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3611B - Continuous unloader - Google Patents

Continuous unload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3611B
TWI583611B TW102125380A TW102125380A TWI583611B TW I583611 B TWI583611 B TW I583611B TW 102125380 A TW102125380 A TW 102125380A TW 102125380 A TW102125380 A TW 102125380A TW I583611 B TWI583611 B TW I5836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motor
unloader
chute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5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8572A (zh
Inventor
Haruhiko Tsuzuki
Masaki Kawarab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784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4041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984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369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08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8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3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36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12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comprising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fixed, or normally fixed, relative to traction element
    • B65G17/126Bucket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30Methods or devices for filling or emptying bunkers, hoppers, tanks, or like container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e.g.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65G65/34Emptying devices
    • B65G65/40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 B65G65/48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using other rotating means, e.g. rotating pressure sluices in pneumatic systems
    • B65G65/4881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using other rotating means, e.g. rotating pressure sluices in pneumatic system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60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 B65G67/606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us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lk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Description

連續卸載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卸載對象物之卸載機。
(先前技術文獻)
以往,作為該種技術領域,已知下述專利文獻1的卸載機。該卸載機係具備吊起散裝物之抓斗、及將抓斗的散裝物搬運至接收料斗之橫移裝置。該卸載機中,藉由將抓斗下降時產生之再生電力用作橫移裝置的移動電力的一部份,能夠降低耗電量。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213461號公報
然而,上述卸載機,抓斗所吊起之散裝物僅從橫移裝置投下。因此,在能量的有效利用方面還有改善的餘地,要求提高能量效率。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提高能量效率之卸載機。
本發明的卸載機的特徵為,具備:卸載部,卸載對象物;搬運部,搬運藉由卸載部卸載之對象物;落下部,使藉由搬運部搬運之對象物落下;及轉換部,將從落下部落下之對象物的落下能轉換成電能。
依據具備這種轉換部之構造,卸載對象物時的位能在對象物落下時轉換成電能。如此,能夠利用轉換後的電能,因此能夠有效利用由貨物的升降所產生之能量,且能夠提高能量效率。
此外,卸載部亦可連續卸載對象物。此時,卸載部連續卸載對象物,因此,對象物連續在落下部落下,藉此能夠將落下能連續轉換成電能,能夠大量且穩定地獲得電能。
此外,轉換部亦可具有藉由對象物的碰撞而旋轉之葉輪。此時,能夠以簡單的構造實現將落下能轉換成電能以有效活用能量之構造。
此外,落下部亦可具備導引部,該導引部將對象物進行導引,以使對象物與葉輪的葉片碰撞。此時,能夠使更大量的對象物與葉片碰撞,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能量效率。
此外,落下部亦可具備筒狀的滑槽,使對象物在滑槽的內部落下。此時,能夠抑制因對象物在滑槽的內部落下而由對象物產生之粉塵等的擴散。
此外,葉輪亦可設置於滑槽的下端側,而且,在滑槽 的下側設置儲存對象物之料斗,葉輪設置於比料斗中之對象物的儲存極限高度更高的位置亦可。此時,能夠拉長落下部的上端與葉輪的上下距離,因此能夠增加落下能而藉此獲得更多的電能。
此外,亦可在滑槽中設置能夠觀察內部的觀察窗。此時,能夠從滑槽的外部觀察滑槽內部的葉輪,因此能夠輕鬆地進行滑槽內部的葉輪等的維修。
本發明的卸載機為具備連續搬運對象物之斗式升降機之斗式升降機式的卸載機,該斗式升降機具有鏟取並裝載對象物之複數個鏟斗、及保持複數個鏟斗之環鏈,其特徵為,具備:轉換器,與電源連接;變頻器,與轉換器連接;及負載馬達,與變頻器連接,轉換器與變頻器透過直流母線連接,轉換器利用藉由負荷馬達的制動動作而產生之能量進行能量再生。
依據具備該種轉換器之構造,使藉由負載馬達的制動動作而產生之能量轉換成電能以進行能量再生。如此,在藉由制動器進行制動動作時能量不會以熱氣的形式排出到大氣中,且上述能量被再生為電能,因此能夠提高能量效率。
此外亦可為,負載馬達為將環鏈進行驅動而使其環繞之馬達,環鏈在搬運對象物時朝正方向環繞,轉換器在環鏈朝反方向旋轉時進行能量再生。此時,利用鏈條朝反方向環繞時的制動動作進行能量再生,因此能夠有效利用反向旋轉時的能量來提高能量效率。
此外亦可為,卸載機具備:能夠設置於碼頭上面的主體部、及設置成能夠相對於主體部迴轉且設置有斗式升降機之支臂,負載馬達亦可為使支臂迴轉之馬達。此外亦可為,卸載機具備能夠在碼頭上面行走的大樑,負載馬達為使大樑行走之馬達。
依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提高能量效率之卸載機。
1‧‧‧卸載機
2‧‧‧大樑(主體部)
7‧‧‧支臂
9‧‧‧斗式升降機(卸載部)
25‧‧‧鏈條(環鏈)
27‧‧‧鏟斗
39‧‧‧支臂輸送器(搬運部)
60‧‧‧落下部
61‧‧‧滑槽
62a、62b‧‧‧導引板(導引部)
63‧‧‧觀察窗
65‧‧‧葉輪(轉換部)
65a‧‧‧葉片
66‧‧‧增速器(轉換部)
67‧‧‧發電機(轉換部)
68‧‧‧料斗
171‧‧‧電源
172‧‧‧轉換器
173‧‧‧變頻器
175‧‧‧負載馬達
B‧‧‧直流母線
L‧‧‧儲存極限高度
M‧‧‧散裝貨(對象物)
第1圖係表示第1實施方式之卸載機之圖。
第2圖係第1圖的卸載機的斗式升降機上部的局部剖開立體圖。
第3圖係表示第1圖的卸載機中之落下部的內部之立體圖。
第4圖係從第3圖的相反方向觀察第1圖的卸載機中之落下部時的立體圖。
第5圖係表示第3圖的落下部中之滑槽的下部與料斗的內部之側視圖。
第6圖係表示第1圖的卸載機中之電力系統的概略構造之方塊圖。
第7圖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卸載機中之電力系統的構成之方塊圖。
第8圖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卸載機中之時間經過與 耗能之間的關係之曲線圖。
以下,參閱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卸載機的實施方式。
