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9041B - 電動吸塵器 - Google Patents

電動吸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9041B
TWI629041B TW105106084A TW105106084A TWI629041B TW I629041 B TWI629041 B TW I629041B TW 105106084 A TW105106084 A TW 105106084A TW 105106084 A TW105106084 A TW 105106084A TW I629041 B TWI629041 B TW I6290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exhaust
connection
dust
vacuum clea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6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0056A (zh
Inventor
佐藤雅俊
近藤大介
內田龍一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家園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家園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0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0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9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9041B/zh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電動吸塵器(1)具有與吸塵器本體(6)連接之吸入軟管(5)、與吸入軟管(5)連接之連接管(4)以及設置於連接管(4)之操作顯示部(8)。吸塵器本體(6)具有電動送風機與控制手段。吸氣側軟管連接口與排氣側軟管連接口形成於吸塵器本體(6)。吸入軟管(5)具有與吸氣側軟管連接口或排氣側軟管連接口連接的連接部。在連接部,設置與操作顯示部(8)以電性連接的連接端子。在吸氣側軟管連接口及排氣側軟管連接口,設置與連接端子連接的端子承受部。端子承受部係與控制手段以電性連接。控制手段係與操作顯示部(8)以電性連接,並根據從操作顯示部(8)所輸入之信號,控制電動送風機的輸出。

Description

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電動吸塵器。
自以往,有一種電動吸塵器,該電動吸塵器係在本體內部具備電動送風機,將鼓風機軟管與排出藉電動送風機的動作所產生之氣流的排氣口連接,並將從本體所排出之排氣用於鼓風機之氣流(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1-149755號公報
可是,在以往的構成,在設置於鼓風機軟管的握住部(把手),因為無調整電動送風機之輸出的操作部,所以無法以握住部調整電動送風機之輸出,而具有無法調整鼓風機之風量的課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上述所示之課題而開發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動吸塵器,該電動吸塵器係可將從本體所排出之排氣用於鼓風機,在用作鼓風機功能時在握住部可易於調整電動送風機之輸出,即,鼓風機之風量。
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在具有:具有集塵單元、電動送風機以及控制手段之吸塵器本體、與吸塵器本體連接之吸入軟管、與吸入軟管連接之連接管以及設置於連接管之操作顯示部的電動吸塵器,如以下所示構成即可,在吸塵器本體,形成吸入含有塵埃之氣流的吸氣側軟管連接口、與排出已分離塵埃之氣流的排氣側軟管連接口;吸入軟管具有與吸氣側軟管連接口或排氣側軟管連接口選擇性連接的連接部;在連接部,設置與操作顯示部以電性連接的連接端子;在吸氣側軟管連接口,設置連接部與吸氣側軟管連接口連接時與連接端子連接的吸氣側端子承受部;在排氣側軟管連接口,設置連接部與排氣側軟管連接口連接時與連接端子連接的排氣側端子承受部;吸氣側端子承受部及排氣側端子承受部係與控制手段以電性連接;控制手段係根據從操作顯示部經由吸氣側端子承受部或排氣側端子承受部所輸入之信號,控制電動送風機。
