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5318B - 顯像劑補給系統 - Google Patents

顯像劑補給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5318B
TWI605318B TW104142614A TW104142614A TWI605318B TW I605318 B TWI605318 B TW I605318B TW 104142614 A TW104142614 A TW 104142614A TW 104142614 A TW104142614 A TW 104142614A TW I605318 B TWI605318 B TW I6053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developer supply
unit
supply container
pum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2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1420A (zh
Inventor
嘉村彰人
沖野礼知
神羽学
Original Assignee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1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1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5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53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78Bottle shaped container having a bottle neck for toner discharge

Description

顯像劑補給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對於顯像劑補給裝置可裝卸的顯像劑補給容器及具有這些的顯像劑補給系統。此顯像劑補給容器及顯像劑補給系統,可使用於例如影印機、傳真機、印表機、及具備複數這些功能的複合機等的畫像形成裝置。
習知,在電子照片影印機等的畫像形成裝置中使用微細粉末的顯像劑。在這種畫像形成裝置中,成為從顯像劑補給容器補給伴隨畫像形成被消耗的顯像劑。
如此的習知的顯像劑補給容器,在例如日本特開2010-256893號公報的裝置中,採用將從畫像形成裝置被輸入顯像劑補給容器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使容積變化型的泵部動作的力用的驅動轉換機構。且,在日本特開2010-256893號公報的裝置中,與具備顯像劑補給容器的搬運部一起使泵部動作,來搬運被收容於顯像劑補給容器的顯像劑並且可以藉由泵部的容積變化將前述顯像劑從顯像劑 補給容器排出。
在這種背景中,本發明人等,檢討了藉由將搬運顯像劑的旋轉驅動力由驅動轉換機構轉換成泵部的往復動,由顯像劑收容部內的容積變化將顯像劑從排出口排出的構成的顯像劑補給容器。
但是這種構成的顯像劑補給容器,若採用於日本特開2010-256893號公報的裝置的情況時,當停止前述的旋轉驅動力時,因為沒有控制泵部的停止位置用的機構,所以泵部會有在吸氣動作的途中停止,或在排氣動作的途中停止的情況。此情況,泵部是在吸氣動作的途中停止的情況、及在排氣動作的途中停止的情況中,因為會有由其後的泵部的往復動作所產生的容積變化量的相異,所以來自排出口的顯像劑的排出性是參差不一,具有導致不穩定的可能性。
在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減少因泵部的停止位置不同而使由泵部的往復動作所產生的容積變化量容易成為相異的問題。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顯像劑補給容器,是對於顯像劑補給裝置可裝卸,具有:收容顯像劑的顯像劑收容部、及 可受到旋轉驅動而旋轉的驅動接收部、及將前述顯像劑收容部內的顯像劑伴隨前述驅動接收部的旋轉進行搬運的搬運部、及設有將藉由前述搬運部被搬運來的顯像劑排出的排出口之顯像劑排出室、及至少對於前述顯像劑排出室作用地設置並藉由伴隨往復動的伸縮使其容積變化的泵部、及將前述驅動接收部所承接的旋轉驅動力朝使前述泵部動作的力轉換的驅動轉換部、及將動作的前述泵部的動作停止時為了在預先設定的前述泵部的伸縮狀態下使前述泵部停止而藉由設在顯像劑補給裝置的檢出部被檢出的被檢出部。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顯像劑補給系統,具有顯像劑補給裝置、及對於前述顯像劑補給裝置可裝卸的顯像劑補給容器,前述顯像劑補給容器,是具有:收容顯像劑的顯像劑收容部、及可受到旋轉驅動而旋轉的驅動接收部、及將前述顯像劑收容部內的顯像劑伴隨前述驅動接收部的旋轉進行搬運的搬運部、及設有將藉由前述搬運部被搬運來的顯像劑排出的排出口之顯像劑排出室、及至少對於前述顯像劑排出室作用地設置並藉由伴隨往復動的伸縮使其容積變化的泵部、及將前述驅動接收部所承接的旋轉驅動力朝使前述泵部動作的力轉換的驅動轉換部、及將動作的前述泵部的動作停止時為了在預先設定的前述泵部的伸縮狀態下使前述泵部停止而被檢出的被檢出部,前述顯像劑補給裝置,是具有:可將前述顯像劑補給容器取下地裝設的裝設部、及從前述排出口將顯像劑收容的顯像劑收容部、及 朝前述驅動接收部賦予驅動力的驅動部、及將前述被檢出部檢出的檢出部、及依據前述檢出部的檢出訊號控制前述驅動部的動作用的控制部。
依據本發明的話,可以減少因為泵部的停止位置不同而使泵部的往復動作的容積變化量容易相異的狀況發生。
1‧‧‧顯像劑補給容器
2‧‧‧顯像劑收容部
2c‧‧‧搬運部
2d‧‧‧齒輪部(驅動承接機構)
2e‧‧‧凸輪溝(驅動轉換機構)
2g‧‧‧凸輪溝
2h‧‧‧凸輪溝
2i‧‧‧凸輪溝
2k‧‧‧圓筒部
3a‧‧‧泵部
3b‧‧‧往復動構件
3c‧‧‧卡合突起
3e‧‧‧保護構件
3f‧‧‧保護構件旋轉限制部
4‧‧‧凸緣部
4a‧‧‧排出口
4b‧‧‧擋板
4c‧‧‧排出部
5b‧‧‧凸緣密封件
6a‧‧‧相位檢出部
6b‧‧‧往復動指示部
10‧‧‧裝設部
10a‧‧‧漏斗
10b‧‧‧搬運螺桿
10c‧‧‧開口
10d‧‧‧顯像劑感測器
13‧‧‧顯像劑收容口
30‧‧‧驅動齒輪
53‧‧‧圓筒容器
54‧‧‧葉片
100‧‧‧畫像形成裝置本體
101‧‧‧原稿
102‧‧‧原稿台玻璃
103‧‧‧光學部
104‧‧‧電子照片感光體
105~108‧‧‧卡匣
105A~108A‧‧‧給送分離裝置
109‧‧‧搬運部
110‧‧‧對齊輥
111‧‧‧複寫帶電器
112‧‧‧分離帶電器
113‧‧‧搬運部
114‧‧‧固定部
115‧‧‧排出反轉部
116‧‧‧排出滾子
117‧‧‧排出托盤
118‧‧‧擋板
119,120‧‧‧再給送搬運部
201‧‧‧顯像劑補給裝置
201a‧‧‧顯像劑漏斗部
201b‧‧‧顯像器
201c‧‧‧攪拌構件
201d‧‧‧磁鐵滾子
201e‧‧‧搬運構件
201f‧‧‧顯像滾子
201g‧‧‧顯像葉片
201h‧‧‧漏出防止薄片
202‧‧‧清潔器部
203‧‧‧一次帶電器
300‧‧‧驅動齒輪
500‧‧‧驅動馬達
600‧‧‧控制裝置
600a‧‧‧檢出部
600b‧‧‧隱藏部
800‧‧‧雙成分顯像器
800a‧‧‧顯像套筒
800b‧‧‧攪拌螺桿
800c‧‧‧磁性感測器
第1圖是顯示畫像形成裝置的整體構成的剖面圖。
第2圖(a)是顯像劑補給裝置的部分剖面圖,(b)是裝設部的立體圖,(c)是裝設部的剖面圖。
第3圖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及顯像劑補給裝置的放大剖面圖。
第4圖是說明顯像劑補給的流動的流程圖。
第5圖是顯示顯像劑補給裝置的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
第6圖(a)是顯示實施例1的顯像劑補給容器的立體圖,(b)是顯示排出口周邊的樣子的部分放大圖,(c)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裝設在顯像劑補給裝置的裝設部的狀態的前視圖。
第7圖是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剖面立體圖。
第8圖(a)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拉伸的狀態的部分剖面圖,(b)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收縮的 狀態的部分剖面圖。
第9圖(a)測量流動性能量的裝置所使用的葉片的立體圖,(b)是裝置的示意圖。
第10圖是顯示排出口的徑及排出量的關係的圖表。
第11圖是顯示容器內的充填量及排出量的關係的圖表。
第12圖(a)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拉伸的狀態的部分圖,(b)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收縮的狀態的部分圖,(c)是泵部的部分圖。
第13圖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凸輪溝形狀的展開圖。
第14圖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內壓的推移的圖。
第15圖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凸輪溝形狀的1例的展開圖。
第16圖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凸輪溝形狀的1例的展開圖。
第17圖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凸輪溝形狀的1例的展開圖。
第18圖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凸輪溝形狀的1例的展開圖。
第19圖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凸輪溝形狀的1例的展開圖。
第20圖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及顯像劑補給裝置的放大剖面圖。
第21圖(a)是顯示驅動馬達旋轉時的相位檢出部位置構成的擴大部分圖,(b)是顯示驅動馬達旋轉停止時的相位檢出部位置構成的擴大部分圖,(c)是顯示驅動馬達旋轉停止時的相位檢出部位置構成的1例的擴大部分圖。
第22圖是說明旋轉控制的流動的流程圖。
第23圖(a)是實施例2的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拉伸的狀態的部分圖,(b)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收縮的狀態的部分圖。
第24圖(a)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拉伸的狀態的部分圖,(b)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收縮的狀態的部分圖。
第25圖(a)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及顯像劑補給裝置的放大剖面圖,(b)是顯示驅動馬達旋轉時的相位檢出部位置構成的擴大部分圖,(c)是顯示驅動馬達旋轉停止時的相位檢出部位置構成的擴大部分圖。
以下,具體說明本發明的顯像劑補給容器及顯像劑補給系統。又,以下,只要無特別記載,在發明的思想的範圍內可將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各種的構成置換成可達成同樣的功能的公知的其他的構成。即,只要無特別記載,並無只有限定於後述的實施例的顯像劑補給容器的構成的意圖。
[實施例1]
首先,說明畫像形成裝置的基本構成,接著說明被搭載於此畫像形成裝置的顯像劑補給系統,即依序說明顯像劑補給裝置及顯像劑補給容器的構成。
(畫像形成裝置)
對於搭載了顯像劑補給容器(一般稱為碳粉卡匣)是可裝卸(可取下)地被裝設的顯像劑補給裝置的畫像形成裝置的其中一例,是使用第1圖說明採用了電子照片方式的影印機(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的構成。
在同圖中,100是影印機本體(以下稱為畫像形成裝置本體或是裝置本體)。且,101是原稿,被放置在原稿台玻璃102上。且,將對應原稿的畫像資訊的光像藉由光學部103的複數鏡子M及透鏡Ln,藉由成像於電子照片感光體104(以下稱為感光體)上而形成靜電潛像。此靜電潛像是藉由乾式的顯像器(單成分顯像器)201b使用作為顯像劑(乾式粉體)的碳粉(單成分磁性碳粉)就能可視化。
