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4815B - Portable toilet - Google Patents

Portable toile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4815B
TWI604815B TW102148444A TW102148444A TWI604815B TW I604815 B TWI604815 B TW I604815B TW 102148444 A TW102148444 A TW 102148444A TW 102148444 A TW102148444 A TW 102148444A TW I604815 B TWI604815 B TW I6048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ilet
toilet body
seat
top surface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8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1678A (zh
Inventor
Tomoyuki Aoyama
Kenshun Ishii
Ryota Hayashida
Original Assignee
Aronka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onka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onka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01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1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8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1/00Closets without flushing; Urinals without flushing; Chamber pots; Chairs with toilet conveniences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with toilets
    • A47K11/04Room closets; Chairs with toilet conveniences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with toilets, e.g. night chairs ; Closets for children, also with signalling means, e.g. with a music box,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3/00Seats or covers for all kinds of closets
    • A47K13/005Auxiliary or portable sea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on-Flushing Toilets (AREA)
  • Toilet Supplies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馬桶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具備能夠轉動的便座之可攜式馬桶(移動式簡易便器),特別是關於一種可攜式馬桶,針對在平面部分具有約略方形的外形之可攜式馬桶,使可攜式馬桶的前端部的兩側比便座的開口部的尖端部更朝向後方呈凸狀地彎曲並向後退,藉此來提高使用者的坐下位置的自由度。
近年,為了讓高齡者及身體障礙者在起居室等處進行排泄,可攜式馬桶(移動式簡易便器)開始普及。
然而,近年的可攜式馬桶,考慮到高齡者及身體障礙者的使用,以具備附有扶手和靠背等的情況居多。因此,載置有便座之坐入處的平面部分,以能夠支持扶手和靠背等的方式,整體被做成約略方形的情況居多。
又,在上述平面部分是約略方形的可攜式馬桶中,如果將便座的外形做成與便座的開口部約略相似形狀的O形狀,則O形狀的便座,在與約略方形的平面形狀之間,沿著O形狀的便座的外緣會產生間隙或段差等,並且該間隙或段差等,是在坐下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背面側以斜方向橫斷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將便座的外形被做成O形狀的可攜式馬 桶中,使用者坐在便座上之後,如果腳移動,則大腿部的背面側的皮膚,會有被夾在便座與馬桶本體的平面形狀之間出現的間隙或段差中而受傷的問題。
因此,在平面形狀是約略方形的可攜式馬桶中,如日本特開2005-000387號公報(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40165號公報(專利文獻2)、及日本特開2012-152256號公報(專利文獻3)所揭露,將便座的外形也做成約略方形,藉此使在便座與馬桶本體的平面形狀之間出現的間隙或段差等,不會在使用者的大腿部的背面側往斜方向橫斷,這種便座的使用持續增加。
這樣,近年的可攜式馬桶,逐漸成為主流的是平面形狀具有約略方形的外形,並且安裝有約略方形的便座之類型。然而,相較於平面部分是O形狀的裝配式西式便器,上述平面部分是約略方形的可攜式馬桶,因為可攜式馬桶的前端部的兩端朝向前方突出,所以如果使用者坐在可攜式馬桶的便座的後方,會使膝蓋的背面側在前方側相對地碰到可攜式馬桶的前端部,而有不能夠深深地坐入的問題。
又,如上述,在可攜式馬桶上通常安裝有扶手,所以如果以讓使用者的膝蓋的背面側在前方側不會相對地碰到可攜式馬桶的前端部的方式,使可攜式馬桶的前端部的兩端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後方後退,則會有在可攜式馬桶的平面部變成沒有安裝支柱的空間這樣的問題點,該支柱用以支撐扶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00038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24016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2-152256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攜式馬桶,針對平面形狀具有約略方形的外形之可攜式馬桶中,能夠除了確保在馬桶本體部的平面部分上有安裝扶手的支柱的空間以外,進而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不會妨礙已坐入的使用者的腳的自由移動,且讓使用者深深地坐入便座的後方。
又,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攜式馬桶,能夠除了確保必要的強度以外,藉由從馬桶本體部的表面去除肋部等突起物或段差來防止勾住使用者的腳,並且提高使用者的腳下的配置或腳的動作的自由度,其結果,讓使用者以少許動作就能夠從可攜式馬桶站起及朝向可攜式馬桶坐下。
本發明人,針對具備能夠轉動的便座,並且平面部分具有約略方形的外形之可攜式馬桶的形狀和配置等,重複進行深入的檢討後的結果,發現將馬桶本體部的平面形狀的外形做成約略方形,並且使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的兩側比便座的開口部的尖端部更朝向後方以呈凸狀的方式彎曲而後退,藉此除了確保扶手的支柱的配置空間以外,還能夠讓使用者深深坐入便座的後方,而完成本發明。
