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9324B - 鏈式葫蘆 - Google Patents

鏈式葫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9324B
TWI699324B TW106113109A TW106113109A TWI699324B TW I699324 B TWI699324 B TW I699324B TW 106113109 A TW106113109 A TW 106113109A TW 106113109 A TW106113109 A TW 106113109A TW I699324 B TWI699324 B TW I6993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awl
hand wheel
fitting
wall portion
paw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3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8167A (zh
Inventor
城田明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開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開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開道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8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8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9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932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54Safety gear
    • B66D1/58Safety gear responsive to excess of lo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3/00Portable or mobile lifting or hauling appliances
    • B66D3/12Chain or like hand-operated tackles with or without power transmission gearing between operating member and lifting rope, chain or cable
    • B66D3/16Chain or like hand-operated tackles with or without power transmission gearing between operating member and lifting rope, chain or cable operated by an endless chain passing over a pulley or a sprock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提供之鏈式葫蘆能夠減少過載時可動棘爪開始運動時之轉矩值之波動;該鏈式葫蘆(10)之防過載機構(110)具備陰螺紋部件(102)、可動棘爪(111)以及施力部件(112);而且,與設有朝向施力部件(112)側突出且與內周孔(101b)抵接之引導凸部(111Mf)之現有構成之第二可動棘爪(111M)相比,可動棘爪(111)上設有用於抑制旋轉力矩之力矩抑制部件(111b),力矩抑制部件(111b)用於抑制如下旋轉力矩,即:在手輪(101)被施加過載之狀態下,多個第二錐形壁部(111d)之一部分第二錐形壁部(111d)與第一錐形壁部(102c)發生碰撞之情況下,可動棘爪(111)之外周側與內周孔(101b)碰撞時可動棘爪(111)上所產生之旋轉力矩。

Description

鏈式葫蘆
本發明係有關於貨物裝卸作業中所使用之鏈式葫蘆。
在使貨物沿垂直方向移動之鏈式葫蘆中,存在例如如專利文獻1、2所示具有防過載裝置(防過載機構)之鏈式葫蘆。專利文獻1、2所示之防過載裝置具有驅動部件、旋轉驅動部件以及彈簧,並且這些部件配置於手輪9之內周側。
在旋轉驅動部件上,沿圓周方向配置有多個防過載用卡定齒。另外,驅動部件上設有凸緣部,該凸緣部上沿圓周方向配置有多個凹狀卡合齒。而且,藉由彈簧之作用力而朝向凸緣部擠壓旋轉驅動部件,通常情況下,防過載用卡定齒嵌在凹狀卡合齒中。但是,當對手輪傳遞超過彈簧作用力之轉矩時,防過載用卡定齒從卡合齒中脫離,從而避免產生過載。
在此,旋轉驅動部件之橫長狀突起沿手輪之嵌合凹部進行移動。由此,在過載時,引導旋轉驅動部件沿軸向進行滑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273491號公報(參照圖3、圖9~圖12等)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6-273502號公報(參照圖3、圖9~圖11等)
然而,在專利文獻1、2所示之構成中,存在如下問題。即,當對防過載用卡定齒施加過載時,任意一個防過載用卡定齒之傾斜齒部先於其他防過載用卡定齒之傾斜齒部而與其所嵌合之凹狀卡合齒之傾斜齒部發生碰撞。換言之,成為僅旋轉驅動部件之圓周方向一部分先被抬起之狀態。
但是,旋轉驅動部件上設有橫長狀突起,且該橫長狀突起嵌在嵌合凹部中。因此,在如上所述僅旋轉驅動部件之圓周方向一部分被抬起時,橫長狀突起之前端側有可能呈尖狀狀態與嵌合凹部之內壁有力接觸。當旋轉驅動部件卡在嵌合凹部之內壁上時,旋轉驅動部件變得難以移動,另外,在施加比既定之過載更大的負載時,會發生旋轉驅動部件突然開始移動等之情況。換言之,旋轉驅動部件開始移動時之轉矩值大幅變動,從而導致鏈式葫蘆之動作變得不穩定。
