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4297B - ring A compou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ring A compou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4297B
TWI564297B TW102121572A TW102121572A TWI564297B TW I564297 B TWI564297 B TW I564297B TW 102121572 A TW102121572 A TW 102121572A TW 102121572 A TW102121572 A TW 102121572A TW I564297 B TWI564297 B TW I5642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aromatic
carbon
independent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2730A (zh
Inventor
Naoki Uchida
Tsuyoshi Tanaka
Yoko Honma
Takashi Iida
Keisuke Nomura
Eriko Ohta
Kana Fujita
Original Assignee
Toso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oh Corp filed Critical Tosoh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12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2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4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4297B/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Description

環狀 化合物、及其製造方法、及含有此化合物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構成成分為有用之具有經含氮雜芳基取代之咔唑基的環狀化合物及其製造方法、及含有此化合物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的基本構成,係:以電洞輸送層與電子輸送層夾持含有發光材料之發光層,並且於其外側安裝陽極與陰極,且係利用對於發光層注入之電洞及電子之再結合而產生之激子失活而伴隨放出光(螢光或磷光)的元件,應用於顯示器等。又,有時,電洞輸送層分割為電洞輸送層與電洞注入層、發光層分割為電子阻擋層與發光層與電洞阻擋層、電子輸送層分割為電子輸送層與電子注入層而構成。
近年來,已有許多將三及嘧啶化合物使用在發光層及電子輸送層等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被報告,於發光效率特性、驅動電壓特性、長壽命特性方面未能稱得上完全滿足市場要求,正尋求更優異之材料。
作為電子輸送材料等,已有人揭示介隔伸芳基而有咔唑基取代之環狀化合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4),並有人提出使用此等化合物來改善元件壽命,不過,從元件為高驅動電壓化之點、及尋求更長壽命化之點,希望有所改善。
又,有人揭示將具有咔唑基之1,3,5-三化合物用於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5),但該化合物中,在三環之2位係有咔唑基之氮原子直接鍵結。所以,當作為電子輸送材料使用時,會使得對於電子輸送材料為必要而不可欠缺的電子接受性下降,有元件成為高驅動電壓化之傾向,須要改善。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3/078541號小冊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03/080760號小冊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2133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2-193952號公報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2008/123189號小冊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已開始使用在各式各樣的顯示設備,但是要求長壽命化、高發光效率化、低驅動電壓化等、元件更高性能化。更具體而言,要求開發達到長壽命、高發光效率、低驅動電壓化之載體輸送材料。
尤其,針對電子注入材料及電子輸送材料,希望能有利用優良之電子注入性及電子輸送特性而能以低電壓驅動元件,而且發光效率高、能使元件長時間驅動之新材料。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為了達到長壽命、高發光效率、低驅動電壓化之電子注入材料及電子輸送材料。
本案發明人等為了解決前述課題努力探討,結果發現:藉由在以往公知之介隔伸芳基而有咔唑基取代之環狀化合物中,使得該咔唑基上帶有含 有含氮雜芳基之取代基時,則該環狀化合物之電子注入性及電子輸送特性會顯著提高。又,發現:當將如此的化合物(本發明之通式(1)表示之環狀化合物)使用在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的電子輸送層時,相較於使用公知或泛用的電子輸送材的情形,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驅動電壓顯著減低,發光效率提高,且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壽命長,乃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關於下列通式(1)表示之環狀化合物(以下稱為「環狀化合物(1)」)、其製造方法、及含有此化合物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式中,Cz表示(n+1)價之咔唑基或(n+1)價之咔啉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當作取代基)。
Ar1及A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當作取代基)。
Ar3,表示碳數6~30之伸芳基(也可具有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當作取代基)。
Ar4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3~30之含氮雜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通式(A)表示之取代基。
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惟Y及Z中至少其中一者為 氮原子。
n表示1~[在Cz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Ar5-(Ar6)m (A)
(式中,Ar5各自獨立地,表示(m+1)價之碳數6~30之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也可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也可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
Ar6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3~30之含氮雜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
m各自獨立地,表示1~[在Ar5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藉由使用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相較於使用以往公知之電子輸送材料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能提供因以較低電壓驅動、發光效率較高、且長壽命,而更優良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1‧‧‧附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
2‧‧‧電洞注入層
3‧‧‧電洞輸送層
4‧‧‧發光層
5‧‧‧電子輸送層
6‧‧‧陰極層
11‧‧‧附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
12‧‧‧電洞注入層
13‧‧‧第1電洞輸送層
14‧‧‧第2電洞輸送層
15‧‧‧發光層
16‧‧‧電子輸送層
17‧‧‧陰極層
圖1顯示於實施例-45等製作之單層元件之剖面圖。
圖2顯示於實施例-50等製作之單層元件之剖面圖。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係關於上述環狀化合物(1)、其製造方法、及含有此化合物之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本申請案之環狀化合物(1),從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性能良好之觀點,宜為以下通式(B)、(C)、或(D)表示之環狀化合物較佳。
(通式(B)、(C)、及(D)中,Ar1、Ar2、Ar3、Ar4、Y、Z、及n各自獨立地表示與通式(1)為相同定義之取代基。通式(D)中,Cb表示(n+1)價之咔啉基。)
本申請案之環狀化合物(1)中的取代基分別定義如下。
作為碳數1~4之烷基不特別限定,例如:甲基、三氟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
作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不特別限定,例如:苯基、聯苯基、萘基、蒽基、芘基、聯三苯基、菲基、苝基、或聯三伸苯基等。
作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不特別限定,例如:2-氟苯 基、3-氟苯基、4-氟苯基、2,3-二氟苯基、2,4-二氟苯基、2,5-二氟苯基、2,6-二氟苯基、3,4-二氟苯基、3,5-二氟苯基、2,3,4-三氟苯基、2,3,5-三氟苯基、2,3,6-三氟苯基、2,4,5-三氟苯基、2,4,6-三氟苯基、3,4,5-三氟苯基、2,3,4,5-四氟苯基、2,3,4,6-四氟苯基、2,3,5,6-四氟苯基、五氟苯基、4-氟萘-1-基、5-氟萘-1-基、6-氟萘-1-基、7-氟萘-1-基、4-氟萘-2-基、5-氟萘-2-基、6-氟萘-2-基、7-氟萘-2-基、蒽基、芘基、菲基、苝基、聯三伸苯基等。
作為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表示有前述碳數1~4之烷基在同樣前述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上取代者,不特別限定,例如:對甲苯基、間甲苯基、鄰甲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均三甲苯基、2-乙基苯基、3-乙基苯基、4-乙基苯基、2,4-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丙基苯基、3-丙基苯基、4-丙基苯基、2,4-二丙基苯基、3,5-二丙基苯基、2-異丙基苯基、3-異丙基苯基、4-異丙基苯基、2,4-二異丙基苯基、3,5-二異丙基苯基、2-丁基苯基、3-丁基苯基、4-丁基苯基、2,4-二丁基苯基、3,5-二丁基苯基、2-第三丁基苯基、3-第三丁基苯基、4-第三丁基苯基、2,4-二-第三丁基苯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4-甲基萘-1-基、4-三氟甲基萘-1-基、4-乙基萘-1-基、4-丙基萘-1-基、4-丁基萘-1-基、4-第三丁基萘-1-基、5-甲基萘-1-基、5-三氟甲基萘-1-基、5-乙基萘-1-基、5-丙基萘-1-基、5-丁基萘-1-基、5-第三丁基萘-1-基、6-甲基萘-2-基、6-三氟甲基萘-2-基、6-乙基萘-2-基、6-丙基萘-2-基、6-丁基萘-2-基、6-第三丁基萘-2-基、7-甲基萘-2-基、7-三氟甲基萘-2-基、7-乙基萘-2-基、7-丙基萘-2-基、7-丁基萘-2-基、7-第三丁基萘-2-基、蒽基、芘基、菲基、苝基、聯三伸苯基等。
作為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不特別限定,例如:苯基、聯苯基、萘基、蒽基、芘基、聯三苯基、菲基、苝基、聯三伸苯基等。
作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不特別限定,例如:呋喃基、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呋喃基、噻吩基、苯并噻吩基、二苯并噻吩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嘧啶基、4-嘧啶基、5-嘧啶基、2-吡基、4-吡基、5-吡基、 2-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異喹啉基、3-異喹啉基、4-異喹啉基、5-異喹啉基、6-異喹啉基、7-異喹啉基、8-異喹啉基、9-吖啶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2-苯并噻唑基、4-苯并噻唑基、5-苯并噻唑基、6-苯并噻唑基、7-苯并噻唑基、喹唑啉基(quinazolyl)基、喹喔啉基、1,6-啶-2-基、1,8-啶-2-基、4-噻唑基、5-噻唑基、咪唑并[1,2-a]吡啶-2-基2-噻唑基、吲基、氮雜吲基等。
作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不特別限定,例如:氟呋喃基、氟苯并呋喃基、氟二苯并呋喃基、氟噻吩基、氟苯并噻吩基、氟二苯并噻吩基、3-氟-2-吡啶基、4-氟-2-吡啶基、5-氟-2-吡啶基、6-氟-2-吡啶基、2-氟-3-吡啶基、4-氟-3-吡啶基、5-氟-3-吡啶基、6-氟-3-吡啶基、2-氟-4-吡啶基、3-氟-4-吡啶基、3,4-二氟-2-吡啶基、3,5-二氟-2-吡啶基、3,6-二氟-2-吡啶基、2,4-二氟-3-吡啶基、2,5-二氟-3-吡啶基、2,6-二氟-3-吡啶基、4,5-二氟-3-吡啶基、4,6-二氟-3-吡啶基、5,6-二氟-3-吡啶基、2,3-二氟-4-吡啶基、2,5-二氟-4-吡啶基、2,6-二氟-4-吡啶基、3,5-二氟-4-吡啶基、3,6-二氟-4-吡啶基、3,4,5-三氟-2-吡啶基、3,4,6-三氟-2-吡啶基、3,5,6-三氟-2-吡啶基、4,5,6-三氟-2-吡啶基、四氟-2-吡啶基、2,4,5-三氟-3-吡啶基、2,4,6-三氟-3-吡啶基、2,5,6-三氟-3-吡啶基、4,5,6-三氟-3-吡啶基、四氟-3-吡啶基、2,3,5-三氟-4-吡啶基、2,3,6-三氟-4-吡啶基、四氟-4-吡啶基、4-氟-2-嘧啶基、5-氟-2-嘧啶基、2-氟-4-嘧啶基、5-氟-4-嘧啶基、6-氟-4-嘧啶基、2-氟-5-嘧啶基、4-氟-5-嘧啶基、2-氟吡基、4-氟吡基、5-氟吡基、3-氟-2-喹啉基、4-氟-2-喹啉基、5-氟-2-喹啉基、6-氟-2-喹啉基、7-氟-2-喹啉基、8-氟-2-喹啉基、2-氟-3-喹啉基、4-氟-3-喹啉基、5-氟-3-喹啉基、6-氟-3-喹啉基、7-氟-3-喹啉基、8-氟-3-喹啉基、2-氟-4-喹啉基、3-氟-4-喹啉基、5-氟-4-喹啉基、6-氟-4-喹啉基、7-氟-4-喹啉基、8-氟-4-喹啉基、3-氟-1-異喹啉基、4-氟-1-異喹啉基、5-氟-1-異喹啉基、6-氟-1-異喹啉基、7-氟-1-異喹啉基、8-氟-1-異喹啉基、1-氟-3-異喹啉基、4-氟-3-異喹啉基、5-氟-3-異喹啉基、6-氟-3-異喹啉基、7-氟-3-異喹啉基、8-氟-3-異喹啉基、1-氟-4-異喹啉基、3-氟-4-異喹啉基、5-氟-4-異喹啉基、6-氟-4-異喹啉基、7-氟-4-異喹啉基、8-氟-4-異喹啉基、氟吖啶基、氟噻唑基、氟苯并噻唑基、氟喹唑啉基、氟喹喔啉基、氟 啶基、氟噻蒽基、氟吲基、氟氮雜吲基等。
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表示有前述碳數1~4之烷基在同樣前述碳數3~18之芳香族基上取代者,不特別限定,例如:甲基呋喃基、甲基苯并呋喃基、甲基二苯并呋喃基、甲基噻吩基、甲基苯并噻吩基、甲基二苯并噻吩基、3-甲基-2-吡啶基、4-甲基-2-吡啶基、5-甲基-2-吡啶基、6-甲基-2-吡啶基、2-甲基-3-吡啶基、4-甲基-3-吡啶基、5-甲基-3-吡啶基、6-甲基-3-吡啶基、2-甲基-4-吡啶基、3-甲基-4-吡啶基、3,4-二甲基-2-吡啶基、3,5-二甲基-2-吡啶基、3,6-二甲基-2-吡啶基、2,4-二甲基-3-吡啶基、2,5-二甲基-3-吡啶基、2,6-二甲基-3-吡啶基、4,5-二甲基-3-吡啶基、4,6-二甲基-3-吡啶基、5,6-二甲基-3-吡啶基、2,3-二甲基-4-吡啶基、2,5-二甲基-4-吡啶基、2,6-二甲基-4-吡啶基、3,5-二甲基-4-吡啶基、3,6-二甲基-4-吡啶基、4-甲基-2-嘧啶基、5-甲基-2-嘧啶基、2-甲基-4-嘧啶基、5-甲基-4-嘧啶基、6-甲基-4-嘧啶基、2-甲基-5-嘧啶基、4-甲基-5-嘧啶基、2-甲基吡基、4-甲基吡基、5-甲基吡基、3-甲基-2-喹啉基、4-甲基-2-喹啉基、5-甲基-2-喹啉基、6-甲基-2-喹啉基、7-甲基-2-喹啉基、8-甲基-2-喹啉基、2-甲基-3-喹啉基、4-甲基-3-喹啉基、5-甲基-3-喹啉基、6-甲基-3-喹啉基、7-甲基-3-喹啉基、8-甲基-3-喹啉基、2-甲基-4-喹啉基、3-甲基-4-喹啉基、5-甲基-4-喹啉基、6-甲基-4-喹啉基、7-甲基-4-喹啉基、8-甲基-4-喹啉基、2-甲基-5-喹啉基、3-甲基-5-喹啉基、4-甲基-5-喹啉基、6-甲基-5-喹啉基、7-甲基-5-喹啉基、8-甲基-5-喹啉基、2-甲基-6-喹啉基、3-甲基-6-喹啉基、4-甲基-6-喹啉基、5-甲基-6-喹啉基、7-甲基-6-喹啉基、8-甲基-6-喹啉基、2-甲基-7-喹啉基、3-甲基-7-喹啉基、4-甲基-7-喹啉基、5-甲基-7-喹啉基、6-甲基-7-喹啉基、8-甲基-7-喹啉基、2-甲基-8-喹啉基、3-甲基-8-喹啉基、4-甲基-8-喹啉基、5-甲基-8-喹啉基、6-甲基-8-喹啉基、7-甲基-8-喹啉基、3-甲基-1-異喹啉基、4-甲基-1-異喹啉基、5-甲基-1-異喹啉基、6-甲基-1-異喹啉基、7-甲基-1-異喹啉基、8-甲基-1-異喹啉基、1-甲基-3-異喹啉基、4-甲基-3-異喹啉基、5-甲基-3-異喹啉基、6-甲基-3-異喹啉基、7-甲基-3-異喹啉基、8-甲基-3-異喹啉基、1-甲基-4-異喹啉基、3-甲基-4-異喹啉基、5-甲基-4-異喹啉基、6-甲基-4-異喹啉基、7-甲基-4-異喹啉基、8-甲基-4-異喹啉基、甲基 吖啶基、甲基噻唑基、甲基苯并噻唑基、甲基喹唑啉基、甲基喹喔啉基、甲基啶基、甲基噻蒽基、甲基吲基、甲基氮雜吲基等。
作為碳數6~30之伸芳基,不特別限定,例如:伸苯基、伸聯苯基、萘二基、蒽二基、芘二基、伸聯三苯基、菲二基、苝二基、或三伸苯基二基等。
作為碳數3~30之含氮雜芳基,不特別限定,例如: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嘧啶基、4-嘧啶基、5-嘧啶基、2-吡基、4-吡基、5-吡基、2-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異喹啉基、3-異喹啉基、4-異喹啉基、5-異喹啉基、6-異喹啉基、7-異喹啉基、8-異喹啉基、9-吖啶基、2-苯并噻唑基、4-苯并噻唑基、5-苯并噻唑基、6-苯并噻唑基、7-苯并噻唑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啶基、噻蒽基(thianthrenyl)、吲基、氮雜吲基等。
作為(m+1)價之碳數6~30之芳基(惟,m表示1~[在Ar5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不特別限定,例如:碳數6~30之伸芳基、碳數6~30之芳三基、碳數6~30之芳四基等。
環狀化合物(1)中,Ar5-(Ar6)m表示有m個Ar6取代基鍵結於Ar5。亦即,不特別限定,但例如Ar5為伸苯基之情形,m表示1~5之整數。
又,於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性能良好的觀點,m為1或2較佳,1更佳。
前述碳數6~30之伸芳基,例如:與前述碳數6~30之伸芳基列舉的具體例為相同之取代基。
作為前述碳數6~30之芳三基不特別限定,例如:苯三基、聯苯三基、萘三基、蒽三基、芘三基、聯三苯三基、菲三基、苝三基、或三伸苯三基等。
又,作為前述碳數6~30之芳四基,不特別限定,例如:苯四基、聯苯四基、萘四基、蒽四基、芘四基、聯三苯四基、菲四基、苝四基、或三伸苯 四基等。
Cz中之(n+1)價之咔唑基(也可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不特別限定,例如咔唑二基、咔唑三基、咔唑四基等。
Cz中之(n+1)價之咔啉基(也可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不特別限定,例如咔啉二基、咔啉三基、咔啉四基等。
又,n表示1~[在Cz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環狀化合物(1)中,Cz-(Ar4)n表示n個Ar4取代基鍵結於Cz。n,從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性能良好的觀點,宜為1、2、或3較佳,1或2更佳,1又更佳。
Cz,不特別限定,例如:咔唑-1,9-二基、咔唑-2,9-二基、咔唑-1,3-二基、咔唑-2,7-二基、N-苯基咔唑-2,7-二基、N-苯基咔唑-3,6-二基、α-咔啉-2,9-二基、α-咔啉-3,9-二基、α-咔啉-4,9-二基、α-咔啉-5,9-二基、α-咔啉-6,9-二基、α-咔啉-7,9-二基、α-咔啉-8,9-二基、β-咔啉-1,9-二基、β-咔啉-3,9-二基、β-咔啉-4,9-二基、β-咔啉-5,9-二基、β-咔啉-6,9-二基、β-咔啉-7,9-二基、β-咔啉-8,9-二基、γ-咔啉-1,9-二基、γ-咔啉-2,9-二基、γ-咔啉-4,9-二基、γ-咔啉-5,9-二基、γ-咔啉-6,9-二基、γ-咔啉-7,9-二基、γ-咔啉-8,9-二基、δ-咔啉-1,9-二基、δ-咔啉-2,9-二基、δ-咔啉-3,9-二基、δ-咔啉-5,9-二基、δ-咔啉-6,9-二基、δ-咔啉-7,9-二基、δ-咔啉-8,9-二基等。
Cz,從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性能良好之觀點,宜為咔唑-2,9-二基、咔唑-3,9-二基、咔唑-4,9-二基、咔唑-3,6-二基、咔唑-3,6,9-三基、α-咔啉-7,9-二基、β-咔啉-6,9-二基、β-咔啉-7,9-二基、δ-咔啉-3,6-二基、δ-咔啉-3,9-二基、或δ-咔啉-6,9-二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 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較佳,更佳為咔唑-2,9-二基、咔唑-3,9-二基、咔唑-4,9-二基、咔唑-3,6-二基、β-咔啉-6,9-二基、δ-咔啉-3,9-二基、或δ-咔啉-6,9-二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作為取代基)。
