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5465B - 苗移植機 - Google Patents

苗移植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5465B
TWI555465B TW103101959A TW103101959A TWI555465B TW I555465 B TWI555465 B TW I555465B TW 103101959 A TW103101959 A TW 103101959A TW 103101959 A TW103101959 A TW 103101959A TW I555465 B TWI555465 B TW I5554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ing
seedling
transmission
switch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1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6705A (zh
Inventor
福井享
清家理伯
山口信
岡田卓也
小佐野光
今泉大介
堀田直岐
高橋學
Original Assignee
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280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8861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61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3213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36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6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5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54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Lifting Devices For Agricultural Imp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苗移植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農田移植苗的苗移植機。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乘用插秧機係用以將苗載置箱中所裝載的苗以苗移植裝置栽種於農田,藉由操作構件的操作進行前後移動,並可藉由副變速操作桿的操作將行駛狀態切換到「路上形態」、「栽種形態」、「中立形態」。接著,來自引擎的動力朝行駛傳動系和栽種傳動系的兩方分配,無關因操作構件所致之行駛速度的快慢,苗栽種裝置一邊保持一定的栽種間隔一邊栽種苗。
又,在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農用作業車輛,具備控制馬達所作動之機構,該控制馬達係以桿電位計(lever potentiometer)檢測用於變速操作的操作構件的操作量,並對應該桿電位計的檢測量對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的耳軸(trunnion)的開口(aperture)進行變更。在該農用作業車輛中,由於具備以上述方式作動的控制馬達,無需以複雜的連結機構連結行駛桿和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因此能削減 零件數量並減輕操作構件的操作,而能減輕作業者在機體操作中所需的勞動。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20550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230596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乘用插秧機中,在為了從農田端開始栽種而使機體後退並在農田端降下苗栽種裝置進行栽種時,存在有根據連動的時序或農田的作業條件等無法栽種最初的一株量的苗之情形。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進行在沒有栽種苗的部分,作業者必需以手工作業進行栽種苗的補栽、或者必需進行將副變速操作桿操作到行駛傳動系與栽種傳動系未連動的「中立形態」位置並栽種一株量後再立即將副變速桿操作到「栽種形態」位置等繁瑣的操作。此時,需要將副變速操作桿從「中立形態」操作到「栽種形態」,因此需要將對機體的前後移動進行操作的操作構件操作到中立位置。
又,若以手工作業栽種苗,則存在有作業者耗費的時 間和勞動增大等問題。並且,繁瑣的操作容易導致錯誤操作而存在苗的栽種精度降低等問題。
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農用作業車輛中構成為:行駛桿係配置於操縱席附近,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係配置於機體的下部,因此將控制馬達或來自行駛桿的連結臂對應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的方向配置時,會變成在前後方向上相當佔據設置於作業車輛的前部的引擎蓋的內部空間之構成。
因此,存在有內建於操縱部內的控制裝置或燃料箱等構件的配置空間受限的問題。
又,存在有雖然操縱部內中之機體左右方向上具有餘裕的內部空間,但是操縱部內中的下部側被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以及控制馬達佔據,導致重物的配置困難且配置於操縱部內部的構件的配置自由度大幅受限的問題。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而研創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苗移植機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說明以下所示的技術手段。
亦即,方案1所記載之發明為一種苗移植機,係構成為,具備有:行駛部,設置在行駛車體2;苗栽種裝置4,設置在該行駛車體2的後部;變速裝置23,朝行駛部以及苗栽種裝置4傳動;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對該苗栽種裝置4的驅動進行接通/斷開;切換操作構件16,對朝前述行駛部的傳動進行接通/斷開操作;以及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檢測該切換操作構件16朝預定位置的操作;當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檢測到將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操作到預定位置時,連接前述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並且藉由來自前述變速裝置23的傳動,在保持根據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的操作的行駛停止狀態下使前述苗栽種裝置4驅動。
方案2所記載之發明係如方案1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還具備有:操作構件14,對前述變速裝置23進行操作;輸出切換致動器103,根據前述操作構件14的操作對前述變速裝置23進行變速操作;栽種致動器104,切換前述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的接通/斷開;以及控制裝置100,對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和栽種致動器104進行控制;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係設置在使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位於使朝前述行駛部和苗栽種裝置4的傳動停止之「中立形態」位置的側方;前述控制裝置100係當將前述操作構件14操作到停止位置且將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操作到前述預定位置時,使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作動而 使變速裝置23變速,並且使前述栽種致動器104作動而使前述苗栽種裝置4驅動。
