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8272B - Re-fill the container with the plug and refill method - Google Patents

Re-fill the container with the plug and refill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8272B
TWI598272B TW102143916A TW102143916A TWI598272B TW I598272 B TWI598272 B TW I598272B TW 102143916 A TW102143916 A TW 102143916A TW 102143916 A TW102143916 A TW 102143916A TW I598272 B TWI598272 B TW I5982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outflow
plug
opening
refill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3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3515A (zh
Inventor
Motoaki Moriya
Hiroshi Goto
Hirokatsu Sugawara
Shinichi Inaba
Michiaki Fujita
Masaharu Asoh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33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3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8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82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313/00Connecting or fasten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Description

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再填充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再填充容器用栓體,特別是關於一種用以對被再填充容器再填充內容物之覆蓋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
近年來,對於收納各種液體、或其他內容物之合成樹脂製之容器,亦開始謀求減輕環境負荷,從而開發出各種減少所使用之樹脂量之薄壁之容器。又,作為收納各種洗滌劑或食品等之容器,較多地使用由袋等形成之再填充容器。再填充容器藉由將所收納之內容物再填充或補充至包含吐出噴嘴部或注出部之被再填充容器中,而可長時間使用,不會每次都廢棄高價之被再填充容器。
另一方面,由袋等形成之再填充容器係由富有柔軟性或可撓性之軟包材形成,於再填充作業時容器易變形,且易成為極不穩定之狀態。又,再填充容器之內容物之再填充作業例如藉由以下之作業步驟而進行:a)切斷噴嘴部之前端;b)傾斜注入;c)保持傾斜之狀態;d)擠壓;及e)注意不要灑落並廢棄;但包含該等作業步驟之內容物之再填充作業需要花費較多之功夫,並且於作業中內容物易於灑落。
由此,提出一種再填充容器,其將由軟包材形成之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與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確實地連結,使再填充容易度提昇(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1之再填充容器中,於再填充流出口,安裝有具有於內周面形成有母螺紋之筒部之栓體, 使筒部之母螺紋螺合於形成於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周面之公螺紋,而將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連結於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8913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2-30860號公報
本發明係用以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填充內容物之覆蓋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包含:栓本體,其接合固定於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及栓蓋,其將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板之流出開口自流出方向內側堵塞,而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上述栓本體包含: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及安裝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上述栓蓋包含: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密接於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及壓入凸部,其自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豎立設置。於使上述壓入凸部經由與上述流出開口之開口周緣部連續而形成缺口之插通口、或與上述流出筒鄰接而形成開口之插通口,而自上述頂面板沿著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又,本發明係用以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填充內容物之覆蓋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包含:栓本體,其接合固定於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及栓蓋,其將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板之流出開口自流出方向內側堵塞,而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上述栓本體包含: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其包圍該流出筒且自 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徑大致相同之內徑;及安裝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且上述栓本體包含與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鄰接而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板之插通口,或與上述流出開口之開口周緣部連續地直至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為止而於上述頂面板形成缺口之插通口,並且包含外界空氣連通口,其在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及上述安裝筒之外周面、與上述筒狀外壁之內周面之間之區域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板。上述栓蓋包含: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密接於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及壓入凸部,其自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豎立設置。於使上述壓入凸部經由上述插通口而自上述頂面板沿著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將上述壓入凸部之前端面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較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10、50、60‧‧‧再填充容器用栓體
11、61‧‧‧再填充容器
12、16、62、66‧‧‧口頸部
12a、62a‧‧‧再填充流出口
15、65‧‧‧被再填充容器
17、67、67'‧‧‧栓本體
17a、67a、67a'‧‧‧頂面板
17b、52、67b、67b'‧‧‧流出開口
17c、17c'、17c"、51、67c、67c'‧‧‧流出筒
17d、67d、67d'‧‧‧安裝筒
18、18"、53、68、68'‧‧‧栓蓋
18a、18a"、68a、68a'‧‧‧安裝壁面部
18b、18b"、68b、68b'‧‧‧堵塞板部
18c、18c"、54、68c、68c'‧‧‧壓入凸部
18d、68d‧‧‧前端面
18e、68e‧‧‧圓筒形狀部分
19、19"、55、69、69'‧‧‧插通口
20‧‧‧導引外壁
20a‧‧‧導引外壁之內周形狀部分
21、71‧‧‧導引內壁
21a‧‧‧導引內壁之外周形狀部分
21b、23、73‧‧‧分割部
22、72‧‧‧固定邊緣部
24、74‧‧‧收縮部
70‧‧‧筒狀外壁
71a‧‧‧導引內壁之外周形狀部分
75‧‧‧外界空氣連通口
76‧‧‧流出筒之外周形狀部分
77a‧‧‧小徑弧狀部
77b‧‧‧大徑弧狀部
78‧‧‧通路外壁
圖1係安裝有本發明較佳之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再填充容器之立體圖。
圖2係說明藉由安裝有本發明較佳之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再填充容器而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填充內容物之狀況之立體圖。
圖3(a)、(b)係說明藉由安裝有本發明較佳之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再填充容器而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填充內容物之狀況之剖面圖。
圖4(a)係本發明較佳之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立體圖,圖4(b)係剖面圖。
圖5(a)係本發明較佳之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栓本 體之立體圖,圖5(b)係俯視圖,圖5(c)係仰視圖。
圖6係本發明較佳之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蓋體之立體圖。
圖7(a)係本發明較佳之第2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立體圖,圖7(b)係剖面圖。
圖8(a)係本發明較佳之第3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立體圖,圖8(b)係剖面圖。
圖9係另一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立體圖。
圖10係另一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立體圖。
圖11係安裝有本發明較佳之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再填充容器之立體圖。
圖12係說明藉由安裝有本發明較佳之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再填充容器而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填充內容物之狀況之立體圖。
