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6219B - Cooling device frame - Google Patents

Cooling device fr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6219B
TWI546219B TW100128719A TW100128719A TWI546219B TW I546219 B TWI546219 B TW I546219B TW 100128719 A TW100128719 A TW 100128719A TW 100128719 A TW100128719 A TW 100128719A TW I546219 B TWI546219 B TW I5462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ember
frame
view
cooling device
later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8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0268A (zh
Inventor
Takahide Ookawa
Original Assignee
Topr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re Corp filed Critical Topre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00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0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6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6219B/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冷卻裝置用框架 發明領域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冷卻裝置用框架及車載用冷卻裝置,特別有關於設置在保冷車之貨櫃前側上部使用的冷卻裝置用框架及車載用冷卻裝置。
發明背景
以往,作為對安裝在冷凍車車廂前方的外周壁上的運輸用(車載用)冷凍裝置予以支承的框架220,已知有一種具有第25圖所示的結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框架220在前方的上下兩側具有多個(例如兩個)橫向框架部件221。橫向框架部件221的上側的橫向框架構件221a的兩端由向著車廂而下降的支承框架構件221b支承。另外,在框架220上還設有以大致水平的方式使橫向框架部件221相對於車廂而加以固定的蒸發器懸掛部件(固定部件)215、以及將上側的橫向框架部件221與下側的橫向框架部件221加以接合的縱向框架部件215a、214。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特開2003-254657號公報
而在冷凍車等上使用的車載用冷凍裝置的框架從確保裝載重量並節省能源的觀點來看,要求實現輕量化。
但是,以往的車載用冷凍裝置的框架要設置多個沿橫向延伸的橫向框架部件,並且還要設置將這些橫向框架部件彼此之間連接的多個縱向框架部件,因此框架呈格子狀。由此雖然能使以往的車載用冷凍裝置的框架得以提高剛性,但會有構成這種框架的部件的數量增多且重量增加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突出地設於保冷車上所裝的貨櫃的前面上部的車載用冷卻裝置予以支承的冷卻裝置用框架及具有該框架的車載用冷卻裝置,可實現輕量化並具有足夠的剛性。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是一種對突出地設於保冷車上所裝之貨櫃前面上部的車載用冷卻裝置予以支承的冷卻裝置用框架,其特徵在於具有:橫向框架部件,前述橫向框架部件的斷面形狀形成為開放形狀,沿前述保冷車的左右方向延伸;第1框架部件,前述第1框架部件從下方支承前述橫向框架部件;第2框架部件,前述第2框架部件從上方支承前述橫向框架部件;及閉合斷面構成部件,前述閉合斷面構成部件用於使前述橫向框架部件與前述第1框架部件之間的接合部、以及前述橫向框架部件與前述第2框架部件之間的接合部中之至少任一部位成為閉合斷面結構。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冷卻裝置用框架中,前述框架部件的斷面形狀形成為「」字形。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的冷卻裝置用框架中,前述橫向框架部件只設置1個。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冷卻裝置用框架中,在前述橫向框架部件的兩端部或該等之附近設置一對前述第1框架部件,在前述橫向框架部件的兩端部或該等之附近設置一對前述第2框架部件。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冷卻裝置用框架中,前述框架部件的斷面形狀為同一形狀。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冷卻裝置用框架中,還具有與前述橫向框架部件平行地延伸的梁部件,前述梁部件的剛性低於前述橫向框架部件的剛性。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明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冷卻裝置用框架中,還具有一體地設於前述貨櫃上的固定部件,前述第1框架部件與前述第2框架部件構成為透過前述固定部件而設於前述貨櫃上。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明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冷卻裝置用框架中,前述框架部件是對平板狀的材料進行彎折加工而形成。
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發明是一種車載用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冷卻裝置用框架,並且用以向冷凝器送風的送風機係用螺釘設置在前述橫向框架部件上。
根據本發明,對突出地設於保冷車上所裝之貨櫃前面上部的車載用冷卻裝置予以支承的冷卻裝置用框架及具有該框架的車載用冷卻裝置,可達成既可實現輕量化又具有足夠剛性的效果。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示設有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車載用冷卻裝置的保冷車概要的圖。
第2圖是顯示車載用冷卻裝置概要的圖。
第3圖是顯示車載用冷卻裝置之冷卻裝置用框架和殼體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
第4圖是顯示設有冷凝器罩等之冷卻裝置用框架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其中省略了閉合斷面構成部件。