環狀化合物(1)中,Ar1或Ar2不特別限定,可各自獨立地列舉:苯基、聯苯基、萘基、蒽基、芘基、聯三苯基、菲基、苝基、聯三伸苯基、甲基苯基、甲基聯苯基、甲基萘基、甲基蒽基、甲基聯三苯基、甲基菲基、甲基苝基、甲基聯三伸苯基、氟苯基、氟聯苯基、氟萘基、氟蒽基、氟聯三苯基、氟菲基、氟苝基、氟聯三伸苯基等。
Ar1或Ar2,從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性能良好的觀點,宜為各自獨立地為苯基、聯苯基、萘基、蒽基、芘基、聯三苯基、或菲基(該等基也可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較佳,各自獨立地為苯基、萘基或聯苯基(該等基也可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更佳,各自獨立地為苯基、甲基苯基、萘基或聯苯基又更佳。
前述苯基、聯苯基、萘基、蒽基、芘基、聯三苯基、或菲基(該等基也可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表示之取代基,不特別限定,例如:苯基、聯苯基、萘基、蒽基、芘基、聯三苯基、菲基、苝基、甲基苯基、甲基聯苯基、甲基萘基、甲基蒽基、甲基聯三苯基、甲基菲基、甲基苝基、氟苯基、氟聯苯基、氟萘基、氟蒽基、氟聯三苯基、氟菲基、氟苝基等。
又,前述苯基或聯苯基(該等基也可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表示之取代基不特別限定,例如:苯基、聯苯基、甲基苯基、甲基聯苯基、氟苯基、氟聯苯基等。
環狀化合物(1)中之Ar3不特別限定,例如:伸苯基、伸聯苯基、萘二基、蒽二基、芘二基、伸聯三苯基、氟伸苯基、氟苯基伸聯苯基、氟萘二基、苯基伸苯基、苯基伸聯苯基、苯基萘二基、萘基伸苯基、萘基伸聯苯基、萘基萘二基等。
Ar3,從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性能良好的觀點,宜為伸苯基或伸聯苯基(該等基也可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較佳,各自獨立地為伸苯基、伸聯苯基、或氟伸苯基更佳。
前述伸苯基或伸聯苯基(惟該等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表示之取代基,不特別限定,例如:伸苯基、伸聯苯基、萘二基、伸聯三苯基、氟伸苯基、氟萘二基、苯基伸苯基、苯基萘二基、萘基伸苯基、萘基萘二基等。
環狀化合物(1)中,作為Ar5不特別限定,可各自獨立地為例如:(m+1)價之苯基、(m+1)價之聯苯基、(m+1)價之萘基、(m+1)價之蒽基、(m+1)價之芘基、(m+1)價之聯三苯基、(m+1)價之氟苯基、(m+1)價之氟苯基聯苯基、(m+1)價之氟萘基、(m+1)價之苯基聯苯基、(m+1)價之苯基萘基、(m+1)價之萘基苯基、(m+1)價之萘基聯苯基、(m+1)價之萘基萘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 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等。
作為Ar5,當m=1時,可各自獨立地列舉伸苯基、甲基伸苯基、伸聯苯基、伸萘基、蒽二基、芘二基、聯三苯基二基、氟伸苯基、氟苯基伸聯苯基、氟伸萘基、苯基伸聯苯基、苯基伸萘基、萘基伸苯基、萘基伸聯苯基、萘基伸萘基等。m=2時,各自獨立地可列舉苯三基、甲基苯三基、聯苯三基、萘三基、蒽三基、芘三基、聯三苯三基、氟苯三基、氟苯基聯苯三基、氟萘三基、苯基聯苯三基、苯基萘三基、萘基苯三基、萘基聯苯三基、萘基萘三基等。
Ar5,於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性能良好的觀點,各自獨立地為(m+1)價之苯基或(m+1)價之聯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較佳。又,作為(m+1)價之苯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當m=1時,宜為伸苯基、甲基伸苯基、氟伸苯基、萘基伸苯基,更佳為伸苯基。m=2時,宜為苯三基、甲基苯三基、氟苯三基、萘基苯三基,更佳為苯三基。又,作為(m+1)價之聯苯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當m=1時,宜為伸聯苯基、聯三苯基二基、氟苯基伸聯苯基、萘基伸聯苯基,伸聯苯基更佳。m=2時,宜為聯苯三基、聯三苯三基、氟苯基聯苯三基、萘基聯苯三基,更佳為聯苯三基。
環狀化合物(1)中,作為Ar4及Ar6表示之碳數3~30之含氮雜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表示之取代基,不特別限定,例如:各自獨立地 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吖啶基、噻唑基、苯并噻唑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啶基、噻蒽基、吲基、氮雜吲基、氟吡啶基、氟嘧啶基、氟吡基、氟喹啉基、氟異喹啉基、氟吖啶基、氟噻唑基、氟苯并噻唑基、氟喹唑啉基、氟喹喔啉基、氟啶基、氟噻蒽基、氟吲基、氟氮雜吲基、甲基吡啶基、甲基嘧啶基、甲基吡基、甲基喹啉基、甲基異喹啉基、甲基吖啶基、甲基噻唑基、甲基苯并噻唑基、甲基喹唑啉基、甲基喹喔啉基、甲基啶基、甲基噻蒽基、甲基吲基、甲基氮雜吲基、苯基吡啶基、苯基嘧啶基、苯基吡基、苯基喹啉基、苯基異喹啉基、苯基吖啶基、苯基噻唑基、苯基苯并噻唑基、苯基喹唑啉基、苯基喹喔啉基、苯基啶基、苯基噻蒽基、苯基吲基、苯基氮雜吲基、苯基吡啶基、苯基嘧啶基、苯基吡基、苯基喹啉基、苯基異喹啉基、苯基吖啶基、苯基噻唑基、苯基苯并噻唑基、苯基喹唑啉基、苯基喹喔啉基、苯基啶基、苯基噻蒽基、苯基吲基、苯基氮雜吲基、吡啶基苯基、1-(3,5-二吡啶基)苯基、嘧啶基苯基、吡基苯基、吡啶基聯苯基、嘧啶基聯苯基、吡基聯苯基、喹啉基聯苯基、異喹啉基聯苯基、吖啶基聯苯基、噻唑基聯苯基、苯并噻唑基聯苯基、喹唑啉基聯苯基、喹喔啉基聯苯基、啶基聯苯基、噻蒽基聯苯基、吲基聯苯基、氮雜吲基聯苯基等。
Ar4及Ar6,從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性能良好的觀點,宜各自獨立地為僅由碳、氫、及氮構成之碳數3~30之含氮雜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或僅由碳、氫、氮、及硫構成之碳數3~30之含氮雜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較佳。其中,各自獨立地為僅由碳、氫、及氮構成之碳數3~30之含氮雜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更佳。再者,Ar4及Ar6,從合成容易且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性能良好的觀點,宜 各自獨立地為吡啶基、嘧啶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較佳,各自獨立地為吡啶基、嘧啶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更佳,吡啶基又更佳。
前述僅由碳、氫、及氮構成之碳數3~30之含氮雜芳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僅由碳、氫、氮、及硫構成之碳數3~30之含氮雜芳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表示之取代基,不特別限定,例如: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吖啶基、噻唑基、苯并噻唑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啶基、噻蒽基、吲基、氮雜吲基、氟吡啶基、氟嘧啶基、氟吡基、氟喹啉基、氟異喹啉基、氟吖啶基、氟噻唑基、氟苯并噻唑基、氟喹唑啉基、氟喹喔啉基、氟啶基、氟噻蒽基、氟吲基、氟氮雜吲基、甲基吡啶基、甲基嘧啶基、甲基吡基、甲基喹啉基、甲基異喹啉基、甲基吖啶基、甲基噻唑基、甲基苯并噻唑基、甲基喹唑啉基、甲基喹喔啉基、甲基啶基、甲基噻蒽基、甲基吲基、甲基氮雜吲基、苯基吡啶基、苯基嘧啶基、苯基吡基、苯基喹啉基、苯基異喹啉基、苯基吖啶基、苯基噻唑基、苯基苯并噻唑基、苯基喹唑啉基、苯基喹喔啉基、苯基啶基、苯基噻蒽基、苯基吲基、苯基氮雜吲基、苯基吡啶基、苯基嘧啶基、苯基吡基、苯基喹啉基、苯基異喹啉基、苯基吖啶基、苯基噻唑基、苯基苯并噻唑基、苯基喹唑啉基、苯基喹喔啉基、苯基啶基、苯基噻蒽基、苯基吲基、苯基氮雜吲基、吡啶基苯基、1-(3,5-二吡啶基)苯基、嘧啶基苯基、吡基苯基、吡啶基聯苯基、嘧啶基聯苯基、吡基聯苯基、喹啉基聯苯基、異喹啉基聯苯基、吖啶基聯苯基、噻唑基聯苯基、苯并噻唑基聯苯基、喹唑啉基聯苯基、喹喔啉基聯苯基、啶基聯苯基、噻蒽基聯 苯基、吲基聯苯基、氮雜吲基聯苯基等。
前述僅由碳、氫、及氮構成之碳數3~30之含氮雜芳基(惟該等基也可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表示之取代基,不特別限定,例如: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氟吡啶基、氟嘧啶基、氟吡基、氟喹啉基、氟異喹啉基、甲基吡啶基、甲基嘧啶基、甲基吡基、甲基喹啉基、甲基異喹啉基、苯基吡啶基、苯基嘧啶基、苯基吡基、苯基喹啉基、苯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1-(3,5-二吡啶基)苯基、嘧啶基苯基、吡基苯基、喹啉基苯基、異喹啉基苯基。
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惟Y及Z中至少其中一者為氮原子。又,從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性能良好的觀點,Y及Z為氮原子,或Y為CH且Z為氮原子較佳。
又,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中之任意的氫原子也可取代為氘原子。
其次針對本發明之製造方法說明。
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可於金屬觸媒存在下或鹼及金屬觸媒存在下,依以下反應式(1)、反應式(2)、反應式(3)、或反應式(4)表示之方法製造。
又,以下,針對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稱為化合物(2)。又,針對化合物(3)~化合物(9),亦為同定義。
(通式(1)、(2)、(3)、(4)、(5)、(6)、(7)、(8)、及(9)中,Cz、Ar1、Ar2、Ar3、Ar4、n、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與前述通式(1)為相同定義。X1、X2、X3、X4、及M各自獨立地表示離去基。HN,代表Cz中之氮原子上之氫原子。)
X1、X2、X3、X4表示之離去基不特別限定,例如:氯原子、溴原子、三氟甲磺酸根或碘原子。其中,從反應產率良好的觀點,溴原子或氯原子為較佳。
M表示之離去基不特別限定,例如:氯原子、溴原子、三氟甲磺酸根、碘原子、含金屬之基團(例如:Li、Na、MgCl、MgBr、MgI、CuCl、CuBr、CuI、AlCl2、AlBr2、Al(Me)2、Al(Et)2、Al(1Bu)2、Sn(Me)3、Sn(Bu)3、SnF3、ZnR3(R3代表鹵素原子。)等)、Si(R4)3、BF3K、B(OR1)2、B(OR2)3等。
M表示之含金屬之基團,可列舉B(OR1)2、B(OR2)3、ZnR3、Si(R4)3等,作為ZnR3,可列舉ZnCl、ZnBr、ZnI等。又,該等含金屬之基團中,也可以有醚類或胺類等配位子進行配位,作為配位子之種類,若是不妨礙反應式(1)者,即不限制。
又,前述Si(R4)3,可列舉SiMe3、SiPh3、SiMePh2、SiCl3、SiF3、Si(OMe)3、Si(OEt)3、Si(OMe)2OH等。
又,做為前述B(OR1)2,可列舉B(OH)2、B(OMe)2、B(OiPr)2、B(OBu)2、B(OPh)2等。
又,2個R1成為一體而形成含有氧原子及硼原子之環的情形,B(OR1)2可列舉以下(I)至(VII)表示者,從產率為良好之觀點,(II)表示者為較佳。
作為前述B(OR2)3,可列舉以下(I)至(III)表示者。
該等離去基之中,從反應後處理之容易性、原料調度之容易性等觀點,宜為氯原子、溴原子、三氟甲磺酸根、碘原子、B(OR1)2、或B(OR2)3為較佳。
如反應式(1)及反應式(3)之反應所示,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可藉由於金屬觸媒存在下或鹼及金屬觸媒存在下,使用化合物(2)與化合物(3)或化合物(6)與化合物(7)表示之化合物,如各反應式記載般進行偶聯反應以合成。
又,從偶聯反應之效率等優良的觀點,在反應式(1)及反應式(3)之反應中,金屬觸媒宜為鈀觸媒或銅觸媒較佳。
又,反應式(1)及反應式(3)之反應中,也可加入鹼並實施反應,從反應產率提高之觀點,宜添加鹼較佳。尤其,M為氯原子、溴原子、三氟甲磺酸根、碘原子、B(OR1)2、或Si(R4)3的情形,必須加鹼。
又,如反應式(2)及反應式(4)之反應所示,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可於金屬觸媒存在下或鹼及金屬觸媒存在下,使用化合物(4)與化合物(5)或化合物(8)與化合物(9)表示之化合物,依各反應式記載般實施偶聯反應以合成。
又,從偶聯反應之效率等優良的觀點,於反應式(2)及反應式(4)之反應中,金屬觸媒宜為鈀觸媒或鎳觸媒較佳。
又,反應式(2)及反應式(4)之反應中,也可添加鹼並實施反應,從反應 產率提高之觀點,宜添加鹼較佳。惟M為氯原子、溴原子、三氟甲磺酸根、碘原子、B(OR1)2、或Si(R4)3之情形,必須加鹼。
又,反應式(1)~(4)之反應中,也可添加相間移動觸媒。相間移動觸媒不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18-冠-6-醚等。又,其添加量,可為不顯著妨礙反應之範圍之任意量。
反應式(1)~(4)之反應使用之金屬觸媒,不特別限定,例如:鈀觸媒、銅觸媒、鎳觸媒。
作為鈀觸媒,不特別限定,例如:氯化鈀、乙酸鈀、三氟乙酸鈀、硝酸鈀等鹽。再者,可列舉π-烯丙基氯化鈀二聚物、乙醯基丙酮鈀、雙(二亞苄基丙酮)鈀、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二氯雙(三苯基膦)鈀、肆(三苯基膦)鈀、三(第三丁基)膦鈀及二氯(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鈀等。其中,二氯雙(三苯基膦)鈀、肆(三苯基膦)鈀、三(第三丁基)膦鈀等具有三級膦作為配位子之鈀錯合物,從產率良好之觀點為理想,從取得容易之觀點,三(第三丁基)膦鈀又更佳。
銅觸媒不特別限定,例如:氯化銅、溴化銅、碘化銅、氧化銅、三氟甲磺酸銅。其中,氧化銅、碘化銅,從偶聯反應之效率等優良之觀點,為理想,從取得容易之觀點,氧化銅更理想。
鎳觸媒不特別限定,例如:氯化鎳、溴化鎳、氯化鎳水合物、二氯(二甲氧基乙烷)鎳、二氯[1,2-雙(二苯基膦基)乙烷]鎳、二氯[1,3-雙(二苯基膦基)丙烷]鎳、二氯[1,4-雙(二苯基膦基)丁烷]鎳、二氯[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鎳(前述4者為具有三級膦作為配位子之鎳錯合物之一例)、二氯(N,N,N’,N’-四甲基乙二胺)鎳。其中,二氯(二甲氧基乙烷)鎳、二氯[1,4-雙(二苯基膦基)丁烷]鎳、二氯(N,N,N’,N’-四甲基乙二胺)鎳,從偶聯反應之效率等優良之觀點,為較理想,從取得容易之觀點,二氯(二甲氧基乙烷)鎳、二氯[1,4-雙(二苯基膦基)丁烷]鎳又更佳。
又,針對具有上述三級膦作為配位子之鈀錯合物及具有三級膦作為配位子之鎳錯合物,可在鈀鹽、鎳鹽或此等之錯化合物中添加三級膦而製備。又,該製備可在與反應分別進行的前提下,加到反應系中,也可於反應系中進行。
三級膦不特別限定,例如:三苯基膦、三甲基膦、三丁基膦、三(第三丁基)膦、三環己基膦、第三丁基二苯基膦、9,9-二甲基-4,5-雙(二苯基膦基)呫噸、2-(二苯基膦基)-2’-(N,N-二甲胺基)聯苯、2-(二第三丁基膦基)聯苯、2-(二環己基膦基)聯苯、雙(二苯基膦基)甲烷、1,2-雙(二苯基膦基)乙烷、1,3-雙(二苯基膦基)丙烷、1,4-雙(二苯基膦基)丁烷、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三(2-呋喃基)膦、三(鄰甲苯基)膦、參(2,5-二甲苯基)膦、(±)-2,2’-雙(二苯基膦基)-1,1’-聯萘基、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等。其中,從取得容易且產率良好的觀點,宜為(第三丁基)膦或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為較佳。
於鈀鹽、鎳鹽或此等之錯化合物中添加三級膦的情形,三級膦之添加量,相對於鈀鹽、鎳鹽或此等之錯化合物1莫耳(鈀或鎳原子換算),宜為0.1~10倍莫耳較佳,從產率良好之觀點,0.3~5倍莫耳又更佳。
又,上述銅觸媒中也可另外添加配位子。於銅觸媒添加之配位子不特別限定,例如:2,2’-聯吡啶、1,10-啡啉、N,N,N’,N’-四甲基乙二胺、三苯基膦、2-(二環己基膦基)聯苯等。其中,從取得容易且產率良好的觀點,1,10-啡啉為較佳。
反應式(1)~(4)之反應中,可使用之鹼不特別限定,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鋰、碳酸銫、乙酸鉀、乙酸鈉、磷酸鉀、磷酸鈉、氟化鈉、氟化鉀、氟化銫等。其中,從產率良好的觀點,碳酸鉀、磷酸鉀或氫氧化鈉為較佳。
反應式(1)~(4)之反應,宜於溶劑中實施較佳。溶劑不特別限制,例如:水、二甲基亞碸、二甲基甲醯胺、四氫呋喃、甲苯、苯、二乙醚、1,4-二烷、乙醇、丁醇或二甲苯等,也可將此等適當組合使用。其中從產率良好的觀點,宜為1,4-二烷、二甲苯、甲苯及丁醇之混合溶劑、或二甲苯及丁醇之混合溶劑為較佳。
針對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可藉由在反應式(1)~(4)之反應結束後進行再沉澱、濃縮、過濾、精製等處理以提高純度。為了更高純度化,視需要,也可利用再結晶、矽膠管柱層析或昇華等予以精製。
以下針對反應式(1)之反應說明。
化合物(2),例如可使用山中宏著、「新編 雜環化合物 基礎編」,講談社,2004年揭示之方法製造。
化合物(2)中之任意的氫原子也可取代為氘原子。
化合物(3)不特別限定,例如:以下之3-1~3-17(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又,該等取代基,與前述相同。)表示者。
化合物(3),可使用例如:J.Tsuji著、「Palladium Reagents and Catalysts」,John Wiley & Sons,2004年、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60卷,7508-7510,1995年、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65卷,164-168,2000年、Organic Letters,10卷,941-944,2008年、或Chemistry of Materials,20卷,5951-5953,2008年揭示之方法製造。
又,化合物(3)中之任意氫原子也可取代為氘原子。
反應式(1)使用之鈀觸媒之量,只要是所謂觸媒量即可,不特別限制,從產率良好的觀點,相對於化合物(2)1莫耳,宜為0.1~0.01倍莫耳(鈀原子換算)較佳。
反應式(1)中,鹼之使用量不特別限制,相對於化合物(3)1莫耳宜為1~10倍莫耳較佳,從產率良好的觀點,1~3倍莫耳又更佳。
反應式(1)使用之化合物(2)與化合物(3)之莫耳比,不特別限制,相對於化合物(2)1莫耳,宜為0.2~5倍莫耳較佳,從產率良好的觀點,1~3倍莫耳又更佳。
以下針對反應式(2)說明。
化合物(4)可依例如:實施例中之合成例-1所示之方法製造。
又,化合物(4)中之任意的氫原子也可取代為氘原子。
化合物(5)不特別限定,例如:以下5-1~5-15(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之化合物。
(例示式(5-1)~(5-15)中,M與上述通式(5)中之M為相同定義。)
化合物(5),可利用例如:J.Tsuji著、「Palladium Reagents and Catalysts」,John Wiley & Sons,2004年、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60卷,7508-7510,1995年、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65卷,164-168,2000年、Organic Letters,10卷,941-944,2008年、或Chemistry of Materials,20卷,5951-5953,2008年揭示之方法製造。又,化合物(5)中之任意的氫原子也可取代為氘原子。
反應式(2),係藉由使化合物(4)視情形於鹼存在下且於鈀觸媒存在下與化合物(5)反應,以製造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之方法,可藉由應用鈴木- 宮浦反應之反應條件,以良好產率獲得目的物。
反應式(2)使用之鈀觸媒之量,只要是所謂的觸媒量即可,不特別限制,從產率良好的觀點,相對於化合物(5)1莫耳,宜為0.1~0.01倍莫耳(鈀原子換算)較佳。
鹼之使用量不特別限制,相對於化合物(5)1莫耳,宜為0.5~10倍莫耳較佳,從產率良好的觀點,1~3倍莫耳又更佳。
反應式(2)使用之化合物(4)與化合物(5)之莫耳比,不特別限制,相對於化合物(2)1莫耳,宜為0.2~5倍莫耳較佳,從產率良好的觀點,0.3~3倍莫耳又更佳。
以下針對反應式(3)說明。
化合物(6),可依照例如實施例中之合成例-2所示之方法製造。
又,化合物(6)中之任意的氫原子也可取代為氘原子。
化合物(7),不特別限定,例如:以下之7-1~7-21(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之化合物。
(例示式(7-1)~(7-21)中,X3與上述通式(7)中之X3為相同定義。)
化合物(7),例如可使用J.Org.Chem.48卷,1064-1069,1983年揭示之方法製造。
又,化合物(7)中之任意的氫原子也可取代為氘原子。
反應式(3),係使化合物(6)於鈀觸媒及鹼存在下與化合物(7)反應,而獲得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之方法,能以良好產率獲得目的物。
反應式(3)使用之鈀觸媒之量,只要是所謂觸媒量即可,不特別限制,從產率良好的觀點,相對於化合物(6)1莫耳,宜為0.01~0.1倍莫耳(鈀原子換算)較佳。
鹼之使用量不特別限制,相對於化合物(6)1莫耳宜為0.5~10倍莫耳較理想,從產率良好的觀點,1~3倍莫耳又更佳。
又,在反應式(3),也可添加18-冠-6-醚為代表之相間移動觸媒。
反應式(3)之反應,從產率良好之觀點,宜於溶劑中實施較佳。
以下針對反應式(4)說明。
化合物(8),可依例如實施例中之合成例-1所示之方法製造。
又,化合物(8)中之任意的氫原子也可取代為氘原子。
化合物(9)不特別限定,可列舉以下9-1~9-12(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又,該等取代基與前述者為相同。)表示者。
(例示式(9-1)~(9-12)中,X4與上述通式(7)中之X4為相同定義。)
化合物(9),可使用例如:J.Tsuji著、「Palladium Reagents and Catalysts」,John Wiley & Sons,2004年、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60卷,7508-7510,1995年、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65卷,164-168,2000年、Organic Letters,10卷,941-944,2008年、或Chemistry of Materials,20卷,5951-5953,2008年揭示之方法製造。