圖13(a)、(b)係說明藉由安裝有本發明較佳之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再填充容器而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填充內容物之狀況之剖面圖。
圖14(a)係本發明較佳之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立體圖,圖14(b)係剖面圖。
圖15(a)係本發明較佳之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栓本體之立體圖,圖15(b)係俯視圖,圖15(c)係仰視圖。
圖16係本發明較佳之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蓋體之立體圖。
圖17(a)係本發明較佳之第5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立體圖,圖17(b)係剖面圖。
圖18(a)係另一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立體圖,圖18(b)係被 壓入至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中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19(a)係又一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立體圖,圖19(b)係剖面圖。
圖20(a)係又一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立體圖,圖20(b)係剖面圖。
於專利文獻1之再填充容器中,需要進行將覆蓋栓體之筒部之前端開口之蓋或密封部卸下、或將筒部螺合於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操作,作業性較差,故而期望開發新技術,例如藉由單動作之簡單之操作,而可將再填充流出口容易且確實地連通於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並且可以穩定之狀態進行內容物之再填充作業。又,專利文獻1之再填充容器中,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藉由安裝於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上之栓體之筒部而覆蓋,故而特別難以於被再填充容器之內部與外界空氣之間進行空氣置換,因此難以順利地進行再填充作業。
專利文獻2之再填充容器中,僅打開蓋並插入便可開啟再填充容器,從而可以容易之操作進行再填充作業。另一方面,因使狹縫部開啟之機構而難以使開啟力穩定之點、進而因使用複合構件而於環境方面或成本方面存在問題。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可安裝於再填充容器而使用,且可藉由簡單之操作、及簡單之力而使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連通於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並且可以穩定之狀態使內容物再填充至被再填充容器中。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可安裝於再填充容器而使用,且可藉由簡單之操作、及簡單之力而使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連通於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並且容易地進行空氣置 換,從而可順利地且以穩定之狀態使內容物再填充至被再填充容器中。
本發明係用以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填充內容物之覆蓋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包含:栓本體,其接合固定於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及栓蓋,其將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板之流出開口自流出方向內側堵塞,而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上述栓本體包含: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及安裝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上述栓蓋包含: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密接於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及壓入凸部,其自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豎立設置。於使上述壓入凸部經由與上述流出開口之開口周緣部連續而形成缺口之插通口、或與上述流出筒鄰接而形成開口之插通口,而自上述頂面板沿著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又,本發明係用以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填充內容物之覆蓋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包含:栓本體,其接合固定於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及栓蓋,其將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板之流出開口自流出方向內側堵塞,而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上述栓本體包含: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其包圍該流出筒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徑大致相同之內徑;及安裝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且上述栓本體包含與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鄰接而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板之插通口、或與上述流出開口之開口周緣部連續地直至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為止而於上述頂面板形成缺 口之插通口,並且包含外界空氣連通口,其在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及上述安裝筒之外周面、與上述筒狀外壁之內周面之間之區域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板。上述栓蓋包含: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密接於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及壓入凸部,其自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豎立設置。於使上述壓入凸部經由上述插通口而自上述頂面板沿著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將上述壓入凸部之前端面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較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較佳之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係於作為再填充容器11之例如薄壁之瓶形狀之容器之口頸部12(參照圖3(a)、(b)),覆蓋由該口頸部12之前端開口所形成之再填充流出口12a而安裝。
又,本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於將再填充流出口12a密封之狀態下作為一體而固定於再填充容器11之口頸部12,且具備如下功能:於再填充作業時,與再填充容器11之口頸部12一併被壓入至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藉此,較佳為以單動作之簡單之操作,而使再填充流出口12a與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連通。又,具備如下功能:使內容液自再填充流出口12a順利地流入至被再填充容器15中,而不會漏出至外部。
而且,本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係用以向被再填充容器15中再填充內容物之覆蓋例如由口頸部12之前端開口所形成之再填充流出口12a而安裝於瓶形狀之再填充容器11來使用的栓構件,如圖4(a)、(b)所示,亦包含:栓本體17,其接合固定於再填充流出口12a之開口周緣部分;及栓蓋18,其將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17之頂面板17a之流出開口17b自流出方向內側堵塞,而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 17。栓本體17包含:流出筒17c,其包圍流出開口17b且自頂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及安裝筒17d,其包圍流出開口17b且自頂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栓蓋18包含:安裝壁面部18a,其外周面密接於安裝筒17d之內周面;堵塞板部18b,其具有與安裝筒17d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及壓入凸部18c,其自堵塞板部18b之周緣部分豎立設置。於使壓入凸部18c經由與流出開口17b之開口周緣部連續、較佳為直至流出筒17c之徑向外側為止形成缺口之插通口19(參照圖5(a)~(c)),而自頂面板17a沿著流出筒17c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較佳為將壓入凸部18c之前端面18d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較流出筒17c之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之狀態下,栓蓋18以嵌入至栓本體17中之方式安裝。
如圖3(a)、(b)所示,於再填充內容物時,較佳為以使流出筒17c之外周面沿著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內周面之方式,將安裝於再填充容器11之該栓體10朝被再填充容器15壓入,以此將在前端面18d由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端面部所抵接之壓入凸部18c(參照圖3(a))壓出至再填充容器11之內部,從而使栓蓋18自安裝筒17d脫落(參照圖3(b))。藉此,使流出開口17b開放,使作為內容物之例如液體洗滌劑等之內容液自再填充容器11流入至被再填充容器15中。
又,本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中,如圖4(a)所示,將配置於流出筒17c之徑向外側、且具有與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外周形狀相符之內周形狀部分20a之導引外壁20自頂面板17a朝容器11之流出方向外側突出而設置於栓本體17。
進而,本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中,以使流出筒17c之壓入凸部18c與突出之部分外切之方式,將具有與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內周形狀相符之外周形狀部分21a之導引內壁21自頂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而設置於栓本體17。