又,在本例中作為應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補給的顯像劑雖說明使用單成分磁性碳粉的例,但是不是只有這種例,如後述的構成也無妨。
具體而言,使用由單成分非磁性碳粉進行顯像的單成分顯像器的情況時,成為補給單成分非磁性碳粉作為顯像 劑。且,使用由混合了磁性載體及非磁性碳粉的雙成分顯像劑進行顯像的雙成分顯像器的情況時,成為補給非磁性碳粉作為顯像劑。又,此情況,同時補給非磁性碳粉及磁性載體作為顯像劑的構成也無妨。
105~108是收容記錄媒體(以下也稱為「薄片」)S的卡匣。依據操作者(使用者)從影印機的液晶操作部輸入的資訊或原稿101的薄片尺寸,從這些被積載在卡匣105~108的薄片S之中選擇最適合的卡匣。在此記錄媒體不限定於用紙,可以適宜地使用、選擇例如OHP投影片等。
且藉由給送分離裝置105A~108A將被搬運的1枚的薄片S,經由搬運部109搬運至對齊輥110為止,將感光體104的旋轉、及光學部103的掃描的時間點同步地搬運。
111、112是複寫帶電器、分離帶電器。在此,藉由複寫帶電器111,將形成於感光體104上的顯像劑所產生的像複寫在薄片S。且,藉由分離帶電器112,將顯像劑像(碳粉像)被複寫的薄片S從感光體104分離。
此後,藉由搬運部113被搬運的薄片S,是藉由熱及壓將薄片上的顯像劑像固定在固定部114之後,在單面影印的情況時,通過排出反轉部115,藉由排出滾子116朝排出托盤117被排出。
且雙面影印的情況時,薄片S是通過排出反轉部115,一旦藉由排出滾子116使一部分朝裝置外被排出。 且,此後,薄片S的端末是通過擋板118,在還被挾持於排出滾子116的時間點控制擋板118並且藉由將排出滾子116逆轉,再度朝裝置內被搬運。進一步,此後,經由再給送搬運部119、120直到對齊輥110為止被搬運之後,循著與單面影印的情況同樣的路徑朝排出托盤117被排出。
在上述構成的裝置本體100中,在感光體104的周圍配置有作為顯像手段的顯像器201b、作為清潔手段的清潔器部202、作為帶電手段的一次帶電器203等的畫像形成處理機器(處理手段)。顯像器201b,是依據原稿101的畫像資訊將藉由光學部103被曝光形成在一樣被帶電的感光體104上的靜電潛像,使用顯像劑(碳粉)顯像者。且,將作為顯像劑的碳粉朝此顯像器201b補給用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是藉由使用者可裝卸地被裝設於裝置本體100。又,只有將碳粉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朝畫像形成裝置側補給的情況、和將碳粉及載體補給的情況也可以適用本發明。
且作為收容手段的顯像劑漏斗部201a,是具有將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被補給的顯像劑攪拌用的攪拌構件201c。且,藉由此攪拌構件201c被攪拌的顯像劑,是藉由磁鐵滾子201d朝顯像器201b被送出。顯像器201b,是具有:顯像滾子201f、及搬運構件201e。且,藉由磁鐵滾子201d從顯像劑漏斗部201a被送來的顯像劑,是藉由搬運構件201e朝顯像滾子201f被送出,藉由此顯像滾 子201f被供給至感光體104。又,清潔器部202,是將殘留在感光體104的顯像劑除去用者。且,一次帶電器203,是為了在感光體104上形成所期的靜電像而使將感光體104的表面一樣帶電用者。
(顯像劑補給裝置)
接著,對於顯像劑補給系統的構成要素也就是顯像劑補給裝置201,使用第1圖~第4圖說明。在此,第2圖(a)是顯示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部分剖面圖,第2圖(b)是顯示將顯像劑補給容器1裝設的裝設部10的立體圖,第2圖(c)是顯示裝設部10的剖面圖。且,第3圖,是顯示將控制系統、以及顯像劑補給容器1及顯像劑補給裝置201部分地擴大的剖面圖。第4圖是說明由控制系統所進行的顯像劑補給的流動的流程圖。
顯像劑補給裝置201,是如第1圖所示,具有:顯像劑補給容器1是可取下(可裝卸)地被裝設的裝設部(裝設空間)10、及將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被排出的顯像劑暫時地貯留的漏斗10a、及顯像器201b。顯像劑補給容器1,是如第2圖(c)所示,成為對於裝設部10被裝設於M方向的構成。即,使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長度方向(旋轉軸線方向)是幾乎與此M方向一致的方式被裝設於裝設部10。又,此M方向,是與後述的第8圖(a)的X方向實質平行。且,來自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裝設部10的取出方向是成為與此M方向(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
顯像器201b,是如第1圖及第2圖(a)所示,具有:顯像滾子201f、及攪拌構件201c、及磁鐵滾子201d、及搬運構件201e。且,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被補給的顯像劑是藉由攪拌構件201c被攪拌,藉由磁鐵滾子201d、搬運構件201e朝顯像滾子201f被送出,藉由顯像滾子201f被供給至感光體104。
又,在顯像滾子201f中,為了防止在限制滾子上的顯像劑塗布量的顯像葉片201g、顯像器201b之間的顯像劑的漏出而設有與顯像滾子201f接觸地配置的漏出防止薄片201h。
且在裝設部10中,如第2圖(b)所示,設有當裝設有顯像劑補給容器1時藉由與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凸緣部4(第6圖參照)抵接來限制朝凸緣部4的旋轉方向的移動用的旋轉方向限制部(保持機構)11。
且裝設部10,當裝設有顯像劑補給容器1時,具有與後述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排出口(排出孔)4a(第6圖參照)連通並將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被排出的顯像劑收容用的顯像劑收容口(顯像劑收容孔、顯像劑收容部)13。且,顯像劑是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排出口4a通過顯像劑收容口13朝顯像器201b被供給。又,在本實施例中,顯像劑收容口13的直徑,為了儘可能地防止裝設部10內的由顯像劑所產生的污垢的目的,微細口(針孔)是設定成約3mm。又,顯像劑收容口的直徑是可以從排出口4a排出顯像劑的直徑即可。
且漏斗10a,是如第3圖所示,具有:朝顯像器201b將顯像劑搬運用的搬運螺桿10b、及與顯像器201b連通的開口10c、及檢出被收容在漏斗10a內的顯像劑的量用的顯像劑感測器10d。
進一步,裝設部10,是如第2圖(b)、第2圖(c)所示,具有作為驅動機構(驅動部)功能的驅動齒輪300。此驅動齒輪300,是具有從驅動馬達500(第3圖參照)透過驅動齒輪列使旋轉驅動力被傳達並對於被組裝於裝設部10的狀態中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賦予旋轉驅動力的功能。
且驅動馬達500,是如第3圖所示,藉由控制裝置(CPU)600控制其動作的構成。控制裝置600,是如第3圖所示,依據從顯像劑感測器10d被輸入的顯像劑殘量資訊,來控制驅動馬達500的動作的構成。
又,在本例中,驅動齒輪300,是為了將驅動馬達500的控制簡易化,而設定成只有朝一方向旋轉。即,控制裝置600,是對於驅動馬達500,只有控制其導通(ON)(作動)/斷開(OFF)(非作動)的構成。因此,與藉由將驅動馬達500(驅動齒輪300)朝正方向及相反方向周期地反轉而得的反轉驅動力朝顯像劑補給容器1賦予的構成相比,可以達成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驅動機構的簡易化。如後述,裝設部10具有將驅動馬達500的驅動斷開(OFF)並輔助控制裝置600的檢出部600a。
(顯像劑補給容器的裝設/取出方法)
接著,說明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裝設/取出方法。
首先,操作者,是將交換蓋打開,將顯像劑補給容器1朝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裝設部10插入、裝設。伴隨此裝設動作,使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凸緣部4被保持、固定在顯像劑補給裝置201。
其後,操作者是藉由將交換蓋關閉,終了裝設過程。 其後,控制裝置600是藉由將驅動馬達500控制,使驅動齒輪300在適宜的時間點旋轉。
另一方面,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的顯像劑已空的情況時,操作者,是將交換蓋打開,從裝設部10將顯像劑補給容器1取出。且,將預先準備的新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朝裝設部10插入、裝設,藉由將交換蓋關閉,使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取出至再裝設的交換操作業終了。
(由顯像劑補給裝置所進行的顯像劑補給控制)
接著,對於由顯像劑補給裝置201所進行的顯像劑補給控制,依據第4圖的流程圖說明。此顯像劑補給控制,是藉由控制裝置(CPU)600控制各種機器而被實行。
在本例中,藉由對應顯像劑感測器10d的輸出使控制裝置(控制部)600進行驅動馬達500的作動/非作動的控制,使在漏斗10a內不會被收容一定量以上的顯像劑。
具體而言,首先,顯像劑感測器10d是檢查漏斗10a內的顯像劑收容量(S100)。且,藉由顯像劑感測器10d 被檢出的顯像劑收容量是被判別為未達預定量的情況時,即,顯像劑未被顯像劑感測器10d檢出的情況時,將驅動馬達500驅動,實行預定時間的顯像劑的補給動作(S101)。
此顯像劑補給動作的結果,藉由顯像劑感測器10d被檢出的顯像劑收容量是被判別為到達預定量的情況時,即,顯像劑是藉由顯像劑感測器10d被檢出的情況時,將驅動馬達500的驅動斷開(OFF),停止顯像劑的補給動作(S102)。藉由此補給動作的停止,終了一連的顯像劑補給過程。
這種顯像劑補給過程,若顯像劑伴隨畫像形成被消耗使漏斗10a內的顯像劑收容量成為未達預定量的話,就反覆被實行。
如此,將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被排出的顯像劑,暫時地貯留在漏斗10a內,其後,朝顯像器201b補給的構成也無妨。具體而言,如以下的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構成。
具體而言,如第5圖所示,省去上述的漏斗10a,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朝顯像器201b直接地補給顯像劑的構成。此第5圖,是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為使用雙成分顯像器800的例。在此顯像器800中,具有顯像劑被補給的攪拌室及朝顯像套筒800a供給顯像劑的顯像室,在攪拌室及顯像室中設有顯像劑搬運方向是成為彼此之間反向的攪拌螺桿800b。且,攪拌室及顯像室是在長度方向兩端部 彼此連通,雙成分顯像劑是成為在這些的2個房間循環搬運的構成。且,在攪拌室中設有供檢出顯像劑中的碳粉濃度用的磁性感測器800c,控制裝置600是依據此磁性感測器800c的檢出結果來控制驅動馬達500的動作。此構成的情況,從顯像劑補給容器被補給的顯像劑,是非磁性碳粉、或是非磁性碳粉及磁性載體。
在本例中,如後述,因為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的顯像劑是只有重力作用的話,幾乎無法從排出口4a被排出,而是藉由泵部3a的容積變化動作使顯像劑被排出,所以可以抑制排出量的參差不一。因此,可以省去漏斗10a,即使如第5圖的例,也可將顯像劑朝顯像室穩定地補給。
(顯像劑補給容器)
接著,對於顯像劑補給系統的構成要素也就是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構成,使用第6圖、第7圖說明。在此,第6圖(a)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整體立體圖,第6圖(b)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排出口4a周邊的部分放大圖,第6圖(c)是顯示將顯像劑補給容器1裝設在裝設部10的狀態的前視圖。且,第7圖是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剖面立體圖,第8圖(a)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拉伸的狀態的部分剖面圖,(c)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收縮的狀態的部分剖面圖。
