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9251B - 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9251B
TWI519251B TW102135607A TW102135607A TWI519251B TW I519251 B TWI519251 B TW I519251B TW 102135607 A TW102135607 A TW 102135607A TW 102135607 A TW102135607 A TW 102135607A TW I519251 B TWI519251 B TW I5192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nished product
product
product discharge
defective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5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4439A (zh
Inventor
久保征夫
中村優
丸山行雄
Original Assignee
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14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4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9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92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對拉鏈用的拉鏈頭(slider)進行組合的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所述完成品排出裝置是排出經組合完成的拉鏈頭。
作為對拉鏈用的拉鏈頭進行組合的組合機器,已知有如下組合機器:將主體收納於間歇旋轉的轉台(turn table)(底座)上,藉由使該轉台間歇旋轉,而將拉片、鉤爪等零件依次組裝至主體而形成為拉鏈頭(參照專利文獻1)。
在上述組合機器中,檢查經組合完成的拉鏈頭,當拉鏈頭為良品時,藉由良品排出裝置而自轉台排出,並且當拉鏈頭為次品時藉由次品排出裝置而自轉台排出,藉此使得可區分良品與次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公平6-5066號公報
若為上述拉鏈頭組合機器,則分別包括排出良品的排出裝置及排出次品的排出裝置,因此為了沿轉台的外周將2個排出裝置沿旋轉方向相隔開而設置,增大該轉台的外徑以確保設置2個排出裝置的空間。
因此,轉台變大,從而拉鏈頭組合機器的體型變大。
而且,由於包括2個排出裝置,因此成本高。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問題開發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其使得可藉由一個排出裝置來對完成品區分良品與次品而加以排出。
本發明是一種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完成品排出路徑30,與間歇旋轉的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相對向;以及完成品送入機構40,將收納於該收納凹部10a的完成品送入至完成品排出路徑30的完成品接納部30a;且上述完成品排出路徑30包括良品排出部30b及次品排出部30c,並且可切換成良品排出狀態或次品排出狀態,所述良品排出狀態是使上述完成品接納部30a與良品排出部30b連續,且與次品排出部30c隔斷,所述次品排出狀態是使上述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次品排出部30c連續,且與良品排出部30b隔斷,設為當收納於上述收納凹部10a的完成品為良品時成為良品排出狀態,當所述完成品為次品時成為次品排出狀態。
在本發明中,上述完成品排出路徑30包括:滑槽(chute) 31,包括完成品接納部30a、良品排出部30b及次品排出部30c;以及遮板(shutter)34,設置於該滑槽31上。上述遮板34在良品排出位置及次品排出位置上進行作動,所述良品排出位置是使完成品接納部30a與良品排出部30b連通,且使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次品排出部30c隔斷的位置,所述次品排出位置是使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次品排出部30c連通,且使完成品接納部30a與良品排出部30b隔斷的位置。藉此可使得當收納於上述收納凹部10a的完成品為良品時遮板34處於良品排出位置,當所述完成品為次品時遮板34處於次品排出位置。
如此一來,藉由使遮板34作動,可自良品排出部30b確實地排出良品,且可自次品排出部30c確實地排出次品。
在本發明中,上述良品排出部30b、次品排出部30c位於較完成品接納部30a更下方,且良品排出部30b位於較次品排出部30c更靠完成品接納部30a的位置。上述遮板34是跨越良品排出位置及次品排出位置而上下擺動自如地安裝。藉此可使得當該遮板34處於良品排出位置時隔斷次品排出部30c而打開良品排出部30a,當該遮板34處於次品排出位置時隔斷良品排出部30b而打開次品排出部30c,且將完成品自完成品接納部30a搬送導引至次品排出部30c為止。
如此一來,使送入至完成品接納部30a的完成品,可利用其自重而自良品排出部30b排出,並且可利用遮板34而自次品排出部30c排出。
