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0621B -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0621B
TWI610621B TW102131797A TW102131797A TWI610621B TW I610621 B TWI610621 B TW I610621B TW 102131797 A TW102131797 A TW 102131797A TW 102131797 A TW102131797 A TW 102131797A TW I610621 B TWI610621 B TW I6106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rotation speed
state
water
bra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1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2150A (zh
Inventor
新妻翔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22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2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0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06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55Antibacklash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55Antibacklash devices
    • A01K89/01555Antibacklash devices using magn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對於可電力地控制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 裝置,即使釣組的目視確認困難的狀況也可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
捲筒制動機構(25),是將捲筒(12)電力地 制動的裝置。捲筒制動機構(25),是具備:捲筒制動單元(40)、及捲筒控制部(72)、及旋轉速度感測器(41)、及著水判斷部(74)。捲筒制動單元(40),是在釣線吐出時將捲筒(12)電力地制動。捲筒控制部(72),是將捲筒制動單元(40)電力地控制。旋轉速度感測器(41),是可檢出捲筒(12)的旋轉速度。著水判斷部(74),是由拋竿開始後的預定的時間點,由比當時的制動力更大的制動力將捲筒(12)瞬間制動,對應制動解除後的旋轉速度的檢出結果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

Description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制動裝置,尤其是,將作用於可捲附釣線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的制動力電力地控制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
可將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電力地控制的雙軸承捲線器已是習知(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是具備:可與捲筒一體旋轉的磁鐵、及與磁鐵相面對配置在捲線器本體的線圈、及將流動於線圈的電流PWM(脈寬調變)來調整制動力的控制裝置。在控制裝置中,藉由軟體對應張力地控制制動力。在習知的捲筒制動裝置中,在拋竿後期的第3制動處理時若捲筒的旋轉速度成為預定以下的話終了制動控制。在制動控制的終了前後由釣者目視確認釣組的著水由手指壓線操作將捲筒旋轉制動,進行離合器進入操作。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4039951號說明書
釣者目視確認釣組的著水困難,例如夜釣的情況時,無法判斷釣組的著水。無法判斷釣組的著水的話,進行手指壓線操作的時間點不易取得,釣線纏結會發生,或在釣組著水之前進行手指壓線操作而具有成為無法將釣組投擲至目標場所的可能性。
本發明的課題,是對於可電力地控制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即使釣組的目視確認困難的狀況也可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是將可捲附在先端裝設有釣組的釣線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的裝置。捲筒制動裝置,是具備:捲筒制動部、及捲筒控制部、及旋轉速度檢出部、及著水判斷部。捲筒制動部,是在釣線吐出時將捲筒電力地制動。捲筒控制部,是將捲筒制動部電力地控制。旋轉速度檢出部,是可檢出捲筒的旋轉速度。著水判斷部,是由拋竿開始後的預定的時間點,將捲筒瞬間制動,對應制動解除後的旋轉速度的檢出結果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
在此捲筒制動裝置中,釣魚人進行拋竿的話,捲筒控制部是將捲筒制動部控制使捲筒被制動。且,由拋竿開始後的預定的時間點,藉由著水判斷部使捲筒被瞬間制動,著水判斷部是對應制動解除後的旋轉速度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在此,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時,將制動力瞬間增加,依據其後的捲筒的旋轉速度,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因此,對於可電力地控制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即使釣組的目視確認困難的狀況也可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
在捲筒制動裝置中,著水判斷部,是對應從前述捲筒的旋轉速度成為預定旋轉數以上的經過時間判斷是否到達預定的時間點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對應拋竿的經過時間設定預定的時間點,所以可以進一步提高著水的判斷的精度。
在捲筒制動裝置中,著水判斷部,是具有:非加速狀態判斷部、及非加速時間判斷部也可以。非加速狀態判斷部,是在制動解除後,依據旋轉速度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判斷捲筒是否為非加速的非加速狀態。非加速時間判斷部,若判斷為捲筒是在非加速狀態下的話,就判斷非加速狀態是否預定時間以上繼續。若判斷非加速狀態為預定時間以上繼續的話,著水判斷部就判斷成釣組是著水狀態。
在此情況下,捲筒是在預定時間以上為非加速狀態下,張力為0的狀態被維持預定時間以上的情況, 就判斷成釣組是著水狀態。由此,即使釣組的目視確認困難的狀況也可以進一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
