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6995B - Containers with open and close covers - Google Patents

Containers with open and close cove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6995B
TWI566995B TW105112925A TW105112925A TWI566995B TW I566995 B TWI566995 B TW I566995B TW 105112925 A TW105112925 A TW 105112925A TW 105112925 A TW105112925 A TW 105112925A TW I566995 B TWI566995 B TW I5669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over
groove
support shaft
restric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2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8063A (zh
Inventor
Yoshihide Ogino
Original Assignee
Globerid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712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6253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856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573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ride Inc filed Critical Globeride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6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699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8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806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24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r co-operating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non-clos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7/00Accessories for angling
    • A01K97/20Keepnets or other containers for keeping captured fi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02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26Mechanisms for opening or closing, e.g. pedal-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with thermal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Description

具備開閉蓋的容器
本發明是關於具備開閉蓋的容器,特別是關於具備用以將設於開閉蓋的開口部開閉之裝卸自如的裝卸蓋的容器。
在過去具備開閉蓋的容器有各式各樣的形態,例如在各種休閒活動被使用的保冷箱(cooler box)等已為大家所熟知。這種容器係在容器本體的開口可開閉地配設有開閉蓋,以便能將收納對象物收納在容器本體內,或者由容器本體內取出收納對象物,而也有在開閉蓋更具有開口部,具備將該開口部開閉之裝卸自如的裝卸蓋的容器,以便在無法取得用以將例如開閉蓋開閉的空間的場所對容器本體取出和放入收納對象物,或者在保冷箱等中盡可能不使容器本體內的冷氣逸散。
除了開閉蓋之外還具備這種裝卸蓋的容器例如被揭示於專利文獻1。在該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容器成為在容器本體的開閉蓋形成用以投入魚等的開口部,以裝卸蓋可開閉地覆蓋該開口部之構成。具體而言,裝卸蓋被嵌入開閉蓋的開口部並對容器本體(開閉蓋)由左右任一方都可進行開閉,為了使其雙開為可能,可轉動地支撐裝卸 蓋用的一對支軸分別位於前述開口部的左右而配設於開閉蓋。
