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7747B - 著色劑分散液 - Google Patents

著色劑分散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7747B
TWI577747B TW102112304A TW102112304A TWI577747B TW I577747 B TWI577747 B TW I577747B TW 102112304 A TW102112304 A TW 102112304A TW 102112304 A TW102112304 A TW 102112304A TW I577747 B TWI577747 B TW I5777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arts
dye
formula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2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4834A (zh
Inventor
朴昭妍
Original Assignee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4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4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7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77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71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ehydrating agents; Dispersing agents; Dustfree compositions
    • C09B67/0084Dispersions of dy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045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with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light-sensitive compoun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issolution inhibi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2002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with visible light or UV light, through an original having an opaque pattern on a transparent support, e.g. film printing, projection printing; by reflection of visible or UV light from an original such as a printed image
    • G03F7/2014Contact or film exposure of light sensitive plates such as lithographic plates or circuit boards, e.g. in a vacuum frame
    • G03F7/2016Contact mask being integral part of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and subject to destructive removal during post-exposure processing
    • G03F7/202Masking pattern being obtained by thermal means, e.g. laser ab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著色劑分散液
本發明,係關於著色劑分散液等。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可使用在液晶顯示裝置、電激發光顯示裝置、電漿顯示器等之顯示裝置中所使用的濾色器之製造上。並且,在該類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製造上,可使用在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中分散有具有二苯并哌喃(xanthene)骨架之染料(二苯并哌喃染料)及顏料之分散液(參照JP2011-38085-A之實施例1)。
但以上述分散液所製造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其保存安定性並不一定令人完全滿意。
因此本發明,係包含以下之發明。
[1]一種著色劑分散液,係以著色劑分散在溶劑中而成者,其中,著色劑包含染料及顏料,溶劑包含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並且,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含量,相對於溶劑之總量,為40質量%以上99質量%以下。
[2]如[1]項中記載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染料與顏料之含量比(染料:顏料),以質量基準計為1:99至99:1。
[3]如[1]或[2]項中記載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染料為具有:二苯并哌喃骨架、香豆素骨架、三苯基甲烷骨架、偶氮骨架、酞青素骨架、蒽醌骨架、喹啉黃骨架或花青骨架之染料。
[4]如[1]或[2]項中記載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染料為具有二苯并哌喃骨架之染料。
[5]如[1]或[2]項中記載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染料為具有香豆素骨架之染料。
[6]如[1]至[5]之任一項中記載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溶劑包含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及極性高於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溶劑。
[7]如[6]項中記載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極性高於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溶劑為丙二醇單甲醚、4-羥基-4-甲基-2-戊酮或乙二醇單丁醚。
[8]如[1]至[7]之任一項中記載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含量,相對於溶劑之總量,為8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
[9]如[1]至[8]之任一項中記載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染料與顏料之含量比(染料:顏料),以質量基準計為5:95至20:80。
[10]如[1]至[9]之任一項中記載之著色劑分散液,其再含樹脂。
[11]一種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係包含如[1]至[10]之任一項中記載之著色劑分散液、聚合性化合物及聚合起始劑。
[12]一種濾色器,為以如[11]項中記載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
[13]一種顯示裝置,為包含如[12]項中記載之濾色器。
以本發明之著色劑分散液所製造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在保存安定性方面優異。
1.著色劑分散液
本發明之著色劑分散液,係以著色劑(A)分散於溶劑(B)中而成,例如可藉由包含以著色劑(A)分散於溶劑(B)而成之步驟的製造方法製造。溶劑(B)係包含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含量,相對於溶劑(B)之總量,為40質量%以上99質量%以下。由使用作為溶劑(B)之該含量的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著色劑分散液調製著色硬化性組成物時,可得到保存安定性優異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以下,再對著色劑分散液之各成分加以說明。又,本說明書中,各成分所例舉之化合物,除非特別限定,可單獨或以複數種組合使用。
1-1.著色劑(A)
著色劑(A)係包含染料(A1)及顏料(A2)。染料(A1),以:具有二苯并哌喃骨架之染料(二苯并哌喃染料)、具有香豆素骨架之染料(香豆素染料)、具有三苯基甲烷骨架之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具有偶氮骨架之染料(偶氮染料)、具有酞青素骨架之染料(酞青素染料)、具有蒽醌骨架之染料(蒽醌染料)、具有喹啉黃骨架之染料(喹啉黃染料)或具有花青骨架之染料(花青染料)為佳,又以二苯并哌 喃染料或香豆素染料更佳。著色劑(A),以包含二苯并哌喃染料及蒽醌染料為佳。
染料(A1)及顏料(A2)之含量比(染料(A1):顏料(A2))以質量基準計,以1:99至99:1為佳,1:99至50:50更佳,5:95至20:80又更佳。使其在該比例,可使以本發明之著色劑分散液所製造的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保存安定性更為良好。
1-1-1.二苯并哌喃染料
二苯并哌喃染料,係分子內具有二苯并哌喃骨架之染料。二苯并哌喃染料之例,可列舉如:C.I.酸性紅51號(以下,省略C.I.酸性紅之記載,僅記載號碼。其它亦相同。)、52號、87號、92號、94號、289號、388號;C.I.酸性紫9號、30號、102號;C.I.鹼性紅1號(玫瑰紅6G)、2號、3號、4號、8號;C.I.鹼性紅10號(玫瑰紅B)、11號;C.I.鹼性紫10號、11號、25號;C.I.溶劑紅218號;C.I.媒染紅27號;C.I.活性紅36號(孟加拉玫瑰紅B);磺醯玫瑰紅(sulforhodamine)G;JP2010-32999-A中記載之二苯并哌喃染料及JP4492760-B中記載之二苯并哌喃染料等。又以可溶解於有機溶劑者較佳。
當中,二苯并哌喃染料,係以含通式(1a)所示之化合物(以下,亦有稱為「化合物(1a)」的情形。)的染料為佳。且化合物(1a),亦可為其互變異構物。在使用化合物(1a)時,二苯并哌喃染料中的化合物(1a)之含量,以50質量%以上為佳,70質量%以上更佳,90質量%以上又更佳。特別是,二苯并哌喃染料,以單獨使用化合物(1a)較佳。
[通式(1a)中,R1至R4,各為獨立,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至20之1價飽和烴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至10之1價芳族烴基,該飽和烴基中所含之-CH2-,亦可為-O-、-CO-或-NR11-所取代。R1及R2亦可鍵結並與相鄰之氮原子共同形成環,R3及R4亦可鍵結並與相鄰之氮原子共同形成環。
R5,表示-OH、-SO3 -、-SO3H、-SO3 -Z+、-CO2H-、-CO2 -Z+、-CO2R8、-SO3R8或-SO2NR9R10
R6及R7各為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6之烷基。
m表示0至5之整數。m為2以上時,複數個之R5可相同亦可不同。
a,表示0或1之整數。
X,表示鹵素原子。
Z+,表示+N(R11)4、Na+或K+,4個之R11可相同亦可不同。
R8,表示碳數1至20之1價飽和烴基,且該飽和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鹵素原子所取代。
R9及R10各為獨立,表示氫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至20之1價飽和烴基,該飽和烴基中所含之-CH2-,亦可為-O-、-CO-、-NH-或-NR8-所取代,R9及R10亦可鍵結並與相鄰之氮 原子共同形成3至10員環之雜環。
R11,表示氫原子、碳數1至20之1價飽和烴基或碳數7至10之芳烷基。]
R1至R4中之碳數1至20之1價飽和烴基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二十烷基等之直鏈烷基;異丙基、異丁基、異戊基、新戊基、2-乙基己基等之支鏈烷基;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三環癸基等之碳數3至20之脂環飽和烴基。
R1至R4中之該飽和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經例如:碳數6至10之芳族烴基或鹵素原子所取代。
R1至R4中之碳數6至10之1價芳族烴基之例,可列舉如:苯基、甲苯甲醯基、二甲苯基、三甲苯基、丙基苯基及丁基苯基。
前述飽和烴基或芳族烴基可具有之取代基之例,可列舉如:鹵素原子、-R8、-OH、-OR8、-SO3 -、-SO3H、-SO3 -Z+、-CO2H、-CO2R8、-SR8、-SO2R8、-SO3R8及-SO2NR9R10。當中,取代基以-SO3 -、-SO3H、-SO3 -Z+及-SO2NR9R10較佳,-SO3 -Z+及-SO2NR9R10更佳。-SO3 -Z+,以-SO3 -+N(R11)4較佳。R1至R4為此類基時,以含化合物(1a)之本發明的著色劑分散液所調製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可形成異物之發生少,且耐熱性優異之濾色器。
R1及R2鍵結並與相鄰之氮原子共同形成的環、以及R3及R4鍵結並與相鄰之氮原子共同形成的環之例,可列舉如下者。
R8至R11中之碳數1至20之1價飽和烴基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二十烷基等之直鏈烷基;異丙基、異丁基、異戊基、新戊基、2-乙基己基等之支鏈烷基;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三環癸基等之碳數3至20之脂環飽和烴基。
R9及R10中之該飽和烴基可具有之取代基之例,可列舉如:羥基及鹵素原子。
-OR8之例,可列舉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及二十烷氧基。
-CO2R8之例,可列舉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第三丁氧基羰基、己氧基羰基及二十烷氧基羰基。
-SR8之例,可列舉如:甲硫基、乙硫基、丁硫基、己硫基、癸硫基及二十烷硫基。
-SO2R8之例,可列舉如: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丁基磺醯基、己基磺醯基、癸基磺醯基及二十烷基磺醯基。
-SO3R8之例,可列舉如:甲氧基磺醯基、乙氧基磺醯基、丙氧基磺醯基、第三丁氧基磺醯基、己氧基磺醯基及二十烷氧基磺醯基。
-SO2NR9R10之例,可列舉如:胺磺醯基; N-甲基胺磺醯基、N-乙基胺磺醯基、N-丙基胺磺醯基、N-異丙基胺磺醯基、N-丁基胺磺醯基、N-異丁基胺磺醯基、N-第二丁基胺磺醯基、N-第三丁基胺磺醯基、N-戊基胺磺醯基、N-(1-乙基丙基)胺磺醯基、N-(1,1-二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1,2-二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2,2-二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1-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2-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3-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環戊基胺磺醯基、N-己基胺磺醯基、N-(1,3-二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3,3-二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庚基胺磺醯基、N-(1-甲基己基)胺磺醯基、N-(1,4-二甲基戊基)胺磺醯基、N-辛基胺磺醯基、N-(2-乙基己基)胺磺醯基、N-(1,5-二甲基)己基胺磺醯基、N-(1,1,2,2-四甲基丁基)胺磺醯基等之N-1取代胺磺醯基;N,N-二甲基胺磺醯基、N,N-乙基甲基胺磺醯基、N,N-二乙基胺磺醯基、N,N-丙基甲基胺磺醯基、N,N-異丙基甲基胺磺醯基、N,N-第三丁基甲基胺磺醯基、N,N-丁基乙基胺磺醯基、N,N-二(1-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N-庚基甲基胺磺醯基等之N,N-2取代胺磺醯基等。
R5,以-CO2H、-CO2 -Z+、-CO2R8、-SO3 -、-SO3 -Z+、-SO3H或-SO2NHR9為佳,-SO3 -、-SO3 -Z+、-SO3H或-SO2NHR9又更佳。
m,以1至4為佳,1或2更佳。
R6及R7中之碳數1至6之烷基,可列舉如上記所例舉之烷基中的碳數1至6者。
R11中之碳數7至10之芳烷基,可列舉如:苯甲基、苯乙基及苯丁基。
Z+,為+N(R11)4、Na+或K+,而以+N(R11)4較佳。
+N(R11)4中之4個R11中,以至少2個為碳數5至20之1價飽和烴基較佳。而且,以4個R11之合計之碳數為20至80為佳,20至60更佳。在化合物(1a)中存在+N(R11)4,而R11為此類基時,以含化合物(1a)之本發明的著色劑分散液所調製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可形成異物少之濾色器。
化合物(1a),以通式(2a)所示之化合物(以下亦有稱為「化合物(2a)」之情形。)為佳。化合物(2a),亦可為其互變異構物。
[通式(2a)中,R21至R24,各為獨立,表示氫原子、-R26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至10之1價芳族烴基。R21及R22亦可鍵結並與相鄰之氮原子共同形成環,R23及R24亦可鍵結並與相鄰之氮原子共同形成環。
R25,表示-SO3 -、-SO3H、-SO3 -Z1+或-SO2NHR26
m1,表示0至5之整數。m1為2以上時,複數個之R25可相同亦可不同。
a1,表示0或1之整數。
X1,表示鹵素原子。
R26,表示碳數1至20之1價飽和烴基。
Z1+,表示+N(R27)4、Na+或K+,4個之R27可相同亦可不同。
R27,表示碳數1至20之1價飽和烴基或苯甲基。
R21至R24中之碳數6至10之1價芳族烴基,可列舉如前述R1至R4之芳族烴基所例舉之同樣之基。該芳族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SO3 -、-SO3H、-SO3 -Z1+、-SO3R26或-SO2NHR26所取代。
R21至R24之組合,係以R21及R23為氫原子,R22及R24為碳數6至10之1價芳族烴基,且該芳族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為-SO3 -、-SO3H、-SO3 -Z1+、-SO3R26或-SO2NHR26所取代者較佳。更佳之組合,係R21及R23為氫原子,R22及R24為碳數6至10之1價芳族烴基,該芳族烴基所含之氫原子,為-SO3 -Z1+或-SO2NHR26所取代者。R21至R24為此類基時,以含化合物(2a)之本發明的著色劑分散液所調製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可形成耐熱性優異之濾色器。
R21及R22鍵結並與相鄰之氮原子共同形成的環、以及,R23及R24鍵結並與相鄰之氮原子共同形成的環,可列舉如R1及R2鍵結並與相鄰之氮原子共同形成的環為相同者。當中,以脂族雜環為佳。該脂族雜環之例,可列舉如下者。
R26及R27中之碳數1至20之1價飽和烴基,可列舉如R8至R11中之飽和烴基所例舉之同樣之基。
R21至R24為-R26時,-R26,以各為獨立之甲基或乙基較佳。並且,-SO3R26及-SO2NHR26中之R26,以碳數3至20之支鏈烷基為佳,碳數6至12之支鏈烷基更佳,2-乙基己基又更佳。R26為此類基時,以含化合物(2a)之本發明的著色劑分散液所調製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可形成異物之發生少之濾色器。
Z1+,表示+N(R27)4、Na+或K+,而以+N(R27)4較佳。
前述之+N(R27)4中之4個之R27中,又以至少2個為碳數5至20之1價飽和烴基為佳。再者,又以4個R27的合計之碳數為20至80為佳,20至60更佳。在化合物(2a)中存在+N(R27)4,R27為此類基時,以含化合物(2a)之本發明的著色劑分散液所調製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可形成異物之發生少之濾色器。
m1,以1至4為佳,1或2更佳。
再者,化合物(1a),亦以前述通式(2a)所示且R21至R24全部各獨立地表示碳數1至20,特別是碳數1至10之1價飽和烴基之化合物、或通式(3a)所示之化合物(以下亦有稱為「化合物(3a)的情形」。)為佳。化合物(3a),亦可為其互變異構物。
[通式(3a)中,R31及R32,各為獨立,表示碳數1至10之1價飽和烴基,該飽和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可為碳數6至10之芳族烴基或鹵素原子所取代,該芳族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亦可 為碳數1至3之烷氧基所取代,該飽和烴基中所含之-CH2-,亦可為-O-、-CO-或-NR11-所取代。
