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9978U - 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 - Google Patents

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9978U
TWM469978U TW102211671U TW102211671U TWM469978U TW M469978 U TWM469978 U TW M469978U TW 102211671 U TW102211671 U TW 102211671U TW 102211671 U TW102211671 U TW 102211671U TW M469978 U TWM469978 U TW M46997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circulating
module
oil
sleev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1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Bin Liao
Original Assignee
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11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9978U/zh
Publication of TWM469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9978U/zh

Link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Description

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
本創作是有關一種滑軌,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
由於精密進給系統的不斷研發改進,線性傳動技術及其產品已經成為許多精密機具中最重要的部份,各式各樣的線性機構產品已經廣泛地進入人類生活、加工工廠與高科技設備之內,例如:線性滑軌;雖然線性機構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但消費使用者仍然需要技術不斷的提昇,因此也產生許多仍待開發的問題,而相關技術產業也都在積極研發可以有效改善線性機構的各種新創作、新發明。
所述線性滑軌主要包含導軌、套合於導軌上滑動之滑塊,且該滑塊上設有相對該導軌之滾動面、介於滑軌與滑塊之間的滾動元件(可分為鏈式與非鏈式兩種形式)、讓滾動元件可無限循環之循環模組、及安裝於滑塊兩端之兩端蓋。其中,所述端蓋是由金屬所製成且其內形成有導油路徑,藉以透過端蓋的導油路徑將潤滑油傳遞至滾動元件(如:台灣發明第TW I325928號專利)。然而,由於習用的端蓋須形成上述導油路徑,使其構造過於複雜,進而不利於模具設計或開模等生產製造流程。
於是,本創作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創作。
本創作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能有效地降低蓋體設計與製造難度。
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線性滑軌,包括:一導軌,其相對的兩側各形成有一滾動溝;一滑塊,其凹設有一配合槽,且該滑塊的配合槽可滑動地套設於該導軌上,該滑塊於該配合槽的相反兩側部位各形成有兩貫穿的容置通道;兩循環模組,其分別裝設於該滑塊的相對兩側部位,每一循環模組包含:兩循環套管,其穿設於相鄰的兩容置通道內,且每一循環套管至少部分突伸出該滑塊之外;及兩滾動單元,其分別裝設於該兩循環套管內,且該兩滾動單元位於該兩循環套管以外的部位可滾動地夾於該導軌與該滑塊之間;其中,每一循環模組的兩循環套管於突伸出該滑塊且彼此相鄰的部位各形成有一導油口,且每一導油口連通至其循環套管內部;兩保持器,其分別位於該導軌的相對兩側且裝設於該滑塊,並且該兩保持器分別定位且保持該兩循環模組相對於該導軌的位置;以及兩端蓋模組,其分別裝設於該滑塊且可滑動地套設於該導軌上,該兩端蓋模組包覆該兩循環模組突伸出該滑塊之外的循環套管部位,每一端蓋模組包含有:一蓋體,其形成有一注油孔;及一防塵件,其夾設於該蓋體與該滑塊之間,且該防塵件鄰接於該滑塊的表面凹設有一導油路徑,該導油路徑位於該蓋體的注油孔及其相鄰的該些導油口之間,以使該蓋體的注油孔及其相鄰的該些導油口經由該防塵件的導油路徑而相連通。