本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例如係使用有聚丙烯、聚乙烯等之合成樹脂、或聚乳酸等之生物塑膠之模具成形品,如圖4(a)、(b)所示,較佳為藉由射出成形方法,作為包含栓本體17與栓蓋18之兩部分之零件而形成。
如圖5(a)~(c)所示,構成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之栓本體17包含:圓板形狀之頂面板17a,其開口形成有流出開口17b;大致圓筒形狀之流出筒17c,其自頂面板17a之作為流出方向外側之面之上表面朝上方突出而設置;及圓筒形狀之安裝筒17d,其自頂面板17a之作為流出方向內側之面之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設置。進而,包含導引外壁20與導引內壁21、及固定邊緣部22而一體成形。
固定邊緣部22係自圓板形狀之頂面板17a之周緣部朝下方突出而設置之圓筒形狀之部分,且於內周面形成有母螺紋突條或卡合肋(未圖示)。將該等母螺紋突條或卡合肋卡合於形成於再填充容器11之口頸部12之外周面之公螺紋突條或被卡合肋(未圖示),以此將栓本體17以螺合形式或嵌合形式而安裝固定於再填充容器11之口頸部12(參照圖1)。
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開口形成於頂面板17a之流出開口17b成為圓形之開口,且係於其中心位置自頂面板17a之中心位置朝一側偏移之狀態設置。藉由切下與自頂面板17a之中心位置朝一側偏移之方向相反方向之部分之流出開口17b之開口周緣部,而與該開口周緣部連續地形成大致矩形形狀之插通口19。於將栓蓋18安裝於栓本體17時,於該插通口19中插通有栓蓋18之壓入凸部18c。
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流出筒17c係以如下方式設置:在自頂面板17a之上表面之圓形之流出開口17b之開口周緣部朝上方突出,且使中心位置自頂面板17a之中心朝一側偏移之狀態下,包圍流出開口17b之周圍而具有大致圓筒形狀。又,流出筒17c之與插通口19交叉之部分 係作為分割部23而以被切下之狀態設置。藉此,插通口19以經由分割部23朝流出筒17c之徑向外側露出之方式而形成開口。
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安裝筒17d係以如下方式設置:將圓形之流出開口17b及與其連續之插通口19之周圍以環狀包圍而作為一體,並且較佳為與頂面板17a以同心狀配置,自頂面板17a之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具有大致圓筒形狀(參照圖5(c))。藉此,將流出筒17c與安裝筒17d於頂面板17a之上表面側或下表面側,以使中心位置錯開而成為不同大小之筒形狀之方式設置。
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進而,自頂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而設置有導引外壁20與導引內壁21。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因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具有圓筒形狀(參照圖2),故而作為與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外周形狀相符之形狀,導引外壁20成為使圓弧狀之內周形狀部分20a包含於內周面整體中之圓弧狀之壁板部分。導引外壁20在與流出筒17c之分割部23接近之部分,在內周面之內周形狀部分20a與流出筒17c之間,保持有較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壁厚稍大之間隔,並且在與分割部23接近之部分之兩側,在以與口頸部16之外徑大致相同之曲率半徑而彎曲之狀態下,延設於頂面板17a之周緣部分而設置。
藉由設置有導引外壁20,而於再填充內容物時,使該導引外壁20之內周形狀部分20a沿著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外周面而導引,從而可以更穩定之狀態進行如下操作:一面使流出筒17c之外周面沿著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內周面,一面將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朝被再填充容器15壓入。又,可以使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端面部確實地抵接於栓蓋18之壓入凸部18c之前端面18d之方式而更順利地引導。
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因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具有圓筒形 (參照圖2),故而導引內壁21成為使作為與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內周形狀相符之形狀的圓弧狀之外周形狀部分21a包含於外周面整體中之圓弧狀之壁板部分。導引內壁21係以藉由與流出筒17c之分割部23重疊配置之分割部21b分割之狀態而設置。又,藉由使該分割部21b與壓入凸部18c突出之部分即流出筒17c之分割部23重疊,而於分割部23、21b與流出筒17c外切,以此方式將導引內壁21自分割部23、21b朝兩側延設而設置。進而,將導引內壁21在使外周形狀部分21a即外周面以與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內徑大致相同之曲率半徑而彎曲之狀態下設置。藉此,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在導引內壁21之外周形狀部分21a、與導引外壁20之內周形狀部分20a之間,保持有較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壁厚稍大之間隔。
藉由設置有導引內壁21,而於再填充內容物時,可以更穩定之狀態進行如下之操作,即,使該導引內壁21之外周形狀部分21a沿著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內周面而導引,使流出筒17c之外周面沿著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內周面而將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朝被再填充容器15壓入。又,可以使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端面部確實地抵接於栓蓋18之壓入凸部18c之前端面18d之方式而更順利地引導。又,由於在導引內壁21之外周形狀部分21a、與導引外壁20之內周形狀部分20a之間保持有較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壁厚稍大之間隔,故而可以更穩定之狀態進行將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朝被再填充容器15壓入之操作。又,可以使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端面部確實地抵接於栓蓋18之壓入凸部18c之前端面18d之方式而更順利地引導。
如圖4(a)、(b)及圖6所示,構成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之栓蓋18包含:安裝壁面部18a,其外周面密接於栓本體17之安裝筒17d之內周面;堵塞板部18b,其具有與安裝筒17d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 狀;及壓入凸部18c,其自堵塞板部18b之周緣部分朝上方豎立設置。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安裝壁面部18a係由具有與圓筒形狀之安裝筒17d之內徑相同之外徑之扁平之圓筒形狀部分18e之外周面形成。堵塞板部18b係由覆蓋圓筒形狀部分18e之成為流出方向外側之面之上方之開口端面而一體成形之圓形板狀之部分形成。壓入凸部18c係藉由自圓形板狀之堵塞板部18b之周緣部分朝流出方向外側即上方豎立設置而一體成形之四稜柱部分形成。
栓蓋18係壓入凸部18c及堵塞板部18b朝流出方向外側,使壓入凸部18c自栓本體17之流出方向內側插通於形成於頂面板17a之插通口19,並且壓入至栓本體17之安裝筒17d中,以此作為一體而安裝於栓本體17。又,栓蓋18係於使由圓筒形狀部分18e之外周面形成之安裝壁面部18a牢固地密接於安裝筒17d之內周面之狀態下,嵌入至安裝筒17d中,藉此作為一體而安裝於栓本體17。又,藉此,於使插通於插通口19中之壓入凸部18c沿著流出筒17c而自頂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將壓入凸部18c之大致四邊形之前端面18d之大致一半之部分配置於較流出筒17c之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之狀態下,將栓蓋18作為一體而安裝於栓本體17。
此處,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栓蓋18係使壓入凸部18c以較栓本體17之流出筒17c或導引內壁21或導引外壁20之前端低之高度突出,而作為一體安裝於栓本體17。藉由使壓入凸部18c以較流出筒17c、導引內壁21、導引外壁20之任一者之前端低之高度突出,而於例如因再填充容器11之落下等導致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之前端碰撞於地板面等時,藉由流出筒17c或導引內壁21或導引外壁20承受碰撞時之荷重,由此可有效地避免碰撞時之荷重經由壓入凸部18c而傳遞至栓蓋18。藉此,可有效地避免栓蓋18相對於栓本體17意外移動,而使栓蓋18自安裝筒17d脫落,從而導致內容液流出,並且可有效地避免於店面陳 列時栓蓋之壓入部分被故意按壓而引起誤開啟,從而導致內容液流出。
又,栓蓋18較佳為成為比重較收容於再填充容器11中之再填充用之內容液低之材質者。由於使栓蓋18成為比重較內容液低之材質者,故而於再填充內容物時,使再填充容器11成為倒立狀態,藉由將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朝被再填充容器15壓入而自安裝筒17d脫落後被壓出至再填充容器11之內部之栓蓋18,藉由所收容之內容液之浮力之作用而朝上方移動。藉此,可有效避免藉由被壓出之栓蓋18而阻礙內容液經由流出開口17b流出。
具備上述構成之本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係以如下方式使用,即於藉由將栓蓋18自流出方向內側安裝於安裝筒17d而堵塞流出開口17b,以將栓蓋18作為一體而安裝於栓本體17之狀態下,經由栓本體17之固定邊緣部22而接合固定於再填充容器11之口頸部12(參照圖1~圖3)。
而且,根據本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其係可安裝於再填充容器11之口頸部12而使用,且可藉由簡單之操作、及簡單之力而使再填充容器11之口頸部12之前端之再填充流出口12a連通於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並且可以穩定之狀態使內容液再填充至被再填充容器15中。
即,根據本第1實施形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包含栓本體17、及栓蓋18,栓本體17包含:流出筒17c,其包圍流出開口17b而自頂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及安裝筒17d,其包圍流出開口17b而自頂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栓蓋18包含:安裝壁面部18a,其密接於安裝筒17d之內周面;堵塞板部18b;及壓入凸部18c,其自堵塞板部18b豎立設置;且成為如下狀態:使壓入凸部18c經由插通口19而自頂面板17a沿著流出筒17c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使壓入凸部18c 之前端面18d之一部分配置於較流出筒17c之外周面較佳為更靠徑向外側。