在捲筒制動裝置中,著水判斷部,是具有:非加速狀態判斷部、及速度判斷部也可以。非加速狀態判斷部,是在制動解除後,依據旋轉速度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判斷捲筒是否為非加速的非加速狀態。速度判斷部,若判斷為捲筒是在非加速狀態下的話,就判斷捲筒的旋轉速度是否為預定速度以下。著水判斷部,若旋轉速度是預定速度以下的情況,就判斷成釣組是著水狀態。在此情況下,捲筒是在預定時間以上為非加速狀態下,且捲筒的旋轉速度是預定速度以下的情況,就判斷成釣組是著水狀態。由此,可以進一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
在捲筒制動裝置中,著水判斷部,是具有:非加速狀態判斷部、及非加速時間判斷部、及速度判斷部也可以。非加速狀態判斷部,是在制動解除後,藉由速度檢出手段的檢出結果判斷捲筒是否為非加速的非加速狀態。非加速時間判斷部,若判斷為捲筒是在非加速狀態下的話,就判斷非加速狀態是否預定時間以上繼續。速度判斷部,若判斷非加速狀態為預定時間以上繼續的話,就判斷捲筒的旋轉速度是否為預定速度以下。著水判斷部,若判斷旋轉速度為預定速度以下的話,就判斷成釣組是著水狀態。
在此情況下,捲筒是在預定時間以上為非加速狀態下且在張力為0的狀態被預定時間以上維持,且捲 筒的旋轉速度是預定速度以下的情況時,就判斷成釣組是著水狀態。由此,對於發明3加上旋轉速度的判斷,就可以進一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
依據本發明的話,當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時,將制動力瞬間增加,藉由其後的捲筒的旋轉速度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因此,對於可電力地控制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即使釣組的目視確認困難的狀況也可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又,在此「著水狀態」是指從釣組著水之前至著水隨後之間沒有手指壓線操作等的話容易發生釣線纏結的狀態。
1‧‧‧捲線器本體
2‧‧‧操作桿
2a‧‧‧臂部
2b‧‧‧把手
3‧‧‧星狀牽引器
5‧‧‧框架
6‧‧‧第1側蓋
7‧‧‧第2側蓋
7b‧‧‧轂部
8‧‧‧第1側板
8a‧‧‧開口
9‧‧‧第2側板
10a‧‧‧連結部
12‧‧‧捲筒
12a‧‧‧凸緣部
12b‧‧‧捲線胴部
12c‧‧‧檢出筒部
13‧‧‧捲筒支撐部
14‧‧‧軸承收納部
17‧‧‧離合器操作桿
18‧‧‧均勻捲線機構
19‧‧‧齒輪機構
20‧‧‧捲筒軸
20a‧‧‧大徑部
20b‧‧‧第1小徑部
20c‧‧‧第2小徑部
20d‧‧‧磁鐵裝設部
21‧‧‧離合器機構
22‧‧‧離合器控制機構
23‧‧‧牽引機構
24‧‧‧拋竿控制機構
25‧‧‧捲筒制動機構(捲筒制動裝置的一例)
26a‧‧‧第1軸承
26b‧‧‧第2軸承
27‧‧‧磁鐵保持部
27a‧‧‧貫通孔
28‧‧‧螺帽
29‧‧‧卡合銷
30‧‧‧手把軸
31‧‧‧驅動齒輪
32‧‧‧小齒輪
32a‧‧‧嚙合溝
32c‧‧‧齒輪部
33‧‧‧軸承
35‧‧‧離合器軛
40‧‧‧捲筒制動單元(捲筒制動部的一例)
41‧‧‧旋轉速度感測器(旋轉速度檢出部的一例)
42‧‧‧捲筒控制單元
43‧‧‧模式調整鈕
45‧‧‧模式調整鈕位置感測器
51‧‧‧摩擦托板
52‧‧‧制動帽
55‧‧‧控制部
57‧‧‧蓄電元件
58‧‧‧整流電路
60‧‧‧旋轉件
61‧‧‧磁鐵
62‧‧‧線圈
63‧‧‧開關元件
68‧‧‧套筒
70‧‧‧電路基板
72‧‧‧捲筒控制部
73‧‧‧張力檢出部
74‧‧‧著水判斷部
75‧‧‧著水報知部
76‧‧‧非加速狀態判斷部
77‧‧‧非加速時間判斷部
78‧‧‧速度判斷部
86‧‧‧單向離合器
87‧‧‧單向離合器
90‧‧‧絕緣被膜
100‧‧‧雙軸承捲線器
[第1圖]採用了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立體圖。
[第2圖]顯示捲線器本體內部的構成的剖面圖。
[第3圖]顯示捲筒制動裝置的構成的方塊圖。
[第4圖]顯示控制部的功能構成的方塊圖。
[第5圖]說明控制部的控制動作的圖表。
[第6圖]顯示控制部的控制動作的流程圖。
[第7圖]顯示其制動處理的流程圖。
[第8圖]顯示其著水處理的流程圖。
<捲線器的構成>
在第1圖及第2圖中,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100,是誘餌拋釣用的扁窄型(low-profile)形的雙軸承捲線器。此捲線器,是具備:捲線器本體1、及被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側方的捲筒旋轉用操作桿2、及被配置於操作桿2的捲線器本體1側的牽引力調整用的星狀牽引器3。
操作桿2,是具有臂部2a、及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臂部2a的兩端的把手2b之雙操作桿形者,臂部2a,是如第2圖所示,不可旋轉地裝設於手把軸30的先端,藉由螺帽28被結合在手把軸30。
捲線器本體1,是例如鎂合金等的輕金屬製的構件,具有:框架5、及被裝設於框架5的兩側方的第1側蓋6及第2側蓋7。線捲用的捲筒12是透過捲筒軸20(第2圖)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在捲線器本體1的內部。
在框架5內,如第2圖所示,配置有:捲筒12、及成為進行手指壓線的情況的姆指的接觸的離合器操作桿17(第1圖)、及均一地將釣線捲取在捲筒12內用的均勻捲線機構18。且在框架5及第2側蓋7之間,是配置有:將來自操作桿2的旋轉力朝捲筒12及均勻捲線機構18傳達用的齒輪機構19、及捲筒12及操作桿2的連 結/遮斷的離合器機構21、及對應離合器操作桿17的操作將離合器機構21控制用的離合器控制機構22、及將捲筒12制動的牽引機構23、及調整捲筒12的旋轉時的阻力用的拋竿控制機構24。且,在框架5及第1側蓋6之間,是配置有抑制拋竿時的釣線纏結用的電力地控制式的捲筒制動機構(捲筒制動裝置的一例)25。
框架5,是具有:被配置成隔有預定間隔彼此相面對的第1側板8及第2側板9、及將第1側板8及第2側板9一體連結的複數連結部10a。在第1側板8中,形成有圓形的開口8a。構成捲線器本體1的捲筒支撐部13是可裝卸自如地被固定在此開口8a中。在捲筒支撐部13中設有收納將捲筒12的一端支撐的第1軸承26a用的軸承收納部14。捲筒支撐部13是具有與形成於開口8a的母螺紋部螺合的公螺紋部,被螺固在開口8a。
捲筒12,是在兩側部具有盤狀的凸緣部12a,在兩凸緣部12a之間具有筒狀的捲線胴部12b。第2圖左側的凸緣部12a的外周面,是為了防止咬線而與開口8a的內周側隔有些微間隙地配置。捲筒12,是藉由例如鋸齒結合不可旋轉地被固定於貫通捲線胴部12b的內周側的捲筒軸20。
捲筒軸20,是例如SUS304等的非磁性金屬製,貫通第2側板9朝第2側蓋7的外方延伸。其延伸的一端,是藉由第2軸承26b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在被裝設於第2側蓋7的轂部7b。且捲筒軸20的另一端是藉由第 1軸承26a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在捲筒軸20的中心,形成有大徑部20a,在兩端形成有被支撐於第1軸承26a及第2軸承26b的第1小徑部20b及第2小徑部20c。又,第1軸承26a及第2軸承26b是使其滾動構件及內輪及外輪由SUS404C製,將其表面改質使提高耐腐蝕性的滾動軸承。
進一步,在第2圖左側的第1小徑部20b及大徑部20a之間形成有具有兩者的中間的外徑且將後述的磁鐵61裝設用的磁鐵裝設部20d。在磁鐵裝設部20d中,例如,在SUM(擠壓、切削)等的鐵材的表面施加了無電場鎳鍍膜的磁性體製的磁鐵保持部27是例如藉由鋸齒結合而不可旋轉地被固定於。磁鐵保持部27,是由剖面正方形且在中心形成有讓磁鐵裝設部20d貫通的貫通孔27a的四角柱狀的構件。磁鐵保持部27的固定方法不限定於鋸齒結合,可以使用鍵結合和花鍵結合等的各種的結合方法。
