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6453B - 卡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卡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6453B
TWI596453B TW105107420A TW105107420A TWI596453B TW I596453 B TWI596453 B TW I596453B TW 105107420 A TW105107420 A TW 105107420A TW 105107420 A TW105107420 A TW 105107420A TW I596453 B TWI596453 B TW I5964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al force
rotatable
shaft portion
coupling member
force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7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3021A (zh
Inventor
浦谷俊輔
深澤悠
Original Assignee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3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3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6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64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4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Description

卡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本發明係相關於與影像形成裝置一起使用之卡匣、包括卡匣之影像形成裝置、以及用以傳動旋轉力到可旋轉構件的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卡匣包括光敏鼓及處理機構其中的至少一個,並且可拆卸地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的主裝配(下面稱作裝置主裝配)。作為卡匣的代表性例子,可引用處理卡匣。處理卡匣係備製如下:藉由一體地組裝光敏鼓及諸如顯影機構等處理機構,處理機構在光敏鼓上可作用到可拆卸地安裝至裝置主裝配之卡匣(單元)內。
另外,影像形成裝置使用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處理等在記錄材料(媒體)上形成影像。影像形成裝置的例子包括影印機、列印機(LED(發光二極體)列印機、雷射束列印機等)、傳真機、文書處理器等等。
習知上,在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中,依據操作者 (使用者),利用安裝卡匣在裝置主裝配中及從裝置主裝配拆開卡匣之卡匣類型。根據此卡匣類型,可由使用者自己執行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維修,而不必依賴服務人員,因此可大幅提高操作性。因此,此卡匣類型已被廣泛使用在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中。
作為卡匣的構造,已知以實質上垂直於諸如光敏鼓等可旋轉構件的軸之預定方向安裝卡匣在裝置主裝配中及從裝置主裝配拆開卡匣的構造。作為裝置主裝配的構造,已知設置用以傳動旋轉力到光敏鼓之主裝配側嚙合部位及被設置在卡匣中之耦合構件係與主裝配側嚙合部位嚙合,因此透過耦合構件將旋轉力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傳動到卡匣之構造。
在此種卡匣類型中,利用了耦合構件及旋轉力接收構件(旋轉力將被傳動至此之構件)係設置在光敏鼓單元中及耦合構件的一部分係容納在旋轉力接收構件中,以及耦合構件相對光敏鼓單元的軸可傾斜之構造。在此構造中,利用相對裝置主裝配安裝及拆開卡匣的操作,可執行耦合構件的嚙合操作及拆開操作。此外,已知耦合構件與旋轉力接收構件係藉由軸部位彼此連接及因此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傳動到耦合構件之旋轉力係透過軸部位從構件傳動到旋轉力接收構件的此種構造(日本公開專利申請案(JP-A)2014-112169)。
然而,在JP-A 2014-112169的圖20所揭示之習知構造中,為了將旋轉力從耦合構件傳動到旋轉力接收構件, 旋轉力接收構件係設置有用以支撐軸部位之溝槽部位。然後,軸部位接觸旋轉力接收構件的溝槽部位,使得能夠將旋轉力從耦合構件傳動到旋轉力接收構件。在此種事例中,旋轉力係施加在旋轉力接收構件的溝槽部位上,使得依據旋轉力的強度,在某些實例中,不僅旋轉力接收構件的溝槽部位而且旋轉力接收構件本身會嚴重變形。結果,旋轉力接收構件在歪曲的狀態中旋轉,使得具有高準確性的旋轉力接收構件及光敏鼓單元的旋轉有可能受損。
另外,在旋轉力接收構件中,設置溝槽部位及未設置溝槽部位之旋轉共存,使得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形狀變得複雜。在此種事例中,當模製旋轉力接收構件時,樹脂材料的流動能力變得不均勻,使得在某些實例中變得難以高精度模製旋轉力接收構件。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係規定當在與裝置主裝配一起使用的卡匣中將旋轉力傳動到旋轉力接收構件時旋轉力接收構件的變形程度。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係藉由產生當模製旋轉力接收構件時之樹脂材料的流動能力來以高精度(精確性)模製旋轉力接收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設置有可拆卸地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的主裝配之卡匣,包含:可旋轉構件;可旋轉旋轉力接收構件,用以傳動待傳動之旋轉力到可旋轉構件;制止 構件,係與旋轉力接收構件連接,及包括容納部位在其內;可旋轉耦合構件,其包括自由端部位,自由端部位包括用以接收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位,且可旋轉耦合構件包括與制止部位連接以局部容納在容納部位中之連接部位,使得耦合構件的旋轉軸能夠相對旋轉力接收構件的旋轉軸傾斜;以及軸部位,其能夠從耦合構件接收旋轉力,其中,制止構件包括支撐部位,支撐部位係用以支撐軸部位的端頭,以便制止軸部位移動在可旋轉構件的旋轉方向上,以透過支撐部位傳動從軸部位所接收之旋轉力到旋轉力接收構件。
從參考附圖之例示實施例的下面說明將使本發明的其他特徵變得顯而易見。
T41‧‧‧全長
H11‧‧‧間隙
H12‧‧‧間隙
H31‧‧‧間隙
H41‧‧‧間隙
Z1‧‧‧直徑
Z2‧‧‧直徑
Z3‧‧‧直徑
Z10‧‧‧直徑
Z31‧‧‧外直徑
L0‧‧‧旋轉軸
L1‧‧‧旋轉軸
L2‧‧‧旋轉軸
L3‧‧‧旋轉軸
L4‧‧‧軸
L5‧‧‧旋轉軸
L10‧‧‧旋轉軸
L23‧‧‧旋轉軸
L33‧‧‧旋轉軸
L43‧‧‧旋轉軸
A‧‧‧裝置主裝配
B‧‧‧卡匣
C‧‧‧中心
C2‧‧‧中心
P‧‧‧記錄材料
L‧‧‧雷射光
D‧‧‧饋送方向
t‧‧‧顯影劑
S1‧‧‧平面
S2‧‧‧平面
S21‧‧‧平面
S3‧‧‧平面
S31‧‧‧平面
S4‧‧‧平面
S41‧‧‧平面
U1‧‧‧光敏鼓單元
U2‧‧‧驅動側凸緣單元
U21‧‧‧驅動側凸緣單元
U31‧‧‧驅動側凸緣單元
U41‧‧‧驅動側凸緣單元
X1‧‧‧安裝及拆開路徑
X1a‧‧‧安裝方向
X1b‧‧‧拆開方向
X3‧‧‧打開方向
T‧‧‧抓握部位
R‧‧‧旋轉方向
1‧‧‧光敏鼓
2‧‧‧光敏鼓
3‧‧‧光學機構
4‧‧‧饋送盤
5a‧‧‧拾取滾輪
5b‧‧‧饋送滾輪對
5c‧‧‧運送滾輪對
5d‧‧‧登記滾輪對
5e‧‧‧分開墊片
6‧‧‧轉移引導
7‧‧‧轉移滾輪
7a‧‧‧轉移夾
8‧‧‧饋送引導
9‧‧‧固定裝置
9a‧‧‧加熱滾輪
9b‧‧‧按壓滾輪
9c‧‧‧加熱器
9d‧‧‧夾
10‧‧‧排放滾輪對
11‧‧‧排放盤
13‧‧‧主裝配蓋子
14‧‧‧主裝配側嚙合部位
14a‧‧‧旋轉力施加部位
14b‧‧‧旋轉力施加部位
17L‧‧‧間隔支托構件
17R‧‧‧間隔支托構件
20‧‧‧顯影單元
21‧‧‧顯影劑容納容器
22‧‧‧帽蓋
23‧‧‧顯影容器
23a‧‧‧顯影室
23aL‧‧‧手臂部位
23aR‧‧‧手臂部位
23bL‧‧‧旋轉孔
23bR‧‧‧旋轉孔
32‧‧‧顯影滾輪
34‧‧‧磁性滾輪
42‧‧‧顯影葉片
42a‧‧‧支撐構件
42b‧‧‧彈性構件
43‧‧‧顯影劑饋送構件
46L‧‧‧推進構件
46R‧‧‧推進構件
60‧‧‧清潔單元
62‧‧‧光敏鼓
62a1‧‧‧開口
64‧‧‧非驅動側凸緣
64a‧‧‧軸承部位
65‧‧‧接地板
66‧‧‧充電滾輪
71‧‧‧清潔框架
71a‧‧‧已移除顯影劑容納部位
71b‧‧‧支撐部位
71c‧‧‧支撐部位
71d‧‧‧旋轉制止部位
71e‧‧‧待引導部位
71f‧‧‧旋轉制止部位
71bL‧‧‧嚙合孔
71bR‧‧‧嚙合孔
75‧‧‧連接構件
75a‧‧‧連接構件
75b‧‧‧連接構件
76‧‧‧支撐構件
76a‧‧‧支撐部位
76b‧‧‧定位部位
76c‧‧‧支撐部位
76d‧‧‧固定部位
76e‧‧‧待引導部位
76h‧‧‧壁表面
77‧‧‧清潔葉片
78‧‧‧鼓軸
86‧‧‧耦合構件
86a‧‧‧自由端部位
86b‧‧‧孔
86b1‧‧‧旋轉力傳動部位
86b2‧‧‧旋轉力傳動部位
86c‧‧‧連接部位
86d1‧‧‧凸出物
86d2‧‧‧凸出物
86f‧‧‧接收表面
86g‧‧‧連接部位
86e1‧‧‧旋轉力接收部位
86e2‧‧‧旋轉力接收部位
86k1‧‧‧待命部位
86k2‧‧‧待命部位
86m‧‧‧開口
86p1‧‧‧第一傾斜調整部位
86p2‧‧‧第二傾斜調整部位
87‧‧‧驅動側凸緣
87a‧‧‧連接部位
87b‧‧‧待固定部位
87c‧‧‧齒輪部位
87d‧‧‧待支撐部位
87e‧‧‧第一持留部位
87f‧‧‧第二持留部位
87i‧‧‧容納部位
87m‧‧‧開口
87n‧‧‧傾斜調整部位
88‧‧‧接腳
88a1‧‧‧旋轉力傳動部位
88a2‧‧‧旋轉力傳動部位
88c‧‧‧外周圍部位
89‧‧‧制止構件
89a‧‧‧基座部位
89a1‧‧‧連接部位
89b‧‧‧凸出部位
89b1‧‧‧第一支撐部位
89b2‧‧‧第二支撐部位
89b3‧‧‧容納部位
89c‧‧‧溝槽部位
89c1‧‧‧旋轉力接收部位
89c2‧‧‧旋轉制止部位
89c3‧‧‧制止部位
90‧‧‧螺釘
91‧‧‧推進構件
91a‧‧‧待支撐部位
91b‧‧‧固定端部位