又,化合物(9)中的任意的氫原子也可取代為氘原子。
反應式(4),係使化合物(8)視情形於鹼存在下且於鈀觸媒存在下,與化合物(9)反應,並製造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之方法,藉由使用鈴木-宮浦反應之反應條件,能以良好產率獲得目的物。
反應式(4)使用之鈀觸媒之量只要是所謂的觸媒量即不特別限制,從產率良好的觀點,相對於化合物(9)1莫耳,宜為0.1~0.01倍莫耳(鈀原子換算)較佳。
鹼之使用量不特別限制,相對於化合物(9)1莫耳,宜為0.5~10倍莫耳較佳,從產率良好的觀點,1~3倍莫耳又更佳。
反應式(4)使用之化合物(8)與化合物(9)之莫耳比不特別限制,相對於化合物(8)1莫耳,宜為0.2~5倍莫耳較佳,從產率良好的觀點,0.3~3倍莫耳又更佳。
由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構成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薄膜之製造方法不特別限定,理想例可列舉利用真空蒸鍍法進行成膜。利用真空蒸鍍法所為之成膜,可使用泛用真空蒸鍍裝置實施。以真空蒸鍍法形成膜時,真空槽之真空度。從有機電致發光元件製作時之製造工站時間(tact time)短、製造成本優越之觀點,宜為利用一般使用之擴散泵浦、渦輪分子泵浦、冷凍泵浦等可達到之約1×10-2~1×10-6Pa較佳,蒸鍍速度取決於形成膜之厚度,但宜為0.005~10nm/秒較佳。又,也可利用溶液塗佈法製造由1,3,5-三化合物(1)構成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薄膜。例如:可將環狀化合物(1)溶於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苯、甲苯、乙酸乙酯或四氫呋喃等有機溶劑,並利用使用泛用裝置之旋塗法、噴墨法、澆鑄(cast)法、浸漬法等進行成膜。
【實施例】
以下舉合成例、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對於本發明更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等而解釋。
合成例-1
於氬氣流下,將2-(4-溴苯基)-4,6-二苯基-1,3,5-三(621mg)、2-氯咔唑(339mg)、乙酸鈀(7.2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96μL)、碳酸鉀(332mg)、及18-冠-6-醚(84.6mg)懸浮於二甲苯(8.0mL),於120℃進行21小時攪拌。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洗滌,之後以己烷洗滌,獲得目的物之2-氯-9-[4-(4,6-二苯基三-2-基)苯基]咔唑之白色粉末(產量729mg,產率90%)。
1H-NMR(CDCl3):δ7.32(d,J=8.4Hz,1H),7.37(t,J=7.4Hz,1H),7.49(t,J=7.6Hz,1H),7.55-7.57(m,2H),7.62-7.68(m,6H),7.82(d,J=8.4Hz,2H),8.09(d,J=8.4Hz,1H),8.16(d,J=7.6Hz,1H),8.85(d,J=6.4Hz,4H),9.06(d,J=8.4Hz,2H)
合成例-2
於氬氣流下,將2-[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 基]-4,6-二苯基-1,3,5-三(1.0g)、3-溴咔唑(622mg)、肆(三苯基膦)鈀(238mg)懸浮於1,4-二烷(12mL)及3M-磷酸鉀水溶液(1.1mL)之混合溶劑,進行20小時加熱回流。冷卻至室溫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3-[4-(4,6-二苯基三-2-基)苯基]咔唑之褐色固體(產量794mg,產率70%)。
1H-NMR(DMSO-d6):δ7.23(t,J=7.4Hz,1H),7.44(t,J=7.6Hz,1H),7.54(d,J=8.1Hz,1H),7.64(d,J=8.4Hz,1H),7.63-7.75(m、6H),7.89(d,J=8.5Hz,1H),8.10(d,J=8.3Hz,2H),8.29(d,J=7.8Hz,1H),8.65(s,1H),8.79(d,J=7.0Hz,4H),8.85(d,J=8.3Hz,2H),11.45(s,1H)
合成例-3
於氬氣流下,將3-溴咔唑(4.92g)、雙(頻哪醇合)二硼(Bispinacolate diboron)(10.2g)、乙酸鉀(7.85g)、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281mg)懸浮於1,4-二烷(100mL),進行2小時加熱回流。冷卻至室溫後,分濾不溶物。其次,將濾液以矽膠層析(展開溶劑:氯仿)精製,獲得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咔唑之白色固體(產量3.94g,產率67%)。
1H-NMR(DMSO-d6):δ1.17(s,12H),7.18(t,J=7.4Hz,1H),7.40(t,J=7.6Hz,1H),7.46-7.51(m,2H),7.70(d,J=8.2Hz,1H),8.20(d,J=7.8Hz,1H),8.46(s,1H),11.43(s,1H)
合成例-4
於氬氣流下,將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咔唑(586mg)、2-溴吡啶(348mg)、肆(三苯基膦)鈀(46mg)懸浮於THF(10mL)及4N-氫氧化鈉水溶液(1.0mL)之混合溶劑,進行23小時加熱回流。冷卻至室溫後以氯仿萃取。將有機層以矽膠層析(展開溶劑:甲苯、其次氯仿、之後甲醇)精製,獲得3-(2-吡啶基)咔唑之黃色固體(產量474mg,產率97%)。
1H-NMR(DMSO-d6):δ7.20(t,J=7.4Hz,1H),7.29(dd,J=7.4,4.8Hz,1H),7.41(t,J=7.6Hz,1H),7.50(d,J=8.1Hz,1H),7.56(d、J=8.5Hz,1H),7.87(t,J=7.7Hz,1H),8.05(d,J=8.1Hz,1H),8.18(d,J=8.6Hz,1H),8.22(d,J=7.8Hz,1H),8.66(d,J=4.8Hz,1H),8.88(s,1H),11.41(s,1H)
合成例-5
於氬氣流下,將2-(3-溴苯基)-4,6-二苯基-1,3,5-三(1.17g)、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咔唑(967mg)、肆(三苯基膦)鈀(104mg)懸浮於1,4-二烷(15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2.5mL),進行17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3-[3-(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咔唑之白色粉末(產量 1.37g,產率96%)。
1H-NMR(CDCl3):δ,7.29(t,J=7.0Hz,1H),7.43-7.50(m,2H),7.55-7.61(m,7H),7.66(t,J=7.8Hz,1H),7.81(d,J=8.4Hz,1H),7.94(d,J=7.8Hz,1H),8.15(bs,1H),8.17(d,J=7.8Hz,1H),8.41(s,1H),8.75(d,J=7.8Hz,1H),8.80(d,J=7.8Hz,4H),9.07(s,1H)
合成例-6
於氬氣流下,將3-[3-氯-5-(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咔唑(2.00g)、2-溴吡啶(745mg)、氧化銅(56.23mg)、1,10-啡啉(70.82mg)、18-冠-6-醚(207.76mg)、碳酸鉀(1358mg)懸浮於二甲苯(20mL),進行16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N-(2-吡啶基)-3-[3-氯-5-(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咔唑(以下,稱為化合物(E-3))之黃色粉末(產量2110mg,產率92%)。
1H-NMR(CDCl3):δ7.33-7.39(m,2H),7.48(t,J=7.2Hz,1H),7.56-7.64(m,6H),7.69(d,J=8.0Hz,1H),7.80(d,J=8.0Hz,1H),7.86(d,J=7.6Hz,1H),7.92(s,1H),7.95-8.00(m,2H),8.22(d,J=7.6Hz,1H),8.41(s,1H),8.71(s,1H),8.78-8.80(m,5H),8.97(s,1H)
合成例-7
於氬氣流下,將3-[3-氯-5-(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9-(2-吡啶基)咔唑(1.90g)、雙(頻哪醇合)二硼(0.90g)、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29.7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30.9mg)、乙酸鉀(0.95g)懸浮於1,4-二烷(24mL),進行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洗滌。於減壓下餾去溶劑,獲得目的之3-[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9-(2-吡啶基)咔唑(以下稱為化合物(E-4))之白色粉末(產量1.98g,產率90%)。
1H-NMR(CDCl3):δ,1.45(s,12H),7.31-7.37(m,2H),7.47(t,J=7.4Hz,1H),7.56-7.61(m,6H),7.70(d,J=8.2Hz,1H),7.85-7.89(m,2H),7.96(t,J=8.2Hz,2H),8.24(d,J=7.4Hz,1H),8.40(s,1H),8.48(s,1H)、8.75-8.83(m,5H),9.13(s,1H),9.18(s,1H)
合成例-8
於氬氣流下,將2-[3-氯-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93mg)、6-溴-9-(2-吡啶基)-β-咔啉(54mg)、肆(三苯基膦)鈀(5.7mg)、碳酸鉀(57mg)懸浮於1,4-二烷(3.3mL),添加水(150μL)並加熱回流1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溶離液:乙酸乙酯)進行精製,獲得目的之9-(2-吡啶基)-6-[3-氯-5-(4,6-二苯基三-2-基)苯基]-β-咔啉之白色粉末(產量70mg,產率71%)。
1H-NMR(CDCl3):δ,7.39(dd,J=7.4、5.0Hz,1H),7.55-7.62(m,6H),7.72(d,J=7.4Hz,1H),7.89(s,1H),7.92(d,J=8.4Hz,1H),8.01(t,J=7.8Hz,1H),8.06-8.09(m,2H),8.45(s,1H),8.60(d,J=5.2Hz,1H),8.72(s,1H),8.76-8.78(m,5H),8.93(s,1H),9.32(s,1H)
合成例-9
於氬氣流下,將2-[3-氯-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706mg)、3-溴-9-苯基-6-(2-吡啶基)咔唑(500mg)、肆(三苯基膦)鈀(28.9mg)、碳酸鉀(57mg)懸浮於1,4-二烷(6.5mL),添加水(1.3mL),進行20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於減壓下餾去溶劑,獲得目的之3-[3-氯-5-(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9-苯基-6-(2-吡啶基)咔唑之白色粉末(產量754mg,產率91%)。
1H-NMR(CDCl3):δ,7.21(t,J=7.4Hz,1H),7.52(t,J=8.4Hz,2H),7.55-7.69(m,11H),7.76(t,J=8.4Hz,2H),7.88(d,J=8.4Hz,1H),7.92(s,1H),8.11(d,J=8.4Hz,1H),8.54(s,1H),8.71-8.73(m,2H),8.75-8.80(m,4H),8.91(s,1H),8.96(s,1H)
合成例-10
於氬氣流下,將2-(5-氯聯苯-3-基)-4,6-二苯基-1,3,5-三(12.6g)、雙(頻哪醇合)二硼(8.4g)、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824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1.3g)、乙酸鉀(6.5g)懸浮於1,4-二烷(150mL),進行3.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洗滌。於減壓下餾去溶劑,獲得目的之2-[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聯苯-3-基-4,6-二苯基-1,3,5-三(以下稱為化合物(E-1))之白色粉末(產量14.8g,產率96%)。
1H-NMR(CDCl3):δ,1.47(s,12H),7.45(t,J=7.4Hz,1H),7.55(t,J=7.4Hz,2H),7.60-7.68(m,6H),7.82(d,J=8.1Hz,2H),8.33(s,1H),8.85(d,J=7.9Hz,4H),9.12(s,1H),9.16(s,1H)
合成例-11
於氬氣流下,將3-[3-氯-5-(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咔唑(4.00g)、苯基硼酸(1.25g)、乙酸鈀(53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225mg)懸浮於1,4-二烷(80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6.8mL),加熱回流27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於減壓下餾去溶劑,獲得目的之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咔唑之白色粉末(產量3.27g,產率76%)。
1H-NMR(CDCl3):δ7.32(dd,J=7.9,6.2Hz,1H),7.47-7.51(m,2H),7.59-7.68(m,10H),7.87-7.91(m,3H),8.18(s,1H),8.19(s,1H),8.22(d,J=7.7Hz,1H),8.50(s,1H),8.84-8.87(m,4H),9.00(s,1H),9.09(s,1H)
合成例-12
於氬氣流下,將9-(2-吡啶基)-δ-咔啉(700mg)、N-溴琥珀醯亞胺(559mg)懸浮於DMF(5.7mL),於30℃攪拌10小時。之後加水並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己烷洗滌。於減壓下餾去溶劑,獲得目的之6-溴-9-(2-吡啶基)-δ-咔啉之褐色粉末(產量761mg,產率82%)。
1H-NMR(CDCl3):δ,7.38(dd,J=7.5,4.9Hz,1H),7.42(dd,J=8.4,4.7Hz, 1H),7.62(d,J=8.2Hz,1H),7.65(d,J=8.8Hz,1H),7.80(d,J=8.8Hz,1H),7.80(t,J=7.6Hz,1H),8.22(d,J=8.4Hz,1H),8.59(s,1H),8.66(d,J=4.7Hz,1H),8.75(d,J=4.9Hz,1H)
合成例-13
於氬氣流下,將9-苯基-3-(2-吡啶基)咔唑(757mg)、N-溴琥珀醯亞胺(463mg)懸浮於DMF(4.7mL),於30℃攪拌7小時。之後加水並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己烷洗滌。於減壓下餾去溶劑,獲得目的之3-溴-9-苯基-6-(2-吡啶基)咔唑之褐色粉末(產量852mg,產率90%)。
1H-NMR(CDCl3):δ,7.27-7.30(m,1H),7.31(d,J=8.5Hz,1H),7.49(d,J=8.6Hz,1H),7.51-7.55(m,2H),7.57-7.60(m,2H),7.64-7.68(m,2H),7.84(t,J=7.6Hz,1H),7.89(d,J=8.0Hz,1H),8.14(d,J=8.5Hz,1H),8.37(s,1H),8.77(d,J=4.8Hz,1H),8.80(s,1H)
合成例-14
於氬氣流下,將3-[3-氯-5-(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咔唑(2.55g)、4-(2-吡啶基)苯基硼酸(1.19g)、乙酸鈀(22.5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143mg)懸浮於1,4-二烷(25mL),其次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4.0mL),加熱回流1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將獲得之固體以鄰二甲苯進行再結晶,獲得目的之3-[5-(4,6-二苯基-1,3,5-三-2-基)-4’-(2-吡啶基)聯苯-3-基]咔唑(以下稱為化合物(E-2))之白色粉末(產量2.31g,產率74%)。
1H-NMR(DMSO-d 6):δ7.21(t,J=7.4Hz,1H),7.41(dd,J=7.4,4.7Hz,1H),7.44(t,J=7.6Hz,1H),7.55(d,J=8.1Hz,1H),7.66-7.76(m,7H),7.92-7.97(m,2H),8.07-8.10(m,3H),8.30-8.32(m,3H),8.48(s,1H),8.71(s,1H),8.74(d,J=4.7Hz,1H),8.77-8.80(m,4H),8.94(s,1H),9.00(s,1H),11.43(s,1H)
合成例-15
於氬氣流下,將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咔唑(1.17g)、8-氯喹啉(720mg)、乙酸鈀(18.0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114mg)懸浮於THF(10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2.7mL),進行1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並以氯仿萃取。將有機層以硫酸鎂乾燥後過濾。濾取將溶劑減壓餾去而析出之固體,獲得目的之3-(喹啉-8-基)咔唑之黃色粉末(產量780mg,產率66%)。
1H-NMR(CDCl3):δ7.22(dd,J=7.9,6.6Hz,1H),7.36(d,J=8.0Hz,1H),7.40(dd,J=8.1,6.6Hz,1H),7.44(dd,J=8.4Hz,1H),7.46(dd,J=8.3,4.2Hz, 1H),7.67(dd,J=8.2,7.0Hz,1H),7.76(d,8.3Hz,1H),7.86(d,J=4.3Hz,1H),7.88(d,J=4.3Hz,1H),8.05(d,J=7.8Hz,1H),8.27(d,J=8.3Hz,1H),8.35(s,1H),8.45(s,1H),9.02(d,J=4.2Hz,1H)
合成例-16
於氬氣流下,將3-(喹啉-8-基)咔唑(736mg)、2-溴吡啶(474mg)、氧化銅(I)(17.9mg)、1,10-啡啉(45mg)、18-冠-6-醚(132mg)、碳酸鉀(691mg)懸浮於二甲苯(6.2mL),進行1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將待棄物利用矽藻土過濾以去除。將濾液減壓餾去,並以管柱層析(展開溶劑:氯仿)精製,獲得目的之9-(2-吡啶基)-3-(喹啉-8-基)咔唑之黃色粉末(產量929mg,產率100%)。
1H-NMR(CDCl3):δ7.32-7.36(m,2H),7.46-7.50(m,2H),7.69(dd,J=8.1,7.1Hz,1H),7.74(d,J=8.1Hz,1H),7.82(d,J=8.5Hz,1H),7.87-7.92(m,2H),7.93(d,J=8.4Hz,1H),7,97(dd,J=8.0,7.5Hz,1H),7.97(d,J=8.5Hz,1H),8.16(d,J=7.7Hz,1H),8.29(d,J=8.3Hz,1H),8.44(s,1H),8.78(d,J=4.7Hz,1H),9.04(d,J=4.1Hz,1H)
合成例-17
於氬氣流下,將9-(2-吡啶基)-3-(喹啉-8-基)咔唑(929mg)、N-溴琥珀醯亞胺(467mg)懸浮於DMF(10mL),於60℃攪拌3小時。之後加水並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己烷洗滌。於減壓下餾去溶劑,獲得目的之3-溴-9-(2-吡啶基)-6-(喹啉-8-基)咔唑之褐色粉末(產量986mg,產率88%)。
1H-NMR(CDCl3):δ,7.35(dd,J=7.4,4.9Hz,1H),7.48(dd,J=8.3,4.2Hz,1H),7.55(d,J=8.8Hz,1H),7.69(dd,J=7.8,7.5Hz,1H),7.70(d,J=8.1Hz,1H),7.82(d,J=8.5Hz,1H),7.83-7.90(m,3H),7.93(d,J=8.5Hz,1H),7.98(dd,J=8.0,7.5Hz,1H),8.27(s,1H),8.29(d,J=8.3Hz,1H),8.40(s,1H),8.76(d,J=4.9Hz,1H),9.02(d,J=4.2Hz,1H)
合成例-18
於氬氣流下,將3-[4-(2-吡啶基)苯基]咔唑(3.20g)、2-溴吡啶(1.90g)、氧化銅(I)(71.5mg)、1,10-啡啉(180mg)、18-冠-6-醚(529mg)、碳酸鉀(2.76g)懸浮於二甲苯(25mL),進行1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入水及甲醇,將待棄物以過濾除去。將濾液以氯仿萃取,並將有機層以硫酸鈉乾燥後過濾。將溶劑減壓餾去,並以管柱層析(展開溶劑:氯仿)進行精製, 獲得目的之9-(2-吡啶基)-3-[4-(2-吡啶基)苯基]咔唑之黃色粉末(產量3.62g,產率91%)。
1H-NMR(CDCl3):δ7.26-7.30(m,1H),7.35(dd,J=7.4,4.9Hz,1H),7.38(t,J=7.5Hz,1H),7.50(t,J=7.7Hz,1H),7.70(d,J=8.1Hz,1H),7.78(d,J=8.6Hz,1H),7.81-7.91(m,5H),7.95(d,J=8.6Hz,1H),7.98(t,J=7.8Hz,1H),8.16(d,J=8.5Hz,2H),8.22(d,J=7.5Hz,1H),8.42(s,1H),8.75-8.79(m,2H)
合成例-19
於氬氣流下,將9-(2-吡啶基)-3-[4-(2-吡啶基)苯基]咔唑(1.99g)、N-溴琥珀醯亞胺(979mg)懸浮於DMF(20mL),於60℃攪拌4小時。之後加水並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3-溴-9-(2-吡啶基)-6-[4-(2-吡啶基)苯基]咔唑之褐色粉末(產量2.12g,產率89%)。
1H-NMR(CDCl3):δ7.26-7.30(m,1H),7.36(dd,J=7.4,4.9Hz,1H),7.56(d,J=8.8Hz,1H),7.66(d,J=8.1Hz,1H),7.78-7.83(m,4H),7.85(d,J=8.5Hz,2H),7.91(d,J=8.5Hz,1H),7.98(dd,J=8.0,7.5Hz,1H),8.15(d,J=8.5Hz,2H),8.32(s,1H),8.35(s,1H),8.75-8.77(m,2H)