若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電動吸塵器,該電動吸塵器係可將從本體所排出之排氣用於鼓風機,在用作鼓風機功能時在設置於把手之操作顯示部可易於調整電動送風機之輸出,即,鼓風機之風量。
1‧‧‧電動吸塵器
2‧‧‧吸入口體
3‧‧‧吸入管
4‧‧‧連接管
5‧‧‧吸入軟管
5a‧‧‧導線
5b‧‧‧連接部
5c‧‧‧連接端子
5d‧‧‧卡合手段
5e‧‧‧卡合解除鈕
6‧‧‧吸塵器本體
7‧‧‧把手
8‧‧‧操作顯示部
9‧‧‧吸氣側軟管連接口
9a‧‧‧吸氣側端子承受部
10‧‧‧電動送風機
11‧‧‧電源線
12‧‧‧收容單元
13‧‧‧集塵單元
14‧‧‧後部收容體
15‧‧‧前部收容體
50‧‧‧排氣口
50a‧‧‧格子
50b‧‧‧排氣側端子承受部
50c‧‧‧卡合承受部
第1圖係電動吸塵器的立體圖。
第2圖係吸塵器本體6的立體圖。
第3圖係吸塵器本體6的上視圖。
第4圖係吸塵器本體6的後視圖。
第5圖係吸入軟管5之連接部5b的立體圖。
第6圖係集塵單元的立體圖。
第7圖係集塵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第8圖係在第6圖之C-C剖面圖。
第9圖係在第3圖之A-A剖面圖。
第10圖係將吸入軟管5與排氣口連接之狀態的排氣側連接部之約中央部的剖面圖。
第11圖係第10圖所示之B部的放大圖。
第12圖係第10圖之狀態之吸塵器本體6的整體立體圖。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的立體圖。第2圖係吸塵器本體6的立體圖。第3圖係吸塵器本體6的上視圖。第4圖係吸塵器本體6的後視圖。第5圖係吸入軟管5之連接部5b的立體圖。第6圖係集塵單元13的立體圖。第7圖係集塵單元13的分解立體圖。第8圖係在第6圖之C-C剖面圖。第9圖係在第3圖之A-A剖面圖。第10圖係將吸入軟管5與排氣口50連接之狀態的剖面圖。第11圖係第10圖所示之B部的放大圖。第12圖係第10圖之狀態之吸塵器本體6的整體立體圖。
如第1圖~第4圖所示,本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吸 塵器1係例如包括吸入口體2、吸入管3、連接管4、吸入軟管5以及吸塵器本體6(以下,本體6)。
吸入口體2係用以從向下所形成之開口(未圖示),與空氣一起吸入地板面上之垃圾(塵埃)。吸入口體2係在長度方向的中央部具備圓筒形之連接部2a。該開口與連接部2a係在吸入口體2的內部相通。
吸入管3係由圓筒形之筆直的構件所構成。而且,吸入管3具有伸縮自如的構成。又,吸入管3係一側之端部與吸入口體2的連接部2a連接。吸入口體2係對吸入管3拆裝自如。
連接管4由在途中彎曲之圓筒形的構件所構成。連接管4係一側之端部與吸入管3之另一側的端部連接。吸入管3係對連接管4拆裝自如。
又,將把手7設置於連接管4。把手7係打掃者所握住之握住部。將操作顯示部8設置於把手7。操作顯示部8係包括用以指示電動吸塵器1之運轉的複數個按鈕8a或表示運轉狀態的顯示燈8b。此外,亦可操作顯示部8係僅進行操作的部位。
作為操作顯示部8所具備之按鈕的例子,有使後述之電動送風機10動作、停止的打開、關閉鈕、或改變電動送風機10之輸出而調整吸入力的輸出調整鈕等。又,作為所具備之顯示燈的例子,有表示電動送風機10之輸出(吸力)的輸出燈、或表示運轉模式之運轉模式燈等。
構成這些按鈕之開關或顯示燈係被組裝於印刷配線基板(未圖示),並藉從吸塵器本體6所供給之電力來動作。
吸入軟管5由蛇腹狀之細長的構件所構成。吸入 軟管5係因為是蛇腹狀而在任意的方向彎曲。吸入軟管5係一側之端部與連接管4之另一側的端部連接。朝向前方開口之吸氣側軟管連接口9形成於吸塵器本體6的前面。吸塵器本體6的吸氣側軟管連接口9係與吸入軟管5之另一側的端部連接,並取入含有塵埃之氣流。
此處,在吸入軟管5的內部,設置複數條導線5a,該導線5a係與構成該操作顯示部8之印刷配線基板連接,並到達另一側之端部。
此導線5a係從設置於本體6之控制手段(未圖示)將電力供給至操作顯示部8,或將來自控制手段之信號輸入操作顯示部8、或將根據在操作顯示部8之開關操作的信號輸出至控制手段、或在吸入口體2具備電動轉動刷的情況將電力供給至控制驅動該轉動刷之馬達的控制基板。
控制手段係根據對操作顯示部8之輸入或來自設置於各部之各種感測器的輸入,控制電動送風機10的輸出或顯示燈。