91c‧‧‧自由端部位
102‧‧‧驅動側引導構件
102a‧‧‧第一引導部位
102b‧‧‧第二引導部位
103‧‧‧驅動側推進構件
104‧‧‧非驅動側推進構件
108‧‧‧驅動側側板
109‧‧‧非驅動側板
125‧‧‧非驅動側引導構件
125a‧‧‧第一引導部位
125b‧‧‧第二引導部位
186‧‧‧耦合構件
186a‧‧‧軸部位
186a1‧‧‧旋轉力傳動部位
186b‧‧‧軸部位
186b1‧‧‧旋轉力傳動部位
186c‧‧‧連接部位
187‧‧‧驅動側凸緣
187f‧‧‧第二持留部位
189‧‧‧制止構件
189c‧‧‧溝槽部位
189c1‧‧‧旋轉力接收部位
189c3‧‧‧制止部位
289‧‧‧制止構件
289a‧‧‧基座部位
289b‧‧‧凸出部位
289b3‧‧‧容納部位
289c‧‧‧孔
289c1‧‧‧旋轉力接收部位
289c2‧‧‧旋轉制止部位
289c3‧‧‧制止部位
289c4‧‧‧制止部位
389‧‧‧制止構件
389a‧‧‧基座部位
389b‧‧‧凸出部位
389b3‧‧‧容納部位
389c‧‧‧溝槽部位
389c1‧‧‧旋轉力接收部位
389c2‧‧‧旋轉制止部位
389c3‧‧‧制止部位
389d‧‧‧凸出部位
389d1‧‧‧接觸部位
389e‧‧‧凸出部位
389e1‧‧‧接觸部位
389f‧‧‧斷面部位
489‧‧‧制止構件
489a‧‧‧基座部位
489b‧‧‧凸出部位
489b1‧‧‧接觸部位
489c‧‧‧孔
489c1‧‧‧旋轉力接收部位
489c2‧‧‧旋轉制止部位
489c3‧‧‧制止部位
489c4‧‧‧制止部位
489d‧‧‧第二凸出部位
489d1‧‧‧接觸部位
489d1‧‧‧第一支撐部位
489d2‧‧‧第二支撐部位
489d3‧‧‧容納部位
489e‧‧‧凸出部位
21a‧‧‧開口
在圖1中,(a)及(b)各個為可應用本發明之實施例1中的驅動側凸緣單元之狀態圖。
圖2為實施例1中之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概要側視圖。
圖3為實施例1中之處理卡匣的概要側視圖。
圖4為實施例1中之處理卡匣的露出狀態之立體圖。
在圖5中,(a)及(b)各個為實施例1中之將處理卡匣安裝在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主裝配之狀態圖。
在圖6中,(a)至(f)為實施例1中之耦合構件與主裝配側嚙合部位嚙合之狀態圖。
在圖7中,(a)至(c)各個為實施例1中之光敏鼓單元的構造圖。
在圖8中,(a)及(b)各個為實施例1中之包括光敏鼓單元的清潔單元之狀態圖。
在圖9中,(a)至(c)各個為實施例1中之耦合構件的構造圖。
在圖10中,(a)至(c)各個為實施例1中之驅動側凸緣單元的構造圖。
圖11為實施例1中之將旋轉力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傳動到旋轉力接收部位的狀態圖。
在圖12中,(a)及(b)各個為實施例1中之耦合構件的構造圖。
在圖13中,(a)及(b)各個為可應用本發明之實施例2中的驅動側凸緣單元之狀態圖。
在圖14中,(a)及(b)各個為實施例2中之驅動側凸緣單元的組裝狀態圖。
在圖15中,(a)至(c)各個為可應用本發明之實施例3中的驅動側凸緣單元之狀態圖。
在圖16中,(a)至(c)各個為可應用本發明之實施例4中的驅動側凸緣單元之狀態圖。
將參考圖式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卡匣及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在下文中,作為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例如, 將說明雷射束列印機主裝配及可拆卸地安裝至雷射束列印機主裝配之處理卡匣。
在下面說明中,處理卡匣的縱向為實質上平行於作為用以攜帶顯影劑的可旋轉構件之光敏鼓的旋轉軸L1及顯影滾輪的旋轉軸L5之方向。另外,處理卡匣的縱向為實質上垂直於安裝處理卡匣在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主裝配中及從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主裝配拆開卡匣之方向的方向以及與記錄材料的饋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另外,有關處理卡匣的縱向,光敏鼓接收來自裝置主裝配的旋轉力之側邊為驅動側,及與驅動側相對的側邊為非驅動側。另外,橫(短)向為實質上垂直於光敏鼓的旋轉軸L1及顯影滾輪的旋轉軸L5之方向。
說明書中之參考號碼或符號被用於參考圖式,但是並不限制構造。另外,下面實施例所說明之構成元件或部位的功能、尺寸、材料及相對配置並不用於將本發明的範疇僅侷限於此。
(實施例1) (1)影像形成裝置的大致結構
將使用圖2說明應用本發明的實施例之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大致結構。圖2為此實施例中之影像形成裝置的側視圖。
依據從諸如個人電腦等外部裝置所發送之影像資訊,藉由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處理,圖2所示之影像形成裝置以 顯影劑在記錄材料P上形成影像。作為記錄材料P的例子,能夠引用記錄紙、標籤紙、高射投影機(OHP)紙張、布料等等。影像形成裝置係設置有處理卡匣,以便可由使用者(操作員)安裝在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主裝配中及自其拆開。在下面說明中,處理卡匣被稱作“卡匣B”,及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主裝配被稱作“裝置主裝配A”。裝置主裝配A為未包括卡匣B之影像形成裝置的一部分。
依據列印開始信號,以預定圓周速度(處理速度)在箭頭R方向上旋轉地驅動作為可旋轉構件之光敏鼓62。在施加來自裝置主裝配A的壓力之下,藉由充電滾輪66在光敏鼓62的表面上均勻充電光敏鼓62。另外,依據影像資訊從光學機構3以雷射光L照射被充電的光敏鼓62,使得依據影像資訊之靜電潛像形成在光敏鼓62上。藉由稍後說明之顯影機構,以顯影劑顯影此靜電潛像。
在裝置主裝配A中,沿著記錄材料P的饋送方向D,相繼設置拾取滾輪5a、饋送滾輪對5b、運送滾輪對5c、登記滾輪對5d、轉移引導6、轉移滾輪7、饋送引導8、固定裝置9、排放滾輪對10、排放盤11等等。固定裝置9包括將加熱器9c併入其內之加熱滾輪9a並且包括按壓滾輪9b。
另一方面,與顯影劑影像形成的同時,藉由拾取滾輪5a及按壓接觸到拾取滾輪5a的分開墊片5e將容納在饋送盤4之記錄材料P逐一分開及饋送。然後,藉由饋送滾輪 對5b、運送滾輪對5c、及登記滾輪對5d饋送記錄材料P,而後透過轉移引導6供應到光敏鼓62與轉移滾輪7之間。轉移滾輪被推進以便接觸光敏鼓62的表面。
然後,記錄材料P通過由光敏鼓62及轉移滾輪7所形成之轉移夾7a。此時,藉由施加與顯影劑影像的極性相反的極性之壓力到轉移滾輪7,將形成在光敏鼓62的表面上之顯影劑影像轉移到記錄材料P上。
顯影劑影像被轉移在其上之記錄材料P係與光敏鼓62分開,而後沿著饋送引導8饋送到固定裝置9。當記錄材料P通過加熱滾輪9a與按壓滾輪9b之間的夾9d時將熱及壓力施加到記錄材料P,使得轉移到記錄材料P上之顯影劑影像被固定在記錄材料P上。結果,將影像形成在記錄材料P上。之後,記錄材料P被饋送到排放滾輪對10,而後被排放到排放盤11。
(2)卡匣B的大致結構
使用圖3及4,將說明此實施例之卡匣B。圖3為卡匣B的側視圖。圖4為卡匣B的露出狀態之立體圖。
如圖3所示,卡匣B係由顯影單元20及清潔單元60所組成。顯影單元20包括作為顯影機構之顯影滾輪32、顯影葉片42、顯影劑容納容器21、帽蓋22、顯影容器23、磁性滾輪34、顯影劑饋送構件43、顯影劑t等等。另外,清潔單元60包括清潔框架71、光敏鼓62、清潔葉片77、充電滾輪66等。
經由顯影劑容納容器21的開口21a,將容納在顯影劑容納容器21中之顯影劑t發送到顯影容器23的顯影室23a內。顯影容器23係設置有併入磁性滾輪34在其內之顯影滾輪32。藉由磁性滾輪34的磁力,顯影滾輪32吸引顯影室23a中之顯影劑t到顯影滾輪32的表面。顯影葉片42係由以金屬板所形成之支撐構件42a及以諸如胺基甲酸乙酯橡膠等彈性構件所形成之彈性構件42b所構成,及被設置成彈性構件42b以某種接觸壓力有彈性地接觸顯影滾輪32。另外,顯影滾輪32旋轉在旋轉方向X5上,使得沉積在顯影滾輪32的表面上之顯影劑t的量被界定,及將摩擦電荷給予顯影劑t。結果,顯影劑層係形成在顯影滾輪32的表面上。藉由在旋轉方向X5上旋轉從裝置主裝配A施加壓力之顯影滾輪32,顯影劑t被供應到光敏鼓62的顯影區。
在光敏鼓62的外周圍表面上,充電滾輪66係設置成在充電滾輪66由清潔框架71可旋轉地支撐及推進的狀態中與光敏鼓2接觸。充電滾輪66藉由施加來自裝置主裝配A的電壓以均勻地充電光敏鼓62的表面。然後,藉由來自光學機構3的雷射光L,靜電潛像係形成在光敏鼓62的表面上。然後,在顯影區中,依據光敏鼓62上的靜電潛像來轉移顯影劑t,以使靜電潛像看得見,使得顯影劑影像係形成在光敏鼓1上。
清潔葉片77被設置成有彈性地與光敏鼓62的外周圍表面接觸,及在將顯影劑影像轉移到記錄材料P上之後刮 掉光敏鼓2上所剩餘的顯影劑t。刮掉的顯影劑t被塗敷於固定清潔葉片77之清潔框架71的已移除顯影劑容納部位71a中。
如圖4所示,卡匣B係藉由組合清潔單元60與顯影單元20所構成,及這些單元藉由連接構件75a、75b可旋轉地彼此連接。尤其是,手臂部位23aL、23aR係形成在相對於縱向(旋轉軸方向L5)上之顯影容器23的端頭中。在手臂部位23aL、23aR的端部位中,分別設置平行於顯影滾輪32的旋轉軸方向L5之旋轉孔23bL、23bR。在清潔框架71的縱向端部位中,形成用以與連接構件75a、75b嚙合之嚙合孔71bL、71bR。然後,顯影單元20係配置在預定位置中,使得旋轉孔23bL、23bR分別與嚙合孔71bL、71bR相一致,而後連接構件75a、75b係插入到旋轉孔23bL、23bR及嚙合孔71bL、71bR內。結果,清潔單元60及顯影單元20係彼此連接,以便在連接構件75a、75b四周可旋轉。
此時,牢固至手臂部位23aL、23aR的基座部位之推進構件46L、46R緊靠清潔框架71,及利用連接構件75(75a、75b)作為旋轉中心朝向清潔單元60推進顯影單元20。結果,將顯影滾輪32可靠地按壓在光敏鼓62的方向上。
藉由牢固至顯影滾輪32的端部位之間隔支托構件17L、17R,距光敏鼓62以預定間隙(間隔)來定位顯影滾輪32。
(3)相對於裝置主裝配A安裝及拆開卡匣B的構造
使用圖5及6,將說明相對於裝置主裝配A安裝及拆開卡匣B的構造。在圖5中,(a)及(b)各個為將卡匣B安裝在裝置主裝配A中之狀態圖。在圖6中,(a)至(f)為利用耦合構件86之傾斜(偏斜)的操作將卡匣B安裝在裝置主裝配A中之狀態圖。在圖6中,(a)至(c)為當從驅動側朝向非驅動側觀看耦合構件86的鄰近區域時之放大圖,及(d)至(f)分別為從上方所見之圖6的(a)至(c)之狀態的概要圖。以圖6的(a)、(b)及(c)的順序安裝卡匣B,以及圖6的(c)圖示安裝的完成狀態。在圖6中,有關裝置主裝配A,只圖示驅動側引導構件102及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另外,有關卡匣B,只圖示構成光敏鼓單元U1之耦合構件86、作為旋轉力接收構件之驅動側凸緣87、及光敏鼓62。
