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8172B - 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 - Google Patents
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88172B TWI588172B TW101146037A TW101146037A TWI588172B TW I588172 B TWI588172 B TW I588172B TW 101146037 A TW101146037 A TW 101146037A TW 101146037 A TW101146037 A TW 101146037A TW I588172 B TWI588172 B TW I58817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n
- maintain
- nco
- isocyanate
- hours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9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3/914—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918—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in which at least one of the two components contains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10—Prepolymer processes involving reac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a first reaction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10—Prepolymer processes involving reac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a first reaction step
- C08G18/12—Prepolymer processes involving reac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a first reaction step using two or more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the first polymerisation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6—Hydroxylated esters of higher fatty ac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18/4288—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modified by higher fatty oils or their acids or by resin ac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8—Unsaturated polyesters
- C08G18/683—Unsaturated polyesters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大致上係有關於從生物材料製造的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
三酸甘油酯用於醇酸樹脂的製備上為眾所周知。典型地,此等樹脂的製造未修飾脂肪酸鏈,而係利用三酸甘油酯基與酸類及二醇類反應而形成聚酯。該等樹脂通常具有高分子量,且於塗覆用途需要溶劑以遞送樹脂。
已有關於從三酸甘油酯與順丁烯二酐反應,接著與乙二醇反應製造可用在塗料的縮合產物之敘述。舉例言之,Clocker的美國專利案第2,188,882號揭示將亞麻仁油與10重量%之順丁烯二酐於250℃反應,接著該產物與少量乙二醇於約180℃反應。但,藉此方式製造的材料極為黏稠,且須分散在所使用的溶劑內。從生物材料衍生的羥基官能基材料製成的預聚物具有相對低黏度且可用於不含溶劑的組成物乃為符合期望的產物。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包括:(a)30至60 wt%之包括式(I)取代基之第一多元醇的聚合殘基,
該式(I)取代基係透過碳-碳單鍵(顯示為附接至式I的「CH」基)而附接至脂肪酸烴基的飽和碳原子;其中R1及R2為脂肪族二元醇或環脂族二元醇之酯化殘基;及其中該第一多元醇含有:(i)每個脂肪酸烴基0.33至0.4單位之式(I),及(ii)0至12 wt%之至少一種C4-C12酐、C4-C12二酸或C4-C12內酯之酯化殘基,不包括附接至脂肪酸烴基之式(I)單位;及其中該第一多元醇具有75至150毫克氫氧化鉀/克(mg KOH/g)之羥基值;(b)40至55 wt%之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的聚合殘基;及(c)0至20 wt%之具有Mn為300至3500之二醇的聚合殘基。
本發明進一步係有關於一種二成分胺基甲酸酯(urethane)系統,其係包括:(1)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其具有9至17 wt%之異氰酸酯基且包括:(a)30至60 wt%之包括式(I)取代基之第一多元醇的聚合殘基,
該式(I)取代基係透過碳-碳單鍵(顯示為附接至式I的「CH」基)而附接至脂肪酸烴基的飽和碳原子;其中R1及R2為脂肪族二元醇或環脂族二元醇之酯化殘基;及其中該第一多元醇含有:(i)每個脂
肪酸烴基0.33至0.4單位之式(I),及(ii)0至12 wt%之至少一種C4-C12酐、C4-C12二酸或C4-C12內酯之酯化殘基,不包括附接至脂肪酸烴基之式(I)單位;及其中該第一多元醇具有75至150 mg KOH/g之羥基值;(b)40至55 wt%之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的聚合殘基;及(c)0至20 wt%之具有Mn為300至3500之二醇的聚合殘基;及(2)具有羥基值(OHN)為50至250 mg KOH/g及Mn為300至5000的第二多元醇。
除非另行指示,否則全部百分比皆為重量百分比,及全部溫度皆係以℃表示。從其製造第一多元醇的「三酸甘油酯」為包含脂肪酸的甘油三酯之天然脂肪及油類。較佳地,三酸甘油酯係呈植物油類型式,但若動物脂肪具有夠低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則也可用作為起始材料。脂肪酸為含有8至22個碳原子之非環狀脂肪族羧酸;典型地,含有12至22個碳原子。大部分天然三酸甘油酯中,至少95%之脂肪酸殘基具有16至18個碳原子。至於碳-碳鍵,脂肪酸可為飽和、單元不飽和或多元不飽和(典型地,2個或3個碳-碳雙鍵)。「脂肪酸烴基」為附接至羧酸基的烷基鏈或烯基鏈。天然脂肪也含有少量其它酯化脂肪酸、或自由態脂肪酸,以及少量(1至4%)磷脂類,例如卵磷脂,及極少量(<1%)其它化合物,例如生育酚類。較佳地,三酸甘油酯的自由態脂肪酸含量係不大於10%,或者不大於5%,或者不大於3%。適合用作為起始材料的三酸甘油酯具有飽和脂肪含量為不大於42%,較佳不大於
29%,較佳不大於27%,較佳不大於25%,較佳不大於23%,較佳不大於20%,較佳不大於17%,較佳不大於16%。三酸甘油酯之飽和脂肪含量為三酸甘油酯的飽和脂肪酸鏈之重量百分比,標準化至100%。較佳的三酸甘油酯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麻籽油、亞麻仁油、橄欖油、花生油、紅花籽油、棉籽油及棕櫚油。更佳的三酸甘油酯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麻籽油、亞麻仁油、橄欖油、玉米油、及紅花籽油。特佳的三酸甘油酯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麻籽油、亞麻仁油、橄欖油、及紅花籽油。三酸甘油酯可分離自天然種子來源或分離自基因改造種子來源,該基因改造種子可能具有特定脂肪酸(例如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或共軛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提升。「二醇」為含有兩個羥基之脂肪族化合物,較佳為聚醚,較佳為寡聚物或環氧乙烷及/或環氧丙烷。