方案3所記載之發明係如方案1或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構成為,可操作至「路上形態」位置、「栽種形態」位置、以及「中立形態」位置,該「路上形態」位置係將設置在前述行駛車體2的副變速機構切換到適合路上的行駛速度,該「栽種形態」位置係切換到適合農田內的行駛速度,該「中立形態」位置係使朝前述行駛部的傳動停止;並構成為可僅從該「中立形態」位置操作到前述預定位置。
方案4所記載之發明係如方案1或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當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成為檢測狀態後經過預定時間時,切斷前述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或者使前述變速裝置23的輸出停止。
方案5所記載之發明係如方案1或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具備有:旋轉檢測構件106,係檢測前述苗栽種裝置4的栽種旋轉軸的旋轉;當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成為檢測狀態後,該旋轉檢測構件106檢測到栽種旋轉軸的旋轉時,切斷前述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或者使前述變速裝置23的輸出停止。
方案6所記載之發明係如方案1或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當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在第一規定時間內連續地檢測到切換操作構件16朝預定位置的操作時,使前述變速裝置23變速到第一規定值;當前述變速裝置23變速到第一規定值後,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在第二規定時間內連續地檢測切換操作構件16朝預定位置的操作時,使前述變速裝置23變速到第二規定值。
方案7所記載之發明係如方案1或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在斷開朝前述行駛部的傳動之「中立形態」位置上設置對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施力的施力構件105;當停止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朝前述預定位置的操作時,切換操作構件16移動至「中立形態」位置,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成為非檢測狀態。
方案8所記載之發明係如方案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將前述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朝機體前後方向配置,將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配置在從前述變速裝置23偏移在機體左右方向的位置;將連結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和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的連結構件94,從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朝機體左右方向配置。
方案9所記載之發明係如方案8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前述連結構件94構成為可變更長度。
方案10所記載之發明係如方案8或9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具備有:支撐板211,支撐前述行駛操作構件14;安裝凸緣212,支撐前述行駛操作構件14的轉動支軸200;安裝構件213,將前述安裝凸緣212安裝於前述支撐板211;限制構件215,介於前述轉動支軸200與前述安裝凸緣212之間,對前述安裝凸緣212施加載重而限制前述轉動支軸200的轉動;第1傳動桿141,將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的操作朝下方傳遞;以及第2傳動桿142,對設置在前述行駛車體2的副變速機構進行切換;將前述第1傳動桿141的下部側與第2傳動桿142的上部側經由連結軸146予以連結,將該連結軸146配置在前述支撐板211以及輸出切換致動器103的下側且位於機體前側。
根據方案1所記載之發明,當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檢測到將切換操作構件16操作在預定位時,連接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並在保持行駛停止狀態下使苗栽種裝置4作動,藉此可在固定位置上栽種苗,因此無需以手工作業補栽苗而可減輕勞動,且無需繁瑣的操作而提高操作性,並且提高苗的栽種精度。
根據方案2所記載之發明,除了方案1所記載之發明功效以外,使用切換變速裝置23的輸出的輸出切換致動器 103、與對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進行接通/斷開的栽種致動器104進行在固定位置上的苗的栽種,藉此抑制零件數量的增加並且提高苗的栽種精度。
根據方案3所記載之發明,除了方案1或2所記載之發明功效以外,構成為可將切換操作構件16僅從「中立形態」位置操作到預定位置,藉此不必使機體移動而可使苗栽種裝置4作動,因此不必以手工作業補栽苗而減輕勞動,且無需繁瑣的操作而提高了操作性並且提高了苗的栽種精度。
根據方案4所記載之發明,除了方案1或2所記載之發明功效以外,構成為當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檢測到切換操作構件16後經過預定時間時,切斷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或者使變速裝置23的輸出停止,藉此即使在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保持在檢測切換操作構件16的狀態下,苗的栽種會自動地被停止,因此防止在同一位置重複地栽種苗,而抑制苗的消耗量。
根據方案5所記載之發明,除了方案1或2所記載之發明功效以外,由於在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檢測到切換操作構件16後,當旋轉檢測構件106檢測栽種裝置4的栽種旋轉軸的旋轉時,切斷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或者使變速裝置23的輸出停止,藉此即使在定位栽種檢測構件 101保持在檢測切換操作構件16的狀態下,苗的栽種會自動地被停止,因此防止在同一位置重複地栽種苗,而抑制苗的消耗量。
根據方案6所記載之發明,除了方案1或2所記載之發明功效以外,當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在一定時間以上檢測切換操作構件16時,使變速裝置23階段性地變速,藉此在進行苗栽種裝置4的維護、苗栽種裝置4朝左右端部的移動、在苗栽種裝置4上裝載的苗的下端部對齊等作業時,不必使機體行駛而可使變速裝置23變速,因此提高苗栽種裝置4的維護或端靠攏等的作業效率。
又,不必對操作構件14進行操作而可使變速裝置23變速,因此作業效率進一步提高。
根據方案7所記載之發明,除了方案1或2所記載之發明功效以外,當停止切換操作構件16的操作時,施力構件105係使切換操作構件16移動至「中立形態」位置,藉此無需作業者將切換操作構件16移動至「中立形態」位置,而提高操作性。
又,即使作業者忘記將切換操作構件16移動至「中立形態」位置,也可防止苗栽種裝置4連續地作動,因此防止在一個位置連續地栽種苗,而抑制苗的消耗量。
根據方案8所記載之發明,除了方案2所記載之發明功效以外,將連結輸出切換致動器103和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的連結構件94,從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朝機體左右方向配置,藉此可抑制操作構件14的傳動系統的前後寬度,因此謀求機體前後長度的小型化,並且提高其它構成構件的配置自由度。
根據方案9所記載之發明,除了方案8所記載之發明功效以外,構成為對連結構件94的長度進行調節而可對操作構件14的停止位置進行調節,藉此提高維護性或維護作業的效率。
根據方案10所記載之發明,除了方案8或9所記載之發明功效以外,使限制構件215介於轉動支軸200與安裝凸緣212之間而限制轉動支軸200的自由的轉動,藉此可防止操作構件14的操作位置變更,因此可防止行駛車體2的急加速或急減速,而進行穩定的作業。
