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4562B - 負載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負載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4562B
TWI574562B TW104104330A TW104104330A TWI574562B TW I574562 B TWI574562 B TW I574562B TW 104104330 A TW104104330 A TW 104104330A TW 104104330 A TW104104330 A TW 104104330A TW I574562 B TWI574562 B TW I5745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area
data
imaging sensor
unit
lo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4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3889A (zh
Inventor
原口卓
杭耕一郎
竹之內利春
橋本幸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43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4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45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3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single remote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21V23/0442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 F21V23/0471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the sensor detecting the proximity, the presence or the movement of an object or a person
    • F21V23/0478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the sensor detecting the proximity, the presence or the movement of an object or a person by means of a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e.g. a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Description

負載控制系統
本發明涉及一種負載控制系統,並且特別地,涉及一種包括成像感測器以偵測在偵測區域中是否有人存在的負載控制系統。
已知一種負載控制系統,其包括用於偵測在偵測區域中是否有人存在的人體偵測感測器(成像感測器)。例如,日本未審查專利特開2013-096947(JP2013-096947A)描述了一種包括成像感測器、控制單元和燈負載的負載控制系統。成像感測器將偵測區域的影像分割為子區域以針對子區域之各者判斷是否有人存在,以及在存在人的情況下判斷存在的人數。此外,在成像感測器中,藉由設定單元來設定關於子區域之各者的位置資訊。控制單元基於從成像感測器經由傳輸線路傳輸來的人體偵測資訊針對燈負載之各者生成控制指令,並且經由信號線路將所生成的控制指令傳輸至燈負載之各者。燈負載包括諸如白熾燈、螢光燈或者LED燈等的光源、以及用於根據控制指令使光源開啟/關閉並且調光的點亮裝置。
此外,控制單元基於從成像感測器傳輸來的針對子區域之各者的人體偵測資訊和亮度位準來控制與子區域之各者相對應的燈負載。
在揭露於JP2013-096947A的習知的負載控制系統中,藉由安裝技術員操作設置於成像感測器中的開關或者專用設定單元來設定成像感測器的偵測區域。此外,在未使用設定單元的情況下不能檢查所設定的偵測區域。因而,在習知的負載控制系統中,每當檢查所設定的偵測區域時都需要準備設定單元,因此對偵測區域的檢查變得複雜。
考慮到以上情況,本揭露內容提供一種負載控制系統,使得使用者能夠容易地檢查成像感測器的偵測區域。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提供有一種負載控制系統,包括:成像感測器,用以拍攝所要偵測的空間的影像並且偵測在該空間中的偵測區域中是否有人存在;顯示終端,包括用以在其上顯示與偵測區域相對應之偵測區域資訊的顯示單元;以及傳輸控制裝置,該成像感測器及該顯示終端係透過兩線式信號線路連接到該傳輸控制裝置。
成像感測器係用以透過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表示偵測區域之區域資料的傳輸信號傳輸至傳輸控制裝置。傳輸控制裝置係用以透過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區域資料及與顯示終端的位址相對應之位址資料的傳輸信號傳輸至顯示終端。顯示終端係用以基於區域資料在顯示單元上顯示偵測區域資訊。
顯示終端較佳係用以基於偵測區域的大小在顯示單元上階段式地顯示偵測區域。
偵測區域資訊可以包括排列成矩陣形式的影像區塊,並且該等影像區塊與偵測區域的區塊相對應。
顯示終端更可以包括改變單元,該改變單元係用以基於該改變單元的輸入操作生成改變資料。顯示終端較佳係用以透過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改變資料的傳輸信號傳輸至傳輸控制裝置。傳輸控制裝置較佳係用以透過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改變資料以及與成像感測器的位址相對應之位址資料的傳輸信號傳輸給成像感測器。成像感測器較佳係用以基於改變資料改變偵測區域。
顯示單元可以包含觸控面板,並且改變單元較佳係用以基於透過觸控面板所接收到的輸入操作生成改變資料。
顯示終端更可以包括切換單元,該切換單元係用以基於該切換單元的輸入操作將顯示單元的操作模式切換於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之間,在該第一模式中,偵測區域資訊係顯示於該顯示單元上,在該第二模式中,成像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係顯示於該顯示單元上。
