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6507B - dehumidifier - Google Patents

dehumidifi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6507B
TWI546507B TW100149178A TW100149178A TWI546507B TW I546507 B TWI546507 B TW I546507B TW 100149178 A TW100149178 A TW 100149178A TW 100149178 A TW100149178 A TW 100149178A TW I546507 B TWI546507 B TW I5465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detection value
humidity
temperature
const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9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5623A (en
Inventor
Tatsuya Hori
Kazuo Gensui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35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5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6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6507B/zh

Links

Description

除濕機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除濕機。
發明背景
習知之使用於衣物乾燥之除濕機已揭示於特開2003-42513號公報。以下,就有關該除濕機及該除濕機之控制方法一面參照圖面一面進行說明。
第11A圖係從前方看習知之除濕機的立體圖,第11B圖係從後方看前述除濕機之立體圖,第12圖係前述除濕機之塊狀電路圖。如第11A圖、第11B圖及第12圖所示,除濕機具備有機器本體101、控制部108、溫度檢測部104、濕度檢測部105及進行機器之運轉操作的操作部102。此處,於機器本體101內設有除濕部112及送風部113。控制部108進行除濕部112及送風部113之運轉控制。溫度檢測部108檢測機器本體101之周邊溫度。濕度檢測部105檢測機器本體101之周邊濕度。
第13圖係習知除濕機之運轉流程圖。如第13圖所示,選擇操作部運轉開關之衣物乾燥模式(未圖示)時,於STEP111進行開關輸入。其次於STEP112,經輸入之開關的種類被區分,在有衣物乾燥開關106之輸入時,移至STEP113。然後在STEP113藉由控制部108而開始乾燥運轉,並設定乾燥常數Dx。
於溫度檢測部104、濕度檢測部105所檢測之溫度、濕度藉由信號發送部而送至微電腦107內之控制部108。以所檢測之溫度、濕度為基礎利用控制部108算出乾燥係數Tt(STEP116)。
有關乾燥係數Tt之算出(STEP116)方法,以習知除濕機之乾燥係數Tt算出流程圖,即第14圖來詳細進行說明。首先,從所檢測之溫度、濕度算出環境氣體之絕對濕度Xr與總熱量Ir(STEP121)。此處有關衣物之乾燥係使於濕度圖(Psychrometric Chart)上進行檢討。第15圖係用以說明習知除濕機之乾燥係數Tt的濕度圖。於第15圖中,係使環境氣體為一般之空氣狀態。總熱量Ir未變化狀態之空氣係等焓狀態。因為衣物乾燥時之衣物附近空氣會成為濕度100%的狀態,所以可推測為環境氣體之等焓上的空氣狀態。
因此,如第14圖所示,從為了乾燥過程將衣物附近空氣作為濕度100%之假設、與於STEP121所算出之環境氣體的總熱量Ir,算出衣物附近之絕對濕度Xc(STEP123)。
其次,移至STEP124,從衣物附近絕對濕度Xc與環境氣體之絕對濕度Xr算出乾燥係數Tt。乾燥係數Tt在第15圖之濕度圖上成為衣物附近絕對濕度Xc與環境氣體之絕對濕度Xr的差(STEP124)。乾燥係數Tt變大時,衣物內水分朝環境氣體之轉移速度變大。因此,乾燥係數Tt變大時,衣物之乾燥速度變大。
於第13圖,以如前述般算出之乾燥係数Tt(STEP116)為基礎,移至STEP117進行乾燥的判定。於STEP114之每經過 測量間隔X分鐘求取乾燥係數Tt。於STEP117以乾燥常數Dx為基礎進行乾燥的判定。
