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3564B - 噴墨記錄裝置 - Google Patents

噴墨記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3564B
TWI583564B TW102130695A TW102130695A TWI583564B TW I583564 B TWI583564 B TW I583564B TW 102130695 A TW102130695 A TW 102130695A TW 102130695 A TW102130695 A TW 102130695A TW I583564 B TWI583564 B TW I5835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am
adjustment
recording medium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0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6237A (zh
Inventor
中村友則
Original Assignee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16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6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3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35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on the printer frame, e.g. for rotation of an eccentric carriage guide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2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on the print head carriage, e.g. for rotation around a guide bar or using a rotatable eccentric b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噴墨記錄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調整所謂之紙間距之間距調整部之噴墨記錄裝置。
先前,作為此種具備間距調整部之噴墨記錄裝置,已知有具備使記錄媒體之搬送單元升降而調整搬送單元與記錄頭之間的間隙之單元升降機構之圖像記錄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
該圖像記錄裝置包括:印表機本體,其對布帛或樹脂膜等尺寸較大之記錄媒體進行圖像記錄;及支持基台,其支持印表機本體。支持基台具有左右鉛垂框體、及配設於鉛垂框體之內側之左右單元支持構件,以皮帶搬送記錄媒體之搬送單元支持於該左右單元支持構件。而且,於各鉛垂框體與各單元支持構件之間介設有使搬送單元升降之左右一對單元升降機構。
各單元升降機構包括:操作把手,其設置於鉛垂框體;一對導引螺桿機構,其使單元支持構件於前後2個部位(記錄媒體之饋送方向之2個部位)升降;及動力傳遞機構,其使一對導引螺桿機構作動。一對導引螺桿機構分別具有形成有公螺紋之第1旋轉軸及第2旋轉軸,該第1旋轉軸及第2旋轉軸之各公螺紋與設置於單元支持構件之母螺紋螺合。又,動力傳遞機構包括:齒輪列,其將操作把手之旋轉動力傳遞至第1旋轉軸;及連結皮帶,其使第1旋轉軸與第2旋轉軸連動地旋 轉。
於各單元升降機構中,當旋轉操作操作把手時,各單元支持構件經由動力傳遞機構及一對導引螺桿機構而升降。即,搬送單元係於記錄頭之主掃描方向上,藉由一單元升降機構進行左半部之高度調整,藉由另一單元升降機構進行右半部之高度調整。藉此,根據所要導入之記錄媒體之厚度而進行搬送單元與記錄頭之間的間隙調整。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225041號公報
於此種先前之圖像記錄裝置(噴墨記錄裝置)中,構成為相對於記錄頭(印表機本體),對搬送單元之左右半部分別進行高度調整,因此若於調整幅度較大之情形時分別進行調整,則成為導引螺桿機構之公螺紋與母螺紋相互傾斜之狀態。因此,有必須交替或同時緩慢地調整一對單元升降機構,而調整作業變複雜之問題。又,由於高度調整之輸出端為導引螺桿,故有無法進行微米單位之微調整,而無法提高印刷(記錄)品質之問題。進而,為了使作為重物之搬送單元升降,而需要由直接支持搬送單元之單元支持構件、及介隔單元支持構件而間接支持搬送單元之鉛垂框體該2個基座(台座)構成支持基台,從而有支持基台大型化及複雜化之問題。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以簡單構造且簡易操作便可精度良好地調整噴墨頭之噴嘴面與饋送路徑上之記錄媒體之間距之噴墨記錄裝置。
本發明之噴墨記錄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印刷部,其具有對記 錄媒體進行印刷之噴墨頭;裝置本體,其包含配置部及支持部,該配置部具有配置記錄媒體之配置面,該支持部以噴墨頭與記錄媒體對向之方式支持印刷部;及間距調整部,其使印刷部相對於配置面於接近遠離方向平行移動,而調整噴墨頭之噴嘴面與配置面之間距;且間距調整部包括:第1調整部及第2調整部,其等隔著配置部而配設;輸入部,其使第1調整部作動;及連動部,其使第1調整部及第2調整部連動。
根據該構成,藉由利用間距調整部使印刷部相對於裝置本體之配置面於接近遠離方向平行移動而實施噴嘴面與配置面之間的間距調整。因此,可使支持部兼用作支持印刷部之構造體及支持配置部之構造體,而可將構造體設為小型化且簡單之構造。又,印刷部與配置部相比為輕量,故可使間距調整部之構造簡化,而能夠進行簡易操作且高精度之間距調整。
又,可藉由連動部將來自輸入部之動力同時傳遞至第1調整部及第2調整部,可使印刷部同時於接近遠離方向移動。藉此,無須分別操作第1調整部與第2調整部,可使用於進行間距調整之操作簡化,並且可使間距調整穩定化。
再者,接近遠離方向係配置面與印刷部對向之方向,例如於上下對向之情形時成為上下方向(升降方向),於前後對向之情形時成為前後方向。