在本發明中,藉由致動器(actuator)而使上述遮板34在良品排出位置與次品排出位置上下擺動自如。在上述轉台10的較完成品排出路徑30更靠旋轉方向上游側的位置設置完成品檢查裝置。藉此可使得當該完成品檢查裝置檢測到次品時,使致動器作動而使遮板34擺動至次品排出位置。
如此一來,當完成品為次品時,遮板34藉由致動器而擺動至次品排出位置,因此可自次品排出部30c自動地排出該次品。
在本發明中,可在上述滑槽31的靠近轉台10的位置設置搬送導件,所述搬送導軌使上方的完成品接納部30a連續至下方的零件排出部30b為止。
如此一來,當完成品為良品時,可沿搬送導件自良品排出部30b順暢地排出良品。
在本發明中,上述完成品送入機構40可包括:空氣噴嘴(air nozzle)41,將空氣噴附至收納於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的完成品;以及送入臂42,將該完成品送入至完成品排出路徑30的完成品接納部30a。
如此一來,可藉由空氣來搖動密著於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的完成品而使該完成品容易脫落,從而藉由送入臂42而確實地將該完成品送入至完成品排出路徑30的完成品接納部30a。
根據本發明,當完成品為良品時自完成品搬出路30的良品排出部30b排出,當完成品為次品時自該完成品排出路徑30的 次品排出部30c排出,因此可藉由一個排出裝置來對完成品區分良品及次品而加以排出。
1‧‧‧主體
1a‧‧‧安裝柱
1b‧‧‧上翼板
1c‧‧‧下翼板
2‧‧‧拉片
3‧‧‧鉤爪
4‧‧‧板彈簧
5‧‧‧罩體
10‧‧‧轉台
10a‧‧‧收納凹部
10b‧‧‧外周面
11‧‧‧組合機器本體
12‧‧‧基板
12a‧‧‧孔
13‧‧‧豎立部
14‧‧‧桿體
15‧‧‧平板
16‧‧‧環狀體
16a‧‧‧溝槽
16c‧‧‧凹部
20‧‧‧主體供給裝置
21‧‧‧拉片供給裝置
22‧‧‧鉤爪供給裝置
23‧‧‧板彈簧供給裝置
24‧‧‧罩體供給裝置
25‧‧‧罩體扣壓裝置
26‧‧‧完成品排出裝置
27‧‧‧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
28‧‧‧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
30‧‧‧完成品排出路徑
30a‧‧‧完成品接納部
30b‧‧‧良品排出部
30c‧‧‧次品排出部
31‧‧‧滑槽
31-1‧‧‧轉台側滑槽
31-2‧‧‧轉台相反側滑槽
31a‧‧‧底面板
31b‧‧‧第1豎立面板
31c‧‧‧上面板
31d‧‧‧第2豎立面板
32‧‧‧接收體
32a‧‧‧上表面
32b‧‧‧轉台側面
33‧‧‧開口
34‧‧‧遮板
34a、34b‧‧‧緩衝材料
35‧‧‧汽缸(致動器)
35a‧‧‧汽缸筒
35b‧‧‧活塞桿
36‧‧‧軸
37‧‧‧控制桿
37a、38a、44、48‧‧‧插銷
38、43、64、79‧‧‧托架
39a‧‧‧第1接近開關
39b‧‧‧第2接近開關
40‧‧‧完成品送入機構
41‧‧‧空氣噴嘴
42‧‧‧送入臂
42a‧‧‧下端面
45‧‧‧螺旋彈簧
46‧‧‧桿體
47‧‧‧輥
49‧‧‧鉤爪片
50‧‧‧本體
50a‧‧‧本體50的上表面
50b‧‧‧本體50的下表面
51‧‧‧第1可動體
51a‧‧‧上部
52‧‧‧第1彈簧
53‧‧‧按壓構件
54‧‧‧第1橫桿
55‧‧‧第1檢測元件
55a‧‧‧下端部
56‧‧‧第2可動體
56a‧‧‧上部
57‧‧‧第2彈簧
58‧‧‧第2橫桿
59‧‧‧拉片抵接構件
60‧‧‧第2檢測元件
60a‧‧‧下端部
61‧‧‧檢測單元
62‧‧‧第1渦電流產生部
63‧‧‧第2渦電流產生部
70‧‧‧本體
71‧‧‧導件
72‧‧‧上橫片
73‧‧‧下橫片
74‧‧‧可動體
75‧‧‧彈簧
76‧‧‧擋止部
78‧‧‧光投受光器
78a‧‧‧光投受光部
80‧‧‧承接構件
81‧‧‧提拉構件
A‧‧‧完成品
圖1是拉鏈頭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拉鏈頭組合機器的概略平面圖。
圖3是完成品排出裝置的平面圖。
圖4是完成品排出裝置的縱剖面圖。
圖5是送入臂的動作說明圖。
圖6是送入臂的動作說明圖。
圖7是送入臂的動作說明圖。
圖8是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的安裝狀態的側視圖。
圖9是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的放大正面圖。
圖10是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的放大平面圖。
圖11是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的放大底面圖。
圖12是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的安裝狀態的側視圖。
圖13是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的安裝狀態的正面圖。
圖14是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的安裝狀態的平面圖。
如圖1所示,藉由本發明的拉鏈頭組合機器而組合的拉鏈頭包括主體1、拉片2、鉤爪3、板彈簧(leaf spring)4及罩體(cover)5,藉由拉鏈頭組合機器,將拉片2、鉤爪3、板彈簧4 依次組裝至主體1,並以覆蓋鉤爪3、板彈簧4的方式而組裝罩體5之後,將該罩體5扣壓於主體1上,藉此組合成拉鏈頭。
本發明的拉鏈頭組合機器如圖2所概略表示,在沿箭頭方向間歇旋轉的旋轉盤即轉台10的周圍,沿轉台10的旋轉方向隔開間隔而設置有主體供給裝置20、拉片供給裝置21、鉤爪供給裝置22、板彈簧供給裝置23、罩體供給裝置24、罩體扣壓裝置25、完成品排出裝置26。