顯像劑補給容器1,是如第6圖(a)所示,具有顯像劑收容部2,形成中空圓筒狀且在內部具備收容顯像劑 的內部空間(也稱為容器本體)。在本例中,圓筒部2k及排出部4c(第5圖參照)、泵部3a(第5圖參照)是作為顯像劑收容部2之功能。進一步,顯像劑補給容器1,是在顯像劑收容部2的長度方向(顯像劑搬運方向)一端側具有凸緣部4(也稱為非旋轉部)。且,圓筒部2k是對於此凸緣部4可相對地旋轉。又,在不會影響顯像劑補給過程中的回轉動作的範圍內,圓筒部2k的剖面形狀為非圓形狀也無妨。例如,採用橢圓形狀者和多角形狀者也無妨。
又,在本例中,如第8圖(a)所示,作為顯像劑收容室功能的圓筒部2k的全長L1是約460mm、外徑R1是約60mm。且,作為顯像劑排出室功能的設有排出部4c的領域的長度L2是約21mm、泵部3a的全長L3(使用上可伸縮範圍中最延伸的狀態時)是約29mm,如第8圖(b)所示,泵部3a的全長L4(使用上可伸縮範圍中最縮短的狀態時)是約24mm。
且在本例中,如第6圖、第7圖所示,顯像劑補給容器1是在被裝設於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狀態時使圓筒部2k及排出部4c在水平方向並列。即,圓筒部2k,其水平方向長度是比其垂直方向長度長很多,其水平方向側是成為與排出部4c連接的構成。因此,與顯像劑補給容器1是被裝設於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狀態時圓筒部2k是位在排出部4c的垂直上方構成的情況時相比,可以減少存在於後述的排出口4a上的顯像劑的量。因此,排出口4a 附近的顯像劑是不易被壓密,成為可圓滑地進行吸排氣動作。
(顯像劑補給容器的材質)
在本例中,如後述,藉由泵部3a使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的容積變化,將顯像劑從排出口4a排出。因此,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材質,是對於容積的變化會被大壓潰,因此採用具有不會大膨脹程度的剛性者較佳。
且在本例中,顯像劑補給容器1,是與外部只有通過排出口4a連通,除了排出口4a以外對於外部被密閉的構成。即,因為採用藉由泵部3a將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容積減少、增加來將顯像劑從排出口4a排出的構成,所以可求得穩定的排出性能被保持程度的氣密性。
在此,在本例中,顯像劑收容部2及排出部4c的材質為聚苯乙烯樹脂,泵部3a的材質為聚丙烯樹脂。
又,有關於所使用的材質,顯像劑收容部2及排出部4c是可耐容積變化的素材(材料)的話,可使用例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酯、聚乙烯、聚丙烯等的其他的樹脂。且,金屬製也無妨。
且有關泵部3a的材質,是藉由發揮伸縮功能使容積變化使可以將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容積變化的材料較佳。例如、將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酯、聚乙烯等由薄板形成者也無妨。且,使用橡膠、和其他的伸縮性材料等也可以。
又,調整樹脂材料的厚度等,使泵部3a、顯像劑收容部2、排出部4c各別可滿足上述的功能的話,將其各別由相同材質,例如使用射出成形法和吹塑成形法等一體地成形者也無妨。
以下,對於凸緣部4、圓筒部2k、泵部3a、驅動承接機構2d、驅動轉換機構2e(凸輪溝)的構成,依序詳細說明。
(凸緣部)
在此凸緣部4中,如第7圖、第8圖(a)所示,設有將從顯像劑收容部內(顯像劑收容室內)2被搬運來的顯像劑暫時地貯留用的中空的排出部(顯像劑排出室)4c。在此排出部4c的底部中,形成有容許顯像劑朝顯像劑補給容器1外排出,即,朝顯像劑補給裝置201將顯像劑補給用的小的排出口4a。對於此排出口4a的大小是如後述。
進一步,在凸緣部4中設有將排出口4a開閉的擋板4b。此擋板4b,是伴隨朝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裝設部10的裝設動作,與設在裝設部10的頂觸部21(依據需要第2圖(b)參照)碰撞的構成。因此,擋板4b,是伴隨朝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裝設部10的裝設動作,朝圓筒部2k的旋轉軸線方向(與M方向相反方向)對於顯像劑補給容器1相對地滑動。其結果,排出口4a是從擋板4b露出而完成開封動作。
在此時點,因為排出口4a是與裝設部10的顯像劑收容口13位置一致所以成為彼此連通的狀態,成為可進行來自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顯像劑補給的狀態。
且凸緣部4,顯像劑補給容器1若是被裝設於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裝設部10的話,成為實質不動。
具體而言,以凸緣部4是不會自己朝圓筒部2k的旋轉方向旋轉的方式設置第2圖(b)所示的旋轉方向限制部11。
因此,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被裝設於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狀態下,被設在凸緣部4的排出部4c,也成為朝圓筒部2k的旋轉方向旋轉實質被阻止的狀態(容許遊動程度的移動)。
另一方面,圓筒部2k是不會受到藉由顯像劑補給裝置201朝旋轉方向的限制,成為在顯像劑補給過程旋轉的構成。
(對於凸緣部的排出口)
在本例中,對於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排出口4a,顯像劑補給容器1是朝顯像劑補給裝置201補給顯像劑的姿勢時,設定成在只有重力作用中無法充分地被排出程度的大小。即,排出口4a的開口尺寸,是設定成在只有重力作用中顯像劑無法從顯像劑補給容器充分排出程度的小尺寸(也稱為微細口(針孔))。換言之,排出口4a是實質由顯像劑被閉塞的方式設定其開口的大小。由此,可以 期待以下的效果。
(1)顯像劑成為從排出口4a漏出困難。
(2)可以抑制將排出口4a開放時的顯像劑的過剩排出。
(3)可以將顯像劑的排出支配地依存於由泵部3a所產生的排氣動作。
在此,本發明人等,對於由只有重力作用無法充分地被排出的排出口4a應設定成多大的大小,由實驗進行檢證。以下,以下說明其檢證實驗(測量方法)及其判斷基準。
在底部中央準備形成有排出口(圓形狀)的預定容積的正方體容器,在容器內充填了顯像劑200g之後,在將充填口密閉將排出口塞住的狀態下將容器充分擺動使顯像劑充分地解散。此正方體容器,其容積是約1000cm3、大小,是縱90mm×橫92mm×高度120mm。
其後,儘可能地迅速地在將排出口朝向垂直下方的狀態下將排出口開封,測量從排出口被排出的顯像劑的量。此時,此正方體容器,是排出口以外成為完全被密閉的狀態。且,檢證實驗是由溫度24℃、相對濕度55%的環境下進行。
由上述手續,改變顯像劑的種類及排出口的大小並測量排出量。又,在本例中,被排出的顯像劑的量是2g以下的情況時,其量為可以忽視層級,判斷該排出口是在只有重力作用中無法充分地被排出的大小。
使用於檢證實驗的顯像劑如表1所示。顯像劑的種類,是單成分磁性碳粉、雙成分顯像器所使用的雙成分非磁性碳粉、雙成分顯像器所使用的雙成分非磁性碳粉及磁性載體的混合物。
顯示這些的顯像劑的特性的物性值,是除了顯示流動性的休止角以外,藉由粉體流動性分析裝置(Freeman Technology公司製粉體流變儀FT4),對於顯示顯像劑層的解散容易度的流動性能量進行測量。
對於此流動性能量的測量方法使用第9圖說明。在此第9圖是測量流動性能量的裝置的示意圖。
此粉體流動性分析裝置的原理,是在粉體樣品中將葉片移動,測量該葉片在粉體中移動所需要的流動性能量。葉片是螺旋槳型,因為旋轉的同時也朝旋轉軸方向移動所 以葉片的先端是描畫成為螺旋。
螺旋槳型的葉片54(以下稱為葉片),是使用徑為48mm,朝逆時針緩慢地被螺緊的SUS製的葉片(型號:C210)。詳細的話,在48mm×10mm的葉片板的中心對於葉片板的旋轉面在法線方向存在旋轉軸,葉片板的兩最外緣部(離旋轉軸24mm部分)的扭轉角是成為70°,離旋轉軸12mm的部分的扭轉角是成為35°。
與流動性能量,是指如上述使呈螺旋狀旋轉的葉片54侵入粉體層中,將葉片在粉體層中移動時所得的旋轉扭矩及垂直負荷的總和時間積分而獲得的全部總能量。此值,是顯示顯像劑粉體層的解散容易度,流動性能量大的情況時不易解散,流動性能量小的情況時容易解散的意思。
在這次的測量中,如第9圖所示,對於此裝置的標準零件也就是為50mm的圓筒容器53(容積200cc、第9圖的L1=50mm)充填各顯像劑T至成為粉面高度70mm(第9圖的L2)。充填量,是配合所測量的堆積密度進行調整。進一步,顯示將標準零件也就是 48mm的葉片54侵入粉體層,在侵入深度10~30mm間所獲得的能量。
測量時的設定條件,是葉片54的旋轉速度(tip speed,葉片的最外緣部的周速)為60mm/s,且,朝粉體層的垂直方向的葉片進入速度為移動中的葉片54的最外緣部所描畫的軌跡及粉體層表面所形成的角度θ(helix angle,以後稱為形成角度)為10°的速度。朝粉體層的垂 直方向的進入速度是11mm/s(朝粉體層的垂直方向的葉片進入速度=葉片的旋轉速度×tan(形成角度×π/180))。且,對於此測量也是在溫度24℃、相對濕度55%的環境下進行。
又,將顯像劑的流動性能量測量時的顯像劑的堆積密度,是接近檢證顯像劑的排出量及排出口的大小的關係的實驗時的堆積密度,堆積密度的變化減少且可以穩定測量的堆積密度是調整成0.5g/cm3
對於具有如此所測量的流動性能量的顯像劑(表1),將進行了檢證實驗的結果如第10圖所示。第10圖,是顯示每一顯像劑的種類的排出口的徑及排出量的關係的圖表。
從第10圖所示的檢證結果確認:對於顯像劑A~E,排出口的直徑是4mm(開口面積是12.6mm2:圓周率是由3.14計算,以下相同)以下的話,來自排出口的排出量是成為2g以下。排出口的直徑是比4mm更大的話,其中任一的顯像劑,皆被確認排出量是急劇地變多。
即,顯像劑的流動性能量(堆積密度是0.5g/cm3)是4.3×10-4(kg‧m2/s2(J))以上4.14×10-3(kg‧m2/s2(J))以下時,排出口的直徑是4mm(開口面積是12.6(mm2))以下較佳。
且對於顯像劑的堆積密度,在此檢證實驗中是在充分地將顯像劑解散而可流動化的狀態下進行測量,且是由堆積密度比所設想的通常的使用環境的狀態(被放置的狀 態)更低的容易排出的條件進行測量。
接著,從第10圖的結果使用排出量最多的顯像劑A,將排出口的直徑固定在4mm,使容器內的充填量在30~300g變化,進行同樣的檢證實驗。將其檢證結果如第11圖所示。從第11圖的檢證結果可以確認,顯像劑的充填量即使變化,來自排出口的排出量是幾乎不變。
從以上的結果可以確認,藉由將排出口成為 4mm(面積12.6mm2)以下,不依存顯像劑的種類和堆積密度狀態,由將排出口朝下的狀態(設想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補給姿勢),在只有重力作用中無法從排出口充分地被排出。
另一方面,排出口4a的大小的下限值,是設定成至少應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補給的顯像劑(單成分磁性碳粉、單成分非磁性碳粉、雙成分非磁性碳粉、雙成分磁性載體)可以通過的值較佳。即,比被收容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顯像劑的粒徑(碳粉的情況時體積平均粒徑,載體的情況時個數平均粒徑)更大的排出口較佳。例如,在補給用的顯像劑包含雙成分非磁性碳粉及雙成分磁性載體的情況時,比大的粒徑即雙成分磁性載體的個數平均粒徑更大的排出口較佳。
具體而言,在應補給的顯像劑包含雙成分非磁性碳粉(堆積平均粒徑是5.5μm)及雙成分磁性載體(個數平均粒徑是40μm)的情況時,將排出口4a的徑設定成0.05mm(開口面積0.002mm2)以上較佳。
但是顯像排出口4a的大小是設定成接近顯像劑的粒徑的大小的話,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將所期的量排出所需要的能量,即,將泵部3a動作所需要的能量會變大。且,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製造上也有發生限制的情況。在使用射出成形法對於樹脂零件將排出口4a成形中,形成排出口4a的部分的模具零件的耐久性會變吃緊。從以上,排出口4a的直徑是設定成0.5mm以上較佳。
又,在本例中,將排出口4a的形狀雖為圓形狀,但是不限定於這種形狀者。即,具有相當於直徑為4mm的情況的開口面積也就是12.6mm2以下的開口面積的開口的話,可變更成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和將直線及曲線組合的形狀等。
但是圓形狀的排出口,若開口的面積為相同的情況,與其他的形狀相比顯像劑會附著污染的開口的緣的周長是最小。因此,與擋板4b的開閉動作連動而擴大的顯像劑的量也減少,污染困難。且,圓形狀的排出口,是排出時的阻力也少,排出性最高。因此,排出口4a的形狀,是排出量及污垢防止的平衡最優異的圓形狀更佳。
