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2044B -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corner 隅 shell anti-wind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corner 隅 shell anti-wind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2044B
TWI632044B TW103139429A TW103139429A TWI632044B TW I632044 B TWI632044 B TW I632044B TW 103139429 A TW103139429 A TW 103139429A TW 103139429 A TW103139429 A TW 103139429A TW I632044 B TWI632044 B TW I6320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top surface
box
curved
she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9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7198A (zh
Inventor
董羽菁
Original Assignee
董羽菁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董羽菁 filed Critical 董羽菁
Priority to TW103139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204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17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7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2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2044B/zh

Links

Landscapes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至少包括一經由吹氣成型方式形成具有置放空間的吹氣盒、以及上述中空吹氣成型盒在未冷卻硬化前的四角隅處外表面上緊密貼合形成的角隅護殼,其中,角隅護殼表面係至少包括有一頂表面、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一側面間的第一連接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二側面間的第二連接面、以及一連頂表面至第三側面間的第三連接面,而第一、二、三側面分別與吹氣盒的水平開口邊緣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且於頂表面、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第一連接面、第二連接面或第三連接面適當處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貫穿導孔,以致使已位於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至角隅護殼間的氣體受加壓後的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擠推作用而直接從貫穿導孔內朝外側排出。

Description

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特別關於一種藉由貫穿導孔設置於角隅護殼表面上,以使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受加壓氣體的擠壓拉伸置入至貫穿導孔內,而迫使已位於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至角隅護殼間的封閉氣體能直接從貫穿導孔內朝外側排出,而使得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與角隅護殼間的接觸面積變大,而有助於其結合度的提升者。
按,請參閱第1至2圖,係為鈞局公告核准第M440873號「中空塑膠吹氣盒彎角用保護套構造」,其實際產製時,僅需將塑膠射出成型的硬質保護套2之二固定部20、21分別與母模具31上的二定位柱310、311對齊後,而使保護套2沿著二定位柱310、311的移動軸向線A、B的方向移動,直至保護套2完全卡入母模具31的二定位柱310、311上(如第1圖);此時,公、母模具30、31開始朝向彼此方向移動(即呈關閉模式),而能將熱熔熔球形膨脹狀的塑膠胚料19夾置於公、母模具30、31之間,且使已位於公、母模具30、31內部的塑膠胚料19外周圍會先行碰觸到保護套2的周圍處,以使得保護套2內表面與塑膠胚料19間形成一密閉空間C,因此,當將加壓氣 體注入至塑膠胚料19內,會使得塑膠胚料19內的壓力值大於密閉空間C內的壓力值,以致使塑膠胚料19得以略微往密閉空間C內擠入(即密閉空間C內的氣體得以被壓縮),直至塑膠胚料19無法再將密閉空間C內的氣體壓縮為止(如第2圖),待一段時間的冷卻暨開模後,即可取出已具有保護套2的中空吹氣盒1之初步雛型暨其外周圍的多餘塑膠胚料19,待多餘塑膠胚料19及初步雛型之中空吹氣盒1呈拉扯撕開後,即可使薄膜狀毛邊15附著於初步雛型的中空吹氣盒1周側,換言之,該初步雛型的中空吹氣盒1之開口端緣(即分模線處)會形成有不規則的薄膜毛邊15以及較薄膜毛邊15凸出的硬質塑膠保護套2之固定部20亦會懸空凸出於初步雛型的中空吹氣盒1外側,此時,操作人員則必須拿握一鋒利刀具(圖中未示)從保護套2之固定部20中進行人工初步裁切或裁斷作業後,而形成四個保護套2之固定部20僅略凸出於中空吹氣盒1的四角隅外側,再經由另一工作人員將中空吹氣盒1分模線處的毛邊15及已裁切後而略凸出於吹氣盒1外側的保護套2之固定部20進行更精緻修邊工作,如此,即可完成一具有保護套2的中空吹氣盒1之成品。
上述創作案在歷經無數次更新實驗測試以及歸納消費者之實際操作使用上的回應意見,發現尚有下列問題猶待進一步改善:
1.由於保護套2內表面與塑膠胚料19間形成一密閉空間C,以致使保護套2內壁面與塑膠胚料19間的接觸面積變小,而相對地使其結合度變差,更容易因外力撞擊至密閉空間C時易形成脆裂損毀的現象,進而降低其所能承受的撞擊力為其一大困擾。
2.由於吹氣盒1經初步成型至完成成品時,必須先將硬 質塑膠射出成型的保護套2進行初步裁切或裁斷後,再進行第二次精緻修邊的工作,以致使同一位置需要二次的修邊作業,進而造成人工修邊的費用大幅提高為其一大困擾。
3.習知之公、母模具30、31係藉由切嘴部呈相互抵頂壓迫作業而作為夾擠塑膠胚料19呈近切斷的功用,而有利於作業人員以拉扯方式即可將多餘塑膠胚料19及初步雛型之中空吹氣盒1撕開分離之用;然,由於硬質塑膠保護套2之固定部20係置於母模具31的自由端上,而使得母模具31四角隅處的自由端必須呈往內凹陷設置(即大於或等同於固定部20的厚度)及公模具30四角隅處的切嘴部302必須呈往外凸出設置(即小於或等同於固定部20的厚度),且使連接於凹陷設置或凸出設置至其他水平設置之間的切嘴部302係呈斜向設置狀態,換言之,已位於吹氣盒1四角隅處的分模線位置會較其他位置的分模線為高或凸出,且使得已接近具有保護套2的吹氣盒1四角隅前方的分模線亦呈斜向設置,而相對地使該處的毛邊亦呈斜向設置,而造成修除毛邊不會在同一水平線上,而增加修除毛邊工作的困難度及不易進行,以降低其產能,進而提高其成本及降低其競爭力為其再一大困擾。
4.為改進修除毛邊的缺失,業者遂嚐試將公、母模具30、31的分模線位置往母模具30的方向提高至一定距離,然,因已夾持之有限厚度的塑膠胚料19受注入加壓氣體的拉伸作用下,而易使塑膠胚料19形成局部破裂,以致使無法成型為其又一大困擾。
5.承如上述,由於一般同系列吹氣盒1係有數個不同高度的,因此,習用的同一保護套2是無法應用於不同高度的中空吹氣盒1, 以致使每一高度的吹氣盒1就必須與“專屬高度”的保護套2配合使用,而造成同一時間要同時開立數個不同高度的同一樣式之保護套2,以致使模具數量大為增加,進而大大增加其模具成本為其另一大困擾。
承如第4點所述,由於現階段我國的外銷訂單均以“少量多樣”為主,若大幅增加模具費用時,其不但會造成單一盒體的製造成本大大提高外,同時,更會造成業者擔心模具成本無法回收而不願投入暨開立更多樣式或高度的吹氣盒1,進而造成產業毫無或失去競爭力為其更大的困擾。
有鑑於此,本發明遂針對上述習知技術之缺失,提出一種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以有效克服上述該等問題,以期能嘉惠於所有的消費者及製造者。
本發明之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其係藉由貫穿導孔設置於角隅護殼表面上,以使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受加壓氣體的擠壓拉伸置入至貫穿導孔內,而迫使已位於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至角隅護殼間的封閉狀氣體能直接從貫穿導孔內朝外側排出,如此,其不但能使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與角隅護殼內表面間的接觸面積變大,且能增加塑膠胚料與角隅護殼內表面間的結合度更加緊密,以大大的提升角隅護殼與吹氣盒間的結合強度及增加其抗撞擊力外,同時,亦能增加角隅護殼的色彩辨識度,而大大的提升消費者購買慾及提升競爭力為其進步性功效。
本發明亦能使同一角隅護殼的高度尺寸能適用於不同高度尺寸的吹氣盒上,以增加其適用範疇,且能大大降低角隅護殼所需的模具 數量及費用外,同時,亦能在少量多樣化的現有訂單下,亦使每一角隅護殼的模具費用可以提早回收,以致使企業願意投入更多資金來開立更多樣式的吹氣盒,進而達到提高產業競爭力為其進步性之功效。
本發明之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其至少包括一經由吹氣成型方式形成具有置放空間的吹氣盒、以及上述中空吹氣成型盒在未冷卻硬化前的四角隅處外表面上緊密貼合形成的角隅護殼,其中,角隅護殼表面係至少包括有一頂表面、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一側面間的第一連接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二側面間的第二連接面、以及一連頂表面至第三側面間的第三連接面,而第一、二、三側面分別與吹氣盒的水平開口邊緣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且於頂表面、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第一連接面、第二連接面或第三連接面適當處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貫穿導孔,以致使已位於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至角隅護殼間的氣體受加壓後的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擠推作用而直接從貫穿導孔內朝外側排出,且使受加壓頂推的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能置入至貫穿導孔內,以使塑膠胚料及角隅護殼間的接觸面積變大,而能提升其結合度及抗撞擊性之功效。
5‧‧‧吹氣盒
50‧‧‧置放空間
51‧‧‧開口邊緣
6‧‧‧角隅護殼
60‧‧‧頂表面
601‧‧‧貫穿導孔
61‧‧‧側表面
611‧‧‧第一側面
6111‧‧‧貫穿導孔
612‧‧‧第二側面
6121‧‧‧貫穿導孔
613‧‧‧第三側面
6131‧‧‧貫穿導孔
62‧‧‧連接表面
621‧‧‧第一連接面
6211‧‧‧貫穿導孔
622‧‧‧第二連接面
6221‧‧‧貫穿導孔
623‧‧‧第三連接面
6231‧‧‧貫穿導孔
7‧‧‧母模具
8‧‧‧公模具
h1‧‧‧高度尺寸
h2‧‧‧高度尺寸
P‧‧‧塑膠胚料
第1圖為習用保護套置於模具時的組合剖面分解圖。
第2圖為第1圖模具關閉作動時的組合剖面圖。
第3圖為本發明之角隅護殼的立體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置於模具內產製時的局部組合剖面圖。
第5圖為第4圖注入加壓氣體後的局部組合剖面圖。
第6圖為第5圖開模取出成品時的局部組合剖面圖。