合成例-20
於氬氣流下將苄脒(Benzamidine)鹽酸鹽(313mg)、1-(4-溴苯基)-3-(1-萘基)-2-丙烯-1-酮(1.42g)懸浮於2M-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2.0mL)及乙醇(4.0mL)之混合溶液,回流17小時。放冷後加水以氯仿萃取。將有機層以管柱層析(展開溶劑:氯仿、己烷)精製,獲得目的之4-(4-溴苯基)-6-(1-萘基)-2-苯基嘧啶之黃色粉末(產量459mg,產率52%)。
1H-NMR(CDCl3):δ7.53-7.61(m,5H),7.65(dd,J=8.2,7.2Hz,1H),7.72(d,J=8.6Hz,2H),7.82(d,J=7.1Hz,1H),7.89(s,1H),7.98-8.00(m,1H),8.03(d,J=8.2Hz,1H),8.21(d,J=8.6Hz,2H),8.36-8.38(m,1H),8.69-8.72(m,2H)
合成例-21
於氬氣流下,將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咔唑(1.10g)、溴苯(377mg)、乙酸鈀(9.0mg)、三(第三丁基膦)1M-甲苯溶液)(120μL)、18-冠-6-醚(106mg)、碳酸鉀(553mg)懸浮於二甲苯(10mL),進行1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 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9-苯基-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咔唑(以下稱為ETL-4)之黃色粉末(產量1.21g,產率97%)。
1H-NMR(CDCl3):δ7.34-7.38(m,1H),7.47-7.56(m,4H),7.58-7.69(m,13H),7.87-7.89(m,3H),8.19(s,1H),8.29(d,J=7.7Hz,1H),8.56(s,1H),8.84(d,J=8.0Hz,4H),9.00(s,1H),9.10(s,1H)
實施例-1
於氬氣流下,將2-(3-溴苯基)-4,6-二苯基-1,3,5-三(500mg)、3-[4-(2-吡啶基)苯基]咔唑(606mg)、乙酸鈀(7.0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94μL)、碳酸鉀(431mg)、及18-冠-6-醚(82.5mg)懸浮於二甲苯(7.8mL),加熱回流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物3-[4-(2-吡啶基)苯基]-9-[3-(4,6-二苯基三-2-基)苯基]咔唑(A-1)之黃色粉末(產量867mg,產率88%)。
1H-NMR(DMSO-d6):δ7.36-7.39(m,2H),7.48-7.53(m,2H),7.57(d,J=8.8Hz,1H),7.64(t,J=7.4Hz,4H),7.69-7.73(m,2H),7.88-7.94(m,2H),7.97(d,J=8.5Hz,2H),8.01-8.06(m,3H),8.24(d,J=8.4Hz,2H),8.45(d,J=7.9Hz,1H),8.71(m,6H),8.91-8.93(m,2H)
實施例-2
於氬氣流下,將2-(4-溴苯基)-4,6-二苯基-1,3,5-三(700mg)、3-[4-(2-吡啶基)苯基]咔唑(635mg)、乙酸鈀(8.1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108μL)、碳酸鉀(498mg)、18-冠-6醚(105mg)懸浮於二甲苯(9.0mL),進行2.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3-[4-(2-吡啶基)苯基]-9-[4-(4,6-二苯基三-2-基)苯基]咔唑(A-2)之黃色粉末(產量1108mg,產率98%)。
1H-NMR(CDCl3):δ7.26-7.30(m,1H),7.40(t,J=7.8Hz,1H),7.51(t,J=7.7Hz,1H),7.61-7.68(m,8H),7.79-7.84(m,3H),7.87-7.91(m,4H),8.17(d,J=8.4Hz,2H),8.27(d,J=7.6Hz,1H),8.48(s,1H),8.76(d,J=4.7Hz,1H),8.86(d,J=6.4Hz,4H),9.08(d,J=8.6Hz,2H)
實施例-3
於氬氣流下,將2-(5-氯聯苯-3-基)-4,6-二苯基-1,3,5-三(500mg)、3-[4-(2-吡啶基)苯基]咔唑(420mg)、乙酸鈀(5.3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71μL)、碳酸鉀(329mg)、18-冠-6醚(69mg)懸浮於二甲苯(6mL),進行21.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
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3-[4-(2-吡啶基)苯基]-9-[5-(4,6-二苯基三-2-基)聯苯-3-基]咔唑(A-3)之黃色粉末(產量800mg,產率95%)。
1H-NMR(CDCl3):δ7.28(t,J=6.2Hz,1H),7.41(t,J=7.3Hz,1H),7.48-7.53(m,2H),7.57-7.66(m,10H),7.78-7.86(m,5H),7.90(d,J=8.4Hz,2H),8.08(s,1H),8.17(d,J=8.3Hz,2H),8.30(d,J=7.7Hz,1H),8.51(s,1H),8.78(d,J=4.7Hz,1H),8.81(d,J=6.7Hz,4H),9.02(s,1H),9.14(s,1H)
實施例-4
於氬氣流下,將2-(4’-氯聯苯-4-基)-4,6-二苯基-1,3,5-三(770mg)、3-[4-(2-吡啶基)苯基]咔唑(646mg)、乙酸鈀(8.2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110μL)、碳酸鉀(507mg)、18-冠-6醚(97mg)懸浮於二甲苯(9mL),加熱回流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3-[4-(2-吡啶基)苯基]-9-[4’-(4,6-二苯基三-2-基)聯苯-4-基]咔唑(A-4)之黃色粉末(產量1140mg,產率88%)。
1H-NMR(CDCl3):δ7.26-7.29(m,1H),7.38(t,J=7.4Hz,1H),7.51(t,J=7.1Hz,1H),7.57(d,J=8.2Hz,1H),7.61-7.69(m,7H),7.76-7.86(m,5H),7.89(d,J=8.4Hz,2H),7.95(d,J=8.4Hz,2H),8.00(d,J=8.4Hz,2H),8.17(d,J=8.4Hz,2H),8.27(d,J=7.7Hz,1H),8.48(s,1H),8.77(d,J=4.7Hz,1H),8.86(d,J=7.7Hz,4H),8.95(d,J=8.4Hz,2H)
實施例-5
於氬氣流下,將合成例-1合成之2-氯-9-[4-(4,6-二苯基三-2-基)苯基]咔唑(715mg)、4-(2-吡啶基)苯基硼酸(336mg)、乙酸鈀(6.3mg)及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40mg),懸浮於3M-磷酸鉀水溶液(1.3mL)及1,4-二烷(7mL)之混合溶液,進行16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及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2-[4-(2-吡啶基)苯基]-9-[4-(4,6-二苯基三-2-基)苯基]咔唑(A-5)之白色粉末(產量842mg,產率96%)。
1H-NMR(CDCl3):δ7.24-7.27(m,1H),7.38(t,J=7.4Hz,1H),7.50(t,J=7.4Hz,1H),7.59-7.69(m,8H),7.78-7.84(m,5H),7.90(d,J=8.6Hz,2H),8.12(d,J=8.5Hz,2H),8.23(d,J=7.6Hz,1H),8.27(d,J=8.1Hz,1H),8.74(d,J=4.6Hz,1H),8.86(d,J=8.0Hz,4H),9.09(d,J=8.6Hz,2H)
實施例-6
於氬氣流下,將4-氯-9-[4-(4,6-二苯基三-2-基)苯基]咔唑(675mg)、4-(2-吡啶基)苯基硼酸(317mg)、乙酸鈀(6.0mg)及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38mg),懸浮於3M-磷酸鉀水溶液(1.1mL)及1,4-二烷(13mL) 之混合溶液,進行加熱回流18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及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4-[4-(2-吡啶基)苯基]-9-[4-(4,6-二苯基三-2-基)苯基]咔唑(A-6)之白色粉末(產量830mg,產率100%)。
1H-NMR(CDCl3):δ7.10(t,J=7.6Hz,1H),7.28(d,J=7.5Hz,1H),7.31-7.34(m,1H),7.42(d,J=7.7Hz,1H),7.51-7.71(m,10H),7.84-7.89(m,5H),7.93(d,J=8.0Hz,1H),8.25(d,J=8.3Hz,2H),8.81(d,J=4.4Hz,1H),8.87(d,J=8.0Hz,4H),9.08(d,J=8.6Hz,2H)
實施例-7
於氬氣流下,將2-(4-溴苯基)-4,6-二(聯苯-4-基)-1,3,5-三(500mg)、3-[4-(2-吡啶基)苯基]咔唑(326mg)、乙酸鈀(4.2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56μL)、碳酸鉀(256mg)、18-冠-6醚(49mg)懸浮於二甲苯(4.6mL),進行3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3-[4-(2-吡啶基)苯基]-9-[4-(4,6-二(聯苯-4-基)苯基三-2-基)苯基]咔唑(A-7)之黃色粉末(產量673mg,產率93%)。
1H-NMR(CDCl3):δ7.28(t,J=5.9Hz,1H),7.40(t,J=7.6Hz,1H),7.46(t,J=7.4Hz,2H),7.51(d,J=8.4Hz,1H),7.55(t,J=7.5Hz,4H),7.63(d,J=8.2Hz,1H),7.68(d,J=8.5Hz,1H),7.77(d,J=7.2Hz,4H),7.79-7.91(m,11H),8.17(d,J =8.4Hz,2H),8.28(d,J=7.7Hz,1H),8.48(s,1H),8.77(d,J=4.6Hz,1H),8.94(d,J=8.4Hz,4H),9.10(d,J=8.5Hz,2H)
實施例-8
於氬氣流下,將2-(3,5-二溴苯基)-4,6-二(4-甲基苯基)-1,3,5-三(1000mg)、4-甲基-1-萘硼酸(486mg)、肆(三苯基膦)鈀(47mg)懸浮於3M-磷酸鉀水溶液(1mL)、THF(8mL)及乙醇(2mL)之混合溶劑,於40℃進行攪拌7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過濾析出的固體。將獲得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黃白色固體978mg。
將獲得之黃白色固體(950mg)、3-[4-(2-吡啶基)苯基]咔唑(602mg)、乙酸鈀(7.7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103μL)、碳酸鉀(473mg)、18-冠-6-醚(90mg)懸浮於二甲苯(8.6mL),進行4.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其次,將濾液以氯仿萃取,並將有機層以矽膠層析(展開溶劑:氯仿)精製,獲得目的之3-[4-(2-吡啶基)苯基]-9-[3-(4,6-二(4-甲基苯基)三-2-基)-5-(4-甲基萘-1-基)]苯基咔唑(A-8)之黃色粉末(產量640mg,產率40%)。
1H-NMR(CDCl3):δ2.50(s,6H),2.85(s,3H),7.28(t,J=6.0Hz,1H),7.35(d,J=8.0Hz,4H),7.41(t,J=7.5Hz,1H),7.52(d,J=7.2Hz,1H),7.53(t,J=7.7Hz,1H),7.51-7.68(m,3H),7.70(d,J=8.2Hz,1H),7.75(d,J=8.5Hz,1H),7.77-7.85(m,3H),7.91(d,J=8.5Hz,2H),7.99(s,1H),8.18(d,J=8.6Hz,4H),8.31(d,J=7.6Hz,1H),8.52(s,1H),8.68(d,J=8.2Hz,4H),8.79(d,J=4.8Hz,1H),9.05(s,1H),9.13(s,1H)
實施例-9
於氬氣流下,將合成例-2合成之3-[4-(4,6-二苯基三-2-基)苯基]咔唑(650mg)、3,5-二(2-吡啶基)溴苯(469mg)、乙酸鈀(6.2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82μL)、碳酸鉀(379mg)、18-冠-6-醚(72mg)懸浮於二甲苯(6.9mL),進行5.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其次將析出之固體過濾,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3-[4-(4,6-二(聯苯-4-基)苯基三-2-基)苯基]-9-[3,5-二(2-吡啶基)苯基]咔唑(A-9)之褐色固體(產量888mg,產率92%)。
1H-NMR(CDCl3):δ7.32-7.36(m,2H),7.38(t,J=7.4Hz,1H),7.50(t,J=7.6Hz,1H),7.58(d,J=8.2Hz,1H),7.60-7.68(m,7H),7.81-7.87(m,3H),7.95(d,J=8.0Hz,2H),7.98(d,J=8.6Hz,2H),8.29(d,J=7.5Hz,1H),8.36(s,2H),8.53(s,1H),8.78(d,J=4.8Hz,2H),8.84(s,1H),8.85(d,J=7.8Hz,4H),8.91(d,J=8.5Hz,2H)
實施例-10
於氬氣流下,將2-(4-溴苯基)-4,6-二苯基-1,3,5-三(660mg)、3-(2-吡啶基)咔唑(457mg)、乙酸鈀(7.6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102μL)、碳酸鉀(470mg)、18-冠-6-醚(90mg)懸浮於二甲苯(8.5mL),進行2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以氯仿萃取。將有機層減壓餾去後,加入甲醇使固體析出。將析出之固體過濾,以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3-(2-吡啶基)-9-[4-(4,6-二苯基三-2-基)苯基]咔唑(A-10)之黃色粉末(產量917mg,產率98%)。
1H-NMR(CDCl3):δ7.26(dd,J=7.4,4.8Hz,1H),7.39(t,J=7.4Hz,1H),7.50(t,J=7.7Hz,1H),7.60-7.69(m,8H),7.81(t,J=7.7Hz,1H),7.87(d,J=8.7Hz,2H),7.90(d,J=8.0Hz,1H),8.13(d,J=8.7Hz,1H),8.28(d,J=7.6Hz,1H),8.77(d,J=4.8Hz,1H),8.84-8.696(m,5H),9.07(d,J=8.6Hz,2H)
實施例-11
於氬氣流下,將3-[3-(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咔唑(1.19g)、2-溴吡啶(474mg)、氧化銅(36mg)、1,10-啡啉(45mg)、18-冠-6-醚(132mg)、碳酸鉀(864mg)懸浮於二甲苯(12.5mL),進行1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9-(2-吡啶基)-3-[3-(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咔唑(A-11)之黃色粉末(產量1.29g,產率93%)。
1H-NMR(CDCl3):δ7.32-7.37(m,2H),7.48(t,J=7.6Hz,1H),7.58-7.61(m,6H),7.66-7.71(m,2H),7.83(d,J=8.0Hz,1H),7.87(d,J=8.0Hz,1H),7.94-7.99(m,3H),8.21(d,J=7.6Hz,1H),8.44(s,1H),8.75-8.81(m,2H),8.80(d,J=7.8Hz,4H),9.08(s,1H)
實施例-12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1)(570mg)、肆(三苯基膦)鈀(102mg)懸浮 於1,4-二烷(9.0mL),再加入3M-磷酸鉀水溶液(1.8mL),加熱回流27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9-(2-吡啶基)-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咔唑(A-12)之灰色粉末(產量800mg,產率60%)。
1H-NMR(CDCl3):δ7.32-7.35(m,2H),7.44-7.50(m,2H),7.54-7.62(m,8H),7.71(d,J=8.0Hz,1H),7.84(d,J=8.4,2H),7.87(d,J=8.4,2H),7.96(t,J=7.8,1H),8.00(d,J=8.4Hz,1H),8.16(s,1H),8.22(d,J=7.6Hz,1H),8.49(s,1H),8.76(d,J=6.0Hz,1H),8.81(d,J=8.0Hz,4H),8.97(s,1H),9.07(s,1H)
實施例-13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3)(1.47g)、4-(2-吡啶基)苯基硼酸(597mg)、乙酸鈀(11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72mg)懸浮於二甲苯(22.5mL)及1-丁醇(2.5mL)之混合溶劑,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2.5mL),加熱回流2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9-(2-吡啶基)-3-[5-(4,6-二苯基-1,3,5-三-2-基)-4’-(2-吡啶基)聯苯-3-基]咔唑(A-13)之灰色粉末(產量1.50g,產率60%)。
1H-NMR(CDCl3):δ7.26-7.28(m,1H),7.33-7.38(m,2H),7.48(t,J=7.2Hz,1H),7.57-7.63(m,6H),7.71(d,J=8.0Hz,1H),7.77-7.85(m,2H),7.88-7.91(m,2H),7.96-8.00(m,3H),8.02(d,J=8.0Hz,1H),8.18-8.24(m,3H),8.24(d,J=7.4Hz,1H),8.50(s,1H),8.75(d,J=4.6Hz,1H),8.77(d,J=4.6Hz,1H),8.82(d,J =8.0Hz,4H),9.04(s,1H),9.08(s,1H)
實施例-14
於氬氣流下,將6-[3-氯-5-(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9-(2-吡啶基)-β-咔啉(845mg)、4-(2-吡啶基)苯基硼酸(873mg)、乙酸鈀(9.7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61.7mg)懸浮於THF(30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1.5mL),進行60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溶離液:乙酸乙酯)精製,獲得目的之6-[5-(4,6-二苯基-1,3,5-三-2-基)-4’-(2-吡啶基)聯苯-3-基]-9-(2-吡啶基)-β-咔啉(A-14)之白色粉末(產量834mg,產率82%)。
1H-NMR(CDCl3):δ7.27-7.29(m,1H),7.39(dd,J=7.4、5.0Hz,1H),7.57-7.74(m,6H),7.74-7.85(m,3H),7.96(d,J=8.4Hz,2H),8.00-8.06(m,2H),8.10-8.12(m,2H),8.19-8.21(m,3H),8.56(s,1H),8.60(d,J=5.2Hz,1H),8.75(d,J=4.8Hz,1H),8.79(d,J=4.8Hz,1H),8.83(d,J=8.0Hz,4H),9.06(s,2H),9.35(s,1H)
實施例-15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4)(1.98g)、2-溴吡啶(0.56g)、肆(三苯基膦)鈀(101.5mg)懸浮於1,4-二烷(15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3mL),進行17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其次甲醇、之後己烷洗滌。再者,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獲得目的之3-[3-(2-吡啶基)-5-(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9-(2-吡啶基)咔唑(A-15)之灰色粉末(產量1.72g,產率93%)。
1H-NMR(CDCl3):δ7.32-7.38(m,3H),7.50(t,J=7.4Hz,1H),7.56-7.62(m,6H),7.71(d,J=8.4Hz,1H),7.87-7.89(m,2H),7.92(d,J=8.4Hz,1H),7.97(t,J=7.4Hz,1H),8.03(t,J=7.4Hz,2H),8.24(d,J=8.4Hz,1H),8.54(s,1H),8.64(s,1H),8.77(d,J=4.4Hz,1H),8.81-8.8(m,5H),9.15(s,1H),9.30(s,1H)
實施例-16
於氬氣流下,將3-[3-氯-5-(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9-苯基-6-(2-吡啶基)咔唑(754mg)、苯基硼酸(167mg)、乙酸鈀(5.1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32.6mg)懸浮於二甲苯(9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1.2mL),進行48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於減壓下餾去溶劑,獲得目的之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9-苯基-6-(2-吡啶基)咔唑(A-16)之黃白色粉末(產量297.9mg,產率37%)。
質譜(質量分析)測定之結果,分子量為703,確認獲得之化合物為A-16。
實施例-17
於氬氣流下,將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咔唑(1.50g)、2-溴吡啶(515mg)、氧化銅(I)(20mg)、1,10-啡啉(49mg)、18-冠-6-醚(143mg)、碳酸鉀(752mg)懸浮於二甲苯(14mL),進行1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9-(2-吡啶基)-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咔唑(A-12)之黃色粉末(產量1.28g,產率96%)。