又,藉由安裝構件213將安裝凸緣212安裝於支撐板211,藉此可將安裝構件213和限制構件215同時卸下,因此可減少維護時的拆解作業的工時,並且無需進行限制構件215對轉動支軸200的轉動進行限制時的載重的再調節,而提高了維護性。
並且,將在第1傳動桿141的下部側與第2傳動桿142的上部側之間連結的連結軸146配置在較輸出切換致動器103還靠近機體前側且下側,藉此可防止根據操作構件14的操作和切換操作構件16的操作而動作的各個動作機構彼此干涉,因此提高了操作性。
2‧‧‧行駛車體
3‧‧‧升降連桿機構
4‧‧‧苗栽種裝置
5‧‧‧施肥裝置
10‧‧‧前輪
11‧‧‧後輪
12‧‧‧變速器箱
13‧‧‧前輪齒輪箱
14‧‧‧操作構件
15‧‧‧主框架
16‧‧‧切換操作構件
18‧‧‧後輪齒輪箱
19‧‧‧劃線標記器
20‧‧‧引擎
21‧‧‧帶傳動裝置
23‧‧‧(液壓式)變速裝置
25‧‧‧栽種離合器箱
26‧‧‧栽種傳動軸
27a‧‧‧側轉子
27b‧‧‧中央轉子
28‧‧‧施肥傳動機構
30‧‧‧引擎罩
31‧‧‧座椅
32‧‧‧前罩
33‧‧‧操縱面板
34‧‧‧方向盤
35‧‧‧底部踏板
36‧‧‧後踏板
38‧‧‧預備苗載置台
38a‧‧‧第1預備苗載置板
38b‧‧‧第2預備苗載置板
38c‧‧‧第3預備苗載置板
40‧‧‧上連桿
41‧‧‧下連桿
42‧‧‧後部框架
43‧‧‧縱連桿
44‧‧‧連結軸
46‧‧‧升降液壓缸
50‧‧‧傳動箱
51‧‧‧苗載置台
51a‧‧‧苗取出口
51b‧‧‧苗輸送帶
52‧‧‧植入桿
53‧‧‧電動馬達
55‧‧‧中央浮體
56‧‧‧側浮體
58‧‧‧鼓風機
59‧‧‧空氣室
60‧‧‧肥料漏斗
61‧‧‧輸出部
62‧‧‧施肥軟管
64‧‧‧挖溝
65‧‧‧支撐框體
65a‧‧‧支撐輥
70‧‧‧切換裝置
71‧‧‧箱子
90‧‧‧輸出傳動機構
92‧‧‧齒輪
94‧‧‧連結構件
96‧‧‧齒輪側臂
97‧‧‧變速器側臂
98‧‧‧操作軸
100‧‧‧控制裝置
101‧‧‧定位栽種檢測構件
102‧‧‧行駛電位計
103‧‧‧輸出切換致動器
104‧‧‧栽種致動器
105‧‧‧施力構件
106‧‧‧旋轉檢測構件
111‧‧‧第一斷接機構
112‧‧‧第二斷接機構(栽種離合器機構)
113‧‧‧第三斷接機構
114‧‧‧第四斷接機構
115‧‧‧第五斷接機構(栽種離合器機構)
122‧‧‧變速器側電位計
140‧‧‧切換移位器
141‧‧‧第1傳動桿
142‧‧‧第2傳動桿
143‧‧‧輸入側桿
144‧‧‧輸出側桿
145‧‧‧退避彈簧
146‧‧‧連結軸
147‧‧‧第1傳動桿側臂
148‧‧‧第2傳動桿側臂
150‧‧‧煞車踏板
151‧‧‧踏板支點
152‧‧‧數字部
153‧‧‧數字框部
154‧‧‧數字背景
155‧‧‧上部煞車桿
156‧‧‧下部煞車桿
158‧‧‧煞車軸
162‧‧‧尾形板
163‧‧‧板支點
200‧‧‧轉動支軸
201‧‧‧壓板
202‧‧‧內側的壓板
203‧‧‧外側的壓板
210‧‧‧燃料箱
211‧‧‧支撐板
212‧‧‧安裝凸緣
213‧‧‧安裝構件
215‧‧‧限制構件
217‧‧‧雙螺帽
218‧‧‧彈簧墊圈
圖1係苗移植機的側視圖。
圖2係苗移植機的俯視圖。
圖3係苗移植機的操縱部等的說明圖。
圖4係苗移植機的操縱部的前視圖。
圖5係苗移植機的驅動系統圖。
圖6係顯示苗移植機的「路上形態」時的驅動系統圖。
圖7係顯示苗移植機的「栽種形態」時的驅動系統圖。
圖8係顯示苗移植機的「中立形態」時的驅動系統圖。
圖9係顯示苗移植機的控制系統的方塊圖。
圖10係苗移植機的動作流程圖。
圖11係苗移植機的第二動作流程圖。
圖12係苗移植機的第三動作流程圖。
圖13係苗移植機的操縱面板的說明圖。
圖14係苗移植機的部分正面透視圖。
圖15係苗移植機的部分側面透視圖。
圖16係苗移植機的部分側面透視圖。
圖17係操作構件的轉動支軸周圍的主要部分構成圖。
關於於根據上述技術思想具體地構成的實施方式,以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此外,以苗移植機的前進方向為基準,分別設為前後以及左右。
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其側視圖以及俯視圖分別如圖1、圖2所示,具備由左右的前輪10、10和左右的後輪11、11構成的行駛部以及與引擎20一體地傳遞變速動力的變速器箱12、傳動支撐左右的前輪10、10的左右的前輪齒輪箱13、13、傳動支撐左右的後輪11、11的左右的後輪齒輪箱18、18等傳動部且以能在農田行駛的方式構成行駛車體2,且構成為具備藉由升降連桿機構3可升降動作地安裝在該行駛車體2的後部且進行苗株栽種的苗栽種裝置4。
苗移植機的動力傳遞路徑如下。前述引擎20係搭載於主框架15上,該引擎20的旋轉動力經由帶傳動裝置21以及液壓式的變速裝置23傳遞給變速器箱12。接著,傳遞給該變速器箱12的旋轉動力係藉由該變速器箱12內的變速器(transmission)進行變速後,分離為行駛動力和外部取出動力進行取出。
行駛動力的一部分係傳遞給前輪齒輪箱13而對前輪10、10進行驅動,並且剩餘動力係傳遞給後輪齒輪箱18而對後輪11、11進行驅動。左右的前輪齒輪箱13、13係在變速器箱12的側方傳動支撐左右的前輪10、10,左右的後輪齒輪箱18、18係使在機體左右側軸著左右的後輪11的車軸朝機體左右側突出而設置,且從該變速器箱12接收左右各自的變速動力。
作業者係可對操作構件14進行操作而將液壓式變速裝置23從前進9級經過中立位置連續地(無階段性地)變速到後退6級,且對切換操作構件16進行操作藉此利用齒輪式變速裝置內的公知的副變速裝置可變更為「路上形態」、「中立形態」以及「栽種形態」之構成。後面將對該部分進行詳述。
其次,外部取出動力係傳遞給設置於行駛車體2的後部的栽種離合器箱25內部的栽種離合器機構之一,之後藉由栽種傳動軸26朝苗栽種裝置4傳動,並且藉由施肥傳動機構28朝施肥裝置5傳動。該苗栽種裝置4係具備傳動箱50,從機體後部的栽種傳動軸26接收動力,作業者將苗供給給苗載置台51,並且進行由栽種列分別並列配置的植入桿52所載置的苗株朝農田的栽種。
此外,作業者係藉由踩踏煞車踏板,可將行駛動力、 外部取出動力一併切斷。
上述苗栽種裝置4的構成如下。
在本發明所示的苗移植機的行駛車體2的後方所設置的苗栽種裝置4為6列栽種的構成,主要具備有下述構件等:兼作為框架的苗栽種傳動箱50;苗載置台51,載置墊狀苗並左右往復移動且將苗一株一株地供給至各列的苗取出口51a(亦即,本發明中苗取出口51a為複數個),並且將橫向一列量的苗全部供給至各個苗取出口51a時,利用各個苗輸送帶51b(亦即,本發明中苗輸送帶51b為複數個)將苗朝下方移送;植入桿52(亦即,本發明中植入桿52為複數個),將供給至各個苗取出口51a的苗取出而栽種到農田;以及使該植入桿52旋轉的栽種旋轉軸;以及左右一對的劃線標記器19,在土表面劃出下一行程中的機體前進路線。
接著,在苗栽種裝置4的下部中央設有中央浮體55,在苗栽種裝置4的下部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側浮體56、56。在使這些中央浮體55以及左右的側浮體56、56與農田的泥土面接觸的狀態下使機體前進時,該中央浮體55、及側浮體56一邊對泥土面進行整地一邊滑行,藉由各個植入桿52在其整地軌跡上栽種苗。前述中央浮體55以及左右的側浮體56、56係對應農田土表面的凹凸將前端側轉動自如地安裝於上下方向上,在栽種作業時,藉由迎角(angle of attack)控制感測器(圖示省略)檢測中央浮體55的前部的上下作動,對應該檢測結果切換控制對升降液壓缸46的液壓閥而使苗栽種裝置4升降,從而將苗的栽種深度恆常地維持為固定深度。
在苗栽種裝置4上安裝有作為整地裝置的一例的整地轉子(ground leveling rotor)裝置,該整地轉子裝置係由與前述左右的側浮體56、56的前方的農田面接觸進行平整的左右的側轉子27a、27a、和與前述中央浮體55的前方的農田面接觸進行平整的中央轉子27b所構成。又,苗載置台51係構成為在支撐苗栽種裝置4的整體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以整個寬度的矩形的支撐框體65的支撐輥65a為軌道,在左右方向上滑動。
使苗栽種裝置4升降的升降連桿機構3為平行連桿構成,具備1根上連桿40和左右一對的下連桿41、41。這些上連桿40以及左右一對的下連桿41、41的基部側轉動自如地安裝在豎立設置於主框架15的後端部之背面觀視為門形的後部框架42上,且在上連桿40以及左右一對的下連桿41、41的前端側連結有縱連桿43。接著,在縱連桿43的下端部插入連結有旋轉自如地支承於苗栽種裝置4的連結軸44,且以連結軸44為中心滾動(rolling)自如地連結有苗栽種裝置4。
固定於前述主框架15的支撐構件與一體形成於上連桿40的擺動臂(swing arm)的前端部之間設有升降液壓缸46,以液壓使該升降液壓缸46伸縮,藉此上連桿40上下轉動,且苗栽種裝置4在保持大致一定姿態下進行升降。此外,在後部框架42、上連桿40以及左右的下連桿41、41之間係配置作為升降檢測構件的電位計,根據角度的變動檢測苗栽種裝置4的上升或下降。
苗移植機的作業者周邊的構成如下。
