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5358B - Hard coating film and display element with surface member - Google Patents

Hard coating film and display element with surface memb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5358B
TWI635358B TW103133015A TW103133015A TWI635358B TW I635358 B TWI635358 B TW I635358B TW 103133015 A TW103133015 A TW 103133015A TW 103133015 A TW103133015 A TW 103133015A TW I635358 B TWI635358 B TW I6353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weight
matting agent
surface member
hard co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3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4622A (zh
Inventor
柴田寛
福井伸良
細越克彦
Original Assignee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4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4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5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53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同時滿足防眩性或牛頓環(Newton's rings)防止性與閃爍(sparkle)防止性,並且可提高塗膜硬度之技術。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係於透明基材(11)上層合光學功能層(12)。光學功能層(12)係以特定之硬化性組成物的硬化物構成,且表面上具備複數個因後述消光劑引起之凸部。硬化性組成物包含樹脂成分與消光劑。樹脂成分包含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與下述(a)及(b)之1種以上,且在全部樹脂成分中之含有比例為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50重量%以上且未達85重量%,下述(a)及(b):超過15重量%且50重量%以下。(a)於熱可塑性樹脂中導入光硬化性不飽和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萬以上,且玻璃轉移溫度為45℃以上之化合物,(b)於熱硬化型樹脂中導入光硬化性不飽和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萬以上,且玻璃轉移溫度為45℃以上之化合物。

Description

硬塗覆膜及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適於使用於配置於各種顯示元件之畫面上之表面構件等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等之硬塗覆膜,與於畫面上配置含該薄膜之表面構件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
各種顯示元件(液晶顯示元件、電漿顯示元件等)之畫面上為保護其表面,並且基於防止因外部光朝畫面映入造成之眩光而難以辨識之目的,而配置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可施以表面凹凸處理,藉由於基材上設置含有成為消光劑之粒子的硬塗層作為防眩層,可於防眩性薄膜之表面施以前述凹凸處理。
然而近年來,各種顯示元件朝高精細化進展。結果,於顯示元件之畫面上使用具備由含有作為粒子之消光劑之硬塗層所成之防眩層的以往之防眩性薄膜時,因以硬塗層中之粒子為中心形成之複數個凸部之透鏡作用使RGB之發光點被放大強調,而於硬塗層表面上發生所謂的閃爍(眩光(glare)現象)。藉此,發生於經高精密 化之彩色畫面看見眩光之問題。
又,配置於各種顯示元件之畫面上之表面構件,除上述防眩性薄膜外,亦有觸控面板等。該等表面構件會有因表面構件與表面元件之間隔,及構成表面構件之構件彼此之間隔部份較窄而產生之干涉條紋(牛頓環)之情況。因此,構成表面構件之材料中設有包含消光劑之凹凸層(牛頓環防止層)。該技術係在凹凸層中形成複數個以消光劑粒子為中心形成之凸部。結果,即使表面構件之一部分撓曲,仍可藉複數形成之凸部而使凹凸層與各種顯示元件之間隔保持為一定以上,藉此防止牛頓環者。然而,牛頓環防止層中亦會發生與上述防眩層同樣之問題(閃爍發生)。
因此,在展現防眩性或牛頓環防止性方面消光劑係有必要,但因以該消光劑為中心形成之透鏡會產生閃爍,而難以同時滿足防眩性或牛頓環防止性、與閃爍防止性。
再者,已提案於牛頓環防止層中含有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以外之其他樹脂成分之技術(專利文獻1),增大牛頓環防止層中之消光劑之粒徑分佈的變動係數之技術(專利文獻2),但對於近年來進一步高精密化之彩色顯示元件,進一步要求可防止閃爍出現之技術。又,就防止損傷之觀點而言,期望塗膜硬度儘可能高。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6586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265864號公報
本發明一方面提供可同時滿足防眩性或牛頓環防止性、與閃爍防止性之兩特性,並且可提高塗膜硬度之技術。
本發明人等發現於包含消光劑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組成物中含有特定之樹脂成分(導入反應性官能基之熱可塑性樹脂及熱硬化型樹脂之1種以上)時,其組成物之硬化過程中,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流動進一步受抑制。結果,進一步抑制硬化後之樹脂成分產生起伏,藉此可更有效地防止閃爍之發生,此外亦可提高塗膜硬度,因而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之硬塗覆膜可利用於配置在顯示元件前面之用途。
本發明第1觀點之硬塗覆膜,其特徵係具備光學功能層,該光學功能層係以包含消光劑與作為樹脂成分之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硬化性組成物的硬化物構成,且表面 具備有複數個因前述之消光劑所致之凸部而成,前述硬化性組成物進一步包含下述(a)及(b)之1種以上作為樹脂成分,在全部樹脂成分中之含有比例為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50重量%以上且未達85重量%,下述(a)及(b):超過15重量%且50重量%以下。
本發明第2觀點之硬塗覆膜,其特徵係具有光學功能層,該光學功能層係以包含消光劑與作為樹脂成分之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硬化性組成物的硬化物構成,且表面具備有複數個因前述之消光劑所致之凸部而成,前述硬化性組成物進一步包含下述(a)及(b)之1種以上作為樹脂成分,前述凸部之長寬比調整成0.043以上。
本發明第1觀點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特徵係於顯示元件上配置表面構件,前述表面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上包含本發明之硬塗覆膜。
本發明第2觀點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特徵係於顯示元件上配置表面構件,其中前述表面構件係以利用光學功能層作為防眩層及牛頓環防止層之至少任一種之本發明之硬塗覆膜所構成。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係用以形成展現防眩效果與抑制干涉條紋產生之至少1種光學功能之光學功能層而使用,其特徵係 包含樹脂成分與消光劑,前述樹脂成分包含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與下述(a)及(b)之1種以上,在全部樹脂成分中之含有比例為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50重量%以上且未達85重量%,下述(a)及(b):超過15重量%且50重量%以下。