R33及R34,各為獨立,表示碳數1至4之烷基、碳數1至4之烷硫基或碳數1至4之烷基磺醯基。
R31及R33亦可鍵結並與相鄰之氮原子及苯環上之碳原子共同形成環,且R32及R34亦可鍵結並與相鄰之氮原子及苯環上之碳原子共同形成環。
p及q,各為獨立,表示0至5之整數。在p為2以上時,複數個之R33可相同亦可不同;且在q為2以上時,複數個之R34可相同亦可不同。
R11,表示與上述相同之意。]
R31及R32中之碳數1至10之1價飽和烴基,可列舉如R8中的碳數為1至10之基。
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至10之芳族烴基,可列舉如R1中之相同之基。
碳數1至3之烷氧基之例,可列舉如:甲氧基、乙氧基及丙氧基。
R31及R32,各為獨立,而以碳數1至3之1價飽和烴基較佳。
R33及R34中碳數1至4之烷基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異丙基、異丁基、第二丁基及第三丁基。
R33及R34中碳數1至4之烷硫基之例,可列舉如: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丁硫基及異丙硫基。
R33及R34中碳數1至4之烷基磺醯基之例,可列舉 如: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丙基磺醯基、丁基磺醯基及異丙基磺醯基。
R33及R34,各為獨立,而以碳數1至4之烷基為佳,兩者均為甲基時更佳。
p及q,各為獨立,而以0至2之整數為佳,0或1更佳。
化合物(1a)之例,可列舉如:通式(1-1)至通式(1-63)所示之化合物。再者,式中,R40,表示碳數1至20之1價飽和烴基,而以碳數6至12之支鏈烷基為佳,2-乙基己基更佳。
上述化合物中,通式(1-1)至通式(1-23)或通式(1-37)至通式(1-63)所示之化合物相當於化合物(2a),而通式(1-24)至通式(1-36)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相當於化合物(3a)。
當中,以C.I.酸性紅289號之磺醯胺化物、C.I.酸性紅289號之4級銨鹽、C.I.酸性紫102號之磺醯胺化物或C.I.酸性紫102號之4級銨鹽較佳。此類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通式(1-1)至通式(1-8)、通式(1-11)或通式(1-12)所示之化合物等。
再者,在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良好之點方面,以通式(1-24)至通式(1-33)或通式(1-37)至通式(1-63)之任一者所示之化合物較佳。
二苯并哌喃染料,亦可使用已商品化之二苯并哌喃染料(如:中外化成公司製造之「Chugai Aminol Fast Pink R-H/C」、田岡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Rhodamin 6G」)。或者,亦可以已商品化之二苯并哌喃染料為起始原料,再參考JP2010-32999-A合成。
1-1-2.蒽醌染料
蒽醌染料,係分子內具有蒽醌骨架之染料。蒽醌染料之例,可列舉如:C.I.溶劑黃117號、163號、167號、189號、C.I.溶劑橙77號、86號、C.I.溶劑紅111號、143號、145號、146號、150號、151號、155號、168號、169號、172號、175號、181號、207號、222號、 227號、230號、245號、247號、C.I.溶劑紫11號、13號、14號、26號、31號、36號、37號、38號、45號、47號、48號、51號、59號、60號、C.I.溶劑藍14號、18號、35號、36號、45號、58號、59號、59:1號、63號、68號、69號、78號、79號、83號、94號、97號、98號、100號、101號、102號、104號、105號、111號、112號、122號、128號、132號、136號、139號、C.I.溶劑綠3號、28號、29號、32號、33號、C.I.酸性紅80號、C.I.酸性綠25號、27號、28號、41號、C.I.酸性紫34號、C.I.酸性藍25號、27號、40號、45號、78號、80號、112號、C.I.分散染料黃51號、C.I.分散染料紫26號、27號、C.I.分散染料藍1號、14號、56號、60號、C.I.直接染料藍40號、C.I.媒染紅3號、11號、C.I.媒染藍8號等。
蒽醌染料,以可溶解在有機溶劑者為佳,藍色、紫色或紅色之蒽醌染料更佳。
當中,蒽醌染料,以含通式(1b)所示之化合物(以下,亦有稱為「化合物(1b)之情形」。)的染料較佳。在使用化合物(1b)時,蒽醌染料中的化合物(1b)之含量以50質量%以上為佳,70質 量%以上更佳,90質量%以上又更佳。特別是,蒽醌染料係以單獨使用化合物(1b)者為佳。
[通式(1b)中,A,表示羥基或-NH-R52
R51及R52,各為獨立,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至10之脂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至10之脂環烴基或通式(1b’)所示之基。]
[通式(1b’)中,R53,表示碳數1至6之烷基、鹵素原子、-SO3H、-CO2H、-CO2R54、-NHCOR54、-SO3R54或-SO2NR54R55
R54,表示碳數1至10之飽和烴基,該飽和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鹵素原子、羥基或胺基所取代。
R55,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10之飽和烴基。
r,表示0至5之整數。在r為2以上時,複數個之R53可相同亦可不同。
X51,表示單鍵或碳數1至6之烷二基。]
化合物(1b),在具有-SO3H及/或-CO2H時,該等亦可形成鹽(如:Na鹽及K鹽)。
R51及R52所示之碳數1至10之脂族烴基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異丙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戊基、新戊基及2-乙基己基。
此類脂族烴基可具有之取代基之例,可列舉如:羥基及鹵素原子。
R51及R52所示之碳數3至10之脂環烴基之例,可列舉如: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及三環癸基。
此類脂環烴基可具有之取代基之例,可列舉如:羥基及鹵素原子。
R53所示之碳數1至6之烷基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異丙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戊基及新戊基。
R54及R55所示之碳數1至10之飽和烴基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等之直鏈烷基;異丙基、異丁基、異戊基、新戊基、2-乙基己基等之支鏈烷基;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三環癸基等之飽和脂環烴基。
-CO2R54之例,可列舉如:甲氧羰基、乙氧羰基、丙氧羰基、第三丁氧羰基、己氧羰基及二十烷氧羰基。
-NHCOR54之例,可列舉如:N-乙醯基胺基、N-丙醯基胺基、N-丁醯基胺基、N-異丁醯基胺基及N-三甲基乙醯基胺基。
-SO3R54之例,可列舉如:甲氧磺醯基、乙氧磺醯基、丙氧磺醯基、第三丁氧磺醯基、己氧磺醯基及二十烷氧磺醯基。
-SO2NR54R55之例,可列舉如:N-甲基胺磺醯基、N-乙基胺磺醯基、N-丙基胺磺醯基、N-異丙基胺磺醯基、N-丁基胺磺醯基、N-異丁基胺磺醯基、N-第二丁基胺磺醯基、N-第三丁基胺磺醯基、N-戊基胺磺醯基、N-(1-乙基丙基)胺磺醯基、N-(1,1-二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1,2-二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2,2-二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1-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2-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3-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環戊基胺磺醯基、N-環己基胺磺醯基、N-己基胺磺醯基、N-(1,3-二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3,3-二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庚基胺磺醯基、N-(1-甲基己基)胺磺醯基、N-(1,4-二甲基戊基)胺磺醯基、N-辛基胺磺醯基、N-(2-乙基己基)胺磺醯基、N-(1,5-二甲基)己基胺磺醯基、N-(1,1,2,2-四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5-胺基戊基)胺磺醯基等之N-1取代胺磺醯基;N,N-二甲基胺磺醯基、N,N-乙基甲基胺磺醯基、N,N-二乙基胺磺醯基、N,N-丙基甲基胺磺醯基、N,N-異丙基甲基胺磺醯基、N,N-第三丁基甲基胺磺醯基、N,N-丁基乙基胺磺醯基、N,N-二(1-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N-庚基甲基胺磺醯基等之N,N-2取代胺磺醯基等。
X51所示之碳數1至6之烷二基之例,可列舉如:亞甲基、伸乙基、丙烷-1,3-二基、丙烷-1,2-二基、丁烷-1,4-二基、戊烷-1,5-二基、己烷-1,6-二基、乙烷-1,1-二基、丁烷-1,3-二基、2-甲基丙烷-1,3-二基、2-甲基丙烷-1,2-二基、戊烷-1,4-二基及2-甲基丁烷-1,4-二基。
化合物(1b)之例,可列舉如:通式(2-1)至通式(2-14)所示之化合物。
蒽醌染料,以C.I.溶劑藍35號(通式(2-4)所示之化合 物)、C.I.溶劑藍45號(通式(2-14)所示之化合物)、C.I.酸性藍80號(通式(2-11)所示之化合物)、C.I.溶劑藍104號(通式(2-12)所示之化合物)及C.I.溶劑藍122號(通式(2-13)所示之化合物)為佳。此類蒽醌染料,可形成高對比之塗膜及圖樣。
在染料(A1)含蒽醌染料時,其含量,相對於染料(A1)100質量份,以1質量份以上為佳,2質量份以上更佳;又以80質量份以下為佳,50質量份以下更佳。
1-1-3.香豆素染料
香豆素染料,係分子內具有香豆素骨架之染料。香豆素染料,以含通式(4a)所示之化合物(以下,亦有稱為「化合物(4a)」的情形。)或通式(4a’)所示之化合物(以下,亦有稱為「化合物(4a’)」的情形。)之染料為佳。
[通式(4a)及通式(4a’)中,L,表示碳數1至20之2價烴基。構成該2價烴基之亞甲基,亦可為:氧原子、硫原子、-N(R65)-、 磺醯基或羰基取代;該2價烴基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氰基、硝基、胺甲醯基、胺磺醯基、磺酸基、羧基、羥基、氯原子、溴原子、咪唑-1-基或胺基取代。
X1,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65)-。
A,表示碳數6至20之芳族基。該芳族基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鹵素原子、氰基、硝基、胺甲醯基、胺磺醯基、磺酸基、羧基、羥基、咪唑-1-基、胺基或碳數1至20之1價烴基取代。構成該1價烴基之亞甲基,亦可為:氧原子、硫原子、-N(R65)-、磺醯基或羰基取代,該1價烴基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鹵素原子、氰基、硝基、胺甲醯基、胺磺醯基、磺酸基、羧基、羥基、咪唑-1-基或胺基取代。
R56至R59,各為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20之1價烴基,或者,R56及R58亦可鍵結並與相鄰之苯環上之碳原子及相鄰之氮原子共同形成環,或R57及R59亦可鍵結並與相鄰之苯環上之碳原子及相鄰之氮原子共同形成環。構成該1價烴基之亞甲基,亦可為:氧原子、硫原子、-N(R65)-、磺醯基或羰基取代,該1價烴基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鹵素原子、氰基、硝基、胺甲醯基、胺磺醯基、磺酸基、羧基、羥基、咪唑-1-基或胺基取代。
R60至R64,各為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硝基、胺甲醯基、胺磺醯基、磺酸基、羧基、羥基、胺基或碳數1至20之1價烴基,R60及R61亦可鍵結並與相鄰之碳原子共同形成環,或者,R62及R63亦可鍵結並與相鄰之碳原子共同形成環。構成該1價烴基之亞甲基,亦可為:氧原子、硫原子、-N(R65)-、磺醯基或羰基取代,該1價烴基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鹵素原 子、氰基、硝基、胺甲醯基、胺磺醯基、磺酸基、羧基、羥基、咪唑-1-基或胺基取代。
R65,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20之1價烴基。在R65以複數個存在時,此等可互為相同或不同。]
磺酸基,表示-SO3M所示之基;羧基,表示-CO2M所示之基。M,表示氫原子或鹼金屬原子,以氫原子、鈉原子或鉀原子較佳,氫原子更佳。
L所示之基之例,可列舉如:通式(L1)至通式(L29)所示之基、及此類基所含之氫原子,為:氰基、硝基、胺甲醯基、胺磺醯基、磺酸基、羧基、羥基、氯原子、溴原子、咪唑-1-基或胺基取代之基。通式(L1)至通式(L29)中,●表示鍵結基。
L,以可具有取代基之亞甲基或磺醯基較佳。該較佳之L,具體上可列舉如:各通式(L1)及通式(L3)至通式(L14)所示之基。當中以通式(L1)、通式(L3)、通式(L10)、通式(L13)及通式(L14)所示之基較佳,當中之通式(L1)、通式(L3)、通式(L13)及通式(L14)所示之基更佳。在L為此類基時,可易於取得該原料。
X1,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65)-,而以氧原子及硫原子為佳,氧原子更佳。
A所示之碳數6至20之芳族基之例,可列舉如:通式(A1)至通式(A12)所示之基、及此類基中所含之氫原子,為鹵素原子、氰基、硝基、胺甲醯基、胺磺醯基、磺酸基、羧基、羥基、咪唑-1-基、胺基或碳數1至20之1價烴基所取代之基。構成該1價烴基之亞甲基,亦可為:氧原子、硫原子、-N(R65)-、磺醯基或 羰基取代;該1價烴基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鹵素原子、氰基、硝基、胺甲醯基、胺磺醯基、磺酸基、羧基、羥基、咪唑-1-基或胺基取代。當中又以通式(A12)所示之基較佳。下述通式(A1)至通式(A12)中,X2與X1同義;R66至R69,各與R56至R59同義;R70至R74,各與R60至R64同義。●表示與L之鍵結。
R56至R64、R66至R74中之鹵素原子之例,可列舉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
R56至R64、R66至R74中之碳數1至20之1價烴基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異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2-乙基) 丁基、2-丁烯基、1,3-丁二烯基、戊基、異戊基、3-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2-戊烯基、(3-乙基)戊基、己基、異己基、5-甲基己基、(2-乙基)己基、庚基、(3-乙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八烷基等之脂族烴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己烯基、環庚基、1-甲基環己基、2-甲基環己基、3-甲基環己基、4-甲基環己基、1,2-二甲基環己基、1,3-二甲基環己基、1,4-二甲基環己基、2,3-二甲基環己基、2,4-二甲基環己基、2,5-二甲基環己基、2,6-二甲基環己基、3,4-二甲基環己基、3,5-二甲基環己基、2,2-二甲基環己基、3,3-二甲基環己基、4,4-二甲基環己基、2,4,6-三甲基環己基、2,2,6,6-四甲基環己基、3,3,5,5-四甲基環己基等之脂環烴基;苯基、鄰甲苯基、間甲苯基、對甲苯基、二甲苯基、三甲苯基、鄰異丙苯基、間異丙苯基、對異丙苯基、苯甲基、苯乙基、聯苯基、1-萘基、2-萘基等之芳族烴基;及此等組合之基。
構成此類1價烴基之亞甲基,為:氧原子、硫原子、-N(R65)-、磺醯基或羰基所取代之基,1價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為:鹵素原子、氰基、硝基、胺甲醯基、胺磺醯基、磺酸基、羧基、羰基或胺基所取代之基,可列舉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2-乙基)己氧基等之烷氧基;苯氧基等之芳氧基;苯甲氧基等之芳烷氧基; 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等之烷氧羰基;乙醯氧基、苯甲醯氧基等之醯氧基;N-甲基胺甲醯基、N-乙基胺甲醯基、N-丙基胺甲醯基、N-異丙基胺甲醯基、N-丁基胺甲醯基、N-異丁基胺甲醯基、N-第二丁基胺甲醯基、N-第三丁基胺甲醯基、N-戊基胺甲醯基、N-(1-乙基丙基)胺甲醯基、N-(1,1-二甲基丙基)胺甲醯基、N-(1,2-二甲基丙基)胺甲醯基、N-(2,2-二甲基丙基)胺甲醯基、N-(1-甲基丁基)胺甲醯基、N-(2-甲基丁基)胺甲醯基、N-(3-甲基丁基)胺甲醯基、N-環戊基胺甲醯基、N-己基胺甲醯基、N-(1,3-二甲基丁基)胺甲醯基、N-(3,3-二甲基丁基)胺甲醯基、N-庚基胺甲醯基、N-(1-甲基己基)胺甲醯基、N-(1,4-二甲基戊基)胺甲醯基、N-辛基胺甲醯基、N-(2-乙基己基)胺甲醯基、N-(1,5-二甲基)己基胺甲醯基、N-(1,1,2,2-四甲基丁基)胺甲醯基等之N-1取代胺甲醯基;N,N-二甲基胺甲醯基、N,N-乙基甲基胺甲醯基、N,N-二乙基胺甲醯基、N,N-丙基甲基胺甲醯基、N,N-異丙基甲基胺甲醯基、N,N-第三丁基甲基胺甲醯基、N,N-丁基乙基胺甲醯基、N,N-二(1-甲基丙基)胺甲醯基、N,N-戊基甲基胺甲醯基、N,N-二(2-乙基己基)胺甲醯基等之N,N-2取代胺甲醯基;N-甲基胺磺醯基、N-乙基胺磺醯基、N-丙基胺磺醯基、N-異丙基胺磺醯基、N-丁基胺磺醯基、N-異丁基胺磺醯基、N-第二丁基胺磺醯基、N-第三丁基胺磺醯基、N-戊基胺磺醯基、N-(1-乙基丙基)胺磺醯基、N-(1,1-二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1,2-二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2,2-二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1-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2-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3-甲基丁基)胺磺醯 基、N-環戊基胺磺醯基、N-己基胺磺醯基、N-(1,3-二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3,3-二甲基丁基)胺磺醯基、N-庚基胺磺醯基、N-(1-甲基己基)胺磺醯基、N-(1,4-二甲基戊基)胺磺醯基、N-辛基胺磺醯基、N-(2-乙基己基)胺磺醯基、N-(1,5-二甲基)己基胺磺醯基、N-(1,1,2,2-四甲基丁基)胺甲醯基等之N-1取代胺甲醯基;N,N-二甲基胺磺醯基、N,N-乙基甲基胺磺醯基、N,N-二乙基胺磺醯基、N,N-丙基甲基胺磺醯基、N,N-異丙基甲基胺磺醯基、N,N-第三丁基甲基胺磺醯基、N,N-丁基乙基胺磺醯基、N,N-二(1-甲基丙基)胺磺醯基、N,N-戊基甲基胺磺醯基、N,N-二(2-乙基己基)胺磺醯基等之N,N-2取代胺磺醯基;N-甲基胺基、N-乙基胺基、N-丙基胺基、N-異丙基胺基、N-丁基胺基、N-異丁基胺基、N-第二丁基胺基、N-第三丁基胺基、N-戊基胺基、N-(1-乙基丙基)胺基、N-(1,1-二甲基丙基)胺基、N-(1,2-二甲基丙基)胺基、N-(2,2-二甲基丙基)胺基、N-(1-甲基丁基)胺基、N-(2-甲基丁基)胺基、N-(3-甲基丁基)胺基、N-環戊基胺基、N-己基胺基、N-(1,3-二甲基丁基)胺基、N-(3,3-二甲基丁基)胺基、N-庚基胺基、N-(1-甲基己基)胺基、N-(1,4-二甲基戊基)胺基、N-辛基胺基、N-(2-乙基己基)胺基、N-(1,5-二甲基己基)胺基、N-(1,1,2,2-四甲基丁基)胺基等之N-烷基胺基;N,N-二甲基胺基、N,N-乙基甲基胺基、N,N-二乙基胺基、N,N-丙基甲基胺基、N,N-異丙基甲基胺基、N,N-第三丁基甲基胺基、N,N-丁基乙基胺基、N,N-二(1-甲基丙基)胺基、N,N-庚基甲基胺基、N,N-二(2-乙基己基)胺基等之N,N-二烷基胺基;N-甲基胺基甲基、N-乙基胺基甲基、N-丙基胺基甲 基、N-異丙基胺基甲基、N-丁基胺基甲基、N-異丁基胺基甲基、N-第二丁基胺基甲基、N-第三丁基胺基甲基、N-戊基胺基甲基、N-(1-乙基丙基)胺基甲基、N-(1,1-二甲基丙基)胺基甲基、N-(1,2-二甲基丙基)胺基甲基、N-(2,2-二甲基丙基)胺基甲基、N-(1-甲基丁基)胺基甲基、N-(2-甲基丁基)胺基甲基、N-(3-甲基丁基)胺基甲基、N-環戊基胺基甲基、N-己基胺基甲基、N-(1,3-二甲基丁基)胺基甲基、N-(3,3-二甲基丁基)胺基甲基、N-庚基胺基甲基、N-(1-甲基己基)胺基甲基、N-(1,4-二甲基戊基)胺基甲基、N-辛基胺基甲基、N-(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N-(1,5-二甲基)己基胺基甲基、N-(1,1,2,2-四甲基丁基)胺基甲基等之N-烷基胺基甲基;N,N-二甲基胺基甲基、N,N-乙基甲基胺基甲基、N,N-二乙基胺基甲基、N,N-丙基甲基胺基甲基、N,N-異丙基甲基胺基甲基、N,N-第三丁基甲基胺基甲基、N,N-丁基乙基胺基甲基、N,N-二(1-甲基丙基)胺基甲基、N,N-庚基甲基胺基甲基、N,N-二(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等之N,N-二烷基胺基甲基;三氟甲基、全氟乙基、全氟丙基、全氟異丙基、全氟異丙烯基、全氟(1-丙烯)基、全氟(2-丙烯)基、全氟丁基、全氟異丁基、全氟(第二丁)基、全氟(第三丁)基、全氟(2-丁烯)基、全氟(1,3-丁二烯)基、全氟戊基、全氟(異戊)基、全氟(3-戊)基、全氟新戊基、全氟(第三戊)基、全氟(1-甲基戊)基、全氟(2-甲基戊)基、全氟(2-戊烯)基、全氟己基、全氟異己基、全氟(5-甲基己)基、全氟(2-乙基己)基、全氟庚基、全氟辛基、全氟壬基、全氟癸基、全氟十一烷基、全氟十二烷基、全氟十八烷基等之具有氟原子之脂族烴基; 全氟環丙基、全氟環丁基、全氟環戊基、全氟環己基、全氟環己烯基、全氟環庚基、全氟(1-甲基環己)基、全氟(2-甲基環己)基、全氟(3-甲基環己)基、全氟(4-甲基環己)基、全氟(1,2-二甲基環己)基、全氟(1,3-二甲基環己)基、全氟(1,4-二甲基環己)基、全氟(2,3-二甲基環己)基、全氟(2,4-二甲基環己)基、全氟(2,5-二甲基環己)基、全氟(2,6-二甲基環己)基、全氟(3,4-二甲基環己)基、全氟(3,5-二甲基環己)基、全氟(2,2-二甲基環己)基、全氟(3,3-二甲基環己)基、全氟(4,4-二甲基環己)基、全氟(2,4,6-三甲基環己)基、全氟(2,2,6,6-四甲基環己)基、全氟(3,3,5,5-四甲基環己)基等之具有氟原子之脂環烴基;全氟苯基、全氟(鄰甲苯)基、全氟(間甲苯)基、全氟(對甲苯)基、全氟二甲苯基、全氟三甲苯基、全氟(鄰異丙苯)基、全氟(間異丙苯)基、全氟(對異丙苯)基、全氟苯甲基、全氟苯乙基、全氟聯苯基、全氟(1-萘)基、全氟(2-萘)基、1-三氟甲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等之具有氟原子之芳族烴基;全氟甲氧基、全氟乙氧基、全氟丙氧基、全氟(異丙氧)基、全氟丁氧基、全氟(異丁氧)基、全氟(第二丁氧)基、全氟(第三丁氧)基、全氟戊氧基、全氟苯氧基、全氟苯甲氧基、2,2,2-三氟乙氧基、(全氟乙基)甲氧基、(全氟丙基)甲氧基、(全氟(異丙基))甲氧基、(全氟(異丙烯基))甲氧基、(全氟(1-丙烯基))甲氧基、(全氟(2-丙烯基))甲氧基、(全氟丁基)甲氧基、(全氟(異丁基))甲氧基、(全氟(第二丁基))甲氧基、(全氟(第三丁基))甲氧基、(全氟(2-丁烯基))甲氧基、(全氟(1,3-丁二烯基))甲氧基、(全氟戊基)甲氧基、(全 氟(異戊基))甲氧基、(全氟(3-戊基))甲氧基、(全氟(新戊基))甲氧基、(全氟(第三戊基))甲氧基、(全氟(1-甲基戊基))甲氧基、(全氟(2-甲基戊基))甲氧基、(全氟(2-戊烯基))甲氧基、(全氟己基)甲氧基、(全氟(異己基))甲氧基、(全氟(5-甲基己基))甲氧基、(全氟(2-乙基)己基)甲氧基、(全氟庚基)甲氧基、(全氟辛基)甲氧基、(全氟壬基)甲氧基、(全氟癸基)甲氧基、(全氟十一烷基)甲氧基、(全氟十二烷基)甲氧基、(全氟十八烷基)甲氧基等之具有氟原子之取代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基甲基、2,4-二(三氟甲基)苯基甲基、2,5-二(三氟甲基)苯基甲基、2,6-二(三氟甲基)苯基甲基、3,4-二(三氟甲基)苯基甲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甲基等。
