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7098B -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pads and chemical mechanical grinding methods - Google Patents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pads and chemical mechanical grinding method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7098B
TWI537098B TW100124083A TW100124083A TWI537098B TW I537098 B TWI537098 B TW I537098B TW 100124083 A TW100124083 A TW 100124083A TW 100124083 A TW100124083 A TW 100124083A TW I537098 B TWI537098 B TW I5370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emical mechan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polishing
layer
polishing p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4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1962A (en
Inventor
Kotaro Kubo
Yukio Hosaka
Takahiro Okamoto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01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1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7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70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11Lapping tools
    • B24B37/20Lapping pads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 B24B37/26Lapping pads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apping pad surface, e.g. groov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11Lapping tools
    • B24B37/20Lapping pads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 B24B37/24Lapping pads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the pa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105After-treatment
    • H01L21/31051Planaris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s
    • H01L21/31053Planaris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s involving a dielectric removal ste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205Deposition of non-insulating-, e.g. conductive- or resistive-, layers on insulating layers; After-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 H01L21/321After treatment
    • H01L21/32115Planarisation
    • H01L21/3212Planarisation by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化學機械研磨墊及化學機械研磨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化學機械研磨墊以及使用有該化學機械研磨墊之化學機械研磨方法。
在半導體裝置之製造中,作為能夠形成平坦面之方法,係對於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以下,亦稱為「CMP」)有所矚目。CMP,係在將被製作有元件或配線之晶圓表面(被研磨面)推壓附著在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層上的狀態下,而一面使其相互滑動,一面在化學機械研磨墊上使漿料流下,而進行化學機械性研磨之技術。在此化學機械研磨中,係週知有:依存於化學機械研磨墊之性狀以及特性,在研磨速度、被研磨面之刮痕、被研磨面之面內均一性等上會有大幅度的變化。
作為化學機械研磨墊,例如,在日本特開平11-70463號公報中,係揭示有一種由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等之發泡樹脂所成的化學機械研磨墊,在日本特開2000-34416號公報中,係揭示有一種在非發泡基質(matrix)中使水溶性粒子作了分散的化學機械研磨墊。又,在日本專利第3769581號公報中,係揭示有一種技術,其係在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層處設置有用以發揮良好之研磨特性的凹部,並且藉由使該凹部之側面乃至於底面等的內面具有良好平滑性,而提升了漿料之流動性。
然而,前述一般之在研磨層的表面上設置有凹部的化學機械研磨墊,當在化學機械研磨工程中涵蓋長時間地而被暴露在漿料中的情況時,會有由於漿料中所包含之水分等的成分從該凹部之內面而侵入,而引起該凹部之變形的情況。若是被設置在研磨層之表面處的凹部產生變形,則可能會引起像是在化學機械研磨時之被研磨面的刮痕或者是漿料之分配功能以及廢棄物之排出功能的降低等等之研磨特性的降低。
因此,本發明之數種形態,係為對於上述之課題作解決,而提供一種就算是在涵蓋長時間地而暴露在漿料中的情況時亦能夠維持良好之研磨特性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以及使用有該化學機械研磨墊之化學機械研磨方法。
本發明,係為用以解決上述之課題的至少一部份所進行者,並能夠作為以下之形態或者是適用例而實現之。
[適用例1]
本發明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的其中一種形態,係為具備有研磨層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其特徵為:在前述研磨層之供以進行研磨的表面上,係被設置有凹部,前述研磨層,係至少具備有包含前述凹部之內面的表層部,相對於當將以並不與前述表層部相交叉的面來切斷前述研磨層時的剖面在23℃之水中浸漬了1小時後的前述剖面處之平均開口率D2(%),將前述研磨層在23℃之水中浸漬了1小時後之前述凹部的內面處之平均開口率D1(%)的比例(D1/D2),係為0.01以上0.5以下。
[適用例2]
在適用例1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中,前述平均開口率D1(%)係可設為0.1%以上20%以下。
[適用例3]
在適用例1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中,前述平均開口率D2(%)係可設為10%以上50%以下。
[適用例4]
在適用例1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中,前述凹部的內面處之表面粗度(Ra),係可設為1μm以上10μm以下。
[適用例5]