前述引擎20的上部係由引擎罩30覆蓋,且在該引擎罩30上設置有座椅31。在座椅31的前方具有內建各種操作機構的前罩32,且在該前罩32上面設有操縱面板33,並且在該操縱面板33上方設有對前輪10進行轉向操作的方向盤34。在該方向盤34的右側設有操作構件14,在左側設有切換操作構件16。引擎罩30以及前罩32的下端左右兩側係成為水平狀的底部踏板35。底部踏板35的一部分為格子狀,使行走在該底部踏板35上的作業者的鞋子所沾黏的泥土掉落於農田。底部踏板35上的後部係成為兼作為後輪擋泥板的後踏板36。
施肥裝置5係設置於行駛車體2的後上部,構成為藉由各個輸出部61(亦即,本發明中輸出部61為複數個)將貯存在肥料漏斗60的粒狀的肥料定量地輸出,利用各個施肥軟管62(亦即,本發明中施肥軟管62為複數個)將該肥料導 入到安裝於前述中央浮體55及側浮體56、56的左右兩側的各個施肥引導部,並藉由設置在各個施肥引導部的前側的各個挖溝(ditching)體64(亦即,本發明中挖溝體64為複數個)而落入於形成於苗栽種列的側部附近的施肥槽內。利用由鼓風機(blower)用電動馬達53驅動的鼓風機58所產生的空氣係經由於左右方向上較長的空氣室59而吹入於各個施肥軟管62,並以風壓強制地搬送各個施肥軟管62內的肥料。
在前述行駛車體2的前部左右兩側,預先載置有補給用的苗之左右的預備苗載置台38、38係可轉動地設置於較機體還靠近側方突出的位置、和收納於內側的位置上,左右的預備苗載置台38、38支撐於在行駛車體2的底部踏板35的下部配置基部側的支撐框架。
前述左右的預備苗載置台38、38係以由複數個移動連桿構件所構成的平行連桿機構、第1預備苗載置板38a、第2預備苗載置板38b以及第3預備苗載置板38c分別構成為三級。預備苗載置台38係藉由該平行連桿機構的轉動切換展開狀態與收納狀態,該展開狀態係各預備苗載置板38a、38b、38c在大致同一平面上在前後方向排列,該收納狀態係各預備苗載置板38a、38b、38c在平面觀視所重疊的上下方向排列。該切換係藉由切換裝置70進行。切換裝置70由電動馬達等所構成且設置於箱子71的內部。
利用從圖5到圖8的驅動系統圖對操作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時的動力的傳遞路徑進行說明。作業者必須將所欲的動作(路上行駛或栽種行駛等)施加於苗移植機而不必分別操作複數個斷接機構,從而提高作業效率並提高操作性。
圖5係顯示圖1的苗移植機的驅動系統圖。變速器係接收來自引擎20的動力,且分別對接收行駛動力的「行駛傳動系」、與接收作為外部取出動力的一部分的栽種動力的「栽種傳動系」供給動力。「行駛傳動系」係向能夠抑制速度而獲得轉矩之在農田行駛的「栽種行駛傳動系」供給動力、或者向能夠抑制轉矩而獲得速度之在路上行駛的「路上行駛傳動系」供給動力。「栽種傳動系」係向構成苗栽種裝置4的「苗栽種部」供給動力。
接著,在變速器與「行駛傳動系」之間設置動力的第一斷接機構111,在變速器與「栽種傳動系」之間設置第二斷接機構112,在「行駛傳動系」與「栽種行駛傳動系」之間設置第三斷接機構113,在「行駛傳動系」與「路上行駛傳動系」之間設置第四斷接機構114,在「栽種傳動系」與「苗栽種部」之間設置第五斷接機構115。並且將朝「苗栽種部」的動力進行接通/斷開的第二斷接機構與第五斷接機構組合成「栽種離合器機構」。
圖6係顯示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為「路上形態」,亦即行駛車體2的行駛狀態處於適合在農田外的道路上行駛的模式的狀態。此時,第一斷接機構111、以及第四斷接機構114連接,中斷其它斷接機構。接著,作業者使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位於「路上形態」,藉此對複數個斷接機構進行操作而成為圖7的狀態。
圖7係顯示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為「栽種形態」位置,亦即行駛車體2的行駛狀態處於適合在農田內行駛的模式的狀態。此時,連接第一斷接機構111、第二斷接機構112、第三斷接機構113、第五斷接機構115,中斷第四斷接機構114。
圖8係顯示切換操作構件16處於「中立形態」的狀態。此時,連接第二斷接機構112、第五斷接機構115,中斷第一斷接機構111、第三斷接機構113、第四斷接機構114。亦即,不會傳遞行駛動力,因此行駛車體2不會前後驅動,僅對苗栽種部進行驅動。
其次,對第一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的切換操作構件16周邊的構成等進行說明。圖3(a)為從斜前上方觀視苗移植機的操縱部周邊的圖,圖3(b)為從正面觀視可對操縱部上的切換操作構件16進行操作的動作槽的圖。圖4為該操縱部的前視圖,圖9係顯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的控制 系統的方塊圖。
切換操作構件16係將「路上形態」、「中立形態」以及「栽種形態」的位置在前後配列呈直線狀,並且設置可從「中立形態」位置操作到右側的橫槽,在該橫槽的端部設置作為接觸式感測器的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
又,在切換操作構件16的根部設置當作業者停止在橫槽中操作的切換操作構件16的操作時朝「中立形態」位置移動的施力構件105。該施力構件105係安裝於切換操作構件16的轉動軸上的轉矩彈簧。
在前述操作構件14的根部設置對操作構件14的操作角度進行檢測的行駛電位計102,將該行駛電位計102的值發送給控制裝置100。控制裝置100係與行駛電位計102的數值連動,使對靜液壓式的變速裝置23的輸出進行變更的輸出切換致動器103動作。在此列舉出的輸出切換致動器103為伺服馬達。
作業者係從「中立形態」位置沿著橫槽對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進行操作,且與槽端部的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接觸而對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進行接通操作時,控制裝置100使輸出切換致動器103作動,且使來自變速裝置23的輸出增大至第一規定值。在此所謂第一規定值係指不使 行駛車體2行駛而僅使苗栽種裝置4作動而言足夠的輸出的值,且預先記錄於控制裝置100等。相對應地,使栽種致動器104作動,且使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連接。
構成為從「中立形態」位置對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進行操作而對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進行接通操作時,連接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並且使來自變速裝置23的輸出增大至預定的值,藉此作業者可不使機體移動而在任意的時序使苗栽種裝置4作動,因此無需耗費因手工作業的苗栽種等勞動或進行繁瑣的操作,而能夠適當地在農田端栽種苗。藉此,能夠實現農田的有效利用。
又,可將輸出切換致動器103以及栽種致動器104用於在農田端的苗栽種,因此不必另外使行駛車體2移動且無需使用使苗栽種裝置4作動的致動器或傳動構件,從而抑制零件數量的增加。又,能夠在農田端適當地栽種苗,從而提高苗的栽種精度。
當停止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的操作,亦即作業者從切換操作構件16放開手時,施力構件105使切換操作構件16移動至「中立形態」位置,因此作業者能夠僅放開手而使變速裝置23成為輸出停止狀態,並且可切斷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而防止在一個位置連續地栽種苗,且抑制苗的消耗量。
又,由於無需作業者將切換操作構件16返回到「中立形態」位置的操作,因此操作工時減少而提高操作性。
圖10係顯示對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進行接通/斷開操作時的動作流程。作業者在農田端栽種苗時,首先使苗移植機後退行駛且朝農田端移動。其後,作業者在步驟001中(以下標示為S001),以左手握持切換操作構件16,且從「中立形態」位置朝右側操作地將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設為「接通」。
接著,當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朝控制裝置100傳輸成為「接通」的信號時,在S002中,控制裝置100使對靜液壓式的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的開口進行切換操作的輸出切換致動器103動作,而使來自變速裝置23的輸出增大至第一規定值。