(a)於熱可塑性樹脂中導入反應性官能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萬以上,且玻璃轉移溫度為45℃以上之化合物,(b)於熱硬化型樹脂中導入反應性官能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萬以上,且玻璃轉移溫度為45℃以上之化合物。
導入於化合物中之反應性官能基宜為光硬化性不飽和基。
本發明包含以下之樣態。
(1)硬塗覆膜及硬化性組成物中,可以平均粒徑為0.1~10μm者構成消光劑。消光劑可以具有特定平均粒徑之單一消光劑構成,但較好組合平均粒徑不同之複數種消光劑使用。該情況下,可至少包含平均粒徑為0.1~4.0μm之第1消光劑與平均粒徑為3.0~10.0μm之第2消光劑。消光劑亦可僅組合第1消光劑與第2消光劑而使用。該情況下,可使用各自之粒徑分佈之變動係數為15%以下者。所含有之全部消光劑中,第1消光劑與第2消光劑之重量比率不管含有或不含有第3種以後之消光劑,均可為8: 2~6:4。消光劑不管其使用為單一種或複數種,以消光劑整體計,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樹脂成分可以0.05~5重量份之範圍含有。
(2)硬塗覆膜及硬化性組成物中,可利用光學功能層作為展現防眩效果之防眩層,或抑制干涉條紋產生之牛頓環防止層。
(3)硬塗覆膜及硬化性組成物中,可使用(甲基)丙烯醯基作為(a)之熱可塑性樹脂及(b)之熱硬化型樹脂之至少任一種之反應性官能基。
(4)硬塗覆膜可利用於配置在顯示元件前面之用途中。
第1觀點之硬塗覆膜之因消光劑所致之配置於光學功能層表面之複數個凸部之長寬比較好調整成0.043以上。
(5)第1觀點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中,表面構件之表面側可含有利用光學功能層作為防眩層之本發明之硬塗覆膜。且表面構件之背面側可含有利用光學功能層作為牛頓環防止層之本發明之硬塗覆膜。且可以保護板、觸控面板或偏光膜構成表面構件。
(6)第2觀點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中,可藉保護板、觸控面板或偏光膜構成表面構件。
(7)本發明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係將表面構件配置於顯示元件上,前述表面構件為觸控面板,且該觸控面板之最表面構件可藉利用光學功能層作為防眩層之本發明之硬塗覆膜所構成。
(8)本發明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係將表面構件配置於顯示元件上,前述表面構件為觸控面板,且該觸控面板之最表面構件、中間構件及最背面構件之至少任一者可藉利用光學功能層作為牛頓環防止層之本發明之硬塗覆膜所構成。
依據本發明,由於形成光學功能層之包含消光劑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組成物中含有特定之樹脂成分(後述之化合物A1及化合物A2之1種以上),故進一步抑制硬化後之樹脂成分之起伏發生。結果,所得塗膜可同時滿足防眩性或牛頓環防止性、與閃爍防止性兩特性。
此外,由於在特定之樹脂成分中導入反應性官能基,故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結合變堅固。結果,與調配未導入該反應性官能基者之情況相比較,塗膜硬度更高。
亦即若使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則可獲得同時滿足防眩性或牛頓環防止性、與閃爍防止性兩特性,並且塗膜硬度高之塗膜(光學功能層)。
本發明之硬塗覆膜及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由於具有以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之硬化物構成之光學功能層,故可同時滿足防眩性或牛頓環防止性、與閃爍防止性兩特性,並且提高塗膜硬度。
1‧‧‧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硬塗覆膜)
11‧‧‧透明基材
12‧‧‧光學功能層
121‧‧‧樹脂成分(黏結劑)
122‧‧‧消光劑
2‧‧‧表面構件
2a‧‧‧保護板
2b‧‧‧觸控面板
2c‧‧‧偏光板
3‧‧‧顯示元件
4、4a、4b、4c‧‧‧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例的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之剖面圖。
圖2係顯示以往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之一例之剖面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之一例之剖面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之另一例之剖面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之另一例之剖面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之另一例之剖面圖。
以下,例示使用本發明之硬塗覆膜作為配置於顯示元件前面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之情況加以說明。
如圖1所示,本例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係於透明基材11上層合光學功能層12而成。
透明基材11列舉為例如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乙醯基纖維素、丙烯酸等之材質形成之透明膜。該等中,經延伸加工,尤其是 經二軸延伸加工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於機械強度或尺寸安定性優異之觀點而言係較佳。且,亦可使用對透明基材11之表面施以電暈放電處理,且藉由設置易接著層而提高與光學功能層12之接著性者。透明基材11之厚度一般為6~500μm,較好為23~200μm。
作為光學功能層12列舉為展現防眩效果之防眩層、或抑制干涉條紋(牛頓環)產生之牛頓環防止層等。光學功能層12係以包含樹脂成分121與消光劑122之硬化性組成物(硬化性樹脂前驅物)之硬化物構成,且表面具備有複數個因消光劑122所致之凸部而成。
本例之硬化性組成物包含樹脂成分與消光劑。又,本例之樹脂成分包含硬化型樹脂與熱可塑性樹脂。且本例所稱之硬化物係以包含作為硬化主劑之硬化型樹脂、以及該硬化型樹脂硬化所需之聚合起始劑、或聚合促進劑(紫外線增感劑等)、硬化劑等之硬化助劑之概念而使用。
本例之樹脂成分至少包含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至於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係使用藉由電離輻射線(紫外線或電子束)之照射而進行交聯硬化者。至於該樹脂可使用可進行光陽離子聚合之光陽離子聚合性樹脂、可進行光自由基聚合之光聚合性預聚物或光聚合性單體等之1種或混合2種以上者。
光陽離子聚合性樹脂列舉為雙酚系環氧樹脂、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脂環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 樹脂等之環氧系樹脂或乙烯基醚系樹脂等。
至於光聚合性預聚物,尤佳使用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丙烯醯基且藉由交聯硬化而成為3次元網目構造之丙烯酸系預聚物。該丙烯酸系預聚物可使用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多氟烷基丙烯酸酯、聚矽氧丙烯酸酯等。另外該等丙烯酸系預聚物可單獨使用,但為提高交聯硬化性而更提高功能層之硬度,較好添加光聚合性單體。
至於光聚合性單體係使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丙酯、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等之單官能丙烯酸單體,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羥基特戊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等二官能丙烯酸單體,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單體等之1種或2種以上。
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中,除上述光陽離子聚合性樹脂、光聚合性預聚物或光聚合性單體以外,於藉由紫外線照射而硬化時,較好含有光聚合起始劑或紫外線增感劑等之硬化助劑。
