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5120B - 工作缸用導引機構及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 - Google Patents

工作缸用導引機構及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5120B
TWI645120B TW104121079A TW104121079A TWI645120B TW I645120 B TWI645120 B TW I645120B TW 104121079 A TW104121079 A TW 104121079A TW 104121079 A TW104121079 A TW 104121079A TW I645120 B TWI645120 B TW I64512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ole
working cylinder
workpiece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1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6204A (zh
Inventor
石橋康一郎
佐藤太平
鈴木斉顕
池田英史
佐藤俊夫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6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6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5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512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23Component par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with non-rotatable pist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23Component par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5B15/1471Guiding means other than in the end ca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04Fixing of a carriage or rail, e.g. rigid mounting to a support structure or a movable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70Output members, e.g. hydraulic motors or cylinders or control therefor
    • F15B2211/705Output members, e.g. hydraulic motors or cylinders or control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utput members or actuators
    • F15B2211/7051Linear output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1/00Apparatus or articles in engineering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ctuator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具備有浮動軸襯(50)、保持該浮動軸襯(50)之保持部(70)、及線性導件(72)。活塞桿(22)因工作流體供給至缸體(16)內而做進退動作時,浮動軸襯(50)、及線性導件(72)的導引構件(96)會在同一方向進退動作。此時,線性導件(72)的滑件(98)係相對於導引構件(96)相對性地變位而保持在相同位置。滑件(98)係透過L字形托架(102)而連結至缸體(16)。

Description

工作缸用導引機構及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
本發明係關於在工作缸(cylinder)的活塞桿(piston rod)進行相對於缸體(tube)的相對性進退動作之際導引該活塞桿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以及附設有該工作缸用導引機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
眾所週知,工作缸係具有:滑動在形成於缸體(tube)的活塞滑動孔內之活塞;以及與該活塞連結且進行進退動作,而與該活塞一體地變位之活塞桿。在此種工作缸中,例如於活塞桿係安裝有預定的工件(work)。在此情況下,該工件會伴隨著活塞桿之變位而移動。亦即,工作缸具有作為搬送工件的搬送手段之功能。
然而,在工作缸中,會有因活塞滑動孔及活塞的尺寸無法做得很準(多少有些偏離)而導致兩者之間產生間隙之情形。因此,若對於從活塞滑動孔露出的活塞桿的前端施加與其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負荷(以下稱為「橫向負荷」),就會有該活塞桿之插入活塞滑動孔之側的另一端部在與橫向負荷的方向相反之方向變位之情形。亦即, 在活塞桿及活塞變位之際容易傾斜,結果就容易發生所謂的搖晃。
因此,以往廣泛採用設置導引機構來防止活塞桿的搖晃之方法。例如日本特開2006-105391號公報記載的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係如其第1圖所示在缸體形成一個活塞滑動孔、及夾在活塞滑動孔的兩邊之兩個導引孔。插入活塞滑動孔之活塞桿、及插入各導引孔之導桿係連結至連結板。因此,隨著活塞桿的進退動作,導桿及連結板也做進退動作。
在此構成中,由於活塞桿透過連結板而與導桿連結,所以即使在施加橫向負荷之際也不易發生搖晃。而且,因為活塞桿會變得很不容易旋轉,所以不旋轉之精度也會提高。
日本特開平9-303318號公報的第3圖中,也與日本特開2006-105391號公報一樣,揭示有:具有一根活塞桿、及配置以夾持該活塞桿之方式配置之兩根導桿的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
日本特開2006-105391號公報、日本特開平9-303318號公報中記載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係如上述,在缸體形成有導引孔,並且將插入該導引孔之導桿與活塞桿連結至連結板者。亦即,工作缸機構及導引機構係共用一個缸體而設成一體。
然而,舉例來說,在某些使用環境下,會 有希望在作為流通市售品之既有的工作缸附設新的導引機構之情況。但是,要將習知技術的導引機構附設於工作缸,必須進行在缸體形成導引孔之穿孔加工。因此,要將習知技術的導引機構另外附設至市面上流通販售的工作缸很困難。
本發明之主要的目的在提供一種可與工作缸個別地構成,且容易附設至既有的工作缸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附設之際不需要加工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
本發明之又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將上述的工作缸用導引機構附設至工作缸而構成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工作缸用導引機構,係附設至其活塞桿(piston rod)進行相對於缸體(tube)的相對性進退動作之工作缸,該工作缸用導引機構具備有:隨著前述活塞桿的進退動作而進行進退動作之浮動軸襯(floating bush);保持前述浮動軸襯之保持部;具有由前述保持部所保持之導引構件、及由前述導引構件所支持且相對於該導引構件相對地變位之變位構件之導引機構;以及用來連結前述變位構件及前述缸體之托架(bracket)。
在將此工作缸用導引機構附設至工作缸來構成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之際,只要進行將浮動軸襯安裝至活塞桿,且透過托架而將變位構件連結至缸體之作業即可。亦即,不用進行形成導引孔之穿孔加工、及其他的任何加工,就可將此工作缸用導引機構組裝至市面上流通販售的既有的工作缸。簡言之,所謂的「後附加設置」很容易。
另外,如上所述,將工作缸用導引機構組裝至工作缸之作業也很簡單。亦即,可容易地將工作缸用導引機構附設至工作缸。
再者,工作缸用導引機構係只要可將浮動軸襯安裝至活塞桿且將托架連結至缸體,就可附設至工作缸的任意的位置。因此,可藉由設定導引機構的附設位置(方向),來避免例如導引機構與該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所要安裝的預定之被安裝構件相干涉。如此,根據上述的構成,也可得到提高組裝位置的自由度之優點。
此處,亦可利用保持浮動軸襯之保持構件、及保持該保持構件且由前述導引構件所支持之工件搬送構件來構成保持部。在此情況下,工件搬送構件係形成有供浮動軸襯插入的軸襯插入孔,且在軸襯插入孔的內壁與浮動軸襯的側壁之間形成有游隙。
在此構成中,亦可在浮動軸襯形成有第一卡合部,且在保持構件形成有與前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之第二卡合部。此時,在第一卡合部與第二卡合部之間也形成有游隙。