而且,裝卸蓋在左右兩側分別具有:承載於開閉蓋的左右的支軸上之承載部;在與該承載部之間夾入支軸之爪片。前述各承載部具有由對應的支軸的上方可裝卸自如地卡合於該支軸之U字形的溝,而且,左右的前述爪片藉由配設於裝卸蓋的左右一對的操作部的滑動操作而能移動於水平方向,朝在與承載部之間夾入支軸的夾持位置藉由彈簧始終朝外側被推迫。
因此,在以手指捏住左右一對的操作部而使爪片退避到裝卸蓋的內側下將裝卸蓋的承載部承載於開閉蓋的軸上並將裝卸蓋嵌入開閉蓋的開口部內,在該狀態下,一解除捏住操作部的手指的操作力,爪片就藉由彈簧的推迫力而移動到水平方向外側並在與承載於軸上的承載部之間夾入支軸,據此,防止裝卸蓋由開閉蓋的開口部脫離。
而且,在該脫離防止狀態下,若僅對左側的操作部進行滑動操作而使左側的爪片由左側的支軸退避,原封不動地使裝卸蓋繞右側的支軸轉動,則可由左側打開開口部(裝卸蓋)。相反地,若僅對右側的操作部進行滑動操作而使右側的爪片由右側的支軸退避,原封不動地使裝卸蓋繞左側的支軸進行轉動,則可由右側打開開口部(裝卸蓋)。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平10-262534號公報
但是,在除了開閉蓋之外還具備裝卸蓋的前述的容器中,由於在左右的支軸配設於開閉蓋,打開了裝卸蓋的狀態下,以左右的支軸橫穿開閉蓋的開口部的方式互相平行延伸,因此在經由開閉蓋的開口部將收納對象物收納於容器本體內時,或者在經由開閉蓋的開口部由容器本體內取出收納對象物時,支軸會造成妨礙,有無法平順地進行收納對象物的取出和放入的情形。例如在將這種容器當作釣魚用的保冷箱使用的情形下,也會產生支軸造成妨礙而無法經由開閉蓋的開口部順利投入魚,或者釣鉤卡在支軸或釣組纏繞在支軸等在用途上固有的問題。
本發明是著眼於上述的問題所進行的創作,其目的為提供一種容器,使將開閉蓋的開口部開閉之裝卸自如的裝卸蓋雙開為可能,同時可大大地確保開口部,可不妨礙而平順地進行收納對象物的取出和放入。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發明的容器其特徵在於包含:容器本體,劃定規定的收納空間;開閉蓋,用以將前述容器本體的開口開閉;裝卸蓋,為了將設於前述開閉蓋的開口部開閉而裝卸自如地安裝於前述開口部;支軸,分別配設於前述裝卸蓋的兩側,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卡合溝,對應前述支軸的各個而分別配設於前述開閉蓋的前述開口部的兩側,在前述裝卸蓋安裝於前述開口部的狀態下與位於前述第二位置的前述支軸卡 合,藉由使前述裝卸蓋以與前述卡合溝卡合的前述支軸為中心進行轉動,使得前述開口部在兩側選擇性地被開閉。
在上述構成中,一將裝卸蓋安裝於開閉蓋的開口部,開閉蓋的開口部就藉由裝卸蓋閉合。而且,在該閉狀態下,若使裝卸蓋的兩側的支軸分別位於第二位置而卡合於對應的卡合溝,則裝卸蓋對開閉蓋不能卸下地被固定。然後若在該固定狀態下,使一方側的支軸朝第一位置移動而由其卡合溝退避,原封不動地使裝卸蓋繞他方側的支軸轉動,則可由前述一方側打開開口部(裝卸蓋)。相反地,若使前述他方側的支軸朝第一位置移動而由其卡合溝退避,原封不動地使裝卸蓋繞前述一方側的支軸轉動,則能由前述他方側打開開口部(裝卸蓋)。也就是說,依照上述構成,可實現將開閉蓋的開口部開閉之裝卸自如的裝卸蓋的雙開。
而且,依照上述構成,由於兩側的支軸配設於裝卸蓋而不是配設於開閉蓋,因此在打開了裝卸蓋的狀態下,不會像以往般以兩側的支軸橫穿開閉蓋的開口部的方式延伸,因此,在能比以往還大大地確保開口部,並且打開裝卸蓋經由開閉蓋的開口部將收納對象物收納於容器本體內時,或者在經由開閉蓋的開口部由容器本體內取出收納對象物時,支軸不會造成妨礙,可平順地進行收納對象物的取出和放入。特別是在將這種容器當作釣魚用的保冷箱使用的情形下,可確實地迴避支軸造成妨礙而無法經由開閉蓋的開口部順利投入魚的事態,或者釣鉤卡在支軸 或釣組纏繞在支軸的事態。
依照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容器,使將開閉蓋的開口部開閉之裝卸自如的裝卸蓋雙開為可能,同時可大大地確保開口部,可不妨礙而平順地進行收納對象物的取出和放入。
1‧‧‧容器
2‧‧‧容器本體
4‧‧‧開閉蓋
4a‧‧‧開口部
10‧‧‧裝卸蓋
10A‧‧‧上蓋
10B‧‧‧下蓋
10Ba、10Bb‧‧‧外側壁
10Bc‧‧‧外端壁
10Bd‧‧‧內側對向壁
10Be‧‧‧內端壁
10Bf、10Bg‧‧‧內側壁
12‧‧‧橫材
15‧‧‧開口
19‧‧‧上端面
20、22‧‧‧滑動板
20a、22a‧‧‧操作部
20b、20c、22b、22c‧‧‧軸支構件
25A、25B‧‧‧支軸
27‧‧‧彎曲部
30‧‧‧彈簧(推迫手段)
40‧‧‧卡合溝
42‧‧‧卡合部
42a‧‧‧外周面
60‧‧‧限制溝(限制手段)
60a、83a‧‧‧敞開溝部
60b、83b‧‧‧閉端溝部
70‧‧‧限制突起(限制手段)
70A‧‧‧第二限制突起
70B‧‧‧限制突起
80、80A、80B‧‧‧第一限制突起
83‧‧‧限制溝
89‧‧‧圓弧狀突出部
C‧‧‧凹部
D‧‧‧溝深度尺寸
G‧‧‧間隙
O‧‧‧軸心
圖1是裝卸蓋安裝於開閉蓋的開口部的狀態之與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有關的容器之斜視圖。
圖2(a)是裝卸蓋之斜視圖,(b)是藉由由裝卸蓋卸下上蓋而使裝卸蓋的內部構成露出的狀態之斜視圖。
圖3(a)是顯示將(上蓋已被卸下的)裝卸蓋安裝於開閉蓋的開口部且裝卸蓋的支軸卡合於開閉蓋的卡合溝的狀態之開閉蓋的一部分裂斷之主要部分斜視圖,(b)是在(a)以二點鏈線表示的矩形框部分(支軸與卡合溝的卡合部分)之放大視圖。