本發明之第一多元醇含有如式(I)所示之順丁烯二酐的聚合及酯化殘基附接至脂肪酸烴基。該脂肪酸烴基於下式脂肪酸酯RCO2R3可標示為「R」;其中R3為二元醇之酯化殘基,及R為含有15至17個碳原子之脂肪酸烴基。下示結構顯示順丁烯二酐酯化殘基係附接至相鄰於碳-碳雙鍵的CH基之該脂肪酸烴基。
順丁烯二酐酯化殘基係以每個脂肪酸烴基至少0.33單位之數量存在於第一多元醇;較佳至少0.34,較佳至少0.345,較佳至少0.35,較佳至少0.355,較佳不大於0.39,較佳不大於0.385,較佳
不大於0.38,較佳不大於0.375,較佳不大於0.37。每個脂肪酸烴基的順丁烯二酐殘基之單位的數目可由順丁烯二酐的莫耳數除以三酸甘油酯的不飽和脂肪酸鏈之莫耳數求出。此數目也可藉由用於決定結構之方法實驗性決定,例如1H或13C NMR。第一多元醇為具有75至150毫克氫氧化鉀/克(mg KOH/g),較佳90至125,較佳95至115 mg KOH/g之羥基值的羥基封端之聚酯。較佳地,多元醇於25℃之黏度為100至3500 cps(100至3500 mPa.s),較佳500至2000 cps(500至2000 mPa.s),較佳500至1500 cps(500至1500 mPa.s)。較佳地,第一多元醇含有12%至30%之至少一種C2-C40脂肪族二元醇或環脂族二元醇的聚合殘基;較佳至少15%,較佳至少16%,較佳至少17%,較佳至少18%,較佳不大於29%,較佳不大於28%,較佳不大於27%,較佳不大於26%,較佳不大於25%,較佳不大於23%。較佳地,第一多元醇含有每莫耳多元醇1.5至3莫耳之二元醇殘基;較佳至少1.7莫耳,較佳至少2莫耳;較佳不大於2.5莫耳,較佳不大於2.35莫耳。較佳地,C2-C40二元醇係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之組群: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最大值Mn=400)、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最大值Mn=400)、1,4-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1,4-二甲醇-環己烷及1,6-己二醇。少量之含有多於三個羥基的化合物殘基可存在以增加分支,例如季戊四醇。較佳地,含有超過三個羥基的化合物殘基之含量係占二元醇總量之不大於0.5%,較佳不大於0.3%,較佳不大於0.2%,較佳不大於0.1%。較佳地,C2-C40二元醇為脂肪族C2-C8二元醇,或者為C2-C6二元醇,或者為C2-C4二元醇。較佳地,因來自三酸甘油酯的甘油所致而以過量含量存在之
三元醇殘基的含量係不大於2%之因來自三酸甘油酯的甘油所致含量過旦里之二元醇與三元醇殘基之總量,較佳地不大於1%,較佳地不大於0.5%,較佳地不大於0.3%,較佳地不大於0.1%。適當的三元醇包括例如甘油、三羥甲基乙烷及三羥甲基丙烷。
於第一多元醇之形成中,順丁烯二酐與不飽和三酸甘油酯鏈反應而形成碳-碳鍵。不欲受限於理論,咸信順丁烯二酐與不飽和脂肪酸烴基透過雅達恩(Alder Ene)反應進行反應,如下以三酸甘油酯之油酸酯鏈說明。
只顯示兩種可能的異構物產物中之一者。「X」表示含有油酸酯鏈之三酸甘油酯的剩餘部分。相同反應可能發生在相同三酸甘油酯分子的其它不飽和脂肪酸鏈上。此產物與一種或多種C2-C40二元醇之接續反應打開且酯化酐,且也可將三酸甘油酯轉酯化而形成脂肪酸酯,其具有式(I)基團附接至脂肪酸烴基之CH2基,如後文對其中C2-C40二元醇為乙二醇之情況之舉例說明。
當然藉由三酸甘油酯的轉酯化所釋放的甘油將酯化酸基而形成比上示者更多分支的一些化合物,複雜混合物中也會有經酯化飽和脂肪酸,及其它化合物。有可能帶有酯化順丁烯二酐部分(moiety)的脂肪酸烴基仍可附接至不完全轉酯化之三酸甘油酯,顯示如下:
其中R表示可經酯化順丁烯二酐取代的脂肪酸烴基。存在於各種化合物上的自由態羥基可與其它鏈上的酐官能基反應(或若存在時,與添加之酐或二酸反應),然後與額外二元醇/三元醇,包括得自三酸甘油酯的甘油反應,產生羥基封端之聚酯取代基。較佳地,於多元醇之製備中,C2-C40二元醇或三元醇係以足夠與全部酐或羧酸官能基反應的數量添加,因而製造多元醇,該多元醇為具有低酸價(acid value)的羥基封端之聚酯,較佳低於15 mg KOH/g,更佳低於10 mg KOH/g,最佳低於5 mg KOH/g。
於不常見之情況下,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鏈的雙鍵異構化而變成共軛1,4-二烯,則順丁烯二酐可能與二烯進行迪爾斯-阿爾德(Diels-Alder)環化加成反應而形成環己烷結構。此異構化可能由化學誘導異構化所致,或可能為於基因改造有機體中製造者。但即便於此等情況下,順丁烯二酐加成的主要產物仍係如前文顯示。
第一多元醇進一步包含C4-C12酐、C4-C12二酸或C4-C12內酯的聚合殘基,其含量為0至12%(不包括前文對順丁烯二酐殘基所述之含量,約為8%至15%);較佳該酐、二酸或內酯之含量至少為1%,較佳至少2%,較佳至少3%,較佳至少4%,較佳不大於11%,較佳不大於10%,較佳不大於9%,較佳不大於8%,較佳不大於7%,較佳不大於6%。較佳地,C4-C12酐、二酸或內酯為C4-C10酐或二酸。較佳地,其係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之組群:己二酸、壬二酸、丁二酸、癸二酸、反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鄰苯二甲酸酐、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順丁烯二酐、丁二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及己內酯。較佳地,C4-C12酐、二酸或內酯為C8-C12芳香族酐或二酸,較佳為C8-C10芳香族酐或二酸。衍生自順丁烯二酐-改質油酸及乙二醇之前文舉例說明的產物,預期可進一步與部分或全部可用的羥基反應而獲得類似如下顯示之結構,用來與鄰苯二甲酸酐反應。
除了第一多元醇的聚合殘基外,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含有
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MDI)之聚合殘基。較佳地,包含其o,p’與p,p’異構物之混合物的MDI係用來形成預聚物,較佳為10至90% o,p’及10至90% p,p’,較佳為10至60% o,p’及40至90% p,p’,較佳為15至50% o,p’及50至85% p,p’,較佳為20至40% o,p’及60至80% p,p’。也可存在有少量o,o’異構物,亦即不大於5%,較佳不大於3%。
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較佳具有11至15 wt%,較佳為12至14 wt%之異氰酸酯基。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視需要地含有具有Mn為300至3500的二醇的聚合殘基之含量至多20 wt%,較佳至多17 wt%,較佳至多14 wt%,較佳至多11 wt%,較佳至少2 wt%,較佳至少4 wt%,較佳至少6 wt%。較佳地,Mn為至少400,較佳至少600,較佳至少900;較佳不大於3000,較佳不大於2500,較佳不大於2000。較佳地,二醇包含下列之聚合殘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1,4-丁二醇或其混合物,較佳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其混合物。