具體來說,依照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馬桶,具備:馬桶本體部,其具備頂面部,該頂面部具有藉由壁緣所劃分的第一開口部;及,便座,其具有周圍封閉的第二開口部,且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被安裝至頂面部;並且,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在將便座載置在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的狀態下,具備:第一側端部,其在頂面部的外側,從比便座的第二開口部的尖端部位於更後方之第一馬桶本體端部至頂面部的後部為止,以約略直線狀的方式延伸;第二側端部,其在第一側端部的相反側且在頂面部的外側,從比便座的第二開口部的尖端部位於更後方之第二馬桶本體端部至頂面部的後部為止,以約略直線狀的方式延伸;及,馬桶本體前端部,其經由比便座的第二開口部的尖端部位於更前方之馬桶本體突出部,從第一馬桶本體端部延伸至第二馬桶本體端部為止。
亦即,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具備便座,該便座具有周圍封閉的開口部。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的馬桶本體部,在將便座載置在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的狀態下,具有第一及第二側端部,該第一及第二側端部,在該頂面部的外側,從比便座的開口部的尖端部位於更後方之馬桶本體端部至馬桶本體部的後部為止,以約略直線狀的方式延伸。又,馬桶本體部,具有馬桶本體突出部,該馬桶本體突出部,與第一及第二側端部的馬桶本體端部相反,比便座的開口部的尖端部位於更前方,在馬桶本體部的前部,以從第一馬桶本體端部經由該突出部延伸至第二馬桶本體端部為止的方式形成馬桶本體前端部,而整體具有約略方形的形狀。
此處,在本發明中的可攜式馬桶,是指為了讓高齡者及身體障礙者在起居室等進行排泄所使用的如專利文獻1至3記載的移動式簡易便器。又,在可攜式馬桶的概念中,除了主要的以樹脂材料所製作的可攜式馬桶以外,也包含例如以木材等材料所製作的可攜式馬桶的便器以外的外框或腳部、扶手、靠背等,也就是所謂的有家具風格的可攜式馬桶。
又,在本發明中的「側端部」,是指在平面圖中表示的可攜式馬桶的輪廓及形成該輪廓的端面。又,「約略直線狀」,是指將分開的兩點以約略最短距離所連結的線段,只要距離上與直線約略相同即可,不僅是嚴格定義的直線,也包含稍微被彎曲成「ㄑ字形」的折線或以大弧度描繪的稍微被彎曲的曲線。因此,側端部的大部分是以約略直線狀的方式延伸即可,在側端部的一部分,也能形成例如用以收容可攜式馬桶本體部的腳部支柱之鼓起等。
進而,在本發明中的「前部」,是指成人的使用者在便座坐下時,配置在使用者的腹側之便座及可攜式馬桶的前方附近的領域;並且「後部」,是指成人的使用者在便座坐下時,配置在使用者的背後側之便座及可攜式馬桶的後方附近的領域。又,可攜式馬桶的側端部的「馬桶本體端部」,是指在可攜式馬桶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側端部,朝向可攜式馬桶的寬度方向延伸的馬桶本體前端部進行實質上的方向改變之轉角部分,該轉角部分不僅是尖角部,也可以是具有R之圓角部。
又,一般的可攜式馬桶,是在馬桶本體部的平面部 分上確保一對約略平行配置的扶手的安裝空間以謀求小型化(緊湊化),所以馬桶本體部的第一側端部,與第二側端部實質上是約略平行配置。
進而,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較佳是具有馬桶本體前端部,其從第一馬桶本體端部經由馬桶本體突出部延伸至第二馬桶本體端部為止;進而,該前端部,包含曲線部;該曲線部具有在第一馬桶本體端部與馬桶本體突出部之間的第一反曲點,並且具有在從第二馬桶本體端部至馬桶本體突出部為止之間的第二反曲點。另外,在本發明中的「反曲點」,只要是馬桶本體前端部從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後方呈凸形的狀態變化成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前方呈凸形的狀態之部分即可,前述變化的部分不僅是點,也包含由直線所構成之場合。
這樣,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相較於平面部分是矩形之馬桶本體部,馬桶本體前端部的兩端區域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後方彎曲後退,使該馬桶本體前端部凸出,所以即便使用者坐入可攜式馬桶的便座的後方,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不會碰到使用者的膝蓋的背面側而造成妨礙。因此,使用者能夠容易地深深坐入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的便座的後方。
又,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馬桶本體前端部的中央部分是比該前端部的兩端區域相對地更朝向前方突出,所以如果使用者深深坐入便座的後方,則該前端部的馬桶本體突出部抵接使用者的兩膝內側,以誘導使用者的兩腳張開。因此,使用者會自然做出容易排泄的姿勢,特別是在男性使用者之場合,能夠容易使性器朝向下方,所以能夠讓使用者的 排尿不會飛散超過便座的尖端部或馬桶本體前端部的突出部。
因此,被安裝在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之便座,較佳是具備前緣,在將便座載置於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時,該前緣與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是約略平行配置。
亦即,如果便座的前緣的前部或一部分與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是約略相同的形狀,則相較於以往的前緣的兩端區域沒有後退之便座,即便使用者坐入可攜式馬桶的便座的後方,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及便座的前緣不會碰到使用者的膝蓋的背面側而造成妨礙,並且也能夠提高使用者在坐下時的腳的吻合感。又,如果便座的前緣的前部或一部分與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是約略相同的形狀,則馬桶本體前端部的馬桶本體突出部與便座的前緣的突出部共同作用而廣範圍抵接使用者的兩膝內側,所以讓使用者的兩腳順利地張開。
進而,使用者的兩腳張開的姿勢,在排泄後,使用者不需要做出半蹲姿勢,就能夠自己從前方擦拭屁股。又,即便在使用者是必須由隨從或看護來進行擦拭之高齡者或被看護者之場合,隨從等不須抱起使用者就能夠擦拭使用者的屁股,所以能夠大幅減輕隨從等的負擔。
在本發明中,馬桶本體前端部的曲線部,較佳是包含第一彎曲部,其在第一馬桶本體端部與第一反曲點之間且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後方凸出彎曲;第二彎曲部,其在第二馬桶本體端部與第二反曲點之間且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後方凸出彎曲;及,第三彎曲部,其在第一反曲點與第二反曲點之間 且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前方凸出彎曲。
如上述,如果馬桶本體前端部的兩端區域的曲線部,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後方凸出彎曲,且馬桶本體前端部的中央部分的曲線部,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前方凸出彎曲,則在使用者深深坐入便座的後方時,馬桶本體前端部的兩端區域的形狀與使用者的膝蓋的背面側吻合,所以是以柔和且順利的方式誘導使用者的兩腳張開。進而,上述馬桶本體前端部的形狀,在使用者坐在便座上時就變成放置自己的腳的位置之便利的標記。
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具有馬桶本體部,該馬桶本體部,較佳是被分割成:箱部,上部為開口,其具有前面部,該前面部從開口的開口緣朝向箱部的下方且朝向後方傾斜;及,頂面部,其朝向箱部的開口緣連接,。
作為針對變形之馬桶本體部的強度提升手段,已知在馬桶本體部的開口緣和側面等出設置折角肋部或補強肋部等之方法,或者在馬桶本體部的各個面上配置嵌板(panel),以將馬桶本體部做成所謂箱子(box)構造之方法。
