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5558B - 移動單元 - Google Patents

移動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5558B
TWI615558B TW103131909A TW103131909A TWI615558B TW I615558 B TWI615558 B TW I615558B TW 103131909 A TW103131909 A TW 103131909A TW 103131909 A TW103131909 A TW 103131909A TW I615558 B TWI615558 B TW I6155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movable body
moving block
moving
rai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1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1630A (zh
Inventor
Hiroaki Mochizuki
Hiroomi Kuribayashi
Akito Kaneko
Keisuke Hagiwara
Yuji Sudo
Original Assignee
T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k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31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1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5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55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B64D11/0696Means for fastening seats to floors, e.g. to floor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12Location of the la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B64D11/0639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with features for adjustment or converting of seats
    • B64D11/064Adjustable inclination or position of sea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04Fixing of a carriage or rail, e.g. rigid mounting to a support structure or a movable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F16M13/027Ceiling supports

Abstract

一種移動單元(1),係能夠對於軌道軌(2A,2B)而容易地安裝、卸下可動體(41),並具備有:一對之軌道軌(2A,2B),係相對於固定部而相互空出有間隔地作舖設,並且在相互對向之面上具有導引面;和複數之移動塊(3A,3B),係收容配置在被此些之一對的軌道軌(2A,2B)所包夾之收容空間中,並且在各軌道軌(2A,2B)之導引面上行走;和可動體(41),係包夾著前述收容空間而被與前述固定部作對向配置,並且被保持於前述移動塊(3A,3B)處。在前述可動體(41)處,係被設置有裝卸機構,該裝卸機構,係對於被安裝於其中一方之軌道軌(2A,2B)處之移動塊(3A,3B)和被安裝於另外一方之軌道軌(2A,2B)處之移動塊(3A,3B)之間的間隔作變更,並解除此些之移動塊(3A,3B)和各軌道軌(2A,2B)之間的接觸狀態,此裝卸機構,係被與前述移動塊(3A,3B)一同收納於前述收容空間中。

Description

移動單元
本發明,係有關於沿著相對於固定部而相互平行地被作了舖設的一對之軌道軌來將各種單元或桌等之可動體自由地作導引之移動單元。
於先前技術中,在WO2005/031082中係對於此種移動單元有所揭示。在該公報中所揭示之移動單元,係被使用於在建築物的壁面上而使家具或電器製品等自由移動的用途中,並具備有:一對之軌道軌,係在壁面上而相互平行地被作舖設,並且沿著長邊方向而形成轉動體之旋轉移動面;和複數之移動塊,係透過在此些之軌道軌之旋轉移動面上而轉動之多數的轉動體而被安裝於該軌道軌上;和可動體,係被固定於前述移動塊上,並在前述壁面上而被沿著軌道軌作導引。前述可動體,係可為用以將電視機等之電器製品或者是家具作固定的基台板,亦可為電器製品之框體自身,若藉由前述移動單元,則能夠使該可動體在壁面上而自由地移動。
又,作為此種移動單元之使用例,係可考慮 有:在飛機、船舶或者是列車的客艙內等之廣闊的空間中,而使各種裝置或室內裝飾品移動至該空間內之任意的位置處並作配置的用途。例如,在飛機的客艙中,係對應於各個座位而設置有服務單元,在此服務單元中,除了收容有氧氣面罩等的防災用具之外,也裝著有座位號碼之顯示和閱讀燈等之機器類。若是能夠使此服務單元沿著客艙內之天花板而移動並固定在任意之位置處,則係能夠使該客艙內之座位的配列節距的變更變得極為容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WO2005/031082
另一方面,在進行客艙內之座位的配列節距之變更時,亦會有伴隨著座位數量之增減的情況,當座位數量有所增加的情況時,係會產生將新的前述服務單元裝著於軌道軌上的需求,當座位數量有所減少的情況時,則會產生將服務單元從軌道軌而卸下的需求。因此,在前述之移動單元中,能夠容易地進行對於軌道軌之可動體的安裝以及卸下一事,係為重要。
又,在飛機或列車處,由於在運行中會產生震動,因此,在將可動體對於軌道軌而作了安裝之後,將該可動體和軌道軌牢固地一體化一事係為重要,不能夠讓 可動體從軌道軌而發生非預期之脫落。又,在使被安裝於軌道軌上之可動體沿著該軌道軌而作了移動之後,係有必要將其確實地固定在作業者所希望的位置處。
進而,能夠滿足此種要求之可動體的裝卸裝置之另外一個重點,乃在於應該成為小型並且難以被對於客艙作利用之乘客所看到。
本發明,係為有鑑於此種課題而進行者,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對於軌道軌而將可動體容易地作安裝、卸下,並且能夠緊緻(compact)地構成用以實現此事之機構,而且該機構也難以被從外部發現之移動單元。
本發明之移動單元,係具備有:一對之軌道軌,係相對於固定部而相互空出有間隔地作舖設,並且在相互對向之面上具有導引面;和複數之移動塊,係在此些之一對的軌道軌之導引面上而行走;和可動體,係被固定在前述移動塊處,並且能夠沿著前述軌道軌而自由移動。又,在前述可動體處,係被設置有裝卸機構,該裝卸機構,係對於被安裝於其中一方之軌道軌處之移動塊和被安裝於另外一方之軌道軌處之移動塊之間的間隔作變更,並解除此些之移動塊和各軌道軌之間的接觸狀態,此裝卸機構,係被與前述移動塊一同收納於前述固定部和可動體之間。