另外,當橫長狀突起之前端側以呈尖狀接觸之狀態在嵌合凹部中反復滑動時,其滑動部位逐漸被磨損。因此,存在如下問題,即:相對於假定為過載之轉矩值,而旋轉驅動部件相對於凸緣部開始移動時之轉矩值大幅變動。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減少過載時可動棘爪開始移動時之轉矩值之波動之鏈式葫蘆。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第一觀點所提供之鏈式葫蘆具有防過載機構,該防過載機構用於在掛繞有手鏈之手輪被施加過載時使手輪相對於負載滑輪中空軸空轉,其特徵在於,防過載機構具備:陰螺紋部件,其具有凸 緣部,且在該凸緣部上設有多個第一嵌合部,該第一嵌合部中存在相對於軸向傾斜之第一錐形壁部,並且,當從手輪側傳遞來驅動力時,該陰螺紋部件將驅動力傳遞至負載滑輪中空軸;施力部件,其配置於手輪之內周孔中;以及可動棘爪,其以與手輪呈一體旋轉之狀態配置於內周孔中,並且具有多個與第一嵌合部嵌合之第二嵌合部,且在該第二嵌合部上設有與第一錐形壁部碰撞之第二錐形壁部,該可動棘爪透過施力部件之作用力而被按壓在凸緣部上,並且,當從該手輪側傳遞來驅動力時,該可動棘爪將驅動力傳遞至陰螺紋部件;與設有朝向施力部件側突出且與內周孔抵接之引導凸部之現有構成之第二可動棘爪相比,可動棘爪上設有用於抑制旋轉力矩之力矩抑制部件;該力矩抑制部件用於抑制如下旋轉力矩,即:在手輪被施加過載之狀態下,多個第二錐形壁部之一部分第二錐形壁部與第一錐形壁部發生碰撞之情況下,可動棘爪之外周側與內周孔發生碰撞時可動棘爪上所產生之旋轉力矩。
另外,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為,第一嵌合部為呈凹狀之卡合凹部,第一錐形壁部為構成卡合凹部之內壁之一部分且沿著凸緣部之圓周方向傾斜之錐形凹壁部;第二嵌合部為呈凸狀且與卡合凹部嵌合之卡合凸部,第二錐形壁部為構成卡合凸部之外壁之一部分且沿著可動棘爪之圓周方向傾斜之錐形凸壁部。
進而,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為,可動棘爪具有呈環狀之環主體部,力矩抑制部件為從環主體部朝向外徑側突出之突出部。
另外,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為,環主體部之施力部件側表面與突出部之施力部件側表面設置於同一平面上。
另外,本發明之第二觀點所提供之鏈式葫蘆具有防過載機構,該防過載機構用於在掛繞有手鏈之手輪被施加過載時使手輪相對於負載滑輪中空軸空轉,其特徵在於,防過載機構具備:陰螺紋部件,其具有凸緣部,且在該凸緣部上設有多個第一嵌合部,該第一嵌合部中存在相對於軸向傾斜之第一錐形壁部,並且,當從手輪側傳遞來驅動力時,該陰螺紋部件將驅動力傳遞至負載滑輪中空軸;施力部件,其配置於手輪之內周孔中;以及可動棘爪,其以與手輪呈一體旋轉之狀態配置於內周孔中,並且具有多個與第一嵌合部嵌合之第二嵌合部,且在該第二嵌合部上設有與第一錐形壁部碰撞之第二錐形壁部,該可動棘爪透過施力部件之作用力而被按壓在凸緣部上,並且,當從該手輪側傳遞來驅動力時,可動棘爪將驅動力傳遞至陰螺紋部件;可動棘爪上設有突出部,該突出部以能夠滑動但無法轉動之狀態卡合於手輪之內周孔中,並且,突出部之圓周方向長度大於軸向長度。
依本發明,能夠減少鏈式葫蘆中發生過載時可動棘爪開始運動時之轉矩值之波動。
10:鏈式葫蘆
20:主體框架
21:手輪側框架部
22:連接框架部
23:齒輪側框架部
24:插入孔
25:軸孔
30:輪罩
40:齒輪罩
41:軸承固定孔
50:負載滑輪中空軸
51:負載滑輪
52:凸緣部
53:鏈槽
54:中空孔
60:驅動軸
61:凸緣部
62:小齒輪
63:花鍵部
64:階梯部
70:減速機構
71:減速齒輪部件
72:大徑齒輪
73:小徑齒輪
74:負載齒輪
90:制動機構
91:制動器固定座
91a:凸緣部
91b:中空凸台部
91b1:插通孔
91b2:階梯部
91b3:花鍵部
91c:前端筒狀部
91c1:陽螺紋部
92:制動板
93:棘輪
93a:棘輪齒
94:棘爪部件
95:軸襯
100:手輪機構
101:手輪
101a:鏈槽
101b:內周孔
101b1:引導槽
101c:凹陷部
102:陰螺紋部件
102a:凸緣部
102b:卡合凹部(對應於第一嵌合部)
102c:錐形凹壁部(對應於第一錐形壁部)
102d:限制壁部
102e:圓筒部
102f:前端突出部
102g:陰螺紋部
110:防過載機構
111:可動棘爪
111a:環主體部
111b:突出部(對應於力矩抑制部件)
111c:卡合凸部(對應於第二嵌合部)
111d:錐形凸壁部(對應於第二錐形壁部)
111e:立壁部
111M:可動棘爪(對應於第二可動棘爪)
111Ma:環主體部
111Mb:突出部
111Md:錐形凸壁部
111Mf:引導凸部
112:彈簧部件(對應於施力部件)
113:按壓部件
120:上部掛鉤
121:連接軸(對應於連接部件)
122:掛鉤鎖扣
130:下部掛鉤
131:擋杆
132:轉動軸
140:止動軸
B1:軸承
C1:負載鏈
C2:手鏈
P1:軸承板
P2:軸承板
P2a:軸孔
R1:擋環
R2:環部件
S1,S1:內部空間
SB1,SB2:螺栓
圖1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之外觀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圖1所示之鏈式葫蘆之外觀之側視圖。
圖3係顯示沿圖1中A-A線將鏈式葫蘆剖切後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4係顯示沿圖1中B-B線將鏈式葫蘆剖切後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5係顯示圖1所示鏈式葫蘆之棘輪之棘輪齒之形狀,且利用雙點劃線表示棘爪部件之嚙合狀態之局部側視圖。
圖6係顯示圖1所示鏈式葫蘆之棘輪之形狀之主視圖。
圖7係顯示圖1所示鏈式葫蘆所具備之手輪機構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8係顯示圖1所示鏈式葫蘆所具備之陰螺紋部件及可動棘爪之立體圖。
圖9係顯示從卡合凸部側觀察圖1所示鏈式葫蘆所具備之可動棘爪時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10係顯示將圖1所示鏈式葫蘆之齒輪罩拆除後之狀態之主視圖。
圖11係顯示作為比較例之現有構成之可動棘爪之立體圖。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鏈式葫蘆(chain block)10進行說明。