(第1實施方式)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卸載機1為斗式升降機式的船舶用連續卸載機(CSU),係從船舶的船艙103連續卸下對象物、亦即散裝貨M(例如焦碳或礦石等)之裝置。卸載機1具備能夠藉由與碼頭101平行鋪設之2根導軌3a沿該碼頭101行走的大樑2。大樑2為能夠設置於碼頭101上面之主體部。在大樑2上能夠迴轉地支撐迴轉框架5,在從該迴轉框架5橫向突設之支臂7的前端部支撐斗式升降機9(卸載部)。斗式升降機9藉由平衡桿12及配重13,與支臂7的起伏角度無關地保持鉛直。
卸載機1具備用於調整支臂7的起伏角度之缸體15。若使該缸體15伸長,則支臂7朝向上方而斗式升降機9上升,若使該缸體15縮短,則支臂7朝向下方而斗式升降機9下降。
斗式升降機9藉由設置於其下部之側面挖掘方式的鏟取部11,連續挖掘並鏟取船艙103內的散裝貨M,並且向上方搬運所鏟取之散裝貨M來卸載散裝貨M。
斗式升降機9具備:構成升降機井21之升降機主體 23、及相對於升降機主體23進行環繞運動之鏈斗29。鏈斗29具備:連結成環狀之一對滾子鏈條、亦即鏈條(環鏈)25、及兩端藉由該一對鏈條25支撐之複數個鏟斗27。具體而言,2根鏈條25在與第1圖的紙面正交之方向上並列設置,如第2圖所示,各鏟斗27以懸吊在2根鏈條25之間之方式透過既定的安裝件安裝於該鏈條25、25。
斗式升降機9還具備:掛繞有鏈條25之驅動輥31a、31b、31c、及導引鏈條25之轉向輥33。驅動輥31a設置於斗式升降機9的最上部9a,驅動輥31b設置於鏟取部11的前部,驅動輥31c設置於鏟取部11的後部。轉向輥33係位於驅動輥31a的稍下方之從動輥,用來導引鏈條25並且轉換鏈條25的行進方向。而且,驅動輥31b與驅動輥31c之間介設有缸體35,藉由伸縮該缸體35來改變兩個驅動輥31b、31c的配設軸間距離,以改變鏈斗29的移動環繞軌迹。另外,對應於存在2根鏈條25,驅動輥31a、31b、31c與轉向輥33亦分別各存在2個,並在與第1圖的紙面正交之方向上並列設置。
驅動輥31a、31b、31c驅動鏈條25,藉此使鏈條25相對於升降機主體23以既定的軌迹向箭頭W方向環繞移動(朝正方向環繞運動),鏈斗29在斗式升降機9的最上部9a與鏟取部11之間移動環繞並循環。
如第2圖所示,鏈斗29的鏟斗27以使開口部27a朝上的姿勢上升。並且,在斗式升降機9的最上部9a,當 通過驅動輥31a時,鏈條25的方向從朝上轉換為朝下,鏟斗27的開口部27a翻轉為朝下。在如此成為朝下的鏟斗27的開口部27a的下方形成有排出用滑槽36。該排出用滑槽36的下端與配設於斗式升降機9的外周之旋轉送料器37連接。
旋轉送料器37係將從排出用滑槽36搬出之散裝貨M搬運至支臂7側。支臂7上如第1圖所示配置有搬運藉由斗式升降機9卸載之散裝貨M之搬運部、亦即支臂輸送器39,該支臂輸送器39向後述之落下部60供給從旋轉送料器37交接之散裝貨M。在落下部60的下方配置有機內的帶式送料器43和機內輸送器45。
使用該卸載機1之散裝貨M的卸載如下進行。將斗式升降機9的下端部的鏟取部11插入於船艙103內,使鏈條25朝圖中箭頭W的方向環繞。如此一來,位於鏟取部11之鏟斗27連續進行焦碳和礦石等散裝貨M的挖掘及鏟取。並且,這些被鏟斗27鏟取並裝載之散裝貨M隨著鏈條25的上升而朝鉛直上方搬運至斗式升降機9的最上部9a。
之後,鏟斗27通過驅動輥31a的位置,該鏟斗27翻轉,藉此使散裝貨M從鏟斗27落下。從鏟斗27落下之散裝貨M落入到排出用滑槽36內而朝旋轉送料器37側搬出,進一步轉乘於支臂輸送器39而搬運至落下部60的上端。並且,散裝貨M從落下部60落下,透過傳送帶送料器43及機內輸送器45而搬出到陸地側設備49。利用 複數個鏟斗27反覆進行如上的動作,藉此連續卸載船艙103內的散裝貨M。
然而,以往的卸載機中,未能有效活用由散裝貨的升降所產生之能量,存在能量效率低的問題。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卸載機1中有效活用了散裝貨M在落下部60落下時的落下能。以下詳細說明落下部60。
如第3圖~第5圖所示,落下部60具備用於使散裝貨M落下之筒狀的滑槽61、及收容在滑槽61內部落下之散裝貨M之料斗68。在滑槽61的下端側設置有具備藉由散裝貨M的碰撞而旋轉之葉片65a之葉輪65。滑槽61形成為,隨著朝向下方其內部空間的區域縮小,藉由如此形成,能夠界定在內部落下之散裝貨M的落下路徑,並且抑制由散裝貨M產生之粉塵等的擴散。
在滑槽61的上部設置有導引板62a、62b,該導引板62a、62b接收藉由支臂輸送器39搬運之散裝貨M,並且以使散裝貨M與葉輪65的葉片65a碰撞之方式導引散裝貨M。導引板62a設置成在與支臂輸送器39對置之位置上下延伸,導引板62b設置成從支臂輸送器39的下部傾斜延伸。導引板62a、62b設置成彼此對置,藉由支臂輸送器39搬運之散裝貨M一邊與導引板62a、62b碰撞,一邊在滑槽61內落下而與葉輪65的單側的葉片65a碰撞。另外,為了使散裝貨M與葉輪65的單側的葉片65a碰撞,導引板62a設置在比葉輪65的中心更靠導引板62b側為較佳。
並且,在滑槽61上設置有能夠觀察其內部之觀察窗63。觀察窗63例如為開口。操作者等能夠從該觀察窗63觀察滑槽61內部的葉輪65,能夠輕鬆地進行葉輪65的維修等。另外,觀察窗63的構造、位置及個數無特別限定。亦即,觀察窗63可並非為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之單純的開口,例如可以設置有開閉自如的門。