本創作實施例另提供一種線性滑軌的端蓋模組,用以裝設於一滑塊,該端蓋模組包括:一蓋體,其形成有一注油孔;以及一防塵件,其具有可撓性且裝設於該蓋體,該防塵件形成有一連通於該注油孔的導油路徑;其中,當該端蓋模組裝設於該滑塊時,該防塵件夾持於該蓋體與該滑塊之間。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為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 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00‧‧‧線性滑軌
1‧‧‧導軌
11‧‧‧滾動溝
111‧‧‧底壁
112‧‧‧負載側壁
12‧‧‧抵接面
2‧‧‧滑塊
21‧‧‧配合槽
211‧‧‧定位溝
212‧‧‧側定位溝
213‧‧‧承載壁
22‧‧‧容置通道
23‧‧‧安裝端面
3‧‧‧循環模組
31‧‧‧循環套管
311‧‧‧直行段
312‧‧‧轉向段
313‧‧‧填入口
314‧‧‧導油口
32‧‧‧隔片
33‧‧‧滾動單元
4‧‧‧保持器
41‧‧‧限位件
411‧‧‧基部
4111‧‧‧安裝槽
4112‧‧‧扣持夾
412‧‧‧側翼部
4121‧‧‧限位孔
4122‧‧‧弧型壁
4123‧‧‧長側壁
4124‧‧‧限位柱
4125‧‧‧安裝條
42‧‧‧頂抵件
421‧‧‧嵌合柱
422‧‧‧扣合柱
43‧‧‧防塵條
5‧‧‧端蓋模組
51‧‧‧蓋體
511‧‧‧軌道口
512‧‧‧外端面
513‧‧‧內端面
514‧‧‧環側面
515‧‧‧注油孔
516‧‧‧側注油孔
517‧‧‧容置槽
52‧‧‧防塵件
521‧‧‧油路塊
5211‧‧‧導油路徑
5212‧‧‧入油口
5213‧‧‧出油口
522‧‧‧防塵片
5221‧‧‧防塵刷
523‧‧‧突緣
53‧‧‧容置空間
S‧‧‧滑動方向
圖1為本創作線性滑軌的立體示意圖。
圖1A為圖1沿A-A剖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1B為圖1沿B-B剖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線性滑軌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線性滑軌未包含端蓋模組時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線性滑軌的滑塊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線性滑軌的一組循環模組與保持器示意圖。
圖6為圖5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線性滑軌的循環套管與隔片之分解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線性滑軌的一組循環模組滑塊裝設於滑塊時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線性滑軌的一組循環模組與保持器裝設於滑塊時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線性滑軌的端蓋模組之分解示意圖。
圖11為圖10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圖12為本創作線性滑軌的端蓋模組之示意圖。
請參閱圖1和圖2,其為本創作的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為一種線性滑軌100,包括有一導軌1、一滑塊2、兩循環模組3、兩保持器4、及兩端蓋模組5。其中,所述兩循環模組3穿設於滑塊2,上述兩保持器4分別設置於所述兩循環模組3,所述兩端蓋模組5固定於滑塊2的相反兩安裝端面23(如圖2的滑塊2前端面與後端面),並且上述滑塊2、循環模組3、保持器4、及端蓋模組5可滑動地裝設於導軌1並大致對稱於導軌1。
請參閱圖3,所述導軌1呈長條狀,並且該導軌1的長度方向 定義為一滑動方向S,而所述導軌1垂直其長度方向的截面大致呈I字型。具體而言,所述導軌1的相反兩側面(如圖2的導軌1左側面與右側面)各凹設形成有平行於上述滑動方向S的一長條狀滾動溝11,而相連於滾動溝11兩側的表面各定義為一抵接面12。上述每一滾動溝11具有一底壁111及兩負載側壁112,而所述兩負載側壁112分別相連於上述底壁111的相對兩側緣(如圖2的底壁111頂緣與底緣)。