<關於鏈式葫蘆之構成>
圖1係顯示鏈式葫蘆10之外觀之立體圖。圖2係顯示鏈式葫蘆10之外觀之側視圖。圖3係顯示沿圖1中A-A線將鏈式葫蘆10剖切後之狀態之剖面圖。圖4係顯示沿圖1中B-B線將鏈式葫蘆10剖切後之狀態之剖面圖。
另外,在以下說明中,有時使用XYZ直角坐標系進行說明。其中,將驅動軸60之軸線方向設為X方向,並將後述輪罩(wheel cover)30之安裝側設為X1側、將與此相反之齒輪罩(gear cover)40之安裝側設為X2側。另外,將鏈式葫蘆10處於懸掛狀態下之垂直方向(懸掛方向;捲起或下降方向)設為Z方向,並將懸掛狀態下之上側設為Z1側、將懸掛狀態下之下側設為Z2側。另外,將與 X、Z方向垂直之方向(寬度方向)設為Y方向,並將圖1中左側設為Y1側、將與此相反之右側設為Y2側。
如圖1至圖4所示,鏈式葫蘆10具備:主體框架20、輪罩30、齒輪罩40、負載滑輪中空軸50、驅動軸60、減速機構70、制動機構90、手輪機構100、上部掛鉤120以及下部掛鉤130等。以下,對於各部件等進行說明,然後,對主體框架20之齒輪側框架部23側之構成以及齒輪罩40之構成詳細進行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主體框架20被設置為主視時之形狀呈圓形狀。主體框架20係使用例如鋁系金屬且透過鋁壓鑄(aluminium die casting)而形成。但是,只要具有能夠承受負載之剛性,則主體框架20也可以使用鋁系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形成。另外,關於主體框架20,較佳透過壓鑄而形成,但是,也可以透過切削形成主體框架20之至少一部分,還可以透過焊接等固定方法而安裝其他部件從而形成主體框架20。
如圖3及圖4所示,主體框架20具備手輪側框架部21、連接框架部22以及齒輪側框架部23。而且,輪罩30透過螺栓SB1而被固定於手輪側框架部21上(參照圖3)。另外,齒輪罩40透過螺栓SB2而被固定於齒輪側框架部23上。在收容負載滑輪51之連接框架部22之懸掛方向上方位置處,上部掛鉤120透過連接軸121(參照圖10)以能夠擺動之方式被連接於主體框架20上,其中,該連接軸121之兩端分別被支撐於手輪側框架部21及齒輪側框架部23上。透過將輪罩30及齒輪罩40分別安裝於主體框架20上,從而分別形成內部空間S1、S2,在該內部空間S1、S2中分別收容有各種部件,進而,內部空間S2與外部密封,以防潤滑油洩漏、或者粉塵或雨水等進入內部空間S2中。
另外,位於手輪側框架部21內側之內部空間S1與連接框架部22之內部側透過軸承板P1而被隔開。另外,位於齒輪側框架部23內側之內部空間S2與連接框架部22之內部側透過軸承板P2而被隔開。
負載滑輪中空軸50被樞軸支撐(pivotally support)於上述軸承板P1、P2上。負載滑輪中空軸50具有構成負載滑輪51之一對凸緣部52,進而,在一對凸緣部52之間設有構成負載滑輪51之鏈槽(chain pocket)53。
另外,負載滑輪中空軸50上設有中空孔54,驅動軸60插在該中空孔54中。另外,在驅動軸60之從中空孔54朝向X2側突出之部位上,設有用於限制驅動軸60朝向X1側移動之凸緣部61。另一方面,在驅動軸60之一端側(X1側)設有擋環R1,並且,該擋環R1在X2側與環部件R2鄰接。而且,透過該環部件R2而防止後述陰螺紋部件102朝向X1側前進。另外,在驅動軸60之相比凸緣部61更靠近X2側之端部設有小齒輪62。小齒輪62與構成減速機構70之一對減速齒輪部件71之大徑齒輪72嚙合。
另外,各減速齒輪部件71之一端側(X1側)被樞軸支撐於上述軸承板P2之軸孔P2a(參照圖4)中,並且另一端側被樞軸支撐於上述齒輪罩40上。另外,齒輪罩40上設有呈凹狀之軸承固定孔41,該軸承固定孔41中嵌有軸承B1,減速齒輪部件71之另一端側(X2側)經由該軸承B1而被樞軸支撐於齒輪罩40上。
另外,一對減速齒輪部件71之相比大徑齒輪72更靠近X1側之部位上設有小徑齒輪73。小徑齒輪73與負載齒輪74嚙合。在負載滑輪中空軸50之另一端側(X2側),負載齒輪74以例如鍵連接(key connection)或者花鍵連接(spline connection)之狀態被保持於負載滑輪中空軸50上,從而能夠傳遞轉矩。
另外,驅動軸60之相比軸承板P1更靠近一端側(X1側)之部位上配置有制動機構90,進而,在相比制動機構90更靠近一端側(X1側)之部位上配置有手輪機構100。進而,在驅動軸60之手輪機構100側之部位上設有花鍵部63。花鍵部63是與後述制動器固定座91之花鍵部91b3嵌合之部分。另外,在花鍵部63之X2側端部處設有階梯部64,後述制動器固定座91卡定於該階梯部64上。
制動機構90之主要構成元件包括制動器固定座91、制動板92、棘輪93、棘爪部件94以及軸襯(bush)95等。制動器固定座91具有凸緣部91a、中空凸台部91b以及前端筒狀部91c。凸緣部91a是被設置為直徑大於中空凸台部91b之部分,該凸緣部91a能夠承擋後述制動板92。
中空凸台部91b位於相比凸緣部91a更靠近手輪機構100側(X1側)之位置處,並且經由後述軸襯95而樞軸支撐棘輪93。該制動器固定座91具有呈階梯狀之插通孔91b1。在該插通孔91b1之相比階梯部91b2更靠近一端側(X1側)之位置上,設有直徑小於該階梯部91b2之花鍵部91b3,並且,該花鍵部91b3與上述花鍵部63嵌合。
另外,前端筒狀部91c位於相比中空凸台部91b更靠近一端側(X1側)之位置處。前端筒狀部91c之外周側設有多條陽螺紋部91c1,該陽螺紋部91c1被螺合於手輪機構100之陰螺紋部件102之多條陰螺紋部102g中。
另外,在凸緣部91a與棘輪93之間、以及陰螺紋部件102與棘輪93之間,制動板92、92分別被樞軸支撐於中空凸台部91b上。圖5係顯示棘輪93之棘輪齒93a之形狀、且利用雙點劃線表示與棘爪部件94嚙合之狀態之局部側視圖。圖6係顯示棘輪93之整體形狀之主視圖。如圖3、圖5以及圖6所示,棘輪93上設有多個(例如14個)棘輪齒93a。該棘輪齒93a與棘爪部件94之前端嚙合,透 過該嚙合而防止棘輪93朝向下降方向旋轉,從而構成防止棘輪93朝向下降方向旋轉之棘輪機構。
