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0332B - Motion guidanc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Motion guidanc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0332B
TWI570332B TW100144410A TW100144410A TWI570332B TW I570332 B TWI570332 B TW I570332B TW 100144410 A TW100144410 A TW 100144410A TW 100144410 A TW100144410 A TW 100144410A TW I570332 B TWI570332 B TW I5703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ody
curved surface
moving block
path
peripheral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4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7286A (en
Inventor
Toru T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T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k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37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7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0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03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16C29/0611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return passages, i.e. the passages where the rolling elements do not carry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3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 F16C29/0638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with balls
    • F16C29/0642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with balls with four rows of balls
    • F16C29/0647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with balls with four rows of balls with load directions in X-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16C29/0609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end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where the rolling elements change direction, e.g. end c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37Loose spacing bodies
    • F16C33/3706Loose spacing bodies with concave surfaces conforming to the shape of the rolling elements, e.g. the spacing bodies are in sliding contact with the roll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38Ball cages
    • F16C33/3825Ball cages formed as a flexible belt, e.g. spacers connected by a thin fil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Description

運動引導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在轉動體的無限循環路內裝入有旋轉自如地保持該轉動體的多數個間隔件的運動引導裝置。
就這種運動引導裝置而言,已知有專利文獻1所揭示者。這種運動引導裝置是由以下構件所構成:沿著長邊方向形成有轉動體之轉動體滾動面的導軌;經由在前述轉動體滾動面滾動的多數個轉動體組裝在前述導軌,並且具有這些轉動體之無限循環路的移動塊;以及與轉動體一起在該移動塊之無限循環路內移動的複數個分隔件,藉由使轉動體在前述無限循環路內循環,便可使移動塊與導軌進行相對的往復運動。
前述移動塊是由以下構件所構成:具有可供轉動體在導軌與移動塊之間一邊承受荷重一邊滾動的負荷轉動體通路及設成與該負荷轉動體通路平行的轉動體返回通路的移動塊主體;以及具有將前述負荷轉動體通路及轉動體返回通路連接而形成前述無限循環路的一對方向轉換路,並且可固定在前述移動塊主體的一對端板。再者,前述分隔件是以該分隔件的軸線與連結相鄰的轉動體之各個中心點的直線一致的方式配置在這些轉動體間。又,在前述分隔件之與轉動體的接觸面形成有相應於轉動體之外周形狀的球面座。
如此構成的專利文獻1的運動引導裝置,在前述轉動體進入方向轉換路時,該轉動體會沿著構成方向轉換路的外周側引導曲面以圓弧狀滾動。另一方面,前述分隔件是配置成連結相鄰的轉動體之各個中心點的直線與其軸線一致,因此在轉動體通過前述方向轉換路之外周側引導曲面的開始位置,然後沿著該外周側引導曲面朝離開前述導軌之轉動體滾動面的方向開始滾動的同時,經由前述球面座與轉動體接觸的分隔件是較轉動體更為慢慢地接近構成方向轉換路的內周側引導曲面。為了避免該分隔件在軌道之變位所導致的該分隔件與方向轉換路內的內周側引導曲面之干擾,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運動引導裝置是使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形成由不同曲率之複數個曲面所構成的複合曲面。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304046號公報
在這種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運動引導裝置的情況,前述移動塊主體與各端板的分割面是,與包含前述方向轉換路之內周側引導曲面的開始位置及該方向轉換路之外周側引導曲面的開始位置的平面一致。亦即,前述方向轉換路 之內周側引導曲面的開始位置與該方向轉換路之外周側引導曲面的開始位置相對於轉動體的滾動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在移動塊之負荷轉動體通路內滾動而來的轉動體沿著前述外周側引導曲面朝離開前述導軌之轉動體滾動面的方向開始滾動時,配置在相鄰的轉動體間的分隔件在到達前述方向轉換路之內周側引導曲面的開始位置之前,就會慢慢接近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
該結果,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運動引導裝置,很可能在前述分隔件到達形成於複合曲面的內周側引導曲面的開始位置時,該內周側引導曲面與分隔件就已經互相干擾。該結果,便產生前述無限循環路內的轉動體之順暢循環受到阻礙的課題。