較佳地,第一多元醇係經由下列步驟製造:(a)允許三酸甘油酯與0.11至0.13克順丁烯二酐/克三酸甘油酯於150℃至250℃之溫度反應而形成順丁烯二酐化三酸甘油酯;及(b)允許該順丁烯二酐化三酸甘油酯與至少一種C2-C40二元醇及以(a)及(b)二步驟的成分之總重為基準計0至15 wt%之至少一種C4-C12酐、C4-C12二酸或C4-C12內酯(此含量不包括來自步驟(a)的順丁烯二酐,現在已經構成該順丁烯二酐化三酸甘油酯的一部分),於170℃至260℃之溫度反應。較佳地,步驟(a)之反應溫度為180℃至235℃,較佳為190℃至230℃。較佳地,反應壓力為約大氣壓(約100 kPa)至1750
kPa,較佳至少200 kPa,較佳至少300 kPa,較佳不大於700 kPa。較佳地,步驟(b)之反應溫度為180℃至250℃,較佳為190℃至240℃。較佳地,反應混合物係於步驟(a)之後冷卻至低於100℃以控制步驟(b)的放熱初反應,及然後重新加熱至指示的反應溫度。反應時間當然隨其它條件而異,其可容易地由熟習此領域之技藝人士決定,但典型地係於1小時至10小時,較佳2小時至8小時之範圍。較佳地,於步驟(b)期間存在的酯化/轉酯化催化劑之含量係不大於0.1 wt%,或者為0.01 wt%。此等催化劑為此領域眾所周知且包括錫、鈦、鉍及鋯催化劑。以錫催化劑為較佳,特別為烷基錫參烷酸酯、氧化羥基丁基錫、四烷氧基鈦酸酯及鉍烷醇酸酯。較佳地,1 wt%至12 wt%之C4-C12酐、二酸或內酯係於步驟(b)添加,較佳為2 wt%至9 wt%。較佳地,酐、二酸或內酯係以與C2-C40二元醇(及若使用時,三元醇)約略同時添加至順丁烯二酐化三酸甘油酯。較佳地,酐、二酸或內酯係略在二元醇之前添加,以允許在與一種或多種二元醇及三元醇進行酯化/轉酯化反應之前與順丁烯二酐化三酸甘油酯有良好混合,亦即,在酐/二酸添加之前不超過60分鐘,較佳不超過30分鐘,較佳不超過20分鐘,較佳不超過10分鐘。
較佳地,允許三酸甘油酯與至少0.115克(較佳不大於0.125克,較佳不大於0.12克)順丁烯二酐/克三酸甘油酯反應。
較佳地,以反應混合物中的總成分為基準,添加以製造第一多元醇之C2-C40二元醇之含量為12%至30%;較佳至少15%,較佳至少16%,較佳至少17%,較佳至少18%;較佳不大於29%,較佳不大於28%,較佳不大於27%,較佳不大於25%。較佳地,反
應混合物相對於每莫耳總成分含有1.5至3莫耳之二元醇;較佳至少1.7莫耳,較佳至少2莫耳;較佳不大於2.5莫耳;較佳不大於2.35莫耳。較佳地,至少一種三元醇也以占二元醇與三元醇之總量不超過2%之含量存在,較佳不超過1%,較佳不超過0.5%,較佳不超過0.3%,較佳不超過0.2%。可添加少量具有不超過三個羥基的化合物以增加分支,例如季戊四醇。較佳地,具有不超過三個羥基的化合物之含量係不大於二元醇與三元醇總量之0.5%,較佳不大於0.3%,較佳不大於0.2%,較佳不大於0.1%。較佳地,於步驟(b)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之反應物為實質上不含三元醇及更高官能度羥基化合物,亦即,只添加二元醇。較佳地,二元醇、三元醇及四元醇之添加量係足夠與全部羧基官能基反應,及獲致具有羥基值75至150 mg KOH/g,較佳90至125,較佳95至115 mg KOH/g之多元醇。此含量容易從其它成分之含量計算。
較佳地,以二個步驟中的成分總重為基準,添加以製造第一多元醇之C4-C12酐、二酸或內酯之含量為至少1%,較佳至少2%,較佳至少3%,較佳至少4%,較佳不大於11%,較佳不大於10%,較佳不大於9%,較佳不大於8%,較佳不大於7%。
較佳地,少量單官能度羥基反應性化合物係添加至反應來使得第一多元醇與二元醇/酐/內酯減低羥基之官能度,及可能地限制分子量及黏度。羧酸類係適合用於此目的,例如C7-C22羧酸,或者C7-C14羧酸,或者C7-C10羧酸。以芳香族羧酸為較佳。較佳地,此等化合物不含羥基或胺基官能基。此等化合物之添加量可占總成分之3%至10%;較佳至少4%,較佳至少5%;較佳不大於8%,較佳不大於6%。特佳的化合物例如包括苯甲酸及辛酸。
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係經由第一多元醇與MDI反應,及視需要地與具有Mn為300至2000之甘醇反應而形成。較佳地,溫度為20℃至110℃,較佳地80℃至95℃。反應時間係取決於溫度,且可利用此領域眾所周知之手段決定。
較佳地,第二多元醇為羥基封端之聚酯。較佳地,第二多元醇具有羥基值為75至150 mg KOH/g,較佳90至125,較佳95至115。較佳地,第二多元醇具有羥基官能度為1.9至2.5,較佳1.95至2.4,較佳2至2.3。較佳地,第二多元醇包含45至100%之具有式(I)取代基之多元醇:
該式(I)取代基係透過碳-碳單鍵(顯示為附接至式I的「CH」基)而附接至脂肪酸烴基的飽和碳原子;其中R1及R2為脂肪族二元醇或環脂族二元醇之酯化殘基;及其中該第二多元醇含有:(i)每個脂肪酸烴基0.3至0.5單位之式(I),及(ii)0至15 wt%之至少一種C4-C12酐、C4-C12二酸或C4-C12內酯之酯化殘基,不包括附接至脂肪酸烴基之式(I)單位;及其中該多元醇具有100至225 mg KOH/g之羥基值。
於本發明之二成分系統中,異氰酸酯基與異氰酸酯反應性基之相對比例可視期望而改變,較佳地係於0.9:1至2:1之NCO/OH基之莫耳比之範圍內。於本發明之若干具體實施例中,NCO/OH基莫耳比為1:1至1.8:1,或者1.1:1至1.6:1,或者1.2:1至1.5:1。
本發明之系統涵蓋採用二成分,較佳地係在施用至基板之前或期間使用適當混合器(例如電動、氣動、或以其它方式作動的機械混合器、或靜態混合器)混合而形成黏合劑。如此,異氰酸酯成分典型地係與多元醇成分分開包裝。可在層合處理之前的任何適當時間進行混合。可於周圍室溫或超過周圍條件下進行所有本發明步驟。例如,二成分可恰在混合之前加熱,及於塗覆及層合處理期間於升溫施用。較佳地,溫度不超過65℃。若屬期望,可對所得層合物施加加熱或冷卻。
本發明之黏合劑可用來將兩至五片基板黏結在一起。基板可為相似的材料或不相似的材料。於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將一層黏合劑施用至第一基板層,且所得黏合劑層以第二基板層覆蓋而形成層合物件,其中兩層基板係藉由黏合劑之乾燥層黏結在一起。可將第三層及第四層之薄膜添加至層合物而形成三層或四層之層合物。於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基板層係以成捲的基板材料形式提供。片材的厚度約為0.5至10密耳(mil)。也可能為更大的厚度,或更小的厚度(例如約為5微米或以上)。
可使用習知施用技術將本發明之組成物施用至期望的基板上,諸如無溶劑層合機技術、照相凹版輪轉印刷法、膠版印刷法、習知或無空氣噴塗法、輥塗法、刷塗法、繞線桿塗法、刀塗法、或塗覆方法諸如簾塗法、溢流塗法、鈴塗法、盤塗法、及浸塗法。使用黏合劑塗覆可於整個表面上或只有部分表面上進行,諸如沿著邊緣塗覆或在間歇位置塗覆。用於封裝以及層合塑膠膜、金屬膜、或金屬化塑膠膜之密封用途的黏合劑特別具有吸引力。特佳的薄膜包括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鑄塑、吹塑定
向、雙軸拉伸)、尼龍、聚苯乙烯、共同擠塑膜、聚酯薄膜、經陶瓷(SiOx,AlOx)塗覆膜(聚酯、尼龍等)、經聚丙烯酸塗覆膜(聚酯、尼龍等)、經聚偏二氯乙烯塗覆膜、金屬化膜(聚酯、聚丙烯等)。
黏度係使用布魯克斐(Brookfield)黏度計於約25℃溫度操作。視其適合所測量的黏度範圍決定使用之轉軸編號(spindle number)2及5。多元醇係如下列程序所述製備。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製程中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及6;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酸價(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約325mm直到AV
<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2.4,羥基值(OHN)112,Mn 2000,Mw 22550,及於25℃之黏度1289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酸價及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及6;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2.1,羥基值(OHN)