R56及R57,以脂族烴基、脂環烴基或芳族烴基較佳。該脂族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脂環烴基或芳族烴基所取代。且該脂環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脂族烴基、脂環烴基或芳族烴基所取代。該芳族烴基中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脂族烴基、脂環烴基或芳族烴基所取代。
R56,以碳數1至10之脂族烴基較佳。當中,以乙基、丁基、己基、(2-乙基)己基及辛基更佳,乙基、丁基、己基及(2-乙基)己基又更佳,特別以乙基及(2-乙基)己基再更佳。
R57,以碳數1至10之脂族烴基較佳。當中,以乙基、丁基、己基、(2-乙基)己基及辛基更佳,乙基、丁基、己基及(2-乙基)己基又更佳,特別以己基及(2-乙基)己基再更佳。
R58至R64,均以氫原子較佳。
R65中之碳數1至20之1價烴基之例,可列舉如: 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異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2-乙基)丁基、2-丁烯基、1,3-丁二烯基、戊基、異戊基、3-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2-戊烯基、(3-乙基)戊基、己基、異己基、5-甲基己基、(2-乙基)己基、庚基、(3-乙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八烷基等之脂族烴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己烯基、環庚基、1-甲基環己基、2-甲基環己基、3-甲基環己基、4-甲基環己基、1,2-二甲基環己基、1,3-二甲基環己基、1,4-二甲基環己基、2,3-二甲基環己基、2,4-二甲基環己基、2,5-二甲基環己基、2,6-二甲基環己基、3,4-二甲基環己基、3,5-二甲基環己基、2,2-二甲基環己基、3,3-二甲基環己基、4,4-二甲基環己基、2,4,6-三甲基環己基、2,2,6,6-四甲基環己基、3,3,5,5-四甲基環己基等之脂環烴基;苯基、鄰甲苯基、間甲苯基、對甲苯基、二甲苯基、三甲苯基、鄰異丙苯基、間異丙苯基、對異丙苯基、苯甲基、苯乙基、聯苯基、1-萘基、2-萘基等之芳族烴基;及此等組合之基。
在化合物(4a)中,以 為「F」,且以 為「G」,而化合物(4a)以F至G表示時,F可列舉如:通式(F1)至通式(F20)所示之基。式中,●表示鍵結。
G方面,可列舉如:通式(G1)至通式(G109)所示之基。
將化合物(4a)的具體例作為上述F及G之組合係如表1至表5所示。表1至表5中,F欄及G欄,各表示上述所舉基之通式的編號。
再者,化合物(4a’)中,以
作為「H」,將化合物(4a’)以F-H-F表示時,F之例,可列舉如:上述通式(F1)至通式(F20)所示之基;H之例,可列舉如:通式(H1)至通式(H93)所示之基。式中,●表示鍵結基。
將化合物(4a’)之具體例作為上述F及H之組合係如表6至表22所示。表6至表22中,F欄及H欄,各表示上述所舉基之通式的編號。
由原料之取得之觀點而言,化合物(4a),以表23至表27所示之化合物較佳,當中又以表28至表29所示之化合物更佳。
化合物(4a),可以依照:Dyes and Pigments(2008),77,556至558中所記載之方法製造。具體地,可將通式(pa1)所示之化合物、通式(pa2)所示之化合物及氰基乙酸乙酯,在苯甲酸及溶劑存在下,藉由環化反應製造。其反應溫度,以0℃至200℃為佳,100℃至150℃更佳。反應時間,以1小時至24小時為佳,8小時至18小時更佳,8小時至16小時又更佳。前述溶劑之例,可列舉如:甲醇、乙醇、2-丙醇、1-丁醇、1-戊醇、1-辛醇及N-甲基吡咯啶酮,而以1-戊醇較佳。
[通式(pa1)及通式(pa2)中,R56至R60、R62至R64、A、X及L,各表示與上述相同之意。]
通式(pa1)所示之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對於通式(pa2)所示之化合物1莫耳,一般為1莫耳至10莫耳,1莫耳至2莫耳更佳,1莫耳又更佳。氰基乙酸乙酯之使用量,相對於通式(pa2)所示之化合物1莫耳,一般為1莫耳至10莫耳,1莫耳至2莫耳更佳,1莫耳又更佳。苯甲酸之使用量,相對於通式(pa2)所示之化合物1莫耳,一般為0.3莫耳至3莫耳,0.3莫耳至0.6莫耳更佳,0.3莫耳至0.4莫耳又更佳。
通式(4a’),係可將上述通式(pa1)所示之化合物、通式(pa3)所示之化合物及氰基乙酸乙酯,在苯甲酸及溶劑存在下,藉由環化反應製造。反應溫度,以0℃至200℃為佳,100℃至150℃更佳。反應時間,以1小時至24小時為佳,8小時至18小時更佳, 8小時至16小時又更佳。前述溶劑之例,可列舉如:甲醇、乙醇、2-丙醇、1-丁醇、1-戊醇、1-辛醇及N-甲基吡咯啶酮等,而以1-戊醇較佳。
[通式(pa3)中,R62至R64、X及L,各表示與上述相同之意。]
通式(pa1)所示之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對於通式(pa3)所示之化合物1莫耳,一般為2莫耳以上20莫耳以下,2莫耳至8莫耳更佳,2莫耳至5莫耳又更佳。氰基乙酸乙酯之使用量,相對於通式(pa3)所示之化合物1莫耳,一般為2莫耳至20莫耳,2莫耳至8莫耳更佳,2莫耳至5莫耳又更佳。苯甲酸之使用量,相對於通式(pa3)所示之化合物1莫耳,一般為0.6莫耳至6莫耳,0.6莫耳至3莫耳更佳,0.6莫耳至2莫耳又更佳。
1-1-4.三苯基甲烷染料、偶氮染料、酞青素染料、喹啉黃染料及花青染料
三苯基甲烷染料、偶氮染料、酞青素染料、喹啉黃染料及花青染料並無特別之限定,可分別例舉如一般已知之染料。
1-1-5.其它之染料
本發明之著色劑分散液,亦可再含上述染料以外之染料,如:油溶性染料、酸性染料、鹼性染料、直接染料、媒染染料、酸性染料之胺鹽及酸性染料之磺醯胺衍生物等之染料,例如:在比色指數(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出版)中之染料,即C.I.顏 料以外而係分類在具有色度(hue)之化合物、及在染色要覽(色染社)中記載之一般已知之染料。同時,依照化學構造,又可列舉如:萘醌染料、醌亞胺染料、次甲基染料、方酸菁染料、吖啶染料、苯乙烯基染料及硝基染料。
1-1-6.顏料
顏料方面,並無特別之限定而可使用一般已知之顏料,例如:在比色指數(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出版)中為分類在顏料之顏料。
顏料之例,可列舉如:C.I.顏料紅9號、97號、105號、122號、123號、144號、149號、166號、168號、176號、177號、180號、192號、209號、215號、216號、224號、242號、254號、255號、264號、265號等之紅色顏料;C.I.顏料藍15號、15:3號、15:4號、15:6號、60號等之藍色顏料;C.I.顏料紫1號、19號、23號、29號、32號、36號、38號等之紫色顏料;C.I.顏料綠7號、19號、21號、26號、36號、58號等之綠色顏料等。
顏料當中,以C.I.顏料藍15號、15:3號、15:4號、15:6號、60號等之藍色顏料;C.I.顏料紫1號、19號、23號、29號、32號、36號、38號等之紫色顏料;C.I.顏料綠7號、36號、58號等之綠色顏料較佳,C.I.顏料藍15:3號、15:6號、C.I.顏料紫23號及C.I.顏料綠7號、58號更佳,C.I.顏料藍15:6號及C.I.顏料綠 7號又更佳。含前述顏料,可易於使透射光譜最佳化、濾色器之耐光性及耐藥品性更佳。
顏料,亦可視其必要,再實施:松脂處理、使用導入有酸性基或鹼性基的顏料衍生物等之表面處理、藉由高分子化合物等對顏料表面之接枝處理、藉由硫酸微粒化法等之微粒化處理、或以去除不純物用之有機溶劑或水等之洗淨處理、對離子性不純物以離子交換法等去除之處理等。
1-2.溶劑(B)
溶劑(B),係含40質量%以上99質量%以下之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溶劑(B),其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以60質量%以上99質量%以下為佳,75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更佳,8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又更佳。溶劑(B)之含量在前述範圍內時,以本發明之著色劑分散液所製造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的保存安定性為佳。
溶劑(B),亦可含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以外之溶劑之至少一種,且該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以外之溶劑並無限定,可使用該範疇中一般所使用之溶劑。當中,以極性高於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溶劑較佳。該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以外之溶劑之例,可列舉如:酯溶劑(分子內含-COO-,不含-O-之溶劑)、醚溶劑(分子內含-O-,不含-COO-之溶劑)、醚酯溶劑(分子內含-COO-及-O-之溶劑)、酮溶劑(分子內含-CO-,不含-COO-之溶劑)、醇溶劑(分子內含OH,不含-O-、-CO-及-COO-之溶劑)、芳族烴溶劑、醯胺溶劑及二甲基亞碸。
酯溶劑之例,可列舉如: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 酸丁酯、2-羥基異丁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異丁酯、甲酸戊酯、乙酸異戊酯、丙酸丁酯、丁酸異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丙酯、乙醯乙酸甲酯、乙醯乙酸乙酯、環己醇乙酸酯、γ-丁內酯等。
醚溶劑之例,可列舉如: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丙醚、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丙醚、丙二醇單丁醚、3-甲氧基-1-丁醇、3-甲氧基-3-甲基丁醇、四氫呋喃、四氫吡喃、1,4-二噁烷、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乙基甲醚、二乙二醇二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苯甲醚、苯乙醚、甲基苯甲醚等。
醚酯溶劑,可列舉如:甲氧基乙酸甲酯、甲氧基乙酸乙酯、甲氧基乙酸丁酯、乙氧基乙酸甲酯、乙氧基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丙醚乙酸酯、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等。
酮溶劑,可列舉如:4-羥基-4-甲基-2-戊酮、丙酮、2-丁酮、2-庚酮、3-庚酮、4-庚酮、4-甲基-2-戊酮、環戊酮、環己酮、異佛酮等。
醇溶劑,可列舉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己 醇、環己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
芳族烴溶劑,可列舉如: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
醯胺溶劑,可列舉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N-甲基吡咯啶酮等。
上述溶劑中,以丙二醇單甲醚及4-羥基-4-甲基-2-戊酮較佳。
再者,本發明之著色劑分散液,又以再含選自樹脂(C)及顏料分散劑(D)所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為佳。
1-3.樹脂(C)
本發明之著色劑分散液,可再含樹脂(C)。
樹脂(C),並無特別之限定,但以鹼可溶性樹脂為佳。樹脂(C)之例,可列舉如以下之樹脂[K1]至[K6]等。
樹脂[K1]係選自不飽和羧酸及不飽和羧酸酐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a)(以下有時稱為「(a)」)、與具有碳數2至4之環醚構造及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單體(b)(以下有時稱為「(b)」)之共聚物;樹脂[K2]係(a)及(b)、與可與(a)共聚之單體(c)(但,與(a)及(b)不同。)(以下有時稱為「(c)」)之共聚物;樹脂[K3]係(a)與(c)之共聚物;樹脂[K4]係(a)與(c)之共聚物再與(b)反應得到之樹脂;樹脂[K5]係(b)與(c)之共聚物再與(a)反應得到之樹脂;樹脂[K6]係(b)與(c)之共聚物再與(a)反應,並再與羧酸酐反應得到之樹脂。
(a)方面,具體上可列舉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鄰-、間-、對-乙烯基苯甲酸等之不飽和單羧酸類;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檸康酸、中康酸、伊康酸、3-乙烯基苯二甲酸、4-乙烯基苯二甲酸、3,4,5,6-四氫苯二甲酸、1,2,3,6-四氫苯二甲酸、二甲基四氫苯二甲酸、1,4-環己烯二羧酸等之不飽和二羧酸類;甲基-5-冰片烯-2,3-二羧酸、5-羧基二環[2.2.1]庚-2-烯、5,6-二羧基二環[2.2.1]庚-2-烯、5-羧基-5-甲基二環[2.2.1]庚-2-烯、5-羧基-5-乙基二環[2.2.1]庚-2-烯、5-羧基-6-甲基二環[2.2.1]庚-2-烯、5-羧基-6-乙基二環[2.2.1]庚-2-烯等之含羧基之二環不飽和化合物類;順丁烯二酸酐、檸康酸酐、伊康酸酐、3-乙烯苯二甲酸酐、4-乙烯基苯二甲酸酐、3,4,5,6-四氫苯二甲酸酐、1,2,3,6-四氫苯二甲酸酐、二甲基四氫苯二甲酸酐、去水5,6-二羧基二環[2.2.1]庚-2-烯等之不飽和二羧酸類酐;琥珀酸單[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酯、苯二甲酸單[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酯等之2價以上的多元羧酸之不飽和單[(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酯類;α-(羥甲基)丙烯酸類之同一分子中含羥基及羧基的不飽和丙烯酸酯類等。
此等中,由共聚反應性之點及所得的樹脂對鹼水溶液之溶解性之點而言,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等較佳。
(b),可為例如:具有碳數2至4之環醚構造(如:選自環氧乙烷環、氧環丁烷環及四氫呋喃環所成之群的至少1種)及乙烯性不飽和鍵的聚合性化合物。(b)方面,以具有碳數2至4之環醚及(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單體為佳。
又,本說明書中,所謂「(甲基)丙烯酸」,係表示選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所成之群的至少1種。「(甲基)丙烯醯基」及「(甲基)丙烯酸酯」等之表示,亦具有同樣之意。
(b)之例,可列舉如:具有環氧乙基及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單體(b1)(以下有時稱為「(b1)」)、具有氧環丁基及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單體(b2)(以下有時稱為「(b2)」)、具有四氫呋喃基及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單體(b3)(以下有時稱為「(b3)」)等。
(b1),可為如:具有由直鏈或支鏈之脂族不飽和烴經過環氧化之構造的單體(b1-1)(以下有時稱為「(b1-1)」)、具有脂環不飽和烴經過環氧化之構造的單體(b1-2)(以下有時稱為「(b1-2)」)。
(b1-1)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β-甲基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β-乙基環氧丙酯、環氧丙基乙烯基醚、鄰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基醚、間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基醚、對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基醚、α-甲基-鄰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基醚、α-甲基-間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基醚、α-甲基-對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基醚、2,3-二(環氧丙基氧甲基)苯乙烯、2,4-二(環氧丙基氧甲基)苯乙烯、2,5-二(環氧丙基氧甲基)苯乙烯、2,6-二(環氧丙基氧甲基)苯乙烯、2,3,4-三(環氧丙基氧甲基)苯乙烯、2,3,5-三(環氧丙基氧甲基)苯乙烯、2,3,6-三(環氧丙基氧甲基)苯乙烯、3,4,5-三(環氧丙基氧甲基)苯乙烯、2,4,6-三(環氧丙基氧甲基) 苯乙烯等。
(b1-2)之例,可列舉如:乙烯基單環氧環己烷(vinylcyclohexene monoxide)、1,2-環氧基-4-乙烯基環己烷(如:Celloxide(註冊商標)2000;Daicel公司製造)、(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如:Cyclomer(註冊商標)A400;Daicel公司製造)、(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如:Cyclomer M100;Daicel公司製造)、通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通式(Ⅱ)所示之化合物等。
[通式(I)及通式(Ⅱ)中,Ra及Rb,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之烷基,且該烷基中所含之氫原子,亦可為羥基取代。
Xa及Xb,表示:單鍵、-Rc-、*-Rc-O-、*-Rc-S-或*-Rc-NH-。
Rc,表示碳數1至6之烷二基。
*,表示與O之鍵結基。]
碳數1至4的烷基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等。