第5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側面圖,且是(b)的V方向的向視圖。
第6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之固定部件(左側的固定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底面圖,(d)是左側面圖,(e)是右側面圖。
第7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之固定部件(右側的固定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底面圖,(d)是左側面圖,(e)是右側面圖。
第8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之第2框架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側面圖。
第9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之第1框架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10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增強部件(上側的增強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11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增強部件(下側的增強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12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梁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
第13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橫向框架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
第14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第3框架部件(右側的第3框架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15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第3框架部件(左側的第3框架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16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縱向框架部件(中央的縱向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
第17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縱向框架部件(左右的縱向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
第18圖是顯示冷凝器托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底面圖,(d)是左側面圖,(e)是右側面圖。
第19圖是顯示風扇支承部件(上側的風扇支承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底面圖,(d)是左側面圖,(e)是右側面圖。
第20圖是顯示閉合斷面構成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左側面圖,(d)是右側面圖。
第21圖是顯示風扇支承部件(下側的風扇支承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22圖是顯示橫向框架部件與第1框架部件、第2框架部件間的接合部的圖,其中:(a)是第5(b)圖中的XXII部分的放大圖,(b)是(a)中的XXIIB方向的向視圖。
第23圖是顯示變形例的橫向框架部件與第1框架部件、第2框架部件間的接合部的放大圖,其中:(b)是(a)中的XXIII方向的向視圖。
第24圖是顯示變形例的橫向框架部件與第1框架部件、第2框架部件間的接合部的放大圖,其中:(b)是(a)中的XXIV方向的向視圖。
第25圖是顯示以往的冷卻裝置用框架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
第26圖是顯示以往的車載用冷凍裝置概要的示意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說明設有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車載用冷卻裝置(例如車載用冷凍裝置或車載用冷藏裝置)1的保冷車200。
如第1圖所示,在保冷車(例如冷凍車或冷藏車)200的承載平臺201上裝載著呈長方體箱狀的貨櫃202,在該貨櫃202的內部以保持低溫之狀態收容著冷凍食品等。
並且在該貨櫃202的前面上部,車載用冷卻裝置1以向車輛前方突出的狀態設置在駕駛室203的上方。車載用冷卻裝置1的周圍被外殼2覆蓋。
車載用冷卻裝置(冷卻裝置)1具有冷卻裝置本體3和冷卻裝置用框架5。如第2圖所示,在貨櫃202的前面上部形成開口部202a,在該開口部202a的周邊,用螺栓等連結件以懸臂狀態向前方突出、一體地安裝著冷卻裝置用框架5。
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嵌合保持著蒸發器殼體(以下稱為“殼體”)7,該蒸發器殼體7用發泡聚苯乙烯等絕熱材料一體成形為大致箱狀(盒狀)(同時參照第3圖)。該殼體7內的絕熱室9只經過開口部202a而與貨櫃202的內部連通。
在殼體7內的絕熱室9內收容著組成冷卻裝置本體3的蒸發器11和風扇(蒸發器用送風機)13。而蒸發器11和風扇13例如透過殼體7而被冷卻裝置用框架5支承。
在外殼2的前面形成吸氣口(圖中未示)。外殼2的上面則形成較大的排氣口2a。在外殼2內的冷卻裝置用框架5與保持在該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的殼體7的前方空間(外殼2與冷卻裝置用框架5之間的空間)15內,收容著組成冷卻裝置本體3的冷凝器17和風扇(冷凝器用送風機)19。風扇19透過風扇支承部件21(同時參照第4圖)而支承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冷凝器17則透過冷凝器托架23(參照第4圖等)而支承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
冷卻裝置本體3除了蒸發器11、冷凝器17及風扇13、19以外,還裝有由保冷車行駛用的引擎驅動的壓縮機(圖中未示)或用於使冷媒減壓的膨脹閥(圖中未示)。除了風扇13、19外,這些設備藉由構成封閉回路的冷媒管道(圖中未示)而相互連接。
由於車載用冷卻裝置1的運行,風扇13、19產生動作且冷凝器17散熱,而蒸發器11吸熱,從而將貨櫃202內的空氣冷卻。
以下詳細說明冷卻裝置用框架5。
已知冷卻裝置用框架5係用於對突出地設於保冷車200上所裝的貨櫃202前面上部的車載用冷卻裝置1(冷卻裝置本體3)予以支承者,如第3圖~第5圖等所示,構成為具有橫向框架部件25、第1框架部件27、第2框架部件29及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