於此情形時,較佳為,第1調整部包括:蝸桿/蝸輪,其設置於支持部,且與輸入部連結;第1凸輪,其設置於支持部,且於同軸上固定於蝸輪;及第1凸輪從動件,其轉接於第1凸輪。
根據該構成,可藉由蝸桿/蝸輪將來自支持部之旋轉動力充分減速後傳遞至第1凸輪,且可藉由第1凸輪使第1凸輪從動件稍微移動。藉此,可將第1調整部構成為小型化,並且可精度良好地調整間距。 再者,於間距調整之調整幅度較大之情形時,第1凸輪之凸輪曲線相對於旋轉之移位(移動距離)未必為線性,較佳為藉由凸輪曲線而適當調整。
又,較佳為,連動部具有一端部軸接於第1凸輪之軸,第2調整部具有設置於支持部且軸接軸之另一端部之第2凸輪、及轉接於第2凸輪之第2凸輪從動件。
根據該構成,可與上述情況同樣地,將經由軸減速後之旋轉動力傳遞至第2凸輪,且可藉由第2凸輪使第2凸輪從動件稍微移動。藉此,可將第2調整部構成為小型化,並且可精度良好地調整間距。
於此情形時,第1凸輪及第2凸輪較佳為分別由偏心凸輪構成。
根據該構成,可簡易地形成(製造)第1凸輪及第2凸輪。又,由於偏心凸輪之凸輪面(凸輪曲線)為圓形,故相對於旋轉之移位於接近軸之圓弧部分及遠離軸之圓弧部分變細,於中間之圓弧部分變粗糙。另一方面,以厚度不同之複數種記錄媒體為對象。因此,較佳為考慮複數種記錄媒體之厚度而決定使用哪個圓弧部分。再者,為使其等精度良好地連動,較佳為同時製作第1凸輪及第2凸輪之凸輪面及軸孔。又,較佳為亦同時製作軸之兩端部之軸接部。
又,較佳為,輸入部包括連結於蝸桿之手動操作用操作把手、及將操作把手於任意旋轉位置鎖定之鎖定機構。
根據該構成,藉由在間距調整後利用鎖定機構將操作把手鎖定,可有效地防止因振動等導致間距不準確。再者,鎖定機構較佳為設為夾持操作把手之軸及解除夾持之構成。
另一方面,較佳為進而包括測定間距之尺寸之間距測定部,間距測定部包括:針盤量規,其於支持部將測定端朝向接近遠離方向之接觸方向而安裝;及抵接片,其安裝於第1調整部,且供針盤量規之測定端抵接。
根據該構成,由於將安裝於支持部之針盤量規朝向接近遠離方向之接觸方向而安裝,故針盤量規之心軸(測定端)係當間距變大時縮短,當間距變小時伸長。因此,針盤量規之測定值成為直接顯示間距尺寸之使用形態,可無誤地進行間距調整。
1‧‧‧噴墨記錄裝置
2‧‧‧捲出部
3‧‧‧饋送路徑
4‧‧‧裝置本體
5‧‧‧印刷部
6‧‧‧捲取部
7‧‧‧控制部
11‧‧‧本體用基座
12‧‧‧媒體饋送機構
14‧‧‧托架單元
15‧‧‧噴墨頭
16‧‧‧頭移動機構
18‧‧‧捲出單元
19‧‧‧去鬆弛單元
21‧‧‧捲取單元
22‧‧‧間隔紙單元
23‧‧‧加熱器單元
24‧‧‧捲取部用基座
31‧‧‧捲出框架
32‧‧‧一對T字狀框架
33‧‧‧棒狀框架
34‧‧‧2個捲出側桿座
35‧‧‧一對捲出軸突起
36‧‧‧寬度移動單元
37‧‧‧旋轉單元
41‧‧‧去鬆弛框架
42‧‧‧一對L字狀框架
43‧‧‧桿架
44‧‧‧輥群
45‧‧‧第1輥
46‧‧‧第2輥
47‧‧‧第3輥
48‧‧‧第4輥
49‧‧‧一對傾斜區塊
51‧‧‧一軸承部
52‧‧‧角度調整單元
61‧‧‧本體框架
62‧‧‧側架
63‧‧‧皮帶搬送單元
64‧‧‧搬送皮帶
65‧‧‧皮帶清洗單元
66‧‧‧按壓輥
67‧‧‧分離輥
71‧‧‧一對連結框架
72‧‧‧支持框架
81‧‧‧驅動皮帶輪
82‧‧‧從動皮帶輪
83‧‧‧第1導板
84‧‧‧第2導板
85‧‧‧第3導板
86‧‧‧搬送馬達
87‧‧‧一對支持臂
88‧‧‧一對氣缸
89‧‧‧一對副框架
91‧‧‧單元基座
92‧‧‧升降缸
93‧‧‧清洗單元本體
94‧‧‧一對升降導件
96‧‧‧清洗容器
97‧‧‧旋轉刷
98‧‧‧清洗馬達
99‧‧‧擦拭器
99a‧‧‧刮片
101‧‧‧印表機框架
102‧‧‧印表機蓋
104‧‧‧樑狀框架
105‧‧‧立設框架
107‧‧‧托架
111‧‧‧托架導件
112‧‧‧皮帶傳導機構
113‧‧‧托架馬達
114‧‧‧主導件
115‧‧‧副導件
116‧‧‧正時皮帶
121‧‧‧上水平框架部
122‧‧‧下水平框架部
123‧‧‧鉛垂框架部
125‧‧‧散熱板
125a‧‧‧散熱面
126‧‧‧加熱器
127‧‧‧左右固定構件
131‧‧‧間隔紙輥
132‧‧‧導桿
133‧‧‧一對軸承單元
135‧‧‧2個捲取側桿座
136‧‧‧一對捲取軸突起
137‧‧‧張力輥
138‧‧‧旋轉單元
139‧‧‧一對轉動臂
150‧‧‧間距調整部
151‧‧‧左調整部
152‧‧‧右調整部
153‧‧‧連動部
154‧‧‧間距測定部
155‧‧‧輸入部
156‧‧‧連結軸
161‧‧‧操作把手
162‧‧‧握把
163‧‧‧把手軸
164‧‧‧徑向軸承
165‧‧‧把手座
166‧‧‧鎖定機構
167‧‧‧安裝區塊
168‧‧‧止動螺釘
171‧‧‧機構本體
172‧‧‧鎖定操作部
173‧‧‧操作桿
174‧‧‧桿軸
175‧‧‧導緣開縫
181‧‧‧左落座板
182‧‧‧左支架部
183‧‧‧左升降導件
183a‧‧‧滑動導件
184‧‧‧蝸桿/蝸輪
185‧‧‧左凸輪機構
187‧‧‧水平板
188‧‧‧垂直板
189‧‧‧一對加強板
191‧‧‧偏心凸輪
192‧‧‧凸輪從動件
194‧‧‧蝸輪
195‧‧‧蝸桿
201‧‧‧針盤量規
201a‧‧‧心軸
202‧‧‧量規框架
203‧‧‧抵接板
211‧‧‧右落座板
212‧‧‧右支架部
213‧‧‧右升降導件
213a‧‧‧一對滑動導件
213b‧‧‧一對滑塊
214‧‧‧右凸輪機構
216‧‧‧水平板
217‧‧‧垂直板
217a‧‧‧長孔
218‧‧‧一對加強板
221‧‧‧偏心凸輪
222‧‧‧凸輪從動件
225‧‧‧左右一對軸承單元
P‧‧‧間隔紙
W‧‧‧記錄媒體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實施形態之噴墨記錄裝置之剖面構造圖。
圖2係間距調整部之整體立體圖。
圖3係間距調整部之左調整部之前視圖。
圖4係間距調整部之右調整部之前視圖。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噴墨記錄裝置進行說明。該噴墨記錄裝置係以使用專用染料墨水之噴墨方式對以所謂之捲盤至捲盤(reel to reel)之形式進行除給材之布帛(原片)印刷(印染)花紋等之裝置。再者,於以下說明中,將作為布帛之記錄媒體之正反饋送方向規定為X軸方向,將與X軸方向正交之方向規定為Y軸方向,將與X軸方向及Y軸方向正交之方向規定為Z軸方向。
