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1943B -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with corner cuff - Google Patents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with corner cuf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1943B
TWI581943B TW103139428A TW103139428A TWI581943B TW I581943 B TWI581943 B TW I581943B TW 103139428 A TW103139428 A TW 103139428A TW 103139428 A TW103139428 A TW 103139428A TW I581943 B TWI581943 B TW I5819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curved
box
top surface
she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9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7197A (zh
Inventor
Yu-Jing Dong
Original Assignee
Yu-Jing D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Jing Dong filed Critical Yu-Jing Dong
Priority to TW103139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194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17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7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1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1943B/zh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特別關於一種藉由已位於角隅護殼頂表面的單一非圓形狀定位部與模具內之相對形狀限位件的配合作用,方能使角隅護殼置入於模具內呈單支點固定暨不會使熱熔熔半固狀的膨脹塑膠胚料推動而移動或轉動,以致使角隅護殼能呈更加緊密地包覆貼合於吹氣盒四角隅處的依據。
按,請參閱第1至6圖,係為 鈞局公告核准第M440873號「中空塑膠吹氣盒彎角用保護套構造」,在實際產製時,僅需將塑膠射出成型的硬質保護套2之二固定部20、21分別與母模具31上的切嘴部312及定位柱311對齊後,而使保護套2沿著切嘴部312、定位柱311的移動軸向線A、B的方向移動,直至保護套2完全卡入母模具31的切嘴部312、定位柱311上(如第1圖);此時,公、母模具30、31開始朝向彼此方向移動(即呈關閉模式),而能將熱熔熔球形膨脹狀的塑膠胚料19夾置於公、母模具30、31之間,且使公、母模具30、31的切嘴部312、302間的距離維持最小化,以致使二層塑膠胚料19會受切嘴部312、302的加壓夾擠作用而形成更加緊密的熔合在一起,同時,當公、母模具30、31呈關模夾置後,會使得已位 於公、母模具30、31內部的塑膠胚料19外周圍會先行碰觸到保護套2的周圍處,以使得保護套2內表面與塑膠胚料19間形成一密閉空間C(如第2圖),因此,當將加壓氣體注入至塑膠胚料19內,會使得塑膠胚料19內的壓力值大於密閉空間C內的壓力值,以致使塑膠胚料19得以略微往密閉空間C內擠入(即密閉空間C內的氣體得以被壓縮),直至塑膠胚料19無法再將密閉空間C內的氣體壓縮為止(如第3圖),待一段時間的冷卻暨開模後,即可取出已具有保護套2的中空吹氣盒1之初步雛型暨其外周圍的多餘塑膠胚料19,待多餘塑膠胚料19及初步雛型之中空吹氣盒1呈拉扯撕開後,即可使薄膜狀毛邊15附著於初步雛型的中空吹氣盒1周側(如第4圖),換言之,該初步雛型的中空吹氣盒1之開口端緣(即分模線處)會形成有不規則的薄膜毛邊15以及較薄膜毛邊15凸出的硬質塑膠保護套2之固定部20亦會懸空凸出於初步雛型的中空吹氣盒1外側(如第4圖),此時,操作人員則必須拿握一鋒利刀具(圖中未示)從保護套2之固定部20中進行人工初步裁切或裁斷作業後,而形成四個保護套2之固定部20僅略凸出於中空吹氣盒1的四角隅外側(如第5圖),再經由另一工作人員將中空吹氣盒1分模線處的毛邊15及已裁切後而略凸出於吹氣盒1外側的保護套2之固定部20進行更精緻修邊工作,如此,即可完成一具有保護套2的中空吹氣盒1之成品(如第6圖);上述創作案在歷經無數次更新實驗測試以及歸納消費者之實際操作使用上的回應意見,發現尚有下列問題猶待進一步改善:
1.由於吹氣盒1經初步成型至完成成品時,必須先將硬 質塑膠射出成型的保護套2進行初步裁切或裁斷後,再進行第二次精緻修邊的工作,以致使同一位置需要二次的修邊作業,進而造成人工修邊的費用大幅提高為其一大困擾。
