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6038A - 具有金鋼烷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製造方法及以此作爲構成成份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金鋼烷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製造方法及以此作爲構成成份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6038A
TW201516038A TW103123580A TW103123580A TW201516038A TW 201516038 A TW201516038 A TW 201516038A TW 103123580 A TW103123580 A TW 103123580A TW 103123580 A TW103123580 A TW 103123580A TW 201516038 A TW201516038 A TW 2015160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atom
aromatic hydrocarbon
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3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obumichi Arai
Keisuke Nomura
Tsuyoshi Tanaka
Original Assignee
Toso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oh Corp filed Critical Tosoh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16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603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9/00Sulfonic acids; Halides, ester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C07C309/01Sulfonic acids
    • C07C309/02Sulfonic acids having sulf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309/03Sulfonic acids having sulf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07C309/06Sulfonic acids having sulf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halogen atoms, or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bound to the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5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 C07D25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5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5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at least one ring carbon atom
    • C07D251/2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at least one ring carbon atom to three ring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arbon chai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 C07D40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3/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arbon chai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5/02Boron compounds
    • C07F5/025Boronic and borinic acid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6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e.g. bis-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56Ring systems containing bridged rings
    • C07C2603/58Ring systems containing bridged ring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70Ring systems containing bridged ring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rings
    • C07C2603/74Adamant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4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indium oxides, e.g. I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 H10K71/164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using vacuum deposition

Abstract

本發明之提供耐熱性優良,用於優於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長壽命化,或發光效率化之電子傳輸材料之環狀吖嗪化合物。 本發明係以式(1)所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製造方法及以此作為構成成份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Ad係各個獨立地為1-金鋼烷基等,p及q係各個獨立地為0或1,Ar1及Ar3係各個獨立地為單鍵結(惟,p為1或q為1時)、或可以苯基等取代的吡啶基等,再者,Ar1及Ar3上的Ad基,係各個獨立與上述吡啶基等鍵結,Ar2係各個獨立地為可以氟原子等取代之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等,X1、X2、X3及X4係各個獨立為單鍵結等;m及n係各個獨立地為0、1或2;Z係氮原子等;n+p+q係1、2或3。

Description

具有金鋼烷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製造方法及以此作為構成成份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金鋼烷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製造方法、及含有此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更詳言之,係關於有用於作為機電場發光元件構成成份之組合三嗪骨架、嘧啶骨架、或金鋼烷基骨架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製造方法、及至少使用一層該等有機化合物層之高效率、低電壓及高耐久性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係將含有發光材料的發光層,以電洞傳輸層與電子傳輸層包夾,進一步於其外側安裝陽極與陰極,利用注入發光層的電洞與電子的再鍵結所產生的激子失活時之放光(螢光或磷光)之元件,不只是小型的顯示器,亦應用於大型電視或照明等。再者,亦有將電洞傳輸層,分割成電洞傳輸層與電洞注入層,發光層係分割成電子阻擋層、發光層與電洞阻擋層,電子傳輸層係分割成電子傳輸層與電子注入層而構成。此外,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載子傳輸層(電子傳輸層或電洞傳輸層),亦有使用摻雜金屬、有機金屬化合物或其他的有機化合物的共蒸鍍膜。
先前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與無機發光二極體相 比,驅動電壓高,發光亮度或發光效率低,元件壽命亦顯著較低,而未達實用化。雖然,最近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有漸漸的被改良,但在於發光效率特性、驅動電壓特性、長壽命特性,要求更優良的材料。再者,根據車載用途等的用途亦有需要很高的耐熱性之情形,於材料要求具有很高的玻璃轉移溫度(Tg)。
優於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用的長壽命性的電子傳輸材料,可舉專利文獻1或2所揭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但,在材料的耐熱性,及使用該材料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壽命及發光效率方面,要求更進一步的改良。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06358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280330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標係在於提供,具有金鋼烷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製造方法、及以此作為構成成份之耐熱性優良,長壽命性,或者發光效率優良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電子傳輸材料。
本發明者們,為解決先前的課題專心反覆研究的結果,發現在分子末端導入金鋼烷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以 下,亦稱為「環狀吖嗪化合物(1)」)之耐熱性高,使用該化合物作為電子傳輸材料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可較使用先前習知之材料時長壽命化,高發光效率化,而達至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以下述通式(1)表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製造方法及使用此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Ad,係各個獨立表示,1-金鋼烷基(Ad1)或2-金鋼烷基(Ad2)。
p及q,係各個獨立表示0或1。
Ar1及Ar3係各個獨立表示,單鍵結(惟,僅限於p為1或q為1之情形)、碳數6~30之芳香烴基(亦可以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芳香烴基、以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的雜芳香族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碳數3~13之芳香族基、或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或以苯基或甲基取代的吡啶基。
再者,Ar1及Ar3上的Ad基,鍵結於上述碳數6~30之芳香烴基或上述吡啶基鍵結。
Ar2,係各個獨立表示,碳數3~13的雜芳香族基或碳數6~18之芳香烴基(該等基,可各個獨立地,具有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的雜芳香族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或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3雜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
X1、X2、X3及X4係各個獨立表示,單鍵結或碳數4~14之亞芳基(亦可以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苯基、聯苯基或萘基取代)。
m,係表示0、1或2。
n,係表示0、1或2。
Z,係表示氮原子或碳原子。
n+p+q係1、2或3。}
藉由使用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可提供耐熱性高,長壽命,而發光效率優良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1‧‧‧具有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
2‧‧‧電洞注入層
3‧‧‧電荷發生層
4‧‧‧電洞傳輸層
5‧‧‧發光層
6‧‧‧電子傳輸層
7‧‧‧陰極層
第1圖係於實施例製作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剖面示意圖。
本發明係關於上述環狀吖嗪化合物(1)、其製造方法及含有此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在於該環狀吖嗪化合物(1)之取代基,係分別定義如下。