捲筒軸20的大徑部20a的右端,是被配置於第2側板9的貫通部分,在那固定有構成離合器機構21的卡合銷29。卡合銷29,是沿著直徑貫通大徑部20a,其兩端是朝徑方向突出。
離合器操作桿17,是如第1圖所示,在第1側板8及第2側板9之間的後部被配置於捲筒12後方。離合器操作桿17是與離合器控制機構22連結,在第1側板8及第2側板9之間朝上下方向滑動,將離合器機構 21切換至連結狀態及遮斷狀態。
齒輪機構19,是具有:手把軸30、及被固定於手把軸30的驅動齒輪31、及與驅動齒輪31嚙合的筒狀的小齒輪32。手把軸30,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第2側板9及第2側蓋7,藉由滾子型的單向離合器86及爪式的單向離合器87使線吐出方向的旋轉(逆轉)被禁止。單向離合器86,是被裝設於第2側蓋7及手把軸30之間。驅動齒輪31,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手把軸30,透過手把軸30及牽引機構23被連結。
小齒輪32,是從第2側板9的外方朝內方延伸,在中心讓捲筒軸20貫通的筒狀構件,朝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裝設於捲筒軸20。且,小齒輪32的第2圖左端側,是藉由軸承33可旋轉自如且朝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被支撐在第2側板9。在小齒輪32的第2圖左端部中形成有與卡合銷29嚙合的嚙合溝32a。藉由此嚙合溝32a及卡合銷29構成離合器機構21。且在中間部形成頸部32b,在右端部形成與驅動齒輪31嚙合的齒輪部32c。
離合器控制機構22,是具有沿著捲筒軸20方向移動的離合器軛35。且,離合器控制機構22,是具有與捲筒12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連動將離合器機構21離合器接合(ON)的離合器返回機構(無圖示)。
拋竿控制機構24,是具有:將捲筒軸20的兩端挾持配置的複數摩擦托板51、及調節由摩擦托板51所產生的捲筒軸20的挾持力用的制動帽52。左側的摩擦托 板51,是被裝設於捲筒支撐部13內。
<捲筒制動機構的構成>
捲筒制動機構25,是如第3圖所示,具有:捲筒制動單元(捲筒制動部的一例)40、及旋轉速度感測器(旋轉速度檢出部的一例)41、及捲筒控制單元42、及模式調整鈕43。捲筒制動單元40,是設於捲筒12及捲線器本體1。旋轉速度感測器41,是為了檢出捲筒12的旋轉速度、及作用於釣線的張力而設置。捲筒控制單元42,是將捲筒制動單元40控制。模式調整鈕43,是為了選擇將捲筒制動單元40控制的後述的4個制動模式的其中任一而設置。
捲筒制動單元40,是藉由發電可電力地控制將捲筒12制動。捲筒制動單元40,是具備:包含朝旋轉方向並列配置在捲筒軸20上的複數(例如4個)磁鐵61的旋轉件60、及與旋轉件60的外周側相面對配置且串聯連接的複數(例如4個)的線圈62、及使被串聯連接的複數線圈62的兩端被連接的開關元件63。捲筒制動單元40,是將藉由磁鐵61及線圈62的相對旋轉發生的電流,藉由開關元件63通斷(ON/OFF)變更負荷工作比將捲筒12制動。由捲筒制動單元40發生的制動力是開關元件63的導通(ON)時間愈長愈(負荷工作比愈大)強。
旋轉件60的4個磁鐵61,是在圓周方向被並列配置且極性是交互地相異。磁鐵61,是具有與磁鐵保 持部27大致同等的長度的構件,其外側面是剖面圓弧狀的面,內側面是平面。此內側面是與捲筒軸20的磁鐵保持部27的外周面接觸地配置。
如第2圖所示,在相面對於捲線胴部12b的內周面的磁鐵61的位置中,例如,在SUM(擠壓、切削)等的鐵材的表面裝設有施加了無電場鎳鍍膜的磁性體製的套筒68。套筒68,是在捲線胴部12b的內周面藉由壓入(壓配)或是黏著等的適宜的固定手段被固定。將這種磁性體製的套筒68與磁鐵61相面對配置的話,來自磁鐵61的磁束因為會集中通過線圈62,所以發電及制動器效率可提高。
線圈62,是為了防止不順暢現象使捲筒12的旋轉平順而採用無芯型式者。進一步軛也未設置。線圈62,是使被捲繞的芯線與磁鐵61相面對且配置於磁鐵61的磁場內的方式呈略矩形地捲繞。4個線圈62被串聯連接,其兩端是與開關元件63連接。線圈62,是使與磁鐵61的外側面的距離大致成為一定的方式對於捲筒軸芯沿著捲筒12的旋轉方向彎曲成形成實質上同芯的圓弧狀。因此,可以將線圈62及旋轉中的磁鐵61的間隙一定地維持。線圈62,是被安裝於後述的電路基板70。
開關元件63,是具有例如可由高速導通斷開控制且並列連接的2個FET(電場效果晶體管)63a。在FET63a的各極端子連接有被串聯連接的線圈62。此開關元件63也被裝設於電路基板70。
旋轉速度感測器41,是例如,使用具有投光部及受光部的投受光型的光電開關。在相面對於電路基板70的捲筒12的凸緣部12a的外側面中,一體形成有具有在旋轉方向隔有間隔地被配置的複數狹縫的檢出筒部12c,旋轉速度感測器41,是將檢出筒部12c挾持的方式使投光部及受光部相面對配置,藉由通過狹縫的光來檢出捲筒12的旋轉速度。
模式調整鈕43,是為了選擇4個制動模式的其中任一而設置。4個制動模式,是後述的第1制動力及第2制動力是不同的制動模式,L模式(遠投模式)、及M模式(中距離模式)、及A模式(萬能模式)、及W模式(逆風模式)的4個模式。
在此,L模式,是使用比重輕的釣線,在順風的絕佳的條件將匙型硬餌、金屬鐵板硬餌、搖擺顫泳型硬餌等的空氣阻力低的重的釣組(誘餌)超遠投用的遠距模式。將拋竿隨後的能量直到極限為止利用,將最大旋轉數儘可能地提高,注重進一步在中盤之後幾乎自由飛出使距離延伸的制動模式,第1制動力是被設定成最小。
M模式,是被設定成可以由:重心移動式軟餌和鉛筆型軟餌、搖擺顫泳型軟餌等空氣阻力少的釣組(軟餌)舒適地遠投的制動模式。設定成抑制拋竿隨後的超限,且將中盤之後高明地修正且最大限度不使釣線纏結地使飛出距離延伸。使用比重小的聚醯胺樹脂系的釣線的情況,將此模式設定成基準較佳。
A模式,是將拋竿隨後的能量直到極限為止利用,且重視後半的延伸的制動器設定。無關釣線和釣組的種類、風向,在幾乎所有的狀況可全能地使用。特別是,使用比重較重的碳氟化合物(氟烴)系的釣線的情況,將此模式設定成基準較佳。
W模式,是即使在完全地逆風中使釣組的飛行距離落下的狀況也儘可能地抑制釣線纏結地使飛行距離拉長的模式,第2制動力被設定成最變大。設定成最適合將在飛行中旋轉且容易減速的重心固定假餌和扁平側曲假餌朝向逆風拋擲的情況時。且,因為設定成低旋轉所以即使前後擺動和上下擺動等的輕拋竿也可確實地防止釣線纏結。
模式調整鈕43,是可轉動自如地設在第1側蓋6且可被定位在對應制動模式的4個旋轉相位。在模式調整鈕43中設有無圖示的磁鐵。在電路基板70中在磁鐵轉動的領域設有由隔有間隔地被配置的2個霍爾元件所構成的模式調整鈕位置感測器45。模式調整鈕位置感測器45,是藉著由磁鐵的通過所產生的2個霍爾元件的通斷(ON/OFF)的變化,具體而言,雙方導通(ON)、一方導通(ON)另一方斷開(OFF),一方斷開(OFF)另一方導通(ON)、雙方斷開(OFF),檢出模式調整鈕43的旋轉相位,後述的控制部55,是將4個制動模式的其中任一對應旋轉相位地設定。
捲筒控制單元42,是具有:被裝設於捲筒支 撐部13的與捲筒12的凸緣部12a相面對的面的電路基板70、及被搭載於電路基板70的控制部55。
電路基板70,是中心呈圓形開口的墊圈形狀的環狀的基板,在軸承收納部14的外周側被配置成與捲筒軸20實質上同芯。電路基板70,是可相對轉動自如地裝設於捲筒支撐部13。且,電路基板70,是對於開口8a由預定的相位被配置的方式被定位。由此,即使將捲筒支撐部13對於開口8a旋轉裝卸也可使電路基板70由一定的相位被配置。
在此,因為電路基板70是被裝設於與捲筒支撐部13的捲筒12的凸緣部12a相面對的面,所以可以將被配置於旋轉件60的周圍的線圈62直接安裝在電路基板70。因此,成為不需要將線圈62及電路基板70連接的導線,可以減輕線圈62及電路基板70的絕緣不良。且,線圈62因為是被裝設於被安裝於捲筒支撐部13的電路基板70,所以只要將電路基板70安裝在捲筒支撐部13也可將線圈62裝設於捲筒支撐部13。因此,可以容易地組裝捲筒制動機構25。進一步,因為電路基板70是可相對旋轉自如地裝設在捲筒支撐部13,且對於開口8a被定位在預定的相位,所以電路基板70及捲線器本體1的相位不會變化。因此,即使在被裝設於開閉的第1側蓋6的模式調整鈕43設置磁鐵,在電路基板70設置霍爾元件,霍爾元件也可以由始終相同位置關係檢出磁鐵。