轉台10為圓盤狀,在其周緣部沿旋轉方向等間隔地包含拉鏈頭(主體1)的多個收納凹部10a。在圖2中,以30°間隔包含12個收納凹部10a。
上述拉鏈頭組合機器是以如下方式來組合拉鏈頭。
使轉台10每隔30°進行間歇旋轉而使一個收納凹部10a與主體供給裝置20相對向,藉由該主體供給裝置20而將主體1供給至收納凹部10a加以收納。
其後,藉由轉台10的旋轉而使收納有主體1的收納凹部10a與拉片供給裝置21相對向,藉由該拉片供給裝置21而將拉片2供給至主體1進行組裝。
以下同樣地藉由鉤爪供給裝置22而將鉤爪3供給至主體1加以組裝,藉由板彈簧供給裝置23而將板彈簧4供給至主體1加以組裝,並藉由罩體供給裝置24而將罩體5供給至主體1加以組裝。
然後,藉由罩體扣壓裝置25而將罩體5扣壓於主體1而使組合完成,形成為拉鏈頭。
藉由完成品排出裝置26,將該組合完成的拉鏈頭即完成品自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排出至未圖示的完成品儲存部為止。
完成品排出裝置26如圖3及圖4所示,包括:完成品排出路徑30,與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相對向;以及完成品送入機構40,將收納於該收納凹部10a的完成品(經組合的拉鏈頭)送入至上述完成品排出路徑30。
上述完成品排出路徑30包括: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收納凹部10a相對向而被送入完成品;良品排出部30b,排出良品;以及次品排出部30c,排出次品;且可切換成良品排出狀態及次品排出狀態,所述良品排出狀態是使該完成品接納部30a與良品排出部30b連續,且與次品排出部30c隔斷,所述次品排出狀態是使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次品排出部30c連續,且與良品排出部30b隔斷。
並且,當完成品為良品時成為良品排出狀態,當完成品為次品時成為次品排出狀態。
例如,如圖2所示在罩體扣壓裝置25與完成品排出裝置26之間,設置有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及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28,當該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及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28二者判斷為良品時設為良品排出狀態,當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及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28中的一者或二者檢測到次品時設為次品排出狀態。
如上所述,當送入至完成品接納部30a的完成品為良品 時,自良品排出部30b排出該完成品,當所述完成品為次品時,自次品排出部30c排出該完成品,因此可藉由一個排出裝置來對完成品區分良品與次品而加以排出,所述一個排出裝置包括一個完成品排出路徑30及一個完成品送入機構40。
由於如上所述,故而只要在轉台10的周圍設置一個排出裝置(完成品排出路徑30)即可,無須擴大轉台10的外徑,從而可使拉鏈頭組合機器變得緊湊。
而且,完成品排出路徑30、完成品送入機構40分別為1個即可,因此成本低廉。
其次,說明各部的具體形狀的一例。
轉台10是旋轉自如地安裝於組合機器本體11上。
該組合機器本體11包括:基板12;圓筒狀的豎立部13,設置於該基板12的中央;桿體14,設置於該豎立部13,與轉台10的間歇旋轉同步地上下移動;以及平板(plate)15,設置於該桿體14的上部;且轉台10藉由軸承而旋轉自如地支承於豎立部13上。收納凹部10a是在上表面及外周面10b上形成開口。
在組合機器本體11的基板12上,設置有轉台10的外周面10b所連接的環狀體16,在該環狀體16的與完成品排出路徑30相對向的位置上形成有溝槽16a,且形成為該溝槽16a的內周側與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連續,並且外周側與完成品接納部30a連續。
完成品排出路徑30包括滑槽31,所述滑槽31朝向轉台10的輻射方向而安裝於組合機器本體11的基板12上。
該滑槽31包括:轉台側滑槽31-1,由底面板31a、設置於該底面板31a的長邊方向靠轉台的位置的一對第1豎立面板31b、跨越該一對第1豎立面板31b的上端之間而設置的上面板31c所構成,呈方筒形狀;以及轉台相反側滑槽31-2,由設置於底面板31a的長邊方向靠轉台相反側的位置的一對第2豎立面板31d及底面板31a所構成,呈向上的字狀。
在轉台側滑槽31-1的靠轉台的位置,且在下部設置有接收體32,該接收體32固著於底面板31a的靠轉台的位置及一對第1豎立面板31b的靠下部的位置。
由該接收體32的上表面32a、一對第1豎立面板31b的靠上部的位置以及上面板31c形成上述完成品接納部30a。
在底面板31a的較接收體32更靠轉台相反側形成有開口33,該開口33為上述良品排出部30b。
底面板31a的轉台相反側端為上述次品排出部30c。
藉此,良品排出部30b、次品排出部30c位於較完成品接納部30a更下方,良品排出部30b位於較次品排出部30c更靠完成品接納部30a的位置。
接收體32的轉台側面32b與環狀體16的外周面相接,並且該接收體32的上表面32a是轉台側升高而轉台相反側降低的傾斜面,且上表面32a的轉台側與環狀體16的溝槽16a的底面連續,轉台相反側與良品排出部30b連續。