浮動軸襯及保持構件、工件搬送構件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公差。因此,會發生例如軸襯插入孔的中心(軸心)與活塞桿的中心(軸心)並不一致之所謂的「軸心偏離」之情形。在如此的情況下,未於軸襯插入孔的內壁與浮動軸襯的側壁之間形成游隙時,因為在浮動軸襯與活塞桿之間會發生軸心偏離,所以要將浮動軸襯安裝至活塞桿並不容易。
相對於此,形成如上述的游隙時,浮動軸襯就可在該游隙的範圍內相對地變位於軸襯插入孔內。亦即,浮動軸襯受到所謂的「浮動支持」。因此會吸收軸心偏離,所以可容易地將浮動軸襯安裝至活塞桿。
前述第一卡合部係可形成為例如環繞在浮動軸襯的側壁之環繞溝槽。在此情況下,前述第二卡合部係可形成為插入至前述環繞溝槽之插入部。
就托架的較佳的例子而言,可列舉有:形成為由兩個平坦部透過彎折部相連而成的肘狀彎曲形狀之托架。其具體例係呈大致L字形的形狀之L字形托架。在此情況下,可使一個平坦部與前述缸體之露出有前述活塞桿的端面或其背面抵接,使剩餘的一個平坦部連結至前述變位構件。
其中,尤以使一個平坦部與前述背面抵接為佳。這是因為:在此情況下,不用將工作缸用導引機構從預定的被安裝構件拆下,即可容易地使工作缸從工作缸 用導引機構脫離之故。
為了將附設工作缸用導引機構至工作缸而構成的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安裝至被安裝構件,可利用例如連結構件來將托架予以定位並固定。因此,係在保持部形成供連結構件通過之連結構件用通過孔。而且,連結構件用通過孔的直徑係設定為比連結構件、及形成於缸體之連結構件用插通孔大。
在此情況下,即使保持部位在覆蓋住活塞桿及缸體之位置,也可將連結構件從保持部的連結構件用通過孔插入而使之通過連結構件用通過孔。這是因為如上所述將連結構件用通過孔的直徑設為比連結構件大之故。然後,使穿過連結構件用通過孔之連結構件穿過缸體的連結構件用插通孔、及托架的插通孔,再使該連結構件插入被安裝構件的預定的插入用凹部。藉此,在將導引機構組裝至工作缸的同時,也將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定位並固定至被安裝構件。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構成,就可用簡單的作業將工作缸用導引機構組裝至工作缸,同時將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安裝至被安裝構件。
亦可將用來使工件定位之定位用構件插入至連結構件用通過孔。藉此,將工件定位至工件搬送構件之作業會變得容易。因此,將工件安裝至工件搬送構件、或搬送工件之作業會變得容易。
在利用此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來進行工 件的搬送之情況時,可在前述保持部形成工件支持用孔。利用此工件支持用孔來將工件支持在保持部上,就可隨著活塞桿及浮動軸襯之進退動作而搬送工件。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附設有上述各構成的工作缸用導引機構的任一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亦即,根據此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可根據上述工作缸用導引機構而得到上述的作用效果。
由參照附圖所做之以下的實施形態之說明,將更容易瞭解上述的目的、特徵及優點。
10、120、140、180‧‧‧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
12、122、142、182‧‧‧導引機構
14‧‧‧工作缸
16‧‧‧缸體
18‧‧‧活塞滑動孔
20‧‧‧活塞
22‧‧‧活塞桿
24‧‧‧軸環
26、192、194‧‧‧貫通孔
28‧‧‧圓盤部
30‧‧‧圓柱狀凸部
32‧‧‧第一室
34、212‧‧‧環狀凹部
36‧‧‧活塞密封圈
38‧‧‧收容孔
39‧‧‧永久磁鐵
40‧‧‧螺栓插通孔
42‧‧‧活塞桿插入孔
44‧‧‧活塞桿密封圈
46‧‧‧卡止構件
52‧‧‧第二室
54‧‧‧第一出入口
56‧‧‧第二出入口
48‧‧‧連結用孔
50、200‧‧‧浮動軸襯
58、128‧‧‧連結桿插通孔
60‧‧‧連結桿
62‧‧‧被安裝構件
64、136、166‧‧‧螺合用孔
70、202‧‧‧保持部
72、204‧‧‧線性導件
74‧‧‧環狀溝槽(第一卡合部)
76‧‧‧螺旋用孔
78、168‧‧‧保持板
80、186‧‧‧L字形板
82‧‧‧U字形凹槽(第二卡合部、插入部)
84、88‧‧‧游隙
85、104、286‧‧‧頂壁部
86、222‧‧‧軸襯插入孔
90‧‧‧連結桿通過孔
91‧‧‧支持用孔
92‧‧‧貫通孔
94、106、242、288‧‧‧垂下壁部
96、250‧‧‧導引構件
98、262‧‧‧滑件
100、266‧‧‧滾珠
101、260‧‧‧導引溝槽
102、124、274‧‧‧L字形托架
108、160、164‧‧‧螺栓
110、290‧‧‧連結桿擋止孔
126‧‧‧底壁部
127、196‧‧‧垂直壁部
130‧‧‧突耳部
132、154‧‧‧螺栓插通孔
144‧‧‧第一L字形托架
146‧‧‧第二L字形托架
148‧‧‧第一底壁部
150‧‧‧第一垂直壁部
152‧‧‧寬幅部
156‧‧‧第二底壁部(平坦部)
158‧‧‧第二垂直壁部(平坦部)
162‧‧‧螺帽
184‧‧‧平形板
190‧‧‧第一連結桿通過孔
198、276‧‧‧螺栓承載孔
206‧‧‧軸部
208‧‧‧擋止部
209、210‧‧‧頭部
214‧‧‧螺旋用孔
216‧‧‧L字形支臂構件
218‧‧‧保持環
222‧‧‧軸襯插入孔
224‧‧‧環狀階梯部
226‧‧‧小徑孔
228‧‧‧大徑孔
230‧‧‧第二連結桿通過孔
232‧‧‧工件支持用孔
234‧‧‧階梯形銷
238‧‧‧擋止部
244‧‧‧有底切口部
246‧‧‧螺絲孔
248‧‧‧螺絲
252‧‧‧螺絲插通孔
254‧‧‧鉚釘孔
256‧‧‧鉚釘
264‧‧‧滾珠溝槽
268‧‧‧連結螺栓
270、272‧‧‧螺栓收容孔
277‧‧‧半圓形切口
278‧‧‧滾珠蓋
280‧‧‧保持窗
282‧‧‧下方擋止構件
284‧‧‧上方擋止構件
第1圖係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整體概略立體圖。
第2圖係第一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概略分解立體圖。
第3圖係第一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整體概略側視圖。
第4圖係構成第一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之導引機構的概略分解側視圖。
第5圖係構成第一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之工作缸的概略斷面側視圖。
第6圖係構成前述導引機構之保持板(保持構件)的概略俯視圖。
第7圖係前述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活塞桿、浮動 軸襯、保持部及導引溝槽(導引構件)到達上死點時之整體概略側視圖。
第8圖係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整體概略立體圖。
第9圖係第二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整體概略側視圖。
第10圖係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整體概略立體圖。
第11圖係第三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整體概略側視圖。
第12圖係第四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整體概略立體圖。
第13圖係第四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概略分解立體圖。
第14圖係第四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概略側視剖視圖。
第15圖係第四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中的保持部變位時的概略側視剖視圖。
第16圖係可組裝至第四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之凸緣構件的概略立體圖。
第17圖係顯示在第四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設置凸緣部之變形例的整體概略側視圖。
第18圖係顯示將凸緣部設在與第17圖不同的位置之變形例之整體概略側視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就導引機構與附設有該導引機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的關係舉出較佳的實施形態,參照附圖來進行詳細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會將工作缸用導引機構簡稱為「導引機構」。
第1至3圖分別為第一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的整體概略斜視圖、概略分解斜視圖、整體概略側視圖,第4圖係導引機構12的概略分解側視圖。該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係藉由將導引機構12附設至工作缸14而構成。
首先針對工作缸14進行說明。工作缸14係如第5圖所示,具有:缸體16、插入至該缸體16所形成的活塞滑動孔18之活塞20、及連結至該活塞20之活塞桿22。活塞滑動孔18的開口係由軸環(collar)24所封閉,活塞桿22的前端係穿過形成於軸環24的大致中心部之貫通孔26而露出到缸體16的外部。以下,將露出有活塞桿22的一側稱為上方,將其相反側稱為下方。換言之,舉例來說,缸體16之由軸環24所封閉且露出有活塞桿22的前端之側的端部或端面係為上端部或上端面,與上端面相反側之背面(封閉面)係為下端面。