橫向框架部件25例如以鋼構成,只設置1個。橫向框架部件25的斷面形狀(用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形狀)成為開放形狀(開放斷面形狀)。這裏的所謂開放形狀是指如下形狀:是彎折的直線狀或曲線狀,線不交叉,線的端部脫離線的其它部位。作為開放形狀,有「C」字形、「」字形、「L」字形等。而圓形、「P」字形、「D」字形等形狀因存在閉合曲線部分,因此不是開放形狀。
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設於保冷車200上時,橫向框架部件25與貨櫃202的前面隔開規定的距離而沿著保冷車200的左右方向延伸。
第1框架部件27例如以鋼構成,且斷面形狀(用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形狀)與橫向框架部件25同樣地成為開放形狀。第1框架部件27的長度方向一端部例如透過焊接方法一體地設於固定部件33上,該固定部件33則一體地設於貨櫃202上,第1框架部件27的長度方向另一端部例如透過焊接方法一體地設於橫向框架部件25上。而且第1框架部件27從下方對橫向框架部件25予以支承。
第2框架部件29例如以鋼構成,且斷面形狀(用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形狀)與橫向框架部件25同樣地成為開放形狀。第2框架部件29的長度方向一端部例如透過焊接方法一體地設於固定部件33上,該固定部件33則一體地設於貨櫃202上,第2框架部件29的長度方向另一端部例如透過焊接方法一體地設於橫向框架部件25上。而且第2框架部件29從上方對橫向框架部件25予以支承。
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例如以鋼構成,例如透過焊接方法一體地設於橫向框架部件25上。另外,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用於使橫向框架部件25與第1框架部件27間的接合部或橫向框架部件25與第1框架部件27間的接合部以及該接合部附近的部位、或者橫向框架部件25與第2框架部件29間的接合部或橫向框架部件25與第2框架部件29間的接合部以及該接合部附近的部位中的至少任一部位成為閉合斷面結構(參照第22(b)圖等)。
這裡的閉合斷面結構(閉合斷面形狀)是指用與橫向框架部件25的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形狀為“口”字形等閉合曲線的形狀,或是含有閉合曲線部分的形狀。
以下進一步說明冷卻裝置用框架5,框架部件(橫向框架部件25、第1框架部件27、第2框架部件29)在未設置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的部位,斷面(用與框架部件25、27、29的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的形狀為「」字形。另一方面,在設有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的部位,藉由框架部件25、27、29(例如橫向框架部件25)與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使由與框架部件的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形狀成為「口」字形。
橫向框架部件25的長度方向兩端部成為用與橫向框架部件25的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形態(參照第13圖等)。同樣,第1框架部件27的端部(與橫向框架部件25連接的端部)成為用與第1框架部件27的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形態(參照第9圖等),第2框架部件29的端部(與橫向框架部件25連接的端部)成為用與第2框架部件29的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形態(參照第8圖等)。
第1框架部件27和第2框架部件29分別成對地設置在橫向框架部件25的長度方向兩端部或該等之附近。
即,一對第1框架部件27中位於左側的第1框架部件27A在橫向框架部件25的左端部或在該左端部附近與橫向框架部件25接合,一對第1框架部件27中位於右側的第1框架部件27B在橫向框架部件25的右端部或在該右端部附近與橫向框架部件25接合。
一對第2框架部件29中位於左側的第2框架部件29A在橫向框架部件25的左端部或在該左端部附近與橫向框架部件25接合,一對第2框架部件29中位於右側的第2框架部件29B在橫向框架部件25的右端部或在該右端部附近與橫向框架部件25接合。
左側的第1框架部件27A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在左右方向(橫向)稍稍離開左側的第2框架部件29A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位於左側的第2框架部件29A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的左側(參照第5(b)圖等)。另外,左側的第1框架部件27A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亦可在左右方向位於與左側的第2框架部件29A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是左側的第2框架部件29A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亦可在左右方向稍稍離開左側的第1框架部件27A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位於左側的第1框架部件27A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的左側位置。
同樣,右側的第1框架部件27B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在左右方向稍稍離開右側的第2框架部件29B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位於右側的第2框架部件29B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的右側位置。另外,與左側的第1框架部件27A或左側的第2框架部件29A的情況相同,亦可適當改變右側的第1框架部件27B或右側的第2框架部件29B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的接合部的位置。
而橫向框架部件25的斷面形狀(用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形狀)為將厚度例如為1.6mm的平板狀材料適當彎折加工成「」字形(參照第13圖等),「」字形斷面的底板部35的寬度為例如40mm,從該底板部35的兩端豎起的一對側板部37的高度為例如25mm。
第1框架部件27的斷面形狀(用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形狀)為將厚度例如為2.3mm的平板狀材料適當彎折加工成「」字形(參照第9圖等),「」字形斷面的底板部39的寬度為例如50mm,從該底板部39的兩端豎起的一對側板部41的高度為例如15mm。
