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7942B - 收納構造及使用於此收納構造之送風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收納構造及使用於此收納構造之送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7942B
TWI577942B TW103133127A TW103133127A TWI577942B TW I577942 B TWI577942 B TW I577942B TW 103133127 A TW103133127 A TW 103133127A TW 103133127 A TW103133127 A TW 103133127A TW I577942 B TWI577942 B TW I5779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torage space
blowing device
storag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3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2609A (zh
Inventor
中島聰
川田宗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2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2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7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7942B/zh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Description

收納構造及使用於此收納構造之送風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設置有往收納空間內送風的送風裝置之收納構造以及使用於此收納構造之送風裝置。
過去,已知一種收納庫,設有將收納空間內除菌或除臭等之裝置。 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中,提出一種具有除臭功能之收納庫,於收納庫之內側端,設有往上下端延伸設置的通風管,在此一通風管內之中央部配置具有風扇等的除臭裝置。此一具有除臭功能之收納庫為,以在藉由複數張層板上下區隔之區隔部位中開口的方式,於通風管之側壁設置複數個吹出口及吸入口的構造。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146329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露之收納庫為,以在上下區隔為複數個的區隔部位中開口之方式設置複數個吹出口及吸入口的構造,期望將其更進一步的改善。此外,亦考慮吹出口或吸入口容易被載置於層板之收納物遮蓋等問題。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追求構造的簡略化,並使收納空間內的空氣有效率地循環之收納構造及使用於此收納構造之送風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收納構造,設置有往前方開口之收納空間內送風的送風裝置,並設置有開閉該收納空間之前方開口的門體,其特徵為:將區隔該收納空間的間隔板,以在其前端與關閉狀態之該門體的背面之間形成空氣流通空間的方式設置,將該送風裝置之長邊方向兩端側的吸入口及吹出口,以在該收納空間的進深方向中之該間隔板的前端與關閉狀態之該門體的背面之間,朝向與該進深方向垂直的方向而開口之方式設置。
本發明中,可使該送風裝置,呈沿著該收納空間之內面安裝的長筒狀。 此外,本發明中,可使該送風裝置,其長邊方向沿著上下方向而設置。 此外,本發明中,可將該送風裝置之該吹出口,以使自該吹出口吹出的空氣不直接噴吹該收納空間之頂面的方式,與該頂面之間隔著既定空間而設置於上端側。 此外,本發明中,可將該送風裝置,以長邊方向沿著收納寬幅方向且沿著該收納空間之底面的方式設置。 此外,本發明中,可將該送風裝置,以長邊方向沿著收納寬幅方向且沿著該收納空間之頂面的方式設置。 此外,本發明中,可於該收納空間內,設置往該收納空間的進深方向延伸並可於該進深方向任意滑動之棒狀的懸吊構件。
此外,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將本發明之送風裝置,使用在上述任一本發明之收納構造。 【本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收納構造及使用於此收納構造之送風裝置,藉由使其成為如同上述之構成,而可追求構造的簡略化,並使收納空間內的空氣有效率地循環。
【實施本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依據附圖,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圖1~圖6為,示意第1實施形態的收納構造之一例及使用於此收納構造之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之一例的圖。 另,一部分的圖中,將給予其他附圖的詳細符號之一部分省略。 此外,圖1(a)中,圖示使組裝有本實施形態之送風裝置的收納構造之門體關閉的狀態,而圖2中,圖示使該門體開放的狀態。此外,圖1(b)中,將設置於該送風裝置之各機器與過濾器等以不斷開的方式圖示。此外,圖7及圖8中,省略門體等之圖示。 此外,以下的各實施形態中,以面對該收納構造之收納空間的狀態為基準,使接近的前側為前方,其相反側為後方,另,以此一狀態為基準,說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等之方向。
本實施形態之收納構造所使用的本實施形態之送風裝置1,如圖1~圖3所示,係在長邊方向兩端側設置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之構造。此外,送風裝置1,具備將自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氣朝向吹出口13送風之送風器31。若為此等構造,則藉由將自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氣由吹出口13吹出,而可攪拌設置有該送風裝置1之空間的空氣。 本實施形態顯示,將該送風裝置1,如圖1及圖2所示地,組裝在設置有使往一方向(前方)開口的收納空間2其前方開口開閉之門體9的收納構造的例子,係往此一收納空間2內送風之構造。此外,本實施形態顯示,如圖2所示地,可於收納空間2,收納外套或上衣等衣物類、鞋子等鞋履或小物、靴子等長型物品等,適合設置於玄關地面或玄關地板等之玄關收納構造的例子。
收納空間2,如圖1(a)及圖2所示,係藉由構成收納空間2之內面的頂面4、底面4A、左右之內側面4B、4B及裡側面5加以區隔。亦可藉由住宅等建築物內之天花板面、地板面(玄關地面)、壁面等,構成此等頂面4、底面4A、左右之內側面4B、4B及裡側面5。亦即,收納構造,可應用在設置於建築物內之收納室(壁櫥)。此外,為藉由板材構成此等頂面4、底面4A、左右之內側面4B、4B及裡側面5中的任一面之態樣亦可。例如,可為使頂面4、底面4A及裡側面5,分別為天花板面、地板面(玄關地面)及壁面,並以縱間隔板(側板)等,構成左右之內側面4B、4B其雙方或一方的態樣等。進一步,亦可取代此等態樣,而將具有頂板、底板(地板)、左右之側板及背板的呈略箱形狀之收納箱體的內面,作為區隔收納空間2的頂面4、底面4A、左右之內側面4B、4B及裡側面5理解。
門體9,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鉸鏈等轉動連結構件以可任意轉動的方式支持之旋轉門9。此外,本實施形態顯示,藉由互為相同構造之二片旋轉門9、9而使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開閉的雙開門(雙開旋轉門)之例子。此等旋轉門9、9,其各自的一側端部於左右之內側面4B、4B的前方側部位,藉由轉動連結構件以可任意轉動的方式連接。此外,此等旋轉門9、9為,在關閉狀態下彼此之另一側端部互相接近或抵接的構造。 另,亦可在此等旋轉門9、9中之一方的旋轉門9之另一側端部,設置成為另一方的旋轉門9之另一側端部的門擋之門擋部。此外,亦可於收納空間2之頂面4或底面4A等,設置與此等旋轉門9、9之另一側端部抵接的門擋部。
此外,作為開閉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的旋轉門9、9,不限為雙開門,亦可為藉由一片旋轉門9開閉的單片門。進一步,作為開閉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的門體,不限為藉由轉動連結構件而可任意轉動的旋轉門9。例如,亦可使門體9,為可呈平行滑行狀地任意滑動的之複數片滑行門,或為將複數片門板以可任意摺疊展開的方式連接之摺疊門。另,在使門體9為滑行門之情況,後述門體9之關閉狀態的背面,與開放狀態的背面在收納空間2的進深方向中呈同一平面狀,此外,在平行滑行狀地設置有複數片門體9之情況,亦可將其作為裡側之門體9的背面理解。另外,如同上述地,將收納構造應用於設置在建築物內之收納室(壁櫥)的情況,可適當地設置裝設門體9之門框等。
此外,於收納空間2,如圖2所示地,設置區隔此一收納空間2之間隔板7。 本實施形態,使此一間隔板7成為,如圖1(a)所示地,以在其前端與關閉狀態之旋轉門9、9的背面之間形成空氣流通空間的方式設置之構造。此外,本實施形態為,將送風裝置1之長邊方向兩端側的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設置成在收納空間2的進深方向(前後方向)中之間隔板7的前端與關閉狀態之旋轉門9、9的背面之間,朝向與進深方向垂直的方向開口。 若為此等收納構造,則可使其為在送風裝置1之長邊方向兩端側設置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之簡單構造,並使收納空間2內的空氣有效率地循環。亦即,自送風裝置1之吹出口13起往包含收納空間2的上述空氣流通空間在內之前方開口側的區域(前方開口側區域)3吹出之空氣,在前方開口側區域3中自吸入口12吸入。藉此,自吹出口13吹出的氣流及流向吸入口12的氣流變得不易被收納物等遮蔽,可於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有效率地循環。