本發明是鑒於這種課題而研發創作,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止間隔件因為經常使用所導致的磨損,該結果可使形成於移動塊的無限循環路內的轉動體之循環順暢的運動引導裝置。
為了達成這種目的的本發明之運動引導裝置是具備:可供轉動體沿著長邊方向滾動的導軌;經由多數個轉動體(例如滾珠)組裝在前述導軌,並且具有該轉動體的無限循環路,且可沿著該導軌移動自如的移動塊;以及在前述移動塊的無限循環路內間設於彼此相鄰的轉動體之間的間隔件,前述移動塊具備:具有可供前述轉動體在與導軌之 間一邊負荷荷重一邊滾動的負荷轉動體通路及與該負荷轉動體通路平行的轉動體返回通路的移動塊主體;以及可固定在該移動塊主體的一對轉換路形成體。而且,各轉換路形成體具有將前述負荷轉動體通路及轉動體返回通路連結而形成前述無限循環路的方向轉換路,各轉換路形成體所具備的方向轉換路是具有:使前述轉動體之滾動方向連續變化的轉換部;以及從前述移動塊主體的轉動體返回通路延伸而將該轉動體返回通路及前述轉換部連結,前述轉動體會被引導成直線狀,另一方面容許前述間隔件之曲線狀移動的轉換準備部。
根據如此構成的本發明之運動引導裝置,前述轉換路形成體所具備的方向轉換路是具有:使前述轉動體被引導成直線狀,另一方面容許前述間隔件之曲線狀移動的轉換準備部,因此可避免轉動體開始進入方向轉換路時之前述間隔件與前述方向轉換路的內周側引導曲面之干擾,因而可使形成於移動塊的無限循環路內的轉動體之循環順暢。
以下,使用所附圖面來詳細說明適用本發明的運動引導裝置之實施形態。
第1圖是將間隔件裝入轉動體之無限循環路的運動引導裝置之第一實施形態。該運動引導裝置是由以下構件所 構成:延伸成直線狀的導軌1;以及經由作為轉動體的多數個滾珠5組裝在前述導軌1的移動塊2,藉由在固定部鋪設前述導軌1,並在前述移動塊2搭載各種搬送對象物,便可沿著導軌1往復運動自如地引導該搬送對象物。
前述導軌1是形成略剖面四角形狀的長方體。在該導軌1沿著長邊方向以既定的間隔形成有從上面貫穿至底面的螺栓安裝孔12,而可使用插入在該螺栓安裝孔12的固定用螺栓,將導軌1穩固地固定在基座、支柱等的固定部。又,在該導軌1的左右兩側面分別沿著長邊方向設有突部10。在各突部10的上下方向各設有一條滾珠滾動面11,整個導軌設有四條滾珠滾動面11。
另一方面,前述移動塊2是由:移動塊主體3;以及可安裝在該移動塊主體3之往復移動方向之兩端的一對蓋體4所構成。在該蓋體4安裝有密封構件,該密封構件是將蓋體4與導軌1的間隙密封,並防止附著在導軌1的灰塵等侵入移動塊2的內部。
第2圖是第1圖所示的運動引導裝置當中除去蓋體4的正面圖。前述移動塊主體3是具有與導軌1之上面相對向的水平部3a、以及與導軌1之兩側面相對向的一對裙部3b而形成略通道狀,在一對裙部3b之間收容著前述導軌1的上半部分。如第1圖所示,前述蓋體4會被安裝在該移動塊主體3的端部,因此是形成與該移動塊主體3大致相同的形狀。又,在前述移動塊主體3的水平部3a設有為了用螺栓將搬送對象物固定的頂孔20。
在面向前述導軌1的裙部3b的內側設有與該導軌1之滾珠滾動面11相對向的滾珠5的負荷滾珠滾動面30,藉由使這些負荷滾珠滾動面30與導軌1的滾珠滾動面11相對向,便構成可供滾珠5在導軌1與移動塊2之間一邊負荷荷重一邊滾動之作為負荷轉動體通路的負荷滾珠通路31。前述負荷滾珠滾動面30是在各裙部3b的內側面各設有兩條,在前述移動塊主體3設有四條負荷滾珠通路31。 又,在各裙部3b對應於各負荷滾珠通路31略與該負荷滾珠通路31平行地設有作為轉動體返回通路的滾珠返回通路32。該滾珠返回通路32的內徑是設定得比滾珠5的直徑稍大,前述滾珠5會以從荷重釋放的狀態在該滾珠返回通路32內滾動。
再者,在可固定於前述移動塊主體3之兩端面的一對蓋體4,設有將前述負荷滾珠通路31及滾珠返回通路32連結的方向轉換路44,而可使滾珠5在負荷滾珠通路31與滾珠返回通路32之間往來。亦即,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引導裝置是在一個蓋體4設有四條方向轉換路44。此外,第2圖當中,符號33是用來固定前述蓋體4的頂孔,符號34是將導軌1的側面與移動塊主體3的裙部3b之間密封的密封構件,符號35是將導軌1的上面與移動塊主體3的水平部3a之間密封的密封構件。
在前述蓋體4之與移動塊主體3的抵接面是如第3圖所示,對應於前述移動塊主體3的負荷滾珠通路31及滾珠返回通路32形成有四條構成前述滾珠5之方向轉換路 44的略U形外周側引導面41。在該外周側引導面41的上下形成有形成半圓狀的一對凹槽42。又,在該蓋體4設有對應於前述移動塊主體3之頂孔33的定位用突座(未圖示),只要將該定位用突座嵌合在前述移動塊主體3的頂孔33,便可容易使蓋體4相對於該移動塊主體3定位並固定。
在如此構成的蓋體4的端面與前述移動塊主體3之間便可夾入前述滾珠5的方向轉換路之構成要素的滾珠引導構件7。該滾珠引導構件7是如第4圖所示,具備:構成前述滾珠5之方向轉換路44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以及嵌合在形成於前述蓋體4之外周側引導面41的一對凹槽42的一對凸部72。如第3圖所示,將前述滾珠引導構件7的凸部72嵌合在前述蓋體4的凹槽42時,便可在前述外周側引導面41與內周側引導曲面71之間完成內徑比滾珠5之直徑稍大的前述方向轉換路44。亦即,只要將滾珠引導構件7嵌合在前述蓋體4,便可完成滾珠5的方向轉換路44。
藉由將嵌合有上述滾珠引導構件7的蓋體4安裝在前動塊主體3之往復移動方向的兩端,形成於該移動塊主體3的負荷滾珠通路31及滾珠返回通路32便可藉由前述滾珠引導構件7及蓋體4所構成的方向轉換路44而連結。藉此,在前述移動塊2就會具備滾珠5的無限循環路。
在形成於該移動塊2的無限循環路內,在前述負荷滾珠通路31一邊負荷荷重一邊滾動而來的滾珠5,隨著前述 移動塊2之沿著導軌1之長邊方向的移動而結束在前述負荷滾珠通路31的滾動時,會從荷重釋放而進入一方蓋體4的方向轉換路44,並以無負荷狀態朝負荷滾珠通路31之滾動方向的反方向在前述移動塊主體3的滾珠返回通路32內滾動。另一方面,結束在前述滾珠返回通路32內之滾動的滾珠5會經由另一方蓋體4的方向轉換路44再度進入導軌1與移動塊主體3之間,並且一邊負荷荷重一邊在前述負荷滾珠通路31內滾動。
具備這種滾珠5之無限循環路的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引導裝置是如第5圖所示,為了防止裝入在前述移動塊2之無限循環路的滾珠5彼此相互接觸,在彼此相鄰的各滾珠5之間介設安裝有間隔件6。該間隔件6是使合成樹脂形成略圓板狀,在前述滾珠5的滾動方向兩端各自形成有作為可供該滾珠5滑接之球面座的滾珠保持座60。各間隔件6是以連結相鄰的滾珠5彼此之各個中心點的直線L與該間隔件6之軸線一致的方式配置在相鄰的滾珠5間。
上述滾珠保持座60是形成略近似滾珠5之球面的凹球面狀,而且其構成是使相鄰的滾珠5相對於該滾珠保持座60幾乎沒有間隙地相接。換言之,藉由在位於滾珠5之左右的一對間隔件6之間配置滾珠5,這些間隔件6的滾珠保持座60就會抱住滾珠5。藉此,在運動引導裝置的無限循環路內沒有間隙地排列滾珠5及間隔件6時,滾珠5在間隔件6的滾珠保持座60上就不會不穩定地搖動,而可在該無限循環路內使滾珠5及間隔件6不致蛇行地循環 。
如此構成的間隔件6及前述滾珠5是交互排列在無限循環路內,藉此,可防止在無限循環路內滾動的滾珠5彼此的接觸,而可謀求滾珠5之順暢的循環,進一步謀求移動塊2相對於導軌1之旋轉運動的圓滑化,除此之外,還可減輕運動引導裝置起動時滾珠5彼此之碰撞聲的產生。
以上述方式構成的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引導裝置是如第6圖所示,形成於各蓋體4的方向轉換路44具備:使前述滾珠5之滾動方向連續變化的轉換部44a;以及將形成於前述移動塊主體3的滾珠返回通路32及前述轉換部44a連結的轉換準備部44b。亦即,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引導裝置的各蓋體4相當於本發明之轉換路形成體。又,前述轉換部44a的外周曲面是形成由單一曲率形成的圓弧狀曲面,另一方面,前述轉換準備部44b的外側面是接連於前述滾珠返回通路32,因此是形成直線狀。亦即,前述方向轉換路44的外周側引導面41是形成具備曲面部及直線部的複合面。
而且,在形成於前述移動塊主體3的負荷滾珠通路31內滾動而來的滾珠5,在由前述蓋體4及滾珠引導構件7所構成的方向轉換路44的轉換部44a內沿著其外周曲面以單一圓弧狀滾動之後,會通過前述轉換準備部44b而滾動至前述滾珠返回通路32內。此處的一對間隔件6是經由滾珠保持座60抱住滾珠5,各間隔件6是以連結相鄰的滾珠5彼此之各個中心點的直線與其軸線一致的方式配置 在相鄰的滾珠5間。
