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4650A - 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 - Google Patents
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14650A CN103214650A CN2012105262961A CN201210526296A CN103214650A CN 103214650 A CN103214650 A CN 103214650A CN 2012105262961 A CN2012105262961 A CN 2012105262961A CN 201210526296 A CN201210526296 A CN 201210526296A CN 103214650 A CN103214650 A CN 1032146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n
- article
- polyvalent alcohol
- isocyanate
- we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9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3/914—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918—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in which at least one of the two components contains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10—Prepolymer processes involving reac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a first reaction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10—Prepolymer processes involving reac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a first reaction step
- C08G18/12—Prepolymer processes involving reac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a first reaction step using two or more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the first polymerisation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6—Hydroxylated esters of higher fatty ac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18/4288—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modified by higher fatty oils or their acids or by resin ac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8—Unsaturated polyesters
- C08G18/683—Unsaturated polyesters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三种组分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第一组分是含有下式(I)的取代基的第一多元醇的30-60重量%的聚合残基,所述式(I)通过碳碳单键与脂肪酸烃基中的饱和碳原子连接;其中R1和R2是脂族或者环脂族二醇的酯化残基;所述第一多元醇含有:(i)每个脂肪酸烃基0.33至0.4个单位的式(I);和(ii)0至12重量%的至少一种C4-C12酸酐、C4-C12二元酸或C4-C12内酯中的酯化残基,不包括连接于脂肪酸烃基的式(I)单元;所述第一多元醇的羟值为75至150mg KOH/g。第二组分是40-55重量%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聚合残基。第三组分是0-20重量%的Mn为300至3500的二醇的聚合残基。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一般涉及由生物材料制备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
甘油三酯用于制备醇酸树脂是众所周知的。通常,这些树脂的制备无需修饰脂肪酸链,而是利用甘油三酯酯基与酸和二醇反应形成聚酯。此类树脂通常具有高分子量,在涂覆应用中需要溶剂来递送树脂。
已经描述了可在油漆中使用的缩合产物的制备,所述制备过程包括甘油三酯与马来酸酐反应,然后与乙二醇反应。例如,Clocker的美国专利2,188,882揭示了亚麻子油与10重量%马来酸酐在250°C反应,然后所得产物与少量乙二醇在约180°C反应。然而,这种方式产生的材料极其粘稠,使用时必须分散到溶剂中。粘度较低并且可以在无溶剂组合物中使用的由羟基官能性材料制备的预聚物是理想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其包含:(a)30-60重量%的第一多元醇的聚合残基,所述第一多元醇包含
通过碳碳单键与脂肪酸烃基中的饱和碳原子连接的式(I)的取代基(显示连接于式I的“CH”基团);式中R1和R2是脂族或环脂族二醇的酯化残基;所述第一多元醇包含:(i)每个脂肪酸烃基0.33至0.4个单位的式(I);和(ii)0至12重量%的至少一种C4-C12酸酐、C4-C12二元酸或C4-C12内酯中的酯化残基,不包括连接于脂肪酸烃基的式(I)单元;所述第一多元醇的羟值为75至150mg KOH/g;(b)40-55重量%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聚合残基;以及(c)0-20重量%的Mn为300至3500的二醇的聚合残基。
本发明还涉及二组分氨基甲酸酯体系,其包含:(1)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其具有9至17重量%的异氰酸酯基团并且包含:(a)30-60重量%的第一多元醇的聚合残基,所述第一多元醇包含
通过碳碳单键与脂肪酸烃基中的饱和碳原子连接的式(I)的取代基(显示连接于式I的“CH”基团);式中R1和R2是脂族或环脂族二醇的酯化残基;所述第一多元醇包含:(i)每个脂肪酸烃基0.33至0.4个单位的式(I);和(ii)0至12重量%的至少一种C4-C12酸酐、C4-C12二元酸或C4-C12内酯中的酯化残基,不包括连接于脂肪酸烃基的式(I)单元;所述第一多元醇的羟值为75至150mg KOH/g;(b)40-55重量%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聚合残基;以及(c)0-20重量%的Mn为300至3500的二醇的聚合残基;以及(2)羟值(OHN)为50至250mg KOH/g且Mn为300至5000的第二多元醇。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所有的百分数都是重量百分数(重量%),所有的温度单位都是℃。用于制备第一多元醇的“甘油三酯”是包含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天然脂肪或油。优选地,甘油三酯是植物油的形式,但是动物脂肪也能用作起始材料,只要它们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足够低。脂肪酸是含有8至22个碳原子、通常含有12至22个碳原子的无环脂族羧酸。在大多数天然甘油三酯中,至少95%的脂肪酸残基具有16至18个碳原子。关于碳-碳键,所述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单不饱和的或多不饱和的(通常2或3个碳-碳双键)。“脂肪酸烃基”是连接羧酸基团的烷基或烯基。天然脂肪还可以含有少量其它酯化的或游离的脂肪酸,以及少量(1-4%)磷脂如卵磷脂和极少量(<1%)其它化合物如生育酚。优选地,甘油三酯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不超过10%,或者不超过5%,或者不超过3%。适合作为起始材料的甘油三酯的饱和脂肪含量不大于42%,优选不大于29%,优选不大于27%,优选不大于25%,优选不大于23%,优选不大于20%,优选不大于17%,优选不大于16%。甘油三酯的饱和脂肪含量是标准化为100%的甘油三酯中饱和脂肪酸链的重量百分比。优选的甘油三酯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芸苔油、火麻仁油、亚麻仁油、橄榄油、花生油、红花油、棉籽油以及棕榈油。更优选的甘油三酯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芸苔油、火麻仁油、亚麻仁油、橄榄油、花生油和红花油。特别优选的甘油三酯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芸苔油、火麻仁油、亚麻仁油、橄榄油和红花油。甘油三酯可以从天然存在的种子来源或者从某些脂肪酸(例如单不饱和脂肪酸或者偶联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提高的经遗传修饰的种子来源分离得到。“二醇”是具有两个羟基基团(优选为聚醚,优选为低聚物或者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脂族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一多元醇含有连接于脂肪酸烃基的马来酸酐的聚合且酯化的残基,如式(I)所示。在下式RCO2R3的脂肪酸酯中,脂肪酸烃基可标为“R”,其中R3是二醇的酯化残基,R是具有15至17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烃基。该结构显示,酯化的马来酸酐残基在碳碳双键相邻的CH基团处连接于脂肪酸烃基。
第一多元醇每脂肪酸烃基中存在的酯化马来酸酐残基的量至少为0.33单元;优选至少为0.34单元,优选至少为0.345单元,优选至少为0.35单元,优选至少为0.355单元,优选不超过0.39单元,优选不超过0.385单元,优选不超过0.38单元,优选不超过0.375单元,优选不超过0.37单元。每个脂肪酸烃基上马来酸酐单位数量可通过将马来酸酐的摩尔数除以甘油三酯中不饱和脂肪酸链的摩尔数进行计算。该数字也可采用结构测定方法由实验确定,例如1H或13C NMR。第一多元醇是羟基封端的聚酯,优选羟值为75至150mg KOH/g,优选为90至125mg KOH/g,优选为95至115mg KOH/g。优选地,多元醇在25°C的粘度为100至3500cps(100至3500mPa·s),优选为500至2000cps(500至2000mPa·s),优选为500至1500cps(500至1500mPa·s)。优选地,第一多元醇含有12%至30%,优选至少15%,优选至少16%,优选至少17%,优选至少18%,优选不超过29%,优选不超过28%,优选不超过27%,优选不超过26%,优选不超过25%,优选不超过23%的至少一种C2-C40脂族或者环脂族二醇的聚合残基。优选地,每摩尔第一多元醇含有1.5至3摩尔,优选至少1.7摩尔,优选至少2摩尔,优选不超过2.5摩尔,优选不超过2.35摩尔的二醇残基。优选地,C2-C40二醇选自下组: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最大Mn=400)、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最大Mn=400)、1,4-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1,4-二甲醇-环己烷和1,6-己二醇。可存在少量具有超过三个羟基的化合物(例如季戊四醇)的残基以提高支化程度。优选地,具有超过三个羟基的化合物残基的量不超过二醇总量的0.5%,优选不超过0.3%,优选不超过0.2%,优选不超过0.1%。优选地,C2-C40二醇是脂族C2-C8二醇,或者C2-C6二醇,或者C2-C4二醇。优选地,由于甘油三酯中的丙三醇导致的过量三醇残基的量不超过二醇和由于甘油三酯中的丙三醇导致的过量三醇残基总量的2%,优选不超过1%,优选不超过0.5%,优选不超过0.3%,优选不超过0.1%。合适的三醇包括例如丙三醇、三羟甲基乙烷和三羟甲基丙烷。