控制部55,是由搭載了例如CPU55a、RAM55b、 ROM55c及I/O介面55d等的微電腦所構成。在控制部55的ROM55c中,容納有控制程式,並且橫跨後述的2個制動處理的第1制動力和第2制動力和正時器等的資料是各別對應4個制動模式被容納。且,各制動模式時的張力的參照張力和開始張力等的設定值等也被容納。在控制部55中,連接有:旋轉速度感測器41、及檢出模式調整鈕43的轉動位置用的模式調整鈕位置感測器45。且,在控制部55中,連接有開關元件63的各FET63a的閘門。控制部55,是藉由來自旋轉速度感測器41及模式調整鈕位置感測器45的輸入及後述的控制程式,依據例如周期1/1000秒的PWM(脈寬調變)訊號將捲筒制動單元40的開關元件63導通斷開控制。具體而言,控制部55,是在被選擇的制動模式中,由對應旋轉速度減少的負荷工作比D將開關元件63導通斷開控制。在控制部55中被供給作為電源的來自蓄電元件57的電力。此電力也被供給至旋轉速度感測器41及模式調整鈕位置感測器45。且,控制部55,是檢出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並且釣組若著水狀態的話將其指令藉由聲音向釣魚人報知。
控制部55,是如第4圖所示,藉由軟體被實現的功能構成,具備:捲筒控制部72、及張力檢出部73、及著水判斷部74、及著水報知部75。捲筒控制部72,是進行第7圖所示的制動處理。張力檢出部73,是從旋轉速度感測器41的輸出,藉由後述(1)式算出張力。著水判斷部74,其功能構成具有:非加速狀態判斷部 76、及非加速時間判斷部77、及速度判斷部78。非加速狀態判斷部76,是判斷捲筒12非加速,即判斷包含等速旋轉及減速旋轉的非加速的非加速狀態。此判斷,是藉由旋轉速度感測器41的時間序列的輸出進行。非加速時間判斷部77,是判斷非加速狀態是否預定時間(例如0.05秒至0.5秒)繼續。速度判斷部78,是判斷捲筒的旋轉速度ω是否成為著水狀態的判斷基準的極低速的終了速度ωe。著水報知部75,是著水判斷部74若判斷為釣組是在著水狀態下的話,將所判斷的釣組是著水狀態,藉由將功率控制的頻率轉成聽覺範圍的頻率,使由負荷工作所產生的聲音即功率控制音響動來進行報知。
作為電源的蓄電元件57,是使用例如電解電容器,與整流電路58連接。整流電路58是與開關元件63連接,具有旋轉件60及線圈62,將來自作為發電機功能的捲筒制動單元40的交流電流轉換成直流且將電壓穩定化後,供給至蓄電元件57。
又,這些的整流電路58及蓄電元件57也被搭載於電路基板70。包含被搭載於此電路基板70的線圈62的各部,是被合成樹脂絕緣體製的絕緣被膜90覆蓋。絕緣被膜90是形成附鍔圓筒狀,將被裝設於線圈62及電路基板70及電路基板70的電器零件覆蓋。但是,旋轉速度感測器41的投受光部分是從絕緣被膜90露出。
<實際釣魚時的捲線器的操作及動作>
在進行拋竿時,將離合器操作桿17朝下方按壓將離合器機構21成為離合器斷開(OFF)狀態。在此離合器斷開(OFF)狀態下,捲筒12是成為自由旋轉狀態,進行拋竿的話藉由釣組的重量使釣線從捲筒12有力地吐出。藉由此拋竿若捲筒12旋轉的話,磁鐵61會在線圈62的內周側旋轉,將開關元件63導通(ON)的話電流會流動在線圈62使捲筒12被制動。在拋竿時捲筒12的旋轉速度會急劇地變快,超過尖峰的話會漸漸地減速。
釣組若成為著水狀態的話,功率控制音會響動,釣魚人可以判斷釣組已著水。由此,釣魚人,是將操作桿2朝線捲取方向旋轉藉由無圖示的離合器返回機構將離合器機構21成為離合器接合(ON)狀態,由手掌握持捲線器本體1等待魚上鉤。
<控制部的控制動作>
接著,對於拋竿時的控制部55的概略的制動器控制動作參照第5圖進行說明。又,在第5圖中,在縱軸顯示表示制動力的強度的負荷工作比及張力及旋轉速度,在橫軸顯示從拋竿之後的時間經過。且由粗實線畫成實際控制的負荷工作比,即制動力。
開始拋竿,電源投入控制部55的話,對應模式調整鈕43的位置,由控制部55設定:對應制動模式的後述的第1制動處理的第1初期制動力(負荷工作比D1S)、及第2制動處理的第2初期制動力(負荷工作比 D2S)、及第2制動力的倍率MP(例如1.2倍至2.5倍的範圍)、及第2制動力的衰減率RA(例如0.2~0.6)、及修正制動時的正時器TN的正時器值(例如0.05秒至0.5秒的範圍)。且,決定作為對於被檢出的張力F的比較對照的參照張力Fr和制動開始時點的開始張力Fs也被設定。又,在第5圖中,第2制動力AD1的倍率MP,是說明為例如1.5。
接著,將來自旋轉速度感測器41的旋轉速度ω讀入,依據旋轉速度ω算出張力F。
在此,張力F,可以由捲筒12的旋轉速度的變化率(△ω/△t)及捲筒12的慣性力矩J求得,拋竿時捲筒12的旋轉速度若變化的話,此時,若捲筒12不受來自釣線的張力時與單獨自由旋轉的情況的旋轉速度的差是藉由來自釣線的張力所發生的旋轉驅動力(扭矩)所產生者。將此時的旋轉速度的變化率設成(△ω/△t)的話,驅動扭矩T,可以由下述(1)式表示。
T=J×(△ω/△t)……(1)
從(1)式求得驅動扭矩T的話,可以從釣線的作用點的半徑(通常是15~20mm)求得張力。
得知從拋竿開始漸漸地降下的張力是成為預定值(開始張力Fs)以下時將大的制動力作用的話,由旋轉速度的尖峰的前方使釣組的姿勢反轉就可穩定飛行。為了由此旋轉速度的尖峰的前方進行制動由穩定的姿勢使釣組 飛行而進行以下的控制。即,在拋竿當初短時間(ts1~ts2)將強力的制動力D1S作用來進行使釣組反轉的第1制動處理,接著,將漸漸地變弱的第1制動力(至第5圖的時間ta1+T1為止是由實線,其之後是由虛線顯示)及第2制動力(在第5圖的時間ta1+T1之後由實線顯示)組合使漸漸地制動,直到判斷出釣組的著水為止將捲筒12制動。在此,第1制動力D2是從制動開始時的制動力與旋轉速度的二次方(平方)成比例減少。且,第2制動力,是由從在第1制動力D2乘上預定的倍率MP的初期值被設定的衰減率RA減少。
將此第1制動處理及第2制動處理的2個制動處理由捲筒控制部72進行。在第2制動處理中,比較至少一部分是被設定成與時間一起減少的參照張力Fr及被檢出的檢出張力F,檢出張力F若成為參照張力Fr以下的話,由第2制動力將捲筒12制動。此第2制動力,是以第1制動力為基準增加,隨著衰減率RA衰減。具體而言,檢出張力是成為參照張力以下的話,正時器TN(N:1、2、3…)每次作動,正時器TN若時間結束的話,藉由以當時的第1制動力D2為基準所增加的第2制動力AD1進行制動。又,在時間結束前若檢出張力F超過參照張力Fr的話正時器TN被重設,對於第2制動力AD1,不進行以第1制動力D2為基準增加的處理。即,隨著至其為止的衰減率RA衰減。
例如,在第5圖中,在時間ta1若檢出張力F 成為參照張力Fr以下的話,因為正時器T1開始,且直到時間結束為止檢出張力F是參照張力Fr以下,所以直到正時器T1時間結束的時點藉由以當時的第1制動力D21為基準增加的第2制動力AD1)將捲筒12制動。此時的第2制動力AD1的值,是成為AD1=D21+1.5×D21=2.5×D21。
且即使時間ta2且檢出張力F也成為參照張力以下,但是在第5圖如虛線的圓內所示,在正時器T2時間結束之前的時間tb,因為檢出張力F超過參照張力Fr,所以對於第2制動力,不進行以第1制動力為基準增加的處理(在第5圖的時間ta2+T2,由細的2點鎖線顯示)。進一步,因為在時間ta3檢出張力F再度成為參照張力Fr以下,且正時器T2時間結束為止其狀態是持續,所以在正時器T2時間結束的時點,對於第2制動力AD1,由以當時的第1制動力(D22)為基準增加的處理實行,由制動力(D22+1.5×D22=2.5×D22)被制動。第2制動力會與時間經過一起對應衰減率RA衰減。且,第2制動力AD1,不會成為第1制動力D2以下。
接著,對於具體的控制處理參照第6圖、第7圖及第8圖的控制流程圖進行說明。