然而,特別是開口緣的折角肋部,在構造上是從馬桶本體部朝向外部突出的突起物,所以如果在馬桶本體部設置折角肋部,則使用者在可攜式馬桶或可攜式馬桶附近移動腳之際會變成勾住腳之障礙物。因此,在本發明中,採用有利於去除折角肋部等突起物之「箱子構造」,藉此達成特別是從馬桶本體部的前面部,去除可能會勾住使用者的腳等之突起物或段差,而將馬桶本體部的前面部做成平滑形狀。
又,如果將一般的馬桶本體部做成箱子構造,則馬桶本體部的成形性或維修性會降低,所以在本發明中採用所謂的兩件式構造,由兩個構件來構成馬桶本體部以解決上述問題,該兩個構件是上部為開口之箱部;及,頂面部,其朝向該開口的開口緣藉由螺絲等連結。因此,在本發明中,箱部及頂面部,任一個都能夠以做成樹脂製的一體成形品的方式成形,其結果,能夠提供低成本且堅固的可攜式馬桶。
又,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使箱部的前面部從開口的開口緣朝向箱部的下方且朝向後方傾斜,所以使用者能夠將自己的腳下拉近至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或便座的前緣的正下方或其後方。因此,在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中,使用者從可攜式馬桶站起時及/或朝向可攜式馬桶坐下時的體重移動,主要僅是上下移動,所以使用者從可攜式馬桶站起及朝向可攜式馬桶坐下變得容易。
進而,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較佳是箱部的外表面與頂面部的外表面,連接成一面。
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如上述為了讓在便座坐下的使用者的兩腳自由移動,將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的形狀做成與便座的前緣約略相同形狀。因此,如果箱部的外表面與頂面部的外表面連接成一面,則能夠形成的前面部,其具有從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朝向馬桶本體部的下方,且與便座的前緣的形狀約略相同的表面形狀。
其結果,如果箱部的外表面與頂面部的外表面連接成一面,則能夠從馬桶本體部的前面部將突起物或段差排 除,以將馬桶本體部的前面部做成更加平滑的形狀,並且能夠將便座的前緣的中央部分的突出部,從便座的前緣跨越至馬桶本體部的前面部連續地形成,所以使用者在深深坐入便座的後方時,能夠順利地促進使用者的兩腳的誘導張開。
在本發明中的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較佳是被分割成:框部;及,承受部,其具有藉由壁緣所劃分的第一開口部,且在框部的內側被以裝卸自如的方式裝設至該框部。
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支持扶手和靠背等,並且藉由與箱部連接以提升馬桶本體部的強度,並且從下方來支持便座,進而經由劃分第一開口部之壁緣以在第一開口部中懸掛水桶的方式進行支持而發揮機能。因此,在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中,特別是第一開口部或其周邊部容易被使用者的排泄物或灰塵等弄髒,而必須進行適當的洗淨及擦拭等清掃。
此處,在發明中,將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分割成:由第一開口部和其周邊部等所構成的承受部;及,以裝卸自如的方式支持該承受部之框部。藉此,能夠將承受部從馬桶本體部分離,以在可攜式馬桶的外部容易地進行清掃。因此,如果承受部是容易從馬桶本體部拆下的構造,則馬桶本體部就不需要使框部(承受部3被去除後的頂面部)與箱部分離,框部與箱部也能夠是成為一體之所謂的一件式構造。
又,承受部,藉由在承受部的第一開口部的周圍設置導水管狀的溝部,而能夠防止使用者的排泄物等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其他部位滴流及飛濺。又,如果將便座或蓋部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至承受部,則利用承受部就能夠一次將便 座及蓋部從馬桶本體部拆下,所以使可攜式馬桶的清掃變得更容易。
繼而,針對在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上安裝的便座的特徵進行說明。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上安裝的便座,在將便座載置於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時,較佳是具備:與馬桶本體部的第一側端部約略平行配置的第一側緣、及與馬桶本體部的第二側端部約略平行配置的第二側緣。
在本發明中,如果將便座的第一及第二側緣,分別與馬桶本體部的第一及第二側端部約略平行配置,則便座的外形也變成約略方形,並且能夠將便座與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之間出現的間隙或段差,形成在坐下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外側。因此,具有上述第一及第二側緣之便座,能夠使便座與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之間出現的間隙和段差等,不會在斜方向橫斷坐下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背面側,所以能夠解決使用者的大腿部的背面側的皮膚,被夾在便座與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之間出現的間隙或段差中之問題。
又,通常,可攜式馬桶的扶手,也與馬桶本體部的側端部約略平行配置,所以具有與馬桶本體部的側端部約略平行配置的側緣之便座,即使與扶手或支持扶手之支柱鄰接配置,在便座轉動時,也不會使便座受到扶手或支持扶手之支柱的干涉,並且其結果,能夠使便座的座面的尺寸,在左右扶手之間最大化。
如果,便座的側緣,相對於馬桶本體部的側端部不是約略平行配置,例如是配置成「八字狀」,則在將便座的 座面做成必要的充分尺寸之場合,便座的寬度成為最大的部分會干涉扶手或支持扶手之支柱。相反地,如果在便座的寬度成為最大的部分是做成不會干涉扶手或支持扶手之支柱的尺寸之場合,則受限於被容許的左右扶手間的最大距離,所以便座的外形寬度相對較小,其結果不能夠將便座的座面做成必要的充分尺寸。
又,在可攜式馬桶,具備扶手及從下方支持該扶手之支柱之場合,上述具有約略方形的外形之便座,較佳是將便座的前側的兩端部(轉角部分),配置在比扶手的支柱更前方。另外,此處,便座的「端部」,是指在便座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側緣,朝向在便座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前緣進行實質上的方向改變之轉角部分,該轉角部分不僅是尖角部,也可以是具有R之圓角部。
如果將便座的前側的兩端部配置在比扶手的支柱更前方,則除了將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的形狀做成與便座的前緣約略相同形狀以外,還能夠在馬桶本體部上確保扶手的支柱的安裝空間。因此,坐在便座的使用者,能夠將自己的兩腳,特別是朝向外側自由移動。
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中所使用的便座,較佳是具備:第一座面,是在與第一側緣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被表示為約略直線狀之第一座面,以相對於水平面朝向第二開口部且朝向下方傾斜的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隨著從便座的後部朝向前部連續地增加,並且其後連續地減少而變成約略水平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座面;及,第二座面,是在與第二側緣的 切線正交的剖面中被表示為約略直線狀之第二座面,以相對於水平面朝向第二開口部且朝向下方傾斜的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隨著從便座的後部朝向前部連續地增加,並且其後連續地減少而變成約略水平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座面。