可將自此等間隔板7的前端起至關閉狀態之旋轉門9、9的背面為止之沿著前後方向的尺寸,以使送風裝置1所產生的氣流順暢地於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循環的方式,此外更因應送風裝置1之設置態樣等,而加以適宜設定。若自此間隔板7的前端起至關閉狀態之旋轉門9、9的背面為止之沿著前後方向的尺寸(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的前後尺寸)過小,則送風裝置1所產生的氣流有變得難以於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順暢地循環的傾向。另一方面,若此一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的前後尺寸過大,則有收納空間2內之收納效率降低的傾向。 自上述之各種觀點等來看,例如,可使此一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的前後尺寸,為30mm~300mm程度。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送風裝置1,呈沿著收納空間2之內面4B安裝的長筒狀。若為此等構造,則例如與嵌入狀設置送風裝置之構造相比,可更追求構造的簡略化,此外,能夠提高送風裝置1之可維修性等。 另,本實施形態中,使送風裝置1其長邊方向沿著上下方向設置。若為此等構造,則能夠以將收納空間2內的空氣上下攪拌的方式使其有效率地循環。藉此,若如同後述地,使送風裝置1具有除臭功能或除菌功能,則可使在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的下方側區域與上方側區域中滯留的空氣循環,能夠有效地除臭、除菌。
亦即,本實施形態中,呈長筒狀的送風裝置1,為將其長邊方向沿著上下方向並沿著區隔收納空間2之左右的一方之內側面4B而設置的構造。此外,本實施形態為,朝向成為與收納空間2的進深方向垂直之方向的另一方之內側面4B使送風裝置1的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開口之構造。此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彼此上下分離而設置,以一方在收納空間2之上下方向一方側中開口,另一方在收納空間2之上下方向另一方側中開口的方式設置。亦可將此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以分別自收納空間2之頂面4及底面4A起在上下方向的四分之一程度之區域內開口的方式設置。 此外,本實施形態為,如圖1(a)所示,使呈長筒狀之送風裝置1,以其全體位於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的方式,沿著一方之內側面4B設置的構造。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將送風裝置1之吹出口13,以使自該吹出口13吹出的空氣不直接地噴吹收納空間2之頂面4的方式,與頂面4之間隔著既定空間而設置於上端側。若為此等構造,則可抑制自吹出口13吹出的空氣直接地噴吹於收納空間2內之頂面4的情形。藉此,可使自吹出口13吹出的空氣於收納空間2內有效率地擴散並循環。
該送風裝置1之自吹出口13起至收納空間2的頂面4為止之沿著上下方向的尺寸,可因應送風裝置1之吹出口13的背面側之內部構造、收納空間2之收納寬度尺寸等而適當地設定。若此一自吹出口13起至頂面4為止之沿著上下方向的尺寸過小,則有自吹出口13吹出的空氣其大部分在到達另一方之內側面4B前直接噴吹於頂面4而成為沿著頂面4流向另一方之內側面4B側的氣流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自吹出口13起至頂面4為止之沿著上下方向的尺寸過大,則來自吹出口13的氣流有變得難以到達前方開口側區域3之上方側區域的傾向。 自上述各種觀點等來看,例如,可使該送風裝置1之自吹出口13起至收納空間2的頂面4為止之沿著上下方向的尺寸,為100mm~500mm程度。另,關於送風裝置1之自吸入口12起至收納空間2的底面4A為止之沿著上下方向的尺寸,亦因應上述相同觀點、設置於吸入口12的背面側之後述過濾部21的構成等,而使其與上述尺寸為同樣程度。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於收納空間2內,設置往收納空間2的進深方向延伸並可任意於進深方向滑動之棒狀的懸吊構件8。若為此等構造,則可於此一懸吊構件8,懸吊掛外套或上衣等衣物類之衣架等懸吊具。此外,由於懸吊構件8往進深方向延伸並可任意於進深方向滑動,故藉由將此一懸吊構件8往前方側拉出,而可簡易地進行衣物類的懸掛與取下等,另外,可使懸吊的衣物類,位於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藉此,可使來自送風裝置1的氣流有效率地接觸衣物類,若如同後述地,使送風裝置1具有除臭功能或除菌功能,則能夠將衣物類有效地除臭、除菌。此外,由於可將衣物類以朝向前後方向之狀態懸掛,故與例如將懸吊構件以往收納寬幅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之構造相比,送風裝置1的氣流不易被衣物類遮蔽,可於收納空間2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有效率地循環。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將上下區隔收納空間2之使厚度方向沿著上下方向的複數張層板(橫間隔板)7,作為間隔板而設置。另外,本實施形態顯示,於收納空間2之左右方向一方側空間及另一方側空間分別設置有複數張層板7的例子。圖例中,顯示使此等左右方向一方側空間及另一方側空間之左右尺寸(沿著收納寬幅方向之尺寸)彼此為相同尺寸的例子。 此外,圖例中,使收納空間2之左右方向一方側空間的下方側區域,為上下較大的收納空間,係可將懸掛於衣架等之外套或上衣等複數件衣物類於前後方向並排收納的衣物類收納空間。本實施形態為,在區隔此一衣物類收納空間之頂面側的層板7之下方側,設置有上述懸吊構件8的構造。
此一懸吊構件8,如圖1(a)及圖2所示,以對固定在層板7之左右方向略中央的底面之支持構件可於前後方向任意滑動的方式支持。作為此等懸吊構件8,可採用滑移吊架軌道等。 另,此一懸吊構件8,不限為藉由支持構件被支持於層板7,亦可於收納空間2之頂面4、內側面4B、或裡側面5等藉由適當支持構件予以支持。 另外,圖例顯示,使收納空間2之左右方向另一方側空間,為較一方側空間上下更精細地區隔之小分隔空間,並於最下層設置長型物品收納空間的例子。此外,例示在區隔此一長型物品收納空間之頂面側的層板7之下方側,設置有往收納寬幅方向延伸,吊掛吊靴架等靴子支持具之棒狀的懸吊構件8A。另,作為長型物品收納空間,可使其為能夠收納傘等收納空間。
此外,亦可使各層板7,可改變上下的配置位置。圖例,不使其為藉由收納空間2之內側面4B、4B與縱間隔板等,支持各層板7之左右方向兩端部的態樣,而使其為於上下呈長條之柱狀(棒狀)構件6、6藉由托架等支持具支持的態樣。若為此等構造,則可將收納空間2,於左右方向區分為複數個,且與例如以縱間隔板支持之構造相比,可使送風裝置1所產生的氣流,容易往以各層板7區隔為上下層之各收納空間擴散。
圖例顯示,將3根柱狀構件6、6、6,分別沿著收納空間2之裡側面5設置的例子。另,如此地,不限於藉由左右之柱狀構件6、6支持層板7的後端側之態樣,亦可使其為藉由左右之柱狀構件6、6,支持層板7的前後方向中間部位或複數處之態樣。進一步,亦可取代以此等左右之柱狀構件6、6支持的態樣,而使其為將各層板7,以收納空間2之內側面4B、4B與縱間隔板等支持的態樣。 此外,亦可使複數片層板7中之至少一片(或全部),例如,呈設置有貫通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之多個孔的多孔狀。
送風裝置1,如圖1(b)及圖5所示地具有筒狀導管10,至少於長邊方向一方端開口,在一側面部11的一方端側設置有構成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中之一方的作為第1通風口之吸入口12。此外,送風裝置1具備作為第1通風單元之吸入單元20,以自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一方端的開口10a插入而位於吸入口12的背面側之方式安裝,使吸入口12與筒狀導管10內的送風路19連通。此外,送風裝置1,具備覆蓋一方端之開口10a的第1蓋部29。若為此等構造,則可提高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中的至少一方其周圍之表面側的美觀度。亦即,可不在構成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中之一方的作為第1通風口之吸入口12的周圍形成接縫等,而提高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吸入口12其周圍的美觀度。
此外,本實施形態具有過濾部21,其將吸入單元20,以沿著吸入口12的背面側之方式配置。若為此等構造,則與將過濾部21另外於筒狀導管10內組合的構造之情況相比,可對筒狀導管10簡單地組合。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可將此一過濾部21,對筒狀導管10任意裝卸。若為此等構造,則能夠提高構成吸入單元20的過濾部21之可維修性。另,關於吸入單元20的具體構造之一例將於後述內容描述。