115.6,Mn 1400,Mw 16900,及於25℃之黏度1123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及6;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2.5,羥基值(OHN)112,Mn 800,Mw 16950,及於25℃之黏度1235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00℃。
3樹脂於200℃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及6;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3.0,羥基值(OHN)105,Mn 1350,Mw 19300,及於25℃之黏度1322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製程中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及6;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約225℃及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2.3,羥基值(OHN)107,Mn 1500,Mw 30300,及於25℃之黏度164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45至50℃。
3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0至85℃。
4將樹脂維持於80至8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4)。
5添加項目#4;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6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3.01% NCO,Mn 850,Mw 27500,及於25℃之黏度12293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45至50℃。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65至70℃。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4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1)。
6添加項目#5;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3.10% NCO,Mn 850,Mw 17000,及於25℃之黏度846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45至50℃。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65至70℃。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3.13% NCO,Mn 800,Mw 35150,及於25℃之黏度6517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60至70℃。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3.18% NCO,Mn 900,Mw 30700,及於25℃之黏度6837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60至70℃。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38% NCO,Mn 900,Mw 36900,及於25℃之黏度8603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60至70℃。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
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3.09% NCO,Mn 750,Mw 12900,及於25℃之黏度6127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45至50℃。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65至70℃。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3.16% NCO,Mn 800,Mw 13300,及於25℃之黏度660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55至65℃。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躁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35% NCO,Mn 900,Mw 3750,及於25℃之黏度813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55至65℃。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78% NCO,Mn 650,Mw 1800,及於25℃之黏度6483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55至65℃。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73% NCO,及於25℃之黏度717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55至65℃。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56% NCO,及於25℃之黏度658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55至65℃。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38% NCO,及於25℃之黏度7033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55至65℃。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46% NCO,及於25℃之黏度6833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45至50℃。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65至70℃。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51% NCO。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45至50℃。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2及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65至70℃。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4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5;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86% NCO及於25℃之黏度13983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45至50℃。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2及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65至70℃。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4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0℃;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5;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3.14% NCO。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55至65℃。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10% NCO及於25℃之黏度15953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55至65℃。