亦即,上述便座具有夾住開口部之第一座面及第二座面,並且第一及第二座面的傾斜,任一個都是隨著從便座的後部朝向前部且朝向開口部連續地變陡,其後連續地變緩,並且在便座的前緣附近變成約略水平。另外,此處,座面的「傾斜角度」,是指在與側緣正交的剖面中被表示為約略直線狀之座面的代表性坡度的線段對於水平面之角度。
因此,第一及第二座面,使用者在便座坐下時,以將該使用者的臀部落入至便座的開口部中的方式進行誘導。其結果,第一及第二座面,將使用者的臀部的皮膚對於座面相對地抬起,讓使用者的肛門打開,所以具有讓使用者的排泄變得容易之效果。另外,在便座的剖面中被表示為約略直線狀之座面,只要是藉由座面的傾斜而獲得落入效果即可,便座的剖面不一定必須是僅由被表示成直線的平面所構成,也能夠是包含稍微朝向下方凹陷的曲面或朝向上方隆起的曲面。
又,較佳是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在與第一側緣的切線正交且通過第二開口部的寬度變成最大之尺寸線的便座剖面中變成最大;而且,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在與第二側緣的切線正交且通過第二開口部的寬度變成最大之尺寸線的便座剖面中變成最大。
如果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及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在便座的開口部的寬度變成最大的位置變成最大,則使用者在本發明的便座坐下時,使用者的肛門,會藉由第一及第二座面而被誘導至便座的開口部的寬度變為最大之尺寸線的中點附近,所以能夠讓使用者的排便落下至在便座的下方所設置的水桶中的預定位置。因此,第一及第二座面的傾斜,能夠防止使用者的排便朝向水桶的周圍飛濺或附著,並且讓使用者的排便確實埋沒在水桶中儲存的水中的預定深度,而能夠防止大便露出所造成的臭味產生。
另外,通常,如果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及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在便座的開口部的寬度變成最大的位置附近是最大,則使用者的肛門,會被誘導至便座的開口部的寬度變為最大之尺寸線的中點附近,所以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及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嚴格上來說,在便座的開口部的寬度變成最大的位置變成最大不是必要的。
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的馬桶本體前端部,其兩端區域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後方呈凸狀地彎曲,突出部(中央區域)是朝向馬桶本體部的前方凸狀地突出,所以讓使用者能夠容易地深深坐入馬桶本體部及便座的後方。又,如果使用者深深坐入便座的後方,則馬桶本體前端部的突出部抵接使用者的兩膝內側而讓使用者的兩腳張開,所以使用者能夠自然做出容易排泄的姿勢。又,使用者的兩腳張開的姿勢,在排泄後,使用者不需要做出半蹲姿勢,就能夠自己從前方擦拭屁股,進 而,即便在使用者是被看護者等之場合,隨從等不須抱起使用者就能夠擦拭使用者的屁股,所以能夠大幅減輕隨從等的負擔。
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被做成所謂「箱子構造」,所以除了確保必要的強度以外,還能夠從馬桶本體部的表面,去除可能會勾住使用者的腳等之肋部等的突起物或段差,而將馬桶本體部的表面做成平滑形狀。又,馬桶本體部,採用被分割成箱部及頂面部之所謂的兩件式構造,所以任一個構件都能夠以做成樹脂製的一體成形品的方式成形,而能夠提供低成本且堅固的可攜式馬桶。
進而,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使馬桶本體部的前面部從開口的開口緣朝向箱部的下方且朝向後方傾斜,所以使用者從可攜式馬桶站起時及/或朝向可攜式馬桶坐下時,使用者能夠將自己的腳下拉近至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或便座的前緣的正下方或其後方。其結果,站起時及/或朝向可攜式馬桶坐下時,使用者的體重移動,主要僅是上下移動,而使站起及坐下變得容易。
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將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分割成:承受部,其容易被使用者的排泄物或灰塵等弄髒,而必須進行適當的洗淨或擦拭等清掃;及,框部,其以裝卸自如的方式支持該承受部。所以能夠將承受部在可攜式馬桶的外部容易地進行清掃。
在本發明中,如果將便座的側緣與馬桶本體部的側端部約略平行配置,則在便座轉動時,能夠防止馬桶本體部 的扶手或支持扶手之支柱的干涉。又,將便座與馬桶本體部的頂面部之間出現的間隙等,形成在坐下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外側,所以能夠防止使用者的大腿部的背面側的皮膚,被夾在該間隙中等。
在本發明中,如果將便座的座面,做成座面的傾斜是隨著從便座的後部朝向前部朝向開口部連續地變陡,其後連續地變緩,並且在便座的前緣附近變成約略水平,則使用者在本發明的便座坐下時,該使用者的臀部會被誘導而落入至便座的開口部中,使用者的臀部的皮膚對於座面相對地抬起,所以能夠讓使用者的肛門打開,讓使用者的排便容易化。
在本發明中,如果將便座的前側的兩端部配置在比扶手的支柱更前方,則除了將馬桶本體部的前端部的形狀做成與便座的前緣約略相同形狀以外,還能夠在馬桶本體部上確保扶手的支柱的安裝空間,所以在便座坐下的使用者的兩腳移動,能夠自由移動。
1‧‧‧可攜式馬桶
2‧‧‧馬桶本體部
3‧‧‧承受部
4‧‧‧便座
5‧‧‧蓋部
6‧‧‧水桶
42‧‧‧第二座面
43‧‧‧第一側緣
44‧‧‧第二側緣
45‧‧‧前緣
200‧‧‧支柱
230‧‧‧開口緣
7‧‧‧輔助蓋
20‧‧‧扶手
21‧‧‧靠背
22‧‧‧腳部
23‧‧‧箱部
24‧‧‧框部
25‧‧‧第一側端部
26‧‧‧第二側端部
27‧‧‧馬桶本體前端部
28‧‧‧頂面部
30‧‧‧第一開口部
31‧‧‧壁緣
32‧‧‧溝部
40‧‧‧第二開口部
41‧‧‧第一座面
231‧‧‧前面部
250‧‧‧第一馬桶本體端部
260‧‧‧第二馬桶本體端部
270‧‧‧馬桶本體突出部
271‧‧‧第一反曲點
272‧‧‧第二反曲點
273‧‧‧曲線部
274‧‧‧第一彎曲部
275‧‧‧第二彎曲部
276‧‧‧第三彎曲部
400‧‧‧尖端部
401‧‧‧最大開口寬度的尺寸線
430‧‧‧第一端部
440‧‧‧第二端部
450‧‧‧突出部
第1圖是蓋部為打開狀態且安裝有的本發明的便座之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的概要圖。。
第2圖是安置有水桶且蓋部和便座為打開狀態之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的概要圖。
第3圖是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的組裝示意圖。
第4圖是僅沒有安置有水桶且蓋部和便座為打開狀態之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的概要圖。
第5圖是載置有便座的狀態之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的平 面圖。
第6圖是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的馬桶本體部的組裝示意圖。
第7圖是本發明的可攜式馬桶的側面圖。
第8圖是懸掛有水桶的狀態的承受部的概略圖。
第9圖是便座的概要圖。
第10圖是便座的平面圖。
第11圖是第10圖所示的便座的從A-A剖面至D-D剖面的剖面圖及正面圖。
以下,針對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詳細說明。另外,本發明不受限於以下所示的實施形態,能夠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各種改變。