氫原子為羥基所取代之烷基之例,可列舉如:羥基甲基、1-羥基乙基、2-羥基乙基、1-羥基丙基、2-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1-羥基-1-甲基乙基、2-羥基-1-甲基乙基、1-羥基丁基、2-羥基丁基、3-羥基丁基、4-羥基丁基等。
Ra及Rb,較佳者可列舉如:氫原子、甲基、羥基甲 基、1-羥基乙基、2-羥基乙基,以氫原子、甲基較佳。
烷二基之例,可列舉如:亞甲基、伸乙基、丙烷-1,2-二基、丙烷-1,3-二基、丁烷-1,4-二基、戊烷-1,5-二基、己烷-1,6-二基等。
Xa及Xb之較佳者可列舉如:單鍵、亞甲基、伸乙基、*-CH2-O-及*-CH2CH2-O-,以單鍵、*-CH2CH2-O-更佳(*表示與O之鍵結基)。
通式(I)所示之化合物,可列舉如通式(I-1)至通式(I-15)所示之化合物等。又以通式(I-1)、通式(I-3)、通式(I-5)、通式(I-7)、通式(I-9)或通式(I-11)至通式(I-15)所示之化合物較佳。通式(I-1)、通式(I-7)、通式(I-9)或通式(I-15)所示之化合物更佳。
通式(Ⅱ)所示之化合物,可列舉如:通式(Ⅱ-1)至通式(Ⅱ-15)所示之化合物等。而以通式(Ⅱ-1)、通式(Ⅱ-3)、通式(Ⅱ-5)、通式(Ⅱ-7)、通式(Ⅱ-9)或通式(Ⅱ-11)至通式(Ⅱ-15)所示之化合物較佳。通式(Ⅱ-1)、通式(Ⅱ-7)、通式(Ⅱ-9)或通式(Ⅱ-15)所示之化合物更佳。
通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通式(Ⅱ)所示之化合物,可各單獨使用,通式(I)所示之化合物與通式(Ⅱ)所示之化合物亦可併用。併用該等時,通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通式(Ⅱ)所示之化合物所含之比例以莫耳基準計,係以5:95至95:5為佳,10:90至90:10更佳,20:80至80:20再更佳。
(b2),以具有環氧丙基及(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單體為更佳。(b2)之例,可列舉如:3-甲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氧環丁烷、3-甲基-3-丙烯醯氧基甲基氧環丁烷、3-乙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氧環丁烷、3-乙基-3-丙烯醯氧基甲基氧環丁烷、3-甲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氧環丁烷、3-甲基-3-丙烯醯氧基乙基氧環丁烷、3-乙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氧環丁烷、3-乙基-3-丙烯醯氧基乙基氧環丁烷等。
(b3),以具有四氫呋喃基及(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單體為佳。(b3)方面,具體上可列舉如:丙烯酸四氫呋喃甲酯(如:Viscoat V#150,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甲基丙烯酸四氫呋喃甲酯等。
(b)方面,由可使所得之濾色器的耐熱性、耐藥品性 等的信賴性更高之點而言,以(b1)較佳。同時,由使著色硬化性組成物的保存安定性更佳之點而言,以(b1-2)較佳。
(c)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三環[5.2.1.02.6]癸烷-8-酯(在本技術範疇中,慣用名為「(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又,有時亦稱為「(甲基)丙烯酸三環癸酯」。)、(甲基)丙烯酸三環[5.2.1.02.6]癸烯-8-酯(在本技術範疇中,慣用名為「(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異莰酯、(甲基)丙烯酸金剛烷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炔丙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等之(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等之含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二乙酯、反丁烯二酸二乙酯、伊康酸二乙酯等之二羧酸二酯類;二環[2.2.1]庚-2-烯、5-甲基二環[2.2.1]庚-2-烯、5-乙基二環[2.2.1]庚-2-烯、5-羥基二環[2.2.1]庚-2-烯、5-羥基甲基二環[2.2.1]庚-2-烯、5-(2’-羥基乙基)二環[2.2.1]庚-2-烯、5-甲氧基二環[2.2.1]庚-2-烯、5-乙氧基二環[2.2.1]庚-2-烯、5,6-二羥基二環[2.2.1]庚-2-烯、5,6-二(羥基甲基)二環[2.2.1]庚-2-烯、5,6-二(2’-羥基乙基)二 環[2.2.1]庚-2-烯、5,6-二甲氧基二環[2.2.1]庚-2-烯、5,6-二乙氧基二環[2.2.1]庚-2-烯、5-羥基-5-甲基二環[2.2.1]庚-2-烯、5-羥基-5-乙基二環[2.2.1]庚-2-烯、5-羥基甲基-5-甲基二環[2.2.1]庚-2-烯、5-第三丁氧基羰基二環[2.2.1]庚-2-烯、5-環己氧基羰基二環[2.2.1]庚-2-烯、5-苯氧基羰基二環[2.2.1]庚-2-烯、5,6-二(第三丁氧基羰基)二環[2.2.1]庚-2-烯、5,6-二(環己氧基羰基)二環[2.2.1]庚-2-烯等之二環不飽和化合物類;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苯甲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琥珀醯亞胺基-3-順丁烯二醯亞胺苯甲酸酯、N-琥珀醯亞胺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酯、N-琥珀醯亞胺基-6-順丁烯二醯亞胺己酸酯、N-琥珀醯亞胺基-3-順丁烯二醯亞胺丙酸酯、N-(9-吖啶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之二羰基醯亞胺衍生物類;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間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對甲氧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二氯乙烷、二氯亞乙烯、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乙酸乙烯酯、1,3-丁二烯、異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等。
此等之中,由共聚反應性及耐熱性之點而言,以苯乙烯、乙烯基甲苯、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苯甲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二環[2.2.1]庚-2-烯等較佳。
樹脂「K1」中,源自各種之構造單位的比例,在構成樹脂[K1]之全構造單位中,以源自(a)之構造單位:2至60莫耳%源自(b)之構造單位:40至98莫耳%為佳,又以 源自(a)之構造單位:10至50莫耳%源自(b)之構造單位:50至90莫耳%更佳。
樹脂[K1]之構造單位的比例,在上述範圍時,會有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保存安定性、形成著色圖樣時之顯像性、及所得到之濾色器的耐溶劑性更佳的傾向。
樹脂[K1],可參考例如文獻「高分子合成實驗法」(大津隆行著發行者化學同人公司第1版第1刷1972年3月1日出版)中記載之方法及該文獻中記載之引用文獻而製造。
具體上,可將設定量之(a)及(b)、聚合起始劑及溶劑等置入反應容器中,例如藉由氮氣取代氧氣,於脫除氧氣之環境下,一邊進行攪拌,並同時加熱及保溫之方法。再者,其中所使用之聚合起始劑及溶劑等,並無特別之限定,可使用該範疇中一般所使用者。例如:聚合起始劑可列舉如:偶氮化合物(2,2'-偶氮二異丁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等)及有機過氧化物(過氧化苯甲醯等);溶劑方面,只要為可溶解各單體者即可,例如作為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溶劑(E)的後述之溶劑等。
又,該所得之共聚物,亦可以反應後之溶液直接使用,或可使用再經過濃縮或稀釋之溶液,亦可使用以再沉澱等方法所得到之固體(粉體)。特別是,作為該聚合時之溶劑,藉由使用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之溶劑(E)使用時,反應後之溶液可直接使用在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調製中,因此可使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步驟簡化。
樹脂[K2]中,源自各種之構造單位的比例,在構成 樹脂[K2]之全構造單位中,以源自(a)之構造單位:2至45莫耳%源自(b)之構造單位:2至95莫耳%源自(c)之構造單位:1至65莫耳%為佳,又以源自(a)之構造單位:5至40莫耳%源自(b)之構造單位:5至80莫耳%源自(c)之構造單位:5至60莫耳%更佳。
樹脂[K2]之構造單位的比例,在上述範圍時,會有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保存安定性、著色圖樣形成時之顯像性、及所得之濾色器的耐溶劑性、耐熱性及機械強度更佳之傾向。
樹脂[K2],例如可以樹脂[K1]之製造方法所記載的方法同樣地製造。
樹脂[K3]中,源自各種之構造單位的比例,在構成樹脂[K3]的全構造單位中,以源自(a)之構造單位:2至60莫耳%源自(c)之構造單位:40至98莫耳%為佳,以源自(a)之構造單位:10至50莫耳%源自(c)之構造單位:50至90莫耳%更佳。
樹脂[K3],例如可以樹脂[K1]之製造方法所記載的方法同樣地製造。
樹脂[K4],可先得到(a)與(c)之共聚物,再藉由(b)所具有之碳數2至4的環醚使(a)具有之羧酸及/或羧酸酐加成而製造。
首先,將(a)與(c)之共聚物,以樹脂[K1]之製造方法所記載的方法同樣地製造。在該情形時,源自各種之構造單位的比例,以與樹脂[K3]中所舉為相同之比例為佳。
其次,前述共聚物中之源自(a)之羧酸及/或羧酸酐之一部分,再以(b)所具有之碳數2至4的環醚反應。
於(a)與(c)之共聚物的製造後,將三角瓶中之氣體由氮氣取代為空氣,之後將(b)、羧酸或羧酸酐與環醚之反應催化劑(如三(二甲基胺基甲基)酚等)及聚合抑制劑(如氫醌等)等加入三角瓶中,再於60至130℃下、反應1至10小時,即可製造樹脂[K4]。
(b)之使用量,相對於(a)100莫耳,以5至80莫耳為佳,10至75莫耳更佳。在該範圍時,會有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保存安定性、圖樣形成時之顯像性、以及所得之圖樣的耐溶劑性、耐熱性、機械強度及靈敏度之平衡更佳之傾向。為使環醚之反應性高,不易殘留未反應之(b)而言,樹脂[K4]中所使用之(b)係以(b1)為佳,(b1-1)更佳。
前述反應催化劑之使用量,相對於(a)、(b)及(c)之合計量100質量份,以0.001至5質量份為佳。前述聚合抑制劑之使用量,相對於(a)、(b)及(c)之合計量100質量份,以0.001至5質量份為佳。
加入之方法、反應溫度及時間等之反應條件,可依製造設備及聚合之發熱量等加以考量再適當地調整。同時,與聚 合條件同樣地,可依製造設備及聚合之發熱量等加以考量,再適當調整加入之方法及反應溫度。
樹脂[K5],在第一階段,可以與上述樹脂[K1]的製造方法同樣地操作,得到(b)與(c)之共聚物。再如上述同樣地,將所得之共聚物,以反應後之溶液直接使用,亦可使用經過濃縮或稀釋之溶液,或使用以再沉澱等之方法所得到之固體(粉體)。
源自(b)及(c)之構造單位的比例,相對於構成前述共聚物之全構造單位的合計莫耳數,以各為源自(b)之構造單位:5至95莫耳%源自(c)之構造單位:5至95莫耳%為佳,源自(b)之構造單位:10至90莫耳%源自(c)之構造單位:10至90莫耳%更佳。
同時,再以樹脂[K4]之製造方法相同的條件,使(b)與(c)之共聚物所具有之源自(b)的環醚,藉由(a)所具有之羧酸或羧酸酐反應,而得到樹脂[K5]。
與前述共聚物反應的(a)之使用量,相對於(b)100莫耳,以5至80莫耳為佳。由於環醚之反應性高而不易殘留未反應之(b),故樹脂[K5]所使用之(b)以(b1)為佳,(b1-1)更佳。
樹脂[K6],為樹脂[K5]再經過羧酸酐反應之樹脂。即以環醚與羧酸或羧酸酐反應所產生之羥基,再藉由羧酸酐反應。
羧酸酐之例,可列舉如:順丁烯二酸酐、檸康酸酐、伊康酸酐、3-乙烯基苯二甲酸酐、4-乙烯基苯二甲酸酐、3,4,5,6- 四氫苯二甲酸酐、1,2,3,6-四氫苯二甲酸酐、二甲基四氫苯二甲酸酐、去水5,6-二羧基二環[2.2.1]庚-2-烯等。羧酸酐之使用量,相對於(a)之使用量1莫耳,以0.5至1莫耳為佳。
樹脂(C),具體上可例舉:(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3,4-環氧三環[5.2.1.02,6]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之樹脂[K1];(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3,4-環氧三環[5.2.1.02,6]癸酯/(甲基)丙烯酸/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共聚物、丙烯酸-3,4-環氧三環[5.2.1.02,6]癸酯/(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系單體共聚物、3-甲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氧環丁烷/(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等之樹脂[K2];(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之樹脂[K3];(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再以(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加成之樹脂、(甲基)丙烯酸三環癸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再以(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加成之樹脂、(甲基)丙烯酸三環癸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再以(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加成之樹脂等之樹脂[K4];(甲基)丙烯酸三環癸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之共聚物再以(甲基)丙烯酸反應之樹脂、(甲基)丙烯酸三環癸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之共聚物再以(甲基)丙烯酸反應之樹脂等之樹脂[K5];(甲基)丙烯酸三環癸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之共聚物再以(甲基)丙烯酸反應之樹脂又再以四氫苯二甲酸酐反應之樹脂等之樹脂[K6]等。
其中,樹脂(C),以樹脂[K1]及樹脂[K2]較佳。
樹脂(C)換算聚苯乙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以3,000至100,000為佳,5,000至50,000更佳,5,000至30,000又更佳。
樹脂(C)之分子量分布[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量平均分子量(Mn)],以1.1至6為佳,1.2至4更佳。
樹脂(C)之酸價,以50至170mg-KOH/g為佳,60至150mg-KOH/g更佳,70至135mg-KOH/g又更佳。該酸價指中和樹脂1g所需的氫氧化鉀之量(mg)之測定值,可如以氫氧化鉀水溶液滴定求出。
1-4.顏料分散劑(D)
本發明之著色劑分散液,可再含顏料分散劑(D)。
顏料分散劑(D),只要為顏料之分散所使用者即可並無特別之限定,可列舉如:高分子分散劑、增效劑型分散劑。
前述高分子分散劑之例,可列舉如:丙烯酸系分散劑、聚胺酯系分散劑等。
前述丙烯酸系分散劑,可列舉如: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該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以具有在含鹼性基作為顏料吸附基之顏料吸附塊(block)上再含酸性基作為顏料吸附基之顏料吸附塊及不含顏料吸附基之塊的嵌段共聚物較佳。
作為前述顏料吸附基,在含鹼性基之顏料吸附塊上再含酸性基的顏料吸附塊,可列舉如藉由使用含鹼性基之單體與具有酸性基之單體所構成者。
前述含鹼性基之單體之例,可列舉如含:1級胺基、2級胺基或3級胺基之單體。具體上可列舉如:(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乙基胺基乙酯、N,N-二甲 基丙烯醯胺、二乙基丙烯醯胺、二甲基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丙烯醯基嗎福林、乙烯基咪唑、2-乙烯基吡啶、具有胺基及己內酯骨架之單體、(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等含環氧丙基之單體與分子中含1個2級胺基的化合物之反應物;(甲基)丙烯醯基烷基異氰酸酯化合物與4-(2-胺基甲基)吡啶、4-(2-胺基乙基)吡啶、4-(2-羥基乙基)吡啶、1-(2-胺基乙基)哌嗪、2-胺基-6-甲氧基苯并噻唑、1-(2-羥基乙基咪唑)、N,N-二烯丙基三聚氰胺、N,N-二甲基-1,3-丙烷二胺之反應物等。
具有前述酸性基之單體,係具有:羧基、磺酸基、磷酸基之單體,具體上可列舉如:具有羧基之單體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之不飽和單羧酸化合物,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伊康酸等之不飽和二羧酸化合物及其半酯等;具有磺酸基之單體如:2-丙烯醯胺-2-甲基-1-丙烷磺酸、2-甲基丙烯醯胺-2-甲基-1-丙烷磺酸、苯乙烯磺酸等;具有磷酸基之單體如:酸性膦醯基(甲基)丙烯酸酯、酸性膦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上述不含顏料吸附基之塊的構成成分之例,可列舉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氯甲苯等之芳族乙烯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之不飽和羧酸烷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等之不飽和羧酸芳烷酯;含聚己內酯之單體;聚烷二醇單酯系單體等。
上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可經由陽離子活性聚合(cationic living polymerization)等得到,可使用以往的習知之聚合方法。
前述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之胺價,以2至40mg-KOH/g 較佳。再者,胺價,係固形物份之每1g之胺價之意,即指以0.1mol/L之鹽酸水溶液,以電位差滴定法(如:COMTITE(AUTO TITRATOR COM-900、BURET B-900、TITSTATION K-900),平沼產業公司製造)測定之後,換算為氫氧化鉀當量之值。
前述丙烯酸系分散劑商品之例,可列舉如:BYK日本公司製造之「Disperbyk(註冊商標)-2000(胺價為4mg-KOH/g)」、「Disperbyk-2001(胺價為29mg-KOH/g)」等。
前述聚胺酯系分散劑,係以多元異氰酸酯化合物之異氰酸酯基,與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羥基之化合物及分子內具有可與異氰酸酯基反應之官能基的鹼性化合物反應而得,且分子內不具有酸性基之聚胺酯系樹脂較佳。得到此類聚胺酯系樹脂之方法,在JPS60-166318A中已有記載。
構成前述聚胺酯系樹脂之多元異氰酸酯化合物,可列舉如具有2個以上之異氰酸酯基的異氰酸酯化合物,可列舉如:2,4-甲苯二異氰酸酯、2,4-甲苯二異氰酸酯之2聚物、2,6-甲苯二異氰酸酯、對二甲苯二異氰酸酯、間二甲苯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5-萘二異氰酸-酯、3,3’-二甲基聯苯基-4,4’-二異氰酸-酯等之芳族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4,4’-亞甲基二(環己基二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2,4(或2,6)-二異氰酸酯、1,3-(亞甲基異氰酸酯)環己烷等之脂族或脂環多元異氰酸酯;由上述二異氰酸酯而得具有異三聚氰酸基之多元異氰酸酯(上述二異氰酸酯經3聚化所形成之具有異三聚氰酸基之多元異氰酸酯等)、以多元醇與二異氰酸酯反應所得到之多元異氰酸酯、二異氰酸酯化合物藉由縮二脲反應所得到 之多元異氰酸酯等。上述多元異氰酸酯化合物中,係以例如,由甲苯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等之二異氰酸酯而得之具有異三聚氰酸基之多元異氰酸酯較佳。
構成前述聚胺酯系分散樹脂之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羥基的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聚醚化合物、聚酯化合物等。
前述聚醚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聚四亞甲基二醇等之聚烷二醇類;乙二醇、1,2-丙烷二醇、丙二醇、四亞甲基二醇、五亞甲基二醇、己烷二醇、新戊烷二醇、丙三醇、三甲醇丙烷、新戊四醇、二丙三醇、二-三甲醇丙烷、二新戊四醇等之烷二醇類;甲醇、乙醇等之低分子單元醇類的環氧乙烷改質物、環氧丙烷改質物、環氧丁烷改質物、四氫呋喃改質物等。