若依據本發明,則一對之軌道軌係使移動塊所行走之導引面相互對向地而被舖設在固定部處,可動體係被固定於在此些軌道軌之導引面上行走的複數之移動塊處。亦即是,在各軌道軌上行走之移動塊,係被配置在前述固定部和可動體之間,並從此空間而與軌道軌之導引面作接觸。因此,若是對於在可動體處所具備之裝卸機構進行操作,而使被安裝於其中一方之軌道軌處之移動塊和被安裝於另外一方之軌道軌處之移動塊之間的間隔縮窄,則係將此些之移動塊和軌道軌之間的接觸狀態解除,而能夠使此些之移動塊從前述收容空間脫離,並成為能夠將被保持在移動塊處之可動體從軌道軌而卸下。又,藉由相反的操作,係亦能夠將可動體對於軌道軌而進行安裝。
又,前述裝卸機構,由於係被收納在藉由一對之軌道軌以及可動體所區劃出之空間中、亦即是被收納在對應於軌道軌之高度的空間中,因此,移動單元自身係能夠緊緻地構成,並且移動塊和裝卸機構係被收納在可動體和固定部之間,故而,係難以從外部而發現到其之存在,而也不會有例如對於飛機之客艙的設計外觀有所減損的情形。
1‧‧‧移動單元
2‧‧‧一對之軌道軌
2A‧‧‧第1軌道軌
2B‧‧‧第2軌道軌
3A‧‧‧移動塊
3B‧‧‧移動塊
3C‧‧‧移動塊
5‧‧‧彈性構件
6‧‧‧鎖定構件
9‧‧‧暫時固定構件
21‧‧‧防震構件
21a‧‧‧衰減部
21b‧‧‧受壓面
22‧‧‧安裝孔
23‧‧‧凸部
24‧‧‧轉動行走面
25‧‧‧導引面
26‧‧‧固定孔
31‧‧‧球
32‧‧‧負載轉動行走面
33‧‧‧無限循環路徑
34‧‧‧保持平板
41‧‧‧可動體
41a‧‧‧細縫
41b‧‧‧細縫
42‧‧‧服務單元
43‧‧‧導引板
43a‧‧‧細縫空間
43b‧‧‧細縫空間
44‧‧‧保持平板
44a‧‧‧鎖定作用部
45‧‧‧裝卸桿
45a‧‧‧銷
46‧‧‧凸輪溝
47‧‧‧保持平板
47a‧‧‧彈性構件
48‧‧‧旋轉滾輪
49‧‧‧輔助滑動構件
49a‧‧‧滑行面
61‧‧‧卡止圓筒部
62‧‧‧軸部
63‧‧‧線圈彈簧
75‧‧‧設定桿
75a‧‧‧端部
75b‧‧‧端部
76‧‧‧銷
77‧‧‧凸輪面
78‧‧‧卡止銷
78a‧‧‧線圈彈簧
79‧‧‧旋轉滾輪
90‧‧‧限制溝
91‧‧‧限制突起
92‧‧‧限制構件
93‧‧‧溝
100‧‧‧客艙
101‧‧‧天花板
102‧‧‧座位
〔圖1〕係為對於本發明之移動單元之適用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2〕係為對於本發明所適用的移動單元之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的立體圖。
〔圖3〕係為對於本發明所適用的移動單元之重要部分作展示的擴大立體圖。
〔圖4〕係為對於能夠利用於本發明之移動單元中的移動塊和軌道軌之組合作展示的立體圖。
〔圖5〕係為對於在本發明之移動單元中的可動體之裝卸機構的第1實施形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6〕係為對於可動體之相對於軌道軌的裝卸程序作展示之圖。
〔圖7〕係為對於在第1實施形態中之可動體的鎖定構件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8〕係為對於在圖7中所示之鎖定構件的解除狀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9〕係為對於在本發明之移動單元中的可動體之裝卸機構的第2實施形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10〕係為對於在圖4中所示之裝卸機構中而移動塊被裝著於軌道軌上的狀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11〕係為對於在本發明之移動單元中的可動體之裝卸機構的第3實施形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17〕係為對於在第3實施形態中之裝卸機構的變形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13〕係為對於在圖12中所示之裝卸機構中而移動塊被設定於裝著位置處的狀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14〕係為對於可動體的定位機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15〕係為對於在可動體的定位機構處之防震構件作展示之立體圖。
〔圖16〕係為對於在本發明之移動單元中的可動體之裝卸機構的第4實施形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17〕係為對於在圖16中所示之裝卸機構中而移動塊被裝著於軌道軌上的狀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18〕係為對於在本發明之移動單元中的可動體之裝卸機構的第5實施形態作展示之概略圖。
〔圖19〕係為對於在圖18中所示之裝卸機構中而移動塊被裝著於軌道軌上的狀態作展示之概略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使用所添附之圖面而作詳細說明。
圖1,係為對於將本發明作適用之移動單元的使用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者。例如,在飛機的客艙100中,係對應於乘客的座位102而在該客艙100之天花板101上配置有服務單元42。在此服務單元42中,除了收容有氧氣面罩等的防災用具之外,也裝著有座位號碼之顯示和閱讀燈等之各種顯示機器類。一般而言,在飛機之客 艙100內的座位102之配列間隔,由於係會依存於利用該飛機之航空公司而有所相異,因此,飛機的製造公司,係以能夠滿足航空公司所要求之規格的方式,來在客艙100內配列座位102。因此,對於飛機的製造公司而言,若是能夠因應於座位102之配列間隔而自由地調整前述服務單元42之配置,或者是能夠對應於座位數量之增減來將前述服務單元42對於客艙100之天花板而自由地進行裝卸,則係能夠將組裝飛機時之便利性提昇。進而,由於前述服務單元42係亦收容有防災用具,因此,對於該服務單元42自身亦需要進行定期的檢查整備,從此點來看,也同樣的,若是能夠將服務單元42自由地進行裝卸,則對於機體作運用的航空公司之便利性也會提昇。
本發明之移動單元,係為能夠滿足此種要求者,並對於作為固定部之天花板101而將前述服務單元42可自由移動地作配置,並且成為能夠將該服務單元42固定在前述天花板101之任意的位置處。並且,係為能夠對於作為固定部之天花板101而將服務單元42自由地進行裝卸者。
圖2以及圖3,係為對於將本發明作了適用之移動單元1之實施形態的其中一例作展示者。圖2,係為對於使用移動單元1而對於作為固定部之天花板101來將前述服務單元42作了支持的狀態作展示之立體圖,圖3,係為將前述天花板101除去並對於前述移動單元101之主要部分作了展示的立體圖。
此移動單元1,係由對於飛機之客艙100內的作為固定部之天花板101而相互平行地被作舖設之第1軌道軌2A以及第2軌道軌2B、和被組裝於第1軌道軌2A處之移動塊3A、和被組裝於第2軌道軌2B處之移動塊3B、和藉由此些之移動塊3A、3B而被作保持的可動體41,而構成之。對於天花板101,係串聯地配置有複數之軌道軌2A、2B,藉由此,係成為能夠遍及天花板101之全長地來導引服務單元42。又,亦能夠因應於客艙100之全長,來將複數枚之天花板101串聯地作配置,並遍及客艙100之全長地來導引服務單元42。各軌道軌2A、2B,係具備有沿著其之長邊方向而將前述移動塊3A、3B作導引之導引面25,在將複數之軌道軌2A、2B串聯地作舖設時,各軌道軌2A、2B之導引面25係連續成一直線狀,並成為構成單一之導引面。