藉由拋竿使捲筒12旋轉使電力被儲存在蓄電元件57且電源投入控制部55的話,由步驟S1進行初期設定。在此,各種的標記和變數被重設。例如,將顯示正時器TN的次數的變數N設成1。在步驟S2中,為了判 斷拋竿是否開始,藉由來自旋轉速度感測器41的脈衝將捲筒12的旋轉速度ω讀入。在步驟S3中,判斷旋轉速度ω是否超過拋竿的判斷速度也就是速度ωi(例如3000rpm至6000rpm程度的旋轉速度,在此為5000rpm)開始拋竿。若旋轉速度ω超過5000rpm而判斷為拋竿已開始的話,移行至步驟S4。在步驟S4中,判斷關連於進入後述的著水處理的條件的正時器Te是否已經開始(導通(ON))。正時器Te尚未導通(ON)的情況時,從步驟S4移行至步驟S5。在步驟S5中,將正時器Te導通(ON)使開始。正時器Te已經導通(ON)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6。又,正時器Te,是用於測量開始拋竿之後直到判斷出釣組是在著水狀態下為止的時間用者。正時器Te的值,是被設成例如1.8秒至2.5秒程度,在此實施例中,被設成2秒。因此,在此實施例中,判斷開始拋竿之後2秒經過後是否釣組是在著水狀態下。此正時器Te的時間,是依據釣魚的制動模式而變化。例如,L模式時的正時器Te的值是設成比其他的制動模式的正時器Te的值更長。
在步驟S6中,判斷顯示後述的制動處理是否開始的標記CF是否導通(ON)。制動處理尚未開始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7。在步驟S7中,藉由模式調整鈕位置感測器45判斷其中任一的制動模式BMn(n是1~4的整數)是否被選擇。在步驟S8中,設定制動模式被選擇的制動模式BMn。具體而言,從控制部55內的ROM55c,讀出由對應制動模式BMn的第1制動處理的第1初期制動 力D1S、第2制動處理的第1制動力的初期值也就是第2初期制動力D2S、第2制動力AD1的增加率(倍率)MP、正時器TN的各別的正時器值、第2制動力AD1的衰減率RA及第2制動力AD1制動時使用的參照張力Fr等的各制動模式BMn的值,設定於RAM55b。又,第1初期制動力D1S,是拋竿初期的旋轉速度為10000rpm時的負荷工作比。因此,第1初期制動力D1S是對應拋竿初期的旋轉速度被修正。正時器TN(N:正的整數)是在第2制動處理中由第2制動力AD1制動時由此順序被使用者,正時器值是設定成依序使正時器值變長。例如,正時器T1的正時器值是0.05秒,正時器T2的正時器值是0.1秒。
在步驟S9中,將捲筒12的旋轉速度ω讀入。在步驟S10中,將作用於從捲筒12被吐出的釣線的張力F依據前述的式從旋轉速度ω算出。
在步驟S11中,判斷被算出的張力F是否為開始張力Fs(例如0.5~1.5N的範圍的其中任一的值)以下。超過開始張力Fs的情況時返回至步驟S9。
張力F是成為預定值Fs以下的話移行至步驟S12。在步驟S12中,將標記CF導通(ON)。在步驟S13中,由步驟S9將最接近檢出的旋轉速度ω設成拋竿初期的旋轉速度ω1。在步驟S14中,進行第7圖所示的制動處理。在步驟S15中,判斷供判斷釣組在著水狀態下用的正時器Te是否時間結束而斷開(OFF)。正時器Te是時間未結束的情況時,返回至步驟S2。正時器Te是時間結束 斷開(OFF)的話移行至步驟S16,進行第8圖所示的著水處理。著水處理是完成的話,移行至步驟S17。
在步驟S17中,將全部的標記斷開(OFF),由步驟S18將全部的正時器TN重設返回至步驟S2。
在步驟S6,若標記CF導通(ON),制動處理已經開始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14。
在步驟S14的制動處理中,由第7圖的步驟S20,判斷檢出張力F是否從成為預定值Fs以下經過時間ts2。直到時間ts2經過為止移行至步驟S21,實行第1制動處理,移行至步驟S15。在步驟S21的第1制動處理中,如第5圖所示,將由步驟S8被設定的第1初期制動力D1S對應拋竿初期的旋轉速度ω1修正,由一定的制動力在時間ts2期間將捲筒12制動。
開始制動之後若時間ts2經過的話從步驟S20移行至步驟S22實行第2制動處理。在步驟S22中,檢出旋轉速度ω。在步驟S23中,算出張力F。在步驟S24中,判斷標記SF是否導通(ON)。此標記SF,是判斷第2制動處理是否已經開始的標記。標記SF未導通(ON)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25將標記SF導通(ON)。在步驟S26中,將由步驟S22檢出的旋轉速度ω設成第2制動處理中的初期旋轉速度ω2。在步驟S24若標記SF已經導通(ON),即第2制動處理已經開始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27。
在步驟S27中,判斷檢出張力F是否成為參 照張力Fr以下。檢出張力F是成為參照張力Fr以下的話為了使第2制動力作用,移行至步驟S28。步驟S28,是判斷正時器TN(最初是正時器T1)是否已經時間結束。時間未結束時,移行至步驟S29,判斷正時器TN是否開始。正時器TN未開始時,移行至步驟S30將正時器TN開始並返回至主例行程式。正時器TN已經開始的話,跳過步驟S30返回至主例行程式。
正時器TN時間結束時,是從步驟S28移行至步驟S31。在步驟S31中,第一次先判斷顯示檢出張力F是否成為參照Fr以下的修正制動處理的標記TF是否導通(ON)。標記TF未導通(ON)時因為是第一次的情況所以移行至步驟S32且為了準備下次的正時器TN(例如正時器T2)將變數N增加1。在步驟S33中,將標記TF導通(ON)。在步驟S34中,設定第2制動力AD1返回至主例行程式。第2制動力AD1,是如第5圖所示,正時器TN是被設成將在時間結束時的第1制動力D2乘上倍率MP(例如1.5)者加算在第1制動力者。
且標記TF已經導通(ON)的情況時,從步驟S31移行至步驟S35進行第2制動力AD1的衰減處理。具體而言,將從當時的第2制動力AD1減去在第2制動力AD1乘上預定的衰減率RA者的值設成新的第2制動力AD1。在步驟S36中,為了使第2制動力AD1不會比第1制動力D2弱,判斷衰減的第2制動力AD1是否為第1制動力D2以下。第2制動力AD1是第1制動力D2以下的 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40進行由第1制動力D2所產生的制動處理。
另一方面,檢出張力F是超過參照張力Fr的情況時,從步驟S27移行至步驟S37。在步驟S37中,判斷標記TF是否導通(ON),即,修正制動處理是否已經進行。修正制動處理若已進行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38將標記TF斷開(OFF)。修正制動處理未進行的情況時跳過步驟S38。在步驟S39中,將正時器TN重設,將正時器TN初期化。由此,正時器TN重設之前檢出張力F若超過參照張力Fr情況時,使正時器TN不會時間結束的方式取消由第2制動力所產生的制動處理。
在步驟S40中,進行由第1制動力所產生的制動處理後返回至主例行程式。在由第1制動力所產生的制動處理中,由將第2初期制動力D2S由旋轉速度的二次方(平方)減少的負荷工作比(D2=D2S(ω/ω2)2)將捲筒12制動。
在此,檢出張力F超過參照張力Fr的話,由弱的第1制動力D2制動,檢出張力F若成為參照張力Fr以下的話由以第1制動力D2為基準使制動力增加的強力的第2制動力AD1將捲筒12制動。因此,可對應釣魚的條件制動力的強弱被自動地控制。因此,即使釣魚的條件某程度變化,也不需要重新進行制動力的強弱的設定。
在步驟S16的著水處理中,進行: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的著水判斷處理、及若判斷為釣組是在 著水狀態下的話將其指令報知的著水報知處理。由第8圖所示的著水處理的步驟S51,為了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且為了決定補助地制動時的制動力,而設定張力目標值Ft。此張力目標值Ft,是例如,對於正時器Te的值將目標係數乘算而設定者,例如,0.1N程度。因此,張力目標值Ft,是伴隨拋竿的經過漸漸地變大。在步驟S52中,將捲筒12的旋轉速度ω讀入。在步驟S53中,從讀入的旋轉速度ω算出張力F。在步驟S54中,設定判斷釣組是在著水狀態下用的制動力,由該制動力在預定時間(例如0.05秒至0.3秒)期間將捲筒12制動。又,在步驟S54中,設定負荷工作比D成為:在現在的負荷工作比D(例如第1制動力D2或是第2制動力AD1)加算了對於減算了現在的張力F的張力目標值Ft的值(Ft-F)乘算了增益量G的值((Ft-F)×G)。增益量G,是例如1~3的值。制動完成的話,從步驟S54移行至步驟S55。且,在步驟S54中,功率控制,是藉由1kHz未滿的人類無法聽到的非聽覺範圍的控制頻率進行。由此,在步驟S54中的制動處理中,功率控制音,是釣魚人聽不到。