圖4(a)表示將(上蓋已被卸下的)裝卸蓋安裝於開閉蓋的開口部且裝卸蓋的支軸由開閉蓋的卡合溝脫離的狀態,是開閉蓋的一部分裂斷之主要部分斜視圖,(b)是在(a)以二點鏈線表示的矩形框部分(支軸與卡合溝的卡合部分)之放大視圖,(c)是顯示卡合溝的變形例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5是分別以二點鏈線表示對開閉蓋開口部之裝卸蓋的裝卸及裝卸蓋的開閉(雙開)之容器的斜視圖。
圖6(a)是在以與卡合溝卡合的支軸為中心的裝卸蓋的 轉動時,將限制支軸自卡合溝脫離的限制手段的構成特化而顯示之(裝卸蓋已被卸下的狀態的)開閉蓋之局部斜視圖,(b)是限制手段之主要部分放大視圖。
圖7(a)是顯示限制手段的變形例1之局部斜視圖,(b)是顯示變形例2之模式圖,(c)是顯示變形例3之模式圖。
圖8(a)是顯示限制手段的變形例4之局部斜視圖,(b)是顯示在開口部裝設裝卸蓋的狀態下的限制手段的卡合狀態之模式圖,(c)是顯示在使裝設於開口部的裝卸蓋轉動了的狀態下的限制手段的卡合狀態之模式圖。
圖9(a)是顯示限制手段的變形例5之模式圖,(b)是構成(a)的限制手段的卡合部之概略斜視圖。
圖10(a)是用以說明在裝卸蓋的轉動時用以移動該轉動支軸的操作部的滑動操作被阻止的狀態之概略剖面圖,(b)是顯示(a)的狀態下的支軸與卡合溝的卡合關係之放大剖面圖。
以下,就與本發明有關的具備開閉蓋的容器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方便起見,將在圖1以箭頭表示的水平面內的兩個方向分別規定為縱向及橫向。而且,將與該等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圖1以箭頭表示)規定為上下方向。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的容器1具備:在內側劃定可收納收納對象物的規定容積的收納空間之容器本體2;用以將容器本體2的上部開口開閉之開閉蓋4。在開閉蓋4 偏向規定的位置例如其頂面的一方側設有開口部4a,在該開口部4a裝卸自如地安裝有用以將開口部4a開閉的裝卸蓋10。此外,在開閉蓋4或容器本體2(在圖中為開閉蓋4),為了搬運容器1以手握住而使用的手柄50遍及兩側架設而可轉動地被配設。
本實施形態的裝卸蓋10嵌入在開閉蓋4的開口部4a而可由左右任一方將開口部4a開閉(可雙開)。以下,就裝卸蓋10的具體的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2所示,裝卸蓋10具備如下的構件而構成:上蓋10A,與在內側形成凹陷狀空間14之箱型的下蓋10B;滑動自如地收納於下蓋10B的凹陷狀空間14內之一對滑動板20、22。上蓋10A對下蓋10B被裝卸自如地固定,其固定形態為哪一種態樣都可以。一對滑動板20、22在裝卸蓋10的縱向隔開規定的間隙G被對向配置,以僅互相接近或互相分離該間隙G份的方式(在裝卸蓋10位於水平的狀態下)可滑動於在圖2的(b)以箭頭表示的水平方向(縱向)。
各滑動板20(22)在其縱向中的外側的端部具有支軸25A(25B),並且在其縱向中的內側的端部具有操作部20a(22a)。支軸25A(25B)的兩側藉由配設於各滑動板20(22)的外側端部的兩側的軸支構件20b、20c(22b,22c)支撐,在內側的第一位置(圖4的(a)、(b)所示的位置)與外側的第二位置(圖3所示的位置)之間與滑動板20(22)一起(在裝卸蓋10位於水平的狀態下)可移動於水平方向。也就是說, 本實施形態的裝卸蓋10(在裝卸蓋10位於水平的狀態下)成為在其兩側具備可移動於水平的支軸25A、25B的構成。
而且,操作部20a(22a)當作由滑動板20(22)的平板狀的本體突出成例如略長方體狀的框體而構成,以使其內側的空洞部S在操作部20a、22a間互相對向的方式而使內端部開口。而且,在互相對向的操作部20a、22a間的空洞部S內配設有始終將滑動板20、22朝外側推迫,換言之,當作始終將兩側的支軸25A、25B朝其第二位置推迫的推迫手段之彈簧30。該彈簧30介插於操作部20a、22a間,藉由其兩端被例如各操作部20a、22a的外端壁支撐而延伸於裝卸蓋10的縱向。
因此,在這種構成中,一使用手指抵抗彈簧30的推迫力而使一方側的操作部20a朝內側滑移,一方側的支軸25A就朝內側的第一位置移動,而且,一解除該手指的操作力,就藉由彈簧30的推迫力而使支軸25A朝外側的第二位置移動。同樣地,一抵抗彈簧30的推迫力而使他方側的操作部22a朝內側滑移,他方側的支軸25B就朝內側的第一位置移動,而且,一解除該手指的操作力,就藉由彈簧30的推迫力而使支軸25B朝外側的第二位置移動。也就是說,在本實施形態中可藉由操作部20a、2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個別地將兩側的支軸25A、25B移動於水平方向。
此外,於在下蓋10B的上側裝設有上蓋10A之圖2的(a)的狀態下,操作部20a、22a透過上蓋10A的開 口15露出。而且,在上蓋10A配設有以堵塞透過開口15露出的操作部20a、22a間的間隙G的方式延伸的橫材12。因此,依照該構成,可藉由以手指對由橫材12的兩側突出的操作部20a、22a進行壓入操作,在橫材12的下側中在開口15內使操作部20a、22a滑動。