如圖5所示,主裝配蓋子13可旋轉地牢固至裝置主裝配A。另外,如圖5的(a)所示,在裝置主裝配A的驅動側上,驅動側引導構件102係設置在構成裝置主裝配A的殼之驅動側側板108上。此外,驅動側引導構件102係設置有第一引導部位102a及第二引導部位102b。沿著卡匣B的安裝及拆開路徑X1(安裝方向X1a、拆開方向X1b)以溝槽形狀形成第一引導部位102a及第二引導部位102b的每一個,及驅動側推進構件103係設置在相對於安裝方向X1a之第一引導部位102a的終端。此處,安裝 方向X1a及拆開方向X1b的每一個為實質上垂直於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之旋轉軸L10的預定方向。另外,有關安裝方向X1a,在第一引導部位102a的終端中,相對於裝置主裝配A可旋轉地設置及支撐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藉由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與耦合構件86之間的嚙合,旋轉力如稍後將特別說明一般從裝置主裝配A傳動到卡匣B。同樣地,如圖5的(b)所示,在裝置主裝配A的非驅動側上,非驅動側引導構件125係設置在構成裝置主裝配A的殼之非驅動側板109上。此外,非驅動側引導構件125係設置有第一引導部位125a及第二引導部位125b。沿著卡匣B的安裝及拆開路徑X1(安裝方向X1a、拆開方向X1b)以溝槽形狀形成第一引導部位125a及第二引導部位125b的每一個,及非驅動側推進構件104係設置在相對於安裝方向X1a之第一引導部位125a的終端。
另一方面,如圖5的(a)所示,在卡匣B的非驅動側上,清潔框架71係設置有待引導部位71e及旋轉制止部位71d。同樣地,如圖5的(b)所示,在卡匣B的驅動側上,支撐構件76係設置有待引導部位76e,及清潔框架71係設置有旋轉制止部位71f。
此處,沿著實質上垂直於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軸L10之方向設置卡匣B的安裝及拆開路徑X1。
如圖10的(a)所示,使用者在打開方向X3上旋轉裝置主裝配A的主裝配蓋子13及露出裝置主裝配A的內 部。然後,使用者握住卡匣B的抓握部位T及在安裝方向X1a上移動卡匣B,而後將卡匣B安裝在裝置主裝配A中。在此安裝處理期間,支撐構件76的待引導部位76e係由驅動側引導構件102的第一引導部位102a支撐,及清潔框架71的旋轉制止部位71f係由驅動側引導構件102的第二引導部位102b支撐。另外,清潔框架71的待引導部位71e係由非驅動側引導構件125的第一引導部位125a支撐,及清潔框架71的旋轉制止部位71d係由非驅動側引導構件125的第二引導部位125b支撐。
使用圖6,將說明利用耦合構件86的傾斜(偏斜)操作將卡匣B安裝在裝置主裝配A中之狀態。
如圖6的(a)及(d)所示,沿著安裝方向X1a將卡匣B插入到裝置主裝配A內。此時,在耦合構件86的自由端部位86a接近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之方向上,藉由設置在支撐構件76上之推進構件91(圖8的(b))推進耦合構件86,使得在耦合構件86保持在將耦合構件86引導朝向相對於安裝方向X1a的下游側的狀態同時(稍後將特別說明)將卡匣B逐漸插入到裝置主裝配A內。此處,耦合構件86的旋轉軸L2係呈相對於作為旋轉力接收構件之驅動側凸緣87的旋轉軸L1及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軸L10傾斜(偏斜)之狀態。
當在安裝方向X1a上將卡匣B進一步插入時,如圖6的(b)及(e)所示,耦合構件86的待命部位86k1及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力施加部位14b係彼此接觸。 藉由此接觸,調整耦合構件86的位置,使得相對於旋轉軸L1及旋轉軸L10的旋轉軸L2之傾斜量(偏斜量)逐漸減少。
當將卡匣B插入安裝完成位置內時,如圖6的(c)及(f)所示,旋轉軸L2被定位成實質上與旋轉軸L1及旋轉軸L10同軸(對準)。此時,形成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力施加部位14b係配置在耦合構件86的待命部位86k1之狀態。當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旋轉時,耦合構件86的旋轉力接收部位86e1及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力施加部位14b彼此嚙合。再者,耦合構件86的旋轉力接收部位86e2與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力施加部位14b之間的關係係類似於上述關係,因此省略其說明。
以此方式,藉由嚙合耦合構件86與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可將旋轉力從裝置主裝配A傳動到卡匣B。
順帶一提的是,“實質上與...同軸(對準)”除了旋轉軸(例如、L2)與另一旋轉軸(如、L1、L10)完全同軸(對準)的事例之外,還包括由於部件(組件)尺寸的變化導致旋轉軸稍微偏離與另一旋轉軸同軸(對準)狀態之事例。此亦適用於下面說明。
另外,在此實施例中,利用在耦合構件86接近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之方向上由推進構件91(圖8的(b))引導耦合構件86的自由端部位86a之構造。然而,例如,當安裝方向X1a及重力方向實質上為平行關係 時,即使推進構件91(圖8的(b))未存在,耦合構件86的自由端部位86a仍可被引導在安裝方向X1a上。在此種事例中,亦可省略(移除)推進構件91(圖8的(b))。
另外,裝置主裝配A亦可設置有耦合構件86的自由端部位86a朝向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移動之此種構造,來取代推進構件91(圖8的(b))。
藉由上述操作,卡匣B被定位在裝置主裝配A中,使得能夠完成卡匣B到裝置主裝配A內之安裝操作。另一方面,當從裝置主裝配A拆開卡匣B時,在使用者握住抓握部位T的同時以與卡匣B之安裝處理相反的處理由使用者執行拆開操作,因此將省略其說明。耦合構件86從圖6之(c)及(f)的狀態改變到圖6之(a)及(d)的狀態,使得耦合構件86的旋轉軸L2相對於旋轉軸L1及L10傾斜(偏斜),如此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拆開耦合構件86。也就是說,在與安裝方向X1a相反的拆開方向X1b上移動卡匣B,使得耦合構件86能夠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解開(拆開)。
在此實施例中,安裝及拆開路徑X1被說明作相對於實質上垂直於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軸L10所直線設置之路徑,但是並不侷限於此。安裝及拆開路徑X1亦可以是直線或彎曲路徑的組合。
在此實施例中,說明沿著安裝及拆開路徑X1卡匣B移動在實質上垂直於主裝配側嚙合部位的旋轉軸L10之方 向上的構造,但是並不侷限於此。只有在安裝完成位置附近中,卡匣B移動在實質上垂直於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軸L10之方向上,及在除了安裝完成位置附近以外的地方,卡匣B可移動在任何方向上。也就是說,當耦合構件86與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嚙合或解開時,耦合構件86只需要移動在實質上垂直於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軸L10之預定方向上即可。
(4)光敏鼓單元U1
使用圖7及8,將說明光敏鼓單元U1的構造。在圖8中,(a)及(b)各個為光敏鼓單元U1的構造圖。在圖7中,(a)為從驅動側所見之光敏鼓單元U1的立體圖,(b)為從非驅動側所見之光敏鼓單元U1的立體圖,及(c)為光敏鼓單元U1的放大立體圖。在圖8中,(a)為將光敏鼓單元U1組裝到清潔單元60內之狀態圖,及(b)為從驅動側所見之清潔單元60的側視圖。
如圖7所示,光敏鼓單元U1係由光敏鼓62、作為光敏鼓驅動傳動單元之驅動側凸緣單元U2、非驅動側凸緣64及接地板65所構成。
光敏鼓62為具有以光敏層塗佈的表面之諸如鋁等導電構件。光敏鼓62裡面可以是中空或實心的。
驅動側凸緣單元U2係配置在光敏鼓62的驅動側端部位。尤其是,如圖7的(c)所示,有關驅動側凸緣單元U2,作為旋轉力接收構件之驅動側凸緣87的待固定部位 87b係在光敏鼓62的縱向端部位上與光敏鼓62的開口62a1嚙合,使得驅動側凸緣單元U2係藉由黏合、填隙等來固定至光敏鼓62。當驅動側凸緣87旋轉時,光敏鼓62與驅動側凸緣87一體地旋轉。驅動側凸緣87係固定至光敏鼓62,使得其旋轉軸L1及光敏鼓62的旋轉軸L0實質上彼此同軸(對準)。
同樣地,在光敏鼓62的非驅動側端部位中,非驅動側凸緣64係與光敏鼓62配置成實質上同軸。如圖7的(c)所示,非驅動側凸緣64係藉由黏合、填隙等來固定至光敏鼓62。非驅動側凸緣64被設置有導電(原則上是金屬)接地板65。接地板65接觸光敏鼓62的內周圍表面,及透過電接點(未圖示)與光敏鼓62和裝置主裝配A電連接。
如圖8的(a)所示,光敏鼓單元U1係由清潔單元60支撐。在光敏鼓單元U1的非驅動側上,非驅動側凸緣64的軸承部位64a(圖7的(b))係由鼓軸78可旋轉地支撐。鼓軸78被按壓安裝及固定在設置於非驅動側上之清潔框架71的支撐部位71b中。另一方面,在光敏鼓單元U1的驅動側上,驅動側凸緣87的待支撐部位87d係由支撐構件76的支撐部位76a可旋轉地支撐。另外,有關支撐構件76,定位部位76b係插入到清潔框架71的支撐部位71c內,作為支撐構件76的基座部位(待固定部位)之壁表面76h係以螺釘90牢固至清潔框架71。結果,支撐構件76係固定至清潔框架71。另外,驅動側凸 緣87係透過支撐構件76由清潔框架71支撐。
在此實施例中,利用藉由螺釘90將支撐構件76固定至清潔框架71之構造,但是也可利用藉由黏合的固定構造或使用方法樹脂材料之黏合構造。另外,清潔框架71及支撐構件76亦可彼此整合。
支撐構件76係設置有使耦合構件86傾斜之推進構件91。尤其是,如圖8的(b)所示,推進構件91係由扭轉線圈彈簧所形成,及推進構件91的待支撐部位91a係固定至支撐構件76的支撐部位76c。另外,推進構件91被配置,使得推進構件91的固定端部位91b接觸支撐構件76的固定部位76d,以及使得推進構件91的自由端部位91c接觸耦合構件86的連接部位86g。在此狀態中,推進構件91的固定端部位91b及自由端部位91c被支托成這些部位係壓縮在固定部位76d與連接部位86g之間的此種狀態。結果,自由端部位91c推進連接部位86g,使得耦合構件86傾斜。耦合構件86傾斜,使得自由端部位86a被引導朝向相對於安裝方向X1a的下游側。
(5)驅動側凸緣單元U2