在步驟S55中,判斷由步驟S54被設定的負荷工作比D是否超過90百分比。負荷工作比D是超過90%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60。另一方面,負荷工作比D是90%以下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56,將旋轉速度ω從旋轉速度感測器41讀入。在步驟S57中,從旋轉速度ω的長期變化算出加速度。在步驟S58中,判斷被算出的 加速度是在加速狀態下或非加速狀態下。即,判斷捲筒12的旋轉增加的狀態或是減速的狀態或是一定速度旋轉的狀態。加速狀態時,返回至步驟S51。非加速狀態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59,判斷非加速狀態是否預定時間(例如0.05秒至0.5秒)繼續。非加速狀態未預定時間繼續的情況時,返回至步驟S56。
將預定時間非加速狀態維持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60,將當時的旋轉速度ω讀入。在步驟S61中,判斷被檢出的旋轉速度ω是否成為作為著水狀態的判斷基準的低速的終了速度ωe(例如旋轉速度是4000rpm至5000rpm的範圍)以下。旋轉速度ω未達終了速度ωe的情況時,返回至步驟S60。旋轉速度ω是終了速度ωe以下的情況時,判斷為釣組是在著水狀態下,移行至步驟S62。在步驟S62中,為了將釣組是在著水狀態下,向釣魚人報知而由聽覺範圍(例如1kHz至3kHz的範圍)的控制頻率由預定(例如90%負荷工作)的負荷工作比進行預定時間(例如1秒至3秒)制動,使功率控制音發生。由此,釣魚人,是如夜釣的情況,無法目視釣組的著水的情況,也可以辨認釣組的著水狀態。因此,可時間點佳地進行著水後的手指壓線操作和離合器接合(ON)操作等。完成報知處理的話,移行至第6圖的步驟S17。
在此,判斷釣組的著水時,將制動力瞬間增加,依據制動解除後的捲筒12的旋轉速度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因此,在可電力地控制的雙軸承捲線器 100的捲筒制動機構25中,可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
且若判斷為釣組是在著水狀態下的話,因為可以將功率控制音響動使其指令向釣魚人報知,所以即使夜釣等無法目視釣組的著水,釣魚人仍可以辨認釣組的著水。因此,可時間點佳地進行著水後的手指壓線操作和離合器接合(ON)操作。
<特徵>
上述實施例,可如下述的方式表現。
(A)捲筒制動機構25,是將可捲附在先端裝設有釣組的釣線之雙軸承捲線器100的捲筒12制動的裝置。捲筒制動機構25,是具備:捲筒制動單元40、及捲筒控制部72、及旋轉速度感測器41、及著水判斷部74。捲筒制動單元40,是在釣線吐出時將捲筒12電力地制動。捲筒控制部72,是將捲筒制動單元40電力地控制。旋轉速度感測器41,是可檢出捲筒12的旋轉速度。著水判斷部74,是由拋竿開始後的預定的時間點,將捲筒12瞬間制動,對應制動解除後的旋轉速度的檢出結果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
在此捲筒制動機構25中,釣魚人進行拋竿的話,捲筒控制部72是將捲筒制動單元40控制使捲筒12被制動。且,由拋竿開始後的預定的時間點,藉由著水判斷部74,由比當時的制動力更大的制動力使捲筒12被瞬 間制動,將對應制動解除後的旋轉速度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由著水判斷部74判斷。在此,判斷釣組的著水時,將制動力瞬間增加,藉由其後的捲筒12的旋轉速度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由此,與只由通常的旋轉速度判斷著水的情況相比,可以藉由加速度等判斷作用於釣線的張力的影響等。由此,在可電力地控制的雙軸承捲線器100的捲筒制動機構25,可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
(B)在捲筒制動機構25中,著水判斷部74,是藉由從捲筒10的旋轉速度成為預定旋轉數以上的經過時間判斷預定的時間點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對應拋竿的經過時間設定預定的時間點,所以可以進一步提高著水的判斷的精度。
(C)在捲筒制動機構25中,著水判斷部74,是具有:非加速狀態判斷部76、及非加速時間判斷部77也可以。非加速狀態判斷部76,是在制動解除後,依據旋轉速度感測器41的檢出結果判斷捲筒12是否為非加速的非加速狀態。非加速時間判斷部77,若判斷為捲筒12是在非加速狀態下的話,就判斷非加速狀態是否預定時間以上繼續。若判斷非加速狀態為預定時間以上繼續的話,著水判斷部74,是判斷成釣組為著水狀態。
在此情況下,維持捲筒12在非加速狀態預定時間以上,張力為0的狀態被維持預定時間以上的情況,就判斷成釣組是著水狀態。由此,與只由旋轉速度判斷著水的情況相比,可以進一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
(D)在捲筒制動機構25,著水判斷部74,是具有:非加速狀態判斷部76、及速度判斷部78也可以。非加速狀態判斷部76,是在制動解除後,依據旋轉速度感測器41的檢出結果判斷捲筒12是否為非加速的非加速狀態。速度判斷部78,若判斷為捲筒12是在非加速狀態下的話,就判斷捲筒12的旋轉速度是否為預定速度以下。著水判斷部74,若旋轉速度是預定速度以下的情況,就判斷成釣組是著水狀態。在此情況下,捲筒12是在預定時間以上非加速狀態下,且捲筒12的旋轉速度是預定速度以下的情況,就判斷成釣組是著水狀態。由此,可以進一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
(E)在捲筒制動機構25中,著水判斷部74,是具有:非加速狀態判斷部76、及非加速時間判斷部77、及速度判斷部78也可以。非加速狀態判斷部76,是在制動解除後,依據旋轉速度感測器41的檢出結果判斷捲筒12是否為非加速的非加速狀態。非加速時間判斷部77,若判斷為捲筒12是在非加速狀態下的話,就判斷非加速狀態是否預定時間以上繼續。速度判斷部78,若判斷非加速狀態為預定時間以上繼續的話,就判斷捲筒12的旋轉速度ω是否預定速度ωe以下。著水判斷部74,若判斷為旋轉速度ω是預定速度ωe以下的話,就判斷成釣組是著水狀態。
在此情況下,維持捲筒12在非加速狀態預定時間以上,張力為0的狀態被預定時間以上維持,且捲筒 12的旋轉速度ω是預定速度ωe以下的情況,就判斷成釣組是著水狀態。由此,加上旋轉速度的判斷,就可以進一步精度佳地判斷釣組的著水。
<其他的實施例>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發明的實質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是,本說明書所記載的複數實施例及變形例是可依據需要任意組合。
(a)在前述實施例中,雖揭示藉由發電將捲筒制動的捲筒制動單元,但是捲筒制動單元,是可電力地控制的話任何的構成也可以。例如,藉由可電力地控制的致動器將煞車塊和煞車來令片與鼓和碟片接觸也可以。