因此,根據本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如圖2及圖3(a)、(b)所示,例如於將口頸部12配置於下方之倒立狀態下,握持再填充容器11,並且以使流出筒17c之外周面沿著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內周面之方式,藉由僅將安裝於再填充容器11之該栓體10朝被再填充容器15壓入之一連串單動作之簡單之操作、及簡單之力,而可將在前端面18d由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端面部所抵接之壓入凸部18c壓出至再填充容器11之內部,從而使栓蓋18自安裝筒17d脫落,由此可使流出開口17b容易地開放。又,藉此,可經由已開放之流出開口17b,而使再填充容器11之再填充流出口12a與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容易地連通。又,較佳為使外周面沿著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內周面而將流出筒17c插入至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中,藉此可於使再填充容器11及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相對於被再填充容器15而穩定之狀態下,使內容液自再填充容器11流入至被再填充容器15中並且容易且順利地進行再填充。
圖7(a)、(b)係表示本發明較佳之第2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30者。本第2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30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大致相同之構成,另一方面,流出筒及導引內壁之部分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之情形不同。再者,於本第2實施形態及下述之第3本實施形態中,對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相同之構成部分,標註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即,於本第2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30中,未設置導引內壁,包圍開口形成於栓本體17之頂面板17a之流出開口17b而自頂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流出筒17c',成為具有大致橢圓之中空剖 面形狀之筒狀部分。
根據本第2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30,藉由僅將安裝於再填充容器11之該栓體30朝被再填充容器15壓入之一連串單動作之簡單之操作,亦可將壓入凸部18c壓出至再填充容器11之內部,從而使栓蓋18自安裝筒17d脫落,由此可使流出開口17b容易地開放,故而發揮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相同之作用效果。又,使具有大致橢圓之中空剖面形狀之流出筒17c'之曲率較大之弧狀部分以與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內徑大致相同之曲率半徑彎曲,並且與導引外壁20對向而配置,且在流出筒17c'之曲率較大之弧狀部分之外周面、與和此對向之導引外壁20之內周形狀部分20a之間,保持有較被再填充容器15之口頸部16之壁厚稍大之間隔,藉此可使該曲率較大之弧狀部分作為導引內壁而發揮功能。
圖8(a)、(b)係表示本發明較佳之第3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40者。本第3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40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大致相同之構成,另一方面,流出筒及插通口之部分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之情形不同。又,本第3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40中,均未設置導引外壁及導引內壁,且栓蓋之安裝壁面部及堵塞板部之部分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之情形不同。
即,於本第3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40中,包圍開口形成於栓本體17之頂面板17a之流出開口17b而自頂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流出筒17c",成為具有收縮部24之中空剖面形狀之筒狀部分。又,栓蓋18"之壓入凸部18c"所插通之插通口19"並未與流出開口17b連續,而是於收縮部24之部分,與流出筒17c"之徑向外側鄰接而形成開口。又,栓蓋18"中,其安裝壁面部18a"具有中空之筒形狀,其堵塞板部18b"堵塞安裝壁面部18a"之流出方向內側之部分,從而安 裝壁面部18a"及堵塞板部18b"形成朝流出方向外側開口之凹形狀。
根據本第3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40,藉由僅將安裝於再填充容器11之該栓體40朝被再填充容器15壓入之一連串單動作之簡單之操作,亦可將壓入凸部18c"壓出至再填充容器11之內部,從而使栓蓋18"自安裝筒17d脫落,由此可使流出開口17b容易地開放,故而發揮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相同之作用效果。又,栓蓋18"之安裝壁面部18a"及堵塞板部18b"形成朝流出方向外側開口之凹形狀,故而於將栓蓋18"朝再填充容器11之內部壓出時,堵塞板部18b"之凹形狀內包圍有空氣,因此不僅藉由內容液之浮力之作用,而且亦藉由空氣之浮力之作用而使栓蓋18"朝上方移動。藉此,可更有效地避免阻礙內容液之流出。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第1~第3實施形態,而可進行種種變更。例如,使用再填充容器用栓體自再填充容器向被再填充容器中進行再填充之內容物,未必一定為液體洗滌劑等內容液,亦可為粉粒物等具有流動性之其他內容物。又,再填充容器用栓體未必一定要安裝於瓶形狀之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而使用,亦可覆蓋袋或匣等其他由軟包材形成之各種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使用。於再填充容器亦可不設置口頸部。進而,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亦可不經由固定邊緣部,而是藉由密封接合等覆蓋再填充流出口而作為一體安裝於再填充容器。
又,流出筒或安裝筒亦可成為具有除圓形或橢圓以外之中空剖面形狀之筒狀部分,栓本體之流出開口或栓蓋之堵塞板部亦可不具有圓形之平面形狀。栓蓋之安裝壁面部亦可不必具有中空之筒形狀,例如可將堵塞板部形成為厚壁,使外周面密接於安裝筒之內周面,以此使堵塞板部發揮作為安裝壁面部之功能。自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豎立設置之壓入凸部未必一定為四稜柱部分,亦可為其他形狀之柱狀部分 或筒狀部分。進而,如圖9所示,栓本體之頂面板與固定邊緣部亦可在使該等之中心位置錯開之狀態下形成。頂面板之形狀未必一定為圓形,亦可成為矩形等任意之形狀。
進而,又如圖10所示,於流出筒51之內側之區域,與流出開口52之開口周緣部連續、或與流出開口52鄰接而形成使栓蓋53之壓入凸部54插通之插通口55,以此亦可形成將流出筒51設置於插通口55之徑向外側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50。根據圖10所示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50,例如於對口頸部之外徑與流出筒51之內徑成為大致相同之被再填充容器進行內容液之再填充時,藉由將安裝於再填充容器之該栓體50朝被再填充容器壓入之一連串單動作之簡單之操作,而可使流出開口52容易地開放,從而發揮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相同之作用效果。
本發明較佳之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如圖11~圖13所示,於作為再填充容器61之例如薄壁之瓶形狀之容器之口頸部62(參照圖13(a)、(b)),覆蓋由其前端開口所形成之再填充流出口62a而安裝。
又,本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於將再填充流出口62a密封之狀態下作為一體而固定於再填充容器61之口頸部62,且具備如下功能:於再填充作業時,與再填充容器61之口頸部62一併被壓入至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中,藉此,以單動作之簡單之操作,而使再填充流出口62a連通於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又,以容易地進行被再填充容器65與外界空氣之間之空氣置換、及被再填充容器65與再填充容器61之間之空氣置換之方式,使內容液自再填充流出口62a順利地流入至被再填充容器65中,而不會溢出或漏出至外部。
而且,本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係用以向被再填充容器65中填充內容物之覆蓋例如由口頸部62之前端開口所形成之再填 充流出口62a而安裝於瓶形狀之再填充容器61來使用的栓構件,如圖14(a)、(b)所示,其亦包含:栓本體67,其接合固定於再填充流出口62a之開口周緣部分;及栓蓋68,其自流出方向內側堵塞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67之頂面板67a之流出開口67b,且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67。栓本體67包含:流出筒67c,其包圍流出開口67b而自頂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70,其包圍流出筒67c而自頂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具有與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外徑大致相同之內徑;及安裝筒67d,其包圍流出開口67b而自頂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且栓本體67包含與流出筒67c之徑向外側鄰接而開口形成於頂面板67a之插通口69,並且包含外界空氣連通口75,其於流出筒67c之外周面及安裝筒67d之外周面、與筒狀外壁70之內周面之間之區域開口形成於頂面板67a。栓蓋68包含:外周面密接於安裝筒67d之內周面之安裝壁面部68a;具有與安裝筒67d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之堵塞板部68b;及自堵塞板部68b之周緣部分豎立設置之壓入凸部68c。於使壓入凸部68c經由插通口69而自頂面板67a沿著流出筒67c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將壓入凸部68c之前端面68d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較流出筒67c之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之狀態下,將栓蓋68以嵌入至栓本體67中之方式而安裝。
如圖13(a)、(b)所示,於再填充內容物時,以使筒狀外壁70之內周面沿著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外周面之方式,將安裝於再填充容器61之該栓體60朝被再填充容器65壓入,以此將在前端面68d由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端面部所抵接之壓入凸部68c(參照圖13(a))壓入至再填充容器61之內部,從而使栓蓋68自安裝筒67d脫落(參照圖13(b))。藉此,使流出開口67b開放,使內容物例如液體洗滌劑等內容液自再填充容器61流入至被再填充容器65中,且經由將壓入凸部68c壓出後之插通口69,而進行被再填充容器65與再填充容器61 之間之空氣置換,並且經由外界空氣連通口75,而進行被再填充容器65與外界空氣之間之空氣置換。