在形成第一多元醇时,马来酸酐与不饱和甘油三酯链反应形成碳碳键。不希望受理论的限制,认为马来酸酐与不饱和脂肪酸烃基发生Alder Ene反应,如下式甘油三酯的油酸酯链所示。
仅显示了两种可能的异构体产物之一。“X”代表包含油酸酯链的甘油三酯的其余部分。相同的甘油三酯分子中的其他不饱和脂肪酸链上可发生相同的反应。随后该产物与C2-C40二醇的反应导致酸酐开环并酯化,也能导致甘油三酯发生酯交换以形成式(I)基团连接于脂肪酸烃基中的CH2基团的脂肪酸酯,如下式所示,其中C2-C40二醇是乙二醇。
当然,甘油三酯酯交换产生的丙三醇将导致酸基团酯化形成比上文所示支化程度更高的一些物质,也能酯化饱和脂肪酸,以及复杂混合物中的其他物质。具有酯化的马来酸酐部分的脂肪酸烃基可能仍然连接于不完全酯交换的甘油三酯,如下所示:
其中R代表可能被酯化的马来酸酐取代的脂肪酸烃基。各种物质中存在的游离羟基可能与其他链上的酸酐官能团反应,或者如果存在的话与加入的酸酐或二元酸反应,然后与额外的二醇/三醇(包括来自甘油三酯的丙三醇)反应,产生羟基封端的聚酯取代基。优选地,在制备多元醇的过程中,加入足量的C2-C40二醇或三醇与所有的酸酐或羧酸官能团反应,从而产生的多元醇是酸值较低,优选地小于15毫克KOH/克,更优选小于10,最优选小于5的羟基封端的聚酯。
在多不饱和脂肪酸链中的双键异构化形成共轭1,4-二烯的例外情况下,马来酸酐可能与二烯发生狄尔斯-阿德耳(Diels-Alder)环化加成反应形成环己烯结构。异构化可能是化学诱导的异构化作用或者是在遗传修饰的生物体中产生的。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马来酸酐加成的主要产物如上所示。
第一多元醇还包含0至12%的C4-C12酸酐、C4-C12二元酸或C4-C12内酯的聚合残基(不包括上述马来酸酐残基的量,马来酸酐残基含量约为8至15%);优选酸酐、二元酸或内酯的量至少为1%,优选至少为2%,优选至少为3%,优选至少为4%;优选不超过11%,优选不超过10%,优选不超过9%,优选不超过8%,优选不超过7%,优选不超过6%。优选地,C4-C12酸酐、二元酸或内酯是C4-C10酸酐或二元酸。优选地,其选自下组:己二酸、壬二酸、琥珀酸、癸二酸、富马酸、马来酸、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马来酸酐、琥珀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和己内酯。优选地,C4-C12酸酐、二元酸或内酯是C8-C12芳族酸酐或二元酸,优选是C8-C10芳族酸酐或二元酸。预计源自马来酸酐修饰的油酸和己二醇的上述产物中的一些或所有可得羟基可进一步反应形成类似下述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的结构。
除了第一多元醇的聚合残基,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还含有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聚合残基。优选地,使用包含其o,p’异构体和p,p’的混合物的MDI形成预聚物,优选为10-90%o,p’和10-90%p,p’,优选为10-60%o,p’和40-90%p,p’,优选为15-50%o,p’和50-85%p,p’,优选为20-40%o,p’和60-80%p,p’。还可以存在少量o,o’异构体,例如不超过5%,优选不超过3%的o,o’异构体。
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优选具有11至15重量%,优选12至14重量%的异氰酸酯基团。所述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可任选地含有最高为20重量%,优选最高为17重量%,优选最高为14重量%,优选最高为11重量%,优选至少为2重量%,优选至少为4重量%,优选至少为6重量%的Mn为300至3500的二醇的聚合残基。优选地,Mn至少是400,优选至少为600,优选至少为900;优选不超过3000,优选不超过2500,优选不超过2000。优选地,二醇包含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1,4-丁二醇或其混合物,优选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其混合物的聚合残基。
优选地,所述第一多元醇由以下步骤制备:(a)使甘油三酯与0.11至0.13g马来酸酐/g甘油三酯在150°C至250°C的温度下反应形成马来酸化甘油三酯;和(b)以步骤(a)和(b)中各成分的总重量为基准计,使所述马来酸化甘油三酯与至少一种C2-C40二醇和0至15重量%的至少一种C4-C12酸酐、C4-C12二元酸或C4-C12内酯(该含量不包括步骤(a)的马来酸酐,该马来酸酐已经是马来酸化甘油三酯的一部分)在170℃至260℃的温度下反应。优选地,步骤(a)中的反应温度为180°C至235°C,优选为190°C至230°C。优选地,反应压力约为大气压(约100kPa)到1750kPa,优选至少为200kPa,优选至少为300kPa,优选不超过700kPa。优选地,步骤(b)中的反应温度为180°C至250℃,优选为190°C至240℃。优选地,步骤(a)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100°C以下以控制步骤(b)中最初的放热反应,然后重新加热至所述反应温度。当然,反应时间将取决于其他条件,可容易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确定,但通常在1至10小时的范围内,优选在2至8小时的范围内。优选地,步骤(b)过程中的酯化/酯交换催化剂存在的量不超过0.1重量%,或者0.01重量%。这些催化剂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包括锡、钛、铋和锆催化剂。钛催化剂是优选的,尤其是三烷酸烷基锡、氧化羟丁基锡、四烷氧基钛酸盐和烷酸铋。优选地,在步骤(b)中加入1至12重量%,优选2至9重量%的C4-C12酸酐、二元酸或内酯。优选地,将酸酐、二元酸或内酯与C2-C40二醇(如果使用的话,包括三醇)大约同时加入马来酸化甘油三酯中。优选地,在二醇之前不久加入酸酐、二元酸或内酯,使得在与二醇和三醇发生酯化/酯交换反应之前与马来酸化甘油三酯充分混合,例如在酸酐/元酸加入之前不超过60分钟,优选不超过30分钟,优选不超过20分钟,优选不超过10分钟。
优选地使得甘油三酯与至少0.115g马来酸酐/g甘油三酯反应;优选不超过0.125g马来酸酐/g甘油三酯反应,优选不超过0.12g马来酸酐/g甘油三酯反应。
优选地,以反应混合物中的所有成分计,加入用于制备第一多元醇的C2-C40二醇的量是12%至30%;优选至少为15%,优选至少为16%,优选至少为17%,优选至少为18%;优选不超过29%,优选不超过28%,优选不超过27%,优选不超过25%。优选地,反应混合物每摩尔总成分含有1.5至3摩尔,优选至少1.7摩尔,优选至少2摩尔,优选不超过2.5摩尔,优选不超过2.35摩尔的二醇。优选地,至少一种三醇的含量不超过二醇和三醇总量的2%,优选不超过1%,优选不超过0.5%,优选不超过0.3%,优选不超过0.2%。可加入少量具有超过三个羟基的化合物以提高支化程度,例如季戊四醇。优选地,具有超过三个羟基的化合物的量不超过二醇和三醇总量的0.5%,优选不超过0.3%,优选不超过0.2%,优选不超过0.1%。优选地,加入步骤(b)中反应化合物的反应物基本上不含三醇和更高官能性的羟基化合物,即只加入二醇。优选地,加入的二醇、三醇和四醇的量足以与所有羧基官能团反应,形成羟值75至150mgKOH/g,或者90至125mg KOH/g,或者95至115mg KOH/g的多元醇。可容易地根据其他成分的量计算该添加量。
优选地,以两个步骤中成分的总重计,加入以制备第一多元醇的C4-C12酸酐、二元酸或者内酯的量至少为1%,优选至少为2%,优选至少为3%,优选至少为4%,优选不超过11%,优选不超过10%,优选不超过9%,优选不超过8%,优选不超过7%。
优选地,将少量单官能羟基反应性化合物以及二醇/酸酐/内酯加入制备第一多元醇的反应中以降低羟基官能性,并且可能地限制分子量和粘度。羧酸适用于该目的,例如C7-C22羧酸,或者C7-C14羧酸,或者C7-C10羧酸。优选芳族羧酸。优选地,这些化合物不具有羟基或氨基官能团。这些化合物的加入量是各成分总量的3%至10%;优选至少为4%,优选至少为5%;优选不超过8%,优选不超过6%。特别优选的化合物包括例如苯甲酸和辛酸。
通过第一多元醇与MDI,以及可任选的Mn为300至2000的二醇反应形成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优选地,温度是20°C至110°C,优选为80°C至95°C。反应时间取决于温度并且可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方式确定。
优选地,第二多元醇是羟基封端的聚酯。优选地,第二多元醇的羟值为75至150mg KOH/g,优选为90至125mg KOH/g,优选为95至115mg KOH/g。优选地,第二多元醇的羟基官能度为1.9至2.5,优选为1.95至2.4,优选为2至2.3。优选地,第二多元醇包含45至100%具有式(I)的取代基的多元醇,该式(I)的取代基
通过碳碳单键与脂肪酸烃基中的饱和碳原子连接(显示连接于式I的“CH”基团);式中R1和R2是脂族或环脂族二醇的酯化残基;所述第二多元醇包含:(i)每个脂肪酸烃基0.3至0.5个单位的式(I);和(ii)0至15重量%的至少一种C4-C12酸酐、C4-C12二元酸或C4-C12内酯种的酯化残基,不包括连接于脂肪酸烃基的式(I)单元;所述第二多元醇的羟值为100至225mg KOH/g。
在本发明的双组分体系中,所述异氰酸酯基与异氰酸酯活性基团的相对比例可以根据需要变化,优选NCO/OH的摩尔比为0.9:1至2: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NCO/OH的基团摩尔比为1:1至1.8:1,或者1:1至1.6:1,或者1.2:1至1.5:1。
本发明的体系考虑采用两种组分,施加到基材上之前或者施加期间优选用合适的混合机(例如电动、气动或者以其他动力方式的机械混合机,或者静态混合机)混合以形成粘结剂。因此,所述异氰酸酯组分通常独立于所述多元醇组分封装。可以在层叠工艺之前的任意合适的时间进行混合。所有这些步骤都可以在环境室温或超过环境条件的条件下进行。例如,所述两种组分可以在即将混合之前进行加热,在涂覆和层叠过程过程中以升高的温度进行施涂。优选地,温度不超过65°C。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加热或者冷却以得到层叠。
本发明的粘合剂可以用来将二至五种基材粘合在一起。所述基材可以是类似或者不类似的材料。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一层粘合剂施涂于第一基材层,所得的粘合剂层用第二基材层覆盖以形成层叠的制品,这两层基材通过干燥的粘合剂层粘合在一起。可以为所述层叠添加第三层和第四层膜,形成三层或四层的层叠。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层以成卷的基材的形式提供。所述片材的厚度可以约为0.5至10密耳。厚度也可以更大,也可以更小(例如等于或大于约5微米)。