第2框架部件29的斷面形狀(用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形狀)為將厚度例如為1.6mm的平板狀材料適當彎折加工成「」字形(參照第8圖等),「」字形斷面的底板部43的寬度為例如50mm,從該底板部43的兩端豎起的一對側板部45的高度為例如17mm。
因此,以上的橫向框架部件25的斷面形狀與第1框架部件27的斷面形狀及第2框架部件29的斷面形狀彼此的大小不同,但各框架部件25、27、29的斷面形狀亦可是同一形狀、同一尺寸。
另外,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設有梁部件(前側梁部件、零件安裝部件)47(參照第5圖、第12圖等)。梁部件47與橫向框架部件25平行地延伸。梁部件47的剛性比橫向框架部件25或第1框架部件27、第2框架部件29的剛性低。
梁部件47例如以鋼構成,用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形狀為例如壁厚為1.6mm的25mm×25mm的「L」字形。梁部件47的長度方向左端藉由例如焊接方式與左側的第2框架部件29A接合成一體,長度方向右端藉由例如焊接方式與右側的第2框架部件29B接合成一體,在橫向框架部件25的上側離開橫向框架部件25,且在左右的第2框架部件29A、29B之間沿左右方向延伸。
所謂框架部件25(27、29)或梁部件47的剛性,是指對於拉伸力和壓縮力的剛性、對於彎折(彎折力矩)的剛性、以及對於扭曲(扭曲力矩)的剛性。
前述對於拉伸力和壓縮力的剛性,是指在框架部件25(27、29)或梁部件47上施加長度方向的力時的剛性。所謂對於彎折力矩的剛性,是指在框架部件25(27、29)或梁部件47的長度方向的中間部位施加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力時的剛性。所謂對於扭曲力矩的剛性,是指在框架部件25(27、29)或梁部件47上施加圍繞著沿框架部件25(27、29)或梁部件47的長度方向延伸的軸的旋轉力矩時的剛性。
例如,當橫向框架部件25和梁部件47用相同材料構成時,用與該等之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面積或斷面二次矩的值是橫向框架部件25比梁部件47更大。因此橫向部件25的單位長度(例如1m的長度)的剛性比梁部件47的單位長度(例如1m的長度)的剛性更高。
另外,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設有用螺栓等連結件一體地設於貨櫃202上的固定部件33。第1框架部件27和第2框架部件29透過固定部件33設置於貨櫃202上。
固定部件33例如以鋼構成,設置成左右一對。一對固定部件33中左側的固定部件33A在貨櫃202的開口部202a的左側邊緣一體地設置在貨櫃202上。一對固定部件33中右側的固定部件33B在貨櫃202的開口部202a的右側邊緣一體地設置在貨櫃202上。
左側的第1框架部件27A的長度方向一端部藉由例如焊接方式在左側的固定部件33A的下側與左側的固定部件33A接合成一體。右側的第1框架部件27B的長度方向一端部則藉由例如焊接方式在右側的固定部件33B的下側與右側的固定部件33B接合成一體。左側的第2框架部件29A的長度方向一端部藉由例如焊接方式在左側的固定部件33A的上側與左側的固定部件33A接合成一體。右側的第2框架部件29B的長度方向一端部則藉由例如焊接方式在右側的固定部件33B的上側與右側的固定部件33B接合成一體。
另外,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設有第3框架部件49(參照第5圖、第14圖、第15圖)。第3框架部件49例如以鋼構成,對第2框架部件29予以支承。另外,第3框架部件49的剛性低於橫向框架部件25、第1框架部件27或第2框架部件29的剛性。
第3框架部件49的長度方向一端部藉由例如焊接方式一體地設於固定部件33上,長度方向另一端部藉由例如焊接方式一體地設於第2框架部件29上。
第3框架部件49的斷面形狀(用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的形狀)為將厚度例如為1.6mm的平板狀材料適當彎折加工成「」字形,「」字形斷面的底板部51的寬度為例如40mm,從該底板部51的兩端豎起的一對側板部53的高度為例如10mm。
第3框架部件49是在左側設置2個、在右側設置2個,左側的2個第3框架部件49Aa、49Ab在上下方向相互離開地設置在左側的固定部件33A與左側的第2框架部件29A之間。右側的2個第3框架部件49Ba、49Bb也是在上下方向相互離開地設置在右側的固定部件33B與右側的第2框架部件29B之間。
另外,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在橫向框架部件25與梁部件47之間設有縱向框架部件55、57(參照第5圖、第16圖、第17圖等)
縱向框架部件55、57例如以鋼構成,縱向框架部件55、57的長度方向的上端部藉由焊接等方式與梁部件47接合成一體,縱向框架部件55、57的長度方向的下端部藉由焊接等方式與橫向框架部件25接合成一體。而且縱向框架部件55、57在梁部件47與橫向框架部件25之間沿上下方向延伸。
縱向框架部件55、57例如設置3個,中央的縱向框架部件55的斷面形狀(用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形狀)為「」字形,左右一對的縱向框架部件57的斷面形狀(用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形狀)為「L」字形。
另外,縱向框架部件55、57剛性低於橫向框架部件25、第1框架部件27或第2框架部件29的剛性。另外,中央的縱向框架部件55不僅將橫向框架部件25與梁部件47連結,而且對冷凝器托架(3個冷凝器托架中中央的冷凝器托架)23予以支承(參照第4圖),因此中央的縱向框架部件55兼有2個功能,這樣就省略了用以支承冷凝器17的部件,從而相應地減輕了車載用冷卻裝置1的重量。
另外,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設有後側梁部件59(參照第5圖、第12圖等)。後側梁部件59在梁部件47的後側離開梁部件47,且與橫向框架部件25平行地延伸。後側梁部件59例如以鋼構成,形成與梁部件47相同的形狀。而且後側梁部件59與梁部件47同樣,其長度方向的左端例如藉由焊接方式與左側的第2框架部件29A接合成一體,其長度方向的右端例如藉由焊接方式與右側的第2框架部件29B接合成一體。
而在車載用冷卻裝置1上,用於向冷卻裝置本體3的冷凝器17送風的送風機(冷凝器用風扇)19在框架部件25、27、29的前側用螺釘透過風扇支承部件21而設置在橫向框架部件25和梁部件47上(參照第4圖、第19圖、第21圖)。
即,風扇支承部件21用螺釘一體地設置在橫向框架部件25和梁部件47上。風扇支承部件21可自由裝拆於橫向框架部件25和梁部件47。冷凝器用風扇19則用螺釘一體地設置在風扇支承部件21上。而且冷凝器用風扇19可自由裝拆於風扇支承部件21。
另外,在車載用冷卻裝置1上,冷凝器17在框架部件25、27、29、55、57的前側用螺釘設置在橫向框架部件25等上。詳細而言,如第4圖等所示,冷凝器17透過第2框架部件29、冷凝器托架23及冷凝器罩61,並且透過中央的縱向框架部件55、冷凝器用托架23及冷凝器罩61而設置於橫向框架部件25等上。
更詳細而言,冷凝器托架23(參照第18圖)用螺釘一體地設置在第2框架部件29和中央的縱向框架部件55上。而且冷凝器托架23可自由裝拆於第2框架部件29或中央的縱向框架部件55。冷凝器罩61則用螺釘一體地設置在冷凝器托架23上。並且冷凝器罩61可自由裝拆於冷凝器托架23。冷凝器17則用螺釘一體地設置在冷凝器罩61上。並且冷凝器17可自由裝拆於冷凝器罩61。