乾燥係数Tt之累積值超過乾燥常數Dx時,判斷為衣物乾燥,乾燥運轉模式便成為運轉停止。且,預先準備数種類的乾燥常數Dx,藉由運轉開始時之環境氣體而變化。
如上述般將欲使其乾燥之衣物例如吊掛於除濕機之吹出口上方而選擇衣物乾燥運轉時,藉由微電腦107之控制部108而自動設定除濕控制部110、送風控制部111。然後,藉由在STEP117進行衣物乾燥之判斷,而自動地停止衣物乾燥運轉模式。
發明概要
於如此之習知除濕機的控制方法中,成為停止衣物乾燥運轉之判斷基礎之乾燥常數Dx係於運轉開始時設定。但是,對於衣物的量、牆壁、窗簾及地毯之濕氣、與外部空氣之換氣次數等運轉開始時不明的乾燥負荷,有所謂如此之乾燥常數Dx無法適應的課題。
因此本發明係解決上述習知之課題者,以提供一種具備有因應運轉開始時不明之乾燥負荷,且具有更高精度之衣物乾燥完成判斷之控制方法的除濕機為目的。
是故,本發明之除濕機係包含有乾燥運轉模式,且於機器本體內具備有除濕部及送風部、進行除濕部及送風部之運轉控制的控制部、檢測機器本體之周邊溫度的溫度檢測部、及檢測機器本體之周邊濕度的濕度檢測部,控制部 進行乾燥常數初期設定控制且進行乾燥常數補正控制,乾燥常數初期設定控制從乾燥運轉模式開始時之溫度檢測部的第1溫度檢測值與濕度檢測部之第1濕度檢測值初期設定用以判斷乾燥運轉模式完成之乾燥常數Dx,乾燥常數補正控制使用乾燥運轉模式中之運轉時之溫度檢測部的第2溫度檢測值、濕度檢測部之第2濕度檢測值、第1溫度檢測值與第2溫度檢測值之差及第1濕度檢測值與第2濕度檢測值之差中之至少一者,補正乾燥常數Dx。
通常於室內衣物乾時,濕水分放出至室內而使室內之濕度上升。從該衣物放出之濕水分、牆壁、窗簾及地毯之濕水分、來自外部之濕水分等之乾燥負荷、與除濕機除濕之除濕能力的差顯現於環境氣體之絕對溫度的變化。除濕能力勝過時,環境氣體之絕對溫度便會降低,然而通常環境氣體之絕對溫度上升。但是,伴隨衣物乾燥之進行,來自衣物之濕水分的放出便會變少,除濕能力便會勝出。乾燥負荷多時,到乾燥負荷與除濕能力變成相等之變化點的時間會變長,而少時便會變短。由於決定該變化點之乾燥常數Dx於乾燥運轉模式中從溫度檢測部與濕度檢測部之檢測值會補正,所以提供了一種具備有因應乾燥負荷之更高精度之衣物乾燥完成判斷之控制方法的除濕機。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除濕機的概略斷面圖。
第2圖係前述除濕機之塊狀電路圖。
第3圖係前述除濕機之運轉流程圖。
第4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1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5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2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6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3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7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4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8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5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9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6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10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7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11A圖係從前方看習知之除濕機的立體圖。
第11B圖係從後方看前述除濕機的立體圖。
第12圖係前述除濕機之塊狀電路圖。
第13圖係前述除濕機之運轉流程圖。
第14圖係前述除濕機之乾燥係數Tt算出流程圖。
第15圖係用以說明前述除濕機之乾燥係數Tt之濕度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就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進行說明。且具有與習知除濕機之構成要件相同機能之構成要件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詳細說明。