在第1圖中,表示關於蓋部5為打開狀態的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的概要圖。在第2圖中,表示關於安置有水桶6且蓋部5和便座4為打開狀態之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的概要圖。又,在第3圖中,是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的組裝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如第3圖所示,是由馬桶本體部2、用以構成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之承受部3、便座4、蓋部5、被裝設在馬桶本體部2中之水桶6、及水桶6的輔助蓋7所構成,且各個構成要素以能夠拆下的方式彼此安裝。又,在馬桶本體部2中,包含扶手20、靠背21、及腳 部22。
在第4圖中,表示僅沒有安置有水桶6且蓋部5和便座4為打開狀態的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的概要圖。又,在第5圖中,表示將扶手20和靠背21拆下,並且載置有便座4的狀態之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載置1的平面圖。
如第4圖所示,馬桶本體部2,其具備頂面部28,該頂面部28具有藉由壁緣31所劃分(區隔)的第一開口部30;並且,在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上,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有便座4,該便座4具有周圍封閉的第二開口部40。
又,如第5圖所示,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具備:第一側端部25,其在將便座4載置在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的狀態下,在頂面部28的外側,從比便座4的第二開口部40的尖端部400位於更後方之第一馬桶本體端部250至頂面部28的後部為止,以約略直線狀的方式延伸;及,第二側端部26,其在第一側端部25的相反側且在頂面部28的外側,從比便座4的第二開口部40的尖端部400位於更後方之第二馬桶本體端部260至頂面部28的後部為止,以約略直線狀的方式延伸。
再者,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所具有的馬桶本體突出部270,與第一及第二側端部25、26的馬桶本體端部250、260相反,比便座4的第二開口部40的尖端部400位於更前方,且在馬桶本體部2的前部所形成的馬桶本體前端部27,經由比便座4的第二開口部40的尖端部400位於更前方之馬桶本體突出部270,從第一馬桶本體端部250延伸至第二 馬桶本體端部260為止。因此,馬桶本體部2的平面整體具有約略方形的形狀,且第一側端部25與第二側端部26,實質上是約略平行配置。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的「側端部」,是指在平面圖中表示的可攜式馬桶1的輪廓及形成該輪廓的端面。又,「約略直線狀」,是指將分開的兩點以約略最短距離連結的線段,只要距離上與直線約略相同即可,不僅是嚴格定義的直線,也包含稍微被彎曲成「ㄑ字形」的折線或以大弧度描繪的稍微被彎曲的曲線。因此,側端部25、26的大部分是以約略直線狀的方式延伸即可,在側端部25、26的一部分,也能形成例如用以收容可攜式馬桶本體部2的腳部支柱之鼓起等。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的「前部」,是指成人的使用者坐在便座4上時,配置在使用者的腹側之便座4及可攜式馬桶1的前方附近的領域;並且,「後部」,是指成人的使用者坐在便座4上時,配置在使用者的背後側之便座4及可攜式馬桶1的後方附近的領域。又,可攜式馬桶1的側端部25、26的「馬桶本體端部250、260」,是指在可攜式馬桶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側端部25、26,朝向在可攜式馬桶1的寬度方向延伸的馬桶本體前端部27進行實質上的方向改變之轉角部分,該轉角部分不僅是尖角部,也可以是具有R之圓角部。
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的馬桶本體前端部27,具有曲線部273,該曲線部273,包含:在第一馬桶本體端部 250與馬桶本體突出部270之間的第一反曲點271、;及,在第二馬桶本體端部260與馬桶本體突出部270之間的第二反曲點272。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的「反曲點」,只要是馬桶本體前端部27從朝向馬桶本體部2的後方呈凸形的狀態變化成朝向馬桶本體部2的前方呈凸形的狀態之部分即可,前述變化的部分不僅是點,也包含由直線所構成之場合。
這樣,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相較於平面部分是矩形之馬桶本體部,馬桶本體前端部27的兩端區域,朝向馬桶本體部2的後方以呈凸形的方式彎曲而後退,所以相較於以往的前緣的兩端區域沒有後退之便座,即便使用者想要坐入可攜式馬桶1的便座4的後方,馬桶本體部2的前端部27也不會碰到使用者的膝蓋的背面側而造成妨礙。因此,使用者能夠容易地深深坐入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的便座4的後方。
又,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馬桶本體前端部27的中央部分是比該前端部27的兩端區域相對地更朝向前方突出,所以如果使用者深深坐入便座4的後方,則該前端部的馬桶本體突出部270抵接使用者的兩膝內側,以誘導使用者的兩腳張開。因此,使用者會自然做出容易排泄的姿勢,特別是在男性使用者之場合,能夠容易使性器朝向下方,所以能夠讓使用者的排尿不會飛散超過便座4的尖端部400或馬桶本體前端部27的馬桶本體突出部270。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中,被安裝在馬桶本體部2上之便座4,具備前緣45,在將便座4載置於 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時,該前緣45與馬桶本體部2的前端部27是約略平行配置。
亦即,如果便座4的前緣45的前部或一部分與馬桶本體部2的前端部27是約略相同的形狀,則相較於以往的前緣的兩端區域沒有後退之便座,即便使用者想要坐入可攜式馬桶1的便座4的後方,馬桶本體部2的前端部27及便座4的前緣45不會碰到使用者的膝蓋的背面側而造成妨礙,並且也能夠提高使用者在坐下時的腳的吻合感。又,如果便座4的前緣45的前部或一部分與馬桶本體部2的前端部27是約略相同的形狀,則馬桶本體前端部27的馬桶本體突出部270與便座4的前緣45的突出部450共同作用而廣範圍抵接使用者的兩膝內側,所以讓使用者的兩腳順利地張開。
進而,使用者的兩腳張開的姿勢,在排泄後,使用者不需要做出半蹲姿勢,就能夠自己從前方擦拭屁股。又,即便在使用者是必須由隨從或看護來進行擦拭之高齡者或被看護者之場合,隨從等不須抱起使用者就能夠擦拭使用者的屁股,所以能夠大幅減輕隨從等的負擔。
在本實施形態中,馬桶本體前端部27的曲線部273,包含:第一彎曲部274,其在第一馬桶本體端部250與第一反曲點271之間且朝向馬桶本體部2的後方凸出彎曲;第二彎曲部275,其在第二馬桶本體端部260與第二反曲點272之間且朝向馬桶本體部2的後方凸出彎曲;及,第三彎曲部276,其在第一反曲點271與第二反曲點272之間且朝向馬桶本體部2的前方凸出而彎曲(參見第4、5圖)。
如上述,如果馬桶本體前端部27的兩端區域的曲線部273,朝向馬桶本體部2的後方凸出彎曲,且馬桶本體前端部27的中央部分的曲線部273,朝向馬桶本體部2的前方凸出彎曲,則在使用者深深坐入便座4的後方時,馬桶本體前端部27的兩端區域的形狀與使用者的膝蓋的背面側吻合,所以是以柔和且順利的方式誘導使用者的兩腳張開。進而,上述馬桶本體前端部27的形狀,在使用者坐在便座4上時就變成放置自己的腳的位置之便利的標記。
繼而,使用第6圖、第7圖,主要針對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的構造上的特徵進行說明。在第6圖中,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的馬桶本體部2的組裝示意圖。在第7圖中,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的側面圖。