活塞20係具有:大致為等直徑之圓盤部28、及從該圓盤部28的下端面突出之小直徑的圓柱狀凸部30。在活塞20位於下死點時,圓柱狀凸部30的下端面會 座落在缸體16的下端面內壁。此時,在缸體16的下端面內壁與圓盤部28的下端面之間形成有些微的間隙(第一室32)。
在活塞20的側壁之圓盤部28的下端面附近,以環繞該側壁之方式形成有在直徑方向朝內凹陷而形成的環狀凹部34。在此環狀凹部34中,安裝有為了使活塞20的側壁與缸體16的內壁之間保持密封而裝設的環狀之活塞密封圈(piston packing)36。另外,在活塞20的側壁之圓盤部28的上端面附近,形成有複數個在直徑方向朝內凹陷而形成的收容孔38。各收容孔38中,收容有永久磁鐵39。
在活塞20的大致中心,形成有螺栓插通孔40、及與該螺栓插通孔40相連通之活塞桿插入孔42。此等螺栓插通孔40及活塞桿插入孔42,係沿著活塞20的厚度方向延伸,且螺栓插通孔40係從活塞20的下端面形成到厚度方向的大致中間部,活塞桿插入孔42係從厚度方向的大致中間部形成到活塞20的上端面。
活塞桿22的下端部係插入至前述活塞桿插入孔42。在活塞桿22的下端部形成有未圖示的螺栓孔,通過前述螺栓插通孔40之未圖示的螺栓會螺合於前述螺栓孔,藉此使活塞桿22與活塞20相連結。
如上所述,活塞桿22的上端部係穿過軸環24的貫通孔26。在貫通孔26的內壁與活塞桿22的側壁之間,裝設有軸襯(bush)43及活塞桿密封圈(rod packing)44。 活塞桿22係在與軸襯43及活塞桿密封圈44滑動接觸的同時變位。軸環24係透過環狀的卡止構件46而卡止至缸體16,藉此定位並固定在將活塞滑動孔18的開口予以封閉的位置。在軸環24的側壁,安裝有為了使該側壁與活塞滑動孔18的內壁之間保持密封而裝設的密封墊(gasket)47。
在活塞桿22的上端部,形成有有底的連結用孔48。在此連結用孔48的內周壁形成有未圖示的螺紋部。構成導引機構12之浮動軸襯50(參照第1至4圖)的下端部係螺合於該螺紋部。
活塞滑動孔18係以活塞20的圓盤部28為交界而區分為第一室32及第二室52。亦即,缸體16的下端面內壁與圓盤部28的下端面之間的空間為第一室32,圓盤部28的上端面與軸環24的下端面之間的空間為第二室52。工作流體之從第一室32往第二室52之移動、或往反方向之移動皆係由前述活塞密封圈36所阻止。工作流體之從第二室52往大氣之移動、或往反方向之移動則是由前述活塞桿密封圈44所阻止。
在缸體16形成有與第一室32連通之第一出入口(port)54、及與第二室52連通之第二出入口56。通過此第一出入口54及第二出入口56將工作流體(例如空氣)供給至第一室32及第二室52、或從第一室32及第二室52將工作流體排出。
如第1至3圖所示,在缸體16形成有沿著其厚度方向(從下端部朝向上端部之長邊方向)貫通之四個 連結桿(tie rod)插通孔58(連結構件用插通孔)。在各連結桿插通孔58分別有長形的連結桿(連結構件)60插穿過。各連結桿60係螺合於配設在缸體16的下方之預定的被安裝構件62(預定的構件)的螺合用孔64(參照第3圖),而將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定位並固定至被安裝構件62。伴隨著連結桿60之螺合,將缸體16連結至被安裝構件62。
接著,針對導引機構12進行說明。此導引機構12具備有前述浮動軸襯50、保持該浮動軸襯50之保持部70、及由該保持部70所保持之線性導件72(導引機構)。
如第4圖所示,浮動軸襯50之下端部係形成為小徑的螺紋部。此螺紋部係插入至形成於活塞桿22的上端部之連結用孔48且螺合在形成於該連結用孔48的內周壁之螺紋部。因此,將浮動軸襯50連結至活塞桿22時,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50就會沿著同一軸線上延伸。
在浮動軸襯50的大徑的上端部,以環繞其側壁之方式形成有在直徑方向朝內凹陷而形成的環狀溝槽(環繞溝槽)74。此環狀溝槽74係發揮用來將浮動軸襯50保持在保持部70之第一卡合部的作用。
此外,在浮動軸襯50的上端面,凹陷形成有供螺絲起子(driver)、板手(wrench)等插入之有底的螺旋用孔76。
在此情況下,保持部70係具有保持板78(保持構件)、及保持該保持板78之L字形板80(工件搬送構 件)。其中之保持板78係如第6圖所示呈大致Y字形,因此在分歧為兩股之前端部形成U字形凹槽82。此U字形凹槽82係供浮動軸襯50的上端部之形成有前述環狀溝槽74的部位插入。
U字形凹槽82的開口的寬度方向尺寸W1,係設定為比浮動軸襯50的上端部的直徑小。因此,浮動軸襯50的環狀溝槽74的下端面側壁會抵接於保持板78,結果浮動軸襯50因而受到阻擋。藉此,阻止該浮動軸襯50從U字形凹槽82脫落。亦即,U字形凹槽82附近的部位,係插入至環狀溝槽74而卡合於該環狀溝槽74之插入部(第二卡合部)。
此處,U字形凹槽82的寬度方向尺寸W1,係比浮動軸襯50之與環狀溝槽74的底壁對應的部位的直徑D1略大。因此,在環狀溝槽74(第一卡合部)的底壁與U字形凹槽82的內壁(第二卡合部)之間會形成預定間隔的游隙84。
保持板78係藉由例如銲接而接合至L字形板80(參照第1至3圖),藉此保持在該L字形板80上。結果,浮動軸襯50就透過保持板78而保持在L字形板80上。在此情況,保持板78之分歧為兩股的前端部係指向第一出入口54及第二出入口56側,且其板狀的後端部係面向線性導件72。
在L字形板80之平坦的頂壁部85,沿著其厚度方向貫通形成有軸襯插入孔86(參照第1及2圖)。在 此軸襯插入孔86係插入有浮動軸襯50的上端部。浮動軸襯50的上端面與L字形板80的上端面係設成齊平。
如第1及3圖所示,軸襯插入孔86的直徑D2,係比浮動軸襯50的上端面的直徑D3略大。因此,軸襯插入孔86的內壁與浮動軸襯50的上端面的側壁之間會形成有預定間隔的游隙88。
如第1及2圖所示,在頂壁部85還形成有沿著其厚度方向貫通之供前述連結桿60通過之四個連結桿通過孔90(連結構件用通過孔)、及兩個工件支持用孔91。四個連結桿通過孔90係位於相當於正方形的頂點之部位,且與形成於缸體16之連結桿通過孔58相對向。另一方面,工件支持用孔91係以比連結桿通過孔90更靠近軸襯插入孔86且夾持該軸襯插入孔86之方式配置。
工件支持用孔91係用來安裝預定的工件(未圖示)之孔。亦即,在例如工件形成有螺接用孔之情況時,可使螺栓從L字形板80的頂壁部85的下端面側穿過工件支持用孔91且螺合於前述螺接用孔。當然,如第6圖所示,保持板78的形狀及尺寸當然是形成為不會封住工件支持用孔91。或者,亦可在保持板78形成與工件支持用孔91相通之貫通孔92。
亦可不採用螺栓來支持工件,而是藉由將階梯形銷(stepped pin)插入工件支持用孔91而利用該階梯形銷來支持工件。
L字形板80之從頂壁部85彎折而大致垂直 向下之垂下壁部94,係以例如銲接方式連接有構成線性導件72(導引機構)之導引構件96。結果線性導件72係由保持部70所保持。如上所述,因為將保持板78保持在L字形板80,所以保持板78也間接地由導引構件96所支持。亦即,保持部70係由導引構件96所支持。
在此情況下,線性導件72係為所謂的循環滾珠類型之線性導件。亦即,作為變位構件之滑件(slider)98係藉由複數個滾珠(ball)100在形成於導引構件96之導引溝槽101內循環而相對於導引構件96做相對性變位。此時,滑件98當然係沿著導引溝槽101而相對地移動。
作為托架之L字形托架102係安裝至滑件98與缸體16。亦即,L字形托架102係形成為具有頂壁部104(平坦部)及從該頂壁部104大致垂直向下而彎折之垂下壁部106(平坦部),且頂壁部104與垂下壁部106的相交角度大致為90°之肘狀彎曲形狀。換言之,頂壁部104與垂下壁部106係透過彎折部而相連。
其中之垂下壁部106係利用螺栓108而安裝至滑件98(由滑件98所支持)。另一方面,在頂壁部104係形成有四個連結桿擋止孔110,且藉由頭部受到各連結桿擋止孔110阻擋之前述連結桿60而將缸體16安裝至頂壁部104(使缸體16由頂壁部104所支持)。
第一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基本上係具有如上述的構成,接著,針對其作用效果,利用導引機構12之安裝至工作缸14的安裝作業、與工作 缸14的動作之關係來進行說明。
為了將導引機構12附設至工作缸14,並且將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安裝至預定的被安裝構件62(參照第3圖),係首先將構成預先組裝好的導引機構12之浮動軸襯50的螺紋部插入至活塞桿22的連結用孔48。然後,利用插入至浮動軸襯50的螺旋用孔76之螺絲起子或板手等使浮動軸襯50旋轉。藉此,將浮動軸襯50的螺紋部螺合於連結用孔48的螺紋部。
接著,使缸體16的下端面抵接於前述被安裝構件62的預定部位。此時,使連結桿插通孔58的位置、與形成於被安裝構件62之螺接用孔64的位置對準。亦即,使連結桿插通孔58與螺合用孔64相連通。
在此狀態下,以使連結桿擋止孔110與缸體16的連結桿插通孔58相連通之方式,使導引機構12的L字形托架102的頂壁部104的下端面與缸體16的上端面相抵接。再使連結桿60的螺紋部穿過L字形板80的連結桿通過孔90、連結桿擋止孔110、缸體16的連結桿插通孔58且螺合於前述螺合用孔64。連結桿60的頭部的直徑係比連結桿通過孔90的直徑小,所以連結桿60很容易通過連結桿通過孔90。
另外,連結桿60的頭部的直徑係比連結桿擋止孔110的直徑大,所以連結桿60的頭部會被連結桿擋止孔110的開口附近的部位所阻擋。藉此,連結桿60使L字形托架102連結至缸體16,同時使缸體16連結至被安 裝構件62。藉由以上的動作,將導引機構12附設至工作缸14,並且將工作缸14定位並固定至被安裝構件62。
如上所述,在第一實施形態中,以使浮動軸襯50相對於活塞桿22在同一軸線上延伸之方式,將浮動軸襯50安裝至(連結至)活塞桿22,且透過L字形托架102將滑件98安裝至缸體16。因此,附設至既有的工作缸14之作業,亦即所謂的「後附接設置」很容易。