以下更詳細地說明冷卻裝置用框架5。
橫向框架部件25是藉由將細長的矩形平板狀材料在2個部位進行彎折加工,使被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形狀成為「」字形。並且在將冷卻裝置用框架5設置在貨櫃202上時,橫向框架部件25的底板部35位於後側位置,且一對側板部37位於底板部35的前側位置(參照第5圖等)。
第1框架部件27是藉由將細長的矩形平板狀材料在2個部位進行彎折加工,使被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形狀成為「」字形。第1框架部件27在其長度方向中間部的2個部位被彎折成鈍角,由此形成將前後方向延伸部位63、傾斜方向延伸部位65以及上下方向延伸部位67依次連接的形狀(參照第9圖等)。
而在長度方向中間部進行的彎折呈如下狀態:以沿著底板部39的寬度方向(與彎折前的直線狀第1框架部件27之長度方向、以及底板部39之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軸為旋動中心,底板部39厚度方向的底面(與有一對側板部41豎起之面為相反側的面)的交叉角度為小於180°的鈍角(劣角),並且底板部39厚度方向的上面(有一對側板部41豎起側的面)的交叉角度為大於180°的優角。由此,藉由在長度方向中間部進行的2處彎折,可實現如側板部41延伸般的塑性變形。
另外,第1框架部件27的上下方向延伸部位67的端部與橫向框架部件25接合,前後方向延伸部位63的端部與固定部件33接合。並且在將冷卻裝置用框架5設於貨櫃202上時,側板部41位於底板部39的前方或下方位置(參照第5圖等)。
第2框架部件29是藉由將細長的矩形平板狀材料在2個部位進行彎折加工,使被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形狀成為“”字形。第2框架部件29在其長度方向中間部被彎折大致90°,由此形成前後方向延伸部位69和上下方向延伸部位71,成為「L」字形(參照第8圖等)。
而在長度方向中間部進行的彎折呈如下狀態:以沿著底板部43的寬度方向(與彎折前的直線狀第2框架部件29之長度方向、以及底板部43之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軸為旋動中心,底板部43厚度方向的底面(與有一對側板部45豎起之面為相反側的面)的交叉角度為(劣角)90°,並且底板部43厚度方向的上面(有一對側板部45豎起側的面)的交叉角度為(優角)270°。由此,藉由在長度方向中間部進行的1處彎折,可實現如側板部45延伸般的塑性變形。
另外,第2框架部件29的上下方向延伸部位71的端部與橫向框架部件25接合,前後方向延伸部位69的端部與固定部件33接合。並且在將冷卻裝置用框架5設於貨櫃202上時,側板部45位於底板部43的前方或上方位置(參照第5圖等)。
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是在將平板狀的材料按規定形狀切斷後,藉由適當的彎折加工來形成。如第20圖等所示,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具有平板狀的本體部73和一對第1肋75及第2肋77。第1肋75在本體部73的一端部側從本體部73的兩側豎起,第2肋77則在本體部73的另一端部從本體部73豎起。
在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設置於橫向框架部件25上之狀態下,如第22圖所示,一對第1肋75進入橫向框架部件25的內部,本體部73堵塞斷面形狀為「」字形的橫向框架部件25的開口部。由此,在橫向框架部件25上,在設有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的部位就由橫向框架部件25和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實現了斷面形狀「口」字形。第2肋77則將橫向框架部件25的長度方向左端部大致堵塞。
另外,在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設於橫向框架部件25上之狀態下,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僅設置在第1框架部件27與橫向框架部件25間的接合部和該接合部附近(僅為橫向框架部件25的部位),但亦可如第23圖所示,構成為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僅設置在第2框架部件29與橫向框架部件25間的接合部和該接合部附近,還可如第24圖所示,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設置在第2框架部件29與橫向框架部件25間的接合部和該接合部附近、以及第1框架部件27與橫向框架部件25間的接合部和該接合部附近。
而且,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除了設置於橫向框架部件25上外,還可設置於第1框架部件27(接合部的附近)或第2框架部件29(接合部的附近)上。
又,在第22圖~第24圖中表示了設於橫向框架部件25左側的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但在橫向框架部件25的右側也同樣設有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
另外,在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上,也可省略肋75和肋77,而只用平板狀的本體部來構成閉合斷面構成部件。
固定部件33是在將平板狀材料按規定形狀切斷後,藉由適當的彎折加工形成的。如第6圖和第7圖所示,固定部件33具有貨櫃接觸部79、上下方向豎起部81、下側豎起部83、上側豎起部85以及折返部87。
貨櫃接觸部79是在將冷卻裝置用框架5設置於貨櫃202上時與貨櫃202接觸的部位,呈矩形的平板狀。上下方向豎起部81則是在貨櫃接觸部79的一端與貨櫃接觸部79呈正交地豎起。
下側豎起部83形成為矩形,在上下方向豎起部81的下端與貨櫃接觸部79及上下方向豎起部81呈正交地豎起。上側豎起部85形成為矩形狀,在上下方向豎起部81的上端與貨櫃接觸部79及上下方向豎起部81成正交地豎起。折返部87形成為矩形,在上側豎起部85上側的端部(貨櫃接觸部79側的端部)與貨櫃接觸部79平行地豎起。
並且,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第1框架部件27與下側豎起部83接合,第2框架部件29與上側豎起部85接合。
另外,在固定部件33的角部,設有例如用鋼構成的增強部件89、91。上側的增強部件89(參照第10圖等)例如藉由焊接方式一體地設置在固定部件33的貨櫃接觸部79和折返部87上(參照第5圖等)。由此使固定部件33的上側的角部得以增強。下側的增強部件91(參照第11圖等)例如藉由焊接方式一體地設置在固定部件33的貨櫃接觸部79和下側豎起部83上(參照第5圖等)。由此使固定部件33的下側的角部得以增強。
前側梁部件47、後側梁部件59則是藉由將細長的矩形平板狀材料在1個部位進行彎折加工,使被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的形狀成為「L」字形。