此外,本實施形態為,如圖1(b)及圖5所示地,使筒狀導管10其長邊方向兩端開口,在一側面部11的另一方端側設置有構成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中之另一方的作為第2通風口之吹出口13的構造。此外,本實施形態為,於送風裝置1設置有作為第2通風單元之吹出單元30,以自筒狀導管10的另一方端之開口10b插入而位於吹出口13的背面側之方式安裝,連通吹出口13與筒狀導管10內之送風路19的構造。另外,在送風裝置1,設置覆蓋另一方端之開口10b的第2蓋部39。若為此等構造,則可不在構成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中之另一方的作為第2通風口之吹出口13的周圍形成接縫等,而可提高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吹出口13其周圍的美觀度。亦即,本實施形態中,可不在設置於筒狀導管10的兩端側之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的周圍形成接縫等,而可提高其等周圍之表面側的美觀度。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在作為第1通風單元及第2通風單元之一方的吹出單元30,設置送風器31。若為此等構造,則與例如將送風器31另外於筒狀導管10內組合的構造之情況相比,可對筒狀導管10簡單地組合。另,關於吹出單元30的具體構造之一例將於後述內容描述。
此外,本實施形態為,以將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另一方端側,與吹出口13及朝向此一吹出口13的送風路19隔離的方式在筒狀導管10內設置有隔離部34、35的構造。另,本實施形態為,在筒狀導管10內的較隔離部34、35更為另一方端側,設置與送風器31連接之電源部33的構造。若為此等構造,則可通過筒狀導管10的另一方端之開口10b而組合電源部33,與例如將電源部33組裝於筒狀導管10之中間部位等的構成相比,可提高裝配性。此外,此一電源部33,以隔離部34、35隔離而設置於另一方端側,故該電源部33不成為朝向吹出口13之氣流的壓力損失因素,與例如將電源部33組裝於筒狀導管10之中間部位等的構造相比,可提高送風效率。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將送風器31,以與吹出口13鄰接的方式設置。若為此等構造,則與例如將送風器31設置於筒狀導管10之中間部位、或吸入口12附近的構造相比,可使連接電源部33與送風器31之電線減短,可提高電線的布線性。另外,雖亦考慮將此等電線在筒狀導管10的送風路19內配線,但本實施形態與此等構造相比,可抑制筒狀導管10的送風路19內之配線所產生的壓力損失等現象之發生。
此外,本實施形態,將筒狀導管10押出成形為長筒狀。若為此等構造,則因應設置空間(本實施形態中為收納空間2)之尺寸(本實施形態中為上下尺寸)等藉由切斷等方法調整尺寸,而可簡單地應用於各種設置空間,可提高通用性。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與自設有筒狀導管10之吸入口12側的長邊方向一端面起至吸入口12為止之沿著長邊方向的尺寸相較,使自設置於筒狀導管10之吹出口13側的長邊方向另一端面起至吹出口13為止之沿著長邊方向的尺寸較大。若為此等構造,則例如,在使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沿著上下方向,將吸入側配置於下端側,將吹出側配置於上端側而設置之設置態樣的情況,可抑制自吹出口13吹出的空氣,直接地噴吹於收納空間2內之頂面4的情形。藉此,可使自吹出口13吹出的空氣於收納空間2內有效率地擴散並循環。此外,由於將筒狀導管10押出成形為長筒狀,故可因應設置空間(收納空間2)之上下尺寸等藉由切斷等方法調整尺寸,將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形成在適當的位置,可簡單地應用於各種設置空間。
自此筒狀導管10之一端面起至吸入口12為止的尺寸與自筒狀導管10之另一端面起至吹出口13為止的尺寸之尺寸比,可因應該送風裝置1的長度尺寸、該送風裝置1之設置空間的尺寸、筒狀導管10的收納機器等,而適當地設定。例如,亦可使自筒狀導管10之另一端面起至吹出口13為止的尺寸,為自筒狀導管10之一端面起至吸入口12為止的尺寸之1.5倍~5倍程度。
筒狀導管10,本實施形態為,如圖3~圖5所示,呈略四角筒狀,於其一側面部(圖例中為,朝向收納空間2的另一方之內側面4B側的面部)11之長邊方向兩端側,設置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之構造。此一筒狀導管10之內部空間構成使吸入口12與吹出口13連通的送風路19,而送風器31,係以往此一送風路19內送風的方式設置。 此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將呈略薄板狀的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於厚度方向貫通而設置。此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係藉由將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沖裁或切削等而形成。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與自開口方向觀察之狀態中的吸入口12之開口面積相較,使自開口方向觀察之狀態中的吹出口13之開口面積為小面積。若為此等構造,則可使自吹出口13吹出的空氣之流速較為增大。圖例顯示,使此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的沿著一側面部11之寬度方向(短邊方向)的尺寸彼此為相同尺寸,而吸入口12的沿著一側面部11之長邊方向的尺寸,較吹出口13的沿著一側面部11之長邊方向的尺寸更大之例子。另,亦可取代此等態樣,使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之開口面積彼此為相同面積等。
此外,本實施形態為,將此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以在一側面部11之寬度方向使細長的複數個桿狀部沿著一側面部11之長邊方向隔著間隔設置的百葉結構之構造。換而言之,使此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由複數個狹縫狀開口形成。此等複數個狹縫狀開口,係藉由將一側面部11沖裁或切削等而形成。亦即,複數個桿狀部,於一側面部11一體化地形成。若為此等構造,則可提高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與其等周圍之表面側的美觀度,並可抑制異物等往筒狀導管10內的侵入。另,亦可取代此等態樣,使此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由單一開口形成。此一情況,亦可使其為如同在後述之各單元20、30設置有桿狀部之構造。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b)、圖3(b)及圖4所示,於朝向作為此一筒狀導管10的安裝對象之收納空間2其一方的內側面4B之側,朝向一方之內側面4B側開口而將於長邊方向延伸的配線用凹溝15涵蓋全長地設置。若為此等構造,則可於筒狀導管10之配線用凹溝15,將往送風器31等之電源部33的來自商用電源之電源線(電纜)等予以配線。另,在將筒狀導管10之安裝對象側沿著一方之內側面4B安裝的狀態中,配線用凹溝15及配線在此一配線用凹溝15之電源線等變得不易露出,可外觀良好地予以配線。此外,雖亦考慮以不使配線露出的方式於筒狀導管10內配線,但本實施形態與此等構造相比,可抑制筒狀導管10的送風路19內之配線所產生的壓力損失等之發生。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將筒狀導管10押出成形為長筒狀,故可將此等配線用凹溝15涵蓋全長而簡單且有效率地設置。
本實施形態為,使此一配線用凹溝15,與設置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之一側面部11呈略平行狀,將其設置於成為朝向一方之內側面4B側的面部之另一側面部14側,使另一側面部14本身的形狀呈凹溝形狀而設置配線用凹溝15之構造。另,亦可取代此等態樣,使其為在與一側面部11鄰接之側面部側設置配線用凹溝15的態樣、或為在構成該側面部之板部的厚度內設置配線用凹溝15的態樣。 此外,顯示將配線用凹溝15,設置於另一側面部14之短邊方向(寬度方向)略中央部位的例子,並顯示在另一側面部14之配線用凹溝15的溝寬度方向兩側,設置與作為安裝對象之一方的內側面4B抵接之部位的例子。
此外,本實施形態為,在此另一側面部14之長邊方向兩端部,設置有用於將該送風裝置1安裝在安裝對象(一方之內側面4B)的安裝部14a、14b之構造。圖例中,使另一側面部14之長邊方向兩端部,為如較其他面部更往長邊方向外方側伸出的凸片狀之形狀,使該部位,作為安裝部14a、14b(參考圖1(b)及圖3(b))。於此等長邊方向兩端側的安裝部14a、14b,設置用於將該送風裝置1固定在安裝對象的螺絲或釘子等緊固件之貫穿孔。另,作為用於將送風裝置1(筒狀導管10)安裝於安裝對象的安裝部14a、14b,不限於此等構成,可採用其他各種安裝部。
此外,本實施形態,如圖1(b)及圖3(b)所示,於筒狀導管10的另一側面部14,設置使收納電源部33之部位與配線用凹溝15連通之配線孔16。若為此等構造,則例如與通過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另一方端的開口10b將電源線配線之構造相比,可將電源線外觀良好地配線。 此一配線孔16,係將另一側面部14貫通厚度方向而設置。另,此一配線孔16,設置於較後述隔離部34、35更接近長邊方向另一方端的開口10b側。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所示,於筒狀導管10設置引導部17,使設置於吸入單元20之被引導部24及設置於吹出單元30之被引導部38卡合,引導插入至該筒狀導管10之各單元20、30。若為此等構造,則可於筒狀導管10之引導部17卡合而引導各單元20、30的被引導部24、38。藉此,可將各單元20、30簡單地組合至筒狀導管10。 另,本實施形態中,將筒狀導管10押出成形為長筒狀,故可將此等引導部17涵蓋全長而簡單且有效率地設置。