使用圖1、9及10,將說明驅動側凸緣單元U2的構造。在圖1中,(a)為驅動側上之光敏鼓凸緣單元U2的放大立體圖,及(b)為沿著圖1的(a)之平面S2所切割的制止構件89之剖面圖。在圖9中,(a)為耦合構件86的立體圖,(b)為從垂直於圖9的(a)之軸L2的方 向所見之耦合構件86的概要圖,及(c)為沿著圖9的(a)之平面S1所切割的耦合構件86之剖面圖。在圖10中,(a)至(c)各個為驅動側凸緣單元U2的構造圖,其中,(a)為驅動側凸緣單元U2的立體圖,(b)為沿著圖10的(a)之平面S3所切割的驅動側凸緣單元U2之剖面圖,及(c)為沿著圖10的(a)之平面S4所切割的驅動側凸緣單元U2之剖面圖。
使用圖10的(a),將說明驅動側凸緣單元U2的構成元件(部件)。驅動側凸緣單元U2包括耦合構件86、作為軸部位的接腳88、制止構件89及作為旋轉力接收構件之驅動側凸緣87。
耦合構件86主要包括3(第一至第三)部位。第一部位為自由端部位86a,係與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嚙合用以接收來自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力。第二部位為連接部位86c,其實質上為球形並且與制止構件89連接(耦合)。第三部位為連接部位86g,其連接自由端部位86a與連接部位86c。
在此實施例中,連接部位86g的直徑 Z2係小於自由端部位86a的直徑 Z1且小於連接部位86c的直徑 Z3。直徑 Z1係小於直徑 Z3。連接部位86g具有實質上與旋轉軸L2在一起之圓形柱形狀(圓柱形狀)。
如圖9所示,自由端部位86a係設置有相對於耦合構件86的旋轉軸L2延展之開口86m。開口86m係設置有圓錐形接收表面86f作為朝向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延展 之延展部位。接收表面86f為凹進形狀。開口86m係設置在相對於接收表面86f與光敏鼓62係沿著旋轉軸L2的方向設置之側邊的相對側上。
另外,在自由端部位86a的自由端側上及具有旋轉軸L2作為中心之圓形的圓周上,設置兩凸出物86d1、86d2。凸出物86d1、86d2係配置在相對於旋轉軸L2之點對稱位置上,以便朝向旋轉軸L2凸出。另外,在凸出物86d1、86d2之間,設置待命部位86k1、86k2。此處,有關耦合構件86的放射方向,接收表面86f被構造成定位在兩凸出物86d1、86d2裡面。在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傳動旋轉力到耦合構件86之待命期間,旋轉力施加部位14a、14b係定位在待命部位86k1、86k2中。另外,凸出物86d1、86d2係分別設置有與卡匣旋轉方向的R方向交叉之旋轉力接收部位86e1、86e2在相對於R方向的上游側上。
在耦合構件86及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彼此嚙合且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旋轉之狀態中,旋轉力施加部位14a、14b接觸旋轉力接收部位86e1、86e2。結果,旋轉力係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傳動到耦合構件86。
如圖9的(b)所示,連接部位86c被構製成實質上具有中心C作為實質上在旋轉軸L2上的傾斜中心之球形。
連接部位86c係設置有孔86b,其為貫穿在實質上垂直於旋轉軸L2之垂直方向中的通孔。此孔86b係由平行 於旋轉軸L2之旋轉力傳動部位86b1、86b2、第一傾斜調整部位86p1及第二傾斜調整部位86p2所構成。使用圖9的(c),將特別說明第一及第二傾斜調整部位86p1、86p2。在實質上垂直於接腳88的軸L4及耦合構件86旋轉軸L2二者之軸四周,耦合構件86係相對於接腳88傾斜。在那時,第一及第二傾斜調整部位86p1、86p2接觸接腳88的外周圍部位88c,使得調整相對於接腳88之耦合構件86的離子。另一方面,耦合構件86也在接腳88的軸L4四周相對於接腳88傾斜。在那時,耦合構件86的連接部位86g接觸設置在驅動側凸緣87中之傾斜調整部位87n(圖1的(a)),使得能夠調整軸L4四周之耦合構件86的傾斜。
此實施例中之耦合構件86的材料為樹脂材料,諸如聚縮醛、聚碳酸酯、PPS(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等等。然而,為了增強耦合構件86的剛性,依據負載力矩,玻璃纖維、碳纖維等亦可添加在上述樹脂材料中。在纖維添加在樹脂材料裡之事例中,能夠增強耦合構件86的剛性。另外,藉由插入金屬到樹脂材料內,亦可進一步增強剛性,及耦合構件86亦可整體由金屬等備製。
另外,自由端部位86a、連接部位86c及連接部位86g可被一體地模製,或者亦可在形成作為分開構件之後一體地連接。
如圖1的(a)所示,接腳88實質上為圓形柱(圓柱)形狀,及相對於實質上垂直於旋轉軸L1之方向配 置。
制止構件89係設置有碟形之基座部位89a;以及凸出部位89b,其實質上平行於且沿著制止構件89的旋轉軸L3從基座部位89a凸出且為圓柱形。基座部位89a係設置有與驅動側凸緣87連接之連接部位89a1。在凸出部位89b裡面,沿著旋轉軸L3延伸之第一支撐部位89b1及設置地比第一支撐部位89b1更接近基座部位89a之圓錐形第二支撐部位89b2係相對於旋轉軸L1。制止構件89係設置有被第一支撐部位89b1及第二支撐部位89b2圍繞之容納部位。另外,制止構件89係設置有實質上平行於凸出部位89b的旋轉軸L3之一對溝槽部位89c。此對溝槽部位89c被配置成在凸出部位89b的旋轉軸L3四周相移約180度。另外,如圖1的(b)所示,溝槽部位89c的每一個係由實質上平行於凸出部位89b的旋轉軸L3之旋轉力接收部位89c1、旋轉制止部位89c2、及實質上垂直於凸出部位89b的旋轉軸L3之制止部位89c3所構成。制止部位89c3係定位在相對於旋轉軸L1之溝槽部位89c的非驅動側上(相對於軸方向的另一側),並且在溝槽部位89c的驅動側上(相對於軸方向的一側)打開。
如圖1的(a)所示,驅動側凸緣87係設置有連接部位87a、待固定部位87b、齒輪部位(螺旋齒輪或正齒輪)87c、及待支撐部位87d。連接部位87a為與制止構件89的連接部位89a1連接之部位。待固定部位87b為將固定到光敏鼓62與光敏鼓62相接觸之部位。齒輪部位87c 為傳動旋轉力到顯影滾輪32之部位(圖4)。待支撐部位87d為將由支撐構件76的支撐部位76a(圖8的(a))支撐之部位。這些部位係與光敏鼓62的旋轉軸L0係配置成同軸。順便一提的是,驅動側凸緣87的旋轉軸L1被設置成實質上平行於制止構件89的旋轉軸L3。
另外,驅動側凸緣87具有中空形狀及包括容納部位87i在其內。此處,容納部位87i為容納耦合構件86的連接部位86c、接腳88及制止構件89的凸出部位89b在其內之部位。另外,容納部位87i在其驅動側上制止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朝向驅動側掉落(落下)。
在此實施例中,驅動側凸緣87係藉由射出模製由樹脂材料所模製,及用於驅動側凸緣87的材料為聚縮醛、聚碳酸酯等。然而,依據旋轉光敏鼓62的負載力矩,驅動側凸緣87亦可由金屬形成。
使用圖1的(a)及(b),將說明驅動側凸緣單元U2的組裝方法。
首先,將接腳88插入到耦合構件86的孔86b內。然後,將接腳88的相位與制止構件89的成對溝槽部位89c對準,使得接腳88被嚙合在成對溝槽部位89c中。然後,將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沿著旋轉軸L1一起插入到容納部位89b3。此時,耦合構件86的連接部位86c係由制止構件89的第一支撐部位89b1支撐,使得能夠制止耦合構件86移動在實質上垂直旋轉軸L1的方向上。另外,接腳88的旋轉力傳動部位88a1、88a2係夾置在形成制止 構件89的溝槽部位89c之旋轉力接收部位89c1與旋轉力制止部位89c2之間,使得能夠制止接腳88移動在光敏鼓62的旋轉方向R上。
接著,將耦合構件86、接腳88及制止構件89沿著旋轉軸L1從非驅動側一起插入到驅動側凸緣87的容納部位87i內。另一方面,在驅動側凸緣87的驅動側上,設置開口87m。開口87m的直徑 Z10被設置成大於自由端部位86a的直徑 Z1及連接部位86g的直徑 Z2。結果,耦合構件86的自由端部位86a及一部分連接部位86g通過開口87m,及可配置在驅動側上之連接部位87i外。在此狀態中,可藉由焊接或黏合將制止構件89的連接部位89a1及驅動側凸緣87的連接部位87a彼此固定。此時,制止構件89的連接部位89a1及驅動側凸緣87的連接部位87a在旋轉軸L1附近大範圍地彼此連接。結果,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係透過制止構件89與驅動側凸緣87連接。
如圖10的(b)所示,第二持留部位87f係設置在驅動側上之容納部位87i中。然後,接腳88的外周圍部位88c接觸驅動側凸緣87的第二持留部位87f及制止構件89的制止部位89c3,使得能夠制止接腳88移動在平行於旋轉軸L1的方向上(縱向)。
如圖10的(c)所示,開口87m係由制止耦合構件86掉落之第一持留部位87e及調整當傾斜(偏斜)耦合構件86時與連接部位86g接觸之耦合構件86的傾斜之傾 斜調整部位87n所形成。此處,第一持留部位87e亦可具有有著旋轉軸L1作為中心軸之圓錐形狀,或者球形表面,或者亦可以是與旋轉軸L1交叉之平面。開口87m的直徑 Z10係設置成小於連接部位86c的直徑 Z3。因此,耦合構件86的連接部位86c接觸形成開口87m之第一持留部位87e,使得能夠制止耦合構件86掉落在容納部位87i的驅動側上。另外,耦合構件86的連接部位86c接觸制止構件89的第二支撐部位89b2,使得能夠制止耦合構件86掉落在容納部位87i的非驅動側上。
孔86b及接腳88被設定成允許耦合構件86傾斜,使得耦合構件86能夠傾斜(偏斜、擺動)在相對於驅動側凸緣87的任何方向上。
(6)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到光敏鼓62的旋轉力之傳動構造
使用圖11,將說明將旋轉力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傳動到光敏鼓62之構造。圖11為旋轉力傳動路徑之放大立體圖。
如圖11所示,在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軸L10及驅動側凸緣87的旋轉軸L1被配置成實質上彼此同軸之狀態中,當旋轉力從裝置主裝配A的驅動源傳動到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時,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旋轉在正常旋轉方向上。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方向及光敏鼓62的旋轉方向R相同。旋轉力施加部位14a、14b接觸旋轉力 接收部位86e1、86e2。然後,耦合構件86的旋轉力傳動部位86b1、86b2接觸接腳88的外周圍部位88c。然後,接腳88的旋轉力傳動部位88a1、88a2接觸制止構件89的旋轉力接收部位89c1。制止構件89及驅動側凸緣87被固定及因此一體地旋轉,並且驅動側凸緣87及光敏鼓62被固定及因此一體地旋轉。因此,經由耦合構件86、接腳88、制止構件89及驅動側凸緣87的表列順序,將裝置主裝配A之驅動源的旋轉力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傳動到光敏鼓62。