第7圖為第6圖的局部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9圖為第8圖產製後的立體組合狀態圖。
請參閱第3圖至第9圖所示,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其至少包括一經由吹氣成型方式形成一具有置放空間50的吹氣盒5、以及上述吹氣盒5在未冷卻硬化前的四角隅處外表面上緊密貼合形成的角隅護殼6,其中:角隅護殼6,至少包括有一頂表面60、以及側表面61,其中,頂表面60與吹氣盒5之開口邊緣51的水平線間呈非垂直狀,且頂表面60可為水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又,角隅護殼6之頂表面60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貫穿導孔601(如:第3圖),以供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P受加壓氣體作用而能擠入至貫穿導孔601內(如:第6圖),且使貫穿導孔601設置於角隅護殼6的外表面凸出位置處為最佳(如:第3圖),並使貫穿導孔601的形狀可為圓形、或為多角形、或為多邊形、或為橢圓形、或為任意圖形、或為任意文字、或為任意數字;該側表面61至少包括有第一側面611及第二側面612、或為第一側面611及第二側面612及連接第一側面611至第二側面612間的第三側面613、(如:第3、7、8圖),而該第一、二、 三側面611、612、613(即側表面61)分別與吹氣盒5之開口邊緣51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且使第一、二、三側面611、612、613(即側表面61)分別可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又,角隅護殼6之側表面61(即第一、二、三側面611、612、613)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貫穿導孔6111、6121、6131(如:第3圖),以供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P受加壓氣體作用而能擠入至貫穿導孔6111、6121、6131內(如:第6圖),且使貫穿導孔6111、6121、6131設置於角隅護殼6的外表面凸出位置處為最佳,並使貫穿導孔6111、6121、6131的形狀可為圓形、或為多角形、或為多邊形、或為橢圓形、或為任意圖形、或為任意文字、或為任意數字;更進一步而言,頂表面60至側表面61間可連接形成有連接表面62(如:第3圖),而該連接表面62至少包括有一自頂表面60至第一側面611間所形成的第一連接面621及一自頂表面60至第二側面612間所形成的第二連接面622、或為一自頂表面60至第一側面611間所形成的第一連接面621及一自頂表面60至第二側面612間所形成的第二連接面622及一自頂表面60至第三側面613間所形成的第三連接面623(如:第3、7、8圖),且上述之連接表面62(即第一、二、三連接面621、622、623)係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又,角隅護殼6之連接表面62(即第一、二、三連接面621、622、623)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貫穿導孔6211、6221、6231(如:第3圖),以供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 料P受加壓氣體作用而能擠入至貫穿導孔6211、6221、6231內(如:第6圖),且使貫穿導孔6211、6221、6331設置於角隅護殼6的外表面凸出位置處為最佳,並使貫穿導孔6211、6221、6231的形狀可為圓形、或為多角形、或為多邊形、或為橢圓形、或為任意圖形、或為任意文字、或為任意數字;當製造時,僅需先將角隅護殼6置入母模具7內,再關閉公、母模具8、7後,則會使熱熔熔半固狀的膨脹塑膠胚料P被夾置於公、母模具8、7內(如:第4圖),待注入的加壓氣體得以將熱熔熔半固狀的膨脹塑膠胚料P確實往公、母模具8、7及角隅護殼6內側表面呈拉伸作用(即封閉空間被擠壓變小),而得以將已位於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P至角隅護殼6間所形成的封閉空間的氣體會直接從貫穿導孔601、6111、6121、6131、6211、6221、6231內朝外側排出,直至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P被拉伸擠壓進入至貫穿導孔601、6111、6121、6131、6211、6221、6231內(如:第4圖),經一段時間的冷卻暨開模後,方能取得角隅護殼6緊密地包覆貼合於吹氣盒5(即冷卻後的塑膠胚料P)四角隅處,換言之,會取得一具有角隅護殼6之高度尺寸h1與吹氣盒5之高度尺寸h2間的差異值較小化的吹氣盒5(如:第6、7圖);如此,即會使塑膠胚料P及角隅護殼6間的接觸面積變大,且能增加塑膠胚料P與角隅護殼6間的結合度更加緊密,以大大的提升角隅護殼6與吹氣盒5間的結合強度及增加其抗撞擊力外,同時,亦能增加角隅護殼6的色彩辨識度,而大大的提升消費者購買慾及提升競爭力。
此時,由於硬質塑膠射出之角隅護殼6的側表面61不會凸出於吹氣盒5的外側,因此,會將公、母模具8、7的分模線設置於吹氣盒5的開口邊緣51處(即同一水平高度),而使得已夾持於公、母模具8、7之有限厚度的塑膠胚料P受注入加壓氣體的拉伸作用下,亦不會出現過度拉伸而局部破裂的現象,而能確實使其包覆成型外,同時,亦有助於作業人員直接以刮刀將溢出的毛邊給予一次性刮除即可,如此,確實能克服先前的習知技術必須在同一位置進行二次以上的修邊作業,而能大大降低人工修邊的費用及提高產能,進而大幅度降低成本及提高競爭力。
請參閱第8至9圖,當角隅護殼6置於另一高度尺寸更深的母模具7內時,則會製造出取得一具有角隅護殼6之高度尺寸與吹氣盒5之高度尺寸間的差異值更大化的吹氣盒5(如第9圖);如此,方能使同一角隅護殼6的高度尺寸能適用於不同高度尺寸的吹氣盒5上,而能產製出同一系列吹氣盒5,以增加其適用範疇,且能大大降低角隅護殼6所需的模具數量及費用外,同時,亦能在少量多樣化的現有訂單下,使每一角隅護殼6的模具費用可以提早回收,以致使企業願意投入更多資金來開立更多樣式的吹氣盒,進而達到提高產業競爭力。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9)