而且,為了可平順地進行這種操作部20a、22a的滑移,操作部20a、22a藉由下蓋10B的壁部導引其滑動。具體而言,各操作部20a、22a在裝卸蓋10的橫向的兩側具有彎曲成略L字形的彎曲部27,藉由使該彎曲部27嵌入在下蓋10B的一方側形成於延伸於縱向的外側壁10Ba與內側壁10Bf之間的縱向通道內,以及在他方側形成於延伸於縱向的外側壁10Bb與內側壁10Bg之間的縱向通道內,使各操作部20a、22a的滑移在縱向被導引。
而且,支軸25A、25B所位於的下蓋10B的兩側的外側端部由下列構成:對外側壁10Ba、10Bb正交之延伸於橫向的兩側的外端壁10Bc、10Bc,與由各外端壁10Bc、10Bc的橫向內側端部朝滑動板20、22(裝卸蓋10的縱向內側)延伸於縱向的內側對向壁10Bd、10Bd,與以連接該等內側對向壁10Bd、10Bd彼此的方式延伸於橫向的內端壁10Be,藉由該等壁形成在裝卸蓋10嵌入開閉蓋4的開口部4a的狀態下用以接受後述的開閉蓋4的卡合部42(參照圖3及圖4)的凹部C。
而且,位於藉由這種壁形成的下蓋10B的外側端部的兩側的支軸25A、25B沿著裝卸蓋10的橫向長長 地延伸,並且承載於內側對向壁10Bd的上端面19同時其水平方向移動被導引,據此,藉由利用操作部20a、22a進行的滑動板20、22的水平移動,可在穩定的狀態下確實地卡合於卡合部42的卡合溝40(參照圖3及圖4)。
如圖3及圖4所示,在開閉蓋4的開口部4a的縱向中的兩側,對應支軸25A、25B的各個分別配設有卡合部42。卡合部42配設於在裝卸蓋10安裝於開口部4a的狀態下與位於外側的第二位置的支軸25A、25B卡合的位置。而且,卡合部42在開口部4a的各側配設有一對,該等一對卡合部42、42於在裝卸蓋10安裝於開口部4a的狀態下被接受於下蓋10B的外側端部的前述的凹部C內的範圍內互相在橫向分離。而且,該等卡合部42雖然與開閉蓋4一體地形成而朝開口部4a的內側延伸,但是與開閉蓋4不同體配設而安裝於開閉蓋4也無妨。
而且,卡合部42於在裝卸蓋10安裝於開口部4a的狀態下與支軸25A、25B對向的部位具有凹狀的卡合溝40。卡合溝40對應於移動於水平方向的支軸25A、25B的移動方向而開口於水平方向,並被設定成與支軸25A、25B的直徑略一致的開口寬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以便與支軸25A、25B比較堅固地卡合。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卡合溝40如前述般開口於水平方向,但是如圖4的(c)所示卡合溝40在對水平方向成角度的方向(在圖中為朝上方向)開口也可以。在此情形下,卡合部42彈性變形等,可使只移動於水平方向的支軸25A、25B彈性地卡合於卡 合溝40,因此可使該卡合狀態堅固。
而且,在支軸25A、25B可水平移動地配設於裝卸蓋10的前述的構成中,即使是支軸25A、25B被卡合於卡合溝40的狀態,支軸25A、25B也只不過是由水平方向僅嵌合於卡合溝40,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配設限制手段,以便在以支軸25A、25B為中心的裝卸蓋10的轉動時,不使支軸25A、25B自卡合溝40脫離於水平方向。
具體而言,限制支軸25A、25B自卡合溝40脫離的該限制手段由設於裝卸蓋10的兩側面之限制溝60(特別是參照圖2),與對應該限制溝60而配設於開口部4a的橫向中的兩側之例如略圓柱狀的限制突起70(參照圖3、4、6)構成。限制突起70與開閉蓋4一體地形成,並且以在裝卸蓋10裝設於開口部4a的狀態(支軸25A、25B卡合於卡合溝40的狀態)下與支軸25A、25B位於同軸的方式朝開口部4a內突出。而且,限制溝60由形成於下蓋10B的外側壁10Ba、10Bb之直線狀的敞開溝部60a,和以與該敞開溝部60a連續的方式延伸之上蓋10A的略半圓狀的閉端溝部60b構成,敞開溝部60a不使兩端閉合而在外側壁10Ba、10Bb的上端及下端打開。而且,如此形成的限制溝60在裝卸蓋10被安裝於開口部4a時藉由敞開溝部60a的下端與限制突起70卡合(參照圖6的(b))。
接著,就上述構成的裝卸蓋10之對開口部4a的裝卸及裝卸蓋10的開閉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在將裝卸蓋10安裝於開閉蓋4的開口部4a的 情形下,使用手指等以使操作部20a、22a彼此接近的方式進行將操作部20a、22a壓入內側的操作,抵抗彈簧30的推迫力而使兩側的支軸25A、25B移動到內側的第一位置(在圖4(a)、(b)所示的位置)(使支軸25A、25B不與卡合部42干涉而使軸25A、25B退避到內側)。而且,在該退避狀態下,如圖5所示將裝卸蓋10由開口部4a的上方(在圖5以二點鏈線表示的狀態(i))垂直嵌入於開口部4a。如圖5以實線所示,若裝卸蓋10完全被嵌於開口部4a,則限制手段的限制突起70與限制溝60完全卡合,並且開閉蓋4的開口部4a藉由裝卸蓋10完全閉合。而且,在該閉狀態下,若解除對操作部20a、22a的操作力,則藉由彈簧30的推迫力而使裝卸蓋10的兩側的支軸25A、25B分別朝外側的第二位置(圖3所示的位置)移動而卡合於對應的卡合部42的卡合溝40。據此,裝卸蓋10對開閉蓋4不能卸下地被固定(在圖5以實線表示的狀態(iv))。