如第6圖所示,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具有馬桶本體部2;該馬桶本體部2,包含扶手20、靠背21及腳部22。再者,馬桶本體部2,被分割成:上部是開口之箱部23;及,頂面部28,其朝向箱部23的開口的開口緣230連接。又,箱部23具有前面部231,該前面部231從開口的開口緣230朝向箱部23的下方且朝向後方傾斜。又,頂面部28,包含後述承受部3與框部24。
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採用有利於去除特別是開口緣230的折角肋部等突起物之所謂的「箱子構造」,藉此特別是從馬桶本體部2的前面部231,去除可能會勾住使用者的腳等之突起物或段差,而將馬桶本體部2的前面部231做成平滑形狀。
又,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採用所謂的「兩件式構造」,將馬桶本體部2分割成兩個構件,該兩個構件是:上部為開口之箱部23;及,頂面部28,其朝向箱部23的開口的開口緣230藉由螺絲等連結。因此,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的箱部23及頂面部28,任一個都是以做成樹脂製的一體成形品的方式成形,其結果,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是以低成本且堅固的方式製作。
進而,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如第7圖所示,使箱部23的前面部231從開口的開口緣230朝向箱部23的下方且朝向後方傾斜,所以使用者能夠將自己的腳下拉近至馬桶本體部2的前端部27、或便座4的前緣45的正下方或其後方(參照第1圖)。因此,在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中,使用者從可攜式馬桶1站起時及/或朝向可攜式馬桶1坐下時的體重移動,主要僅是上下移動,所以使用者從可攜式馬桶1站起及朝向可攜式馬桶1坐下變得容易。
又,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其箱部23的外表面與頂面部28的外表面,連接成一面(參照第1、2圖)。
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為了讓坐在便座4上的使用者的兩腳自由移動,將馬桶本體部2的前端部27的形狀做成與便座4的前緣45約略相同形狀(參照第1圖)。因此,如果箱部23的外表面與頂面部28的外表面連接成一面,則能夠形成的前面部231,其具有從馬桶本體部2的前端部27朝向馬桶本體部2的下方,且與便座4的前緣45的形狀約略相同的表面形狀。
其結果,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能夠從馬桶本體部2的前面部231將突起物或段差排除,以將馬桶本體部2的前面部231做成更加平滑的形狀。又,能夠將便座4的前緣45的中央部分的突出部450,從便座4的前緣45跨越至馬桶本體部2的前面部231連續地形成,所以使用者在深深坐入便座4的後方時,能夠順利地促進使用者的兩腳的誘導張開。
在第8圖中,表示從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分離,且懸掛有水桶6的狀態之承受部3的概略圖。
參照第3、4、8圖能夠理解,在本實施形態中的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被分割成:框部24;及,承受部3,其具有藉由壁緣31所劃分的第一開口部30,且在框部24的內側被以裝卸自如的方式裝設至該框部24。
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支持扶手20和靠背21等,並且藉由與箱部23連接以提升馬桶本體部2的強度,並且從下方來支持便座4,進而經由劃分第一開口部30之壁緣31,以在第一開口部30中懸掛水桶6的方式進行支持而發揮機能。因此,在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中,特別是第一開口部30或其周邊部容易被使用者的排泄物或灰塵等弄髒,而必須進行適當的洗淨或擦拭等清掃。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將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分割成:由第一開口部30和其周邊部等所構成的承受部3;及,以裝卸自如的方式支持該承受部3之框部24。藉此能夠將承受部3從馬桶本體部2分離,以在可攜式馬桶1的外 部容易地進行清掃。因此,如果承受部3是容易從馬桶本體部2拆下的構造,則不需要如本實施形態的使框部24(承受部3被去除後的頂面部28)與箱部23分離,馬桶本體部2,也能夠是框部24與箱部23成為一體之所謂的一件式構造。
又,承受部3,藉由在承受部3的第一開口部30的周圍設置導水管狀的溝部32,而能夠防止使用者的排泄物等朝向馬桶本體部2的其他部位滴流及飛濺。又,如果將便座4或蓋部5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至承受部3,則利用承受部3就能夠一次將便座4及蓋部5從馬桶本體部2拆下,所以使可攜式馬桶1的清掃變得更容易(參照第3、8圖)。
繼而,針對在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上安裝的便座4的特徵進行說明。在第9圖中,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便座4的概要圖。在第10圖中,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便座4的平面圖。
在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上安裝的便座4,相較於第1圖及第2圖,能夠理解是以在馬桶本體部2的承受部3上轉動自如的方式被安裝。又,在將便座4載置於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時,便座4具備:與馬桶本體部2的第一側端部25約略平行配置的第一側緣43、及與馬桶本體部2的第二側端部26約略平行配置的第二側緣44。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果將便座4的第一及第二側緣43、44,分別與馬桶本體部2的第一及第二側端部25、26約略平行配置,則便座4的外形也變成約略方形,並且能夠將便座4與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之間出現的間隙或段差, 形成在坐下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外側。因此,具有上述第一及第二側緣43、44之便座4,能夠使便座4與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之間出現的間隙或段差,不會在斜方向橫斷坐下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背面側,所以能夠解決使用者的大腿部的背面側的皮膚,被夾在便座4與馬桶本體部2的頂面部28之間出現的間隙或段差中之問題。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中,扶手20與馬桶本體部2的側端部25、26約略平行配置,所以具有與馬桶本體部2的側端部25、26約略平行配置的側緣43、44之便座4,即使與扶手20、或支持扶手之支柱200鄰接配置,在便座4轉動時,也不會使便座4受到扶手20、或支持扶手之支柱200的干涉,並且其結果,能夠使便座4的座面的尺寸,在左右扶手20之間最大化。
如果,便座4的側緣43、44,相對於馬桶本體部2的側端部25、26不是約略平行配置,例如是配置成「八字狀」,則在將便座4的座面41、42做成必要的充分尺寸之場合,便座4的寬度成為最大的部分會干涉扶手20或支持扶手之支柱200。相反地,如果在便座4的寬度成為最大的部分是做成不會干涉扶手20、或支持扶手之支柱200的尺寸之場合,則受限於被容許的左右扶手20間的最大距離,所以相對於便座4的外形寬度是較小,其結果不能夠將便座4的座面41、42做成必要的充分尺寸。