由於部件(組件)尺寸的變化等,在某些事例中,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的旋轉軸L10及驅動側凸緣87的旋轉軸L1係配置成從這些軸彼此完全一致的同軸狀態中些微位移(偏離)。然而,耦合構件86的連接部位86c係由制止構件89的第一支撐部位89b1支撐,使得旋轉軸L2能夠在相對於旋轉軸L1的所有方向上傾斜。因此,即使在此種事例中,在旋轉軸L2相對於旋轉軸L1傾斜的同時耦合構件86仍舊旋轉,使得旋轉力能夠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14傳動到耦合構件86。
如上述,在此實施例中,藉由構成制止構件89的溝槽部位89c之制止部位89c3及驅動側凸緣87的第二持留部位87f,制止接腳88移動在縱向上。另外,藉由構成制止構件89的溝槽部位89c之旋轉力接收部位89c1及旋轉制止部位89c2,制止接腳88移動在旋轉方向R上。另外,藉由構成制止構件89的容納部位89b3之第一支撐部 位89b1,制止耦合構件86移動在實質上垂直於驅動側凸緣87的旋轉軸之方向上。此外,藉由構成制止構件89的容納部位89b3之第二支撐部位89b2,制止耦合構件86從驅動側移動到非驅動側。另外,藉由驅動側凸緣87的第一持留部位87e,制止耦合構件86從非驅動側移動到驅動側。結果,在未提供驅動側凸緣87溝槽形部位之下,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係透過制止構件89與驅動側凸緣87連接。
在習知構造中,從耦合構件傳動到接腳之旋轉力係由驅動側凸緣的溝槽形部位接收,但是依據旋轉力的強度,具有不僅驅動側凸緣之溝槽形部位而且驅動側凸緣本身會大幅變形的可能。結果,有關驅動側凸緣,具有驅動側凸緣被可旋轉地支撐之待支撐部位及用以傳動旋轉力到顯影滾輪的齒輪部位等變形之可能。結果,驅動側凸緣在變形的狀態中旋轉,及在旋轉期間齒輪部位的嚙合變得不穩定,使得具有損害準確旋轉之可能。然而,根據此實施例的構造,從耦合構件86傳動到接腳88之旋轉力係由制止構件89的溝槽部位89c接收。另外,制止構件89的連接部位89a1及驅動側凸緣87的連接部位87a係在旋轉軸L1四周大範圍地彼此連接,使得由溝槽部位89c所接收之旋轉力從制止構件89的連接部位89a1傳動到驅動側凸緣87的連接部位87a。假設旋轉力使制止構件89的溝槽部位89c變形,制止構件89係在不同於變形的溝槽部位89c之連接部位89a1中與驅動側凸緣87連接,使得溝槽 部位89c的變形不會容易地影響驅動側凸緣87。另外,消除旋轉軸L1四周從制止構件89到驅動側凸緣87之旋轉力的傳動之局部化。因此,可抑制驅動側凸緣87的變形。因此,與習知構造比較,驅動側凸緣以高準確性旋轉及齒輪部位87c的嚙合穩定,使得能夠從驅動側凸緣滑順地傳動旋轉力到光敏鼓62及顯影滾輪32。
另外,在習知構造中,驅動側凸緣係設置有溝槽形部位在旋轉軸L1四周之相位及未具有溝槽形部位之相位混合存在,因此驅動側凸緣的形狀複雜。然而,根據此實施例的構造,驅動側凸緣87未具有溝槽形狀,因此可使旋轉軸L1四周之驅動側凸緣87的形狀相同。因此,當驅動側凸緣87係由射出模製所模製時,樹脂材料變得容易均勻流動,因此驅動側凸緣87的模製特性提高,使得驅動側凸緣87的部件(組件)準確性提高。
另外,在一些事例中,使用藉由填隙將驅動側凸緣87固定至光敏鼓62之方法,但是當進行填隙時,強大的力量從實質上垂直於驅動側凸緣87的旋轉軸之方向施加在驅動側凸緣87上。在習知構造中,驅動側凸緣的溝槽形部位充作扳柄,使得具有驅動側凸緣大幅變形的可能。另一選擇是,具有提供用以抑制驅動側凸緣的變形之強化形狀的需要,使得具有驅動側凸緣的形狀變得複雜之可能。然而,根據此實施例之構造,驅動側凸緣87沒有溝槽形狀,因此驅動側凸緣87可由簡單形狀的部位來強化。
在此實施例中,利用驅動側凸緣87係設置有用以制止耦合構件86移動在實質上平行於軸L1之第一持留部位87e及用以制止接腳88移動在實質上平行於軸L1之第二持留部位87f之構造。然而,將接腳88插入到耦合構件86的孔86b內,因此亦可移除(消除)第一持留部位87e,及藉由接腳88亦可制止耦合構件86移動在軸L1的方向上。
在此實施例中,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被說明成分開構件,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如圖12的(a)所示,即使在耦合構件186的連接部位186c係設置有軸部位186a、186b之構造中仍可獲得類似效果。在此事例中,軸部位186a、186b係配置成實質上彼此同軸,使得軸部位186a、186b的軸通過具有球形之連接部位186c的中心C2。軸部位186a、186b之軸的每一個係配置成實質上垂直於制止構件189的旋轉軸L3。在相對於軸方向之軸部位186a的端部位中,設置旋轉力傳動部位186a1,及在相對於軸方向之軸部位186b的端部位中,設置旋轉力傳動部位186b1。然後,旋轉力傳動部位186a1及186b1接觸構成制止構件189的支撐部位(溝槽部位)之旋轉力接收部位189c1,使得旋轉力能夠從耦合構件186傳動到制止構件189。在此構造的事例中,如圖12的(b)所示,軸部位186a、186b也對應於耦合構件186的傾斜而傾斜。因此,為了不損害耦合構件186的傾斜,具有將間隙(間隔)H11設置在軸部位186a與驅動側凸緣187的 第二持留部位187f之間以及將間隙H12設置在軸部位186b與制止構件189的制止部位189c3之間的需要。也就是說,制止構件189的溝槽部位(支撐部位)189c係設置成實質上平行於光敏鼓的軸方向,及係為相對於軸方向之光敏鼓的一側打開之溝槽部位。溝槽部位189c支撐軸部位的兩端,以便允許軸部位186a、186b能夠移動在具有耦合構件186的偏斜之光敏鼓的軸方向上。藉由此構造,可移除(省略)接腳88。
(實施例2)
將使用圖13及14說明應用本發明之實施例2。在圖13中,(a)為此實施例中之驅動側凸緣單元U21的放大立體圖,及(b)為沿著圖13的(a)之平面S21所切割的制止構件289之剖面圖。在圖14中,(a)及(b)為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與制止構件289組裝之狀態圖。在此實施例中,將說明不同於實施例1的構造之構造。有關具有與實施例1的那些構件相同構造及功能之構件係以相同部件名稱及相同參考號碼或符號來表示並且將省略其說明。此適用於隨後的實施例。
在此實施例中,與實施例1比較,在支撐接腳88的部位中之制止構件289的形狀不同。將特別說明此。
如圖13的(a)所示,制止構件289係設置有基座部位289a、實質上平行於制止構件289的旋轉軸L23從基座部位289a凸出的圓柱形凸出部位289b、及在相對於旋 轉軸L23與基座部位289a相反的側邊上之一對孔289c。此對孔289c係配置成其相位在旋轉軸L23四周彼此偏離約180度。此對孔289c為圍繞軸部位之接腳88的外周圍之一對通孔(支撐部位)。另外,如圖13的(b)所示,孔289c的每一個係設置有實質上平行於旋轉軸L23之旋轉力接收部位289c1及旋轉制止部位289c2,及設置有實質上垂直於旋轉軸L23之制止部位289c3、289c4。另外,有關旋轉軸L23,制止部位289c3係配置在孔289c的基座部位289a側上,及制止部位289c4係配置在與制止部位289c3相對的位置中。結果,由制止部位289c3、289c4制止接腳88移動在平行於旋轉軸L23之方向上。另外,藉由旋轉力接收部位289c1及旋轉制止部位289c2,制止光敏鼓62移動在旋轉方向R上。
將說明驅動側凸緣單元U21的組裝方法。首先,如圖14的(a)所示,耦合構件86的連接部位86c係容納在制止構件289的容納部位289b3中。然後,將接腳88插入到耦合構件86的孔86b及制止構件289的孔289c內(圖14的(b))。結果,可藉由接腳88將耦合構件86及制止構件289組裝成一單元。在此實施例中,可將耦合構件86、接腳88及制止構件289與驅動側凸緣87組裝,使得能夠提高當耦合構件86、接腳88、及制止構件289與驅動側凸緣87組裝時之組裝特性。此外,旋轉力接收部位289c1及旋轉制止部位289c2係由制止部位289c4連接,因此當接腳88接觸旋轉力接收部位289c1時在旋轉力接 收部位289c1與旋轉制止部位289c2隔開之方向上能夠抑制接腳88之變形。
以按壓安裝的方式設置孔289c及接腳88,使得能夠制止耦合構件86、接腳88及制止構件289之間的分開。因此,進一步提高當耦合構件86、接腳88及制止構件289與驅動側凸緣87組裝時之組裝特性。
(實施例3)
將使用圖15說明應用本發明之實施例3。在圖15中,(a)為此實施例中之驅動側凸緣單元U31的放大立體圖,(b)為沿著圖15的(a)之平面S31所切割的制止構件389之剖面圖,及(c)為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與制止構件389組裝之狀態圖。
在此實施例中,與實施例1及2比較,在支撐接腳88的部位中之制止構件389的形狀不同。將特別說明此。
如圖15的(a)所示,制止構件389係設置有基座部位389a、實質上平行於制止構件389的旋轉軸L33從基座部位389a凸出的圓柱形凸出部位389b、及實質上平行於凸出部位389b的旋轉軸L33之一對溝槽部位389c。此對溝槽部位389c係配置成其相位在旋轉軸L33四周彼此偏離約180度。另外,如圖15的(b)所示,溝槽部位389c的每一個係設置有實質上平行於旋轉軸L33之旋轉力接收部位389c1及旋轉制止部位389c2,及設置有實質 上垂直於旋轉軸L33之制止部位389c3。另外,有關旋轉軸L33,制止部位389c3係位在溝槽部位389c的非驅動側上,及溝槽部位389c在驅動側上打開。此外,旋轉力接收部位389c1係設置有凸出部位389d以便凸出在光敏鼓62的旋轉方向R上,及旋轉制止部位389c2係設置有凸出在光敏鼓62的旋轉方向R之凸出部位389e。另外,有關旋轉軸R,設置配置成夾置溝槽部位389c之斷面部位389f。
凸出部位389d、389e只需要被設置在至少部位389c1、389c2的任一個中,及在設置凸出部位389d、389e的任一個之事例中,也只需要在一位置中設置斷面部位389f。此時,在旋轉制止部位389c2係設置有斷面部位389f而旋轉力接收部位389c1未設置有斷面部位389f之事例中,當接腳88接觸旋轉力接收部位389c1時,能夠在旋轉力接收部位389c1與旋轉制止部位389c2隔開之方向上抑制旋轉力接收部位389c1的變形。