葉輪65,對於繞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軸旋轉之軸部65b具備8片葉片65a,落下之散裝貨M與葉片65a碰撞,藉此使軸部65b旋轉。在滑槽61的葉輪65背後的部份形成有用於插通軸部65b之孔部(未圖示),如第4圖所示,在該孔部外側設置有增速器66。並且,在與增速器66相鄰之位置設置有發電機67。軸部65b與增速器66連接,軸部65b的旋轉被傳遞至增速器66,增速器66增加該旋轉的轉速並傳遞至發電機67。如此,由散裝貨M與葉片65a碰撞所獲得之軸部65b的旋轉透過增速器66傳遞至發電機67,藉由發電機67轉換成電能。
料斗68係用於儲存散裝貨M者,如第5圖所示設置於滑槽61的下側。料斗68呈筒狀,且形成為隨著朝向下方其內部空間的區域縮小。並且,在料斗68上設置有:具備沿水平方向旋轉之葉片69a之限位開關69。限位開關69的葉片69a的高度位置與料斗68中之散裝貨M的儲存極限高度L一致。如此,積蓄在料斗68內之散裝貨M尚未達到儲存極限高度L的狀態下,葉片69a繼續旋轉,若散裝貨M達到儲存極限高度L,則葉片69a的旋轉 受散裝貨M阻礙,葉片69a停止旋轉。限位開關69藉由檢測該葉片69a停止旋轉之狀態來偵知散裝貨M已達到儲存極限高度L,向卸載機1的控制部(未圖示)輸出訊號。
若接收到來自限位開關69的訊號,則控制部控制斗式升降機9及支臂輸送器39的動作,以停止斗式升降機9所進行之散裝貨M的卸載、及支臂輸送器39所進行之散裝貨M的搬運。此外,控制部控制斗式升降機9及支臂輸送器39,以使從落下部60落下之散裝貨M的量恆定,例如在斗式升降機9大量卸載散裝貨M時降低鏟斗27及支臂輸送器39的移動速度,在斗式升降機9的散裝貨M的卸載量較少時,加快鏟斗27及支臂輸送器39的移動速度,藉此使每單位時間從落下部60落下之散裝貨M的量成為恆定。
此外,如上述經發電機67轉換後之電能如第6圖所示,在卸載機1的電源系統70中供給至對上述之驅動輥31a、31b、31c進行驅動之負載馬達75。電源系統70具備該負載馬達75、電源71、變壓器72、AC/AC轉換器73及變頻器74。變壓器72、AC/AC轉換器73及變頻器74設置於卸載機1的電氣室E。
電源71為地上電源,其向變壓器72供給交流電。變壓器72將由電源71供給之交流電的電壓轉換成預定的電壓並供給至變頻器74。變頻器74向負載馬達75供給來自變壓器72的供給電力,負載馬達75藉由來自變頻器 74的電力而作動。這樣,藉由使負載馬達75作動,將驅動輥31a、31b、31c驅動,使鏈條25朝箭頭W方向環繞,而將斗式升降機9驅動。
此外,本實施方式中,如上述具備發電機67及AC/AC轉換器73,發電機67向AC/AC轉換器73供給電力。AC/AC轉換器73將來自發電機67的電力的頻率轉換成預定的頻率並將電力供給至變頻器74。並且,變頻器74發揮以下作用,亦即將來自AC/AC轉換器73的供給電力供給至負載馬達75,以輔助從電源71至負載馬達75的電力供給。
以上,在本實施方式之卸載機1,藉由具備發揮轉換部的作用之葉輪65、增速器66及發電機67,使卸載散裝貨M時的位能在落下時轉換成電能,能夠利用轉換後的電能,因此能夠有效活用由散裝貨M的升降所產生之能量,能夠提高能量效率。並且,能夠從發電機67供給電力,因此能夠降低來自電源71的電力消耗,能夠降低從電源71向負載馬達75供給電力之電力設備的容量,降低設備所花費之成本。
此外,卸載機1為斗式升降機式的連續卸載機,如上述,斗式升降機9能夠連續卸載散裝貨M並將散裝貨M在落下部60落下時的落下能連續轉換成電能,因此能夠大量且穩定地獲得電能。
此外,作為轉換部具備葉輪65,因此能夠以簡單的構造實現用於有效活用能量效率之構造,而且,藉由具備 發揮引導部的作用之引導板62a、62b,能夠使更大量的散裝貨M與葉輪65a碰撞,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能量效率。
並且,葉輪65設置於滑槽61的下端側,且設置於比料斗68中之散裝貨M的儲存極限高度L更高的位置。因此,能夠拉長落下部60的上端與葉輪65之間的上下距離,能夠增加散裝貨M的落下能而藉此獲得更多的電能。並且,藉由使散裝貨M與葉輪65的葉片65a碰撞,還能夠緩和散裝貨M向料斗68內落下時的衝擊。
(第2實施方式)
接著,參閱第7圖及第8圖對卸載機的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卸載機與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第1實施方式的卸載機1同樣地為斗式升降機式的船舶用連續卸載機(CSU)。以下,關於第2實施方式的卸載機,對與第1實施方式的卸載機1不同之部份進行重點說明,省略重複之說明。
第2實施方式的卸載機具備對驅動輥31a、31b、31c進行驅動之鏟斗用馬達(未圖示)、使迴轉框架5迴轉之迴轉馬達(未圖示)、使大樑2行走之行走馬達(未圖示)、及將支臂輸送器39進行驅動之支臂輸送器用馬達(未圖示)。鏟斗用馬達、迴轉馬達、行走馬達及支臂輸送器用馬達,從第7圖所示之電源系統170的電源171獲得電力來進行動作。以下,將鏟斗用馬達、迴轉馬達及行 走馬達作為負載馬達175,並將支臂輸送器用馬達作為馬達185來進行說明。