(實施形態)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除濕機的概略斷面圖,第2圖係前述除濕機之塊狀電路圖。如第1圖、第2圖所示,除濕機於機器本體3內具備有除濕部112、送風部113、控制部1、溫度檢測部104、濕度檢測部105及操作部。控制部1進 行除濕部112及送風部113之運轉控制。溫度檢測部104檢測機器本體3之周邊溫度,濕度檢測部105檢測機器本體3之周邊濕度。又,除濕機包含乾燥運轉模式。
第3圖係本實施形態之除濕機之運轉流程圖。如第3圖所示,選擇操作部運轉開關之衣物乾燥模式(未圖示)時,於STEP111會進行開關輸入。
其次於STEP112區分所輸入之開關的種類,有衣物乾燥開關的輸入時便移至STEP113。然後,在STEP113藉由控制部1而開始乾燥運轉,並設定乾燥常數Dx。此處,就有關判斷乾燥運轉模式完成之乾燥常數Dx的設定進行說明。於控制部1進行乾燥常數初期設定控制,該乾燥常數初期設定控制係將乾燥常數Dx初期設定成預先設定標準之試驗條件(房間之大小、衣物的量、溫濕度等)然後藉由實驗所求得的值。
其次,在本發明中,進行乾燥係數Dx值的補正。依據第14圖、第13圖從於每測定間隔X分鐘進行檢測之機器本體3之周邊溫度、周邊濕度(第13圖之STEP115)求取乾燥係數Tt(第13圖之STEP116)、及乾燥常數Dx(第13圖之STEP117),而進行乾燥之判定。
乾燥之判定係從乾燥常數Dx於每測定間隔X分鐘減去乾燥係數Tt,在減算值為0以上時判斷為未乾燥,在減算值變得較0為小時判斷為乾燥。
此處,就有關本發明之乾燥係數Dx值之補正控制,使用第4圖~第10圖來進行說明。第4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 第1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首先,使計時器Time(STEP1)開始而開始乾燥運轉模式,測量經過時間。其次,於溫度檢測部104、濕度檢測部105所檢測之溫度、濕度藉由信號發送部而送至微電腦2內之控制部1。以於乾燥運轉模式開始時所檢測之溫度,即第1溫度檢測值Temp0、第1濕度檢測值Rh0(STEP2)為基礎,利用控制部1算出乾燥係數Tt0(STEP3),並將各個記錄作為初始值。
然後,於每測量間隔X分鐘進入迴圈(STEP4),在乾燥運轉模式中之運轉時的溫度檢測部104、濕度檢測部105中第n次之迴圈時所檢測之第2溫度檢測值Temp(n)、第2濕度檢測值Rh(n)(STEP5),藉由信號發送部而送至微電腦2內之控制部1。以第n次之迴圈時所檢測之第2溫度檢測值Temp(n)、第2濕度檢測值Rh(n)為基礎利用控制部1算出絕對溫度Xr(n)(STEP6)與算出乾燥係數Tt(STEP7),並以乾燥常數Dx為基礎進行乾燥之判定(STEP8)。
又,判斷為未乾燥時,判斷絕對溫度Xr(n)是否較前次資料Xr(n-1)低(STEP9-1),為相同或不低時回到STEP4。為低時,藉由此時之經過時間Time算出補正值DH而補正乾燥常數Dx(STEP10-1)。
具體而言,補正值DH係作為經過時間Time之函數來計算。以第n次之迴圈時的絕對濕度Xr(n)較前次資料Xr(n-1)低之經過時間Tx為基準,經過時間Time長時,補正值DH因應其比例而成負值。經過時間Time短時,補正值DH因應其 比例而成正值。作為1例,採取DH=a×(Tx-Time)的式子,以a為定數來算出。然後,從乾燥常數Dx減去補正值DH而補正乾燥常數Dx。
於室內衣物乾時,濕水分放出至室內,室內之濕度上升。相對從該衣物放出之濕水分、牆壁、窗簾及地毯之濕水分、來自外部之濕水分等乾燥負荷,與除濕機除濕之除濕能力的差顯現於環境氣體之絕對濕度Xr的變化。除濕能力勝出時,環境氣體之絕對濕度Xr便會降低,然而通常環境氣體之絕對濕度Xr會上升。但是,伴隨衣物乾燥之進行,來自衣物之濕水分的放出便會變少,除濕能力便會越勝出。乾燥負荷多時,到乾燥負荷與除濕能力相等之變化點的時間變長,少時則會變短。
亦即,藉由從乾燥運轉模式開始,到藉由第2溫度檢測值Temp(n)與第2濕度檢測值Rh(n)所求得之絕對濕度Xr(n)開始下降的時間,來補正乾燥常數Dx。因此,可因應衣物的量、與牆壁、窗簾及地毯之濕水分、外部氣體之換氣次數等運轉開始時不明的乾燥負荷進行更高精度之衣物乾燥完成的判斷。
且,絕對濕度Xr(n)在本實施形態中較前次計測時之絕對濕度Xr(n-1)降低時,判斷為降低,然而也可以複數次連續絕對濕度Xr(n)降低時判斷為降低。又,藉由使絕對濕度Xr(n)之降低採取複數次之平均來判斷,而可防止一時的干擾所產生之錯誤判斷。