又,可在將導引機構12附設至工作缸14的同時,將工作缸14安裝至預定的被安裝構件62。亦即,可有效率地進行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的組裝作業、及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之安裝至被安裝構件62之安裝作業。而且,組裝作業及安裝作業都很簡便,沒有特別需要進行任何加工。
在製作浮動軸襯50及保持板78、L字形板80之際,各被安裝構件62的尺寸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公差。因此,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在保持板78的U字形凹槽82的內壁與浮動軸襯50的環狀溝槽74的底壁之間形成游隙84,並且在L字形板80的軸襯插入孔86的內壁與浮動軸襯50的上端部的側壁之間形成游隙88。
在未形成游隙84,88時,若活塞滑動孔18、U字形凹槽82、軸襯插入孔86的軸心彼此之間並未嚴密地一致,就會在浮動軸襯50與活塞桿22之間產生軸心偏離。在如此的狀態下,要將浮動軸襯50的下端部插入活塞桿22L的連結用孔48、或要將浮動軸襯50旋轉螺合時就 會變得很不容易。
相對於此,在第一實施形態中,由於設計成形成有游隙84,88,所以浮動軸襯50可在游隙84,88的範圍內相對於保持部70做相對性變位。亦即,可一邊維持浮動軸襯50由保持板78所保持,進而保持在保持部70之狀態,一邊以其軸心與活塞桿22的軸心一致之方式將浮動軸襯50連結至活塞桿22。
如以上所述,藉由形成游隙84,88,可在活塞滑動孔18、U字形凹槽82、軸襯插入孔86之間發生軸心偏離時,吸收該軸心偏離而將浮動軸襯50安裝至活塞桿22。
再者,利用穿過工件支持用孔91之螺栓等,將未圖示的工件安裝至L字形板80。藉此,使工件支持於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上。
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係以如下所述之方式動作。亦即,在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50位於下死點時,將工作流體(例如空氣)從第5圖所示之第一出入口54供給至第一室32,活塞20就會承受到供給至第一室32之工作流體的壓力,因此活塞20及活塞桿22會上升。此時,原先收容於第二室52內之工作流體係從第二出入口56排出。
隨著活塞桿22之上升,浮動軸襯50亦會上升。因為浮動軸襯50係由保持板78所保持,且保持住保持板78之L字形板80也保持著導引構件96,所以保持部 70及導引構件96會隨著浮動軸襯50之上升而上升。此時,由於滾珠100在導引溝槽101內循環滾動,所以滑件98會保持在原來的位置。因此,滑件98會相對於導引構件96而相對性下降。
最後,活塞桿22、浮動軸襯50、保持部70及導引構件96都到達第7圖所示之上死點。於是,將工件搬送達浮動軸襯50及活塞桿22的行程程度。
因為導引構件96係沿著第3圖中的上方(箭號Z1方向)直線上升,所以透過保持部70而支持在導引構件96上之浮動軸襯50也會不傾斜地直線上升。因此,活塞桿22及活塞20也直線上升。因而,避免了活塞桿22及活塞20傾斜而發生搖晃之情形。
而且,由於缸體16係由導引構件96等所保護,所以即使有上述的橫向負荷作用於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橫向負荷也難以傳達至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50。上述兩者互起作用,而進一步有效地避免發生搖晃之情形。
又,因為保持部70係接合至導引構件96,所以由該保持部70所保持之浮動軸襯50及活塞桿22亦難以旋轉。因此,不旋轉精度會提高。
當使位於上死點之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50回到下死點時,將工作流體(例如空氣)從第二出入口56(參照第5圖)供給至第二室52,活塞20就會承受到供給至第二室52之工作流體的壓力而下降。此時,原先收容於第一室32內之工作流體係從第一出入口54排出。
隨著活塞20之下降,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50亦會下降。隨著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50之下降,保持部70及導引構件96也下降。此時,由於滾珠100在導引溝槽101內循環滾動,所以滑件98會保持在原來的位置。因此,滑件98會相對於導引構件96而相對性上升。
如以上所述,供給工作流體至缸體16內而使活塞桿22做進退動作時,伴隨於此,浮動軸襯50及導引構件96也在同一方向做進退動作。此時,線性導件72的滑件98因為保持在同一位置而相對於導引構件96做相對性變位。
最後,活塞桿22、浮動軸襯50、保持部70及導引構件96都回到第3圖所示的位置,到達下死點。亦可在浮動軸襯50及活塞桿22從上死點回到下死點之際,支持並搬送與上述不同之另一工件。
從上死點回到下死點之際,導引構件96亦沿著第7圖中的下方(箭號Z2方向)直線下降,所以浮動軸襯50、活塞桿22及活塞20也直線下降。因而,在此情況下,也避免了活塞桿22及活塞20傾斜而發生搖晃之情形。當然,不旋轉精度也會提高。
第一實施形態中,雖設計成使L字形托架102的頂壁部104的下端面與缸體16的上端面相抵接,且利用連結桿60使L字形托架102與缸體16相連結,但亦可使平坦部與缸體16的下端面相抵接。以下,以此形態作為第二實施形態進行說明。與第1至7圖所示的構成元件 相同之構成元件係標示相同的元件符號,而將其詳細說明予以省略。
第8圖係第二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20的整體概略斜視圖,第9圖係其整體概略側視圖。構成該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20之導引機構122中,L字形托架124具有底壁部126(平坦部)及從該底壁部126大致垂直向上而彎折之垂直壁部127(平坦部),其中之垂直壁部127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中之L字形托架102的垂下壁部106同樣地,利用螺栓108而安裝至滑件98。
另一方面,底壁部126係沿著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貫通形成有四個連結桿插通孔128。另外,底壁部126還突出形成有位於左右對稱的位置之兩個突耳部130。在各突耳部130都貫通形成有螺栓插通孔132。
在此情況下,被安裝構件62除了形成有供連結桿60螺合之螺合用孔64之外,還形成有供螺栓134螺合之螺合用孔136。裝設成繞入至缸體16的下端面之底壁部126,係藉由將連結桿60螺合至螺合用孔64,且將穿過螺栓插通孔132之螺栓134的螺紋部螺合於螺合用孔136,而定位並固定成介設在被安裝構件62與缸體16之間。
又,在第二實施形態中,導引機構122係藉由將穿過L字形板80的連結桿通過孔90之連結桿60的螺紋部,再穿過缸體16的連結桿插通孔58、L字形托架124的連結桿插通孔128後螺合於螺接用孔64而附設至工作缸 14。另外,藉由連結桿60及螺栓134之螺合而將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20安裝至被安裝構件62。
連結桿60的頭部的直徑係比缸體16的連結桿插通孔58的直徑大。因此,連結桿60會被缸體16所阻擋。
在要對工作缸14進行任何維護而必須將工作缸14拆下時,只要將螺絲起子或板手等從L字形板80的連結桿通過孔90插入且將連結桿60轉鬆即可。可使連結桿60通過連結桿通過孔90而將之拔除,亦可使連結桿60維持在插入至缸體16的連結桿插通孔58的狀態。
再者,將螺絲起子或板手等插入至浮動軸襯50的螺旋用孔76,利用該螺絲起子或板手等將浮動軸襯50轉鬆而使之從活塞桿22鬆脫。藉由以上的動作,使工作缸14從導引機構122的拘束中解放。
然後,將工作缸14從L字形托架124的底壁部126與L字形板80的頂壁部85之間取出,工作缸14就會露出在導引機構122的外部。亦即,將工作缸14從導引機構122拆下。
然後,對該工作缸14進行維護等之後,再將工作缸14插入L字形托架124的底壁部126與L字形板80的頂壁部85之間然後將連結桿60螺合於螺合用孔64,即可完成將工作缸14再安裝至導引機構122。可在進行維護等的期間,將預備的工作缸14安裝至導引機構122而進行工件的搬送。
在進行以上的工作缸14之拆下、及再安裝之期間,導引機構122係利用螺合於被安裝構件62的螺合用孔136而使L字形托架124定位並固定之螺栓134而安裝在被安裝構件62。亦即,在將工作缸14從導引機構122拆下、及再安裝至導引機構122之際,無需特別將導引機構122從被安裝構件62拆下。因此,拆下作業及再安裝作業都很簡便。
第二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20的動作及其他的作用效果都與第一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相同,故將其說明予以省略。
此外,亦可使用兩個L字形托架,且使一個L字形托架抵接於缸體16的下端面,使另一個L字形托架抵接於缸體16的上端面。以下,以此形態作為第三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對於與第1至9圖所示的構成元件相同之構成元件都標示相同的元件符號,而將其詳細說明予以省略。
第10圖係第三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40的整體概略立體圖,第11圖係其整體概略側視圖。構成該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40之導引機構142係具有第一L字形托架144、及第二L字形托架146。