圖1係噴墨記錄裝置之剖面構造圖。如該圖所示,該噴墨記錄裝置1包括:捲出部2,其將捲繞成捲筒狀之記錄媒體W陸續送出;裝置本體4,其將已捲出之記錄媒體W沿著饋送路徑3饋送而用於印刷;印刷部5,其配設於裝置本體4之上側,與裝置本體4協動地以噴墨方式對記錄媒體W進行印刷;捲取部6,其將經印刷部5印刷後之記錄媒體W於裝置本體4之饋送方向下游側捲取並回收;及控制部7,其總括控制該等構成裝置。
裝置本體4包括:本體用基座11,其係組裝鋼材而構成;及媒體饋送機構12,其被支持於本體用基座11,且藉由皮帶搬送將記錄媒體W於X軸方向上間歇地饋送。印刷部5包括:托架單元14,其具有噴墨 頭15;及頭移動機構16,其使托架單元14於Y軸方向上往返移動。另一方面,捲出部2包括捲出記錄媒體W之捲出單元18、及去除所捲出之記錄媒體W之鬆弛的去鬆弛單元19。又,捲取部6構成為包括捲取記錄媒體W之捲取單元21、對捲取單元21供給間隔紙P之間隔紙單元22、及使在捲取記錄媒體W之前浸入至記錄媒體W之染料墨水之溶劑(水分)氣化之加熱器單元23,且將該等單元搭載於捲取部用基座24。
自捲出單元18被捲出之記錄媒體W(布帛)係以藉由去鬆弛單元19予以拉張之方式去除鬆弛,且被送入至媒體饋送機構12。已被送入至媒體饋送機構12之記錄媒體W係以黏附於表面之方式予以皮帶搬送。於該皮帶搬送中,記錄媒體W於X軸方向上被間歇地饋送(副掃描),另一方面,托架單元14與此同步地於Y軸方向上往返移動,而自噴墨頭15進行噴墨(主掃描)。
以此方式進行印刷後,記錄媒體W之印刷完成部分(印染完成部分)自媒體饋送機構12被送出至捲取部6。於捲取部6,對自媒體饋送機構12送出之記錄媒體W連續地自間隔紙單元22供給間隔紙P,並以記錄媒體W與間隔紙P重疊之方式送至加熱器單元23。於加熱器單元23,一併將間隔紙P及記錄媒體W加熱,使染料墨水之溶劑(水分)氣化。以此方式經乾燥處理之印染完成之記錄媒體W與間隔紙P一併被捲取於捲取單元21。
如圖1所示,捲出單元18包括:捲出框架31,其包含固定於上述本體用基座11之左右(Y軸方向)一對T字狀框架32、及架於一對T字狀框架32間之複數根棒狀框架33;2個捲出側桿座34,其等以兩端固定地被支持於一對T字狀框架32,且於Y軸方向上延伸;及一對捲出軸突起35,其滑動自如地被支持於2個捲出側桿座34。各捲出軸突起35之前端部形成為圓錐梯形,一對捲出軸突起35係藉由對應於記錄媒體W之寬度而對齊邊緣,而使各者之前端部嵌入至捲筒狀之記錄媒體W 之卷芯,而將記錄媒體W水平地支持。
於一對捲出軸突起35中分別組入有馬達驅動之寬度移動單元36,於記錄媒體W產生軸方向之捲繞偏移之情形時(檢測),使一對捲出軸突起35於2個捲出側桿座34上微移動,而防止記錄媒體W相對於媒體饋送機構12之寬度方向上之位置偏移,即記錄媒體W於媒體饋送機構12上蜿蜒(斜行)。
又,對一對捲出軸突起35之一者中組入有馬達驅動之旋轉單元37,藉由該旋轉單元37而捲出一對捲出軸突起35並使其旋轉而捲出記錄媒體W。於本實施形態中,存在對記錄媒體W賦予一定張力並捲出之張力模式、及儘可能減小張力而捲出之鬆弛模式,按記錄媒體W之類別進行模式切換。
張力模式係將伸縮性較低之一般布帛(記錄媒體W)作為對象者,於此情形時,控制部7係於旋轉單元37之控制系統中獲取負載(張力),以該負載達到特定值之方式控制旋轉單元37。
另一方面,鬆弛模式係將例如長襪質地般伸縮性較高之布帛(記錄媒體W)作為對象者,於此情形時,以所捲出之記錄媒體W一旦向下方鬆弛(圖1中以虛線表示)則將其送入至去鬆弛單元19之方式進行控制。具體而言,檢測已鬆弛之記錄媒體W之下端位置,當下端位置超過特定位置而鬆弛變大時,停止旋轉單元37對記錄媒體W之捲出動作。
去鬆弛單元19包括:去鬆弛框架41,其包含固定於下述媒體饋送機構12之側架62之左右(Y軸方向)一對L字狀框架42、及架於一對L字狀框架42間之桿架43;以及輥群44,其以兩端固定地旋轉自如地支持於一對L字狀框架42。為使自捲出單元18送入之記錄媒體W之饋送路徑3於複數個部位彎曲,輥群44係自饋送方向之上游側起依序配設第1輥45、第2輥46、第3輥47及第4輥48。
第1輥45係由摩擦係數較高之輥構成,將其兩端部載置於安裝在各L字狀框架42之內側之一對傾斜區塊49。上游側為鬆弛狀態之記錄媒體W於該第1輥45之部分路徑被變更為朝向第2輥46向斜外方。若藉由媒體饋送機構12之間歇饋送引入(饋送)記錄媒體W,則藉由記錄媒體W與第1輥45之間的摩擦力,第1輥45以沿一對傾斜區塊49上行之方式移動。又,若停止記錄媒體W之饋送,則第1輥45因自重而沿一對傾斜區塊49下行而返回至原來位置。藉此,對送來之記錄媒體W賦予適度之張力,並且吸收間歇饋送之衝擊。
已通過第1輥45之記錄媒體W以藉由第2輥46進行U形轉彎(U-turn)之方式到達至第3輥47及第4輥48。第3輥47及第4輥48係上下接近地配設,且將兩端部旋轉自如地支持於形成為一體之一對軸承部51。又,各軸承部51被轉動自如地支持於L字狀框架42,且對一軸承部51組入有調整第3輥47及第4輥48之上下之配置角度之角度調整單元52。
通過第3輥47及第4輥48之記錄媒體W之路徑被變更為「S」字狀,但係根據記錄媒體W之類別而變形調整該「S」字曲線,可按記錄媒體W不同而賦予適度之張力。藉此,記錄媒體W被消除局部之鬆弛或褶皺,並被送入至媒體饋送機構12。再者,該等輥45、46、47、48較佳為製成中高形狀以便對記錄媒體W作用自中心朝向外側之分力。
如圖1所示,媒體饋送機構12包括:本體框架61,其具有載置固定於上述本體用基座11上之左右(Y軸方向)一對側架62;皮帶搬送單元63,其被支持於一對側架62,且具有環形之搬送皮帶64;及皮帶清洗單元65,其配設於皮帶搬送單元63之下側。又,媒體饋送機構12包括:按壓輥66,其於上游側自上側面向皮帶搬送單元63;及分離輥67,其於下游側配設於相對於皮帶搬送單元63為斜上方之位置。
本體框架61包含由厚板材構成之一對側架62、及連結一對側架 62之前後(X軸方向)一對連結框架71,且於一對側架62之部分載置固定於本體用基座11。又,本體框架61包含支持框架72,該支持框架72位於一對連結框架71間,連結一對側架62並且支持上述皮帶清洗單元65。於各側架62中適當設置用以安裝皮帶搬送單元63之切口部、或用以安裝印刷部5之切口部,且形成有用以檢查皮帶清洗單元65之開口部。
皮帶搬送單元63包括位於饋送方向之下游側之驅動皮帶輪81、位於饋送方向之上游側之從動皮帶輪82、及架設於驅動皮帶輪81及從動皮帶輪82間之環形之搬送皮帶64。又,皮帶搬送單元63包括:第1導板83,其位於從動皮帶輪82之附近,且導引搬送皮帶64之移行;第2導板84,其位於印刷部5之正下方,且導引搬送皮帶64之移行;及第3導板85,其位於上述之支持框架72之正上方,且導引已轉入至內側之搬送皮帶64之移行。
