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2969B - Optical compensation element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projector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compensation element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proj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2969B
TWI572969B TW104134985A TW104134985A TWI572969B TW I572969 B TWI572969 B TW I572969B TW 104134985 A TW104134985 A TW 104134985A TW 104134985 A TW104134985 A TW 104134985A TW I572969 B TWI572969 B TW I5729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ompensation
adjustment
compensation element
optical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4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7722A (zh
Inventor
Kazuyuki Iinuma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17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7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2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29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7Convergence or focus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7Optical correction of image distortions, e.g. keysto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02B27/006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hav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egree of correction, e.g. using phase modulators, movable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03B21/006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using LC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3/00Colour photography, other than mere exposure or projection of a colour film
    • G03B33/10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 G03B33/12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using beam-splitting or beam-combining systems, e.g. dichroic mirr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Description

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及投影機
本發明係關於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及投影機。
先前,已知有一種投影機,其包含:光源裝置;光調變裝置,其對自該光源裝置出射之光進行調變;及投射光學裝置,其投射調變後之光。作為此種投影機,為了提高投影圖像之對比度,曾提出於作為光調變裝置之液晶面板之光出射側包含光學補償元件之投影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於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投影機中,包含相對於液晶面板而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傾斜姿勢之補償元件調整機構。
具體而言,該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包含支持光學補償元件之框架、安裝該框架之支架構件、固定構件、及固定用金屬板。
其等中,於框架設置有用於角度調整之桿構件。
支架構件包含:位於一側且接合液晶面板之第1接合部,及位於另一側且安裝偏光濾光片之第2接合部,且於該等接合部之間,形成有收納上述框架之空間。又,於連接各接合部之各側壁部,形成有狹縫狀之支持槽,且於一支持槽,形成於框架之正面左下方之軸構件以一定度之鬆弛而嵌合,於另一支持槽,形成於框架之正面右下方之軸構件以相同度之鬆弛而嵌合。此時,因形成於各者之軸構件之端部之鉤部協動,而針對與光學補償元件之主面平行之橫向限制框架之動作,故框架可於支架構件內流暢地轉動。於此種支架構件之光出射 側,安裝有固定用金屬板。
固定構件安裝於支架構件之第1接合部之上部。該固定構件包含起到導軌之作用之一對突起部,且藉由該等突起部夾持上述桿構件,藉此,除了使框架之姿勢穩定之外,可實現框架或光學補償元件之姿勢之微調。
且,於藉由對桿構件之操作轉動框架,而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傾斜姿勢之後,藉由接著劑固定框架與支架構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42262號公報
然而,由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係組合有複數個構件之複雜之構成,故該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之製造成本較高。因此,日益期望有簡易之構成、且可降低製造成本之構成。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可以簡易之構成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及投影機。
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之特徵在於包含:光學補償元件,其對光調變裝置進行光學補償;及調整框,其調整上述光學補償元件相對於上述光調變裝置之角度;且上述調整框包含:大致矩形之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光學補償元件;一對固定部,其自上述保持部之成為大致對角之位置分別向交叉於上述保持部之方向延伸,且分別固定於安裝上述調整框之安裝構件;及調整部,其配置於自上述一對固定部離開之位置,且藉由以連結上述一對固定部之假想線為中心使上述保持部傾斜,而使上述光學補償元件傾斜。
根據上述第1態樣,調整框係保持光學補償元件之保持部,藉由2個固定部固定於安裝構件。且,藉由調整部將保持部傾斜,藉此,以上述假想線為轉動軸轉動保持部,而調整光學補償元件相對於安裝構件之傾斜量。據此,藉由相對於配置於相對於光調變裝置之適當之位置之安裝構件,調整保持光學補償元件之保持部之傾斜量,可適當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相對於光調變裝置之傾斜量。於此種構成中,因調整框可作為一體品構成,故與組合複數個構件而構成之情形相比,可構成簡易構成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因此,可藉由簡易構成之調整框,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
於上述第1態樣中,較佳的是,藉由將上述調整部向相對於上述安裝構件接近之方向移動,而使上述保持部傾斜。
根據上述第1態樣,藉由將調整部向相對於安裝構件接近之方向移動,可簡易地調整保持部、以及光學補償元件之傾斜量。因此,可簡易地實施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調整。
於上述第1態樣中,較佳為,上述調整部包含供插入於上述安裝構件之插入構件插通之孔部,且藉由根據上述插入構件對上述安裝構件之插入量調整相對於上述安裝構件之移動量,而調整上述保持部之傾斜量。
另,作為插入構件,可例示螺合於安裝構件之螺絲。
根據上述第1態樣,因若插入構件之插入量增大,則調整部向相對於安裝構件接近之方向移動,故除了可簡易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傾斜量之外,亦可藉由調整該插入量,而微調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因此,除了可以簡單之構成容易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之外,即便於將調整框固定於安裝構件之後,亦可微調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
於上述第1態樣中,較佳為,上述保持部係藉由上述調整部而傾斜,藉此,對上述插入構件向與插入方向相反之方向賦能。
根據上述第1態樣,保持部於隨著插入構件之插入而傾斜時,向與插入方向相反方向對插入構件賦能。藉此,可將保持部之傾斜量設定為與插入構件之插入量相應之值,而可維持保持部之傾斜狀態。
於上述第1態樣中,較佳為,上述調整部設置於上述保持部中與上述一對固定部之配置位置不同之角部附近。
於上述第1態樣中,於大致矩形狀之保持部之存在對角關係之2個角部設置有固定部,且於其他角部附近設置有調整部。據此,調整部之位置自假想線離開。藉此,由於例如、可增大使以上述假想線為轉動軸而使保持部轉動之力作用於調整部時之扭矩,故可使保持部容易轉動。因此,可更容易地實施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調整。
於上述第1態樣中,較佳為,上述調整部係以自上述調整框向外周側延伸之方式形成,且上述調整部包含:第1抵接部,其抵接於上述安裝構件;及第2抵接部,其抵接上述安裝構件中與對向於上述光學補償元件之面大致平行地移動之移動構件;且上述第1抵接部具有可撓性。
另,作為移動構件,可例示螺合於安裝構件之螺絲等。