而,參照第5圖,在吸入軟管5之另一側的端部,形成在吸氣側軟管連接口9連接成拆裝自如的連接部5b。與導線5a以電性連接的連接端子5c設置於此連接部5b。連接端子5c係形成棒狀,長度方向與對吸氣側軟管連接口9之連接部5b的連接方向一致。連接端子5c係與操作顯示部8以電性連接。
在該吸氣側軟管連接口9,設置在連接吸入軟管5之連接部5b時成為與連接端子5c連接之連接部的吸氣側端子承受部9a。此吸氣側端子承受部9a係與控制手段以電性連接。此外,吸入軟管5構成為對連接部5b轉動自如。
藉由在吸氣側端子承受部9a連接連接端子5c,操作顯示部8與控制手段以電性連接。藉此,因為操作顯示部8從本體6(控制手段)接受電力之供給或控制信號,或可將根據使用者操作開關之信號輸出至控制手段,所以可從操作顯示部8變更電動送風機10的輸出。
即,使用者在仍然握住把手7下操作操作顯示部8,變更電動送風機10的輸出,而可調整吸入力。又,在連接部5b,設置在與電動送風機10之吸氣側軟管連接口9連接時,與形成於吸氣側軟管連接口9之凹部卡合的卡合手段5d、及解除卡合狀態的卡合解除鈕5e。
其次,參照第9圖,吸塵器本體6包括電動送風機10(在第1圖係未圖示)及電源線11。電源線11係被捲繞於在吸塵器本體6之內部所設置的電線捲盤部(未圖示)。
電源線11與外部電源連接時,電動送風機10或操作顯示部8等可進行通電。電動送風機10係將電源線11與電源連接時,因應於對操作顯示部8的操作,進行所預設之吸入動作。
如以上所示分別連接之吸入口體2、吸入管3、連接管4以及吸入軟管5係連續地形成內部。電動送風機10進行吸入動作時,地板面上之垃圾等的塵埃與空氣一起被吸入口體2吸入。
流入吸入口體2的內部之含有塵埃的空氣係通過吸入管3、連接管4以及吸入軟管5的各內部後,被送至本體6。吸入口體2、吸入管3、連接管4以及吸入軟管5形成用以使含有垃圾等之塵埃的空氣從外部流入本體6的風路。
此外,在本發明,塵埃係不僅垃圾,而且亦包含纖維、毛、綿毛、砂土、粉末、粉體等之概念。在本發明,將含有塵埃的空氣(塵埃與空氣的混合物)稱為含塵空氣。
在以下之說明,將吸塵器本體6筆直前進時之前進方向作為基準,特定左右。即,將第3圖之上當作右、第3圖之下當作左、第3圖之左當作前進方向。
吸塵器本體6包括收容單元12與成為收集塵埃之集塵部的集塵單元13。集塵單元13係拆裝自如地被搭載於收容單元12。
收容單元12係包括電動送風機10及電源線11的收容部。又,收容單元12係例如包括後部收容體14及前部收容體15、吸氣風路形成部16、排氣風路形成部17以及車輪18。
電動送風機10及電源線11被收容於後部收容體14。前部收容體15係朝向上方開口,並將收容部15a形成於開口內部。收容部15a係用以收容集塵單元13的空間。後部收容體14及前部收容體15係例如是成形品。
吸氣風路形成部16形成吸氣風路19。吸氣風路19係形成於收容單元12的風路。吸氣風路19係用以將已通過吸入軟管5之含塵空氣導引至集塵單元13的風路。
吸氣風路形成部16係一端在收容單元12的前面開口。吸氣風路形成部16的此一端形成吸氣側軟管連接口9。吸氣風路形成部16係另一端在前部收容體15開口。吸氣風路形成部16的此另一端形成與集塵單元13的連接口。
集塵單元13具有從自吸氣風路19所流入之含塵空氣分離塵埃的功能。集塵單元13係藉由使含塵空氣以高速 旋轉,利用離心力分離塵埃。
即,集塵單元13係含塵空氣之分離方式是旋風分離方式。又,集塵單元13具有收集已分離之塵埃並暫時預先儲存的功能。
此處,參照第6圖~第9圖,說明集塵單元13。
如各圖所示,集塵單元13係整體上形成圓筒形,集塵單元13由排出部箱23、過濾部箱24、流入部箱25以及集塵部箱26所構成。
這些排出部箱23、過濾部箱24、流入部箱25以及集塵部箱26係例如由樹脂成形品所構成。排出部箱23、過濾部箱24、流入部箱25以及集塵部箱26構成為可藉既定操作(例如對鎖定機構之操作等),分解成第7圖所示之狀態,或組立成第6圖所示之狀態。又,從第6圖所示之狀態,亦可僅拆下集塵部箱26。
以下,說明將排出部箱23、過濾部箱24、流入部箱25以及集塵部箱26組合所構成之集塵單元13。又,在以下之關於集塵單元13的說明,係以第8圖所示之方向為基準,特定上下。
如第6圖~第8圖所示,流入口25a形成於流入部箱25的前側。又,流出口23a形成於排出部箱23的後側。流出口23a被配置於比流入口25a更上方的位置。
如第7圖~第9圖所示,流入部箱25係從流入口25a將含塵空氣導入內部的部位,並在內部具備旋轉室25b。旋轉室25b的上部由圓筒部25c所構成。旋轉室25b的下部由圓錐部25d所構成。
圓筒部25c形成中空的圓筒形。圓筒部25c被配置成截面中心軸線L朝向上下方向。圓錐部25d呈前端部被切掉之中空的圓錐形。圓錐部25d係在上下方向被配置成截面中心軸線L與圓筒部25c的中心軸線一致。