如上所述,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環狀體16的溝槽16a及 接收體32的上表面32a相連續,因此收納於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的完成品在上述良品排出狀態時自完成品接納部30a被順暢地送入至接收體32的上表面32a,並沿接收體32的上表面32a藉由自重而被搬送至良品排出部30b為止。即,接收體32的上表面32a為搬送導件。
在滑槽31上,遮板34在以實線表示的良品排出位置及以虛擬線表示的次品排出位置進行作動,例如擺動自如地設置。
該遮板34是藉由致動器,例如藉由汽缸35而擺動至上述各位置。
當該遮板34處於良品排出位置時,完成品接納部30a與良品排出部30b連通,且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次品排出部30c隔斷。即,成為上述良品排出狀態。
當遮板34處於次品排出位置時,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次品排出部30c連通,且完成品接納部30a與良品排出部30b隔斷。即,成為上述次品排出狀態。
遮板34的一端部固著於軸36上,所述軸36是跨越上述一對第1豎立面板31b的靠下部的位置之間而旋轉自如地設置,在該軸36的一端固著有控制桿(lever)37。該軸36位於底面板31a的較開口33更靠次品排出部30c的位置。
汽缸35將其汽缸筒(cylinder tube)35a藉由插銷(pin)38a而上下擺動自如地連結於固著於基板12上的托架(bracket)38,且將其活塞桿(piston rod)35b藉由插銷37a而連結於控制桿37。
並且,藉由使活塞桿35b進行縮小作動而經由控制桿37使軸36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遮板34如以實線表示般,變為良品排出位置,即,以向上的姿勢,抵接至設置於上面板31c的傾斜部分的緩衝材料(cushion material)34a。
當使活塞桿35b伸長時,經由控制桿37而使軸36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遮板34如以虛擬線表示般,變為次品排出位置,即,以橫向的姿勢,且設置於其背面的緩衝材料34b抵接至接收體32的上表面32a。
當遮板34處於以實線表示的良品排出位置時,送入至完成品接納部30a的完成品藉由其自重而沿接收體32的上表面32a移動,而自開口33(良品排出部30b)排出。
該經排出的完成品通過與開口33連續而形成於基板12上的孔12a而儲存於未圖示的良品儲存部。
當遮板34處於以虛擬線表示的次品排出位置時,送入至完成品接納部30a的完成品藉由其自重而沿遮板34的表面移動至轉台相反側滑槽31-2,並自該滑槽的端部(次品排出部30c)排出。即,遮板34為搬送導件。
經排出的完成品儲存於未圖示的次品儲存部。
上述汽缸35的活塞桿35b在空氣被供給至伸長側室時進行伸長作動,在空氣被供給至縮小側室時進行縮小作動。
並且,是藉由切換未圖示的切換閥來對伸長側室、縮小側室供給空氣,該切換閥平時被保持於對縮小側室供給空氣的第1位 置,當上述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及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28檢測到完成品為次品時,切換至對伸長側室供給空氣的第2位置。
例如,將切換閥設為電磁切換閥,使得當未通電至螺線管(solenoid)時切換至第1位置,當通電至螺線管時切換至第2位置,且使得藉由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及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28的次品檢測信號來通電至螺線管。
該拉鏈頭組合機器包括未圖示的第1燈及第2燈,且使得當遮板34處於次品排出位置時第1燈進行點燈(例如點綠燈),當汽缸35的活塞桿35b正在縮小時第2燈進行點燈(例如點紅燈)。
例如,設置第1接近開關39a及第2接近開關39b,所述第1接近開關39a在遮板34處於以虛擬線表示的次品排出位置時進行接通(ON),所述第2接近開關39b在汽缸35的活塞桿35a處於縮小位置時進行接通(ON),在第1接近開關39a接通(ON)時對第1燈進行點燈,在第2接近開關39b接通(ON)時對第2燈進行點燈。
由於如上所述,因此操作者可藉由第1燈的點燈來感知正在排出次品,且可藉由第2燈的點燈來感知正在排出良品。
完成品送入機構40包括空氣噴嘴41及送入臂42。
空氣噴嘴41朝向轉台10的收納有完成品的收納凹部10a而安裝於組合機器本體11的豎立部13。
藉由自該空氣噴嘴41噴出空氣而對收納於收納凹部10a的完成品噴附空氣,該完成品的表面自收納部凹部10a的內面脫離, 從而使完成品容易地自收納凹部10a脫落。
即,當完成品上附著油,或收納凹部10a附著油時,則有完成品的表面密著於收納凹部的內面而難以脫落的情況,因此藉由利用空氣噴嘴41對完成品噴附空氣而使完成品搖動來使其容易脫落。
送入臂42藉由插銷44而上下擺動自如地安裝於托架43上,並且藉由被螺旋彈簧(coil spring)45所按壓的桿體46而保持向下擺動,所述托架43設置於組合機器本體11的上下移動的平板15上。
在送入臂42的下部,藉由插銷48而旋轉自如地安裝有一對輥(roller)47。
該各輥47突出至較送入臂42的下端面42a更下方,使得當送入臂42與平板15一併向下方移動時,輥47與轉台10的上表面上的收納凹部10a的兩側相接。
在送入臂42的下部設置有鉤爪片49。該鉤爪片49突出至較下端面42a更下方,並且位於較插銷48更靠完成品排出路徑30(完成品接納部30a)的位置,與收納凹部10a相對向,所述插銷48上旋轉自如地安裝有輥47。
其次,說明完成品的送入動作。
使轉台10間歇旋轉而使收納有完成品的收納凹部10a處於與完成品排出裝置26相對向的位置。