從以上,對於排出口4a的大小,是由將排出口4a朝向垂直下方的狀態(設想朝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補給姿勢),在只有重力作用下無法被充分地排出的大小較佳。具體而言,排出口4a的直徑,是設定成0.05mm(開口面積0.002mm2)以上4mm(開口面積12.6mm2)以下的範圍較佳。進一步,排出口4a的直徑,是設定成 0.5mm(開口面積0.2mm2)以上4mm(開口面積12.6mm2)以下的範圍更佳。在本例中,從以上的觀點,將排出口4a作成圓形狀,將其開口的直徑設定成2mm。
又,在本例中,排出口4a的數量雖為1個但是不限定於其,使各別的開口面積滿足上述的開口面積的範圍的方式,複數設置排出口4a的構成也無妨。例如,對於直徑是3mm的1個顯像劑收容口13,設置2個直徑是0.7mm的排出口4a的構成。但是,此情況,因為顯像劑的排出量(每單位時間)有下降的傾向,設置1個直徑是2mm的排出口4a的構成更佳。
(圓筒部)
接著,使用第6圖、第7圖說明作為顯像劑收容室功能的圓筒部2k。
圓筒部2k,是如第6圖、第7圖所示,在圓筒部2k的內面中,設有作為使被收容的顯像劑伴隨自己的旋轉朝向作為顯像劑排出室功能的排出部4c(排出口4a)搬運的手段功能的呈螺旋狀地突出的搬運部2c。且,圓筒部2k,是使用上述的材質的樹脂由吹塑成型法形成。
又,加大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容積使充填量增和的情況時,考慮將作為顯像劑收容部2的凸緣部4的容積朝高度方向提高的方法。但是,這種構成的話,藉由顯像劑的自重朝排出口4a附近的顯像劑的重力作用會更增大。其 結果,排出口4a附近的顯像劑容易被壓密,成為透過排出口4a吸氣/排氣的妨害。此情況,為了由來自排出口4a的吸氣將被壓密的顯像劑解散,或是由排氣將顯像劑排出,需要將泵部3a的容積變化量進一步加大。但是,其結果,有可能泵部3a驅動用的驅動力也增加,朝畫像形成裝置本體100的負荷成為過大。
對於其,在本例中,因為將圓筒部2k呈水平方向並列設在凸緣部4,所以對於上述構成,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中的排出口4a上的顯像劑層的厚度可以設定較薄。由此,因為不易因為重力作用使顯像劑被壓密,其結果,負荷不會朝畫像形成裝置本體100施加,可穩定地排出顯像劑。
且圓筒部2k,是如第8圖(a)、第8圖(b)所示,在將設在凸緣部4的內面的環狀的密封構件的凸緣密封件5b壓縮的狀態下,對於凸緣部4可相對旋轉地被固定。
由此,圓筒部2k,因為是一邊與凸緣密封件5b滑動一邊旋轉,所以在旋轉中顯像劑不會漏出,且,氣密性被保持。即,透過排出口4a空氣的出入可適切地進行,補給中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容積變化可以成為所期的狀態。
(泵部)
接著,使用第7圖說明伴隨往復動使其容積變化的泵 部(可往復動)3a。在此,第7圖是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剖面立體圖,第8圖(a)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拉伸的狀態的部分剖面圖,第8圖(b)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收縮的狀態的部分剖面圖。
本例的泵部3a,是作為透過排出口4a將吸氣動作及排氣動作交互地進行的吸排氣機構功能。換言之,泵部3a,是作為將通過排出口4a朝向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內部的氣流及從顯像劑補給容器朝向外部的氣流交互地反覆發生的氣流發生機構功能。
泵部3a,是如第8圖(a)所示,從排出部4c朝X方向設置。即,泵部3a是設成不會與排出部4c一起朝圓筒部2k的旋轉方向自己旋轉。
且在本例中,泵部3a,是採用伴隨往復動使其容積變化的樹脂製的容積變化型泵部(蛇腹狀泵)。具體而言,如第7圖、第8圖(a)、第8圖(b)所示,採用蛇腹狀的泵,「山折」部及「谷折」部是周期且交互地複數形成。因此,此泵部3a,可以藉由從顯像劑補給裝置201承接的驅動力,將壓縮、拉伸交互地反覆進行(伸縮)。又,在本例中,泵部3a的伸縮時的容積變化量,是設定成5cm3(cc)。第8圖(a)所示的L3是約29mm、第8圖(b)所示的L4是約24mm。泵部3a的外徑R2是約45mm。
藉由採用這種泵部3a,可以使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容積變化,並且由預定的周期交互地反覆變化。即,如第 8圖(a)所示泵部為延伸的情況時容積變大。最延伸的情況時成為最大容積。相反地,如第8圖(b)所示泵部為縮短的情況時容積變小。最縮短的情況時成為最小容積。如此,伴隨泵部的伸縮使容積變化的構成。其結果,可將排出部4c內的顯像劑效率良好地從小徑(直徑約2mm)的排出口4a排出。
(驅動承接機構)
接著說明,從顯像劑補給裝置201承接將搬運部2c旋轉用的旋轉驅動力之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驅動承接機構(驅動接收部、驅動力承接部)。
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中,如第6圖(a)所示,設有作為可與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驅動齒輪300(作為驅動機構功能)卡合(驅動連結)的驅動承接機構(驅動接收部、驅動力承接部)功能的齒輪部2d。此齒輪部2d,是成為可與圓筒部2k一體旋轉的構成。
因此,從驅動齒輪300朝齒輪部2d被輸入的旋轉驅動力是成為透過第12圖(a)、第12圖(b)的往復動構件(驅動傳達構件)3b朝泵部3a被傳達的結構。具體而言,為驅動傳達機構且如後述。本例的蛇腹狀的泵部3a,是在不阻礙其伸縮動作的範圍內,使用具備對於朝旋轉方向的扭轉強力的特性的樹脂材製造。
又,在本例中,皆在圓筒部2k的長度方向(顯像劑搬運方向)側設置齒輪部2d,但是並非限定於這種例, 例如設在顯像劑收容部2的長度方向另一端側即最後尾側也無妨。此情況,驅動齒輪300是被設在對應的位置。
且在本例中,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驅動接收部及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驅動部間的驅動連結機構雖是使用齒輪機構,但是並非限定於這種例,例如,使用公知的聯接器機構也無妨。具體而言,設置非圓形狀的凹部作為驅動接收部,另一方面,設置與前述的凹部對應的形狀的凸部作為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驅動部,使這些彼此驅動連結的構成也無妨。
(驅動轉換機構)
接著,說明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驅動轉換機構(驅動轉換部)。又,在本例中,說明驅動轉換機構的例是使用凸輪機構的情況。
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中設有凸輪機構,作為將齒輪部2d所承接的將搬運部2c旋轉用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朝將泵部3a往復動的方向的力的驅動轉換機構(驅動轉換部)功能。
即,在本例中,是將搬運部2c的旋轉及泵部3a的往復動用的驅動力由1個驅動接收部(齒輪部2d)承接的構成,且將齒輪部2d所承接的旋轉驅動力由顯像劑補給容器1側朝往復動力轉換的構成。
這是因為與各別將2個驅動接收部設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情況時相比,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驅動輸入機構的 構成可以簡易化。進一步,因為從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1個驅動齒輪承受驅動的構成,所以也可以對於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驅動機構的簡易化有貢獻。
在此,第12圖(a)是泵部3a所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拉伸的狀態的部分圖,第12圖(b)是泵部3a所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收縮的狀態的部分圖,第12圖(c)是泵部的部分圖。第12圖(a),如第12圖(b)所示,為了將旋轉驅動力轉換成泵部3a的往復動力的透過構件是使用往復動構件(驅動傳達構件)3b。具體而言,從驅動齒輪300將旋轉驅動承接的驅動接收部(齒輪部2d)、及在成為一體的全周設有溝的凸輪溝2e會旋轉。對於構成此驅動轉換部的凸輪溝2e是如後述。在此凸輪溝2e中,一部分從往復動構件3b突出的卡合突起(往復構件卡合突起、驅動傳達構件卡合突起)3c是卡合於凸輪溝2e。又,在本例中,此往復動構件3b是如第12圖(c)所示,以使不會朝圓筒部2k的旋轉方向自己旋轉的方式(容許遊動程度)藉由保護構件旋轉限制部3f使圓筒部2k的旋轉方向被限制。如此,藉由旋轉方向被限制,使沿著凸輪溝2e的溝(第7圖的X方向或是相反方向)往復動的方式被限制。進一步,卡合突起3c是複數卡合在凸輪溝2e。具體而言,在圓筒部2k的外周面使2個卡合突起3c約180°相面對的方式設置。
在此,對於卡合突起3c的配置個數,是至少設置1個的話無妨。但是,因為藉由泵部3a的伸縮時的抵抗力 在驅動轉換機構等發生力矩,有可能無法平順地往復動,使與後述的凸輪溝2e形狀的關係無破綻地設置複數個較佳。
即,藉由從驅動齒輪300被輸入的旋轉驅動力使凸輪溝2e旋轉,藉由沿著凸輪溝2e使卡合突起3c朝X方向或是相反方向往復動作,藉由使泵部3a為拉伸的狀態(第12圖(a))及泵部3a為收縮的狀態(第12圖(b))交互地反覆,就可以達成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容積變化。
(驅動轉換機構的設定條件)
在本例中,驅動轉換機構,是使其伴隨圓筒部2k的旋轉朝排出部4c被搬運的顯像劑搬運量(每單位時間),比從排出部4c藉由泵部作用朝顯像劑補給裝置201被排出的量(每單位時間)更多的方式進行驅動轉換。
這是因為對於由朝排出部4c的搬運部2c所產生的顯像劑的搬運能力若由泵部3a所產生的顯像劑的排出能力較大的話,存在於排出部4c的顯像劑的量會逐步地減少。即為了防止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朝顯像劑補給裝置201的顯像劑補給所需要的時間變長。
且在本例中,驅動轉換機構,是在圓筒部2k轉1圈期間使泵部3a複數次往復動的方式進行驅動轉換。這是依據以下的理由。
將圓筒部2k在顯像劑補給裝置201內旋轉的構成的情況時,驅動馬達500是設定成使圓筒部2k時常穩定旋轉所需要的輸出較佳。但是,為了儘可能地削減畫像形成裝置中的消耗能量,將驅動馬達500的輸出極小較佳。在此,驅動馬達500所需要的輸出,因為是從圓筒部2k的旋轉扭矩及旋轉數所算出,所以為了減小驅動馬達500的輸出,將圓筒部2k的旋轉數儘可能地較低設定較佳。
但是本例的情況,減小圓筒部2k的旋轉數的話,每單位時間的泵部3a的動作次數會減少,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被排出的顯像劑的量(每單位時間)會減少。即,為了由短時間滿足從畫像形成裝置本體100所要求的顯像劑的補給量,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被排出的顯像劑的量有可能不足。
在此,將泵部3a的容積變化量增加的話,因為可以將泵部3a的每1周期的顯像劑排出量增加,成為可滿足來自畫像形成裝置本體100的要求,但是在這種應付方法中具有如以下的問題。
即,將泵部3a的容積變化量增加的話,排氣過程中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正壓)的尖峰值因為會變大,所以將泵部3a往復動所需要的負荷會增大。
從這種理由,在本例中,是在圓筒部2k轉1圈期間將泵部3a複數周期動作。由此,與在圓筒部2k轉1圈期間將泵部3a只動作1周期的情況時相比,不需加大泵部3a的容積變化量,就可將每單位時間的顯像劑的排出量 增加。且,可以將顯像劑的排出量增加的部分,成為可減少圓筒部2k的旋轉數。
因此,因為藉由如本例的構成,可以將驅動馬達500設定成更小的輸出,可以對於畫像形成裝置本體100中的消耗能量的削減有貢獻。
(驅動轉換機構的配置位置)
在本例中,如第12圖所示,將驅動轉換機構(由卡合突起3c及凸輪溝2e所構成的凸輪機構),設在顯像劑收容部2的外部。即,將驅動轉換機構,以不會與被收容於圓筒部2k、泵部3a、凸緣部4的內部的顯像劑接觸的方式,設在與圓筒部2k、泵部3a、凸緣部4的內部空間隔離的位置。