第1導板83及第2導板84係於以彼此之表面成為同一平面(同一水平面)之方式配設之狀態下架設於一對側架62間,且亦發揮作為本體框架61之一部分之功能。又,第1導板83係以剛自從動皮帶輪82離開後之搬送皮帶64(之上側)水平移行之方式導引,第2導板84係以位於印刷區域之搬送皮帶64(之上側)不會產生鬆弛之方式導引。因此,位於第2導板84之正下方之搬送皮帶64發揮作為壓板之功能。進而,第3導板85係以按壓受到皮帶清洗單元65之上推力之搬送皮帶64之方式導引(詳情於下文敍述)。
驅動皮帶輪81及從動皮帶輪82經由專用之軸承而旋轉自如地支持於一對側架62,於驅動皮帶輪81之一軸端連結有使搬送皮帶64間歇移行之搬送馬達86。搬送皮帶64係由外周面(表面)具有黏著性(黏著處理)之寬幅之特殊皮帶構成,貼合記錄媒體W並將其沿X軸方向饋送。藉此,記錄媒體W於印刷部5之正下方不會產生捲繞等而被印刷饋送 (間歇饋送)。
於從動皮帶輪82之上側配設有將自去鬆弛單元19送入之記錄媒體W貼合於搬送皮帶64之按壓輥66。按壓輥66被旋轉自如地支持於一對支持臂87之前端部,該一對支持臂87被轉動自如地支持於側架62。又,按壓輥66具有特定之彈性及自重,藉由其自重而於從動皮帶輪82之正下方將記錄媒體W壓抵於搬送皮帶64。即,按壓輥66與從動皮帶輪82夾持搬送皮帶64而發揮作為夾輥之功能,且將記錄媒體W連續地貼合於所要移行之搬送皮帶64。再者,於各支持臂87之中間位置連結有用以使支持臂87轉動之氣缸88,藉由使一對氣缸88同步驅動而使按壓輥66自搬送皮帶64分離。
另一方面,於驅動皮帶輪81之斜上方配設有分離輥67,該分離輥67使印刷後之記錄媒體W自搬送皮帶64分離,並送入至捲取部6。分離輥67被轉動自如地支持於自側架62延伸之一對副框架89。於此情形時,分離輥67係使記錄媒體W自圍繞驅動皮帶輪81旋轉而轉入至內側之搬送皮帶64相對剝離,但於實際動作時,自搬送皮帶64之剝離力因記錄媒體W之類別而不同。因此,根據記錄媒體W之類別,存在搬送皮帶64於開始繞轉之位置開始剝離、及於已某種程度地進行繞轉之位置開始剝離之情形。但是,若剝離點轉入至內側,則會產生記錄媒體W被捲入至搬送皮帶64之虞。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對自搬送皮帶64送至分離輥67之記錄媒體W之角度進行位置檢測,基於該位置檢測之檢測結果而捲取驅動捲取單元21,防止剝離點轉入至搬送皮帶64之內側。
如圖1所示,皮帶清洗單元65於搬送皮帶64之下側被支持於上述支持框架72,且以橫越搬送皮帶64之方式沿Y軸方向延伸。皮帶清洗單元65包括:單元基座91,其載置於支持框架72;升降缸92,其以立設於單元基座91之方式設置;清洗單元本體93,其藉由升降缸92而升 降;及一對升降導件94,其等導引清洗單元本體93之升降。
又,清洗單元本體93包括:箱狀之清洗容器96,其於Y軸方向上延伸並且貯存清洗液;旋轉刷97,其收容於清洗容器96中;清洗馬達98,其使旋轉刷97旋轉;及擦拭器99,其相對地刮取附著於搬送皮帶64之清洗液。擦拭器99安裝於清洗容器96之內側,且由配設成「V」字狀之2片刮片99a構成,與所要移行之搬送皮帶64接觸而刮取清洗液。再者,最終殘留於搬送皮帶64之清洗液係利用碎布拭去。又,較佳為清洗液一面於與外部槽之間進行過濾一面使其循環。
具有黏著性之搬送皮帶64上隨時間變化會附著線頭或灰塵,故藉由皮帶清洗單元65對搬送皮帶64實施定期之清洗。於該清洗作業中,在使清洗單元本體93上升至旋轉刷97及擦拭器99接觸至搬送皮帶64之位置後,使旋轉刷97旋轉以使搬送皮帶64移行並且相對於移行成為反方向。此時,搬送皮帶64被上述第3導板85按壓,且以維持水平姿勢之狀態與旋轉刷97接觸。藉此,搬送皮帶64(之黏著面)被連續地刷洗。再者,為使黏著力恢復,較佳為對清洗後之搬送皮帶64進行黏著處理。
如圖1所示,印刷部5包括以跨及饋送路徑3(皮帶搬送單元63)之方式於Y軸方向上延伸之印表機框架101、支持於印表機框架101之頭移動機構16、搭載於頭移動機構16且於Y軸方向上往返移動之托架單元14、及覆蓋其等之印表機蓋102。又,雖未特別圖示,但於印刷部5搭載有維護噴墨頭15之蓋單元或清潔單元。再者,印刷部5中之所謂之紙間距(工件間距)之厚度於各種記錄媒體W中存在差別,故藉由使印刷部5整體相對於裝置本體4(媒體饋送機構12)升降而進行調整。
如圖1所示,印表機框架101包含在Y軸方向上延伸之金屬板製造之樑狀框架104、及以兩端部支持樑狀框架104之金屬板製造之一對立設框架105,且於一對立設框架105之部分支持於上述側架62。再者, 印表機蓋102被安裝於該印表機框架101。
托架單元14包括:噴墨頭15,其具有彩色印刷用之複數種顏色之噴嘴行;及托架107,其以噴嘴面向下之方式保持噴墨頭15。再者,供給至各噴嘴行之各色之染料墨水係自所謂脫離托架(off carriage)之墨水槽被供給。
頭移動機構16包括:托架導件111,其以單側支持托架單元14使其於Y軸方向上滑動自如;皮帶傳導機構112,其使托架導件111往返移動;及托架馬達113,其使皮帶傳導機構112驅動。托架導件111由下側之主導件114及上側之副導件115構成,且主導件114及副導件115係以其兩端部被支持於上述一對立設框架105。皮帶傳導機構112具有正時皮帶116,正時皮帶116之一部分固定於托架單元14(托架107)。
當藉由托架馬達113使正時皮帶116正反移行時,托架單元14被托架導件111導引而於Y軸方向上往返移動。藉由線性編碼器檢測托架導件111之移動位置,基於其檢測結果及印刷資料,自噴墨頭15選擇性地噴出各色之染料墨水。藉此,對記錄媒體W進行印刷(印染)。
如圖1所示,捲取部6包括:捲取部用基座24,其於X軸方向上裝卸自如地連結於本體用基座11;加熱器單元23,其被支持於捲取部用基座24之上部;及捲取單元21及間隔紙單元22,其等被支持於捲取部用基座24之下部。經印染之記錄媒體W存在直接捲取墨水不會透印之厚記錄媒體W之方式、及對墨水容易透印之薄記錄媒體W重疊間隔紙P而捲取之方式,實施形態之捲取部6設計為可支援任一種方式。以下,對採用後者之方式之情形進行說明。
捲取部用基座24包括上水平框架部121、下水平框架部122、以及連結上水平框架部121及下水平框架部122之鉛垂框架部123,且係縱橫組裝鋁之擠出成型材而構成。並且於鉛垂框架部123之部分裝卸自如地連結於本體用基座11。
加熱器單元23包括具有圓弧狀之散熱面125a之散熱板125、及內貼於散熱板125之加熱器126。又,加熱器單元23係於將其上半部載置於上水平框架部121之狀態下,藉由設置於上水平框架部121之左右固定構件127而安裝於上水平框架部121。散熱板125之上端部配設於接近上述分離輥67且較分離輥67稍低之位置。又,散熱板125之上端部彎曲形成為朝下之圓弧狀,以將自下方導入至該部分之間隔紙P進行路徑變更。