第3框架部件49則是藉由將細長的矩形平板狀材料在2個部位進行彎折加工,使被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的形狀成為“”字形。在第3框架部件49上,其長度方向的中間部被彎折大約90°,由此形成前後方向延伸部位93和橫向延伸部位95,形成「L」字形(參照第14圖、第15圖等)。
而在長度方向中間部進行的彎折呈如下狀態:以沿著底板部51的寬度方向(與彎折前直線狀的第3框架部件49的長度方向、以及底板部51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軸為旋動中心,底板部51的厚度方向的底面(與有一對側板部53豎起的面為相反側的面)的交叉角度為(優角)270°,並且底板部51的厚度方向的上面(有一對側板部53豎起側的面)的交叉角度為(劣角)90°。由此,藉由在長度方向中間部進行的1處彎折,可實現如側板部53收縮般的塑性變形。
另外,第3框架部件49的橫向延伸部位95的端部與第2框架部件29接合,前後方向延伸部位93的端部與固定部件33的上下方向豎起部81接觸。並且在將冷卻裝置用框架5設置於貨櫃202上時,側板部53位於底板部51的後方或左右方向(橫向)的中央側(中心側、內側)。
中央的縱向框架部件55是藉由將細長的矩形平板狀材料在2個部位進行彎折加工,使被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的形狀成為「」字形。左右的縱向框架部件57則是藉由將細長的矩形平板狀材料在1個部位進行彎折加工,使被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斷面的形狀成為「L」字形。
冷凝器托架23是藉由將例如用鋼材構成的平板狀材料按規定形狀切斷後進行適當的彎折加工、且在需要時進行焊接而形成的。如第4圖或第18圖等所示,冷凝器托架23被做成矩形的環狀(矩形框狀)。並且3個冷凝器托架23分別在一對第3框架部件49和中央的縱向框架部件55的前方與一對第3框架部件49和中央的縱向框架部件55接合。
風扇支承部件21如第4圖等所示,由例如鋼構成的上側部件(上側的風扇支承部件)和下側部件99組成。上側部件97(參照第19圖等)和下側部件(下側的風扇支承部件,參照第21圖等)藉由將平板狀材料按規定形狀切斷後進行適當的彎折加工而形成。上側部件97和下側部件99之間用螺栓等連結件相互接合。在上側部件97和下側部件99相互接合的狀態下,側視時(從橫向看時)風扇支承部件21呈「」字形。
另外,當在設於貨櫃202上的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設置了風扇支承部件21的狀態下,風扇支承部件21藉由螺栓而與梁部件47及橫向框架部件25接合並向冷卻裝置用框架5的前方突出。並且在風扇支承部件21的前端設有風扇19。
冷凝器罩61在冷凝器托架23的前方藉由螺栓而一體地設於冷凝器托架23上。冷凝器17則設於冷凝器托架23的內側。而風扇19則位於冷凝器17或冷凝器托架23的後方。
外殼2受外殼支承體101的支承,該外殼支承體101藉由焊接方式或螺栓而一體地設於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
雖然第4圖中只示出了右側的冷凝器罩61,但左側也設有冷凝器罩等。同樣,右側也設有風扇支承部件21等。
冷卻裝置用框架部件5是藉由閉合斷面構成部件31來使與橫向框架部件25上的第1框架部件27或第2框架部件29之間的接合部之處形成閉合斷面結構,因此雖然重量比以往的結構更輕,但橫向框架部件25的剛性比以往的結構更高,從而提高了冷卻裝置用框架5的剛性。
即,風扇19或冷凝器17的重量主要由橫向框架部件25來支承,並且該橫向框架部件25的兩端部由第1框架部件27和第2框架部件29來支承,因此無須以往的框架220般的格子狀部分,使冷卻裝置用框架5的結構簡化並實現輕量化。
由此減少了冷卻裝置用框架5的組裝步驟並防止了組裝精度下降。
另外,由於用橫向框架部件25、第1框架部件27及第2框架部件29形成了框形結構,因此當由風扇19或冷凝器17的重量產生的彎折力矩施加到橫向框架部件25上時,就會在橫向框架部件25的兩端部產生較大的彎折力矩。但是,由於在橫向框架部件25上與第1框架部件27或第2框架部件29間的接合部之處為閉合斷面結構,使橫向框架部件25上產生高應力的部位得到了增強,足以承受在橫向框架部件25的兩端部產生的較大彎折力矩。
另外,採用冷卻裝置用框架5時,由於第1框架部件27或第2框架部件29的端部(與橫向框架部件25連接的端部)具有用與第1框架部件27或第2框架部件29的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斷的形態,因此橫向框架部件25容易準確地與第1框架部件27或第2框架部件29進行接合。
另外,由於對第1框架部件27或第2框架部件29的端部(與橫向框架部件25連接的端部)只要直線地切斷即可,因此無須使用特殊的工具、夾具或裝置,容易進行第1框架部件27或第2框架部件29的端部加工。
又由於第1框架部件27或第2框架部件29的端部不是圓弧狀等特殊形狀,而是直線狀(平面狀),因此在對第1框架部件27或第2框架部件29的端部進行加工時,幾乎不會產生必須廢棄的材料(碎片),能夠避免材料的浪費。
另外,採用冷卻裝置用框架5時,由於橫向框架部件25只設置1個,因此可以使冷卻裝置用框架5進一步實現輕量化。
而且,採用冷卻裝置用框架5時,左右設置一對第1框架部件27並且左右設置一對第2框架部件29來支承橫向框架部件25,因此儘管減輕了重量,卻提高了橫向框架部件25的彎折剛性和扭曲剛性。
另外,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藉由將各框架部件25、27、29的斷面形狀做成相同形狀,使各框架部件25、27、29的材料能夠通用,可以提高大量生產時的經濟性。
另外,採用冷卻裝置用框架5時,梁部件47的剛性低於橫向框架部件25的剛性,因此剛性較低的梁部件47就相應地使冷卻裝置用框架5減輕了重量。
另外,採用冷卻裝置用框架5時,第1框架部件27和第2框架部件29是透過固定部件33而設於貨櫃202上的,因此第1框架部件27和第2框架部件29的形狀或固定部件33的形狀簡化,容易將冷卻裝置用框架5設置於貨櫃202上,並且能夠進一步減輕冷卻裝置用框架5的重量、削減零件數量、縮短製作工時。
另外,冷卻裝置用框架5是將金屬平板作彎折加工來構成框架部件的,因此能夠選擇符合所需剛性的金屬平板的厚度和形狀,與用型鋼構成的框架部件相比能夠減輕重量。
另外,採用車載用冷卻裝置1時,是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側(貨櫃202側)支承風扇19,因此與用冷凝器側的支承體來支承風扇的場合相比,能夠使從冷卻裝置用框架5向前方突出(外伸)的部件的重量比以往更輕,使施加到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的彎折力矩值比以往更小。而彎折力矩值減小就相應地減輕了冷卻裝置用框架5的重量。
即,如第26圖所示,以往位於冷卻裝置用框架220前方的冷凝器17是用圖中未示的托架(在冷卻裝置用框架220的前方一體地設置於冷卻裝置用框架220上的托架、冷凝器用支承體)來支承,且用上述托架來支承風扇19。
但是,本實施形態則如第2圖等所示,不透過冷凝器支承體,而是透過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的前方一體地設置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的風扇支承部件21來支承風扇19,因此施加在冷卻裝置用框架5上的彎折力矩值比以往小。