根據上述第1態樣,因第2抵接部隨著移動構件之移動而移動,且隨著第2抵接部之移動而第1抵接部彎曲,故,例如、若第2抵接部最大限度地藉由移動構件而移動,則保持部最大限度地傾斜。據此,可藉由簡易構成之調整框,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又,因移動構件與安裝構件之對向於光學補償元件之面大致平行地移動,故即便於例如、移動構件被其他構件(例如、出射側偏光板)覆蓋之情形時,亦可使移動構件移動。因此,既便於組裝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之後,亦可調整保持部及保持部所保持之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
於上述第1態樣中,較佳的是,上述保持部之傾斜量係根據抵接於上述第2抵接部之狀態下之上述移動構件之移動量而調整。
根據上述第1態樣,除了可簡易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傾斜量之外,亦可藉由調整該移動量,而微調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因此,除了可以簡單之構成容易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之外,即便於將調整框固定於安裝構件之後,亦可微調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
於上述第1態樣中,較佳為,上述調整框包含一對上述調整部,且一對上述調整部係自上述安裝構件側觀看,形成於成為相對於上述光學補償元件之中心而大致點對稱之位置。
此處,於投影機使用此種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之情形時,由於紅色光用液晶面板、綠色光用液晶面板及藍色光用液晶面板中,綠色光用液晶面板與其他液晶面板不同,必須使入射至該液晶面板之光反轉,故必須將使對應於該綠色光用液晶面板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之光學補償元件傾斜之轉動軸設為不同。因此,於先前之光學補償調整機構中,必須分別設置對應於紅色光用及藍色光用液晶面板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與對應於綠色光用液晶面板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
相對於此,根據上述第1態樣,因一對調整部形成為相對於光學補償元件之中心而大致點對稱,故可藉由使該調整框旋轉180°,而將光學補償元件之轉動軸設為不同。因此,因於對應於全部液晶面板各者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中,可使用相同之調整框,故可降低製造成本。
於上述第1態樣中,較佳的是,上述第2抵接部藉由上述第1抵接部自上述安裝構件受到之反作用力,而對上述移動構件賦能。
根據上述第1態樣,第2抵接部於隨著移動構件之移動而移動時,藉由第1抵接部自安裝構件受到之反作用力,而向與移動方向相反方向對第2抵接部賦能。藉此,可將保持部之傾斜量設定為與移動構件之移動量相應之值,而可維持保持部之傾斜狀態。
於上述第1態樣中,較佳的是,上述假想線係相對於上述保持部所保持之上述光學補償元件之各邊傾斜大致45°之直線。
此處,於上述光調變裝置係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方式之液晶面板之情形時,光學補償元件之光軸(滯相軸)相對於大致矩形之光學補償元件之各邊(端緣)傾斜大致45°。
相對於此,根據上述第1態樣,藉由使連接固定部間之假想線為相對於光學補償元件之各邊傾斜大致45°之直線,可將光學補償元件之滯相軸作為轉動軸,使該光學補償元件轉動。因此,可相對於光調變裝置而適當且切實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
另,所謂假想線相對於光學補償元件之各邊傾斜大致45°意指,該假想線之傾斜角涵蓋於以45°為中心,可將光學補償元件以所期望之精度定位之角度範圍。
於上述第1態樣中,較佳為,上述安裝構件包含扣合上述一對固定部之複數個扣合部,且上述一對固定部及上述複數個扣合部各者包含相互扣合之缺口。
根據上述第1態樣,藉由使安裝構件之複數個扣合部之任一者與一對固定部之扣合部扣合,而以該扣合部位為支點使保持部傾斜。藉此,可以將至少2個支點設為中心之轉動軸為中心使光學補償元件轉動。因此,可相對於光調變裝置而適當且切實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
於上述第1態樣中,較佳為,上述一對固定部之至少任一者包含:彎曲部,其自上述保持部彎曲;及固定本體部,其自上述彎曲部之前端與上述保持部大致平行地延伸,且固定於上述安裝構件。
根據上述第1態樣,一對固定部之至少任一者包含:自保持部彎曲之彎曲部,及自該彎曲部之前端側延伸之固定本體部,且固定部藉由該固定本體部固定於安裝構件。據此,可藉由使彎曲部彎曲,而使 保持部容易傾斜。因此,可更容易地實施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調整。
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投影機之特徵在於包含:光源裝置;光調變裝置,其對自上述光源裝置出射之光進行調變;投射光學裝置,其投射經由上述光調變裝置調變後之光;及上述第1態樣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且上述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配置於上述光調變裝置與上述投射光學裝置之間。
根據上述第2態樣,可發揮與上述第1態樣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相同之效果。又,藉此,因可對光調變裝置適當且切實地進行光學補償,故可提高投射之圖像之對比度。
於上述第2態樣中,較佳為,上述光調變裝置包含:液晶面板,其對入射之光進行調變;及保持構件,其係於光入射側保持上述液晶面板;且上述保持構件係上述安裝構件;且於上述保持構件之光出射側之面,固定有上述一對固定部。
根據上述第2態樣,於光入射側保持液晶面板之保持構件係固定調整框之固定部之安裝構件。因此,可藉由相對於保持構件而調整光學補償元件之位置(傾斜量),而切實地調整相對於光調變裝置之傾斜量。
於上述第2態樣中,較佳為包含:偏光板,其配置於上述光調變裝置與上述投射光學裝置之間;及冷卻裝置,其對該投影機之成為冷卻對象之構件送出冷卻風;且上述調整框包含:整流部,其使自上述冷卻裝置送風之冷卻風向上述偏光板流通。
根據上述第2態樣,調整框包含朝向偏光板使冷卻風流通之整流部。據此,可將朝向調整部流通之冷卻風朝向偏光板。因此,可有效地冷卻偏光板。
於上述第2態樣中,較佳為於藉由上述調整部將上述光學補償元件傾斜前,自上述光調變裝置出射之光之中心軸透過自上述光學補償 元件之中心離開之位置。
此處,光學補償元件以上述假想線為轉動軸轉動,而相對於光調變裝置傾斜。於該情形時,光學補償元件其與對應於上述一對固定部之對角不同之對角之一者靠近光調變裝置,另一者朝離開之方向傾斜。
另一方面,於自光調變裝置出射之光隨著朝向該光之前進方向而擴展之情形時,通過自光調變裝置離開之光學補償元件之角部側之光較通過接近光調變裝置之光學補償元件之角部側之光更向外側擴展。
假設以自光調變裝置出射之光之中心軸與光學補償元件之中心一致之方式配置該光學補償元件,且以自光調變裝置出射之光之全部入射至光學補償元件之方式形成及配置該光學補償元件。於該情形,於使光學補償元件傾斜時,於接近光調變裝置之光學補償元件之角部,不入射光之區域變大。即,光學補償元件成為大型。
相對於此,根據上述第2態樣,自光調變裝置出射之光之中心軸與光學補償元件之中心錯開。因此,可藉由以例如、於光學補償元件之傾斜時,通過接近光調變裝置之角部側之位置之方式構成,而縮小不入射光之上述區域。因此,可將光學補償元件及保持部小型化,故而可將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以及投影機小型化。
1‧‧‧投影機
2‧‧‧外裝殼體
2B‧‧‧正面
2C‧‧‧背面
2D‧‧‧左側面
2E‧‧‧右側面
3‧‧‧光學單元
5‧‧‧光學補償裝置(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
6‧‧‧圖像形成部
7‧‧‧光學補償裝置(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
31‧‧‧光源裝置
32‧‧‧照明光學裝置
33‧‧‧色分離裝置
34‧‧‧繼電器裝置
35‧‧‧電性光學裝置
35A‧‧‧電性光學裝置
36‧‧‧投射光學裝置
37‧‧‧光學零件用殼體
41‧‧‧第1保持構件(安裝構件)
41A‧‧‧光入射側之面
41B‧‧‧光出射側之面
42‧‧‧第2保持構件
51‧‧‧光學補償元件
51A‧‧‧表面
51B‧‧‧背面
52‧‧‧調整框
61‧‧‧第1保持構件
61A‧‧‧光入射側之面
61B‧‧‧光出射側之面
62‧‧‧第2保持構件
71‧‧‧安裝構件
71B‧‧‧面
72‧‧‧調整框
311‧‧‧光源燈
312‧‧‧反射器
313‧‧‧平行化透鏡
321‧‧‧多透鏡
322‧‧‧多透鏡
323‧‧‧偏光轉換元件
324‧‧‧重疊透鏡
331‧‧‧分色鏡
332‧‧‧分色鏡
333‧‧‧反射鏡
341‧‧‧入射側透鏡
342‧‧‧反射鏡
343‧‧‧中繼透鏡
344‧‧‧反射鏡
351‧‧‧場透鏡
352‧‧‧入射側偏光板
353‧‧‧液晶面板(光調變裝置)
353B‧‧‧藍色光用液晶面板
353G‧‧‧綠色光用液晶面板
353R‧‧‧紅色光用液晶面板
354‧‧‧出射側偏光板
355‧‧‧十字分色棱鏡
411‧‧‧孔部
421‧‧‧開口部
422‧‧‧突出部
521‧‧‧保持部
522‧‧‧固定部
523‧‧‧調整部
524‧‧‧整流部
611‧‧‧孔部
612‧‧‧開口部
621‧‧‧開口部
622‧‧‧突出部
711‧‧‧本體部
712~715‧‧‧突出部(複數個扣合部)
716~718‧‧‧突出部
721‧‧‧保持部
722‧‧‧固定部
723‧‧‧固定部
724‧‧‧調整部
725‧‧‧調整部
726~729‧‧‧整流部
5211‧‧‧開口部
5221‧‧‧彎曲部
5222‧‧‧固定本體部
5223‧‧‧孔部
5231‧‧‧孔部
7111‧‧‧開口部
7121‧‧‧缺口
7122‧‧‧開口部
7131‧‧‧缺口
7132‧‧‧開口部
7141‧‧‧缺口
7151‧‧‧缺口
7181‧‧‧孔部
7211‧‧‧開口部
7221‧‧‧缺口
7231‧‧‧缺口
7241‧‧‧第1抵接部
7242‧‧‧第2抵接部
7251‧‧‧第1抵接部
7252‧‧‧第2抵接部
AX‧‧‧照明光軸
CR1‧‧‧角部
CR2‧‧‧角部
CR3‧‧‧角部
CR4‧‧‧角部
CU‧‧‧冷卻裝置
CN1‧‧‧中心
CN2‧‧‧中心軸
R1‧‧‧假想線
R2‧‧‧假想線
R3‧‧‧轉動軸
R4‧‧‧轉動軸
S1‧‧‧螺絲
S2‧‧‧螺絲(插入構件)
S3‧‧‧螺絲(移動構件)
S4‧‧‧螺絲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投影機之構成之示意圖。
圖2係顯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電性光學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顯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補償裝置之立體圖。
圖4係顯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補償裝置之立體圖。
圖5係顯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補償裝置之調整框之立體圖。