在於環狀吖嗪化合物(1),Ad係各個獨立表示,1-金鋼烷基(以下,亦表示「Ad1」)或2-金鋼烷基(以下,亦表示「Ad2」)。
該等之中,由電子傳輸材料之特性優良的點以1-金鋼烷基(Ad1)為佳。
Ar1及Ar3係各個獨立表示,單鍵結(惟,僅限於p為1或q為1之情形)、碳數6~30之芳香烴基(亦可以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芳香烴基、以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的雜芳香族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或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或以苯基或甲基取代的吡啶基。
在於Ar1之碳數6~30之芳香烴基,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之例可舉苯基、聯苯基、萘基、菲基、蒽基、芘基、苯並菲基、屈基、螢蒽基、苊基、芴基、苯並芴基等。
在於Ar1之碳數1~4之烷基,並無特別限定,較佳 之例可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
在於Ar1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之例苯基、聯苯基、萘基、菲基、蒽基、芘基、苯並菲基、屈基、螢蒽基、苊基、芴基、苯並芴基等。
在於Ar1,以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之例可舉氟苯基、二氟聯苯基、氟萘基、二氟萘基、氟菲基、二氟菲基、氟蒽基、二氟蒽基、氟芘基、二氟芘基、氟苯並菲基、二氟苯並菲基、氟屈基、二氟屈基、氟螢蒽基、二氟螢蒽基、能氟零基、二氟基等。
在於Ar1,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之例可舉甲基苯基、甲基聯苯基、甲基萘基、甲基菲基、蒽基、甲基芘基、甲基苯並菲基、甲基屈基、甲基螢蒽基、甲基苊基、二甲基苯基、二甲基聯苯基、二甲基萘基、二甲基菲基、蒽基、二甲基芘基、二甲基苯並菲基、二甲基屈基、二甲基螢蒽基、二甲基苊基、二甲基芴基、二甲基苯並芴基等。
在於Ar1,以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之例可舉吡啶基苯基、吡啶基聯苯基、吡啶基萘基、吡啶基菲基、吡啶基蒽基、吡啶基芘基、吡啶基苯並菲基、吡啶基屈基、吡啶基螢蒽基、吡啶基苊基、嘧啶基苯基、嘧啶基聯苯基、嘧啶萘基、嘧啶基菲基、嘧啶基蒽基、嘧啶基芘基、嘧啶基苯並菲基、嘧啶基屈基、嘧啶基螢蒽基、嘧啶基苊基、吡嗪基苯基、吡嗪基聯苯基、吡嗪 基萘基、吡嗪基菲基、吡嗪基蒽基、吡嗪基芘基、吡嗪基苯並菲基、吡嗪基屈基、吡嗪基螢蒽基、吡嗪基苊基、喹啉基苯基、喹啉基聯苯基、喹啉基萘基、喹啉基菲基、喹啉基蒽基、喹啉基芘基、喹啉基苯並菲基、喹啉基屈基、喹啉基螢蒽基、喹啉基屈基、異喹啉基苯基、異喹啉基聯苯基、異喹啉基萘基、異喹啉基菲基、異喹啉基蒽基、異喹啉基芘基、異喹啉基苯並菲基、異喹啉基屈基、異喹啉基螢蒽基、異喹啉基苊基等。
在於Ar1,以碳數3~13的雜芳香族基,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之例可舉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三嗪基、喹啉基、異喹啉基、菲啶基、苯並喹啉基、吖啶基等。
在於Ar1,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3雜芳香族基,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之例可舉甲基吡啶基、甲基吡嗪基、甲基吡啶基、甲基吡嗪基、甲基三嗪基、甲基喹啉基、甲基異喹啉基、甲基菲啶基、甲基苯並喹啉基、甲基吖啶基、二甲基吡啶基、二甲基吡嗪基、二甲基嘧啶基、二甲基噠嗪基、二甲基三嗪基、二甲基喹啉基、二甲基異喹啉基、二甲基菲啶基、二甲基苯並喹啉基、二甲基吖啶基等。
在於Ar1,以苯基或甲基取代之吡啶基,較佳之例可舉3-苯基吡啶-2-基、4-苯基吡啶-2-基、5-苯基吡啶-2-基、3-甲基吡啶-2-基、4甲基吡啶-2-基,5-甲基吡啶-2-基等。
Ar1,在電子傳輸性材料特性優良之點,以單鍵結(惟,僅限於p為1或q為1之情形)、苯基、聯苯基、萘基、菲基、蒽基、芘基、苯並菲基、屈基、螢蒽基、苊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三嗪基、喹啉基或異喹啉基(該等 的基,各個獨立地可具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正丁基或第三丁基作為取代基)為佳,以單鍵結(惟,僅限於p為1或q為1之情形)、苯基、聯苯基或吡啶基(該等的基,各個獨立地可具有甲基或第三丁基作為取代基)更佳,進一步以單鍵結(惟,僅限於p為1或q為1之情形)、苯基或聯苯基為佳。
以「-Ar1-(Ad)p」表示之取代基,及以「-Ar2-(Ad)q」表示之取代基之具體例,各個獨立,較佳之例可舉1-金鋼烷基、2-金鋼烷基、2-(1-金鋼烷基)苯基、3-(1-金鋼烷基)苯基、4-(1-金鋼烷基)苯基、3'-(1-金鋼烷基)聯苯-2-基、3'-(1-金鋼烷基)聯苯-3-基、3'-(1-金鋼烷基)聯苯-4-基、4'-(1-金鋼烷基)聯苯-2-基、4'-(1-金鋼烷基)聯苯-3-基、4'-(1-金鋼烷基)聯苯-4-基、5-(1-金鋼烷基)聯苯-3-基、2-(2-金鋼烷基)苯基、3-(2-金鋼烷基)苯基、4-(2-金鋼烷基)苯基、3'-(2-金鋼烷基)聯苯-2-基、3'-(2-金鋼烷基)聯苯-3-基、3'-(2-金鋼烷基)聯苯-4-基、4'-(2-金鋼烷基)聯苯-2-基、4'-(2-金鋼烷基)聯苯-3-基、4'-(2-金鋼烷基)聯苯-4-基、5-(2-金鋼烷基)聯苯-3-基、苯基、對甲苯基、間甲苯基、鄰甲苯基、2,4-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均三甲苯基、2-乙基苯基、3-乙基苯基、4-乙基苯基、2,4-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丙基苯基、3-丙基苯基、4-丙基苯基、2,4-二丙基苯基、3,5-二丙基苯基、2-異丙基苯基、3-異丙基苯基、4-異丙基苯基、2,4-二異丙基苯基、3,5-二異丙基苯基、2-丁基苯基、3-丁基苯基、4-丁基苯基、2,4-二丁基苯基、3,5-二丁基苯基、2-第三丁基苯基、3-第三丁基苯基、4-第三丁基苯基、2,4-二第三丁基苯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 聯苯-2-基、聯苯-3-基、聯苯-4-基、3-甲基聯苯-4-基、2-甲基聯苯-4-基、4'-甲基聯苯-4-基、2,2'-二甲基聯苯4-基、2',4',6'-三甲基聯苯-4-基、6-甲基聯苯-3-基、5-甲基聯苯-3-基、2'-甲基聯苯-3-基、4'-甲基聯苯-3-基、6,2'-二甲基聯苯-3-基、2',4',6-三甲基聯苯-3-基、5-甲基聯苯-2-基、6-甲基聯苯-2-基、2-甲基聯苯-2-基、4'-甲基聯苯-2-基、6,2'-二甲基聯苯-2-基、2',4',6'-三甲基聯苯-2-基、3-乙基聯苯-4-基、4'-乙基聯苯-4-基、2',4',6'-三乙基聯苯-4-基、6-乙基聯苯-3-基、4'-乙基聯苯-3-基、5-乙基聯苯-2-基、4'-乙基聯苯-2-基、2',4',6'-三乙基聯苯-2-基、3-丙基聯苯-4-基、4'-丙基聯苯-4-基、2',4',6'-三丙基聯苯-4-基、6-丙基聯苯-3-基、4'-丙基聯苯-3-基、5-丙基聯苯-2-基、4'-丙基聯苯-2-基、2',4',6'-三丙基聯苯-2-基、3-異丙基聯苯-4-基、4'-異丙基聯苯-4-基、2',4',6'-三異丙基聯苯-4-基、6-異丙基聯苯-3-基、4'-異丙基聯苯-3-基、5-異丙基聯苯-2-基、4'-異丙基聯苯-2-基、2',4',6'-三異丙基聯苯-2-基、3-丁基聯苯-4-基、4'-丁基聯苯-4-基、2',4',6'-三丁聯苯-4-基、6-丁基聯苯-3-基、4'-丁基聯苯-3-基、5-丁基聯苯-2-基、4'-丁基聯苯-2-基、2',4',6'-三丁聯苯-2-基、3-第三丁基聯苯-4-基、4'-第三丁基聯苯-4-基、2',4',6'-三第三丁基聯苯-4-基、6-第三丁基聯苯-3-基、4'-第三丁基聯苯-3-基、5-第三丁基聯苯-2-基、4'-第三丁基聯苯-2-基、2',4',6'-三第三丁基聯苯-2-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甲基吡啶-3-基、2-甲基吡啶-4-基、2-甲基吡啶-5-基、2-甲基吡啶-6-基、3-甲基吡啶-2-基、3-甲基吡啶-4-基、3-甲基吡啶-5-基、3-甲基吡啶-6-基、4-甲基吡啶-2-基、4-甲基吡啶-3-基、 2,6-二甲基吡啶-3-基、2,6-二甲基吡啶-4-基、3,6-二甲基吡啶-2-基、3,6-二甲基吡啶-4-基、3,6-二甲基吡啶-5-基、2-苯基吡啶-6-基、3-苯基吡啶-6-基、4-苯基吡啶-6-基、5-苯基吡啶-6-基、2-苯基吡啶-3-基、2-苯基吡啶-5-基、3-苯基吡啶-5-基、4-苯基吡啶-3-基、3-苯基吡啶-4-基、2-苯基吡啶-4-基、2-(2-吡啶基)苯基、3-(2-吡啶基)苯基、4-(2-吡啶基)苯基、2-(3-吡啶基)苯基、3-(3-吡啶基)苯基、4-(3-吡啶基)苯基、2-(4-吡啶基)苯基、3-(4-吡啶基)苯基、4-(4-吡啶基)苯基、1-萘基、2-萘基、1-苯基萘-2-基、1-苯基萘-3-基、1-苯基萘-4-基、1-苯基萘-5-基、1-苯基萘-6-基、1-苯基萘-7-基、1-苯基萘-8-基、2-苯基萘-1-基、2-苯基萘-3-基、2-苯基萘-4-基、2-苯基萘-5-基、2-苯基萘-6-基、2-苯基萘-7-基、2-苯基萘-8-基、1-甲基萘-4-基、1-甲基萘-5-基、1-甲基萘-6-基、1-甲基萘-7-基、1-甲基萘-8-基、2-甲基萘-1-基、2-甲基萘-3-基、2-甲基萘-4-基、2-甲基萘-5-基、2-甲基萘-6-基、2-甲基萘-7-基、2-甲基萘-8-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苯基菲-2-基、1-苯基菲-3-基、1-苯基菲-4-基、1-苯基菲-5-基、1-苯基菲-6-基、1-苯基菲-7-基、1-苯基菲-8-基、1-苯基菲-9-基、1-苯基菲-10-基、2-苯基菲-1-基、2-苯基菲-3-基、2-苯基菲-4-基、2-苯基菲-5-基、2-苯基菲-6-基、2-苯基菲-7-基、2-苯基菲-8-基、2-苯基菲-9-基、2-苯基菲-10-基、3-苯基菲-1-基、3-苯基菲-2-基、3-苯基菲-4-基、3-苯基菲-5-基、3-苯基菲-6-基、3-苯基菲-7-基、3-苯基菲-8-基、3-苯基菲-9-基、3-苯基菲-10-基、4-苯基菲-1-基、4-苯基菲-2-基、4-苯基菲-3-基、4-苯基菲-5-基、 4-苯基菲-6-基、4-苯基菲-7-基、4-苯基菲-8-基、4-苯基菲-9-基、4-苯基菲-10-基、1-甲基菲-2-基、1-甲基菲-3-基、1-甲基菲-4-基、1-甲基菲-5-基、1-甲基菲-6-基、1-甲基菲-7-基、1-甲基菲-8-基、1-甲基菲-9-基、1-甲基菲-10-基、2-甲基菲-1-基、2-甲基菲-3-基、2-甲基菲-4-基、2-甲基菲-5-基、2-甲基菲-6-基、2-甲基菲-7-基、2-甲基菲-8-基、2-甲基菲-9-基、2-甲基菲-10-基、3-甲基菲-1-基、3-甲基菲-2-基、3-甲基菲-4-基、3-甲基菲-5-基、3-甲基菲-6-基、3-甲基菲-7-基、3-甲基菲-8-基、3-甲基菲-9-基、3-甲基菲-10-基、4-甲基菲-1-基、4-甲基菲-2-基、4-甲基菲-3-基、4-甲基菲-5-基、4-甲基菲-6-基、4-甲基菲-7-基、4-甲基菲-8-基、4-甲基菲-9-基、4-甲基菲-10-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苯基蒽-2-基、1-苯基蒽-3-基、1-苯基蒽-4-基、1-苯基蒽-5-基、1-苯基蒽-6-基、1-苯基蒽-7-基、1-苯基蒽-8-基、1-苯基蒽-9-基、1-苯基蒽-10-基、2-苯基蒽-1-基、2-苯基蒽-3-基、2-苯基蒽-4-基、2-苯基蒽-5-基、2-苯基蒽-6-基、2-苯基蒽-7-基、2-苯基蒽-8-基、2-苯基蒽-9-基、2-苯基蒽-10-基、9-苯基蒽-1-基、9-苯基蒽-2-基、9-苯基蒽-3-基、9-苯基蒽-4-基、9-苯基蒽-5-基、1-芘基、2-芘基、4-芘基、1-苯基芘2-基、1-苯基芘3-基、1-苯基芘4-基、1-苯基芘5-基、1-苯基芘6-基、1-苯基芘-7-基、1-苯基芘-8-基、1-苯基芘-9-基、1-苯基芘-10-基、2-苯基芘-1-基、2-苯基芘-3-基、2-苯基芘-4-基、2-苯基芘-5-基、2-苯基芘-6-基、2-苯基芘-7-基、2-苯基芘-8-基、2-苯基芘-9-基、2-苯基芘-10-基、9-苯基芘-1-基、9-苯基芘-2-基、9-苯基芘-3-基、9-苯基芘-4-基、9-苯基芘 -5-基、9-苯基芘-6-基、9-苯基芘-7-基、9-苯基芘-8-基、9-苯基芘-10-基、1-甲基芘-2-基、1-甲基芘-3-基、1-甲基芘-4-基、1-甲基芘-5-基、1-甲基芘-6-基、1-甲基芘-7-基、1-甲基芘-8-基、1-甲基芘-9-基、1-甲基芘-10-基、2-甲基芘-1-基、2-甲基芘-3-基、2-甲基芘-4-基、2-甲基芘-5-基、2-甲基芘-6-基、2-甲基芘-7-基、2-甲基芘-8-基、2-甲基芘-9-基、2-甲基芘-10-基、9-甲基芘-1-基、9-甲基芘-2-基、9-甲基芘-3-基、9-甲基芘-4-基、9-甲基芘-5-基、9-甲基芘-6-基、9-甲基芘-7-基、9-甲基芘-8-基、9-甲基芘-10-基、螢蒽-1-基、螢蒽-1-基、螢蒽-2-基、螢蒽-3-基、螢蒽-4-基、螢蒽-5-基、螢蒽-6-基、螢蒽-7-基、螢蒽-8-基、螢蒽-9-基、螢蒽-10-基、苯並菲-1-基、苯並菲-2-基、苊-1-基、苊-3-基、苊4-基、苊-5-基、屈-1-基、屈-2-基,屈-5-基,屈-6-基等。
該等取代基之中,在電子傳輸性材料特性優良之點,各個獨立地以苯基、對甲苯基、聯苯-3-基、聯苯-4-基、3-(2-吡啶基)苯基、4-(2-吡啶基)苯基、3-(3-吡啶基)苯基、4-(3-吡啶基)苯基、2-吡啶基、3-吡啶基、2-苯基吡啶-6-基、2-苯基吡啶-5-基、2-苯基吡啶-4-基、3-苯基吡啶-5-基、3-苯基吡啶-6-基、1-萘基、2-萘基為佳,各個獨立地以苯基、對甲苯基、聯苯-3-基、聯苯-4-基更佳。
再者,Ar1及Ar3上之Ad基,係與上述碳數6~30之芳香烴基或上述吡啶基鍵結。