負載控制系統更包括:控制終端,用以控制連接至該控制終端的負載。成像感測器較佳係用以透過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表示成像感測器的偵測結果的監視資料的另一傳輸信號傳輸至傳輸控制裝置。傳輸控制裝置較佳係用以基於監視資料生成用以負載之控制資料並且透過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控制資料及與控制終端的位址相對應之位址資料的傳輸信號傳輸至控制終端。控制終端較佳係用以基於控制資料控制負載。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顯示終端基於從成像感測器傳輸的區域資料在顯示單元上顯示偵測區域資訊。因此,本發明使得使用者能夠僅透過觀看顯示終端而容易地檢查成像感測器的偵測區域。
如圖1中所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包括成像感測器2、顯示終端4以及傳輸控制裝置5。成像感測器2拍攝所要偵測的空間的影像並且亦偵測設定在空間中的偵測區域10中是否存在人H1。顯示終端4包括其上顯示與偵測區域10相對應的偵測區域資訊的顯示單元45。傳輸控制裝置5經由兩線式信號線路L1連接至成像感測器2與顯示終端4。
成像感測器2透過信號線路L1將包含表示偵測區域10的區域資料的傳輸信號S1傳輸至傳輸控制裝置5。傳輸控制裝置5透過信號線L1將包含從成像感測器2所傳輸的區域資料以及與顯示終端4的位址相對應的位址資料AD的傳輸信號S1(見圖7A)傳輸至顯示終端4。顯示終端4基於區域資料在顯示單元45上顯示偵測區域10(即,偵測區域資訊)。
這樣,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使得使用者僅透過觀看顯示終端4便能夠檢查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區域10,因此使用者能夠容易地檢查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區域10。
以下,將要參照對應的圖式詳細描述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注意,以下給出的描述僅是示意性的,並且本發明不限於以下描述的實施例。除了實施例以外,取決於設計選擇可進行其它的修改,除非這樣的修改偏離了本發明的技術範圍。
如圖1中所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包括成像感測器2、控制負載的控制終端3、顯示終端4、傳輸控制裝置5、複數繼電器6 (例如,圖1中四繼電器)以及遠端控制變壓器7。儘管控制終端3、傳輸控制裝置5、繼電器6和遠端控制變壓器7係設置在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的配電板(或者繼電器控制板)8中,但是其配置不限於此。
如圖1中所示,傳輸控制裝置5包括三端子(兩電源端子和一接地端子)56和兩信號端子57。傳輸控制裝置5例如經由連接至端子56的單相三線式線路(未顯示)連接至交流電源(未顯示)。此外,傳輸控制裝置5的兩信號端子57連接至兩線式信號線路L1。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各自包括待連接至信號線路L1的端子。此外,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各自連接至信號線路L1。儘管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包括一成像感測器2、一控制終端3以及一顯示終端4,但是負載控制系統1可就複數地包括其各者。
成像感測器2係安裝在例如辦公室的天花板。成像感測器2拍攝所要偵測的空間,並且由連續拍攝的影像偵測在偵測區域10內是否存在人H1(見圖7B)。假如藉由控制終端3控制的負載為燈負載,需要將偵測區域10設定為藉由燈負載照明的空間。如圖2中所示,成像感測器2包括信號處理單元21、發送/接收單元22、電源單元23、位址設定單元24、成像單元25、影像處理單元26、設定單元27以及儲存單元28。
信號處理單元21包括例如微電腦,並且經由發送/接收單元22連接至信號線路L1。信號處理單元21的微電腦內安裝有適合的程式。發送/接收單元22接收透過信號線路L1傳輸的雙極性傳輸信號S1,並且將接收到的信號去極化(即,全波整流)並且將其發送至信號處理單元21。
此外,待從信號處理單元21回傳至傳輸控制裝置5的信號在發送/接收單元22中被轉換為電流模式信號以發出到信號線路L1。在這方面,電流模式信號是指藉著經由適當的低阻抗使信號線路L1短路所發出的信號。電源單元23由透過信號線路L1傳輸的傳輸信號S1獲得成像感測器2用的內部電力。位址設定單元24包括例如非揮發性記憶體,並且被用於設定成像感測器2的特有位址並且儲存該位址。
成像單元25包括成像元件(未顯示)以及將類比影像信號轉換為數位影像信號(影像資料)以將其輸出的類比/數位轉換器(未顯示)。成像元件包含排列成二維矩陣的光接收單元(感測器單元),光接收單元之各者配置為個別的像素。儘管將CMOS(互補MOS)成像感測器採用作為成像元件,但是不限於此。例如,可以採用CCD(電荷耦合元件)成像感測器作為成像元件。就節省功耗而言,針對成像元件,CMOS成像感測器與CCD成像感測器相比係較佳。此外,成像單元25包括鏡頭(未顯示)。提供鏡頭以例如調整光接收單元之各者的視野。
影像處理單元26包括例如微電腦、DSP(數位信號處理器)等。影像處理單元26對從成像單元25獲取的影像資料執行各種類型的影像處理,並且亦基於影像處理的結果執行判斷是否存在人H1的判斷處理。設定單元27配置介面以接收來自外部設定裝置(SD)A1(見圖1)的各種類型的資訊並且執行與設定裝置A1之無線通信。
儲存單元28包括可重寫非揮發性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可為例如快閃記憶體。儲存單元28中儲存影像處理單元26執行影像處理以及判斷處理所需要的各種類型的資訊。儲存單元28中將在偵測區域10中不存在人H1時所拍攝之偵測區域10的影像資料作為背景影像資料儲存。
影像處理單元26生成作為背景影像資料與從成像單元25依序輸出的影像資料之間之差異的差異影像,並且從該差異影像執行與人H1的輪廓或者人H1的區域相對應之像素區域(以下,稱作「人體像素區域」)的擷取處理。接著,在擷取處理期間擷取出人體像素區域時,影像處理單元26判斷存在人H1。差異影像包含複數像素,該等像素之各者的值為影像資料與背景影像資料的相應像素之差。影像處理單元26可以由二連續的影像幀生成差異影像,而非在影像資料與背景影像資料之間生成差異影像。此外,在根據本實施例的成像感測器2中,成像單元25以每秒30幀輸出影像。然而,成像單元25以之拍攝影像的時間間隔不限於此。
此外,影像處理單元26於人體像素區域中獲得代表位置並且藉由將代表位置在預定時間段期間(即,在預定幀數中)所位移的距離與閾值相比較而判斷人H1的行為(停留、移動等)。換言之,影像處理單元26在該距離小於閾值的情況下判斷人停留在相同的位置,而在該距離等於或者大於閾值的情況下判斷人在移動。