圓錐部25d係上端部與圓筒部25c的下端部連接,並被設置成隨著往下方而直徑變小,並從圓筒部25c的下端部延伸至下方。
由依此方式所形成之圓筒部25c的內部空間與圓錐部25d的內部空間所構成之連續的空間構成旋轉室25b。旋轉室25b係用以使自流入口25a所導入之含塵空氣旋轉的空間。
如第8圖所示,流入口25a開口於圓筒部25c的上部(形成旋轉室25b之側壁的上部)。從流入口25a所流入的含塵空氣係沿著圓筒形之旋轉室25b的側面流入。
接著,如第7圖~第9圖所示,0次開口部25e形成於旋轉室25b之圓筒部25c的側壁。0次開口部25e被配置於比流入口25a更靠近旋轉室25b之中心軸線L方向的下方。
進而言之,0次開口部25e被配置於比流入口25a更靠近旋轉室25b之中心軸線L方向的下方,即在旋轉室25b內所產生之旋轉流的下游側。
其次,形成旋轉室25b之圓錐部25d的下端部係朝向下方向(中心軸線L方向)開口。形成於圓錐部25d之下端部的此開口係一次開口部25f。因此,此一次開口部25f被配置於比0次開口部25e更靠近在旋轉室25b內所產生之旋轉流的下游側。
又,將間壁30設置於圓錐部25d的外側。此間壁30呈直 徑與圓筒部25c大致相同的大致圓筒形。間壁30的上端係與圓筒部25c與圓錐部25d的連接部附近連接。
其次,集塵部箱26形成下方閉合、上方開口的杯形。集塵部箱26被配置於流入部箱25的外側及下方側。即,形成旋轉室25b之圓筒部25c與圓錐部25d位於集塵部箱26的內側。
在此狀態,比流入部箱25之圓筒部25c的0次開口部25e的上端更下方側,圓錐部25d以及間壁30之整體被收容於集塵部箱26內。又,間壁30的下端部與設置於集塵部箱26之底面的密封構件密接。
而,集塵部箱26的開口26a係藉從流入部箱25的外周面成凸緣狀地突出的蓋部25g所密閉。
而,形成於流入部箱25與集塵部箱26之間的空間係藉間壁30被劃分成兩個。在依此方式所產生之2個空間中,形成於圓筒部25c及間壁30之外側的空間是0次集塵室31,位於圓錐部25d的下方及外側並形成於間壁30之內側的空間是一次集塵室32。
即,形成於集塵部箱26與流入部箱25的外面之間的空間成為保持從旋轉室25b所排出之塵埃的集塵室31、32。
0次集塵室31係與0次開口部25e連通,並包圍成覆蓋旋轉室25b的外側全周。又,0次集塵室31係從0次開口部25e延伸至下方。一次集塵室32係從一次開口部25f的下方向圓錐部25d的外側全周延伸。
其次,過濾部箱24係被設置成覆蓋圓筒部25c的 上開口。網孔狀的排出口24a形成於過濾部箱24。排出口24a係由在上部為大致圓筒形、下部大致圓錐形之管的側壁及下方之一部分開口所形成的微細孔構成。
因此,在旋轉室25b內的上方之氣流的旋轉力增大,而可更提高分離性能。而且,此排出口24a與流出口23a藉形成於排出部箱23的排出管23b連通。
排出管23b係主要由排出部箱23所形成。此外,排出口24a形成於過濾部箱24,旋轉室25b的上端壁係由過濾部箱24之底面的一部分所形成。
具有如以上所示之構成的集塵單元13被適當地安裝於收容部15a時,成為流入口25a與吸氣風路19連接而與吸氣側軟管連接口9連通、流出口23a與連接口22連接而與排氣風路21連通之狀態。
其次,參照第9圖,說明集塵單元13的功能。此外,從吸氣風路19至後述之本體6的排氣口50之氣流的流動係在第9圖作為路徑W以實線之箭號表示。排氣口50係從本體6排出已分離塵埃之氣流的開口。
參照第9圖,電動送風機10的吸入動作開始時,從吸入口體2所吸入之含塵空氣係如上述所示,通過吸氣風路19,再從流入口25a向集塵單元13的內部流入。
流入集塵單元13之內部的含塵空氣係沿著構成旋轉室25b之圓筒部25c的內周面流入。
所取入之含塵空氣係在旋轉室25b內,形成沿著側壁在既定方向旋轉的旋轉氣流。此旋轉氣流係藉該路徑構造向下地流 動下去。
而且,離心力作用於此旋轉氣流(旋轉室25b內的空氣流)所含的垃圾。例如,纖維垃圾或毛髮之體積比較大的垃圾(以下將這種垃圾稱為「垃圾α」)係藉此離心力,一面被壓在圓筒部25c的內周面(旋轉室25b的內壁面),一面在旋轉室25b內在下方向移動。
垃圾α係到達0次開口部25e之高度時從旋轉氣流被分離,通過0次開口部25e後,被送至0次集塵室31。然後,從0次開口部25e進入0次集塵室31的垃圾α係在0次集塵室31內落下,被收集於0次集塵室31的內部。
即,垃圾α係被送至成為與旋轉室25b係獨立之空間的0次集塵室31,並在旋轉氣流之影響小的狀態被保持於0次集塵室31的內部。
接著,從0次開口部25e不進入0次集塵室31的垃圾β(砂垃圾或微細之纖維垃圾之體積比較小的垃圾)係搭乘旋轉室25b內的氣流,一面在旋轉室25b內旋轉一面向下方前進。