在適用例1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中,係可設為:藉由以X線光電子分光法(XPS)來對於前述研磨層之供以研磨的表面進行元素分析一事所算出的矽原子濃度或者是氟原子濃度,係為0.5atom%以上10atom%以下。
[適用例6]
在適用例1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中,係可設為:藉由以X線光電子分光法(XPS)來對於前述凹部之內面進行元素分析一事所算出的矽原子濃度或者是氟原子濃度,係為0.5atom%以上10atom%以下。
[適用例7]
本發明之化學機械研磨方法的其中一種形態,其特徵為:係使用如適用例1乃至適用例6中之任一例所記載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來進行化學機械研磨。
本發明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由於就算是在化學機械研磨工程中而涵蓋長時間的暴露在漿料中,亦能夠將從被設置於研磨層處之凹部的內面所侵入的漿料成分降低,因此,係能夠維持良好的研磨特性。又,本發明之化學機械研磨方法,由於係使用有前述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因此,就算是在化學機械研磨工程中而涵蓋長時間地暴露在漿料中,亦能夠恆常發揮一定之研磨性能。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合適的實施形態作詳細說明。另外,本發明,係並不被限定於下述之實施形態,而亦包含有在不對於本發明之要旨作變更的範圍內所實施之各種變形例。
1.化學機械研磨墊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的構成,只要至少在其中一面上具備有研磨層,則並不特別作限定。在前述研磨層之供以進行研磨的表面(以下,亦稱作「研磨面」)上,係被設置有凹部。又,前述研磨層,係至少具備有包含前述凹部之內面的表層部。以下,參考圖面,針對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的其中一例作說明。
圖1,係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的其中一例作模式性展示的剖面圖。如圖1中所示一般,化學機械研磨墊100,係包含有研磨層10、和被形成在研磨層10之與研磨裝置用定盤14相接觸之面側的支持層12。
1.1.研磨層
研磨層10之平面形狀,雖並未特別限定,但是例如係可設為圓形狀。當研磨層10之平面形狀為圓形狀的情況時,其之大小,較理想係為直徑150mm~1200mm,更理想係為直徑500mm~1000mm。研磨層10之厚度,較理想係為0.5mm~5.0mm,更理想係為1.0mm~4.0mm,特別理想係為1.5mm~3.5mm。
圖2,係為圖1中之區域I的擴大圖,並為對於研磨層10之詳細的形狀作模式性展示之剖面圖。如圖2中所示一般,在研磨面20處,係被設置有複數之凹部16。凹部16,係具備有下述之功能:亦即是,將在化學機械研磨時所被供給之漿料作保持,並將此均一地分配至研磨面20上,同時,成為用以使研磨屑或者是以使用之漿料等的廢棄物暫時性的滯留並排出至外部之路徑。
凹部16之剖面形狀,雖並未特別限定,但是,例如係可設為由平坦之側面以及底面所形成的形狀、多角形形狀、U字形狀、V字形狀等。凹部16之深度a,較理想係可設為0.1mm以上,更理想係可設為0.1mm~2.5mm,特別理想係可設為0.2mm~2.0mm。凹部16之寬幅b,係可設為0.1mm以上,更理想係可設為0.1mm~5.0mm,特別理想係可設為0.2mm~3.0mm。在研磨面20處,相鄰接之凹部16的間隔c,較理想係可設為0.05mm以上,更理想係可設為0.05mm~100mm,特別理想係可設為0.1mm~10mm。又,身為凹部之寬幅和相鄰接之凹部之和的節距d,較理想係可設為0.15mm以上,更理想係可設為0.15mm~105mm,特別理想係可設為0.6mm~13mm。藉由形成具備有上述範圍之形狀的凹部16,係能夠容易地製造出在被研磨面之刮痕降低效果上為優良並且壽命為長之化學機械研磨墊。
前述各理想範圍,係可設為各個間之組合。亦即是,例如,係以深度a為0.1mm以上、寬幅b為0.1mm以上、間隔c為0.05mm以上為理想,而以深度a為0.1mm~2.5mm、寬幅b為0.1mm~5.0mm、間隔c為0.05mm~100mm為更理想,又以深度a為0.2mm~2.0mm、寬幅b為0.2mm~3.0mm、間隔c為0.1mm~10mm為特別理想。
如圖2中所示一般,研磨層10,係由表層部10a以及深層部10b所構成。在化學機械研磨墊100之使用前的階段時,表層部10a,係以包含有研磨面20以及凹部16之內面的方式而被形成。但是,若是持續使用化學機械研磨墊100,則由於包含有研磨面20之表層部10a係會逐漸磨耗,因此,會成為僅殘存有包含凹部16之內面的表層部10a。故而,無關於化學機械研磨墊100之使用階段的狀態,研磨層10至少均會殘存有包含凹部16之內面的表層部10a。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謂「凹部之內面」,係指如同側面以及底面一般之在凹部處的內部之面。
前述表層部10a,雖並未特別限定,但是,係以身為從研磨面20或者是凹部16之內面起而100μm以下之區域為理想,又以身為10μm以下之區域為更理想。另外,所謂深層部10b,係指研磨層10中之表層部10a以外的區域。
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100,係具備有下述一般之特徵。首先,將把研磨層10在23℃之水中而浸漬了1小時後的凹部16之內面處的平均開口率(%),設為D1。另一方面,準備將研磨層10以並不與表層部10a相交叉之面而作了切斷的剖面,並將把該剖面在23℃之水中而浸漬了1小時後之前述剖面處的平均開口率(%),設為D2。於此情況,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100的相對於D2之D1的比例(D1/D2),係成為0.01以上0.5以下。另外,比例(D1/D2),係以成為0.1以上0.4以下為更理想。
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100,係藉由具備有前述一般之特徵而能夠達成下述一般之作用效果。在研磨層10處之研磨面20,係可藉由以修整(dressing)或者是磨耗而使表層部10a消失並使深層部10b露出於表面,來設為具備有更大之平均開口率的面。其結果,研磨面20之漿料保持功能係提升,而能夠將研磨速度提升。另一方面,在研磨層10處之凹部16的內面,由於就算是經過修整或者是磨耗,平均開口率更小之表層部10a亦並不會消失,因此,係能夠將漿料成分之從凹部16的內面而侵入至研磨層10之內部的情況降低。其結果,係能夠對由於研磨層10吸收漿料成分而膨脹濕潤所導致的凹部16之變形有效地作防止,就算是涵蓋長時間地進行化學機械研磨工程,也不會有研磨特性劣化的情況,而為理想。當比例(D1/D2)超過0.5的情況時,由於平均開口率D1和D2之差係為過小,因此,就算是使深層部10b露出於表面,漿料保持功能亦並不會提升,或者是會有由於漿料成分從凹部16之內面侵入至研磨層10之內部而引起凹部16之變形的情況。
圖3,係為圖1中之區域I的擴大圖,並為對於化學機械研磨墊100之使用後的研磨層10之詳細的形狀作模式性展示之剖面圖。如圖3中所示一般,若是持續使用化學機械研磨墊100,則會由於修整或者是磨耗而使表層部10a消失並使深層部10b’露出於表面,但是,此時在研磨面20處,不僅是深層部10b’,連表層部10a’也會露出於表面。若是以此種狀態之研磨面20來進行CMP,則由於在表層部10a’和深層部10b’處之平均開口率係為相異,因此,會依存於研磨面20之部位而產生漿料保持性能的差異,而會有產生刮傷等之研磨傷的情況。
在圖3中所示一般的狀態下,若是比例(D1/D2)係成為前述範圍,則由於係能夠將依存於研磨面20之部位所導致的漿料保持性能之差異縮小,因此,係能夠降低刮傷等之研磨傷的發生。若是比例(D1/D2)為未滿0.01,則由於在表層部10a’和深層部10b’處之平均開口率的差異係為過大,因此,會依存於研磨面20之部位而產生漿料保持性能的差異,而會有產生刮傷等之研磨傷的情況。