將說明驅動側凸緣單元U31的組裝方法。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係彼此成對及沿著旋轉軸L33與制止構件389組裝。此時,凸出部位389d、389e之間的間隙H31係小於接腳88的外直徑 Z31,因此接腳與凸出部位389d、389e彼此接觸。此處,設置在旋轉力接收部位389c1上之凸出部位389d的接觸部位389d1被設置,以便傾斜在接觸部位389d1與旋轉力接收部位389c1以沿著旋轉軸L33從制止部位389c3距離逐漸減少的方式隔開之 方向上(圖15的(b))。也同樣形成設置在旋轉制止部位389c2上之凸出部位389e的接觸部位389e1。因此,當沿著旋轉軸L33將接腳88推進溝槽部位389c內時,在溝槽部位389c於設置斷面部位389f的方向上有彈性地變形的同時,接腳88通過凸出部位389d。然後,如圖15的(c)所示,當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沿著旋轉軸L33進一步移動時,耦合構件86的連接部位86c係容納在容納部位389b3中,及接腳88係容納在溝槽部位389c中。結果,藉由制止部位389c3及凸出部位389d制止接腳88移動在平行於旋轉軸L33的方向上。另外,藉由制止構件389的旋轉力接收部位389c1及旋轉制止部位389c2,制止光敏鼓62移動在旋轉方向R上。結果,藉由接腳88提高當耦合構件86及制止構件389組裝成一單元時之組裝特性。
(實施例4)
將使用圖16說明應用本發明之實施例4。在圖16中,(a)為此實施例中之驅動側凸緣單元U41的放大立體圖,(b)為沿著圖16的(a)之平面S41所切割的制止構件489之剖面圖,及(c)為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與制止構件489組裝之狀態圖。
在此實施例中,與實施例1至3比較,在支撐接腳88的部位中之制止構件489的形狀之變形方向不同。將特別說明此。
如圖16的(a)所示,制止構件489係設置有基座部位489a、及實質上平行於制止構件489的旋轉軸L43從基座部位489a凸出的一對圓柱形凸出部位489b。另外,凸出部位489b的每一個係設置有孔489c在相對於旋轉軸L43與基座部位489a相反的側邊上。此對孔489c係配置成其相位在旋轉軸L43四周彼此偏離約180度。此對孔489c為圍繞軸部位之接腳88的外周圍之一對通孔(支撐部位)。另外,如圖16的(b)所示,溝槽部位489c的每一個係設置有實質上平行於旋轉軸L43之旋轉力接收部位489c1及旋轉制止部位489c2,及設置有實質上垂直於旋轉軸L43之制止部位489c3、489c4。另外,有關旋轉軸L43,制止部位489c3係配置在孔489c的基座部位489a側上,及制止部位489c4係配置在與制止部位489c3相對的位置中。另一方面,一對圓柱形第二凸出部位489d係實質上平行於旋轉軸L43從基座部位489a凸出。另外,在凸出部位489b與第二凸出部位489d之間,沿著旋轉軸L43設置間隙H41。在第二凸出部位489d裡面,設置用以制止耦合構件86的連接部位86c之第一支撐部位489d1及第二支撐部位489d2。另外,形成由第一及第二支撐部位489d1、489d2圍繞之容納部位489c3。
將說明驅動側凸緣單元U41的組裝方法。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係彼此成對及沿著旋轉軸L43與制止構件489組裝。此時,成對凸出部位489b之間的間隙H41係小於接腳88的全長T41,因此接腳88與凸出部位489e 的接觸部位489b1彼此接觸。此處,設置接觸部位489d1以便傾斜在接觸部位489d1沿著旋轉軸L43靠近旋轉軸L43的方向上。因此,當接腳88沿著旋轉軸L43移動時,在凸出部位489b於與旋轉軸L43隔開的方向上有彈性地變形的同時,接腳88通過接觸部位489b1。然後,如圖16的(c)所示,當耦合構件86及接腳88沿著旋轉軸L43進一步移動時,耦合構件86的連接部位86c容納在容納部位489d3中而接腳88容納在孔489c中。結果,藉由制止部位489c3、489c4制止接腳88移動在平行於旋轉軸L43的方向上。另外,藉由制止構件489的旋轉力接收部位489c1及旋轉制止部位489c2,制止光敏鼓62移動在旋轉方向R上。結果,藉由接腳88提高當耦合構件86及制止構件489組裝成一單元時的組裝特性。此外,旋轉力接收部位489c1及旋轉制止部位489c2係由制止部位489c4連接,因此當接腳88接觸旋轉力接收部位489c1時在旋轉力接收部位489c1與旋轉制止部位489c2隔開之方向上能夠抑制接腳88之變形。
(其他實施例)
使用包括光敏鼓及處理機構之處理卡匣作為例子來說明上述實施例中之卡匣B的形式,但是並不侷限於此。作為卡匣B的形式,例如,也能將本發明適當地應用到光敏鼓卡匣,其未設置有處理機構但設置有光敏鼓。另外,也能將本發明適當地應用到顯影卡匣,其未設置有光敏鼓但 設置有顯影滾輪32,並且在旋轉的同時將旋轉力從主裝配側嚙合部位傳動到攜帶色粉用的顯影滾輪32。在此事例中,耦合構件傳動旋轉力到驅動滾輪,作為取代光敏鼓的可旋轉構件。
在上述實施例中,作為旋轉力接收構件之驅動側凸緣具有驅動側凸緣係固定至記錄材料之光敏鼓的縱向端部位之構造,但是也可具有旋轉力接收構件及可旋轉構件彼此未固定而是也可彼此獨立設置之構造。例如,旋轉力接收構件為齒輪構件及藉由齒輪的嚙合與諸如光敏鼓或顯影滾輪等可旋轉構件連接之構造。
在上述實施例中,卡匣B被用於形成單色(單一顏色),但是並不侷限於此。本發明可適當地應用到設置複數個顯影機構及形成複數個彩色影像(例如、雙彩影像、三彩影像、或全彩影像)之卡匣。
在上述實施例中,利用間隔支托構件17L、17R係接觸到光敏鼓62的外周圍表面及因此顯影滾輪32係朝光敏鼓62推進之構造,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本發明也可適當地應用到顯影滾輪32的外周圍表面直接接觸到光敏鼓62的外周圍表面以朝向光敏鼓62推進之構造。
在上述實施例中,列印機被說明做影像形成裝置,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影像形成裝置亦可以是諸如影印機、傳真機、具有這些機器的功能之組合的多功能機等其他影像形成裝置。或者,影像形成裝置亦可以是使 用記錄材料攜帶構件及將彩色色粉連續疊置地轉移到記錄材料攜帶構件所攜帶的記錄材料上之影像形成裝置。影像形成裝置亦可以是使用居間轉移構件及將彩色色粉連續疊置地轉移到居間轉移構件上而後從居間轉移構件共同被轉移之影像形成裝置。藉由應用本發明到與這些影像形成裝置一起使用的卡匣,可獲得類似效果。
當實施本發明時,亦可適當選擇及組合上述實施例的構造及配置。
儘管已參考例示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是應明白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所揭示的例示實施例。下面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將與最廣泛的闡釋一致,以便涵蓋所有此種修改及同等結構和功能。
[產業利用性]
如上述,根據本發明,在與影像形成裝置一起使用的卡匣中,當旋轉力被傳動到旋轉力接收構件時,旋轉力接收構件的變形程度降低。另外,根據本發明,當模製旋轉力接收構件時,使樹脂材料的流動能力均勻,使得能夠高準確性模製旋轉力接收構件。
Z1‧‧‧直徑
Z10‧‧‧直徑
L1‧‧‧旋轉軸
L3‧‧‧旋轉軸
L4‧‧‧軸
R‧‧‧旋轉方向
86‧‧‧耦合構件
86b‧‧‧孔
86c‧‧‧連接部位
86g‧‧‧連接部位
87‧‧‧驅動側凸緣
87a‧‧‧連接部位
87b‧‧‧待固定部位
87c‧‧‧齒輪部位
87d‧‧‧待支撐部位
87f‧‧‧第二持留部位
87i‧‧‧容納部位
87m‧‧‧開口
88‧‧‧接腳
88a1‧‧‧旋轉力傳動部位
88a2‧‧‧旋轉力傳動部位
89‧‧‧制止構件
89a‧‧‧基座部位
89a1‧‧‧連接部位
89b‧‧‧凸出部位
89b1‧‧‧第一支撐部位
89b2‧‧‧第二支撐部位
89b3‧‧‧容納部位
89c‧‧‧溝槽部位
89c1‧‧‧旋轉力接收部位
89c2‧‧‧旋轉制止部位
89c3‧‧‧制止部位
S2‧‧‧平面

Claims (21)

  1. 一種卡匣,其可拆卸地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的主裝配,包含:可旋轉構件;可旋轉旋轉力接收構件,用以傳動待傳動之旋轉力到該可旋轉構件;制止構件,係與該旋轉力接收構件連接,及包括容納部位在其內;可旋轉耦合構件,其包括自由端部位,該自由端部位包括用以接收該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位,且該可旋轉耦合構件包括與該制止部位連接以局部容納在該容納部位中之連接部位,使得該耦合構件的旋轉軸能夠相對該旋轉力接收構件的旋轉軸傾斜;以及軸部位,其能夠從該耦合構件接收該旋轉力,其中,該制止構件包括支撐部位,該支撐部位係用以支撐該軸部位的端頭,以便制止該軸部位移動在該可旋轉構件的旋轉方向上,以透過該支撐部位傳動從該軸部位所接收之該旋轉力到該旋轉力接收構件,其中,該支撐部位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和該第二表面可與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接觸,且該第一表面和該第二表面在該可旋轉構件的該旋轉軸方向上延伸,其中,該第一表面和該第二表面相對於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被設置為彼此相對的,以及 其中,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相對於該制止構件被制止在該可旋轉構件的旋轉方向上移動。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卡匣,其中,該支撐部位為溝槽部位,該溝槽部位在相對於該可旋轉構件的軸方向之該可旋轉構件的一端打開,並且其中,該支撐部位支撐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以便制止該軸部位朝向相對於該軸方向之該可旋轉構件的另一端移動。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卡匣,其中,該軸部位係與該耦合構件一體地形成,其中,該支撐部位被設置成實質上平行於該可旋轉構件的該軸方向,及係為在相對於該可旋轉構件的軸方向之該可旋轉構件的一端打開之溝槽部位,並且其中,該支撐部位支撐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以便允許該軸部位移動在具有該耦合構件的色粉影像之該可旋轉構件的該軸方向上。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卡匣,其中,該支撐部位為圍繞該軸部位的外周圍之通孔,並且其中,該支撐部位支撐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以便制止該軸部位移動在該可旋轉構件的軸方向上。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之卡匣,其中,該支撐部位有彈性地變形。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之卡匣,其中,該卡匣係可拆卸地安裝至包括可旋轉支撐的主裝配側 嚙合部位之該主裝配,及在實質上垂直於該主裝配側嚙合部位的旋轉軸之預定方向上移動之後,可拆開到該主裝配的外面。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卡匣,其中,使該耦合構件從該主裝配傾斜拆開,以將該旋轉力接收部位從該主裝配側嚙合部位解開。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之卡匣,其中,該可旋轉構件在攜帶顯影劑的同時旋轉。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之卡匣,其中,該制止構件制止該耦合構件及該軸部位從該旋轉力接收構件拆開。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之卡匣,其中,該旋轉力接收構件包括持留部位,係用以制止該軸部位移動在該可旋轉構件的軸方向上。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之卡匣,其中,該旋轉力接收構件包括待固定部位,其係接觸及固定至該可旋轉構件。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之卡匣,其中,該旋轉力接收構件包括齒輪部位。