2.習知之公、母模具30、31係藉由切嘴部302、 312呈相互抵頂壓迫作業而作為夾擠塑膠胚料19呈近切斷的功用,而有利於作業人員以拉扯方式即可將多餘塑膠胚料19及初步雛型之中空吹氣盒1撕開分離之用;然,由於硬質塑膠保護套2之固定部20係置於母模具31的切嘴部312上,而使得母模具31四角隅處的切嘴部312必須呈往內凹陷設置(即大於或等同於固定部20的厚度)及公模具30四角隅處的切嘴部302必須呈往外凸出設置(即小於或等同於固定部20的厚度),且使連接於凹陷設置或凸出設置至其他水平設置之間的切嘴部302、312係呈斜向設置狀態,換言之,已位於吹氣盒1四角隅處的分模線位置會較其他位置的分模線為高或凸出,且使得已接近具有保護套2的吹氣盒1四角隅前方的分模線亦呈斜向設置,而相對地使該處的毛邊15亦呈斜向設置(如第4、5圖),而造成修除毛邊15不會在同一水平線上,而增加修除毛邊15工作的困難度及不易進行,以降低其產能,進而提高其成本及降低其競爭力為其再一大困擾。
3.為改進修除毛邊的缺失,業者遂嚐試將公、母模具3 0、31的分模線位置往母模具30的方向提高至一定距離,然,因已夾持之有限厚度的塑膠胚料19受注入加壓氣體的拉伸作用下,而易使塑膠胚料19形成局部破裂,以致使無法成型為其又一大困擾。
4.承如上述,由於一般同系列吹氣盒1係有數個不同高 度的,因此,習用的同一保護套2是無法應用於不同高度的中空吹氣盒1,以致使每一高度的吹氣盒1就必須與“專屬高度”的保護套2配合使用,而造成同一時間要同時開立數個不同高度的同一樣式之保護套2,以致使模具數量大為增加,進而大大增加其模具成本為其另一大困擾。
承如第4點所述,由於現階段我國的外銷訂單均以“少量多樣”為主,若大幅增加模具費用時,其不但會造成單一盒體的製造成本大大提高外,同時,更會造成業者擔心模具成本無法回收而不願投入暨開立更多樣式或高度的吹氣盒1,進而造成產業毫無或失去競爭力為其更大的困擾。
有鑑於此,本發明遂針對上述習知技術之缺失,提出一種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以有效克服上述該等問題,以期能嘉惠於所有的消費者及製造者。
本發明為一種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係藉由已位於角隅護殼頂表面上的單一非圓形狀定位部與模具內之相對形狀限位件的配合作用,方能使角隅護殼置入於模具內呈單支點固定暨不會受熱熔熔半固狀的膨脹塑膠胚料的推動而移動或轉動,且受熱熔熔半固狀膨脹塑膠胚料的加壓貼合後而使角隅護殼內側表面層產生稍微熔解暨重新融合的作用,以致使角隅護殼內側表面層得以與熱熔熔半固狀膨脹塑膠胚料間呈更加緊密地結合,而作為角隅護殼呈更加緊密地包覆貼合於吹氣盒四角隅處,如此,方能使同一角隅護殼的高度尺寸能適用於不同高度尺寸的吹氣盒上,以增加其適用範疇,且能大大降低角隅護殼所需的模具數量及費用 外,同時,亦能在少量多樣化的現有訂單下,亦使每一角隅護殼的模具費用可以提早回收,以致使企業願意投入更多資金來開立更多樣式的吹氣盒,進而達到提高產業競爭力為其進步性之功效。
本發明之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至少包括一經由吹氣成型方式形成一具有置放空間的吹氣盒、以及上述吹氣盒在未冷卻硬化前的四角隅處外表面上緊密貼合形成的角隅護殼,其中:角隅護殼表面至少包括有一頂表面、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一側面間的第一連接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二側面間的第二連接面、以及一連頂表面至第三側面間的第三連接面,而頂表面上設有單一非圓形狀的定位部,且使第一、二、三側面分別與吹氣盒之開口邊緣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藉由單一非圓形狀定位部與模具內之相對形狀限位件的配合作用而使得角隅護殼置入於模具內呈單支點固定暨不會隨熱熔熔半固狀膨脹塑膠胚料的推動而隨之移動或轉動,以致使角隅護殼內側表面層能因熱熔熔半固狀膨脹塑膠胚料的熱溫度暨加壓迫緊接觸作用,而使角隅護殼內側表面層呈稍微熔解現象,而有助於與熱熔熔半固狀膨脹塑膠胚料呈更加緊密地黏合,進而達到角隅護殼呈更加緊密地包覆貼合於吹氣盒四角隅處。
5‧‧‧吹氣盒
50‧‧‧置放空間
51‧‧‧開口邊緣
6‧‧‧角隅護殼
60‧‧‧頂表面
61‧‧‧側表面
611‧‧‧第一側面
612‧‧‧第二側面
613‧‧‧第三側面
62‧‧‧連接表面
621‧‧‧第一連接面
622‧‧‧第二連接面
623‧‧‧第三連接面
65‧‧‧定位部
7‧‧‧母模具
75‧‧‧限位件
8‧‧‧公模具
P‧‧‧塑膠胚料
h1‧‧‧高度尺寸
h2‧‧‧高度尺寸
第1圖為習用保護套置於模具時的組合剖面分解圖。
第2圖為第1圖模具呈關閉作動時的組合剖面圖。
第3圖為第2圖注入加壓氣體後的組合剖面圖。
第4圖為第3圖所產製初步雛型吹氣盒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5圖為第4圖進行初步裁切時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6圖為第5圖進行精緻修邊後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之角隅護殼的立體示意圖。
第8圖為第7圖之角隅護殼置於模具內的局部組合剖面圖。
第9圖為第8圖退模取出後的組合剖面圖。