接著,在S003中,使栽種致動器104作動,將構成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的第二斷接機構112以及第五斷接機構115設為「接通」。在S004中,利用在控制裝置100內所設置的計時器功能,對將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設為「接通」開始的時間進行計數。在S005中,判斷是否經過栽種一株量的苗的時間,亦即栽種旋轉軸旋轉一周的時間。在沒有經過時,到經過之前不進入下一步驟S006,當 經過時進入S006,在該S006中使栽種致動器104作動,切斷栽種離合器機構。
再者,在S007中,利用計時器功能判斷是否又經過栽種旋轉軸旋轉一周的時間。沒有經過時,在經過之前不進入下一步驟S009,經過時則進入S009,在該S009中使輸出切換致動器103動作,將變速裝置23設為輸出停止狀態,且結束一系列的動作。
構成為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成為接通後,控制裝置100係經過栽種一株量的苗的時間,亦即栽種旋轉軸旋轉一周的時間時,自動地切斷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或者自動地使變速裝置23的輸出停止,藉此即使作業者持續操作切換操作構件16、持續對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進行接通操作,也能夠自動地停止苗的栽種,因此防止重複地栽種苗,且抑制苗的消耗量。
又,由於僅使切換操作構件16與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一次接觸來進行一系列的動作,因此提高操作性。
圖11係顯示防止忘記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的切斷的動作流程。
在S101中當作業者將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設為「接通」,且前述控制裝置100傳輸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成為 「接通」的信號時,在S102中控制裝置100使對靜液壓式的變速裝置23的斜板進行操作的輸出切換致動器103動作,而使來自變速裝置23的輸出增大至第一規定值。接著,在S103中使栽種致動器104作動,而將構成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的第二斷接機構112以及第五斷接機構115設為「接通」。
接著,在S104中檢測栽種旋轉軸的旋轉的旋轉檢測構件106開始旋轉檢測,在S105中判斷是否有栽種一株量的苗的旋轉,亦即栽種旋轉軸旋轉一周。在沒有旋轉一周時,在旋轉一周之前不進入下一步驟S106,若旋轉一周則進入S106,在該S106中使栽種致動器104作動,且切斷栽種離合器機構。
並且,在S107中使輸出切換致動器103動作,且將變速裝置23設為輸出停止狀態,而結束一系列的動作。
構成為接通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後,控制裝置100係當旋轉檢測構件106檢測到栽種一株量的苗,亦即栽種旋轉軸旋轉一周時,自動地切斷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或者自動地使變速裝置23的輸出停止,藉此即使作業者連續地對切換操作構件16進行操作,連續地對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進行接通操作,也能夠自動地停止苗的栽種,因此防止重複地栽種苗,且抑制苗的消耗量。
又,僅使切換操作構件16與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一次接觸來進行一系列的動作,因此提高操作性。
圖12係顯示對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進行連續接通操作時的動作流程。
首先,在S201中當作業者將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設為「接通」,且控制裝置100傳輸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為「接通」的信號時,在S202中控制裝置100利用計時器功能判斷是否在第一規定時間以上的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為「接通」。該第一規定時間係指例如是栽種旋轉軸旋轉三周左右的時間即10秒左右,預先記錄於控制裝置100中。在經過時間不足第一規定時間時,在第一規定時間之前不進入下一個步驟S204,成為第一規定時間以上時則進入S204。
接著,在S204中使輸出切換致動器103作動,而使變速裝置23的輸出增大至第二規定值。第二規定值較第一規定值還大,且栽種旋轉軸的旋轉數成為第一規定值時的倍數程度的速度,而作為所謂「中速」的值來預先記錄於控制裝置100中。接著,在S205中判斷是否在第二規定時間以上的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為「接通」。該第二規定時間為與第一規定時間為相同程度的時間,而預先記錄於控制裝置100中。經過時間不足第二規定時間時進入 S217,將變速裝置23的輸出以「中速」的值進行保持。另一方面,當成為第二規定時間以上時則進入S207。
接著,在S207中使輸出切換致動器103作動,而使變速裝置23的輸出增大至第三規定值。為第三規定值係較第二規定值還大,且以栽種旋轉軸的旋轉數為第一規定值時的3倍程度的速度之所謂「高速」的值來預先記錄於控制裝置100中。接著,在S208中將該變速裝置23的輸出以「高速」的值進行保持,且結束一系列的動作。
構成為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在一定時間以上為接通狀態時,控制裝置100使輸出切換致動器103作動而使來自變速裝置23的輸出增大,藉此在進行苗栽種裝置4的維護、苗栽種裝置4朝左右端部的移動、對齊在苗栽種裝置4上裝載的苗的下端部等作業時,以僅持續將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設為接通狀態,可不使機體行駛而提高變速裝置23的輸出,因此提高苗栽種裝置4的端靠攏等的作業效率。
又,可不需對操作構件14進行操作而使變速裝置23的輸出增加,因此即使在傾斜地上苗栽種裝置4也能夠進行單獨的作動,且在進行苗栽種裝置4的對齊等時不必在移動到平坦的地方,進一步提高作業效率。
圖13為苗移植機的操縱面板33的說明圖。
圖13(a)為操縱面板33的前視圖,從圖13(b)到圖13(d)係分別顯示該操縱面板33上的液晶數值顯示部151的顯示狀態。
前述操縱面板33係具有顯示苗移植機的各裝置的狀態的液晶數值顯示部151。該液晶數值顯示部151分別分為數字部152、數字框部153、數字背景154,藉由被點亮的部分顯示不同的裝置狀態。例如在顯示苗移植機的速度時,如圖13(b)所示,僅使數字部點亮而熄滅其它部分。
在每一列判斷田埂離合器的接通/斷開時,如圖13(c)所示,僅使數字背景154點亮而熄滅其它部分。在顯示發生切苗、肥料阻塞的列時,如圖13(d)所示,使數字背景154閃爍而熄滅其它部分。
藉此,可將液晶數值顯示部151的狀態使用相同部分來顯示複數個不同的狀態。在發出複數個點亮/閃爍指令時要進行何種顯示係預先記錄於控制裝置100中。
圖14係桿操作的傳動系的構成圖,係從圖1的A-A觀視時的透視圖。圖15係圖14的B-B箭視圖。液壓式的變速裝置(HST:hydrostatic transmission)23係配置在從機體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偏移的位置上,亦即配置在機體左 右方向中之靠近一端的位置上配置。該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係以朝機體前後方向突出的方向配置。
該操作軸98係對來自前述變速裝置23的輸出或輸出方向進行變更時轉動的軸,從前述變速裝置23朝機體前後方向上的前方突出。
在前述前罩32的內部設有由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等所構成的輸出傳動機構90。該輸出傳動機構90係在至少機體左右方向中的位置與變速裝置23不同的位置上設置。例如,在變速裝置23與操作構件14的左右間設置。
又,前述輸出傳動機構90係機體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上配置,也可在與變速裝置23不同的位置上配置。前述變速裝置23係靠近行駛車體2的下端配置,該輸出傳動機構90設置在變速裝置23與操作構件的上下間。
前述輸出傳動機構90係由作為電動馬達的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對該輸出切換致動器103所發生的動力進行減速並輸出的齒輪92所構成。該齒輪92係形成為大致扇狀,在扇狀的圓弧部分上具有齒,並且在與該圓弧部分相對向的頂部附近具有轉動軸,與安裝於輸出切換致動器103的輸出軸的小齒輪(圖示省略)咬合。前述轉動軸係朝機體前後方向,該轉動軸與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係 呈平行的方向,亦即彼此朝機體前後方向。