然後,垃圾β通過一次開口部25f。接著,垃圾β係落至一次集塵室32而被收集。即,垃圾β係被送至成為與旋轉室25b係獨立之空間的一次集塵室32,並在旋轉氣流之影響小的狀態被保持於一次集塵室32的內部。
在旋轉室25b內旋轉的氣流係到達旋轉室25b的最下部時,將其行進方向改變成向上,並沿著旋轉室25b的中心軸上升。此外,從形成此上升氣流的空氣,藉在上述所說明之作用,除去大部分的垃圾α及垃圾β。
已被除去垃圾α及垃圾β的氣流(清淨空氣)係通過排出口24a,被排出至旋轉室25b之外。從旋轉室25b所排出之空氣係通過排出管23b內後,到達流出口23a。然後,清淨空氣係依序通過流出口23a及連接口22後,被送至排氣風路21。
藉由電動送風機10進行吸入動作,如上述所示,垃圾α逐漸被聚集於0次集塵室31,垃圾β逐漸被聚集於一次集塵室32。這些垃圾α及垃圾β係藉由從集塵單元13拆下集塵部箱26,可簡單地丟棄。
又,垃圾α、垃圾β係被保持於是與旋轉室25b獨立之空間的0次集塵室31、一次集塵室32。即,旋轉氣流係大部分不會通過垃圾所聚集之集塵室內部,從含塵空氣分離是垃圾之塵埃與氣流。因此,可防止垃圾所含的臭味等與旋轉氣流混合,而可使從集塵單元13所排出之空氣變成更清淨。
其次,在收容單元12之內部所構成的排氣風路形成部17形成排氣風路21。排氣風路21係用以將在集塵單元13已被除去塵埃的空氣導引至排氣口50的風路。
即,清淨空氣從集塵單元13流入排氣風路21。排氣風路形成部17之一端的開口形成與流出口23a的連接口22。
連接口22係在收容單元12的上面,被配置於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排氣風路形成部17的另一端係朝向收容單元12的外部開口。排氣風路形成部17之此另一端形成排氣口50。
此處,說明從連接口22至排氣口50的排氣風路21。
參照第9圖,將電動送風機10設置於排氣風路21。電動送風機10係在形成於電動吸塵器1之風路產生氣流。在形成 於電動吸塵器1之風路,例如包含用以從外部使含塵空氣流入吸塵器本體6的風路、形成於吸氣風路19、集塵單元13的風路以及排氣風路21。
又,電動送風機10係以吸入口10a朝向上方開口、送風機排出口10b在側面開口之方式被設置於排氣風路21的內部。
HEPA過濾器21a被設置於連接口22與電動送風機10之間(電動送風機的上游側)。又,ULPA過濾器21b被設置於電動送風機10的前方(電動送風機的下游側)。
在依此方式所形成之排氣風路21流動的氣流係從連接口22朝向下方向流動,通過HEPA過濾器21a後,被電動送風機10之吸入口10a吸入,從電動送風機10的送風機排出口10b朝向前方被噴出,再通過ULPA過濾器21b後,在下方向流動,流過位於電動送風機10的下方之形成排氣風路21的空間後,到達朝向後方開口的排氣口50。
依此方式,藉由將集塵性能高之HEPA過濾器21a設置於電動送風機10的上游側,可收集在集塵單元13所收集不了之塵埃,而可使排氣變成更清淨。
又,藉由將ULPA過濾器21b設置於電動送風機10的下游側,可收集從電動送風機10的內部所流出之碳等的塵埃,而可使從電動送風機10所流出之排氣變成清淨。
此外,從電動送風機10至排氣口50之排氣風路21係成為防止排氣洩漏的密封構造,並構成為來自電動送風機10的排氣從排氣口50集中後被排出。藉此,可使從排氣口50所排出之排氣的風速變強。
此處,參照第9圖~第12圖,說明排氣口50。
排氣口50係位於電動送風機10的後方且後部收容體14的後面。排氣口50形成在前後方向所延伸之筒形,以遮住開口之方式將格子50a設置於前側的一端。
排氣口50的內形狀形成吸入軟管5之連接部5b可連接的形狀。即,是連接部5b可連接的排氣側軟管連接口形成於排氣口50。此外,在連接部5b連接之狀態,吸入軟管5與排氣口50係形成一連串的空間,是從排氣口50所排出之氣流的排氣可流入吸入軟管5的內部。
藉此,因為可將排氣之氣流導入吸入軟管5,所以藉由將鼓風機用之附件60安裝於吸入軟管5之被連接連接管4的一側,可從附件60將排氣流作為鼓風機之氣流噴出,而可用作吹掉塵埃的鼓風機。此外,亦可附件60係因應於用作鼓風機時的使用用途,更換成形狀相異者。又,亦可不使用附件60,而從連接管4直接噴出鼓風機的氣流。
尤其,在本實施形態,如上述所示,因為使用將垃圾α及垃圾β保持於是與旋轉室25b獨立之空間的0次集塵室31與一次集塵室32,在集塵單元13流動之氣流係大部分不會通過垃圾所聚集之集塵室內部,而垃圾所含的臭味等難與排氣流混合,即,鼓風機之氣流所使用的排氣流是清淨之狀態,即使是將垃圾貯存於集塵單元13之狀態,亦可在不必介意垃圾的臭味等下,用作鼓風機。
又,在排氣口50的附近,設置排氣側端子承受部50b,該排氣側端子承受部50b係在連接吸入軟管5之連接部 5b時,成為接受連接端子5c並連接的連接部。此排氣側端子承受部50b係與控制手段以電性連接,並與吸氣側端子承受部9a一樣,藉由與連接端子5c連接,操作顯示部8與控制手段以電性連接。