至於光聚合起始劑列舉為苯乙酮類、二苯甲酮類、米氏(Michael)酮、苯偶因、苄基甲基縮酮、苯甲醯基苯甲酸酯、α-醯基肟酯、噻噸酮類等之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或鎓鹽類、磺酸酯、有機金屬錯合物等之光陽離子聚 合起始劑。紫外線增感劑列舉為正丁基胺、三乙胺、三正丁基膦等。
此外,光聚合促進劑係可減輕硬化時因空氣造成之聚合障礙並加速硬化速度者,列舉為例如對-二甲胺基苯甲酸異戊酯、對-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等。
此外,亦可使用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有機無機混成樹脂作為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所謂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有機無機混成樹脂(以下亦簡稱為「有機無機混成樹脂」)係與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為代表之以往之複合體不同之有機物與無機物之混合方式係緊密且分散狀態為分子等級或接近於分子等級者,因此係藉由電離輻射線之照射,使無機成分與有機成分反應,而可形成被膜者。
有機無機混成樹脂中之無機成分列舉為二氧化矽、氧化鈦等金屬氧化物,較好為二氧化矽。至於二氧化矽列舉為於表面導入具有光聚合反應性之感光性基之反應性二氧化矽。有機無機混成樹脂中之無機成分之含有率較好為10重量%以上,更好為20重量%以上,較好為65重量%以下,更好為40重量%以下。
有機無機混成樹脂中之有機成分列舉為具有可與前述無機成分(較好為反應性二氧化矽)聚合之聚合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例如,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不飽和基之多元不飽和有機化合物,或分子中具有1個聚合性不飽和基之單元不飽和有機化合物等)。
本例中,亦可於硬化性組成物中與上述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一起包含特定之化合物A1及化合物A2之1種以上。
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具有在其硬化過程中邊流動邊硬化之性質。因此,使用包含消光劑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硬化性組成物獲得硬化物時,其硬化性組成物硬化時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流動,結果,如圖2所示,以消光劑122a為中心產生樹脂成分121a之「起伏121a’」而形成透鏡形狀。而且,以此為原因,而於具有包含消光劑122a與樹脂成分121a之光學功能層12a之以往薄膜1a中會發生閃爍。
本例中,藉由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一起包含特定量之特定化合物A1及化合物A2之1種以上,可進一步抑制硬化過程之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流動,結果,如圖1所示,可進一步抑制硬化後之樹脂成分121產生「起伏」(實質上部未見到相當於圖2之起伏121a’者,以下同),藉此可更有效地防止於硬化後之光學功能層12產生閃爍。與此同時,藉由於所調配之化合物A1、化合物A2中導入反應性官能基,而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結合變堅固,結果,與調配未導入該反應性官能基者之情況比較,可使塗膜硬度更高。
化合物A1係將反應性官能基導入熱可塑性樹脂者。化合物A2係將反應性官能基導入熱硬化型樹脂者。
至於熱可塑性樹脂列舉為例如聚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縮醛系樹脂、乙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氟系樹脂等。
至於熱硬化型樹脂列舉為例如聚酯丙烯酸酯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樹脂、環氧基丙烯酸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酚系樹脂、聚矽氧系樹脂等。
比較熱可塑性樹脂與熱硬化型樹脂時,就容易調整表面形狀,操作性優異之觀點而言,以熱可塑性樹脂較佳。
導入於熱可塑性樹脂、熱硬化型樹脂中之反應性官能基較好使用光硬化性不飽和基,較好為電離輻射線硬化性不飽和基。其具體例為(甲基)丙烯醯基、苯乙烯基、乙烯基、烯丙基等乙烯性不飽和鍵及環氧基等。更好為(甲基)丙烯醯基。
本例中作為化合物A1及/或化合物A2,尤其使用玻璃轉移溫度(Tg)為45℃以上,較好80℃以上,更好90℃以上者。藉由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一起使用Tg為45℃以上之化合物A1及/或化合物A2,在硬化過程中,可容易地抑制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流動。
又,本例中之化合物A2之Tg為硬化前者。
至於本例之化合物A1及/或化合物A2,尤其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70,000以上,較好80,000以上者。藉由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一起使用Mw為 70,000以上之化合物A1及/或化合物A2,在硬化過程中,可容易地抑制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流動。
亦即本例中可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一起包含下述(a)及(b)之1種以上。
(a)於熱可塑性樹脂中導入光硬化性不飽和基作為反應性官能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萬以上,且玻璃轉移溫度為45℃以上之化合物A1,(b)於熱硬化型樹脂中導入光硬化性不飽和基作為反應性官能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萬以上,且玻璃轉移溫度為45℃以上之化合物A2。
又,重量平均分子量(Mw)之值可例如利用裝設示差折射率檢測器(RID)之凝膠滲透層析儀(GPC),測定化合物之分子量分佈,由所得之層析圖(圖表)以標準聚苯乙烯作為校正線而算出。
本例中,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與化合物A1及/或化合物A2之重量比,較好前者為50重量%以上且未達85重量%,後者為超過15重量%且為50重量%以下,更好前者為60重量%以上且80重量%以下,後者為20重量%以上且40重量%以下,又更好前者為60重量%以上且75重量%以下,後者為25重量%以上且40重量%以下。藉由將化合物A1及/或化合物A2設為超過15重量%之量,可對充分抑制起伏產生且容易防止閃爍。藉由將化合物A1及/化合物A2設為50重量%以下,可容易地防止因含必要以上之化合物A1及/或化合物A2造成之塗膜 強度之降低。
藉由於全部樹脂成分中以超過15重量%且50重量%以下之範圍調配化合物A1及/或化合物A2,而提高消光劑之分散性,藉此使塗膜之表面性狀調整為適當。例如,將塗膜表面形成之因消光劑所致之凸部之長寬比調整成0.043以上之範圍。凸部之長寬比偏離該範圍時,一方面無法維持塗膜強度,一方面無法獲得因抑制了起伏產生之閃爍防止效果。
本例中「凸部之長寬比」就防止塗膜表面之消光劑脫落之觀點而言,較好為0.2以下,更好為0.18以下,又更好為0.16以下。
本例中所謂的「凸部之長寬比」意指凸部之高度H相對於底部展開長度L之比(H/L)(亦參照圖2)。此處所謂「凸部」意指塗膜(光學功能層12a)表面上消光劑122突出之部分,該高度(凸部高度)H意指不存在消光劑122之塗膜之平滑部分拉出之接線,與凸部之上端部分拉出之接線之最短距離(μm)。所謂「底部展開」意指俯視觀察凸部時與該凸部之周圍相接之塗膜部分之以高度0.1μm之梯度升高之圓形區域之底面,其長度(底部展開長度)L意指該圓形區域之底面之直徑(μm)。
本例中凸部之高度H,若考慮牛頓環防止性時,較好為0.3μm以上,更好為0.4μm以上。另一方面,就防止塗膜表面之消光劑脫落之觀點,較好為8μm以 下,更好為6μm以下。
本例中之底部展開長度L考慮閃爍防止性時,較好為80μm以下,更好為60μm以下,又更好為40μm以下,最好為37μm以下。另一方面,就兼顧牛頓環防止性與閃爍防止性之觀點,較好為3μm以上,更好為4μm以上。