1H-NMR(CDCl3):δ7.32-7.35(m,2H),7.44-7.50(m,2H),7.54-7.62(m,8H),7.71(d,J=8.0Hz,1H),7.84(d,J=8.4,2H),7.87(d,J=8.4,2H),7.96(t,J=7.8,1H),8.00(d,J=8.4Hz,1H),8.16(s,1H),8.22(d,J=7.6Hz,1H),8.49(s,1H),8.76(d,J=6.0Hz,1H),8.81(d,J=8.0Hz,4H),8.97(s,1H),9.07(s,1H)
實施例-18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1)(1.13g)、6-溴-9-(2-吡啶基)-δ-咔啉(749mg)、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31mg)懸浮於1,4-二烷(11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1.5mL),加熱回流18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其次甲醇、之後己烷洗滌。再者,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以獲得目的之6-[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9-(2-吡啶基)-δ-咔啉(A-17)之灰色粉末(產量1.30g,產率94%)。
1H-NMR(CDCl3):δ7.39(dd,J=7.4,4.9Hz,1H),7.45(dd,J=8.4,4.7Hz,1H),7.48(t,J=7.4Hz,1H),7.55-7.67(m,8H),7.73(d,J=8.1Hz,1H),7.87(d,J=7.7Hz,2H),8.01(t,J=7.7Hz,1H),8.05-8.06(m,2H),8.24(s,1H),8.32(d,J=8.4Hz,1H),8.70(d,J=4.7Hz,1H),8.78(d,J=4.9Hz,1H),8.84(d,J=7.9Hz,4H),8.95(s,1H),9.01(s,1H),9.11(s,1H)
實施例-19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1)(418mg)、3-氯-9-(2-吡啶基)-δ-咔啉(240mg)、乙酸鈀(3.7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22.9mg)懸浮於1,4-二烷(4.1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0.54mL),進行2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其次甲醇、之後己烷洗滌。再者,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獲得目的之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9-(2-吡啶基)-δ-咔啉(A-18)之灰色粉末(產量447mg,產率87%)。
1H-NMR(CDCl3):δ7.39(dd,J=7.4,4.9Hz,1H),7.46-7.52(m,2H),7.59-7.68(m,9H),7.74(d,J=8.1Hz,1H),7.93-7.97(m,3H),8.02(t,J=7.6Hz,1H),8.10(d,J=8.7Hz,1H),8.42(d,J=8.6Hz,1H),8.66(d,J=4.3Hz,1H),8.78(s,1H),8.79(d,J=4.9Hz,1H),8.87(d,J=7.9Hz,4H),9.07(s,1H),9.46(s,1H)
實施例-20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1)(1.02g)、3-溴-6-苯基-9-(2-吡啶基)咔唑(839g)、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28mg)懸浮於1,4-二烷(10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1.3mL),進行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 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其次甲醇、之後己烷洗滌。再者,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獲得目的之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6-苯基-9-(2-吡啶基)咔唑(A-19)之灰色粉末(產量1.34g,產率95%)。
1H-NMR(CDCl3):δ7.39(t,J=7.4Hz,1H),7.40-7.43(m,1H),7.47-7.54(m,3H),7.58-7.68(m,8H),7.77-7.81(m,4H),7.89(d,J=8.2Hz,2H),7.95(d,J=8.6Hz,1H),7.98(d,J=8.6Hz,1H),8.04-8.08(m,2H),8.21(s,1H),8.48(s,1H),8.58(s,1H),8.83-8.87(m,5H),9.02(s,1H),9.12(s,1H)
實施例-21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1)(1.34g)、6-溴-3-苯基-9-(2-吡啶基)-δ-咔啉(1.00g)、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35.1mg)懸浮於1,4-二烷(16.7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1.8mL),進行19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其次甲醇、之後己烷洗滌。再者,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將獲得之固體以鄰二甲苯進行再結晶,獲得目的之6-[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3-苯基-9-(2-吡啶基)-δ-咔啉(A-20)之灰色粉末(產量1.7g,產率97%)。
1H-NMR(CDCl3):δ7.39(dd,J=7.4,4.9Hz,1H),7.45(t,J=7.3Hz,1H), 7.49(t,J=7.4Hz,1H),7.54-7.68(m,10H),7.76(d,J=8.1Hz,1H),7.89(d,J=8.6Hz,1H),7.90(d,J=8.0Hz,2H),8.01-8.06(m,2H),8.10(d,J=8.6Hz,1H),8.24(d,J=8.1Hz,2H),8.27(s,1H),8.35(d,J=8.7Hz,1H),8.80(d,J=4.9Hz,1H),8.86(d,J=8.1Hz,4H),8.98(s,1H),9.02(s,1H),9.15(s,1H)
實施例-22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1)(701mg)、6-溴-9-苯基-3-(2-吡啶基)-δ-咔啉(550mg)、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19mg)懸浮於1,4-二烷(7mL),並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1mL),進行40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將獲得之固體以甲苯進行再結晶,獲得目的之6-[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9-苯基-3-(2-吡啶基)-δ-咔啉(A-21)之灰色粉末(產量400mg,產率41%)。
1H-NMR(CDCl3):δ7.32(dd,J=7.4,4.8Hz,1H),7.50(t,J=7.4Hz,1H),7.55-7.73(m,14H),7.86-7.91(m,4H),8.00(d,J=8.6Hz,1H),8.26(s,1H),8.58(d,J=8.7Hz,1H),8.73(d,J=4.8Hz,1H),8.79(d,8.0Hz,1H),8.84-8.86(m,4H),8.96(s,1H),9.02(s,1H),9.14(s,1H)
實施例-23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1)(1.02g)、3-溴-9-苯基-6-(2-吡啶基)咔唑(839g)、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28mg)懸浮於1,4-二烷(10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1.3mL),進行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 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將將獲得之固體以矽膠管柱層析(溶離液;氯仿)精製,獲得目的之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9-苯基-6-(2-吡啶基)咔唑(A-16)之灰色粉末(產量1.06g,產率75%)。
1H-NMR(CDCl3):δ7.26-7.30(m,1H),7.50(t,J=7.4Hz,1H),7.54-7.71(m,15H),7.85(t,J=7.6Hz,1H),7.89-7.93(m,3H),7.95(d,J=8.0Hz,1H),8.18(d,J=8.7Hz,1H),8.21(s,1H),8.66(s,1H),8.78(d,J=4.8Hz,1H),8.85(d,J=7.9Hz,4H),8.98(s,1H),9.02(s,1H),9.11(s,1H)
實施例-24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1)(1.53g)、3-溴-9-苯基-6-(吡)咔唑(1.20g)、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42.1mg)懸浮於1,4-二烷(15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2.0mL),進行7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 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將獲得之固體以矽膠管柱層析(溶離液;氯仿)精製,獲得目的之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9-苯基-6-(吡)咔唑(A-22)之灰色粉末(產量1.59g,產率75%)。
1H-NMR(CDCl3):δ7.50(t,J=7.4Hz,1H),7.56-7.72(m,15H),7.89(d,J=8.3Hz,2H),7.92(d,J=8.6Hz,1H),8.15(d,J=8.7Hz,1H),8.20(s,1H),8.51(d、J=2.5Hz,1H),8.65(s、1H),8.68(d、J=2.5Hz,1H),8.84(d、J=8.0Hz,4H),8.99(s、1H),9.00(s、1H),9.10(s,1H),9.21(s、1H)
實施例-25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2)(628mg)、碘吡(309mg)、氧化銅(I)(7.2mg)、1,10-啡啉(18mg)、18-冠-6-醚(53mg)、碳酸鉀(276mg)懸浮於二甲苯(5.0mL),加熱回流18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入水及甲醇。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後,以二甲苯再結晶,獲得目的之9-吡基-3-[5-(4,6-二苯基-1,3,5-三-2-基)-4’-(2-吡啶基)聯苯-3-基]咔唑(A-23)之褐色粉末(產量691mg,產率98%)。
1H-NMR(CDCl3):δ7.31-7.35(m,1H),7.45(t,J=7.4Hz,1H),7.56(t,J= 7.7Hz,1H),7.61-7.68(m,6H),7.86-7.89(m,2H),7.94-7.98(m,2H),8.00(d,J=8.3Hz,2H),8.10(d,J=8.6Hz,1H),8.22(d,J=8.5Hz,2H),8.24(s,1H),8.28(d,J=7.6Hz,1H),8.54(s,1H),8.63(s,1H),8.76(s,1H),8.81(d,J=4.3Hz,1H),8.85(d,J=7.8Hz,4H),9.08(s,1H),9.11(s,1H),9.17(s,1H)
實施例-26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2)(628mg)、2-溴嘧啶(238mg)、氧化銅(I)(7.2mg)、1,10-啡啉(18.0mg)、碳酸鉀(276mg)、18-冠-6(52.9mg)懸浮於二甲苯(5.0mL),於150℃進行60小時加熱。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入甲醇,濾取析出之固體。將獲得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以甲苯30ml再結晶,獲得目的之3-[5-(4,6-二苯基-1,3,5-三-2-基)-4’-(2-吡啶基)聯苯-3-基]-9-(2-嘧啶基)咔唑(A-24)之灰色粉末(產量636mg,產率90%)。
1H-NMR(CDCl3):δ7.16(t,J=5.0Hz,1H),7.31(m,1H),7.41(t,J=7.0Hz,1H),7.54-7.66(m,7H),7.82-7.89(m,2H),7.95-8.00(m,3H),8.20-8.23(m,4H),8.64(d,J=18Hz,1H),8.78-8.84(m,5H),8.89-8.94(m,3H),9.02-9.06(m,2H),9.11(s,1H)
實施例-27
於氬氣流下,將9-吡基-3-[3-氯-5-(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咔唑(2.00g)、4-聯苯硼酸(875mg)、乙酸鈀(23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97mg)懸浮於甲苯(34mL)及1-丁醇(3.0mL)之混合溶劑,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3.0mL),加熱回流2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 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將獲得之固體以甲苯再結晶後,進行昇華精製,獲得目的之9-吡基-3-[5-(4,6-二苯基-1,3,5-三-2-基)-1,1’:4’,1”-聯三苯基-3-基]咔唑(A-25)之淡黃色粉末(產量329mg,產率14%)。
1H-NMR(CDCl3):δ7.43(t,J=7.6Hz,1H),7.46(d,J=7.8Hz,1H),7.52(d,J=7.8Hz,1H),7.54-7.58(m,2H),7.61-7.67(m,6H),7.74(d,J=8.0Hz,2H),7.83(d,J=8.4Hz,2H),7.94-7.99(m,4H),8.10(d,J=8.6Hz,1H),8.23(s,1H),8.27(d,J=7.4Hz,1H),8.53(s,1H),8.63(s,1H),8.77(s,1H),8.85(d,J=8.0Hz,4H),9.07(s,1H),9.10(s,1H),9.16(s,1H)
實施例-28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3)(586mg)、4-聯苯硼酸(257mg)、乙酸鈀 (4.5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28.6mg)懸浮於甲苯(20mL)及1-丁醇(0.9mL)之混合溶劑,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0.9mL),進行加熱回流18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將獲得之固體以甲苯再結晶後,進行昇華精製,獲得目的之9-(2-吡啶基)-3-[5-(4,6-二苯基-1,3,5-三-2-基)-1,1’:4’,1”-聯三苯基-3-基]咔唑(A-26)之淡黃色粉末(產量171mg,產率24%)。
1H-NMR(CDCl3):δ7.38-7.45(m,3H),7.51-7.55(m,3H),7.60-7.67(m,6H),7.74(d,J=8.2Hz,2H),7.76(d,J=7.1Hz,1H),7.83(d,J=8.4Hz,2H),7.92(d,J=8.3Hz,1H),7.93(d,J=8.5Hz,1H),7.97(d,J=8.4Hz,2H),8.00-8.04(m,1H),8.05(d,J=8.5Hz,1H),8.24(s,1H),8.27(d,J=7,1Hz,1H),8.54(s,1H),8.81-8.82(m,1H),8.85(d,J=7.9Hz,4H),9.06(s,1H),9.11(s,1H)
實施例-29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3)(586mg)、9-菲硼酸(267mg)、乙酸鈀(2.3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9.5mg)溶於甲苯(20.0mL)及1-丁醇(0.6mL)之混合溶劑,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0.6mL),並進行5小時加熱回流。之後,追加9-菲硼酸(267mg)、乙酸鈀(2.3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9.5mg),再進行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入甲醇,濾取析出之固體。將獲得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並以矽膠管柱層析(展開溶劑氯仿:己烷=1:9)精製。將其以甲苯進行再結晶,獲得目的之3-[5-(9-菲基)-3-(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9-(2-吡啶 基)咔唑(A-27)之灰色粉末(產量119mg,產率16%)。
1H-NMR(CDCl3):δ7.35-7.42(m,2H),7.50(t,J=7.5Hz,1H),7.54-7.63(m,6H),7.66-7.77(m,4H),7.87(d,J=8.3Hz,1H),7.94-8.10(m,6H),8.15(t,J=1.9Hz,1H),8.20(d,J=7.7Hz,1H),8.52(d,J=1.3Hz,1H),8.79-8.87(m,8H),8.94(t,J=1.5Hz,1H),9.22(t,J=1.7Hz,1H)
實施例-30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3)(586mg)、9-蒽硼酸(666mg)、乙酸鈀(2.3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9.5mg)懸浮於甲苯(20.0mL)及1-丁醇(0.6mL)之混合溶劑,並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0.6mL),進行3.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入甲醇,濾取析出之固體。將獲得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其次以甲苯進行再結晶,獲得目的之3-[5-(9-蒽基)-3-(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9-(2-吡啶基)咔唑(A-28)之灰色粉末(產量575mg,產率79%)。
1H-NMR(CDCl3):δ7.35(t,J=7.1Hz,1H),7.40-7.61(m,13H),7.89(d,J=8.4Hz,3H),7.97-8.07(m,4H),8.13(d,J=8.9Hz,2H),8.18(d,J=8.2Hz,1H),8.52(s,1H),8.61(s,1H),8.76-8.78(m,5H),8.84(s,1H),9.31(s,1H)
實施例-31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3)(586mg)、4-二苯并噻吩硼酸(274mg)、乙酸鈀(2.3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9.5mg)懸浮於甲苯(20.0mL)及1-丁醇(0.6mL)之混合溶劑,並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0.6mL),進行5小時加熱回流。之後追加4-二苯并噻吩硼酸(274mg)、乙酸鈀(2.3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9.5mg),再進行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入甲醇,濾取析出之固體。將獲得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其次以氯仿趁熱過濾,獲得目的之3-[5-(二苯并噻吩-4-基)-3-(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9-(2-吡啶基)咔唑(A-29)之灰色粉末(產量213mg,產率29%)。
1H-NMR(CDCl3):δ7.38(t,J=7.9Hz,1H),7.48-7.52(m,3H),7.56-7.63(m,6H),7.67(t,J=7.2Hz,1H),7.74-7.77(m,2H),7.88(d,J=8.3Hz,2H),7.94-8.04(m,3H),8.23-8.28(m,3H),8.35(d,J=1.6Hz,1H),8.54(d,J=1.4Hz,1H),8.80-8.84(m,6H),9.17(d,J=7.3Hz,2H)
實施例-32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3)(586mg)、3-喹啉硼酸(346mg)、乙酸鈀(2.3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9.5mg)懸浮於甲苯(20.0mL)及1-丁醇(0.6mL)之混合溶劑,並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0.6mL),進行9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加入甲醇,濾取析出之固體。將獲得之固體與3-喹啉硼酸(346mg)、乙酸鈀(2.3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9.5mg)懸浮於甲苯(20.0mL)及1-丁醇(0.6mL)之混合溶劑,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0.6mL),再度進行3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入甲醇,濾取析出之固體。將獲得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其次以甲苯進行再結晶,獲得目的之3-[5-(4,6-二苯基-1,3,5-三-2-基)-3-(3-喹啉基)苯基]-9-(2-吡啶基)咔唑(A-30)之灰色粉末(產量541mg,產率80%)。