(b)在前述實施例中,雖由可電力地控制的捲筒制動機構25將第1制動力D2及第2制動力AD1組合的方式制動,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對應拋竿的時間經過改變制動力的變化的比率的方式進行制動控制也可以。
(c)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將作用於釣線的張力從捲筒的旋轉速度算出,但是藉由將應變計裝設在捲筒軸等將張力直接檢出也可以。
(d)在前述實施例中,非加速狀態是在預定時間以上繼續之後且旋轉速度是預定以下的旋轉速度的話,著水判斷部74就判斷成釣組為著水狀態,但是本發明不 限定於此。例如,由非加速狀態預定時間經過的時點由著水判斷部74判斷成釣組為著水狀態也可以。此情況,可進行第8圖的步驟S60及步驟S61的處理即可。
且每次非加速狀態的檢出,速度判斷部78就判斷旋轉速度,旋轉速度是預定以下的旋轉速度的情況,著水判斷部74就判斷成釣組為著水狀態也可以。此情況,省略第8圖的步驟S59的判斷,取代由步驟S61返回至步驟S60,而返回至步驟S56即可。
(e)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將進行判斷釣組的著水用的瞬間制動的預定的時間點藉由從拋竿的經過時間判斷,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在拋竿後將作用於釣線的預定值以下的張力被預定時間以上維持的時間點設成預定的時間點也可以。
(f)在前述實施例中,對於釣組的著水的報知,雖將功率控制的控制頻率設成聽覺範圍的頻率,藉由功率控制音進行,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藉著由燈泡或是顯示器所產生的顯示等的由光所產生的報知、以及由振動器所產生的振動將釣組的著水報知也可以。
且由聲音進行報知的情況,不使用功率控制音,而設置蜂鳴器等的發聲手段藉由使發聲手段發出的聲音進行報知也可以。
(g)在前述實施例中釣組的著水狀態的判斷後,藉由報知手段向釣者報知著水狀態,促進手指壓線操作和離合器操作等,但是在著水狀態的判斷後由更強力的 制動力將捲筒制動,或將離合器機構自動地切換至導通狀態的構成也可以。
40‧‧‧捲筒制動單元(捲筒制動部的一例)
41‧‧‧旋轉速度感測器(旋轉速度檢出部的一例)
45‧‧‧模式調整鈕位置感測器
55‧‧‧控制部
57‧‧‧蓄電元件
58‧‧‧整流電路
72‧‧‧捲筒控制部
73‧‧‧張力檢出部
74‧‧‧著水判斷部
75‧‧‧著水報知部
76‧‧‧非加速狀態判斷部
77‧‧‧非加速時間判斷部
78‧‧‧速度判斷部

Claims (5)

  1. 一種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是用以制動可捲附在先端裝設有釣組的釣線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該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具備:捲筒制動部,是在前述釣線吐出時將前述捲筒電力地制動;及捲筒控制部,是將前述捲筒制動部電力地控制;及旋轉速度檢出部,是可檢出前述捲筒的旋轉速度;及著水判斷部,是由拋竿開始後的預定的時間點,將前述捲筒瞬間制動,對應制動解除後的旋轉速度的檢出結果判斷釣組是否在著水狀態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其中,前述著水判斷部,是對應從前述捲筒的旋轉速度成為預定旋轉數以上的經過時間判斷是否到達前述預定的時間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其中,前述著水判斷部,具有:非加速狀態判斷部,是在前述制動解除後,依據前述旋轉速度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判斷前述捲筒是否為非加速的非加速狀態;及非加速時間判斷部,是若判斷為前述捲筒是在前述非加速狀態下的話,就判斷前述非加速狀態是否預定時間以 上繼續;前述非加速狀態是前述預定時間以上繼續的話,就判斷成前述釣組為著水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其中,前述著水判斷部,具有:非加速狀態判斷部,是在前述制動解除後,依據前述旋轉速度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判斷前述捲筒是否為非加速的非加速狀態;及速度判斷部,是若判斷為前述捲筒是在前述非加速狀態下的話,就判斷前述捲筒的旋轉速度是否為預定速度以下;前述旋轉速度是預定速度以下的情況,判斷成前述釣組為著水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其中,前述著水判斷部,具有:非加速狀態判斷部,是在前述制動解除後,依據前述旋轉速度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判斷前述捲筒是否為非加速的非加速狀態;及非加速時間判斷部,是若判斷為前述捲筒是在前述非加速狀態下的話,就判斷前述非加速狀態是否預定時間以上繼續;及速度判斷部,是前述非加速狀態是前述預定時間以上 繼續的話,就判斷前述捲筒的旋轉速度是否為預定速度以下;前述旋轉速度是預定速度以下的情況,判斷成前述釣組為著水狀態。
TW102131797A 2012-10-19 2013-09-04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 TWI610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1530A JP5993705B2 (ja) 2012-10-19 2012-10-19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2012-231530 2012-10-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2150A TW201422150A (zh) 2014-06-16
TWI610621B true TWI610621B (zh) 2018-01-11

Family

ID=49003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1797A TWI610621B (zh) 2012-10-19 2013-09-04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95129B2 (zh)
EP (1) EP2721925B1 (zh)
JP (1) JP5993705B2 (zh)
KR (1) KR102074899B1 (zh)
CN (1) CN103766297B (zh)
MY (1) MY161792A (zh)
TW (1) TWI6106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7937B2 (ja) * 2013-11-08 2018-01-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装置
JP6395623B2 (ja) * 2015-01-28 2018-09-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6655380B2 (ja) * 2015-12-18 2020-02-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6655402B2 (ja) * 2016-01-22 2020-02-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6572139B2 (ja) * 2016-01-22 2019-09-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