在這方面,代表位置是指人體像素區域的中心位置或者人H1的特定部位(例如,頭部)的位置。在由二影像幀產生差異影像的情況下,影像處理單元26在人H1保持靜止時可能無法擷取人體像素區域。相反地,在於影像資料與背景影像資料之間產生差異影像的情況下,影像處理單元26即使在人H1保持靜止時也能夠擷取人體像素區域。此外,影像處理單元26基於所擷取出的人體像素區域的數量判斷偵測區域10中人H1的數量。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採用成像感測器2而非熱電紅外線感測器,因此在偵測區域10中人H1的行為(停留或移動等)以及人H1的存在都能夠偵測到。此外,信號處理單元21基於影像處理單元26的判斷結果生成表示成像感測器2之偵測結果的監視資料,並且將該監視資料從發送/接收單元22發送至信號線路L1。
控制終端3連接至諸如燈負載等的負載(未顯示)以控制該負載。如圖3中所示,控制終端3包括信號處理單元31、發送/接收單元32、位址設定單元33和驅動單元34。
信號處理單元31包括例如微電腦並且經由發送/接收單元32連接至信號線路L1。信號處理單元31的微電腦中安裝有適當的程式。發送/接收單元32接收透過信號線路L1傳輸的雙極性傳輸信號S1,並且將接收到的信號去極化並且將其發送至信號處理單元31。此外,待從信號處理單元31回傳至傳輸控制裝置5的信號在發送/接收單元32中被轉換為電流模式信號並且輸出至信號線路L1。位址設定單元33包括例如非揮發性記憶體,並且係用以設定控制終端3的特有位址並且將其儲存。
控制終端3係連接至繼電器6(圖1中之四繼電器)。在終端3中設定複數(在圖3中為四)驅動單元34以分別驅動繼電器6。繼電器6例如為閂鎖(latching)型,並且繼電器6係連接至諸如商用電源等的交流電源與負載的串聯電路。因而,控制終端3的各驅動單元34控制相對應的繼電器6從而將使交流電源連接至負載的供電線路斷開或者閉合,由此在啟用狀態和關閉狀態之間切換負載。此外,在控制終端3控制繼電器6時,遠端控制變壓器7對繼電器6供給脈衝形式的電力。遠端控制變壓器7係連接至交流電源並且將100V的交流電壓變壓為24V的交流電壓,以將24V的交流電力供給至繼電器6和控制終端3。
給予控制終端3兩位元的負載編號以個別識別繼電器6。以下,控制終端3的負載編號和通道被統稱為位址。換言之,在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中,對繼電器6之各者分配個別的位址。此外,在負載控制系統1中,將彼此相對應的成像感測器2與控制終端3設定在相同的通道中,以使得能夠容易地識別對應關係。因而,控制終端3控制具有與位址資料AD(見圖7A)中所包含者相對應之負載編號的繼電器6,藉此啟用或者關閉負載。
作為控制終端3,亦可以採用用於調光控制的終端。作為用於調光控制的終端,例如可以採用能夠生成調光資料的終端。在此情況下,可以採用LED照明設備作為負載,該LED照明設備包括具有LED(發光二極體)的光源以及能夠基於調光資料對光源調光的點亮裝置。
顯示終端4係設置在辦公室等的牆壁處。如圖4中所示,顯示終端4包括信號處理單元41、發送/接收單元42、電源單元43、位址設定單元44以及顯示單元45。
信號處理單元41包括例如微電腦,並且經由發送/接收單元42連接至信號線路L1。信號處理單元41的微電腦中安裝有適當的程式。發送/接收單元42接收透過信號線路L1傳輸的雙極性傳輸信號S1,並且將接收到的信號去極化並且將其發送至信號處理單元41。此外,待從信號處理單元41回傳至傳輸控制裝置5的信號在發送/接收單元42中被轉換為電流模式信號並且輸出至信號線路L1。電源單元43從透過信號線路L1傳輸的傳輸信號S1獲得用於顯示終端4的內部電力。位址設定單元44包括例如非揮發性記憶體,並且係用以設定顯示終端4的特有位址並且將其儲存。
顯示單元45顯示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區域10。在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中,顯示單元45包括如圖5A至5C所示之透光部(在本實施例中三透光部)450、以及發光元件(在本實施例中三發光元件)(未顯示)。透光部450係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樹脂或者聚碳酸酯樹脂)製成並且排列在一方向上(在圖5A中垂直方向)。發光元件包括例如LED或者EL(電致發光)元件,並且發光元件在顯示終端4的本體中係設置成面對各透光部450。此外,在圖5A至5C中,從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係透過透光部450之有陰影者輸出。
傳輸控制裝置5透過信號線路L1在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以及顯示終端4之間傳輸包含位址資料的傳輸信號S1(見圖7A至7C)。如圖6中所示,傳輸控制裝置5包括傳輸處理單元51、傳輸驅動器52、第一記憶體53、第二記憶體54以及第三記憶體55。
傳輸處理單元51包括例如微電腦,並且經由傳輸驅動器52連接至信號線路L1。傳輸處理單元51生成控制資料並且監視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的狀態。傳輸驅動器52在傳輸處理單元51的控制下透過信號線路L1將信號發送至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接收來自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的信號。第一記憶體53包括例如ROM(唯讀記憶體)並且在其中儲存有傳輸處理單元51的操作程式。第二記憶體54包括諸如EEP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等的非揮發性記憶體。第二記憶體54中將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之間的關係儲存為表格形式。第三記憶體55包括例如RAM(隨機存取記憶體),並且在其中儲存有在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與顯示終端4之間傳輸的資料。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中,對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以及顯示終端4分配其特有的地址。此外,傳輸控制裝置5管理在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以及顯示終端4的位址之間的對應關係。傳輸控制裝置5基於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的位址來個別識別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以及顯示終端4。