由此,將驅動轉換機構設在顯像劑收容部2的內部空間的情況時可以消解被設想的問題。即,藉由朝驅動轉換機構的滑擦(摩擦)處的顯像劑的侵入,就可以防止:在顯像劑的粒子加上熱及壓而軟化一些的粒子會彼此黏著成為大的塊(粗粒)、和藉由朝轉換機構的顯像劑的嚙入使扭力提高。
(顯像劑補給過程)
接著,使用第12圖、第13圖,說明由泵部3a所產生的顯像劑補給過程。
在本例中,如後述,將由泵部動作所產生的吸氣過程 (透過排出口4a的吸氣動作)及排氣過程(透過排出口4a的排氣動作)及由泵部非動作所產生的動作停止過程(不從排出口4a進行吸排氣)進行的方式,由驅動轉換機構將旋轉驅動力朝往復動力轉換的構成。以下,依序詳細說明吸氣過程及排氣過程及動作停止過程。
(吸氣過程)
首先,說明吸氣過程(透過排出口4a的吸氣動作)。
藉由上述的驅動轉換機構(凸輪機構)從泵部3a為最縮短的狀態的第12圖(b)成為泵部3a為最延伸的狀態的第12圖(a),進行吸氣動作。即,伴隨此吸氣動作,將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可收容顯像劑的部位(泵部3a、圓筒部2k、凸緣部4)的容積增大。
此時,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部是除了排出口4a以外成為實質被密閉的狀態,進一步,排出口4a是成為實質上由顯像劑T塞住的狀態。因此,伴隨將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可收容顯像劑T的部位的容積增加,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會減少。
此時,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是比大氣壓(外氣壓)更低。因此,顯像劑補給容器1外的空氣,是藉由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外壓力差,通過排出口4a朝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移動。
此時,因為空氣是通過排出口4a從顯像劑補給容器 1外引入,所以可以解散位於排出口4a附近的顯像劑T(流動化)。具體而言,對於位於排出口4a附近的顯像劑,藉由包含空氣使堆積密度下降,就可以將顯像劑T適切地流動化。
進一步,此時,因為空氣是透過排出口4a朝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引入,所以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無關於其容積的增加也成為朝大氣壓(外氣壓)附近推移。
如此,藉由將顯像劑T流動化,在後述的排氣動作時,顯像劑T不會堵塞在排出口4a,可將顯像劑平順地從排出口4a排出。因此,從排出口4a被排出的顯像劑T的量(每單位時間),可橫跨長期,幾乎成為一定。
又,為了進行吸氣動作,不限定於泵部3a是從最縮短的狀態成為最延伸的狀態,泵部3a即使停止於最縮短的狀態至最延伸的狀態的途中,只要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變化進行的話吸氣動作就會進行。即,吸氣過程,是指卡合突起3c卡合於第13圖所示的凸輪溝(第2動作部)2h的狀態。
(排氣過程)
接著,說明排氣過程(透過排出口4a的排氣動作)。
藉由上述的驅動轉換機構(凸輪機構)從泵部3a為最延伸的狀態的第12圖(a)至泵部3a為最縮短的狀態的第12圖(b),進行排氣動作。具體而言,伴隨此排氣 動作,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可收容顯像劑的部位(泵部3a、圓筒部2k、凸緣部4)的容積會減少。
此時,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部是除了排出口4a以外實質被密閉,直到顯像劑被排出為止,排出口4a是成為實質上由顯像劑T塞住的狀態。因此,藉由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可收容顯像劑T的部位的容積減少使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上昇。
此時,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是比大氣壓(外氣壓)更高。因此,顯像劑T是藉由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外壓力差,從排出口4a被壓出。即,顯像劑T是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朝顯像劑補給裝置201被排出。
因為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的空氣也與顯像劑T一起被排出,所以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下降。
如以上,在本例中,因為可以使用1個往復動式的泵部3a將顯像劑的排出效率良好地進行,所以顯像劑排出所需要的機構可以簡易化。
又,為了進行排氣動作,不限定於泵部3a是從最延伸的狀態至最縮短的狀態,泵部3a即使是停止於最延伸的狀態至最縮短的狀態的途中,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變化是被進行的話,排氣動作就會被進行。即,排氣過程,是指卡合突起3c卡合於第13圖所示的凸輪溝2g的狀態。
(動作停止過程)
接著,說明泵部3a不往復動作的動作停止過程。
在本例中,如前述控制裝置600是依據磁性感測器800c和顯像劑感測器10d的檢出結果來控制驅動馬達500的動作的構成。在此構成中,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被排出的顯像劑量因為會直接影響碳粉濃度,所以有需要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補給畫像形成裝置所需要的顯像劑量。此時,為了穩定使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被排出的顯像劑量,進行每次固定的容積變化量較佳。
例如,作成只由排氣過程及吸氣過程所構成的凸輪溝2e的話,會在排氣過程或吸氣過程途中停止馬達驅動。此時,驅動馬達500旋轉停止後仍由惰性圓筒部2k旋轉,直到圓筒部2k停止為止泵部3a也連動成為持續往復動作,成為進行排氣過程或是吸氣過程。圓筒部2k由惰性旋轉的距離,是依存於圓筒部2k的旋轉速度。進一步,圓筒部2k的旋轉速度是依存於朝驅動馬達500施加的扭矩。從此可知,因為藉由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的顯像劑量使朝馬達的扭矩變化,圓筒部2k的速度也具有變化的可能性,所以將泵部3a的停止位置成為每次相同是困難的。
在此,為了將泵部3a每次停止於固定的位置,是有需要在凸輪溝2e,設置即使圓筒部2k回轉動作中泵部3a也不往復動的領域。在本例中,為了不讓泵部3a往復動,將被輸入齒輪部2d的旋轉驅動力不朝使泵部3a動作的力轉換的非動作部,是設置第13圖所示的凸輪溝2i。 凸輪溝2i,溝是朝圓筒部2k的旋轉方向被挖掘,成為即使旋轉往復動構件3b也不會動作的直線狀形狀。凸輪溝2i是與箭頭A即圓筒部2k的旋轉方向平行的溝。即,動作停止過程,是指卡合突起3c卡合於凸輪溝(非動作部)2i的狀態。
且上述的泵部3a不往復動,是指顯像劑不會從排出口4a被排出(容許圓筒部2k的旋轉時顯像劑因振動等從排出口4a落下)。即,凸輪溝2i是當不進行通過排出口4a的排氣過程,吸氣過程的話,對於旋轉方向朝旋轉軸方向傾斜也無妨。進一步,因為凸輪溝2i傾斜,所以可以容許泵部3a的傾斜部分的往復動作。
如後述,在本例中,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停止馬達驅動時,使卡合突起3c位於非動作部也就是凸輪溝2i的方式,設置相位檢出部6a作為將搬運部2c(圓筒部2k)旋轉停止用的相位檢出部。
(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內壓的推移)
接著,進行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如何變化的檢證實驗。以下,說明此檢證實驗。
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的顯像劑收容空間是由顯像劑填滿的方式充填顯像劑,並測量了由泵部3a預定(在此為5cm3)的容積變化量所產生的伸縮時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的推移。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的測量,是將壓力計(基恩士股份有限公司製,型號名稱:AP-C40)連 接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來進行。
在將充填了顯像劑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擋板4b打開使排出口4a可與外部的空氣連通的狀態下,將泵部3a伸縮動作時壓力變化的推移是如第14圖所示。
在第14圖中,橫軸是顯示時間,縱軸是顯示對於大氣壓(基準(1kPa))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的相對壓力(+是顯示正壓側,-是顯示負壓側)。
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容積增加,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對於外部的大氣壓成為負壓的話,藉由其氣壓差從排出口4a引入空氣。且,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容積減少,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對於大氣壓成為正壓的話,在內部的顯像劑壓力產生。此時,顯像劑及空氣被排出的部分會使內部壓力緩和。
藉由此檢證實驗可以確認,藉由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容積增加使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對於外部的大氣壓成為負壓,藉由該氣壓差引入空氣。且可以確認,藉由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容積減少使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對於大氣壓成為正壓,藉由在內部的顯像劑壓力產生使顯像劑被排出。在此檢證實驗中,負壓側壓力的絕對值是約1.2kPa、正壓側壓力的絕對值是約0.5kPa。
如此,本例的構成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話可確認,伴隨由泵部3a所產生的吸氣動作及排氣動作使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內壓交互地切換成負壓狀態及正壓狀態,可將顯像劑的排出適切地進行。
如以上說明,在本例中,藉由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設有進行吸氣動作及排氣動作的簡易的泵部,一邊可獲得由空氣所產生的顯像劑的解散效果,一邊可以穩定地進行由空氣所產生的顯像劑的排出。
即,本例的構成的話,即使排出口4a的大小是非常小的情況,因為可以將顯像劑在堆積密度小的流動化的狀態下通過排出口4a,所以大的應力不會施加在顯像劑,可以確保較高的排出性能。
且在本例中,因為容積變化型的泵部3a的內部是作為顯像劑收容空間利用的構成,所以將泵部3a的容積增大將內壓減壓時,可以形成新的顯像劑收容空間。因此,即使泵部3a的內部是由顯像劑被填滿的情況,也可由簡易的構成,在顯像劑包含空氣,使堆積密度下降(可以使顯像劑流動化)。因此,可將顯像劑由比習知以上高密度地充填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
(凸輪溝的設定條件的變形例)
接著,使用第13圖說明構成驅動轉換部的凸輪溝2e的設定條件的變形例。首先,前述的第13圖是顯示凸輪溝2e的展開圖。使用第13圖所示的驅動轉換機構部的展開圖,說明將凸輪溝2e的形狀變更的情況時對於泵部3a的運轉條件的影響。
在此,在第13圖中,箭頭A是顯示圓筒部2k的旋轉方向(凸輪溝2e的移動方向),箭頭B是顯示泵部3a的 拉伸方向,箭頭C是顯示泵部3a的壓縮方向。