此外,本實施形態,將各單元20、30之被引導部24、38,以沿著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之方式配置,使其成為以往沿著此一側面部11的寬度方向之方向的兩側突出之方式形成的被引導凸片部24、24、38、38。另外,使筒狀導管10之引導部17,為將各單元20、30之兩側的被引導凸片部24、24、38、38分別納入之引導凹溝17、17。若為此等構造,則可將各單元20、30之兩側的被引導凸片部24、24、38、38卡合而引導至筒狀導管10之引導凹溝17、17,並將各單元20、30簡單地安裝於筒狀導管10。此外,由於可沿著一側面部11的背面並將各單元20、30安裝於筒狀導管10,而可使各單元20、30有效地接近或密接於各通風口(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12、13。
此等兩側之引導凹溝17、17,沿著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而往彼此面向之方向開口,涵蓋筒狀導管10的全長而設置。 此外,圖例中顯示,藉由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寬度方向兩側之背面、與該背面鄰接的各對向側面部之內側面、及自此等對向側面部之內側面起往彼此面向的方向突出之凸片部,而區隔各引導凹溝17、17的例子。此外,圖例顯示,於區隔各引導凹溝17、17之凸片部的前端部,設置朝向一側面部11的背面突出之小凸片部的例子。若為此等構造,則可抑制各凸片部之變形等。
另,本實施形態中,於筒狀導管10,設置用於安裝各單元20、30之單元安裝部18、18。本實施形態顯示,將單元安裝部18、18,分別設置在對互相平行狀地設置之一側面部11及另一側面部14各自垂直狀地設置之,剩餘的上述對向側面部其彼此對向之內側面側的例子。此外,使此等單元安裝部18、18,作為緊固件的固定部(緊固件孔狀部),涵蓋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的全長而設置。另,作為用於將各單元20、30安裝於筒狀導管10之單元安裝部18、18,不限於此等構成,可採用其他各種單元安裝部。
吸入單元20,本實施形態為,如圖1(b)及圖5所示,具備分開設置,並可一體化地組合之過濾部21以及作為第1蓋部之吸入側蓋體29的構造。此外,使吸入單元20為,在將吸入側蓋體29安裝於筒狀導管10之狀態下,可對此等吸入側蓋體29及筒狀導管10任意裝卸過濾部21之構造。另,此一情況,亦可將除去吸入側蓋體29以外之過濾部21作為吸入單元20理解。 此外,本實施形態為,設置有將吸入單元20之過濾部21,以朝向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抵緊之方式推壓的推壓部24a之構造。若為此等構造,則可使此一吸入單元20之過濾部21,有效地接近或密接於吸入口12。
本實施形態為,吸入側蓋體29,以覆蓋筒狀導管10之作為長邊方向一方端的開口之下端開口10a的方式形成為較此一下端開口10a更大,於其外邊緣部,設置有與筒狀導管10的作為長邊方向一端面之下端面抵接的鍔狀部29a之構造。亦可為在此一吸入側蓋體29之鍔狀部29a設置凸片部,使其覆蓋除去配置在筒狀導管10的安裝對象側之另一側面部14以外的周側面部其下端邊緣部之構造。 此外,於此一吸入側蓋體29,設有配合設置於筒狀導管10之單元安裝部18、18的被安裝部。圖例為,將以與作為固定部(緊固件孔狀部)之單元安裝部18、18匹配的方式設置之緊固件貫穿孔,作為被安裝部設置在吸入側蓋體29的態樣。本實施形態為,將貫穿過設置於此一吸入側蓋體29之緊固件貫穿孔的緊固件,固定在筒狀導管10之單元安裝部18、18以將該吸入側蓋體29(與過濾部21一同)安裝於筒狀導管10的構造。
此外,於此一吸入側蓋體29,設置可過濾部21插入/拔出之過濾開口29b。此一過濾開口29b,貫通與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為同方向之吸入側蓋體29的厚度方向而設置。亦即,本實施形態中,吸入單元20之過濾部21,可對於覆蓋筒狀導管10之下端側的吸入側蓋體29沿著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插入/拔出,而可任意裝卸於筒狀導管10。若為此等構造,則與例如在筒狀導管10之周側面部等設置有用於將過濾部21插入/拔出的開口部之構造相比,可提高周側面部的美觀度。此一吸入側蓋體29之過濾開口29b,為配合在俯視後述過濾部21的狀態中之外圍形狀的形狀。
此外,於吸入側蓋體29,設置覆蓋筒狀導管10之下端側的安裝部14a之安裝覆蓋片部29c。於此一安裝覆蓋片部29c,以與設置在筒狀導管10的安裝部14a之緊固件的貫穿孔匹配的方式,設置緊固件的貫穿孔。另,亦可將此一吸入側蓋體29,在將筒狀導管10安裝於安裝對象後,與筒狀導管10組合。此一情況,亦可不在安裝覆蓋片部29c設置緊固件的貫穿孔。
過濾部21,如圖5及圖6(a)所示,具備過濾器27、28、及保持過濾器27、28之過濾器架座22。本實施形態中,於過濾部21,設置配置在吸入口12側(一側面部11側,吸入上游側)之預過濾器27、以及配置在此一預過濾器27的吸入下游側之除臭過濾器28。亦即,本實施形態之送風裝置1,具有除臭功能。 作為預過濾器27,可採用捕集異物之網狀過濾器等,或取代網狀過濾器,抑或在網狀過濾器之外,更採用具有塵埃等之捕集性的由不織布等構成之薄片狀或褶襉狀的集塵過濾器等。
作為除臭過濾器28,可使用設有多個格狀通氣孔之呈蜂巢狀構造的過濾器。作為此等除臭過濾器28,可為吸附或分解臭氣、各種氣體、臭氧等之過濾器。此外,作為此等除臭過濾器28,可於形成有多個格狀通氣孔之蜂巢狀基材,加載、載持各種觸媒、吸附劑或除臭劑等之過濾器。例如,在構成蜂巢狀基材之紙箱原紙或牛皮紙質等紙材,抑或由各種纖維材料形成之不織布等基布,塗布、混合、浸漬各種觸媒、吸附劑或除臭劑而載持其等。此外,作為觸媒、吸附劑或除臭劑,為何種材料皆可,例如可為活性碳、沸石、臭氧分解觸媒等。
過濾器架座22具備:吸入側板狀部23,以沿著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之方式配置;以及保持部25,設置於此一吸入側板狀部23的背面側(吸入下游側),以嵌入各過濾器27、28的方式將其收納保持。保持部25,呈往一側面部11的厚度方向開口之短筒狀,於其內周面,適當設置固定各過濾器27、28之凸片部等。 吸入側板狀部23,於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厚度方向呈沿著厚度方向之薄板狀。於此一吸入側板狀部23,以在安裝於筒狀導管10之狀態下,使吸入口12與過濾器27、28之保持部25連通的方式,設置開口23a。圖例顯示,設置有以複數個桿狀部區分之複數個開口23a的例子。另,亦可使預過濾器27為,設置在此等複數之開口23a各自的背面側之複數個預過濾器。 該吸入單元20為,藉由此一過濾部21之開口23a及過濾器27、28而使筒狀導管10之吸入口12與送風路19連通的構造。
另外,此一吸入側板狀部23之沿著一側面部11的寬度方向之方向的兩側端部,如圖4(b)所示,構成吸入單元20(過濾部21)之被引導凸片部24、24。可將此等被引導凸片部24、24插入筒狀導管10之兩側的引導凹溝17、17,將該吸入單元20(過濾部21)引導至筒狀導管10,並將該吸入單元20(過濾部21)插入至筒狀導管10。本實施形態中,如同上述地,在將吸入側蓋體29安裝於筒狀導管10之狀態下,可藉由此一吸入側蓋體29之過濾開口29b將過濾部21插入/拔出,此時亦同樣地加以引導。另,以可如此地將過濾部21自筒狀導管10之下端側插入/拔出的方式,在該送風裝置1之下方側設置過濾部21的插入/拔出空間而設置該送風裝置1亦可。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於此等吸入側板狀部23之兩側的被引導凸片部24、24,設置將該吸入單元20(過濾部21)以朝向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抵緊之方式推壓的推壓部24a、24a。此等推壓部24a、24a,亦有作為抑制插入至筒狀導管10之該過濾部21的意外脫落等而加以保持的保持部而作用。另,作為抑制插入至筒狀導管10之該過濾部21的意外脫落等之保持部,亦可取代此等推壓部24a、24a之態樣,或在推壓部24a、24a之外,更設置例如與過濾部21卡合而保持過濾部21的轉動操作片等。
此等被引導凸片部24、24之推壓部24a、24a,如圖6(a)所示,為在被引導凸片部24、24形成為切開豎立狀之彈簧片部24a、24a。 此等兩側之彈簧片部24a、24a,伴隨往大略沿著一側面部11的厚度方向之方向的彈性變形,而插入至筒狀導管10的各引導凹溝17、17。另外,此等兩側之彈簧片部24a、24a,在插入至筒狀導管10的各引導凹溝17、17之狀態下,與區隔各引導凹溝17、17的另一側面部14側之凸片部彈性接觸。亦即,此等兩側之彈簧片部24a、24a的回復力,在插入至筒狀導管10的各引導凹溝17、17之狀態下,作用於將過濾部21朝向一側面部11的背面抵緊之方向。另,圖4(b)中,將此等兩側之彈簧片部24a、24a的自然狀態,以二點鏈線表示。
圖例顯示,以使此等兩側之彈簧片部24a、24a,其各自的自由端側位於較吸入側板狀部23更接近吸入下游側(另一側面部14側)的方式,懸臂狀地設置於各被引導凸片部24、24之構造。此外,圖例顯示,將此等兩側之彈簧片部24a、24a的固定端側,設置於過濾部21之往筒狀導管10(吸入側蓋體29)插入方向前側(上方側)的例子。若為此等構造,則可抑制將過濾部21之兩側的被引導凸片部24、24插入至筒狀導管10之引導凹溝17、17時,兩側的彈簧片部24a、24a卡住等現象,可順暢地插入。 此外,本實施形態為,在過濾部21之兩側的被引導凸片部24、24,沿著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於複數處(圖例中為3處)設置彈簧片部24a、24a之構造。
另,作為將吸入單元20(過濾部21)以朝向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抵緊之方式推壓的推壓部24a,不限為如上述之態樣。例如,取代使過濾部21之兩側的被引導凸片部24、24本身之一部分作為彈簧片部24a、24a的態樣,而使其為於被引導凸片部24、24之相反一側面部側(另一側面部14側)設置適當的彈簧構件等的態樣等。此外,亦可取代於吸入單元20(過濾部21)側設置推壓部之態樣,或在此之外,更於筒狀導管10之內面等,設置將吸入單元20(過濾部21)以朝向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抵緊之方式推壓的推壓部之態樣等。