圖7A顯示傳輸信號S1的格式。傳輸信號S1包括開始脈衝信號SY、模式資料MD、位址資料AD、控制資料CD、核對和資料CS以及信號回傳時間WT。開始脈衝信號SY是表示信號傳送的開始的信號。模式資料MD表示傳輸信號S1的模式。位址資料AD係用以個別地呼叫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以及顯示終端4。控制資料CD係用以控制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以及繼電器6和負載。核對和資料CS係用以偵測傳輸錯誤。信號回傳時間WT是在其中接收到來自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的回傳信號的時槽。傳輸信號S1是具有雙極性(±24V)的分時多工信號。利用脈衝寬度調變來傳輸包含在傳輸信號S1中的資料(見圖7B)。
現在,將要描述傳輸控制裝置5的操作。在將資料傳輸至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之一者時,傳輸控制裝置5將模式資料MD設定為控制模式,並且發送具有作為位址資料AD之所需裝置的位址的傳輸信號S1。接著,具有與位址資料AD相對應的位址的裝置接收控制資料CD並且在信號回傳時間WT內回傳監視資料。傳輸控制裝置5基於在所發送的控制資料CD與在信號回傳時間WT內接收到的監視資料之間的關係,檢查控制資料CD是否已被傳輸至所要的裝置。
通常,傳輸控制裝置5以一定的時間間隔發送出具有設定為虛設(dummy)模式的模式資料MD的傳輸信號S1(即,執行輪詢)。如圖7C中所示,在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之一者要將資料傳輸至傳輸控制裝置5時,裝置發出與呈虛設模式的傳輸信號S1之開始脈衝信號SY同步的中斷信號。此時,已發出中斷信號的裝置設定中斷旗標以準備未來與傳輸控制裝置5的資訊通信。
一接收到中斷信號之後,傳輸控制裝置5將模式資料MD設定為中斷輪詢模式,並且亦發送出傳輸信號S1,同時依序增大位址資料AD的上半部分位元(在8位元位址資料AD的情況下,前四位元)。當傳輸信號S1的位址資料AD的前四位元與已發出中斷信號的裝置之位址的前四位元一致時,該已發出中斷信號的裝置在信號回傳時間WT期間將其位址的下半部分位元回傳至傳輸控制裝置5。按照此方式,傳輸控制裝置5能夠識別已發出中斷信號的裝置。
一接收到已發出中斷信號的裝置的位址之後,傳輸控制裝置5將模式資料MD設定為監視模式並且將具有接收到之位址資料AD的傳輸信號S1發送至信號線路L1。接著,回應於此傳輸信號S1,已發出中斷信號的裝置在信號回傳時間WT內回傳需要的資訊(例如,監視資料)。
最後,傳輸控制裝置5發送信號以對已發出中斷信號的裝置指示中斷重設,並且取消相對應之裝置的中斷旗標。以此方式,執行從成像感測器2、控制終端3和顯示終端4之一者到傳輸控制裝置5的資料傳輸。
在成像感測器的成像區域X1內(見圖8B),可能包括人H1無法在該處存在的位置(安裝有諸如桌子、書架和影印機等之辦公設備的位置)。較佳地係將這樣的位置從偵測目標排除以避免由於對人H1的錯誤偵測而造成之負載的不正確操作。換言之,藉由將人H1在成像感測器2的成像區域X1中能夠存在的區域設定為偵測區域10,可減少對人H1的錯誤偵測。
現在將描述偵測區域10。如圖8B中所示,在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中,在成像區域X1中設定排列成6×6矩陣的36區塊Y11至Y66。除中心的4區塊Y33、Y34、Y43和Y44以外,區塊Y11至Y66中的32區塊係指定為對於偵測有效或者無效。中心的4區塊Y33、Y34、Y43和Y44係總是指定為對於偵測有效。在圖8B中,被指定為有效的區塊(以下稱作「有效區塊」)係描繪成帶有黑點的區塊,而被指定為無效的區塊(以下稱作「無效區塊」)係描繪成白色區塊。此外,有效區塊的集合對應於偵測區域10。此外,區塊之各者包括成像元件的複數像素(例如,9(=3x3)像素)。
一般由安裝技術員使用專用的設定裝置A1來執行偵測區域10的設定。如圖8A中所示,設定裝置A1包括處理單元A10、第一記憶體A11、第二記憶體A12、操作單元A13、顯示單元A14以及通信單元A15。處理單元A10包括例如微處理器並且執行程序以設定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區域10。第一記憶體A11係配置有例如ROM並且在其中儲存有處理單元A10的操作程式。第二記憶體A12係配置有例如RAM並且在處理單元A10執行程式時暫時在其中儲存各種類型的資料。
操作單元A13包括開關(諸如按鈕開關等),並且在開關被操作時將與開關相關聯的操作信號輸出至處理單元A10。顯示單元A14包括LCD(液晶顯示器(未顯示))以及驅動器(未顯示)以在處理單元A10的控制下於該LCD上顯示各種符號、字元、圖形等。通信單元A15在自身與成像感測器2的設定單元27之間執行無線通信。
現在將描述偵測區域10的設定。首先,安裝技術員操作設定裝置A1的操作單元A13向成像感測器2發送命令,以要求表示偵測區域10的區域資料。一接收到命令之後,成像感測器2從儲存單元28讀出區域資料以將其發送至設定裝置A1。一接收到區域資料之後,設定裝置A1基於該區域資料在顯示單元A14上顯示區塊Y11至Y66。在檢查顯示單元A14上顯示的區塊Y11至Y66的同時,安裝技術員操作操作單元A13以從該等區塊Y11至Y66中選擇出要設定的一區塊並且將其指定為有效或者無效。安裝技術員重複此程序以設定偵測區域10,並且接著操作操作單元A13以完成對偵測區域10的設定。
每當區塊Y11至Y66之各者被指定為有效或無效時、或者在完成對偵測區域10的設定時,設定裝置A1將更新的區域資料發送至成像感測器2。一接收到更新的區域資料之後,成像感測器2用接收到的區域資料覆寫儲存在儲存單元28中的現有區域資料。藉由這樣做,基於由設定裝置A1所設定的區域資料更新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區域10。
作為替代,可以以這樣的方式設定偵測區域10:安裝技術員操作設定裝置A1的操作單元A13以在預定義的圖案類型中選擇一圖案。例如,可以藉由在顯示於圖9A至9C之三圖案中選擇一圖案來設定偵測區域10。在圖9A中所顯示的圖案當中,區塊Y11至Y66中的4(=2x2)區塊被選擇為偵測區域10。在圖9B中所顯示的圖案當中,區塊Y11至Y66中的16(=4x4)區塊被選擇為偵測區域10。在圖9C中所顯示的圖案當中,區塊Y11至Y66之全部者被選擇為偵測區域10。應當理解,偵測區域10的圖案不限於圖9A至9C中所顯示的圖案,而是可以包括各種其它圖案。
在習知的負載控制系統中,在未使用設定裝置A1的情況下不能夠檢查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區域10。因而,每當檢查偵測區域10時都需要準備設定裝置A1,這使得偵測區域10的檢查任務變得複雜。此外,設定裝置A1通常係由安裝技術員所攜帶,因此為了檢查偵測區域10,使用者需要聯繫安裝技術員。
考慮到此,在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中,設置連接至兩線式信號線路L1的顯示終端4,並且在顯示終端4中設置顯示偵測區域10的顯示單元45。