在朝向下降方向對驅動軸60施加負載時,透過陰螺紋部件102與制動器固定座91之螺旋緊固作用而使陰螺紋部件102擠壓制動板92,從而對棘輪93施加朝向制動器固定座91之制動力,由此能夠防止驅動軸60朝向下降方向轉動,其中,棘輪93已被限制而無法朝向下降方向旋轉。當使手輪機構100朝向捲起方向進行轉動時,由於棘輪93能夠朝向捲起方向旋轉,因此,陰螺紋部件102、制動板92、92、棘輪93以及制動器固定座91呈一體地旋轉而使驅動軸60轉動,從而將負載鏈C1捲起。當使手輪機構100朝向下降方向進行轉動時,陰螺紋部件102與制動器固定座91之螺旋緊固作用減弱,陰螺紋部件102與棘輪93之制動力根據手輪機構100之旋轉量而相應地被減弱,因此,制動器固定座91及驅動軸60朝向下降方向轉動。
另外,X2側之制動板92位於凸緣部91a與後述棘輪93之間,當從陰螺紋部件102側施加壓力時,在凸緣部91a與後述棘輪93之間產生較大摩擦力,從而成為下述狀態,即:在該較大摩擦力之作用下,制動器固定座91與棘輪93呈一體地旋轉。另外,在棘輪93與陰螺紋部件102之間也配置有制動板92,透過從陰螺紋部件102側施加壓力,從而在棘輪93與陰螺紋部件102之間產生較大摩擦力,由此成為下述狀態,即:當使手輪機構100旋轉時,在該較大摩擦力之作用下,該手輪機構100與棘輪93呈一體地旋轉。
如圖3及圖4所示,在制動器固定座91之中空凸台部91b之外周側設有軸襯95,在該軸襯95之外周側設有棘輪93。由此,棘輪93被設置為相對於制動器固定座91旋轉自如。另外,棘輪93與棘爪部件94(參照圖3)之前端嚙合, 透過該嚙合而防止棘輪93倒轉(朝向下降方向旋轉),從而構成防止棘輪93倒轉(朝向下降方向旋轉)之棘輪機構。
接著,對於手輪機構100進行說明。圖7係顯示手輪機構100之構成之立體圖。如圖3、圖4以及圖7所示,手輪機構100之主要構成元件包括手輪101、陰螺紋部件102以及防過載機構110。另外,陰螺紋部件102也是制動機構90之構成元件。
手輪101是呈環狀之部件,在該呈環狀之手輪101之內周孔101b中,配置有陰螺紋部件102及防過載機構110。如圖7所示,內周孔101b上設有引導槽101b1,可動棘爪111之突出部111b位於該引導槽101b1中。透過設置該引導槽101b1,從而使手輪101與可動棘爪111呈一體地進行旋轉,並且引導可動棘爪111沿軸向(X方向)進行移動。
另外,如圖3及圖4所示,手輪101中還設有凹陷部101c。凹陷部101c是在軸向(X方向)上設置於內周孔101b之一側(X1側)開口附近之環狀凹部。後述按壓部件113嵌在該凹陷部101c中。
另外,手輪101之外周側設有鏈槽101a。鏈槽101a是收容手鏈C2之金屬環C2a之部分,並且具有橫槽(省略圖示)及縱槽(省略圖示),其中,橫槽是以金屬環C2a之扁平方向與軸線平行之狀態收容金屬環C2a之部分,縱槽相比該橫槽呈深槽狀、且是以金屬環C2a之扁平方向與軸線交叉之狀態收容金屬環C2a之部分。當拉動收容於該鏈槽101a之手鏈C2時,手輪101進行旋轉。
圖8係顯示陰螺紋部件102及可動棘爪111之立體圖。如圖7及圖8所示,陰螺紋部件102具有凸緣部102a、卡合凹部102b、錐形凹壁部102c、限制壁部102d、圓筒部102e以及前端突出部102f。凸緣部102a是被設置為直徑大於圓 筒部102e之部分,且是用於阻擋防過載機構110之可動棘爪111之部分。凸緣部102a上設有供可動棘爪111之卡合凸部111c嵌入之卡合凹部102b,並且,卡合凹部102b中設有相對於軸向(X方向)稍微傾斜之錐形凹壁部102c。另外,卡合凹部102b對應於第一嵌合部,錐形凹壁部102c對應於第一錐形壁部。
另外,如下所述,卡合凸部111c上也設有相對於軸向稍微傾斜之錐形凸壁部111d,並且,錐形凸壁部111d之傾斜角度與錐形凹壁部102c之傾斜角度相同。因此,通常情況下,卡合凸部111c嵌在卡合凹部102b中,但是,當對手輪101施加非常大的轉矩時,可動棘爪111之卡合凸部111c抵抗防過載機構110之彈簧部件112之作用力而從卡合凹部102b脫離,從而使防過載機構110發揮其作用。
另外,除了錐形凹壁部102c以外,卡合凹部102b中還設有限制壁部102d。限制壁部102d沿軸向(X方向)而設置。另外,限制壁部102d是與後述立壁部111e抵接之部分。因此,當在被彈簧部件112施加作用力之狀態下,使可動棘爪111相對於凸緣部102a朝向圖8中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從而使限制壁部102d與立壁部111e抵接時,可動棘爪111之逆時針方向轉動被限制。因此,可動棘爪111無法朝向軸向(X方向)之一側(X1側)移動。
另一方面,當使可動棘爪111相對於凸緣部102a朝向圖8中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從而使錐形凹壁部102c與錐形凸壁部111d抵接,且在該狀態下施加既定旋轉扭矩以上的轉矩時,可動棘爪111能夠抵抗彈簧部件112之作用力而朝向軸向(X方向)之一側(X1側)移動。
另外,圓筒部102e位於相比凸緣部102a更靠近一側(X1側)之位置處。該圓筒部102e之內周側設有陰螺紋部102g,上述陽螺紋部91c1被螺合於該 陰螺紋部102g中。另外,在相比圓筒部102e更靠近一端側(X1側)之位置處設有前端突出部102f。前端突出部102f之外周面側設有陽螺紋部(省略圖示),該陽螺紋部螺合於後述按壓部件113之陰螺紋部中。另外,前端突出部102f之前端側(X1側端部)靠近輪罩30之蓋部31並與該蓋部31相對置。另外,前端突出部102f並非如圓筒部102e那樣設置於整個圓周方向上,而是沿圓周方向呈間隔狀地設置。環部件R2之突出部突出至該缺口部分中,從而將陰螺紋部件102相對於驅動軸60及制動器固定座91之相對旋轉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另外,在環部件R2之內周形成有以無法旋轉之方式與驅動軸60之花鍵部63卡合之花鍵部。
另外,防過載機構110具有可動棘爪111、彈簧部件112以及按壓部件113。圖9係顯示從卡合凸部111c側觀察可動棘爪111時之構成之立體圖。如圖7至圖9所示,可動棘爪111是被設置為環狀之部件。該可動棘爪111具有:被設置為環狀的環主體部111a、及從環主體部111a朝向外徑側突出之突出部111b。另外,突出部111b對應於力矩抑制部件。
在此,突出部111b之X2側部位上具有卡合凸部111c,該卡合凸部111c從環主體部111a之另一側表面(X2側面)朝向另一側(X2側)突出。該卡合凸部111c是嵌入上述卡合凹部102b之部分。另外,卡合凸部111c對應於第二嵌合部。