可以采用常规的施涂技术将本发明的组合物施涂于所需的基材,例如可采用:无溶剂层合机、轮转凹版印刷、苯胺印刷、常规喷涂或无空气喷涂、辊涂、刷涂、绕线棒刮涂、刮涂,或者例如幕涂、溢涂(flood-coating)、杯式涂覆、圆盘式涂覆(disc-coating)的涂布方法和浸涂法。使用粘合剂进行的涂覆可以在整个表面上进行,或者可以仅在一部份表面上进行,例如沿一条边涂覆,或者在间隔的位置进行涂覆。该粘合剂对于层叠塑料膜、金属膜或镀金属的塑料膜的封装和密封应用特别具有吸引力。特别优选的膜包括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浇铸、吹制取向、双轴拉制)、尼龙、聚苯乙烯、共挤出膜、聚酯膜、陶瓷(SiOx,AlOx)涂覆的膜(聚酯、尼龙等)、聚丙烯酸涂覆的膜(聚酯、尼龙等)、聚偏二氯乙烯涂覆的膜、镀金属的膜(聚酯、聚丙烯等)。
实施例
采用布式粘度计在约25°C的温度下操作来测量粘度。采用2-5的转轴数量,对于所测量的粘度范围是合适的。如下所述制备多元醇。
实施例1: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大豆油(纯植物油) | 1861.20 |
2 | 马来酸酐 | 223.35 |
3 | 二甘醇 | 743.82 |
4 | 季戊四醇 | 0.76 |
5 | 己二酸 | 299.58 |
6 | FASCAT 9100(氧化羟丁基锡) | 0.4000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过程中的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和6;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2.4,羟值(OHN)112,Mn 2000,Mw 22550,25℃的粘度1289cps。
实施例2: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大豆油(纯植物油) | 2176.60 |
2 | 马来酸酐 | 261.58 |
3 | 二甘醇 | 561.78 |
4 | 季戊四醇 | 0.81 |
5 | 邻苯二甲酸酐 | 2.39 |
6 | FASCAT 9100(氧化羟丁基锡) | 0.4500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和6;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2.1,羟值(OHN)115.6,Mn 1400,Mw 16900,25℃的粘度1123cps。
实施例3: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大豆油(纯植物油) | 2048.30 |
2 | 马来酸酐 | 247.92 |
3 | 二甘醇 | 672.36 |
4 | 季戊四醇 | 0.86 |
5 | 己二酸 | 164.92 |
6 | FASCAT 9100(氧化羟丁基锡) | 0.45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和6;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2.5,羟值(OHN)112,Mn 800,Mw 16950,25℃的粘度1235cps。
实施例4: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00℃。
3 树脂在200℃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和6;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3.0,羟值(OHN)105,Mn 1350,Mw 19300,25℃的粘度1322cps。
实施例5: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大豆油(纯植物油) | 2048.10 |
2 | 马来酸酐 | 246.34 |
3 | 二甘醇 | 673.81 |
4 | 季戊四醇 | 0.85 |
5 | 己二酸 | 165.02 |
6 | FASCAT 9100(氧化羟丁基锡) | 0.44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过程中的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和6;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2.3,羟值(OHN)107,Mn 1500,Mw 30300,25℃的粘度1640cps。
实施例6:基于树脂1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LUPRANATE M) | 326.38 |
2 | LUPRANATE MI | 210.80 |
3 | 实施例1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511.20 |
4 | 85%磷酸 | 0.25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45-50℃。
3 在1.5小时内将物品3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保持在80-85°C。
4 将树脂保持在80-8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4)。
5 加入物品4;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6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3.01%NCO,Mn 850,Mw 27500,25°C粘度为12293cps。
实施例7:基于树脂1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 | 311.45 |
2 | LUPRANATE MI | 201.92 |
3 | 多元醇PPG 1025 | 100.40 |
4 | 实施例1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84.55 |
5 | 85%磷酸 | 0.28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45-50℃。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65-70°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4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0°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0°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1)。
6 加入物品5;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3.10%NCO,Mn 850,Mw 17000,25°C粘度为8460cps。
实施例8:基于树脂1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22.28 |
2 | LUPRANATE MI | 208.79 |
3 | 多元醇PPG 1025 | 103.43 |
4 | VORANOL 220-056N | 53.43 |
5 | 实施例1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50.68 |
6 | 85%磷酸 | 0.29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45-50℃。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65-70°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0°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0°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3.13%NCO,Mn 800,Mw 35150,25°C粘度为6517cps。
实施例9:基于树脂2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15.42 |
2 | LUPRANATE MI | 204.09 |
3 | 多元醇PPG 1025 | 101.44 |
4 | VORANOL 220-056N | 51.08 |
5 | 实施例2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38.66 |
6 | 85%磷酸 | 0.35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60-70℃。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3.18%NCO,Mn 900,Mw 30700,25°C粘度为6837cps。
实施例10:基于树脂2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12.43 |
2 | LUPRANATE MI | 202.83 |
3 | 多元醇PPG 1025 | 53.67 |
4 | VORANOL 220-056N | 50.65 |
5 | 实施例2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92.90 |
6 | 85%磷酸 | 0.31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60-70℃。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38%NCO,Mn 900,Mw 36900,25°C粘度为8603cps。
实施例11:基于树脂2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60-70℃。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3.09%NCO,Mn 750,Mw 12900,25°C粘度为6127cps。
实施例12:基于树脂1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12.18 |
2 | LUPRANATE MI | 202.33 |
3 | 多元醇PPG 1025 | 50.28 |
4 | VORANOL 220-056N | 100.63 |
5 | 实施例1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56.71 |
6 | 85%磷酸 | 0.2915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45-50℃。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65-70°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0°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0°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3.16%NCO,Mn 800,Mw 13300,25°C粘度为6600cps。