在該狀態下自空氣噴嘴41噴射空氣而噴附至完成品,從而使 完成品容易自收納凹部10a脫落。再者,既可設為對收納凹部10a與完成品之間噴附空氣,亦可設為對上述收納凹部10a與完成品二者噴附空氣。
當使平板15下降而使送入臂42向下方移動時,如圖5所示,輥47與轉台10的上表面相接,並且鉤爪體49進入至收納凹部10a的較完成品A更靠轉台10的旋轉中心即更靠內側的位置。
當平板15自該狀態起進行下降時,如圖6所示,送入臂42一面以插銷44為中心將桿體46抵抗螺旋彈簧45而按入,一面沿順時針方向進行擺動,輥47一面沿轉台10的上表面進行旋轉一面進行移動,鉤爪體49朝向完成品排出路徑30的完成品接納部30a移動,將收納於收納凹部10a的完成品A推向完成品排出路徑30的完成品接納部30a。
當平板15進一步下降時,送入臂42進一步沿順時針方向擺動,鉤爪體49進一步向完成品排出路徑30的完成品接納部30a移動,當平板15移動至最下方為止時,如圖7所示,鉤爪體49移動至收納凹部10a的外周緣為止,因此將收納於收納凹部10a的完成品A完全推出,並經由環狀體16的溝槽16a而送入至完成品排出路徑30的完成品接納部30a。
送入至完成品接納部30a的完成品是自完成品排出路徑30的良品排出部30b或次品排出部30c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而排出。
其後,當轉台10開始旋轉時,平板15同時向上方移動, 送入臂42亦向上方移動。
藉此,輥47與轉台10的上表面分離,鉤爪體49亦自轉台10分離,因此藉由被螺旋彈簧45所按壓的桿體46,送入臂42沿逆時針方向擺動,而恢復至圖4所示的狀態。
上述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檢查拉片2、鉤爪3、板彈簧4、罩體5是否正確地組裝於主體1上。
即,正確地組裝的拉鏈頭在固定該主體1並按下拉片2時僅下降規定的行程(stroke)量。
與此相對,當拉鏈頭未正確地安裝時,在固定主體1並按下拉片2時則不下降規定的行程量。
著眼於上述情況,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設為藉由檢測收納於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的、拉鏈頭的拉片2的向下的行程量,來檢測次品。
上述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亦檢查板彈簧4是否正確地組裝。
即,板彈簧4是以與圖1所示的主體1的安裝柱1a的上表面相接的方式而組裝,罩體5是以與板彈簧4相接的方式而組裝,因此,當板彈簧4正確地組裝時,自主體1的上翼板1b至罩體5的上表面的上下尺寸大,且拉鏈頭的高度(自主體1的下翼板1c至罩體5的上表面的尺寸)高。
與此相對,當板彈簧4未正確地組裝時,上述上下尺寸小,拉鏈頭的高度降低。
著眼於上述情況,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設為亦藉由檢測收納於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的拉鏈頭的高度,來檢測次品。
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28檢測板彈簧4是否正確地發揮作用。
即,在已按下拉片2的狀態下,消除該按下力時,若板彈簧4正確發揮作用,則拉片2恢復至按下前的原來位置,若板彈簧4不正確發揮作用,則拉片2不恢復至原來的位置。
著眼於上述情況,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28設為藉由檢測經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所按下的拉片2是否恢復至原來位置,且檢測該拉片2的高度,來檢測次品。
說明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的一例。
如圖8~圖11所示,將本體50安裝至上述平板15,使該本體50與平板15一併上下移動。
在該本體50上,上下移動自如地設置有第1可動體51。
在第1可動體51與本體50之間設置有第1彈簧(spring)52,對第1可動體51施予按下的力,而使上部51a抵接至本體50的上表面50a而突出至較本體50的下表面50b更下方。
在該第1可動體51的下部包含按壓構件53,藉由第1可動體51向下方移動,而使該按壓構件53與收納於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的拉鏈頭的上部相接,例如與罩體5相接。
在第1可動體51的靠下部的位置固著有第1橫桿54,在該第1橫桿54上向下設置有第1檢測元件55,該第1檢測元件 55位於較轉台10更外側,且自如地調整下端部55a的高度。例如,旋接螺釘(bolt)而形成為第1檢測元件55,從而使得可藉由緊固、鬆開該螺釘來使其上下移動而調整高度。
在本體50上,上下移動自如地設置有第2可動體56。
該第2可動體56位於較第1可動體51更外側(轉台10的外周側),藉由第2彈簧57而被施予按下的力,使上部56a抵接至本體50的上表面50a而突出至較本體50的下表面50b更下方。
在該第2可動體56的下部包含第2橫桿58,在該第2橫桿58的轉台側向下設置有拉片抵接構件59,並且在與轉台為相反側,向下設置有第2檢測元件60。
並且,當第2可動體56移動至下方時,使拉片抵接構件59抵接至收納於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的拉鏈頭的拉片2。
第2檢測元件60與第1檢測元件55同樣地,位於較轉台10更外側,且自如地調整下端部60a的高度。例如,旋接螺釘而形成為第2檢測元件60。
在組合機器本體11的基板12上,設置有檢測第1檢測元件55的下端部55a、第2檢測元件60的下端部60a的高度的檢測單元61。