前述聚酯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乙二醇、丙烷二醇、1,2-丙二醇、四亞甲基二醇、五亞甲基二醇、己烷二醇、新戊烷二醇、丙三醇、三甲醇丙烷、新戊四醇、二丙三醇、二-三甲醇丙烷、二新戊四醇等之烷二醇類、甲醇、乙醇等之低分子單元醇類的ε-己內酯改質物、γ-丁內酯改質物、δ-戊內酯改質物、甲基戊內酯改質物;己二酸及二聚物酸(dimeric acid)等之脂族二羧酸、與新戊二醇或甲基戊烷二醇等之多元醇之酯化物的脂族聚酯多元醇;對苯二甲酸等之芳族二羧酸、與新戊二醇等之多元醇之酯化物之芳族聚酯多元醇等之聚酯多元醇;聚羧酸酯多元醇、丙烯酸多元醇、聚四亞甲基六甘油基醚(六聚甘油之四氫呋喃改質物)等之多價羥基化合物、與反丁烯二酸、苯二甲酸、異苯二甲酸、伊康酸、己二酸、癸二酸、順丁烯二酸等之二羧酸之酯化物;丙三醇 等之含多價羥基化合物與脂肪酸酯經酯交換反應所得之單甘油酯等含多價羥基的化合物等。上述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羥基之化合物中,以醇類之ε-己內酯加成物較佳。
前述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羥基之化合物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以300至10,000為佳,300至6,000更佳。又,數量平均分子量、重量平均分子量可以管柱層析法測定。
構成之前述聚胺酯系分散樹脂之分子內具有可與異氰酸酯基反應之官能基的含鹼性基化合物並無特別之限定,而以選自具有N,N-二取代胺基或雜環氮原子之多元醇、多硫醇及胺類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化合物為佳。此類化合物,可使用分散劑之技術範疇中一般已知而慣用之化合物。此類化合物,係含有查列維奇諾夫試劑(Zerewitinoff reagent)之活性氫原子及至少含1個氮原子之鹼性基者。該類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N,N-二甲基-1,3-丙烷二胺、N,N-二乙基-1,4-丁烷二胺、2-二甲基胺基乙醇、1-(2-胺基乙基)哌嗪、2-(1-吡咯烷基)乙基胺、4-胺基-2-甲氧基嘧啶、4-(2-胺基乙基)吡啶、1-(2-羥基乙基)哌嗪、4-(2-羥基乙基)嗎福林、2-氫硫基嘧啶、2-氫硫基苯并咪唑、2-胺基-6-甲氧基苯并噻唑、N,N-二烯丙基三聚氰胺、3-胺基-1,2,4-三唑、1-(2-羥基乙基)咪唑、3-氫硫基-1,2,4-三唑等。當中,以具有雜環氮原子之胺類較佳。
前述聚胺酯系分散樹脂中之合成反應並無特別之限定,可以已往一般已知之方法進行。又,上述聚胺酯系分散樹脂之胺價,以2至90mg-KOH/g為佳,5至40mg-KOH/g更佳。
再者,前述聚胺酯系分散劑之商品之例,可列舉如:BYK日本公司製造之「Disperbyk-161(胺價11mg-KOH/g,酸價 0mg-KOH/g)」、「Disperbyk-162(胺價13mg-KOH/g,酸價0mg-KOH/g)」、「Disperbyk-167(胺價13mg-KOH/g,酸價0mg-KOH/g)」、「Disperbyk-182(胺價13mg-KOH/g,酸價0mg-KOH/g)」等。
高分子分散劑,以前述丙烯酸系分散劑較佳。
前述增效劑型分散劑(顏料衍生物型分散劑)之例,可列舉如:酞青素衍生物。增效劑型分散劑之商品之例,可列舉如:Lubrizol公司製造之「Solsperse(註冊商標)5000(銅酞青衍生物)」等。
在含前述增效劑型分散劑時,其含量,相對於前述顏料(A)100質量份,以0.1質量份以上為佳,0.5質量份以上更佳,1質量份以上又更佳;並以20質量份以下為佳,10質量份以下更佳,8質量份以下又更佳。
將前述高分子分散劑與增效劑型分散劑併用時,此等之質量比例(高分子分散劑/增效劑型分散劑),以70/30至99/1為佳,80/20至97/3更佳,85/15至95/5又更佳。
1-5.著色劑分散液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著色劑分散液,可將包含著色劑(A)及溶劑(B)及視必要之樹脂(C)、顏料分散劑(D)之混合物藉由分散處理製造。
分散處理係指至著色劑(A)之粒子成分散狀態為止進行混合。藉由該分散處理,可將著色劑(A)粉碎為小粒子。同時,分散狀態,係指混合液中所含之著色劑(A)的粒子在溶劑(B)中呈懸浮之狀態。
著色劑(A)之含量,相對於著色劑分散液之總量,以5質量%以上為佳,8質量%以上更佳;並以30質量%以下為佳,20 質量%以下更佳。
在製造含樹脂(C)之著色劑分散液時,樹脂(C)之含量,相對於著色劑分散液之總量,以1質量%以上為佳,2質量%以上更佳;並以15質量%以下為佳,7質量%以下更佳。樹脂(C)之含量,在前述範圍內時,有使其分散狀態安定之傾向。
在製造含顏料分散劑(D)之著色劑分散液時,顏料分散劑(D)之含量,相對於著色劑分散液之總量,以1質量%以上為佳,2質量%以上更佳;並以20質量%以下為佳,10質量%以下更佳。顏料分散劑(D)之含量,在前述範圍內時,有使其分散狀態安定之傾向。
分散前述混合物時之溫度,以120℃以下為佳,70℃以下更佳。分散時的溫度之下限並無特別之限定,一般為20℃。
分散時間,以0.5小時以上為佳,2小時以上更佳;並以48小時以下為佳,20小時以下更佳。
分散所使用之裝置之例,可列舉如:輥磨機、高速攪拌裝置、珠磨機、球磨機、混砂機、塗料分散機、超音波分散機、高壓分散機等。
得到之著色組成物,以通過孔徑1.0至5.0μm左右之濾器過濾為佳。
2.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除了上述著色劑分散液之外,又含有聚合性化合物(E)及聚合起始劑(F)。
2-1.聚合性化合物(E)
聚合性化合物(E),係可以後述之聚合起始劑(F)所產生之活性 自由基及酸等聚合之化合物,可列舉如:具有聚合性之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等,又以(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較佳。
當中,聚合性化合物(E),以具有3個以上(4個至10個為佳,5個至8個更佳)之乙烯性不飽和鍵之聚合性化合物較佳,又以具有3個以上(4個至10個為佳,5個至8個更佳)OH基之醇(如:新戊四醇、其縮聚物、或其改質物)與(甲基)丙烯酸之酯更佳。此類聚合性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四(甲基)丙烯酸新戊四醇酯、五(甲基)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八(甲基)丙烯酸三新戊四醇酯、七(甲基)丙烯酸三新戊四醇酯、十(甲基)丙烯酸四新戊四醇酯、九(甲基)丙烯酸四新戊四醇酯、異三聚氰酸三(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酯、乙二醇改質四(甲基)丙烯酸新戊四醇酯、乙二醇改質六(甲基)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丙二醇改質四(甲基)丙烯酸新戊四醇酯、丙二醇改質六(甲基)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己內酯改質四(甲基)丙烯酸新戊四醇酯、己內酯改質六(甲基)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等。當中,以五(甲基)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等較佳。
聚合性化合物(E)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以150以上2,900以下為佳,250至1,500以下更佳。
聚合性化合物(E)之含量,相對於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固形物份,以7至65質量%為佳,13至60質量%更佳,15至55質量%又更佳。前述之聚合性化合物(E)之含量,在上述範圍內時,硬化可充分進行、顯像之薄膜殘留率改善、著色圖樣不易造成側蝕(undercut)而有密接性提高之傾向,因而為佳。當中,固形物份,指由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經除去溶劑後的成分之合 計量。固形物份及其相對的各成分之含量,例如可以液相層析儀或氣相層析儀等一般已知之分析手段測定。
2-2.聚合起始劑(F)
前述聚合起始劑(F),只要為可藉由光及熱之作用而產生活性自由基、酸等,使聚合開始之化合物即可,並無特別之限定,可使用一般已知之聚合起始劑。
聚合起始劑(F),以可藉由光之作用而產生活性自由基之化合物為佳,烷基苯酮化合物、三嗪化合物、氧化醯基膦化合物、肟化合物及聯咪唑化合物更佳。
前述烷基苯酮化合物,係具有如通式(d2)所示部分構造或如通式(d3)所示部分構造的化合物。此類部分構造中,苯環亦可再含取代基。以下,表示鍵結基。
具有如通式(d2)所示部分構造的化合物,可列舉如:2-甲基-2-嗎福林基-1-(4-甲硫基(sulfanyl)苯基)丙烷-1-酮、2-二甲基胺基-1-(4-嗎福林基苯基)-2-苯甲基丁烷-1-酮、2-(二甲基胺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嗎福林基)苯基]丁烷-1-酮等。亦可使用Irgacure(註冊商標)369、907及379(以上,為BASF公司製造)等之商品。
具有如通式(d3)所示部分構造的化合物,可列舉如: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羥基-2-甲基-1-[4-(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1-(4-異 丙烯基苯基)丙烷-1-酮之寡聚物、α,α-二乙氧基苯乙酮、苯甲基二甲基縮酮等。
在靈敏度之點方面,前述烷基苯酮化合物,以具有通式(d2)所示部分構造的化合物較佳,2-甲基-2-嗎福林基-1-(4-甲硫基苯基)丙烷-1-酮及2-二甲基胺基-1-(4-嗎福林基苯基)-2-苯甲基丁烷-1-酮更佳。
前述三嗪化合物,可列舉如:2,4-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萘基)-1,3,5-三嗪、2,4-二(三氯甲基)-6-胡椒基(Piperonyl)-1,3,5-三嗪、2,4-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乙烯基)-1,3,5-三嗪、2,4-二(三氯甲基)-6-[2-(5-甲基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二(三氯甲基)-6-[2-(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二(三氯甲基)-6-[2-(4-二乙基胺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嗪、2,4-二(三氯甲基)-6-[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嗪等。
前述氧化醯基膦化合物,可列舉如:氧化-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等。亦可使用Irgacure(註冊商標)819(BASF公司製造)等之商品。
前述肟化合物,係具有通式(d1)所示部分構造之化合物。
前述肟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N-苯甲醯氧基-1-(4-苯硫基苯基)丁烷-1-酮-2-亞胺、N-苯甲醯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 烷-1-酮-2-亞胺、N-苯甲醯氧基-1-(4-苯硫基苯基)-3-環戊基丙烷-1-酮-2-亞胺、N-乙醯氧基-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乙烷-1-亞胺、N-乙醯氧基-1-[9-乙基-6-{2-甲基-4-(3,3-二甲基-2,4-二氧雜基環戊基甲氧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乙烷-1-亞胺、N-乙醯氧基-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3-環戊基丙烷-1-亞胺、N-苯甲醯氧基-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3-環戊基丙烷-1-酮-2-亞胺等。亦可使用Irgacure(註冊商標)OXE 01、OXE 02(以上,為BASF公司製造)、N-1919(ADEKA公司製造)等之商品。當中,以N-苯甲醯氧基-1-(4-苯硫基苯基)丁烷-1-酮-2-亞胺、N-苯甲醯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亞胺及N-苯甲醯氧基-1-(4-苯硫基苯基)-3-環戊基丙烷-1-酮-2-亞胺較佳。此類肟化合物,在以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調製藍色著色硬化性組成物時,有使得到之濾色器的明亮度提高之傾向。
前述聯咪唑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2,2’-二(2-氯苯基)-4,4’,5,5’-四苯基聯咪唑、2,2’-二(2,3-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聯咪唑(可參考如:JPH06-75372-A、JPH06-75373號公報等。)、2,2’-二(2-氯苯基)-4,4’,5,5’-四苯基聯咪唑、2,2’-二(2-氯苯基)-4,4’,5,5’-四(烷氧基苯基)聯咪唑、2,2’-二(2-氯苯基)-4,4’,5,5’-四(二烷氧基苯基)聯咪唑、2,2’-二(2-氯苯基)-4,4’,5,5’-四(三烷氧基苯基)聯咪唑(可參考如:JPS48-38403-B、JPS62-174204-A等。)、4,4’,5,5’-位之苯基為羰烷氧基所取代之咪唑化合物(可參考如:JPH07-10913-A等。)等。當中以2,2’-二(2-氯苯基)-4,4’,5,5’-四苯基聯咪唑、2,2’-二 (2,3-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聯咪唑、2,2’-二(2,4-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聯咪唑較佳。
同時聚合起始劑(F),又可列舉如: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異丙基醚、苯偶姻異丁基醚等之苯偶姻化合物;二苯甲酮、鄰苯甲醯基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硫化-4-苯甲醯基-4’-甲基二苯、3,3’,4,4’-四(第三丁基過氧羰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等之二苯甲酮化合物;菲醌、2-乙基蒽醌、樟腦醌等之醌化合物;10-丁基-2-氯吖啶酮、二苯乙二酮、苯基乙醛酸甲酯、二茂鈦化合物等。此等,該等以與後述聚合起始助劑(F1)(特別是胺類)組合使用為佳。
藉由光產生酸之酸產生劑之例,可列舉如:對甲苯磺酸-4-羥基苯基二甲基鋶、六氟銻酸-4-羥基苯基二甲基鋶、對甲苯磺酸-4-乙醯氧基苯基二甲基鋶、六氟銻酸-4-乙醯氧基苯基/甲基/苯甲基鋶、對甲苯磺酸三苯基鋶、六氟銻酸三苯基鋶、對甲苯磺酸二苯基錪、六氟銻酸二苯基錪等之鎓鹽類、及硝基苯甲基甲苯磺酸酯類、苯偶姻甲苯磺酸酯類等。
聚合起始劑(F)之含量,相對於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中的樹脂(C)(在含後述樹脂(C’)時,為亦包含樹脂(C’)者。)及聚合性化合物(E)之合計量100質量份,以0.1至30質量份為佳,1至20質量份更佳。聚合起始劑之含量,在前述範圍內時,可使其高靈敏度化而縮短曝光時間因此可提高生產性。
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亦可再含選自聚合起始助劑(F1)及塗平劑(G)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
2-3. 聚合起始助劑(F1)
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亦可再含聚合起始助劑(F1)。聚合起始助劑(F1),係為促進由聚合起始劑使聚合開始之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而使用之化合物,或增感劑,而一般,係與聚合起始劑(F)組合使用。
聚合起始助劑(F1)之例,可列舉如:胺化合物、烷氧基蒽化合物、硫雜蒽酮(thioxanthone)化合物、羧酸化合物等。
胺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三異丙醇胺、4-二甲基胺基苯甲酸甲酯、4-二甲基胺基苯甲酸乙酯、4-二甲基胺基苯甲酸異戊酯、苯甲酸-2-二甲基胺基乙酯、4-二甲基胺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N,N-二甲基對甲苯胺、4,4’-二(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通稱為米其勒酮)、4,4’-二(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甲基胺基)二苯甲酮等,其中以4,4,-二(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較佳。亦可使用EAB-F(保土谷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等之商品。
前述烷氧基蒽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9,10-二甲氧基蒽、2-乙基-9,10-二甲氧基蒽、9,10-二乙氧基蒽、2-乙基-9,10-二乙氧基蒽、9,10-二丁氧基蒽、2-乙基-9,10-二丁氧基蒽等。
前述硫雜蒽酮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2-異丙基硫雜蒽酮、4-異丙基硫雜蒽酮、2,4-二乙基硫雜蒽酮、2,4-二氯硫雜蒽酮、1-氯-4-丙氧基硫雜蒽酮等。
前述羧酸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苯硫基乙酸、甲基苯硫基乙酸、乙基苯硫基乙酸、甲基乙基苯硫基乙酸、二甲基苯硫基乙酸、甲氧基苯硫基乙酸、二甲氧基苯硫基乙酸、氯苯硫基乙酸、二氯苯硫基乙酸、N-苯基甘胺酸、苯氧基乙酸、萘基硫 乙酸、N-萘基甘胺酸、萘氧基乙酸等。
在使用聚合起始助劑(F1)時,其使用量,相對於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中的樹脂(C)(在含後述樹脂(C’)時,為亦包含樹脂(C’)者。)及聚合性化合物(E)的合計量100質量份,以0.1至30質量份為佳,1至20質量份更佳。聚合起始助劑(F1)之量在該範圍內時,可以更高之靈敏度形成著色圖樣,因此有使圖樣的生產性更佳之傾向。
2-4. 塗平劑(G)
塗平劑(G)之例,可列舉如: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氟系界面活性劑及具有氟原子之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等。該等可在側鏈上包含聚合性基。
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可列舉如分子內具有矽氧烷鍵之界面活性劑等。具體之例,可列舉如:Toray Silicone(商品名)DC3PA、同系列SH7PA、同系列DC11PA、同系列SH21PA、同系列SH28PA、同系列SH29PA、同系列SH30PA、同系列SH8400(Dow Corning Toray公司製造)、KP321、KP322、KP323、KP324、KP326、KP340、KP341(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TSF400、TSF401、TSF410、TSF4300、TSF4440、TSF4445、TSF4446、TSF4452、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日本有限責任公司製造)等。
前述氟系界面活性劑,可列舉如分子內含氟碳鏈之界面活性劑等。具體之例,可列舉如:Fluorad(註冊商標)FC430、同系列FC431(住友3M公司製造)、MEGAFAC(註冊商標)F142D、同系列F171、同系列F172、同系列F173、同系列F177、同系列 F183、同系列F554、同系列R30、同系列RS-718-K(DIC公司製造)、EFTOP(註冊商標)EF301、同系列EF303、同系列EF351、同系列EF352(三菱材料電子化成公司製造)、Surflon(註冊商標)S381、同系列S382、同系列SC101、同系列SC105(旭玻璃公司製造)、E5844(Daikin Fine Chemicals研究所製造)等。
前述具有氟原子之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可列舉如具有矽氧烷鍵及氟碳鏈之界面活性劑等。具體之例,可列舉如:MEGAFAC(註冊商標)R08、同系列BL20、同系列F475、同系列F477、同系列F443(DIC公司製造)等。
塗平劑(G)之含量,相對於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總量,以0.001質量%以上0.2質量%以下為佳,0.002質量%以上0.1質量%以下更佳,0.005質量%以上0.05質量%以下又更佳。又,該含量中,並不包含前述顏料分散劑之含量。塗平劑(G)之含量在前述範圍內時,可使濾色器之平坦性更佳。
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又以再含選自溶劑(B’)及樹脂(C’)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為佳。