本例中之凸部高度H及底部展開長度L可例如由使用共焦點雷射顯微鏡(VK-9710,KEYENCE公司製)拍攝而得之塗膜剖面形狀求得。且可由使用共焦點顯微鏡、干涉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AFM)等各種裝置測定之塗膜表面形狀之三次元資訊而求得。
至於消光劑列舉為無機粒子(例如,碳酸鈣、碳酸鎂、硫酸鋇、氫氧化鋁、二氧化矽、高嶺土、黏土、滑石等),或樹脂粒子(例如,丙烯酸樹脂粒子、聚苯乙烯樹脂粒子、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粒子、聚乙烯樹脂粒子、苯并胍樹脂粒子、環氧樹脂粒子等)。其中,就操作性、或表面形狀之抑制容易之觀點而言,以球形之微粒子較佳。且,基於易與樹脂成分之折射率差拉近,且容易防止閃爍之產生,同時不阻礙透明性之觀點而言,樹脂粒子係較佳。
消光劑之平均粒徑係隨光學功能層12之厚度而異故無法一概而論,但較好為0.1μm以上,更好為1μm以上,較好為10μm以下,更好為8μm以下。藉由將消光劑之平均粒徑設為10μm以下,可容易防止閃爍之誘發, 藉由將平均粒徑設為0.1μm以上,可容易地展現防眩性或牛頓環防止性。
本例之消光劑較好以平均粒徑不同之複數種消光劑之組合構成。本例之情況下,更好以至少含平均粒徑較好為0.1μm以上,更好為0.5μm以上,又更好為2.5μm以上,較好為4.0μm以下,更好為3.5μm以下之第1消光劑,與平均粒徑較好為3.0μm以上,更好為4.0μm以上,較好為10.0μm以下,更好為7.0μm以下,又更好為6.0μm以下之第2消光劑構成。藉由組合使用平均粒徑不同之複數種消光劑,可容易地抑制閃爍發生。
本例之消光劑僅組合使用上述2種(第1消光劑、第2消光劑)時(不含該等2種以外之第3種以後之消光劑),較好使用各自之粒徑分佈之變動係數為15%以下,較好為10%以下者(所謂的單分散粒子)。僅組合使用上述之第1消光劑與第2消光劑時,藉由使用各自之粒徑分佈之變動係數為15%以下者,可易於防止因局部較大凸部造成之閃爍發生。
又,所謂變動係數(CV值:coefficient of variation)係顯示粒徑分佈之分散狀態之值,係粒徑分佈之標準偏差(不偏分散之平方根)除以粒徑之算術平均值(平均粒徑)而得之值之百分率。亦即,表示粒徑分佈廣度(粒徑偏差)相對於平均值(算術平均值)之程度者,通常以CV值(無單位)=(標準偏差/平均值)求出。CV值愈小粒度分佈愈窄(陡峭),愈大則粒度分佈愈廣(寬 廣)。
消光劑之含量相對於樹脂成分100重量份較好為0.05重量份以上,更好為0.1重量份以上,較好為5重量份以下,更好為3重量份以下,又更好為1重量份以下。藉由將相對於樹脂成分100重量份之含量設為5重量份以下,可易於防止閃爍之誘發,藉由將含量設為0.05重量份以上,可易於展現防眩性或牛頓環防止性。
又,本例之消光劑亦包含含有上述2種(第1消光劑、第2消光劑)以外之第3種以後之消光劑之情況,組合使用該等2種(第1消光劑、第2消光劑)時,全部消光劑中之第1消光劑與第2消光劑之重量比率較好為8:2~6:4。
又,本例中之消光劑之「平均粒徑」及「粒徑分佈之變動係數」係以庫爾特粒度儀法(Coulter Counter Mothod)測定之值。
所謂庫爾特粒度儀法係電性測定分散於溶液中之消光劑粒子之數目及大小之方法,係使粒子分散於電解液中,施加吸引力使電流流動於使粒子通過細孔時,以粒子之體積量被電解液置換,使電阻增加,而測定與粒子之體積成比例之電壓脈衝之方法。據此,藉由電性測定該電壓脈衝之高度與數量,而測定粒子數與各個粒子之體積,求出粒徑及粒徑分佈者。
硬化性組成物中亦可添加調平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等添加劑。
光學功能層12可藉由將上述本例之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於透明基材11上,進行乾燥、電離輻射線照射而硬化,藉此而形成。
光學功能層12就防止損傷之觀點而言,具有即使以200g/2cm2之荷重使鋼棉#0000來回5次(較好10次)以上,仍無損傷之程度的表面硬度。尤其本例中,由於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一起調配之熱可塑性樹脂、熱硬化型樹脂中導入反應性官能基,故可於光學功能層12表面上以鋼棉#0000進行10次以上之來回次數。
光學功能層12之厚度較好為0.5μm以上,更好為1μm以上,較好為10μm以下,更好為5μm以下,最好為3μm以下。
本例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為了防止閃爍,全光線透過率(JIS K7361-1:1997)較好為85%以上,濁度(JIS K7136:2000)較好為10%以下。
又,本發明之硬塗覆膜之利用用途並不限於上述之顯示元件前面用。例如,亦可利用於透明電極膜或防止飛散膜(例如於透明基材11之與光學功能層12相反面上設置黏著層之構成)、印刷用膜等之其他用途中。
如圖3~圖6所示,本例之附顯示構件之顯示元件4(4a、4b、4c)係藉由於顯示元件3上配置表面構件2(2a、2b、2c)而構成。
作為顯示元件3列舉為例如液晶顯示元件、CRT顯示元件、電漿顯示元件、EL顯示元件等。至於表面構件2 列舉為例如保護板2a、觸控面板2b、偏光板2c等。本例中,該等顯示構件2(2a、2b、2c)之至少一部分包含本例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
作為一例之保護板2a可以例如以丙烯酸樹脂板為代表之透明樹脂板等構成。保護板2a之厚度通常為0.1~2.0mm左右。
作為一例之觸控面板2b之方式並無特別限制,可以例如電阻膜式觸控面板、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等構成。
例如,表面構件2為保護板2a時,如圖3所示,亦可於保護板2a之表面側層合本例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做為防眩性薄膜,藉此構成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4a。如圖4所示,亦可於保護板2a之背面側層合本例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作為牛頓環防止膜,藉此構成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4a。如圖5所示,亦可於顯示元件3上設置本例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本身作為具有防眩性及/或牛頓環防止性之保護板2a。
此外,表面構件2為觸控面板2b時,如圖3所示,亦可於觸控面板2b之表面側層合本例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作為防眩性薄膜,藉此構成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4b。如圖4所示,亦可於觸控面板2b之背面側層合本例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作為牛頓環防止膜,藉此構成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4b。如圖6所示,亦可於藉由使用本例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本身作為防眩性薄膜 之作為觸控面板2b之最表面構件,藉此構成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4b。圖示省略,但亦可使用本例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本身作為牛頓環防止膜之作為觸控面板2b之最表面、中間、最背面之構件,藉此構成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4b。
且,表面構件2為偏光膜2c時,如圖3所示,可於偏光膜2c之表面側貼合本例之顯示元件前面用薄膜1做為防眩性薄膜,藉此構成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4c。
上述構成之本例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4(4a、4b、4c)由於以本例之硬化性組成物之硬化物構成光學功能層12,故一方面具備特定之功能(防眩性、牛頓環防止性等),一方面可防止閃爍,並且提高塗膜硬度。
[實施例]
以下,列舉更具體化之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又,本實施例中之「份」、「%」,只要無特別表示則為重量基準。
又,本例中,樹脂A~E、消光劑A~E係使用以下者。