已通過分離輥67之記錄媒體W於散熱板125之上端部與自下方送來之間隔紙P重疊,且沿著散熱板125之圓弧狀之外表面(散熱面125a)向下方予以饋送。一面與散熱面125a滑動接觸一面於上下方向送來之記錄媒體W及間隔紙P由加熱器126予以連續地加熱。藉由該加熱,使浸入至記錄媒體W之染料墨水之溶劑(水分)氣化,染料固著於布帛。
間隔紙單元22包括捲出捲筒狀之間隔紙P之間隔紙輥131、及將已捲出之間隔紙P朝向散熱板125之上端部進行路徑變更之導桿132。導桿132被固定於連結下水平框架部122與鉛垂框架部123之傾斜構件之部分。又,間隔紙輥131經由組入有制動機構之一對軸承單元133而被支持於下水平框架部122之前部。藉由該一對軸承單元133,間隔紙P不會產生鬆弛而被捲出。
捲取單元21與上述捲出單元18同樣地包括支持於下水平框架部122之後部且於Y軸方向上延伸之2個捲取側桿座135、及滑動自如地支持於2個捲取側桿座135之一對捲取軸突起136。又,捲取單元21具有張力輥137,該張力輥137位於散熱板125之下端部與一對捲取軸突起136之間的饋送路徑3,且對記錄媒體W及間隔紙P賦予張力。
各捲取軸突起136之前端部形成為圓錐梯形,一對捲取軸突起136係藉由對應於記錄媒體W之寬度而對齊邊緣,使各者之前端部嵌入至捲取記錄媒體W之捲取芯,而將該記錄媒體W水平地支持。對一 對捲取軸突起136之一者組入馬達驅動之旋轉單元138,使一對捲取軸突起136捲取旋轉,而同時捲取記錄媒體W及間隔紙P。並且,旋轉單元138如上所述般於分離輥67之附近,基於送至分離輥67之記錄媒體W之角度檢測而被控制。
張力輥137旋轉自如地支持於一對轉動臂139之前端部,該一對轉動臂139轉動自如地支持於下水平框架部122之後部。並且,張力輥137轉接於捲取在捲取芯之記錄媒體W及間隔紙P之間隔紙P側,且因其自重而將記錄媒體W及間隔紙P向下方轉動施力。藉此,對記錄媒體w及間隔紙P賦予適度之張力,記錄媒體W及間隔紙P以捲緊之方式捲取於捲取芯。
其次,參照圖2至圖4,對調整噴墨頭15之所謂之紙間距之間距調整部150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印刷部5中之紙間距(工件間距)係藉由使印刷部5整體相對於裝置本體4(媒體饋送機構12)升降而被調整。又,假定記錄媒體W為極厚者(最大厚度為8mm)。因此,間距調整部150係使其左部(圖1中之近前側)及右部(圖1中之裏側)相對於以跨及饋送路徑3(皮帶搬送單元63)之方式配設之印刷部5同時升降(平行移動)。再者,技術方案中所謂之「配置部」包含搬送皮帶64(皮帶搬送單元63),「配置面」包含搬送皮帶64之表面。又,技術方案中所謂之「接近遠離方向」係使印刷部5升降之方向。
如圖2所示,間距調整部150包括:左調整部151(第1調整部),其使印刷部5之一端部(左部)升降;右調整部152(第2調整部),其使印刷部5之另一端部(右部)升降;連動部153,其具有使左調整部151之調整動作與右調整部152之調整動作連動之連結軸156;及間距測定部154,其隨著間距調整而計測並顯示間距尺寸。又,由於間距調整部150具備連動部153,故具備使左調整部151及右調整部152之一者(實 施形態中為左調整部151)調整動作之手動輸入部155。再者,間距測定部154亦組入至左調整部151側。
如圖2及圖3所示,輸入部155包括具有握把162之旋轉型操作把手161、軸接於操作把手161之把手軸163、旋轉自如地支持把手軸163之2個徑向軸承164、經由2個徑向軸承164及把手軸163支持操作把手161之把手座165、及支持於把手座165且對把手軸163之旋轉進行鎖定、解鎖之鎖定機構166。並且,下述蝸桿195位於2個徑向軸承164之間,且軸接於把手軸163。
操作把手161露出於外部。握住握把162使其正反旋轉,由此調整紙間距。再者,實施形態之輸入部155設為手動,但亦可將其設為馬達驅動。
把手座165沿著把手軸163形成為長方形,且介隔以與其下側正交之方式設置之安裝區塊167而支持於上述側架62(左側之側架62之下端部)。又,對安裝區塊167以貫通其之方式螺合有止動螺釘168。藉由將下述垂直板188之下端抵接於該止動螺釘168之前端(上端),而限制間距調整之下動端位置。藉此,即便進行錯誤之把手操作,噴墨頭15之噴嘴面亦不會接觸搬送皮帶64之表面。
鎖定機構166係藉由夾持把手軸163及解除夾持而對把手軸163之旋轉進行鎖定、解鎖者,且包含位於操作把手161之附近且支持於把手座165之機構本體171、以及進行夾持機構本體171及解除夾持操作之鎖定操作部172。鎖定操作部172包含露出於操作把手161之裏側之一字狀之操作桿173、及軸接於操作桿173之分段之桿軸174,且於桿軸174之前端部形成有公螺紋(省略圖示)。另一方面,機構本體171包含以於剖面方向上包入把手軸163之方式設置之附帶導緣開縫(split slit)175之區塊,且於導緣開縫175之上側形成有桿軸174之公螺紋螺合之母螺紋,於下側形成有螺栓孔(均省略圖示)。
若使操作桿173正旋轉而螺入桿軸174,則機構本體171中之導緣開縫175之上側部分被引入至把手座165,而夾持(鎖定)把手軸163。相反,若使操作桿173逆旋轉而放鬆桿軸174,則將把手軸163解除夾持(解鎖)。於間距調整之一連串作業中,首先將操作把手161解除鎖定,一面觀察間距測定部154之顯示一面對操作把手161進行操作而進行間距調整。繼而,成為在間距調整後鎖定操作把手161之程序。如此,藉由鎖定操作把手161,而不存在因振動等使所設定之紙間距不準確之情況。
左調整部151包括:供印刷部5之左端部即上述左側之立設框架105之基座(一腳部)落座之左落座板181、自下側支持左落座板181之左支架部182、升降自如地導引左支架部182之左升降導件183、連結於輸入部155之蝸桿/蝸輪184、及將蝸桿/蝸輪184之旋轉轉換為左支架部182之升降動作之左凸輪機構185。
左支架部182包含支持左落座板181之水平板187、自水平板187之一端部垂下之垂直板188、及於水平板187及垂直板188之內側相隔設置之一對加強板189。又,於垂直板188中形成有可動插接上述連動部153之連結軸156之長孔(省略圖示)。
左升降導件183包含固定於上述左側之側架62之外表面之一對滑動導件183a、及卡合於滑動導件183a之一對滑塊(圖示省略),該一對滑塊被固定於左支架部182之垂直板188之背面。因此,左支架部182係以於側架62之下半部自側架62向外側突出之狀態升降自如地構成。再者,技術方案中所謂之「一支持部」包含左側之側架62。