電源系統170具備上述電源171、轉換器172、變頻器173、負載馬達175、動力開關182及馬達185。電源171為商用電源,其向轉換器172供給交流電。轉換器172將由電源171供給之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轉換器172與變頻器173透過直流母線B連接,經轉換器172轉換後之直流電透過直流母線B供給至變頻器173。變頻器173將來自轉換器172的直流電轉換成預定頻率的交流電而將該交流電供給至負載馬達175。負載馬達175藉由來自變頻器173的交流電而作動,藉由負載馬達175的作動,例如進行驅動輥31a、31b、31c的驅動、迴轉框架5的迴轉及大樑2的行走。
此外,電源171透過動力開關182向馬達185供給交流電。動力開關182為接觸器,其藉由來自外部的開關操作而被開啟/關閉。動力開關182為關閉狀態時,從電源171至馬達185的交流電被切斷,動力開關182成為開啟狀態時從電源171向馬達185供給交流電。馬達185藉由來自電源171的交流電而作動,藉由馬達185的作動,例如進行支臂輸送器39的驅動。
此外,本實施方式的卸載機中,藉由制動器(未圖示)來對鏟斗27的移動、迴轉框架5的迴轉、或大樑2的行走進行制動時,其制動時的能量被轉換成電能。此外,以往的卸載機中,制動電阻器與變頻器連接,進行上 述制動動作時,電能藉由該制動電阻器進一步轉換成熱能而排到大氣中。
卸載機的重量非常大,因此排到大氣中之熱能的量亦非常大,以往的卸載機中,存在能量效率低且無法有效利用制動時的能量之問題。並且,以往的卸載機中,為了防止例如在產生強風時等之意外的支臂迴轉等而需要大量的電能,並且為了防備制動時產生大量熱能的情況而需要設置製冷裝置,此外,還存在有可能因接收大量電能而對制動電阻器產生不良影響之問題。
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卸載機中,藉由負載馬達175的制動動作而產生之能量被轉換成電能來進行能量再生。具體而言,當鏟斗27的移動、迴轉構架5的迴轉、或大樑2的行走被制動時,從負載馬達175透過變頻器173及直流母線B向轉換器172供給電能,轉換器172將被供給之電能透過動力開關182供給至馬達185。
並且,為了排出鏟斗27的散裝貨M等而使鏟斗27利用重力等朝箭頭W的相反方向移動時,轉換器172亦進行能量再生。此時,馬達185接收來自電源171的電力和藉由轉換器172再生後之電力來作動。作為如此作動之轉換器172,例如可舉出IGBT轉換器等。
本實施方式之卸載機中,如上述,轉換器172利用藉由負載馬達175的制動動作而產生之能量來進行能量再生。如此,抑制在進行制動動作時能量以熱氣的形式排出到大氣中,上述能量被再生為電能,因此能夠抑制從電源 171供給之電力的消耗來削減成本並提高能量效率。而且,能夠謀求卸載一定量的散裝貨M時所需的能量、亦即能量消耗率的提高。
具體而言,例如第8圖所示,若將卸載機整體所用之消耗能量設為能量C、制動開始時刻設為時刻t1、制動結束時刻設為時刻t2、以往的卸載機的能量使用量設為使用量L1、本實施方式的卸載機的能量使用量設為使用量L2,則在時刻t1與時刻t2之間的時間內之使用量L2低於在該時間內之使用量L1,從而在本實施方式的卸載機中能夠減少時刻t1與時刻t2之間的能量C。
此外,本實施方式的卸載機中,鏈條25朝相反方向旋轉時亦進行能量再生,因此能夠有效利用反向旋轉時的能量來提高能量效率。
此外,本實施方式的卸載機中,如上述,由負載馬達175的制動動作而產生之能量被轉換而進行能量再生,因此不再需要在以往的卸載機中使用之制動電阻器,並能夠抑制制動電阻器所造成之熱能的產生。藉此,不再有大量的熱能放出,不再需要熱能較大時所需之製冷裝置,而且能夠避免對制動電阻器產生不良影響之問題。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可為在不改變各請求項所記載之要旨的範圍內進行變形者。例如,第1實施方式中,對發揮引導部的作用之引導板62a、62b以彼此對置之方式設置2片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引導部的形狀、個數及配置 不限於該例子。並且,亦可設置例如能夠藉由把手等來調整角度之引導板,以此方式代替引導板62a、62b。
此外,第1實施方式中,對使用具有8片葉片65a之葉輪65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葉片65a可以不為8片,葉輪65的形狀亦不限於該例子。再者,亦可以採用葉輪65以外的構造,只要為能夠將散裝貨M落下時的碰撞能轉換成電能之構造即可。
此外,第1實施方式中,對葉輪65設置於滑槽61的下端側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滑槽61的下端側,例如設置於滑槽61的中央附近亦可。