Ar2,係各個獨立表示,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或碳數6~18之芳香烴基(該等基,亦可各個獨立地具有氟原 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雜芳香族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或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
在於Ar2之下述取代基,與於Ar1所例示之取代基相同。
(1)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2)碳數6~18之芳香烴基、(3)碳數1~4之烷基、(4)以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5)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6)以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7)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
Ar2,在電子傳輸性材料特性優良之點,以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三嗪基、喹啉基、異喹啉基、萘啶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苯並喹啉基、吖啶基、菲啶基、菲咯啉基、苯基、聯苯基、萘基、菲基、蒽基、芘基、苯並菲基、屈基、螢蒽基或苊基(該等基,亦可各個獨立地具有甲基、苯基、萘基、菲基、蒽基、芘基、苯並菲基、吡啶基、吡啶基、吡嗪基、三嗪基、喹啉基或異喹啉基作為取代基)為佳,以苯基、聯苯基、吡啶基、吡嗪基、吡啶基、異喹啉基、喹啉基、菲啶基、菲基、蒽基、螢蒽基或苯並菲(該等取代基,亦可各 個獨立地具有甲基、苯基、萘基或吡啶基作為取代基)更佳,進一步以吡啶基、喹啉基或異喹啉基更佳。
Ar2,並無特別做限定,較佳之例,具體可舉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甲基吡啶-3-基、2-甲基吡啶-4-基、2-甲基吡啶-5-基、2-甲基吡啶-6-基、3-甲基吡啶-2-基、3-甲基吡啶-4-基、3-甲基吡啶-5-基、3-甲基吡啶-6-基、4-甲基吡啶-2-基、4-甲基吡啶-3-基、2,6-二甲基吡啶-3-基、2,6-二甲基吡啶-4-基、3,6-二甲基吡啶-2-基、3,6-二甲基吡啶-4-基、3,6-二甲基吡啶-5-基、吡啶-6-基、5-苯基吡啶-6-基、2-苯基吡啶-3-基、2-苯基吡啶-5-基、3-苯基吡啶-5-基、4-苯基吡啶-3-基、3-苯基吡啶-4-基、2-苯基吡啶-4-基、2,4-聯苯基吡啶-2-基、2,6-聯苯基吡啶-4-基、4-(1-萘基)-2-苯基吡啶-6-基、4-(2-萘基)2-苯基吡啶-6-基、2-(1-萘基)-4-苯基吡啶-6-基、2-(2-萘基)-4-苯基吡啶-6-基、2,4-二(1-萘基)吡啶-2-基、2,4-二(2-萘基)吡啶-2-基、2,6-二(1-萘基)吡啶-4-基、2,6-二(2-萘基)吡啶-4-基、2-嘧啶基、4-嘧啶基、5-嘧啶基、4,6-二甲基嘧啶-2-基、4,6-聯苯基嘧啶-2-基、5-苯基嘧啶-2-基、喹啉-2-基、喹啉-3-基、喹啉-4-基、喹啉-5-基、喹啉-6-基、喹啉-7-基、喹啉-8-基、喹啉-9-基、2-甲基喹啉-3-基、2-甲基喹啉-4-基、2-甲基喹啉-5-基、2-甲基喹啉-6-基、2-甲基喹啉-7-基、2-甲基喹啉-8-基、異喹啉-1-基、異喹啉-3-基、異喹啉-4-基、異喹啉-5-基、異喹啉-6-基、異喹啉-7-基、異喹啉-8-基、吡嗪基、2-苯基吡嗪-5-基、2-苯基吡嗪-6-基、2-甲基吡嗪-5-基、2-甲基吡嗪-6-基、噠嗪-3-基、噠嗪-4-基、3-苯基噠嗪-4-基、3-苯基噠嗪-5-基、3-苯基 噠嗪-6-基、4-苯基噠嗪-3-基、4-苯基噠嗪-5-基、4-苯基噠嗪-6-基、5-苯基噠嗪-3-基、5-苯基噠嗪-3-基、5-苯基噠嗪-4-基、5-苯基噠嗪-6-基、6-苯基噠嗪-3-基、6-苯基噠嗪-4-基、6-苯基噠嗪-5-基、3-甲基噠嗪-5-基、3-甲基噠嗪-6-基、4-甲基噠嗪-3-基、4-甲基噠嗪-5-基、4-甲基噠嗪-6-基、5-甲基噠嗪-3-基、5-甲基噠嗪-3-基、5-甲基噠嗪-4-基、5-甲基噠嗪-6-基、6-甲基噠嗪-3-基、6-甲基噠嗪-4-基、6-甲基噠嗪-5-基、三嗪基、2,4-聯苯三嗪-6-基、2,4-二甲基三嗪-6-基、萘啶-2-基、萘啶-3-基、萘啶-4-基、喹喔啉-2-基、喹喔啉-5-基、喹喔啉-6-基、2,3-二甲基喹喔啉-5-基、2,3-二甲基喹喔啉-6-基、喹唑啉-2-基、喹唑啉-4-基、喹唑啉-5-基、喹唑啉-6-基、喹唑啉-7-基、喹唑啉-8-基、菲啶-1-基、菲啶-2-基、菲啶-3-基、菲啶-4-基、菲啶-6-基、菲啶-7-基、菲啶-8-基、菲啶-9-基、菲啶-10-基、1,10-菲咯啉-2-基、1,10-菲咯啉-3-基、1,10-菲咯啉-4-基、1,10-菲咯啉-5-基、吖啶-1-基、吖啶-2-基、吖啶-3-基、吖啶-4-基、吖啶-9-基、非那啶-1-基、非那啶-2-基、苯並[h]喹啉基、苯並[f]喹啉基、1-萘基、2-萘基、1-苯基萘-2-基、1-苯基萘-3-基、1-苯基萘-4-基、1-苯基萘-5-基、1-苯基萘-6-基、1-苯基萘-7-基、1-苯基萘-8-基、2-苯基萘-1-基、2-苯基萘-3-基、2-苯基萘-4-基、2-苯基萘-5-基、2-苯基萘-6-基、2-苯基萘-7-基、2-苯基萘-8-基、1-甲基萘-4-基、1-甲基萘-5-基、1-甲基萘-6-基、1-甲基萘-7-基、1-甲基萘-8-基、2-甲基萘-1-基、2-甲基萘-3-基、2-甲基萘-4-基、2-甲基萘-5-基、2-甲基萘-6-基、2-甲基萘-7-基、2-甲基萘-8-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 1-苯基菲-2-基、1-苯基菲-3-基、1-苯基菲-4-基、1-苯基菲-5-基、1-苯基菲-6-基、1-苯基菲-7-基、1-苯基菲-8-基、1-苯基菲-9-基、1-苯基菲-10-基、2-苯基菲-1-基、2-苯基菲-3-基、2-苯基菲-4-基、2-苯基菲-5-基、2-苯基菲-6-基、2-苯基菲-7-基、2-苯基菲-8-基、2-苯基菲-9-基、2-苯基菲-10-基、3-苯基菲-1-基、3-苯基菲-2-基、3-苯基菲-4-基、3-苯基菲-5-基、3-苯基菲-6-基、3-苯基菲-7-基、3-苯基菲-8-基、3-苯基菲-9-基、3-苯基菲-10-基、4-苯基菲-1-基、4-苯基菲-2-基、4-苯基菲-3-基、4-苯基菲-5-基、4-苯基菲-6-基、4-苯基菲-7-基、4-苯基菲-8-基、4-苯基菲-9-基、4-苯基菲-10-基、1-甲基菲-2-基、1-甲基菲-3-基、1-甲基菲-4-基、1-甲基菲-5-基、1-甲基菲-6-基、1-甲基菲-7-基、1-甲基菲-8-基、1-甲基菲-9-基、1-甲基菲-10-基、2-甲基菲-1-基、2-甲基菲-3-基、2-甲基菲-4-基、2-甲基菲-5-基、2-甲基菲-6-基、2-甲基菲-7-基、2-甲基菲-8-基、2-甲基菲-9-基、2-甲基菲-10-基、3-甲基菲-1-基、3-甲基菲-2-基、3-甲基菲-4-基、3-甲基菲-5-基、3-甲基菲-6-基、3-甲基菲-7-基、3-甲基菲-8-基、3-甲基菲9-基、3-甲基菲10-基、4-甲基菲-1-基、4-甲基菲-2-基、4-甲基菲-3-基、4-甲基菲-5-基、4-甲基菲-6-基、4-甲基菲-7-基、4-甲基菲-8-基、4-甲基菲-9-基、4-甲基菲-10-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苯基蒽-2-基、1-苯基蒽-3-基、1-苯基蒽-4-基、1-苯基蒽-5-基、1-苯基蒽-6-基、1-苯基蒽-7-基、1-苯基蒽-8-基、1-苯基蒽-9-基、1-苯基蒽-10-基、2-苯基蒽-1-基、2-苯基蒽-3-基、2-苯基蒽-4-基、2-苯基蒽-5-基、2-苯基蒽-6-基、2-苯基蒽-7-基、2-苯基蒽-8-基、 2-苯基蒽-9-基、2-苯基蒽-10-基、9-苯基蒽-1-基、9-苯基蒽-2-基、9-苯基蒽-3-基、9-苯基蒽-4-基、9-苯基蒽-5-基、1-芘基、2-芘基、4-芘基、1-苯基芘-2-基、1-苯基芘-3-基、1-苯基芘-4-基、1-苯基芘-5-基、1-苯基芘-6-基、1-苯基芘-7-基、1-苯基芘-8-基、1-苯基芘-9-基、1-苯基芘-10-基、2-苯基芘-1-基、2-苯基芘-3-基、2-苯基芘-4-基、2-苯基芘-5-基、2-苯基芘-6-基、2-苯基芘-7-基、2-苯基芘-8-基、2-苯基芘-9-基、2-苯基芘-10-基、9-苯基芘-1-基、9-苯基芘-2-基、9-苯基芘-3-基、9-苯基芘-4-基、9-苯基芘-5-基、9-苯基芘-6-基、9-苯基芘-7-基、9-苯基芘-8-基、9-苯基芘-10-基、1-甲基芘-2-基、1-甲基芘-3-基、1-甲基芘-4-基、1-甲基芘-5-基、1-甲基芘-6-基、1-甲基芘-7-基、1-甲基芘-8-基、1-甲基芘-9-基、1-甲基芘-10-基、2-甲基芘-1-基、2-甲基芘-3-基、2-甲基芘-4-基、2-甲基芘-5-基、2-甲基芘-6-基、2-甲基芘-7-基、2-甲基芘-8-基、2-甲基芘-9-基、2-甲基芘-10-基、9-甲基芘-1-基、9-甲基芘-2-基、9-甲基芘-3-基、9-甲基芘-4-基、9-甲基芘-5-基、9-甲基芘-6-基、9-甲基芘-7-基、9-甲基芘-8-基、9-甲基芘-10-基、螢蒽-1-基、螢蒽-1-基、螢蒽-2-基、螢蒽-3-基、螢蒽-4-基、螢蒽-5-基、螢蒽-6-基、螢蒽-7-基、螢蒽-8-基、螢蒽-9-基、螢蒽-10-基、苯並菲-1-基、苯並菲-2-基、苊-1-基、苊-3-基、苊-4-基、苊-5-基、屈-1-基、屈-2-基、屈-5-基、屈-6-基等。
該等之中,在電子傳輸性材料特性優良之點,以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甲基吡啶-6-基、3-甲基吡啶-6-基、4-甲基吡啶-6-基、2-甲基吡啶-5-基2-喹啉基、3- 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異喹啉基、3-異喹啉基、4-異喹啉基、5-異喹啉基、6-異喹啉基、7-異喹啉基、8-異喹啉基、2-嘧啶基、4,6-二甲基嘧啶基或吡嗪基為佳,以2-吡啶基3-吡啶基、2-喹啉基、3-喹啉基、8-喹啉基、1-異喹啉基、3-異喹啉基、4-異喹啉基、9-菲基、9-蒽基、1-芘基、螢蒽-3-基、或苯並菲-2-基更佳,進一步以3-吡啶基、2-吡啶基、3-喹啉基或4-異喹啉基更佳。
X1、X2、X3及X4,係各個獨立表示,單鍵結或碳數4~14之亞芳基(可以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苯基、聯苯基或萘基取代)。
在於X1、X2、X3及X4,碳數4~14之亞芳基(可以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苯基、聯苯基或萘基取代),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之例可舉亞苯基、氟亞苯基、甲基亞苯基、二甲基亞苯基、亞萘基、氟亞萘基、甲基亞萘基、亞吡啶基、氟亞吡啶基、甲基亞吡啶基、二甲基亞吡啶基、亞吡嗪基、氟亞吡嗪基、甲基亞吡嗪基、亞嘧啶基、氟亞嘧啶基、甲基亞嘧啶基、二甲基亞嘧啶基、苯基亞吡啶基、萘基亞吡啶基或聯苯亞吡啶基。
X1、X2、X3及X4,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性能良好之點,各個獨立地以亞苯基、亞萘基、亞吡啶基、亞吡嗪基、亞嘧啶基(該等基,亦可以氟原子、甲基或苯基取代)、或單鍵結為佳。此外,由合成容易之點,X1、X2、X3及X4係各個獨立地以亞苯基、亞吡啶基(該等之基,亦可以氟原子、甲基或苯基取代)、或單鍵結更佳,進一步以亞苯基、亞吡啶基、或 單鍵結為佳。
m,係表示0、1或2。其中,m以0或1為佳,以1更佳。
n係表示0、1或2。其中,n以0或1為佳,以1更佳。
Z,係表示氮原子或碳原子。其中,由電子傳輸材料之特性優良之點,以氮原子為佳。
n+p+q,係1、2或3。即,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其特徵在於:於分子內至少具有一個金鋼烷基。其中,在電子傳輸材料特性優良之點,n+p+q以1或2為佳。
將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用於作為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構成成份的一部分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可得高發光效率化,長壽命化,低電壓化等的效果。特別是,使用於作為電子傳輸層的材料時,可顯著地顯現該等效果。
以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特別佳的具體例,可例示以下的(A-1)~(A-456),惟本發明並非限定於該等。
惟,(A-1)~(A-456)中的Ad1,係表示1-金鋼烷基,Ad2係表示2-金鋼烷基。
接著,說明關於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可於鹼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鈀觸媒的存在下,以如下反應式(1)~(4)所示的方法製造。
(Ar1、Ar2、Ar3、X1、X2、X3、X4、Z、Ad、p、q、m及n,係如上所述。Y1及Y2係表示後述之脫離基。M1及M2係表示後述之取代基。)
(Ar1、Ar2、Ar3、X1、X2、X3、X4、Z、Ad、p、q、m及n,係如上所述。Y1及Y2係表示後述之脫離基。M1及M2係表示後述之取代基。)
(Ar1、Ar2、Ar3、X1、X2、X3、X4、Z、Ad、p、q、m及n,係如上所述。Y3係表示後述之脫離基。M3係表示後述之取代基。)
(Ar1、Ar2、Ar3、X1、X2、X3、X4、Z、Ad、p、q、m及n,係如上所述。Y4係表示後述之脫離基。M4係表示後述之取代基。)
以下,關於以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稱為化合物(2)。關於化合物(3)~(10)亦同義。
使用於反應式(1)或反應式(2)之化合物(3),可例如以日本特開2008-280330號公報(段落號碼[0061]~[0076]),或日本特開2001-335516號公報(段落號碼[0047]~[0082])所揭示的方法製造。化合物(3),可例示以下的(B-1)~(B-22),惟本發明不應限定於該等。
上述(B-1)~(B-22),以M1表示之ZnR1、MgR2,可例示 ZnCl、ZnBr、ZnI、MgCl、MgBr、MgI等。以M1表示之Sn(R3)3,可例示Sn(Me)3、Sn(Bu)3等。