構成驅動轉換部的凸輪溝2e,是具備:將被輸入齒輪部2d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使泵部3a的容積減少的力的作為第1動作部的凸輪溝2g;及朝使泵部的容積增加的力轉換的作為第2動作部的凸輪溝2h、及不朝使泵部3a動作的力轉換的作為非動作部的凸輪溝2i。即,凸輪溝2e的構成,是成為:將泵部3a壓縮時使用的凸輪溝2g、及將泵部3a拉伸時使用的凸輪溝2h、及前述的泵部3a不往復動作的凸輪溝2i。
進一步,在第13圖中,對於圓筒部2k的旋轉方向A的凸輪溝2g的形成角度為α,凸輪溝2h的形成角度為β,凸輪溝的泵部3a的伸縮方向B、C中的振幅(=泵部3a的伸縮長度)為K1。
首先,說明有關泵部3a的伸縮長度K1。
例如,伸縮長度K1縮短的情況時,即,泵部3a的容積變化量減少,所以對於外氣壓可以發生的壓力差也變小。因此,施加於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的顯像劑壓力減少,其結果從泵部的每1周期(=將泵部3a往復伸縮1次)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被排出的顯像劑的量也減少。
從此可知,如第15圖所示,在角度α、β為一定的狀態下將凸輪溝的振幅K2設定成K2<K1的話,對於第13圖的構成,泵部3a往復1次時被排出的顯像劑的量可以減少。相反地,設定成K2>K1的話,當然可增加顯像劑的排出量。
且有關於凸輪溝的角度α、β,例如,加大角度的情況時,圓筒部2k的旋轉速度若一定的話,顯像劑收容部2預定時間旋轉時移動的卡合突起3c的移動距離因為會增加,其結果泵部3a的伸縮速度會增加。
另一方面,卡合突起3c移動凸輪溝2g、凸輪溝2h時從凸輪溝2g、凸輪溝2h承受的阻力因為變大,其結果將圓筒部2k旋轉所需要的扭矩會增加。
從此可知,如第16圖所示,在伸縮長度K1為一定的狀態下,凸輪溝2g的角度α'、凸輪溝2h的角度β',設定成α'>α及β'>β的話,對於第13圖的構成可以增加泵部3a的伸縮速度。其結果,圓筒部2k的每轉1圈的泵部3a的伸縮次數可以增加。進一步,從排出口4a朝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進入的空氣的流速因為增加,所以存在於排出口4a周邊的顯像劑的解散效果可提高。
相反地,設定成α'<α及β'<β的話圓筒部2k的旋轉扭矩可以減少。且,例如,使用流動性高的顯像劑的情況時,將泵部3a拉伸時,藉由從排出口4a進入的空氣使存在於排出口4a周邊的顯像劑容易被吹飛。其結果,顯像劑無法充分地貯留在排出部4c內,具有顯像劑的排出量下降的可能性。此情況時,藉由本設定將泵部3a的拉伸速度減少的話,藉由抑制顯像劑的吹飛可以提高排出能力。
且如第17圖所示的凸輪溝2e,設定成角度α<角度β的話,泵部3a的拉伸速度可以對於壓縮速度變大。相 反地,設定成角度α>角度β的話,泵部3a的拉伸速度可以對於壓縮速度變小。
藉此,例如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的顯像劑是高密度狀態中的情況時,比將泵部3a拉伸時更壓縮時的泵部3a的動作力因為變大,其結果將泵部3a壓縮時的圓筒部2k的旋轉扭矩容易變高。但是,此情況時,將凸輪溝2e設定成如第17圖所示的構成的話,對於第13圖的構成將泵部3a拉伸時的顯像劑的解散效果可以增加。進一步,在泵部3a壓縮時卡合突起3c從凸輪溝2e承受的阻力變小,成為可抑制泵部3a的壓縮時中的旋轉扭矩的增加。
又,如第18圖所示,卡合突起3c通過凸輪溝2h隨後,可通過凸輪溝2g的方式設置凸輪溝2e也可以。此情況,泵部3a是在進行吸氣動作隨後成為進入排氣動作的構成。在第13圖的泵部3a拉伸的狀態下動作停止的過程因為被除去,所以被除去的動作停止之間,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的減壓狀態無法持續,顯像劑T的解散效果變弱。但是,動作停止的過程因為被除去,所以在圓筒部2k轉1圈期間可進行很多吸排氣過程,可以將顯像劑T排出很多。
且如第19圖所示,將動作停止過程(凸輪溝2i),除了泵部3a最縮短的狀態、或泵部3a最延伸的狀態以外,設在排氣過程及吸氣過程途中也可以。由此,可設定成需要量的容積變化量,可以調整顯像劑補給容器1內壓力。
如以上,因為藉由變更第13圖、第15圖~第19圖的凸輪溝2e的形狀,可以調整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排出能力,所以可適宜地對應從顯像劑補給裝置201所要求的顯像劑的量和使用的顯像劑的物性等。
如以上,在本例中,將搬運部(螺旋狀的凸部)3c旋轉用的驅動力及將泵部3a往復動用的驅動力由1個驅動接收部(齒輪部2a)承受的構成。因此,可以將顯像劑補給容器的驅動輸入機構的構成簡易化。且,因為是藉由設在顯像劑補給裝置的1個驅動機構(驅動齒輪300)朝顯像劑補給容器賦予驅動力的構成,所以對於顯像劑補給裝置的驅動機構的簡易化也可以有貢獻。
且依據本例的構成的話,藉由將從顯像劑補給裝置所承接的使搬運部旋轉用的旋轉驅動力,由顯像劑補給容器的驅動轉換機構驅動轉換的構成,就可將泵部3a適切地往復動。
(相位檢出部)
進一步顯像劑補給容器1,是具有為了在構成驅動轉換部的凸輪溝2e的凸輪溝(第1動作部)2g、凸輪溝(第2動作部)2h、或凸輪溝(非動作部)2i的其中任一的凸輪溝將卡合突起3c旋轉停止而將溝的相位檢出用的相位檢出部(被檢出部)6a。
在實施例1中,為了將驅動接收部旋轉停止於預定位置,即將卡合突起3c停止於凸輪溝的預定位置而例示將 顯像相位檢出部6a設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構成。
此相位檢出部6a,是在卡合突起3c卡合於凸輪溝2e之中的非動作部也就是凸輪溝2i的狀態下,將具有搬運部2c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旋轉停止用的相位檢出部。即,此相位檢出部也就是相位檢出部6a,是將搬運部2c的旋轉停止的時間點也就是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相位(在此卡合突起3c是卡合於凸輪溝2i的狀態)朝控制裝置(CPU)600指示的構成。又,如後述,在裝置本體側設有將相位檢出部6a檢出的檢出部600a(第20圖參照)。依據此檢出部600a的檢出訊號,如前述,成為由控制裝置(CPU)600控制驅動馬達500的動作的構成。
第22圖,是說明旋轉控制的流動的流程圖。使用第22圖說明顯像劑的補給過程。
控制裝置600是對應檢出攪拌室內的顯像劑中的碳粉濃度的磁性感測器800c的輸出,指示驅動馬達500的回轉動作。
具體而言磁性感測器800c是檢查攪拌室內的顯像劑中的碳粉濃度(S200)。且,攪拌室內的顯像劑中的碳粉濃度是薄的情況時,朝控制裝置600指示將驅動馬達500旋轉(S201)。藉由此旋轉驅動使齒輪部2d開始旋轉。接著,泵部3a為動作停止過程的情況(卡合突起3c是卡合於凸輪溝2i的情況),相位檢出部6a是朝控制裝置600指示將驅動馬達500停止(S202)。另一方面,泵部3a不是動作停止過程的情況(卡合突起3c未卡合於凸輪 溝2i的情況),此驅動馬達500持續旋轉。且,藉由此驅動馬達500的旋轉驅動停止使齒輪部2d的旋轉停止(S203)。在此一連的動作(S200~S203)後,再度由磁性感測器800c檢查攪拌室內的顯像劑中的碳粉濃度(S200)。在此,攪拌室內的顯像劑中的碳粉濃度是充分的情況時,終了此一連的顯像劑補給過程,攪拌室內的顯像劑中的碳粉濃度是不充分的情況時,再度反覆S200~S203。
又,來自顯像劑補給容器的1次(從吸氣過程朝排氣過程的泵部的一往復的動作)的顯像劑的排出量雖一定(5g),但是不會對於成為承接側的顯像劑補給裝置側所需要的顯像劑的補給量產生影響。例如,成為承接側的顯像劑補給裝置側的碳粉濃度是不充分的情況(第22圖、S200、NO)時,承接側的顯像劑所需要的補給量也有一定量(5g)的情況,也有一定量(5g)以下的情況。在此,承接側的顯像劑所需要的補給量是前述的一定量以下的情況,從顯像劑補給容器使一定量的顯像劑被排出,朝承接側被補給的顯像劑的量是比不足分更多地被補給。但是,藉由來自此顯像劑補給容器的顯像劑的補給,不會對於承接側的畫像形成產生影響。
第20圖,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及顯像劑補給裝置的放大剖面圖。第21圖(a)是顯示驅動馬達旋轉時的相位檢出部位置構成的擴大部分圖,第21圖(b)是顯示驅動馬達旋轉停止時的相位檢出部位置構成的擴大部分圖, 第21圖(c)是顯示驅動馬達旋轉停止時的相位檢出部位置構成的1例的擴大部分圖。使用第21圖(a)、(b)說明驅動馬達500的旋轉時及旋轉停止時的相位檢出部6a的位置構成。
在本例中,將顯像劑補給容器1所具有的相位檢出部6a檢出的檢出部600a是使用光學式的光檢測器。進行將旋轉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停止的動作的情況時,藉由與旋轉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一體地旋轉移動的相位檢出部6a將隱藏部600b擧升將檢出部600a遮住的話,停止驅動馬達500的旋轉的訊號就從控制裝置600被輸出。藉由該訊號的輸出,停止驅動馬達500的旋轉。在本實施例中,從訊號的輸出至驅動馬達500的停止為止的時間是幾乎0秒,停止於幾乎與訊號的輸出同時。另一方面,未藉由相位檢出部6a將檢出部600a遮住的情況時,直到遮住為止,驅動馬達500是成為持續旋轉。第21圖(a),是泵部3a是由動作停止過程,藉由相位檢出部6a將隱藏部600b擧升將檢出部600a遮住的狀態。第21圖(b),是泵部3a不是在動作停止過程(排氣過程或吸氣過程),沒有藉由相位檢出部6a將隱藏部600b擧升且檢出部600a未被遮住的狀態。即,藉由相位檢出部6a將隱藏部600b擧升將檢出部600a遮住,朝控制裝置600將停止驅動馬達500的旋轉驅動的指示發出的構成。
如以上,泵部3a旋轉開始時,因為泵部的伸縮狀態是從每次相同狀態進入補給動作,所以可以減小補給開始 時的補給的狀態的參差不一。
在此,本發明人是考察了泵部3a的停止位置是每次固定的情況及不是如此的情況是否具有上述的效果。
在此考察,停止位置是每次固定的情況,是指在吸氣過程途中停止旋轉的情況、及在排氣過程途中停止旋轉的情況、及在動作停止過程途中停止旋轉的情況。且不是如此的情況,是指不控制在吸氣過程、排氣過程、動作停止過程之中的那裡停止,在每次隨機停止的情況。
在吸氣過程途中停止旋轉的情況時,在容器轉半圈期間由吸氣過程、排氣過程、動作停止過程、吸氣過程的順序使泵部3a動作,其間,顯像劑是從排出口被排出。同樣地,在排氣過程途中停止旋轉的情況時,在容器轉半圈期間由排氣過程,動作停止過程,吸氣過程、排氣過程的順序使泵部3a動作,其間,顯像劑是從排出口被排出。且,在動作停止過程途中停止旋轉的情況時,在容器轉半圈期間由動作停止過程、吸氣過程、排氣過程、動作停止過程的順序使泵部3a動作,顯像劑是從排出口被排出。
又,停止位置是每次固定的情況的容器的旋轉停止,是容器每轉半圈(泵部每1往復),在各過程的過程途中各別進行。即,從吸氣過程至下次的吸氣過程為止的容器的轉半圈的情況時在吸氣過程途中旋轉停止,從排氣過程至下次的排氣過程為止的容器的轉半圈的情況時在排氣過程途中旋轉停止,從動作停止過程至下次的動作過程途中為止的容器的轉半圈的情況時在動作停止過程途中旋轉停 止。另一方面,停止位置是每次隨機改變的情況的容器的停止位置,是在上述其中任一的過程途中隨機地停止。
不控制在吸氣過程、排氣過程、動作停止過程之中的那裡停止,容器的停止位置是每次隨機改變的話,顯像劑的排出量會參差不一,而不穩定。這是因為在吸氣過程途中停止旋轉的情況、及在排氣過程途中停止旋轉的情況、及在動作停止過程途中由停止旋轉的情況、及容器的每轉半圈的顯像劑的排出量是不同。另一方面,在各過程途中旋轉停止的情況,各過程的顯像劑的排出量,是沒有如停止位置每次隨機改變的情況參差不一,而穩定。
因此,從上述考察的結果,藉由在排氣過程、吸氣過程、動作停止過程的其中任一的過程中將搬運部2c旋轉停止,就可以抑制顯像劑的排出量的參差不一,而穩定。
更佳是,藉由在吸氣過程或動作停止過程的其中任一的過程中停止驅動接收部的旋轉,可以更抑制顯像劑的排出性的參差不一,而穩定。例如,顯像劑補給動作後、經長時間放置的情況,從泵部的拉引動作(吸氣動作)開始將容器內的顯像劑解散,由其後排氣過程排出的話,對於排出口(開口)的閉塞具有穩定性。因此,泵部的動作開始是從拉引動作(吸氣動作)開始的話,對於由顯像劑所產生的排出口的閉塞的信賴性較高,由排氣過程途中停止(止動固定)的話,下次的動作開始因為也成為從推壓動作(排氣過程)開始,而不佳。又,在吸氣過程中將驅動接收部停止的情況時,成為使停止在預先設定的相同位置 的方式依據相位檢出部6a的檢出來停止驅動馬達500的構成。
更佳是,在動作停止過程的過程中藉由將驅動接收部旋轉停止,可以進一步抑制顯像劑的排出性的參差不一,排出性更穩定。這是因為,在容器內的內壓減少的吸氣過程將動作停止的話,容器內是在減壓狀態下,但會漸漸地接近大氣壓,在該狀態下在下次的動作時從吸氣過程途中旋轉開始的情況時,容器內的內壓的減少值不會上昇至最大值,顯像劑的解散效果變小,具有顯像劑的排出量不穩定的情況。尤其是經長時間放置的情況時更是如此。因此,為了時常將吸氣過程的解散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而終了排出過程是,且在吸氣過程開始之前的動作停止過程的過程中停止驅動接收部的旋轉的話,可發揮解散顯像劑的最大效果。即,將旋轉停止位置限定在動作停止過程的情況時,在泵部的容積從減少朝增加轉變之間的動作停止過程停止最佳。