实施例13:基于树脂1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60.67 |
2 | LUPRANATE MI | 161.55 |
3 | 多元醇PPG 1025 | 106.44 |
4 | VORANOL 220-056N | 53.45 |
5 | 实施例1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61.37 |
6 | 85%磷酸 | 0.2535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55-65℃。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35%NCO,Mn 900,Mw 3750,25°C粘度为8130cps。
实施例14:基于树脂1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55-65℃。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78%NCO,Mn 650,Mw 1800,25°C粘度为6483cps。
实施例15:基于树脂3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15.30 |
2 | LUPRANATE MI | 202.51 |
3 | 多元醇PPG 1025 | 100.33 |
4 | VORANOL 220-056N | 52.73 |
5 | 实施例3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41.20 |
6 | 85%磷酸 | 0.2898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55-65℃。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73%NCO,25°C粘度为7170cps。
实施例16:基于树脂3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11.78 |
2 | LUPRANATE MI | 201.97 |
3 | 多元醇PPG 1025 | 50.28 |
4 | VORANOL 220-056N | 102.16 |
5 | 实施例3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52.52 |
6 | 85%磷酸 | 0.2734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55-65℃。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56%NCO,25°C粘度为6580cps。
实施例17:基于树脂3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61.05 |
2 | LUPRANATE MI | 152.13 |
3 | 多元醇PPG 1025 | 100.78 |
4 | VORANOL 220-056N | 51.97 |
5 | 实施例3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40.51 |
6 | 85%磷酸 | 0.2739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55-65℃。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38%NCO,25°C粘度为7033cps。
实施例18:基于树脂3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65.43 |
2 | LUPRANATE MI | 153.74 |
3 | 多元醇PPG 1025 | 51.11 |
4 | VORANOL 220-056N | 101.83 |
5 | 实施例3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57.34 |
6 | 85%磷酸 | 0.2907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55-65℃。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46%NCO,25°C粘度为6833cps。
实施例19:基于树脂5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61.70 |
2 | LUPRANATE MI | 153.50 |
3 | VORANOL 1010L多元醇 | 100.49 |
4 | VORANOL P400多元醇 | 50.39 |
5 | 实施例5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21.52 |
6 | 85%磷酸 | 0.3814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45-50℃。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65-70°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0°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0°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51%NCO。
实施例20:基于树脂5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519.68 |
2 | VORANOL 1010L多元醇 | 100.51 |
3 | VORANOL P400多元醇 | 50.35 |
4 | 实施例5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19.49 |
5 | 85%磷酸 | 0.3870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45-50℃。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2和3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65-70°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4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0°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0°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5;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86%NCO,25°C粘度为13983cps。
实施例21:基于树脂5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515.17 |
2 | VORANOL 1010L多元醇 | 51.01 |
3 | VORANOL P400多元醇 | 50.97 |
4 | 实施例5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68.47 |
5 | 85%磷酸 | 0.3669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45-50℃。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2和3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65-70°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4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0°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0°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5;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3.14%NCO。
实施例22:基于树脂5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61.80 |
2 | DESMODUR 2460M | 153.88 |
3 | VORANOL 1010L多元醇 | 100.62 |
4 | VORANOL 2000L多元醇 | 50.36 |
5 | 实施例5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68.60 |
6 | 85%磷酸 | 0.4049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55-65℃。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10%NCO,25°C粘度为15953cps。
实施例23:基于树脂5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12.08 |
2 | DESMODUR 2460M | 202.41 |
3 | VORANOL 1010L多元醇 | 50.83 |
4 | VORANOL 2000L多元醇 | 100.65 |
5 | 实施例5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54.70 |
6 | 85%磷酸 | 0.4279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55-65℃。
3 在0.50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5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3.37%NCO,25°C粘度为11920cps。
实施例24:基于树脂4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322.75 |
2 | DESMODUR 2460M | 208.88 |
3 | VORANOL 1010L多元醇 | 103.53 |
4 | VORANOL 2000L多元醇 | 54.74 |
5 | 实施例4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53.10 |
6 | 85%磷酸 | 0.3113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55-65℃。
3 在0.25小时内将物品3和4的混合物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维持在75-85°C。
4 在1.0小时内将物品5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将树脂保持在85-95°C。