3以0.5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3.37% NCO及於25℃之黏度1192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55至65℃。
3以0.25小時時間添加項目#3及4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75至85℃。
4以1.0小時時間添加項目#5至樹脂混合物,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
5將樹脂維持於85至95℃;監視NCO直到NCO<13.3(理論值13.10)。
6添加項目#6;於80至85℃維持0.50小時。
7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3.40% NCO及於25℃之黏度6563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製程中的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及6;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400mm直到AV<3.0。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1.7,羥基值(OHN)176,Mn 1300,Mw 8100,及於25℃之黏度1130 cps。
1將項目1進料至5升(L)反應器;對樹脂進行氮氣/減壓除氣。
2攪拌並緩慢添加項目2及3至項目1。
3加熱至52℃及混合1小時。
4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2.9,羥基值(OHN)180,Mn 1250,Mw 5950,及於25℃之黏度1130 cps。
1將項目1進料至玻璃瓶。
2攪拌並緩慢添加項目2至項目1。
3於輥軋機上混合1小時;將樹脂溫熱至56℃;又混合1小時。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2.7,羥基值(OHN)244,Mn 750,Mw 4300,及於25℃之黏度772 cps。
1將項目1進料至玻璃瓶。
2攪拌並緩慢添加項目2至項目1。
3於輥軋機上混合2小時。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3.0,羥基值(OHN)198.3,Mn 1250,Mw 6300,及於25℃之黏度1249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及6;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1.5,羥基值(OHN)156,Mn 1700,Mw 14150,及於25℃之黏度905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及6;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1.0,羥基值(OHN)179,Mn 1150,Mw 9000,及於25℃之黏度686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及6;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酸價小於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1.0,羥基值(OHN)146,及於25℃之黏度982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及6;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2.8,羥基值(OHN)123,Mn 1250,Mw 28650,及於25℃之黏度1695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6及7;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1.7,羥基值(OHN)140,Mn 1150,Mw 18200,及於25℃之黏度115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4、5、6及7;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2.4,羥基值(OHN)133,Mn 1200,Mw 21250,及於25℃之黏度924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5;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及4;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1.2,羥基值(OHN)148,及於25℃之黏度1189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225℃。
3樹脂於225℃維持2小時,每1小時監視AV及黏度。
4將樹脂冷卻至約65℃。
5當樹脂於85℃時添加項目#5;繼續冷卻至65℃。
6當樹脂於65℃時添加項目#3及4;於65至75℃維持0.50小時。
7緩慢加熱至100℃及維持30分鐘。
8將樹脂加熱至225℃及維持於225℃,每1小時監視酸價及黏度。
9將樹脂維持於225℃直到AV<15。
10當AV<15時施加真空;維持於225℃及約325mm直到AV<5。
11將樹脂冷卻至約150℃;過濾及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酸價(AV)1.1,羥基值(OHN)109,Mn 1400,Mw 26200及於25℃之黏度139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35℃。
3以1.00小時添加項目#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80℃。
4樹脂維持於80℃歷時1.0小時。
5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95% NCO及於25℃之黏度2610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35℃。
3以1.00小時添加項目#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80℃。
4樹脂維持於80℃歷時1.0小時。
5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96% NCO及於25℃之黏度2787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35℃。