而且,在該固定狀態(狀態(iv))下,若使用操作部20a僅將一方側(例如圖5的跟前側)的支軸25A朝內側的第一位置移動並由其卡合溝40退避,在該狀態下使裝卸蓋10繞他方側的支軸25B轉動(在圖5以二點鏈線表示的狀態(ii)),則能由一方側打開開口部4a(裝卸蓋10)。相反地,若使用操作部22a僅將他方側(例如圖5的裏側)的支軸25B朝內側的第一位置移動並由其卡合溝40退避,則在該狀態下使裝卸蓋10繞一方側的支軸25A轉動,則能由他方側打開開口部4a(裝卸蓋10)。也就是說依照本構成, 可實現將開閉蓋4的開口部4a開閉之裝卸自如的裝卸蓋10的雙開。
而且,在這種裝卸蓋10的轉動中(當然也在非轉動中),由於與限制突起70卡合的限制溝60的壁部在水平方向(支軸25A、25B自卡合溝40脫離的方向)碰到限制突起70(參照圖6的(b)),因此支軸25A、25B不會自卡合溝40在水平方向脫離。因此,可實現裝卸蓋10之穩定且確實的轉動動作。
圖7~9是顯示關於上述限制手段的各種變形例。
圖7的(a)是顯示限制手段的變形例1。變形例1的限制手段由如下的構件構成:配設於裝卸蓋10的兩側(外側壁10Ba、10Bb的外表面)之作為第一限制部的第一限制突起80,和以在支軸25A、25B卡合於卡合溝40的狀態下與支軸25A、25B成為同軸的方式對應第一限制突起80配設於開口部4b的兩側之作為第二限制部的第二限制突起70A,該等限制突起70A、80在裝卸蓋10裝設於開口部4a的狀態下如圖示般互相卡合。
具體而言,第二限制突起70A成略圓柱狀,以朝開口部4a內突出的方式例如與開閉蓋4一體地形成。另一方面,第一限制突起80如圖示般在裝卸蓋10裝設於開口部4a的狀態下,遍及第二限制突起70A的全周的例如1/4的角度範圍(亦即90°的角度範圍)以卡合於第二限制突起70A的外周的圓弧狀的突起形成,與支軸25A、25B的 軸心同心地延伸。
依照上述構成的限制手段,若裝卸蓋10以任一方的支軸25A(25B)為中心轉動(在圖7(a)中以支軸25B為中心轉動),則第一限制突起80與裝卸蓋10一起沿著第二限制突起70A的外周面對第二限制突起70A轉動(參照圖7的(a)的圓形區域放大視圖內的箭頭),並且繞進第二限制突起70A的背面側而至少在水平方向與第二限制突起70A抵接。因此,限制支軸25A(25B)在水平方向自卡合溝40脫離。
此外,延伸成圓弧狀的第一限制突起80的延伸角度範圍不限於90°。只要能限制支軸25A在水平方向,自卡合溝40脫離且本身可平順地轉動,則第一限制突起80的延伸角度範圍為哪一種角度範圍都無妨。
圖7的(b)是顯示限制手段的變形例2。如圖示在變形例2中,第一限制突起80A成L字形,以使形成L字的兩個腳部91、92抵接第二限制突起70A外周面的方式與第二限制突起70A卡合。即使是這種L字形態,也能達成與前述的變形例1一樣的作用及功效。
圖7的(c)是顯示限制手段的變形例3。如圖示在變形例3中,第一限制突起80B成略L字形,以使形成L字的兩個腳部91、92的連結部分93鼓出於內側而抵接第二限制突起70A的外周面的方式與第二限制突起70A卡合,以便能以比變形例2大的接觸面積與第二限制突起70A接觸。即使是這種略L字形態,也能達成與前述的變形例2一樣的作用及功效。
圖8是顯示限制手段的變形例4。變形例4的限制手段由如下的構件構成:配設於裝卸蓋10的兩側(外側壁10Ba、10Bb的外表面)之作為第一限制部的凹狀的限制溝83,和以在支軸25A、25B卡合於卡合溝40的狀態下由支軸25A、25B的軸心O偏心的方式對應限制溝83而配設於開口部4a的兩側之作為第二限制部的限制突起70B,該等限制溝83及限制突起70B在裝卸蓋10裝設於開口部4a的狀態下如圖示般互相卡合。
具體而言,限制突起70B成略圓柱狀,以朝開口部4a內突出的方式例如與開閉蓋4一體地形成。另一方面,限制溝83由如下的構件構成:在裝卸蓋10被安裝於開口部4a時首先開始與限制突起70B卡合之直線狀的敞開溝部83a,和與該敞開溝部83a相連,並且與支軸25A、25B的軸心O同心地延伸之圓弧狀的閉端溝部83b。
依照上述構成的限制手段,若裝卸蓋10以任一方的支軸25A(25B)為中心轉動(在圖8中以支軸25B為中心轉動),則限制溝83以在其圓弧狀的閉端溝部83b內接受限制突起70B的方式與裝卸蓋10一起轉動(參照圖8的(c))。因此,在這種裝卸蓋10的轉動中(當然也在非轉動中),由於與限制突起70B卡合的限制溝83的壁部在水平方向(支軸25A、25B自卡合溝40脫離的方向)碰到限制突起70B(在非轉動中參照圖8的(b);在轉動中參照圖8的(c)),因此支軸25A、25B不會自卡合溝40朝水平方向脫離。
此外,也可以考慮與前述相反的配置形態。也就是說,限制溝83面向開口部4a配設於開閉蓋4的兩側,限制突起70B配設於裝卸蓋10的兩側也可以。而且,只要限制突起70B的設置位置是沿著閉端溝部83b的圓弧的位置,則可任意地設定。而且,限制突起70B的形狀不限於圓柱形狀,例如為角柱形狀也可以。
圖9是顯示限制手段的變形例5。變形例5的限制手段由如下的構件構成:形成於具有卡合溝40的開閉蓋4的卡合部42,並且在支軸25A、25B卡合於卡合溝40的狀態下與支軸25A、25B的軸心同心地延伸之作為第一限制部的圓弧狀的外周面42a,和具有由裝卸蓋10的縱向的兩端延伸並與卡合部42的外周面42a卡合的圓弧狀的內周面之作為第二限制部的圓弧狀突出部89,該等外周面42a及圓弧狀突出部89在裝卸蓋10裝設於開口部4a的狀態下如圖示般互相卡合。此外,如圖9的(b)所舉例說明而顯示的,卡合部42為了大大地取與圓弧狀突出部89的接觸面積,比前述的各變形例還長地延伸於橫向。而且,圓弧狀突出部89其外周面也形成圓弧狀,以便在裝卸蓋10的轉動時可不與其他的部位接觸且裝卸蓋不會在水平方向脫離而平順地進行轉動。