其次,第5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第2乾燥常數Dx補正 之流程圖。如第5圖所示,第2乾燥常數Dx補正係藉由從乾燥運轉模式開始到第2濕度檢測值Rh(n)開始下降的時間來進行。在第5圖中刪除算出絕對溫度之STEP6,且乾燥負荷與除濕能力變成相等之變化點的判斷係以第n次之迴圈時濕度檢測部105所檢測之第2濕度檢測值濕度Rh(n)(STEP9-2)來進行。
具體而言,補正值DH係作為經過時間Time的函數來計算。以第n次之迴圈時之第2濕度檢測值Rh(n)較前次資料Rh(n-1)降低之經過時間Tx為基準,經過時間Time長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負值。又,經過時間Time短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正值。作為1例,採取DH=a×(Tx-Time)的式子,以a為定數而算出。然後,從乾燥常數Dx減去補正值DH而補正乾燥常數Dx(STEP10-1)。
藉此,由於依據相對濕度之乾燥負荷與除濕能力變成相等的變化點置換到依據絕對濕度之變化點而被檢測,所以不進行複雜之計算而得到相同的效果。
其次,第6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第3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如第6圖所示,第3乾燥常數Dx補正係藉由從乾燥運轉模式開始到第2溫度檢測值Rh(n)開始下降的時間與第1溫度檢測值Temp0進行。在第6圖中相對第5圖,只有補正值DH之算出係使用經過時間Time與第1溫度檢測值Temp0進行,以補正乾燥常數Dx(STEP10-2)的點相異。
具體而言,補正值DH係作為經過時間Time與第1溫度檢測值Temp0之函數來計算。作為基準之經過時間Tx係藉 由第n次迴圈時之第2溫度檢測值Rh(n)較前次資料Rh(n-1)降低之經過時間Tx、及室溫Trx與第1溫度檢測值Temp0之差而補正。作為1例,採取Tx=Tx+b×(Trx-Temp0)式子,以b為定數來算出。
以如此補正之經過時間Tx為基準,經過時間Time長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負值,經過時間Time短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正值。作為1例,採取DH=a×(Tx-Time)的式子,以a為定數來算出。然後,從乾燥常數Dx減去補正值DH而補正乾燥常數Dx。
藉此,到依據相對濕度之乾燥負荷與除濕能力成為相等之變化點的經過時間係乾燥負荷多時變長,少時變短。又,室溫高時,到變化點的時間變短,室溫低時,到變化點之時間變長。如此,由於進行到因應室溫之變化點的經過時間的補正,所以乾燥負荷會更正確地被判斷。
又,雖然使用STEP9-2(相對濕度Rh)作為變化點之判斷,然而也可使用STEP9-1(絕對濕度Xr),其作用效果不生差異。
其次,第7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第4乾燥係數Dx補正之流程圖。如第7圖所示,第4乾燥常數Dx補正係藉由從第1溫度檢測值Temp0與第1濕度檢測值Rh0所算出之乾燥係數Tt0、與從第2溫度檢測值Temp(n)與第2濕度檢測值Rh(n)所算出之乾燥係數Tt之差到超過一定值C1的第1時間來進行。在第7圖中相對於第5圖,係只在使乾燥負荷與除濕能力成為相等的變化點之判斷為乾燥係數Tt與初期之乾燥係 數Tt0的差為一定值C1以上(STEP9-3)的點相異。
具體而言,補正值DH係作為經過時間Time之函數來計算。以第n次迴圈時之乾燥係數Tt與初期之乾燥係數Tt0的差成為C1(定數)以上之經過時間Tx為基準,經過時間Time長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為負值。又,經過時間Time短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為正值。作為1例,採取DH=a×(Tx-Time)的式子,以a為定數來算出。然後,從乾燥常數Dx減去補正值DH而補正乾燥常數Dx。
藉此,乾燥係數Tt變得較初期之乾燥係數Tt0大時,由於顯示室內之乾燥負荷變少,所以乾燥負荷會更正確地被判斷。
其次,第8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第5乾燥係數Dx補正之流程圖。如第8圖所示,第5乾燥常數Dx補正係藉由乾燥係數Tt0與乾燥係數Tt之差到超過依據乾燥係數Tt0的設定值之時間來進行。在第8圖中相對於第7圖,係只在使乾燥負荷與除濕能力成為相等的變化點之判斷為乾燥係數Tt與初期之乾燥係數Tt0的差為藉由初期之乾燥係數Tt0所算出之值以上(STEP9-4)的點相異。