如以上,藉由在排氣過程、吸氣過程、動作停止過程的其中任一的過程中將驅動接收部旋轉停止,與每次的停止位置未在固定的位置的情況相比,可以抑制顯像劑的排出性的參差不一,而穩定。更佳是,藉由在吸氣過程或動作停止過程的其中任一的過程中停止驅動接收部的旋轉,可以更抑制顯像劑的排出性的參差不一,而穩定。
且更佳是,將旋轉停止位置限定在動作停止過程的情況時,不會成為在吸氣過程途中和排氣過程途中旋轉停止 的顯像劑的排出量,而成為在動作停止過程途中旋轉停止的顯像劑的排出量。因此,可以進一步抑制顯像劑的排出性的參差不一,顯像劑的排出量更穩定。尤其是將旋轉停止位置限定在動作停止過程的情況,因為將顯像劑解散的吸氣動作及將顯像劑排出的排氣動作皆不進行,所以與這些相比尤其是顯像劑的排出量穩定。
在本例中,欲將驅動馬達500停止的情況時,藉由將檢出部600a遮住,朝控制裝置600發出將停止驅動馬達500的旋轉驅動的指示,但是將檢出部600a遮住的情況時驅動馬達500持續旋轉,未將檢出部600a遮住情況時停止驅動馬達500的旋轉的構成也可以。該情況,必需將凸輪溝2e配置成:在旋轉時泵部3a不是動作停止過程的狀態,在旋轉停止時泵部3a是動作停止過程的狀態。且,相位檢出部6a也必需同樣地配置於:在旋轉時將檢出部600a遮住,在旋轉停止時不將檢出部600a遮住的位置。
進一步,在本例中,如第21圖(a)、(b)所示,為了將檢出部600a遮住而使用隱藏部600b,但是如第21圖(c)所示,不使用隱藏部600b而只由相位檢出部6a將檢出部600a遮住的構成也可以。且,在本例中在檢出部600a雖使用光檢測器,但是不限定於此,使用例如市售的微動開關等也可以。
如以上,在本例中,泵部3a是在動作停止過程的狀態下將指示驅動馬達500的旋轉停止的相位檢出部6a設 在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構成。且,本例的相位檢出部6a,是具有與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圓筒部2k連動旋轉的凹凸的構成。由此,泵部3a是在動作停止過程時使具有搬運部2c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旋轉停止。因此,可以抑制由泵部的往復動作所產生的容積變化量的相異,抑制從顯像劑補給容器的排出口朝顯像劑補給裝置的顯像劑的排出性不穩定。即,依據本例的話,可進行每次固定的容積變化量,從排出口的顯像劑的排出性可提高。
且在本例中,如第20圖所示,將相位檢出部也就是相位檢出部6a,在對於裝置本體100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插入方向(第8圖(a)的X方向)設在比驅動轉換部也就是凸輪溝2e更下游側。由此,可以確保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容積。且,考慮容器裝設時的本體側的與齒輪的干涉的話,因為不希望比容器本體部和驅動接收部更外形側突出,所以比前述的凸輪溝2e容器插入方向更下游側的位置較佳。且,凸輪溝2e因為是位於容器取出方向最下游側,所以可以將往復動構件3b小型化,可以將容器整體輕小化。
且在本例中,在圓筒部2k(搬運部2c)轉1圈期間將泵部3a動作複數周期,但是如第21圖(a)、第21圖(c)所示,作為被檢出部的相位檢出部6a,是設有與搬運部2c轉1圈期間的抽排次數(往復動的次數)相同數量。由此,因為可以在吸氣過程、排氣過程、動作停止過程的每一週期進行旋轉停止的控制,所以顯像劑的補給時 的定量性提高。
且顯像劑補給容器因為不是完全密閉的容器,泵部的容積變化量即使相同,將泵部往復動時的速度是慢情況及快的情況中,壓力的尖峰會變化。因此,泵部是動作時的速度是使某程度成為一定的方式控制較佳。在此,作為被檢出部的相位檢出部6a,是在旋轉開始後,泵部到達第1動作部(排氣過程)之前使旋轉速度成為所期速度的方式,由非動作部停止泵部的構成。依據此構成的話,將顯像劑補給的過程也就是泵部的排氣過程時搬運部會到達所期的速度。因此,可防止在旋轉速度為所期速度以下時在泵部的動作部無法進行充分的吸氣過程使顯像劑的補給量成為不穩定。即,依據此構成的話,顯像劑的補給量更穩定,其排出性更提高。
[實施例2]
接著,使用第23圖、第24圖說明實施例2的構成。第23圖(a)是實施例2的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被拉伸的狀態的部分圖,第23圖(b)是泵部為使用上最大限度收縮的狀態的部分圖。且,第24圖(a)是將第23圖(a)的保護構件3e去除的部分圖,第24圖(b)是將第23圖(b)的保護構件3e去除的部分圖。
在本例中,有關於與上述的實施例1同樣的構成是藉由附加同符號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在前述的實施例1中例示了,將作為被檢出部的相位 檢出部6a,設在旋轉的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圓周面上,與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圓筒部2k連動地旋轉的構成。對於此,在本例中例示了,將作為被檢出部的往復動指示部6b,設在往復動的往復動構件3b,與往復動構件3b連動地往復動的構成。其他的構成是與實施例1幾乎同樣。
在本例中,往復動構件3b是與往復動指示部6b成為一體,實質上往復動構件3b是擔任往復動指示部6b的角色。如第23圖(a)所示,在泵部3a最延伸的狀態下,往復動指示部6b是被隱藏在保護構件3e的內側無法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外觀看見的狀態。接著,如第23圖(b)所示在泵部3a最縮短的狀態下,往復動指示部6b是從保護構件3e露出可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外觀看見的狀態。
如第23圖(a)、(b)所示,藉由與往復動構件3b的往復動作連動使往復動指示部6b朝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表面上露出將檢出部600a遮住,朝控制裝置600指示將驅動馬達500停止的構成。又,往復動指示部6b是在泵部3a為動作停止過程的情況(卡合突起3c是卡合於凸輪溝2i的狀態)發出將旋轉停止的指示的構成。
第23圖、第24圖所示的凸輪溝2e是第18圖的構成,但是不限定於此構成,由第13圖、第15圖、第16圖、第17圖、第19圖的凸輪溝2i指示旋轉停止的構成也無妨。進一步,不限定於往復動指示部6b是朝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表面上露出的情況時指示旋轉停止的構成, 時常使往復動指示部6b可從顯像劑補給容器1的外觀看見的狀態也可以。即,在本例中將往復動指示部6b配置於最接近往復動構件3b的齒輪部2d的位置,但是與往復動構件3b的動作連動使往復動指示部6b在由檢出部600a所產生的檢出位置及從檢出位置退避的非檢出位置之間移動的構成的話,將往復動指示部6b配置在往復動構件3b的那裡皆可以。
如以上,在本例中,也與實施例1同樣地,可以在泵部3a為動作停止過程的狀態下朝控制裝置600指示將驅動馬達500停止。因此,可獲得與實施例1同樣的效果。且,在本例中,判斷泵部3a是否為動作停止過程的狀態用的檢出部600a,因為可配置於往復動構件3b的圓筒部2k的旋轉軸方向距離之間,所以設計的自由度可預期。
[實施例3]
在前述的實施例中,驅動轉換部也就是凸輪溝2e,是例示了具有不朝將泵部3a動作的力轉換的非動作部也就是凸輪溝2i的構成,但是不限定於此。驅動轉換部不具有非動作部的構成也可以。即,驅動轉換部也就是凸輪溝2e,是具備:朝使泵部3a的容積減少的力轉換的第1動作部也就是凸輪溝2g、及朝使泵部3a的容積增加的力轉換的第2動作部也就是凸輪溝2h的構成也可以。
此情況,驅動轉換部也就是凸輪溝2e之中,在第1動作部也就是凸輪溝2g或是第2動作部也就是凸輪溝2h 的其中任一的凸輪溝中設有供旋轉停止用的相位檢出部。即,設有在泵部3a為排氣過程或吸氣過程的其中任一方的過程也就是狀態下將驅動馬達500的旋轉停止用的相位檢出部。
更佳是,設有由驅動轉換部也就是凸輪溝2e之中的第2動作部也就是凸輪溝2h旋轉停止用的相位檢出部。即,設有在泵部3a為吸氣過程的狀態下將驅動馬達500的旋轉停止用的相位檢出部。
藉由此構成,也與前述的實施例同樣地,可以抑制由泵部的往復動作所產生的容積變化量的相異,抑制從排出口的顯像劑的排出性不穩定。
[其他實施例]
在前述的實施例中,如第19圖等所示,相位檢出部也就是相位檢出部6a,雖例示了顯像劑補給容器1(圓筒部2k)的圓周面上的凸,但是不限定於此。如第25圖所示,相位檢出部也就是相位檢出部6a,是顯像劑補給容器1(圓筒部2k)的圓周面上的凹也可以。第25圖(a),是顯示顯像劑補給容器及顯像劑補給裝置的放大剖面圖,第25圖(b)是顯示驅動馬達旋轉時的相位檢出部位置構成的擴大部分圖,第25圖(c)是顯示驅動馬達旋轉停止時的相位檢出部位置構成的擴大部分圖。即使如此構成,可獲得與例示了相位檢出部是凸的構成所說明的實施例同樣的效果。
且在前述的實施例中,畫像形成裝置雖例示了印表機,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影印機、傳真機裝置等的其他的畫像形成裝置、或是這些的功能組合的複合機等的其他的畫像形成裝置也可以。藉由將本發明適用在這些的畫像形成裝置所使用的顯像劑補給容器或顯像劑補給系統,就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依據本發明的話,可以減少因為泵部的停止位置不同而使泵部的往復動作的容積變化量容易相異的狀況發生。
2c‧‧‧搬運部
2d‧‧‧齒輪部(驅動承接機構)
2e‧‧‧凸輪溝(驅動轉換機構)
2g‧‧‧凸輪溝
2h‧‧‧凸輪溝
2i‧‧‧凸輪溝
2k‧‧‧圓筒部
3a‧‧‧泵部
3b‧‧‧往復動構件
3c‧‧‧卡合突起
3e‧‧‧保護構件
3f‧‧‧保護構件旋轉限制部
4‧‧‧凸緣部
6a‧‧‧相位檢出部

Claims (4)

  1. 一種顯像劑補給系統,具有顯像劑補給裝置、及對於前述顯像劑補給裝置可裝卸的顯像劑補給容器,前述顯像劑補給容器,是具有:收容顯像劑的顯像劑收容部、及設有將藉由前述搬運部被搬運來的顯像劑排出的排出口之顯像劑排出室、及至少對於前述顯像劑排出室作用地設置並藉由伴隨往復動的伸縮使其容積變化的泵部、及動作前述泵部以改變前述泵部容積的動作部,前述顯像劑補給裝置,是具有:可將前述顯像劑補給容器取下地裝設的裝設部、及從前述排出口將顯像劑收容的顯像劑收容部、及朝前述驅動接收部賦予驅動力的驅動部、及將被設於前述顯像劑補給容器的前述被檢出部檢出的檢出部、及依據前述檢出部的檢出訊號控制前述驅動部的停止動作使得前述泵部停止於當前述泵部繼續動作時,前述泵部的前述容積開始增加的位置用的控制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像劑補給系統,其中,前述顯像劑補給容器,更具有:可受到旋轉驅動而旋轉的驅動接收部、及將前述顯像劑收容部內的顯像劑伴隨前述驅動接收部的旋轉進行搬運的搬運部,前述動作部,是與前述驅動接收部的動作連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像劑補給系統,其中,前述被檢出部,是與前述驅動接收部的旋轉驅動連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像劑補給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檢出部的檢出訊號在前述泵部的最大限度的位置停止前述驅動部的動作。
TW104142614A 2013-03-11 2013-04-01 顯像劑補給系統 TWI605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7970A JP6021699B2 (ja) 2013-03-11 2013-03-11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1420A TW201631420A (zh) 2016-09-01
TWI605318B true TWI605318B (zh) 2017-11-11

Family

ID=5153618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2614A TWI605318B (zh) 2013-03-11 2013-04-01 顯像劑補給系統
TW102111692A TWI526796B (zh) 2013-03-11 2013-04-01 顯像劑補給容器及顯像劑補給系統
TW106128609A TWI674487B (zh) 2013-03-11 2013-04-01 顯像劑收容容器及顯像劑補給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1692A TWI526796B (zh) 2013-03-11 2013-04-01 顯像劑補給容器及顯像劑補給系統