前述輸出傳動機構90與變速裝置23係藉由連結構件94連結。該連結構件94以前述輸出傳動機構90為基準朝機體左右方向以及機體上下方向的斜下方配置。
在前述輸出傳動機構90的齒輪92上,安裝有與該齒輪92一體轉動的齒輪側臂96,在前述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上,安裝有與該操作軸98一體轉動的變速器側臂97。前述連結構件94係與該齒輪側臂96和變速器側臂97上分別連接兩端部。
藉此,連結構件94係經由齒輪側臂96和變速器側臂97,在輸出傳動機構90的齒輪92與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之間,傳遞轉動時的力量。
又,前述連結構件94係構成為可任意地變更長度。該連結構件94係具有與連結構件94中的齒輪側臂96連接的構件、與連接於變速器側臂97的構件的兩端螺合的棒狀構件,使兩端螺合的部分彼此呈相反的螺紋而呈螺旋扣(turnbuckle)狀,而可變更長度。此外,上述例為一例,也可以由汽缸等構成。
將前述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和輸出傳動機構90 的齒輪92的轉動軸分別朝機體前後方向配置,並且將連結變速裝置23和操作軸98的連結構件94朝大致上下方向移動的方向配置,藉此變速裝置23或連結構件94係無關於作動狀態減小機體前後方向的寬度,因此在前罩32的內部,在變速裝置23以及連結構件94的前方形成較大的空間部。在該空間部上配置貯存前述引擎20的燃料的燃料箱210。
圖16係圖14的C-C箭視圖。圖17係圖14的D部詳細圖,係操作構件14的轉動支軸周圍的構成圖。操作構件14或切換操作構件16係安裝於作為支撐該操作構件14或切換操作構件16的支撐板的支撐板211上該支撐板211係設置於前罩32內,成為構成安裝操作構件14或切換操作構件16的桿柱體的構件,成為厚度方向為機體左右方向的板狀構件。
前述桿柱體係將該板狀的支撐板211在機體左右方向上並設複數個地構成,支撐板211的一部分係設置在機體左右方向上操作構件14從前罩32突出的位置的兩側的位置、以及在機體左右方向上切換操作構件16從前罩32突出的位置的兩側的位置上。
前述操作構件14係該操作構件14的轉動時的中心軸,與操作構件14一體轉動的轉動支軸200係支撐於支撐 板211。該轉動支軸200係在機體左右方向上延伸設置,且支撐於在機體左右方向上位於操作構件14從前罩32突出的位置的兩側的2個位置的支撐板211。
前述二個位置的支撐板211中,一方的支撐板211係具有可插入前述轉動支軸200的孔,藉由將該轉動支軸200的一端附近插入該孔,而支撐轉動支軸200。又,另一方的支撐板211將支撐轉動支軸200的安裝凸緣212,以支撐轉動支軸200的狀態下安裝於支撐板211,藉此支撐轉動支軸200。
該安裝凸緣212係具有可插入前述轉動支軸200的孔,在該孔內插入轉動支軸200,藉此可支撐轉動支軸200。接著,在支撐前述轉動支軸200的狀態下,藉由將安裝凸緣212安裝於支撐板211的安裝構件213而安裝於支撐板211上。此時,安裝凸緣212係安裝在用以安裝該安裝凸緣212的支撐板211中之用以支撐轉動支軸200的一端附近的支撐板211所位處之側的相反側的面上。
在前述轉動支軸200上設有作為大致圓板狀構件的壓板201。該壓板201在前述轉動支軸200的軸方向上,設於支撐轉動支軸200的狀態的安裝凸緣212的兩側的二個位置。亦即,前述壓板201係在將安裝凸緣212安裝於支撐板211的狀態下,由位於支撐轉動支軸200的軸端的支 撐板211的位置側的內側的壓板202、位於該支撐板211位置側的相反側的外側的壓板203所構成。
接著,在前述壓板201與安裝凸緣212之間,配置有在前述安裝凸緣212上施加載重而作為限制轉動支軸200的轉動的限制構件的限制構件215。該限制構件215係以形成能夠在內側插入轉動支軸200的孔的大致圓板狀的形狀形成,以摩擦係數較高的構件構成。該限制構件215係在插入轉動支軸200的狀態下,在配置於安裝凸緣212的兩側的二個位置的壓板201與安裝凸緣212各自之間設置,前述限制構件215係與壓板201和安裝凸緣212的雙方接觸。亦即,前述限制構件215係在支撐轉動支軸200的安裝凸緣212與轉動支軸200之間設置。
又,構成二個位置的壓板201,內側的壓板202係與轉動支軸200一體轉動自如地設置,外側的壓板203以形成在內側能夠插入轉動支軸200的孔的大致圓板狀的形狀形成,在該孔中插入轉動支軸200來設置。前述限制構件215係設置於前述安裝凸緣212的左右兩側,且在夾持前述安裝凸緣212的狀態下,進一步被內側的壓板202和外側的壓板203夾持。
又,轉動支軸200係從外側的壓板203位置側的端部到預定的範圍內形成螺紋槽,在形成該螺紋槽的部分上, 藉由重疊螺合二個螺帽來螺合而具備鎖定機構之所謂的螺合雙螺帽217。在該雙螺帽217與外側的壓板203之間設有彈簧墊圈(springwasher)218。
前述雙螺帽217係可在前述轉動支軸200的軸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固定,因此藉由對雙螺帽217的位置進行調節,可任意變更外側的壓板203與內側的壓板202的間隔。藉此,前述限制構件215對安裝凸緣212或壓板201施加的壓力變化。
如上所述,雙螺帽217係對安裝凸緣212或壓板201之限制構件215的載重進行調節之載重調節構件而設置。前述操作構件14係以前述轉動支軸200為中心轉動自如地設置,因此藉由雙螺帽217變更限制構件215的載重時,能夠變更操作構件14的操作所需的力量。
前述變速裝置23的輸出或輸出方向係藉由輸出傳動機構90根據操作構件14的操作而作動,而使輸出傳動機構90的操作軸98轉動來進行變更,但是前述操作構件14的操作量或操作軸98的狀態係藉由檢測構件進行檢測的構成。
在前述操作構件14的附近設置前述行駛電位計102,並且在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的附近配置有作為檢測操 作軸98的轉動程度的開口的開口檢測構件的變速器側電位計122。
如圖9所示,前述行駛電位計102、變速器側電位計122或輸出傳動機構90的輸出切換致動器103係與前述控制裝置100連接。前述控制裝置100係記憶作為行駛電位計102和變速器側電位計122雙方的基準位置的停止操作位置的操作量以及開口,並且發送與行駛電位計102和變速器側電位計122的檢測量相對應的信號,並根據檢測量使輸出切換致動器103作動。
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係與將該切換操作構件16的動作朝下方傳動的第1傳動桿141連結。該第1傳動桿141的上端係在切換操作構件16的下端附近朝上下方向連結。
又,變速器箱12內的副變速機構係對設置於變速器箱12的切換移位器140進行操作,藉此可從變速器箱12的外部進行操作。在該切換移位器140上連結有第2傳動桿142。
上述的切換移位器140或第2傳動桿142係配置在機體左右方向上設有切換操作構件16一側的相反側。亦即,切換移位器140或第2傳動桿142係在機體左右方向中位於設有操作構件14的一側,且配置於操作構件14的下方。
前述第2傳動桿142係由從切換操作構件16輸入力量的輸入側桿143、將從切換操作構件16一側所傳遞的力量輸出至切換移位器140的輸出側桿144所構成。該輸出側桿144的後端部分與切換移位器140連結,而從該切換移位器140朝前方延伸。
前述輸入側桿143的後端部分係在輸出側桿144的延伸方向中的前端與後端之間,沿著輸出側桿144滑動自如地連結。在該輸出側桿144與輸入側桿143的連結部中的輸出側桿144的前端側和後端側上,可伸縮地設有對朝輸出側桿144的輸入側桿143的滑動施加彈壓力的退避彈簧145。藉此,前述輸入側桿143係可一邊滑動自如地連結於輸出側桿144上,一邊對位於預定部分的彈壓力。
前述第1傳動桿141與第2傳動桿142係藉由連結軸146連結。該連結軸146係朝機體左右方向配置於支撐板211的下部,且一端與第1傳動桿141的下端連結,另一端與第2傳動桿142的前端,亦即與第2傳動桿142具有的輸入側桿143的前端連結。又,連結軸146係較輸出傳動機構90還靠近下方配置,且較輸出傳動機構90的連結構件94還靠近前側配置。
該連結軸146係在機體左右方向上延伸並且設置為可 轉動的軸狀,在該連結軸146的兩端設有與連結軸146一體轉動的第1傳動桿側臂147和第2傳動桿側臂148。其中,第1傳動桿側臂147係設置在連結軸146上的第1傳動桿141側的端部上,且從連結軸146朝後方突出。第1傳動桿141係與該第1傳動桿側臂147連結。
又,第2傳動桿側臂148係設置於連結軸146中的第2傳動桿142一側的端部,且從連結軸146朝下方突出。第2傳動桿142與該第2傳動桿側臂148連結。
又,輸出傳動機構90的連結構件94係從輸出傳動機構90朝變速裝置23在斜下方延伸,但是連結軸146係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成為連結構件94的輸出傳動機構90側的端部的高度、和變速裝置23側的高度的位置。
藉此,連結軸146係在正面觀視中與連結構件94交叉,並且在側面觀視中從連結構件94朝前後方向分離。又,配置在連結構件94的前方的連結軸146係配置在連結構件94的前方的連結構件94的附近,燃料箱210係配置在該連結軸146的前方。