例如,將包含第1渦電流產生部62及第2渦電流產生部63的托架64安裝至基板12上,該第1渦電流產生部62與第1檢測元件55相對向,並且第2渦電流產生部63與第2檢測元件60相對向,且使得輸出渦電流,所述渦電流和該第1渦電流產生部62、 第2渦電流產生部63與第1檢測元件55、第2檢測元件60的上下方向的間隔的大小成比例。
將藉由該第1渦電流產生部62、第2渦電流產生部63而產生的電流輸送至控制器,並以如下所述方式而輸出次品檢測信號。
其次,說明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的檢測動作。
當本體50與平板15自圖8所示的狀態起一併向下方移動時,第1可動體51、第2可動體56與本體50一併向下方移動。
並且,設置於第1可動體51上的按壓構件53與收納於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的拉鏈頭的罩體5的上表面相接,並且設置於第2可動體56上的拉片抵接構件59抵接至上述拉鏈頭的拉片2,第1檢測元件55與第1渦電流產生部62接近,並且第2檢測元件60與第2渦電流產生部63接近。
當本體50與平板15自該狀態起一併進一步向下方移動時,按壓構件53與罩體5的上表面相接,因此第1可動體51無法向下方移動,故而使第1彈簧52相對於本體50壓縮而相對地向上方移動,因此第1檢測元件55與第1渦電流產生部62的間隔成為最小。
另一方面,第2可動體56一面由拉片抵接構件59按下拉片2,一面與本體50一併向下方移動,因此第2檢測元件60與第2渦電流產生部63進一步接近。
然後,當拉片2不再向下方移動時,第2可動體56無法向下方移動,而使第2彈簧57相對於本體50壓縮而相對地向上方移 動,因此第2檢測元件60與第2渦電流產生部63的間隔成為最小。
由於如上所述,故而第1檢測元件55與第1渦電流產生部62的間隔的最小值根據拉鏈頭的高度而發生變化,因而可藉由正確的拉鏈頭的高度下的最小值與實際的最小值之差來檢測拉鏈頭的高度,因此設為當第1渦電流產生部62所產生的電流值與設定的電流值不同時,判斷為拉鏈頭的高度並非正確的高度,從而輸出次品檢測信號。
第2檢測元件60與第2渦電流產生部63的間隔的最小值根據拉片2的下降行程量而發生變化,因而可藉由拉片2的正確的下降行程量時的最小值與實際的最小值之差來檢測拉片2的下降行程量,因此當第2渦電流產生部63所產生的電流值與設定的電流值不同時,判斷為拉片2的下降行程量並非所設定的正常的下降行程量,從而輸出次品檢測信號。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是藉由與轉台10的旋轉同步地上下移動的平板15來使本體50上下移動,但亦可設為藉由汽缸等致動器來使本體50上下移動。
說明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28的一例。
如圖12~圖14所示,在組合機器本體11的基板12上,與轉台10的外周面相對向地安裝有本體70。
該本體70朝向轉台10分別包含導件71、較導件71更上方的上橫片72以及較導件71更下方的下橫片73。
沿導件71上下移動自如地設置有可動體74。在該可動體74與上橫片72之間設置有彈簧75,對可動體74施予向下移動的力,而使該可動體74向下方移動直至抵接至設置於下橫片73上的擋止部(stopper)76為止。
在可動體74上,與水平方向相對向地安裝有構成光電式感測器的一對光投受光器78。
該光投受光器78設為在可動體74抵接至擋止部76時,其光投受光部78a與拉片2相對向,所述拉片2處於收納於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的拉鏈頭的正確高度。
即,設為當藉由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而按下的拉片2恢復至原來位置而處於正確的高度時,光電式感測器檢測到拉片2。
在可動體74上固著有托架79,設置於該托架79上的承接構件80與固著於平板15上的提拉構件81相接,當平板15向上方移動時,經由托架79,可動體74抵抗彈簧75而向上方移動,光投受光器78移動至較轉台10更上方,從而使得藉由轉台10的旋轉而移動的拉鏈頭的拉片2不與光投受光器78發生干擾。
再者,在環狀體16上形成有寬廣的凹部16c,使得當可動體74向下方移動而抵接至擋止部76時,光投受光器78進入至凹部16c。
其次,說明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28的檢測動作。
當藉由第1完成品檢查裝置27而檢查結束的拉鏈頭旋轉至與第2完成品檢查裝置28相對向的位置為止之後,使轉台10停止。
與此同時平板15向下方移動,可動體74由彈簧75支持而向下方移動,抵接至擋止部76後使可動體74停止。
若在該狀態下拉鏈頭的拉片2與光投受光部78a處於相同高度,則光電式感測器檢測到拉片2,因此判斷為拉片2已恢復至原來位置。
若拉鏈頭拉片2與光投受光部78a的高度相偏離,則光電式感測器檢測不到拉片2,因此判斷為拉片2未恢復至原來位置,輸出次品檢測信號。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是藉由與轉台10同步地上下移動的平板15來使可動體74移動至上方位置,但亦可設為藉由汽缸等致動器來使該可動體74移動至上方位置,且在檢查時使該可動體74向下方移動。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主體1上組裝有拉片2、鉤爪3、板彈簧4、罩體5的拉鏈頭的組合機器,但是毋庸置言,本發明的完成品排出裝置可應用於組合其他構成的拉鏈頭的組合機器。
10‧‧‧轉台
10a‧‧‧收納凹部
10b‧‧‧外周面
11‧‧‧組合機器本體
12‧‧‧基板
12a‧‧‧孔
13‧‧‧豎立部
14‧‧‧桿體
15‧‧‧平板
16‧‧‧環狀體