5 将树脂保持在85-95°C;监测NCO直至NCO<13.3(理论值13.10)。
6 加入物品6;在80-85°C下维持0.50小时。
7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3.40%NCO,25°C粘度为6563cps。
实施例25: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大豆油(纯植物油) | 1230.10 |
2 | 马来酸酐 | 176.73 |
3 | 二甘醇 | 580.30 |
4 | 季戊四醇 | 0.71 |
5 | 邻苯二甲酸酐 | 102.45 |
6 | FASCAT 4100(氧化羟丁基锡) | 0.3190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过程中的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和6;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400mm直到AV<3.0。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1.7,羟值(OHN)176,Mn 1300,Mw 8100,25℃的粘度1130cps。
实施例26:制备生物基聚酯掺混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实施例25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3674.50 |
2 | 85%磷酸 | 2.1506 |
3 | 去离子水 | 4.0932 |
1 将物品1加入到5升反应器中;对树脂进行氮气/真空脱气。
2 搅拌并将物品2和3缓慢加入物品1中。
3 加热到52°C并混合1小时。
4 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2.9,羟值(OHN)180,Mn 1250,Mw 5950,25℃的粘度1130cps。
实施例27:制备生物基聚酯掺混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实施例26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505.43 |
2 | VORANOL CP 450多元醇 | 217.64 |
1 将物品1加入玻璃瓶。
2 搅拌并将物品2缓慢加入物品1中。
3 在碾研机上混合1小时;将树脂加热到56°C;再搅拌1小时。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2.7,羟值(OHN)244,Mn 750,Mw 4300,25℃的粘度772cps。
实施例28:制备生物基聚酯掺混物
1 将物品1加入玻璃瓶。
2 搅拌并将物品2缓慢加入物品1中。
3 在碾研机上混合2小时。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3.0,羟值(OHN)198.3,Mn 1250,Mw 6300,25℃的粘度1249cps。
实施例A: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大豆油(纯植物油) | 1226.40 |
2 | 马来酸酐 | 157.00 |
3 | 二甘醇 | 416.00 |
4 | 季戊四醇 | 0.45 |
5 | 邻苯二甲酸酐 | 1.00 |
6 | FASCAT 9100(氧化羟丁基锡) | 0.25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和6;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1.5,羟值(OHN)156,Mn 1700,Mw 14150,25℃的粘度905cps。
实施例B: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大豆油(纯植物油) | 1226.40 |
2 | 马来酸酐 | 157.00 |
3 | 二甘醇 | 451.60 |
4 | 季戊四醇 | 0.45 |
5 | 邻苯二甲酸酐 | 1.00 |
6 | FASCAT 9100(氧化羟丁基锡) | 0.25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和6;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1.0,羟值(OHN)179,Mn 1150,Mw 9000,25℃的粘度686cps。
实施例C: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大豆油(纯植物油) | 1226.40 |
2 | 马来酸酐 | 157.00 |
3 | 二甘醇 | 392.80 |
4 | 季戊四醇 | 0.45 |
5 | 邻苯二甲酸酐 | 1.00 |
6 | FASCAT 9100(氧化羟丁基锡) | 0.25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和6;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1.0,羟值(OHN)146,25℃的粘度982cps。
实施例D: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和6;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2.8,羟值(OHN)123,Mn 1250,Mw 28650,25℃的粘度1695cps。
实施例E: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大豆油(纯植物油) | 1226.40 |
2 | 马来酸酐 | 157.00 |
3 | 二甘醇 | 400.00 |
4 | 季戊四醇 | 0.45 |
5 | 邻苯二甲酸酐 | 1.00 |
6 | FASCAT 9100(氧化羟丁基锡) | 0.25 |
7 | 苯甲酸 | 40.00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6和7;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1.7,羟值(OHN)140,Mn 1150,Mw 18200,25℃的粘度1150cps。
实施例F: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大豆油(纯植物油) | 1226.40 |
2 | 马来酸酐 | 157.00 |
3 | 二甘醇 | 400.00 |
4 | 季戊四醇 | 0.45 |
5 | 邻苯二甲酸酐 | 1.00 |
6 | FASCAT 9100(氧化羟丁基锡) | 0.25 |
7 | 苯甲酸 | 40.00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4、5、6和7;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2.4,羟值(OHN)133,Mn 1200,Mw 21250,25℃的粘度924cps。
实施例G: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大豆油(纯植物油) | 1226.40 |
2 | 马来酸酐 | 157.00 |
3 | 二甘醇 | 388.00 |
4 | 乙醇胺 | 6.50 |
5 | FASCAT 9100(氧化羟丁基锡) | 0.20 |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5;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4;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1.2,羟值(OHN)148,25℃的粘度1189cps。
实施例H:制备生物基聚酯树脂
1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2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225℃。
3 树脂在225℃维持2小时,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4 将树脂冷却到约65°C。
5 当树脂为85℃时,加入物品5;继续冷却至65℃。
6 当树脂为65℃时,加入物品3、4;在65-75℃维持0.50小时。
7 缓慢加热至100℃并维持30分钟。
8 将树脂加热到225°C并维持该温度,每1小时监测AV和粘度。
9 将树脂维持在225℃直到AV<15。
10 当AV<15时施加真空;维持在225℃、约325mm直到AV<5。
11 将树脂冷却至约150℃;过滤并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酸值(AV)1.1,羟值(OHN)109,Mn 1400,Mw 26200,25℃的粘度1390cps。
实施例I:基于树脂A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132.84 |
2 | LUPRANATE MI | 204.36 |
3 | 实施例A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262.80 |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35℃。
在1.00小时内将物品3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保持在80°C。
将树脂在80°C保持1.0小时。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95%NCO,25°C粘度为26100cps。
实施例I:基于树脂B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128.20 |
2 | LUPRANATE MI | 198.18 |
3 | 实施例B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273.00 |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35℃。
在1.00小时内将物品3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保持在80°C。
将树脂在80°C保持1.0小时。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96%NCO,25°C粘度为27870cps。
实施例K:基于树脂D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122.70 |
2 | MONDUR ML | 188.70 |
3 | 实施例D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288.60 |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35℃。
在1.00小时内将物品3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保持在80°C。
将树脂在80°C保持1.0小时。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98%NCO,25°C粘度为44840cps。
实施例L:基于树脂E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126.06 |