因此,在接連於前述負荷滾珠通路31的方向轉換路44的進入區域A當中,在該負荷滾珠通路31滾動而來的滾珠5通過前述轉換部44a的起點S,並沿著該轉換部44a的外周曲面朝離開前述導軌1之滾珠滾動面11的方向開始滾動的同時,接觸於該滾珠5之後方的間隔件6也會朝離開導軌1之滾珠滾動面11的方向開始移動。亦即,前述間隔件6在到達前述轉換部44a的起點S之前,就會慢慢接近前述滾珠引導構件7之內周側引導曲面71而變位。間隔件6在該方向轉換路44內的位移在接連於前述移動塊2之滾珠返回通路32的方向轉換路44的誘導區域C也會發生。
另一方面,在設於前述方向轉換路44的進入區域A與誘導區域C之間,並且配置於該方向轉換路44之中央的引導區域B,滾珠5與間隔件6的接觸狀態是固定的,因此,前述間隔件6不會再接近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而是與該內周側引導曲面71保持一定的距離而移動。
如此,間隔件6在方向轉換路44內的軌道並不像滾珠5在前述方向轉換路44內的滾動軌道是單一圓弧狀,而是在該方向轉換路44的進入區域A、引導區域B及誘導區域C的各區域不同。
因此,假如構成前述方向轉換路44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是形成與前述外周側引導面41同樣的複合曲面,則該間隔件6與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可能會因為前述方 向轉換路44內之間隔件6的變位而相互干擾。
然而,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引導裝置是考慮到方向轉換路44之進入區域A及誘導區域C的間隔件6之變位,使形成於前述滾珠引導構件7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由不同曲率的三種區域71a、71b、71c形成,以免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與間隔件6相互干擾。亦即,在前述方向轉換路44所具備的轉換準備部44b當中,其外側面是形成沿著滾珠5之滾動方向的直線狀,另一方面,其內周面是形成曲線狀,前述滾珠在轉換準備部44b內會被引導成直線狀,另一方面,前述間隔件6則被容許曲線狀的移動。
具體而言,在前述方向轉換路44的引導區域B是如上所述,間隔件6不會再接近滾珠引導構件7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因此該引導區域B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b是與方向轉換路44的轉換部44a之外周曲面為同一圓心,並形成單一曲率的圓弧狀曲面。另一方面,在前述方向轉換路44的進入區域A及誘導區域C,以仿照間隔件6之變位的曲率形成有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a、71c。亦即,前述進入區域A及誘導區域C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a、71c的曲率半徑是設定得比前述引導區域B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b的曲率半徑大。此外,第6圖是為了容易理解間隔件6在方向轉換路44內的軌道,以一點鏈線來表示方向轉換路44內的滾珠5。
在此,前述方向轉換路44的誘導區域C是接連於內徑比滾珠直徑稍大的滾珠返回通路32,另一方面,前述進 入區域A是接連於與滾珠直徑略同一內徑的前述負荷滾珠通路31。亦即,進入區域A的方向轉換路44之內徑比前述誘導區域C的稍小,因此進入區域A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a的曲率半徑最好設定得比誘導區域C之內周側引導曲面71c的曲率半徑小。
如前所述,在前述方向轉換路44的進入區域A及誘導區域C當中,前述間隔件6在到達前述方向轉換路44之轉換部44a的起點S、S’之前,會慢慢接近前述滾珠引導構件7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因此,本實施形態的運動引導裝置當中,前述方向轉換路44之進入區域A及誘導區域C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a、71c的起點P、Q是較前述轉換部44a的起點S、S’更朝前述負荷滾珠通路31及滾珠返回通路32側變位。此外,由於前述方向轉換路44之轉換部44a的外周曲面是形成由單一曲率形成的圓弧狀曲面,因此第6圖是將前述負荷滾珠通路31側的起點S以及滾珠返回通路32側的起點S’描繪在與移動塊2之移動方向相對向的位置。
根據以上述方式構成的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引導裝置,形成於各蓋體4的方向轉換路44具有將前述滾珠返回通路32及前述轉換部44a連結的轉換準備部44b,該轉換準備部44b的外側面是接連於前述外周側引導面41,並且形成直線狀,另一方面,其內周面,也就是方向轉換路44之誘導區域C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c是形成曲面狀。該結果,在前述轉換準備部44b,前述滾珠5會被引導成直線 狀,另一方面,前述間隔件6則被容許曲線狀的移動。
因此,在前述負荷滾珠通路31或滾珠返回通路32滾動而來的滾珠5在通過用來轉換該滾珠5之滾動方向的前述轉換部44a的起點S、S’的同時,與該滾珠5之後方接觸的間隔件6會通過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a的起點P及誘導區域C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c的起點Q。
因此,在前述負荷滾珠通路31或滾珠返回通路32滾動而來的滾珠5在通過前述轉換部44a的起點S、S’,並沿著該轉換部44a的外周曲面朝離開或接近前述導軌1之滾珠滾動面11的方向滾動的同時,即使前述間隔件6相對於方向轉換路44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側會慢慢接近,但由於前述方向轉換路44之進入區域A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a或誘導區域C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c是以仿照方向轉換路44內之間隔件6之變位的曲率形成,因此可防止這些內周側引導曲面71a、71c與間隔件6的干擾。該結果,便可使形成於移動塊的無限循環路內的轉動體之循環順暢。
假如,配合前述方向轉換路44之轉換部44a的起點S、S’、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a的起點P及內周側引導曲面71c的起點Q來設計移動塊主體3與蓋體4的分割面,前述移動塊主體3及蓋體4之端面的構成會複雜化。然而,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引導裝置,前述移動塊主體3與蓋體4之分割面M是如第6圖所示,與包含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a之起點P及內周側引導曲面71c之起點Q的平 面一致。再者,是將構成前述方向轉換路44之內周側引導曲面71的滾珠引導構件7與蓋體4及移動塊主體3各別設置。藉此,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的曲面部分都會包含在蓋體4,因此可使前述移動塊主體3及蓋體4之端面的構成簡化。
第7圖是前述滾珠引導構件7之第二實施形態的放大圖。只要可防止形成於該滾珠引導構件7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與間隔件6的干擾,亦可將該內周側引導曲面71的形狀置換成近似由上述三種圓弧71a、71b、71c所構成的複合曲面的橢圓形。根據這種構成,可使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的成形簡化,因而可謀求運動引導裝置之製造的簡化。
此外,第6圖所示的實施形態當中,內周側引導曲面71是形成由三種圓弧71a、71b、71c所構成的複合曲面,但是該內周側引導曲面71的形狀並不限於此,只要可防止該內周側引導曲面71與間隔件6的干擾,亦可形成例如由四種以上的圓弧所構成的複合曲面、或是從回旋曲線等之特定公式導出的複合曲面。