在此,環主體部111a之厚度為卡合凸部111c之厚度的3倍以上。另外,環主體部111a之厚度係指環主體部111a之軸向(X方向)尺寸,另外,卡合凸部111c之厚度係指:從側面觀察可動棘爪111時,卡合凸部111c在軸向(X方向)上從環主體部111a朝向軸向(X方向)另一側(X2側)突出之尺寸。另外,突出部111b之圓周方向尺寸(寬度;直線最短距離而非弧狀尺寸)被設置為大 於上述環主體部111a之厚度。進而,包含卡合凸部111c在內的突出部111b之厚度被設置為小於突出部111b之圓周方向尺寸(寬度)。
另外,突出部111b從環主體部111a朝向外徑側突出,其突出量為卡合凸部111c之厚度的2倍以上。因此,與防過載機構110之傳遞轉矩相比,能夠從手輪101傳遞至可動棘爪111之轉矩得到充分確保。
另外,卡合凸部111c上設有與上述錐形凹壁部102c卡合之錐形凸壁部111d。該錐形凸壁部111d相對於軸向呈例如30度之角度傾斜,其傾斜角度被設置為:在卡合凸部111c嵌入卡合凹部102b之狀態下,錐形凸壁部111d相對於軸向之傾斜角度與上述錐形凹壁部102c之傾斜角度相同。另外,錐形凸壁部111d對應於第二錐形壁部。
另外,除了上述錐形凸壁部111d以外,卡合凸部111c上還設有立壁部111e。立壁部111e被設置為:以接近於與軸向(X方向)平行之角度之傾斜角度(例如7度)傾斜,但也可以設置為與軸向平行。如上所述,立起部111e是與限制壁部102d抵接之部分,透過該抵接而限制可動棘爪111之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使可動棘爪111無法朝向軸向(X方向)一側(X1側)移動。
另外,在圖9所示之構成中,卡合凸部111c被設置為:主要從突出部111b之另一側面(X2側面)突出。另外,截止卡合凸部111c之內周邊緣部為止之半徑小於截止環主體部111a之外周面為止之半徑。因此,卡合凸部111c之一部分位於環主體部111a之另一側面(X2側面)之相比環主體部111a之外周面更靠近內側之位置上。但是,卡合凸部111c也可以設置於環主體部111a之整個徑向上。另外,也可以使環主體部111a之外徑大於圖9所示構成之外徑,從而將環主體部111a及突出部111b形成為整體構成。
另外,彈簧部件112位於可動棘爪111與按壓部件113之間,並且產生使可動棘爪111與按壓部件113相互分離方向之作用力。該作用力在捲起手輪101時施加小於過載之負載(正常負載)之狀態下,係為防止卡合凸部111c從卡合凹部102b脫離之力,而在施加過載之情況下,係為使卡合凸部111c從卡合凹部102b脫離,從而使手輪101空轉之力。另外,彈簧部件112對應於施力部件。
另外,如上所述,按壓部件113嵌在手輪101之凹陷部101c中。該按壓部件113被設置為環狀,並在其環狀之內周側設有陰螺紋部(省略圖示)。陰螺紋部件102之前端突出部102f之陽螺紋部螺合於該陰螺紋部中。因此,按壓部件113之另一側面(X2側面)與彈簧部件112抵接,從而能夠承擋該彈簧部件112之彈力。
透過如此利用按壓部件113承擋彈簧部件112之彈力,彈簧部件112對可動棘爪111施加將其朝向陰螺紋部件102之凸緣部102a擠壓方向之作用力。而且,當對手輪101施加非常大的轉矩時,與彈簧部件112之作用力相抵抗而使可動棘爪111之卡合凸部111c從陰螺紋部件102之凸緣部102a之卡合凹部102b脫離。由此,防過載機構110能夠發揮其作用。
接著,對於上部掛鉤120進行說明。上部掛鉤120是用於將鏈式葫蘆主體以能夠拆裝之方式掛在結構物之卡定部件、或者起重機之吊車(trolley)等之懸掛部件。圖10係顯示將鏈式葫蘆10之齒輪罩40拆除後之狀態之主視圖。如圖10所示,上部掛鉤120經由連接軸121被安裝於主體框架20上。因此,主體框架20上設有供連接軸121插入之插入孔24。而且,上部掛鉤120以相對於該連接軸121能夠擺動之狀態安裝。該上部掛鉤120上安裝有掛鉤鎖扣(hook latch)122,並透過未圖示之施力部件對該掛鉤鎖扣122施加朝向掛鉤鎖扣122之閉合方 向之作用力。另外,連接軸121對應於連接部件,但是,也可以構成為:供連接軸121插入之插入孔24也對應於連接部件。
接著,對於下部掛鉤130進行說明。下部掛鉤130是懸掛貨物之部分,該下部掛鉤130安裝於負載鏈C1之與後述止動軸140之安裝側呈相反側之端部上。該下部掛鉤130上安裝有用於防止懸掛於該下部掛鉤130之貨物脫落之擋杆131。擋杆131之一端側位於上側(Z1側),並且,該擋杆131被設置為能夠以其一端側之轉動軸132為支點而轉動。另外,擋杆131之另一端側位於下側(Z2側),並且被設置為與下部掛鉤130前端側之內周抵接。
該擋杆131被設置為:在未圖示之彈簧之作用力之作用下,使其另一端側始終與下部掛鉤130前端側之內周抵接。由此,在未對擋杆131施加外力之狀態下,擋杆131能夠保持閉合狀態不變,從而能夠防止擋杆131打開而使貨物墜落。
另外,負載鏈C1之與下部掛鉤130之安裝側呈相反側之端部,經由止動軸140而被安裝於主體框架20上。止動軸140插在主體框架20之軸孔25中,並透過螺合或其他方法而被固定於主體框架20上。並且,透過該止動軸140能夠防止負載鏈C1從主體框架20上脫落。
<關於鏈式葫蘆之作用>
以下,對於使用如上構成之鏈式葫蘆10而使貨物上下移動時之作用進行說明。在利用上述鏈式葫蘆10拉高貨物之情況下,當以下部掛鉤130上掛有貨物之狀態朝向捲起方向操作手鏈C2時,手輪101進行旋轉。
此時,手輪101與可動棘爪111、彈簧部件112以及按壓部件113一同呈一體地進行旋轉。另外,可動棘爪111之卡合凸部111c嵌在陰螺紋部件102 之卡合凹部102b中,並且,可動棘爪111被彈簧部件112之強大彈力緊緊壓在陰螺紋部件102之凸緣部102a上。
在此,在朝向捲起方向之操作中,當施加小於上述過載之安全負載時,可動棘爪111無法抵抗彈簧部件112之彈力,因而錐形凸壁部111d之另一側(X2側)端部不會越過錐形凹壁部102c之一側(X1側)端部,從而卡合凸部111c嵌在卡合凹部102b中之狀態保持不變。但是,當在手輪101之捲起方向之操作中施加過載時,錐形凸壁部111d之另一側(X2側)端部越過錐形凹壁部102c之一側(X1側)端部。因此,卡合凸部111c脫離卡合凹部102b,從而成為即使朝向捲起方向操作(旋轉)手輪101也無法拉高貨物之空轉狀態。
另外,在施加正常負載之情況下,可動棘爪111及陰螺紋部件102呈一體地進行旋轉。然後,透過陰螺紋部件102之陰螺紋部102g與制動器固定座91之陽螺紋部91c1之螺旋緊固作用,而使凸緣部102a擠壓制動板92及棘輪93。然後,陰螺紋部件102與制動器固定座91呈一體地進行旋轉。