2 | MONDUR ML | 193.74 |
3 | 实施例E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280.20 |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35℃。
在1.00小时内将物品3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保持在80°C。
将树脂在80°C保持1.0小时。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96%NCO,25°C粘度为26850cps。
实施例M:基于树脂F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124.62 |
2 | MONDUR ML | 191.58 |
3 | 实施例F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283.80 |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35℃。
在1.00小时内将物品3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保持在80°C。
将树脂在80°C保持1.0小时。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94%NCO,25°C粘度为17600cps。
实施例N:基于树脂F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35℃。
在1.00小时内将物品3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保持在80°C。
将树脂在80°C保持1.0小时。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4.97%NCO,25°C粘度为5747cps。
实施例O:基于树脂C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127.14 |
2 | MONDUR ML | 195.66 |
3 | 实施例C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277.20 |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35℃。
在1.00小时内将物品3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保持在80°C。
将树脂在80°C保持1.0小时。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2.95%NCO,25°C粘度为35230cps。
实施例P:基于树脂G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127.44 |
2 | MONDUR ML | 195.96 |
3 | 实施例G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276.60 |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35℃。
在1.00小时内将物品3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保持在80°C。
将树脂在80°C保持1.0小时。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3.00%NCO,25°C粘度为25730cps。
实施例Q:基于树脂H制备NCO封端的预聚物
物品 | 单体/中间体 | 加料(克) |
1 | 4,4'-MDI-ISONATE 125M | 119.88 |
2 | LUPRANATE MI | 184.32 |
3 | 实施例H的生物基聚酯树脂 | 295.80 |
在环境温度(25-30℃)下将物品1-2加入容器中。
氮气下搅拌的同时将树脂加热至35℃。
在1.00小时内将物品3加入到树脂混合物中;保持在80°C。
将树脂在80°C保持1.0小时。
干燥氮气下进行包装。
最终的树脂具有以下性质:13.01%NCO,25°C粘度为12750cps。
采用一系列层压结构,用生物基聚酯评价异氰酸酯封端的生物基预聚物树脂的粘合性。这种两部分的粘合剂体系首先通过溶剂手工浇铸方法进行筛选,然后采用无溶剂涂覆方法在聚合型无溶剂涂覆机/层压机上选择体系。
实施例29: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7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a)CoexPP-Met/CoexPP(MB400):共挤出聚丙烯-金属化/共挤出聚丙烯(MB400)
(b)OPP(MB200)/OPP(MB200):具有取向的聚丙烯(MB200)/具有取向的聚丙烯(MB200)
(c)CoexPP-Met/CoexPP(70SPW):共挤出聚丙烯-金属化/共挤出聚丙烯(70SPW)
(d)CoexPP-Met/CoexPP(125BSR-ONE):共挤出聚丙烯-金属化/共挤出聚丙烯(125BSR-ONE)
as:粘合分裂
ftr:膜撕裂
pmt:部分金属转化
sec:第二膜上的粘合剂
zip:拉链粘结(zippery bond)
实施例30:
用实施例27的生物基聚酯评价实施例7的异氰酸酯封端的生物基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31: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7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32: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7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6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33:
用实施例27的生物基聚酯评价实施例8的异氰酸酯封端的生物基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34:
用实施例27的生物基聚酯评价实施例8的异氰酸酯封端的生物基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35: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8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36: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8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6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37: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9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38: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9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39: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9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40: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9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6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41: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0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42: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0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43: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0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6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44: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1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45: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1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46: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1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6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47: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2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48: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2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49: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3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50: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3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51: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3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6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52:
用实施例27的生物基聚酯评价实施例14的异氰酸酯封端的生物基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53: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4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54: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4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6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55: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5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56: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5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57: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5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6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58: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6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59: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6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60: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7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61: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7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62: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8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63: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8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64: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8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6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65: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9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66: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9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67: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9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6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68: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9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69: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19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70: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0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71: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0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72: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1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73: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1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74: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0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75: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0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76: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1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77: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1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78: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2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79: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2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80: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2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81: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2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82: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3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83: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3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84: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4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85: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4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86: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4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87: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4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5:100,形成50%的乙酸乙酯溶液,以产生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88:
用实施例27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2、23和24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在40℃的施加温度下在聚合型涂布机上作为无溶剂系统,以产生具有CoexPP-Met/CoexPP(MB400)结构的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实施例89:
用实施例28的聚酯评价实施例22、23和24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混合比为50:100,在40℃的施加温度下在聚合型涂布机上作为无溶剂系统,以产生具有CoexPP-Met/CoexPP(MB400)结构的1.63g/m2的涂层重量。根据固化时间检查粘结强度并在下表中示出。
Claims (10)
1.一种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其包含:(a)30-60重量%的第一多元醇的聚合残基,(b)40-55重量%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聚合残基以及(c)0-20重量%的Mn为300至3500的二醇的聚合残基,所述第一多元醇包含下式(I)的取代基,
所述式(I)通过碳碳单键与脂肪酸烃基中的饱和碳原子连接;其中R1和R2是脂族或者环脂族二醇的酯化残基;所述第一多元醇含有:(i)每个脂肪酸烃基0.33至0.4个单位的式(I);和(ii)0至12重量%的至少一种C4-C12酸酐、C4-C12二元酸或C4-C12内酯中的酯化残基,不包括连接于脂肪酸烃基的式(I)单元;所述第一多元醇的羟值为75至150mg KOH/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元醇包含3重量%至9重量%的至少一种C4-C12酸酐、C4-C12二元酸或C4-C12内酯的酯化残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元醇包含每个脂肪酸烃基0.35至0.38个单位的式(I)。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元醇包含15重量%至27重量%的至少一种C2-C8脂族二醇的聚合残基并且羟值为100至125mg KOH/g。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其特征在于,该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包含4-14重量%的Mn为300至3500的二醇的聚合残基。
6.一种双组分氨基甲酸酯体系,其包含:(1)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和(2)羟值(OHN)为50至250mg KOH/g且Mn为300至5000的第二多元醇;所述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包含:(a)30-60重量%的第一多元醇的聚合残基,所述第一多元醇包含下式(I)的取代基,