R1及R2,係各個獨立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3係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苯基。
以用M1表示之B(OR4)2,可例示B(OH)2、B(OMe)2、B(OiPr)2、B(OBu)2等。此外,2個R4一起包含氧原子及硼原子形成環時,B(OR4)2之例,可例示以下的(C-1)~(C-6)所示之基,在產率良好之點,以(C-2)所示之基為佳。
R4,係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或苯基、B(OR4)2之二個R4,可相同或亦可不同。此外,二個R4亦可一起包含氧原子及硼原子形成環。
用於反應式(1)或反應式(2)之化合物(4),可例如以日本特開2008-280330號公報(段落號碼[0061]~[0076])或日本特開2001-335516號公報(段落號碼[0047]~[0082])所揭示之方法製造。化合物(4)中的M2,可例示與上述M1相同的取代基。化合物(4),可例示如下之(D-1)~(D-12),惟本發明不應該限定於該等。惟,(D-1)~(D-12)中的Ad,係表示1-金鋼烷基或2-金鋼烷基。
用於反應式(3)之化合物(6),係將上述化合物(4)之M2,以Y3取代的骨架。
用於反應式(4)之化合物(8),係將上述化合物(3)之M1,以Y4取代的骨架。
化合物(6)之Y3及化合物(8)之Y4,係各個獨立表示脫離基,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或三氟甲烷磺酸。
該等之中,以反應產率佳之點,以溴原子或氯原子為佳。但,由原料的取得性,有使用三氟甲烷磺酸較佳之情形。
化合物(2)之Y1及Y2,係各個獨立表示脫離基, 雖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或三氟甲烷磺酸。其中,以反應產率佳之點,以溴原子或氯原子為佳。此外,為提升反應的選擇性,Y1及Y2使用不同的脫離基更佳。
反應式(1)之「步驟1」,係將化合物(2),在於鹼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鈀觸媒的存在下,與化合物(3)反應,得到合成中間體化合物(9)的方法,藉由使用鈴木一宮浦反應、根岸反應、玉尾-熊田反應、史帝勒(Stille)反應等的一般的耦合反應的反應條件,可產率良好地得到目標物。
可使用於[步驟1]之鈀觸媒,可例示氯化鈀、醋酸鈀、三氟醋酸鈀、硝酸鈀等的鹽。再者,可例示π-烯丙基氯化鈀二聚物、乙醯丙酮鈀、三(二亞苄基丙酮)二鈀、雙(三苯膦)二氯化鈀、四(三苯膦)鈀、二氯(1,1'-雙二苯膦基)二茂鐵)鈀等的錯化合物。其中,以具有三級膦作為配位基之鈀錯合物,在反應產率佳之點更佳。於取得容易,且反應產率佳之點,以具有三苯膦作為配位基之鈀錯合物特別佳。
具有三級膦作為配位基之鈀錯合物,可藉由對鈀鹽或錯化合物添加三級膦,於反應系中調製。可用於此時之三級膦,可舉三苯膦、三甲基膦、三丁膦、三(第三丁基)膦、三環己基膦、第三丁基二苯基膦、9,9-二甲基-4,5-雙(二苯基膦基)呫噸、2-(二苯基膦基)-2'-(N,N-二甲基胺基)聯苯、2-(二第三丁基膦基)聯苯、2-(二環己基膦基)聯苯、雙(二苯基膦基)甲烷、1,2-雙(二苯基膦基)乙烷、1,3-雙(二苯基膦基)丙烷、1,4-雙(二苯基膦基)丁烷、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三(2-氟)膦、三(鄰-甲苯基)膦、三(2,5-二甲苯基)膦,(±)-2,2'-雙(二苯基膦基)-1,1'- 聯萘、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等。由取得容易,反應產率佳之點,以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或三苯膦為佳。三級膦與鈀鹽或錯化合物的莫耳比,1:10~10:1為佳,由反應產率佳之點以1:2~5:1更佳。
可用於「步驟1」之鹼,可例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鋰、碳酸銫、磷酸鉀、磷酸鈉、氟化鈉、氟化鉀、氟化銫等。由產率佳之點,以碳酸鉀為佳。鹼與化合物(3)的莫耳比,以1:2~10:1為佳,由產率佳之點,以1:1~3:1更佳。
使用於「步驟1」之化合物(2)與化合物(3)的莫耳比,以1:2~5:1為佳,由產率佳之點,以1:1~1:3更佳。
可使用於「步驟1」之溶劑、水、二甲亞碸、二甲基甲醯胺、四氫呋喃、1,4-二噁烷、二甲氧基乙烷、甲苯、苯、乙醚、乙醇、甲醇、二甲苯等,亦可適宜組合該等使用。由產率佳之點,使用二噁烷或THF與水的混合溶劑為佳。
「步驟1」的反應溫度,可由0~150℃適宜選擇,由產率佳之點,以50~100℃佳。
化合物(9),可藉由在「步驟1」的結束之後,進行通常的處理而調製。此時,化合物(2)的Y1及Y2的雙方與化合物(3)反應生成的副生物,以再結晶、管柱層析,昇華等處理,分離。
此外,化合物(9),亦可按照必要,以再結晶、管柱層析、昇華等純化。
「步驟2」係將化合物(9),在於鹼的存在下或非 存在下,於鈀觸媒的存在下,與化合物(4)反應,得到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的方法,藉由使用鈴木一宮浦反應、根岸反應、玉尾-熊田反應、史帝勒反應等的一般的耦合反應的反應條件,可產率良好地得到目標物。
「步驟2」可選擇與「步驟1」所列舉之條件,相同的反應條件。但,無須與「步驟1」係相同的反應條件。此外,亦可不將合成中間體之化合物(9)單離,於「步驟1」的反應系中加入化合物(4),而合成環狀吖嗪化合物(1)。亦可在「步驟2」結束之後,將所得環狀吖嗪化合物(1),按照必要,再結晶、管柱層析,昇華等純化。
反應式(2)的「步驟3」,係將化合物(2),於在鹼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鈀觸媒的存在下,與化合物(4)反應,得到合成中間體化合物(10)之方法,藉由使用鈴木一宮浦反應、根岸反應、玉尾-熊田反應、史帝勒反應等的一般的耦合反應的反應條件,可產率良好地得到目標物。「步驟3」,可選擇與「步驟1」所列舉之條件,相同的反應條件。但,無須與「步驟1」係相同的反應條件。亦可在「步驟3」結束之後,將所得化合物(10),按照必要,再結晶、管柱層析或昇華等純化。
「步驟4」係將化合物(10),在於鹼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鈀觸媒的存在下,與化合物(3)反應,得到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的方法,藉由使用鈴木一宮浦反應、根岸反應、玉尾-熊田反應、史帝勒反應等的一般的耦合反應的反應條件,可產率良好地得到目標物。
「步驟4」可選擇與「步驟1」所列舉的條件,相同的反應條件。但,無須與「步驟1」係相同的反應條件。此外,亦可不將合成中間體之化合物(10)單離,於「步驟3」的反應系中加入化合物(3),而合成環狀吖嗪化合物(1)。亦可在「步驟4」結束之後,將所得環狀吖嗪化合物(1),按照必要,再結晶、管柱層析,昇華等純化。
使用於反應式(3)的「步驟5」的化合物(5),可由化合物(9),以一般的合成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反應(例如Angew.Chem.Int.Ed.2007,46,5359-5363)合成。
「步驟5」係將化合物(5),在於鹼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鈀觸媒的存在下,與化合物(6)反應,得到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的方法,藉由使用鈴木一宮浦反應、根岸反應、玉尾-熊田反應、史帝勒反應等的一般的耦合反應的反應條件,可產率良好地得到目標物。
使用於「步驟5」之鈀觸媒,可舉與「步驟1」所舉之相同的鈀觸媒。其中,具有三級膦作為配位基之鈀錯合物,在反應產率良好之點更佳。由取得容易,反應產率佳之點,具有三苯膦作為配位基之鈀錯合物特別佳。
具有三級膦作為配位基之鈀錯合物,可藉由對鈀鹽或錯化合物添加三級膦,於反應系中調製。此時,可使用之三級膦,可舉與「步驟1」所舉之相同的三級膦。由取得容易,反應產率佳之點,以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或三苯膦為佳。三級膦與鈀鹽或錯化合物的莫耳比,以1:10~10:1為佳,由反應產率佳之點,以1:2~5:1更佳。
可使用於「步驟5」之鹼,可舉與「步驟1」所舉之相同的鹼。鹼與化合物(5)的莫耳比,以1:2~10:1為佳,由產率佳之點,以1:1~3:1更佳。
使用於「步驟5」之化合物(5)與化合物(6)的莫耳比,以1:5~2:1為佳,由產率佳之點,以1:1~1:3更佳。
可使用於「步驟5」之溶劑,可舉與「步驟1」所舉之相同的溶劑。由產率佳之點,使用二噁烷或THF與水的混合溶劑為佳。
「步驟5」之反應溫度,可適宜選擇0~150℃,由產率佳之觀點而言,以50~100℃為佳。「步驟5」結束之後,將所得環狀吖嗪化合物(1),按照必要,再結晶、管柱層析,昇華等純化。
使用於反應式(4)之「步驟6」之化合物(7),可由化合物(10),以一般的合成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反應(例如Angew.Chem.Int.Ed.2007,46,5359-5363)合成。
「步驟6」係將化合物(7),在於鹼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鈀觸媒的存在下,與化合物(8)反應,得到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的方法,藉由使用鈴木一宮浦反應、根岸反應、玉尾-熊田反應、史帝勒反應等的一般的耦合反應的反應條件,可產率良好地得到目標物。
「步驟6」可選擇與「步驟5」所列舉之條件,相同的反應條件。但,無須與「步驟5」係相同的反應條件。亦可在「步驟6」結束之後,將所得環狀吖嗪化合物(1),按照必要,再結晶、管柱層析,昇華等純化。
此外,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係於鈀觸媒的存在下,或鹼及鈀觸媒的存在下,與下述式(11)及/或(12)所示之金剛烷化合物,以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反應製造。
(Ar1、Ar2、Ar3、X1、X2、X3、Z、p、q、m及n係與通式(1)相同定義。Y2、Y5及Y6係各個獨立表示後述之脫離基。)
在於化合物(2'),Y5及Y6係各個獨立表示脫離基,雖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或三氟甲烷磺酸等。其中,反應產率佳之點,以溴原子或氯原子為佳。再次,為提升反應的選擇性,Y2、Y5及Y6以不同的脫離基更佳。
關於在上述耦合反應之鈀觸媒,鹼、溶劑、反應條件等,可使用例如,與於「步驟1」等所使用的材料、反應條件等完全相同者。
再者,式(11)及式(12)所示的化合物,係極為有用於製造有機電場發光元件材料的製造中間體之化合物,係新穎化合物。
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可良好地使用於作為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構成成份的一部分。特別是,使用於作為電子傳輸層時,可得較先前的元件長壽命化、高效率化、低電壓化等的效果。
此外,使用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作為有機電場發光元件材料時,亦可使用於作為與任意有機金屬種、有機化合物或無機化合物的共蒸鍍膜。
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由於可顯示良好的電子傳輸特性,可良好地用於作為在於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等的電子傳輸性的有機薄膜層的材料。
包含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而成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用薄膜的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藉由真空蒸鍍法成膜。以真空蒸鍍法的成膜,可藉由使用泛用的真空蒸鍍裝置進行。以真空蒸鍍法成膜時之真空腔的真空度,考慮製作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製造時間及製造成本,則可以一般使用的擴散幫浦、渦輪分子幫浦、冷凍幫浦等達成。真空度,以1×10-2~1×10-6Pa程度為佳,以1×10-4~1×10-6Pa更佳。
蒸鍍速度,雖根據形成的膜的厚度,以0.005~1.0nm/秒為佳,0.01~0.3nm/秒更佳。
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由於對氯仿、二氯 甲烷、1,2-二氯乙烷、氯化苯、甲苯、醋酸乙酯、四氫呋喃等的溶解度高,故可以使用泛用的裝置之旋轉塗佈法、噴墨法、澆鑄法、浸漬法等成膜。
可得本發明之效果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典型的構造,包含基板、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及陰極。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陽極及陰極,係經由電導體連接於電源。藉由在陽極與陰極之間施加電場,使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動作。電洞係由陽極注入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內,電子在陰極注入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內。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典型係披覆於基板,陽極或陰極與基板接觸。與基板接觸的電極權宜上稱為下側電極。一般,下側電極係陽極,惟在於本發明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並不限定於如此的形態。