此外,第1實施方式中,對設置有葉輪65、增速器66及發電機67來作為轉換部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轉換部的構造亦不限於該例子。亦即,可以在滑槽61內設置壓電元件來代替葉輪65、增速器66及發電機67。此時,使散裝貨M與壓電元件碰撞來將散裝貨M的落下能轉換成壓力能,並將壓力能轉換成電能,藉此可獲得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第1實施方式中,對使用具備沿水平方向旋轉之葉片69a之限位開關69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對散裝貨M是否達到儲存極限高度L之情況進行檢測之開關的構造亦不限於該例子。例如,能夠使用內部含有空氣之氣球狀的開關或棒狀的開關等代替限位開關69,其中任一個開關均能夠藉由散裝貨M對開關的接觸來檢測散裝貨M是否達到儲存極限高度L。並且,沒有該限位開關69 亦可,亦可以依靠作業員等用目視或攝像機來確認料斗68內的散裝貨M的儲存量。
此外,第1實施方式中,對限位開關69檢測到散裝貨M達到了儲存極限高度L時停止散裝貨M的搬運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以不停止散裝貨M的搬運。具體而言,例如可以不停止散裝貨M的搬運,而是改變散裝貨M的卸載等的速度,此外,亦可以將散裝貨M達到儲存極限高度L之情況輸出至運轉室的顯示器等並由運轉者進行手動控制。
此外,第1實施方式中,對經發電機67轉換後之電能用於負載馬達75的作動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上述電能亦可以供給至例如支臂輸送器39或電燈等卸載機1內的其他裝置,或卸載機1以外的其他設備。而且,亦可以設置蓄電器來對上述電能進行蓄電。
此外,第1實施方式中,對將本發明應用於具備斗式升降機9之卸載機1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以不具備斗式升降機9,能夠將本發明應用於例如吸入式或夾入式等之斗式升降機式以外的卸載機。
此外,第1實施方式中,對在滑槽61設置有觀察窗63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該觀察窗63亦可以不存在。而且,可以在滑槽61內部設置攝像機來代替觀察窗63,此時,能夠利用來自攝像機的影像觀察滑槽61內部。
此外,第2實施方式中,作為產生再生能量之驅動源、亦即負載馬達175,例示了鏟斗用馬達、迴轉馬達及 行走馬達,但作為產生再生能量之驅動源不限於該等,例如亦能夠使用為了防止支臂因風而迴轉之制動器。此時,能夠在產生強風時獲得大量的再生能量。
此外,第2實施方式中,將再生能量供給至支臂輸送器用馬達亦即馬達185,但馬達185不限於此,亦可以向卸載機內的其他裝置或卸載機以外的其他設備供給再生能量。再者,可以設置蓄電器來對再生能量進行蓄電。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適用於提高能量效率之卸載機。
39‧‧‧支臂輸送器(搬運部)
60‧‧‧落下部
61‧‧‧滑槽
62a、62b‧‧‧導引板(導引部)
63‧‧‧觀察窗
65‧‧‧葉輪(轉換部)
65a‧‧‧葉片
65b‧‧‧軸部
67‧‧‧發電機(轉換部)

Claims (4)

  1. 一種連續卸載機,是斗式升降機式的連續卸載機,具備有:能夠在碼頭上面行走之大樑、及設有設置成能夠相對於前述大樑迴轉的斗式升降機之支臂,其特徵為,前述斗式升降機,係連續搬運前述對象物來進行卸載,具有:鏟取並裝載對象物之複數個鏟斗、及保持前述複數個鏟斗之環鏈,前述連續卸載機具備有:轉換器,與電源連接;變頻器,與前述轉換器連接;負載馬達,與前述變頻器連接;搬運部,搬運藉由前述斗式升降機卸載之前述對象物;落下部,使藉由前述搬運部搬運之前述對象物落下;及轉換部,將從前述落下部落下之前述對象物的落下能轉換成電能,前述轉換器與前述變頻器透過直流母線連接,前述轉換器利用藉由前述負載馬達的制動動作而產生之能量來進行能量再生;前述負載馬達,為將前述環鏈進行驅動並使其環繞之馬達、使前述支臂迴轉之馬達、使前述大樑行走之馬達之其中至少一種,前述支臂能起伏以讓前述斗式升降機上升或下降, 前述搬運部配置於前述支臂,前述落下部,具有筒狀的滑槽,該滑槽形成為隨著朝向下方而其內部空間區域變小,前述轉換部具有:設置於前述滑槽的下端側,藉由前述對象物的碰撞而旋轉的葉輪。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卸載機,其中,前述落下部具備導引部,該導引部將前述對象物進行導引,以使前述對象物與前述葉輪的葉片碰撞;前述導引部具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導引板、及朝上下方向延伸,並且在水平方向設置在較前述葉輪的中心更靠近前述第1導引板側的第2導引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連續卸載機,其中,在前述滑槽的下側設置有儲存前述對象物之料斗,前述葉輪設置於比前述料斗中之前述對象物的儲存極限高度更高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續卸載機,其中,在前述滑槽設置有能夠觀察內部的觀察窗。