第10圖為第9圖的局部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11圖為第7圖角隅護殼應用於高度較高之吹氣盒的組合剖面圖。
第12圖為第7圖角隅護殼應用於高度更高之吹氣盒的組合剖面圖。
第13圖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14圖為第13圖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15圖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16圖為第15圖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17圖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18圖為第17圖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第7圖至第18圖所示,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至少包括一經由吹氣成型方式形成一具有置放空間50的吹氣盒5、以及上述吹氣盒5在未冷卻硬化前的四角隅處外表面上緊密貼合形成的角隅護殼6,其中:角隅護殼6,其高度尺寸h1係小於吹氣盒5的高度尺寸h2,且角隅護殼6至少包括有一頂表面60、以及側表面61,其中,頂表面 60的適當處設有單一非圓形狀的定位部65,且該單一非圓形狀的定位部65係為一未貫穿角隅護殼6之頂表面60厚度的凹槽(如第15圖)、或為一貫穿角隅護殼6之頂表面60厚度的孔(如第7、9、11、12、13、14圖)、或為一凸出於角隅護殼6之頂表面60上的凸柱(如第17、18圖),並使該定位部65的形狀可為多角形、或為多邊形、或為橢圓形、或為任意圖形、或為任意文字、或為任意數字等為最佳;又,側表面61與吹氣盒5之開口邊緣51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且側表面61係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之頂表面60係指為水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更進一步而言,該側表面61可分為第一側面611及第二側面612、或為第一側面611及第二側面612及連接第一側面611至第二側面612間的第三側面613(如第7、10、13、15、17圖),其中,第一、二、三側面611、612、613分別與吹氣盒5之開口邊緣51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且使第一、二、三側面611、612、613分別可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更進一步而言,頂表面60至側表面61間可連接形成有連接表面62,而該連接表面62可分為一自頂表面60至第一側面611間所形成的第一連接面621及一自頂表面60至第二側面612間所形成的第二連接面622、或為一自頂表面60至第一側面611間所形成的第一連接面621及一自頂表面60至第二側面612間所形成的第 二連接面622及一自頂表面60至第三側面613間所形成的第三連接面623(如第7、10、13、15、17圖),且上述之連接表面62、或第一、二、三連接面621、622、623係分別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當製造時,僅需先將角隅護殼6之單一非圓形狀的定位部65套置於母模具7內之相對形狀之限位件75上,由於本次實施例之單一非圓形狀定位部65係指一貫穿角隅護殼6厚度的六角形孔,且母模具7內設有凸出狀的六角形限位件75,利用定位部65為六角形孔及限位件75為六角形凸柱的相互套合作用下,方能使角隅護殼6能確實置入母模具7內呈單一支點的固定方式,且亦確保不會使角隅護殼6因重心的問題而於母模具7內形成轉動的現象,以達到確保角隅護殼6能固定於母模具7內;此時,請參閱第8圖,當公、母模具8、7呈關閉時,則會使熱熔熔半固狀的膨脹塑膠胚料P會被夾置於公、母模具8、7內,待注入的加壓氣體得以將熱熔熔半固狀的膨脹塑膠胚料P確實往公、母模具8、7的內側表面擠壓,且受熱熔熔半固狀膨脹塑膠胚料P往內側擠壓時亦無法推動已位於母模具7內的角隅護殼6跟著移動或轉動,直至熱熔熔半固狀的膨脹塑膠胚料P確實貼合於已位於母模具7內的角隅護殼6的內表面層,方能受加壓後的熱熔熔半固狀膨脹塑膠胚料P的高溫作用而使角隅護殼6的內表面層產生稍微熔解現象,以使得角隅護殼6內側表面層得以與熱熔熔半固狀膨脹塑膠胚料P呈更加緊密地黏合,經一段時間的冷卻暨開模後,方能取得角隅護殼6緊密地包覆貼合於吹氣盒5(即冷卻後的塑膠胚料P)四角隅處,換言之,會取得一具有角隅護殼6之高度尺寸h1與吹 氣盒5之高度尺寸h2間的差異值較小化的吹氣盒5(如第9圖);此時,由於角隅護殼6僅有單一非圓形狀定位部65設置於頂表面60處,且不會使多餘硬質塑膠射出之角隅護殼6凸出於吹氣盒5的外側,因此,會將公、母模具8、7的分模線設置於吹氣盒5的開口邊緣51處(即同一水平高度),而使得已夾持於公、母模具8、7之有限厚度的塑膠胚料P受注入加壓氣體的拉伸作用下,亦不會出現過度拉伸而局部破裂的現象,而能確實使其包覆成型外,同時,亦有助於作業人員直接以刮刀將溢出的毛邊給予一次性刮除即可,如此,確實能克服先前的習知技術必須在同一位置進行二次以上的修邊作業,而能大大降低人工修邊的費用及提高產能,進而大幅度降低成本及提高競爭力。