請參閱圖3和圖4,所述滑塊2大致呈長型,且滑塊2長度小於導軌1長度。滑塊2凹設有一配合槽21,也就是說,滑塊2垂直於其長度方向的截面大致呈倒U字型,且滑塊2以其配合槽21可滑動地套設於所述導軌1上。其中,滑塊2的長度方向平行於導軌1的長度方向(亦即,滑動方向S),所述配合槽21的兩內側緣與導軌1的相反兩側面之間形成有一間距(如圖1A),用以容置所述部分循環模組3及保持器4。
由於滑塊2為大致對稱於導軌1之構造,因此,下述將就滑塊2的其中一側部位進行說明。更詳細地說,就所述配合槽21的任一內側緣來看,配合槽21的內側緣沿其長度方向形成有一定位溝211、兩個側定位溝212、及兩承載壁213。
其中,定位溝211與該兩個側定位溝212之間分別設有上述兩承載壁213,且滑塊2由任一垂直滑動方向S的截面來看(如圖1A),所述兩承載壁213的中垂線大致垂直地相交於定位溝211遠離導軌1的位置。換個角度來說,所述定位溝211與上述兩承載壁213對應於滾動溝11,且定位溝211與滾動溝11的底壁111彼此相向,而所述兩承載壁213分別與滾動溝11的兩負載側壁112彼此相向。
再者,所述滑塊2於相距每一承載壁213特定距離處沿其長度方向形成有一貫穿的容置通道22,更詳細地說,若滑塊2由垂直滑動方向S的截面來看,每一承載壁213的中垂線大致通過其 所對應的容置通道22中心。
如圖3,所述兩循環模組3分別地裝設於滑塊2相對的兩側部位(如圖3中的滑塊2左內側緣與右內側緣),由於所述兩循環模組3為相同構造,因此,下述僅就一個循環模組3及其所對應的其他元件構造做一說明,而後再介紹所述循環模組3裝設於滑塊2之情形。
請參閱圖5和圖6,所述循環模組3具有兩循環套管31、兩隔片32、及兩滾動單元33。其中,上述每一循環套管31於本實施例是由數個片體組裝而成的構造,但為便於說明,以下將每一循環套管31視為一個整體來做說明。而上述每一滾動單元33於本實施例中是以鏈帶式滾柱為例,但滾動單元33亦可以是非鏈形式或者是滾珠形式,在此不加以限制。
更詳細地說,如圖7,每一循環套管31界定有一直行段311及自上述直行段311相反兩端延伸的兩大致呈U型的轉向段312。其中,上述直行段311的長度略長於所述容置通道22的長度,且所述兩轉向段312末端彼此相向且兩者之間的距離略小於容置通道22的長度。所述兩轉向段312的其中之一轉向段312於鄰近直行段311處形成有一填入口313,上述隔片32呈弧形且用以裝設於循環套管31以遮蔽所述填入口313,進而使循環套管31及其對應的隔片32共同包圍形成一滾動路徑,並且上述滾動路徑僅能由所述兩轉向段312末端而連通於外。
補充說明一點,所述循環套管31及其對應之隔片32兩者內緣形成有一連續狀的軌道構造,用以供上述滾動單元33能於其上移動;而所述循環套管31及其對應之隔片32兩者外緣皆形成有一連續狀的階梯構造。
再者,如圖8,所述循環模組3的兩循環套管31分別以直行段311穿設於相鄰的兩容置通道22內,藉以透過所述直行段311外緣的階梯構造而順暢並穩固地裝設於容置通道22內,並且每一 循環套管31的兩轉向段312末端位於其所安裝之容置通道22相對應的承載壁213上。其中,每一直行段311鄰近填入口313的部位突出且顯露於所述滑塊2之外,且形成有填入口313的轉向段312位於與其鄰近但未形成有填入口313的另一轉向段312之外側。
換個角度來說,若由滑塊2的其中一端部來看,所述兩循環套管31的其中一循環套管31之形成有填入口313的轉向段312位於其中另一循環套管31之未形成有填入口313的轉向段312之外側。亦即,每一循環模組3的兩循環套管31是以交叉且錯位排列方式裝設於滑塊2。
所述滾動單元33經填入口313而裝填於循環套管31內,且滾動單元33經由所述兩轉向段312的其中之一轉向段312末端穿出,續而沿承載壁213以穿入其中另一轉向段312末端,最後回到填入口313處,藉以形成一完整地循環迴圈。而上述隔片32是在裝填完滾動單元33後,再裝設於循環套管31上,以使滾動單元33受到轉向段312與隔片32的遮蔽而不致於裸露於滑塊2之外。亦即,滾動單元33能於循環套管31與隔片32內緣的軌道構造及其所對應的承載壁213上循環地移動。
需額外說明的是,所述每一循環模組3的兩循環套管31於穿出滑塊2且彼此相鄰的部位各形成有一導油口314,並且上述導油口314連通至所述循環套管31容置滾動單元33的空間內,以供潤滑油能進入其內。
藉此,本創作的線性滑軌100透過循環模組3設有隔片32之構造,以使所述循環模組3能適於裝填鏈帶式滾動元件(如:滾珠或滾柱)或是非鏈式滾動元件;也就是說,本創作的循環模組3無須如習知般透過端蓋模組來定位滾動元件,因此,本創作的滾動單元33安裝更為簡便。再者,透過循環套管31與隔片32遮蔽滾動單元33,以使端蓋模組5無須依據滾動單元33而設計有相關的 軌道構造,進而令端蓋模組5的生產製造更為簡便(如:端蓋模組5的模具設計更為簡易且易於開模)。