3以1.00小時添加項目#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80℃。
4樹脂維持於80℃歷時1.0小時。
5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98% NCO及於25℃之黏度4484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35℃。
3以1.00小時添加項目#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80℃。
4樹脂維持於80℃歷時1.0小時。
5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96% NCO及於25℃之黏度2685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35℃。
3以1.00小時添加項目#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80℃。
4樹脂維持於80℃歷時1.0小時。
5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94% NCO及於25℃之黏度1760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35℃。
3以1.00小時添加項目#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80℃。
4樹脂維持於80℃歷時1.0小時。
5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4.97% NCO及於25℃之黏度5747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35℃。
3以1.00小時添加項目#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80℃。
4樹脂維持於80℃歷時1.0小時。
5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2.95% NCO及於25℃之黏度3523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35℃。
3以1.00小時添加項目#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80℃。
4樹脂維持於80℃歷時1.0小時。
5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3.00% NCO及於25℃之黏度25730 cps。
1於周圍溫度(25至30℃)將項目1至2進料至容器。
2於氮氣下攪拌將樹脂加熱至35℃。
3以1.00小時添加項目#3至樹脂混合物;維持於80℃。
4樹脂維持於80℃歷時1.0小時。
5於乾燥氮氣下包裝。
終產物樹脂具有下列性質:13.01% NCO及於25℃之黏度12750 cps。
異氰酸酯封端之以生物為主的預聚物樹脂之黏著性質係與以生物為主的聚酯使用一系列的層合物組成的以評估。此等二部件黏著系統首先係透過溶劑手動鑄塑方法篩檢,然後在高分子型無溶劑塗覆機/層合機(PolyType Solventless Coater/Laminator)上利用無溶劑塗覆法選擇系統。
實施例7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7之異氰酸酯封端之以生物為主的預聚物係使用實施例27之以生物為主的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之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
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7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7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6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8之異氰酸酯封端之以生物為主的預聚物係使用實施例27之以生物為主的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之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8之異氰酸酯封端之以生物為主的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以生物為主的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
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8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8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6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9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9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9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9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6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0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0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0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6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1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1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1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6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2之異氰酸酯封端之以生物為主的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以生物為主的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2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3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3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3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6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4之異氰酸酯封端之以生物為主的預聚物係使用實施例27之以生物為主的聚酯以100:50之混合比評估,從50%乙酸乙酯溶液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4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4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6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