前述平均開口率D1(%),係以身為0.1%以上20%以下為理想,又以身為1%以上15%以下為更理想。若是平均開口率D1成為前述範圍,則係容易得到將從凹部16之內面而對於研磨層10內部的漿料成分之侵入降低的效果。故而,由於就算是在使用有身為砥粒之水分散體的漿料之化學機械研磨中,亦能夠將從凹部16之內面所對於研磨層10內部之漿料成分的侵入降低,因此,係能夠防止凹部16之變形。其結果,係能夠將化學機械研磨工程中之被研磨面的刮傷降低,並且亦不會損及漿料之分配功能以及廢棄物之排出功能,因此係有能夠維持安定之研磨特性的情況。又,就算是在由於經過化學機械研磨工程而使得研磨層10有所磨耗的情況時,亦由於凹部16之內面並不會因為磨耗而消失,因此係能夠將從凹部16之內面所對於研磨層10內部之漿料成分的侵入降低。其結果,係能夠對由於研磨層10吸收漿料成分而膨脹濕潤所導致的凹部16之變形有效地作防止,就算是涵蓋長時間地進行化學機械研磨工程,也不會有研磨特性劣化的情況,而為理想。
前述平均開口率D1(%),係能夠如同下述一般地來測定。首先,在容器中裝入23℃的水。接著,將研磨層10在該水中作1小時的浸漬。此時,當在研磨層10中包含有水溶性粒子的情況時,該水溶性粒子會溶解於水中,藉由此,會形成開口部。之後,選定凹部16之內面中的任意3點(例如1mm×1mm的矩形之範圍),並使用顯微鏡(例如,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型式「VH-6300」)來得到將該範圍作了175倍之擴大的畫像。藉由畫像處理軟體(例如Image Analyzer V20LAB Ver. 1.3)來對於所得到之畫像進行處理,並分別求取出前述3點之開口部的面積,而計算出該平均值。之後,藉由下述式(1)來計算出平均開口率D1(%)。
平均開口率D1(%)=(開口部之面積的平均值/畫像全體之面積)×100……(1)
前述平均開口率D2(%),係以身為10%以上50%以下為理想,又以身為20%以上40%以下為更理想。若是平均開口率D2(%)成為前述範圍,則藉由以修整(dressing)或者是磨耗而使表層部10a消失並使深層部10b露出於表面,係能夠將研磨面20設為具備有更大之平均開口率的面。其結果,研磨面20之漿料保持功能係提升,而能夠將研磨速度提升。又,若是平均開口率D2(%)成為前述範圍,則深層部10b自身之構造係成為強固,就算是在形成了凹部16的情況時,凹部16之形狀亦係被保持為原樣。藉由此,會有能夠使被研磨面之平坦性提升的情況。
前述平均開口率D2(%),係能夠如同下述一般地來測定。首先,藉由以並不與研磨層10之表層部10a相交叉的面來切斷該研磨層10,而製作出剖面。作為如此這般所製作出之剖面的具體例,當如同圖2中所示一般之情況(亦即是,殘存有包含研磨面20之表層部10a的情況)時,例如,係可列舉出以相對於研磨面20而略平行之面來作了切斷的剖面22。另一方面,當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的情況(亦即是,包含研磨面20之表層部10a係消失,而深層部10b’露出於表面的情況)時,例如,係可列舉出以相對於研磨面20而略平行之面來作了切斷的剖面24、以相對於研磨面20而略垂直之面來作了切斷的剖面26、將凹部16和其之相鄰接的凹部16之間以斜方向來作了切斷的剖面28。另外,雖係使用圖2以及圖3來對於以並不與研磨層10之表層部10a交叉之面來作了切斷的剖面之例作了具體說明,但是,當然的,只要是以並不與研磨層10之表層部10a交叉之面來作了切斷的剖面,則該剖面係並不被限定於前述之具體例。如此這般所製作出之剖面,係成為深層部10b之剖面。接著,在容器中裝入23℃的水,並將所得到之剖面在該水中作1小時的浸漬。於此之後,係能夠藉由使用與前述之平均開口率D1(%)相同的方法,來求取出平均開口率D2(%)。
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較理想,在由X線光電子分光法(XPS)所進行之元素分析中,藉由以相對於前述研磨層之供以進行研磨的表面而為90°之光電子取出角度來對於將X線照射在研磨層之供給研磨的表面上所產生之光電子作測定一事,所計算出之矽原子濃度或者是氟原子濃度,係為0.5atom%以上10atom%以下。亦即是,只要是圖1中所示之化學機械研磨墊100,則在表層部10a處之矽原子濃度或者是氟原子濃度,可以說係以成為0.5atom%以上10atom%以下為理想。
另外,在表層部10a處之矽原子濃度,係以成為1atom%以上9atom%以下為理想,又以成為1.5atom%以上7atom%以下為更理想。又,在表層部10a處之氟原子濃度,係以成為1atom%以上9atom%以下為理想,又以成為1.5atom%以上7atom%以下為更理想。若是在表層部10a處之矽原子濃度或者是氟原子濃度成為前述範圍,則由於在表層部10a處之疏水性和親水性的平衡度係成為良好,因此,不會損及在研磨工程中之漿料保持功能,且能夠對於漿料之從表層部10a而浸透至深層部10b的情況作妨礙。
在表層部10a處之矽原子濃度和氟原子濃度的合計,從易於得到上述之效果的觀點而言,係以成為0.5atom%以上10atom%以下為理想,又以成為1atom%以上9atom%以下為更理想。
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100,當具備有在凹部16之內面處的矽原子濃度或者是氟原子濃度成為0.5atom%以上10atom%以下的表層部10a的情況時,就算是在研磨工程中而研磨面20有所磨耗,存在於該內面處之表層部10a亦不會由於磨耗而消失。故而,存在於該凹部16處之表層部10a,係能夠在研磨工程中而對於漿料從凹部16之內面浸透至深層部10b處的情況作妨礙。其結果,係能夠對由於深層部10b吸收水分而膨脹濕潤所導致的凹部16之變形有效地作防止,就算是涵蓋長時間地進行研磨工程,也不會有研磨特性劣化的情況,而為理想。
又,在研磨層10之深層部10b處的矽原子濃度以及氟原子濃度,從對於在研磨工程中之被研磨物的污染作抑制的觀點來看,係以成為0atom%以上0.1atom%以下為理想。另外,深層部10b,從上述之觀點來看,係以並不包含矽以及氟為更理想。
在深層部10b處之矽原子濃度以及氟原子濃度,例如係可如同下述一般地求取出來。首先,對於研磨層10之供以進行研磨的表面進行氬離子蝕刻,而將研磨層10之表層部10a完全除去並使深層部10b露出。接著,使用XPS來對於深層部10b之表面照射X線,並將所產生了的光電子藉由相對於深層部10b而成90°之光電子取出角度來進行測定,藉由此,而能夠將在深層部10b處之矽原子濃度以及氟原子濃度計算出來。
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矽原子濃度以及氟原子濃度,係分別為代表在將藉由XPS所測定了的具備有碳原子之原子號碼以上的原子號碼之全部的原子數定量值之合計設為了100atom%時的矽或者是氟之原子數的比例。存在於研磨層10中之矽原子濃度以及氟原子濃度,係經由使用XPS而作測定,而XPS之原理係概略如下所述。
XPS,係為對於藉由X線之照射而從試料所放出的光電子之能量作測定的分光法。光電子,由於在大氣中會立刻與分子碰撞並散射,因此,係有必要將裝置預先設為真空。又,在固體試料之深處所放出的光電子,係會在試料內散射而無法從表面脫出。故而,XPS,由於係成為僅對於從試料表面而來之光電子作測定,因此,作為表面分析法,係為有效。
所觀測到的光電子之運動能量E,係為從hν-EK而更進而減去了用以使電子移動至試料表面之外部的能量Φ後之值,亦即是,係可表現為:
E=hν-EK-Φ ...(2)
。但是,h係為普朗克常數,ν係為振動數,EK係為電子之結合能量。根據上述式(2),可以得知,E之值係會隨著激勵源之X線的能量而有所相異。電子能量之測定法,雖並未特別限定,但是,作為代表性者,係存在有將電子引導至靜電場中並僅將描繪出一定軌道者檢測出來的靜電場型。
藉由XPS,係可測定出電子之結合能量EK。此結合能量,由於基本上係為元素所固有之值,因此,係可特定出元素之種類。又,亦可根據光電子頻譜之強度來對各元素作定量。
另外,雖然所入射之X線係會從試料之表面而進入至內部,但是,由於被激勵之光電子的平均自由路徑係為0.1nm~數nm而為小,因此,係成為僅會從試料之表面近旁而放出光電子。藉由此,係成為能夠進行試料之表面近旁的分析。然而,當被形成在試料之表面近旁的層係涵蓋數層地存在一般的情況時,就算是對於該層之微量的組成作觀測,亦會有無法正確地檢測出來的情況。此係因為,在XPS中,係對於將從表面起而數十的範圍作了平均化後之組成的相對量作觀測之故。在如此這般而對於從表面起之數層的組成作觀測的情況時,係可對於光電子之脫離深度的角度依存性作利用。亦即是,雖然光電子係等向性地被從試料表面放出,但是,依存於光電子之取出角度,光電子之從固體表面的脫離深度係會相異。若是對於此現象作利用,則藉由將光電子取出角度設為相對於試料表面而成90°,脫離深度係成為最大,而能夠得到在試料之表面中的更深之部分的資訊。另外,所謂「光電子取出角度」,係指試料表面和檢測器之間所成的角度。
作為在XPS中所使用之裝置,只要是能夠對存在於試料之表面的元素之定性、定量以及化學狀態作分析者,則並未特別限定,但是,例如係可列舉出ULVAC-PHI公司製之型式「Quantum2000」等。