根據上述構成,操作軸98以朝機體前後方向突出的方向配置變速裝置23,將對應於操作構件14的操作而變更變速裝置23的輸出等的輸出傳動機構90和變速裝置23 的操作軸98,以朝機體左右方向配置的連結構件94進行連結,藉此能夠抑制輸出傳動機構90和連結構件94的前後寬度,因此能夠抑制操作構件14的傳動系統的前後方向的寬度,而提高前罩32內的燃料箱210等構成構件的配置自由度。
又,可抑制操作構件14的傳動系統的前後方向上的寬度,因此謀求實現機體的前後長度的小型化。
接著,可將操作構件14操作時的輸出傳動機構90和連結構件94的移動方向設為左右方向,因此輸出傳動機構90或連結構件94的移動不會妨礙周邊的構件,確實確保與操作構件14的操作連動的行進方向或行駛速度,而提高作業效率。
再者,調節連結構件94的長度,且行駛電位計102和變速器側電位計122皆檢測基準位置的長度,藉此能夠簡單地與中立操作位置對應,因此容易判斷構件的裝配位置,且提高維護性。
又,即使行駛電位計102或變速器側電位計122的檢測位置偏移,對連結構件94的長度進行調節時作業者能夠容易地進行中立操作位置的修正,因此中斷作業的時間縮短,而提高作業效率。
接著,將支撐操作構件14的轉動支軸200的安裝凸緣212藉由安裝構件213安裝於支撐板211,並且在轉動支軸200與安裝凸緣212之間,介在有對安裝凸緣212施加載重而限制轉動支軸200的轉動的限制構件215,藉此能夠防止操作構件14的操作位置突然地變更,因此防止急加速或急減速,從而進行穩定的作業。
再者,藉由安裝構件213將安裝凸緣212安裝於支撐板211,藉此卸下安裝構件213時可一併卸下轉動支軸200和限制構件215,因此減少維護時的拆解作業的工時,並且無需限制構件215限制轉動支軸200的轉動的載重的再調節,從而提高維護性。
又,在轉動支軸200上設置對限制構件215的載重進行調節的雙螺帽217,藉此可對雙螺帽217進行操作而變更操作構件14的操作所需的力量,因此作業者在操作時無需耗費不必要的力量,而減輕作業者的勞動。或者,操作構件14以較輕的力量動作,可防止行駛車體2進行所需以上的加減速,因此進行穩定的作業。
接著,將連結第1傳動桿141與第2傳動桿142的連結軸146朝機體左右方向在支撐板211的下部配置,該第1傳動桿141係將切換操作構件16的操作朝下方傳動,該 第2傳動桿142係操作副變速機構,藉此能夠確保第1傳動桿141和第2傳動桿142的組裝空間部。藉此,確保在變速器箱12內設置的副變速機構的中立寬度,而不需在第1傳動桿141以及第2傳動桿142上設置長度調節機構,因此能夠簡化構造,而謀求製造成本的降低。
再者,將連結軸146配置在較輸出傳動機構90還靠近機體前側且下方,藉此能夠防止操作構件14的操作與切換操作構件16的操作彼此相互干涉,因此提高操作性。
如圖16所示,在前述前罩32的機體後側的下部,設有用於行駛車體2的制動操作(brake operation)的煞車踏板150。該煞車踏板150係構成為以軸方向成為機體左右方向並且位於上端附近的踏板支點151為中心轉動自如地設置,且藉由作業者用腳操作下端部分,進行制動操作。
上述構成的煞車踏板150係經由上部煞車桿155、下部煞車桿156,與使對前輪10、10以及後輪11、11產生制動力的制動裝置(省略圖示)作動的煞車軸158連接。
前述上部煞車桿155的上端係與煞車踏板150的踏板支點151的附近連接,上部煞車桿155從煞車踏板150的上端附近朝下方延伸。藉此,上部煞車桿155係構成為可伴隨煞車踏板150的轉動朝上下方向移動。又,前述下部 煞車桿156的後端係與配置於靠近行駛車體2的下端的位置配置的煞車軸158連接,從煞車軸158朝前方延伸。
前述上部煞車桿155的下端和下部煞車桿156的前端皆與尾形板(counterplate)162連接。該尾形板162係安裝於變速器箱12的側面上,以軸方向成為機體左右方向的板支點163為中心轉動自如地設置。亦即,該尾形板162係設置於主框架15中變速器箱12的前方且在機體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主框架15的後方。
前述上部煞車桿155的下端部分係與尾形板162中的板支點163的前側連接,下部煞車桿156的前端部分係與尾形板162中的板支點163的下側連接。藉此,上部煞車桿155伴隨煞車踏板150的轉動朝上下方向移動時,尾形板162伴隨該移動而轉動,下部煞車桿156係構成為可伴隨尾形板162的轉動而朝前後方向移動。
上述制動操作的傳遞系統係煞車踏板150的轉動經由上部煞車桿155、尾形板162、下部煞車桿156傳遞給煞車軸158,可使煞車軸158作動的構成。
又,將與煞車踏板150的操作連動地轉動、將煞車踏板150的動作傳遞給煞車軸158側的尾形板162,安裝於變速器箱12,藉此可容易地確保煞車軸158和尾形板162 的組裝空間部。藉此,不必在與尾形板162和與煞車軸158連接的下部煞車桿156上設置長度的調節機構,因此謀求構成的簡化,且提高組裝性或維護性。
14‧‧‧操作構件
16‧‧‧切換操作構件
32‧‧‧前罩
33‧‧‧操縱面板
35‧‧‧底部踏板
101‧‧‧定位栽種檢測構件

Claims (10)

  1. 一種苗移植機,係構成為,具備有:行駛部,設置在行駛車體(2);苗栽種裝置(4),設置在該行駛車體(2)的後部;變速裝置(23),朝行駛部以及苗栽種裝置(4)傳動;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對該苗栽種裝置(4)的驅動進行接通/斷開;切換操作構件(16),對朝前述行駛部的傳動進行接通/斷開操作;以及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檢測該切換操作構件(16)朝預定位置的操作;當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檢測到將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操作到預定位置時,連接前述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並且藉由來自前述變速裝置(23)的傳動,在保持根據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的操作的行駛停止狀態下使前述苗栽種裝置(4)驅動。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還具備有:操作構件(14),對前述變速裝置(23)進行操作;輸出切換致動器(103),根據前述操作構件(14)的操作對前述變速裝置(23)進行變速操作;栽種致動器(104),切換前述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的接通/斷開;以及控制裝置(100),有對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和栽種致動器(104)進行控制; 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係設置在使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位於使朝前述行駛部和苗栽種裝置(4)的傳動停止之中立形態位置的側方;前述控制裝置(100)係當將前述操作構件(14)操作到停止位置且將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操作到前述預定位置時,使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作動而使變速裝置(23)變速,並且使前述栽種致動器(104)作動而使前述苗栽種裝置(4)驅動。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係構成為可操作至路上形態位置、栽種形態位置、以及中立形態位置,該路上形態位置係將設置在前述行駛車體(2)的副變速機構切換到適合路上的行駛速度,該栽種形態位置係切換到適合農田內的行駛速度,該中立形態位置係使朝前述行駛部的傳動停止;並構成為可僅從該中立形態位置操作到前述預定位置。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當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成為檢測狀態後經過預定時間時,切斷前述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或者使前述變速裝置(23)的輸出停止。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具備有:旋轉檢測構件(106),係檢測前述苗栽種裝置(4)的栽種旋轉軸的旋轉;當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成為檢測狀態後,該 旋轉檢測構件(106)檢測到栽種旋轉軸的旋轉時,切斷前述栽種離合器機構(112、115)、或者使前述變速裝置(23)的輸出停止。