5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5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5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6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6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6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7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7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8之異氰酸酯封端之以生物為主的預聚物係使用實施例27之以生物為主的聚酯以100:50之混合比評估,從50%乙酸乙酯溶液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8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8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6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9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9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9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6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9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19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0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0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1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1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0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0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1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1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2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2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2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2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3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3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4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4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4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0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4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得自50%乙酸乙酯溶液之100:55混合比評估,獲得1.63克/平方米之塗膜重量。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2、23及24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7之聚酯以100:50之混合比呈無溶劑系統於高分子型塗覆機上進行評估,於40℃之溫度施用獲得1.63克/平方米塗膜重量具有CoexPP-Met/CoexPP(MB400)結構。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
檢查且報告如下。
實施例22、23及24之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使用實施例28之聚酯以100:50之混合比呈無溶劑系統於高分子型塗覆機上進行評估,於40℃之溫度施用獲得1.63克/平方米塗膜重量具有CoexPP-Met/CoexPP(MB400)結構。接合強度係呈硬化時間之函數檢查且報告如下。
Claims (5)
- 一種二成分胺基甲酸酯系統,其係包括:(1)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包括:(a)30至60wt%之包括式(I)取代基之第一多元醇的聚合殘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二成分胺基甲酸酯系統,其中,該第一多元醇係包括3wt%至9wt%之至少一種C4-C12酐、C4-C12二酸或C4-C12內酯之酯化殘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二成分胺基甲酸酯系統,其中,該第二多元醇包括式(I)之取代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二成分胺基甲酸酯系統,其中,該至少一種C2-C8脂肪族二元醇的聚合殘基係以15wt%至32wt%之含量存在於該第二多元醇中,及該第二多元醇具有150至195mg KOH/g的羥基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二成分胺基甲酸酯系統,其中,該第二多元醇係包括3wt%至9wt%之C8-C12芳香族酐的酯化殘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161568702P | 2011-12-09 | 2011-12-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9123A TW201329123A (zh) | 2013-07-16 |
TWI588172B true TWI588172B (zh) | 2017-06-21 |
Family
ID=47189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46037A TWI588172B (zh) | 2011-12-09 | 2012-12-07 | 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46494B2 (zh) |
EP (1) | EP2602272A3 (zh) |
JP (1) | JP2013151649A (zh) |
CN (1) | CN103214650A (zh) |
BR (1) | BR102012031039A2 (zh) |
TW (1) | TWI5881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497830B1 (ko) * | 2016-06-28 | 2023-02-08 | 피티티 글로벌 케미컬 퍼블릭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천연 오일 폴리올을 기반으로 한 혼성 폴리올 |