又,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在可攜式馬桶1的頂面部28上,支持有扶手20及從下方支持該扶手之支柱 200,並且將具有約略方形的外形之便座4的前側的兩端部(轉角部分),配置在比扶手的支柱200更前方。另外,此處,所謂的便座4的「端部」,是指在便座4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側緣43、44,朝向在便座4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前緣45進行實質上的方向改變之轉角部分,該轉角部分不僅是尖角部,也可以是具有R之圓角部。
在本實施形態中,將便座4的前側的兩端部430、440配置在比扶手的支柱200更前方,所以除了將馬桶本體部2的前端部27的形狀做成與便座4的前緣45約略相同形狀以外,還能夠在馬桶本體部2上確保扶手的支柱200的安裝空間。因此,坐在便座4上的使用者,能夠將自己的兩腳,特別是朝向外側自由移動。
在第11圖中,表示第10圖所示的便座4的與第一側緣43及第二側緣44正交的從A-A剖面至D-D剖面的剖面圖、及便座4的正面圖。
在本實施形態的可攜式馬桶1中所使用的便座4,具有夾住開口部40之第一座面41及第二座面42(參照第9、10圖)。並且,如第11圖所示,在與第一側緣43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被表示為約略直線狀之第一座面41,是以相對於水平面朝向開口部40且朝向下方傾斜的第一座面41的傾斜角度α,隨著從便座4的後部朝向前部連續地增加,並且其後連續地減少而變成約略水平的方式形成。又,在與第二側緣44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被表示為約略直線狀之第二座面42,是以相對於水平面朝向開口部40且朝向下方傾斜的第二座面 42的傾斜角度α,隨著從便座4的後部朝向前部連續地增加,並且其後連續地減少而變成約略水平的方式形成。
亦即,第一及第二座面41、42的傾斜,任一個都是隨著從便座4的後部朝向前部且朝向開口部40連續地變陡,其後連續地變緩,並且在便座4的前緣45附近變成約略水平。另外,此處,座面41、42的「傾斜角度」,是指在與側緣43、44正交的剖面中被表示為約略直線狀之座面41、42的代表性坡度(斜率)的線段對於水平面之角度(第11圖)。
因此,第一及第二座面41、42,使用者坐在便座4上時,以將使用者的臀部落入至便座4的開口部40中的方式進行誘導。其結果,第一及第二座面41、42,將使用者的臀部的皮膚對於座面41、42相對地抬起,讓使用者的肛門打開,所以具有讓使用者的排泄變得容易之效果。另外,在便座4的剖面中被表示為約略直線狀之座面41、42,只要是藉由座面41、42的傾斜而獲得落入效果即可,便座4的剖面不一定必須是僅由被表示成直線的平面所構成,如第11(d)圖所示,也能夠是包含稍微朝向下方凹陷之曲面。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座面41的傾斜角度α,在與第一側緣43的切線正交且通過開口部40的寬度變成最大之尺寸線401(第11圖)的便座剖面中變成最大。又,第二座面42的傾斜角度α,在與第二側緣44的切線正交且通過開口部40的寬度變成最大之尺寸線401(第11圖)的便座剖面中變成最大。
如果第一座面41的傾斜角度α及第二座面42的傾 斜角度α,在便座4的開口部40的寬度變成最大的位置變成最大,則使用者在本發明的便座4坐下時,使用者的肛門,會藉由第一及第二座面41、42而被誘導至便座4的開口部40的寬度變為最大之尺寸線401的中點附近,所以能夠讓使用者的排便落下至在便座4的下方所設置的水桶6中的預定位置(參照第1圖)。因此,第一及第二座面41、42的傾斜,能夠防止使用者的排便朝向水桶6的周圍飛濺或附著,並且讓使用者的排便確實埋沒在水桶6中儲存的水中的預定深度,而能夠防止大便露出所造成的臭味產生。
另外,如果第一座面41的傾斜角度α及第二座面42的傾斜角度α,在便座4的開口部40的寬度變成最大的位置附近是最大,則使用者的肛門,會被誘導至便座4的開口部40的寬度變為最大之尺寸線401的中點附近,所以第一座面41的傾斜角度α及第二座面42的傾斜角度α,嚴格上來說,在便座4的開口部40的寬度變成最大的位置變成最大不是必要的。
1‧‧‧可攜式馬桶
4‧‧‧便座
22‧‧‧腳部
27‧‧‧馬桶本體前端部
5‧‧‧蓋部
20‧‧‧扶手
21‧‧‧靠背
45‧‧‧前緣
200‧‧‧支柱
231‧‧‧前面部

Claims (15)

  1. 一種可攜式馬桶,其特徵在於具備:馬桶本體部,其具備頂面部,該頂面部具有藉由壁緣所劃分的第一開口部;藉由安裝在前述馬桶本體部上之2條支柱來支持的扶手;及,便座,其具有周圍封閉的第二開口部,且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被安裝至前述頂面部;並且,前述馬桶本體部的前述頂面部,在將前述便座載置在前述馬桶本體部的前述頂面部的狀態下,具備:第一側端部,其在前述頂面部的外側,包含與將前述2條支柱以最短距離所連結的線段平行之直線部分,且從比前述便座的前述第二開口部的尖端部位於更後方之第一馬桶本體端部至前述頂面部的後部為止,以約略直線狀的方式延伸;第二側端部,其在前述第一側端部的相反側且在前述頂面部的外側,包含與將前述2條支柱以最短距離所連結的線段平行之直線部分,且從比前述便座的前述第二開口部的尖端部位於更後方之第二馬桶本體端部至前述頂面部的後部為止,以約略直線狀的方式延伸;及,馬桶本體前端部,其經由比前述便座的前述第二開口部的前述尖端部位於更前方之馬桶本體突出部,從前述第一馬桶本體端部延伸至前述第二馬桶本體端部為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便座,在將前述便座載置在前述馬桶本體部的前述頂面部時,具備與前述頂面部的前述馬桶本體前端部是約略平行配置的前緣。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馬桶本體前端部,包含曲線部;該曲線部,具有在前述第一馬桶本體端部與前述馬桶本體突出部之間的第一反曲點,並且具有在從前述第二馬桶本體端部至前述馬桶本體突出部之間的第二反曲點。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曲線部,包含:第一彎曲部,其在前述第一馬桶本體端部與前述第一反曲點之間且朝向前述馬桶本體部的後方凸出彎曲;第二彎曲部,其在前述第二馬桶本體端部與前述第二反曲點之間且朝向前述馬桶本體部的後方凸出彎曲;及,第三彎曲部,其在前述第一反曲點與前述第二反曲點之間且朝向前述馬桶本體部的前方凸出彎曲。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馬桶本體部,更具有前面部,該前面部從前述頂面部的前述馬桶本體前端部朝向前述馬桶本體部的下方且朝向後方傾斜。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馬桶本體部,被分割成: 前述頂面部;及,箱部,其上部為開口,且與前述頂面部連接。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箱部的外表面與前述頂面部的外表面,連接成一面。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頂面部,被分割成:框部;及,承受部,其具有前述第一開口部,且在前述框部的內側被以裝卸自如的方式裝設至前述框部。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在將前述便座載置於前述馬桶本體部的前述頂面部時,前述便座具備:與前述頂面部的前述第一側端部約略平行配置的第一側緣;及,與前述頂面部的前述第二側端部約略平行配置的第二側緣。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便座,具備:第一座面,是在與前述第一側緣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被表示為約略直線狀之第一座面,以相對於水平面朝向前述第二開口部且朝向下方傾斜的前述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隨著從前述便座的後部朝向前部連續地增加,並且其後連續地減 少而變成約略水平的方式形成;及,第二座面,是在與前述第二側緣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被表示為約略直線狀之第二座面,以相對於水平面朝向前述第二開口部且朝向下方傾斜的前述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隨著從前述便座的後部朝向前部連續地增加,並且其後連續地減少而變成約略水平的方式形成。