圖6係顯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補償裝置之調整框之俯視圖。
圖7係顯示光學補償元件之中心位於來自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液晶面板之光束之中心軸上之情形時之、來自液晶面板之光束透過光學補償元件之範圍之示意圖。
圖8係顯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來自液晶面板之光束透過光學補償元件之範圍之示意圖。
圖9係說明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冷卻空氣之流動之圖。
圖10係自光之入射方向側觀看構成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電性光學裝置之圖像形成部之立體圖。
圖11係自光之出射方向側觀看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形成部之立體圖。
圖12係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形成部之分解立體圖。
圖13係自光之出射方向側觀看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入射側偏光板、光學補償裝置及第1保持構件之立體圖。
圖14係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光學補償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15係顯示構成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光學補償裝置之調整框之立體圖。
圖16係顯示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調整框之側視圖。
圖17係構成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光學補償裝置之安裝構件之立體圖。
圖18係顯示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安裝構件安裝調整框及螺絲後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9係顯示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調整框傾斜時之轉動軸之圖。
圖20係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調整框最大限度傾斜之狀態之光學補償裝置之立體圖。
圖21係顯示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調整框傾斜時之轉動軸之圖。
圖22係顯示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光學補償裝置之冷卻空氣之流動之剖視圖。
[第1實施形態] [投影機之概略構成]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投影機1之構成之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之投影機1係對自設置於內部之光源裝置31出射之光進行調變而形成對應於圖像資訊之圖像,並將該圖像放大投射至屏幕等被投射面(省略圖示)之圖像顯示裝置。該投影機1係如圖1所示般具備:俯視下大致矩形狀之外裝殼體2,其構成該投影機1之外裝;及光學單元3,其收納配置於該外裝殼體2內。此外,投影機1具備:控制裝置(省略圖示),其控制該投影機1;電源裝置(省略圖示),其對構成該投影機1之電子零件供給電力;及冷卻裝置CU,其冷卻構成投影機1之構件中成為冷卻對象之構件。
[外裝殼體之構成]
外裝殼體2形成投影機1之頂面(省略圖示)、正面2B、背面2C、左側面2D、右側面2E及底面(省略圖示),且於該底面,雖省略圖示,但設置有複數個腳部。且,藉由以底面朝向鉛直方向下方之方式配置,而投影機1成為正置姿勢;又,藉由以與正置姿勢上下相反而底面朝向鉛直方向上方之方式配置,投影機1成為倒置姿勢。
[光學單元之構成]
光學單元3形成並投射與自上述控制裝置輸入之信號相應之圖像。此種光學單元3具備:光源裝置31、照明光學裝置32、色分離裝置33、繼電器裝置34、電性光學裝置35、投射光學裝置36、及光學零件用殼體37,且其等係根據照明光軸AX(設計上之光軸)而配置。
光源裝置31向照明光學裝置32出射光。該光源裝置31於本實施形態中具備:超高壓水銀燈等之光源燈311、反射器312、及平行化透鏡313。然而,並不限於此種構成,亦可替代光源燈,採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或LD(Laser Diode:雷射二極體)等固體光源。
照明光學裝置32將相對於自光源裝置31出射之光束之中心軸之正交面內之照度均一化。該照明光學裝置32具備:一對多透鏡321、322、偏光轉換元件323、及重疊透鏡324。
色分離裝置33將自照明光學裝置32入射之光束分離成紅、綠、及藍之3色光。該色分離裝置33具有:分色鏡331、332及反射鏡333。
繼電器裝置34設置於較綠色光及藍色光之光路更長之紅色光之光路上,可一邊抑制光之損失,一邊使紅色光入射至紅色光用之場透鏡351。該繼電器裝置34具有:入射側透鏡341、中繼透鏡343及反射鏡342、344。
電性光學裝置35係於將入射之紅、綠、及藍之各色光針對每一色光進行調變後,合成該各色光而形成圖像。電性光學裝置35具備:分別對應於各色光而設置之3個場透鏡351、3個入射側偏光板352、作為光調變裝置之3個液晶面板353(將紅色光用、綠色光用、及藍色光用之液晶面板分別設為353R、353G、353B)、3個光學補償裝置5、及3個出射側偏光板354、與作為色合成裝置之十字分色棱鏡355。
圖2係顯示電性光學裝置35之構成之分解立體圖。另,於圖2中,省略藍色光及紅色光用之液晶面板353B、353R、光學補償裝置5、出射側偏光板354、第1保持構件41、及第2保持構件42之圖示。
此種電性光學裝置35之構成中,液晶面板353、光學補償裝置5、出射側偏光板354、及十字分色棱鏡355係如圖2所示般,藉由第1保持構件41及第2保持構件42一體化。
具體而言,於第1保持構件41之光入射側之面41A,安裝液晶面板353,於光出射側之面41B,安裝光學補償裝置5。於該第1保持構件41之大致中央,雖省略圖示,但形成有供通過液晶面板353且入射至光學補償裝置5之光通過之開口部。
第2保持構件42介隔出射側偏光板354而固定於十字分色棱鏡355中對應之光入射面。於該第2保持構件42之大致中央,形成有使通過光學補償裝置5之光入射至出射側偏光板354之開口部421。又,於第2保持構件42之四角,形成有向光入射側突出之突出部422,且該等突出部422插入於形成於第1保持構件41之四角之大致矩形狀之孔部411。且,於將突出部422插入該等孔部411之後,藉由於該等孔部411注入接著劑進行固定,而將上述構成藉由第1保持構件41及第2保持構件42一體化。
於此種電性光學裝置35中,對液晶面板353,於本實施形態中採用VA方式之液晶面板。
又,光學補償裝置5配置於液晶面板353與出射側偏光板354之間。該光學補償裝置5係對因於液晶面板353產生之雙折射而形成之常光與異常光之間所產生之相位差進行補償,而改善液晶面板353之明視特性者。對該光學補償裝置5之構成,於後詳述。
返回圖1,投射光學裝置36將自十字分色棱鏡355入射之各色光(上述圖像光)放大投射至上述被投射面上。作為此種投射光學裝置36,可例示具備鏡筒、與配置於該鏡筒內之複數個透鏡之組透鏡。
光學零件用殼體37係於相對於設定於內部之照明光軸AX之特定位置收納配置各裝置31~34。
[光學補償裝置之構成]
圖3及圖4係自光出射側觀看光學補償裝置5之立體圖。其等中,圖3係自外裝殼體2之頂面側觀看光學補償裝置5之立體圖,圖4係自外 裝殼體2之底面側觀看之立體圖。
各者之光學補償裝置5係包含本發明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之裝置,如上述般,對對應之液晶面板353進行光學補償。該等光學補償裝置5係分別如圖3及圖4所示般,安裝於保持對應之液晶面板353之上述第1保持構件41之光出射側之面41B。
此種光學補償裝置5具備:光學補償元件51,及保持該光學補償元件51、且相對於面41B(以及對應之液晶面板353)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度之調整框52。
[光學補償元件之構成]
光學補償元件51係於光束斜向入射(相對於液晶面板353之光束入射面之法線方向傾斜入射)至液晶面板353之情形時,對因於該液晶面板353產生之雙折射而形成之常光與異常光之間所產生之相位差進行補償。該光學補償元件51之光軸(滯相軸)係相對於大致矩形之該光學補償元件51之各個端緣傾斜大致45°。
作為此種光學補償元件51,例如可藉由於三醋酸纖維素(TAC:Triacetyl Cellulose)等之透明支持體上介隔配向膜形成圓盤狀(Discotic)化合物層者而構成,可採用WV膜(富士底片公司製)。
另,於以下之說明中,Z方向表示各者之色光中,自液晶面板353朝向十字分色棱鏡355之光之前進方向,X方向及Y方向表示與該Z方向正交且相互正交之方向。於本實施形態中,於以上述正置姿勢配置投影機1、且Z方向係沿著水平方向之情形時,將Y方向設為沿鉛直方向自下向上之方向,X方向設為沿Z方向觀看之情形時沿水平方向自左向右之方向。進而,Z方向側意指Z方向之下游側(Z方向前端側),與Z方向相反側意指Z方向之上游側(Z方向末端側)。其他方向亦相同。
[調整框之構成]
圖5及圖6係顯示調整框52之圖。具體而言,圖5係自與Z方向相反側、且與Y方向相反側觀看調整框52之立體圖。又,圖6係自Z方向側觀看調整框52之俯視圖。
調整框52係安裝於上述第1保持構件41者,且係藉由以保持光學補償元件51之狀態調整相對於上述面41A之角度,而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相對於液晶面板353之傾斜度者。該調整框52係如圖3~圖6所示般,具備保持部521、一對固定部522、調整部523、及整流部524,且藉由彎折加工金屬板而形成。
[保持部之構成]
保持部521係保持上述光學補償元件51之部位,且如圖6所示,沿Z方向觀看具有大致矩形狀之外形。於該保持部521之與Z方向相反側之面(光入射側之面),藉由接著劑等而固定光學補償元件51。此種保持部521於大致中央具有矩形狀之開口部5211,經由對應之液晶面板353入射至光學補償元件51之光通過該開口部5211,而入射至上述出射側偏光板354。
[固定部之構成]
一對固定部522之各者係如圖3~圖6所示般,將保持部521之一部分彎折而形成,且藉由螺絲(省略圖示)固定於上述第1保持構件41之面41B,藉此將調整框52固定於該面41B之部位。
該等固定部522位於大致矩形之保持部521之角部CR1~CR4中,該保持部521之Y方向側之角部、且與X方向相反側之角部CR2,與該角部CR2之對角、且最遠離之角部CR3之外緣側之部位,即、角部CR2、CR3之附近。此種固定部522各者具有彎曲部5221及固定本體部5222。
彎曲部5221係自保持部521朝向與Z方向相反側、即上述第1保持構件41彎曲而延伸之部位,且係於各者之固定部522,位於同一直線 上之平板狀之部位。此種彎曲部5221具有可撓性,細節雖見後述,但於保持部521傾斜時,成為該保持部521之轉動中心。