又,上述實施形態說明了使用滾珠作為轉動體之例,但是轉動體並不限於滾珠,亦可使用滾輪。在該情況,轉動體之滾動面的剖面形狀亦可依所使用的滾輪之形狀設定為與滾珠之情況同樣的曲面狀的滾動面,或是單純平面狀的滾動面。
上述實施形態說明了為了防止滾珠進入前述方向轉換 路內時,因為間隔件之變位以致該間隔件與方向轉換路的內周側引導曲面之干擾,而將本發明適用於該方向轉換路之內周側引導曲面的例子,但是本發明亦可適用在,將藉由帶狀構件使複數個間隔件連結的連結體帶狀物裝入前述移動塊2之無限循環路內的運動引導裝置。若是這種運動引導裝置,為了防止因為前述間隔件之軌道的變位,以致連結該間隔件的帶狀構件與設於前述無限循環路之內壁並沿著滾珠之循環方向引導該帶狀構件的引導凹槽之干擾,可將本發明適用在前述引導凹槽。
第8圖是可適用本發明的運動引導裝置之第二實施形態。該運動引導裝置是由:延伸成直線狀的導軌101、以及經由作為轉動體之多數個滾珠組裝在前述導軌101的移動塊102所構成,藉由將前述導軌101鋪設在固定部,並在前述移動塊102搭載各種搬送對象物,便可沿著導軌101往復運動自如地引導該搬送對象物。
前述導軌101是形成略剖面四角形狀的長方體。在該導軌101沿著長邊方向以既定的間隔形成有從上面貫穿至底面的螺栓安裝孔120,使用插入於該螺栓安裝孔120的固定用螺栓,便可將導軌101穩固地固定在基座、支柱等的固定部。在前述導軌101的左右兩側面沿著長邊方向分別設有突部110。在各突部110的上下方向各設有一條滾珠滾動面111,導軌全體設有四條滾珠滾動面111。
另一方面,前述移動塊102大致是由:移動塊組裝體103、以及可安裝在該移動塊組裝體103之往復移動方向 之兩端的一對蓋體104所構成。該蓋體104是由蓋體主體140、以及可固定於該蓋體主體的密封保持板141所構成。在前述密封保持板141安裝有密封構件142,該密封構件142是將蓋體104與導軌101的間隙密封,並防止附著在導軌101的灰塵等侵入移動塊102的內部。此外,第8圖顯示出將一方蓋體104從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卸下,再將該蓋體104分解成蓋體主體140及密封保持板141的狀態。
第9圖是在運動引導裝置當中除去蓋體104的正面圖。該移動塊組裝體103是具有:與導軌101之上面相對向的水平部103a、以及與導軌101之兩側面相對向的一對裙部103b而形成略通道狀,在一對裙部103b之間收容著前述導軌101的上半部分。如第8圖所示,前述蓋體104可安裝在該移動塊組裝體103的端部,因此是形成與該移動塊組裝體103大致相同的形狀。又,在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的水平部103a設有以螺栓固定搬送對象物用的頂孔120。
如第9圖所示,在面向前述導軌101的裙部103b的內側,設有與該導軌101之滾珠滾動面111相對向的滾珠105的負荷滾珠滾動面130,藉由使這些負荷滾珠滾動面130與導軌101的滾珠滾動面111相對向,便構成可供滾珠105在導軌101與移動塊102之間一邊負荷荷重一邊滾動的負荷滾珠通路131。前述負荷滾珠滾動面130是在各裙部103b的內側面各設有兩條,在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 設有四條負荷滾珠通路131。而且,在各裙部103b對應於各負荷滾珠通路131與該負荷滾珠通路131略平行地設有滾珠返回通路132,滾珠105是以從荷重釋放的狀態在該滾珠返回通路132內滾動。
再者,在可固定於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之兩端面的一對蓋體104,設有將前述負荷滾珠通路131及滾珠返回通路132連結的方向轉換路,可使滾珠105在負荷滾珠通路131與滾珠返回通路132之間往來。此外,第9圖當中,符號133是用來固定前述蓋體104的頂孔,符號134是將導軌101的側面與移動塊組裝體103的裙部103b之間密封的密封構件,符號135是將導軌101的上面與移動塊組裝體103的水平部103a之間密封的密封構件。
前述滾珠105是以排列在具有可撓性的連結體帶狀物106的狀態裝入在移動塊102的無限循環路。第10圖、第11圖及第12圖顯示出滾珠105及連結體帶狀物106。前述連結體帶狀物106是由配置在各滾珠105間的複數個間隔件160、以及連結這些間隔件160的一對帶狀構件161所構成,並藉由合成樹脂的射出成形而製作。各間隔件160是以其軸線與連結彼此相鄰的滾珠105之各個中心點的直線一致的方式,配置在這些相鄰的滾珠105間,在與滾珠105的接觸面設有近似該滾珠105之球面的曲率的球面座162。亦即,藉由在位於滾珠105之左右的一對間隔件160之間配置滾珠105,這些間隔件160的球面座162就會抱住滾珠105。
另一方面,前述一對帶狀構件161是在夾住整齊排列成一列的滾珠105的前述間隔件160之圓周方向側面相互連結,並將該間隔件160結合成一列。如第11圖所示,各帶狀構件161是例如形成平帶狀,在彼此相鄰的間隔件160之間設有用來避免與滾珠105之干擾的圓弧狀缺口部163。藉由這種構成,可將滾珠105以可旋轉的狀態等間隔地相對於連結體帶狀物106保持成一列。因此,當移動塊102沿著導軌101運動時,滾珠105會一邊轉動一邊在無限循環路內滾動,同時,前述連結體帶狀物106也會在無限循環路內循環。
第13圖是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的斜視圖。在該移動塊組裝體103的端面設有與前述蓋體104組合,用以引導滾珠105之方向轉換路內之滾珠105的複數個內周引導部136。這些內周引導部136是從移動塊組裝體103的端面突出成半圓形狀,並且設在前述負荷滾珠通路131與對應於此的滾珠返回通路132之間。又,在各內周引導部136的外周面形成有可供滾珠105滾動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7,該內周側引導曲面137的一端是接連於前述負荷滾珠滾動面130,另一端是接連於滾珠返回通路132。
第14圖是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之構成的分解斜視圖。該移動塊組裝體103是由以下構件所構成:形成有前述負荷滾珠滾動面130的金屬製移動塊主體107、可安裝在該移動塊主體107而形成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之裙部103b之一部分的一對循環構件108、以及可插入在貫穿形 成於前述移動塊主體107的安裝孔170而形成前述滾珠返回通路132的四條管構件109,前述循環構件108及管構件109都是由合成樹脂形成。
前述管構件109是將垂直於長邊方向的剖面形成略半圓狀的第一管半體109a及第二管半體109b組合而構成,這些第一管半體109a及第二管半體109b是以彼此對接的狀態,插入在前述移動塊主體107的安裝孔170。第14圖雖未圖示,但是在前述管構件109的內壁是在彼此相對向的位置,沿著長邊方向形成有用來收容前述連結體帶狀物160之帶狀構件161的兩條引導凹槽。
另一方面,前述循環構件108是由:對應於移動塊主體107之兩端面的一對凸緣部180、以及將這些凸緣部180彼此連結的三條保持框181、182、183所構成。各凸緣部180是形成覆蓋移動塊主體107之端面之一部分的平板狀,並且在對應於前述管構件109之端部的位置設有管保持孔184。該管保持孔184是形成設於移動塊主體107的滾珠返回通路132的入口或出口。又,在凸緣部180設有與前述管保持孔184相鄰的前述內周引導部136。
第一保持框181是沿著形成於裙部103b的兩條負荷滾珠滾動面130當中的上側負荷滾珠滾動面130的上端緣設置,另一方面,第二保持框182是設置成位在兩條負荷滾珠滾動面130的中間。又,第三保持框183是位在裙部103b的下端,並沿著下側負荷滾珠滾動面130的下端設置。再者,在這些保持框181、182、183之面向負荷滾珠滾 動面130的邊緣部設有用來收容前述連結體帶狀物106之帶狀構件161的引導凹槽。
這種循環構件108是如第13圖所示,可從內側安裝在移動塊組裝體103的裙部103b,並且配置成由三條保持框181、182、183結合的一對凸緣部180夾住移動塊主體107。此時,三條保持框181、182、183是被配置成包圍形成於移動塊主體107的兩條負荷滾珠滾動面130,並且使前述引導凹槽位在各負荷滾珠滾動面130的兩側,而構成連結體帶狀物106之帶狀構件161的通路。