  1. 一種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至少包括一經由吹氣成型方式形成具有置放空間的吹氣盒、以及上述中空吹氣成型盒在未冷卻硬化前的四角隅處外表面上緊密貼合形成的角隅護殼,其中:角隅護殼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貫穿導孔,以藉由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的擠推作用而將已位於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至角隅護殼內表面間的封閉氣體直接從貫穿導孔內朝外側排出,而能增加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與角隅護殼間的接觸面積及結合強度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其中,貫穿導孔係可供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料置入,而能增加熱熔熔半固狀塑膠胚與角隅護殼間的接觸面積及結合強度,並達到使角隅護殼呈現出雙色辨識的功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其中,角隅護殼表面係指一頂表面、以及一自頂表面延伸形成的側表面,且使側表面與吹氣盒之開口邊緣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並於頂表面或側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貫穿孔;又,頂表面與吹氣盒的水平開口邊緣間呈非直角(即非垂直狀),且頂表面為水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之側表面係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其中,角隅護殼表面係指一頂表面、側表面、以及一連接頂表面至側表面間的連接表面,且使側表面與吹氣盒之開口邊緣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並於頂表面或側表面或連接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貫穿孔;又,頂表面與吹氣盒的水平開口邊緣間呈 非直角(即非垂直狀),且頂表面為水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之側表面係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之連接表面係分別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其中,角隅護殼表面至少係包括有頂表面、一自頂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一側面、以及一自頂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二側面,且使第一、二側面分別與吹氣盒之開口邊緣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並於頂表面或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貫穿孔;又,頂表面與吹氣盒的水平開口邊緣間呈非直角(即非垂直狀),且頂表面為水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之第一、二側面係分別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其中,角隅護殼表面至少係包括有頂表面、第一側面、第二側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一側面間的第一連接面、以及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二側面間的第二連接面,且使第一、二側面分別與吹氣盒之開口邊緣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並於頂表面或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或第一連接面或第二連接面上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貫穿孔;又,頂表面與吹氣盒的水平開口邊緣間呈非直角(即非垂直狀),且頂表面為水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第一、二側面係分別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之第一、二連接面係分別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其中,角隅護殼表面至少係包括有頂表面、第一側面、第二側面、一連接第一側面至第二側面間的第三側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一側面間的第一連接面、一連接頂表面至第二側面間的第二連接面、以及一連頂表面至第三側面間的第三連接面,且使第一、二、三側面分別與吹氣盒之開口邊緣的水平線間呈一定的夾角(即非平行狀),並於頂表面或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或第三側面或第一連接面或第二連接面或第三連接面上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貫穿孔;又,頂表面與吹氣盒的水平開口邊緣間呈非直角(即非垂直狀),且頂表面為水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第一、二、三側面係分別為豎立平面、或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而上述之第一、二、三連接面係分別為斜面、或為弧面、或為曲面、或為球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其中,貫穿導孔係設置於角隅護殼外表面的凸出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中空吹氣成型盒角隅護殼防包風構造,其中,貫穿導孔的形狀係為圓形、或為多角形、或為多邊形、或為橢圓形、或為任意圖形、或為任意文字、或為任意數字。