現在將描述在顯示單元45上顯示偵測區域10的程序。成像感測器2在區域資料更新時發出中斷信號。一在中斷輪詢模式中識別出成像感測器2之後,傳輸控制裝置5在監視模式中將具有成像感測器2的位址資料AD的傳輸信號S1發送至信號線路L1。回應於傳輸信號S1,成像感測器2在信號回傳時間WT內回傳區域資料。換言之,成像感測器2透過信號線路L1將包含表示偵測區域之區域資料的傳輸信號S1傳輸至傳輸控制裝置5。
隨後,在控制模式中,已接收到區域資料的傳輸控制裝置5發送出具有作為控制資料CD的區域資料以及作為位址資料AD的顯示終端4的位址的傳輸信號S1。換言之,傳輸控制裝置5透過信號線路L1將包含從成像感測器2傳輸的區域資料及與顯示終端4的位址相對應的位址資料AD的傳輸信號S1傳輸至顯示終端4。接著,一接收到傳輸信號S1之後,顯示終端4基於區域資料在顯示單元45上顯示偵測區域10。
例如,當偵測區域10具有圖9A中顯示的圖案時,如圖5A中所示,顯示終端4點亮與最低之透光部450相對應的發光元件。此外,當偵測區域10具有如圖9B中顯示的圖案時,如圖5B中所示,顯示終端4點亮與最低之透光部450以及中間之透光部450相對應的發光元件。此外,當偵測區域10具有如圖9C中顯示的圖案時,如圖5C中所示,顯示終端4點亮與透光部450之全部者相對應的發光元件。這樣,顯示終端4基於偵測區域10的大小在顯示單元45上階段式地顯示偵測區域10。
如上所示,在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中,透過傳輸控制裝置5將藉由成像感測器2所設定之表示偵測區域10的區域資料傳輸至顯示終端4。此外,顯示終端4基於區域資料在顯示單元45上顯示偵測區域10。因而,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使得使用者能夠僅藉由觀看顯示終端4的方式來檢查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區域10。換言之,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使得使用者能夠容易地檢查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區域10。
此外,如上所述,在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中,儘管顯示終端4以階段式的方式在顯示單元45上顯示偵測區域10,但是此乃可選擇的特徵。
此外,顯示單元45不限於以上藉由參照圖5A至5C而描述的配置,並且可以配置有例如LCD或者有機EL顯示器。此結構係較佳,因為顯示終端4能夠在顯示單元45上將偵測區域10顯示為例如圖8B中顯示的區塊Y11至Y66。換言之,顯示終端4可以在顯示單元45上以矩陣形式顯示偵測區域10。此結構亦為可選擇的特徵。此外,用以顯示偵測區域10之區塊的數量不限於36(=6x6),而是可以將更少或者更多數量的區塊用於顯示偵測區域10。
此外,如圖10A和10B中所示,顯示終端4可進一步包括改變單元46,其基於輸入操作生成改變資料以指示改變偵測區域10。在圖10A中所顯示的示例當中,改變單元46包括二開關460和461。開關460(例如,按鈕開關)係用以指示擴大偵測區域10,並且在其被操作時將與其相關的操作信號輸出至處理單元41。開關461(例如,按鈕開關)係用以指示縮小偵測區域10,並且在其被操作時將與其相關的操作信號輸出至處理單元41。此外,在圖10A中所顯示的示例當中,顯示單元45具有與圖5A至5C中所顯示者相同的配置。
現在將描述改變顯示終端4中的偵測區域10的程序。假定為偵測區域10係預先設定為圖9B中顯示的圖案。首先,使用者操作改變單元46以改變在顯示單元45上顯示的偵測區域10。藉由這樣做,改變單元46生成改變資料以指示改變偵測區域10。例如,當使用者操作開關460時,顯示單元45上所顯示的偵測區域10係從圖9B中顯示的圖案改變為圖9C中顯示的圖案。接著,改變單元46生成改變資料以指示將偵測區域10改變為圖9C中顯示的圖案。例如,當使用者操作開關461時,顯示單元45上所顯示的偵測區域10係從圖9B中顯示的圖案改變為圖9A中顯示的圖案。接著,改變單元46生成改變資料以指示將偵測區域10改變為圖9A中顯示的圖案。
一旦改變單元46被操作,顯示終端4便發出中斷信號。一在中斷輪詢模式中識別出顯示終端4之後,傳輸控制裝置5在監視模式中將具有顯示終端4的位址資料AD的傳輸信號S1發送給信號線路L1。回應於傳輸信號S1,顯示終端4在信號回傳時間WT內發送改變資料。換言之,顯示終端4透過信號線路L1將包含改變資料的傳輸信號S1傳輸至傳輸控制裝置5。
隨後,在控制模式中,已接收到改變資料的傳輸控制裝置5發送出具有作為控制資料CD的改變資料和作為位址資料AD的成像感測器2的位址的傳輸信號S1。換言之,傳輸控制裝置5透過信號線路L1將包含從顯示終端4傳輸的改變資料及與成像感測器2的位址相對應的位址資料AD的傳輸信號S1傳輸至成像感測器2。接著,一接收到傳輸信號S1之後,成像感測器2基於改變資料改變偵測區域10。
在此配置中,藉由使用顯示終端4,使用者在未使用設定裝置A1的情況下不僅能夠檢查偵測區域10,亦能夠改變偵測區域10。此配置為可選擇的特徵。此外,為了防止使用者誤觸改變單元46而改變偵測區域10,可以設置用於確認改變單元46的操作之有效或無效的確認開關。此特徵係較佳,因為除非藉由操作確認開關使改變單元46的操作變為有效,否則就不會誤將偵測區域10改變。
作為替代,如圖11中所示,可將顯示單元45配置成觸控面板TP1。此外,改變單元46可以基於由觸控面板TP1接收到的輸入操作生成改變資料。觸控面板TP1例如以電阻方式或者電容方式在其上顯示區塊Y11至Y66。使用者可以選擇並且觸控區塊Y11至Y66之一者,由此將所選擇者指定為有效或者無效。藉由這樣做,改變單元46生成改變資料以指示改變偵測區域10。接著,與以上程序相似,改變資料被傳輸至成像感測器2,並且成像感測器2基於改變資料改變偵測區域10。此配置係較佳,因為使用者能夠直觀地改變偵測區域10。
如圖10A和10B中所示,顯示終端4更可以包括切換單元47,其用以基於輸入操作而將顯示單元45的操作模式切換於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之間,在該第一模式中,偵測區域10係顯示於顯示單元45上;在該第二模式中,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結果係顯示於顯示單元45上。切換單元47包括單一開關(例如,按鈕開關)並且在該開關被操作時,將與該開關相關的操作信號輸出至信號處理單元41。在此示例中,每當操作開關時,第一模式與第二模式係交替地切換。然而,並不限於以上配置,例如,切換單元47可以包括二開關。在二開關的示例中,當操作一開關時,執行第一模式,並且當操作另一開關時,執行第二模式。
現在將描述切換模式的程序。一旦切換單元47被操作,顯示終端4便發出中斷信號。一在中斷輪詢模式中識別出顯示終端4之後,傳輸控制裝置5在監視模式中將具有顯示終端4的位址資料AD的傳輸信號S1發送給信號線路L1。回應於傳輸信號S1,顯示終端4在信號回傳時間WT內發送表示當前模式的模式資料。換言之,傳輸控制裝置5能夠管理顯示終端4的當前模式。