16a‧‧‧溝槽
26‧‧‧完成品排出裝置
30‧‧‧完成品排出路徑
30a‧‧‧完成品接納部
30b‧‧‧良品排出部
30c‧‧‧次品排出部
31‧‧‧滑槽
31-1‧‧‧轉台側滑槽
31-2‧‧‧轉台相反側滑槽
31a‧‧‧底面板
31b‧‧‧第1豎立面板
31c‧‧‧上面板
31d‧‧‧第2豎立面板
32‧‧‧接收體
32a‧‧‧上表面
32b‧‧‧轉台側面
33‧‧‧開口
34‧‧‧遮板
34a、34b‧‧‧緩衝材料
35‧‧‧汽缸(致動器)
35a‧‧‧汽缸筒
35b‧‧‧活塞桿
36‧‧‧軸
37‧‧‧控制桿
37a、38a、44、48‧‧‧插銷
38、43‧‧‧托架
39a‧‧‧第1接近開關
40‧‧‧完成品送入機構
41‧‧‧空氣噴嘴
42‧‧‧送入臂
42a‧‧‧下端面
45‧‧‧螺旋彈簧
46‧‧‧桿體
47‧‧‧輥
49‧‧‧鉤爪片

Claims (7)

  1. 一種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完成品排出路徑(30),具有完成品接納部(30a),所述完成品接納部(30a)與間歇旋轉的轉台(10)的收納凹部(10a)相對向;以及完成品送入機構(40),設有送入臂(42),將收納於該收納凹部(10a)的完成品送入至所述完成品排出路徑(30)的所述完成品接納部(30a),其中上述完成品排出路徑(30)包括良品排出部(30b)及次品排出部(30c),且可切換成良品排出狀態或次品排出狀態,所述良品排出狀態是使上述完成品接納部(30a)與良品排出部(30b)連續,且與所述次品排出部(30c)隔斷,所述次品排出狀態是使上述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所述次品排出部(30c)連續,且與所述良品排出部(30b)隔斷,當收納於上述收納凹部(10a)的所述完成品為良品時,所述完成品排出路徑(30)是設成所述良品排出狀態,而當所述完成品為次品時,是設成所述次品排出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其中上述完成品排出路徑(30)包括:滑槽(31),包含所述完成品接納部(30a)、所述良品排出部(30b)及所述次品排出部(30c);以及遮板(34),設置於該滑槽(31)上,其中上述遮板(34)在 良品排出位置及次品排出位置上進行作動,所述良品排出位置是使所述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所述良品排出部(30b)連通,且使所述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所述次品排出部(30c)隔斷的位置,所述次品排出位置是使所述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所述次品排出部(30c)連通,且使所述完成品接納部(30a)與所述良品排出部(30b)隔斷的位置,且所述遮板(34)是設成當收納於上述收納凹部(10a)的所述完成品為良品時,所述遮板(34)處於所述良品排出位置,當所述完成品為次品時,所述遮板(34)處於所述次品排出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其中上述良品排出部(30b)、次品排出部(30c)位於較所述完成品接納部(30a)更下方,且所述良品排出部(30b)位於較所述次品排出部(30c)更靠所述完成品接納部(30a)的位置,上述遮板(34)是跨越所述良品排出位置及所述次品排出位置而上下擺動自如地安裝,該遮板(34)是設成在所述良品排出位置時隔斷所述次品排出部(30c)且打開所述良品排出部(30a),在所述次品排出位置時隔斷所述良品排出部(30b)且打開所述次品排出部(30c),且將所述完成品自所述完成品接納部(30a)搬送導引至所述次品排出部(30c)為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 出裝置,其中藉由致動器而使上述遮板(34)在所述良品排出位置及所述次品排出位置上下擺動自如,在上述轉台(10)的較所述完成品排出路徑(30)更靠旋轉方向上游側的位置設置完成品檢查裝置,該完成品檢查裝置是設成當該完成品檢查裝置檢測到次品時,使所述致動器作動而使所述遮板(34)擺動至所述次品排出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第3項所述的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其中在上述滑槽(31)的靠所述轉台(10)的位置設置有搬送導件,所述搬送導件使上方的所述完成品接納部(30a)連續至下方的所述良品排出部(30b)為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其中上述完成品送入機構(40)包括:空氣噴嘴(41),對收納於所述轉台(10)的所述收納凹部(10a)的所述完成品噴附空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其中上述完成品送入機構(40)包括:空氣噴嘴(41),對收納於所述轉台(10)的所述收納凹部(10a)的所述完成品噴附空氣。
TW102135607A 2012-10-03 2013-10-02 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 TWI519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76258 WO2014054187A1 (ja) 2012-10-03 2012-10-03 スライダー組立機の完成品排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4439A TW201414439A (zh) 2014-04-16