依照上述構成的限制手段,若裝卸蓋10以任一方的支軸25A(25B)為中心轉動,則圓弧狀突出部89沿著卡合部42的外周面移動並繞進卡合部42的背面側,至少在水平方向與卡合部42抵接。因此,限制支軸25A(25B) 自卡合溝40朝水平方向脫離。
此外,在裝卸蓋10已轉動的狀態下,無法藉由操作部20a(22a)使成為其轉動支點的支軸25A(25B)移動(無法對操作部進行滑動操作)。此乃因如圖10的(a)所示,若在使裝卸蓋10轉動的狀態下想操作對應該轉動支軸25A(25B)的操作部20a(22a),則因操作部20a(22a)的滑動操作方向(支軸25A、25B的移動方向…對水平方向成規定的角度的方向)與卡合溝40的開口方向(水平方向)不同(參照圖10的(b)),故與卡合溝40卡合的支軸25A(25B)對向碰到形成卡合溝40的卡合部42的外周面42a,操作部20a(22a)的滑動操作被阻止(在圖10的(a)的例子中,由於裝卸蓋10以支軸25A為中心轉動,因此無法對對應支軸25A的操作部20a進行滑動操作)。因此,即使是假設無前述的限制手段的情形,也能防止在裝卸蓋10的轉動中使支軸25A(25B)自卡合溝40脫離了的操作部20a(22a)的誤操作。而且,阻止伴隨這種支軸25A(25B)與卡合部42的外周面42a的卡住之操作部20a(22a)的操作如圖10的(b)所示,可藉由使卡合溝40的溝深度尺寸D具有某種程度的大小(至少充分超過支軸25A(25B)的直徑尺寸的深度尺寸)而成為可能。也就是說,卡合溝40需遍及與支軸25A(25B)干涉的長度而延伸於水平方向,該干涉的長度是為了阻止在裝卸蓋10的轉動時使成為其轉動支點的支軸25A(25B)移動的操作部20a(22a)的操作。
如以上所說明的,依照本實施形態,因兩側 的支軸25A、25B配設於裝卸蓋10而不是開閉蓋4,故在打開了裝卸蓋10的狀態下,不會像以往般以兩側的支軸橫穿開閉蓋4的開口部4a的方式延伸,因此,可比以往還大大地確保開口部4a,並且在打開裝卸蓋10並經由開閉蓋4的開口部4a將收納對象物收納於容器本體2內時,或者在經由開閉蓋4的開口部4a由容器本體2內取出收納對象物時,支軸25A、25B不會造成妨礙,可平順地進行收納對象物的取出和放入。特別是在將這種容器1當作釣魚用的保冷箱使用的情形下,可迴避因支軸25A、25B造成妨礙而無法經由開閉蓋4的開口部4a順利投入魚的事態,或者釣鉤卡在支軸25A、25B或釣組纏繞在支軸25A、25B的事態。
而且,因本實施形態的容器1更具備在以與卡合溝40卡合的支軸25A或25B為中心的裝卸蓋10的轉動時,限制該支軸自卡合溝40脫離的限制手段,故可實現裝卸蓋10之穩定且確實的轉動動作。而且,因支軸25A、25B遍及裝卸蓋10的橫向長長地延伸,故與例如僅僅是支撐突起等比較,可確保作為轉動軸的充分的強度。
以上,雖然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是本發明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可進行種種變形而實施。例如在前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支軸25A、25B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為裝卸蓋10的縱向中的內側及外側,但是為橫向中的內側及外側也無妨。總之,只要能以可將裝卸蓋10雙開的方式將支軸25A、25B配設於裝卸蓋10的兩側而 移動的話即可。而且,支軸25A、25B的移動方向也不限於水平方向。而且,限制手段的構成形態也可以是任意的。總之,只要能限制在裝卸蓋10的轉動中支軸25A、25B自卡合溝40脫離,則哪一種限制形態都無妨。而且,開口部4a對開閉蓋4的位置,因此裝卸蓋10的位置也能任意地設定。進而在前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推迫手段為彈簧30,但是始終將支軸25A、25B朝第二位置推迫之推迫手段只要是能產生推迫力的彈性構件等,則哪一種構件都無妨。
4‧‧‧開閉蓋
4a‧‧‧開口部
10B‧‧‧下蓋
10Bd‧‧‧內側對向壁
10Be‧‧‧內端壁
19‧‧‧上端面
20、22‧‧‧滑動板
20a、22a‧‧‧操作部
20b、20c、22b、22c‧‧‧軸支構件
25A、25B‧‧‧支軸
30‧‧‧彈簧(推迫手段)
40‧‧‧卡合溝
42‧‧‧卡合部
60a‧‧‧敞開溝部
70‧‧‧限制突起(限制手段)

Claims (12)