基板,按照意圖發光的方向,可為光穿透性或不透明。光穿透性,係可透過基板確認電致發光的發光。一般,可採用透明玻璃或塑膠作為基板。基板,亦可為包含多重材料層的複合構造。
電致發光的發光,可透過陽極確認時,陽極係以可使該發光穿透或實質上通過者形成。
使用於本發明之一般的透明陽極(陽極)材料,可舉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或氧化錫。再者,亦可良好地使用其他的金屬氧化物,例如鋁或銦摻雜型氧化錫,鎂銦氧化物或鎳-鎢氧化物。加上該等氧化物,亦可使用,金屬氮 化物,例如氮化鎵;金屬硒化物,例如是硒化鋅;或金屬硫化物,例如硫化鋅,作為陽極。陽極,可以電漿蒸鍍的碳氟化合物改質。
僅透過陰極確認電致發光的發光時,陽極的穿透性並不重要,可使用透明、不透明或反射性的任意導電性材料。有用於此用途的導體之一例,可舉金、銥、鉬、鈀、鉑等。
電洞注入層,可設於陽極與電洞傳輸層之間。電洞注入層的材料,改善電洞傳輸層或電洞注入層等的有機材料層的膜形成特性,有益於使電洞容易注入電洞傳輸層。適於使用於電洞注入層內之材料之一例,可舉紫質化合物、電漿蒸鍍型碳氟化合物.聚合物、及具有聯苯基、咔唑基等的芳香環的胺、例如m-MTDATA(4,4',4"-三[(3-甲基苯基)苯基胺基]三苯胺)、2T-NATA(4,4',4"-三[(N-萘-2-基)-N-苯基胺基]三苯胺)、三苯胺、三甲苯胺、甲苯基二甲基胺、N,N'-聯苯-N,N'-雙(3-甲基苯基)-1,1'-聯苯-4,4'-二胺、N,N,N',N'-四(4-甲基苯基)-1,1'-聯苯-4,4'-二胺、MeO-TPD(N,N,N',N'-四(4-甲氧基苯基)-1,1'-聯苯-4,4'-二胺)、N,N'-聯苯-N,N'-二萘基-1,1'-聯苯-4,4'-二胺-N,N'-雙(甲基苯基)-N,N'-雙(4-正丁基苯基)菲-9,10-二胺、N,N'-聯苯-N,N'-雙(9-苯基咔唑-3-基)-1,1'-聯苯-4,4'-二胺等。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電洞傳輸層,含有1種以上的電洞傳輸化合物(電洞傳輸材料),例如芳香族三級胺為佳。芳香族三級胺,係含有1個以上的三價氮原子的化合物,該三價氮原子僅鍵結於碳原子,該等碳原子之1個以上形成芳香 環。具體而言,芳香族三級胺、芳基胺,例如可為單芳基胺、二芳基胺,三芳基胺或高分子芳基胺。
電洞傳輸材料,可使用具有1個以上的胺基之芳香族三級胺。再者,可使用高分子電洞傳輸材料。例如,聚(N-乙烯基咔唑)(PVK)、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等。
具體可舉,NPD(N,N'-雙(萘-1-基)-N,N'-聯苯-1,1'-聯苯-4,4'-二胺)、α-NPD(N,N'-二(1-萘基)-N,N'-聯苯-1,1'-聯苯-4,4'-二胺)、TPBi(1,3,5-三(1-苯基-1H-苯並咪唑-2-基)苯)、TPD(N,N'-雙(3-甲基苯基)-N,N'-聯苯-1,1'-聯苯-4,4'-二胺)等。
亦可於電洞注入層與電洞傳輸層之間,設包含二吡嗪基[2,3-f:2',3'-h]喹喔啉-2,3,6,7,10,11-六甲腈(HAT-CN)之層作為電荷發生層。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發光層,係包含磷光材料或螢光材料,此時,於該區域電子.電洞對再結合的結果產生發光。發光層,亦可由低分子及聚合物雙方的單一材料形成,而更一般的是以客體化合物摻雜的主體材料形成,發光主要是由摻雜物產生,可發任意的顏色。
發光層的主體材料,可舉例如,聯苯基、芴基、三苯基矽基、咔唑基、芘基或氨茴基的化合物。
具體可舉,DPVBi(4,4'-雙(2,2-聯苯乙烯基)-1,1'-聯苯)、BCzVBi(4,4'-雙(9-乙基-3-咔唑乙烯基)-1,1'-聯苯)、TBADN(2-第三丁基-9,10-二(2-萘基)蒽)、ADN(9,10-二(2-萘基))、CBP(4,4'-雙(咔唑-9-基)聯苯)、CDBP(4,4'-雙(咔唑-9-基)-2,2'-二甲基聯苯)、9,10-雙(聯苯)蒽等。
發光層內的主體材料,亦可為下述定義之電子傳輸材料、上述定義之電洞傳輸材料、支援電洞.電子再結合之其他材料,或該等材料的組合。
螢光摻雜物的一例,可舉蒽、並四苯、呫噸、苝、紅螢烯、香豆素、羅丹明及喹吖啶酮紅、二氰基亞甲基吡喃化合物、硫代喃化合物、聚甲炔、吡喃鹽、或硫代吡喃鹽、芴衍生物、二茚並芘衍生物、茚並苝衍生物、雙(吖嗪基)胺硼化合物、雙(吖嗪基)甲烷化合物、喹諾酮化合物等。
有用的磷光摻雜物之一例,可舉銥、鉑、鈀、鋨等的過渡金屬的有機金屬錯合物。
摻雜物的一例,可舉Alq3((三(8-羥基喹啉)鋁))、DPAVBi(4,4'-雙[4-(二對甲苯基胺基)苯乙烯基]聯苯)、苝、Ir(PPy)3(三(2-苯基吡啶)銥(III)、FIrPic(雙(3,5-二氟-2-(2-吡啶基)苯基(2-羧吡啶基)銥(III)等。
使用於形成本發明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電子傳輸層之薄膜形成材料,係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再者,該電子傳輸層亦可包含其他的電子傳輸性材料。其他的電子傳輸性材料,可舉鹼金屬錯合物、鹼土金屬錯合物、土金屬錯合物等。
較佳的鹼金屬錯合物、鹼土金屬錯合物或土金屬錯合物,可舉例如8-羥基喹啉鋰(Liq)、雙(8-羥基喹啉)鋅、雙(8-羥基喹啉)銅、雙(8-羥基喹啉)錳、三(8-羥基喹啉)鋁、三(2-甲基8-羥基喹啉)鋁、三(8-羥基喹啉)鎵、雙(10-羥基苯並[h]喹啉)鈹,雙(10-羥基苯並[h]喹啉)鋅、雙(2-甲基-8-喹啉)氯化鎵、雙(2- 甲基-8-喹啉)(鄰甲苯酚)鎵、雙(2-甲基-8-喹啉)-1-萘酚鋁、雙(2-甲基-8-喹啉)-萘酚鎵等。
於發光層與電子傳輸層之間,亦可以改善載子平衡的目的,設置電洞阻止層。電洞阻止層之較佳的化合物,可舉BCP(2,9-二甲基-4,7-聯苯-1,10-菲咯啉)、Bphen(4,7-聯苯-1,10-菲咯啉)、BAlq(雙(2-甲基-8-喹啉)-4-(苯基苯酚)鋁)、雙(10-羥苯並[h]喹啉)鈹)等。
在於本發明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亦可以提升電子注入性、元件特性(例如發光效率、低電壓驅動或高耐久性)的目的,設置電子注入層。
電子注入層之較佳的化合物,可舉芴酮、蒽醌二甲烷、聯苯醌、噻喃二氧化物、噁唑、噁二唑、三唑、咪唑、苝四羧酸、亞芴基甲烷、蒽醌二甲烷或蒽酮等。此外,亦可使用上述所記載的金屬錯合物或鹼金屬氧化物、鹼土氧化物、稀土氧化物、鹼金屬鹵化物、鹼土鹵化物、稀土鹵化物、SiOx、ALOx、SiNx、SiON、AlON、GeOx、LiOx、LiON、TiOx、TiON、TaOx、TaON、TaNx、C等的各種氧化物、氮化物及氧氮化物等的無機化合物。
發光僅可透過陽極看到時,使用於本發明之陰極,可由大致任意的導電性材料形成。較佳的陰極材料,可舉鈉、鈉鉀合金、鎂、鋰、鎂/銅混合物、鎂/銀混合物、鎂/鋁混合物、鎂/銦混合物、鋁/氧化鋁(Al2O3)混合物、銦、鋰/鋁混合物、稀土金屬等。
[實施例]
以下,舉實施例及參考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惟本發明不應解釋為限定於該等。
合成例-1
於氬氣流下,將4-(1-金鋼烷基)酚(3.77g,16.5mmol),懸浮於二氯甲烷(40mL),添加吡啶(2.66mL,33.0mmol)。將所得混合溶液冷卻為0℃,將混合三氟甲磺酸酐(5.59g,19.8mmol)與二氯甲烷(20mL)的溶液,花15分鐘緩慢地滴入。將所得反應溶液,以0℃攪拌2小時之後,以室溫攪拌15小時。攪拌結束後,對反應溶液,加入氯仿(30mL)及2M的HCl水溶液(30mL),震盪混合,僅取出有機層。於有機層加入硫酸鎂脫水,過濾。藉由將所得有機層的低沸點成份餾除,得到目標物之4-(1-金鋼烷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的黃白色固體(產量5.50g,產率92.4%)。
1H-NMR(CDCl3):1.76(brq,J=12.0Hz,6H),1.88(d,J=2.9Hz,6H),2.09(brs,3H),7.18(d,J=9.0Hz,2H),7.40(d,J=9.1Hz,2H).
合成例-2
氬氣流下,將2-(3-溴-5-氯苯基)-4,6-聯苯-1,3,5- 三嗪(25.0g,59.1mmol),3-吡啶硼酸(12.0g,97.6mmol)、四(三苯膦)鈀(2.05g,1.77mmol)、及碳酸鉀(24.5g,177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500mL)及水(177mL)的混合溶劑,加熱為70℃攪拌18小時。攪拌之後,將反應溶劑餾除,加入氯仿及水使之再溶解。僅取出有機層,加入硫酸鎂脫水,過濾。將所得有機層的低沸點成份餾除而得之灰白色固體,藉由以甲苯之再結晶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5-氯-3-(3-吡啶基)苯基]-4,6-聯苯-1,3,5-三嗪的灰白色固體(產量22.6g,產率90.9%)。
1H-NMR(CDCl3):7.45(dd,J=7.6Hz,4.8Hz,1H),7.56-7.65(m,6H),7.78(t,J=1.9Hz,1H),7.99(d,J=7.9Hz,1H),8.68(dd,J=4.8Hz,1.6Hz,1H),8.74-8.76(m,1H),8.76(d,J=6.5Hz,4H),8.86(brs,1H),8.99(d,J=2.2Hz,1H).
合成例-3
於氬氣流下,將2-[5-氯-3-(3-吡啶基)苯基]-4,6-聯苯-1,3,5-三嗪(10.0g,23.8mmol)、雙聯頻哪醇硼酸酯(9.07g,35.7mmol)、醋酸鉀(7.01g,71.4mmol)、醋酸鈀(53.4mg,0.238mmol)及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227mg,0.476mmol),懸浮於1,4-二噁烷(400mL),加熱為100℃攪拌18小時。接著,於反應溶液加入氯仿500mL及水100mL,震 盪混合,僅取出有機層。於有機層加入硫酸鎂脫水,過濾。將所得有機層的低沸點成份餾除之後,溶解於150mL的氯仿。對該氯仿溶液加入1000mL的己烷攪拌1小時,藉由將生成之析出物濾取,得到目標物之4,6-聯苯2-[3-(3-吡啶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2-基)苯基]-1,3,5-三嗪的白色固體(9.58g,產率78.6%)。
1H-NMR(CDCl3):1.42(s,12H),7.43(ddd,J=7.8Hz,4.8Hz,0.7Hz,1H),7.56-7.64(m,6H),8.06(ddd,J=7.8Hz,2.3Hz,1.6Hz,1H),8.23(dd,J=2.1Hz,1.0Hz,1H),8.65(dd,J=4.9Hz,1.6Hz,1H),8.79(dd,J=8.0Hz,1.4Hz,4H),9.04(dd,J=2.5Hz、0.8Hz、1H),9.08(t,J=1.9Hz,1H),9.16(dd,J=1.7Hz,1.1Hz,1H).
實施例-1
氬氣流下,將4,6-聯苯-2-[3-(3-吡啶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2-基)苯基]-1,3,5-三嗪(1.50g,2.93mmol)、4-(1-金鋼烷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1.58g,4.40mmol)、醋酸鈀(13.2mg,0.0586m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55.9mg,0.117mmol)及碳酸鉀(1.05g,7.62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16mL)及水(7.3mL)的混合溶劑, 加熱為70°攪拌18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30mL),將析出物濾取。將所得析出物以矽膠層析管柱(沖提溶劑:氯仿及己烷1:2(容積比,以下相同。)的混合溶劑),及以甲苯再結晶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4'-(1-金鋼烷基)-5-(3-吡啶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14)之白色固體(產量1.06g,產率60.6%)。
1H-NMR(CDCl3):1.80(brs,6H),2.00(brd,J=2.8Hz,6H),2.14(brs,3H),7.45(dd,J=7.9Hz,4.8Hz,1H),7.54(d,J=8.5Hz,2H),7.56-7.64(m,6H),7.75(d,J=8.5Hz,2H),8.00(t,J=1.9Hz,1H),8.07(d,J=8.0Hz,1H),8.67(dd,J=4.8Hz,1.6Hz,1H),8.79(dd,J=8.1Hz,1.8Hz,4H),8.94(t,J=1.6Hz,1H),9.02(t,J=1.6Hz,1H),9.06(d,J=1.9Hz,1H).
所得化合物A-14之Tg為129℃。
合成例-4
於氬氣流下,將2-(3-溴-5-氯苯基)-4,6-雙(聯苯-4-基)-1,3,5-三嗪(4.00g,6.96mmol)、3-吡啶硼酸(1.03g,8.35mmol)、四(三苯膦)鈀(160.9mg,0.139mmol)及碳酸鉀(2.31g,16.7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200mL)及水(16mL),加 熱為70℃攪拌18小時。攪拌後,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200mL,將析出物濾取。將所得生成物以甲苯再結晶純化,得到目標物之4,6-雙(聯苯-4-基)-2-[5-氯3-(3-吡啶基)苯基]-1,3,5-三嗪的灰白色固體(產量3.19g,產率80.0%)。
1H-NMR(CDCl3):7.41(t,J=7.3Hz,2H),7.45-7.52(m,5H),7.71(dd,J=8.3Hz,1.4Hz,4H),7.80(t,J=1.9Hz,1H),7.82(d,J=8.7Hz,4H),8.02(ddd,J=7.9Hz,2.4Hz,1.6Hz,1H),8.69(dd,J=4.9Hz,1.7Hz,1H),8.80(dd,J=2.1Hz,1.5Hz,1H),8.84(d,J=8.7Hz,4H),8.89(t,J=1.6Hz,1H),9.01(dd,J2.5Hz,0.8Hz,1H).