第一L字形托架144係形成為與前述L字形托架124大致相同,且具有第一底壁部148(平坦部)及從該第一底壁部148大致垂直向上而彎折之長度較長的第一垂直壁部150(平坦部)。在其中之第一底壁部148係沿著厚 度方向(上下方向)貫通形成有四個連結桿插通孔128。另外,在第一底壁部148還突出形成有位於左右對稱的位置之兩個寬幅部152。在各寬幅部152貫通形成有螺栓插通孔154。
另一方面,第一垂直壁部150係透過螺栓108而安裝至滑件98。另外,第二L字形托架146係定位並固定至第一垂直壁部150。具體而言,第二L字形托架146係具有第二底壁部156(平坦部)及從該第二底壁部156大致垂直向上之長度較短的第二垂直壁部158(平坦部)。在第一垂直壁部150及第二垂直壁部158分別貫通形成有插通孔,且當第二垂直壁部158與第一垂直壁部150抵接之際,插通孔彼此會重疊。使螺栓160通過該等插通孔,再將該螺帽162螺合於螺栓160。藉此,使第二L字形托架146與第一L字形托架144相連結。
第二底壁部156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之L字形托架102的頂壁部104同樣地覆蓋住缸體16的上端面。在第二底壁部156形成有四個連結桿擋止孔110。
第三實施形態中,穿過L字形板80的連結桿通過孔90之連結桿60的螺紋部,係再穿過形成於第二L字形托架146的第二底壁部156之連結桿擋止孔110、形成於缸體16之連結桿插通孔58、形成於第一L字形托架144的第一底壁部148之連結桿插通孔128,而螺合在形成於被安裝構件62之螺接用孔64。藉此,將導引機構142附設至工作缸14,並且將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40安裝 至被安裝構件62。
連結桿60的頭部的直徑係比連結桿擋止孔110的直徑大。因此,連結桿60會被第二L字形托架146的第二底壁部156所阻擋。
此處,在被安裝構件62形成有供穿過第一底壁部148的螺栓插通孔154之螺栓164螺合之螺接用孔166。裝設成繞入至缸體16的下端面之第一底壁部148,係藉由將連結桿60螺合於螺合用孔64,且將穿過螺栓插通孔154之螺栓164的螺紋部螺合於螺接用孔166,而定位並固定成介設於被安裝構件62與缸體16之間之狀態。
又,在第三實施形態中,保持浮動軸襯50之保持板168係由形成有U字形凹槽82之小形狀的平板形狀構件所構成。
在要對工作缸14進行任何維護而必須將工作缸14拆下時,只要將螺絲起子或板手等從L字形板80的連結桿通過孔90插入且將連結桿60轉鬆即可。可使連結桿60通過連結桿通過孔90而將之拔除,亦可使連結桿60維持在插入至第二L字形托架146的連結桿擋止孔110之狀態。
再者,將螺絲起子或板手等插入至浮動軸襯50的螺旋用孔76,利用該螺絲起子或板手等將浮動軸襯50轉鬆使之從活塞桿22鬆脫。藉由以上的動作,使工作缸14從導引機構142的拘束中解放。
然後,將工作缸14從第一L字形托架144 的第一底壁部148與第二L字形托架146的第二底壁部156之間取出,工作缸14就會露出在導引機構142的外部。亦即,將工作缸14從導引機構142拆下。
然後,將進行過維護等之工作缸14插入第一L字形托架144的第一底壁部148與第二L字形托架146的第二底壁部156之間,然後將連結桿60螺合於螺合用孔64,即完成將工作缸14再安裝至導引機構142。此外,可在進行維護等的期間,將預備的工作缸14安裝至導引機構142而進行工件的搬送。
在進行以上的工作缸14之拆下、及再安裝之期間,導引機構142係利用螺合於被安裝構件62的螺合用孔166而使第一L字形托架144定位並固定之螺栓164而保持安裝在被安裝構件62之狀態。亦即,與第二實施形態同樣地,在將工作缸14從導引機構142拆下、及再安裝至導引機構142之際,無需特別將導引機構142從被安裝構件62拆下。因此,拆下作業及再安裝作業都很簡便。
第三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40的動作及其他的作用效果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及第二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20相同,故將其說明予以省略
亦可將用來使工件定位之定位用構件插入至以連結桿通過孔90為代表之連結構件用通過孔。以下,以此構成作為第四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對於與第1至11圖所示的構成元件相同之構成元件基本上都標示相同的名 稱,而將其詳細說明予以省略。
第12至14圖分別為第四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80的整體概略立體圖、概略分解立體圖、概略側視剖面圖。該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80係將導引機構182附設至工作缸14而構成。
在此情況下,係在缸體16的下端面側配置有平形板184及L字形板186。在該等平形板184及L字形板186分別形成有與缸體16的連結桿插通孔58重疊之連結桿螺合孔188、第一連結桿通過孔190。如後所述,穿過第一連結桿通過孔190之連結桿60係螺合於連結桿螺合孔188。藉此,將缸體16連結至平形板184,並且將L字形板186夾在缸體16與平形板184之間。亦即,在第四實施形態中,平形板184係相當於「預定的構件」。
在鄰接的連結桿螺合孔188,188彼此、第一連結桿通過孔190,190彼此之間分別形成有貫通孔192,194。連結桿螺合孔188及貫通孔192係沿著平形板184的厚度方向貫通,第一連結桿通過孔190及貫通孔194係沿著L字形板186的厚度方向貫通。連結桿螺合孔188的位置係對應於第一連結桿通過孔190的位置,貫通孔192的位置係對應於貫通孔194的位置。
另外,在L字形板186的垂直壁部196,形成有刻設螺紋部之螺栓承載孔198。
另一方面,導引機構182具備有:浮動軸襯200、保持該浮動軸襯200之保持部202、及透過該保持部 202而導引前述浮動軸襯200之線性導件204(導引機構)。
浮動軸襯200係具有軸部206、擋止部208及頭部209,且此三者的直徑係依上述順序成為大徑。其中之軸部206係插入至形成於活塞桿22的上端部之連結用孔48,且形成於其側壁之螺紋部係螺合於連結用孔48內的螺紋部。
軸部206之接近擋止部208之上部,形成有朝直徑方向外側突出之環狀凸部212。環狀凸部212的直徑係設定為比擋止部208小。另外,在與擋止部208的上方相連之頭部210的上端面,凹陷形成有供螺絲起子或板手等插入之有底的螺旋用孔214。
第四實施形態中,保持部202係具有:用來搬送工件之L字形支臂構件216(工件搬送構件)、及用來將浮動軸襯200保持在該L字形支臂構件216之保持環218(保持構件)。其中之保持環218係供浮動軸襯200的軸部206穿過。保持環218的內徑係設定為與前述環狀凸部212的最大徑大致相等。另一方面,保持環218的厚度係比環狀凸部212的厚度大。因此,環狀凸部212只會與保持環218的內壁的一部分抵接。換言之,保持環218的內壁的大部分並未與軸部206接觸。
L字形支臂構件216之平坦的頂壁部220,沿著厚度方向貫通形成有軸襯插入孔222。在軸襯插入孔222內形成有環狀階梯部224,因此軸襯插入孔222係由小徑孔226及大徑孔228所構成。小徑孔226的直徑係比軸 部206及擋止部208大,但比頭部210小。大徑孔228的直徑係比頭部210大。
使浮動軸襯200的軸部206及擋止部208通過小徑孔226,然後如上述使軸部206螺合於連結用孔48。藉由此螺合,將保持環218夾持在活塞桿22的頂面與擋止部208的下端面之間。結果,防止浮動軸襯200從軸襯插入孔222拔出。亦即,藉由保持環218而將浮動軸襯200保持在L字形支臂構件216。
擋止部208的側壁係與小徑孔226的內壁分離。而且,浮動軸襯200的頭部210係與大徑孔228的內壁、及環狀階梯部224之雙方分離。亦即,在浮動軸襯200與L字形支臂構件216之間形成有預定的游隙。
因此,浮動軸襯200並未受到L字形支臂構件216之拘束。結果,在此情況也同樣地,浮動軸襯200為可在游隙的範圍內在軸襯插入孔222內做相對性變位之浮動支持狀態。
又,頭部210的上端面,係為收容在軸襯插入孔222內之狀態。亦即,頭部210的上端面係位於比L字形支臂構件216的上端面低之位置。
在頂壁部220,沿著厚度方向貫通形成有供前述連結桿60穿過之四個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連結構件用通過孔)、及四個工件支持用孔232。四個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係位於相當於正方形的頂點之四個位置,並且與形成於缸體16之連結桿插通孔58相對向。另一方面, 工件支持用孔232係比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更靠近軸襯插入孔222,且位於鄰接的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230之間。
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係供階梯形銷234(定位用構件)插入。亦即,階梯形銷234係由呈圓柱形狀或圓筒形狀之固定用插入部236、直徑比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大之擋止部238、及用來使工件定位之定位用插入部240三者以直線狀相連而構成。固定用插入部236係插入至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且露出的定位用插入部240係插入至形成於工件之預定的定位用孔。
另一方面,工件支持用孔232係用來將前述工件安裝至L字形支臂構件216之孔。亦即,在例如工件形成有螺接用孔之情況時,只要將螺栓的桿部從L字形支臂構件216的頂壁部220的下端面側穿過工件支持用孔232,並將螺合前述螺合用孔即可。又,亦可與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同樣地,插入階梯形銷而利用該階梯形銷來支持工件。