固定本體部5222係將彎曲部5221之前端進一步彎曲而形成之部位,且與面41B大致平行地形成。該固定本體部5222係如圖5所示,於各者之固定部522,以藉由保持部521覆蓋之方式,自各者之彎曲部5221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於此種固定本體部5222,分別形成有孔部5223(參照圖5),且藉由將插通該孔部5223之螺絲S1固定於面41B,而將調整框52固定於第1保持構件41。
[調整部之構成]
調整部523係藉由相對於安裝有調整框52之面41B使保持部521傾斜,而使該保持部521所保持之光學補償元件51傾斜,進而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相對於液晶面板353之傾斜度之部位。該調整部523係作為上述保持部521之一部分構成,詳細而言,於該保持部521中位於與上述一對固定部522所在之角部CR2、CR3不同之角部CR1附近。
此種調整部523具有貫通保持部521之孔部5231。且,藉由根據插通孔部5231且插入至第1保持構件41之面41B之螺絲S2之插入量,相對於該面41B使調整部523於接近之方向上移動,而使保持部521相對於面41B傾斜,進而使光學補償元件51傾斜。
即,藉由將相對於該面41B接近或分離之方向上之調整部523之移動量根據螺絲S2之插入量而調整,而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量。
此處,固定部522係如圖6所示般,以位於通過矩形狀之開口部5211之中心CN1之假想線R1上之方式設置。詳細而言,上述彎曲部5221分別位於該假想線R1上。此種假想線R1係相對於保持部521所保持之大致矩形之光學補償元件51之各端緣傾斜大致45°之直線,且係與保持部521所保持之光學補償元件51之光軸(滯相軸)大致平行之直 線。因此,如上述,於根據插通調整部523具有之孔部5231之螺絲S2之插入量而使保持部521傾斜時,該保持部521之轉動軸成為藉由假想線R1表示之轉動軸。因此,可使光學補償元件51以上述滯相軸為中心轉動。
且,光學補償元件51以自與Z方向相反側觀看,對應之液晶面板353之摩擦方向與該滯相軸重疊之方式配置。因此,藉由可以該滯相軸為轉動軸使光學補償元件51轉動(傾斜),而可適當地實施該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度調整。
[通過液晶面板之光之中心軸與光學補償元件之中心之位置關係]
此處,自與Z方向相反側觀看之情形時,於將光學補償元件51傾斜前之階段中,如圖6所示,該光學補償元件51之中心CN1於開口部5211中相對於自液晶面板353出射之光之中心軸CN2(與照明光軸AX相同)之位置錯開。詳細而言,中心CN1相對於中心軸CN2而沿正交於通過該中心CN1之上述假想線R1之假想線R2偏向與調整部523所在之側相反側之角部側。
圖7係顯示光學補償元件51之中心CN1位於自液晶面板353出射之光束之中心軸CN2上之情形時,自液晶面板353出射之光束透過光學補償元件51之範圍之示意圖。又,圖8係顯示光學補償元件51之中心CN1相對於自液晶面板353出射之光束之中心軸CN2如上述般錯開之情形時,自液晶面板353出射之光束透過光學補償元件51之範圍之示意圖。另,於圖7及圖8中,對沿上述假想線R2觀看之情形之範圍予以顯示,且以角部CR1側成為上方,角部CR4側成為下方之方式進行圖示。
如圖7及圖8所示,於調整螺絲S2之插入量且相對於液晶面板353將光學補償元件51傾斜之情形時,相對於該光學補償元件51之中心CN1,而光學補償元件51之角部CR1側之端部位於與Z方向相反側, 角部CR4側之端部位於Z方向側。
此處,自液晶面板353出射之光隨著朝向Z方向而擴展。因此,通過遠離液晶面板353之角部CR4側之端部之光較通過接近液晶面板353之角部CR1側之端部更向外側擴展。因此,於光學補償元件51之中心CN1位於上述中心軸CN2上之狀態下,若以自該液晶面板353出射之光束之全部入射至光學補償元件51之方式,形成並配置該光學補償元件51,則如圖7所示,於角部CR1側之光學補償元件51之端部,不入射光之區域變大。根據此種理由,於中心CN1位於上述中心軸CN2上之情形時,光學補償元件51之小型化困難。
相對於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於以藉由使中心軸CN2通過較中心CN1靠向角部CR1側,而自液晶面板353出射之光束之全部入射至光學補償元件51之方式,形成並配置該光學補償元件51之情形時,則如圖8所示,可於上述角部CR1側之光學補償元件51之端部,縮小不入射光之區域。因此,可將光學補償元件51及保持部521小型化,進而可將光學補償裝置5小型化。
另,於上述中,雖例示中心CN1與中心軸CN2錯開之構成,但並非限於此種構成,亦可採用其他構成。
[整流部之構成]
整流部524係如圖4~圖6所示般,自保持部521延伸且前端側向與Z方向相反側彎折而形成,並將來自冷卻裝置CU(參照圖1)之冷卻風以朝向出射側偏光板354之方式整流。
具體而言,整流部524自保持部521中由角部CR3、CR4所夾之端緣向與Y方向相反側延伸,進而前端向與Z方向相反側(接近液晶面板353之方向、且自出射側偏光板354離開之方向)傾斜。
圖9係顯示藉由整流部524進行整流之冷卻風之流動之圖。
此種整流部524係如圖9所示般,使自上述冷卻裝置CU送出之冷 卻風向出射側偏光板354流通。即,由於朝向整流部524流通之冷卻風沿該整流部524之前端部分之光出射側之端面流通,故該冷卻風之流通方向成為朝向出射側偏光板354之方向。然後,朝向出射側偏光板354之冷卻風沿該出射側偏光板354於Y方向上流通。藉此,冷卻出射側偏光板354。
[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
根據以上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投影機1,有以下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中,保持光學補償元件51之保持部521係藉由2個固定部522固定於液晶面板353側。該保持部521藉由調整部523以假想線R1為中心轉動,而調整該保持部521之相對於作為安裝構件之第1保持構件41之傾斜量。據此,藉由相對於配置於相對液晶面板353之適當之位置之第1保持構件41,而調整保持光學補償元件51之保持部521之傾斜量,可適當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相對於液晶面板353之傾斜量。於此種構成中,因調整框52可作為一體品構成,故與組合複數個構件而構成之情形相比,可將光學補償裝置5設為簡易之構成。因此,可藉由簡易構成之調整框52,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又,因可對液晶面板353適當且切實地進行光學補償,故可提高投射之圖像之對比度。
又,保持部521係相對於保持液晶面板353之第1保持構件41以螺絲S1牢固地固定。藉此,可抑制保持部521相對於液晶面板353之位置偏移。因此,由於可抑制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量之調整時之、保持部521之轉動軸即假想線R1之位置變化,故可高精度地調整上述傾斜量。又,由於即便於上述傾斜量調整後,亦可抑制上述假想線R1之位置變化,故可維持光學補償元件之傾斜度。
將調整部523於相對於第1保持構件41接近之方向上移動,藉此將保持部521傾斜。於此種構成中,藉由將調整部523向相對於第1保 持構件41接近之方向移動,可簡易地調整保持部521、以及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量。因此,可簡易地實施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調整。
又,於光學補償裝置5中,根據插入於孔部5231之螺絲S2之插入量,而調整保持部521之傾斜量。於此種構成中,因若上述插入量增大,則調整部523向相對於第1保持構件41(液晶面板353)接近之方向移動,故除了可簡易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量之外,亦可藉由調整該插入量,而微調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因此,除了可以簡單之構成容易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之外,即便於將調整框52固定於第1保持構件41之後,亦可微調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
又,藉由調整螺絲S2之螺合量,可更高精度地調整上述插入量。因此,可更高精度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量。
又,於光學補償裝置5中,於大致矩形狀之保持部521之存在對角關係之2個角部CR2、CR3分別設置有固定部522,且於其他角部CR1設置有調整部523。於此種構成中,可將調整部523之位置自假想線R1離開。藉此,由於可增大使以上述假想線R1為轉動軸使保持部521轉動之力作用於調整部523時之扭矩,故可使保持部521容易轉動。因此,可更容易地實施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調整。
又,一對固定部522具有:自保持部521彎曲之彎曲部5221,及自該彎曲部5221之前端側延伸之固定本體部5222,且固定部522藉由該固定本體部5222固定於第1保持構件41。於此種構成中,據此,可藉由使彎曲部5221彎曲,而使保持部521容易傾斜。因此,可更容易地實施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調整。
又,彎曲部5221係於朝Z方向觀看之俯視下,沿假想線R1配置之板狀構件,可抑制彎曲部5221繞Z軸扭轉。因此,由於可抑制假想線R1傾斜,故可高精度地實施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調整。
又,由於根據螺絲S2之插入量而彎曲部5221彎曲,故藉由該彎 曲部5221之復原力,可抑制保持部521及光學補償元件51進一步傾斜,而可維持其等之傾斜狀態。換言之,保持部521成為根據傾斜量而對螺絲S2向與插入方向相反之方向賦能之形態,而可維持傾斜狀態。因此,藉由接著劑等進行之固定並非必須,而可省略於組裝時之暫時固定等之時使用接著劑之時間。又,由於不藉由接著劑等進行固定,故例如、可使再度調整上述傾斜量之情形時、或卸除調整框52之情形時之作業變簡單。
又,作為保持部521之轉動軸之假想線R1成為相對於光學補償元件51之各邊為大致45°之角度之直線。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光學補償元件51之滯相軸相對於大致矩形之光學補償元件51之各邊(端緣)傾斜大致45°。且,如上述,以VA方式之液晶面板353之摩擦方向與該滯相軸重疊之方式配置。於如此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假想線R1為相對於光學補償元件51之各邊傾斜大致45°之直線,可以光學補償元件51之滯相軸為轉動軸,使該光學補償元件51轉動。因此,可相對於液晶面板353而適當且切實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