此外,本實施形態,於過濾器架座22,設置自吸入側蓋體29(筒狀導管10)取下該過濾部21時加以握持之握持部26。藉由設置此等握持部26,而可將該過濾部21自吸入側蓋體29(筒狀導管10)簡單地取下。圖例顯示,於吸入側板狀部23之成為插入相反方向前側的下端部側,設置封閉吸入側蓋體29之過濾開口29b的片部,以在該片部朝向插入方向相反側(下方側)而突出的方式設置握持部26之例子。
另,此一過濾部21之沿著吸入口12的開口方向之尺寸(厚度尺寸),如同本實施形態地,為在吸入口12的正背側配置有過濾器27、28之構成的情況,自抑制其等過濾器所產生之壓力損失的觀點等來看宜使其為適當之尺寸。例如,可使此一過濾部21之厚度尺寸,為沿著筒狀導管10的送風路19之吸入口12其開口方向之尺寸的2/3以下程度,宜使其為1/2以下程度。圖例顯示,使過濾部21之厚度尺寸,為沿著筒狀導管10的送風路19之吸入口12其開口方向之尺寸的1/3程度之例子。另,亦可取代此等態樣,而使其為在吸入單元20,設置將自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氣朝向吹出口13側引導之引導送風路,於其下游側設置有過濾器27、28之構造等。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雖顯示可對安裝於筒狀導管10的吸入側蓋體29將過濾部21插入/拔出之例子,但並未限定於此等態樣。例如,亦可使其成為將過濾部21與吸入側蓋體29一體化之吸入單元20,將此一吸入單元20,以可對筒狀導管10任意裝卸的方式組合之構造。若為此等構造,則可將作為第1蓋部之吸入側蓋體29、與作為此蓋部側的通風單元之吸入單元20,簡單地組合於筒狀導管10。作為其他吸入單元20之具體構造,不限為上述例子,可採用各種構造。
吹出單元30,本實施形態為,與第2蓋部39一體化而安裝於筒狀導管10的構成。此外,於第2蓋部39,設置與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另一端面抵接的鍔狀部39a。若為此等構造,則可將第2蓋部39與作為此蓋部側的通風單元之吹出單元30,簡單地組合於筒狀導管10。 本實施形態,使此一吹出單元30,如圖1(b)及圖5所示,為具備分開設置,並可一體化地組合之單元本體部以及作為第2蓋部之吹出側蓋體39的構造。
吹出側蓋體39為,將上述吸入側蓋體29大略上下反轉之構造。本實施態樣為,使此一吹出側蓋體39,以覆蓋筒狀導管10之作為長邊方向另一方端的開口之上端開口10b的方式形成為較此一上端開口10b更大,於其外邊緣部,設置有與筒狀導管10的作為長邊方向另一端面之上端面抵接的鍔狀部39a之構造。亦可為在此一吹出側蓋體39之鍔狀部39a設置凸片部,使其覆蓋除去配置在筒狀導管10的安裝對象側之另一側面部14以外的周側面部其上端邊緣部之構造。 此外,於此吹出側蓋體39,設有配合設置於筒狀導管10之單元安裝部18、18的被安裝部。圖例為,將以與作為固定部(緊固件孔狀部)之單元安裝部18、18匹配的方式設置之緊固件貫穿孔,作為被安裝部設置在吹出側蓋體39的態樣。本實施態樣為,將貫穿過設置於此一吹出側蓋體39之緊固件貫穿孔的緊固件,固定在筒狀導管10之單元安裝部18、18以將該吹出側蓋體39(與單元本體部一同)安裝於筒狀導管10的構造。
另外,於此一吹出側蓋體39,取代上述過濾開口29b,而設置固定單元本體部之固定部39b。於此固定部39b,抵接後述單元本體部之吹出側板狀部37的固定片部37b,以螺絲等緊固件扣接、固定單元本體部(參考圖3、圖5及圖6(b))。 此外,於吹出側蓋體39,設置覆蓋筒狀導管10之上端側的安裝部14b之安裝覆蓋片部39c。於此一安裝覆蓋片部39c,以與設置在筒狀導管10的安裝部14b之緊固件的貫穿孔匹配之方式,設置緊固件的貫穿孔。另,與上述相同地,亦可將此一吹出側蓋體39,在將筒狀導管10安裝於安裝對象後,與筒狀導管10組合。此一情況,亦可不在安裝覆蓋片部39c設置緊固件的貫穿孔。
此外,吹出單元30(單元本體部),具備送風器31,以及放出具有除菌、消臭作用的離子之離子產生部32。亦即,本實施形態之送風裝置1,具有除菌功能。另,吹出單元30(單元本體部),具有收納此等送風器31及離子產生部32之機殼34、以及對此等送風器31及離子產生部32供給驅動電源之電源部33。此外,吹出單元30(單元本體部)具備吹出側板狀部37,以沿著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之方式配置,固定於電源部33及機殼34。
本實施形態,於此一吹出單元30,設置將電源部33自吹出口13及朝向此一吹出口13之送風路19隔離的隔離部34、35。另,此等隔離部34、35,包含伴隨壓縮變形而抵接於筒狀導管10之內周面地配置的軟質發泡體35。若為此等構造,則能夠以軟質發泡體35,有效地封閉連接送風器31與電源部33之電線的配線所產生之間隙,與如同後述地形成在機殼34的外周與筒狀導管10的內周間之間隙。藉此,可使朝向吹出口13的氣流,更不易往長邊方向另一方端側(上端側)分散,可更提高送風效率。
送風器31,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b)、圖4(a)及圖6(b)所示,以使其吹出部之吹出方向成為沿著吸入口12與吹出口13的並設方向(圖例中為上下方向)之方向的方式設置於送風路19內。此外,本實施形態中,送風器31,以位於送風路19內的吸入口12與吹出口13之間的方式設置。圖例顯示,使送風器31,以將送風路19於空氣流通方向(上下方向)區分的方式與筒狀導管10內之吹出口13的吸入口12側鄰接而設置之例子。 將此送風器31配置為,使其吸入部,朝向以該送風器31區分的送風路19之吸入口12側,使其吹出部,朝向以該送風器31區分的送風路19之吹出口13側。
作為此等送風器31,可為使軸方向沿著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上下方向)的軸流式風扇。另,作為送風器31,不限為軸流式風扇,亦可為多葉式風扇或橫流扇等,此一情況,可適當地將配置位置等變形。此外,圖例雖顯示配置單一個送風器31的例子,但亦可配置複數個送風器31。例如,可為在吸入單元20側亦設置送風器之態樣。
機殼34,如圖1(b)及圖6(b)所示,呈朝向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側及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一方端側(下端側)開口的略箱形。 於此一機殼34之吸入口12側的端部,設置收納送風器31之收納部。此外,於此一送風器31之收納部的吹出側(下游側)設置引導送風路34a,將送風器31之吹出部與筒狀導管10之吹出口13連通,引導使自送風器31吹出的氣流朝向吹出口13側改變。於此一引導送風路34a設置引導壁部34b,引導壁部34b構成以連接設置為沿著筒狀導管10的另一側面部14之背面的裡側壁部、與吹出口13的吸入口相反側(圖示上側)邊緣部之方式呈凹彎曲面狀的引導面部。此一引導壁部34b,形成為自沿著一側面部11之寬度方向的方向觀察時,以吹出口13之吸入口側(圖示下側)邊緣部附近為圓心的略圓弧狀。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於此一引導送風路34a設置引導壁部34c、34c,將該引導送風路34a區隔為複數個,引導而使自送風器31吹出的氣流朝向吹出口13側改變。圖例顯示設置複數個引導壁部34c、34c之例子。此等引導壁部34c、34c,與上述相同地,形成為自沿著一側面部11之寬度方向的方向觀察時,以吹出口13之吸入口側邊緣部附近為圓心的略圓弧狀。 若為設置有此等引導壁部34b(及引導壁部34c、34c)之構造,則可將自送風器31之吹出部吹出的空氣順暢地朝向吹出口13引導。藉此,可降低筒狀導管10的送風路19內之送風器31其吹出側的壓力損失,可更提高送風效率。
此外,於機殼34之引導送風路34a的吸入口相反側(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另一方端側(上端側)),設置收納離子產生部32的機器收納空間34d。此一機器收納空間34d,係以沿著機殼34之一側面部11的寬度方向之方向兩側的壁部、吸入口相反側壁部、另一側面部14側的裡側壁部及引導壁部34b加以區隔,而朝向一側面部11的背面開口。 另,圖6(b)中,符號36為,以覆蓋機器收納空間34d之開口側的方式配置之絕緣片材。 此外,亦可於此一機器收納空間34d等,設置內建有控制送風器31與離子產生部32之各種電路等的控制部。
離子產生部32,如圖1(b)所示,以其離子吹出部,與送風器31之吹出部大略對向的方式設置。本實施形態,將此一離子產生部32之離子吹出部,以在構成引導面部之引導壁部34b中開口的方式設置。於引導壁部34b,以使此一離子吹出部於引導送風路34a中開口的方式設置開口(亦參考圖6(b))。 此外,此一離子產生部32,本實施形態中,為放出具有除菌、消臭作用的帶電微粒子水之靜電霧化裝置32。 此一靜電霧化裝置32,雖省略其詳細圖示,但其係對水粒子放出部與和其對向的對向電極之間施加高電壓藉而將水粒子放出部的水分霧化,自離子吹出部放出奈米尺寸之帶電微粒子水的構造。帶電微粒子水,為含有奈米尺寸(例如,5nm~20nm程度)之粒子徑的帶電微粒子液滴,在空氣中能夠以霧狀態飄浮。 另,作為離子產生部32,不限為此等靜電霧化裝置,亦可採用放出具有除菌、消臭作用的離子之離子產生器、或放出負離子之負離子產生器等。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沿著機殼34的吸入口相反側端部之外周而構成隔離部的軟質發泡體35。本實施形態為,在除了沿著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配置之成為吹出側板狀部37側的開口側以外,沿著機殼34之外周設置有軟質發泡體35的構造。亦即,此一軟質發泡體35,如圖4(a)所示,以封閉形成在除去機殼34之開口側以外的外周、與筒狀導管10的另一側面部14及與其鄰接的兩側之對向側面部的內面之間的間隙之方式,設置於機殼34的外周(亦參考圖6(b))。 藉由此等構成,成為以機殼34與軟質發泡體35,自吹出口13及朝向此一吹出口13之送風路19(引導送風路34a)將電源部33隔離的構造。