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第一座面的前述傾斜角度,在與前述第一側緣的切線正交且通過前述便座的前述第二開口部的寬度變成最大之尺寸線的前述便座剖面中變成最大;而且,前述第二座面的前述傾斜角度,在與前述第二側緣的切線正交且通過前述便座的前述第二開口部的寬度變成最大之尺寸線的前述便座剖面中變成最大。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更具備:水桶,其經由前述馬桶本體部的前述頂面部的前述壁緣,以裝卸自由的方式裝設在前述第一開口部中。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馬桶本體部的前述頂面部的前述第一側端部,與前述第二側端部,以約略平行的方式配置。
  14.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馬桶本體部 的前述頂面部和前述箱部,任一個都是樹脂製的一體成形品。
  15.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攜式馬桶,其中,前述可攜式馬桶,具備扶手、及從下方支持前述扶手之支柱;前述便座的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被配置在比前述扶手的前述支柱更前方。
TW102148444A 2013-07-03 2013-12-26 Portable toilet TWI6048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9597A JP6198488B2 (ja) 2013-07-03 2013-07-03 ポータブルトイ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1678A TW201501678A (zh) 2015-01-16
TWI604815B true TWI604815B (zh) 2017-11-11

Family

ID=52249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8444A TWI604815B (zh) 2013-07-03 2013-12-26 Portable toilet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98488B2 (zh)
KR (1) KR101837799B1 (zh)
CN (1) CN104274114B (zh)
TW (1) TWI604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5379B2 (ja) * 2017-05-30 2022-05-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トレイ
JP6296408B1 (ja) * 2017-06-07 2018-03-20 有限会社でーた工房 非常用洋式便器排泄キット
CN109770772A (zh) * 2018-12-12 2019-05-21 浙江省桐庐莪山工业总公司 一种飞机、火车、汽车及公共厕所用马桶垫
KR102198066B1 (ko) * 2020-10-07 2021-01-04 (주) 폴리텍 변위접촉 방식을 통한 변좌의 낙하 충격 감소형 이동식 변기
KR102198067B1 (ko) * 2020-10-07 2021-01-04 (주) 폴리텍 변좌의 하중을 이용한 변좌의 회전 충격 감소형 이동식 변기
KR102198065B1 (ko) * 2020-10-07 2021-01-04 (주) 폴리텍 가변가압 방식을 통한 변좌 낙하 충격 감소형 이동식 변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5274Y2 (zh) * 1988-10-28 1993-11-18
JP3080133B2 (ja) * 1994-12-01 2000-08-21 アロン化成株式会社 便 器
JP3452346B2 (ja) * 1998-07-27 2003-09-29 アロン化成株式会社 携帯用便器
JP4344578B2 (ja) * 2003-10-03 2009-10-14 アロン化成株式会社 簡易便器の肘掛け構造
WO2006002256A2 (en) * 2004-06-23 2006-01-05 Thetford Corporation Self-contained sanitary system
JP2006109955A (ja) * 2004-10-12 2006-04-27 Sekisui Life-Tec Co Ltd ポータブルトイレ
JP2012152256A (ja) * 2011-01-24 2012-08-16 Panasonic Age-Free Life Tech Co Ltd 可搬便器
JP5537449B2 (ja) * 2011-01-24 2014-07-02 パナソニックエイジフリーライフテック株式会社 可搬便器
JP6012157B2 (ja) * 2011-10-28 2016-10-25 アロン化成株式会社 ポータブルトイ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4114B (zh) 2018-11-23
JP2015012900A (ja) 2015-01-22
KR20150004731A (ko) 2015-01-13
JP6198488B2 (ja) 2017-09-20
CN104274114A (zh) 2015-01-14
TW201501678A (zh) 2015-01-16
KR101837799B1 (ko) 2018-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4815B (zh) Portable toilet
JP4709851B2 (ja) トイレ訓練及びトイレ装置
KR101456283B1 (ko) 영유아용 비데
JP2007037608A (ja) 浴室用折り畳み椅子
TWI603697B (zh) Toilet seat and portable toilet with this seat
KR101530657B1 (ko) 유아용 기저귀 비데
CN110603019A (zh) 用于轮椅的椅座装置及包括这种椅座装置的轮椅
JP6161976B2 (ja) 便座及びその便座を備えたポータブルトイレ
JP4995979B1 (ja) 便器
KR102091146B1 (ko) 회전식 배출구를 구비한 비데침대
JP2009297445A (ja) 便座装置及びトイレ装置
WO2013162719A2 (en) Potty seat with sanitary removable bowl and backrest handle
JP2015202389A (ja) 水洗トイレ付き自力型介護ベッド
JP2013236907A (ja) 男性の座り小便用の尻載せ台及び便座
JP6708896B2 (ja) 介護用パンツを着用した排泄と、入浴が出来る介護用ベッド
JP5105129B2 (ja) 介護用車椅子
KR101186534B1 (ko) 자동승강식 변기시트와 착탈식 오물차단막이 구비된 좌변기
KR200425324Y1 (ko) 욕실 부착형 접이식 의자
JP6771234B2 (ja) 小便座(ション座)付き便器
JP2009225882A (ja) 介護用ベッド装置
JP4665246B2 (ja) 介護用ベッド
TWI626029B (zh) Portable butt portable bedpan
KR20150047230A (ko) 남자 소변용 기구를 갖춘 좌변기
JP2007151709A (ja) 簡易浴槽装置
JP2013009720A (ja) 幼児用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