在圖3所示之例中,一對之軌道軌2A、2B,係使前述導引面25相互對向地而被作配置,被固定在前述可動體41處之前述移動塊3A、3B,係相對於一對之軌道軌2A、2B而從其之內側起朝向外側地被作組裝。各移動塊3A、3B,係一面負載有作用在前述可動體41處之荷重地而在前述軌道軌21A、21B之導引面25上行走,前述移動塊3A、3B係能夠沿著前述軌道軌21之長邊方向而自由地移動。又,在前述移動塊3A、3B相對於雙方之軌道軌2A、2B而被作了組裝的狀態下,前述可動體41之從一對之軌道軌2A、2B之間而脫落的情形係被防止。
故而,被固定在前述移動塊3A、3B上之可動體41,係能夠沿著前述軌道軌2A、2B而自由地移動,藉由將前述服務單元42固定在前述可動體41上,係能夠使該服務單元42自由地移動至長條狀之天花板101上的任意之位置處。前述可動體41,係藉由金屬材料或樹脂材料而被成形。
前述移動塊3A、3B中之在第2軌道軌2B上行走之第2移動塊3B,係對於前述可動體41而被直接作固定。但是,在第1軌道軌2A上行走之第1移動塊3A,係經由裝卸機構之保持平板44而被支持於可動體41上,並成為能夠沿著圖3中所示之箭頭線α的方向來使第1移動塊3A與保持平板44一同移動。亦即是,藉由對於前述裝卸機構進行操作,係能夠變更第1移動塊3A和第2移動塊3B之間隔,並將前述可動體41與移動塊3A、3B一同地來從軌道軌2A、2B而卸下。另外,在圖3中,係僅對於前述裝卸機構中之可相對於前述可動體41而自由移動的保持板44作展示,針對該裝卸機構之詳細構成,則係於後再述。
圖3係將舖設了前述軌道軌2A、2B之天花板101(固定部)作省略而描繪之。實際上,前述移動塊3A、3B,係被收容在藉由前述軌道軌2A、2B和前述天花板101以及可動體41所區劃出的空間中,只要不將前述可動體41從軌道軌2A、2B而卸下,則係無法從外部而以視覺來辨識到移動塊3A、3B的存在。又,前述裝卸機 構亦係與前述移動塊3A、3B一同地而被收容在藉由前述天花板101和可動體41來作了包夾的空間中。
在圖2以及圖3所示之例中,前述移動塊3A、3B係保持板狀之可動體41,並對於該可動體41而固定前述服務單元42,但是,就算是將前述可動體41與服務單元42一體性地形成,並構成為使移動塊3A、3B將服務單元42自身作保持也無妨。又,在圖2以及圖3所示之例中,雖係對於飛機之客艙100內的服務單元42而適用了本發明之移動單元3A、3B,但是,固定在前述可動體41處之對象,係並不被限定於前述服務單元42。進而,於後續說明中,雖係將舖設軌道軌2A、2B之固定部作為天花板101來作說明,但是,軌道軌21之舖設對象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如就算是壁面或地面或者是其他的機械設備也無妨。
又,在圖3中,係對於第1軌道軌2A而組裝有2台的移動塊3A,另一方面,對於第2軌道軌2B則係組裝有4台的移動塊3B,但是,對於各軌道軌2A、2B而組裝之移動塊3A、3B的數量,係可因應於作用在前述可動體41處之荷重的大小等來任意決定。
圖4,係為對於前述軌道軌2A(2B)和前述移動塊3(3B)之組合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立體圖。在此圖4所示之例中,前述軌道軌2A係使垂直於長邊方向之剖面被形成為略矩形狀。在此軌道軌2A處,係沿著長邊方向空出有特定之間隔地而被形成有固定螺絲之安裝孔 22,該安裝孔22係在將該軌道軌2A舖設在作為固定部之天花板101上時會被利用。
又,在前述軌道軌2A之其中一方之側面上,係沿著長邊方向而被設置有凸部23。在此凸部23之上下,係作為前述導引面25而被形成有一對之球31之轉動行走面24。此些之球轉動行走面24,係相對於軌道軌2A之底面21a而以45°之角度來傾斜,球31係以將前述凸部23夾入的方式而在一對之轉動行走面24上作轉動行走。
進而,在前述軌道軌2A處,係於長邊方向上空出有特定之間隔地而被設置有複數之固定孔26。此些之固定孔26,係位置在前述凸部23和軌道軌2A的底面21a之間,並貫通該軌道軌2A的側面之間。如同後述一般,此固定孔26,係當將前述移動塊3A固定在前述軌道軌2A上之任意之位置處時會被利用。
另一方面,前述移動塊3A,係具備有多數之球31,藉由使該球31在前述軌道軌2A之轉動行走面24上轉動行走,該移動塊3A係成為能夠沿著前述軌道軌2A而自由地移動。在前述移動塊3A處,係被形成有與前述軌道軌2A之轉動行走面24相對向之2條的負載轉動行走面,藉由使此些之轉動行走面24和負載轉動行走面32相互對向,而形成使前述球31在軌道軌2A和移動塊3A之間而一面負載有荷重一面轉動行走之負載球通路。
進而,在前述移動塊3A處,係對應於2條的負載轉動行走面,而被設置有2個系統的球31之無限循 環路徑33。各無限循環路徑33,係連接各負載球通路之兩端,並且其之內徑係被設定為較球31之直徑而更些許大。因此,結束了在前述負載轉動行走面32上之轉動行走的球31,係在被從荷重而釋放了的狀態下,在前述無限循環路徑33上轉動行走,並再度回到負載轉動行走面32處。亦即是,經由前述無限循環路徑33,球係反覆地在負載球通路上轉動行走,藉由此,移動塊3A係能夠涵蓋軌道軌2A之長邊方向的全部區域而移動。另外,在圖4中,為了容易理解前述在移動塊3A處之球31的循環方式,係將移動塊3A之一半作了省略,關連於前述球31,係僅對於2個系統中之1個系統作了描繪。
又,進而,在前述移動塊3A處,係被裝著有保持平板34,此保持平板34,係位置於該移動塊3A和前述軌道軌2A之間。在前述保持平板34處,係與被設置在軌道軌2A處之一對的轉動行走面24相對向地,而被設置有一對的開口部,在前述移動塊3A之負載轉動行走面32上轉動行走之球31,係從此些之開口部而使球面之一部分突出,突出了的球面係與軌道軌2A之轉動行走面24相接觸。各開口部之寬幅,係被設定為較球31之直徑更窄,就算是在使前述移動塊3A從軌道軌2A而分離的情況時,前述球31也不會從移動塊3A而脫落。
另外,作為本發明中之移動塊,係並不被限定於圖4中所示之具備有球的無限循環路徑並使該球在軌道軌21之轉動行走面24上轉動的形態。例如,亦可採用 使具備有低摩擦性之滑動接觸構件的移動塊在軌道軌上滑動行走之形態,或者是採用使具備有被作了軸支撐的輪之移動塊一面讓該輪旋轉一面在軌道軌上行走之形態的移動塊。
接著,針對用以讓前述可動體41相對於2條的軌道軌2A、2B而進行裝卸之構成,亦即是針對可動體41之裝卸機構,來進行說明。
圖5,係為對於前述裝卸機構的第1實施形態作展示之平面圖。在前述第1軌道軌2A上行走之第1移動塊3A,係被固定在保持平板44上,各保持平板44,係被設置為可相對於前述可動體41而朝向箭頭α方向自由滑動。具體而言,導引板43係相對於前述可動體而被作固定,各保持平板44係被收容在設置於此導引板43處之細縫空間43a中。各保持平板44,係在前述細縫空間43a之內部,僅有在箭頭α方向上能夠自由移動。在各細縫空間43a之內部,係分別被設置有彈性構件5。各彈性構件5,係朝向將前述移動塊3A朝向第1軌道軌2A作推壓的方向(箭頭β方向)而對於前述保持平板44作推壓,並設定為:在將前述可動體從軌道軌2A、2B而卸下了的狀態下,第1移動塊3A和第2移動塊3B之間隔,會成為較第1軌道軌2A和第2軌道軌2B之間隔更大。
故而,藉由使各保持平板44在前述細縫空間43a、43b之內部而朝向箭頭α方向移動,在軌道軌2A上行走之移動塊3A、3B和在軌道軌2B上行走之移動塊 3B、3C之間的間隔係改變,藉由此,係成為能夠將前述可動體41,對相對於天花板101而以一定間隔來作了舖設的一對之軌道軌2A、2B來自由地作裝卸。