  1. 一種容器,其特徵在於包含:容器本體,劃定規定的收納空間;開閉蓋,用以將該容器本體的開口開閉;裝卸蓋,為了將設於該開閉蓋的開口部開閉而裝卸自如地安裝於該開口部;支軸,分別配設於該裝卸蓋的兩側,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及卡合溝,對應該支軸的各個而分別配設於該開閉蓋的該開口部的兩側,在該裝卸蓋安裝於該開口部的狀態下與位於該第二位置的該支軸卡合,藉由使該支軸的任一方選擇性地卡合於其對應的該卡合溝,以該被卡合的支軸為中心使該裝卸蓋轉動,使得該開口部在兩側選擇性地被開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容器,其中用以使兩側的該支軸分別個別地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之操作部配設於該裝卸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容器,其中更包含始終將兩側的該支軸朝該第二位置推迫之推迫手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容器,其中該卡合溝在水平方向開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容器, 其中該卡合溝在對水平方向成角度的方向開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容器,其中更包含在以該支軸為中心的該裝卸蓋的轉動時,限制該支軸自該卡合溝脫離之限制手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容器,其中該限制手段包含:配設於該裝卸蓋或該開閉蓋的任一方之第一限制部,與配設於該裝卸蓋或該開閉蓋的任一他方之第二限制部,藉由在該裝卸蓋裝設於該開口部的狀態下使該第一限制部與該第二限制部互相卡合,限制該裝卸蓋的轉動時之該支軸自該卡合溝脫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容器,其中該第一限制部當作配設於該裝卸蓋或該開口部的任一方的兩側之凹狀的限制溝而形成,該第二限制部當作以至少在該支軸卡合於該卡合溝的狀態下與該支軸成為同軸的方式對應該限制溝而配設於該裝卸蓋或該開口部的任一他方的兩側之限制突起而形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容器,其中該第一限制部當作配設於該裝卸蓋的兩側之第一限制突起而形成,該第二限制部當作以在該支軸卡合於該卡合溝的狀態下與該支軸成為同軸的方式對應該第一限制突起而配設於該開口部的兩側之第二限制突起而形成,該第一限制突起藉由在該裝卸蓋的轉動時與該裝卸蓋一起對該第二限制突起轉動並至少在水平方向與該第二限制突起抵接,限制該支軸自該卡合溝在水平方向的脫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容器,其中該第一限制部當作配設於該裝卸蓋或該開口部的任一方的兩側之凹狀的限制溝而形成,該第二限制部當作以至少在該支軸卡合於該卡合溝的狀態下由該支軸的軸心偏心的方式對應該限制溝而配設於該裝卸蓋或該開口部的任一他方的兩側之限制突起而形成,該限制溝由如下的構件構成:在該裝卸蓋被安裝於該開口部時首先開始與該限制突起卡合之直線狀的敞開溝部,和與該敞開溝部相連,並且至少在該支軸卡合於該卡合溝的狀態下與該支軸的軸心同心地延伸之圓弧狀的閉端溝部,在該裝卸蓋的轉動時該限制突起被接受於圓弧狀的該閉端溝部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容器,其中該第一限制部是形成於具有該卡合溝的該開閉蓋的卡合部,並且在該支軸卡合於該卡合溝的狀態下與該支軸的軸心同心地延伸之圓弧狀的外周面,該第二限制部是由該裝卸蓋的兩端延伸並與該卡合部的該外周面卡合之圓弧狀的突出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容器,其中該卡合溝以與該支軸干涉的方式延伸於水平方向,與該支軸干涉的方式是為了阻止在該裝卸蓋的轉動時使成為其轉動支點的該支軸移動的操作部的操作。
TW105112925A 2015-08-31 2016-04-26 Containers with open and close covers TWI566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1289A JP6462538B2 (ja) 2015-08-31 2015-08-31 開閉蓋を備える容器
JP2015185619A JP6457367B2 (ja) 2015-09-18 2015-09-18 開閉蓋を備える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6995B true TWI566995B (zh) 2017-01-21
TW201708063A TW201708063A (zh) 2017-03-01

Family

ID=58238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2925A TWI566995B (zh) 2015-08-31 2016-04-26 Containers with open and close cover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2) KR102628650B1 (zh)
CN (1) CN106477149B (zh)
TW (1) TWI5669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5405B2 (ja) * 2018-06-27 2022-05-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カバーブロック、及び分電盤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8937A (ja) * 1997-02-28 1998-09-11 Ryobi Ltd 容器の開閉蓋