又,凹部16的內面之表面粗度(Ra),係以成為1μm以上10μm以下為理想。若是凹部16之內面的表面粗度(Ra)成為前述範圍,則可以說係成為在凹部16之內面而實質性並不存在有會於化學機械研磨時而成為刮傷之原因一般的凹凸之狀態。當在凹部16之內面存在有凹凸、特別是存在有大的凸部(例如,在凹部16之形成時所產生的切削殘餘部)的情況時,於進行CMP時,會有由於該凸部之脫離而引起被研磨面之刮傷的情況。進而,像是此脫離了的凸部由於研磨中之壓力或者是摩擦熱等而被壓縮等等所形成之異物、或者是脫離了的凸部和研磨屑、漿料中之固形成份等作用所形成之異物,亦會有引起刮傷的情況。又,在修整時,亦會有前述凸部脫離並導致相同之問題的情況。
又,若是凹部16之內面的表面粗度(Ra)成為前述範圍,則除了能夠防止刮傷以外。亦能夠以良好的效率來發揮作為前述凹部之功能(特別是將漿料分配至研磨面上之功能以及將廢棄物排出至外部之功能)。
凹部內面之表面粗度(Ra),係能夠如同下述一般地來測定。首先,針對使用前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的被設置在研磨層處之凹部的內面之任意部位,來使用表面粗度測定機(例如,MITUTOYO股份有限公司製,「SURFTEST」),而以速度0.5mm/s、基準長度0.8mm的條件來針對縱方向以及橫方向而分別對於5區間的粗度曲線作了2次測定。根據所得到之粗度曲線,而將從平均線起直到測定曲線為止的偏差之絕對值的平均作為凹部內面之表面粗度(Ra)。
圖4,係為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100的平面圖。如圖4中所示一般,凹部16,係能夠形成為從研磨面20之中心起朝向外緣方向而逐漸將直徑擴大的複數之同心圓狀。
圖5,係為第1變形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200的平面圖,並為與圖4相對應之圖。第1變形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200,除了被設置為環狀之複數的凹部16以外,亦更進而包含有從研磨面20之中心起來朝向外緣方向而以輻射狀延伸之複數的凹部17以及凹部18,在此點上,係與化學機械研磨墊100相異。於此,所謂中心部,係指被將研磨層之重心作為中心的半徑50mm之圓所包圍的區域。凹部17以及凹部18,係只要從此「中心部」中的任意之位置起來朝向外緣方向延伸即可,其形狀,例如係可為直線狀、亦可為圓弧狀、或者是亦可為將此些作了組合之形狀。凹部17以及凹部18之剖面形狀,係可設為與上述之凹部16相同。關於第1變形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200的其他構成,由於係與使用圖1乃至圖3所說明了的研磨層10之構成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圖6,係為第2變形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300的平面圖,並為與圖4相對應之圖。第2變形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300,除了被設置為環狀之複數的凹部16以外,亦更進而包含有從研磨面20之中心起來朝向外緣方向而以輻射狀延伸之複數的凹部19,在此點上,係與上述之化學機械研磨墊100相異。凹部19之剖面形狀,係可設為與上述之凹部16相同。關於第2變形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300的其他構成,由於係與使用圖1乃至圖3所說明了的研磨層10之構成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以上,雖係針對凹部之平面形狀作了說明,但是,凹部之平面形狀,並非特別被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而可依據被研磨對象來適宜地設為最適當之形狀。凹部之平面形狀,例如,係可為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等之多角形狀,或者是亦可設為橢圓形、螺旋狀等。又,關於被設置在研磨面上之凹部的數量,亦並未特別限定。
研磨層10,只要是能夠達成本案發明之目的,則不論是藉由何種之素材來構成均可。如同前述一般,凹部16,係具備有在化學機械研磨時而保持漿料並使研磨屑暫時性地滯留之功能。為了在化學機械研磨時而涵蓋長時間地維持漿料之保持功能以及研磨速度,較理想,在進行化學機械研磨時,於研磨層10處係被形成有空孔,因此,較理想。研磨層10,係為由被分散有水溶性粒子之非水溶性基質所成的素材、或者是由空孔被作了分散之非水溶性基質所成的素材,例如係為發泡體等。
1.2.支持層
支持層12,在化學機械研磨墊100中,係用以將研磨層10支持在研磨裝置用定盤14上。支持層12,係可為接著層,亦可為於兩面具備有接著層之緩衝層。
接著層,例如係可由黏著薄片所成。黏著薄片之厚度,係以成為50~250μm為理想。藉由具備有50μm以上之厚度,係能夠將從研磨層10之研磨面20側而來的壓力作充分的舒緩,藉由具備有250μm以下之厚度,係能夠得到在不使凹凸對於研磨性能造成影響的程度下而具備有均一之厚度的化學機械研磨墊100。
作為黏著薄片之材質,只要是能夠將研磨層10固定在研磨裝置用定盤14上,則並不特別作限定,但是,較理想,係為彈性率較研磨層10更低之丙烯酸系或者是橡膠系的材質。
黏著薄片之接著強度,只要是能夠將化學機械研磨墊100固定在研磨裝置用定盤14上,則並不特別作限定,但是,當以「JIS Z0237」之規格來對於黏著薄片之接著強度作了測定的情況時,其接著強度,較理想係為3N/25mm以上,更理想係為4N/25mm以上,特別理想係為10N/25mm以上。
緩衝層,只要是由相較於研磨層10而硬度更低之材質所成,則對於其之材質,係並不特別作限定,亦可為多孔質體(發泡體)或者是非多孔質體。作為緩衝層,例如,係可列舉出將發泡聚胺酯等作了成形之層。緩衝層之厚度,較理想係為0.1mm~5.0mm,更理想係為0.5mm~2.0mm。
2.化學機械研磨墊之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例如係可藉由使用有模具之成型方法、或者是藉由藉由非發泡性之材料來將研磨層之表面作塗布的方法,來製造之。以下,針對化學機械研磨墊之製造方法的其中一例作說明。
首先,製作出聚胺酯發泡體等之發泡樹脂塊,之後,將其作切片。接著,藉由切削等之手段,來在該發泡樹脂塊之表面上製作凹部,之後,進而在該表面上塗布非發泡性之材料。若依據此種製造方法,則藉由在凹部之內面塗布前述材料,而形成表層部,而能夠製造出前述之化學機械研磨墊。
又,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係亦可經由包含有準備至少包含有聚胺酯之組成物之工程和使用模具來成型前述組成物之工程的方法,而製造出來。另外,前述模具之表面,從能夠有效率地製造前述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的觀點來看,係以藉由包含有從矽以及氟所選擇了的至少一種之元素的材料來作被覆為理想。以下,針對使用有模具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之製造方法的其中一例作說明。
首先,準備用以成型研磨層之模具。模具之材質,雖並未特別限定,但是,例如係可列舉出鋁、碳鋼、工具鋼、陶瓷等。所使用之模具的表面形狀,雖然就算是平坦亦無妨,但是,係以具備有用以成型如同「1.化學機械研磨墊」之項中所說明一般的凹部形狀之凹部圖案為理想。藉由在模具處具備有凹部圖案,係能夠將前述凹部圖案以良好效率來轉印至被成型之研磨層上。
前述凹部圖案之形狀,係並未特別限定,例如係可在俯視時而成為螺旋狀、環狀、格子狀等。當前述凹部圖案之平面形狀為環狀的情況時,該環之直徑,係以成為1mm~1100mm為理想,又以成為1mm~1000mm為更理想,又以成為2mm~850mm為特別理想。又,當前述凹部圖案之平面形狀為螺旋狀、環狀或者是格子狀的情況時,凹部之寬幅,係以成為0.1mm~5.0mm為理想,又以成為0.2mm~3.0mm為更理想。凹部之深度,係無關於凹部圖案之形狀,而以成為0.1mm~2.5mm為理想,又以成為0.2mm~2.0mm為更理想,又以成為0.2mm~1.5mm為特別理想。此些之凹部圖案,係可僅形成為1根線或者是1個,亦可形成為2根以上的線或者是2個以上。
又,模具表面之算術表面粗度(Ra)從將研磨層之對於模具的剝離性之提升的觀點來看,係以成為20μm以下為理想,又以成為15μm以下為更理想。模具表面之算術表面粗度,例如係可藉由光學式表面粗度測定裝置或者是接觸式表面粗度測定裝置等來作測定。作為前述光學式表面粗度測定裝置,例如係可列舉出3維表面構造解析顯微鏡、掃描型雷射顯微鏡、電子線表面形態解析裝置等。作為前述接觸式表面粗度測定裝置,例如係可列舉出觸針式表面粗度計等。