2-5.溶劑(B’)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在調製時所使用之溶劑(「溶劑(B’)」),可列舉如與溶劑(B)相同者。
,由塗布性、乾燥性之觀點而言,以在1atm下之沸點為120℃以上180℃以下之有機溶劑為佳,以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乳酸乙酯、丙二醇單甲醚、3-乙氧基丙酸乙酯、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3-甲氧基丁酯、3-甲氧基-1-丁醇、4-羥基-4-甲基-2-戊酮、N,N-二甲基甲醯胺更佳, 以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乳酸乙酯、4-羥基-4-甲基-2-戊酮、乙酸-3-甲氧基丁酯、3-甲氧基-1-丁醇、3-乙氧基丙酸乙酯又更佳。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中的溶劑之含量(溶劑(B)與溶劑(B’)之合計量),相對於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總量,以70至95質量%為佳,75至92質量%更佳;換言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固形物分,以5至30質量%為佳,8至25質量%更佳。溶劑之含量在前述範圍時,可使塗布時之平坦性良好,且形成濾色器時不致使色濃度不足而有顯示特性更佳之傾向。
2-6.樹脂(C’)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在調製時所使用之樹脂(「樹脂(C’)」),可列舉如與樹脂(C)相同者。樹脂(C’)可與樹脂(C)相同,亦可為不同之種類。
樹脂之含量(樹脂(C)與樹脂(C’)之合計量),相對於固形物份之總量,以7至65質量%為佳,13至60質量%更佳,17至55質量%又更佳。樹脂含量在前述範圍時,有使著色圖樣之解析度及著色圖樣之薄膜殘留率更佳之傾向。
2-7.著色劑(A’)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亦可再含著色劑(A’)。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在調製時所使用之著色劑(「著色劑(A’)」),可列舉如與著色劑(A)相同者。
著色劑之含量(著色劑(A)與著色劑(A’)之合計量),相對於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固形物份,以5至60質量%為佳,8至55質量%更佳,10至50質量%又更佳。著色劑含量在前述範圍時,在作為濾色器時可使色濃度充分,且可使組成物中含有必要 量之樹脂及聚合性化合物,因此可形成機械強度充分之圖樣。
2-8.其它成分
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視其必要,亦可再含填充劑、其它之高分子化合物、密接促進劑、抗氧化劑、光安定劑、鏈轉移劑等,該技術範疇中一般已知之各種添加劑(以下有時稱為「其它成分」。)。
2-9.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例如可藉由將本發明之著色劑分散液、聚合性化合物(E)及聚合起始劑(F)、以及,視必要使用之聚合起始助劑(F1)、塗平劑(G)及其它之成分混合而調製。
著色劑分散液不含樹脂(C)時,在調製著色硬化性組成物時以加入樹脂(C’)為佳。著色劑分散液含樹脂(C)時,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亦可在調製時再加入樹脂(C’)。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在調製時,亦可再加入著色劑(A’)及/或溶劑(B’)。
如上述混合所調製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以再通過孔徑0.01至10μm左右之濾器過濾為佳。
3.濾色器之製造方法
以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製造濾色器之著色圖樣化塗膜之方法,可列舉如:光蝕刻法、噴墨法、印刷法等。當中,以光蝕刻法較佳。光蝕刻法,係以前述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在基板上塗布,再加以乾燥形成組成物層,之後隔著光罩使該組成物層曝光,以使其顯像之方法。光蝕刻法中,在曝光時不使用光罩、及/或不顯像,均可形成上述組成物層之硬化物的著色塗膜。
製作之濾色器的膜厚方面,並無特別之限定,可視目的及用途等適當調整,可為0.1至30μm,以0.1至20μm為佳,0.5至6μm更佳。
基板係可使用:石英玻璃、硼矽酸玻璃、氧化鋁矽酸鹽玻璃、表面經過氧化矽塗布之鈉鈣玻璃等之玻璃板、及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之樹脂板、矽,再於前述基板上形成鋁、銀、銀/銅/鈀合金薄膜等者。亦可在該等基板上形成其它之濾色層、樹脂層、電晶體、電路等。
在以光蝕刻法形成各色像素方面,可以習知或慣用之裝置及條件進行。如:可以如下製作。
首先,以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塗布在基板上,之後以加熱乾燥(預焙)及/或減壓乾燥去除溶劑等之揮發成分並加以乾燥,而得到平滑之組成物層。
塗布方法之例,可列舉如:旋塗法、細縫塗布法、細縫式旋轉塗布法等。
進行加熱乾燥時之溫度,以30至120℃為佳,50至110℃更佳。加熱時間方面,以10秒至60分鐘為佳,30秒至30分鐘更佳。
進行減壓乾燥時,以在50至150Pa之壓力下、20至25℃之溫度範圍進行為佳。
組成物層之膜厚,並無特別之限定,可視目的濾色器的膜厚而適當選擇。
其次,使該組成物層,隔著用以形成目的著色圖樣化塗膜之光罩曝光。但該光罩上的圖樣並無特別之限定,依照目 的用途的圖樣而使用。
曝光所使用之光源,以可發出250至450nm波長之光的光源為佳。例如,可將未達350nm之光,以濾除該波長範圍之濾光器濾除,或將436nm附近、408nm附近、365nm附近之光,使用透過該等波長範圍之帶通濾波器選擇性地透過。具體上可列舉如:汞燈、發光二極體、金屬鹵化物燈、鹵素燈等。
在對曝光面全體均一地以平行光線照射,為了可對準光罩及基板之正確位置,以使用光罩對準曝光機(mask aligner)及步進機等曝光裝置為佳。
曝光後之組成物層藉由與顯像液接觸顯像,即可在基板上形成著色圖樣化塗膜。藉由顯像,即可將組成物層未曝光部分在顯像液中溶解而去除。顯像液之較佳例,可列舉如:氫氧化鉀、碳酸氫鈉、碳酸鈉、氫氧化四甲基銨等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此等鹼性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之濃度,以0.01至10質量%為佳,0.03至5質量%更佳。再者,顯像液中,亦可再含界面活性劑。
顯像之方法,可為槳式法(paddle method)、浸漬法及噴霧法等之任一者。在顯像時基板亦可以任意之角度傾斜。
顯像後,又以再經過水洗為佳。
而且,得到之著色圖樣化塗膜,以再進行後焙較佳。後焙之溫度,以150至250℃為佳,160至235℃更佳。後焙之時間,以1至120分鐘為佳,10至60分鐘更佳。
如此操作得到之著色圖樣化塗膜及著色塗膜,即可使用作為濾色器,該濾色器,可使用在顯示裝置(如: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裝置等)、電子紙、固體顯像感測器等中使用之濾色 器。
實施例
以下再舉實施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並不受下述實施例所限定,可在適合前/後述要旨之範圍下適當地變更而實施,且該等均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中。例中之「%」及「份」,在未特別註明下,係質量%及質量份。以下之合成例中,化合物係以質量分析(LC:Agilent公司製造1200型,MASS:Agilent公司製造LC/MSD型)鑑定。
〔合成例1〕
先將通式(1x)所示之化合物20份及N-乙基-鄰甲苯胺(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200份在遮光條件下混合,所得之溶液再於110℃下攪拌6小時。將所得之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再添加在水800份、35%鹽酸50份之混合液中並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使結晶析出。該析出之結晶再於抽氣過濾得到濾渣後加以乾燥,得到通式(1-24)所示之化合物24份。其產率為80%。
通式(1-24)所示之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603.4 Exact Mass:602.2
〔合成例2〕
除了使用N-丙基-2,6-二甲基苯胺以取代N-乙基-鄰甲苯胺以外,與合成例1同樣操作,得到通式(1-32)所示之化合物。
通式(1-32)所示之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659.9 Exact Mass:658.9
〔合成例3〕
在具備冷卻管及攪拌裝置之三角瓶中,投入通式(A0-1)所示之化合物及通式(A0-2)所示化合物的混合物(中外化成公司製造)15份、氯仿150份及N,N-二甲基甲醯胺8.9份,再於攪拌下維持於20℃以下,並同時滴入亞硫醯氯10.9份。在結束滴入後,再使其昇溫至50℃,並維持於同溫度下5小時進行反應,之後再冷卻至20℃。將冷卻後之反應溶液,於攪拌下維持於20℃以下,並同時將2-乙基己基胺12.5份及三乙基胺22.1份之混合液滴入。之後,再於同溫度下攪拌5小時進行反應。其次該所得之反應混合物以旋轉蒸餾器將溶劑餾除之後,將少量甲醇加入並激烈攪拌。該混合物,再一面攪拌一面加入於離子交換水375份之混合液中,使結晶析出。之後將析出之結晶過濾分離,並以離子交換水充分洗淨,並於60℃下減壓乾燥,得到染料A1(如通式(A1-1)至通 式(A1-8)所示之化合物的混合物)11.3份。
〔合成例4〕
先將通式(1x)所示之化合物10.0份、異丙醇(和光純藥工業公 司製造)40份在室溫下混合,再於混合物中滴入二乙基胺(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7.2份,並昇溫至65℃後攪拌3小時。之後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再投入0.5%食鹽水280份。所得到之析出物再以抽氣過濾得到濾渣,並以離子交換水200份洗淨後加以乾燥,得到通式(1-55)所示之化合物8.0份。其產率為68%。
通式(1-55)所示之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479.3 Exact Mass:478.2
〔合成例5〕
先將通式(1x)所示之化合物50.0份、異丙醇(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350份在室溫下混合,再於混合物中將二乙基胺(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8.1份在不超過20℃之溫度下滴入,並在20℃下攪拌3小時。之後將反應液投入10%鹽酸2100份中。所得到之析出物再以抽氣過濾得到濾渣,並以離子交換水373份洗淨後加以乾燥,得到通式(1y)所示之化合物23.6份。其產率為43%。
通式(1y)所示之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442.1 Exact Mass:441.1
〔合成例6〕
先將通式(1y)所示之化合物5.0份、N-甲基吡咯啶酮(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35份在室溫下混合,再於不超過20℃下在混合物中滴入二丙基胺(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3.4份,在昇溫至80℃後攪拌3小時。之後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再加入濃鹽酸3.4份,再將該得到之混合物投入飽和食鹽水315份中。所得到之析出物再以抽氣過濾得到濾渣,並以離子交換水630份洗淨後加以乾燥,得到通式(1-51)所示之化合物3.9份。其產率為69%。
通式(1-51)所示之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507.7 Exact Mass:506.7
〔合成例7〕
先將二(3-胺基-4-羥基苯基)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0.6份、4-(二乙基胺基)水楊醛(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4.6份、苯甲 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3.17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83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8.61份混合,並於120℃下攪拌3小時。之後又於該反應溶液中加入4-(二乙基胺基)水楊醛(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4.6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3.17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8.61份,並再於120℃下攪拌12小時。之後將上述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再抽氣過濾析出之結晶而得到濾渣。再於該濾渣中加入乙腈236份及異丙醇234份,在攪拌後,經過抽氣過濾不溶物而得到濾渣。之後於該濾渣中再加入乙腈236份及異丙醇234份,在攪拌後,經過抽氣過濾不溶物而得到濾渣。該濾渣中再加入氯仿2220份並加以攪拌,並加以過濾。之後於該濾液中加入5%氫氧化鈉水溶液530份並加以攪拌,再取出氯仿溶液層。再於該氯仿溶液中加入18%氯化鈉水溶液610份並加以攪拌,再取出氯仿溶液層。之後於該氯仿溶液中加入硫酸鎂10份並加以攪拌後,再加以過濾。該濾液再以旋轉蒸餾器餾除溶劑後,於60℃下減壓乾燥,得到通式(4a-148)所示之化合物19.5份。之後再以1H-NMR確定其構造。
<通式(4a-148)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1H-NMR(500MHz,DMSO-d6):1.14(12H,t),3.50(8H,q),6.61(2H, d),6.82(2H,dd),7.71(2H,d),7.95(2H,d),8.04(2H,dd),8.43(2H,d),8.83(2H,s)
〔合成例8〕
先將二(3-胺基-4-羥基苯基)二甲基甲烷(常州市陽光醫藥原料有限公司製造)10.1份、4-(二乙基胺基)水楊醛(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5.2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3.26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91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8.89份混合,並於120℃下攪拌3小時。之後又於該反應溶液中加入4-(二乙基胺基)水楊醛(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8.39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80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8.40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4.91份並加以混合,再於120℃下攪拌12小時。之後將上述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再抽氣過濾析出之結晶後得到濾渣。再於該濾渣中加入乙腈332份,在攪拌後,經過抽氣過濾不溶物而得到濾渣。之後於該濾渣中再加入乙腈315份,在攪拌後,經過抽氣過濾不溶物而得到濾渣。該濾渣,再於60℃下減壓乾燥,得到通式(4a-169)所示之化合物23.6份。之後再以1H-NMR確定其構造。
<通式(4a-169)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1H-NMR(500MHz,DMSO-d6):1.14(12H,t),1.80(6H,s),3.49(8H, q),6.60(2H,d),6.81(2H,dd),7.19(2H,dd),7.59(2H,d),7.67(2H,d),7.68(2H,d),8.75(2H,s)
〔合成例9〕
先將二(3-胺基-4-羥基苯基)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5.57份、4-(二丁基胺基)水楊醛(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9.89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67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96.0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4.52份混合,並於120℃下攪拌3小時。之後又於該反應溶液中加入4-(二丁基胺基)水楊醛(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9.97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71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20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4.52份,再於120℃下攪拌12小時。之後將上述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再抽氣過濾析出之結晶而得到濾渣。再於該濾渣中加入異丙醇600份,在攪拌後,經過抽氣過濾不溶物而得到濾渣。該濾渣再於60℃下減壓乾燥,得到通式(4a-149)所示之化合物14.2份。之後再以1H-NMR確定其構造。
<通式(4a-149)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1H-NMR(500MHz,CDCl3):0.98(12H,t),1.39(8H,qt),1.62(8H,tt),3.37(8H,t),6.50(2H,d),6.63(2H,dd),7.41(2H,d),7.67(2H,d),7.96(2H,dd),8.39(2H,d),8.62(2H,s)
〔合成例10〕
先將二(3-胺基-4-羥基苯基)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29份、4-(二(2-乙基己基)胺基)水楊醛(係依照JP2007-508275-A中記載之方法合成)3.31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385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22.3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06份混合,並於120℃下攪拌3小時。之後再於該反應溶液中加入4-(二(2-乙基己基)胺基)水楊醛(係依照JP2007-508275-A中記載之方法合成)3.29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406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1.9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04份,再於120℃下攪拌12小時。之後將上述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再加入甲醇450份,將上清液去除而得到沉澱物。再於該沉澱物中加入丙酮5.00份,並於55℃下攪拌調製成溶液。之後於該溶液中加入甲醇50.1份,並於55℃下攪拌。將該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後,將上清液去除而得到沉澱物。於該沉澱物中加入丙酮5.00份,並於55℃下攪拌調製成溶液。之後於該溶液中加入甲醇50.0份,並於55℃下攪拌。將該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後,將上清液去除而得到沉澱物。之後於該沉澱物中加入N,N-二甲基甲醛23.0份調製成溶液。之後將該溶液加入18%之食鹽水281份中並加以攪拌,再抽氣過濾析出之結晶而得到濾渣。再於該濾渣中加入水200份並加以攪拌,經過抽氣過濾不溶物而得到濾渣。該濾渣再於60℃下減壓乾燥,得到通式(4a-156)所示之化合物3.00份。之後再以1H-NMR確定其構造。
<通式(4a-156)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1H-NMR(500MHz,DMSO-d6):0.83(12H,t),0.83(12H,t),1.22(8H,qt),1.22(8H,tt),1.27(8H,td),1.28(8H,qd),1.74(4H,ttt),3.37(8H,d),6.55(2H,d),6.79(2H,dd),7.67(2H,d),7.93(2H,d),8.03(2H,dd),8.41(2H,d),8.79(2H,s)
〔合成例11〕