具體而言,補正值DH係作為經過時間Time之函數來計算。以求取最初設定之乾燥常數Dx時之乾燥係数Tt與初期之乾燥係數Tt0的差成為C2×Tt0(C2為定數)以上之經過時間Tx為基準,經過時間Time長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為負值。又,經過時間Time短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為正值。作為1例,採取DH=a×(Tx-Time)的式子,以a為定數來 算出。然後,從乾燥常數Dx減去補正值DH而補正乾燥常數Dx。
藉此,乾燥係數Tt變得較初期之乾燥係數Tt0大時,顯示所謂室內之乾燥負荷變少之變化點。該變化點之變化的程度在初期之乾燥係数Tt0大時變小,初期之乾燥係数Tt0小時變大。由於成為所謂室內之乾燥負荷變少之變化點的判斷係因應初期之乾燥係數Tt0而補正,所以乾燥負荷會更正確地被判斷。
其次,第9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第6乾燥係數Dx補正之流程圖。如第9圖所示,第6乾燥常數Dx補正係藉由乾燥係數Tt0與乾燥係數Tt之差到超過一定值C1的第1時間、及從乾燥運轉模式之開始時起經過第1時間時之溫度檢測部104之檢測值與第1溫度檢測值Temp0所算出之每單位時間的平均溫度變化值而進行。在第9圖中相對於第7圖,只在補正值DH之算出係使用此時之經過時間Time、及從第n次迴圈時之溫度檢測部104之地2溫度檢測值Temp(n)與溫度檢測部104之第1溫度檢測值Temp0所算出之每單位時間的平均溫度變化值,補正乾燥常數Dx(STEP10-3)的點相異。
具體而言,補正值DH係作為經過時間Time之函數來計算。補正值DH係藉由經過時間Tx、經過時間Time、及每單位時間之平均溫度變化值來補正。此處,經過時間Tx係求取最初設定之乾燥常數Dx時之乾燥係數Tt與初期之乾燥係數Tt0之差到超過C1(定數)的時間,即第1時間。每單位時間之平均溫度變化值係由從乾燥運轉模式之開始時起經過第 1時間時之溫度檢測部104的檢測值Temp(n)、與溫度檢測部104之第1溫度檢測值Temp0所算出。作為1例,採取Tx=Tx+b×{(Temp(n)-Temp0)/Time-c}的式子,以b、c為定數來算出。
以如此補正之經過時間Tx為基準,經過時間Time長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負值,經過時間Time短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正值。作為1例,採取DH=a×(Tx-Time)的式子,以a為定數來算出。然後,從乾燥常數Dx減去補正值DH而補正乾燥常數Dx。
藉此,乾燥係數Tt變得較初期之乾燥係數Tt0為大時,顯示所謂室內之乾燥負荷變少之變化點。於到該變化點的時間,室內之空間狹小時有室溫之平均溫度變化值變大的傾向,室內之空間寬廣時有室溫之平均溫度變化值變小的傾向。由於成為因應該室內之平均溫度變化值乾燥係數Dx被補正,所以乾燥負荷會更正確地被判斷。
其次,第10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第7乾燥係數Dx補正之流程圖。如第10圖所示,第6乾燥常數Dx補正係使藉由乾燥係數Tt0與乾燥係數Tt之差到超過依據乾燥係數Tt0之設定值的第2時間、及從乾燥運轉模式之開始時起經過第2時間時之溫度檢測部104之檢測值與第1溫度檢測值Temp0所算出之每單位時間的平均溫度變化值進行。在第10圖中相對於第9圖,只有變化點之判斷係使乾燥係數Tt、與初期之乾燥係數Tt0之差為藉由初期之乾燥係數Tt0所算出之值以上的點相異。
具體而言,補正值DH係作為經過時間Time之函數而計算。補正值DH係藉由經過時間Tx、經過時間Time、及每單位時間之平均溫度變化值來補正。此處,經過時間Tx係求取最初設定之乾燥常數Dx時之乾燥係數Tt與初期之乾燥係數Tt0之差成為C2×Tt0(C2為定數)以上的時間。每單位時間之平均溫度變化值係由從乾燥運轉模式之開始時起經過第2時間時之溫度檢測部104的檢測值Temp(n)、與溫度檢測部104之第1溫度檢測值Temp0所算出。作為1例,採取Tx=Tx+b×{(Temp(n)-Temp0)/Time-c}的式子,以b、c為定數來算出。
以如此補正之經過時間Tx為基準,經過時間Time長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負值,經過時間Time短時因應其比率補正值DH成正值。作為1例,採取DH=a×(Tx-Time)的式子,以a為定數來算出。然後,從乾燥常數Dx減去補正值DH而補正乾燥常數Dx。