又,於本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中,如圖14(a)所示,流出筒67c之至少壓入凸部68c突出之部分之附近部分及該附近部分之兩側部分,成為具有與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內周形狀相符之外周形狀的外周形狀部分76。於該外周形狀部分76與筒狀外壁70之間,保持有較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壁厚大之間隔。
本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例如係使用有聚丙烯、聚乙烯等之合成樹脂、或聚乳酸等之生物塑膠之模具成形品,如圖14(a)、(b)所示,較佳為藉由射出成形方法,作為包含栓本體67與栓蓋68之兩部分之零件而形成。
如圖15(a)~(c)所示,構成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之栓本體67亦包含:圓板形狀之頂面板67a,其開口形成有流出開口67b;流出筒67c與筒狀外壁70,其等自頂面板67a之作為流出方向外側之面之上表面朝上方突出而設置;及安裝筒67d,其自頂面板67a之作為流出方向內側之面之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設置。進而,包含自頂面板67a之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設置之固定邊緣部72而一體成形。
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固定邊緣部72係具有較圓板形狀之頂面板67a之直徑小之外徑之圓筒形狀之部分,以與頂面板67a之周緣部內接之方式,使其中心位置自面板67a之中心位置朝一側偏移之狀態下,與頂面板67a一體成形。於固定邊緣部72之內周面,形成有母螺紋突條72a(參照圖14(b))或卡合肋。將該等母螺紋突條72a或卡合肋卡合於形成於再填充容器61之口頸部62之外周面之公螺紋突條或被卡合肋(未圖示),以此將栓本體67以螺合形式或嵌合形式安裝固定於再填充容器61之口頸部62(參照圖11)。
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開口形成於頂面板67a之流出開口67b成為 大致圓形之開口,且配置於頂面板67a之中央部分。流出開口67b於固定邊緣部72之中心位置偏移之側之部分,具有藉由下述流出筒67c之收縮部74而使開口周緣部朝內側收縮之形狀。又,在與夾持流出筒67c之收縮部74之流出開口67b為相反之側,將具有大致矩形之開口形狀之插通口69以與流出筒67c之徑向外側鄰接之方式開口形成於頂面板67a。在將栓蓋68安裝於栓本體67時,於該插通口69中插通有栓蓋68之壓入凸部68c。
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以包圍大致圓形之流出開口67b之周圍之方式自頂面板67a之上表面朝上方突出而設置之流出筒67c,具有曲率半徑不同之小徑弧狀部77a及大徑弧狀部77b、與收縮部74連續之扁平之筒形狀。小徑弧狀部77a形成栓蓋68之壓入凸部68c突出之部分即收縮部74之附近部分及其兩側部分。小徑弧狀部77a具有與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內徑相同之外徑,故而成為具有與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內周形狀相符之外周形狀之外周形狀部分76。大徑弧狀部77b連結收縮部74之兩側之小徑弧狀部77a之與收縮部74為相反側之端部,藉此,在與插通口69於徑向對向之位置,在流出筒67c之外側與筒狀外壁70之間,保持有用以形成外界空氣連通口75之區域。
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因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具有圓筒形狀(參照圖12),故而作為與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外周形狀相符之形狀,筒狀外壁70成為具有與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外徑大致相同之內徑之圓筒形狀之部分。筒狀外壁70具有較圓板形狀之頂面板67a之直徑小之外徑,在使其中心位置自頂面板67a之中心位置朝與使固定邊緣部72之中心位置偏移之側為相反側而偏移之狀態下,以使與頂面板67a之周緣部內接之方式,包圍流出筒67c及插通口69之周圍而與頂面板67a一體成形。
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安裝筒67d連續地包圍與大致圓形之流出 開口67b、及流出筒67c之徑向外側鄰接而設置之大致矩形之插通口69之周圍,而成為自頂面板67a之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設置之大致圓筒形狀之部分(參照圖15(c))。安裝筒67d係與固定邊緣部72以同心狀配置且與頂面板67a一體成形。藉此,將流出筒67c與安裝筒67d於頂面板67a之上表面側或下表面側,以使中心位置錯開而成為不同大小及形狀之筒形狀之方式而設置。
又,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開口形成於頂面板67a之外界空氣連通口75係與流出開口67b及插通口69分開而獨立地設置。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外界空氣連通口75係在與插通口69於徑向對向之位置,沿著設置於頂面板67a之上表面側之筒狀外壁70之基端部內周面,且在沿著設置於頂面板67a之下表面側之固定邊緣部72之基端部外周面而藉由筒狀外壁70與固定邊緣部72所夾持之區域,以彎曲成弧狀之帶形狀延設而設置。藉此,將外界空氣連通口75在流出筒67c之外周面及安裝筒67d之外周面、與筒狀外壁70之內周面之間之區域開口形成於頂面板67a。
進而,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設置有通路外壁78,其係沿著固定邊緣部72之外周面自筒狀外壁70朝下方延設,而形成與外界空氣連通口75連通之空氣之流通路。通路外壁78具有與外界空氣連通口75相同之彎曲成弧狀之帶形狀之中空剖面形狀。
如圖14(a)、(b)及圖16所示,構成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之栓蓋68包含:安裝壁面部68a,其外周面密接於栓本體67之安裝筒67d之內周面;堵塞板部68b,其具有與安裝筒67d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及壓入凸部68c,其自堵塞板部68b之周緣部分朝上方豎立設置。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安裝壁面部68a係藉由具有與圓筒形狀之安裝筒67d之內徑相同之外徑之扁平之圓筒形狀部分68e之外周面而形成。堵塞板部68b係藉由覆蓋圓筒形狀部分68e之成為流出方向外側之面之上 方之開口端面而一體成形之圓形板狀之部分而形成。壓入凸部68c係藉由自圓形板狀之堵塞板部68b之周緣部分朝流出方向外側即上方豎立設置而一體成形之四稜柱部分而形成。
栓蓋68係將壓入凸部68c及堵塞板部68b朝流出方向外側,使壓入凸部68c自栓本體67之流出方向內側插通於形成於頂面板67a之插通口69,並且壓入至栓本體67之安裝筒67d中,以此作為一體而安裝於栓本體67。又,栓蓋68係於使圓筒形狀部分68e之外周面之安裝壁面部68a牢固地密接於安裝筒67d之內周面之狀態下,嵌入至安裝筒67d中,藉此作為一體而安裝於栓本體67。又,藉此,於使插通於插通口69中之壓入凸部68c沿著流出筒67c而自頂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將壓入凸部68c之大致四邊形之前端面68d之大致一半之部分配置於流出筒67c之較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之狀態下,將栓蓋68作為一體而安裝於栓本體67。
此處,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栓蓋68係使壓入凸部68c以較栓本體67之流出筒67c之前端低之高度突出,作為一體而安裝於栓本體67。藉由使壓入凸部68c以較流出筒67c或筒狀外壁70或下述之導引內壁71之任一者之前端低之高度突出,而於例如因再填充容器61之落下等而導致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之前端碰撞於地板面等時,可藉由流出筒67c或筒狀外壁70或導引內壁71承受碰撞時之荷重,而有效地避免碰撞時之荷重經由壓入凸部68c而傳遞至栓蓋68。藉此,可有效地避免栓蓋68相對於栓本體67意外移動而使栓蓋68自安裝筒67d脫落,從而導致內容液流出,並且可有效地避免於店面陳列時栓蓋之壓入部分被故意按壓而引起誤開啟,從而導致內容液流出。
又,栓蓋68較佳為成為比重較收容於再填充容器61中之再填充用之內容液低的材質者。由於使栓蓋68成為較內容液之比重低之材質者,故而於再填充內容物時,使再填充容器61成為倒立狀態,藉由將 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朝被再填充容器65壓入而自安裝筒67d脫落後被壓出至再填充容器61之內部之栓蓋68,藉由所收容之內容液之浮力之作用而朝上方移動。藉此,可有效地避免藉由被壓出之栓蓋68而阻礙內容液經由流出開口67b流出。
具備上述構成之本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係以如下方式使用:於藉由將栓蓋68自流出方向內側安裝於安裝筒67d而堵塞流出開口67b,以將栓蓋68作為一體而安裝於栓本體67之狀態下,經由栓本體67之固定邊緣部72而接合固定於再填充容器61之口頸部62(參照圖11~圖13)。
而且,根據本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可安裝於再填充容器61之口頸部62而使用,且藉由簡單之操作、及簡單之力而可使再填充容器61之口頸部62之前端之再填充流出口62a連通於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並且容易地進行空氣置換,從而可以順利且穩定之狀態使內容物再填充至被再填充容器中。
即,根據本第4實施形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包含栓本體67、及栓蓋68,栓本體67包含:流出筒67c,其包圍流出開口67b而自頂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70,其包圍流出筒67c而自頂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及安裝筒67d,其包圍流出開口67b而自頂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且栓本體67包含與流出筒67c之徑向外側鄰接而開口形成於頂面板67a之插通口69,並且包含外界空氣連通口75,其於流出筒67c之外周面及安裝筒67d之外周面、與筒狀外壁70之內周面之間之區域開口形成於頂面板67a,栓蓋68包含:安裝壁面部68a,其密接於安裝筒67d之內周面;堵塞板部68b;及壓入凸部68c,其自堵塞板部68b豎立設置;且成為如下狀態:使壓入凸部68c經由插通口69,而自頂面板67a沿著流出筒67c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使壓入凸部68c之前端面68d之一部分配置於較流出筒67c之外周面 更靠徑向外側。
因此,根據本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如圖12及圖13(a)、(b)所示,例如於將口頸部62配置於下方之倒立狀態下,握持再填充容器61,並且以使筒狀外壁70之內周面沿著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外周面之方式,藉由僅將安裝於再填充容器61之該栓體60朝被再填充容器65壓入之一連串單動作之簡單之操作、及簡單之力,而可將在前端面68d由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端面部所抵接之壓入凸部68c壓出至再填充容器61之內部。藉此,使栓蓋68自安裝筒67d脫落,由此可使流出開口67b容易地開放。又,藉此,可經由已開放之流出開口67b,而使再填充容器61之再填充流出口62a容易地連通於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並且使筒狀外壁70之內周面沿著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外周面,將流出筒67c插入至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中,藉此可於使再填充容器61及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相對於被再填充容器65穩定之狀態下,使內容液自再填充容器61再填充至被再填充容器65中。