然後,透過花鍵部91b3與花鍵部63之花鍵連接而將驅動力從制動器固定座91傳遞至驅動軸60,該驅動力經由小齒輪62、大徑齒輪72以及小徑齒輪73被傳遞至負載齒輪74,從而使負載滑輪中空軸50進行旋轉。由此,負載鏈C1被捲起,從而拉高貨物。
與此相反,在將被吊起之貨物放下來時,朝向與拉高貨物時相反之方向操作手鏈C2。於是,手輪101對於制動板92之擠壓減弱。對應於該擠壓之減弱,驅動軸60朝向與拉高貨物時相反之方向旋轉。由此使貨物緩緩下降。
另外,在棘輪93之停止狀態下,棘輪93之棘爪部(省略圖示)與棘爪部件94之前端嚙合。而且,即使在捲起時手放開手鏈C2從而驅動軸60在貨 物之重力作用下欲反向旋轉之情況下,由於在手輪101不旋轉之狀態下,透過手輪機構100之陰螺紋部件102將制動板92擠壓在棘輪93上,進而透過棘輪93將制動板92擠壓在制動器固定座91之凸緣部91a上。由此,產生抵抗貨物重力之制動力,從而也能夠防止貨物下降。
另外,可動棘爪111在內周孔101b內部之動作自由度高於現有構成。關於這一點,透過與現有構成之可動棘爪111M對比進行說明。圖11係顯示作為比較例之現有構成之可動棘爪111M(第二可動棘爪)之立體圖。如圖11所示,在現有構成之可動棘爪111M中,突出部111Mb上設有從環主體部111Ma朝向一側(X1側)大幅突出之引導凸部111Mf,該引導凸部111Mf嵌在圖7中的引導槽101b1中。因此,引導凸部111Mf之例如一側(X1側)前端部等規定部位有時會與引導槽101b1抵接。
尤其是,由於製造可動棘爪111M或陰螺紋部件102時之加工精度之原因,在施加過載時,並非所有(圖8及圖11中為六個)錐形凸壁部111Md同時與錐形凹壁部102c碰撞。即,通常呈一部分、例如一個或兩個錐形凸壁部111Md與錐形凹壁部102c碰撞之狀態。
另外,透過捲繞鋼絲而形成為線圈狀之彈簧部件112之另一端側(X2側)末端部具有與可動棘爪111接觸之部分、及與可動棘爪111之間存在間隙之部分。因此,彈簧部件112在其圓周方向上並非均勻地按壓可動棘爪111M,而是非均勻地按壓可動棘爪111M。
在如上所述僅一部分錐形凸壁部111Md與錐形凹壁部102c碰撞、及彈簧部件112不均勻地按壓可動棘爪111M兩者之作用下,有可能使可動棘爪111M發生傾斜。該情況下,對一部分引導凸部111Mf施加旋轉力矩,從而有可 能使引導凸部111Mf之前端側(X1側之端部側)與引導槽101b1以在小面積範圍內接觸之狀態有力接觸。例如,在某一錐形凸壁部111Md與錐形凹壁部102c碰撞而欲越過該錐形凹壁部102c時,與其在圓周方向上偏離規定角度之部位(例如偏離180度之部位)處的引導凸部111Mf之前端側,以呈尖狀之狀態與引導槽101b1之內壁強烈碰撞。換言之,有可能產生引導凸部111Mf之前端側卡死在引導槽101b1之內壁上之狀態。
即,在該卡死狀態及未卡死狀態下,防過載機構110之可傳遞轉矩發生變動,從而有可能導致動作發生偏差,例如無法吊起規定貨物、或者施加過載等,因而並不理想。
另外,當引導凸部111Mf之前端側以呈尖狀接觸之狀態在引導槽101b1上反復滑動時,其滑動部位逐漸被磨損。在產生磨損前後,可動棘爪111M相對於凸緣部102a(引導槽101b1)開始運動時之轉矩值有可能相對於假定為過載之轉矩值大幅變動。
相對於此,本實施方式之可動棘爪111被構成為:未設置如上述引導凸部111Mf之部位。換言之,成為在可動棘爪111之外周側設有用於抑制透過與引導槽101b1之間碰撞而產生旋轉力矩之力矩抑制部件之狀態。因此,能夠防止上述卡死情況。因此,鏈式葫蘆10之動作變穩定。另外,能夠形成為如下狀態,即:即使在突出部111b之滑動部位被磨損之情況下,可動棘爪111也能夠以相對於假定為過載之轉矩值之變動被抑制之狀態相對於凸緣部102a(引導槽101b1)開始運動。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7所示,防過載機構110透過將彈簧部件112及按壓部件113組裝到陰螺紋部件102上而構成。在此,當以過載狀態執 行捲起操作時,雖然按壓部件113與陰螺紋部件102呈一體,但可動棘爪111與彈簧部件112並非呈一體。因此,彈簧部件112相對於可動棘爪111之接觸面(X1側之面;一端側之面)滑動(slip)、或者相對於按壓部件113之接觸面(X2側之面;另一端側之面)滑動。
另一方面,在可動棘爪111與陰螺紋部件102之接觸部位(兩者之接觸面、卡合凸部111c或卡合凹部102b所處之部位)上塗敷有潤滑油。另外,在可動棘爪111與彈簧部件112之接觸部位上也塗敷有潤滑油,從而使彈簧部件112相對於可動棘爪111之接觸部位(X1側之面;一端側之面)順暢地進行滑動。而且,在可動棘爪111中,由於不具備圖11所示之引導凸部111Mf,因而彈簧部件112滑動時之阻力減小,從而成為更容易滑動之構成。
<關於效果>
在上述構成之鏈式葫蘆10中,防過載機構110具備陰螺紋部件102、可動棘爪111以及彈簧部件112,並且,與具有朝向彈簧部件112側突出且與內周孔101b(引導槽101b1)抵接之引導凸部111Mf(參照圖11)之現有構成之可動棘爪111M相比,可動棘爪111上設有作為用於抑制旋轉力矩之力矩抑制部件之突出部111b。而且,力矩抑制部件(突出部111b)用於抑制可動棘爪111上所產生之旋轉力矩,具體為:在對手輪110施加過載之狀態下,多個錐形凸壁部111d之一部分錐形凸壁部111d與錐形凹壁部102c發生碰撞之情況下,可動棘爪111之外周側與內周孔101b(引導槽101b1)碰撞時可動棘爪111上所產生之旋轉力矩。
在此,當產生如現有構成之可動棘爪111M中所產生之引導凸部11Mf卡死在內周孔101b(引導槽101b1)上之情況時,旋轉力矩變大,當該卡死被解除時,可動棘爪111急劇地開始移動,從而導致鏈式葫蘆之動作不穩定。
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存在上述力矩抑制部件(突出部111b),因而能夠防止如現有構成之可動棘爪111M中所產生之引導凸部111Mf卡死在內周孔101b(引導槽101b1)上之情況。因此,能夠抑制旋轉力矩變大,從而能夠使鏈式葫蘆10之動作變得穩定。因此,能夠降低過載時可動棘爪111開始移動時之轉矩值之波動。由此,容易管理可動棘爪111開始移動時之轉矩值。