先將二(3-胺基-4-羥基苯基)二甲基甲烷(常州市陽光醫藥原料有限公司製造)5.96份、4-(二丁基胺基)水楊醛(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1.6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97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14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5.24份混合,並於120℃下攪拌3小時。之後又於該反應溶液中加入4-(二丁基胺基)水楊醛(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5.67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988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2.59份,再於120℃下攪拌12小時。之後將上述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加入己烷1750份,再抽氣過濾析出之結晶而得到濾渣。再於該濾渣中加入四氫呋喃413份,並於60℃下攪拌,在冷卻至室溫後,經過抽氣過濾析出之結晶而得到濾渣。之後於該濾渣中再加入乙腈308份,並於80℃下攪拌,在冷卻至室溫後,經過抽氣過濾析出之結晶而得到濾渣。該濾渣,再於60℃ 下減壓乾燥,得到通式(4a-170)所示之化合物14.5份。之後再以1H-NMR確定其構造。
<通式(4a-170)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1H-NMR(500MHz,CDCl3):0.98(12H,t),1.37(8H,qt),1.61(8H,tt),1.80(6H,s),3.35(8H,t),6.50(2H,d),6.63(2H,dd),7.11(2H,dd),7.39(2H,d),7.42(2H,d),7.81(2H,d),8.59(2H,s)
〔合成例12〕
先將間苯二酚(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275份及正己基胺(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01份混合,並於150至155℃下去除生成之水同時攪拌20小時。將其放冷後,再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甲苯433份,並將該甲苯溶液以40℃之溫水1000份洗淨3次。之後於該甲苯溶液中加入無水硫酸鎂50份並加以攪拌後,再加以過濾。將濾液之溶劑餾除後即得粗生成物。之後將該粗生成物溶解於甲苯234份中,於0℃以下加以攪拌,並收集晶析物。該晶析物再於50℃下減壓乾燥,得到通式(pt1)所示之化合物95.7份。
<通式(pt1)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194.2 Exact Mass:193.2
以通式(pt1)所示之化合物95.3份及水48.0份混合,並於80℃下攪拌。繼之,於加入1-溴-2-乙基己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07份,並同時於80℃下攪拌3小時後,再加入48%氫氧化鈉水溶液22.4份。該混合物再於110℃下攪拌18小時。將其放冷後,該反應混合物再以10%氫氧化鈉水溶液將pH調整為5,加入甲苯130份並加以攪拌,之後萃取甲苯層。甲苯萃取液再以溫水500份洗淨2次,並加入無水硫酸鎂25.0份且加以攪拌,再加以過濾。之後將濾液溶劑餾除,得到所含主成分為通式(pt2)所示之化合物之濾渣154份。
<通式(pt2)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306.3 Exact Mass:305.3
再將所含主成分為所得到之通式(pt2)所示之化合物之濾渣154份與N,N-二甲基甲醯胺597份混合,並於-6℃至3℃下攪拌。之後,在保持液溫為-6℃至3℃下,同時加入氯化磷醯(phosphoryl chloride)(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258份。該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再於60℃下攪拌4小時。將其放冷後,再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冰1500份,並以48%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中和。之後再加入甲苯867份,並萃取甲苯層。該甲苯萃取液並以15%氯化鈉水溶液1200份洗淨2次。於該甲苯萃取液中加入無水硫酸鎂60.0份並加以攪拌後,再加以過濾。之後將濾液之溶劑餾除而得到濾渣。該濾渣以管柱層析精製後,得到通式(pt3)所示之化合物94.4份。
<通式(pt3)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334.3 Exact Mass:333.3
先將二(3-胺基-4-羥基苯基)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0.6份、通式(pt3)所示之化合物25.3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3.20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84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8.59份混合,並於120℃下攪拌3小時。之後又於該反應溶液中加入通式(pt3)所示之化合物25.4 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3.21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90.0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8.59份並加以混合,再於120℃下攪拌12小時。之後將上述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再加入甲醇1800份,抽氣過濾析出之結晶而得到濾渣。該濾渣以管柱層析精製後,得到通式(4a-157)所示之化合物20.6份。之後再以1H-NMR確定其構造。
<通式(4a-157)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1H-NMR(500MHz,DMSO-d6):0.85(6H,t),0.87(6H,t),0.87(6H,t),1.20至1.40(28H),1.56(4H,tt),1.75(2H,ttt),3.34(4H,d),3.43(4H,t),6.55(2H,d),6.79(2H,dd),7.64(2H,d),7.91(2H,d),8.01(2H,dd),8.36(2H,d),8.73(2H,s)
〔合成例13〕
先在間苯二酚138份中加入2-乙基己基胺64.5份,該混合物再於150℃至155℃下去除生成之水同時攪拌18小時。將其放冷後,再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甲苯250份,並以溫水500份洗淨3次。之後於該甲苯溶液中加入無水硫酸鎂20.0份並加以攪拌後,再加以過濾。將濾液之溶劑餾除,得到所含主成分為通式(pt4)所示化合物的濾渣113份。
<通式(pt4)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222.2 Exact Mass:221.2
再於所含主成分為所得到之通式(pt4)所示之化合物的濾渣58.5份中加入水23.0份,並加以攪拌,同時液溫調為60℃。之後於該溫度下,加入硫酸二乙酯39.3份及48%氫氧化鈉水溶液10.6份並同時攪拌9小時。之後,再於60℃下攪拌5小時。將其放冷後,再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10%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中和,並加入甲苯300份。之後該甲苯溶液再以溫水500份洗淨3次。於該甲苯溶液中加入無水硫酸鎂20.0份並加以攪拌後,再加以過濾。之後將濾液之溶劑餾除,得到所含主成分為通式(pt5)所示化合物之濾渣67.5份。
<通式(pt5)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250.2 Exact Mass:249.2
再於所含主成分為所得到之通式(pt5)所示之化合物的濾渣67.5份中,加入N,N-二甲基甲醯胺323份。之後保持該混合溶液之溫度為-6℃至4℃下,同時加入氧氯化磷105份。使該反 應液之溫度回復至室溫而加以攪拌1小時後,再使反應液之溫度上昇至60℃並加以攪拌3小時。將其放冷後,再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冰水1500份,一邊攪拌一邊加入48%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中和。之後於當中加入甲苯500份,並萃取甲苯層。將該甲苯溶液以水1000份洗淨。其次,再將該甲苯溶液以飽和氯化鈉水溶液1500份洗淨。於該甲苯溶液中,加入無水硫酸鎂25.0份並加以攪拌後,再加以過濾。之後將濾液之溶劑餾除而得到濾渣。該濾渣再以管柱層析精製,得到通式(pt6)所示之化合物36.7份。
<通式(pt6)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278.2 Exact Mass:277.2
先將二(3-胺基-4-羥基苯基)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5.7份、通式(pt6)所示之化合物31.0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4.66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270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2.6份混合,並於120℃下攪拌3小時。之後又於該反應溶液中加入通式(pt6)所示之化合物31.1份、苯甲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4.67份、1-戊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20.0份及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2.6份並加以混合,再於120℃下攪拌12小時。之後將上述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再加入甲醇2100份,抽氣過濾析出之結晶而得到濾渣。該濾渣再以管柱層析精製,得到通式(4a-158)所示之化合物 26.6份。
<通式(4a-158)所示化合物之鑑定>
(質量分析)離子化形態=ESI+:m/z=[M+H]+ 899.4 Exact Mass:898.4
〔合成例14〕
在具備循環冷凝器、滴液漏斗及攪拌機之三角瓶內將適量氮氣通入以取代為氮氣,再加入二乙二醇乙基甲醚300份,並在攪拌之同時加熱至85℃。其次,將甲基丙烯酸54份、丙烯酸-3,4-環氧三環[5.2.1.02.6]癸烷-8-基酯及丙烯酸-3,4-環氧三環[5.2.1.02.6]癸烷-9-基酯之混合物(所含比例為莫耳比50:50)306份、以及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4份溶解於二乙二醇乙基甲醚316份中之溶液在5小時內滴入三角瓶內。在該滴入結束後,於於85℃下維持4小時後,冷卻至室溫,得到共聚物溶液。而以該共聚物為樹脂C1。樹脂C1溶液之固形物份為37.0%,B型黏度計(23℃)下測定之黏度為88mPa.s。樹脂C1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5×103,換算固形物份酸價為91mg-KOH/g,分子量分布為1.93。該樹脂C1,具有以下之構造單位。
〔合成例15〕
在具備循環冷凝器、滴液漏斗及攪拌機之三角瓶內將適量氮氣通入以取代為氮氣,再加入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371份,並在攪拌之同時加熱至85℃。其次,將丙烯酸54份、丙烯酸-3,4-環氧三環[5.2.1.02.6]癸烷-8-基酯及丙烯酸-3,4-環氧三環[5.2.1.02.6]癸烷-9-基酯之混合物(所含比例為莫耳比50:50)225份、乙烯基甲苯(異構物混合物)81份,溶解於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80份中所調製之混合溶液在4小時內滴入三角瓶內。
另一方面,再以聚合起始劑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30份溶解於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160份中之溶液在5小時內滴入。在起始劑溶液滴入結束後,再於85℃下保持4小時後,加以冷卻至室溫,得到共聚物溶液。以該共聚物為樹脂C2。樹脂C2溶液之固形物份為37.5%,B型黏度計(23℃)下測定之黏度為246mPa.s。樹脂C2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6×104,換算固形物分酸價為115mg-KOH/g,分子量分布為2.01。該樹脂C2,具有以下之構造單位。
〔合成例16〕
在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循環冷凝器、滴液漏斗及氮氣導入管之三角瓶內,導入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33g,再將三角瓶內氣體由空氣改為氮氣。之後再昇溫至100℃,再滴入於含甲基丙烯酸苯甲酯82.8g(0.47莫耳)、甲基丙烯酸37.0g(0.43莫耳)、三環癸烷骨架之單甲基丙烯酸酯(日立化成公司製造,FA-513M)22.0g(0.10莫耳)及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64g之混合物中添加有2,2’-偶氮二異丁腈3.6g之溶液,並再於100℃下繼續攪拌。其次,再將三角瓶內氣體由氮氣改為空氣,並以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21.5g[0.15莫耳,(相對於本反應中所使用之甲基丙烯酸的羧基為50莫耳%)]、三-二甲基胺基甲基酚0.9g及氫醌0.145g投入三角瓶內,之後於110℃下繼續反應,而得到換算固形物分酸價為97mg-KOH/g、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5×104之樹脂C3溶液(固形物分:38%)。該樹脂C3,具有以下之構造單位。
〔合成例17〕
在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循環冷凝器、滴液漏斗之三角瓶中將氮氣以0.02L/分鐘通入成為氮氣環境,再加入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305份,並在攪拌下同時加熱至70℃。其次,以丙烯酸60份、丙烯酸-3,4-環氧三環[5.2.1.02.6]癸酯(通式(I-1)所示之化合物及通式(Ⅱ-1)所示之化合物,以莫耳比,50:50混合。)440份、及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140份溶解調製成溶液,再以該溶解液,使用滴液漏斗在4小時中,滴入保溫為70℃之三角瓶內。
另一方面,再以聚合起始劑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30份溶解於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25份中之溶液,以另外之滴液漏斗在4小時內滴入三角瓶內。在聚合起始劑溶液滴入結束後,再於於70℃保持4小時,之後再冷卻至室溫,得到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9073,分子量分布為2.16,固形物分34.8%,溶液酸價為28mg-KOH/g(換算固形物分之酸價為81mg-KOH/g)之樹脂C4溶液。
合成例中所得之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數量平均分子量(Mn)之測定,係使用GPC法,並以以下之條件進行。
裝置:K2479(島津製作所(股)製造)
管柱:SHIMADZU Shim-pack GPC-80M
管柱溫度:40℃
溶劑:THF(四氫呋喃)
流速:1.0mL/min
檢測器:RI
校正用標準品:TSK STANDARD POLYSTYRENE F-40、F-4、F-288、A-2500、A-500(東曹公司製造)
並以上述中所得到換算聚苯乙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及數量平均分子量之比(Mw/Mn)為分子量分布。
〔實施例1〕
(著色劑分散液之調製)
先將: 、及珠徑0.2mm之鋯珠360份,投入容量140mL之美乃滋瓶中,並以塗料分散機在60℃下混拌10小時進行分散處理。之後,再將鋯珠去除而得到分散液。該分散液,再通過孔徑1.0μm之濾膜過濾,得到著色劑分散液1。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調製)
先將以下之成分混合得到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實施例2〕
(著色劑分散液之調製)
先將: 、及珠徑0.2mm之鋯珠360份,投入容量140mL之美乃滋瓶中,並以塗料分散機在60℃下混拌10小時進行分散處理。之後,再將鋯珠去除而得到分散液。該分散液,再通過孔徑1.0μm之濾膜過濾,得到著色劑分散液2。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調製)
將以下之成分混合得到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實施例3〕
(著色劑分散液之調製)
先將: 、及珠徑0.2mm之鋯珠360份,投入容量140mL之美乃滋瓶中,並以塗料分散機在60℃下混拌10小時進行分散處理。之後,再將鋯珠去除而得到分散液。該分散液,再通過孔徑1.0μm之濾膜過濾,得到著色劑分散液3。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調製)
混合以下之成分而得到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實施例4〕
除了將通式(1-32)所示之化合物取代為通式(1-24)所示之化合物以外,如實施例1進行同樣的操作,得到著色劑分散液4。除了使用該著色劑分散液4以外,如實施例1同樣操作,得到保存安定性優異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保存安定性)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黏度,以黏度計(機種:VISCMETER TV-30;東機產業公司製造;旋轉速度100rpm;測定溫度23℃)測定之結果,所有均為2.6mPa.s。該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再於40℃下保存8日後測定黏度之結果,幾乎未觀察到黏度變化。保存安定 性可謂良好。
〔比較例1〕
比較著色劑分散液H1之調製
先將:
混合,再使用珠磨機將顏料充分分散,得到比較著色劑分散液H1。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調製)
先將以下之成分混合得到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保存安定性)
之後如實施例1同樣操作,進行保存安定性之評估。比較例1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於40℃下保存8日後之結果,成為膠體狀,黏度無法測定。因此其保存安定性不良。
<著色圖樣之製作>
先在2吋方形玻璃基板(EAGLE XG:Corning公司製造)上,將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以旋塗法塗布後,再以100℃預焙3分鐘得到著色組成物層。放冷後,使基板上之著色組成物層與石英玻璃製光罩之間隔為100μm,以曝光機(TME-150RSK;TOPCON公司製造),於大氣下,以40mJ/cm2之曝光量(365nm基準)曝光。光罩方面,係使用可形成100μm線/間距圖樣者。在曝光之後,曝光後之著色組成物層,再於含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0.12%及碳酸鈉2%之水系顯像液中以25℃浸漬70秒顯像,經過水洗後,再於烘箱中,於230℃下進行後焙20分鐘,得到著色圖樣。
<膜厚之測定>
之後該得到之著色圖樣的膜厚,再以膜厚測定裝置(DEKTAK 3;日本真空技術公司製造)進行測定。其結果如表31所示。
<色度之評估>
該得到之著色圖樣,再以測色機(OSP-SP-200;Olympus公司製造)測定其分光,係使用C光源之特性係數在CIE之XYZ表色 系中的xy色度座標(x,y)及三刺激值Y測定。Y之值越大時即表示明亮度越高。其結果如表31所示。
<對比之評估>
除了不使用光罩曝光、不進行顯像以外,進行與著色圖樣之形成相同的操作,在玻璃基板上製作著色塗膜。之後再對得到之著色塗膜,使用對比計(CT-1:壺坂電機公司製造,色彩色差計BM-5A:TOPCON公司製造,光源:F-10),以空白試驗值30000測定對比。再以玻璃基板上之著色塗膜,由偏光膜(POLAX-38S:Luceo公司製造)夾住為測定之試驗品。著色塗膜之對比越高時,即使在以相同著色硬化性組成物所得到之著色圖樣,亦同樣為高對比。其結果如表31所示。
〔實施例5〕
(著色劑分散液之調製)
先將: 、及珠徑0.2mm之鋯珠360份,投入容量140mL之美乃滋瓶中,並以塗料分散機在60℃下混拌10小時進行分散處理。之後,再將鋯珠去除而得到分散液。該分散液,再通過孔徑1.0μm之濾膜過濾,得到著色劑分散液5。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調製)