藉此,操作顯示部8係從本體6(控制手段)被供給電力,接收控制信號,並可將根據使用者推壓操作開關的信號輸出至控制手段。因此,可從操作顯示部8變更電動送風機10的輸出。
即,在使用者仍然握住把手7下操作操作顯示部8,變更電動送風機10的輸出,可調整從排氣口50所排出之排氣風的強度。因此,即使是用作鼓風機的情況,亦在使用者仍然握住把手7下可調整鼓風機的強度。
又,將卡合手段5d設置於連接部5b。將卡合手段5d所卡合之卡合承受部50c設置於排氣口50。卡合承受部50c、排氣側端子承受部50b都在吸入軟管5已連接之狀態,位於上側。
又,亦可在排氣口50,設置連接部5b連接時將信號輸入控制手段的連接檢測開關。依此方式,藉由控制手段構成為可檢測出是否連接部5b已與排氣口50連接,可使鼓風機運轉時之電動送風機10的動作與平常之打掃時的動作相異。
又,藉由控制手段構成為可檢測出是否連接部5b已與排氣口50連接,可將是鼓風機運轉狀態之主旨顯示於操作顯示部。

Claims (6)

  1. 一種電動吸塵器,具有:具備集塵單元、電動送風機以及控制手段之吸塵器本體、與該吸塵器本體連接之吸入軟管、與該吸入軟管連接之連接管以及設置於該連接管之操作顯示部,其特徵為:在該吸塵器本體,形成吸入含有塵埃之氣流的吸氣側軟管連接口、與排出已分離塵埃之氣流的排氣側軟管連接口;該吸入軟管係具有與該吸氣側軟管連接口或該排氣側軟管連接口選擇性連接的連接部;在該連接部,設置與該操作顯示部以電性連接的連接端子;在該吸氣側軟管連接口,設置該連接部與該吸氣側軟管連接口連接時與該連接端子連接的吸氣側端子承受部;在該排氣側軟管連接口,設置該連接部與該排氣側軟管連接口連接時與該連接端子連接的排氣側端子承受部;該吸氣側端子承受部及該排氣側端子承受部係與該控制手段以電性連接;該控制手段係根據從該操作顯示部經由該吸氣側端子承受部或該排氣側端子承受部所輸入之信號,控制該電動送風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藉由操作該操作顯示部,可變更該電動送風機的輸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該集塵單元係從所吸入之含塵空氣分離塵埃的構造是旋風構造。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將過濾器設置於該電動送風機的上游側及下游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從該電動送風機至該排氣側軟管連接口之風路係成為防止排氣洩漏的密封構造。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該吸塵器本體係具有收容單元;該集塵單元係拆裝自如地被安裝於該收容單元;該吸氣側軟管連接口及該排氣側軟管連接口係形成於該收容單元。
TW105106084A 2015-03-10 2016-03-01 電動吸塵器 TWI629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6713A JP2016165384A (ja) 2015-03-10 2015-03-10 電気掃除機
JP2015-046713 2015-03-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0056A TW201700056A (zh) 2017-01-01
TWI629041B true TWI629041B (zh) 2018-07-11

Family

ID=56897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6084A TWI629041B (zh) 2015-03-10 2016-03-01 電動吸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65384A (zh)
TW (1) TWI62904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6754A (zh) * 2001-12-17 2003-07-0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旋风式真空吸尘器的消除静电的装置
