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9103B -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9103B
TWI519103B TW102121512A TW102121512A TWI519103B TW I519103 B TWI519103 B TW I519103B TW 102121512 A TW102121512 A TW 102121512A TW 102121512 A TW102121512 A TW 102121512A TW I519103 B TWI519103 B TW I5191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detecting
clos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6129A (zh
Inventor
黑松哲也
谷岡惠一
小川泰明
Original Assignee
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6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9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91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7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detecting open or closed state or particular intermediate positions assumed by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e.g. detection of display li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main body in a laptop, detection of opening of the cover of battery compart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by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image, e.g. averaging, subtraction
    • G06T5/80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2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splay device, e.g. CRT or LCD moni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04N1/1959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two-dimensional arrays using a television camera or a still video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36Scanning a picture-bearing surface lying face up on a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38Scanning displays; Scanning large surfaces, e.g. projection screens, writing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52Indicating the scanned area, e.g. by projecting light marks onto the medium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對記載於讀取對象媒體(例如,筆記本或書籍)之資訊進行攝影的拍攝手段之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一般而言,作為讀取記載於讀取對象媒體(例如筆記本或書籍)的資訊之資訊處理裝置,係藉由掃描器掃描該讀取對象媒體而讀取為影像資料,或藉由數位相機攝影而讀取為攝影影像。
而且,以往作為使用數位相機讀取讀取對象媒體的技術,係提出例如在經由轉樞部而可轉動(可開闔)地安裝有第1殼體與第2殼體之筆記型電腦中,在第1殼體的按鍵表面放置資料,且將具備拍攝部的第2殼體以既定時間保持在可攝影整個按鍵表面的位置時,使拍攝部動作並開始進行資料攝影之技術(參照日本特開2011-76267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開2011-76267號公報的技術中,為了攝影在按鍵表面上放置的資料,而必須將第1殼體與第2殼體嚴密地調整成既定的轉樞角度,並在 該角度攝影資料,但不進行如上述維持既定時間的特別操作而完全關閉第1殼體與第2殼體時,亦會維持無法進行資料攝影之狀態,又,即使自認為已經進行了特別操作,但若該操作不完全,則會維持無法進行資料攝影之狀態,更且,必須以目視確認是否為鮮明的攝影影像而無法重拍時,無法儲存資料。
本發明之課題係只要進行關閉第1殼體與第2殼體之操作,即可鮮明地攝影並儲存讀取對象的讀取對象媒體。
本發明之資訊處理裝置係可開闔地連結第1殼體與第2殼體的資訊處理裝置,其具備:拍攝手段,與配置有讀取對象媒體的前述第1殼體相對且設於前述第2殼體;檢測手段,以複數種方法檢測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取得手段,使用前述檢測手段以複數種方法檢測出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時,從前述拍攝手段取得攝影影像;校正手段,針對使用前述手段取得之攝影影像,基於使用前述檢測手段檢測的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關閉狀態,進行扭曲校正處理;及儲存手段,記錄儲存使用前述校正手段校正的攝影影像。