混合以下之成分而得到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實施例6〕
(著色劑分散液之調製)
先將:二苯并哌喃染料(A1):通式(1-55)所示之化合物 0.85份 、及珠徑0.2mm之鋯珠360份,投入容量140mL之美乃滋瓶中,並以塗料分散機在60℃下混拌10小時進行分散處理。之後,再將鋯珠去除而得到分散液。該分散液,再通過孔徑1.0μm之濾膜過濾,得到著色劑分散液6。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調製)
混合以下之成分而得到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實施例7〕
(著色劑分散液之調製)
先將: 、及珠徑0.5mm之鋯珠360份,投入容量140mL之美乃滋瓶中,並以塗料分散機在60℃下混拌2小時進行分散處理。之後,再以80份之預處理物A,投入容器容積0.4L之製備式磨碎機RMB(ready mill)(AIMEX公司)中,並再投入φ 0.05mm之鋯珠500份,以旋轉數2000rpm、混拌30分鐘後,再將分散液取出,最後通過孔徑1.0μm之濾膜過濾,得到著色劑分散液7。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調製)
混合以下之成分而得到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實施例8〕
(著色劑分散液之調製)
先將: 、及珠徑0.5mm之鋯珠360份,投入容量140mL之美乃滋瓶中,並以塗料分散機在60℃下混拌2小時進行分散處理。之後,再以80份之預處理物A,投入容器容積0.4L之製備式磨碎機RMB(AIMEX公司)中,並再投入φ 0.05mm之鋯珠500份,以旋轉數2000rpm、混拌30分鐘後,再將分散液取出,最後通過孔徑1.0μm之濾膜過濾,得到著色劑分散液8。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調製)
混合以下之成分而得到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保存安定性)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黏度,以黏度計(機種:VISCMETER TV-30;東機產業公司製造;旋轉速度100rpm;測定溫度23℃)測定之結果,為3.4mPa.s。該著色硬化性組成物於40℃下保存8日後測定黏度之結果,未觀察到黏度變化而為3.4至3.5mPa.s。保存安定性可謂良好。
使用實施例5至8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再與實施例1至3及比較例1相同地,實施著色圖樣之製作、膜厚測定、色度評估、及對比評估。其結果如表33所示。
〔實施例9〕
(著色劑分散液之調製)
先將: 、及珠徑0.2mm之鋯珠360份,投入容量140mL之美乃滋瓶中,並以塗料分散機在60℃下混拌10小時進行分散處理。之後,再將鋯珠去除而得到分散液。該分散液,再通過孔徑1.0μm之濾膜過濾,得到著色劑分散液9。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調製)
混合以下之成分而得到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著色劑分散液9 1113份
(保存安定性)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之黏度,以黏度計(機種:VISCMETER TV-30;東機產業公司製造;旋轉速度100rpm;測定溫度23℃)測定之結果,為3.5mPa.s。該著色硬化性組成物於40℃下保存8日後測定黏度之結果,幾乎未觀察到黏度變化而為3.5mPa.s。保存安定性可謂良好。
使用實施例9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再與實施例1至8及比較例1相同地,實施著色圖樣之製作、膜厚測定、色度評估、及對比評估。其結果如表34所示。
由以上之結果,可確定本發明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保存安定性方面優異。
因此以本發明之著色劑分散液,可製造保存安定性優異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Claims (11)

  1. 一種著色劑分散液,係由著色劑、顏料分散劑及溶劑所組成,並且是由著色劑分散在溶劑中而成者;其中,著色劑包含染料及顏料;溶劑包含: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以及選自由丙二醇單甲醚、4-羥基-4-甲基-2-戊酮及乙二醇單丁醚所組成的群組中之至少1種溶劑;並且,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含量,相對於溶劑之總量,為40質量%以上99質量%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染料與顏料之含量比(染料:顏料),以質量基準計為1:99至99: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染料為具有:二苯并哌喃骨架、香豆素骨架、三苯基甲烷骨架、偶氮骨架、酞青素骨架、蒽醌骨架、喹啉黃骨架或花青骨架之染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染料為具有二苯并哌喃骨架之染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染料為具有香豆素骨架之染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含量,相對於溶劑之總量,為8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著色劑分散液,其中,染料與顏料之含量比(染料:顏料),以質量基準計為5:95至20:80。
  8. 一種著色劑分散液,係由著色劑、顏料分散劑、樹脂及溶劑所組成,並且是由著色劑分散在溶劑中而成者;其中,著色劑包含染料及顏料;溶劑包含: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以及選自丙二醇單甲醚、4-羥基-4-甲基-2-戊酮及乙二醇單丁醚所成群組之至少1種溶劑;並且,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含量,相對於溶劑之總量,為40質量%以上99質量%以下。
  9. 一種著色硬化性組成物,係藉由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8項所述之著色劑分散液與聚合性化合物與聚合起始劑混合而成者。
  10. 一種濾色器,係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著色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
  11. 一種顯示裝置,係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濾色器。
TW102112304A 2012-04-10 2013-04-08 著色劑分散液 TWI5777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9565 2012-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4834A TW201404834A (zh) 2014-02-01
TWI577747B true TWI577747B (zh) 2017-04-11

Family

ID=49363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2304A TWI577747B (zh) 2012-04-10 2013-04-08 著色劑分散液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55076B2 (zh)
KR (1) KR102229593B1 (zh)
CN (1) CN103360791B (zh)
TW (1) TWI5777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2435B2 (ja) * 2012-03-29 2016-06-08 サカタインクス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青色顔料分散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青色顔料分散レジスト組成物
JP2014059538A (ja) * 2012-08-23 2014-04-03 Nippon Kayaku Co Ltd 着色樹脂組成物
KR102250530B1 (ko) * 2013-05-31 2021-05-1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화합물 및 착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CN104672198B (zh) * 2013-11-26 2018-11-16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化合物及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JP6187223B2 (ja) * 2013-12-13 2017-08-30 Jsr株式会社 着色組成物、着色硬化膜及び表示素子
JP6209499B2 (ja) * 2014-03-18 2017-10-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固体撮像素子、画像表示装置、化合物およびカチオン
KR102110485B1 (ko) * 2014-06-05 2020-05-13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착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KR102092333B1 (ko) * 2014-06-13 2020-03-23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염료 마스터 배치의 제조방법
KR102375638B1 (ko) * 2014-07-29 2022-03-17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착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WO2016039405A1 (ja) * 2014-09-12 2016-03-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及び該化合物を含む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6480728B2 (ja) * 2014-12-26 2019-03-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
JP6440494B2 (ja) * 2014-12-26 2018-12-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
JP6606363B2 (ja) 2015-02-26 2019-11-13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 着色分散液
JP6722442B2 (ja) * 2015-12-21 2020-07-15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化合物、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889543B2 (ja) * 2016-01-14 2021-06-18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染料溶解液の製造方法
TWI670354B (zh) * 2017-02-03 2019-09-01 南韓商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自發光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利用其製造的彩色濾光件和影像顯示裝置
KR102355406B1 (ko) * 2017-06-29 2022-01-25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착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컬러 필터 및 표시 장치
TWI741223B (zh) * 2017-10-20 2021-10-01 南韓商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著色分散液、含該著色分散液之著色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使用該組合物製造之圖案層、含該圖案層之彩色濾光片、及含該彩色濾光片之顯示裝置
JP7216522B2 (ja) * 2017-11-16 2023-02-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青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青色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JP7312015B2 (ja) * 2018-07-20 2023-07-20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CN109403099B (zh) * 2018-11-19 2019-11-22 浙江越新印染有限公司 高乌黑度棉织物上染固色同步进行的无水染色方法
KR102313758B1 (ko) * 2021-06-23 2021-10-19 오원색(주) 친환경 잉크를 이용한 포장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되는 포장필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3599A (zh) * 2010-04-21 2011-11-23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滤色器用红色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5470A (ja) * 2001-03-07 2002-09-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クマリン化合物
JP4133267B2 (ja) * 2002-11-29 2008-08-1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4900555B2 (ja) * 2005-04-20 2012-03-21 Jsr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248109A (ja) * 2007-03-30 2008-10-16 The Inctec Inc 顔料分散液および着色感光性組成物
JP5176468B2 (ja) * 2007-10-05 2013-04-03 Jsr株式会社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JP5504627B2 (ja) * 2008-07-01 2014-05-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着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TWI477897B (zh) * 2008-10-31 2015-03-21 Jsr Corp 著色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彩色液晶顯示元件
JP5446423B2 (ja) * 2009-04-23 2014-03-19 Jsr株式会社 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TW201111447A (en) * 2009-07-14 2011-04-01 Sumitomo Chemical Co Production method of pigment dispersion solution
JP5501175B2 (ja) * 2009-09-28 2014-05-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分散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遮光性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遮光性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固体撮像素子
TWI422559B (zh) * 2009-12-01 2014-01-11 Toyo Ink Mfg Co 彩色濾光片用藍色著色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彩色顯示器
JP5708066B2 (ja) * 2010-06-30 2015-04-30 Jsr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表示素子
JP4911253B1 (ja) * 2011-04-28 2012-04-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染料分散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TWI554509B (zh) * 2011-12-26 2016-10-2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染料用化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3599A (zh) * 2010-04-21 2011-11-23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滤色器用红色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0791B (zh) 2019-06-07
KR102229593B1 (ko) 2021-03-17
TW201404834A (zh) 2014-02-01
JP6155076B2 (ja) 2017-06-28
JP2013234319A (ja) 2013-11-21
KR20130115145A (ko) 2013-10-21
CN103360791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7747B (zh) 著色劑分散液
TWI613260B (zh) 著色劑分散液
KR102155239B1 (ko) 착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TWI588142B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TWI582174B (zh) 著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6098158B2 (ja) 化合物
KR102031127B1 (ko) 염료 분산액
TWI550347B (zh) 著色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TW201335704A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674303B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JP6174881B2 (ja)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591435B (zh) 著色光敏性樹脂組成物
TW201317708A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TW201604243A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TW201542703A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705109B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KR102066287B1 (ko)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KR20130105458A (ko) 착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KR20120093096A (ko)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화합물
TWI575318B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615680B (zh) 著色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TW201308008A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TW201815788A (zh) 作為著色劑為有用之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