左凸輪機構185包含與蝸桿/蝸輪184之蝸輪194設置於同軸上之偏心凸輪191、及設置於垂直板188之上部中央之凸輪從動件192(輥從動件)。偏心凸輪191及蝸輪194軸接於上述連結軸156之左端部,且經由該連結軸156而旋轉自如地支持於側架62。又,蝸桿195係如上所述般 軸接於把手軸163之前端,且介隔徑向軸承164、把手座165及安裝區塊167而支持於側架62。
若使操作把手161正反旋轉,則偏心凸輪191經由蝸桿/蝸輪184而減速旋轉,使凸輪卡合於該偏心凸輪191之凸輪從動件192沿著其凸輪曲線而升降。藉此,安裝有凸輪從動件192之左支架部182相對於側架62而升降。
間距測定部154包含配設於操作把手161之上側之針盤量規201、支持針盤量規201之量規框架202、及供針盤量規201之心軸201a(測定端)抵接之「L」字狀之抵接板203(抵接片)。量規框架202安裝於把手座165,且介隔安裝區塊167而支持於側架62。另一方面,抵接板203安裝於左支架部182之一加強板189。若抵接板203經由左支架部182上升,則心軸201a縮短,若下降,則心軸201a延長,而可直接測定紙間距。
再者,實施形態之針盤量規201最初進行零點修正,但該零點係將噴墨頭15之噴嘴面設為距離搬送皮帶64之表面2mm~3mm(實施形態中為2.7mm)之位置。因此,若對應於所要導入之記錄媒體W之厚度對印刷部5進行升降調整,則可進行添加特定紙間距後之調整。但是,亦可將零點設為搬送皮帶64之表面,間接地測定紙間距(該情形時成為所謂之壓板間距)。
如圖2及圖4所示,右調整部152除一部分外具有與左調整部151大致相同之形態,且利用自左調整部151輸入之旋轉動力作動。即,右調整部152包含供印刷部5之右端部即上述右側之立設框架105之基座(另一腳部)落座之右落座板211、自下側支持右落座板211之右支架部212、升降自如地導引右支架部212之右升降導件213、及將下述連結軸156之旋轉轉換為右支架部212之升降動作之右凸輪機構214。再者,立設框架105之基座左右大小不同,故左落座板181與右落座板 211、及左支架部182與右支架部212之大小分別不同。另一方面,左凸輪機構185與右凸輪機構214可使用完全相同者。
右支架部212與左支架部182同樣地包含支持右落座板211之水平板216、自水平板216垂下之垂直板217、及於水平板216及垂直板217之內側相隔設置之一對加強板218。又,於垂直板217中形成有可動插接上述連結軸156之長孔217a。
同樣地,右升降導件213包含固定於上述右側之側架62之外表面之一對滑動導件213a、及卡合於滑動導件213a之一對滑塊213b,該一對滑塊213b被固定於右支架部212之垂直板217之背面。因此,右支架部212以於側架62之下半部自側架62向外側突出之狀態升降自如地構成。再者,技術方案中所謂之「另一支持部」包含右側之側架62。
右凸輪機構214包含與連結軸156設置於同軸上之偏心凸輪221、及設置於垂直板217之上部中央之凸輪從動件222(輥從動件)。偏心凸輪221軸接於連結軸156之右端部,且經由該連結軸156而旋轉自如地支持於側架62。若連結軸156正反旋轉,則偏心凸輪221旋轉,使凸輪卡合於該偏心凸輪221之凸輪從動件222沿著該凸輪曲線升降。藉此,安裝有凸輪從動件222之右支架部212相對於側架62而升降。
連動部153包含連結左調整部151之偏心凸輪191與右調整部152之偏心凸輪221之連結軸156、及以兩端固定方式旋轉自如地支持於連結軸156之左右一對軸承單元225。左側之軸承單元225係以貫通於左側之側架62之方式安裝,右側之軸承單元225係以貫通於右側之側架62之方式安裝。即,連結軸156係經由一對軸承單元225而旋轉自如地軸支於左右之側架62。連結軸156之左端部成為分段之軸,左調整部151之偏心凸輪191及蝸輪194以成為旋轉停止之方式銷接合(軸接)於該部分。同樣地,於連結軸156之右端部,以成為旋轉停止之方式銷接合(軸接)有右調整部152之偏心凸輪221。
再者,當然,較佳為左調整部151之偏心凸輪191與右調整部152之偏心凸輪221係完全相同者(凸輪從動件192、222亦相同),包含形成於軸孔之銷槽,利用相同之加工裝置進行加工。又,連結軸156之兩端部之加工亦相同。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之間距調整部150中,左凸輪機構185與右凸輪機構214係藉由連結軸156而連結,故藉由使操作把手161正反旋轉,可使印刷部5之左部及右部同時且以平行移動之方式升降。無須分別操作左調整部151與右調整部152,可使用以間距調整之操作簡化,並且可使間距調整穩定化。
又,可將印刷部5介隔間距調整部150而支持於支持媒體饋送機構12(皮帶搬送單元63)之左右一對側架62,故可使本體框架61周圍為小型化且簡單之構造。進而,印刷部5與媒體饋送機構12相比可構成為輕量,故可藉由左凸輪機構185及右凸輪機構214使間距調整部150之構造簡化,可進行簡易操作且高精度之間距調整。因此,可使各種厚度不同之記錄媒體之印刷品質(印染品質)提高。
再者,本發明亦可適用於所謂之列印機(line printer)、或使噴墨頭15於XY方向(主掃描方向及副掃描方向)上移動之類型之印表機。
1‧‧‧噴墨記錄裝置
2‧‧‧捲出部
3‧‧‧饋送路徑
4‧‧‧裝置本體
5‧‧‧印刷部
6‧‧‧捲取部
7‧‧‧控制部
11‧‧‧本體用基座
12‧‧‧媒體饋送機構
14‧‧‧托架單元
15‧‧‧噴墨頭
16‧‧‧頭移動機構
18‧‧‧捲出單元
19‧‧‧去鬆弛單元
21‧‧‧捲取單元
22‧‧‧間隔紙單元
23‧‧‧加熱器單元
24‧‧‧捲取部用基座
31‧‧‧捲出框架
32‧‧‧一對T字狀框架
33‧‧‧棒狀框架
34‧‧‧2個捲出側桿座
35‧‧‧一對捲出軸突起
36‧‧‧寬度移動單元
37‧‧‧旋轉單元
41‧‧‧去鬆弛框架
42‧‧‧一對L字狀框架
43‧‧‧桿架
44‧‧‧輥群
45‧‧‧第1輥
46‧‧‧第2輥
47‧‧‧第3輥
48‧‧‧第4輥
49‧‧‧一對傾斜區塊
51‧‧‧一軸承部
52‧‧‧角度調整單元
61‧‧‧本體框架
62‧‧‧側架
63‧‧‧皮帶搬送單元
64‧‧‧搬送皮帶
65‧‧‧皮帶清洗單元
66‧‧‧按壓輥
67‧‧‧分離輥
71‧‧‧一對連結框架
72‧‧‧支持框架
81‧‧‧驅動皮帶輪
82‧‧‧從動皮帶輪
83‧‧‧第1導板
84‧‧‧第2導板
85‧‧‧第3導板
86‧‧‧搬送馬達
87‧‧‧一對支持臂
88‧‧‧一對氣缸
89‧‧‧一對副框架
91‧‧‧單元基座
92‧‧‧升降缸
93‧‧‧清洗單元本體
94‧‧‧一對升降導件
96‧‧‧清洗容器
97‧‧‧旋轉刷
98‧‧‧清洗馬達
99‧‧‧擦拭器
99a‧‧‧刮片
101‧‧‧印表機框架
102‧‧‧印表機蓋
104‧‧‧樑狀框架
105‧‧‧立設框架
107‧‧‧托架
111‧‧‧托架導件
112‧‧‧皮帶傳導機構