TW102125380A 2012-08-10 2013-07-16 Continuous unloader TWI583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8423A JP5940412B2 (ja) 2012-08-10 2012-08-10 アンローダ
JP2012198468A JP5936964B2 (ja) 2012-09-10 2012-09-10 連続アンロ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572A TW201408572A (zh) 2014-03-01
TWI583611B true TWI583611B (zh) 2017-05-21

Family

ID=50067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5380A TWI583611B (zh) 2012-08-10 2013-07-16 Continuous unloade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1766774B1 (zh)
CN (1) CN104507837B (zh)
TW (1) TWI583611B (zh)
WO (1) WO20140245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9065A (zh) * 2019-10-16 2020-02-07 安徽方园塑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发电缓冲滚筒的物料转载点溜槽系统
CN110949939A (zh) * 2019-12-11 2020-04-03 枣庄鑫金山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砂石骨料开采用垂直运输结构
IT201900025327A1 (it) * 2019-12-23 2021-06-23 Demetrio Branca Apparato per il trasporto di materiale inerte
BR112020025740B1 (pt) * 2020-01-15 2022-06-14 Ihi Transport Machinery Co., Ltd. Dispositivo de proteção contra chuva para um bocal
CN112591497B (zh) * 2020-12-09 2022-07-12 江苏祥瑞港机设备有限公司 自动化环保型伸缩变幅装船机
CN115140250B (zh) * 2022-09-01 2022-11-18 山东金科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蓄电装船的起重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7307A (en) * 1974-12-11 1976-10-19 Giconi Renell A Particulate material powered prime mover
JPS57173573A (en) * 1981-04-17 1982-10-25 Kiyoshi Okui Solid gravitational turbine
JP2000351427A (ja) * 1999-06-09 2000-12-19 Satake Eng Co Ltd 発電機能付き粉粒体緩衝装置
JP2001253547A (ja) * 2000-03-14 2001-09-1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電動バケットエレベータの過負荷保護方法及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91558A (en) * 1946-03-04 1947-08-21 Fredrich Gan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ow power motors
DE69508570T2 (de) * 1995-06-16 1999-10-2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Gerät zum kontinuierlichen Entladen
JP3453261B2 (ja) * 1996-11-08 2003-10-0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連続式アンローダの荷揚げ量制御方法
CN2298233Y (zh) * 1997-05-09 1998-11-25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斗式升降机
JPH1159916A (ja) * 1997-08-21 1999-03-0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連続アンローダ