在將前述管構件109插入前述移動塊主體107之安裝孔170的狀態下,第一管半體109a的端部是從安裝孔170僅突出凸緣部180的厚度量,該第一管半體109a的端部是會抵接於前述內周引導部136之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地嵌合在前述管保持孔184。另一方面,第二管半體109b的端面是抵接於凸緣部180的內側。
又,在構成前述蓋體104的蓋體主體140是如第15圖所示,形成有可供前述內周引導部136嵌合的外周引導凹槽,該外周引導凹槽是形成半徑比內周引導部136大的半圓形狀。在該外周引導凹槽形成有與前述內周引導部136之內周側引導曲面137相對向的外周側引導面143。
因此,將前述蓋體104安裝在移動塊組裝體103時,前述內周引導部136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7與外周引導凹槽的外周側引導面143就會被組合,並且在兩者之間完成比滾珠105之直徑稍大之內徑的方向轉換路145。再者, 由於前述外周引導凹槽與內周引導部136會被組合,因此用來收容前述連結體帶狀物106之帶狀構件161的引導凹槽146就會形成在方向轉換路145。該引導凹槽146是面向設於內周引導部136之內周側引導曲面137之兩側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
如此,由於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是面向方向轉換路145內的引導凹槽146,因此當前述第一管半體109a的端部在管保持孔184的內部抵接於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時,便可藉由管構件109使設於滾珠返回通路132的引導凹槽191正確地與設在方向轉換路的引導凹槽146連結。
又,將蓋體104安裝在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時,設在前述保持框181、182、183之邊緣部的引導凹槽185便可正確地與設在方向轉換路的引導凹槽146連結。亦即,藉由將蓋體104安裝在移動塊組裝體103,設在前述負荷滾珠滾動面130的引導凹槽185、設在方向轉換路145的引導凹槽146及滾珠返回通路132的引導凹槽191會被連結,並在滾珠105的無限循環路內完成可供前述連結體帶狀物106之帶狀構件161嵌合的引導凹槽。
在適用如此構成的本發明之運動引導裝置是如第15圖所示,形成於各蓋體104的方向轉換路145具備:使前述滾珠105之滾動方向連續變化的轉換部145a;以及將該轉換部145a與前述滾珠返回通路132連結的轉換準備部145b。又,前述轉換部145a的外周曲面是形成由單一曲 率構成的圓弧狀曲面,另一方面,前述轉換準備部145b的外側面是接連於前述滾珠返回通路32,因此是形成直線狀。亦即,前述方向轉換路44的外周側引導面143是形成具備曲面部及直線部的複合面。
在此,本實施形態是使構成前述循環構件108的凸緣部180形成覆蓋移動塊主體107之端面之一部分的平板狀。因此,實際上,前述方向轉換路145所具備的轉換部145a是形成在前述蓋體104,另一方面,前述方向轉換路145所具備的轉換準備部145b是形成在前述凸緣部180。亦即,本實施形態之蓋體104及循環構件108是相當於本發明所具備之轉換路形成體的構件。
而且,在形成於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的負荷滾珠通路131內滾動的滾珠105,在前述方向轉換路145之轉換部145a內沿著該轉換部145a的外周曲面以單一圓弧狀滾動之後,會通過前述轉換準備部145b而滾動至前述滾珠返回通路32內。此處的一對間隔件160是經由球面座162抱住滾珠105,各間隔件160是以連結相鄰的滾珠105彼此之各個中心點的直線與其軸線一致的方式配置在相鄰的滾珠105間。
因此,在接連於前述負荷滾珠通路131的方向轉換路145的進入區域A’當中,在該負荷滾珠通路131滾動而來的滾珠105通過前述轉換部145a的起點S’,並沿著該轉換部145a之外周曲面朝離開前述導軌101之滾珠滾動面111的方向開始滾動的同時,與該滾珠105之後方接觸的 間隔件160也會朝離開導軌101之滾珠滾動面111的方向開始移動。亦即,前述間隔件160在到達前述轉換部145a的起點S’之前,就會慢慢接近前述方向轉換路145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7而變位。間隔件160在該方向轉換路145內的變位在接連於前述移動塊102之滾珠返回通路132的方向轉換路145的誘導區域C’也會發生。
另一方面,在設於前述方向轉換路145的進入區域A’與誘導區域C’之間,並且配置在該方向轉換路145之中央的引導區域B’,滾珠105與間隔件160的接觸狀態是一定的,因此前述間隔件160不會再接近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137,而可與該內周側引導曲面137保持一定的距離而移動。
如此,間隔件160在方向轉換路145內的軌道並不像滾珠105在前述方向轉換路145內的滾動軌道一樣是單一圓弧狀,而是在該方向轉換路145的進入區域A’、引導區域B’及誘導區域C’的各區域不同。
又,構成前述連結體帶狀物106的帶狀構件161是設置成將各間隔件161連結成一列,因此該帶狀構件161會隨著間隔件160的移動而在滾珠105的無限循環路內移動。因此,在前述方向轉換路145內的進入區域A’及誘導區域C’,前述帶狀構件161也會與間隔件160一同慢慢接近該方向轉換路145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7。
假如,前述方向轉換路145內之引導凹槽146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是形成與前述外周側引導面143同樣 的複合曲面,則前述帶狀構件161會隨著前述方向轉換路145內之間隔件160的變位,與引導凹槽146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干擾。
然而,適用本發明的運動引導裝置是考慮到方向轉換路145之進入區域A’及誘導區域C’的間隔件160之變位,如第15圖所示使該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由不同曲率的三種區域138a、138b、138c形成,以免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與帶狀構件161干擾。亦即,前述方向轉換路44所具備的轉換準備部145b的外側面是形成沿著滾珠5之滾動方向的直線狀,另一方面,形成於該轉換準備部145b之內周壁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是形成曲線狀,在前述轉換準備部145b內,滾珠105會被引導成直線狀,另一方面,前述間隔件160及追隨該間隔件160之移動的帶狀構件161則被容許曲線狀的移動。
具體而言,在前述方向轉換路145的引導區域B’是如上所述,間隔件160及帶狀構件161不會再接近方向轉換路145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7,因此,該引導區域B’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b是與構成方向轉換路145的轉換部145a之外周曲面為同一圓心,並形成單一曲率的圓弧狀曲面。另一方面,在前述方向轉換路145的進入區域A’及誘導區域C’,以仿照間隔件160之變位的曲率形成有前述引導凹槽146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a、138c。亦即,前述進入區域A’及誘導區域C’之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a、138c的曲率半徑是設定得比前述引導區域B’ 之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b的曲率半徑大。此外,第15圖是為了容易理解間隔件160在方向轉換路145內的軌道,以一點鏈線來表示方向轉換路145內的滾珠105。
在此,前述方向轉換路145的誘導區域C’是接連於內徑比滾珠直徑稍大的滾珠返回通路132,另一方面,前述進入區域A’是接連於與滾珠直徑略同一內徑的前述負荷滾珠通路131。亦即,進入區域A’之方向轉換路145的內徑比前述誘導區域C’的稍小,因此進入區域A’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a的曲率半徑最好是設定成比誘導區域C’之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c的曲率半徑小。