另外,當任意一個錐形凸壁部111d先於其他錐形凸壁部111d與錐形凹壁部102c發生碰撞時,均能夠提高可動棘爪111之移動自由度。因此,不同於產生卡死部位而導致可動棘爪111之自由度降低之情況,能夠透過其他錐形凸壁部111d與錐形凹壁部102c之間碰撞來管理轉矩值。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嵌合部為呈凹狀之卡合凹部102b,第一錐形壁部為構成卡合凹部102b之內壁之一部分且沿凸緣部102a之圓周方向傾斜之錐形凹壁部102c。另外,第二嵌合部為呈凸狀且與卡合凹部102b嵌合之卡合凸部111c,第二錐形壁部為構成卡合凸部111c之外壁之一部分且沿可動棘爪111之圓周方向傾斜之錐形凸壁部111d。
在此,在將凹狀部分設置於可動棘爪111之情況下,需要如凸緣部102a那樣增大環主體部111a之直徑或者厚度。然而,可動棘爪111上存在呈凸狀之卡合凸部111c而不存在凹狀部分。因此,無需增大環主體部111a之直徑或厚度。另外,由於能夠防止可動棘爪111之厚度變大,因而在作為力矩抑制部件之突出部111b中能夠進一步降低旋轉力矩。
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動棘爪111具備呈環狀之環主體部111a,力矩抑制部件為從環主體部111a朝向外徑側突出之突出部111b。因此,能 夠簡化力矩抑制部件之構成。另外,由於構成之簡化,從而能夠提高可動棘爪111之動作自由度。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環主體部111a之彈簧部件112側表面與突出部111b之彈簧部件112側表面設置於同一平面上。因此,即使在可動棘爪111以傾斜等狀態自由運動之情況下,彈簧部件112也能夠追隨可動棘爪111之傾斜等狀態之運動而按壓環主體部111a或突出部111b之表面側之任意部位。另外,與突出部111b朝向一端側(X1側)突出之情況相比較,能夠減小突出部111b之卡死,從而能夠減小一端側(X1側)之旋轉力矩。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動棘爪111上設有以能夠滑動但無法轉動之狀態卡合於手輪101之內周孔101b中之突出部111b。該突出部111b被設置為圓周方向之長度(寬度)大於軸向(X方向)之長度(厚度)。因此,可動棘爪111相對於與軸向(X方向)垂直之面(XY面)之傾斜不受限制,且能夠確保可動棘爪111之移動自由度,並且能夠充分確保從手輪101傳遞至可動棘爪111之轉矩。
<變形例>
以上,對於本發明之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各種變形。以下,對此進行敘述。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一嵌合部為呈凹形狀之卡合凹部102b,第二嵌合部為呈凸形狀之卡合凸部111c。但是,也可以構成為:第一嵌合部設置為凸形狀,而第二嵌合部設置為凹形狀。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突出部111b對應於力矩抑制部件。但是,也可以構成為:取代引導凸部111Mf而安裝例如彈性樹脂等的引導部件,並且使該引導部件與突出部111b一同對應於力矩抑制部件。
100:手輪機構
101:手輪
101a:鏈槽
101b:內周孔
101b1:引導槽
102:陰螺紋部件
102a:凸緣部
102b:卡合凹部(對應於第一嵌合部)
102e:圓筒部
102f:前端突出部
110:防過載機構
111:可動棘爪
112:彈簧部件(對應於施力部件)
113:按壓部件

Claims (5)

  1. 一種鏈式葫蘆,其具有防過載機構,所述防過載機構用於在掛繞有手鏈之手輪被施加過載時使所述手輪相對於負載滑輪中空軸空轉,所述鏈式葫蘆之特徵在於,所述防過載機構具備:陰螺紋部件,其具有凸緣部,且在所述凸緣部上設有多個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中存在相對於軸向傾斜之第一錐形壁部,並且,當從所述手輪側傳遞來驅動力時,所述陰螺紋部件將驅動力傳遞至所述負載滑輪中空軸;施力部件,其配置於所述手輪之內周孔中;以及可動棘爪,其以與所述手輪呈一體旋轉之狀態配置於所述內周孔中,並且具有多個與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之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以相鄰的所述第二嵌合部不連續而具有間隔的狀態間隔配置,且所述第二嵌合部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錐形壁部碰撞之第二錐形壁部,所述可動棘爪透過所述施力部件之作用力而被按壓在所述凸緣部上,並且,當從所述手輪側傳遞來驅動力時,所述可動棘爪將驅動力傳遞至所述陰螺紋部件;與設有朝向所述施力部件側突出且與所述內周孔抵接之引導凸部之現有構成之第二可動棘爪相比,所述可動棘爪上設有用於抑制旋轉力矩之力矩抑制部件,所述力矩抑制部件用於抑制如下旋轉力矩,即:在所述手輪被施加過載之狀態下,多個所述第二錐形壁部之一部分第二錐形壁部與所述第一錐形壁部發生碰撞之情況下,所述可動棘爪之外周側與所述內周孔發生碰撞時所述可動棘爪上所產生之旋轉力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鏈式葫蘆,其中,所述第一嵌合部為呈凹狀之卡合凹部,所述第一錐形壁部為構成所述卡合凹部之內壁之一部分,且沿著所述凸緣部之圓周方向傾斜之錐形凹壁部;所述第二嵌合部為呈凸狀且與所述卡合凹部嵌合之卡合凸部,所述第二錐形壁部為構成所述卡合凸部之外壁之一部分,且沿著所述可動棘爪之圓周方向傾斜之錐形凸壁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鏈式葫蘆,其中,所述可動棘爪具有呈環狀之環主體部,所述力矩抑制部件為從所述環主體部朝向外徑側突出之突出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鏈式葫蘆,其中,所述環主體部之所述施力部件側之表面與所述突出部之所述施力部件側之表面設置於同一平面上。