進而,於使內容液自再填充容器61流入至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中時,經由將壓入凸部68c壓出至再填充容器61之內部之後之插通口69,而進行被再填充容器65與再填充容器61之間之空氣置換,並且經由與插通口69分開而另外形成之外界空氣連通口75,而進行被再填充容器65與外界空氣之間之空氣置換。由於容易地進行該等之空氣置換,故而可使內容液自再填充容器61順利地流入至被再填充容器65中,而不會溢出或漏出至外部。
進而,又根據本第4實施形態,流出筒67c之至少壓入凸部68c突出之部分之附近部分及該附近部分之兩側部分成為具有與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內周形狀相符之外周形狀的外周形狀部分76,於該外周形狀部分76與筒狀外壁70之間,保持有較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 部66之壁厚大之間隔。藉此,於再填充內容物時,可以更穩定之狀態進行如下操作:使外周形狀部分76沿著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內周面而導引,使筒狀外壁70之內周面沿著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外周面而將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朝被再填充容器65壓入。又,可以使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端面部確實地抵接於栓蓋68之壓入凸部68c之前端面68d之方式而更順利地引導。又,於外周形狀部分76、與筒狀外壁70之內周面之間,較佳為保持有較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壁厚稍大之間隔,故而可以更穩定之狀態進行如下之操作,即,將該間隔部分插入至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將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朝被再填充容器65壓入。又,可以使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端面部確實地抵接於栓蓋68之壓入凸部68c之前端面68d之方式而更順利地引導。
圖17(a)、(b)係表示本發明較佳之第5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80者。本第5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80具有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大致相同之構成,另一方面,流出筒及插通口之部分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之情形不同。再者,於本第5實施形態中,對於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相同之構成部分,標註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省略其說明。
而且,於本第5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80中,流出筒67c'係自流出開口67b'之開口周緣部豎立設置,且以具有與流出開口67b'相同之內徑之方式而設置。又,於本第5實施形態中,使栓蓋68'之壓入凸部68c'插通之插通口69'係與流出開口67b'之開口周緣部連續地直至流出筒67c'之徑向外側為止形成缺口。進而,於本第5實施形態中,流出筒67c'之與插通口69'交叉之部分係作為分割部73而以被切下之狀態設置。又,以使流出筒67c'與壓入凸部68c'突出之部分即該分 割部73外切之方式,將具有與被再填充容器65之口頸部66之內周形狀相符之外周形狀部分71a之導引內壁71自頂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而設置於栓本體67'。進而,又於本第5實施形態中,栓蓋68'中,其安裝壁面部68a'具有中空之筒形狀,其堵塞板部68b'堵塞安裝壁面部68a'之流出方向內側之部分,從而安裝壁面部68a'及堵塞板部68b'形成朝流出方向外側開口之凹形狀。
根據本第5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80,藉由僅將安裝於再填充容器61之該栓體80朝被再填充容器65壓入之一連串單動作之簡單之操作,亦可將壓入凸部68c'壓出至再填充容器61之內部,從而使栓蓋68'自安裝筒67d'脫落,由此可使流出開口67b'容易地開放,故而發揮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60相同之作用效果。又,可使導引內壁71之外周形狀部分71a發揮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流出筒67c之外周形狀部分76相同之功能。進而,栓蓋68'之安裝壁面部68a'及堵塞板部68b'形成朝流出方向外側開口之凹形狀,故而在將栓蓋68'朝再填充容器61之內部壓出時,堵塞板部68b'之凹形狀內包圍有空氣,因此不僅藉由內容液之浮力之作用而且亦藉由空氣之浮力之作用而使栓蓋68'朝上方移動,因此可更有效地避免阻礙內容液之流出。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第4、第5實施形態而可進行種種變更。例如,使用再填充容器用栓體自再填充容器向被再填充容器中進行再填充之內容物未必一定為液體洗滌劑等內容液,亦可為粉粒物等具有流動性之其他內容物。又,再填充容器用栓體未必一定要安裝於瓶形狀之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而使用,亦可覆蓋袋或匣等其他由軟包材形成之各種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使用。於再填充容器亦可不設置口頸部。進而,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亦可不經由固定邊緣部,而藉由密封接合等覆蓋再填充流出口而作為一體安裝於再填充容器。
又,流出筒或安裝筒亦可成為具有除圓形以外之中空剖面形狀之筒狀部分,栓本體之流出開口或栓蓋之堵塞板部亦可不具有圓形之平面形狀。栓蓋之安裝壁面部亦可不必具有中空之筒形狀,例如可將堵塞板部形成為厚壁,使外周面密接於安裝筒之內周面,以此使堵塞板部發揮作為安裝壁面部之功能。自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豎立設置之壓入凸部未必一定為四稜柱部分,亦可為其他形狀之柱狀部分或筒狀部分。壓入凸部之前端面之整體亦可配置於流出筒之較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頂面板之形狀未必一定為圓形,亦可成為矩形等任意之形狀。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如圖18(a)、(b)所示,亦可自導引外壁20或筒狀外壁70之內側面朝內側突出而設置較佳為具有傾斜之內側面之位置矯正肋90。在將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0、60定位於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16、66並壓入時,使位置矯正肋90之例如傾斜面接觸到口頸部16、66之外周面,以此可將沿著流出筒17c、67c突出之栓蓋18、68之壓入凸部18c、68c引導至口頸部16、66之前端側。藉此,使栓蓋18、68之壓入凸部18c、68c確實地抵接於口頸部16、66之前端,從而使栓蓋18、68自安裝筒17d、67d脫落,由此可使流出開口更容易地開放。
又,如圖19(a)、(b)及圖20(a)、(b)所示,於夾持有位置矯正肋90之兩側之部分設置有切口91,藉此亦可將位置矯正肋90以自栓本體17、67之頂面板17a、67a豎立設置成板彈簧狀之狀態而設置。藉此,例如在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周面形成有公螺紋凸條,從而即便於與位置矯正肋90易產生干擾之情形時,亦可藉由使位置矯正肋90朝外側產生弾性變形,而避免與位置矯正肋90之干擾。又,藉由使位置矯正肋90朝外側產生弾性變形,而產生朝內側之弾性作用力,故而可將壓入凸部18c、68c準確地引導至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前端側。藉由該等而可更順利地進行再填充操作。
關於上述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進而揭示有以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內容物之再填充方法。
<1>
一種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係用以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填充內容物之覆蓋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者,且包含:栓本體,其接合固定於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及栓蓋,其將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板之流出開口自流出方向內側堵塞,而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上述栓本體包含: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及安裝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上述栓蓋包含: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密接於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及壓入凸部,其自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豎立設置;上述安裝壁面係由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內徑相同之外徑之扁平之圓筒形狀部分之外周面形成,於使上述壓入凸部經由與上述流出開口之開口周緣部連續而形成缺口之插通口、或與上述流出開口鄰接而形成之插通口,而自上述頂面板沿著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狀態下,將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2>
如上述<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堵塞板部係由覆蓋上述圓筒形狀部分之成為流出方向外側之面之上方之開口端面而一體成形之圓形板狀之部分形成。
<3>