藉此,乾燥係數Tt變得較初期之乾燥係數Tt0為大時,顯示所謂室內之乾燥負荷變少之變化點。該變化點之變化的程度於初期之乾燥係數Tt0大時變小,於初期之乾燥係數Tt0小時變大。所謂室內之乾燥負荷變少的變化點之判斷係成為因應初期之乾燥係數Tt0乾燥常數Dx被補正。又,到變化點之時間,室內之空間狹小時有室溫之平均溫度變化值變大的傾向,室內之空間寬廣時有室溫之平均溫度變化值變小的傾向。由於因應該室內之平均溫度變化值乾燥常數Dx被補正,所以乾燥負荷會更正確地被判斷。
如上述,本發明之除濕機的控制部1使用乾燥運轉模式中之運轉時之第2溫度檢測值Temp(n)、第2濕度檢測值Rh(n)、第1溫度檢測值Temp0與第2溫度檢測值Temp(n)的差及第1濕度檢測值Rh0與第2濕度檢測值Rh(n)的差中至少一個,來補正乾燥常數Dx。
1‧‧‧控制部
2‧‧‧微電腦
3‧‧‧機器本體
101‧‧‧機器本體
102‧‧‧操作部
104‧‧‧溫度檢測部
105‧‧‧濕度檢測部
106‧‧‧衣物乾燥開關
107‧‧‧微電腦
108‧‧‧控制部
110‧‧‧除濕控制部
111‧‧‧送風控制部
112‧‧‧除濕部
113‧‧‧送風部
DH‧‧‧補正值
Dx‧‧‧乾燥常數
Rh0‧‧‧第1濕度檢測值
Rh(n)‧‧‧第2濕度檢測值
Temp0‧‧‧第1溫度檢測值
Temp(n)‧‧‧第2溫度檢測值
Tt‧‧‧乾燥係數
Tt0‧‧‧乾燥係數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除濕機的概略斷面圖。
第2圖係前述除濕機之塊狀電路圖。
第3圖係前述除濕機之運轉流程圖。
第4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1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5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2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6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3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7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4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8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5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9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6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10圖係前述除濕機之第7乾燥常數Dx補正之流程圖。
第11A圖係從前方看習知之除濕機的立體圖。
第11B圖係從後方看前述除濕機的立體圖。
第12圖係前述除濕機之塊狀電路圖。
第13圖係前述除濕機之運轉流程圖。
第14圖係前述除濕機之乾燥係數Tt算出流程圖。
第15圖係用以說明前述除濕機之乾燥係數Tt之濕度圖。
1‧‧‧控制部
2‧‧‧微電腦
104‧‧‧溫度檢測部
105‧‧‧濕度檢測部
106‧‧‧衣物乾燥開關
110‧‧‧除濕控制部
111‧‧‧送風控制部
112‧‧‧除濕部
113‧‧‧送風部

Claims (8)

  1. 一種除濕機,包含有乾燥運轉模式,且於機器本體內具備有:除濕部及送風部;控制部,進行前述除濕部及前述送風部之運轉控制;溫度檢測部,檢測前述機器本體之周邊溫度;及濕度檢測部,檢測前述機器本體之周邊濕度,其特徵在於:前述控制部進行乾燥常數初期設定控制且進行乾燥常數補正控制,前述乾燥常數初期設定控制從前述乾燥運轉模式開始時之前述溫度檢測部的第1溫度檢測值與前述濕度檢測部之第1濕度檢測值初期設定用以判斷前述乾燥運轉模式完成之乾燥常數Dx,前述乾燥常數補正控制使用前述乾燥運轉模式中之運轉時之前述溫度檢測部的第2溫度檢測值、前述濕度檢測部之第2濕度檢測值、前述第1溫度檢測值與前述第2溫度檢測值之差及前述第1濕度檢測值與前述第2濕度檢測值之差中之至少一者,補正前述乾燥常數Dx。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除濕機,其中前述乾燥常數補正控制係藉由從前述乾燥運轉模式開始到藉由前述第2溫度檢測值與前述第2濕度檢測值所求取之絕對濕度開始下降的時間,補正前述乾燥常數Dx。