作為此一軟質發泡體35,為可適度壓縮變形之材料即可,例如,以軟質胺甲酸乙酯發泡體、聚乙烯發泡體、橡膠海綿等發泡材料製作亦可。 另,亦可將此一軟質發泡體35,沿著機殼34的其他部位之外周設置,或於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隔著間隔在機殼34的外周設置於複數處。此外,可將此一軟質發泡體35,作為將吹出單元30(單元本體部)以朝向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抵緊之方式推壓的推壓部而理解。 進一步,以不設置此等軟質發泡體35的方式,例如使機殼34之外圍形狀為配合筒狀導管10之內周形狀的形狀,將此一機殼34,作為隔離部理解亦可。
電源部33,於機殼34的吸入口相反側壁部之上端開口10b側鄰接而設置。 作為此一電源部33,可為送風器31之馬達等驅動部、將商用電源加以整流等而供電至離子產生部32之電源單元。此一電源部33與送風器31及離子產生部32,雖省略圖示,但係藉由適當的電線加以連接。另外,此一電源部33,通過設置於上述筒狀導管10的另一側面部14之配線孔16,而與來自商用電源的電源線連接。
吹出側板狀部37,於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厚度方向呈沿著厚度方向之薄板狀,以覆蓋機殼34之開口側的方式配置。此外,此一吹出側板狀部37之沿著筒狀導管10的長邊方向之尺寸為,以可固定電源部33及機殼34的方式,與將其等之沿著筒狀導管10的長邊方向加總之尺寸配合的尺寸。 於此一吹出側板狀部37,如圖1(b)及圖6(b)所示,在安裝於筒狀導管10之狀態下,以使吹出口13與機殼34之引導送風路34a連通的方式,設置開口37a。本實施態樣為,該吹出單元30,藉由此一吹出側板狀部37之開口37a及機殼34(引導送風路34a)而使筒狀導管10的送風路19與吹出口13連通之構造。 另,此一吹出側板狀部37之沿著一側面部11的寬度方向之方向的兩側端部,如圖4(a)所示,構成吹出單元30之被引導凸片部38、38。可將此等被引導凸片部38、38插入筒狀導管10之兩側的引導凹溝17、17,將該吹出單元30引導至筒狀導管10,並將該吹出單元30插入至筒狀導管10。
此外,於吹出側板狀部37設置緊固件的貫穿孔,其與設置於電源部33及機殼34之緊固件的固定部匹配。藉由通過此一吹出側板狀部37的貫穿孔而固定在電源部33及機殼34之緊固件,將電源部33及機殼34固定於吹出側板狀部37,組合單元本體部。 另外,於此一吹出側板狀部37的吸入口相反側端部(上端開口10b側端部),設置固定在吹出側蓋體39的固定部39b之固定片部37b。此一固定片部37b,以自沿著一側面部11之吹出側板狀部37的吸入口相反側端部起,朝向另一側面部14側突出的方式形成。於此一固定片部37b設置固定部,使其與設置在吹出側蓋體39的固定部39b之緊固件的貫穿孔匹配。
另,亦可於此一吹出側板狀部37之兩側的被引導凸片部38、38,取代上述軟質發泡體35,或在其之外,更設置將吹出單元30(單元本體部)以朝向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抵緊之方式推壓的與上述相同之推壓部。此外,亦可取代此等態樣,或在其之外,於筒狀導管10之內面等,設置將吹出單元30(單元本體部)以朝向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抵緊之方式推壓的推壓部。作為其他吹出單元30之具體構造,不限為上述例子,可採用各種構造。
此外,亦可設置顯示設置於此一吹出單元30之送風器31等的作動狀態之顯示部等。例如,可為在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一部分,設置透光窗部,於此一透光窗部的背面側,設置因應作動狀態而點燈之發光部等以作為顯示部的態樣等。此一情況,可將此一發光部,收納於上述機器收納空間34d,並在吹出側板狀部37,設置對應透光窗部的開口。 此外,亦可於筒狀導管10之適當處或其他部位(例如收納空間2之內面或其他壁面)等,設置將送風器31、離子產生部32進行ON/OFF操作之操作部。另,此等送風器31及離子產生部32,可個別進行ON/OFF操作,或同步進行ON/OFF操作亦可。此外,可於該送風裝置1之吸入側的適當處等,設置氣味感測器或塵埃感測器等檢測部,依據該檢測部的檢測而進行送風器31及離子產生部32的ON/OFF控制。此外,亦可使其為在操作部設置計時器等,可將送風器31、離子產生部32計時器驅動之態樣。
上述構造之送風裝置1中,若啟動送風器31及離子產生部32,則自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氣,通過吸入單元20之過濾部21,被集塵、除臭等。此外,將經過此一過濾部21的空氣,於筒狀導管10的送風路19朝向吹出口13側送風,與由離子產生部32放出的離子,一同自吹出口13朝向設置空間(收納空間2)吹出。
另,作為組裝有本實施形態之送風裝置1的收納構造之收納空間2的區隔態樣,不限為如同上述之態樣,亦可為各種區隔態樣。 此外,作為區隔收納空間2之間隔板,亦可取代如層板7之橫間隔板,而使用將收納空間2左右區隔之使厚度方向沿著左右方向的縱間隔板等。 另,作為送風裝置1之設置態樣,並未限定於上述態樣,例如,亦可為如同後述實施形態地,為沿著作為收納空間2之內面的頂面4或底面4A設置之態樣等。亦即,可為使送風裝置1其長邊方向沿著左右方向設置之態樣等。此外,亦可為將送風裝置1嵌入狀地設置之態樣等。
此外,本實施形態,雖為在送風裝置1(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一方端側設置吸入口12之構造,但亦可為在長邊方向一方端側設置吹出口13之構造。亦即,可將設置有吹出口13之側,作為送風裝置1(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一方端側而理解。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雖顯示在筒狀導管10,設置有配線用凹溝15及配線孔16的例子,但亦可不設置其等雙方或一方。另外,作為筒狀導管10之引導部17及各單元20、30之被引導部24、38,並未限定為上述態樣,可採用各種構造。進一步,亦可不將此等引導部17及被引導部24、38,設置於筒狀導管10及各單元20、30。 另,本實施形態中,雖顯示設置有推壓部24a、24a,將兩單元20、30其雙方或一方的通風單元之至少一部分,以朝向筒狀導管10之一側面部11的背面抵緊之方式推壓的例子,但亦可不設置此等推壓部。
此外,本實施形態,雖顯示將設有過濾部21的吸入單元20與設有送風器31的吹出單元30,自筒狀導管10之長邊方向的各開口10a、10b分別插入,而可加以安裝的例子,但並未限定為此等態樣。例如,可使此等中之一方或雙方不單元化,而個別地安裝於筒狀導管10。進一步,亦可使其為不將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之一方或雙方的通風口,設置於筒狀導管10,而將設置有該通風口的單元,與筒狀導管之端部連接而組合的態樣。其他,作為本實施形態之收納構造所使用的送風裝置1,亦可採用各種構造之送風裝置。
另外,本實施形態,雖例示將筒狀導管10押出成形之態樣,但亦可藉由射出成形或鑄造成形等而使筒狀導管成為上述形狀。進一步,不限為如此地成形,亦可將複數構件藉由溶接等方法接合而成為上述形狀。 此外,本實施形態,雖為在筒狀導管10內設置隔離部34、35,於筒狀導管10內之較隔離部34、35更接近另一方端側(上端側),設置有與送風器31連接的電源部33之構造,但並未限定為此等態樣。例如,可不設置此等隔離部34、35,進一步地,亦可將電源部33設置於筒狀導管10之中間部位等。
另外,本實施形態,雖顯示將具有除臭性之除臭過濾器28、與放出具有除菌、消臭作用的離子之離子產生部32,作為除臭功能構件設置於送風裝置1的例子,但並未限定於此等態樣。例如,亦可僅設置此等除臭過濾器28及離子產生部32中之任一方。此外,不限於如此地在送風裝置1設置除臭功能構件,將送風裝置1作為除臭裝置1的態樣。例如,亦可於送風裝置1設置加熱器等暖風功能構件,使送風裝置1為乾燥裝置1,或於送風裝置1設置除濕器或除濕材等除濕功能構件,使送風裝置1為除濕裝置1。此外,亦可於送風裝置1,組合設置此等除臭功能構件、暖風功能構件、除濕功能構件中之2個以上,使送風裝置1,作為多功能送風裝置1。
其次,對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參考附圖並加以說明。 圖7為,示意第2實施形態的收納構造之一例的圖。 另,主要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相異點加以說明,而對於同樣的構造,賦予同一符號,並將其說明省略或簡化。
本實施形態之收納構造為,將送風裝置1,以使長邊方向沿著收納寬幅方向(左右方向)並沿著收納空間2A之底面4A的方式設置之構造。若為此等構造,則能夠以將收納空間2A內的空氣左右攪拌之方式使其有效率地循環。藉此,若如同上述地使送風裝置1具有除臭功能或除菌功能,則可使滯留在收納空間2A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特別是下方側區域中的空氣循環,能夠有效地除臭、除菌。 亦即,本實施形態為,將呈長筒狀之送風裝置1,以其長邊方向沿著左右方向並沿著區隔收納空間2A的底側之底面4A的方式設置之構造。此外,本實施形態為,使送風裝置1之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朝向成為與收納空間2A的進深方向垂直之方向的上方(頂面4)開口之構造。
此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彼此左右分離地設置,以使一方於收納空間2A之左右方向一方側中開口,另一方於收納空間2A之左右方向另一方側中開口的方式設置。亦可將此等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以在收納空間2A的各內側面4B、4B起分別於左右方向中之四分之一程度的區域內開口之方式設置。 另,本實施形態,將送風裝置1之吹出口13,以使自該吹出口13吹出的空氣不直接地噴吹收納空間2A的吹出口側之內側面(圖示左方側之內側面)4B之方式,與此吹出口側之內側面4B的間隔著既定空間設置於一端側。若為此等構造,則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大略相同,可抑制自吹出口13吹出的空氣直接地噴吹於收納空間2A內的吹出口側之內側面4B的情形。藉此,可使自吹出口13吹出的空氣於收納空間2A內有效率地擴散並循環。 此外,本實施形態,使送風裝置1之長度尺寸,為與收納間口(左右)尺寸大略對應的尺寸。