如上述<1>或<2>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壓入凸部係自圓形板狀之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朝流出方向外側即上方豎立設置 而一體成形。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栓蓋係使上述壓入凸部以較上述栓本體之流出筒之前端低之高度突出而作為一體安裝於栓本體。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栓本體包含: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其包圍該流出筒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徑大致相同之內徑;及安裝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且 上述栓本體包含與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鄰接而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板之插通口、或與上述流出開口之開口周緣部連續地直至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而於上述頂面板形成缺口之插通口,並且包含外界空氣連通口,其於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及上述安裝筒之外周面、與上述筒狀外壁之內周面之間之區域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板, 於使上述栓蓋之上述壓入凸部經由上述插通口而自上述頂面板沿著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將上述壓入凸部之前端面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較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6>
如上述<5>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再填充內容物時,以使上述筒狀外壁之內周面沿著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周面之方式,將安裝於上述再填充容器之該栓體朝上述被再填充容器壓入,以此將在前端面由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端面部所抵接之上述 壓入凸部壓出至上述再填充容器之內部,從而使上述栓蓋自上述安裝筒脫落,藉此使上述流出開口開放,使內容物自上述再填充容器流入至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中,且經由將上述壓入凸部壓出後之上述插通口,而進行上述被再填充容器與上述再填充容器之間之空氣置換,並且經由上述外界空氣連通口,而進行上述被再填充容器與外界空氣之間之空氣置換。
<7>
如上述<6>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板之上述流出開口成為大致圓形之開口,且配置於上述頂面板之中央部分。
<8>
如上述<6>或<7>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一體形成有自上述頂面板之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設置之固定邊緣部,上述流出開口於上述固定邊緣部22之中心位置偏移之側之部分,具有藉由上述流出筒之收縮部而使開口周緣部朝內側收縮之形狀。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與上述壓入凸部對向之位置,自導引外壁或筒狀外壁之內側面朝內側突出而設置有位置矯正肋。
<10>
如上述<9>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夾持上述位置矯正肋之兩側之部分設置有切口。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堵塞板部係由覆蓋圓筒形狀部分之成為流出方向外側之面之上方之開 口端面而一體成形之圓形板狀之部分形成。
<12>
如上述<1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壓入凸部係自上述圓形板狀之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朝流出方向外側即上方豎立設置而一體成形。
<13>
一種內容物之再填充方法,其係使用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項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而自再填充容器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再填充內容物者,以使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或內周面沿著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方式,將安裝於上述再填充容器之該栓體朝上述被再填充容器壓入,以此將在前端面由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端面部所抵接之上述壓入凸部壓出至上述再填充容器之內部,從而使上述栓蓋自上述安裝筒脫落,藉此使上述流出開口開放,使內容物自上述再填充容器流入至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中。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可安裝於再填充容器而使用,且可藉由簡單之操作、及簡單之力而使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連通於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並且可以穩定之狀態使內容物再填充至被再填充容器中。
又,根據本發明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可安裝於再填充容器而使用,且可藉由簡單之操作、及簡單之力而使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連通於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並且容易地進行空氣置換,從而可順利地且以穩定之狀態使內容物填充至被再填充容器中。
10‧‧‧再填充容器用栓體
17‧‧‧栓本體
17a‧‧‧頂面板
17b‧‧‧流出開口
17c‧‧‧流出筒
17d‧‧‧安裝筒
18‧‧‧栓蓋
18a‧‧‧安裝壁面部
18b‧‧‧堵塞板部
18c‧‧‧壓入凸部
18d‧‧‧前端面
18e‧‧‧圓筒形狀部分
19‧‧‧插通口
20‧‧‧導引外壁
20a‧‧‧導引外壁之內周形狀部分
21‧‧‧導引內壁
21a‧‧‧導引內壁之外周形狀部分
21b、23‧‧‧分割部
22‧‧‧固定邊緣部

Claims (16)

  1. 一種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係用以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再填充內容物之覆蓋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者,且包含:栓本體,其接合固定於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及栓蓋,其將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板之流出開口自流出方向內側堵塞,而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上述栓本體包含: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及安裝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上述栓蓋包含: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密接於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及壓入凸部,其自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豎立設置;於使上述壓入凸部經由與上述流出開口之開口周緣部連續而形成缺口之插通口、或與上述流出開口鄰接而形成之插通口,而自上述頂面板沿著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2. 如請求項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使上述壓入凸部經由與上述流出開口之開口周緣部連續地直至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為止而形成缺口之插通口、或與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鄰接而形成開口之插通口,而自上述頂面板沿著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將上述壓入凸部之前端面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較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3. 如請求項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栓本體包含:流出 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其包圍該流出筒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徑大致相同之內徑;及安裝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且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內側突出;且上述栓本體包含與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鄰接而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板之插通口、或與上述流出開口之開口周緣部連續地直至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為止而於上述頂面板形成缺口之插通口,並且包含外界空氣連通口,其於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及上述安裝筒之外周面、與上述筒狀外壁之內周面之間之區域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板,於使上述栓蓋之上述壓入凸部經由上述插通口而自上述頂面板沿著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將上述壓入凸部之前端面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較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4. 如請求項3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再填充內容物時,以使上述筒狀外壁之內周面沿著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周面之方式,將安裝於上述再填充容器之該栓體朝上述被再填充容器壓入,以此將在前端面由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端面部所抵接之上述壓入凸部壓出至上述再填充容器之內部,從而使上述栓蓋自上述安裝筒脫落,藉此使上述流出開口開放,使內容物自上述再填充容器流入至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中,且經由將上述壓入凸部壓出後之上述插通口,進行上述被再填充容器與上述再填充容器之間之空氣置換,並且經由上述外界空氣連通口,而進行上述被再填充容器與外界空氣之間之空氣置換。
  5. 如請求項3或4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流出筒中,至少上述壓入凸部突出之部分之附近部分及該附近部分之兩側部分成為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內周形狀相符之外周形狀部分,於該外周形狀部分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保持有較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壁厚大之間隔。