又,於保持部521傾斜時,自光調變裝置出射之光之中心軸CN2透過自光學補償元件51之中心CN1離開之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於保持部521傾斜時,以中心軸CN2於開口部5221中通過較中心CN1更接近液晶面板353之位置之方式,將調整框52固定於第1保持構件41。於此種構成中,如上述,由於與以中心軸CN2與中心CN1一致之方式配置之情形相比,可縮小開口部5211中之不通過來自液晶面板353之光之區域,故可將光學補償元件51及保持部521小型化。因此,可將光學補償裝置5、以及投影機1小型化。
又,調整框52具備朝向出射側偏光板354使冷卻風流通之整流部524。據此,可將朝向調整部523流通之冷卻風朝向出射側偏光板354。因此,可有效地冷卻出射側偏光板354。
[第2實施形態]
其次,針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投影機雖具備與上述投影機1相同之構成,但構成電性光學裝置之第1保持構件及第2保持構件之形狀不同,此外,於光學補償裝置之構成不同之方面,與上述投影機1不同。另,於以下說明中,對與已說明之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之部分,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圖10係自光之入射方向側觀看構成本實施形態之投影機之電性光學裝置之圖像形成部6之立體圖。圖11係自光之出射方向側觀看圖像形成部6之立體圖,圖12係圖像形成部6之分解立體圖。另,於圖10~圖12中,與圖2同樣省略藍色光及紅色光用之液晶面板353B、353R、光學補償裝置7、出射側偏光板、第1保持構件61、及第2保持構件62之圖示。
本實施形態之投影機係除了替代電性光學裝置35而具備電性光學裝置35A之外,具有與上述投影機1相同之構成及功能。又,電性光學裝置35A係除了代替第1保持構件41、第2保持構件42、及光學補償裝置5而具有第1保持構件61、第2保持構件62、及光學補償裝置7之外,與上述電性光學裝置35具有相同之構成及功能。即,電性光學裝置35A具有針對上述色光各者分別設置之入射側偏光板352、液晶面板353、出射側偏光板354(參照圖22)、第1保持構件61、第2保持構件62、及光學補償裝置7、與十字分色棱鏡355。
其等中,第1保持構件61係與上述第1保持構件41大致相同形狀,且於該第1保持構件61之四角,形成有大致矩形狀之孔部611。於該第1保持構件61之光入射側之面61A,安裝液晶面板353,於光出射側之面61B,安裝光學補償裝置7。於該第1保持構件61之大致中央,如圖12所示,形成有供通過液晶面板353且入射至光學補償裝置7之光 通過之開口部612。
第2保持構件62係與上述第2保持構件42大致相同形狀,且於該第2保持構件62之四角,形成有向光入射側突出之突出部622。
第2保持構件62固定於十字分色棱鏡355中對應之光入射面。於該第2保持構件62之大致中央,形成有使通過光學補償裝置7及出射側偏光板354之光入射至十字分色棱鏡355之開口部621。又,第2保持構件62之突出部622插入於形成於第1保持構件61之四角之大致矩形狀之孔部611。且,藉由將突出部622插入該等孔部611之後,於該等孔部611注入接著劑進行固定,而將上述構成藉由第1保持構件61及第2保持構件62一體化。
[光學補償裝置之構成]
圖13係自光出射側觀看光學補償裝置7及第1保持構件61之立體圖,圖14係圖13之光學補償裝置7及第1保持構件61之分解立體圖。
針對上述色光各者設置之光學補償裝置7係包含本發明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之裝置,且如上述般,對對應之液晶面板353進行光學補償。該等光學補償裝置7各者如圖13及圖14所示般具備:光學補償元件51,安裝於第1保持構件61之安裝構件71,及保持上述光學補償元件51、且相對於面61B(以及對應之液晶面板353)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度之調整框72。且,各光學補償裝置7安裝於保持對應之液晶面板353之上述第1保持構件61之光出射側之面61B。
[調整框之構成]
圖15係自Z方向側觀看調整框72之立體圖,圖16係自Y方向側觀看調整框72之俯視圖。
調整框72安裝於上述安裝構件71。該調整框72所保持之光學補償元件51之相對於液晶面板353之傾斜度係藉由調整調整框72相對於上述面71A之角度而調整。
此種調整框72係如圖14~圖16所示般具備:保持部721,一對固定部722、723,一對調整部724、725,及整流部726、727、728、729,且藉由彎折加工金屬板而形成。
[保持部之構成]
保持部721係保持上述光學補償元件51之部位,且如圖15所示,沿Z方向觀看具有大致矩形狀之外形。於該保持部721之與Z方向相反側之面(光入射側之面),藉由接著劑等而固定光學補償元件51。此種保持部721係於大致中央具有矩形狀之開口部7211,經由對應之液晶面板353入射至光學補償元件51之光通過該開口部7211,而入射至上述出射側偏光板354。
[固定部之構成]
一對固定部722、723係如圖15及圖16所示,配置於保持部721之成為大致對角之位置。具體而言,一對固定部722、723形成於保持部721之Y方向側之緣部之X方向側之端部、及保持部721之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之緣部之與X方向相反方向側之端部。
其等中,於固定部722之Y方向側之緣部,形成有缺口7221,於固定部723之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之緣部,形成有缺口7231。該等缺口7221、7231與後述之突出部712~715之缺口7121、7131、7141、7151之任一者扣合(參照圖17)。
另,雖於後詳述,但固定部722、723之缺口7221、7231係於保持部721傾斜時,成為該保持部721之轉動中心。
[調整部之構成]
一對調整部724、725係藉由與後述之螺絲S3一併相對於安裝有調整框72之安裝構件71之面71B使保持部721傾斜,而使該保持部721所保持之光學補償元件51傾斜,進而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相對於液晶面板353之傾斜度之部位。
該等一對調整部724、725係如圖15及圖16所示,以自上述保持部721(調整框72)之外周部分向外側延伸之方式形成。具體而言,調整部724形成於保持部721之Y方向側之緣部之與X方向相反方向側。又,調整部725形成於保持部721之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之緣部之X方向側。
此種一對調整部724、725中,調整部724係如圖15及圖16所示,具備第1抵接部7241及第2抵接部7242,調整部725具備第1抵接部7251及第2抵接部7252。其等中,第1抵接部7241、7251係抵接於安裝構件71之面71B之部位。該第1抵接部7241形成為大致U字狀,且具有可撓性。具體而言,第1抵接部7241向與Z方向相反方向側呈大致U字狀突出,第1抵接部7251向與Z方向相反方向側呈大致U字狀突出。
第2抵接部7242、7252係抵接於後述之螺絲S3之部位。該第2抵接部7242、7252形成為自第1抵接部7241、7251之端部向與該第1抵接部7241、7251相反方向側突出之板狀。
即,一對調整部724、725形成為相同形狀,且形成為相對於光學補償元件51(光學補償元件51之中心)大致點對稱。
[整流部之構成]
整流部726、727、728、729係自保持部721延伸且前端側向Z方向及與Z方向相反側彎折而形成,並將來自冷卻裝置CU(參照圖1)之冷卻風以朝向位於調整框72之光出射側之出射側偏光板354之方式整流。
該等整流部726~729中,整流部726形成於固定部722及調整部724之間,且向與Z方向相反方向側傾斜。又,整流部727形成於固定部723及調整部725之間,且向Z方向側傾斜。即,整流部726及整流部727係如圖16及圖17所示,形成為相對於藉由調整框72保持之光學補償元件51(詳細而言,為光學補償元件51之中心、且為調整框72之中 心)大致點對稱。
又,整流部728形成於調整部724之與X方向相反方向側,即、保持部721之Y方向側之緣部之與X方向相反方向側,且向Z方向側傾斜。與此相同,整流部729形成於調整部725之X方向側,即、保持部721之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之端部之X方向側,且向與Z方向相反方向側傾斜。即,整流部727及整流部728係如圖15及圖16所示,形成為相對於光學補償元件51(光學補償元件51之中心)大致點對稱。
進而,整流部726、727之沿著X方向之方向之尺寸及沿著Y方向之尺寸大於整流部728、729之沿著X方向之方向之尺寸及沿著Y方向之尺寸。
另,對藉由此種整流部726、727、728、729進行之冷卻風之整流,於後詳述。
[安裝構件之構成]
圖17係自Z方向側觀看安裝構件71之立體圖。
安裝構件71係如圖13及圖14所示般,安裝於第1保持構件61之Z方向側之面61B,具有保持調整框72之功能。該安裝構件71係如圖14及圖17所示般,具備本體部711,及突出部712、713、714、715、716、717、718。
其等中,於大致矩形狀之本體部711之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與上述第1保持構件61之開口部612大致相同形狀之開口部7111。因於該安裝構件71之內側配置有安裝有光學補償元件51之調整框72,故自上述開口部612入射之光經由該開口部7111入射至光學補償元件51。
突出部712~718係如圖17所示般分別自本體部711向Z方向突出之板狀部,例如、藉由彎折加工金屬板而形成。
其等中,突出部712、713形成於本體部711之Y方向側之兩端部,且於該等突出部712、713之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形成有缺口 7121、7131。又,於突出部712、713之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開口部7122、7132。該等開口部7122、7132形成為經由該等開口部7122、7132、而可插入使後述之螺絲S3(參照圖14)旋轉之治具(例如、起子之前端部)之大小。
突出部714、715形成於本體部711之與Y方向相反側之兩端部,且於該等突出部714、715之Y方向側,形成有缺口7141、7151。該等缺口7141、7151及上述缺口7121、7131與後述之調整框72之固定部722、723之缺口7221、7231扣合。
突出部716、717形成於本體部711之大致中央部分之兩側部。
另,突出部712~715相當於本發明之複數個扣合部。
突出部718係如圖14及圖17所示般,於本體部711形成於突出部712、713之間。於該突出部718,形成有供上述螺絲S3螺合之孔部7181,藉由使螺絲S3螺合於該孔部7181,而該螺絲S3於沿著X方向之方向上移動(參照圖18)。
圖18係顯示於安裝構件71安裝調整框72及螺絲S3後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9係顯示調整框72傾斜時之轉動軸R3之圖。另,圖18及圖19之調整框72係顯示對應於液晶面板353中、紅色光用液晶面板353R及藍色光用液晶面板353B之光學補償裝置7之調整框72之配置狀態。
[對安裝構件之調整框之安裝]