隨後,傳輸控制裝置5在當前模式為第一模式時將區域資料設定為控制資料CD,而傳輸控制裝置5在當前模式為第二模式時將監視資料設定為控制資料CD。此外,傳輸控制裝置5將顯示終端4的位址設定為位址資料AD並且發送出具有設定之控制資料CD和位址資料AD等的傳輸信號S1。接著,一接收到傳輸信號S1之後,顯示終端4在當前模式為第一模式時基於區域資料在顯示單元45上顯示偵測區域10,而顯示終端4在當前模式為第二模式時基於監視資料在顯示單元45上顯示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結果。
針對如圖5A至5C中所示而配置的顯示單元45,現在將描述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結果之顯示。例如,當偵測區域10中沒有人H1存在時,顯示終端4點亮與圖5A中最低之透光部450相關聯的發光元件。此外,當偵測區域10中存在人H1時,顯示終端4點亮與圖5A中中間的透光部450相關聯的發光元件。此外,當人H1正在偵測區域10中移動時,顯示終端4點亮與圖5A中最高之透光部450相關聯的發光元件。
在此配置中,藉由使用顯示終端4,使用者不僅能夠檢查偵測區域10,亦能夠檢查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結果。此配置為可選擇的特徵。此外,針對偵測區域10係顯示為區塊Y11至Y66之配置,監視資料可以表示在偵測區域10之區塊的各者中是否存在人H1。利用此監視資料,在人H1存在於例如區塊Y12中時,顯示終端4在顯示單元45上例如藉由改變區塊Y12的顏色來將區塊Y12顯示成與其它區塊有所區別。在此情況下,使用者能夠進一步詳細地檢查在偵測區域10中是否存在人H1。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負載控制系統1中,控制終端3基於從成像感測器2所傳輸的監視資料控制負載。現在將描述基於監視資料控制負載的程序。傳輸控制裝置5基於從成像感測器2傳輸的監視資料而生成用於控制連接至與成像感測器2相對應之控制終端3的負載的控制資料CD。當負載為例如燈負載的情況下,在監視資料表示人H1正停留時,傳輸控制裝置5生成用於以該燈負載的額定功率來點亮該燈負載的資料作為控制資料CD。此外,在監視資料表示人H1正在移動時,傳輸控制裝置5生成用於對燈負載調光的資料作為控制資料CD。此外,在監視資料表示沒有人H1存在時,傳輸控制裝置5生成用於關閉燈負載的資料作為控制資料CD。
隨後,傳輸控制裝置5透過信號線路L1將包含控制資料CD和與控制終端3的位址相對應之位址資料AD的傳輸信號S1傳輸至控制終端3。接著,一接收到傳輸信號S1之後,控制終端3基於控制資料CD控制繼電器6以控制負載。即,控制終端3基於監視資料控制負載。
利用此配置,控制終端3基於成像感測器2的偵測結果控制負載(燈負載),因而能夠進一步節省功耗。此配置為可選擇的特徵。
此外,顯示終端4亦可以用於執行在負載控制系統1中所使用之現有裝置(例如,用於對燈負載調光的調光器)的功能。此係較佳,因為能夠藉由單一裝置執行對偵測區域10的檢查及對燈負載的調光。
儘管以上已說明了被認為是最佳模式者及/或其它示例,但是應該理解,其中可以進行各種修改並且在此揭露之標的可以實施為各種形式及示例,並且其可以應用於許多應用中,在此只說明了該等應用之部分者。吾人意在藉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請求落在本教示之真實範圍內的任何及所有修改及變形。
1‧‧‧負載控制系統
2‧‧‧成像感測器
3‧‧‧控制終端
4‧‧‧顯示終端
5‧‧‧傳輸控制裝置
6‧‧‧繼電器
7‧‧‧遠端控制變壓器
8‧‧‧配電板
10‧‧‧偵測區域
21‧‧‧信號處理單元
22‧‧‧發送/接收單元
23‧‧‧電源單元
24‧‧‧位址設定單元
25‧‧‧成像單元
26‧‧‧影像處理單元
27‧‧‧設定單元
28‧‧‧儲存單元
31‧‧‧信號處理單元
32‧‧‧發送/接收單元
33‧‧‧位址設定單元
34‧‧‧驅動單元
41‧‧‧信號處理單元
42‧‧‧發送/接收單元
43‧‧‧電源單元
44‧‧‧位址設定單元
45‧‧‧顯示單元
46‧‧‧改變單元
47‧‧‧切換單元
51‧‧‧傳輸處理單元
52‧‧‧傳輸驅動器
53‧‧‧第一記憶體
54‧‧‧第二記憶體
55‧‧‧第三記憶體
56‧‧‧端子
57‧‧‧信號端子
450‧‧‧透光部
460‧‧‧開關
461‧‧‧開關
AD‧‧‧位址資料
CD‧‧‧控制資料
CS‧‧‧核對和資料
MD‧‧‧模式資料
SD‧‧‧設定裝置
SY‧‧‧開始脈衝信號
WT‧‧‧信號回傳時間
A1‧‧‧設定裝置
A10‧‧‧處理單元
A11‧‧‧第一記憶體
A12‧‧‧第二記憶體
A13‧‧‧操作單元
A14‧‧‧顯示單元
A15‧‧‧通信單元
H1‧‧‧人
L1‧‧‧信號線路
S1‧‧‧傳輸信號
X1‧‧‧成像區域
Y11‧‧‧區塊
Y12‧‧‧區塊
Y16‧‧‧區塊
Y21‧‧‧區塊
Y26‧‧‧區塊
Y33‧‧‧區塊
Y34‧‧‧區塊
Y43‧‧‧區塊
Y44‧‧‧區塊
Y56‧‧‧區塊
Y61‧‧‧區塊
Y64‧‧‧區塊
Y66‧‧‧區塊
TP1‧‧‧觸控面板
圖式僅透過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描繪根據本教示的一或更多實施例。在圖式中,類似的參照號碼指代相同或者相似的元件。 圖1為負載控制系統的示意方塊圖。 圖2為負載控制系統中成像感測器的方塊圖。 圖3為負載控制系統中控制終端的方塊圖。 圖4為負載控制系統中顯示終端的方塊圖。 圖5A至5C為顯示負載控制系統中顯示單元的示例的圖。 圖6為負載控制系統中傳輸控制裝置的方塊圖。 圖7A為顯示負載控制系統中傳輸信號的格式的圖,圖7B為負載控制系統中傳輸信號的波形圖,並且圖7C為負載控制系統中中斷信號的波形圖。 圖8A為設定裝置的方塊圖,並且圖8B為顯示負載控制系統中的偵測區域的圖。 圖9A至9C為顯示負載控制系統中的偵測區域的示例的圖。 圖10A為顯示負載控制系統中顯示終端之另一配置的示意圖,並且圖10B為顯示顯示終端之另一配置的方塊圖。 圖11為顯示負載控制系統中的顯示終端之又另一配置的示意圖。
1‧‧‧負載控制系統
2‧‧‧成像感測器
3‧‧‧控制終端
4‧‧‧顯示終端
5‧‧‧傳輸控制裝置
6‧‧‧繼電器
7‧‧‧遠端控制變壓器
8‧‧‧配電板
10‧‧‧偵測區域
45‧‧‧顯示單元
56‧‧‧端子
57‧‧‧信號端子
A1‧‧‧設定裝置
H1‧‧‧人
L1‧‧‧信號線路
SD‧‧‧設定裝置

Claims (8)