圖6,係為對於在此第1實施形態之裝卸機構中的可動體之安裝程序作展示之概略圖。如圖6(a)中所示一般,在前述可動體41和軌道軌2A、2B相互分離了的狀態下,藉由前述彈性構件之作用,第1移動塊3A和第2移動塊3B之間隔,會成為較第1軌道軌2A和第2軌道軌2B之間隔更大。如圖6(b)中所示一般,若是在使可動體41作了傾斜的狀態下而使前述第1移動塊3A與第1軌道軌2A作接觸,並將前述可動體41朝向第1軌道軌2A作推壓(箭頭線X),則前述保持平板44係與彈性構件5之推壓力相抗衡地而被推壓至前述可動體41上,而能夠使第1移動塊3A和第2移動塊3B之間的間隔縮窄。之後,如圖6(c)中所示一般,若是以使第2移動塊3B與第2軌道軌2B作接觸的方式來將可動體41舉升,則係能夠將前述可動體41插入至一對之軌道軌2A、2B中(箭頭線Y)。之後,若是解除將可動體41朝向第1軌道軌2A作推壓之力,則藉由彈性構件5之推壓力,第1移動塊3A和第2移動塊3B之間的間隔係擴廣,對於軌道軌2A、2B之可動體41的裝著係結束。又,藉由進行與此相反的操作,係能夠將可動體從軌道軌2A、2B而卸下。亦即是,作業者,係能夠在以兩手而將可動體41作了保持的狀態下,來對於軌道軌2A、2B而進行可動 體之裝著以及卸下。
另一方面,若是在如同圖6(c)中所示一般之可動體41為被安裝在軌道軌2A、2B上的狀態下,而對於該可動體41作用有非預期之將可動體41朝向第1軌道軌2A的方向作推壓之力,則會有使可動體41從軌道軌2A、2B而脫落的可能性。為了防止此種非預期之事態的發生,如圖5中所示一般,在前述導引板43處,係可設置對於前述保持平板44之移動作限制的鎖定構件6。
此鎖定構件6,係為從前述可動體41而朝向與天花板101相反側突出的棒狀之構件,並被設置為可相對於前述導引板43而朝向軸方向(圖5之紙面垂直方向)自由作移動。又,在被固定有前述第1移動塊3A之各保持平板44處,係被設置有鎖定作用部44a,該鎖定作用部44a,係在將前述保持平板44壓入至導引板43之細縫開口43a的內部時,與前述鎖定構件6相互干涉。
圖7以及圖8,係為對於前述鎖定構件6和前述保持平板44之間的關係作展示者。前述鎖定構件6,係具備有:從前述導引板43而突出並且貫通前述可動體41之軸部62、和被設置在此軸部62之前端處並且具有較前述軸部更大之直徑的卡止圓筒部61、以及將此鎖定構件6朝向軸方向(圖7中之箭頭線γ方向)而推壓之線圈彈簧63。如圖7中所示一般,藉由前述線圈彈簧63所發揮的推壓力,通常,前述鎖定構件6係被朝向箭頭線γ方向作推壓,前述卡止圓筒部61係身為存在於導引板43之 細縫開口部43a中的狀態。此時,被固定有第1移動塊3A之保持平板44,其之鎖定作用部44a係成為與前述卡止圓筒部61相互干涉,該保持平板44係無法進入至前述細縫開口43a中。因此,在並未對於鎖定構件6而施加任何之外力的狀態下,就算是作業者將前述可動體41朝向軌道軌2A作推壓,亦由於鎖定構件6和保持平板44會相互干涉,因此,係並無法將固定有第1移動塊3A之保持平板44相對於可動體41而作推入,將前述可動體41從一對之軌道軌2A、2B上而卸下一事係被禁止。
另一方面,若是對於鎖定構件6之軸部62而施加與前述線圈彈簧63之推壓力相抗衡的按壓力(圖8中之留白箭頭),則由於前述安全鎖定構件6之卡止圓筒部61係從導引板43之細縫開口43a而退出,因此,前述保持平板44係成為能夠對於細縫開口部43a內而作與卡止圓筒部61和軸部62之直徑間的差相對應之量的進入。亦即是,若是作業者對於鎖定構件6之軸部62作按壓,則鎖定構件6和保持平板44之間的干涉係被解除,藉由將前述可動體41朝向第1軌道軌2A作推壓,係能夠將保持平板44壓入至可動體41中。故而,在對於前述鎖定構件6之軸部62作按壓的途中,係成為能夠將前述可動體41從軌道軌2A、2B而卸下。
另一方面,圖9係為針對相對於軌道軌2A、2B之可動體41的裝卸機構之第2實施形態作展示者。在此實施形態中,為了使將前述可動體41對於一對之軌道 軌2A、2B而進行安裝時的作業容易化,係設置有對於將前述保持平板44拉入至了可動體41之細縫開口部43a中的狀態作維持之暫時固定構件9。此暫時固定構件9,係與前述之鎖定構件6相互兼用,當將保持平板44與彈性構件之推壓力相抗衡地而拉入至細縫開口部43a內時,係作為暫時固定構件9而起作用,另一方面,在將可動體安裝至軌道軌2A、2B上之後,則係作為鎖定構件6而起作用。故而,前述暫時固定構件9之具體性構成,係與圖7中所示之鎖定構件6的構成相同,於此係省略其之詳細說明。
如圖9中所示一般,在與彈性構件5之推壓力相抗衡地而將保持平板44拉入至了導引板43之細縫開口部43a中的狀態下,前述暫時固定構件9之卡止圓筒部61由於係會與前述保持平板44之鎖定作用部44a的前端緣相互干涉,因此,保持平板44係無法從細縫開口部43a而朝向第1軌道軌2A作前進,第1移動塊3A係被保持在與第1軌道軌2A相互分離的位置處。之後,若是從此狀態起而推壓暫時固定構件9,則前述卡止圓筒部61和保持平板44之鎖定作用部44a之間的干涉係解除,前述保持平板44係成為藉由彈性構件5之推壓力而被從導引板43之細縫開口部43a推出。藉由此,如同圖10中所示一般,第1移動塊3A係藉由彈性構件5之推壓力而與軌道軌21相接觸。又,在第1移動塊3A與第1軌道軌2A作了接觸之後,若是解除前述暫時固定構件9之推 壓,則暫時固定構件9之卡止圓筒部61由於係會與保持平板44之鎖定作用部44a的後端緣相互干涉,因此,保持平板44係無法後退至細縫開口部43a之內部,前述第1移動塊3A係被維持於與第1軌道軌2A相接的狀態。
故而,作為對於軌道軌2A、2B而裝著可動體41之準備作業,首先,係一面按壓暫時固定構件9,一面將前述保持平板44朝向可動體41而推入,之後,若是從此狀態而解除暫時固定構件9之按壓,則保持平板44以及第1移動塊3A係成為被保持在該位置處。亦即是,由於係被維持在使第1移動塊3A和第2移動塊3B之間的間隔成為較軌道軌2A、2B之間隔而更窄的狀態,因此,係成為並不需要進行如圖6中所示一般之將可動體41傾斜地推壓附著於第1軌道軌2A上之不安定的作業,相應於此,係成為能夠將可動體41對於軌道軌2A、2B而容易地進行安裝。
圖11,係為對於前述裝卸機構的第3實施形態作展示者。在此第3實施形態中,係構成為因應於對於可動體41所作了安裝的裝卸桿45之操作,來將第1移動塊3A設定在與軌道軌2A相接之裝著位置或者是與軌道軌相互分離之退避位置的其中一者處。在此裝卸桿45處,係被設置有銷45a,此銷45a,係嵌合於被形成在可動體41處之細縫41b內。因此,前述裝卸桿45係能夠沿著可動體41之表面,而在箭頭線A方向上作與前述細縫41b之長度量相對應的自由移動。又,前述裝卸桿45之 長度,係被設定為較沿著軌道軌2A之可動體41的長度而更長,在使該裝卸桿45沿著前述細縫41b而作了移動的情況時,該裝卸桿45之長邊方向的端部之其中一方係成為會從可動體41而大幅度地突出。前述裝卸桿45,係作為板凸輪而起作用,並與保持有可動體之各個的移動塊3A相對應地而被設置有齒溝46。移動塊3A,係被固定在保持平板47之前端處,該保持平板47,係可相對於前述可動體41而朝向α方向自由移動地而被保持,並且係藉由彈性構件47a而被朝向從可動體41而突出的方向作推壓。又,在前述保持平板47之後端處,係被設置有旋轉滾輪48,該旋轉滾輪48,係嵌合於前述裝卸桿45之凸輪溝46中。
