小齿轮的远离所述一端侧的根部侧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并且,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小齿轮的各齿呈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式葫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空孔的一端侧设有收容凹部,其中,所述收容凹部具有与所述凸缘部抵接的底部,并且,所述凸缘部位于所述收容凹部中,
在所述凸缘部上设有倾斜部,其中,所述倾斜部以随着朝向所述凸缘部的径向中央侧而逐渐趋向所述小齿轮侧的方式倾斜,
在所述从动齿轮的、靠近所述凸缘部侧设有倒角部。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链式葫芦,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齿轮设有一对,并且,所述小齿轮与一对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一对所述从动齿轮被配置在夹着所述小齿轮呈对称的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葫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是设置于减速齿轮部件中的小径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是与所述负载滑轮中空轴呈一体地旋转并且设置于所述负载滑轮中空轴的外周侧的负载齿轮。
CN201320570946.2U 2013-09-13 2013-09-13 链式葫芦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1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0946.2U CN203461748U (zh) 2013-09-13 2013-09-13 链式葫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0946.2U CN203461748U (zh) 2013-09-13 2013-09-13 链式葫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61748U true CN203461748U (zh) 2014-03-05

Family

ID=50174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7094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1748U (zh) 2013-09-13 2013-09-13 链式葫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617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9642A (zh) * 2015-09-01 2015-12-09 浙江冠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TWI649252B (zh) * 2014-05-16 2019-02-01 日商開道股份有限公司 Chain hois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9252B (zh) * 2014-05-16 2019-02-01 日商開道股份有限公司 Chain hoist
US10407287B2 (en) 2014-05-16 2019-09-10 Kito Corporation Chain block
CN105129642A (zh) * 2015-09-01 2015-12-09 浙江冠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8238B (zh) 链式葫芦
EP2700848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2777583B (zh) 齿轮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WO2012098939A1 (ja) スラストころ軸受
CN104395225B (zh) 链式葫芦
CN203461748U (zh) 链式葫芦
EP3094871B1 (en) Integrated roller-gearbox for spinner wrench
CN102834344B (zh) 手动链滑车
CN104110487A (zh) 具有至少两个轴向并排的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KR101597871B1 (ko) 매달기용 체인
CN103244635A (zh) 一种复合传动机构
CN203611259U (zh) 一种联合式支承回转结构
JP5709714B2 (ja) 吊下げ用チェーン
CN107477169A (zh) 紧凑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CN103982610A (zh) 一种转盘滚子弧形齿升降机构
CN106741561A (zh) 一种三档全自动变速器
Arnaudov et al. Planetary gear trains
CN105626800A (zh) 滚珠减速器
CN104514684B (zh) 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系统
CN207975193U (zh) 减速器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206394804U (zh) 一种三档全自动变速器
JP2015121239A (ja) 偏心揺動型減速機
CN201973198U (zh) 节能传动机
CN204226565U (zh) 三片式摆线轮rv减速器
CN203670624U (zh) 一种具有多排圆柱滚子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及减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