上述調整框72係如圖18所示,以光學補償元件51之表面51A面向Z方向側之狀態固定。具體而言,調整框72之固定部722、723之缺口7221、7231分別與安裝構件71之突出部712、715之缺口7121、7151扣合。另一方面,於安裝構件71之突出部713、714之缺口7131、7141,調整框72之任一者之固定部722、723之缺口7221、7231均不扣合。藉此,調整框72係如圖19所示,由上述缺口7121、7221及缺口7151、7231之2點支持,且以將該2點設為支點之轉動軸R3為中心轉動自如 地固定於安裝構件71。
[光學補償元件之傾斜度調整]
圖20係自Y方向側觀看調整框72最大限度傾斜之狀態之光學補償裝置7之立體圖。
以下,雖對光學補償元件51相對於紅色光用液晶面板353R之位置調整(傾斜度調整)進行說明,但光學補償元件51相對於藍色光用液晶面板353B之位置調整亦相同。
於安裝構件71之突出部718,如圖20所示,形成有孔部7181,且螺絲S3螺合於該孔部7181。然後,自X方向側插入於孔部7181之螺絲S3係可移動地安裝於與安裝構件71之面71B大致平行、即沿著X方向之方向上。因此,若使螺絲S3旋轉,且移動至圖18及圖20所示之位置為止,則調整部724之第2抵接部7242向與X方向相反方向移動。藉由使該第2抵接部7242向與X方向相反方向移動,而第1抵接部7241向與Z方向相反方向側彎曲,進而調整框72之Y方向側、且與X方向相反方向側之端部向Z方向傾斜。藉此,調整框72以轉動軸R3為中心向與Z方向相反方向傾斜。
即,藉由將相對於上述安裝構件71之面71B接近或分離之方向上之調整部724之移動量(第1抵接部7241之彎曲量)根據螺絲S3之插入量而調整,而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量。另,螺絲S3相當於本發明之移動構件。
圖21係顯示調整框72傾斜時之轉動軸R4之圖。另,圖21之調整框72係顯示對應於液晶面板353中、綠色光用液晶面板353G之光學補償裝置7之調整框72之配置狀態。
其次,說明光學補償元件51相對於綠色光用液晶面板353G之位置調整。
對應於綠色光用液晶面板353G之光學補償裝置7之調整框72係如 圖21所示,以光學補償元件51之背面51B面向Z方向之狀態安裝於安裝構件71。即,以對應於上述紅色光用液晶面板353R及藍色光用液晶面板353B之調整框72之固定部722位於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之方式,以旋轉180度之狀態安裝。
具體而言,調整框72之固定部722、723之缺口7221、7231分別與安裝構件71之突出部713、714之缺口7131、7141扣合。另一方面,於安裝構件71之突出部712、715之缺口7121、7151,調整框72之任一者之固定部722、723之缺口7221、7231均不扣合。藉此,調整框72係如圖21所示,由上述缺口7131、7221及缺口7141、7231之2點支持,且以將該2點設為支點之轉動軸R4為中心轉動自如地固定於安裝構件71。
又,於安裝構件71之突出部718,如圖21所示,形成有孔部7181,且螺絲S3螺合於該孔部7181。然後,自與X方向相反方向側插入於孔部7181之螺絲S3可移動地安裝於與安裝構件71之面71B大致平行、即沿著X方向之方向上。因此,若使螺絲S3旋轉,則調整部725之第2抵接部7252向X方向側移動。藉由使該第2抵接部7252向X方向側移動,而第1抵接部7251向與Z方向相反方向側彎曲,進而調整框72之Y方向側、且X方向側之端部向Z方向傾斜。藉此,調整框72以轉動軸R4為中心向與Z方向相反方向傾斜。
即,藉由將相對於上述安裝構件71之面71B接近或分離之方向上之調整部724之移動量(第1抵接部7241之彎曲量)根據螺絲S3之插入量而調整,而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量。
[藉由整流部進行之冷卻風之整流]
圖22係顯示藉由整流部729進行整流之冷卻風之流動之圖。另,圖22之調整框72係顯示對應於液晶面板353中、紅色光用液晶面板353R及藍色光用液晶面板353B之光學補償裝置7之調整框72之配置狀 態。
自上述冷卻裝置CU送出之冷卻風相對於各液晶面板353、光學補償裝置7及出射側偏光板354沿Y方向流通。此時,整流部729係如圖22所示般,使該冷卻風朝向出射側偏光板354流通。
具體而言,該冷卻風之一部分沿整流部729之前端部分之光出射側之端面流通,並沿朝向出射側偏光板354之方向流通。然後,該冷卻風沿該出射側偏光板354於Y方向上流通,藉此,冷卻出射側偏光板354。
另一方面,雖省略圖示,但向整流部727流通之冷卻風沿該整流部727之前端部分之光入射側之端面流通,並向液晶面板353流通。該冷卻風沿該液晶面板353於Y方向上流通,藉此,冷卻液晶面板353。
另,雖省略圖示,但於對應於綠色光用液晶面板353G之光學補償裝置7中,上述整流部726與整流部727相同地發揮功能,上述整流部728與整流部729相同地發揮功能。
[第2實施形態之效果]
以上說明之本實施形態之投影機係除了發揮與上述投影機1相同之效果以外,發揮以下效果。
因第2抵接部7242、7252隨著螺絲S3之移動而移動,且隨著第2抵接部7242、7252之移動而第1抵接部7241、7251彎曲,故若第2抵接部7242、7252最大限度地藉由螺絲S3而移動,則保持部721最大限度地傾斜。據此,可藉由簡易構成之調整框72,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又,因螺絲S3與安裝構件71之對向於光學補償元件51之面71B大致平行地移動,故即便於螺絲S3被出射側偏光板354覆蓋之情形時,亦可使螺絲S3移動。因此,既便於組裝光學補償裝置7之後,亦可調整保持部721及保持部721所保持之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
因根據螺絲S3相對於第2抵接部7242、7252之移動量,而調整保 持部721之傾斜量,故除了可簡易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量之外,亦可藉由調整該移動量,而微調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因此,除了可以簡單之構成容易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之外,即便於將調整框72固定於安裝構件71之後,亦可微調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
此處,由於紅色光用液晶面板、綠色光用液晶面板及藍色光用液晶面板中,綠色光用液晶面板353G與其他液晶面板353R、353B不同,必須使入射至該液晶面板353G之光反轉,故必須將使對應於該綠色光用液晶面板353G之光學補償裝置7之光學補償元件51傾斜之轉動軸設為不同。因此,於先前之光學補償裝置中,必須分別設置對應於紅色光用液晶面板353R及藍色光用液晶面板353B之光學補償裝置、與對應於綠色光用液晶面板353G之光學補償裝置。
相對於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因一對調整部724、725形成為相對於光學補償元件51之中心而大致點對稱,故可藉由使該調整框72旋轉180°,而將光學補償元件51之轉動軸設為不同。因此,因於對應於全部液晶面板353各者之光學補償裝置中,可使用同一調整框72,故可降低製造成本。
第2抵接部7242、7252於隨著螺絲S3之移動而移動時,藉由第1抵接部7241、7251自安裝構件71受到之反作用力,而向與移動方向相反方向對第2抵接部7242、7252賦能。藉此,可將保持部721之傾斜量設定為與螺絲S3之移動量相應之值,而可維持保持部721之傾斜狀態。
藉由使安裝構件71之複數個缺口7121、7131、7141、7151之任一者與一對固定部722、723之缺口7221、7231扣合,而以該扣合部位為支點使保持部721傾斜。藉此,可以將至少2個支點設為中心之轉動軸R3、R4為中心使光學補償元件51轉動。因此,可相對於液晶面板 353而適當且切實地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
[實施形態之變化]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於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之變化、改良等係涵蓋於本發明者。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調整部523藉由調整作為插入構件之螺絲S2之螺合量,而接近作為安裝構件之第1保持構件41,且調整保持光學補償元件51之保持部521之傾斜量。又,調整部523位於與固定部522所在之保持部521之角部CR2、CR3不同之角部CR1。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即,只要可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量,且調整該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則調整部523之構成及位置不限。
例如,亦可採用藉由插拔插入構件調整插入量而調整上述傾斜量,並於調整後,以固定構件(例如、接著劑等)固定插入構件之構成。
又,例如、作為調整部,亦可設為於保持部521設置向自中心CN1離開之方向突出之桿且操作該桿而調整傾斜量,並於調整後固定保持部521之構成。
進而,調整部523根據螺絲S2相對於第1保持構件41之插入量,向接近該第1保持構件41之方向移動,而使保持部521及光學補償元件51傾斜。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例如、亦可設為將調整部向自第1保持構件41離開之方向移動,而使保持部521及光學補償元件51傾斜之構成。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例示於存在對角關係之2個角部CR2、CR3之各者,設置彎曲部5221及固定本體部5222之構成。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例如、亦可為僅於一對固定部522之任一者,設置彎曲部5221及固定本體部5222之構成。又,固定部522亦可為不存在固定本體部5222,藉由於作為安裝構件之第1保持構件41插入彎曲部 5221,而固定於該第1保持構件41之構成。
另,藉由於一對固定部522之各者設置彎曲部5221及固定本體部5222,可更切實地抑制假想線R1相對於Z軸之轉動,可更適當地實施光學補償元件51之位置調整。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例示於存在對角關係之2個角部CR2、CR3設置固定部522,且以大致45°地交叉於光學補償元件51之各邊之假想線R1為中心使保持部521轉動,而調整光學補償元件51之傾斜量之構成。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即,假想線R1相對於光學補償元件51之各邊之角度亦可大於45°,或不滿45°。
另,亦可沿正交於光學補償元件51之邊之假想線,例如於角部CR2、CR4設置固定部522。於該情形時,例如,亦可將調整部523設置於角部CR3,或設置於角部CR1與角部CR3之間。