如前所述,在前述方向轉換路145的進入區域A’及誘導區域C’當中,前述間隔件160在到達前述轉換部145a的起點S、S’之前,就會相對於前述方向轉換路145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7側慢慢接近。前述帶狀構件161會在滾珠105的無限循環路內追隨該間隔件160的變位,因此,適用本發明的運動引導裝置當中,前述方向轉換路145之進入區域A’及誘導區域C’的引導凹槽146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8a、138c的開始位置P’、Q’是較前述轉換部145a的起點S、S’更朝前述負荷滾珠通路131及滾珠返回通路132側變位。此外,前述轉換部145a的外周曲面是形成由單一曲率形成的圓弧狀曲面,因此第15圖是將前述負荷滾珠通路131側的視點S’以及滾珠返回通路132側的視點S描繪在與移動塊102之移動方向相對向的位置。
根據以上述方式構成的本發明之運動引導裝置,形成在各蓋體104的方向轉換路145具有將前述滾珠返回通路132及前述轉換部145a連結的轉換準備部145b,該轉換準備部145b的外周面是接連於前述轉換部145a的外周曲面並且形成直線狀,另一方面,形成於該轉換準備部145b之內壁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c是形成曲線狀。該結果,在前述轉換準備部145b內,滾珠105是會被引導成直線狀,另一方面,前述間隔件160及追隨該間隔件160之移動的帶狀構件161則被容許曲線狀的移動。
因此,在前述負荷滾珠通路131或滾珠返回通路132滾動而來的滾珠105通過前述外周側引導面143的起點S、S’,並沿著該外周側引導面143朝離開或接近前述導軌101之滾珠滾動面111的方向滾動的同時,即使前述間隔件160相對於方向轉換路145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7側會慢慢接近,追隨該間隔件160之變位的帶狀構件161仍是通過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a的起點P’及誘導區域C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c的起點Q’。
因此,適用本發明的運動引導裝置當中,可防止方向轉換路145的進入區域A’或誘導區域C’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a及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c與帶狀構件161的干擾。該結果,便可使轉動體在形成於移動塊的無限循環路內之循環順暢。
假如,配合前述方向轉換路145的外周側引導面143的起點S、S’、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a的起點P’ 及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c的起點Q’來設計移動塊組裝體103與蓋體104的分割面,則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的曲面部分會包含在移動塊組裝體103,因此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及蓋體104之端面的構成會複雜化。然而,根據該實施形態之運動引導裝置,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與蓋體104的分割面L是如第15圖所示,與包含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a之起點P’及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c之起點Q’的平面一致。藉此,由於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的曲面部分都會包含在蓋體104,因此可使前述移動塊組裝體103及蓋體104之端面的構成簡化。
另一方面,若考慮到前述方向轉換路145內的滾珠105之滾動的穩定性,則最好是使前述間隔件160大型化,並加大抱住滾珠105的球面座162。該時,若前述方向轉換路145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7是形成單一曲率的圓弧狀曲面,當該間隔件160隨著方向轉換路145內之滾珠105的滾動相對於方向轉換路145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7側慢慢接近時,該內周側引導曲面137與間隔件160就可能會干擾。考慮到這點,若使間隔件160大型化,也可藉由使前述方向轉換路145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7與前述引導凹槽146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同樣形成不同曲率之三種圓弧的複合曲面而獲得同樣的效果。
第16圖是形成於前述方向轉換路145內的引導凹槽146之第二實施形態的放大圖。只要可防止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與帶狀構件161的干擾,亦可使該內周側 帶狀物引導壁138的形狀近似橢圓狀。根據這種構成,可使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的成形簡化,比起上述第一實施形態,更適於運動引導裝置之製造的簡化。
此外,本實施形態說明了使用滾珠作為轉動體之例,但是轉動體並不限於滾珠,亦可使用滾輪。在該情況,轉動體之滾動面的剖面形狀亦可依所使用的滾輪的形狀設定為與滾珠之情況同樣的曲面狀滾動面,亦可為單純平面狀的滾動面。
1‧‧‧導軌
2‧‧‧移動塊
3‧‧‧移動塊主體
3a‧‧‧水平部
3b‧‧‧裙部
4‧‧‧蓋體
5‧‧‧滾珠
6‧‧‧間隔件
7‧‧‧滾珠引導構件
10‧‧‧突部
11‧‧‧滾珠滾動面
12‧‧‧螺栓安裝孔
20‧‧‧頂孔
30‧‧‧負荷滾珠滾動面
31‧‧‧負荷滾珠通路
32‧‧‧滾珠返回通路
33‧‧‧頂孔
34‧‧‧密封構件
35‧‧‧密封構件
41‧‧‧外周側引導面
42‧‧‧凹槽
44‧‧‧方向轉換路
44a‧‧‧轉換部
44b‧‧‧轉換準備部
60‧‧‧滾珠保持座
71‧‧‧內周側引導曲面
71a‧‧‧內周側引導曲面(圓弧)
71b‧‧‧內周側引導曲面(圓弧)
71c‧‧‧內周側引導曲面(圓弧)
72‧‧‧凸部
101‧‧‧導軌
102‧‧‧移動塊
103‧‧‧移動塊組裝體
103a‧‧‧水平部
103b‧‧‧裙部
104‧‧‧蓋體
105‧‧‧滾珠
106‧‧‧連結體帶狀物
107‧‧‧移動塊主體
108‧‧‧循環構件
109‧‧‧管構件
109a‧‧‧第一管半體
109b‧‧‧第二管半體
110‧‧‧突部
111‧‧‧滾珠滾動面
120‧‧‧螺栓安裝孔(頂孔)
130‧‧‧負荷滾珠滾動面
131‧‧‧負荷滾珠通路
132‧‧‧滾珠返回通路
133‧‧‧頂孔
134‧‧‧密封構件
135‧‧‧密封構件
136‧‧‧內周引導部
137‧‧‧內周側引導曲面
138‧‧‧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
138a‧‧‧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
138b‧‧‧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
138c‧‧‧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
140‧‧‧蓋體主體
141‧‧‧密封保持板
142‧‧‧密封構件
143‧‧‧外周側引導面
145‧‧‧方向轉換路
145a‧‧‧轉換部
145b‧‧‧轉換準備部
146‧‧‧引導凹槽
160‧‧‧間隔件
161‧‧‧帶狀構件
162‧‧‧球面座
163‧‧‧缺口部
170‧‧‧安裝孔
180‧‧‧凸緣部
181‧‧‧第一保持框
182‧‧‧第二保持框
183‧‧‧第三保持框
184‧‧‧管保持孔
185‧‧‧引導凹槽