接著,準備至少包含有聚胺酯之組成物。作為聚胺酯,雖並未特別限定,但是,係以使用熱可塑性聚胺酯為理想。在此種組成物中,亦可因應於需要,而添加水溶性粒子、交聯劑、交聯助劑、有機填充物、無機填充物等的添加劑。
接下來,在前述模具中填充前述組成物,並藉由壓縮成型、押出成型等之手段來成型研磨層。當在前述組成物中添加有交聯劑的情況時,只要將前述模具預先加熱至較理想為160℃~220℃、更理想為170℃~210℃之溫度,來使其交聯並成型即可。另一方面,當在前述組成物中並未添加交聯劑的情況時,只要使用將作了可塑化之組成物藉由衝壓機或者是射出成型機來成型並使其冷卻固化的方法、或者是利用具備有T模之押出機來進行可塑化、薄片化之方法,來進行成型即可。當所使用之模具的表面形狀為平坦的情況時,係只要在成型後藉由切削等之手段來形成凹部即可。
最後,在所得到之研磨層的表面上塗布非發泡性之材料。藉由此,能夠在研磨層之表面(研磨面、凹部之內面)上形成表層部。作為能夠塗布之非發泡性的材料,係以包含有從矽以及氟中所選擇之至少一種元素的材料為理想,具體而言,係可列舉出包含有從矽、矽膠、二氧化矽、氮化矽、矽酸、碳化矽、矽酸鹽、矽樹脂、有機矽烷、氧化矽、氫化矽烷、碳矽炔、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氟樹脂、金屬氟化物、非金屬氟化物所選擇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
另外,當使用有模具的情況時,若是採用如同前述一般地預先在模具表面上塗布包含有從矽以及氟所選擇之至少一種的元素之材料並成型研磨層的方法,則係為有效率,而為理想。
又,在所使用之模具處,係可任意地進行將包含有從矽以及氟所選擇之至少一種的元素之材料作塗布以外之表面處理。作為任意之表面處理,例如,係可列舉出電鍍敷、熔融鍍敷、擴散鍍敷、蒸鍍鍍敷、無電解鍍敷、熔射、化成處理、火焰硬化(hardening)、高頻硬化、侵碳、氮化、電子束硬化、雷射硬化、珠擊等。
3.使用有化學機械研磨墊之化學機械研磨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方法,其特徵為:係使用前述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來進行化學機械研磨。前述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由於就算是在化學機械研磨工程中而涵蓋長時間的暴露在漿料中,亦能夠將從被設置於研磨層處之凹部的內面所侵入的漿料成分降低,因此,係能夠維持良好的研磨特性。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方法,由於係使用有此種化學機械研磨墊,因此,就算是在化學機械研磨工程中而涵蓋長時間地暴露在漿料中,亦能夠恆常發揮一定之研磨性能。
在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方法中,係可使用市面販賣之化學機械研磨裝置。作為市面販賣之化學機械研磨裝置,例如,係可列舉出:型式「EPO-112」、型式「EPO-222」(以上,EBARA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型式「LGP-510」、型式「LGP-552」(以上,LAPMASTER SFT公司製);型式「Mirra」(APPLIED MATERIALS公司製)等。
又,作為漿料,係可因應於研磨對象(銅膜、絕緣膜、低介電率絕緣膜等)來適宜選擇最適當者。
4.實施例 4.1.實施例1
將熱可塑性聚胺酯(BASF公司製,商品名「Elastollan 1174D」)35質量部、熱可塑性聚胺酯(BASF公司製,商品名「Elastollan NY97A」)35質量部、作為水溶性粒子之β-還糊精(鹽水港精糖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戴克西帕爾(音譯)β-100」)30質量部,藉由被加熱至180℃之擠壓機來作混練並得到熱可塑性聚胺酯組成物。接著,準備具備有寬幅0.5mm、高度1.4mm、節距1.5mm之同心圓狀的肋,並且在表面上被施加有約1μm之矽系樹脂塗裝的材質S55C之模具。將所得到之組成物填充在此模具中,並以180℃來進行壓縮成型,藉由此,而得到具備有寬幅0.5mm、深度1.4mm、節距1.5mm的凹部之直徑845mm、厚度3.1mm的圓盤形狀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在所得到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的表面,係並未辨識出缺損,而成型性係為良好。
將前述化學機械研磨墊在23℃之水中浸漬1小時,之後,選定被形成在研磨面處之凹部的內面中之任意3點(例如1mm×1mm的矩形之範圍),並使用顯微鏡(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型式「VH-6300」)來分別得到將該範圍作了175倍之擴大的畫像。藉由畫像處理軟體(例如Image Analyzer V20LAB Ver. 1.3)來對於所得到之畫像進行處理,並分別求取出前述3點之開口部的面積,而計算出該平均值。根據該值,來藉由下述式(1)而計算出平均開口率D1(%)。將其結果展示於表1。
平均開口率D1(%)=(開口部之面積的平均值/畫像全體之面積)×100……(1)
又,以並不與所得到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的表層部相交叉的任意之面來進行切斷,而製作出剖面,並藉由切片機(Microtome)來使該剖面成為平滑。之後,將所得到之剖面在23℃之水中浸漬1小時,之後,選定被形成在該剖面處之任意3點(1mm×1mm的矩形之範圍),並使用顯微鏡(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型式「VH-6300」)來分別得到將該範圍作了175倍之擴大的畫像。關於此之後之操作,係與前述平均開口率D1(%)之算出方法相同的,來求取出平均開口率D2(%)。將其結果展示於表1。
針對被形成在研磨面處之凹部的內面之任意部位,來使用表面粗度測定機(MITUTOYO股份有限公司製,「SURFTEST」),而以速度0.5mm/s、基準長度0.8mm的條件來針對縱方向以及橫方向而分別對於5區間的粗度曲線各作了2次測定。根據所得到之粗度曲線,而將從平均線起直到測定曲線為止的偏差之絕對值的平均作為表面粗度(Ra)而求取出來。將其結果展示於表1。
將在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上之研磨層的表層部之任意3點處而藉由使用X線光電子分光裝置(ULVAC-PH1公司製、型式「Quantum2000」)來進行測定一事所算出之矽原子濃度以及氟原子濃度的平均值,展示於表1中。
又,在X線光電子分光裝置內,對於在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層處的表層部,而以加速電壓5kV的條件來進行了5分鐘之氬離子蝕刻。將在所得到了的被蝕刻面(深層部)之任意3點處而藉由使用X線光電子分光裝置來進行測定一事所算出之矽原子濃度以及氟原子濃度的平均值,展示於表1中。
將藉由上述之製造方法所製作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裝著在化學機械研磨裝置(APPLIED MATERIALS公司製,「Applied Reflexion LK」)上,並以下述之條件而反覆進行了研磨試驗。將在以下述條件所進行了的第10枚之研磨試驗中的研磨速度之評價結果和第200枚之研磨試驗中的研磨速度之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另外,當研磨速度為200nm/分以上的情況時,係判斷研磨特性為良好,並記載為「○」。當研磨速度為未滿200nm/分的情況時,係判斷研磨特性為不良,並記載為「×」。
〈初期修整〉
‧定盤旋轉數:120rpm
‧去離子水供給量:100mL/分。
‧研磨時間:600秒
〈研磨速度評價〉
將12吋之附有PETEOS膜的晶圓作為被研磨體,而以下述之條件來進行了化學機械研磨。另外,所謂PETEOS膜,係為將四乙基矽酸(TEOS)作為原料,並以作為促進條件而利用有電漿的化學氣相成長法來進行了成膜的氧化矽膜。
‧定盤旋轉數:120rpm
‧研磨頭旋轉數:36rpm
‧研磨頭推壓壓力:240hPa
‧漿料供給量:300mL/分
‧研磨時間:60秒
‧漿料:CMS1101(JSR股份有限公司製)