圖11,係對於第1移動塊3A被設定於裝著位置處的狀態作展示。若是從此狀態起而使裝卸桿45移動,則被設置在保持平板47之後端處的旋轉滾輪48,係在凸輪溝46之內部轉動,該保持平板47係與彈性構件47a之推壓力相抗衡地而被拉回至可動體41。亦即是,在此第3實施形態之裝卸機構中,藉由裝卸桿45之操作,前述旋轉滾輪48係沿著凸輪溝46而移動,而能夠將第1移動塊3A設定在與軌道軌2A相接之裝著位置或者是從軌道軌21而分離之退避位置的其中一者處。要將第1移動塊3A設定於裝著位置或者是退避位置的何者處一事,係僅依據前述裝卸桿45之操作來決定。故而,前述彈性構件47a,係作為用以使被設置在裝著位置處之第1移動 塊3A相對於第1軌道軌2A而確實地作接觸的預壓構件而起作用,而並非為藉由該彈性構件47a之推壓力來使第1移動塊3A從退避位置而移動至裝著位置。
又,如同前述一般,前述裝卸桿45,由於其之長邊方向的端部之其中一方係從可動體41而大幅度地突出,因此,作業者係能夠在以兩手而將可動體41作了握持的狀態下,以指尖來操作裝卸桿45。故而,若依據此第3實施形態之裝卸機構,則係能夠更容易地進行對於軌道軌2A、2B之可動體41的安裝或者是卸下,而成為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又,前述裝卸桿45,只要並不對其進行操作,則便不會有使被設定在裝著位置處之第1移動塊3A非預期性地被設定至退避位置處的情形,並且,被保持於退避位置處之第1移動塊3A也不會有朝向裝著位置而前進的情形。亦即是,此裝卸桿45,係為兼具有前述之暫時固定構件9以及安全鎖定構件6之雙方的功能者。
圖12,係為對於圖11中所示之裝卸機構的變形例作展示者。在圖11所示之裝卸機構中,彈性構件47a係以被作了壓縮的狀態而設置在移動塊3A和可動體41之間,該移動塊3A若是朝向箭頭線α方向移動並從退避位置而被設定變更為裝著位置,則因應於此,在前述彈性構件47a處係會產生延伸。在裝著位置處,前述彈性構件47a亦係依然成為被作了壓縮的狀態,該彈性構件47a係發揮將移動塊3A推壓附著於軌道軌2A上的功能。但 是,當從退避位置而被設定至裝著位置處時,由於彈性構件47a係會產生延伸,因此,當在退避位置和裝著位置處而對於彈性構件47a之推壓力作比較的情況時,在退避位置處之推壓力會成為較在裝著位置處之推壓力而更大,而並不能說是充分地發揮有對於軌道軌2A之移動塊的推壓附著力。
因此,在圖12所示之變形例中,係設置與裝卸桿45之操作一同地而作移動之輔助滑動構件49,並在此輔助滑動構件49和移動塊3A之間設置前述彈性構件47a。前述輔助滑動構件49,係與將移動塊3A作支持之保持平板47作重疊設置,並與該保持平板47同樣的,可朝向圖12中之箭頭α方向自由滑動。但是,前述輔助滑動構件49,係與保持平板47無相互關聯地而被前述可動體41所支持,並與保持平板47相互獨立地而朝向箭頭α方向滑動。又,在前述裝卸桿45處,係被形成有將前述輔助滑動構件作導引之滑行面49a,此滑行面49a,係沿著前述凸輪溝46而被形成。前述彈性構件47a,由於係被設置在移動塊3A和輔助滑動構件49之中,並且,將前述移動塊3A作支持之保持平板47,係透過旋轉滾輪48而被拘束在凸輪溝46中,因此,前述輔助滑動構件49,係藉由彈性構件47a之推壓力而被推壓附著於前述裝卸桿45之滑行面49a上。亦即是,前述彈性構件47a,係成為在輔助滑動構件49和移動塊3A之間而被作了壓縮的狀態。
圖13,係為對於操作前述裝卸桿45而將前述移動塊3A相對於軌道軌2A而設定在裝著位置處的狀態作展示者,並相較於圖12而對於使裝卸桿朝向紙面左方向作了移動的模樣作描繪。伴隨著裝卸桿45之操作,旋轉滾輪48係在凸輪溝46內而前進,移動塊3A係朝向軌道軌2A而從可動體41作前進,如此一來,前述輔助滑動構件49亦係一面被朝向滑行面49a作推壓一面朝向軌道軌2A而作前進。因此,就算是移動塊3A從退避位置而朝向裝著位置前進,在被設置於該移動塊3A和輔助滑動構件49之間的彈性構件47a處也不會產生大的延伸,而能夠防止彈性構件47a之推壓力的降低。
故而,若依據圖12以及圖13中所示之裝卸機構,則係能夠對於被設定在裝著位置處之移動塊3A而使彈性構件47a之推壓力確實地作用,並能夠使該移動塊3A對於軌道軌2A而確實地作抵接。
接著,針對用以將前述可動體41固定在軌道軌2A、2B之特定之位置處的定位機構作說明。
如同前述一般,前述可動體41,係能夠沿著該軌道軌2A、2B之長邊方向而自由移動,但是,在實際的使用情況中,可以考慮到,在多數的情況中,係並非為一面使前述可動體41相對於軌道軌2A、2B移動一面作使用,而是將前述可動體41固定在軌道軌2A、2B之特定之位置處來作使用。前述所說明了的在飛機之客艙100內之使用,亦為其中一例。因此,在前述可動體41處, 係可設置定位機構。此定位機構,係為利用在前述軌道軌2A或2B處而以一定之間隔所設置的固定孔26來對於可動體41之移動作拘束者,作業者係在使前述可動體41一直移動至軌道軌2A、2B上之特定位置處之後,藉由使此定位機構作用,而能夠將可動體固定在與前述固定孔26相對應之任意的位置處。
圖14,係為對於前述定位機構的實施形態作展示者。在此定位機構處,係設置有相對於前述可動體41而作為板彈簧來起作用的設定桿75。在此設定桿75處,係被設置有銷76,此銷76,係嵌合於被形成在可動體41處之細縫41a內。因此,前述設定桿75係能夠沿著可動體41之表面,而在箭頭線C方向上作與前述細縫41a之長度量相對應的自由移動。又,前述設定桿75之長度,係被設定為較沿著軌道軌21之可動體41的長度而更些許長,在使該設定桿75沿著前述細縫41a而作了移動的情況時,該設定桿75之長邊方向的端部75a、75b之其中一方係成為會從可動體41而突出。在前述設定桿75處,係被形成有相對於該設定桿75之移動方向而有所傾斜的凸輪面77。
在前述可動體41處,係被設置有卡止銷78,該卡止銷78係可沿著箭頭線B方向而自由移動,該卡止銷78之前端,係因應於該卡止銷78之移動而對於被設置在軌道軌2B處之固定孔26進行插拔。在此卡止銷78之後端處,係被設置有旋轉滾輪79,該旋轉滾輪79,係與 前述設定桿75之凸輪面77相抵接。又,前述卡止銷,係藉由彈簧78a而被朝向從軌道軌2B而離開之方向、換言之,被朝向朝設定桿75接近之方向而被作推壓,藉由此,前述旋轉滾輪79係恆常與設定桿75之凸輪面77相接觸。
圖14,係對於前述卡止銷78之前端被插入至第2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相對於軌道軌2A、2B之可動體41之移動被禁止的狀態作展示。亦即是,前述設定桿75之凸輪面77係將卡止銷78朝向第2軌道軌5b作推壓,線圈彈簧78a係身為壓縮狀態。若是從此狀態起而按壓設定桿75之端部75a,而使該設定桿75移動,則被設置在卡止銷78之後端處的旋轉滾輪79,係在凸輪面77上轉動,卡止銷78之前端係從第2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而拔出。藉由此,相對於軌道軌2A、2B之可動體41的固定係被解除,而成為能夠沿著該軌道軌2A、2B來使可動體41自由地移動。
又,在卡止銷78從第2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而拔出了的狀態下,由於設定桿75之端部75b係從可動體41而突出,因此,若是按壓該端部75b而使設定桿75移動,則卡止銷78係被插入至第2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可動體41係成為相對於該軌道軌2B而被作固定。亦即是,藉由按壓從可動體41之外緣而突出之設定桿75的端部,係進行可動體41之固定或解除。因此,作業者係能夠在以兩手來將可動體41作了握持的狀態下, 以指尖來操作設定桿75,並進行對於軌道軌2A、2B之可動體41的固定或者是解除,而成為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圖15,係為對於前述定位機構的防震構件21作展示者。為了將前述卡止銷78對於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而順暢地作插入,該固定孔26之內徑係有必要設定為較前述卡止銷78之外徑而更些許大。因此,係無法將固定孔26和被插入至該固定孔26中之卡止銷78之間的空隙完全地排除,就算是操作圖14之定位機構並將可動體41對於軌道軌2A、2B作固定,也會有起因於該空隙而在可動體41處產生震動或噪音之虞。因此,在前述卡止銷78處,係固定有橡膠製之防震構件21。前述卡止銷78,係貫通此防震構件21,並且,係鄰接於該卡止銷78而設置有一對的衰減部21a。此衰減部21a,係朝向前述軌道軌2B而突出,在各衰減部21a之前端處,係被設置有與軌道軌2B相接觸之受壓面21b。又,前述卡止銷78之前端,係較此些之受壓面21b而更加突出,在將受壓面21b推壓附著於軌道軌2B之側面的狀態下,前述卡止銷78之前端係被插入至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