191‧‧‧引導凹槽
A,A’‧‧‧進入區域
B,B’‧‧‧引導區域
C,C’‧‧‧誘導區域
S,S’‧‧‧轉換部的起點
P‧‧‧內周側引導曲面的起點
Q‧‧‧內周側引導曲面的起點
P’‧‧‧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的起點
Q’‧‧‧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的起點
M‧‧‧分割面
第1圖是適用本發明的運動引導裝置之第一實施形態的斜視圖。
第2圖是第1圖所示的運動引導裝置當中除去蓋體的正面圖。
第3圖是蓋體與滾珠引導構件之嵌合關係的斜視圖。
第4圖是嵌合在蓋體的滾珠引導構件的斜視圖。
第5圖是裝入在第1圖之運動引導裝置的間隔件的剖面圖。
第6圖是第1圖所示的運動引導裝置所具備的方向轉換路的放大圖。
第7圖是構成前述方向轉換路的滾珠引導構件之第二實施形態的放大圖。
第8圖是適用本發明的運動引導裝置之第二實施形態的斜視圖。
第9圖是第8圖所示的運動引導裝置當中除去蓋體的正面圖。
第10圖是裝入在第8圖之運動引導裝置的連結體帶狀物的側面圖。
第11圖是第10圖所示的連結體帶狀物的平面圖。
第12圖是第11圖的XII-XII線剖面圖。
第13圖是第8圖所示的運動引導裝置之移動塊組裝體的斜視圖。
第14圖是第13圖所示的移動塊組裝體的分解斜視圖。
第15圖是形成於前述方向轉換路內的引導凹槽的樣式圖。
第16圖是形成於前述方向轉換路內的引導凹槽之第二實施形態的樣式圖。
3‧‧‧移動塊主體
4‧‧‧轉換路形成體
5‧‧‧轉動體
6‧‧‧間隔件
7‧‧‧滾珠引導構件
11‧‧‧滾珠滾動面
31‧‧‧負荷滾珠通路
32‧‧‧轉動體返回通路
41‧‧‧外周側引導面
44‧‧‧方向轉換路
44a‧‧‧轉換部
44b‧‧‧轉換準備部
71a‧‧‧內周側引導曲面
71b‧‧‧內周側引導曲面
71c‧‧‧內周側引導曲面
A‧‧‧進入區域
B‧‧‧引導區域
C‧‧‧誘導區域
M‧‧‧分割面
P‧‧‧內周側引導曲面的起點
S‧‧‧轉換部的起點
S’‧‧‧轉換部的起點
Q‧‧‧內周側引導曲面的起點

Claims (10)

  1. 一種運動引導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可供轉動體沿著長邊方向滾動的導軌(1);經由多數個轉動體(5)組裝在前述導軌(1),並且具有該轉動體(5)的無限循環路,且可沿著該導軌(1)移動自如的移動塊(2);以及在前述移動塊(2)的無限循環路內間設於彼此相鄰的轉動體(5)之間的間隔件(6),前述移動塊(2)具備:具有可供前述轉動體(5)在與導軌(1)之間一邊負荷荷重一邊滾動的負荷轉動體通路(31)及與該負荷轉動體通路(31)平行的轉動體返回通路(32)的移動塊主體(3);以及具有將前述負荷轉動體通路(31)及轉動體返回通路(32)連結而形成前述無限循環路的方向轉換路(44),並且可固定在該移動塊主體(3)的一對轉換路形成體(4,104,108),前述方向轉換路(44)具備:使前述轉動體(5)之滾動方向連續變化的轉換部(44a);以及從前述移動塊主體(3)的轉動體返回通路(32)延伸而將該轉動體返回通路(32)及前述轉換部(44a)連結,前述轉動體(5)會被引導成直線狀,另一方面容許前述間隔件(6)之曲線狀移動的轉換準備部(44b),在包含前述無限循環路的平面切斷前述方向轉換路(44)時所得到的該方向轉換路(44)的內周側引導曲面(71)是由不同曲率之複數個曲面所構成的複合曲面,前述轉換部(44a)的起點(S’)是較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 (71)的起點(Q)更設在前述移動塊主體(3)的端部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運動引導裝置,其中,構成前述方向轉換路(44)的轉換部(44a)之外周曲面是形成單一曲率的圓弧狀曲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運動引導裝置,其中,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是不同曲率之三種圓弧的複合曲面,位於中央的曲面是與前述轉換部(44a)的外周曲面同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運動引導裝置,其中,構成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的三種曲面當中,位於中央的曲面的曲率半徑最小,位於轉動體返回通路(32)側的曲面的曲率半徑最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運動引導裝置,其中,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71)是形成橢圓形。
  6. 一種運動引導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可供轉動體沿著長邊方向滾動的導軌(1);經由多數個轉動體(5)組裝在前述導軌(1),並且具有該轉動體(5)的無限循環路,且可沿著該導軌(1)移動自如的移動塊(2);以及在前述移動塊(2)的無限循環路內間設於彼此相鄰的轉動體(5)之間的間隔件(6),前述移動塊(2)具備:具有可供前述轉動體(5)在與導軌(1)之間一邊負荷荷重一邊滾動的負荷轉動體通路(31)及與該負荷轉動體通路(31)平行的轉動體返回 通路(32)的移動塊主體(3);以及具有將前述負荷轉動體通路(31)及轉動體返回通路(32)連結而形成前述無限循環路的方向轉換路(44),並且可固定在該移動塊主體(3)的一對轉換路形成體(4,104,108),前述方向轉換路(44)具備:使前述轉動體(5)之滾動方向連續變化的轉換部(44a);以及從前述移動塊主體(3)的轉動體返回通路(32)延伸而將該轉動體返回通路(32)及前述轉換部(44a)連結,前述轉動體(5)會被引導成直線狀,另一方面容許前述間隔件(6)之曲線狀移動的轉換準備部(44b),前述間隔件(6)是藉由帶狀構件(161)結合成一列而構成連結體帶狀物(106),在前述移動塊(2)之無限循環路的內側壁設有沿著轉動體(105)的循環方向引導前述連結體帶狀物(106)之帶狀構件(161)的引導凹槽(146,185,191),在包含前述無限循環路的平面切斷前述方向轉換路(44)時所得到的前述引導凹槽(146,185,191)的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是由不同曲率之複數個曲面所構成的複合曲面,前述轉換部(145a)的起點(S)是較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的起點(Q’)更設在前述移動塊主體(3)的端部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的運動引導裝置,其中,前述方向轉換路(145)是由:接連於前述負荷轉動體通路(31)的進入區域;接連於前述轉動體返回通路 (32)的誘導區域;以及設在該誘導區域與前述進入區域之間的引導區域所構成,前述引導區域之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的曲面是與前述轉換部(145a)的外周曲面同心。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的運動引導裝置,其中,構成前述內周側帶狀物引導壁(138)的曲面當中,前述方向轉換路(145)之引導區域的曲面的曲率半徑最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的運動引導裝置,其中,前述方向轉換路(145)之引導區域的內周側引導曲面(137)是與前述轉換部(145a)的外周曲面同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的運動引導裝置,其中,構成前述內周側引導曲面(137)的曲面當中,前述引導區域之曲面的曲率半徑最小。
TW100144410A 2010-12-02 2011-12-02 Motion guidance device TWI570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9258 2010-12-02
JP2010292513 2010-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7286A TW201237286A (en) 2012-09-16