另外,本實施形態為,將送風裝置1,嵌入狀地設置在收納空間2A之底面4A側的構造。若為此等構造,則可使送風裝置1不明顯。圖例中,使送風裝置1為,沿著收納空間2A之底面4A,以嵌入該送風裝置1與裡側面5之間的方式設置間隔物狀構件40,沿著送風裝置1的前方開口側之側面部設置有遮板狀的化妝蓋板41之構造。亦即,圖例顯示,將送風裝置1之嵌入部,以間隔物狀構件40及化妝蓋板41形成的例子。此等間隔物狀構件40及化妝蓋板41,以其等之頂面與送風裝置1之頂面(一側面部11的表面)成為略同一平面狀的方式設置。藉由此等構成,使送風裝置1之一側面部11的表面、與間隔物狀構件40及化妝蓋板41之頂面,構成收納空間2A之實質上的底面。另,亦可取代此等態樣,將送風裝置1之嵌入部,設置為挖入狀。
此外,本實施形態為,將作為上下區隔收納空間2A之間隔板的層板7,以在區隔收納空間2A之左右的左右之內側面4B、4B間形成空氣流通空間的方式設置之構造。亦即,本實施形態為,除了前方開口側區域3以外,更於收納空間2A之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空氣可流通之兩側區域的構造。若為此等構造,則隨著將送風裝置1如同上述地設置,可使收納空間2A內的空氣,以通過此等兩側區域而更有效地攪拌的方式循環。此外,於層板7間亦可使空氣通過兩側區域而容易擴散。 圖例顯示,於收納空間2A之左右兩側,各自將複數片層板7上下隔著間隔設置的例子。此外,例示將收納空間2A之左右兩側空間,分別藉由複數片層板7上下更精細地區隔之小分隔空間。另外,本實施態樣為,將此等左右的各層板7、7之左右方向兩端部,以與上述相同的柱狀構件6、6、6支持之態樣。
另,可取代如上述之態樣,而於收納空間2A,設置與上述相同之衣物類收納空間或長型物品收納空間,作為收納空間2A之區隔態樣,亦可為其他各種區隔態樣。 此外,如同本實施形態,將送風裝置1嵌入狀地設置之情況,以可在設置的狀態下裝卸過濾部21的方式設置送風裝置1亦可。亦即,以在送風裝置1之過濾部21的插入/拔出側形成過濾部21的插入/拔出空間之方式,設置送風裝置1。或亦可使其為可自一側面部11側裝卸過濾部21之態樣等。
而後,對於本發明之另一其他實施形態,參考附圖並加以說明。 圖8為,示意第3實施形態的收納構造之一例的圖。 另,主要對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相異點加以說明,對於同樣的構造,賦予同一符號,並將其說明省略或簡化。
本實施形態之收納構造為,將送風裝置1,以使長邊方向沿著收納寬幅方向(左右方向)並沿著收納空間2A之頂面4的方式設置之構造。若為此等構造,則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大略相同地,能夠以將收納空間2A內的空氣左右攪拌之方式使其有效率地循環。藉此,若如同上述地送風裝置1使具有除臭功能或除菌功能,則可使滯留在收納空間2A之前方開口側區域3,特別是上方側區域中的空氣循環,能夠有效地除臭、除菌。 亦即,本實施形態為,將呈長筒狀之送風裝置1,以其長邊方向沿著左右方向並沿著區隔收納空間2A的頂側之頂面4的方式設置之構造。此外,本實施形態為,使送風裝置1之吸入口12及吹出口13朝向成為與收納空間2A的進深方向垂直之方向的下方(底面4A)開口之構造。
此外,本實施形態為,將送風裝置1,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大略相同地,嵌入狀地設置在收納空間2A之頂面4側的構造。此外,使送風裝置1為,沿著收納空間2A之頂面4,以嵌入該送風裝置1與裡側面5之間的方式設置間隔物狀構件40A,並沿著送風裝置1的前方開口側之側面部設置遮板狀的化妝蓋板41A之構造。此等間隔物狀構件40A及化妝蓋板41A,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大略相同地,以使此等之底面與送風裝置1之底面(一側面部11的表面)成為略同一平面狀的方式設置。藉由此等構成,使送風裝置1之一側面部11的表面、與間隔物狀構件40A及化妝蓋板41A之底面,構成收納空間2A之實質上的頂面。
另,上述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雖顯示將送風裝置1設置為嵌入狀的例子,但亦可將其沿著收納空間2A之頂面4或底面4A而設置為附加設置狀。 此外,上述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雖例示除了前方開口側區域3以外,更於收納空間2A之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使空氣可流通的兩側區域之構造,但亦可不設置此等兩側區域之雙方或一方。 另外,上述各實施形態,雖例示設置單一個往收納空間2、2A內送風之送風裝置1的構造,但亦可為設置複數個往收納空間2、2A內送風之送風裝置1的構造。
1‧‧‧送風裝置
2、2A‧‧‧收納空間
3‧‧‧前方開口側區域(空氣流通空間)
4‧‧‧頂面(內面)
4A‧‧‧底面(內面)
4B‧‧‧左右之內側面(內面)
5‧‧‧裡側面
6‧‧‧柱狀構件
7‧‧‧層板(間隔板)
8、8A‧‧‧懸吊構件
9‧‧‧旋轉門(門體)
10‧‧‧筒狀導管
10a、10b‧‧‧開口
11‧‧‧側面部
12‧‧‧吸入口
13‧‧‧吹出口
14‧‧‧另一側面部
14a、14b‧‧‧安裝部
15‧‧‧配線用凹溝
16‧‧‧配線孔
17‧‧‧引導凹溝(引導部)
18‧‧‧單元安裝部
19‧‧‧送風路
20‧‧‧吸入單元
21‧‧‧過濾部
22‧‧‧過濾器架座
23‧‧‧吸入側板狀部
23a‧‧‧開口
24、38‧‧‧被引導凸片部(被引導部)
24a‧‧‧彈簧片部(推壓部)
25‧‧‧保持部
26‧‧‧握持部
27‧‧‧預過濾器
28‧‧‧除臭過濾器
29‧‧‧吸入側蓋體(第2蓋部)
29a‧‧‧鍔狀部
29b‧‧‧過濾開口
29c‧‧‧安裝覆蓋片部
30‧‧‧吹出單元
31‧‧‧送風器
32‧‧‧靜電霧化裝置(離子產生部)
33‧‧‧電源部
34‧‧‧機殼(隔離部)
34a‧‧‧引導送風路
34b、34c‧‧‧引導壁部
34d‧‧‧機器收納空間
35‧‧‧軟質發泡體(隔離部)
36‧‧‧絕緣片材
37‧‧‧吹出側板狀部
37a‧‧‧開口
37b‧‧‧固定片部
39‧‧‧吹出側蓋體(第2蓋部)
39a‧‧‧鍔狀部
39b‧‧‧固定部
39c‧‧‧安裝覆蓋片部
40、40A‧‧‧間隔物狀構件
41、41A‧‧‧化妝蓋板
【圖1】之(a)、(b),皆示意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收納構造之一例及使用於此收納構造之本實施形態的送風裝置之一例,(a)係與圖2中的X1-X1線箭頭方向對應之部分斷開概略縱剖面圖;(b)係與(a)中的X2-X2線箭頭方向對應之部分斷開概略縱剖面圖。 【圖2】係示意同收納構造之一例的概略前視圖。 【圖3】之(a)、(b),皆為同送風裝置的部分斷開概略立體圖。 【圖4】之(a)係與圖1(a)中的Y1-Y1線箭頭方向對應之概略橫剖面圖,(b)係與圖1(a)中的Y2-Y2線箭頭方向對應之概略橫剖面圖。 【圖5】係同送風裝置的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6】中,(a)為示意同送風裝置所具備的第1通風單元之一例的部分省略概略分解立體圖,(b)為示意同送風裝置所具備的第2通風單元之一例的部分省略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7】係示意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的收納構造之一例的部分省略概略立體圖。 【圖8】係示意本發明之另一其他實施形態的收納構造之一例的部分省略概略立體圖。
1‧‧‧送風裝置
2‧‧‧收納空間
3‧‧‧前方開口側區域(空氣流通空間)
4‧‧‧頂面(內面)
4A‧‧‧底面(內面)
4B‧‧‧內側面(內面)
5‧‧‧裡側面
6‧‧‧柱狀構件
7‧‧‧層板(間隔板)
8、8A‧‧‧懸吊構件
9‧‧‧旋轉門(門體)
10‧‧‧筒狀導管
10a、10b‧‧‧開口
11‧‧‧側面部
12‧‧‧吸入口
13‧‧‧吹出口
14‧‧‧另一側面部14
14a、14b‧‧‧安裝部
15‧‧‧配線用凹溝
16‧‧‧配線孔
17‧‧‧引導凹溝(引導部)
18‧‧‧單元安裝部
19‧‧‧送風路
20‧‧‧吸入單元
21‧‧‧過濾部
22‧‧‧過濾器架座
23‧‧‧吸入側板狀部
23a‧‧‧開口
25‧‧‧保持部
26‧‧‧握持部
27‧‧‧預過濾器
28‧‧‧除臭過濾器
29‧‧‧吸入側蓋體
29a‧‧‧鍔狀部
29b‧‧‧過濾開口
29c‧‧‧安裝覆蓋片部
30‧‧‧吹出單元
31‧‧‧送風器
32‧‧‧靜電霧化裝置(引導部)
33‧‧‧電源部
34‧‧‧機殼(隔離部)
34a‧‧‧引導送風路
34b、34c‧‧‧引導壁部
34d‧‧‧機器收納空間
35‧‧‧軟質發泡體(隔離部)
37‧‧‧吹出側板狀部
37a‧‧‧開口
37b‧‧‧固定片部
39‧‧‧吹出側蓋體(第2蓋部)
39a‧‧‧鍔狀部
39b‧‧‧固定部
39c‧‧‧安裝覆蓋片部

Claims (12)