TW106128609A TWI674487B (zh) 2013-03-11 2013-04-01 顯像劑收容容器及顯像劑補給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588461B2 (zh)
JP (1) JP6021699B2 (zh)
CN (1) CN105164589B (zh)
TW (3) TWI605318B (zh)
WO (1) WO20141414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8775B2 (en) 2013-03-11 2018-10-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and developer supplying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0140B2 (ja) 2013-03-19 2017-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2016090932A (ja) 2014-11-10 2016-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85251B2 (ja) 2014-11-10 2018-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9597B2 (ja) 2014-11-10 2018-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6948119B2 (ja) * 2016-09-30 2021-10-13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回転検知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39226B2 (ja) 2017-09-21 2022-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7009133B2 (ja) 2017-09-21 2022-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7005250B2 (ja) 2017-09-21 202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7005249B2 (ja) 2017-09-21 202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7000091B2 (ja) 2017-09-21 2022-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CN108469720B (zh) * 2018-01-30 2020-07-14 中山市汇佳复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剂供应组件以及显影剂供给容器
JP6862388B2 (ja) 2018-04-19 2021-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CN114730148A (zh) * 2019-09-17 2022-07-08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供应装置和成像设备
JP7433838B2 (ja) 2019-10-30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8902090D0 (sv) * 1989-06-07 1989-06-07 Array Printers Ab Saett att foerbaettra utskriftsprestanda foer skrivare samt anordningar foer genomfoerande av saettet
JPH04143781A (ja) * 1990-10-04 1992-05-18 Canon Inc 複写機のトナー補給装置
JPH05232810A (ja) * 1992-02-19 1993-09-10 Ricoh Co Ltd トナー容器
JPH06130812A (ja) * 1992-10-22 1994-05-13 Ricoh Co Ltd トナー供給装置
JPH06250520A (ja) * 1993-02-23 1994-09-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43781B2 (ja) 1999-02-26 2008-09-03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保温断熱容器
JP4505899B2 (ja) 1999-10-26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速度変換装置及び方法
US7050728B2 (en) 2003-04-25 2006-05-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detachably mountable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tecting the amount of developer remaining in the container
JP4603905B2 (ja) 2005-02-24 2010-1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5234400B2 (ja) * 2007-11-20 2013-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2542B2 (ja) 2007-12-28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07253B1 (ko) 2009-03-30 2017-02-15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현상제 보급 용기 및 현상제 보급 시스템
EP2966512A1 (en) 2009-03-30 2016-0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and developer supplying system
JP5445774B2 (ja) * 2009-07-21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補給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36736B2 (ja) 2010-09-29 2015-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7469B2 (ja) * 2010-09-29 2015-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US8795591B2 (en) 2011-01-27 2014-08-05 Medtronic, Inc. Dual outlet oxygenator for treating blood in an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
JP6083954B2 (ja) * 2011-06-06 2017-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5836704B2 (ja) * 2011-08-29 2015-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6021699B2 (ja) 2013-03-11 2016-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6137882B2 (ja) 2013-03-11 2017-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6021701B2 (ja) 2013-03-19 2016-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6180140B2 (ja) 2013-03-19 2017-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6025631B2 (ja) 2013-03-22 2016-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6150661B2 (ja) * 2013-08-12 2017-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6385251B2 (ja) 2014-11-10 2018-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9597B2 (ja) 2014-11-10 2018-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8775B2 (en) 2013-03-11 2018-10-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and developer supply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2489A (zh) 2018-04-01
US20150378278A1 (en) 2015-12-31
TW201435520A (zh) 2014-09-16
TWI674487B (zh) 2019-10-11
TWI526796B (zh) 2016-03-21
JP6021699B2 (ja) 2016-11-09
US10088775B2 (en) 2018-10-02
CN105164589B (zh) 2019-11-26
WO2014141489A1 (ja) 2014-09-18
US20170146926A1 (en) 2017-05-25
US9588461B2 (en) 2017-03-07
TW201631420A (zh) 2016-09-01
CN105164589A (zh) 2015-12-16
JP2014174386A (ja) 201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5318B (zh) 顯像劑補給系統
TWI541619B (zh) 顯影劑補給容器及顯影劑補給系統
CN111158228B (zh) 显影剂补给容器
JP6429597B2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6385251B2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GB2557414B (en)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043179B2 (en)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with timing control of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JP2019082720A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6316368B2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6552663B2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6479146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
JP6257727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
JP20230708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71588A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2018128611A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