JP6688679B2 (ja) * 2016-05-24 2020-04-2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011945B2 (ja) * 2018-01-23 2022-01-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7098408B2 (ja) * 2018-05-02 2022-07-11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JP7455650B2 (ja) 2020-04-23 2024-03-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具
JP1677922S (zh) * 2020-09-09 2021-01-25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03736A (ja) * 1997-10-08 1999-04-20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US6412722B1 (en) * 1998-05-13 2002-07-02 Pure Fishing, Inc. Bait cast control fishing re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867Y2 (zh) * 1985-06-21 1991-03-18
JPS62244329A (ja) * 1986-04-15 1987-10-24 コスモ・ワ−ルド株式会社 釣糸放出自動制御式リ−ル
JPS6363327A (ja) * 1986-09-05 1988-03-19 コパル電子株式会社 魚釣り用リ−ルのバツクラツシユ防止装置
JPS6384432A (ja) * 1986-09-29 1988-04-15 コパル電子株式会社 魚釣り用リ−ルのバツクラツシユ防止装置
US5833156A (en) * 1997-04-22 1998-11-10 Aquametrics Inc. Fishing reel with automatic backlash control
JPH11103436A (ja) * 1997-09-29 1999-04-13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0333570A (ja) * 1999-05-26 2000-12-05 Mamiya Op Co Ltd 釣り用リール
TW518206B (en) * 2001-02-26 2003-01-21 Shimano Kk Display device of fishing reel
JP4039951B2 (ja) * 2003-01-06 2008-0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SG121857A1 (en) * 2003-01-06 2006-05-26 Shimano Kk Braking device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SG125114A1 (en) * 2003-05-13 2006-09-29 Shimano Kk Electronic circuit device for fishing equipment
JP4334381B2 (ja) * 2004-03-25 2009-09-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釣り情報表示装置及び釣り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JP4785499B2 (ja) * 2005-11-15 2011-10-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US7712695B2 (en) 2008-07-10 2010-05-1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Spool braking device for fishing reel
CN201528603U (zh) * 2009-09-29 2010-07-21 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新型鱼线轮前调力装置
MY164166A (en) * 2010-09-02 2017-11-30 Shimano Kk Dual-bearing reel
CN202122019U (zh) * 2011-06-14 2012-01-25 宁波中源欧佳渔具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中途复位的渔线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03736A (ja) * 1997-10-08 1999-04-20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US6412722B1 (en) * 1998-05-13 2002-07-02 Pure Fishing, Inc. Bait cast control fishing re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61792A (en) 2017-05-15
KR20140050533A (ko) 2014-04-29
US20140110516A1 (en) 2014-04-24
TW201422150A (zh) 2014-06-16
JP5993705B2 (ja) 2016-09-14
CN103766297B (zh) 2017-11-17
EP2721925A1 (en) 2014-04-23
KR102074899B1 (ko) 2020-03-02
CN103766297A (zh) 2014-05-07
EP2721925B1 (en) 2015-10-21
JP2014082937A (ja) 2014-05-12
US9095129B2 (en) 2015-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0621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
TWI607700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
TWI430746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
TWI610620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制動裝置
JP2014082938A5 (zh)
JP2009159847A5 (zh)
JP2014082937A5 (zh)
JP2013034429A5 (zh)
KR101403929B1 (ko) 양 베어링 릴
JP4039951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TW200421976A (en) Braking device of double-bearing reel
JP3977746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JP3977747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制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