本發明之資訊處理方法係以可開闔地連結第1殼體與第2殼體的資訊處理裝置實行之資訊處理方法,其具備:檢測步驟,以複數種方法檢測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取得步驟,使用前述檢 測步驟以複數種方法檢測出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時,從與配置有讀取對象媒體的前述第1殼體相對且設於前述第2殼體的拍攝手段取得攝影影像;校正步驟,針對使用前述取得步驟取得之攝影影像,基於使用前述檢測步驟檢測的第1殼體與第2殼體之關閉狀態,進行扭曲校正處理;及儲存步驟,記錄儲存使用前述校正步驟校正的攝影影像。
若按本發明,則只要進行關閉第1殼體與第2殼體之操作,即可鮮明地攝影並儲存讀取對象的讀取對象媒體,而可簡單且確實地儲存。
1‧‧‧控制部
2‧‧‧電源部
3‧‧‧儲存部
3a‧‧‧程式記憶體
3b‧‧‧工作記憶體
4‧‧‧操作部
5‧‧‧觸控顯示部
5a‧‧‧顯示面板
5b‧‧‧觸控面板
6‧‧‧拍攝部
7‧‧‧無線LAN通訊部
8‧‧‧開闔角度感測器(磁感測器)
8a‧‧‧磁鐵
8b‧‧‧霍爾元件
11‧‧‧輸入板終端裝置
12‧‧‧讀取對象媒體
13‧‧‧連結器
13a‧‧‧第1殼體
13b‧‧‧第2殼體
13c‧‧‧轉樞部
14‧‧‧閉合角識別用標記
15‧‧‧標記檢測區域
16‧‧‧加速度感測器
第1圖為表示作為資訊處理裝置而適用之附有照相機的輸入板終端裝置之基本的構成要素之方塊圖。
第2圖為表示將附有照相機的輸入板終端裝置11、讀取對象媒體12安裝於連結件13的狀態之外觀透視圖。
第3圖為表示關閉構成連結件13之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時,使用拍攝部6對讀取對象媒體12進行攝影時之攝影視角與讀取對象媒體12的關係之圖。
第4圖為用於說明從顯示於攝影影像內之角度識別用標記的位置識別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之角度的情況之圖。
第5圖為表示輸入板終端裝置的全體動作中本實施形態之特徵部分的動作之流程圖。
第6圖為用於說明重疊複數攝影影像時,以角度識別 用標記為基準進行重疊之圖。
第7圖為用於說明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圖,且表示將加速度感測器16安裝於第2殼體13b的狀態之圖。
第8圖為用於說明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圖,且用於說明藉由解析攝影影像而檢測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之角度的情況之圖。
以下參照第1圖~第6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係例示應用在具備拍攝機能(數位相機)的輸入板終端裝置作為資訊處理裝置之情況,第1圖為表示此附有照相機之輸入板終端裝置的基本構成要素之方塊圖。
輸入板終端裝置係其整個殼體為例如A5大小的行動資訊終端裝置,除了具備觸控輸入機能、無線通訊機能等基本機能,如之後詳述,還具備影像讀取機能,藉由對鄰近配置在此輸入板終端裝置的讀取對象媒體(例如筆記本、報告用紙、書籍等)進行攝影,而以光學方式讀取記載於該讀取對象媒體的資訊(文字或圖表等)。
尚且,在本實施形態,讀取對象媒體係表示記載有擬攝影之資訊的媒體,且未特別指定素材為紙。
即,在本實施形態,讀取對象媒體係指記載有資訊的被攝體。
又,在本實施形態,讀取對象媒體亦包含能以電子方式顯示資訊的電子紙。
控制部1係由來自電源部(二次電池)2的電力供給而動作,並按照儲存部3內的各種程式控制此輸入板終端裝置的全體動作,在此控制部1設有未圖示的CPU(中央處理器)或記憶體等。
儲存部3係構成為具有例如ROM、快閃記憶體等,具有程式記憶體3a,其係儲存有用於按照第5圖所示之動作順序實現本實施形態的程式或各種應用程式等;及工作記憶體3b等,該工作記憶體3b係暫時儲存此輸入板終端裝置動作所需要的各種資訊(例如標記等)。
尚且,儲存部3可構成為包含例如SD卡、IC卡等裝卸自如的可攜式記憶體(記錄媒體),雖未圖示,但亦可在經由通訊機能與網路連接之狀態中包含既定的伺服器裝置側之儲存區域。
雖然圖示省略,但操作部4係具備使電源開/關的電源按鍵等作為按鈕式按鍵,控制部1係按照對應操作按鍵而從此操作部4輸出的輸入操作訊號進行處理。
觸控顯示部5係構成為在顯示面板5a積層配設觸控面板5b,顯示面板5a係具有縱橫比(例如橫4:縱3)相異之畫面的高精度液晶顯示器。
觸控面板5b係構成檢測藉由攝影者的手指等而觸控操作之位置並輸入該座標資料的觸控螢幕,例如,採用電容方式或電阻膜方式,但可為其他方式。
拍攝部6係構成影像讀取機能者,雖然圖示省略,但其係藉由來自光學透鏡的被攝體像成像於拍攝元件(CCD或CMOS等)而可高精度地攝影被攝體之數位相 機部,具有攝影透鏡、拍攝元件、各種感測器、類比處理部及數位處理部。
拍攝部6具備自動對焦機能等,在影像讀取機能動作時,例如,可進行框率為每秒15格(15fps)的連續攝影(高速攝影)。
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通訊部7為可進行高速大容量通訊的無線通訊模組,可經由最近的無線LAN路由器(圖示省略)連接網際網路。
開闔角度感測器8為檢測後述之可開闔的殼體之開闔角的感測器,控制部1按照使用此開闔角度感測器8檢測的開闔角而從拍攝部6取得攝影影像。
第2圖為表示將附有照相機的輸入板終端裝置11、讀取對象媒體12安裝於連結件13的狀態之外觀透視圖。
輸入板終端裝置11、讀取對象媒體(例如筆記本、報告用紙、書籍)12係安裝於連結件13。