1H-NMR(CDCl3):δ7.35-7.41(m,2H),7.50(t,J=7.4Hz,1H),7.58-7.74(m,8H),7.83(t,J=6.9Hz,1H),7.91(t,J=8.5Hz,2H),7.98-8.06(m,3H),8.26-8.33(m,3H),8.53(s,1H),8.65(s,1H),8.79-8.83(m,5H),9.10(s,1H),9.18(s,1H),9.48(s,1H)
實施例-33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4)(339mg)、3-溴-6-苯基吡啶(129mg)、肆(三苯基膦)鈀(11.6mg)懸浮於1,4-二烷(2.5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0.33mL),進行20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減壓下進行加熱乾燥。將其以甲苯進行再結晶,獲得目的之3-[5-(6-苯基吡啶-3-基)-3-(4,6-二苯基-1,3,5-三-2-基)苯 基]-9-(2-吡啶基)咔唑(A-31)之褐色粉末(產量207mg,產率59%)。
1H-NMR(CDCl3):δ7.37-7.43(m,2H),7.49-7.69(m,10H),7.75(d,J=7.8Hz,1H),7.91-7.93(m,2H),7.99(d,J=8.3Hz,1H),8.02(t,J=7.7Hz,1H),8.06(d,J=8.4Hz,1H),8.16(d,J=7.3Hz,2H),8.23(s,1H),8.27-8,31(m,2H),8.54(s,1H),8.81-8.86(m,5H),9.07(s,1H),9.17(s,1H),9.27(s,1H)
實施例-34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4)(678mg)、2-溴二苯并噻吩(316mg)、乙酸鈀(2.3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9.5mg)懸浮於甲苯(20.0mL)及1-丁醇(0.6mL)之混合溶劑,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0.6mL),加熱回流2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入甲醇,濾取析出之固體。將獲得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其次以甲苯進行再結晶,獲得目的之3-[5-(二苯并噻吩-2-基)-3-(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9-(2-吡啶基)咔唑(A-32)之灰色粉末(產量640mg,產率87%)。
1H-NMR(CDCl3):δ7.38-7.41(m,2H),7.50-7.53(m,3H),7.58-7.64(m,6H),7.89-7.97(m,4H),8.00-8.06(m,3H),8.22-8.28(m,2H),8.34(t,J=5.8Hz,1H),8.50-8.59(m,2H),8.78-8.85(m,6H),9.08-9.13(m,2H)
實施例-35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1)(1.02g)、合成例-17合成之3-溴-9-(2-吡啶基)-6-(喹啉-8-基)咔唑(946mg)、肆(三苯基膦)鈀(46.2mg)懸浮於1,4-二烷(10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1.3mL),進行13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入水及甲醇。分濾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將濾取物於減壓下進行加熱乾燥。將獲得之固體以二甲苯進行再結晶,獲得目的之3-[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9-(2-吡啶基)-6-(喹啉-8-基)咔唑(A-33)之黃褐色粉末(產量1.08g,產率72%)。
1H-NMR(CDCl3):δ7.39(dd,J=7.4,4.9Hz,1H),7.45-7.51(m,2H),7.56-7.65(m,8H),7.71(t,J=7.3Hz,1H),7.83(d,J=8.1Hz,1H),7.86-7.91(m,4H),7.93-7.96(m,2H),8.00-8.05(m,1H),8.03(d,J=8.6Hz,1H),8.11(d,J=8.6Hz,1H),8.20(s,1H),8.31(d,J=8.1Hz,1H),8.56(s,1H),8.58(s,1H),8.82-8.85(m,5H),9.00(s,1H),9.06-9.07(m,1H),9.11(s,1H)
實施例-36
於氬氣流下,將2-[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 基]-4,6-二苯基-1,3,5-三(1.31g)、3-溴-9-(2-吡啶基)-6-[4-(2-吡啶基)苯基]咔唑(1.57g)、肆(三苯基膦)鈀(69.3mg)懸浮於1,4-二烷(20mL)及3M-碳酸鉀水溶液(2.0mL)之混合溶劑,進行13小時加熱回流。冷卻至室溫後,加入水及甲醇。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將濾取物以二甲苯進行再結晶,獲得目的之3-[4-(4,6-二苯基-1,3,5-三-2-基)苯基]-9-(2-吡啶基)-6-[4-(2-吡啶基)苯基]咔唑(A-34)之褐色固體(產量1.33g,產率63%)。
1H-NMR(DMSO-d6):δ7.26-7.29(m,1H),7.38(dd,J=7.5Hz,4.9Hz,1H),7.60-7.68(m,6H),7.74(d,J=8.0Hz,1H),7.81(d,J=8.7Hz,2H),7.83-7.86(m,2H),7.90(d,J=8.5Hz,2H),7.96-8.03(m,5H),8.16(d,J=8.5Hz,2H),8.51(s,1H),8.54(s,1H),8.76(d,J=4.6Hz,1H),8.80(d,J=4.9Hz,1H),8.83(d,J=7.9Hz,4H),8.91(d,J=8.5Hz,2H)
實施例-37
於氬氣流下,將前述化合物(E-1)(1.02g)、3-溴-6,9-二(2-吡啶基)咔唑(961mg)、乙酸鈀(4.5mg)、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19.0mg)懸浮於1,4-二烷(40.0mL),添加3M-碳酸鉀水溶液(1.3mL),於95℃進行4小時加熱。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入甲醇,濾取析出之固體。將獲得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其次以甲苯進行再結晶,獲得目的之6-[5-(4,6-二苯基-1,3,5-三-2-基)聯苯-3-基]-3,9-二(2-吡啶基)咔唑(A-35)之灰色粉末(產量492mg,產率35%)。
1H-NMR(CDCl3):δ7.26-7.29(m,1H),7.41(dd,J=7.4,4.9Hz,1H),7.50(t,J=7.4Hz,1H),7.58-7.66(m,8H),7.78(d,J=8.0Hz,1H),7.84(t,J=7.7Hz,1H),7.88-7.92(m,2H),7.95(d,J=8.6Hz,2H),8.00(d,J=8.6Hz,1H),8.04(t,J=7.7Hz,1H),8.06(d,J=8.6Hz,1H),8.18-8.23(m,2H),8.64(s,1H),8.78(d,J=4.8Hz,1H),8.83(d,J=4.9Hz,1H),8.85(d,J=7.8Hz,4H),8.95(s,1H),9.02(s,1H),9.11(s,1H)
實施例-38
於氬氣流下,將2-(3,5-二溴苯基)-4,6-二苯基嘧啶(466mg)、9-蒽硼酸(233mg)、肆(三苯基膦)鈀(23mg)懸浮於4N-氫氧化鈉水溶液(0.5mL)與THF(2.0mL)之混合溶劑,於30℃攪拌3小時。之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黃白色固體500mg。將獲得之黃白色固體(500mg)、3-[4-(2-吡啶基)苯基]咔唑(285mg)、乙酸鈀(4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53μL)、碳酸鉀(246mg)、18-冠-6-醚(47mg)懸浮於二甲苯(4.4mL),進行5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以氯仿萃取。將有機層以矽膠層析(展開溶劑:氯仿)精製,獲得3-[4-(2-吡啶基)苯基]-9-[3-(4,6-二苯基嘧啶-2-基)-5-(蒽-9-基)]苯基咔唑(B-1)之黃色固體(產量580mg,產率72%)。
1H-NMR(CDCl3):δ7.29(t,J=5.9Hz,1H),7.48(t,J=7.4Hz,1H),7.54-7.64(m,11H),7.79(t,J=8.0Hz,1H),7.83(d,J=7.9Hz,1H),7.86-7.07(m,6H),8.12(d,J=7.5Hz,2H),8.16(s,1H),8.19-8.24(m,4H),8.33-8.38(m,5H),8.58(s,1H),8.67(s,1H),8.84(d,J=4.8Hz,1H),9.13(s,1H),9.38(s,1H)
實施例-39
於氬氣流下,將2-(5-氯聯苯-3-基)-4,6-二苯基嘧啶(3.25g)、3-[4-(2-吡啶基)苯基]咔唑(2.73g)、乙酸鈀(34.8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465μL)、碳酸鉀(2.14g)、18-冠-6-醚(410mg)懸浮於二甲苯(39mL),加熱回流18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以氯仿萃取。將有機層以矽膠層析(展開溶劑:氯仿)精製,獲得目的之3-[4-(2-吡啶基)苯基]-9-[5-(4,6-二苯基嘧啶-2-基)聯苯-3-基]咔唑(B-2)之褐色粉末(產量5.03g,產率92%)。
1H-NMR(CDCl3):δ7.28(dd,J=7.0,4.8Hz,1H),7.39(t,J=7.4Hz,1H),7.47(t,J=7.4Hz,1H),7.51(t,J=7.7Hz,1H),7.55-7.64(m,9H),7.68(d,J=8.6Hz,1H),7.78-7.87(m,5H),7.90(d,J=8.5Hz,2H),8.00(s,1H),8.13(s、1H),8.17(d,J=8.5Hz,2H),8.329-8.35(m,5H),8.51(s,1H),8.76(d,J=4.8Hz,1H),8.97(s,1H),9.12(s,1H)
實施例-40
於氬氣流下,將2-(5-氯聯苯-3-基)-4,6-二苯基嘧啶(1.20g)、3-(2-吡啶基)咔唑(770mg)、乙酸鈀(12.8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172μL)、碳酸鉀(791mg)、18-冠-6-醚(151mg)懸浮於二甲苯(14mL),進行加熱回流4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以氯仿萃取。將有機層以矽膠層析(展開溶劑:氯仿)精製,獲得目的之3-(2-吡啶基)-9-[5-(4,6-二苯基嘧啶-2-基)聯苯-3-基]咔唑(B-3)之褐色粉末(產量949mg,產率53%)。
1H-NMR(CDCl3):δ7.25(dd,J=7.2,4.8Hz,1H),7.38(t,J=7.4Hz,1H),7.47(t,J=7.4Hz,1H),7.50(t,J=7.7Hz,1H),7.54-7.62(m,9H),7.66(d,J=8.8Hz,1H),7.81(t,J=7.7Hz,1H),7.84(d,J=8.0Hz,2H),7.90(d,J=8.0Hz,1H),7.99(s,1H),8.12(d,J=8.6Hz,1H),8.13(s、1H),8.29-8.33(m,5H),8.77(d,J=4.8Hz,1H),8.91(s,1H),8.96(s,1H),9.11(s,1H)
實施例-41
於氬氣流下,將9-(2-吡啶基)-9-[3-氯-5-(4,6-二苯基嘧啶-2-基)苯基]咔唑 (1.17g)、苯基硼酸(293mg)、乙酸鈀(9.0mg)及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57mg)、及3M-碳酸鉀水溶液(1.6mL)、懸浮於甲苯(9.0mL)及正丁醇(1.0mL)之混合溶劑,進行3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以氯仿萃取。將有機層以硫酸鎂乾燥後過濾,將溶劑減壓餾去。之後,對於已濃縮之有機層加入己烷,使固體再沉澱,獲得目的之9-(2-吡啶基)-3-[5-(4,6-二苯基嘧啶-2-基)聯苯-3-基]咔唑(B-4)之褐色粉末(產量900mg,產率72%)。
1H-NMR(CDCl3):δ7.28(dd,J=7.4,4.9Hz,1H),7.40(t,J=7.4Hz,1H),7.47-7.54(m,2H),7.57-7.64(m,8H),7.73(d,J=8.1Hz,1H),7.89-7.94(m,4H),7.98(t,J=7.7Hz,1H),8.02(d,J=8.5Hz,1H),8.07(s、1H),8.12(s,1H),8.25(d,J=7.4Hz,1H),8.349-8.37(m,4H),8.54(s,1H),8.81(d,J=4.9Hz,1H),8.99(s,1H),9.08(s,1H)
實施例-42
於氬氣流下,將9-(2-吡啶基)-9-[3-氯-5-(4,6-二苯基嘧啶-2-基)苯基]咔唑(585mg)、4-(2-吡啶基)苯基硼酸(239mg)、乙酸鈀(4.5mg)及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29mg)、3M-碳酸鉀水溶液(0.8mL)懸浮於甲苯(4.5mL)及正丁醇(0.5mL)之混合溶劑,進行3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入水及甲醇,使固體析出成漿體狀態。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9-(2-吡啶基)-3-[5-(4,6-二苯基嘧啶-2-基)-4’-(2-吡啶基)聯苯-3-基]咔唑(B-5)之褐色粉末(產量676mg,產率96%)。
1H-NMR(CDCl3):δ7.28(t,J=6.0Hz,1H),7.34(dd,J=7.2,5.0Hz,1H),7.39(t,J=7.5Hz,1H),7.52(t,J=7.5Hz,1H),7.56-7.63(m,6H),7.71(d,J=8.0Hz,1H),7.78-7.85(m,2H),7.91-8.02(m,6H),8.05(s,1H),8.15(s、1H),8.21(d,J=8.3Hz,2H),8.25(d,J=7.7Hz,1H),8.35(d,J=7.8Hz,4H),8.53(s,1H),8.78(d,J=4.8Hz,1H),8.80(d=4.4Hz,1H),9.03(s,1H),9.08(s,1H)
實施例-43
於氬氣流下,將9-(2-吡啶基)-9-[3-氯-5-(4,6-二苯基嘧啶-2-基)苯基]咔唑(1.17g)、4-(2-吡基)苯基硼酸(480mg)、乙酸鈀(9.0mg)及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57mg)、3M-碳酸鉀水溶液(1.6mL)懸浮於甲苯(9.0mL)及正丁醇(1.0mL)之混合溶劑,進行2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加水。將析出之固體以水、甲醇、己烷洗滌,獲得目的之9-(2-吡啶基)-3-[5-(4,6-二苯基嘧啶-2-基)-4’-(2-吡基)聯苯-3-基]咔唑(B-6)之褐色粉末(產量1.25g,產率89%)。
1H-NMR(CDCl3):δ7.34-7.40(m,2H),7.51(t,J=7.7Hz,1H),7.56-7.63(m,6H),7.72(d,J=8.0Hz,1H),7.91(d,J=8.5Hz,1H),7.92(d,J=8.2Hz,1H),7.96-8.03(m,4H),8.06(s、1H),8.13(s,1H),8.21-8.25(m,3H),8.33-8.35(m,4H),8.52(s,1H),8.56(s,1H),8.70(s,1H),8.80(d,J=4.8Hz,1H),9.01(s,1H),9.08(s,1H),9.15(s,1H)
實施例-44
於氬氣流下,將合成例-20合成之4-(4-溴苯基)-6-(1-萘基)-2-苯基嘧啶(219mg)、合成例-15合成之3-(喹啉-8-基)咔唑(162mg)、乙酸鈀(2.2mg)、1M-三(第三丁基)膦之甲苯溶液(30μL)、碳酸鉀(152mg)、18-冠-6-醚(26mg)懸浮於二甲苯(2.5mL),進行20小時加熱回流。將反應混合物放冷後,進行過濾以去除待棄物。將濾液以矽膠層析(展開溶劑:氯仿)精製,獲得目的之9-[4-(6-萘基-2-苯基嘧啶-4-基)苯基]-3-(喹啉-8-基)咔唑(B-7)之黃色粉末(產量297mg,產率91%)。
1H-NMR(CDCl3):δ7.35(t,J=7.4Hz,1H),7.47(d,J=8.0Hz,1H),7.47-7.50(m,1H),7.56-7.63(m,6H),7.66-7.72(m,3H),7.85(d,J=8.5Hz,1H),7.88(d,J=8.6Hz,2H),7.86-7.93(m,3H),8.00-8.02(m,1H),8.04(s,1H),8.06(d,J=8.2Hz,1H),8.21(d,J=7.6Hz,1H),8.29(d,J=8.3Hz,1H),8.43-8.46(m,1H),8.48(s,1H),8.60(d,J=8.6Hz,2H),8.76-8.79(m,2H),9.04(d,J=4.1Hz,1H)
<將環狀作為構成成分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製作與性能評價>
以下實施例、參考例、及比較例,係關於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製作與性能評價。
又,使用之化合物之結構式如以下所示。
實施例-45
基板使用將2mm寬之氧化銦-錫(ITO)膜圖案化為條狀而得之附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將此基板以異丙醇洗滌後,以氧電漿洗滌進行表面處理。對於洗滌後之基板以真空蒸鍍法進行各層之真空蒸鍍,製作剖面圖如圖1所示之發光面積4mm2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首先將前述玻璃基板導入真空蒸鍍槽內,減壓到1.0×10-4Pa。之後,在圖1之1所示之附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上,依序形成作為有機化合物層之電洞注入層2、電洞輸送層3、發光層4、及電子輸送層5,之後形成陰極層6。又,將成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各層的材料利用電阻加熱方式進行真空蒸鍍。將經昇華精製之CuPc以0.06nm/秒之成膜速度真空蒸鍍為25nm之膜厚,作為電洞注入層2。將NPD以0.30nm/秒之成膜速度進行真空蒸鍍成45nm之膜厚,作為電洞輸送層3。將EML-1與EML-2以0.18nm/秒之成膜速度,以40nm之膜厚(EML-1/EML-2=95/5(重量比)之共蒸鍍)進行真空蒸鍍,作為發光層4。將本發明之實施例-1合成之A-1以0.25nm/秒之成膜速度以20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作為電子輸送層5。最後,以與ITO條帶垂直的方式配置金屬遮罩,將陰極層6成膜。陰極層6,係將氟化鋰與鋁以此順序分別以0.1nm/秒與0.25nm/秒之成膜速度以1.0nm與100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使成為2層結構。分別的膜厚,係以觸針式膜厚測定計(DEKTAK、Veeco公司製)測定。再者,將此元件於氧及水分濃度1ppm以下之氮氣環境的手套箱內進行密封。密封係使用玻璃製密封蓋及前述成膜基板環氧型紫外線硬化樹脂(NAGASECHEMTEX公司製)。
實施例-46
將實施例-45之電子輸送層5中,A-1替換為使用實施例-3合成之A-3,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5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實施例-47
將實施例-45之電子輸送層5中,A-1替換為使用實施例-6合成之A-6,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5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參考例-1
將實施例-45之電子輸送層5中,A-1替換為使用公知之電子輸送材料ETL-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5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對於製作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施加直流電流,並使用TOPCON公司製 LUMINANCE METER(BM-9)之亮度計,評價發光特性。就壽命特性而言,測定流過電流密度20mA/cm2時之連續亮燈時之亮度衰減時間。亮度(cd/m2)減少20%時之時間如以下所示。
從表1可知,比起比較例,使用本發明之環狀衍生物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的壽命特性更優異。
實施例-48
將實施例-45之發光層4,EML-1與EML-2以0.18nm/秒之成膜速度,以40nm之膜厚(EML-1/EML-2=95/5(重量比)之共蒸鍍)進行真空蒸鍍,替換為將TBADN與EML-2以0.18nm/秒之成膜速度以40nm之膜厚(TBADN/EML-2=95/5(重量比)之共蒸鍍)進行真空蒸鍍。又,將電子輸送層5中,A-1替換為將A-2以0.25nm/秒之成膜速度以20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5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實施例-49
將實施例-48之電子輸送層5中,A-2替換為使用實施例-10合成之A-10,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8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比較例-1
將實施例-48之電子輸送層5中,A-2替換為使用專利文獻4記載之 ETL-2,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8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對於製作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施加直流電流,使用TOPCON公司製之LUMINANCE METER(BM-9)之亮度計評價發光特性。亮度(cd/m2)減低20%時之時間及以20mA/cm2之密度將電流流到元件時之電壓及效率如以下所示。
由表2可知: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比起以往公知之化合物,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電子注入性、電子輸送特性、驅動電壓(電壓[V])、電流效率(效率[cd/A])、及元件壽命分外顯著提高。