  5. 一種鏈式葫蘆,其具有防過載機構,所述防過載機構用於在掛繞有手鏈之手輪被施加過載時使所述手輪相對於負載滑輪中空軸空轉,所述鏈式葫蘆之特徵在於,所述防過載機構具備:陰螺紋部件,其具有凸緣部,且在所述凸緣部上設有多個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中存在相對於軸向傾斜之第一錐形壁部,並且,當從所述手輪側傳遞來驅動力時,所述陰螺紋部件將驅動力傳遞至所述負載滑輪中空軸;施力部件,其配置於所述手輪之內周孔中;以及可動棘爪,其以與所述手輪呈一體旋轉之狀態配置於所述內周孔中,並且具有多個與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之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以相鄰的所述 第二嵌合部不連續而具有間隔的狀態間隔配置,且在所述第二嵌合部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錐形壁部碰撞之第二錐形壁部,所述可動棘爪透過所述施力部件之作用力而被按壓在所述凸緣部上,並且,當從所述手輪側傳遞來驅動力時,所述可動棘爪將驅動力傳遞至所述陰螺紋部件;所述可動棘爪上設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以能夠滑動但無法轉動之狀態卡合於所述手輪之所述內周孔中,並且,所述突出部之圓周方向之長度大於軸向之長度。
TW106113109A 2016-04-25 2017-04-19 鏈式葫蘆 TWI699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6775A JP6645901B2 (ja) 2016-04-25 2016-04-25 チェーンブロック
JP2016-086775 2016-04-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8167A TW201738167A (zh) 2017-11-01
TWI699324B true TWI699324B (zh) 2020-07-21

Family

ID=60161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3109A TWI699324B (zh) 2016-04-25 2017-04-19 鏈式葫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45901B2 (zh)
TW (1) TWI699324B (zh)
WO (1) WO2017187916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79051B (en) * 1999-06-07 2002-03-11 Vital Chain Block Mfg Chain hoist with overload prevent device
JP2006056674A (ja) * 2004-08-20 2006-03-02 Kito Corp 巻上機における過負荷防止装置
TWI330617B (zh) * 2005-03-29 2010-09-21 Kito K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8266B2 (ja) * 2005-03-29 2011-06-08 株式会社キトー 巻上機における過負荷防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79051B (en) * 1999-06-07 2002-03-11 Vital Chain Block Mfg Chain hoist with overload prevent device
JP2006056674A (ja) * 2004-08-20 2006-03-02 Kito Corp 巻上機における過負荷防止装置
JP4573600B2 (ja) * 2004-08-20 2010-11-04 株式会社キトー 巻上機における過負荷防止装置
TWI330617B (zh) * 2005-03-29 2010-09-21 Kito K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87916A1 (ja) 2017-11-02
TW201738167A (zh) 2017-11-01
JP6645901B2 (ja) 2020-02-14
JP2017197297A (ja) 2017-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06190B2 (en) Lifting gear
TWI649252B (zh) Chain hoist
KR20130112726A (ko) 부하 감지 변속 장치 및 부하 감지 변속 장치를 구비한 권상기
JPH0729754B2 (ja) レバー式捲上機
US5538222A (en) Chain lever hoist
TWI699324B (zh) 鏈式葫蘆
JPH0633155B2 (ja) レバー式捲上機
WO2014021254A1 (ja) チェーンブロック
US10144624B1 (en) Mute hand winch
US5156377A (en) Lever-operated hoist
TW486433B (en) Lever-type hoist
JP6412768B2 (ja) タイヤキャリア
JPWO2017208385A1 (ja) ヘリカルlsd用クラッチ付キャップ
WO2023286404A1 (ja) 回転ロック装置および巻上機
JP2014110867A (ja) 墜落防止器具
JP7372016B2 (ja) 回転ロック装置、レバーホイストおよび巻上機
WO2016084753A1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20240059533A1 (en) Lever hoist
JP6291376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JP2023049862A (ja) 回転ロック装置及び巻上機
JPS6341429Y2 (zh)
JP2002193591A (ja) レバー式巻上機
JPH0472297A (ja) 逆回転制動装置
CN115515890A (zh) 货物掉落防止装置以及葫芦
JPS6316714Y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