  6.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當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在第一規定時間內連續地檢測切換操作構件(16)朝預定位置的操作時,使前述變速裝置(23)變速到第一規定值;當前述變速裝置(23)變速到第一規定值後,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在第二規定時間內連續地檢測切換操作構件(16)朝預定位置的操作時,使前述變速裝置(23)變速到第二規定值。
  7.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在斷開朝前述行駛部的傳動之中立形態位置上設置對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施力的施力構件(105);當停止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朝前述預定位置的操作時,切換操作構件(16)移動至中立形態位置,前述定位栽種檢測構件(101)成為非檢測狀態。
  8.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將前述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朝機體前後方向配置,將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配置在從前述變速裝置(23)偏移在機體左右方向的位置;將連結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和變速裝置(23)的操作軸(98)的連結構件(94),從前述輸出切換致動器(103)朝機體左右方向配置。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前述連結構件(94)構成為可變更長度。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記載之苗移植機,其中具備有:支撐板(211),支撐前述行駛操作構件(14);安裝凸緣(212),支撐前述行駛操作構件(14)的轉動支軸(200);安裝構件(213),將前述安裝凸緣(212)安裝於前述支撐板(211);限制構件(215),介於前述轉動支軸(200)與前述安裝凸緣(212)之間,對前述安裝凸緣(212)施加載重而限制前述轉動支軸(200)的轉動;第1傳動桿(141),將前述切換操作構件(16)的操作朝下方傳遞;以及第2傳動桿(142),對設置在前述行駛車體(2)的副變速機構進行切換;將前述第1傳動桿(141)的下部側與第2傳動桿(142)的上部側經由連結軸(146)予以連結,將該連結軸(146)配置在前述支撐板(211)以及輸出切換致動器(103)的下側且位於機體前側。
TW103101959A 2013-02-15 2014-01-20 苗移植機 TWI555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8028A JP5888613B2 (ja) 2013-02-15 2013-02-15 苗移植機
JP2013116153A JP6032132B2 (ja) 2013-05-31 2013-05-31 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6705A TW201436705A (zh) 2014-10-01
TWI555465B true TWI555465B (zh) 2016-11-01

Family

ID=51303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1959A TWI555465B (zh) 2013-02-15 2014-01-20 苗移植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16805B1 (zh)
CN (1) CN103988623B (zh)
MY (1) MY185202A (zh)
TW (1) TWI555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0225A (zh) * 2016-05-12 2017-06-30 栾翠莲 一种宽窄行水稻插秧机
JP6994239B2 (ja) * 2017-11-15 2022-01-14 株式会社 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作業車輌
KR20190078465A (ko) * 2017-12-26 2019-07-04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수전 작업기 및 포장 작업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271A (zh) * 1996-12-16 1998-06-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带有秧苗栽植装置的插秧机
CN1247017A (zh) * 1998-09-10 2000-03-15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坐型插秧机的升降控制结构
JP2011230596A (ja) * 2010-04-26 2011-11-17 Iseki & Co Ltd 農用作業車両
JP2012205504A (ja) * 2011-03-29 2012-10-25 Iseki & Co Ltd 苗移植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60002941B1 (ko) * 1992-06-29 1996-03-02 가부시끼가이샤 구보다 보행형 논 작업기의 클러치 조작구조
JP2004330828A (ja) * 2003-05-02 2004-11-25 Kubota Corp 乗用型作業車
JP5332591B2 (ja) * 2008-12-24 2013-11-0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271A (zh) * 1996-12-16 1998-06-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带有秧苗栽植装置的插秧机
CN1247017A (zh) * 1998-09-10 2000-03-15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坐型插秧机的升降控制结构
JP2011230596A (ja) * 2010-04-26 2011-11-17 Iseki & Co Ltd 農用作業車両
JP2012205504A (ja) * 2011-03-29 2012-10-25 Iseki & Co Ltd 苗移植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8623B (zh) 2017-03-01
KR101616805B1 (ko) 2016-04-29
TW201436705A (zh) 2014-10-01
CN103988623A (zh) 2014-08-20
KR20140103054A (ko) 2014-08-25
MY185202A (en)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106852A1 (ja) 田植機
JP2007267614A (ja) 乗用型田植機
TWI555465B (zh) 苗移植機
JP4953388B2 (ja) 田植機
JP5276545B2 (ja) 水田作業車
JP2012070663A (ja) 苗移植機
JP2012139113A (ja) 苗植付装置
JP2010213615A (ja) 田植機
JP4773263B2 (ja) 水田作業機
JP2006304805A (ja) 農作業機の操作装置
JP2010213614A (ja) 田植機
JP5765830B2 (ja) 田植機
JP6274131B2 (ja) 作業車両
JP6299893B2 (ja) 苗移植機
JP3880254B2 (ja) 田植機
GB2592185A (en) Implement carrier supported on a driven axle
JP6229413B2 (ja) 苗移植機
WO2018074180A1 (ja) 田植機
KR20020020841A (ko) 이동 농기의 조작장치
JP6079970B2 (ja) 苗移植機
JP2006014638A (ja) 作業機
JP2003276468A (ja) 走行車体
JP2001209449A (ja) 移動農機の操作装置
JP5352269B2 (ja) 田植機
JP6680316B2 (ja) 苗移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