在具備有此防震構件21之定位機構處,若是將前述卡止銷78插入至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則該防震構件21之受壓面21b係被推壓附著於軌道軌2B處,前述衰減部係成為被作壓縮。因此,相對於可動體41之晃動,係能夠得到由在前述受壓面21b處之摩擦阻抗所致的衰減效果、以及由前述衰減部21a之變形所致的衰減效 果,而能夠有效地抑制可動體41之震動或噪音的產生。
圖16以及圖17,係為對於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作展示者,並為對於將前述之裝卸機構和定位機構一同搭載於可動體41處且進而為了防止作業者之操作錯誤而使此些之機構相互連動的構造作展示者。另外,圖16以及圖17中之元件符號,係附加與於前述而使用圖11以及圖14所作了說明的構成相同之元件符號。
在此圖中,於前述可動體41處,係具備有在軌道軌2A、2B上行走之4台的移動塊3A、3B,移動塊3B係被固定於可動體處,另一方面,移動塊3A則係藉由圖11中所示之裝卸機構而被選擇性地設定於脫離位置或者是裝著位置之其中一者處。移動塊3A之對於裝著位置或脫離位置的設定,係藉由裝卸桿45之操作來進行,藉由使裝卸桿45朝向圖16中之箭頭線A1方向移動,移動塊3A係被組裝至軌道軌2A上,而能夠將可動體41對於一對之軌道軌2A、2B來進行裝著。又,若是使裝卸桿45朝向與上述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則移動塊3A係從軌道軌2A而分離,而能夠將可動體41從一對之軌道軌2A、2B卸下。關於此點,係與圖9中所示之裝卸機構的第3實施形態相同。
另一方面,在可動體41處,係被設置有定位機構,藉由將卡止銷78插入至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可動體41係被固定在軌道軌2A、2B之特定位置處。卡止銷78之對於固定孔26的插拔,係藉由設定桿 75之操作來進行,藉由使設定桿75朝向圖17中之箭頭線C1方向移動,卡止銷78係朝向軌道軌2B而前進,該卡止銷78之前端係被插入至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而能夠將可動體41對於一對之軌道軌2A、2B來進行固定。又,若是使設定桿75朝向與上述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則卡止銷78係從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而拔出,而能夠使可動體41相對於一對之軌道軌2A、2B而自由地移動。關於此點,係與圖14中所示之定位機構相同。
此些之裝卸機構以及定位機構,係被設置在作為固定部之前述天花板101和前述可動體41之間。
如圖16中所示一般,前述裝卸桿45以及前述設定桿75係被相互平行地作設置。又,在前述裝卸桿45處,係被形成有限制溝90,另一方面,在前述設定桿75處,則係被形成有限制突起91,設定桿75之限制突起91係進入至裝卸桿45之限制溝90中。前述裝卸桿45之限制溝90的寬幅,係被設定為較前述設定桿75之限制突起91的寬幅而更廣,但是,因應於限制溝90和限制突起91間之位置關係,裝卸桿45之移動或者是設定桿75之移動係被作拘束。
圖16,係對於在將可動體41對於一對之軌道軌2A、2B進行裝著前的狀態作展示。裝卸桿45,係對應於移動塊3A之脫離位置地而被作設定,移動塊3A和移動塊3B之間的間隔,係被設定為較一對之軌道軌2A、2B之間隔而更窄。因此,作業者係能夠在以兩手來將可動體 41作了保持的狀態下,將該可動體41插入至此些之軌道軌2A、2B之間。此時,設定桿75係對應於卡止銷78之退避位置地而被作設定,該卡止銷78之前端係從軌道軌2B而分離。又,在此狀態下,就算是為了將卡止銷78插入至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而使前述設定桿75移動,該設定桿75之限制突起91也會抵到裝卸桿45之限制溝90,而無法使設定桿75移動。故而,在使裝卸桿45朝向箭頭線A1方向進行操作之前的階段處、亦即是在將可動體41對於一對之軌道軌2A、2B而進行組裝之前的階段處,設定桿75之操作係被禁止。藉由此,係能夠防止在將可動體41對於一對之軌道軌2A、2B進行組裝作業時而錯誤地使卡止銷78移動之誤操作。
圖17,係對於操作裝卸桿45而將可動體41組裝在一對之軌道軌2A、2B上的狀態作展示,前述裝卸桿45,係對應於移動塊3A之裝著位置地而被作設定。藉由使裝卸桿被從脫離位置而設定至裝著位置處,由於該裝卸桿45之限制溝90係相對於設定桿75之限制突起91而朝向圖17之紙面右方向前進,因此,在此狀態下,係能夠使設定桿75朝向箭頭線C1方向移動。藉由此4,卡止銷78係被插入至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可動體41係成為無法相對於軌道軌2A、2B而移動。
另一方面,若是對於將可動體41從一對之軌道軌2A、2B而卸下的情況作考慮,則在將卡止銷78插入至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的狀態下,就算是想要使前 述裝卸桿45回到脫離位置(圖16中所示之位置),也由於該裝卸桿45之限制溝90會與設定桿75之限制突起91相互干涉,因此係並無法將裝卸桿45從裝著位置而設定至脫離位置。亦即是,只要不是如同圖17中所示之狀態一般的對於設定桿75進行操作而將卡止銷78從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拔出後的狀態,則係並無法對於裝卸桿45進行操作,而無法將移動塊3A拉回至脫離位置。
亦即是,在將可動體41從軌道軌2A、2B而卸下時,首先係有必要對於設定桿75進行操作而將卡止銷78從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拔出,並成為在進行了該操作之後,再對於前述裝卸桿45進行操作並將移動塊3A設定至脫離位置。因此,係能夠防止像是在維持於將卡止銷78插入至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的狀態下而將可動體41從一對之軌道軌2A、2B卸下一般之誤操作。
圖18以及圖19,係為對於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作展示者,並為對於前述之第4實施形態中的誤操作防止機構更進一步作了發展者。