合成例-5
於氬氣流下,將4,6-雙(聯苯-4-基)-2-[5-氯3-(3-吡啶基)苯基]-1,3,5-三嗪(2.89g,5.04mmol)、雙聯頻哪醇硼酸酯(1.92g,7.56mmol)、碳酸鉀(2.09g,15.1mmol)、醋酸鈀(11.3mg,0.0504mmol)、及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48.1mg,0.101mmol),懸浮於1,4-二噁烷(200mL),加熱為100℃攪拌18小時。接著,對反應溶液加入氯仿700mL及水100mL,震盪混合,僅取出有機層。於有機層加入硫酸鎂脫 水,過濾。將所得有機層的低沸點成份餾除之後,以200mL的己烷分散攪拌1小時。攪拌之後,將沈澱物濾取得到目標物之4,6-雙(聯苯-4-基)-2-[3-(3-吡啶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2-基)苯基]-1,3,5-三嗪的白色固體(產量3.30g,產率98.5%)。
1H-NMR(CDCl3):1.43(s,12H),7.38-7.45(m,3H),7.50(t,J=7.7Hz,4H),7.71(dd,J=8.5Hz,1.4Hz,4H),7.83(d,J=8.6Hz,4H),8.08(ddd,J=7.8Hz,2.4Hz,1.7Hz,1H),8.27(dd,J=2.0Hz,1.0Hz,1H),8.66(dd,J=5.0Hz,1.6Hz,1H),8.88(d,J=8.7Hz,4H),9.05(dd,J=2.5Hz,0.8Hz,1H),9.10(t,J=1.8Hz,1H),9.19(dd,J=1.7Hz,1.1Hz,1H).
實施例-2
於氬氣流下,將4,6-雙(聯苯-4-基)-2-[3-(3-吡啶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2-基)苯基]-1,3,5-三嗪(1.50g,2.26mmol)、4-(1-金鋼烷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1.22g,3.39mmol)、醋酸鈀(5.07mg,0.0226m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21.6mg,0.0452mmol)及碳酸鉀 (0.810g,5.87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75mL)及水(6mL)的混合溶劑,加熱為70℃攪拌17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50mL),將析出物濾取。將所得析出物,以矽膠層析(沖提溶劑:氯仿及己烷1:2的混合溶劑),以甲苯再結晶純化得到目標物之4,6-雙(聯苯-4-基)-2-[4'-(1-金鋼烷基)-5-(3-吡啶基)聯苯-3-基]-1,3,5-三嗪(化合物A-170)白色固體(產量0.970g,產率57.3%)。
1H-NMR(CDCl3):1.81(brs,6H),2.01(brs,6H),2.14(brs,3H),7.39-7.52(m,7H),7.55(d,J=8.5Hz,2H),7.71(d,J=7.0Hz,4H),7.76(d,J=8.5Hz,2H),7.81(d,J=8.5Hz,4H),8.0(t,J=1.8Hz,1H),8.08[ddd,J=1.7Hz,2.3Hz,7.9Hz,1H],8.68(dd,J=4.9Hz,1.6Hz,1H),8.86(d,J=8.6Hz,4H),8.95(t,J=1.6Hz,1H),9.05(t,J=1.6Hz,1H),9.07(d,J=1.7Hz,1H).
所得化合物A-170之Tg為155℃。
合成例-6
於氬氣流下,將2-(3-溴-5-氯苯基)-4,6-聯苯-1,3,5-三嗪(14.8g,34.9mmol)、4-(2-吡啶基)苯基硼酸(9.04g,45.4mmol)及四(三苯膦)鈀(808mg,0.699mmol),懸浮於四氫 呋喃(250mL),加熱為60℃。對此緩慢地滴入10質量%NaOH水溶液(40mL,105mmol)之後,攪拌3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90mL),將析出物濾取。將所得析出物以甲苯再結晶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5-氯4'-(2-吡啶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的白色固體(產量15.4g,產率88.5%)。
1H-NMR(CDCl3):7.27(ddd,J=5.7Hz,4.6Hz,2.3Hz,1H),7.56~7.65(m,6H),7.77-7.85(m,5H),8.16(d,J=8.6Hz,2H),8.72-8.74(m,2H),8.77(dd,J=8.2Hz,1.4Hz,4H),8.92(t,J=1.6Hz,1H).
合成例-7
於氬氣流下,將2-[5-氯-4'-(2-吡啶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6.86g,13.8mmol)、雙聯頻哪醇硼酸酯(5.26g,20.7mmol)、醋酸鉀(4.06g、41.4mmol)、醋酸鈀(31.0mg,0.138mmol)及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131.5mg,0.276mmol),懸浮於1,4-二噁烷(20mL),加熱為100℃攪拌4小時。接著,對反應溶液加入氯仿200mL及水50mL,震盪混合,僅取出有機層。於有機層加入硫酸鎂脫水,過濾。將所得有機層的低沸點成份餾除之後,以100mL的氯 仿溶解。對氯甲烷溶液加入700mL的己烷攪拌1小時,藉由將生成之析出物濾取,得到目標物之4,6-二苯基2-[4'-(2-吡啶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2-基)聯苯-3-基]-1,3,5-三嗪的白色固體(8.10g,產率99.7%)。
1H-NMR(CDCl3):1.43(s,12H),7.23-7.27(m,1H),7.56~7.64(m,6H),7.78(ddd,J=7.8Hz,7.8Hz,1.8Hz,1H)-7.81(d,J=7.7Hz,1H),7.90(d,J=8.5Hz,2H),8.14(d,J=8.5Hz,2H),8.33(dd,J=1.9Hz,1.1Hz,1H),8.73(ddd,J=4.8Hz,1.7Hz,1.1Hz,1H),8.81(dd,J=7.8Hz,1.6Hz,4H),9.12-9.14(m,2H).
實施例-3
於氬氣流下,將4,6-聯苯-2-[4'-(2-吡啶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2-基)聯苯-3-基]-1,3,5-三嗪(300mg,0.510mmol)、4-(1-金鋼烷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203mg,0.663mmol)、醋酸鈀(2.25mg,0.0102m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9.72mg,0.0204mmol)及碳酸鉀(141mg、1.02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3.00mL)及水(1.30mL)的混合溶劑,加熱為70℃攪拌22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5mL),將析出物濾取。將所得析出物,以矽膠 層析(沖提溶劑:氯仿及己烷1:2的混合溶劑),及以甲苯再結晶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4"-(1-金鋼烷基)-4-(2-吡啶基)-[1,1':3',1"]-三聯苯-5'-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25)白色固體(產量278mg,產率81.0%)。
1H-NMR(CDCl3):1.81(brs,6H),2.00(brd,d=2.8Hz,6H),2.14(brs,3H),7.24-7.27(m,1H),7.53-7.64(m,8H),7.76(d,J=8.5Hz,2H),7.79(dd,J=7.2Hz,1.8Hz,1H),7.83(d,J=7.7Hz,1H),7.90(d,J=8.7Hz,2H),8.08(t,J=1.7Hz,1H),8.17(d,J=8.5Hz,2H),8.73(ddd,J=4.9Hz,1.8Hz,1.1Hz,1H),8.80(dd,J=8.1Hz,1.8Hz,4H),8.98(t,J=1.6Hz,1H),9.00(t,J=1.6Hz,1H).
所得化合物A-25之Tg為147℃。
實施例-4
於氬氣流下,將4,6-聯苯-2-[3,5-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2-基)苯基]-1,3,5-三嗪(1.50g,2.67mmol)、4-(1-金鋼烷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2.69g,7.46mmol)、醋酸鈀(12.0mg,0.0534m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50.9mg,0.107mmol)及碳酸鉀(0.959g,6.94mmol),懸浮於 四氫呋喃(15mL)及水(6.5mL)的混合溶劑,加熱為70℃攪拌20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30mL),將析出物濾取。將所得析出物,以矽膠層析(沖提溶劑:氯仿及己烷1:2的混合溶劑),及以甲苯再結晶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4,4"-雙(1-金鋼烷基)-[1,1':3',1"]-三聯苯-5'-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49)白色固體(產量1.07g,產率54.9%)。
1H-NMR(CDCl3):1.80(brs,12H),2.00(brd,J=2.6Hz,12H),2.13(brs,6H),7.53(d,J=8.7Hz,4H),7.55-7.63(m,6H),7.74(d,J=8.5Hz,4H),8.02(t,J=1.8Hz,1H),8.79(dd,J=8.2Hz,1.9Hz,4H),8.94(d,J=1.8Hz,2H).
所得化合物A-49之Tg為186℃。
合成例-8
於氬氣流下,將2-(3-溴-5-氯苯基)-4,6-聯苯-1,3,5-三嗪(1.00g,2.37mmol)、4-(3-吡啶基)苯基硼酸(565mg、2.84mmol)、碳酸鉀(981mg,7.10mmol)及四(三苯膦)鈀(82.0mg,0.0710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28mL)及水(7mL)的混合溶劑,加熱為70℃攪拌20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20mL),將析出物濾取。將所得析出物,以矽膠 層析(沖提溶劑:氯甲烷)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5-氯4'-(3-吡啶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的白色固體(產量1.09g,產率92.7%)。
1H-NMR(CDCl3):7.40(dd,J=7.8Hz,0.9Hz,1H),7.56-7.65(m,6H),7.75(d,J=8.5Hz,2H),7.82-7.84(m,3H),7.95(ddd,J=7.8Hz,2.4Hz,1.6Hz,1H),8.63(dd,J=4.7Hz、1.8Hz,1H),8.73(dd,J=1.9Hz,1.6Hz,1H),8.77(dd,8.1Hz,1.8Hz,4H),8.90[t,J=1.6Hz,1H),8.93(brd,J=1.7Hz,1H).
實施例-5
於氬氣流下,將2-[5-氯4'-(3-吡啶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1.09g,2.19mmol)、2-[4-(1-金鋼烷基)苯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890mg、2.63mmol)、醋酸鈀(9.84mg,0.0438m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41.8mg,0.0877mmol)、及碳酸鉀(909mg,6.58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18mL)及水(6mL)的混合溶劑,加熱為70℃攪拌20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30mL),將 析出物濾取。將所得析出物,以矽膠層析(沖提溶劑:氯甲烷)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4"-(1-金鋼烷基)-4-(3-吡啶基)-[1,1':3',1"]-三聯苯-5'-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26)白色固體(產量1.06g,產率60.6%)。
1H-NMR(CDCl3):1.81(brt,J=14.7Hz,6H),2.00(brd,J=2.6Hz,6H),2.14(brs,3H),7.40(brdd,J=8.1Hz,4.8Hz,1H),7.53-7.64(m,8H),7.76(d,J=7.8Hz,4H),7.91(d,J=8.5Hz,2H),7.96(ddd,J=7.9Hz,2.3Hz,1.6Hs,1H),8.07(t,J=1.8Hz,1H),8.62(dd,J=4.7Hz,1.3Hz,1H),8.79(dd,J=8.3Hz,1.9Hz,4H),8.95(d,J=2.1Hz,1H),8.99(dt,J=5.6Hz,1.7Hz,2H).
所得化合物A-26之Tg為147℃。
合成例-9
於氬氣流下,將2-(3-溴-5-氯苯基)-4,6-聯苯-1,3,5-三嗪(6.00g,14.2mmol)、3-硼酸(2.95g,17.0mmol)、碳酸鉀(5.89g,42.6mmol)及四(三苯膦)鈀(492mg,0.425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120mL)及水(40mL)的混合溶劑,加熱為70℃攪拌24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100mL),將析出物濾取。將所得析出物,以矽膠層析(沖提溶劑:氯甲烷)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5-氯3-喹啉基苯基)-4,6-聯苯-1,3,5-三嗪 的白色固體(產量5.85g,產率87.5%)。
1H-NMR(CDCl3):7.56-7.65(m,7H),7.78(ddd,J=8.7Hz,7.7Hz,1.5Hz,1H),7.91(t,J=1.8Hz,1H),7.95(brd,J=8.2Hz,1H),8.18(brd,J=8.6Hz,1H),8.43(brd,J=2.5Hz,1H),8.76(dd,J=8.6Hz,1.6Hz,4H),8.78-8.79(m,1H),8.98(t,J=1.5Hz,1H),9.31(d,J=2.3Hz,1H).
實施例-6
於氬氣流下,將2-(5-氯-3-喹啉基苯基)-4,6-聯苯-1,3,5-三嗪(1.00g,2.12mmol)、2-[4-(1-金鋼烷基)苯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1.08g,3.18mmol)、醋酸鈀(9.53mg,0.0424m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40.5mg,0.0849mmol)、及碳酸鉀(880mg,6.37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18mL)及水(6mL)的混合溶劑,加熱為70℃攪拌18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20mL),將析出物濾取。將所得析出物,以矽膠層析(沖提溶劑:氯甲烷)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4'-(1-金鋼烷基)-5-(3-吡啶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19)白色固體(產量600mg、 產率43.7%)。
1H-NMR(CDCl3):1.81(brt,J=14.2Hz,6H),2.01(brd,J=2.8Hz,6H),2.14(brs,3H),7.55-7.64(m,9H),7.74-7.79(m,3H),7.96(brd,J=8.1Hz,1H),8.14[t,J=1.7Hz,].H),8.19(d,J=8.2Hz,1H),8.50(brd,J=2.3Hz,1H),8.80(dd,J=8.2Hz,1.4Hz,4H),9.06(dt,J=5.7Hz,1.6Hz,2H),9.39(d,J=2.4Hz,1H).