  1. 一種收納構造,設置有往前方開口之收納空間內送風的送風裝置,並設置有開閉該收納空間之前方開口的門體,其特徵為:將區隔該收納空間的間隔板,設置成在該間隔板的前端與關閉狀態之該門體的背面之間形成空氣流通空間,將該送風裝置之長邊方向兩端側的吸入口及吹出口,設置成在該收納空間的進深方向中之該空氣流通空間而朝向與該進深方向垂直的方向開口,且將該送風裝置之全體設置成位在該收納空間的進深方向中之該空氣流通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收納構造,其中,該送風裝置係呈沿著該收納空間之內面安裝的長筒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收納構造,其中,使該送風裝置的長邊方向沿著上下方向而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收納構造,其中,將該送風裝置之該吹出口,與該頂面之間隔著既定空間而設置於上端側,俾使自該吹出口吹出的空氣不直接噴吹該收納空間之頂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收納構造,其中,將該送風裝置以使其長邊方向沿著收納寬幅方向且沿著該收納空間之底面的方 式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收納構造,其中,將該送風裝置以使其長邊方向沿著收納寬幅方向且沿著該收納空間之頂面的方式設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收納構造,其中,於該收納空間內設置棒狀的懸吊構件,該棒狀的懸吊構件往該收納空間的進深方向延伸並可於該進深方向任意滑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收納構造,其中,於該收納空間內設置棒狀的懸吊構件,該棒狀的懸吊構件往該收納空間的進深方向延伸並可於該進深方向任意滑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收納構造,其中,於該收納空間內設置棒狀的懸吊構件,該棒狀的懸吊構件往該收納空間的進深方向延伸並可於該進深方向任意滑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收納構造,其中,於該收納空間內設置棒狀的懸吊構件,該棒狀的懸吊構件往該收納空間的進深方向延伸並可於該進深方向任意滑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收納構造,其中,於該收納空間內設置棒狀的懸吊構件,該棒狀的懸吊構件往該收納空間的進深方向延伸並可於該進深方向任意滑動。
  12. 一種送風裝置,使用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任一項之收納構造。
TW103133127A 2013-09-26 2014-09-25 收納構造及使用於此收納構造之送風裝置 TWI577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9599 2013-09-26
JP2014003106A JP6344711B2 (ja) 2013-09-26 2014-01-10 収納構造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送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2609A TW201512609A (zh) 2015-04-01
TWI577942B true TWI577942B (zh) 2017-04-11

Family

ID=53048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3127A TWI577942B (zh) 2013-09-26 2014-09-25 收納構造及使用於此收納構造之送風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44711B2 (zh)
TW (1) TWI5779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64112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収納装置
CN105193104A (zh) * 2015-10-19 2015-12-30 广州圣大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除甲醇衣柜
JP7119942B2 (ja) 2018-11-22 2022-08-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KR102116945B1 (ko) * 2019-11-19 2020-05-29 주식회사 정강에스아이 다기능 신발장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5503A (ja) * 1991-03-14 1992-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脱臭装置付き収納庫
JPH05146329A (ja) * 1991-11-27 1993-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脱臭機能付き収納庫
CN2406548Y (zh) * 2000-01-17 2000-11-22 郑心 保健鞋柜
TWM275754U (en) * 2005-03-08 2005-09-21 Ren-Shen Chen Closet structure with drying capabilities
JP2007236749A (ja) * 2006-03-10 2007-09-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保管庫及び光触媒装置
KR20090081609A (ko) * 2008-01-24 2009-07-29 주식회사 인퍼텍 탈취 및 살균 기능의 플라즈마 가구
CN202568946U (zh) * 2012-01-10 2012-12-05 韩金龙 一种洗漱用品消毒柜
CN103301496A (zh) * 2012-03-07 2013-09-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除臭装置以及具有除臭装置的存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3831U (zh) * 1986-08-25 1988-03-04
JPH0577438U (ja) * 1992-03-24 1993-10-22 株式会社長谷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ユニット物入れの構造
IT1296860B1 (it) * 1997-12-12 1999-08-02 Umberto Daldossi Unita' di igienizzazione
JP5877342B2 (ja) * 2012-03-07 2016-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収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5503A (ja) * 1991-03-14 1992-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脱臭装置付き収納庫
JPH05146329A (ja) * 1991-11-27 1993-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脱臭機能付き収納庫
CN2406548Y (zh) * 2000-01-17 2000-11-22 郑心 保健鞋柜
TWM275754U (en) * 2005-03-08 2005-09-21 Ren-Shen Chen Closet structure with drying capabilities
JP2007236749A (ja) * 2006-03-10 2007-09-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保管庫及び光触媒装置
KR20090081609A (ko) * 2008-01-24 2009-07-29 주식회사 인퍼텍 탈취 및 살균 기능의 플라즈마 가구
CN202568946U (zh) * 2012-01-10 2012-12-05 韩金龙 一种洗漱用品消毒柜
CN103301496A (zh) * 2012-03-07 2013-09-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除臭装置以及具有除臭装置的存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85164A (ja) 2015-05-07
TW201512609A (zh) 2015-04-01
JP6344711B2 (ja) 2018-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7942B (zh) 收納構造及使用於此收納構造之送風裝置
CN103301496B (zh) 除臭装置以及具有除臭装置的存放装置
JP5594721B2 (ja) 収納キャビネット
JP5877342B2 (ja) 収納装置
JP5842155B2 (ja) 収納装置
WO2010053227A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17072320A (ja) 送風装置
TW201526842A (zh) 收納構造
JP2014240598A (ja) 収納装置
TWI575195B (zh) 送風裝置
JP6502032B2 (ja) 電気機器
JP6146240B2 (ja) 送風装置
JP6064852B2 (ja) 送風装置
KR200459063Y1 (ko) 흡입공기와 탈취필터와의 접촉면적을 증대시킨 탈취장치
JP5149765B2 (ja) 脱臭装置
JP6146239B2 (ja) 送風装置
JP2018068796A (ja) ミラーキャビネ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洗面化粧台
JP6660604B2 (ja) 送風装置
JP2014237018A (ja) 収納キャビネット
JP5594679B2 (ja) 収納装置
CN104515238B (zh) 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
JP6952253B2 (ja) 収納装置
WO2017056417A1 (ja) 収納装置
JP4636470B2 (ja) 収納庫
JP6193196B2 (ja) 布団乾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