[樹脂A]下述合成例1所得之熱硬化性丙烯酸樹脂(固體成分40%,玻璃轉移溫度:86℃,重量平均分子量:80,000,反應性官能基:丙烯醯基), [樹脂B]下述合成例2所得之熱硬化性丙烯酸樹脂(固體成分45%,玻璃轉移溫度:77℃,重量平均分子量:80,000,反應性官能基:丙烯醯基),[樹脂C]下述合成例3所得之熱硬化性丙烯酸樹脂(固體成分40%,玻璃轉移溫度:86℃,重量平均分子量:100,000,反應性官能基:丙烯醯基),[樹脂D]熱可塑性丙烯酸樹脂(ACRYDIC 49-394-1M:DIC公司,固體成分50%,玻璃轉移溫度:16℃,重量平均分子量:65,000,反應性官能基:無),[樹脂E]熱可塑性丙烯酸樹脂(ACRYDIC A195:DIC公司,固體成分40%,玻璃轉移溫度:94℃,重量平均分子量:85,000,反應性官能基:無)。
[合成例1]
將作為溶劑之甲基異丁基酮(MIBK)150重量份供給於反應容器中,加熱並維持於90℃。將作為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偶氮雙-2-甲基丁腈(ABN-E)1.5重量份混合於甲基丙烯酸甲酯(MMA)61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GMA)26重量份中而成者於2小時內持續緩慢滴加於反應容器中後,持續放置4小時。隨後,在120℃下持續加熱單體組成物1小時,獲得聚合物。
接著,使聚合物冷卻至60℃後,將丙烯酸(AA)13重量份、作為聚合抑制劑之對甲氧基酚(MQ)0.05重量份、作為觸媒之三苯膦(TPP)0.5重量份混合於聚合物 中,獲得混合物。隨後,使混合物在110℃持續加熱8小時,使丙烯酸(AA)加成於聚合物中,藉此製造將反應性官能基(丙烯醯基)導入於熱硬化性樹脂中之相當於化合物A2之樹脂A(不揮發分40%,玻璃轉移溫度86℃,重量平均分子量80,000)。
[合成例2]
將作為溶劑之甲基異丁基酮(MIBK)122重量份供給於反應容器中,加熱且維持於90℃。將作為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偶氮雙-2-甲基丁腈(ABN-E)1.5重量份混合於甲基丙烯酸甲酯(MMA)4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GMA)40重量份中而成者於2小時內持續緩慢滴加於反應容器中後,持續放置4小時。隨後,在120℃下持續加熱單體組成物1小時,獲得聚合物。
接著,使聚合物冷卻至60℃後,將丙烯酸(AA)20重量份、作為聚合抑制劑之對甲氧基酚(MQ)0.05重量份、作為觸媒之三苯膦(TPP)0.5重量份混合於聚合物中,獲得混合物。隨後,使混合物在110℃持續加熱8小時,使丙烯酸(AA)加成於聚合物中,藉此製造將反應性官能基(丙烯醯基)導入於熱硬化性樹脂中之相當於化合物A2之樹脂B(不揮發分45%,玻璃轉移溫度60℃,重量平均分子量80,000)。
[合成例3]
將作為溶劑之甲基異丁基酮(MIBK)150重量份供給於反應容器中,加熱且維持於90℃。將作為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偶氮雙-2-甲基丁腈(ABN-E)1.0重量份混合於甲基丙烯酸甲酯(MMA)61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GMA)26重量份中而成者於2小時內持續緩慢滴加於反應容器中後,持續放置4小時。隨後,在120℃下持續加熱單體組成物1小時,獲得聚合物。
接著,使聚合物冷卻至60℃後,將丙烯酸(AA)13重量份、作為聚合抑制劑之對甲氧基酚(MQ)0.05重量份、作為觸媒之三苯膦(TPP)0.5重量份混合於聚合物中,獲得混合物。隨後,使混合物在110℃持續加熱8小時,使丙烯酸(AA)加成於聚合物中,藉此製造將反應性官能基(丙烯醯基)導入於熱硬化性樹脂中之相當於化合物A2之樹脂C(不揮發分40%,玻璃轉移溫度86℃,重量平均分子量100,000)。
[消光劑A]丙烯酸樹脂粒子(MX-500:綜研化學工業公司,平均粒徑5μm,變動係數9%)
[消光劑B]丙烯酸樹脂粒子(Tech Polymer SSX-105: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平均粒徑5.3μm,變動係數8.5%)
[消光劑C]丙烯酸樹脂粒子(Tech Polymer MB20X-5: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平均粒徑5μm,變動係數:約20%)
[消光劑D]丙烯酸樹脂粒子(MX-300:綜研化學工業公司,平均粒徑3μm,變動係數9%)
[消光劑E]丙烯酸樹脂粒子(MX-180TA:綜研化學工業公司,平均粒徑1.8μm,變動係數9%)。
[實施例1]
將下述配方之塗佈液a塗佈於厚度125μm之透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COSMOSHINE A4350:東洋紡績公司)之一面上,進行乾燥、紫外線照射,形成厚度3μm之光學功能層,獲得實施例1之硬塗覆膜。又,括號內表示固體成分之重量換算量。
〈塗佈液a〉
[實施例2]
除了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65份(固體成分26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 塗覆膜。
[實施例3]
除了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250份(固體成分100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4]
除了將塗佈液a之樹脂A變更為樹脂B,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95份(固體成分42.75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5]
除了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變更為消光劑B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6]
除了將塗佈液a之樹脂A變更為樹脂C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7]
除了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變更為消光劑C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8]
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97.2份(固體成分38.9份)。且,除了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變更為消光劑E,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0.14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9]
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250份(固體成分100份),且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添加量變更為48.75份(固體成分39份)。且,除了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變更為消光劑E,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0.14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10]
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47.6份(固體成分19.0份),且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添加量變更為256份(固體成分204.75份)。且,除了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變更為消光劑D,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0.14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11]
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97.2份(固體成分38.9份)。且,除了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變更為消光劑D,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0.14份以外,餘與實施 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12]