ES2837429T3 (es) * | 2016-09-06 | 2021-06-30 | Akzo Nobel Coatings Int Bv | Composición termoendurecible, método de acabado de pintura y método para producir un artículo pintado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67255A (ja) * | 2008-01-11 | 2009-07-30 | Inoac Corp | 低燃焼性軟質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 |
TW201033353A (en) * | 2009-03-02 | 2010-09-16 | Rohm & Haas | Bio-based polyo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188882A (en) | 1934-12-24 | 1940-01-30 | Edwin T Clocker | Condensation product and method |
DE635926C (de) | 1935-02-08 | 1936-09-28 | Springer & Moeller Akt Ges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tandoelen mit Holzoelcharakter |
US2569420A (en) | 1950-02-15 | 1951-09-25 | Monsanto Chemicals | Method of preparing adducts |
US3345311A (en) * | 1965-03-24 | 1967-10-03 | Baker Castor Oil Co | Castor oil, diisocyanate and hydroxy aliphatic acid ester prepolymers and elastomeric products prepared therefrom |
JPS4816332B1 (zh) * | 1966-12-29 | 1973-05-21 | ||
US6121398A (en) | 1997-10-27 | 2000-09-19 | University Of Delaware | High modulus polymers and composites from plant oils |
US8470954B2 (en) * | 2005-01-10 | 2013-06-25 | Ethicon, Inc. | Diisocyanate terminated macromer and formulation thereof for use as an internal adhesive or sealant |
BRPI0812637A2 (pt) * | 2007-07-12 | 2015-02-24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pré-polímero, elastômero, processo para formar um pré-polímero ou elastômero, artigo, composição de revestimento de poliuretano termoplástico" |
-
2012
- 2012-11-13 JP JP2012248975A patent/JP2013151649A/ja active Pending
- 2012-11-15 EP EP12192710.7A patent/EP2602272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12-04 US US13/693,495 patent/US8546494B2/en active Active
- 2012-12-05 BR BR102012031039-2A patent/BR102012031039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12-07 TW TW101146037A patent/TWI588172B/zh active
- 2012-12-07 CN CN2012105262961A patent/CN1032146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67255A (ja) * | 2008-01-11 | 2009-07-30 | Inoac Corp | 低燃焼性軟質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 |
TW201033353A (en) * | 2009-03-02 | 2010-09-16 | Rohm & Haas | Bio-based polyo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9123A (zh) | 2013-07-16 |
US20130150534A1 (en) | 2013-06-13 |
EP2602272A3 (en) | 2018-01-10 |
BR102012031039A2 (pt) | 2013-09-17 |
EP2602272A2 (en) | 2013-06-12 |
US8546494B2 (en) | 2013-10-01 |
JP2013151649A (ja) | 2013-08-08 |
CN103214650A (zh) | 2013-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25086B (zh) | 生物系多元醇 | |
JP4948507B2 (ja) | ラミネート接着剤 | |
EP2788446B1 (en) | Vegetable oil-bas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 |
WO2011109720A1 (en) | Two-component solvent-free polyurethane adhesives | |
EP3891205B1 (en) | Polyesters comprising 2, 2, 4, 4-tetraalkyl-1, 3-cyclobutanediol | |
JPH0551574A (ja) | 接着剤組成物 | |
TWI588172B (zh) | 異氰酸酯封端之預聚物 | |
WO2017003875A1 (en) | Moisture curable adhesive composition based on polylactide polyols | |
JP7534875B2 (ja) | ラミネート用接着剤 | |
CN112292434B (zh) | 基于可再生原料的包装粘合剂 | |
KR20240112321A (ko) | 내습성 2성분 접착제 조성물 | |
JP6996291B2 (ja) | 接着用組成物、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
MX2013007046A (es) | Composicion y proceso para la obtencion de un adhesivo de laminacion para embalajes flexibles y adhesivo asi obtenido. | |
JP7443763B2 (ja) | 接着剤組成物、及び積層体 | |
JP7317197B1 (ja) | 無溶剤型反応性接着剤、及び積層体 | |
JP7502913B2 (ja) | ラミネート用接着剤 | |
JP2023083714A (ja) | ラミネート接着剤、積層体、及びラミネート接着剤用添加剤 | |
TW202346526A (zh) | 具有低游離單體之高效能層壓黏著劑 | |
CN118725804A (zh) | 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