針對前述身為被研磨體的12吋之附有PETEOS膜的晶圓,對於將在直徑方向上之除了距離兩端而為5mm以內的範圍之外的部分均等地作取樣的33點,而測定了化學機械研磨前後之PETEOS膜的厚度。根據此測定結果,來藉由下述式(3)以及(4)而計算出研磨速度。
研磨量(nm)=研磨前之膜厚(nm)-研磨後之膜厚(nm) ……(3)
研磨速度(nm/分)=33點之研磨量的平均值(nm)/研磨時間(分)……(4)
又,藉由下述式(5),而求取出在第10枚之研磨試驗中的研磨速度和在第200枚之研磨試驗中的研磨速度間之比(以下,亦稱為「研磨速度比」),當研磨速度比為0.95以上的情況時,判斷其研磨特性係被維持而為良好,並記載為「○」。當研磨速度為未滿0.95的情況時,係判斷研磨特性並無法被維持而為不良,並記載為「×」。
研磨速度比=(第200枚之研磨試驗中的研磨速度)/(第10枚之研磨試驗中的研磨速度)……(5)
〈刮傷之評價〉
作為被研磨體,在矽基板上將PETEOS膜作了500nm的層積,之後,進行「SEMATECH 854」遮罩圖案加工,並於其上依序層積25nm之鉭膜、1100nm之銅膜,而得到試驗用之基板,並使用此來作為被研磨體。除了對於被研磨體作了變更以外,係藉由與前述〈研磨速度評價〉相同之條件來進行了化學機械研磨。對於研磨處理後之被研磨面,使用晶圓缺陷檢查裝置(KLA TENCOR公司製,型式「KLA2351」)來對於晶圓全面上之刮傷的個數作了測定。另外,在刮傷之評價中,係使用了研磨枚數為第10枚以及第200枚之晶圓。將以上述條件所進行了的第10枚之研磨試驗中的刮傷價結果和第200枚之研磨試驗中的刮傷之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另外,當刮傷之個數為20個以下的情況時,係判斷研磨特性為良好,並記載為「○」。當刮傷之個數為超過20個的情況時,係判斷研磨特性為不良,並記載為「×」。
4.2.實施例2
將熱可塑性聚胺酯(BASF公司製,商品名「Elastollan 1174D」)40質量部、熱可塑性聚胺酯(BASF公司製,商品名「Elastollan NY97A」)40質量部、作為水溶性粒子之β-還糊精(鹽水港精糖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戴克西帕爾(音譯)β-100」)20質量部,藉由被加熱至180℃之擠壓機來作混練並得到熱可塑性聚胺酯組成物,除此之外,係與實施例1相同的而製作了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層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3.實施例3
將熱可塑性聚胺酯(BASF公司製,商品名「Elastollan 1174D」)設為20質量部,將熱可塑性聚胺酯(BASF公司製,商品名「Elastollan NY97A」)設為20質量部,將作為水溶性粒子之β-還糊精(鹽水港精糖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戴克西帕爾(音譯)β-100」)設為60質量部,並在模具之表面上,噴霧含有矽化合物之噴霧式的離模劑15g(Schill Seilacher公司製,商品名「帕馬理斯(音譯)10」),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相同的而製作了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層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4.實施例4
準備與在實施例1中所使用之模具相同形狀、表面無處理的模具,並在其之表面上,塗布15g之包含有矽化合物的噴霧式之離模劑(Schill Seilacher公司製,商品名「帕馬理斯(音譯)10」)。除了使用此模具以外,與實施例2相同地而製作了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層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5.實施例5
在作了氟塗布之反應容器中,將作了過濾的聚醚系預聚合物(UNIROYAL公司製,商品名「ADIPRENE L-325」)100質量部以及作了過濾的矽膠系介面活性劑(TOREI DOWCORNING公司製,商品名「SH192」)3質量部作混合,並將反應溫度調整為80℃。使用作了氟塗布之攪拌機,而以旋轉數900rpm來將氣泡導入至反應系內地來作了約4分鐘之激烈的攪拌。對於該些,而添加了預先以120℃之溫度來作了熔融並作了過濾的4,4’-亞甲雙(o-氯苯胺)(IHARA CHEMICAL公司製,商品名「IHARACUAMINE MT」)26質量部。在持續作了約1分鐘的攪拌後,將反應溶液填充至在實施例1中所使用的模具中,並加熱至110℃,而製作了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層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6.實施例6
準備了並不具備有肋而表面為平坦之模具。在此模具中填充藉由實施例2所得到了的熱可塑性聚胺酯組成物,並以180℃來作壓縮成型,而得到了化學機械研磨墊之母體。在對於所得到的母體進行了磨砂處理後,藉由切削加工來形成凹部,藉由此,而得到具備有寬幅0.5mm、深度1.4mm、節距1.5mm的凹部之直徑845mm、厚度3.1mm的圓盤形狀之化學機械研磨墊。進而,對於所得到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的研磨層之供以進行研磨的表面,而噴霧2g的包含有矽化合物之噴霧劑(Schill Seilacher公司製,商品名「帕馬理斯(音譯)10」)。如此這般,而製作出了目的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層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7.實施例7
除了噴霧3g的包含有矽化合物之噴霧劑(Schill Seilacher公司製,商品名「帕馬理斯(音譯)10」)以外,與實施例6相同的而製作了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層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8.實施例8
除了使用了表面被施加有約5μm之氟系樹脂塗布的材質S55C之模具以外,與實施例2相同的而製作了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層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9.實施例9
除了噴霧2g的包含有氟系化合物之噴霧劑(NEOS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RELEASE 20」)以外,與實施例6相同的而製作了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10.實施例10
除了噴霧2g的包含有矽化合物以及氟化合物之噴霧劑(NEOS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RELEASE 11F」)以外,與實施例6相同的而製作了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11.比較例1
準備了並不具備有肋而表面為平坦之模具。在此模具中填充藉由實施例1所得到了的熱可塑性聚胺酯組成物,並以180℃來作壓縮成型,而得到了化學機械研磨墊之母體。在對於所得到的母體進行了磨砂處理後,藉由切削加工來形成凹部,藉由此,而得到具備有寬幅0.5mm、深度1.4mm、節距1.5mm的凹部之直徑845mm、厚度3.1mm的圓盤形狀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12.比較例2
準備了並不具備有肋而表面為平坦之模具。在此模具中填充藉由實施例3所得到了的熱可塑性聚胺酯組成物,並以180℃來作壓縮成型,而得到了化學機械研磨墊之母體。在對於所得到的母體進行了磨砂處理後,藉由切削加工來形成凹部,藉由此,而得到具備有寬幅0.5mm、深度1.4mm、節距1.5mm的凹部之直徑845mm、厚度3.1mm的圓盤形狀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13.比較例3