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196.4份(固體成分78.6份),且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添加量變更為62份(固體成分50份)。且,除了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變更為消光劑D,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0.14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13]
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250份(固體成分100份),且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添加量變更為48.75份(固體成分39份)。且,除了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變更為消光劑D,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0.14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14]
除了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97.2份(固體成分38.9份),且將消光劑A之添加量變更為0.14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15]
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250份(固體成分100份),且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添加量變更為 48.75份(固體成分39份)。且,除了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之添加量變更為0.14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16]
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D(平均粒徑3μm,變動係數9%)之一部分(0.07份)替換為消光劑E(平均粒徑1.8μm,變動係數9%)。亦即,除了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D(添加量為0.14份)變更為平均粒徑不同之2種消光劑D及消光劑E(添加量分別為0.07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1(樹脂A之含有比例為28%)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實施例17]
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D(平均粒徑3μm,變動係數9%)之一部分(0.07份)替換為消光劑A(平均粒徑5μm,變動係數9%)。亦即,除了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D(添加量為0.14份)變更為平均粒徑不同之2種消光劑A及消光劑D(添加量分別為0.07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1(樹脂A之含有比例為28%)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比較例1]
除了將塗佈液a之樹脂A變更為樹脂D,且將其添加 量變更為95份(固體成分42.5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比較例2]
除了將塗佈液a之樹脂A變更為樹脂E,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95份(固體成分42.75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比較例3]
除了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40份(固體成分16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比較例4]
除了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300份(固體成分120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比較例5]
除了未添加塗佈液a之樹脂A(添加量為零),另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變更為消光劑E,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0.14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比較例6]
除未添加塗佈液a之樹脂A(添加量為零),另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變更為消光劑D,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0.14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比較例7]
將塗佈液a之樹脂A之添加量變更為27.8份(固體成分11.1份)。且,將塗佈液a之消光劑A變更為消光劑D,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0.14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本例之硬塗覆膜。
各例中使用之樹脂之種類(A~E)與含有比例,且各例中使用之消光劑種類(A~E)與添加量等之資訊彙整示於表1。
[評價]
針對各例所得之硬塗覆膜進行以下之評價,結果示於表2。
1.閃爍
使尺寸:3英寸,解像度:480×854dpi之廣VGA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顯示畫面之整面成為綠色顯示,將各硬塗覆膜載置於該液晶顯示畫面上,以目視進行液晶顯示畫面之觀察。結果,完全未辨識出閃爍者記為「◎」,稍可辨識到閃爍但沒有妨礙者記為「○」,比該「○」評價稍差但沒有妨礙者記為「△」,清楚辨識到閃爍者記為「×」。
2.牛頓環防止性
以使光學功能層密著於表面平滑之玻璃板上之方式載置各硬塗覆膜且以手指按壓,以目視觀察牛頓環之產生狀態。結果,未見到牛頓環者記為「○」,見到牛頓環者記為「×」。
3.防眩性
以使光學功能層朝上之方式將各硬塗覆膜置於在三波長螢光燈下為黑色之底材上,以目視評價螢光燈之映入。結果,螢光燈之燈輪廓未映入者記為「○」,稍映入者記為「△」。
4.表面硬度
以使光學功能層朝上之方式將各硬塗覆膜置於在三波長螢光燈下為黑色之底材上,在200g/約2cm2之荷重下使 #0000之鋼棉擦拭5次(來回5次),以目視觀察表面之損傷。結果,完全未見到損傷者記為「◎」,大致未見到損傷者記為「○」,稍見到損傷但沒有妨礙者記為「△」,清楚見到損傷者記為「×」。
5.表面性狀
針對一部分硬塗覆膜之光學功能層之各任意之凸部部分之5個部位,使用共焦點雷射顯微鏡(VK-9710,KEYENCE公司製),以對物鏡:150倍,高度測定間距:0.01μm之條件拍攝。由因此獲得之沿著凹凸形狀之一方向(Y方向)切斷之剖面之凹凸輪廓,針對5個部位之凸部求出各凸部之高度H與底部展開長度L,隨後,算出各自之長寬比(H相對於L之比H/L)且評價表面性狀。最後以計算值5點之平均(Ave.)作為各硬塗覆膜之長寬比。
[探討]
如表1及表2所示,實施例1~17中,塗佈液中以本發明之範圍含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與相當於化合物A2之樹脂A~C之任一種作為樹脂成分。結果,所得各硬塗覆膜之閃爍防止性均優異。同樣地,表面硬度非常高。
尤其,實施例1、5、6係使塗佈液中之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與相當於化合物A2之樹脂A或C之比例為最適範圍,且與實施例4中以相同之最適範圍調配之樹脂B比較,所調配之樹脂A或C之玻璃轉移溫度高。結果,所得各硬塗覆膜可確認閃爍防止性極為優異(◎)。
又,實施例7中係以同量使用與實施例1、5、6相同之樹脂成分,但與實施例1、5、6不同的是,單獨使用粒子分佈之變動係數超過15%之消光劑。因此,與其他實施例1~6比較,確認閃爍防止性稍差,但仍為相當優異之閃爍防止性等級。
實施例10~13與實施例1~7比較,係單獨使用平均粒徑小之消光劑,且添加量減至20%。實施例8、9與實施例1~7比較,係單獨使用平均粒徑比實施例10~13更小之消光劑,且添加量減至20%。實施例14、15與實施例1~7比較,係消光劑之添加量減至20%。實施例16、17與實施例1~15不同的是組合使用平均粒徑不同之2種消光劑,且與實施例1~7比較,與實施例8~15同樣,消光劑之添加量減至20%。