113‧‧‧托架馬達
114‧‧‧主導件
115‧‧‧副導件
116‧‧‧正時皮帶
121‧‧‧上水平框架部
122‧‧‧下水平框架部
123‧‧‧鉛垂框架部
125‧‧‧散熱板
125a‧‧‧散熱面
126‧‧‧加熱器
127‧‧‧左右固定構件
131‧‧‧間隔紙輥
132‧‧‧導桿
133‧‧‧一對軸承單元
135‧‧‧2個捲取側桿座
136‧‧‧一對捲取軸突起
137‧‧‧張力輥
138‧‧‧旋轉單元
139‧‧‧一對轉動臂
150‧‧‧間距調整部
P‧‧‧間隔紙
W‧‧‧記錄媒體

Claims (7)

  1. 一種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印刷部,其具有對記錄媒體進行印刷之噴墨頭;環形之搬送皮帶,其於搬送方向上搬送上述記錄媒體,且具有外周面;支持部,其以上述噴墨頭與上述記錄媒體對向之方式支持上述印刷部;及間距調整部,其包括:第1調整部及第2調整部,其等隔著上述搬送皮帶而配設;輸入部,其使上述第1調整部作動;及連動部,其使上述第1調整部及上述第2調整部連動;且上述第1調整部及上述第2調整部,係能夠平行於一調整方向而移動,以於上述調整方向上移動上述印刷部,且於上述調整方向上調整上述噴墨頭與上述搬送皮帶之間之間距;上述間距調整部係於上述調整方向上位於較上述搬送皮帶之上述外周面之最下部靠下方。
  2. 如請求項1之噴墨記錄裝置,其中上述第1調整部包括:蝸桿/蝸輪,其設於上述支持部,且與上述輸入部連結;第1凸輪,其設於上述支持部,且於同軸上固定於上述蝸輪;及第1凸輪從動件,其轉接於上述第1凸輪。
  3. 如請求項2之噴墨記錄裝置,其中上述連動部具有一端部軸接於上述第1凸輪之軸;上述第2調整部包括:第2凸輪,其設於上述支持部,且軸接上述軸之另一端部;及第2凸輪從動件,其轉接於上述第2凸輪。
  4. 如請求項3之噴墨記錄裝置,其中上述第1凸輪及上述第2凸輪分 別由偏心凸輪構成。
  5.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噴墨記錄裝置,其中上述輸入部包括:手動操作用操作把手,其連結於上述蝸桿;及鎖定機構,其將上述操作把手於任意旋轉位置鎖定。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噴墨記錄裝置,其進而具備測定上述間距之尺寸之間距測定部;且上述間距測定部包括:針盤量規,其於上述支持部,將測定端朝向上述接近遠離方向之接觸方向而安裝;及抵接片,其安裝於上述第1調整部,且供上述針盤量規之上述測定端抵接。
  7. 如請求項5之噴墨記錄裝置,其進而具備測定上述間距之尺寸之間距測定部;且上述間距測定部包括:針盤量規,其於上述支持部,將測定端朝向上述接近遠離方向之接觸方向而安裝;及抵接片,其安裝於上述第1調整部,且供上述針盤量規之上述測定端抵接。
TW102130695A 2012-08-31 2013-08-27 噴墨記錄裝置 TWI583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1457A JP2014046563A (ja) 2012-08-31 2012-08-31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6237A TW201416237A (zh) 2014-05-01
TWI583564B true TWI583564B (zh) 2017-05-21

Family

ID=49084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0695A TWI583564B (zh) 2012-08-31 2013-08-27 噴墨記錄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9114649B2 (zh)
EP (1) EP2703174A1 (zh)
JP (1) JP2014046563A (zh)
KR (1) KR20140029277A (zh)
CN (2) CN103660635B (zh)
TW (1) TWI5835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46563A (ja) * 2012-08-31 2014-03-1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154477A (ja) * 2017-03-21 2018-10-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8187809A (ja) * 2017-04-28 2018-11-2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
JP7268293B2 (ja) * 2018-05-28 2023-05-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413776B (zh) * 2020-11-04 2022-04-29 中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建筑的高效通风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0004A (en) * 1988-10-12 1991-02-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having head gap adjusting device
EP0891870A2 (en) * 1997-07-18 1999-01-20 Star Micronics Co., Ltd. Printer
US20040047665A1 (en) * 2002-09-05 2004-03-11 Devore David Wayne Printhead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US20090168056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attern formation device