準備了並不具備有肋而表面為平坦之模具。在此模具中填充藉由實施例5所得到了的組成物,並加熱至110℃,而得到了化學機械研磨墊之母體。在對於所得到的母體進行了磨砂處理後,藉由切削加工來形成凹部,藉由此,而得到具備有寬幅0.5mm、深度1.4mm、節距1.5mm的凹部之直徑845mm、厚度3.1mm的圓盤形狀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14.比較例4
除了在製作熱可塑性聚胺酯組成物時並不添加β-還糊精以外,與實施例2相同地而製作了化學機械研磨墊。將所得到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研磨特性以及評價結果,展示於表1中。
4.15.:評價結果
在實施例1~實施例10中所製作了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係均具備有包含凹部之內面的表層部,並且,相對於平均開口率D2之平均開口率D1的比例(D1/D2),係均為0.01以上0.5以下。若依據使用有此些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的研磨速度評價,則就算是反覆進行了200枚之化學機械研磨,亦能夠得到與第10枚之研磨速度略同等的研磨速度。又,若依據使用了此些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的刮傷評價,則就算是反覆進行了200枚之化學機械研磨,亦能夠將刮傷的個數抑制在20個以下。根據此,可以想見,若是依據具備有包含凹部之內面的表層部並且相對於平均開口率D2之平均開口率D1的比例(D1/D2)為0.01以上0.5以下的化學機械研磨墊,則由於係能夠將漿料成分之從該凹部之內面的侵入降低,因此,就算是反覆進行化學機械研磨,亦能夠維持研磨特性。
藉由比較例1以及比較例2所製作出的化學機械研磨墊,其之相對於平均開口率D2的平均開口率D1之比例(D1/D2)係超過0.5。若是依據比較例1以及比較例2之刮傷評價,則可以得知,當反覆進行了200枚之化學機械研磨的情況時,不論是在何者之例中,刮傷數均係超過20個。此理由,可以想見是因為:藉由比較例1以及比較例2所製作出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由於係並不具備包含有凹部之內面的表層部,因此,會由於反覆進行化學機械研磨而導致漿料成分從凹部之內面來逐漸的侵入,並使該凹部變形,而造成研磨特性逐漸地降低。
藉由比較例3所製作出的化學機械研磨墊,其之平均開口率D1和D2的關係,係為D1=D2,並且係由於製作方法的原因,而並不具備有包含凹部之內面的表層部。若依據比較例3之研磨速度評價,則可以得知:在反覆進行了200枚之化學機械研磨的情況時,相較於第10枚,研磨速度係大幅度降低。又,若是依據比較例3之刮傷評價,則可以得知,當反覆進行了200枚之化學機械研磨的情況時,刮傷數係超過20個。作為其理由,可以想見是因為:藉由比較例3所製作出之化學機械研磨墊,由於平均開口率D1和D2之關係係成為D1=D2,並且不具備包含有凹部之內面的表層部,因此,會由於反覆進行化學機械研磨而導致漿料成分從凹部之內面來逐漸的侵入,並使該凹部變形,而造成研磨特性逐漸地降低。
藉由比較例4所製作出的化學機械研磨墊之凹部內面處的平均開口率D1,係為0%。亦即是,係完全未觀察到開口部。若依據此化學機械研磨墊,則從第1枚之化學機械研磨起便無法得到良好的研磨速度。作為其理由,可以想見是因為:不僅是凹部內面,連研磨層表面均完全不存在有開口部,因此,在化學機械研磨時之漿料保持功能係降低,並引起研磨速度的降低。
根據上述之結果,可以得知,若是依據具備有包含凹部之內面的表層部並且相對於平均開口率D2之平均開口率D1的比例(D1/D2)為0.01以上0.5以下的化學機械研磨墊,則由於係能夠將漿料成分之從該凹部之內面的侵入降低,因此,就算是反覆進行化學機械研磨,亦能夠維持研磨特性。
本發明係不被上述實施形態所限定,而可作各種之變形。例如,本發明,係包含有實質上為與實施形態中所說明構成相同之構成(例如,功能、方法以及結果為相同之構成,或者是目的以及效果為相同之構成)。又,本發明,係包含有將在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了的構成之並非為本質性的部分作了置換之構成。又,本發明,係包含有能夠達成與在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了的構成相同之作用效果或者是相同之目的的構成。又,本發明,係包含有對於在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了的構成而附加上週知技術之構成。
10...研磨層
10a、10a’...表層部
10b、10b’...深層部
12...支持層
14...研磨裝置用定盤
16、17、18、19...凹部
20...研磨面
22、24、26、28...剖面
100、200、300...化學機械研磨墊
[圖1]圖1,係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作模式性展示的剖面圖。
[圖2]圖2,係為圖1中之區域I的擴大圖。
[圖3]圖3,係為化學機械研磨墊使用後的圖1中之區域I的擴大圖。
[圖4]圖4,係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作模式性展示的平面圖。
[圖5]圖5,係為對於第1變形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作模式性展示的平面圖。
[圖6]圖6,係為對於第2變形例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作模式性展示的平面圖。
10...研磨層
10a...表層部
10b...深層部
16...凹部
20...研磨面
22...剖面

Claims (7)

  1. 一種化學機械研磨墊,係為具備有研磨層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其特徵為:在前述研磨層之供以進行研磨的表面上,係設置有凹部,前述研磨層,係至少具備有包含前述凹部之內面的表層部,相對於平均開口率D2(%),平均開口率D1(%)的比例係為0.05以上,0.5以下,其中,前述平均開口率D2(%)位於以並不與前述表層部相交叉的面來切斷前述研磨層時的剖面在23℃之水中浸漬了1小時後的前述剖面處,前述平均開口率D1(%)位於前述研磨層在23℃之水中浸漬了1小時後之前述凹部的內面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其中,前述平均開口率D1(%)係為1%以上15%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其中,前述平均開口率D2(%)係為12%以上40%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其中,前述凹部的內面處之表面粗度(Ra),係為1.8μm以上7.6μm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其中,藉由以X線光電子分光法(XPS)來對於前述研磨層之表層部進行元素分析所算出的矽原子濃度,係為0.6atom%以上9.1atom%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化學機械研磨墊,其中,藉由以X線光電子分光法(XPS)來對於前述研磨層的表面部進行元素分析所算出的氟原子濃度,係為0.8atom%以上8.3atom%以下。
  7. 一種化學機械研磨方法,其特徵為: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乃至第6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化學機械研磨墊,來進行化學機械研磨。
TW100124083A 2010-07-12 2011-07-07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pads and chemical mechanical grinding methods TWI5370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7559 2010-07-12
JP2010157560 2010-07-12
JP2010175900 2010-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1962A TW201201962A (en) 2012-01-16
TWI537098B true TWI537098B (zh) 2016-06-11

Family