同理,當角隅護殼6置於另一高度尺寸較深的母模具7內 時,則會製造出取得一具有角隅護殼6之高度尺寸h1與吹氣盒5之高度尺寸h2間的差異值較大化的吹氣盒5(如第11圖);同理,當角隅護殼6置於又一高度尺寸更深的母模具7內時,則會製造出取得一具有角隅護殼6之高度尺寸h1與吹氣盒5之高度尺寸h2間的差異值更大化的吹氣盒5(如第12圖);如此,方能使同一角隅護殼6的高度尺寸h1能適用於不同高度尺寸h2的吹氣盒5上,而能產製出同一系列吹氣盒5,以增加其適用範疇,且能大大降低角隅護殼6所需的模具數量及費用外,同時,亦能在少量多樣化的現有訂單下,亦使每一角隅護殼6的模具費用可以提早回收,以致使企業願意投入更多資金來開立更多樣式的吹氣盒,進而達到提高產業競爭力。
請參閱第13至14圖,角隅護殼6之頂表面60的單一 非圓形狀的定位部65係為一貫穿角隅護殼6之頂表面60厚度的六角孔,以致使角隅護殼6在緊密地包覆貼合於吹氣盒5四角隅處時,能呈現出雙色的辨識效果,以增加產品辨識度及消費者購買慾,同時,該定位部65亦能與上下相鄰之吹氣盒5之角隅護殼6之六角形凸出狀定位部65(如第17圖)相互配合,以達到堆疊使用的有效空間利用性之功效。
請參閱第15至16圖,角隅護殼6之頂表面60的單一非圓形狀的定位部65係為未貫穿角隅護殼6之頂表面60厚度的凹槽,且該凹槽係朝向下延伸適當的深度距離,以致使角隅護殼6在緊密地包覆貼合於吹氣盒5四角隅處時,能使角隅護殼6具有接近鏤刻的設計圖樣,以增加產品辨識度及消費者購買慾。
請參閱第17至18圖,角隅護殼6之頂表面60的單一非圓形狀的定位部65係為一凸出於角隅護殼6之頂表面60上的六角形凸柱,以致使角隅護殼6在緊密地包覆貼合於吹氣盒5四角隅處時,能提高產品辨識度及消費者購買慾,同時,該定位部65亦能與上下相鄰之吹氣盒5之角隅護殼6之六角形孔的定位部65(如第13圖)相互配合,以達到堆疊使用的有效空間利用性之功效。
本發明之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藉由已位於角隅護殼6頂表面60上的單一非圓形狀定位部65與母模具7內之相對形狀限位件75的配合作用,方能使角隅護殼6置入於母模具7內呈單支點固定暨不會受熱熔熔半固狀的膨脹塑膠胚料P的推動而移動或轉動,且受熱熔熔半固狀膨脹塑膠胚料P的加壓貼合後而使角隅護殼6內側表面層產生稍微熔解暨重新融合的作用,以致使角隅護殼6內側表面層得以與熱熔熔 半固狀膨脹塑膠胚料P間呈更加緊密地結合,而作為角隅護殼6呈更加緊密地包覆貼合於吹氣盒5四角隅處,如此,方能使同一角隅護殼6的高度尺寸h1能適用於不同高度尺寸h2的吹氣盒5上,以大大降低角隅護殼6所需的模具數量及費用外,同時,亦能在少量多樣化的現有訂單下,亦使每一角隅護殼6的模具費用可以提早回收,以致使企業願意投入更多資金來開立更多樣式的吹氣盒,進而達到提高產業競爭力;另,單一非圓形狀定位部65則能提高產品的辨識度(如:雙色辨識、形狀辨識等)及堆疊的空間利用性為其進步性之功效。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發明的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5‧‧‧吹氣盒
51‧‧‧開口邊緣
6‧‧‧角隅護殼
60‧‧‧頂表面
61‧‧‧側表面
611‧‧‧第一側面
612‧‧‧第二側面
613‧‧‧第三側面
62‧‧‧連接表面
621‧‧‧第一連接面
622‧‧‧第二連接面
623‧‧‧第三連接面
65‧‧‧定位部

Claims (10)

  1. 一種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至少包括一經由吹氣成型方式形成具有置放空間的吹氣盒、以及上述吹氣盒在未冷卻硬化前的四角隅處外表面上緊密貼合形成的角隅護殼,其中:角隅護殼之頂表面設有單一非圓形狀的定位部,藉由單一非圓形狀定位部與模具內之相對形狀限位件的配合作用,而使得角隅護殼置入於模具內呈單支點固定暨不會受熱熔熔半固狀膨脹塑膠胚料的推動而移動或轉動,進而達到角隅護殼能更加緊密地包覆貼合於吹氣盒四角隅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中,已位於角隅護殼上的非圓形狀定位部係為一未貫穿角隅護殼之頂表面厚度的凹槽,該頂表面係為水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中,已位於角隅護殼上的非圓形狀定位部係為一貫穿角隅護殼之頂表面厚度的孔,該頂表面係為水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中,已位於角隅護殼上的非圓形狀定位部係為一凸出於角隅護殼之頂表面上的凸柱,該頂表面係為水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中,角隅護殼表面係指一頂表面、以及一自頂表面延伸形成的側表面,且使側表面與吹氣盒之開口邊緣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 (即非平行狀);而上述之側表面係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中,角隅護殼表面係指一頂表面、側表面、以及一連接頂表面至側表面間的連接表面,且使側表面與吹氣盒之開口邊緣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而上述之側表面係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之連接表面係分別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中,角隅護殼表面至少係包括有頂表面、一自頂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一側面、以及一自頂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二側面,且使第一、二側面分別與吹氣盒之開口邊緣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而上述之第一、二側面係分別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中,角隅護殼表面至少係包括有頂表面、第一側面、第二側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一側面間的第一連接面、以及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二側面間的第二連接面,且使第一、二側面分別與吹氣盒之開口邊緣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而上述第一、二側面係分別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之第一、二連接面係分別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中,角隅護殼表面至少係包括有頂表面、第一側面、第二側面、一連接第一側面至第二側面間的第三側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一側面間的第一 連接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二側面間的第二連接面、以及一連頂表面至第三側面間的第三連接面,且使第一、二、三側面分別與吹氣盒之開口邊緣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而上述第一、二、三側面係分別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之第一、二、三連接面係分別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角隅護殼之中空吹氣成型盒,其中,定位部的形狀係為多角形、或為多邊形、或為橢圓形、或為任意圖形、或為任意文字、或為任意數字。
TW103139428A 2014-11-13 2014-11-13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with corner cuff TWI581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9428A TWI581943B (zh) 2014-11-13 2014-11-13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with corner cuf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9428A TWI581943B (zh) 2014-11-13 2014-11-13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with corner cuf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197A TW201617197A (zh) 2016-05-16
TWI581943B true TWI581943B (zh) 2017-05-11

Family

ID=56508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9428A TWI581943B (zh) 2014-11-13 2014-11-13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with corner cuff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8194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1646B2 (zh) * 1984-12-21 1992-07-09 Kyoraku Co Ltd
US6401961B1 (en) * 1998-03-04 2002-06-11 Rieter Automotive (International) Ag Fuel tank with integrated heat shield
TWM365246U (en) * 2009-05-19 2009-09-21 Yi-He Liao Anti-abrasive and shockproof corner protective structure of tool box