另外,在確定保冷車200的總重量的過程中,由於使用了重量輕的冷卻裝置用框架5來將車載用冷卻裝置1設置在保冷車200上,因此能夠增加保冷車200的貨物裝載重量。另外,由於減輕了保冷車200的重量,因此能夠使保冷車200節省能源。
而且,本實施形態的冷卻裝置用框架5的質量是17kg。而第25圖所示的以往的冷卻裝置用框架220若要得到與本實施例的冷卻裝置用框架5相同的剛性,就需要30.4kg的質量。可見本實施形態的冷卻裝置用框架5能夠比以往減輕約40%的重量。
1...車載用冷卻裝置
2...外殼
2a...排氣口
3...冷卻裝置本體
5...冷卻裝置用框架
7...蒸發器殼體
9...絕熱室
11...蒸發器
13...風扇
15...前方空間
17...冷凝器
19...風扇
21...風扇支承部件
23...冷凝器托架
25...橫向框架部件
27、27A、27B...第1框架部件
29、29A、29B...第2框架部件
31...閉合斷面構成部件
33、33A、33B...固定部件
35...底板部
37...側板部
39...底板部
41...側板部
43...底板部
45...側板部
47...前側梁部件
49、49Aa、49Ab、49Ba、49Bb...第3框架部件
51...底板部
53...側板部
55、57...縱向框架部件
59...後側梁部件
61...冷凝器罩
63...前後方向延伸部位
65...傾斜方向延伸部位
67...上下方向延伸部位
69...前後方向延伸部位
71...上下方向延伸部位
73...本體部
75...第1肋
77...第2肋
79...貨櫃接觸部
81...上下方向豎起部
83...下側豎起部
85...上側豎起部
87...折返部
89、91...增強部件
93...前後方向延伸部位
95...橫向延伸部位
97...上側部件
99...下側部件
101...外殼支承體
200...保冷車
201...承載平臺
202...貨櫃
202a...開口部
203...駕駛室
214、215a...縱向框架部件
215...懸掛部件
220...框架
221、221a...橫向框架部件
221b...支承框架構件
第1圖是顯示設有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車載用冷卻裝置的保冷車概要的圖。
第2圖是顯示車載用冷卻裝置概要的圖。
第3圖是顯示車載用冷卻裝置之冷卻裝置用框架和殼體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
第4圖是顯示設有冷凝器罩等之冷卻裝置用框架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其中省略了閉合斷面構成部件。
第5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側面圖,且是(b)的V方向的向視圖。
第6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之固定部件(左側的固定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底面圖,(d)是左側面圖,(e)是右側面圖。
第7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之固定部件(右側的固定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底面圖,(d)是左側面圖,(e)是右側面圖。
第8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之第2框架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側面圖。
第9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之第1框架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10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增強部件(上側的增強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11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增強部件(下側的增強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12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梁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
第13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橫向框架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
第14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第3框架部件(右側的第3框架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15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第3框架部件(左側的第3框架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16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縱向框架部件(中央的縱向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
第17圖是顯示冷卻裝置用框架的縱向框架部件(左右的縱向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
第18圖是顯示冷凝器托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底面圖,(d)是左側面圖,(e)是右側面圖。
第19圖是顯示風扇支承部件(上側的風扇支承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平面圖,(b)是正面圖,(c)是底面圖,(d)是左側面圖,(e)是右側面圖。
第20圖是顯示閉合斷面構成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左側面圖,(d)是右側面圖。
第21圖是顯示風扇支承部件(下側的風扇支承部件)的概略結構的圖,其中:(a)是正面圖,(b)是平面圖,(c)是側面圖。
第22圖是顯示橫向框架部件與第1框架部件、第2框架部件間的接合部的圖,其中:(a)是第5(b)圖中的XXII部分的放大圖,(b)是(a)中的XXIIB方向的向視圖。
第23圖是顯示變形例的橫向框架部件與第1框架部件、第2框架部件間的接合部的放大圖,其中:(b)是(a)中的XXIII方向的向視圖。
第24圖是顯示變形例的橫向框架部件與第1框架部件、第2框架部件間的接合部的放大圖,其中:(b)是(a)中的XXIV方向的向視圖。
第25圖是顯示以往的冷卻裝置用框架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
第26圖是顯示以往的車載用冷凍裝置概要的示意圖。
5‧‧‧冷卻裝置用框架
25‧‧‧橫向框架部件
27、27A、27B‧‧‧第1框架部件
29、29A、29B‧‧‧第2框架部件
31‧‧‧閉合斷面構成部件
33、33A、33B‧‧‧固定部件
35‧‧‧底板部
37‧‧‧側板部