在此第5實施形態中之可動體41的裝卸機構以及定位機構之基本構成,係與前述之第4實施形態相同。但是,定位機構之卡止銷78,係並非為對於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而進行插拔者,而是成為橫切過裝卸機構之裝卸桿45並對於軌道軌2A之固定孔26進行插拔的構成。又,在前述卡止銷78處,係被固定有略矩形狀之限制構件92,並構成為藉由對於定位機構之設定桿75進行 操作來使前述限制構件92相對於被設置在裝卸桿45處之溝93而選擇性地作嵌合。
相對於軌道軌2A之移動塊3A的對於裝著位置或脫離位置之設定,係藉由裝卸桿45之操作來進行。藉由使裝卸桿45朝向圖18中之箭頭線A1方向移動,移動塊3A係被組裝至軌道軌2A上,而能夠將可動體41對於一對之軌道軌2A、2B來進行裝著。又,若是使裝卸桿45朝向與上述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則移動塊3A係從軌道軌2A而分離,而能夠將可動體41從一對之軌道軌2A、2B卸下。關於此點,係與圖11中所示之裝卸機構的第3實施形態相同。
另一方面,對於軌道軌2A、2B而將可動體作固定的定位機構之操作,則係藉由設定桿75之操作來進行。藉由使設定桿75朝向圖19中之箭頭線C1方向移動,卡止銷78係朝向軌道軌2A而前進,該卡止銷78之前端係被插入至軌道軌2A之固定孔26中,而能夠將可動體41對於一對之軌道軌2A、2B來進行固定。又,若是使設定桿75朝向與上述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則卡止銷78係從軌道軌2A之固定孔26而拔出,而能夠使可動體41相對於一對之軌道軌2A、2B而自由地移動。關於此點,係與圖14中所示之定位機構相同。
如圖18中所示一般,在移動塊3A係被設定於退避位置處並且卡止銷78並未被插入至軌道軌2A之固定孔26中的狀態下,被固定於前述卡止銷78處之限制構 件92、和前述裝卸桿45之溝93,係存在於相互作了偏離的位置處。因此,就算是想要操作設定桿75並將卡止銷78插入至軌道軌2A的固定孔中,前述限制構件92也會與裝卸桿45相互干涉,而無法對於設定桿75進行操作。
另一方面,如圖19中所示一般,若是藉由對於裝卸桿45進行操作而將移動塊3A設定於裝著位置處,則該裝卸桿45之溝93係移動至與卡止銷98之限制構件92相對向的位置處。因此,卡止銷78之朝向軌道軌2A的前進係成為可能,並成為能夠對於設定桿75進行操作而將該卡止銷78插入至軌道軌2A之固定孔26中。亦即是,只要是在對於裝卸桿45進行操作並將可動體41裝著於一對之軌道軌2A、2B之間之後,則係成為能夠進行設定桿75之操作,並成為能夠將該可動體41對於軌道軌2A、2B而作固定。
又,與此相反的,在卡止銷被插入至軌道軌2A之固定孔26中的狀態下,由於卡止銷78之限制構件91係嵌合於裝卸桿45之溝93中,因此,只要不將卡止銷78從前述固定孔26中拔出,則便無法對於裝卸桿45進行操作,將移動塊3A從裝著位置而變更至退避位置的設定係被禁止。亦即是,若是想要將可動體41從一對之軌道軌2A、2B卸下,則首先係需要進行將卡止銷78從軌道軌2A之固定孔26而拔出之操作。
故而,在此第5實施形態中,亦同樣的,可動體之裝卸機構和定位機構的操作順序係被作限制,而成 為能夠防止作業者之誤操作。特別是,在此第5實施形態中,由於卡止銷之限制構件係如同門栓一般地作用並對於前述裝卸桿之操作產生強力的限制,因此係成為能夠確實地防止裝卸桿以及設定桿之操作順序的錯誤。
2A‧‧‧第1軌道軌
2B‧‧‧第2軌道軌
3A‧‧‧移動塊
3B‧‧‧移動塊
22‧‧‧安裝孔
24‧‧‧轉動行走面
25‧‧‧導引面
41‧‧‧可動體
42‧‧‧服務單元
44‧‧‧保持平板

Claims (5)

  1. 一種移動單元,其特徵為,係具備有:第1軌道軌(2A)以及第2軌道軌(2B),係相對於固定部而相互空出有間隔地作舖設,並且在相互對向之面上具有導引面;和第1移動塊(3A),係在前述第1軌道軌(2A)之導引面上行走;和第2移動塊(3B),係在前述第2軌道軌(2B)之導引面上行走;和可動體,係被固定在前述第1移動塊(3A)以及第2移動塊(3B)之雙方處,並可沿著前述第1軌道軌(2A)以及第2軌道軌(2B)而自由移動,在前述可動體(41)處,係被設置有裝卸機構,該裝卸機構,係將前述第1移動塊(3A)設定在與前述第1軌道軌(2A)作了接觸的裝著位置或者是較該裝著位置而更後退至第2軌道軌(2B)側之退避位置的其中一者,並保持於該位置處,前述裝卸機構,係具備有:裝卸桿,係能夠朝向與前述第1軌道軌(2A)以及前述第2軌道軌(2B)相平行之方向而自由滑動;和保持平板(44),係被固定有前述第1移動塊(3A),並且因應於前述裝卸桿之操作而將該第1移動塊(3A)設定於前述裝著位置或者是退避位置的其中一者處;和 彈性構件,係將被設定於前述裝著位置之前述第1移動塊(3A)朝向前述第1軌道軌(2A)作推壓;前述裝卸機構,係被收納於前述固定部和前述可動體(41)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移動單元,其中,前述裝卸機構,係具備有:輔助滑動構件,係因應於前述裝卸桿之操作而與前述保持平板(44)朝向同一方向移動,前述彈性構件,係被設置在前述第1移動塊(3A)和前述輔助滑動構件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移動單元,其中,前述裝卸桿,在將前述第1移動塊(3A)設定於裝著位置或者是退避位置的其中一者處時,其中一方之端部係從前述可動體(41)而突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移動單元,其中,在第1軌道軌(2A)或第2軌道軌(2B)之其中一方處,係於長邊方向上空出有特定之間隔地而被配列有複數之固定孔(26),在前述可動體(41)處,係被設置有定位機構,該定位機構,係具備有可相對於任意之固定孔(26)而自由作插入拔出之卡止銷(78),該定位機構,係被與前述裝卸機構一同地而被收容在前述固定部和前述可動體(41)之間, 若是前述第1移動塊(3A)被設定於裝著位置處,則前述卡止銷(78)係成為能夠插入至前述第1軌道軌(2A)或前述第2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移動單元,其中,若是前述卡止銷(78)被插入至前述第1軌道軌(2A)或前述第2軌道軌(2B)之固定孔(26)中,則前述第1移動塊(3A)之從裝著位置而朝向退避位置的移動係被禁止。
TW103131909A 2013-09-27 2014-09-16 移動單元 TWI6155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1035A JP5808375B2 (ja) 2013-09-27 2013-09-27 移動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1630A TW201531630A (zh) 2015-08-16
TWI615558B true TWI615558B (zh) 2018-02-21

Family

ID=5274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1909A TWI615558B (zh) 2013-09-27 2014-09-16 移動單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751632B2 (zh)
EP (1) EP3051155B1 (zh)
JP (1) JP5808375B2 (zh)
CN (1) CN105556142B (zh)