然而,實施例8~17之任一者均與實施例1~7同樣,將樹脂A、B或C之含有比例設為適當。因此,具有與實施例1、5、6同樣優異之結果,亦即所得之各硬塗覆膜可確認閃爍防止性極為優異(◎)。
另一方面,比較例1中係使塗佈液中之電離 輻射線硬化型樹脂、與樹脂D之重量比在本發明之範圍內,但使用之樹脂D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低,且重量平均分子量較小。因此,所得硬塗覆膜無法防止閃爍。且比較例1中,使用之樹脂D中未導入反應性官能基。因此,所得硬塗覆膜之表面硬度差。
比較例2中,塗佈液中之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與樹脂E之重量比、使用之樹脂E之玻璃轉移溫度與重量平均分子量均在本發明之範圍內,但使用之樹脂E中未導入反應性官能基。因此,所得硬塗覆膜雖可防止閃爍,但表面硬度差。
比較例3、4係於塗佈液中含樹脂A,但該樹脂A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重量比在本發明之範圍外。因此,所得各硬塗覆膜無法防止閃爍(比較例3),硬度極差(比較例4)。
比較例5、6係塗佈液中不含樹脂A~E之任一種。因此,所得硬塗覆膜雖然表面硬度均高,但無法防止閃爍。
比較例7係塗佈液中含樹脂A,但樹脂A與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重量比在本發明之範圍外。因此,所得硬塗覆膜與比較例3、4同樣,無法防止閃爍。又,比較例7與比較例3比較,使用平均粒徑較小者作為消光劑,且其添加量減至20%。因此,所得硬塗覆膜與比較例3比較,表面硬度較高。

Claims (20)

  1. 一種硬塗覆膜,其特徵係具有光學功能層之硬塗覆膜,該光學功能層係以包含消光劑與作為樹脂成分之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之硬化性組成物的硬化物構成,且表面具備有複數個因前述之消光劑所致之凸部而成,前述硬化性組成物進一步包含下述(a)及(b)之1種以上作為樹脂成分,前述凸部之長寬比為0.043以上0.2以下,(a)於熱可塑性樹脂中導入光硬化性不飽和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萬以上,且玻璃轉移溫度為45℃以上之化合物,(b)於熱硬化型樹脂中導入光硬化性不飽和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萬以上,且玻璃轉移溫度為45℃以上之化合物。
  2. 如請求項1之硬塗覆膜,其中前述硬化性組成物在全部樹脂成分中之含有比例為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50重量%以上且未達85重量%,前述(a)及(b):超過15重量%且50重量%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硬塗覆膜,其中前述消光劑之平均粒徑為0.1~10μm。
  4. 如請求項1或2之硬塗覆膜,其中前述消光劑係組合平均粒徑不同之複數種消光劑,且至少包含平均粒徑為0.1~4.0μm之第1消光劑與平均粒徑為3.0~10.0μm之第2消光劑。
  5. 如請求項4之硬塗覆膜,其中前述消光劑係使用單僅組合前述第1消光劑與前述第2消光劑而成,且各自之粒徑分佈之變動係數為15%以下者。
  6. 如請求項4之硬塗覆膜,其中全部前述消光劑中,前述第1消光劑與前述第2消光劑之重量比率為8:2~6:4。
  7. 如請求項1或2之硬塗覆膜,其中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樹脂成分,在0.05~5重量份之範圍含有前述消光劑。
  8. 如請求項1或2之硬塗覆膜,其中前述光學功能層係展現防眩效果之防眩層、或抑制干涉條紋產生之牛頓環防止層。
  9. 如請求項1或2之硬塗覆膜,其中作為前述(a)之化合物及前述(b)之化合物之至少任一種之光硬化性不飽和基,係使用(甲基)丙烯醯基。
  10. 一種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特徵係於顯示元件上配置表面構件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中前述表面構件於其至少一部分包含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硬塗覆膜。
  11. 一種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特徵係於顯示元件上配置表面構件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中前述表面構件係以利用前述光學功能層作為防眩層及牛頓環防止層之至少任一種之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硬塗覆膜所構成。
  12. 如請求項11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中前述表面構件係保護板、觸控面板或偏光膜。
  13. 一種硬化性組成物,其係用以形成展現防眩效果與抑制干涉條紋產生之至少一種光學功能之光學功能層之硬化性組成物,其特徵為包含樹脂成分與消光劑,前述消光劑係組合平均粒徑不同之第1消光劑與第2消光劑而成,且各自之粒徑分佈之變動係數為15%以下,前述樹脂成分包含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與下述(a)及(b)之1種以上,在全部樹脂成分中之含有比例為電離輻射線硬化型樹脂:50重量%以上且未達85重量%,下述(a)及(b):超過15重量%且50重量%以下,(a)於熱可塑性樹脂中導入光硬化性不飽和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萬以上,且玻璃轉移溫度為45℃以上之化合物,(b)於熱硬化型樹脂中導入光硬化性不飽和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萬以上,且玻璃轉移溫度為45℃以上之化合物。
  14. 如請求項8之硬塗膜,其中作為前述(a)之化合物及前述(b)之化合物之至少任一種之光硬化性不飽和基,係使用(甲基)丙烯醯基。
  15. 一種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特徵係於顯示元件上配置表面構件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中前述表 面構件於其至少一部分包含如請求項8之硬塗覆膜。
  16. 一種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特徵係於顯示元件上配置表面構件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中前述表面構件於其至少一部分包含如請求項9之硬塗覆膜。
  17. 一種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特徵係於顯示元件上配置表面構件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中前述表面構件係以利用前述光學功能層作為防眩層及牛頓環防止層之至少任一種之如請求項8之硬塗覆膜構成。
  18. 一種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特徵係於顯示元件上配置表面構件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中前述表面構件係以利用前述光學功能層作為防眩層及牛頓環防止層之至少任一種之如請求項9之硬塗覆膜構成。
  19. 如請求項17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中前述表面構件為保護板、觸控面板或偏光膜。
  20. 如請求項18之附表面構件之顯示元件,其中前述表面構件為保護板、觸控面板或偏光膜。
TW103133015A 2013-09-25 2014-09-24 Hard coating film and display element with surface member TWI6353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8380 2013-09-25
JP2013-198380 2013-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4622A TW201514622A (zh) 2015-04-16
TWI635358B true TWI635358B (zh) 2018-09-11

Family