  13.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含:主裝配,其包括可旋轉支撐的主裝配側嚙合部位;以及卡匣,在實質上垂直於該主裝配側嚙合部位的旋轉軸之預定方向上移動之後,可拆開到該主裝配的外面, 其中,該卡匣包括,可旋轉構件,其在攜帶顯影劑的同時可旋轉;可旋轉旋轉力接收構件,用以傳動待傳動之旋轉力到該可旋轉構件;制止構件,係與該旋轉力接收構件連接,及包括容納部位在其內;可旋轉耦合構件,其包括自由端部位,該自由端部位包括用以從該主裝配側嚙合部位接收該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位,且該可旋轉耦合構件包括與該制止部位連接以局部容納在該容納部位中之連接部位,使得該耦合構件的旋轉軸能夠相對該旋轉力接收構件的旋轉軸傾斜,以將該旋轉力接收部位從該主裝配側嚙合部位拆開;以及軸部位,其能夠從該耦合構件接收該旋轉力,其中,該制止構件包括支撐部位,該支撐部位係用以支撐該軸部位的端頭,以便制止該軸部位移動在該可旋轉構件的旋轉方向上,以透過該支撐部位傳動從該軸部位所接收之該旋轉力到該旋轉力接收構件,其中,該支撐部位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和該第二表面可與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接觸,且該第一表面和該第二表面在該可旋轉構件的該旋轉軸方向上延伸,其中,該第一表面和該第二表面相對於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被設置為彼此相對的,以及其中,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相對於該制止構件被 制止在該可旋轉構件的旋轉方向上移動。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支撐部位為溝槽部位,該溝槽部位在相對於該可旋轉構件的軸方向之該可旋轉構件的一端打開,並且其中,該支撐部位支撐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以便制止該軸部位朝向相對於該軸方向之該可旋轉構件的另一端移動。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軸部位係與該耦合構件一體地形成,其中,該支撐部位被設置成實質上平行於該可旋轉構件的該軸方向,及係為在相對於該可旋轉構件的軸方向之該可旋轉構件的一端打開之溝槽部位,並且其中,該支撐部位支撐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以便允許該軸部位移動在具有該耦合構件的色粉影像之該可旋轉構件的該軸方向上。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支撐部位為圍繞該軸部位的外周圍之通孔,並且其中,該支撐部位支撐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以便制止該軸部位移動在該可旋轉構件的軸方向上。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6項任一項之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支撐部位有彈性地變形。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5項任一項之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旋轉力接收構件包括持留部位,係用以制止該軸部位移動在該可旋轉構件的軸方向上。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6項任一項之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旋轉力接收構件包括待固定部位,其係接觸及固定至該可旋轉構件。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6項任一項之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旋轉力接收構件包括齒輪部位。
  21. 一種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該驅動傳動單元係用以傳動旋轉力到可旋轉構件,其中,該驅動傳動單元包括,可旋轉旋轉力接收構件,用以傳動待傳動之旋轉力到該可旋轉構件;制止構件,係與該旋轉力接收構件連接,及包括容納部位在其內;可旋轉耦合構件,其包括自由端部位,該自由端部位包括用以接收該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位,且該可旋轉耦合構件包括與該制止部位連接以局部容納在該容納部位中之連接部位,使得該耦合構件的旋轉軸能夠相對該旋轉力接收構件的旋轉軸傾斜;以及軸部位,其能夠從該耦合構件接收該旋轉力,該組裝方法包含:藉由支撐部位支撐該軸部位的端頭之步驟,該支撐部位被設置作為該制止構件的一部分,用以制止該軸部位移動在該可旋轉構件的旋轉方向上,同時容納該耦合構件的該連接部位在該容納部位中,以及接著連接包括該軸部位的該耦合構件及該制止構件與該旋 轉力接收構件之步驟,其中,該支撐部位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和該第二表面可與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接觸,且該第一表面和該第二表面在該可旋轉構件的該旋轉軸方向上延伸,其中,該第一表面和該第二表面相對於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被設置為彼此相對的,以及其中,該軸部位的該些端頭相對於該制止構件被制止在該可旋轉構件的旋轉方向上移動。
TW105107420A 2015-03-10 2016-03-10 卡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TWI5964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6613 2015-03-10
JP2016021447A JP6771899B2 (ja) 2015-03-10 2016-02-08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駆動伝達ユニットの組み立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3021A TW201633021A (zh) 2016-09-16
TWI596453B true TWI596453B (zh) 2017-08-21

Family

ID=569837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7420A TWI596453B (zh) 2015-03-10 2016-03-10 卡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TW106118425A TWI640848B (zh) 2015-03-10 2016-03-10 卡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8425A TWI640848B (zh) 2015-03-10 2016-03-10 卡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394182B2 (zh)
EP (1) EP3268812B1 (zh)
JP (1) JP6771899B2 (zh)
KR (2) KR20170109640A (zh)
CN (1) CN107407898B (zh)
TW (2) TWI5964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0848B (zh) * 2015-03-10 2018-11-1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4117B2 (ja) * 2015-03-10 2020-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シリンダユニット、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付け方法、ドラムユニット
GB2588730B (en) 2016-06-14 2021-10-20 Canon Kk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112016007180T5 (de) 2016-08-26 2019-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rommeleinheit, Kartusche,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Bilderzeugungsgerät und Kopplungsbauteil
JP6473725B2 (ja) * 2016-08-31 2019-02-20 株式会社藤商事 遊技機