CA (1) CA2922948A1 (zh)
TW (1) TWI615558B (zh)
WO (1) WO20150456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35492S1 (en) * 2015-02-24 2018-12-11 Thk Co., Ltd. Slide rail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6527A (en) * 1985-09-12 1990-06-26 The Boeing Company Movable seating system for aircraft
TW201333335A (zh) * 2011-11-04 2013-08-16 Thk Co Ltd 運動導引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36451U (zh) 1978-03-16 1979-09-21
JPS6145772U (ja) * 1984-08-24 1986-03-2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ヘツド移動装置
JPH073232Y2 (ja) * 1989-01-19 1995-0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エアフィルタ着脱装置
JPH03260962A (ja) 1990-03-09 1991-11-20 Fujitsu Ltd 往復運動体の支持機構
JPH0475222U (zh) 1990-11-14 1992-06-30
JP2854447B2 (ja) * 1991-11-25 1999-02-03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及び該ユニットに用いる防振装置
JP2001227542A (ja) * 2000-02-18 2001-08-24 Thk Co Ltd 運動案内装置
JP4675239B2 (ja) 2003-09-26 2011-04-20 Thk株式会社 壁掛け装置
KR100590963B1 (ko) * 2004-05-07 2006-06-19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탈착식 시트를 위한 롱 슬라이드형 레일
DE202008005859U1 (de) 2008-04-28 2008-07-24 Tsai, Shu-Fu Linearführung mit der Möglichkeit zur automatischen Positionierung
JP5224519B2 (ja) * 2008-09-30 2013-07-03 Thk株式会社 運動案内装置
JP5601908B2 (ja) 2010-07-05 2014-10-08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レール、線運動案内装置、及び線運動案内装置用の移動体
JP5478538B2 (ja) * 2011-02-28 2014-04-23 Ckd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の予圧調整機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6527A (en) * 1985-09-12 1990-06-26 The Boeing Company Movable seating system for aircraft
TW201333335A (zh) * 2011-11-04 2013-08-16 Thk Co Ltd 運動導引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68369A (ja) 2015-04-13
EP3051155B1 (en) 2019-01-30
JP5808375B2 (ja) 2015-11-10
EP3051155A4 (en) 2016-09-21
US20160236786A1 (en) 2016-08-18
CN105556142A (zh) 2016-05-04
CN105556142B (zh) 2017-11-17
US9751632B2 (en) 2017-09-05
EP3051155A1 (en) 2016-08-03
TW201531630A (zh) 2015-08-16
WO2015045699A1 (ja) 2015-04-02
CA2922948A1 (en)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6917B2 (en) Attach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US8074954B2 (en) Rail for positioning and locking of elements, and a corresponding fitting
TWI621415B (zh)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US20130016928A1 (en) Slide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device
TWI572789B (zh) Mobile unit
US9522734B2 (en) Mounting system for mounting an object in a space of a transportation means and transportation means with a space and at least one such mounting system
TWI615558B (zh) 移動單元
US20120119052A1 (en) Function element,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unction element
CN114080333A (zh) 车厢内的座位排列的变更结构
KR101948743B1 (ko) 방사선 치료 테이블의 환자 지지 패널에 연결하기 위한 확장 패널
WO2014148135A1 (ja) 支持案内装置
EP2630892A1 (en) Two-way shifting device for tables
US10278297B1 (en) Case with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reof
EP3290340B1 (en) Lateral linear moving curtain rail
CN110198610B (zh) 机箱系统以及滑轨总成
JP2010221936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装置
CN109419190B (zh) 滑轨总成及其滑轨套件
US8899893B2 (en) Cargo aircraft rail system
JP5410361B2 (ja) ロック部材
TW201538361A (zh) 收納家具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