又,已例示設置2個固定部522之構成。然而,並非限於此,例如、亦可沿X方向或Y方向之一方向設置複數個固定部522。又,亦可藉由沿X方向或Y方向之一方向使保持部521彎折而設置彎曲部,而形成1個固定部。即便於此種構成,亦可沿通過固定部之配置位置之假想線使保持部521傾斜。又,由於藉由固定部,可固定保持部521,而可抑制位置偏移,故可更高精度地調整傾斜量。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作為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之光學補償裝置5、7固定於在光入射側之面保持作為光調變裝置之液晶面板353之第1保持構件41、61之光出射側之面。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即,亦可將光學補償裝置5、7安裝於與保持液晶面板353之第1保持構件41、61不同之構件。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調整框52、72係具備朝向位於光學補償元件51之光路後段之光學零件即出射側偏光板354使空氣流通之整流部524、726~729之構成。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例如、整流部 524、726~729亦可與保持部521一體地設置,或單獨地設置。又,藉由整流部524、726~729變更流通方向後之空氣被送風之冷卻對象並不限於出射側偏光板354,亦可為液晶面板353等其他零件。此外,亦可不設置整流部524、726~729。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調整位置前之光學補償元件51之中心CN1與自液晶面板353出射之光之中心軸CN2不一致。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即,其等亦可一致。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保持部521具備一對固定部522。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例如、亦可設為保持部521替代上述一對固定部522,而具備第2實施形態之一對固定部722、723。即便於該情形時,亦可發揮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調整框72具備一對固定部722、723。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例如、亦可設為調整框72替代上述一對固定部722、723,而具備第1實施形態之一對固定部522。即便於該情形時,亦可發揮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螺絲S3與安裝構件71之面71B平行(沿著X方向之方向)地移動。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例如、亦可設為螺絲S3於對向於安裝構件71之面71B之方向(沿著Z方向之方向)上移動。於該情形時,安裝構件71係只要設置在對向於調整部724、725之第2抵接部7242、7252之位置突出之突出部及於該突出部設置供螺絲S3螺合之孔部即可。
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調整框72係於保持部721之Y方向側之緣部及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之緣部設置一對調整部724、725。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例如、亦可僅設置調整部724、725中之任一者。即,亦可分別設置對應於紅色光用液晶面板353R及藍色光用液晶面板353B之光學補償裝置7之調整框72、與對應於綠色光用液晶面板 353G之光學補償裝置7之調整框72。
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設為安裝構件71具備突出部712~715,且於該等突出部712~715之各者,形成有缺口7121、7131、7141、7151。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例如、亦可僅具備突出部712、715,或僅具備突出部713、714。即,亦可分別設置對應於紅色光用液晶面板353R及藍色光用液晶面板353B之光學補償裝置7之安裝構件71、與對應於綠色光用液晶面板353G之光學補償裝置7之安裝構件71。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光源裝置31係具有光源燈311之構成。然而,本發明並非限於此。即,亦可為如上述般具有LED或LD等固體光源之構成,或使自LD出射之光入射至螢光體、且利用自該螢光體出射之光之構成。
進而,光源裝置並非限於1個,亦可設置複數個光源裝置。
雖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投影機1具備3個液晶面板353作為光調變裝置,但本發明並非限於此。即,於使用2個以下、或4個以上液晶面板之投影機,亦可應用本發明。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光學單元3之各光學零件之配置位置可適當變更,例如、亦可採用俯視下具有大致L字形狀之構成、或俯視下具有大致U字形狀之構成。
雖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採用光束入射面與光束射出面不同之透過型液晶面板353,但亦可使用光入射面與光射出面相同之反射型液晶面板。
雖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例示具備液晶面板353作為光調變裝置之投影機1,但只要為可根據圖像資訊而對入射光束進行調變之光調變裝置,亦可使用使用微鏡之器件、例如利用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數位微鏡器件)等者等、使用液晶以外之光調變 裝置之光調變裝置。於使用此種光調變裝置之情形時,亦可使用具有視角補償功能以外之功能之光學元件作為光學補償元件。又,於使用此種光調變裝置之情形時,可省略各偏光板352、354。
5‧‧‧光學補償裝置
41‧‧‧第1保持構件
41B‧‧‧光出射側之面
51‧‧‧光學補償元件
52‧‧‧調整框
353‧‧‧液晶面板
521‧‧‧保持部
522‧‧‧固定部
523‧‧‧調整部
524‧‧‧整流部
5211‧‧‧開口部
5221‧‧‧彎曲部
5222‧‧‧固定本體部
5231‧‧‧孔部
CR1‧‧‧角部
CR4‧‧‧角部
S1‧‧‧螺絲
S2‧‧‧螺絲(插入構件)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特徵在於包含:光學補償元件,其對光調變裝置進行光學補償;及調整框,其調整上述光學補償元件相對於上述光調變裝置之角度;且上述調整框包含:大致矩形之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光學補償元件;一對固定部,其自上述保持部之成為大致對角之位置分別向交叉於上述保持部之方向延伸,且分別固定於安裝上述調整框之安裝構件;及調整部,其配置於自上述一對固定部離開之位置,且藉由以連結上述一對固定部之假想線為中心使上述保持部傾斜,而使上述光學補償元件傾斜。
  2. 如請求項1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中:上述調整部係藉由向相對於上述安裝構件接近之方向移動,而使上述保持部傾斜。
  3. 如請求項2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中:上述調整部包含供插入於上述安裝構件之插入構件插通之孔部;且藉由根據上述插入構件對上述安裝構件之插入量調整相對於上述安裝構件之移動量,而調整上述保持部之傾斜量。
  4. 如請求項3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中:上述保持部係藉由上述調整部而傾斜,藉此對上述插入構件向與插入方向相反之方向賦能。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中:上述調整部設置於上述保持部中與上述一對固定部之配置位置不同之角部附近。
  6. 如請求項1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中:上述調整部係以自上述調整框向外周側延伸之方式形成;且上述調整部包含:第1抵接部,其抵接於上述安裝構件;及第2抵接部,其抵接有於上述安裝構件中與對向於上述光學補償元件之面大致平行地移動之移動構件;且上述第1抵接部具有可撓性。
  7. 如請求項6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中:上述保持部之傾斜量係根據抵接於上述第2抵接部之狀態下之上述移動構件之移動量而調整。
  8. 如請求項6或7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中:上述調整框包含一對上述調整部;且一對上述調整部係自上述安裝構件側觀看,形成於成為相對於上述光學補償元件之中心而大致點對稱之位置。
  9. 如請求項6或7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中:上述第2抵接部係藉由上述第1抵接部自上述安裝構件受到之反作用力,而對上述移動構件賦能。
  10.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中:上述假想線係相對於上述保持部所保持之上述光學補償元件之各邊傾斜大致45°之直線。
  11. 如請求項6或7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中:上述安裝構件包含扣合上述一對固定部之複數個扣合部;且上述一對固定部及上述複數個扣合部分別包含相互扣合之缺 口。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其中:上述一對固定部之至少任一者包含:彎曲部,其自上述保持部彎曲;及固定本體部,其自上述彎曲部之前端與上述保持部大致平行地延伸,且固定於上述安裝構件。
  13. 一種投影機,其特徵在於包含:光源裝置;光調變裝置,其對自上述光源裝置出射之光進行調變;投射光學裝置,其投射經由上述光調變裝置調變後之光;及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且上述光學補償元件調整機構配置於上述光調變裝置與上述投射光學裝置之間。
  14. 如請求項13之投影機,其中:上述光調變裝置包含:液晶面板,其對入射之光進行調變;及保持構件,其係於光入射側保持上述液晶面板;且上述保持構件係上述安裝構件;且於上述保持構件之光出射側之面,固定有上述一對固定部。
  15. 如請求項13或14之投影機,其包含:偏光板,其配置於上述光調變裝置與上述投射光學裝置之間;及冷卻裝置,其對該投影機之成為冷卻對象之構件送出冷卻風;且上述調整框包含:整流部,其使自上述冷卻裝置送風之冷卻風朝向上述偏光板流通。
  16. 如請求項13至14中任一項之投影機,其中:於藉由上述調整部將上述光學補償元件傾斜前,自上述光調變裝置出射之光之中心軸透過自上述光學補償元件之中心離開之位置。
TW104134985A 2014-10-27 2015-10-23 Optical compensation element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projector TWI572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8488 2014-10-27