將所得化合物A-19之Tg為139℃。
合成例-10
於氬氣流下,將2-(3-溴-5-氯苯基)-4,6-聯苯-1,3,5-三嗪(1.00g,2.37mmol)、6-苯基3-(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2-基)吡啶(798mg、2.84mmol)、碳酸鉀(980mg,7.10mmol)及四(三苯膦)鈀(82.0mg,0.0710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28mL)及水(7mL)的混合溶劑,加熱為70℃攪拌21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20mL),將析出物濾取。將所得析出物,以矽膠層析(沖提溶劑:氯甲烷)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5-氯-3-(6-苯基吡啶-3-基)苯基]-4,6-聯苯-1,3,5-三嗪的白色固體(產量997mg,產率84.9%)。
1H-NMR(CDCl3):7.45(t,J=7.2Hz,1H),7.51(d,J=7.6Hz, 1H),7.50-7.54(m,1H),7.57-7.65(m,6H),7.84(t,J=1.8Hz,1H),7.90(dd,J=8.4Hz,0.8Hz,1H),8.07-8.08(m,1H),8.08(dd,J=8.4Hz,1.6Hz,2H),8.77-8.78(m,1H),8.78(dd,J=8.5Hz,1.4Hz,4H),8.94(t,J=1.6Hz,1H),9.08(dd,J=2.5Hz,0.8Hz,1H).
實施例-7
於氬氣流下,將2-[5-氯-3-(6-苯基吡啶-3-基)苯基]-4,6-聯苯-1,3,5-三嗪(900mg、1.81mmol)、2-[4-(1-金鋼烷基)苯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735mg、2.17mmol)、醋酸鈀(8.13mg,0.0362m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34.5mg,0.0724mmol)、及碳酸鉀(750mg,5.43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20mL)及水(5mL)的混合溶劑,加熱為70℃攪拌30小時。接著,加入2-(4-(1-金鋼烷基)苯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306mg,0.905mmol)、醋酸鈀(8.13mg,0.0362mmol)及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34.5mg,0.0724mmol),以70℃攪拌20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40mL)及氯甲烷(60mL),震盪混 合,僅取出有機層。將有機層以硫酸鎂脫水之後,餾除低沸點成份得到粗生成物。將所得粗生成物,以矽膠層析(沖提溶劑:氯甲烷)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4'-(1-金鋼烷基)-5-(6-苯基吡啶-3-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28)的白色固體(產量600mg,產率43.7%)。
1H-NMR(CDCl3):1.81(brt,J=14.2Hz,6H),2.01(brd,J=2.9Hz,6H),2.14(brs,3H),7.45(brt,J=7.1Hz,1H),7.51-7.64(m,10H),7.76(d,J=8.5Hz,2H),7.91(brd,J=8.3Hz,1H),8.06(t,J=1.8Hz,1H),8.10(brd,J=7.3Hz,2H),8.17(brd,J=8.0Hz,1H),8.79(dd,J=8.3Hz,1.7Hz,4H),9.00(t,J=1.7Hz,1H),9.03(t,J=1.6Hz,1H),9.16(brd,J=2.0Hz,1H).
所得化合物A-28之Tg為145℃。
實施例-8
於氬氣流下,將2-(3-溴苯基)-4,6-聯苯-1,3,5-三嗪(2.00g,5.15mmol)、2-[4-(1-金鋼烷基)苯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3.49g,10.3mmol)、四(三苯膦)鈀(119mg,0.103mmol)及碳酸鉀(2.14g,15.5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 (30mL)及水(15mL)的混合溶劑,加熱為70℃攪拌18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30mL),將析出物濾取。將所得析出物,以甲苯再結晶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4'-(1-金鋼烷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50)的白色固體(產量2.24g,產率83.8%)。
1H-NMR(CDCl3):1.81(brt,J=14.6Hz,6H),2.01(brd,J=2.8Hz,6H),2.15(brs,3H),7.53(d,J=8.5Hz,2H),7.57-7.66(m,7H),7.72(d,J=8.7Hz,2H),7.84(ddd,J=7.7Hz,1.8Hz,1.1Hz,1H),8.74(d,t,J=8.1Hz,1.4Hz,1H),8.80(dd,J=8.2Hz,1.8Hz,4H).9.01(brt,J=1.8Hz,1H).
所得化合物A-50之Tg為102℃。
合成例-11
於空氣中,將1-金鋼烷基甲基酮(5.00g,28.0mol)及4-溴化物苯甲醛(5.19g,28.0mol),溶解於醋酸(50mL),滴入濃硫酸(7.5mL,140mol),以60℃攪拌19小時。攪拌之後,加入100mL的水,將析出的固體濾別。藉由將所得固體以水(200mL)清洗,得到目標物之1-(1-金鋼烷基)-3-(4-溴苯基)丙烯酮的黃色固體(產量8.54g,產率88.2%)。
合成例-12
於空氣中,將1-(1-金鋼烷基)-3-(4-溴苯基)丙烯酮(1.00g,2.90mmol)、苯甲醯甲基溴吡啶(1.21g,4.34mol)及醋酸銨(4.46g,57.9mol),懸浮於醋酸(50mL)及二甲基甲胺(50mL)的混合溶劑,以150℃攪拌19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加水(100mL),將析出的固體濾別。藉由將所得固體以水(100mL)、甲醇(100mL)清洗,得到目標物之6-(1-金鋼烷基)-2-(4-溴化物苯基)-4-苯基吡啶的白色固體(產量1.20g,產率92.9%)。
1H-NMR(CDCl3):1.71-2.13(brm,15H),7.33(d,J=1.4Hz,1H),7.39(t,J=7.2Hz,1H),7.46(t,J=7.7Hz,2H),7.53(d,J=8.7Hz,2H),7.60(d,J=8.5Hz,2H),7.68(d,J=1.5Hz,1H),8.12(dd,J=8.4Hz,1.5Hz,2H).
合成例-13
於氬氣流下,將6-(1-金鋼烷基)-2-(4-溴苯基)-4- 苯基吡啶(8.00g,18.0mmol)、雙聯頻哪醇硼酸酯(4.80g,18.9mmol)、醋酸鉀(4.24g,43.2mmol)及雙(三苯膦)二氯化鈀(II)(649mg,0.720mmol),懸浮於1,4-二噁烷(80mL),加熱為100℃攪拌22小時。接著,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溶液加入氯甲烷200mL及水50mL,震盪混合,僅取出有機層。於有機層加入硫酸鎂脫水,過濾。餾除所得有機層的低沸點成份,得到粗生成物。將所得粗生成物,以矽膠層析(沖提溶劑:氯甲烷:己烷=1:1的混合溶液)純化,得到目標物之6-(1-金鋼烷基)-4-苯基-2-[4-(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2-基)苯基]吡啶的白色固體(7.34g,產率83.0%)。
實施例-9
於氬氣流下,以2-(3-溴苯基)-4,6-聯苯-1,3,5-三嗪(300mg,0.772mmol)、6-(1-金鋼烷基)-4-苯基2-[4-(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2-基)苯基]吡啶(456mg,0.927mmol)、四(三苯膦)鈀(26.8mg,0.0232mmol)及碳酸鉀(320mg,2.32mmol),懸浮於四氫呋喃(6mL)及水(2mL)的混合溶劑,以70℃攪拌18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8mL) 及氯仿(20mL),震盪混合。接著,僅取出有機層,餾除低沸點成份,得到粗生成物。將所得粗生成物,依序使用甲醇(10mL)及己烷(10mL)清洗,得到目標物之2-{4'-[6-(1-金鋼烷基)-4-苯基吡啶-2-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433)的白色固體(產量2.24g,產率83.8%)。
1H-NMR(CDCl3):1.52(brs,6H),1.83(brs,6H),2.16(brs,3H),7.41(brt,J=7.6Hz,1H),7.47-7.51(m,3H),7.56~7.64(m,6H),7.68(t,J=7.8Hz,1H),7.82-7.90(m,6H),8.17(dd,J=8.1Hz,1.6Hz,2H),8.79(dd,J=8.2Hz,1.9Hz,4H),8.79-8.80(m,1H),9.05(t,1.8Hz,1H).
所得化合物A-433之Tg為135℃。
合成例-14
於氬氣流下,將4-(1-金鋼烷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23.0g,74.9mmol)、雙聯頻哪醇硼酸酯(19.0g,74.9mmol)、醋酸鈀(168mg,0.749m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714mg,1.50mmol)、醋酸鉀(15.4g,157mmol)、及氯化鋰(635mg、15.0mmol),懸浮於1,4-二噁烷(140mL),以100℃攪拌22小時。放冷至室溫之後,對反應混合物加水(100mL)及氯甲烷(200mL),震盪混合。接著,僅取出有機層,以硫酸 鎂脫水之後,餾除低沸點成份,得到粗生成物。將所得粗生成物,以矽膠層析(沖提溶劑:氯甲烷)純化,得到目標物之2-[4-(1-金鋼烷基)苯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烷的白色固體(產量23.4g,產率92.4%)。
1H-NMR(CDCl3):1.75(brt,J=15Hz,6H),1.90(brd,J=2.6Hz,6H),2.07(brs,3H),7.36(d,J=8.3Hz,2H),7.75(d,J=8.4Hz,2H).
參考例-1
熱分析可以日本特開2008-280330所揭示之製造方法合成之上述化合物之2-[4,4"-二(2-吡啶基)-1,1':3',1"-三聯苯-5'-基]-4,6-二對甲苯基-1,3,5-三嗪的結果,Tg為108℃。
參考例-2
熱分析可以日本特開2008-280330所揭示之上述化合物之2,4-雙(1-基)-6-[4,4"-雙(2-吡啶基)-[1,1':3',1"]-三聯苯-5'- 基]-1,3,5-三嗪的結果,Tg為104℃。
用於元件評估之化合物的構造式及其簡稱表示如下。
元件實施例-1
於基板,使用以線條狀圖案化2mm寬的氧化銦錫(ITO)膜(膜厚110nm)之具有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將該基板以異丙醇清洗之後,以臭氧紫外線清洗進行表面處理。於洗淨後的基板,以真空蒸鍍法進行各層的真空蒸鍍,製作第1圖所示剖面示意圖之,發光面積為4mm2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再者,各有機材料系以電阻加熱模式成膜。
首先,將上述玻璃基板導入真空蒸鍍腔內,減壓至1.0×10-4Pa。之後,以第1圖-1所示的具有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上,將有機化合物層之電洞注入層2、電荷發生層3、電洞傳輸層4、發光層5、電子傳輸層6、電子注入層7、及陰極層8,全以真空蒸鍍,以此順序層積成膜。
電洞注入層2,係將昇華純化的HIL,以0.15nm/秒的速度成膜65nm。
電荷發生層3,係將昇華純化的HAT,以0.05nm/秒的速度成膜5nm。
電洞傳輸層4,係將HTL,以0.15nm/秒的速度成膜10nm。
發光層5,係將EML-1與EML-2,以95:5的比例,成膜25nm(成膜速度0.18nm/秒)。
電子傳輸層6,係將實施例-3所得之2-[4"-(1-金鋼烷基)-4-(2-吡啶基)-[1,1':3',1"]-三聯苯-5'-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25)及Liq,以50:50(重量比)的比例成膜30nm(共蒸鍍,成膜速度0.15nm/秒)。
最後,將金屬掩模以與ITO線條正行配置,將陰極層7成膜。陰極層7,係將銀/鎂(重量比1/10)與銀,以此順序分別製膜80nm(成膜速度0.5nm/秒)及20nm(成膜速度0.2nm/秒),作為2層構造。
各個膜厚,係以觸針式膜厚測定儀(DEKTAK)測定。
再者,將該元件於氧及水分濃度在1ppm以下的氮氣氛手套箱內封裝。封裝,係使用玻璃製的封裝帽,及上述成膜基板環氧型紫外線硬化樹脂(Nagase ChemteX公司製)。
元件實施例-2
在於元件實施例-1,於電子傳輸層6,使用實施例-1所得之2-[4'-(1-金鋼烷基)-5-(3-吡啶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14)之外,以與元件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元件實施例-3
在於元件實施例-1,於電子傳輸層6,使用實施例-2所得之4,6-雙(聯苯-4-基)-2-[4'-(1-金鋼烷基)-5-(3-吡啶基)聯苯-3-基]-1,3,5-三嗪(化合物A-170)之外,以與元件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元件實施例-4
在於元件實施例-1,於電子傳輸層6,使用實施例-4所得之2-[4,4"-雙(1-金鋼烷基)-[1,1':3',1"]-三聯苯-5'-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49)之外,以與元件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元件實施例-5
在於元件實施例-1,於電子傳輸層6,使用實施例-5所得之2-[4"-(1-金鋼烷基)-4-(3-吡啶基)-[1,1':3',1"]-三聯苯-5'-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26)之外,以與元件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元件實施例-6
在於元件實施例-1,於電子傳輸層6,使用實施例-6所得之2-[4'-(1-金鋼烷基)-5-(3-吡啶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19)之外,以與元件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有 機電場發光元件。
元件實施例-7
在於元件實施例-1,於電子傳輸層6,使用實施例-7所得之2-[4'-(1-金鋼烷基)-5-(6-苯基吡啶-3-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28)之外,以與元件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元件實施例-8
在於元件實施例-1,於電子傳輸層6,使用實施例-9所得之2-{4'-[6-(1-金鋼烷基)-4-苯基吡啶-2-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化合物A-433)之外,以與元件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元件參考例-1
在於元件實施例-1,於電子傳輸層6,使用日本特開2010-183145所揭示之2-[5-(9-菲基)-4'-(2-吡啶基)聯苯-3-基]-4,6-聯苯-1,3,5-三嗪(ETL-1)之外,以與元件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對製作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施加直流電流,以TOPCON公司製的LUMINANCE METER(BM-9)的亮度計,評估發光特性。測定流放電流(電流密度10mA/cm2)時的電壓(V)及電流效率(cd/A)作為發光特性。此外,測定初期亮度以800cd/m2驅動時之連續點燈時之亮度減衰時間。元件壽命係測定亮度(cd/m2)衰減30%時所需的時間,以元件參考例-1為100時之相對值表示。
由第1表,可知與元件參考例相比,使用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在電壓、電流效率及元件壽命,有提升該等特性。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在於昇華純化時與蒸鍍製程等的熱穩定性優良,可提供雜質少的材料,使用於作為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材料時,元件惡化少,蒸鍍膜的穩定性良好,耐熱性、長壽命及發光效率優良,特別是可利用於作為優於低驅動電壓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用電子傳輸材料。
此外,由本發明之環狀吖嗪化合物(1)形成的薄膜,電子傳輸能、電洞阻隔能、氧化還原耐性、耐水性、耐酸性、電子注入特性等,有用於作為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材料。尤其是,可使用於作為電子傳輸材、電洞阻隔材、發光主體材,由於環狀吖嗪化合物(1)係寬能隙材,故不僅先前的螢光元件材料用途,亦具有應用於作為磷光元件材料的可能性。
再者,以西元2013年7月9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2013-143909號的說明書、專利申請範圍、圖及摘要的全部內 容,以參考資料包含於此。
1‧‧‧具有ITO透明電極之玻璃基板
2‧‧‧電洞注入層
3‧‧‧電荷發生層
4‧‧‧電洞傳輸層
5‧‧‧發光層
6‧‧‧電子傳輸層
7‧‧‧陰極層

Claims (17)

  1. 一種環狀吖嗪化合物,其特徵在於:其係以下述通式(1)表示: Ad,係各個獨立表示,1-金鋼烷基(Ad1)或2-金鋼烷基(Ad2); p及q,係各個獨立表示0或1;Ar1及Ar3係各個獨立表示,單鍵結(惟,僅限於p為1或q為1之情形)、碳數6~30之芳香烴基(亦可以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的雜芳香族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或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或以苯基或甲基取代的吡啶基;再者,Ar1及Ar3上的Ad基,鍵結於上述碳數6~30之芳香烴基或上述吡啶基鍵結;Ar2,係各個獨立表示,碳數3~13的雜芳香族基或碳數6~18之芳香烴基(該等基,可各個獨立地,具有氟原子、碳數1~4 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的雜芳香族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或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3雜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X1、X2、X3及X4係各個獨立表示,單鍵結或碳數4~14之亞芳基(亦可以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苯基、聯苯基或萘基取代);m,係表示0、1或2;n,係表示0、1或2;Z,係表示氮原子或碳原子;n+p+q係1、2或3。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中Z係氮原子。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中Ar1及Ar3,係各個獨立地為苯基、聯苯基、萘基、菲基、蒽基、芘基、苯並菲基、屈基、螢蒽基、苊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三嗪基、喹啉基、或異喹啉基(該等的基,各個獨立地可具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正丁基或第三丁基作為取代基)。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中Ar2,係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三嗪基、喹啉基、異喹啉基、萘啶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苯並喹啉基、吖啶基、菲啶基、菲咯啉基、苯基、聯苯基、萘基、 菲基、蒽基、芘基、苯並菲基、屈基、螢蒽基或苊基(該等基,亦可各個獨立地具有甲基、苯基、萘基、菲基、蒽基、芘基、苯並菲基、吡啶基、吡啶基、吡嗪基、三嗪基、喹啉基或異喹啉基作為取代基)。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中X1、X2、X3及X4,係各個獨立為亞苯基、亞萘基、亞吡啶基、亞吡嗪基、亞嘧啶基(該等基,亦可以氟原子、甲基或苯基取代)。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中Ad係1-金鋼烷基。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中m係1。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環狀吖嗪化合物,其中n係1。