ID=45469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4083A TWI537098B (zh) 2010-07-12 2011-07-07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pads and chemical mechanical grinding method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44888B2 (zh)
JP (1) JP5062455B2 (zh)
KR (1) KR20130124281A (zh)
TW (1) TWI537098B (zh)
WO (1) WO20120082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7415B2 (ja) * 2011-02-24 2016-02-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232039B1 (ko) * 2012-07-23 2021-03-26 제이에이치 로드스 컴퍼니, 인크 비평면 유리 연마 패드 및 상기 연마 패드 제작 방법
US10618141B2 (en) 2015-10-30 2020-04-14 Applied Materials, Inc.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polishing article that has a desired zeta potential
JP7098240B2 (ja) * 2018-08-22 2022-07-11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研磨パッド
DE102018214778A1 (de) * 2018-08-30 2020-03-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Fertigung von Leiterbahnen und Elektronikmodu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6969A (ja) * 1991-06-24 1993-06-15 Intel Corp 半導体基板上に形成された誘電体層を研磨する装置
US6273806B1 (en) 1997-05-15 2001-08-14 Applied Materials, Inc. Polishing pad having a grooved pattern for use in a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apparatus
US5921855A (en) 1997-05-15 1999-07-13 Applied Materials, Inc. Polishing pad having a grooved pattern for use in a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system
JP3918359B2 (ja) 1998-05-15 2007-05-23 Jsr株式会社 研磨パッド用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研磨パッド
JP4075403B2 (ja) 2002-02-22 2008-04-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GaAsウエハの研磨方法と研磨装置
JP4659338B2 (ja) * 2003-02-12 2011-03-30 Hoya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用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に使用する研磨パッド
WO2005023487A1 (ja) * 2003-08-29 2005-03-17 Toho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研磨パ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JP3769581B1 (ja) 2005-05-18 2006-04-2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研磨パ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97096B2 (ja) * 2007-10-03 2013-09-25 富士紡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研磨布
JP2009220265A (ja) 2008-02-18 2009-10-01 Jsr Corp 化学機械研磨パッド
JP5725300B2 (ja) 2009-06-18 2015-05-27 Jsr株式会社 研磨層形成用組成物、ならびに化学機械研磨用パ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化学機械研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24281A (ko) 2013-11-13
JPWO2012008252A1 (ja) 2013-09-09
US8944888B2 (en) 2015-02-03
US20130189907A1 (en) 2013-07-25
TW201201962A (en) 2012-01-16
WO2012008252A1 (ja) 2012-01-19
JP5062455B2 (ja)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7098B (zh)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pads and chemical mechanical grinding methods
KR102350350B1 (ko) 폴리싱 패드 및 시스템과 이의 제조 및 사용 방법
TWI364814B (en) Edge removal of silicon-on-insulator transfer wafer
KR101275441B1 (ko) 캐리어, 캐리어의 코팅 방법, 및 반도체 웨이퍼의 양면 재료를 동시에 제거하는 가공 방법
WO2006123463A1 (ja) 研磨パッド、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699019A (zh) 化学机械研磨垫、其制造方法和化学机械研磨方法
FR3009989A1 (fr) Procede de polissage chimique mecanique d'un substrat
US11551922B2 (en) Method of polishing silicon wafer including notch polishing proces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ilicon wafer
TW201936315A (zh) 晶圓的製造方法
KR20110124988A (ko) Cmp 패드 컨디셔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075403B2 (ja) GaAsウエハの研磨方法と研磨装置
JP5839162B2 (ja) 化学機械研磨パッドおよび化学機械研磨方法
WO2014155624A1 (ja) 半導体ウェハ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ウェハ
JP4615249B2 (ja) 仕上げ研磨用研磨布
JP5839163B2 (ja) 化学機械研磨パッドおよび化学機械研磨方法
JP5510935B2 (ja) 半導体ウェハの製造方法
JP2007100143A (ja) 溶射皮膜
JP2009200374A (ja) 半導体ウェハー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ウェハー
Manocha et al. Study of conditioner abrasives in 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