  1. 一種負載控制系統,包括:一成像感測器,用以拍攝所要偵測之空間的影像,並且藉由使用該影像而偵測在設定於該空間中的偵測區域中是否有人存在;一顯示終端,包括一顯示單元,該顯示單元係用以在其上顯示與該偵測區域相對應之偵測區域資訊;以及一傳輸控制裝置,該成像感測器及該顯示終端係透過一兩線式信號線路連接到該傳輸控制裝置,其中該成像感測器係用以透過該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表示該偵測區域之區域資料的傳輸信號傳輸至該傳輸控制裝置,其中該傳輸控制裝置係用以透過該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該區域資料及與該顯示終端的位址相對應之位址資料的傳輸信號傳輸至該顯示終端,且其中該顯示終端係用以基於該區域資料在該顯示單元上顯示該偵測區域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顯示終端係用以基於該偵測區域的大小在該顯示單元上階段式地顯示該偵測區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偵測區域資訊包括排列成矩陣形式的影像區塊,該等影像區塊與該偵測區域之區塊相對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者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顯示終端更包括一改變單元,該改變單元係用以基於該改變單元的輸入操作生成改變資料, 其中該顯示終端係用以透過該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該改變資料的傳輸信號傳輸至該傳輸控制裝置,其中該傳輸控制裝置係用以透過該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該改變資料及與該成像感測器的位址相對應之位址資料的傳輸信號傳輸至該成像感測器,且其中該成像感測器係用以基於該改變資料改變該偵測區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顯示單元包含一觸控面板,且其中該改變單元係用以基於透過該觸控面板所接收到之該輸入操作生成該改變資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者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顯示終端更包括一切換單元,該切換單元係用以基於該切換單元的輸入操作將該顯示單元的操作模式切換於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之間,在該第一模式中,該偵測區域資訊係顯示於該顯示單元上,在該第二模式中,該成像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係顯示於該顯示單元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者之負載控制系統,更包括:一控制終端,用以控制連接至該控制終端的一負載,其中該成像感測器係用以透過該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表示該成像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之監視資料的另一傳輸信號傳輸至該傳輸控制裝置,其中該傳輸控制裝置係用以基於該監視資料生成用於該負載的控制資料,並且透過該兩線式信號線路將包含該控制資料及與該控制終端的位址相對應之位址資料的傳輸信號傳輸至該控制終端,且其中該控制終端係用以基於該控制資料控制該負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成像感測器係用以藉由生成一差異影像而偵測在該偵測區域中是否有人存在,該差異影像係在不同時間所拍攝的該空間之影像之間的差異。
TW104104330A 2014-02-10 2015-02-10 負載控制系統 TWI574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3447A JP2015152314A (ja) 2014-02-10 2014-02-10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889A TW201543889A (zh) 2015-11-16
TWI574562B true TWI574562B (zh) 2017-03-11

Family

ID=53774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4330A TWI574562B (zh) 2014-02-10 2015-02-10 負載控制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16863B2 (zh)
JP (1) JP2015152314A (zh)
KR (1) KR20150094525A (zh)
CN (1) CN104836985A (zh)
TW (1) TWI574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508074D0 (en) * 2015-05-12 2015-06-24 Apical Ltd People detection
JP7054856B2 (ja) * 2018-05-22 2022-04-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制御用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9714862B (zh) * 2019-02-18 2019-10-29 旭宇光电(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全光谱led的智能照明系统及智能照明方法
JP2021050941A (ja) * 2019-09-20 2021-04-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検知システム及び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WO2021176553A1 (ja) * 2020-03-03 2021-09-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人検知装置、人検知システム、設備機器システム、人検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6037B1 (en) * 1998-02-20 2001-05-2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nger touch sensors and virtual switch panels
US7006080B2 (en) * 2002-02-19 2006-02-28 Palm, Inc. Display system
JP2009010520A (ja) * 2007-06-26 2009-01-15 Aiphone Co Ltd センサカメラ及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CN102970460A (zh) * 2011-08-31 2013-03-13 帷丰科技有限公司 调校车用影像装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3502B2 (en) * 1992-05-05 2010-02-16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Asset system contro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US6995664B1 (en) * 2001-06-20 2006-02-07 Jeffrey Darling Remot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method