CN102343714A (zh) * 2010-07-23 2012-02-08 株式会社宫腰 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46768A (ja) * 1986-04-18 1987-10-27 Nec Corp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3211778A (ja) * 2002-01-28 2003-07-29 Seiko Epson Corp 位置識別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4449479B2 (ja) 2004-02-12 2010-04-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KR100657341B1 (ko) * 2005-10-13 2006-1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및 방법
US7866774B2 (en) * 2007-01-31 2011-01-11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51950B2 (ja) * 2007-01-31 2012-01-1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搬送ユニットの位置決め部材
JP5111248B2 (ja) * 2008-06-16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1670712B (zh) * 2008-09-08 2012-06-06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头位置检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印机
JP5438569B2 (ja) * 2010-03-23 2014-03-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噴射装置及びそのギャップ調整方法
JP5531856B2 (ja) * 2010-08-18 2014-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位置調整機構及び記録装置
JP5436382B2 (ja) * 2010-09-28 2014-03-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46563A (ja) * 2012-08-31 2014-03-1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0004A (en) * 1988-10-12 1991-02-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having head gap adjusting device
EP0891870A2 (en) * 1997-07-18 1999-01-20 Star Micronics Co., Ltd. Printer
US20040047665A1 (en) * 2002-09-05 2004-03-11 Devore David Wayne Printhead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US20090168056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attern formation device
CN102343714A (zh) * 2010-07-23 2012-02-08 株式会社宫腰 喷墨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15121A1 (en) 2017-01-19
US9114649B2 (en) 2015-08-25
JP2014046563A (ja) 2014-03-17
US20140063092A1 (en) 2014-03-06
KR20140029277A (ko) 2014-03-10
CN105922765B (zh) 2018-03-27
US9764574B2 (en) 2017-09-19
CN105922765A (zh) 2016-09-07
TW201416237A (zh) 2014-05-01
US9469132B2 (en) 2016-10-18
CN103660635B (zh) 2017-08-25
US20150321492A1 (en) 2015-11-12
CN103660635A (zh) 2014-03-26
EP2703174A1 (en)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4414B2 (ja) 媒体送り装置、媒体送り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TWI583564B (zh) 噴墨記錄裝置
TWI605955B (zh) 記錄裝置
JP5829494B2 (ja) マスク印刷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260390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皺の除去方法
TWI600548B (zh) 噴墨記錄裝置
JP200704620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法によるプリント方法と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織布の搬送装置
JP644346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94026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蛇行解消方法
TW201538346A (zh) 顏色調整方法、顏色調整用之印刷圖案
JP6347296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4046562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巻取部用機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