如圖1A和圖2,所述兩保持器4分別夾設於上述配合槽21的兩內側緣與導軌1的相反兩側面之間,且所述兩保持器4分別用以定位且保持上述兩循環模組3相對於導軌1的位置。由於所述兩保持器4為相同構造且裝設的位置亦對稱於上述導軌1,因此,下述僅就一個保持器4及其所對應的其他元件構造做一說明,而後再介紹所述保持器4裝設於滑塊2之情形。
請參閱圖5和圖6,所述保持器4呈長型且其長度大於滑塊2的長度,保持器4具有一限位件41、一頂抵件42、及兩防塵條43。上述限位件41為一體成形的構造,且限位件41垂直於其長度方向上的截面大致呈V字狀,而限位件41的V形外緣大致呈平面狀。
更詳細地說,所述限位件41包含長條狀的一基部411及兩側翼部412,上述兩側翼部412分別自基部411的相對兩長側緣傾斜地朝彼此遠離的方向(如圖5中的基部411左上方左下方)延伸所形成。其中,所述基部411於大致中央部位沿其長度方向形成有一條狀的安裝槽4111,且基部411於鄰近安裝槽4111兩末端處各形成有一組扣持夾4112。
再者,上述兩側翼部412各沿其長度方向形成有一長型的限位孔4121,並且所述兩限位孔4121的其中一限位孔4121相較於安裝槽4111呈朝向一側(如圖5中位於上方的限位孔4121朝向安裝槽4111的右側)偏移設置,而其中另一限位孔4121相較於安裝槽4111則是呈朝向另一相反側(如圖5中位於下方的限位孔4121朝向安裝槽4111的左側)偏移設置。
換個角度來說,每一限位孔4121是由兩長側壁4123與兩弧型壁4122所包圍,並且上述兩長側壁4123朝彼此相向的方向各延伸形成一長條狀的限位柱4124。其中,每一側翼部412的兩限 位柱4124之末端面間的距離小於與其相鄰的弧型壁4122部位之距離。再者,所述兩側翼部412於遠離基部411的位置各設有一安裝條4125,且安裝條4125於幾何上能與所述側定位溝212彼此嵌合。
所述頂抵件42包含有一嵌合柱421及兩扣合柱422,上述嵌合柱421垂直於其長度方向的截面大致呈六角形,且嵌合柱421的相反兩側部位(如圖5中的嵌合柱421前側與後側)於幾何上能分別嵌合於定位溝211與安裝槽4111,而所述兩扣合柱422為圓柱且分別自嵌合柱421相反的兩末端面(如圖5中的嵌合柱421左端面與右端面)一體延伸所形成。
再者,所述頂抵件42以其嵌合柱421的一側部位嵌合於限位件41的安裝槽4111,且所述兩扣合柱422分別夾持於上述兩組扣持夾4112,而所述兩長型的防塵條43裝設(如:黏貼)於兩側翼部412遠離基部411的位置且大致位於安裝條4125的相反側,也就是說,所述兩長型的防塵條43裝設於限位件41的V形外緣末端處。
請參閱圖1A和圖9並適時參酌圖5和圖6,所述保持器4與各元件的搭配關係大致說明如下。所述保持器4與滑塊2之配合:頂抵件42之嵌合柱421嵌合於滑塊2的定位溝211,並且所述兩側翼部412安裝條4125分別嵌合於滑塊2的側定位溝212。而保持器4與循環模組3之配合:循環模組3的兩循環套管31分別限位於限位件41的兩限位孔4121,進一步地說,每一循環套管31的兩轉向段312末端分別卡固於其所對應之限位孔4121的兩弧型壁4122及相鄰於弧型壁4122的限位柱4124末端面,而位於每一承載壁213上的滾動單元33則穿過相對應的限位孔4121。所述保持器4與導軌1的搭配:限位件41的V型外緣與導軌1的滾動溝11之間留有間隙,且所述兩防塵條43分別緊抵於滾動溝11旁的兩抵接面12。
藉此,本創作的線性滑軌100透過保持器4的限位件41設計有錯位排列的限位孔4121並且頂抵件42能嵌合於限位件41與滑塊2,以使交叉錯位排列的兩循環套管31被保持器4有效地定位。再者,所述保持器4透過防塵條43而能避免雜質或灰塵經由抵接面12處進入滾動溝11。
請參閱圖2,所述兩端蓋模組5分別裝設於滑塊2的兩安裝端面23且可滑動地套設於導軌1上,所述兩端蓋模組5包覆上述兩循環模組3顯露於滑塊2之外的循環套管31部位與隔片32,並且位於滑塊2之外的每一滾動單元33部位受相對應的循環套管31與隔片32之隔離,而分別與上述兩端蓋模組5呈間隔設置,亦即,滾動單元33未與端蓋模組5相抵接。
由於所述兩端蓋模組5為相同構造且裝設的位置亦對稱於上述滑塊2,因此,下述僅就一個端蓋模組5及其所對應的其他元件構造做一說明,而後再接著介紹所述端蓋模組5裝設於滑塊2與導軌1之情形。
請參閱圖10和圖11,所述端蓋模組5具有一蓋體51及一防塵件52,上述蓋體51為不可撓性之構造且係由硬質材料(如:金屬)所製成,而所述防塵件52為可撓性之構造且由軟質材料(如:橡膠)所製成,並且所述蓋體51與防塵件52分別為單件一體式的構造。