所述式(I)通过碳碳单键(显示连接于式(I)中的“CH”基团)与脂肪酸烃基中的饱和碳原子连接;其中R1和R2是脂族或者环脂族二醇的酯化残基;所述第一多元醇含有:(i)每个脂肪酸烃基0.33至0.4个单位的式(I);和(ii)0至12重量%的至少一种C4-C12酸酐、C4-C12二元酸或C4-C12内酯中的酯化残基,不包括连接于脂肪酸烃基的式(I)单元;所述第一多元醇的羟值为75至150mg KOH/g;(b)40-55重量%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聚合残基;以及(c)0-20重量%的Mn为300至3500的二醇的聚合残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组分氨基甲酸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元醇包含3重量%至9重量%的至少一种C4-C12酸酐、C4-C12二元酸或C4-C12内酯的酯化残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组分氨基甲酸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元醇包含15重量%至32重量%的至少一种C2-C8脂族二醇的聚合残基,所述第二多元醇的羟值为150至195mg KOH/g。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组分氨基甲酸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元醇包含3重量%至9重量%的C8-C12芳族酸酐的酯化残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161568702P | 2011-12-09 | 2011-12-09 | |
US61/568,702 | 2011-12-0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14650A true CN103214650A (zh) | 2013-07-24 |
Family
ID=47189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262961A Pending CN103214650A (zh) | 2011-12-09 | 2012-12-07 | 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46494B2 (zh) |
EP (1) | EP2602272A3 (zh) |
JP (1) | JP2013151649A (zh) |
CN (1) | CN103214650A (zh) |
BR (1) | BR102012031039A2 (zh) |
TW (1) | TWI58817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42046A (zh) * | 2016-06-28 | 2019-04-16 | Ptt全球化学公众有限公司 | 基于天然油多元醇的杂化多元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837429T3 (es) * | 2016-09-06 | 2021-06-30 | Akzo Nobel Coatings Int Bv | Composición termoendurecible, método de acabado de pintura y método para producir un artículo pintado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76121A1 (en) * | 2005-01-10 | 2007-11-29 | Westergom Christopher M | Diisocyanate terminated macromer and formulation thereof for use as an internal adhesive or sealant |
CN101823963A (zh) * | 2009-03-02 | 2010-09-08 | 罗门哈斯公司 | 生物基多元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188882A (en) | 1934-12-24 | 1940-01-30 | Edwin T Clocker | Condensation product and method |
DE635926C (de) | 1935-02-08 | 1936-09-28 | Springer & Moeller Akt Ges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tandoelen mit Holzoelcharakter |
US2569420A (en) | 1950-02-15 | 1951-09-25 | Monsanto Chemicals | Method of preparing adducts |
US3345311A (en) * | 1965-03-24 | 1967-10-03 | Baker Castor Oil Co | Castor oil, diisocyanate and hydroxy aliphatic acid ester prepolymers and elastomeric products prepared therefrom |
JPS4816332B1 (zh) * | 1966-12-29 | 1973-05-21 | ||
US6121398A (en) | 1997-10-27 | 2000-09-19 | University Of Delaware | High modulus polymers and composites from plant oils |
BRPI0812637A2 (pt) * | 2007-07-12 | 2015-02-24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pré-polímero, elastômero, processo para formar um pré-polímero ou elastômero, artigo, composição de revestimento de poliuretano termoplástico" |
JP2009167255A (ja) * | 2008-01-11 | 2009-07-30 | Inoac Corp | 低燃焼性軟質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 |
-
2012
- 2012-11-13 JP JP2012248975A patent/JP2013151649A/ja active Pending
- 2012-11-15 EP EP12192710.7A patent/EP2602272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12-04 US US13/693,495 patent/US8546494B2/en active Active
- 2012-12-05 BR BR102012031039-2A patent/BR102012031039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12-07 TW TW101146037A patent/TWI588172B/zh active
- 2012-12-07 CN CN2012105262961A patent/CN1032146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76121A1 (en) * | 2005-01-10 | 2007-11-29 | Westergom Christopher M | Diisocyanate terminated macromer and formulation thereof for use as an internal adhesive or sealant |
CN101823963A (zh) * | 2009-03-02 | 2010-09-08 | 罗门哈斯公司 | 生物基多元醇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42046A (zh) * | 2016-06-28 | 2019-04-16 | Ptt全球化学公众有限公司 | 基于天然油多元醇的杂化多元醇 |
CN109642046B (zh) * | 2016-06-28 | 2022-01-25 | Ptt全球化学公众有限公司 | 基于天然油多元醇的杂化多元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9123A (zh) | 2013-07-16 |
US20130150534A1 (en) | 2013-06-13 |
EP2602272A3 (en) | 2018-01-10 |
TWI588172B (zh) | 2017-06-21 |
BR102012031039A2 (pt) | 2013-09-17 |
EP2602272A2 (en) | 2013-06-12 |
US8546494B2 (en) | 2013-10-01 |
JP2013151649A (ja) | 2013-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23963B (zh) | 生物基多元醇 | |
CN101463241B (zh) | 层叠粘合剂 | |
CN105142896B (zh) | 透气性聚氨酯粘合剂 | |
US8022164B1 (en) | Two-component solvent-free polyurethane adhesives | |
US10233368B2 (en) | Two-component lamination adhesive of renewable origin | |
TWI786161B (zh) | 溶劑基黏著劑組合物 | |
CN111217992B (zh) | 一种聚酯多元醇及使用其制备的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 | |
EP0077192B1 (en) | Ternary adhesive systems | |
KR100881521B1 (ko) | 접착제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포장용 적층체 | |
US6994909B2 (en) | Isocyanate-based laminating adhesives | |
CN105793308A (zh) | 用于氨基甲酸酯体系的氨基硅烷粘合促进剂 | |
CN113667444B (zh) | 一种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
CN103214650A (zh) | 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 | |
WO2024016319A1 (en) | Solvent-free polyurethan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 |
US4486508A (en) | Laminates from an adhesive formed by a system containing an hydroxyl-terminated polymer, an isocyanate-terminated urethane and a polyisocyanate which is a cross-linking agent | |
CN115515783A (zh) | 环氧磷酸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