實施例-50
基板使用將2mm寬之氧化銦-錫(ITO)膜圖案化為條狀而得之附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將此基板以異丙醇洗滌後,以氧電漿洗滌進行表面處理。對於洗滌後之基板以真空蒸鍍法進行各層之真空蒸鍍,製作剖面圖如圖2所示之發光面積4mm2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首先將前述玻璃基板導入真空蒸鍍槽內,減壓到1.0×10-4Pa。之後,在圖2之11所示之附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上,依序形成作為有機化合物層之電洞注入層12、第1電洞輸送層13、第2電洞輸送層14、發光層15、及電子輸送層16,之後形成陰極層17。又,將成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各層的材料利用電阻加熱方式進行真空蒸鍍。將HTL-1以0.15nm/秒之成膜速 度真空蒸鍍為40nm之膜厚,作為電洞注入層12。將HAT-CN以0.025nm/秒之成膜速度進行真空蒸鍍成5nm之膜厚,作為第1電洞輸送層13。將HTL-2以0.15nm/秒之成膜速度以25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作為第2電洞輸送層14。將EML-1與EML-2以0.18nm/秒之成膜速度,以40nm之膜厚(EML-1/EML-2=95/5(重量比)之共蒸鍍)進行真空蒸鍍,作為發光層15。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39合成之B-2以0.15nm/秒之成膜速度以30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作為電子輸送層16。最後,以與ITO條帶垂直的方式配置金屬遮罩,將陰極層17成膜。陰極層7,係將Liq、鎂/銀(重量比80/20)、銀以此順序分別以0.005nm/秒、0.5nm/秒、0.2nm/秒之成膜速度以0.5nm、80nm、20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使成為3層結構。分別的膜厚,係以觸針式膜厚測定計(DEKTAK、Veeco公司製)測定。再者,將此元件於氧及水分濃度1ppm以下之氮氣環境的手套箱內進行密封。密封係使用玻璃製密封蓋及前述成膜基板環氧型紫外線硬化樹脂(NAGASECHEMTEX公司製)。
實施例-51
將實施例-50之電子輸送層16中,B-2替換為使用實施例-40合成之B-3,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0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實施例-52
將實施例-50之電子輸送層16中,B-2替換為使用實施例-41合成之B-4,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0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實施例-53
將實施例-50之電子輸送層16中,B-2替換為使用實施例-42合成之B-5,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0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實施例-54
將實施例-50之電子輸送層16中,B-2替換為使用實施例-43合成之B-6,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0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比較例-2
將實施例-50之電子輸送層16中,B-2替換為使用ETL-3,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0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對於製作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施加直流電流,並使用TOPCON公司製LUMINANCE METER(BM-9)之亮度計,評價發光特性。就壽命特性而言,測定流過電流密度20mA/cm2時之連續亮燈時之亮度衰減時間。亮度(cd/m2)減少10%時之時間及以20mA/cm2之密度使電流流過元件時之電壓及效率如以下所示。
由表3可知: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比起以往公知之化合物,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電子注入性、電子輸送特性、驅動電壓(電壓[V])、電流效率(效率[cd/A])、及元件壽命分外顯著提高。
實施例-55
基板使用將2mm寬之氧化銦-錫(ITO)膜圖案化為條狀而得之附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將此基板以異丙醇洗滌後,以氧電漿洗滌進行表面處理。對於洗滌後之基板以真空蒸鍍法進行各層之真空蒸鍍,製作剖面圖如圖2所示之發光面積4mm2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首先將前述玻璃基板導入真空蒸鍍槽內,減壓到1.0×10-4Pa。之後,在圖2之11所示之附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上,依序形成作為有機化合物層之電洞注入層12、第1電洞輸送層13、第2電洞輸送層14、發光層15、及電子輸送層16,之後形成陰極層17。又,將成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各層的材料利用電阻加熱方式進行真空蒸鍍。將HTL-1以0.15nm/秒之成膜速度真空蒸鍍為45nm之膜厚,作為電洞注入層12。將HAT-CN以0.025nm/秒之成膜速度進行真空蒸鍍成5nm之膜厚,作為第1電洞輸送層13。將HTL-2以0.15nm/秒之成膜速度以30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作為第2電洞輸送層14。將EML-1與EML-2以0.18nm/秒之成膜速度,以20nm之膜厚(EML-1/EML-2=96/4(重量比)之共蒸鍍)進行真空蒸鍍,作為發光層15。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3合成之A-3以0.15nm/秒之成膜速度以30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作為電子輸送層16。最後,以與ITO條帶垂直的方式配置金屬遮罩,將陰極層17成膜。陰極層7,係將氟化鋰、鎂/銀(重量比80/20)、銀以此順序分別以0.005nm/秒、0.5nm/秒、0.2nm/秒之成膜速度以0.5nm、80nm、20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使成為3層結構。分別的膜厚,係以觸針式膜厚測定計(DEKTAK、Veeco公司製)測定。再者,將此元件於氧及水分濃度1ppm以下之氮氣環境的手套箱內進行密封。密封係使用玻璃製密封蓋及前述成膜基板環氧型紫外線硬化樹脂(NAGASECHEMTEX公司製)。
實施例-56
將實施例-55之電子輸送層16中,A-3替換為使用實施例-13合成之A-13,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5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實施例-57
將實施例-55之電子輸送層16中,A-3替換為使用實施例-42合成之B-5,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5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參考例-2
將實施例-55之電子輸送層16中,A-3替換為使用ETL-1,除此以外以 與實施例-55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對於製作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施加直流電流,並使用TOPCON公司製LUMINANCE METER(BM-9)之亮度計,評價發光特性。就壽命特性而言,測定流過電流密度20mA/cm2時之連續亮燈時之亮度衰減時間。亮度(cd/m2)減少20%時之時間及以10mA/cm2之密度使電流流過元件時之電壓及效率如以下所示。
由表4可知: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比起以往公知之化合物,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驅動電壓(電壓[V])、電流效率(效率[cd/A])、及壽命特性更優異。
實施例-58
基板使用將2mm寬之氧化銦-錫(ITO)膜圖案化為條狀而得之附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將此基板以異丙醇洗滌後,以氧電漿洗滌進行表面處理。對於洗滌後之基板以真空蒸鍍法進行各層之真空蒸鍍,製作剖面圖如圖2所示之發光面積4mm2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首先將前述玻璃基板導入真空蒸鍍槽內,減壓到1.0×10-4Pa。之後,在圖2之11所示之附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上,依序形成作為有機化合物層之電洞注入層12、第1電洞輸送層13、第2電洞輸送層14、發光層15、 及電子輸送層16,之後形成陰極層17。又,將成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各層的材料利用電阻加熱方式進行真空蒸鍍。將HTL-1以0.15nm/秒之成膜速度真空蒸鍍為65nm之膜厚,作為電洞注入層12。將HAT-CN以0.025nm/秒之成膜速度進行真空蒸鍍成5nm之膜厚,作為第1電洞輸送層13。將HTL-2以0.15nm/秒之成膜速度以10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作為第2電洞輸送層14。將EML-1與EML-2以0.18nm/秒之成膜速度,以25nm之膜厚(EML-1/EML-2=96/4(重量比)之共蒸鍍)進行真空蒸鍍,作為發光層15。 將本發明之實施例-12合成之A-12以0.15nm/秒之成膜速度以30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作為電子輸送層16。最後,以與ITO條帶垂直的方式配置金屬遮罩,將陰極層17成膜。陰極層7,係將Liq、鎂/銀(重量比80/20)、銀以此順序分別以0.005nm/秒、0.5nm/秒、0.2nm/秒之成膜速度以0.5nm、80nm、20nm之膜厚進行真空蒸鍍,使成為3層結構。分別的膜厚,係以觸針式膜厚測定計(DEKTAK、Veeco公司製)測定。再者,將此元件於氧及水分濃度1ppm以下之氮氣環境的手套箱內進行密封。密封係使用玻璃製密封蓋及前述成膜基板環氧型紫外線硬化樹脂(NAGASECHEMTEX公司製)。
實施例-59
將實施例-58之電子輸送層16中,A-12替換為使用實施例-16合成之A-16,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8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實施例-60
將實施例-58之電子輸送層16中,A-12替換為使用實施例-18合成之A-17,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8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實施例-61
將實施例-58之電子輸送層16中,A-12替換為使用實施例-19合成之A-18,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8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實施例-62
將實施例-58之電子輸送層16中,A-12替換為使用實施例-20合成之 A-19,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8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實施例-63
將實施例-58之電子輸送層16中,A-12替換為使用實施例-21合成之A-20,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8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實施例-64
將實施例-58之電子輸送層16中,A-12替換為使用實施例-24合成之A-22,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8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比較例-3
將實施例-58之電子輸送層16中,A-12替換為使用合成例-21合成之ETL-4,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8為相同方法製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對於製作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施加直流電流,並使用TOPCON公司製LUMINANCE METER(BM-9)之亮度計,評價發光特性。就壽命特性而言,測定流過電流密度20mA/cm2時之連續亮燈時之亮度衰減時間。亮度(cd/m2)減少10%時之時間及以10mA/cm2之密度使電流流過元件時之電壓如以下所示。
【表5】
由表5可知: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比起以往公知之化合物,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驅動電壓(電壓[V])、及壽命特性更優異。
由上可知:使用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1)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比起以往公知之化合物,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驅動電壓、電流效率、元件壽命等元件特性,分外顯著優異。
【產業利用性】
使用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比起使用現有材料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能夠更長時間驅動。又,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除了使用在本實施例之電子輸送層以外,也能使用在發光主體層等。而且,不僅可適用在使用螢光發光材料之元件,也可適用在使用磷光發光材料之各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等,於產業上極有用。又,本發明之環狀化合物的溶解度高,不僅可使用真空蒸鍍法製作元件,也能以塗佈法製作元件。而且,除了於平面顯示器等用途以外,於要求低耗電的照明用途等也有用。
1‧‧‧附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
2‧‧‧電洞注入層
3‧‧‧電洞輸送層
4‧‧‧發光層
5‧‧‧電子輸送層
6‧‧‧陰極層

Claims (18)

  1. 一種環狀化合物,係以通式(1)表示: (式中,Cz表示(n+1)價之咔唑基或(n+1)價之咔啉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Ar1及A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3表示碳數6~30之伸芳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4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通式(A)表示之取代基;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惟Y及Z中至少其中一者為氮原子;n表示1~[在Cz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Ar 5 -(Ar 6 ) m (A) (式中,Ar5各自獨立地表示(m+1)價之碳數6~30之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6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m各自獨立地表示1~[在Ar5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環狀化合物,其中,該通式(1)係以通式(B)、(C)、或(D)表示; (通式(D)中,Cb表示(n+1)價之咔啉基;通式(B)、(C)、及(D)中,Ar1及A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 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3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6~30之伸芳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4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通式(A)表示之取代基;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惟Y及Z中至少其中一者為氮原子;n各自獨立地表示1~7之整數)-Ar 5 -(Ar 6 ) m (A)(式中,Ar5各自獨立地表示(m+1)價之碳數6~30之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6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m各自獨立地表示1~[在Ar5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環狀化合物,其中,Ar4及Ar6係各自獨立地為吡啶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環狀化合物,其中,Ar1及Ar2,係各自獨立地為苯基、聯苯基、萘基、蒽基、芘基、聯三苯基、或菲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環狀化合物,其中,Ar1及Ar2,係各自獨立地為苯基或聯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環狀化合物,其中,Ar1及Ar2,係各自獨立地為苯基、甲基苯基、或聯苯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環狀化合物,其中,Ar3係伸苯基或伸聯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環狀化合物,其中,Ar5各自獨立地為(m+1)價之苯基或(m+1)價之聯苯基(該等基也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環狀化合物,其中,Y及Z為氮原子,或Y為CH且Z為氮原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環狀化合物,其中,n為1、2、或3。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環狀化合物,其中,m為1或2。