在L字形支臂構件216之從頂壁部220彎折而大致垂直向下之垂下壁部242,形成有有底切口部244,此有底切口部244係形成如將長孔分割為二之形狀。在該垂下壁部242形成有螺絲孔246,且透過螺合於該螺絲孔246之螺絲248而將線性導件204(導引機構)的一個構成元件之導引構件250連結至垂下壁部242。藉由此連結,將導引構件250保持在L字形支臂構件216。導引構件250 係配置成使有底切口部244露出。
在導引構件250形成有供前述螺絲248穿過之螺絲插通孔252、及鉚釘孔254。穿過此鉚釘孔254之鉚釘(rivet)256之軸部係被壓扁而無法從鉚釘孔254拔出。被壓扁的軸部係進入前述有底切口部244。
如上所述,浮動軸襯200係透過保持環218而保持在L字形支臂構件216。因此,浮動軸襯200也間接地由導引構件250所支持。
此時,會在導引構件250形成導引溝槽260,並且在作為變位構件之滑件262形成滾珠溝槽264。滑件262係藉由複數個滾珠266在導引溝槽260及滾珠溝槽264內滑動而相對於導引構件250做相對性變位。
在滑件262形成有供連結螺栓268穿過之螺栓收容孔270,272。穿過螺栓收容孔270之連結螺栓268,係螺合於L字形板186的螺栓承載孔198。另一方面,穿過螺栓收容孔272之連結螺栓268,係螺合於L字形托架274(後述)的螺栓承載孔276。藉此,將L字形板186及L字形托架274連結至滑件262。
另外,在滑件262還形成有為了避免前述鉚釘256之干涉而形成的半圓形切口277。
對於滑件262,覆蓋具有彎折成大致90°的側端面之滾珠蓋278。在前述側端面形成有複數個保持窗280,各滾珠266係在插入至該保持窗280的狀態下,在導引溝槽260及滾珠溝槽264內滑動。
滑件262的下端面及上端面,分別例如銲接有下方擋止構件282、上方擋止構件284。利用此等下方擋止構件282及上方擋止構件284來限制滾珠蓋278的變位。
滑件262及缸體16係透過L字形托架274而相連結。亦即,L字形托架274係具有頂壁部286(平坦部)及從該頂壁部286大致垂直向下之垂下壁部288(平坦部),且形成為頂壁部286與垂下壁部288的相交角度大致為90°之肘狀彎曲形狀。
前述垂下壁部288係藉由如上所述將前述連結螺栓268螺合於螺栓承載孔276而安裝至滑件262(由滑件262所支持)。另一方面,在頂壁部286形成有四個連結桿擋止孔290,利用頭部被各連結桿擋止孔290所阻擋之前述連結桿60,將缸體16安裝至頂壁部286(由頂壁部286所支持)。
第四實施形態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80,基本上係具有如上述的構成,接著,針對其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為了將導引機構182附設至工作缸14,係使用連結螺栓268,並透過L字形板186及L字形托架274而將滑件262連結至缸體。所螺合的連結螺栓268係收容在螺栓收容孔270,272內。並以將滾珠266保持在保持窗280之滾珠蓋278覆蓋住滑件262,並且以導引構件250覆蓋住滾珠蓋278。此時,係使保持窗280內的滾珠266插入至滾珠溝槽264及導引溝槽260。然後,將下方擋止構 件282及上方擋止構件284接合至滑件262。
在接合之前或之後,將預先穿過鉚釘孔254且露出於導引構件250的背面(面向垂下壁部242之端面)之鉚釘256的軸部壓扁。然後,使穿過螺絲插通孔252之螺絲248螺合於螺絲孔246。如以上所述,線性導件204係由L字形支臂構件216所保持。鉚釘256之被壓扁的軸部係進入L字形支臂構件216的有底切口部244。
接著,使浮動軸襯200的軸部206穿過軸襯插入孔222的小徑孔226與保持環218,然後插入至活塞桿22的連結用孔48。然後,利用插入至浮動軸襯200的螺旋用孔214的螺絲起子或板手等使浮動軸襯200旋轉。藉此,使浮動軸襯200的螺紋部螺合於連結用孔48的螺紋部。
此時,保持環218係夾於活塞桿22的頂面與浮動軸襯200的擋止部208的下端面之間。藉由夾於兩者之間之保持環218支持浮動軸襯200,以防止浮動軸襯200從軸襯插入孔222脫落。亦即,浮動軸襯200係透過保持環218而由L字形支臂構件216所保持。
接著,使缸體的下端面抵接於平形板184上的L字形板186的預定部位。此時,使缸體16的連結桿插通孔58的位置與第一連結桿通過孔190、連結桿螺接孔188的位置對準。亦即,使第一連結桿通過孔190及連結桿插通孔58與連結桿螺接孔188相連通。
在此狀態下,將L字形托架274配置成使連 結桿擋止孔290與連結桿插通孔58重疊。並且,使連結桿60的螺紋部通過L字形支臂構件216的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連結桿擋止孔290、連結桿插通孔58,然後螺合於前述連結桿螺合孔188。連結桿60的頭部的直徑係比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的直徑小,所以連結桿60容易通過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
又,連結桿60的頭部的直徑係比連結桿擋止孔290的直徑大,所以連結桿60的頭部會被連結桿擋止孔290的開口附近的部位所阻擋。藉此,連結桿60將L字形托架274連結至缸體16,並且將缸體16連結至平形板184及L字形板186。藉由以上的動作,將導引機構182附設至工作缸14而構成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80。
如上所述,第四實施形態也同樣地,很容易地進行將導引機構182附設至既有的工作缸14之所謂的「後附加設置」。而且,為了將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80再安裝至其他構件,只要使用例如階梯形銷即可。亦即,只要將前述階梯形銷的一端插入至貫通孔192,194,將另一端插入至預定的構件的定位孔即可。
第四實施形態中,浮動軸襯200的擋止部208的側壁並未與小徑孔206的內壁接觸,且頭部210與大徑孔228的內壁及環狀階梯部224之雙方都不接觸。亦即,在浮動軸襯200與L字形支臂構件216之間形成有游隙。因此,浮動軸襯200可在游隙的範圍內相對於保持部202做相對性變位。
因此,在浮動軸襯200與活塞桿22之間產生軸心偏離時,也可一邊維持浮動軸襯200由保持環218(進而由保持部202)所保持之狀態,一邊以其軸心與活塞桿22的軸心一致之方式將浮動軸襯200連結至活塞桿22。
另外,將階梯形銷234的固定用插入部236插入至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階梯形銷234係藉由擋止部238抵接於頂壁部220而定位,且以定位用插入部240突出之形態露出。
使該定位用插入部240插入至工件的定位用孔。藉此,可進行工件之定位。
再者,利用穿過工件支持用孔232之螺栓或階梯形銷等,而利用L字形支臂構件216來保持未圖示的工件。藉此,使工件支持於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80。
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80係依據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而動作。亦即,在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200位於下死點時,將工作流體(例如空氣)從第5圖所示之第一出入口54供給至第一室32,活塞20就會承受到供給至第一室32之工作流體的壓力,因此活塞20及活塞桿22會上升。此時,原先收容於第二室52內之工作流體係從第二出入口56排出。
隨著活塞桿22之上升,浮動軸襯200亦會上升。因為浮動軸襯200係由保持環218所保持,且保持住保持環218之L字形支臂構件216也保持著導引構件 250,所以保持部202及導引構件250會隨著的浮動軸襯200之上升而上升。此時,由於滾珠266會滑動,所以滑件262係保持在原來的位置。因此,滑件262會相對於導引構件250相對性下降。
當導引構件250抵接到上方擋止構件284時,即限制導引構件250之更進一步的變位。亦即,活塞桿22、浮動軸襯200、保持部202及導引構件250會到達第15圖所示之上死點。因此,將工件搬送達浮動軸襯200及活塞桿22的行程程度。
當使位於上死點之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200回到下死點時,將工作流體(例如空氣)從第二出入口56(參照第5圖)供給至第二室52,活塞20就會承受到供給至第二室52之工作流體的壓力而下降。此時,收容於第一室32之工作流體係從第一出入口54排出。
隨著活塞20之下降,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200會下降。隨著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200之下降,保持部202及導引構件250也會下降。此時,由於滾珠266會滑動,所以滑件262係保持在原來的位置。因此,滑件262係相對於導引構件250相對性上升。
然後,導引構件250抵接到下方擋止構件282,且L字形支臂構件216的有底切口部244的彎曲的頂壁抵接到鉚釘256之被壓扁的軸部。因此,限制導引構件250之更進一步的變位。亦即,活塞桿22、浮動軸襯200、保持部202及導引構件250會回到第14圖所示之位置,到 達下死點。亦可在浮動軸襯200及活塞桿22從上死點回到下死點之際,支持並搬送與上述不同之其他工件。
進行以上的動作之際,因為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之理由,不旋轉精度會提高。亦即,第四實施形態也可得到與第一至第三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效果。
亦可將第16圖所示之凸緣構件300組裝至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80。亦可使凸緣構件300如第17圖所示夾在L字形托架274與L字形支臂構件216之間然後使連結桿60穿過,亦可如第18圖所示用來取代平形板184。在此情況下,可透過凸緣構件300而將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80安裝至工件或預定的構件。因此,安裝會變得更加容易。