ID=52743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3015A TWI635358B (zh) 2013-09-25 2014-09-24 Hard coating film and display element with surface membe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21524B2 (zh)
KR (1) KR102225360B1 (zh)
CN (1) CN105531606B (zh)
TW (1) TWI635358B (zh)
WO (1) WO20150460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6315A (zh) * 2016-12-06 2019-07-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以及使用了其的光学阻隔膜、颜色转换膜及背光单元
CN109971321B (zh) * 2019-03-30 2022-08-23 上海航永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淋涂专用的哑光涂料组合物
TW202142409A (zh) * 2020-03-31 2021-11-16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積層體、以及具備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CN111580191A (zh) 2020-05-09 2020-08-25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表面处理方法、抗眩光涂层及显示装置
CN112612155A (zh) * 2020-11-18 2021-04-06 安徽鸿程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显示面板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5004A (ja) * 1996-03-27 1997-10-07 Kimoto &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CN101163993A (zh) * 2005-02-21 2008-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合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7641B2 (ja) * 1998-07-16 2006-07-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層、光学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448350B2 (ja) 2004-02-18 2010-04-07 株式会社きもと ニュートンリング防止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JP4520758B2 (ja) 2004-02-18 2010-08-11 株式会社きもと ニュートンリング防止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TWI406770B (zh) * 2005-02-21 2013-09-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optical laminate
JP5176950B2 (ja) * 2006-02-27 2013-04-0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微細凹凸形状を有する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52811B2 (ja) * 2006-05-16 2013-07-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504605B2 (ja) * 2007-10-30 2014-05-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層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198120B2 (ja) * 2008-03-31 2013-05-15 株式会社きもと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樹脂成型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5004A (ja) * 1996-03-27 1997-10-07 Kimoto &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CN101163993A (zh) * 2005-02-21 2008-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合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25360B1 (ko) 2021-03-09
WO2015046047A1 (ja) 2015-04-02
JPWO2015046047A1 (ja) 2017-03-09
KR20160061359A (ko) 2016-05-31
TW201514622A (zh) 2015-04-16
JP6521524B2 (ja) 2019-05-29
CN105531606B (zh) 2019-03-22
CN105531606A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1096B (en) Anti glare hard coat film
KR101097518B1 (ko) 뉴턴링 방지 시트,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터치 패널
TW491949B (en) Light diffusing film and use thereof
KR102030210B1 (ko) 표시소자 전면용 필름 및 표면부재 부착 표시소자
TWI635358B (zh) Hard coating film and display element with surface member
TWI571651B (zh) Anti - glare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JP4788830B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0842412A (en) Optical sheets
JPWO2016129419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波長変換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0107542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2005031282A (ja) 光学素子用樹脂組成物、光学素子用樹脂硬化物及び光学素子
TWI684897B (zh) 飛散防止薄片
KR102046200B1 (ko) 에지라이트형 백라이트장치 및 광확산성 부재
JP2012133072A (ja)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7323986B2 (ja) 防眩フィルム
JP6205224B2 (ja) ベース基材シート及び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7380960B1 (ja) 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409574B1 (ja) 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00033664A (ko) 고굴절층을 포함하는 광학시트
JP2008087279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又はシート
JP2008250266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5699328B2 (ja)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535335B1 (ko) 광학 시트
JP2015143879A (ja)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