JP6881941B2 (ja) * 2016-10-21 2021-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3726298B1 (en) * 2017-12-13 2022-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8959A (en) * 2006-12-22 2008-12-16 Canon Kk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TW201337477A (zh) * 2011-12-06 2013-09-16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可裝卸於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本體的卡匣,感光體鼓用驅動傳達裝置的組裝方法及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1713B2 (ja) 2003-08-29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185927B2 (ja) 2004-09-29 2008-1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RU2467369C2 (ru) 2006-12-22 2012-11-20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Деталь, передающая вращательное усилие
JP5094189B2 (ja) 2007-04-13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283986B2 (ja) 2008-06-20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420052B2 (ja) * 2008-06-20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5371627B2 (ja) * 2008-08-27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506236B2 (ja) 2009-04-30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95604A (ja) 2009-10-30 2011-05-12 Canon Inc 現像装置、回転力伝達部品、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1074707A1 (ja) 2009-12-16 2011-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感光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428846B2 (ja) * 2009-12-24 2014-02-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5839826B2 (ja) 2011-04-22 2016-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の再生産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460824B2 (ja) 2011-12-09 2014-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8909096B2 (en) 2011-12-26 2014-1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drum unit
JP6299446B2 (ja) 2013-07-12 2018-03-28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軸受部材、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ローラ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中間部材、及び軸受部材の本体
JP2015121776A (ja) * 2013-11-19 2015-07-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一組の端部部材
JP6274892B2 (ja) 2014-02-04 2018-0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771899B2 (ja) * 2015-03-10 2020-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駆動伝達ユニットの組み立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8959A (en) * 2006-12-22 2008-12-16 Canon Kk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TW201028806A (en) * 2006-12-22 2010-08-01 Canon Kk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TW201346465A (zh) * 2006-12-22 2013-11-16 Canon Kk 處理匣、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電子照相感光磁鼓單元
TW201346466A (zh) * 2006-12-22 2013-11-16 Canon Kk 處理匣、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電子照相感光磁鼓單元
TW201337477A (zh) * 2011-12-06 2013-09-16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可裝卸於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本體的卡匣,感光體鼓用驅動傳達裝置的組裝方法及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0848B (zh) * 2015-03-10 2018-11-1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US10394182B2 (en) 2015-03-10 2019-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drive transmission unit
US10663911B2 (en) 2015-03-10 2020-05-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drive transmission unit
US11003129B2 (en) 2015-03-10 2021-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drive transmission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71899B2 (ja) 2020-10-21
EP3268812B1 (en) 2021-05-12
US11003129B2 (en) 2021-05-11
TW201633021A (zh) 2016-09-16
US20170293255A1 (en) 2017-10-12
CN107407898B (zh) 2020-05-19
CN107407898A (zh) 2017-11-28
TWI640848B (zh) 2018-11-11
US10394182B2 (en) 2019-08-27
KR20190117817A (ko) 2019-10-16
US20190354061A1 (en) 2019-11-21
KR102163324B1 (ko) 2020-10-08
US10663911B2 (en) 2020-05-26
TW201736991A (zh) 2017-10-16
JP2016170396A (ja) 2016-09-23
US20200249622A1 (en) 2020-08-06
KR20170109640A (ko) 2017-09-29
EP3268812A1 (en) 2018-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6453B (zh) 卡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KR102172814B1 (ko) 카트리지, 회전 유닛 및 화상형성장치
TWI489226B (zh) 可裝卸於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本體的卡匣,感光體鼓用驅動傳達裝置的組裝方法及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
EP1628165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463623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US7039339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202225866A (zh) 處理卡匣及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
US10156811B2 (en) Conveying device having a first conveyance member that transmits driving force to a second conveyance member
TWI600985B (zh) 鼓輪滾筒單元、用於附接耦合構件的方法、和鼓輪單元
JP2015099366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本体に着脱可能な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用駆動伝達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143912A1 (en)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drive transmission unit
JP20021490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84826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39051A (ja) カートリッ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