另外,亦可不使用平形板184及凸緣構件300,而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將連結桿60螺合至預定的被安裝構件62(參照第3圖)。
又,亦可用螺栓的桿部等取代階梯形銷234而插入至第二連結桿通過孔230,以使工件定位。
本發明並不特別限定於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實施形態,除了上述實施形態之外,還可在未脫離本發明的主旨之範圍內做各種變更。
例如,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實施形態中,雖然將導引機構12,122,142,182安裝至工作缸14時係安裝成使導引構件96位於第一出入口54及第二出入口56的背面側,亦即兩出入口54,56與導引構件96的相位差為 180°,但亦可配置成使導引構件96面向兩出入口54,56(相位差為0°),或配置成使導引構件96與兩出入口54,56的相位差為90°。
從以上例子可得知,導引機構12,122,142,182可朝向任意的方向而安裝至工作缸14。亦即,安裝自由度很高。因此,可將導引機構12,122,142,182配設至不會與被安裝構件62的預定部位干涉之位置。
又,為了便於讓人容易理解,以活塞桿22從缸體16露出之側為上方,以其相反側為下方,但在實際使用導引機構12,122,142,182時,並不特別需要使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50,200的延伸方向與垂直方向一致。例如,可將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120,140,180設成在實際使用時活塞桿22及浮動軸襯50,200沿著水平方向延伸的姿勢。
亦即,上述說明中之上方、下方並非意指實際使用時之垂直方向,也包含在實際使用時上方及下方與水平方向一致之情況,或是相對於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傾斜之情況。當然,亦可在實際使用時將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120,140,180設成上述的說明中之上方、下方與垂直上方、垂直下方一致之姿勢,或相反地設成上述的說明中之上方、下方與垂直下方、垂直上方一致之姿勢。

Claims (18)

  1. 一種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係附設至由其活塞桿(22)進行相對於缸體(16)的相對性進退動作之工作缸(14)者,該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具備有:隨著前述活塞桿(22)的進退動作而做進退動作之浮動軸襯(50);保持前述浮動軸襯(50)之保持部(70);具有由前述保持部(70)所保持之導引構件(96)、及由前述導引構件(96)所支持且相對於該導引構件(96)做相對性變位之變位構件(98)之導引機構(72);以及用以連結前述變位構件(98)及前述缸體(16)之托架(10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其中,前述保持部(70)具有:用以搬送工件之工件搬送構件(80)、及用以將前述浮動軸襯(50)保持於前述工件搬送構件(80)之保持構件(78);且在前述工件搬送構件(80)形成有供前述浮動軸襯(50)插入的軸襯插入孔(86),在前述軸襯插入孔(86)的內壁與前述浮動軸襯(50)的側壁之間產生有游隙(88)。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其中,在前述浮動軸襯(50)形成有第一卡合部(74),在前 述保持構件(78)形成有與前述第一卡合部(74)卡合之第二卡合部(82),在前述第一卡合部(74)與前述第二卡合部(82)之間產生有游隙(84)。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其中,前述第一卡合部(74)係環繞在前述浮動軸襯(50)的側壁之環繞溝槽(74),前述第二卡合部(82)係插入至前述環繞溝槽(74)之插入部(8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其中,前述托架(102)係呈由兩個平坦部(104,106)透過彎折部相連而成的肘狀彎曲形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其中,構成前述托架(102)之一個平坦部(104)係與前述缸體(16)之露出有前述活塞桿(22)的端面或前述端面之背面抵接,而剩餘的一個平坦部(106)係連結至前述變位構件(98)。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其中,在前述保持部(70)形成有連結構件用通過孔(90),前述連結構件用通過孔(90)係供將前述缸體(16)連結至 預定的構件(62)之連結構件(60)通過,前述連結構件用通過孔(90)的直徑,係比形成於前述缸體(16)且供前述連結構件(60)插通之連結構件用插通孔(58)的直徑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82),其中,具有插入至前述連結構件用通過孔(90)而使工件定位之定位用構件(234)。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其中,在前述保持部(70)形成有用以支持工件之工件支持用孔(91)。
  10. 一種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係具有工作缸(14)、及附設至前述工作缸(14)之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其中,前述工作缸(14)係由其活塞桿(22)進行相對於缸體(16)之相對性進退動作,前述工作缸用導引機構(12)係具備有:隨著前述活塞桿(22)的進退動作而做進退動作之浮動軸襯(50);保持前述浮動軸襯(50)之保持部(70);具有由前述保持部(70)所保持之導引構件(96)、及由前述導引構件(96)所支持且相對於該導引構件(96)做相對性變位之變位構件(98)之導引機構(72);以及 連結於前述變位構件(98)及前述缸體(16)之托架(102)。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其中,前述保持部(70)具有:用以搬送工件之工件搬送構件(80)、及用來將前述浮動軸襯(50)保持於前述工件搬送構件(80)之保持構件(78);且在前述工件搬送構件(80)形成有供前述浮動軸襯(50)插入的軸襯插入孔(86),在前述軸襯插入孔(86)的內壁與前述浮動軸襯(50)的側壁之間產生有游隙(88)。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其中,在前述浮動軸襯(50)形成有第一卡合部(74),在前述保持構件(78)形成有與前述第一卡合部(74)卡合之第二卡合部(82),在前述第一卡合部(74)與前述第二卡合部(82)之間產生有游隙(84)。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其中,前述第一卡合部(74)係環繞在前述浮動軸襯(50)的側壁之環繞溝槽(74),前述第二卡合部(82)係插入至前述環繞溝槽(74)之插入部(82)。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其中,前述托架(102)係呈由兩個平坦部(104,106)透過彎折部相連而成的肘狀彎曲形狀。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其中,構成前述托架(102)之一個平坦部(104)係與前述缸體(16)之露出有前述活塞桿(22)的端面或前述端面之背面抵接,剩餘的一個平坦部(106)係連結至前述變位構件(98)。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其中,在前述保持部(70)形成有連結構件用通過孔(90),前述連結構件用通過孔(90)係供將前述缸體(16)連結至預定的構件(62)之連結構件(60)通過,且在前述缸體(16)形成有供前述連結構件(60)插通之連結構件用插通孔(58),前述連結構件用通過孔(90)的直徑,係比前述連結構件(60)及前述連結構件用插通孔(58)的直徑大。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10),其中,具有插入至前述連結構件用通過孔(90)而使工件定位之定位用構件(234)。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 (10),其中,在前述保持部(70)形成有用以支持工件之工件支持用孔(91)。
TW104121079A 2014-07-09 2015-06-30 工作缸用導引機構及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 TWI645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1624 2014-07-09
JP2014-141624 2014-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6204A TW201606204A (zh) 2016-02-16
TWI645120B true TWI645120B (zh) 2018-12-21

Family