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除濕機,其中前述乾燥常數補 正控制係藉由從前述乾燥運轉模式開始到前述第2濕度檢測值開始下降的時間,補正前述乾燥常數Dx。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除濕機,其中前述乾燥常數補正控制係藉由從前述乾燥運轉模式開始到前述第2濕度檢測值開始下降的時間、與前述第1溫度檢測值,補正前述乾燥常數Dx。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除濕機,其中前述乾燥常數補正控制係藉由前述第1溫度檢測值與前述第1濕度檢測值所算出之乾燥係數Tt0、與前述第2溫度檢測值與前述第2濕度檢測值所算出之乾燥係數Tt之差到超過一定值的時間,補正前述乾燥常數Dx。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除濕機,其中前述乾燥常數補正控制係藉由前述第1溫度檢測值與前述第1濕度檢測值所算出之乾燥係數Tt0、與前述第2溫度檢測值與前述第2濕度檢測值所算出之乾燥係數Tt之差到超過依據前述乾燥係數Tt0之設定值的時間,補正前述乾燥常數Dx。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除濕機,其中前述乾燥常數補正控制係藉由前述第1溫度檢測值與前述第1濕度檢測值所算出之乾燥係數Tt0、與前述第2溫度檢測值與前述第2濕度檢測值所算出之乾燥係數Tt之差到超過一定值的第1時間、以及從前述乾燥運轉模式開始時經過前述第1時間時之前述溫度檢測部的檢測值與前述第1溫度檢測值所算出之每單位時間的平均溫度變化值,補正前述乾燥常數Dx。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除濕機,其中前述乾燥常數補正控制係藉由前述第1溫度檢測值與前述第1濕度檢測值所算出之乾燥係數Tt0、與前述第2溫度檢測值與前述第2濕度檢測值所算出之乾燥係數Tt之差到超過依據前述乾燥係數Tt0之設定值的第2時間、以及從前述乾燥運轉模式開始時經過前述第2時間時之前述溫度檢測部的檢測值與前述第1溫度檢測值所算出之每單位時間的平均溫度變化值,補正前述乾燥常數Dx。
TW100149178A 2011-02-16 2011-12-28 dehumidifier TWI5465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0489A JP5333480B2 (ja) 2011-02-16 2011-02-16 除湿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5623A TW201235623A (en) 2012-09-01
TWI546507B true TWI546507B (zh) 2016-08-21

Family

ID=46654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9178A TWI546507B (zh) 2011-02-16 2011-12-28 dehumidifie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33480B2 (zh)
CN (1) CN102641648B (zh)
HK (1) HK1174298A1 (zh)
TW (1) TWI5465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6661B (zh) * 2022-06-15 2023-06-2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具補償功能的除濕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9202B2 (ja) * 2012-09-20 2017-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除湿機
JP5999250B2 (ja) * 2013-03-05 2016-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1904A (ja) * 1989-10-18 1991-06-05 Hitachi Ltd 電気機器の運転制御検知データ修正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8141290A (ja) * 1994-11-28 1996-06-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衣類乾燥機の被乾燥物量検知方法及び乾燥時間推定方法