JP2015158558A JP6668635B2 (ja) 2014-10-27 2015-08-10 光学補償素子調整機構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722A TW201617722A (zh) 2016-05-16
TWI572969B true TWI572969B (zh) 2017-03-01

Family

ID=55973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4985A TWI572969B (zh) 2014-10-27 2015-10-23 Optical compensation element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projecto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3329B2 (zh)
EP (1) EP3214494A4 (zh)
JP (1) JP6668635B2 (zh)
KR (1) KR20170057414A (zh)
CN (1) CN106687859A (zh)
TW (1) TWI5729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0766B (zh) * 2019-04-19 2022-03-08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模块及投影机
JP2021033208A (ja) * 2019-08-29 2021-03-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光学系の調整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24591A (en) * 2003-03-10 2004-11-16 Seiko Epson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apparatus
TW200527026A (en) * 2004-01-15 2005-08-16 Seiko Epson Corp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TW200528906A (en) * 2004-02-18 2005-09-01 Seiko Epson Corp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15041A1 (en) 1991-02-22 1992-09-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ion-type liquid crystalline projector
JP3767047B2 (ja) * 1996-04-26 2006-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3794250B2 (ja) * 2000-07-17 2006-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4168899B2 (ja) 2003-10-16 2008-10-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用筐体、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TWI291039B (en) * 2006-04-20 2007-12-11 Benq Corp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position of mirr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190546B2 (ja) * 2006-05-02 2008-12-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4404113B2 (ja) 2007-08-06 2010-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補償素子調整機構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9169046A (ja) * 2008-01-16 2009-07-30 Seiko Epson Corp 補償素子調整機構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0020052A (ja) * 2008-07-10 2010-01-28 Seiko Epson Corp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0054657A (ja) 2008-08-27 2010-03-11 Panasonic Corp 位相補償板調整保持装置
JP2010230726A (ja) 2009-03-25 2010-10-1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視野角補償方法
JP2010286691A (ja) 2009-06-12 2010-12-24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817264B2 (ja) * 2011-07-05 2015-1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24591A (en) * 2003-03-10 2004-11-16 Seiko Epson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apparatus
TW200527026A (en) * 2004-01-15 2005-08-16 Seiko Epson Corp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TW200528906A (en) * 2004-02-18 2005-09-01 Seiko Epson Corp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07967A1 (en) 2017-10-26
EP3214494A1 (en) 2017-09-06
JP2016085443A (ja) 2016-05-19
TW201617722A (zh) 2016-05-16
CN106687859A (zh) 2017-05-17
US10073329B2 (en) 2018-09-11
EP3214494A4 (en) 2018-03-21
KR20170057414A (ko) 2017-05-24
JP6668635B2 (ja) 2020-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82213B2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8250277A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US8985784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micro projector using the same
CN107621747B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US7086745B2 (en) Optical component casing,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US9420244B2 (en) Reflective polarizing plate apparatus, electro-optic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JP3702890B2 (ja) 光学組立体、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5084242B2 (ja) 光学素子調整機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TWI572969B (zh) Optical compensation element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projector
JPWO2020026706A1 (ja) 光学モジュール、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光学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9169046A (ja) 補償素子調整機構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9169042A (ja) 補償素子調整機構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5849589B2 (ja) 反射型偏光板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5084596A (ja) 光学装置、光学変換素子姿勢調整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7057598A (ja) 光学部品用筐体、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4205686A (ja) プロジェクタ用筐体及びこの筐体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10091645A (ja) 調整機構、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962601B2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WO2016067580A1 (ja) 光学補償素子調整機構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4205715A (ja) レンズ支持構造体、投写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5776392B2 (ja) 反射型偏光板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4246059A (ja) 光学部品用筐体、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6020673B2 (ja) 反射型偏光板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1180488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834711B2 (ja) 反射型偏光板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