ID=55064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1079A TWI645120B (zh) 2014-07-09 2015-06-30 工作缸用導引機構及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3660B2 (zh)
JP (1) JP6508541B2 (zh)
KR (2) KR20170030600A (zh)
CN (1) CN106662128B (zh)
BR (1) BR112017000177A2 (zh)
DE (1) DE112015003184T5 (zh)
MX (1) MX2017000291A (zh)
RU (1) RU2679292C2 (zh)
TW (1) TWI645120B (zh)
WO (1) WO20160064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61316A1 (de) * 2017-02-14 2018-08-15 VAT Holding AG Pneumatische stifthubvorrichtung und pneumatischer hubzylinder
JP7385186B2 (ja) * 2020-03-03 2023-11-22 Smc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6645A (zh) * 1997-07-30 1999-02-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换刀装置及用于机床的方法
TW201204943A (en) * 2010-04-07 2012-02-01 Smc Kk Linear actu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412393A1 (zh) * 1972-03-21 1974-01-25
SU796189A1 (ru) * 1978-11-23 1981-01-15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3681 Телескопический гидроцилиндр
SU1364781A1 (ru) * 1986-01-16 1988-01-07 Всесоюзный заочный маши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Пневмопривод 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робота
JPS62196908A (ja) * 1986-02-25 1987-08-31 Toshiba Corp 増幅回路
JPS62196908U (zh) * 1986-06-04 1987-12-15
JP3896550B2 (ja) * 1994-11-24 2007-03-22 Smc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JPH09303318A (ja) 1996-05-07 1997-11-25 Ckd Corp ガイド付シリンダ
JP2000257607A (ja) * 1999-03-05 2000-09-19 Smc Corp ブレーキ付シリンダの取付構造
TW451031B (en) * 1999-10-01 2001-08-21 Smc Corp Linear actuator with air buffer mechanism
US6756707B2 (en) * 2001-01-26 2004-06-29 Tol-O-Matic, Inc. Electric actuator
US7150563B2 (en) * 2003-05-15 2006-12-19 Phd, Inc. Formable bearings and bearing devices
JP4525155B2 (ja) * 2004-04-26 2010-08-18 Smc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ITBS20040041U1 (it) * 2004-08-06 2004-11-06 Gimatic Spa Struttura di operatore lineare motorizzabile
JP2006105391A (ja) 2004-09-13 2006-04-20 Smc Corp ガイド付シリンダ
CN1749583A (zh) 2004-09-13 2006-03-22 Smc株式会社 带导向气缸
JP2006105539A (ja) * 2004-10-07 2006-04-20 Noritz Corp 給湯器の制御装置
JP4910161B2 (ja) * 2005-04-19 2012-04-04 Smc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装置のストッパ機構
AT503281B1 (de) * 2006-05-04 2007-09-15 Hoerbiger Automatisierungstech Teleskop-hubsäule
JP4992151B2 (ja) 2006-11-30 2012-08-08 Smc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704528B2 (ja) * 2010-01-05 2015-04-22 Smc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2531532U (zh) * 2012-03-22 2012-11-14 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 线性执行装置
JP6103349B2 (ja) * 2012-12-10 2017-03-29 Smc株式会社 流体圧シリンダ
JP6252947B2 (ja) * 2014-05-15 2017-12-27 Smc株式会社 ガイド機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6645A (zh) * 1997-07-30 1999-02-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换刀装置及用于机床的方法
TW201204943A (en) * 2010-04-07 2012-02-01 Smc Kk Linear actu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23660B2 (en) 2019-06-18
BR112017000177A2 (pt) 2018-04-03
RU2016151220A3 (zh) 2018-12-04
JP6508541B2 (ja) 2019-05-08
US20170146038A1 (en) 2017-05-25
JPWO2016006437A1 (ja) 2017-04-27
RU2016151220A (ru) 2018-06-26
DE112015003184T5 (de) 2017-03-16
KR20210089796A (ko) 2021-07-16
KR102380625B1 (ko) 2022-03-30
RU2679292C2 (ru) 2019-02-06
CN106662128A (zh) 2017-05-10
TW201606204A (zh) 2016-02-16
MX2017000291A (es) 2017-04-27
KR20170030600A (ko) 2017-03-17
WO2016006437A1 (ja) 2016-01-14
CN106662128B (zh) 2018-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12954B2 (ja) マウンティングアセンブリ、接合装置および製品の製造方法
TWI610028B (zh) 流體壓力缸
TWI645120B (zh) 工作缸用導引機構及附有導引機構之工作缸
US20140103591A1 (en) Clamp mounting system
JP5779194B2 (ja) 位置決め装置
KR20150051242A (ko) 유체 제어 기기 매니폴드, 매니폴드 조립 방법, 접속용 공구
JP5566324B2 (ja) ボルト締付装置
KR100929933B1 (ko) 헤드지그가 구성된 너트피더용 헤드어셈블리
KR20150001576U (ko) 장방형 플랜지의 중심 홀을 가공하기 위한 센터링 장치를 갖춘 연동 척
KR101725250B1 (ko) 진공밸브용 블레이드
JP2014129843A (ja) シリンダの取付構造
KR101449367B1 (ko) 가공물 위치고정장치
TWI639775B (zh) 致動器的導引單元
JP6388182B1 (ja) ゲートバルブの取付構造
CN105196043A (zh) 用于手动泵中接头小孔的自动装配的设备
KR102226735B1 (ko) 산업용 로봇의 조립식 지지장치
EP2905103B1 (en) Electrode arrangement for welding a nut welding assembly with monitoring of purge air supply
TWI658225B (zh) 下段構件的固定裝置及具備該下段構件的固定裝置之流體控制裝置
KR101458462B1 (ko) 클램핑장치를 갖춘 슬라이딩모듈
JP6310280B2 (ja) 位置決め装置
US10350700B2 (en) Welding apparatus
JP2002321064A (ja) ナットフィーダの供給ヘッド
CN114952352A (zh) 一种加工机床
JP2005313259A (ja) 工作機械のカバー装置
KR20180134789A (ko) 도어의 가공홈 형성용 트리머 조기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