  12. 一種通式(1)表示之環狀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係使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於金屬觸媒存在下或鹼及金屬觸媒存在下進行偶聯反應; (式中,Cz表示(n+1)價之咔唑基或(n+1)價之咔啉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Ar1及A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3表示碳數6~30之伸芳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4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通式(A)表示之取代基;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惟Y及Z中至少其中一者為氮原子;HN表示Cz中之氮原子上之氫原子;X1表示離去基;n表示1~[在Cz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Ar 5 -(Ar 6 ) m (A)(式中,Ar5各自獨立地表示(m+1)價之碳數6~30之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6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m各自獨立地表示1~[在Ar5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13. 一種通式(1)表示之環狀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使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在金屬觸媒存在下或鹼及金屬觸媒存在下進行偶聯反應; (式中,Cz表示(n+1)價之咔唑基或(n+1)價之咔啉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Ar1及A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 之芳香族基);Ar3表示碳數6~30之伸芳基(也可具有以下的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4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通式(A)表示之取代基;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惟Y及Z中至少其中一者為氮原子;M及X2表示離去基;n表示1~[在Cz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Ar 5 -(Ar 6 ) m (A)(式中,Ar5各自獨立地表示(m+1)價之碳數6~30之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6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m各自獨立地表示1~[在Ar5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14. 一種通式(1)表示之環狀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使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於金屬觸媒存在下或鹼及金屬觸媒存在下進行偶聯反應; (式中,Cz表示(n+1)價之咔唑基或(n+1)價之咔啉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Ar1及A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3表示碳數6~30之伸芳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4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通式(A)表示之取代基;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惟Y及Z中至少其中一者為氮原子;HN表示Cz中之氮原子上之氫原子;X3表示離去基;n為1) -Ar 5 -(Ar 5 ) m (A)(式中,Ar5各自獨立地表示(m+1)價之碳數6~30之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6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m各自獨立地表示1~[在Ar5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15. 一種通式(1)表示之環狀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使通式(8)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9)表示之化合物,於金屬觸媒存在下或鹼及金屬觸媒存在下進行偶聯反應; (式中,Cz表示(n+1)價之咔唑基或(n+1)價之咔啉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Ar1及A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 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3表示碳數6~30之伸芳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4各自獨立地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通式(A)表示之取代基。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惟Y及Z中至少其中一者為氮原子;M及X4表示離去基;n表示1~[在Cz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Ar 5 -(Ar 6 ) m (A)(式中,Ar5各自獨立地表示(m+1)價之碳數6~30之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6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m各自獨立地表示1~[在Ar5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16.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係於電洞阻擋層、電子輸送層、或電子注入層中之任一者包含以通式(1)表示之環狀化合物而成; (式中,Cz表示(n+1)價之咔唑基或(n+1)價之咔啉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Ar1及A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Ar3表示碳數6~30之伸芳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4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通式(A)表示之取代基;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惟Y及Z中至少其中一者為氮原子;n表示1~[在Cz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Ar 5 -(Ar 6 ) m (A)(式中,Ar5各自獨立地表示(m+1)價之碳數6~30之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 Ar6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m各自獨立地表示1~[在Ar5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17.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長壽命化方法,其特徵為:於電子輸送層使用通式(1)表示之環狀化合物; (式中,Cz表示(n+1)價之咔唑基或(n+1)價之咔啉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Ar1及A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3表示碳數6~30之伸芳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4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通式(A)表示之取代基;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惟Y及Z中至少其中一者為氮原子; n表示1~[在Cz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Ar 5 -(Ar 6 ) m (A)(式中,Ar5各自獨立地表示(m+1)價之碳數6~30之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6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m各自獨立地表示1~[在Ar5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18.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低電壓化方法,其特徵為:於電子輸送層使用通式(1)表示之環狀化合物; (式中,Cz表示(n+1)價之咔唑基或(n+1)價之咔啉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Ar1及A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3表示碳數6~30之伸芳基(也可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 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4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通式(A)表示之取代基;Y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惟Y及Z中至少其中一者為氮原子;n表示1~[在Cz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Ar 5 -(Ar 6 ) m (A)(式中,Ar5各自獨立地表示(m+1)價之碳數6~30之芳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Ar6各自獨立地表示吡啶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啶基苯基、或1-(3,5-二吡啶基)苯基(該等基也可各自獨立地具有以下基團作為取代基: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3~18之芳香族基、具有氟原子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或有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8之芳香族基);m各自獨立地表示1~[在Ar5上能形成之最多鍵結數-1]之整數)。
TW102121572A 2012-06-18 2013-06-18 ring A compou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TWI5642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6711 2012-06-18
JP2012247767 2012-11-09
JP2012279641 2012-12-21
JP2013111934 2013-05-28
JP2013127307A JP6136616B2 (ja) 2012-06-18 2013-06-18 環状アジ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2730A TW201412730A (zh) 2014-04-01
TWI564297B true TWI564297B (zh) 2017-01-01

Family

ID=52337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572A TWI564297B (zh) 2012-06-18 2013-06-18 ring A compou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36616B2 (zh)
TW (1) TWI5642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7932B (zh) 2012-07-23 2016-12-07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
US10217954B2 (en) 2013-11-13 2019-02-26 Idemitsu Kosan Co., Ltd. Compound, material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0061390A (ja) * 2016-12-26 2020-04-1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組成物、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組成物膜、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3783A1 (ja) * 2009-07-31 2011-02-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WO2011019156A1 (en) * 2009-08-10 2011-02-17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Korea Ltd. Nov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1132684A1 (ja) * 2010-04-20 2011-10-2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ビスカルバゾール誘導体、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11139055A2 (ko) * 2010-05-03 2011-11-10 제일모직 주식회사 유기광전자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상기 유기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WO2012015274A2 (ko) * 2010-07-30 2012-02-02 롬엔드하스전재재로코리아유한회사 유기발광화합물을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 있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WO2012014841A1 (ja) * 2010-07-26 2012-02-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20120126692A1 (en) * 2009-07-31 2012-05-24 Fujifilm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20120126208A1 (en) * 2010-11-22 2012-05-24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WO2012069121A1 (de) * 2010-11-24 2012-05-31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ien für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WO2012074210A2 (ko) * 2010-12-02 2012-06-07 제일모직 주식회사 유기광전자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상기 유기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WO2012077902A2 (ko) * 2010-12-08 2012-06-14 제일모직 주식회사 유기광전자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상기 유기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1930A2 (ko) * 2009-05-15 2010-11-18 제일모직 주식회사 유기광전소자용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광전소자
JP4590020B1 (ja) * 2009-07-31 2010-12-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材料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KR101233380B1 (ko) * 2009-10-21 2013-02-15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신규한 유기광전소자용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광전소자
JPWO2011148909A1 (ja) * 2010-05-24 2013-07-2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1815908B1 (ko) * 2010-07-19 2018-01-09 에스에프씨 주식회사 피리딘 유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TW201301598A (zh) * 2010-11-22 2013-01-01 Idemitsu Kosan Co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KR101840313B1 (ko) * 2011-02-14 2018-03-21 에스에프씨 주식회사 피리딘 유도체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130078437A (ko) * 2011-12-30 2013-07-10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유기광전자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상기 유기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3783A1 (ja) * 2009-07-31 2011-02-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20120126692A1 (en) * 2009-07-31 2012-05-24 Fujifilm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WO2011019156A1 (en) * 2009-08-10 2011-02-17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Korea Ltd. Nov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1132684A1 (ja) * 2010-04-20 2011-10-2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ビスカルバゾール誘導体、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11139055A2 (ko) * 2010-05-03 2011-11-10 제일모직 주식회사 유기광전자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상기 유기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WO2012014841A1 (ja) * 2010-07-26 2012-02-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12015274A2 (ko) * 2010-07-30 2012-02-02 롬엔드하스전재재로코리아유한회사 유기발광화합물을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 있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20120126208A1 (en) * 2010-11-22 2012-05-24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WO2012069121A1 (de) * 2010-11-24 2012-05-31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ien für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WO2012074210A2 (ko) * 2010-12-02 2012-06-07 제일모직 주식회사 유기광전자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상기 유기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WO2012077902A2 (ko) * 2010-12-08 2012-06-14 제일모직 주식회사 유기광전자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상기 유기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2730A (zh) 2014-04-01
JP6136616B2 (ja) 2017-05-31
JP2015006995A (ja) 2015-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48539B1 (ko) 환상 아진 화합물,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을 함유하는 유기 전계발광소자
JP6822508B2 (ja) ベンゾチエノピリミジ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TWI482758B (zh) 環狀氮雜衍生物及其製造方法和以該環狀氮雜苯衍生物為構成成分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TWI642662B (zh) Heterocyclic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ic fiel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use thereof
TWI609862B (zh) 具有含氮縮合環芳香族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與其製造方法,及以其作為構成成分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JP6967433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5898950B2 (ja) 1,3,5−トリアジン化合物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らを構成成分と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6443107B2 (ja) トリアジ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20104084A (ko) 방향족 복소환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TW201516037A (zh) 環狀吖嗪化合物、其製造方法及使用此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JPWO2018146962A1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TW201516038A (zh) 具有金鋼烷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製造方法及以此作爲構成成份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JP6264877B2 (ja) 1,2,4−トリス置換ベンゼ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KR20130130591A (ko) 신규한 전자 수송 물질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TWI564297B (zh) ring A compou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JP7318178B2 (ja) 環状アジン化合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電子輸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