TW200942403A (en) * 2008-12-12 2009-10-16 Yi-He Liao Protective jacket for corners of hollow plastic blowing box
TWM379507U (en) * 2009-08-26 2010-05-01 rui-feng Xie Improved structure of a vacuum forming mol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1646B2 (zh) * 1984-12-21 1992-07-09 Kyoraku Co Ltd
US6401961B1 (en) * 1998-03-04 2002-06-11 Rieter Automotive (International) Ag Fuel tank with integrated heat shield
TW200942403A (en) * 2008-12-12 2009-10-16 Yi-He Liao Protective jacket for corners of hollow plastic blowing box
TWM365246U (en) * 2009-05-19 2009-09-21 Yi-He Liao Anti-abrasive and shockproof corner protective structure of tool box
TWM379507U (en) * 2009-08-26 2010-05-01 rui-feng Xie Improved structure of a vacuum forming mol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197A (zh) 201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9498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TW202007602A (zh) 積層剝離容器及其製法
TWI581943B (zh)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with corner cuff
JP5789555B2 (ja) 二重容器の製造方法
TWI632044B (zh)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corner 隅 shell anti-wind structure
EP3418209B1 (en) Double-layered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same
JP4959380B2 (ja) インサート付きブロー成形スポイラ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サート付きブロー成形スポイラー
TWM569683U (zh) Blowing tool box structure with covered metal corner
TW200924954A (en) Molds for manufacturing tool box and the finished product
TW200630198A (en) Mold for molding disk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olding disk substrate
TWM471344U (zh) 工具盒外表面凹陷槽底面處的標識條構造
WO2020029078A1 (zh) 积层剥离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609760B (zh) 中空吹氣盒及其配件單元間同步產製構造
CN105818353A (zh) 中空吹气成型盒角隅护壳构造
TW201622906A (zh) 吹氣盒彎角護殼構造(二)
JP6850531B2 (ja) 二重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622905A (zh) 吹氣盒彎角護殼構造(一)
TW201200341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rface layer of hollow blow-molded case and structure thereof
JPH06143393A (ja) 容器のブロー成形方法
TWM456279U (zh) 製造中空吹氣盒識別層裝置(二)
WO2016152875A1 (ja) インサート部品が埋設されたブロー成形体
TWM494693U (zh) 中空吹氣成型單元用立體識別裝置
TW201622948A (zh) 增加中空吹氣成型盒局部補強方法
TWM456271U (zh) 製造中空吹氣盒識別層裝置
TWI568569B (zh) Stereo identification device for hollow blow molding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