JP4692437B2 (ja) 2006-08-08 2011-06-0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装置
US8300890B1 (en) * 2007-01-29 2012-10-30 Intellivisi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erson/object image and screening
JP4888229B2 (ja) 2007-05-28 2012-02-29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5288606B2 (ja) 2008-10-22 2013-09-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システム
JP2013004490A (ja) 2011-06-22 2013-01-07 Panasonic Corp 照明システム
JP2013096947A (ja) 2011-11-04 2013-05-20 Panasonic Corp 人センサ及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3149361A (ja) 2012-01-17 2013-08-01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照明制御装置及び照明制御方法
JP5906878B2 (ja) * 2012-03-27 2016-04-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4007074A (ja) * 2012-06-25 2014-01-16 Panasonic Corp 照明システム
CN102905111B (zh) * 2012-09-07 2016-01-20 北京瀚景锦河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远程实时视频监控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6037B1 (en) * 1998-02-20 2001-05-2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nger touch sensors and virtual switch panels
US7006080B2 (en) * 2002-02-19 2006-02-28 Palm, Inc. Display system
JP2009010520A (ja) * 2007-06-26 2009-01-15 Aiphone Co Ltd センサカメラ及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CN102970460A (zh) * 2011-08-31 2013-03-13 帷丰科技有限公司 调校车用影像装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6985A (zh) 2015-08-12
TW201543889A (zh) 2015-11-16
JP2015152314A (ja) 2015-08-24
US20150226829A1 (en) 2015-08-13
KR20150094525A (ko) 2015-08-19
US9716863B2 (en) 2017-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4562B (zh) 負載控制系統
EP2706821B1 (en)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US20140062334A1 (en) Illumination control system
US8659230B2 (en) Illumination control system
JP5160411B2 (ja) 改良された照明システム
JP6310457B2 (ja) 1又は複数の制御可能な装置を有するシステムの制御
US9775219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device control system
US9794998B2 (en) Lighting system and controller
WO2014076907A1 (ja) 照明制御装置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
JP5371290B2 (ja)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CN101547543B (zh) 照明系统
JP2009283183A (ja)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CN112655279B (zh) 使用移动装置来调试照明控制系统的方法
JP6575911B2 (ja) 制御方法、及び、情報端末
JP2009110688A (ja) 照明装置、照明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04311A (ja)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CN106888537A (zh) 照明系统及照明系统控制方法
JP5301839B2 (ja) 可視光通信装置、可視光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32826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5747175B2 (ja)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JP6108799B2 (ja)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JP4002491B2 (ja) 照明用リモコン送信器
JP2015231260A (ja) 電源タップ
JP2017068896A (ja) 調光システム
KR101674533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연동형 램프 디밍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