所述蓋體51為搭配於導軌1之倒U字型構造,亦即,蓋體51形成有一軌道口511,上述軌道口511的輪廓大致對應且略大於導軌1的截面形狀。所述蓋體51定義有一外端面512、一內端面513、及一環側面514,上述外端面512與內端面513位於蓋體51的相反兩端,而所述環側面514相連於外端面512與內端面513之間。再者,所述蓋體51自外端面512形成有貫穿的一注油孔515,並且環側面514形成有貫穿的兩個側注油孔516,而所述蓋體51自內端面513凹設形成有一容置槽517。
所述防塵件52形成有一油路塊521及自上述油路塊521端緣一體延伸形成的一防塵片522,上述油路塊521凹設形成有一導油路徑5211,而防塵片522則形成有一防塵刷5221,上述防塵刷5221的輪廓於幾何上能與導軌1呈緊配合地相接。更詳細地說,所述上述導油路徑5211形成有三個入油口5212及兩個出油口5213,且導油路徑5211是從油路塊521遠離防塵片522的表面所凹設形成,而油路塊521表面於導油路徑5211的周緣凸設有一大致圍繞導油路徑5211的突緣523。
如圖12並適時參酌圖10和圖11,上述防塵件52裝設(如:嵌合)於蓋體51的容置槽517內,其中,油路塊521遠離防塵片522的表面大致與蓋體51內端面513切齊,而突緣523略突伸出上述內端面513,所述導油路徑5211的入油口5212分別連通於上述注油孔515與側注油孔516。並且,所述注油孔515裝設有一油嘴(未標示),而所述兩個側注油孔516各裝設有一止付螺絲(未標示)。
再者,所述防塵片522的防塵刷5221設置於蓋體51的軌道口511,並且防塵片522與蓋體51包圍界定有一容置空間53,進一步地說,上述容置空間53即相當於蓋體51容置槽517未設置有防塵件52的區域。
請參閱圖1B、圖2、及圖12,當所述端蓋模組5裝設於滑塊2的安裝端面23時,循環模組3顯露於滑塊2之外的循環套管31部位與隔片32容置於上述容置空間53內,並且隔片32及裝設有隔片32的循環套管31轉向段312大致抵接於防塵片522。再者,每一保持器4的限位件41突出於滑塊2的部位,其末端緊抵於防塵片522。而所述防塵件52的油路塊521突緣523無間隙地緊抵於滑塊2的安裝端面23,並且所述導油路徑5211的每一出油口5213分別連接於所述每一循環模組3位於該滑塊2安裝端面23之外的導油口314。換言之,導油路徑5211位於蓋體51的注油孔 515與側注油孔516及其相鄰的該些導油口314之間,以使蓋體51的注油孔515與側注油孔516及其相鄰的該些導油口314經由防塵件52的導油路徑5211而相連通。
藉此,本創作的線性滑軌100透過防塵件52形成有導油路徑5211,以使蓋體51無須如同習知般形成油路,進而令本創作的蓋體51的模具設計更為簡易且易於開模。再者,端蓋模組5中的防塵件52是夾設於蓋體51與滑塊2之間,此種結構設計使線性滑軌100具有減震之效果,並能透過軟質的防塵件52而達到吸收蓋體51與滑塊2兩者之搭配誤差的效果。
[本創作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線性滑軌無須如習知般透過端蓋模組來定位滾動元件,進一步地說,本創作是透過循環模組設有隔片之構造,以使循環模組能適於裝填鏈帶式滾動元件(如:滾珠或滾柱)或是非鏈式滾動元件。再者,本創作實施例的端蓋模組透過循環套管與隔片遮蔽滾動單元,而無須依據滾動單元設計相關的轉向構造,進而令端蓋模組的模具設計更為簡易且易於開模。
又,本創作實施例透過保持器的限位件設計有錯位排列的限位孔並且頂抵件能嵌合於限位件與滑塊,以使交叉錯位排列的兩循環套管被保持器有效地定位。而所述保持器亦可透過防塵條而能避免雜質或灰塵經由導軌的抵接面處進入其滾動溝。
另,本創作實施例透過防塵件形成有導油路徑,以使蓋體無須如同習知般形成油路,進而令本創作的蓋體的模具設計更為簡易且易於開模。端蓋模組中的防塵件是夾設於蓋體與滑塊之間,此種結構設計使線性滑軌具有減震之效果,並能透過軟質的防塵件而達到吸收蓋體與滑塊兩者之搭配誤差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可行實施例,其並非用以侷限本 創作之專利範圍,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創作之涵蓋範圍。
5‧‧‧端蓋模組
51‧‧‧蓋體
512‧‧‧外端面
513‧‧‧內端面
514‧‧‧環側面
516‧‧‧側注油孔
52‧‧‧防塵件
521‧‧‧油路塊
5211‧‧‧導油路徑
5212‧‧‧入油口
5213‧‧‧出油口
522‧‧‧防塵片
5221‧‧‧防塵刷
523‧‧‧突緣
53‧‧‧容置空間

Claims (10)