TWI570332B true TWI570332B (zh) 2017-02-11

Family

ID=46171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4410A TWI570332B (zh) 2010-12-02 2011-12-02 Motion guidance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58083B2 (zh)
JP (1) JP5596176B2 (zh)
CN (1) CN103228937B (zh)
DE (1) DE112011104000B4 (zh)
TW (1) TWI570332B (zh)
WO (1) WO20120740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858B (zh) * 2012-12-11 2015-09-21 Chieftek Prec Co Ltd 線性滑軌之滾動體保持鏈導引溝槽構造
US10638849B2 (en) 2016-10-28 2020-05-05 Steelcase Inc. Convertible body support structure
JP1586244S (zh) * 2017-05-09 2020-09-14
JP7299052B2 (ja) * 2019-04-08 2023-06-27 Thk株式会社 運動案内装置
JP2022150833A (ja) * 2021-03-26 2022-10-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ガイド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4046A (ja) * 1999-02-19 2000-10-31 Nsk Ltd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JP2001182745A (ja) * 1999-12-27 2001-07-06 Nsk Ltd 直動案内軸受
JP2004108474A (ja) * 2002-09-18 2004-04-08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28392A5 (zh) * 1973-05-02 1974-11-29 Demay Gerard
JPS624922A (ja) 1985-07-01 1987-01-10 Nippon Thompson Co Ltd 直線運動用転がり軸受の方向転換路
JP3950511B2 (ja) * 1997-04-04 2007-08-01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US6435720B1 (en) 1999-01-22 2002-08-20 Nsk Ltd. Linear guide device
CN2375410Y (zh) * 1999-05-31 2000-04-26 陈锡宽 线性滑轨
JP4051845B2 (ja) * 2000-01-13 2008-02-2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DE10248236A1 (de) * 2002-10-16 2004-04-29 Ina-Schaeffler Kg Linearführungseinheit
JP2004204901A (ja) * 2002-12-24 2004-07-22 Nikken Kosakusho Works Ltd 直動式案内装置
US7632017B2 (en) 2004-03-16 2009-12-15 Nsk Ltd. Linear guide
JP4285286B2 (ja) 2004-03-16 2009-06-2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TW200728622A (en) 2005-09-29 2007-08-01 Nsk Ltd Rolling element accommodating belt for linear guide apparatus and linear guide apparatus
JP4561568B2 (ja) * 2005-09-29 2010-10-1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装置用転動体収容ベルトおよび直動案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4046A (ja) * 1999-02-19 2000-10-31 Nsk Ltd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JP2001182745A (ja) * 1999-12-27 2001-07-06 Nsk Ltd 直動案内軸受
JP2004108474A (ja) * 2002-09-18 2004-04-08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74066A1 (ja) 2012-06-07
DE112011104000T5 (de) 2013-08-29
JP5596176B2 (ja) 2014-09-24
US20130236133A1 (en) 2013-09-12
DE112011104000B4 (de) 2023-03-16
US8858083B2 (en) 2014-10-14
TW201237286A (en) 2012-09-16
CN103228937A (zh) 2013-07-31
CN103228937B (zh) 2016-01-20
JPWO2012074066A1 (ja) 201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0332B (zh) Motion guidance device
US9458883B2 (en) Motion-guiding device
TW201331488A (zh) 線性導引裝置
TW201348612A (zh) 線性滑軌之循環裝置
CN109642609B (zh) 直线运动装置
JP5461607B2 (ja) 運動装置
WO2013136929A1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TWI600842B (zh) 運動裝置
JP5721769B2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JP5695248B2 (ja) 運動案内装置
TWI821547B (zh) 運動導引裝置
JP3188145U (ja) リニアガイド及びそのエンドキャップモジュール
JP5872398B2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CN111237335B (zh) 线性滑轨
JP2003269463A (ja) 直動装置
TWM469978U (zh) 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
TWM568306U (zh) Linear slide rail and its circulation module and circulation seat
JP5851476B2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JP6338853B2 (ja) ローラ連結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転がり案内装置
JP2010090910A (ja) 運動案内装置
JP4415534B2 (ja) 運動案内装置
JP2012087904A (ja) ボール連結ベル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運動案内装置
JP2012237395A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TW201623823A (zh) 線性滑軌及其通道模組
JP2005003045A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