TW103139429A 2014-11-13 2014-11-13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corner 隅 shell anti-wind structure TWI632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9429A TWI632044B (zh) 2014-11-13 2014-11-13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corner 隅 shell anti-wind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9429A TWI632044B (zh) 2014-11-13 2014-11-13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corner 隅 shell anti-wind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198A TW201617198A (zh) 2016-05-16
TWI632044B true TWI632044B (zh) 2018-08-11

Family

ID=5650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9429A TWI632044B (zh) 2014-11-13 2014-11-13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corner 隅 shell anti-wind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204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1961B1 (en) * 1998-03-04 2002-06-11 Rieter Automotive (International) Ag Fuel tank with integrated heat shield
TW200942403A (en) * 2008-12-12 2009-10-16 Yi-He Liao Protective jacket for corners of hollow plastic blowing box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1961B1 (en) * 1998-03-04 2002-06-11 Rieter Automotive (International) Ag Fuel tank with integrated heat shield
TW200942403A (en) * 2008-12-12 2009-10-16 Yi-He Liao Protective jacket for corners of hollow plastic blowing box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198A (zh) 201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111934A (ko) 적층박리용기
US4332750A (en) Blow-molding and degating hollow shapes
CN206159807U (zh) 一种结构设计与注塑成型的复合体
TWI632044B (zh)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corner 隅 shell anti-wind structure
US6348173B1 (en) Core pulls concentric with ejector pins
CN207825340U (zh) 用于塑料零件的热熔柱和塑料零件
TWI581943B (zh) Hollow blow molding box with corner cuff
TWM569684U (zh) Hollow air blowing tool box mould construction
TWM569683U (zh) Blowing tool box structure with covered metal corner
CN204322418U (zh) 新型脱模方式的dvd光盘模具
WO2015170640A1 (ja) 成形金型構造及びシール
CN208164279U (zh) 全自动生产的吹塑模具
CN207120426U (zh) 一种表带用的注塑结构
JP2008213227A (ja) インサート付きブロー成形スポイラ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サート付きブロー成形スポイラー
CN203680607U (zh) 一种吹气脱模治具
TWI603858B (zh) A core-stock material, a core-mold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omposite rim using the core-type device
TWI609760B (zh) 中空吹氣盒及其配件單元間同步產製構造
JPS5847337B2 (ja) 屈曲製品の吹成成形方法
JP2002240138A (ja) ブロー成形方法
WO2020029078A1 (zh) 积层剥离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TWM397891U (en) Surface layer structure of a hollow air-blow molding box
TWM539438U (zh) 模芯胚材及模芯裝置
TWM645929U (zh) 中空塑膠模具構造改良
JP6908836B2 (ja) 樹脂製パネル及び製造方法
KR100845123B1 (ko) 이젝트핀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