  1. 一種線性滑軌,包括:一導軌,其相對的兩側各形成有一滾動溝;一滑塊,其凹設有一配合槽,且該滑塊的配合槽可滑動地套設於該導軌上,該滑塊於該配合槽的相反兩側部位各形成有兩貫穿的容置通道;兩循環模組,其分別裝設於該滑塊的相對兩側部位,每一循環模組包含:兩循環套管,其穿設於相鄰的兩容置通道內,且每一循環套管至少部分突伸出該滑塊之外;及兩滾動單元,其分別裝設於該兩循環套管內,且該兩滾動單元位於該兩循環套管以外的部位可滾動地夾於該導軌與該滑塊之間;其中,每一循環模組的兩循環套管於突伸出該滑塊且彼此相鄰的部位各形成有一導油口,且每一導油口連通至其循環套管內部;兩保持器,其分別位於該導軌的相對兩側且裝設於該滑塊,並且該兩保持器分別定位且保持該兩循環模組相對於該導軌的位置;以及兩端蓋模組,其分別裝設於該滑塊且可滑動地套設於該導軌上,該兩端蓋模組包覆該兩循環模組突伸出該滑塊之外的循環套管部位,每一端蓋模組包含有:一蓋體,其形成有一注油孔;及一防塵件,其夾設於該蓋體與該滑塊之間,且該防塵件鄰接於該滑塊的表面凹設有一導油路徑,該導油路徑位於該蓋體的注油孔及其相鄰的該些導油口之間,以使該蓋體的注油孔及其相鄰的該些導油口經由該防塵件的導油路徑而相連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性滑軌,其中,每一防塵件鄰接於該滑塊的表面凸設有一大致圍繞該導油路徑的突緣,每一防塵件的突緣無間隙地緊抵於該滑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線性滑軌,其中,於每一循環模組包含有兩隔片,且於每一循環模組中,每一循環套管顯露於該滑塊外的部位形成有一填入口,而該兩隔片分別裝設於該兩循環套管,以遮蔽該兩填入口;該兩端蓋模組包覆該兩循環模組突伸出該滑塊之外的循環套管部位與隔片,並且位於該滑塊之外的每一滾動單元部位受相對應的循環套管與隔片之隔離,而分別與該兩端蓋模組呈間隔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線性滑軌,其中,每一循環套管界定有一直行段及自上述直行段相反兩端延伸的兩大致呈U型的轉向段,每一循環模組的兩循環套管分別以直行段穿設於相鄰的兩容置通道內,每一循環套管的兩轉向段分別突伸出該滑塊的相對兩端,且每一循環套管的其中一轉向段於其鄰近直行段處形成有該填入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線性滑軌,其中,每一循環模組的其中之一循環套管之形成有填入口的轉向段相鄰地設置於其中另一循環套管之未形成有填入口的轉向段之外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線性滑軌,其中,每一滾動溝具有兩負載側壁,該配合槽的內側緣對應於每一滾動溝形成有面向該兩負載側壁的兩承載壁;每一滾動單元於其所容置的循環套管兩轉向段末端之間的部位,可滾動地夾於該導軌的負載側壁與該滑塊的承載壁之間;對應於每一滾動溝的該兩承載壁之中垂線大致垂直地相交,且每一承載壁的中垂線大致通過其所對應的容置通道之中心,而每一循環套管的兩轉向段末端位於其所安裝之容置通道對應的承載壁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線性滑軌,其中,每一保持器包 含一限位件與一頂抵件,而於每一保持器中,該限位件具有一基部及自該基部一體延伸的兩側翼部,該兩側翼部各形成有一限位孔;在該保持器所定位之該循環模組中,該兩循環套管分別定位於該限位件的兩側翼部限位孔,且該兩滾動單元位於該兩循環套管以外的部位分別可滾動地穿設於該兩側翼部的限位孔;該頂抵件相對的兩側部位分別嵌合於該限位件的基部與該滑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線性滑軌,其中,該配合槽的相對兩內側緣各形成有一定位溝,每一限位件的基部形成有一安裝槽,每一頂抵件的相反兩側部位嵌合於其所對應的配合槽定位溝以及限位件安裝槽;每一循環模組的兩循環套管交叉錯位排列地裝設於該滑塊,而於每一限位件中,該兩限位孔的其中一限位孔相較於該安裝槽呈朝向一側偏移設置,而其中另一限位孔相較於該安裝槽則呈朝向另一相反側偏移設置,以使每一限位件的兩限位孔能分別定位其所對應之循環模組的兩交叉錯位排列狀循環套管。
  9. 一種線性滑軌的端蓋模組,用以裝設於一滑塊,該端蓋模組包括:一蓋體,其形成有一注油孔;以及一防塵件,其具有可撓性且裝設於該蓋體,該防塵件形成有一連通於該注油孔的導油路徑;其中,當該端蓋模組裝設於該滑塊時,該防塵件夾持於該蓋體與該滑塊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線性滑軌的端蓋模組,其中,該導油路徑是由該防塵件表面所凹設形成,且該防塵件表面凸設有一大致圍繞該導油路徑的突緣,當該端蓋模組裝設於該滑塊時,該防塵件的突緣無間隙地緊抵於該滑塊。