JPH10250778A (ja) * 1997-03-13 1998-09-22 I Beam:Kk 携帯用容器
JPH10262534A (ja) * 1997-03-21 1998-10-06 Ryobi Ltd 容器等の開口部蓋体
TWI243142B (en) * 2003-01-14 2005-11-11 Uni Charm Corp Container with lid
CN102753053A (zh) * 2010-02-15 2012-10-24 吉田塑胶工业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内置型化妆用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376198B (zh) * 2006-05-15 2012-11-11 Shimano Kk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5871Y2 (ja) * 1991-02-14 1997-02-12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蓋の開閉装置
JPH09252698A (ja) * 1996-03-21 1997-09-30 Mamiya Op Co Ltd 保冷箱
JPH10273158A (ja) * 1997-03-28 1998-10-13 Ryobi Ltd 容 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8937A (ja) * 1997-02-28 1998-09-11 Ryobi Ltd 容器の開閉蓋
JPH10250778A (ja) * 1997-03-13 1998-09-22 I Beam:Kk 携帯用容器
JPH10262534A (ja) * 1997-03-21 1998-10-06 Ryobi Ltd 容器等の開口部蓋体
TWI243142B (en) * 2003-01-14 2005-11-11 Uni Charm Corp Container with lid
TWI376198B (zh) * 2006-05-15 2012-11-11 Shimano Kk
CN102753053A (zh) * 2010-02-15 2012-10-24 吉田塑胶工业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内置型化妆用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28650B1 (ko) 2024-01-25
CN106477149B (zh) 2018-12-14
CN106477149A (zh) 2017-03-08
KR20170026233A (ko) 2017-03-08
KR20240004129A (ko) 2024-01-11
TW201708063A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6198B (zh)
US9365264B2 (en) Hinge with securing features
JP6227919B2 (ja) フック外れ止め装置
TWI566995B (zh) Containers with open and close covers
JP2014237924A (ja) 施錠装置および蓋体装置
JP2005338583A5 (zh)
JP2015036728A (ja) カバー開閉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22301A (ja) 取手孔閉塞用キャップ、および機器
JP2011153770A (ja) 拳銃用ホルスタ
WO2014109141A1 (ja) 冷蔵庫
JP6462538B2 (ja) 開閉蓋を備える容器
JP6457367B2 (ja) 開閉蓋を備える容器
JP6418753B2 (ja) 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
JP4707429B2 (ja) スライド式コンパクト容器
JP2004156331A (ja) 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JP2005325555A (ja) リッド付収納装置のロック装置構造
JP6795688B2 (ja) ダンパー
JP2014079319A (ja) ストラップ用係止具
JP5118498B2 (ja) こませかご
JP6317133B2 (ja) 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及び押し込み式操作装置
WO2021117594A1 (ja) ロック解除装置
JP2007217163A (ja) 手差しトレイ維持機構
JP2009506914A (ja) 鉛筆芯用ボックス
JP6299584B2 (ja) 印刷装置
JP2013156420A (ja) 外部電源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