  6. 如請求項3或4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以使上述流出筒之上述壓入凸部外切於突出之部分之方式,將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內周形狀相符之外周形狀部分之導引內壁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而設置於上述栓本體。
  7. 如請求項2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配置於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且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周形狀相符之內周形狀部分之導引外壁,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而設置於上述栓本體。
  8. 如請求項2或7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內周形狀相符之外周形狀部分之導引內壁,自上述頂面板朝流出方向外側突出而設置於上述栓本體。
  9. 如請求項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流出筒設置於較上述插通口更靠徑向外側。
  10. 如請求項1或3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使上述壓入凸部突出之形成於上述栓本體之插通口,形成於上述安裝筒之徑向內側。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再填充內容物時,以使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或內周面沿著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方式,將安裝於上述再填充容器之該栓體朝上述被再填充容器壓入,以此將在前端面由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端面部所抵接之上述壓入凸部壓出至上述再填充容器之內部, 從而使上述栓蓋自上述安裝筒脫落,藉此使上述流出開口開放,使內容物自上述再填充容器流入至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中。
  12. 如請求項1或3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使上述栓蓋之上述壓入凸部以較上述流出筒、上述筒狀外壁、上述導引內壁、上述導引外壁之任一者之前端低之高度突出,而將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13. 如請求項1或3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栓本體之上述流出筒之中心軸與上述安裝筒之中心軸錯開而配置。
  14. 如請求項1或3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栓蓋成為比重較內容物低之材質者。
  15. 如請求項1或3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栓蓋之上述安裝壁面部具有中空之筒形狀,上述栓蓋之上述堵塞板部堵塞上述安裝壁面部之流出方向內側之部分,由此上述安裝壁面部及上述堵塞板部形成朝流出方向外側開口之凹形狀。
  16. 一種內容物之再填充方法,其係使用如請求項1或3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而自再填充容器向被再填充容器中再填充內容物者,以使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或內周面沿著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方式,將安裝於上述再填充容器之該栓體朝上述被再填充容器壓入,以此將在前端面由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端面部所抵接之上述壓入凸部壓出至上述再填充容器之內部,從而使上述栓蓋自上述安裝筒脫落,藉此使上述流出開口開放,使內容物自上述再填充容器流入至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中。
TW102143916A 2012-11-30 2013-11-29 Re-fill the container with the plug and refill method TWI598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2819 2012-11-30
JP2012262829 2012-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3515A TW201433515A (zh) 2014-09-01
TWI598272B true TWI598272B (zh) 2017-09-11

Family

ID=50827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3916A TWI598272B (zh) 2012-11-30 2013-11-29 Re-fill the container with the plug and refill method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37735B (zh)
TW (1) TWI598272B (zh)
WO (1) WO20140842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5094B (zh) 2016-06-10 2022-0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
US10350901B2 (en) 2016-06-10 2019-07-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bottle
MX2018014781A (es) 2016-06-10 2019-04-29 Seiko Epson Corp Envase de recarga de tinta, sistema de recarga de tinta y adaptador de recarga de tinta.
CN207291315U (zh) 2016-06-10 2018-05-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系统
CN107487086B (zh) 2016-06-10 2020-08-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
CN107487083B (zh) 2016-06-10 2020-09-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
JP6960731B2 (ja) * 2016-12-08 2021-11-05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容器の注出用スパウト
JP7005992B2 (ja) * 2017-08-03 2022-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インク補給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17580773A (zh) * 2021-10-21 2024-02-20 花王株式会社 再填充容器用栓体和具有它的再填充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2671B2 (ja) * 2002-09-06 2009-10-28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手放し詰め替え容器
CH698173B1 (de) * 2005-11-08 2009-06-15 Belcap Switzerland Ag Behälter-Verschluss zum gleichzeitigen Ausgiessen zweier separater Flüssigkeiten in einem bestimmten Mengenverhältnis.
FR2893926B1 (fr) * 2005-11-25 2010-05-21 Sanofi Aventis Douille pour la reception de goulot stilligoutte, conditionnement et kit correspondants
CN101983080B (zh) * 2008-04-01 2013-12-25 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药液排放部密封盖
JP5661277B2 (ja) * 2009-12-25 2015-01-2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詰替え容器
JP5489755B2 (ja) * 2010-01-29 2014-05-1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注出キャップ
SG183916A1 (en) * 2010-03-05 2012-10-30 Kao Corp Refilling method
JP5523899B2 (ja) * 2010-03-31 2014-06-1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詰替え用ノズ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84264A1 (ja) 2014-06-05
CN104837735B (zh) 2017-01-18
TW201433515A (zh) 2014-09-01
CN104837735A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8272B (zh) Re-fill the container with the plug and refill method
US20220348396A1 (en) Device for closing a container of a liquid to pasty product and refill closed by such a device
TWI625282B (zh) Refilling container plug member, refilling method, and refilling container
JP6183847B2 (ja) 詰替え容器用栓体
JP5365361B2 (ja) 詰替え容器用口栓
JP4954695B2 (ja) 詰め替え用容器
JP5121144B2 (ja) パウチ用口栓、口栓付きパウチ、および包装体
JP6478564B2 (ja) 注出栓
JP7162990B2 (ja) 吐出容器
JP5918888B1 (ja) 詰替用ボトル
JP2014069866A (ja) 定量吐出容器
JP5977641B2 (ja) 詰替え容器用栓部材
JP6083855B2 (ja) 詰替え容器用栓体
JP6679167B2 (ja) 定量注出容器
KR102188920B1 (ko) 이중 용기
JP5321896B2 (ja) 詰め替え容器
WO2017174963A1 (en) Container closure having means for introducing an additive into a liquid in the container
JP5600429B2 (ja) 注出容器
JP2010070229A (ja) コック式注出口栓
JP4617809B2 (ja) ヒンジ蓋付計量キャップ
JP6890143B2 (ja) 詰め替え容器及び蓋
JP6183846B2 (ja) 詰替え容器用栓体
JP2017149477A (ja) ディスペンサー付き薄肉容器
JP5982300B2 (ja) 詰め替え容器
JP7229639B2 (ja) 吐出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