TW102211671U 2013-06-21 2013-06-21 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 TWM469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1671U TWM469978U (zh) 2013-06-21 2013-06-21 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1671U TWM469978U (zh) 2013-06-21 2013-06-21 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9978U true TWM469978U (zh) 2014-01-11

Family

ID=50347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1671U TWM469978U (zh) 2013-06-21 2013-06-21 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99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7464B (zh) * 2016-11-02 2018-03-11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汽車天窗致動機構
TWI674167B (zh) * 2018-11-28 2019-10-11 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線性滑軌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7464B (zh) * 2016-11-02 2018-03-11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汽車天窗致動機構
TWI674167B (zh) * 2018-11-28 2019-10-11 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線性滑軌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8883B2 (en) Motion-guiding device
US9677610B2 (en) Linear guideway and end module thereof
TWM580479U (zh) 線性滑軌
TW201348612A (zh) 線性滑軌之循環裝置
US9377050B2 (en) Retainer of linear guideway
TWM578201U (zh) 線性滑軌及其導油路徑模組
US9022654B2 (en) Linear guideway and end cap module thereof
TWM469978U (zh) 線性滑軌及其端蓋模組
TWM568307U (zh) 線性滑軌及其保持模組
US9709090B2 (en) Linear guideway, circulating module thereof, and slider thereof
TWM519692U (zh) 線性滑軌及其保持器
TWM467760U (zh) 線性滑軌及其保持器
TWM467761U (zh) 線性滑軌及其循環模組
BR102012014279A2 (pt) bloco deslizante linear tipo rolo
US20060222273A1 (en) Linear motion rolling guide unit
JP3188162U (ja) リニアガイド及びその循環モジュール
US9581194B2 (en) Motion guide device
TWM497722U (zh) 線性滑軌及其通道模組
JP3188146U (ja) リニアガイド及びその保持器
JP3188145U (ja) リニアガイド及びそのエンドキャップモジュール
TWM531525U (zh) 線性滑軌
TWM568306U (zh) Linear slide rail and its circulation module and circulation seat
TWI766818B (zh) 滾柱式線性滑軌
TWI674167B (zh) 線性滑軌
TWM576630U (zh) 線性滑軌及其固定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