TWI519251B true TWI519251B (zh) 2016-02-01

Family

ID=50434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5607A TWI519251B (zh) 2012-10-03 2013-10-02 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8050B (zh)
TW (1) TWI519251B (zh)
WO (1) WO20140541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9398B (zh) * 2017-01-12 2018-11-0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拉頭排列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0652080B (zh) * 2018-06-29 2022-06-14 Ykk株式会社 打开件供给方法及打开件供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4381A (en) * 1978-08-10 1980-02-21 Hakko Denki Seisakusho Kk Ceramic heater
JPH065066Y2 (ja) * 1985-12-17 1994-02-09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スライダ−組立機における部品取付装置
JPH04145699A (ja) * 1990-10-08 1992-05-19 Hitachi Electron Eng Co Ltd Icデバイス収納用マガジンの回収機構
JPH06188595A (ja) * 1993-08-01 1994-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の装着装置
JP2003176015A (ja) * 2001-12-07 2003-06-24 Ntn Corp 金属ベルト用エレメントの整列供給装置
JP4724462B2 (ja) * 2005-05-17 2011-07-13 アンリツ産機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物品検査装置,重量検査装置及び異物検査装置
CN100558506C (zh) * 2007-10-30 2009-11-11 许国洪 一种金属冲压成型的弹簧拉链头自动装配机
CN201168870Y (zh) * 2008-01-30 2008-12-24 陈曜田 拉链头的拉片组装机
CN201603986U (zh) * 2009-11-20 2010-10-13 泉州市鲤城区展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拉链头装配机的拉片装配机构
CN102672465B (zh) * 2011-03-17 2016-01-2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头的拉片组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54187A1 (ja) 2014-04-10
TW201414439A (zh) 2014-04-16
CN104718050B (zh) 2018-01-09
CN104718050A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97001B2 (en) Inspection system
TWI519251B (zh) 拉鏈頭組合機器之完成品排出裝置
TW201437975A (zh) 自動販賣機出貨結構
TWI527637B (zh) 拉鏈用拉鏈拉頭的檢查裝置
TW507488B (en) Work transfer apparatus
JP2011524287A5 (zh)
TWI492720B (zh) 拉鍊頭組裝機的完成品檢查裝置
JPH0918188A (ja) スティックフィーダ
JPH09132315A (ja) ボトル姿勢制御装置
US5048819A (en) Sorting machine having an uppermost tray which is only used in the non-sorting mode
KR101736859B1 (ko) 게임기용 경품지급장치
JP3827125B2 (ja) 食品供給装置
TWI664129B (zh) 零件供給系統和零件供給方法
TWI571417B (zh) A slider supply device having a check function
JPH0613766U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のボタン供給装置
CN214022072U (zh) 物体检测识别装置和检测识别系统
KR101195229B1 (ko) 정제검사기용 이송디스크
KR102489260B1 (ko) 비전영상을 이용한 알약계수장치
TWI409201B (zh) 輸送裝置
CN211102567U (zh) 高效率自动护磁圈组装机
JPS599446B2 (ja) 固形製剤の搬送装置におけるドラム状搬送部の位置検知機構
JP2006056605A (ja) 位置決め部材
JPH0543954Y2 (zh)
JP2005004436A (ja) 自動販売機
CN112517422A (zh) 物体检测识别装置和物体检测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