JP2002282595A (ja) * 2001-03-26 2002-10-02 Toto Ltd 衣類乾燥装置
JP4786075B2 (ja) * 2001-07-31 2011-10-05 パナソニックエ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乾燥制御方法および乾燥装置
JP4305349B2 (ja) * 2004-09-28 2009-07-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浴室換気乾燥機
JP4710313B2 (ja) * 2004-12-01 2011-06-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JP2007181585A (ja) * 2006-01-10 2007-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除湿機
JP2009112558A (ja) * 2007-11-07 2009-05-28 Panasonic Corp 除湿機
JP2010145064A (ja) * 2008-12-22 2010-07-01 Panasonic Corp 除湿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6661B (zh) * 2022-06-15 2023-06-2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具補償功能的除濕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5623A (en) 2012-09-01
HK1174298A1 (zh) 2013-06-07
CN102641648A (zh) 2012-08-22
CN102641648B (zh) 2014-07-30
JP5333480B2 (ja) 2013-11-06
JP2012165939A (ja) 201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1253568A1 (en) Laundry dryer with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sensor
JP6089202B2 (ja) 除湿機
TWI546507B (zh) dehumidifier
JP2014035171A5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CN109541984B (zh) 适用于智能晾衣架的衣物曝晒程度控制算法
TWI456148B (zh) 空氣調節機
US20220113034A1 (en) Smart indoor air venting system
JP6182083B2 (ja) 除湿機
JP5211811B2 (ja) 浴室暖房乾燥機
EP2977504A1 (en) Dehumidifier
JPWO2020245986A5 (ja)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及び空調換気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JP5887478B2 (ja) 除湿装置
JP2017032575A (ja) 環境チャンバ装置および被試験装置を試験する方法
JP2018196675A5 (zh)
JP2014031907A5 (zh)
EP2966216A1 (en) Dehumidifier
JP2003042512A (ja) 除湿機
WO2014187494A1 (en) Heat pump type laundry dryer and method of drying laundry using the same
JP6417102B2 (ja) 結露検出装置
CN104204338A (zh) 空气调节机
KR101345914B1 (ko) 히트펌프식 건조기의 건조 종료 제어방법
JP2023061598A (ja) 浴室乾燥システム
CN115613333A (zh) 用于干衣设备的烘干控制方法
JP2014124202A (ja) 浴室暖房装置
JPS63172884A (ja) 穀粒乾燥機における水分計制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