CN101862160A (zh) * 2009-04-20 2010-10-20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201912011U (zh) * 2010-12-31 2011-08-03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具吹风功能的吸尘器
TW201434428A (zh) * 2013-03-14 2014-09-16 Toshiba Kk 電吸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7066A (ja) * 1992-06-12 1993-1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5250499B2 (ja) * 2009-04-20 2013-07-3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5979242B2 (ja) * 2012-10-24 2016-08-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6754A (zh) * 2001-12-17 2003-07-0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旋风式真空吸尘器的消除静电的装置
CN101862160A (zh) * 2009-04-20 2010-10-20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201912011U (zh) * 2010-12-31 2011-08-03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具吹风功能的吸尘器
TW201434428A (zh) * 2013-03-14 2014-09-16 Toshiba Kk 電吸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0056A (zh) 2017-01-01
JP2016165384A (ja)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3868B (zh) 電動吸塵器
JP5770029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5204880A (ja) 電気掃除機及びその集塵装置
CN107105955B (zh) 电动吸尘器
JP2011098150A (ja) 電気掃除機
JP636284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979242B2 (ja) 電気掃除機
KR101512559B1 (ko) 집진 장치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전기 청소기
JP6548932B2 (ja) 塵埃分離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TWI629041B (zh) 電動吸塵器
JP4271204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413879B2 (ja) 電機掃除機
TWI626918B (zh) 電動吸塵器
JP2016182318A5 (zh)
JP2017006240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7018408A (ja) 塵埃分離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08043792A (ja) 電気掃除機
JP4783207B2 (ja) 電気掃除機の集塵装置
JP2014033879A (ja) 塵埃分離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04089263A (ja) 電気掃除機
JP6500687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666849B2 (ja) 塵埃分離集塵容器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17029564A5 (zh)
JP2004267636A (ja) 電気掃除機
JP6918679B2 (ja) 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