JP2000344351A (ja) * 1999-05-31 2000-12-12 Kawasaki Steel Corp 連続式アンローダのバケットエレベータ駆動方法
JP4067425B2 (ja) * 2003-02-21 2008-03-2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物品仕分け搬出装置
JP2005145702A (ja) * 2003-11-19 2005-06-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JP5422966B2 (ja) * 2008-10-28 2014-0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
JP5751764B2 (ja) * 2010-06-30 2015-07-22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クレーン制御装置、及びクレー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7307A (en) * 1974-12-11 1976-10-19 Giconi Renell A Particulate material powered prime mover
JPS57173573A (en) * 1981-04-17 1982-10-25 Kiyoshi Okui Solid gravitational turbine
JP2000351427A (ja) * 1999-06-09 2000-12-19 Satake Eng Co Ltd 発電機能付き粉粒体緩衝装置
JP2001253547A (ja) * 2000-03-14 2001-09-1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電動バケットエレベータの過負荷保護方法及び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最新的電力電子轉換技術與產品特點」,第4.1節「AC/AC轉換器的原理及主要產品特性」、圖五,林慶仁、宋自恆,新電子科技雜誌,第188期,2001年11月 *
「變頻器」,第6.4、6.5節「馬達剎車」、「回昇型交流變頻器」,維基百科,2013年5月5日歷史資料 *
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98%E9%A2%91%E5%99%A8&oldid=2644416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572A (zh) 2014-03-01
CN104507837A (zh) 2015-04-08
WO2014024563A1 (ja) 2014-02-13
KR20150021999A (ko) 2015-03-03
KR101766774B1 (ko) 2017-08-09
CN104507837B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3611B (zh) Continuous unloader
CN103449204B (zh) 一种链斗式连续卸船机
CN102698521B (zh) 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卸灰器
CN102040105B (zh) 平车机
JPH0262436B2 (zh)
JP5940412B2 (ja) アンローダ
JP2011213461A (ja) 起重機
JP5410728B2 (ja) クレーン装置およびクレーン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6081951B (zh) 一种高效带斗门机
CN108328364B (zh) 一种高效节能卸船机
CN102454416A (zh) 箱仓储运系统
JP5936964B2 (ja) 連続アンローダ
CN211169007U (zh) 一种双空气斜槽臂架系统的弧形轨道式装船机
WO2014024564A1 (ja) 連続アンローダ
JP2018052673A (ja) リクレーマ
KR200452416Y1 (ko) 선박용 크레인
KR200452876Y1 (ko) 선박용 크레인
CN110902558A (zh) 起重机双颚板抓斗装置
CN205687442U (zh) 一种高效带斗门机
CN111606079A (zh) 智能环保型连续高效桥式埋刮板卸船机
JP4230335B2 (ja) コンベヤ装置
CN219116649U (zh) 一种碳酸钙加工用升降式送料装置
CN216272736U (zh) 炉渣自动行吊系统
CN216402732U (zh) 一种环料提升机剔料机构
US1550891A (en) Coaling 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