39‧‧‧底板部
41‧‧‧側板部
43‧‧‧底板部
45‧‧‧側板部
47‧‧‧前側梁部件
49、49Aa、49Ab、49Ba、49Bb‧‧‧第3框架部件
55、57‧‧‧縱向框架部件
59‧‧‧後側梁部件
89、91‧‧‧增強部件

Claims (3)

  1. 一種冷卻裝置用框架,用於對突出地設於保冷車上所裝之貨櫃前面上部的車載用冷卻裝置予以支承,其特徵在於具有:橫向框架部件,該橫向框架部件的斷面形狀形成為開放形狀,沿前述保冷車的左右方向延伸;第1框架部件,該第1框架部件從下方支承前述橫向框架部件,並在前述橫向框架部件的兩端部或該兩端部附近設置一對;第2框架部件,該第2框架部件從上方支承前述橫向框架部件,並在前述橫向框架部件的兩端部或該兩端部附近設置一對,前述第1框架部件與前述第2框架部件是在左右方向上不同的位置設置與前述橫向框架部件的接合部;及閉合斷面構成部件,是用於使對前述橫向框架部件之長邊方向正交之平面上的斷面,在從最接近前述橫向框架部件之兩端部的與前述第1框架部件之接合部或者是與前述第2框架部件之接合部,到最接近前述橫向框架部件之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與前述第1框架部件之接合部或者是與前述第2框架部件之接合部的部位,作成閉合曲線的形狀或是包含閉合曲線部分的形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冷卻裝置用框架,其中前述橫向框架部件的斷面形状形成為「」字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冷卻裝置用框架,其中 前述橫向框架部件只設置1個,且具有與前述橫向框架部件平行地延伸的梁部件,前述梁部件的剛性低於前述橫向框架部件的剛性。
TW100128719A 2011-06-30 2011-08-11 Cooling device frame TWI5462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5723A JP5782308B2 (ja) 2011-06-30 2011-06-30 冷却装置用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0268A TW201300268A (zh) 2013-01-01
TWI546219B true TWI546219B (zh) 2016-08-21

Family

ID=47396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8719A TWI546219B (zh) 2011-06-30 2011-08-11 Cooling device fram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82308B2 (zh)
TW (1) TWI54621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5528B2 (ja) * 1992-09-11 2001-05-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用冷凍ユニット
JP3309737B2 (ja) * 1996-11-01 2002-07-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JP2002254977A (ja) * 2002-01-10 2002-09-11 Zexel Cold Systems Co 車両用冷凍装置
JP3999531B2 (ja) * 2002-02-26 2007-10-3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輸送用冷凍装置
US6907747B2 (en) * 2003-04-30 2005-06-21 Cyril Laizer Refrigeration unit guard device
JP4731283B2 (ja) * 2005-11-04 2011-07-2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車体構造
JP5476805B2 (ja) * 2009-06-10 2014-04-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0268A (zh) 2013-01-01
CN102848881A (zh) 2013-01-02
JP5782308B2 (ja) 2015-09-24
JP2013011426A (ja) 201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3584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110303994B (zh) 底板下罩以及具备该底板下罩的电动车
US9944161B2 (en)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US8973975B2 (en) Structure for front portion of vehicle body
CN103347773B (zh) 车身前部构造
US799736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150251613A1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S20090044554A1 (en) Shut-off valve support member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3358857B (zh) 工程机械
US20150175216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10816674A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5453943B2 (ja)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JP6232453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4575810B2 (ja) 車両のリアトレイ構造
US10259422B2 (en) Hood of vehicle
JP6870588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TWI546219B (zh) Cooling device frame
WO2018008451A1 (ja) サブエンジン式輸送用冷凍ユニット
JP2012144102A (ja) 車両のアッパーバック構造
JP5476805B2 (ja)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TW201518172A (zh) 船舶上糧食庫用冷凍裝置及船舶上糧食庫用冷凍裝置的安裝方法
JP7396217B2 (ja) 電動車両
JP6506030B2 (ja) 電動圧縮機の取付構造
JP5412545B2 (ja)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JP2013159156A (ja) 車体前部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