  9. 一種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式(1)所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通式(2)所示之化合物,與通式(3)及通式(4)所示之化合物,於鹼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鈀觸媒的存在下,依序或同時使之耦合反應: Ar 2 -X 1 -X 2 -M 1 (3) Ad-X 4 -X 3 -M 2 (4) 其中,Ad、p、q、Ar1、Ar3、Ar2、X1、X2、X3、X4、m、n及Z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n+p+q係1、2或3;Y1及Y2係各個獨立表示脫離基;M1及M2係各個獨立表示ZnR1、MgR2、Sn(R3)3或B(OR4)2;其中,R1及R2,係各個獨立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3係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苯基,R4,係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或苯基,B(OR4)2之二個R4,可相同或亦可不同;此外,二個R4亦可一起包含氧原子及硼原子形成環。
  10. 一種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式(1)所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通式(5)所示之化合物,與通式(6)所示之化合物,於鹼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鈀觸媒的存在下,使之耦合反應: Ad-X 4 -X 3 -Y 3 (6) 其中,Ad、p、q、Ar1、Ar3、Ar2、X1、X2、X3、X4、m、n及Z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n+p+q係1、2或3;Y3係表示脫離基;M3係各個獨立表示ZnR1、MgR2、Sn(R3)3或B(OR4)2;其中,R1及R2,係各個獨立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3係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苯基,R4,係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或苯基,B(OR4)2之二個R4,可相同或亦可不同;此外,二個R4亦可一起包含氧原子及硼原子形成環。
  11. 一種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式(1)所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通式(7)所示之化合物,與通式(8)所示之化合物,於鹼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鈀觸媒的存在下,使之耦合反應: Ar 2 -X 1 -X 2 -Y 4 (8) 其中,Ad、p、q、Ar1、Ar3、Ar2、X1、X2、X3、X4、m、n及Z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n+p+q係1、2或3;Y4係表示脫離基;M4係各個獨立表示ZnR1、MgR2、Sn(R3)3或B(OR4)2;其中,R1及R2,係各個獨立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3係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苯基,R4,係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或苯基,B(OR4)2之二個R4,可相同或亦可不同;此外,二個R4亦可一起包含氧原子及硼原子形成環。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11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鈀觸媒,係具有三級膦作為配位基之鈀觸媒。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製造方法,其中鈀觸媒係具有三苯膦或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作為配位基之鈀觸媒。
  14. 一種通式(1)所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於鈀觸媒的存在下,或鹼及鈀觸媒的存在下,使式(11)及/或(12)所示之金剛烷化合物,與通式(2')所示化合物反應: 其中,p及q係各個獨立表示0或1;Ar1及Ar3係各個獨立表示,單鍵結(惟,僅限於p為1或q為1之情形)、碳數6~30之芳香烴基(亦可以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芳香烴基、以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的雜芳香族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或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或以苯基或甲基取代的吡啶基;再者,Ar1及Ar3上的Ad基,係各個獨立,鍵結於上述碳 數6~30之芳香烴基或上述吡啶基;Ar2,係各個獨立表示,碳數3~13的雜芳香族基或碳數6~18之芳香烴基(該等基,可各個獨立地,具有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的雜芳香族基取代之碳數6~18之芳香烴基、以碳數3~13之雜芳香族基或碳數1~4之烷基取代之碳數3~13雜芳香族基作為取代基);m,係表示0、1或2;n,係表示0、1或2;Z,係表示氮原子或碳原子;n+p+q係1、2或3;X1、X2、及X3係各個獨立表示,單鍵結或碳數4~14之亞芳基(亦可以氟原子、碳數1~4之烷基、苯基、聯苯基或萘基取代);Y2、Y5及Y6係各個獨立表示脫離基; 其中,Ad係表示1-金鋼烷基;p及q係各個獨立表示0或1;Ar1及Ar3與上述相同;Ar2與上述相同; X1、X2及X3與上述相同;X4係表示亞苯基;m,係表示0、1或2;n,係表示0、1或2;Z,係表示氮原子或碳原子;n+p+q係1、2或3。
  15. 一種金剛烷化合物,以式(11)或(12)表示:
  16. 一種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以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環狀吖嗪化合物作為構成成份。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其中使用上述環狀吖嗪化合物作為電子傳輸層。
TW103123580A 2013-07-09 2014-07-09 具有金鋼烷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製造方法及以此作爲構成成份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TW2015160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3909 2013-07-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6038A true TW201516038A (zh) 2015-05-01

Family

ID=52280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3580A TW201516038A (zh) 2013-07-09 2014-07-09 具有金鋼烷基之環狀吖嗪化合物、製造方法及以此作爲構成成份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12652B2 (zh)
JP (1) JP6492432B2 (zh)
KR (1) KR102225715B1 (zh)
CN (1) CN105308026B (zh)
TW (1) TW201516038A (zh)
WO (1) WO20150053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43148A (zh) * 2017-05-08 2018-12-16 國立大學法人京都大學 化合物、發光材料及有機發光元件
KR102488018B1 (ko) 2017-09-26 2023-0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다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11038111B2 (en) 2017-11-28 2021-06-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onoamine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WO2020050623A1 (ko) * 2018-09-04 2020-03-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발광 소자
TW202016080A (zh) * 2018-10-17 2020-05-01 創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及包含此化合物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CN110746429B (zh) * 2018-12-10 2022-11-25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含金刚烷的化合物、高聚物、混合物、组合物及电子器件
EP4006023A4 (en) * 2019-07-30 2023-10-11 Tosoh Corporation CYCLIC AZINE COMPOU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MATERIAL,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CN111039881B (zh) * 2019-09-25 2021-01-01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化合物和电子装置
CN111039882B (zh) * 2019-12-25 2021-11-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有机光电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46983B (zh) 2019-12-30 2021-10-08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含氮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电子装置
CN111662241B (zh) 2019-12-30 2021-09-03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化合物、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
CN112028918B (zh) * 2019-12-31 2023-04-28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应用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102501262B1 (ko) * 2020-01-23 2023-02-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소자
CN112159348B (zh) 2020-08-07 2022-03-11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含氮化合物、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
CN112661709B (zh) * 2020-12-18 2021-11-19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及使用其的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
CN113380954B (zh) * 2020-12-31 2022-11-29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3638B1 (en) * 1998-10-01 2002-06-11 Allergan Sales, Inc. 2,4-pentadienoic acid derivatives having selective activity for retinoid X (RXR) receptors
US6147224A (en) 1998-10-01 2000-11-14 Allergan Sales, Inc. 2,4-pentadienoic acid derivatives having selective activity for retinoid X (RXR) receptors
FR2794742B1 (fr) 1999-06-11 2005-06-03 Sanofi Synthelabo Nouveaux derives du benzene, un procede pour leur preparation et les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les contenant
JP2002124385A (ja) 2000-10-19 2002-04-26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2270374A (ja) 2001-03-14 2002-09-20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電界発光素子
JP4030093B2 (ja) * 2002-03-22 2008-01-0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08129912A1 (ja) 2007-04-12 2008-10-30 Tosoh Corporation フェニル基置換1,3,5-トリアジ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を構成成分と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NZ586104A (en) * 2007-12-20 2012-02-24 Astrazeneca Ab Carbamoyl compounds as dgat1 inhibitors 190
KR101511072B1 (ko) 2009-03-20 2015-04-10 롬엔드하스전자재료코리아유한회사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WO2011021689A1 (ja) 2009-08-21 2011-02-24 東ソー株式会社 環状アジン誘導体と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らを構成成分と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5812583B2 (ja) * 2009-08-21 2015-11-17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トリアジン誘導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構成成分と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11219444A (ja) * 2010-04-14 2011-11-04 Canon Inc 新規イリジウム錯体および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529238B (zh) * 2011-04-15 2016-04-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元件、有機金屬錯合物發光裝置、電子用具及照明裝置
KR102003090B1 (ko) * 2011-11-11 2019-10-01 토소가부시키가이샤 질소함유 축환 방향족기를 가진 환상 아진 화합물과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그것을 구성 성분으로 하는 유기 전계발광소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92432B2 (ja) 2019-04-03
US9812652B2 (en) 2017-11-07
JP2015034159A (ja) 2015-02-19
KR20160032020A (ko) 2016-03-23
US20160372678A1 (en) 2016-12-22
CN105308026A (zh) 2016-02-03
WO2015005351A1 (ja) 2015-01-15
CN105308026B (zh) 2018-12-21
KR102225715B1 (ko)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2432B2 (ja) アダマンチル基を有する環状アジ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構成成分と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6421474B2 (ja) 環状アジ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KR102149568B1 (ko) 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용의 복소환 화합물 및 그 용도
JP6507534B2 (ja) ベンゾチエノピリミジ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6443107B2 (ja) トリアジ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221974A1 (ja) トリアジ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構成成分と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CN107257787B (zh) 杂环化合物和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元件
TW201733994A (zh) 雜環化合物及包含此雜環化合物的有機發光裝置
JP6862767B2 (ja) トリアジ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製造中間体、及び用途
JP7469753B2 (ja) トリアジン化合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TW202030193A (zh) 具有氮雜苯并㗁唑環構造之化合物及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CN112867723A (zh)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TWI546295B (zh) 具有經取代之鄰聯三苯結構之化合物及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WO2018173882A1 (ja) 環状アジン化合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電子輸送材料
WO2020111225A1 (ja) トリアジン化合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19019126A (ja) オルト構造を有する新規トリアジン化合物
JP6421502B2 (ja) トリアジ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構成成分と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TW201348204A (zh) 具有帶有取代基之吡啶基及聯三伸苯環結構之化合物、及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JP7318178B2 (ja) 環状アジン化合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電子輸送材料
JP6464779B2 (ja) トリアジ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6451140B2 (ja) トリアジ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21109853A (ja) トリアジン化合物、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