連結件13係構成為經由轉樞部13c將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以可張開狀開闔的方式安裝,在圖示之例,第1殼體13a配置於右側,第2殼體13b配置於左側。
尚且,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可為與圖示的情況相反的關係。
第1殼體13a及第2殼體13b係為厚質平板狀長方形(形狀、大小相同)的紙構件(厚紙),且在左右配置縱長的第1殼體13a及第2殼體13b之狀態,經由轉樞部13c可開闔地被連結。
即,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係以轉樞部13c作為旋轉軸而可開闔地構成。
而且,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係如圖示,可從180°開啟的狀態闔上至第2殼體13b重疊至第1殼體13a上的狀態(完全關閉的狀態),使用者在以180°開啟連結件13的狀態使用輸入板終端裝置11,或在讀取對象媒體12寫入文字或圖表等。
又,未使用輸入板終端裝置11及讀取對象媒體12時,關閉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並完全關閉連結件13。
輸入板終端裝置11係其全體為薄型直方體且安裝於構成連結件13的第2殼體13b上,同時,相對縱長的第2殼體13b,輸入板終端裝置11亦以縱長的方向配設。
又,在構成連結件13的另一殼體(第1殼體)13a上配置讀取對象媒體12。
讀取對象媒體12可為一張片狀的用紙,亦可為如書籍之冊子的狀態(裝訂狀態)。
尚且,在連結件13上,輸入板終端裝置11與讀取對象媒體12的配置關係可為與上述相反的關係。
又,輸入板終端裝置11與讀取對象媒體12係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於連結件13,而其安裝的方法為任意,例如可使用閂扣和掛鉤等。
如此,在連結件13的第2殼體13b安裝有輸入板終端裝置11的狀態,輸入板終端裝置11的拍攝部6係以位於輸入板終端裝置11的表面側之一端中央部(圖示之 例為表面左端中央部)的方式配設。又,在轉樞部13c配設有開闔角度感測器8。
此開闔角度感測器8係設於可開闔地連結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的轉樞部13c,並且檢測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的開闔角度,例如由轉樞部13c之軸(圖示省略)每旋轉定量即輸出2相脈衝的旋轉編碼器,或者使用霍爾元件或磁電阻元件進行開闔檢測的磁感測器所構成。
尚且,第2圖包含表示開闔角度感測器8的構造之概略放大圖,並例示開闔角度感測器8係由磁感測器所構成的情況,該磁感測器係在構成轉樞部13c的旋轉軸側之圓板配設磁鐵8a,且在與該圓板相向的圓板側配設霍爾元件8b。
又,在構成連結器13的第1殼體13a之表面角部,安裝有標記14作為用來識別開闔角度的指標。
此閉合角識別用的標記14為例如十字形的黑標記,且印刷於第1殼體13a上面,但不限於印刷,亦可黏貼附有標記的貼紙。
控制部1使用開闔角度感測器8檢測出70°左右作為既定的角度,亦即適合用於攝影讀取對象媒體12的角度(最適合攝影的角度)時,從拍攝部6取得攝影影像,藉由解析該攝影影像而識別標記14,並按照該標記的識別結果判斷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是否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
第3圖為表示關閉構成連結件13之第1殼體 13a與第2殼體13b時,使用拍攝部6對讀取對象媒體12進行攝影時之攝影視角與讀取對象媒體12的關係之圖。
控制部1使用開闔角度感測器8檢測出70°左右為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的角度(最適合攝影的角度)時,從拍攝部6取得攝影影像,配合此最適合攝影的角度(70°左右)設定焦距、曝光等攝影條件,且從拍攝部6取得該條件下所攝影的影像。
第4圖為用於說明攝影影像內的識別用標記14之顯示情況隨著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的角度而變化的情況之圖,且包含其一部分放大圖。
表示閉合角識別用標記14在開闔角度為120°左右、90°左右、70°左右時的顯示情況,隨著連結器13逐漸關閉,開闔角度變化為120°左右、90°左右、70°左右,攝影影像內的標記14之位置隨著此角度變化而變化,且朝圖中的上方移動。
控制部1識別攝影影像內的標記14之位置變化,且判斷是否已從該位置關閉至既定的狀態(閉合角度:70°左右)。
此時,在攝影影像內的固定位置(例如,在圖示之例為左角部附近)設有標記檢測區域15,基於標記14是否已落在此標記檢測區域15內,判斷是否已關閉到既定的狀態(閉合角度:70°左右)。
如此,以種類相異的複數檢測方法判斷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是否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閉合角度:70°左右)。
即,使用開闔角度感測器8檢測出70°左右為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的角度(最適合攝影的角度)時,從拍攝部6取得攝影影像,識別攝影影像內的識別用標記14之顯示情況,並基於標記14是否落於攝影影像內之固定的標記檢測區域15內,判斷是否已關閉到既定的狀態(閉合角度:70°左右)。
再者,參照第5圖所示的流程圖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輸入板終端裝置11的動作概念。
在此,此流程圖所記述的各機能係以可讀取的程式碼之形態儲存,並依序實行按此程式碼之動作。
又,可逐步實行按照經由網路等傳送媒體傳送的上述程式碼之動作。
即,可利用除了經由記錄媒體,還經由傳送媒體從外部供給的程式/資料而實行本實施形態特有的動作。
第5圖為表示輸入板終端裝置11的全體動作中本實施形態之特徵部分的動作概要之流程圖,隨著電源啟動而開始實行。
首先,控制部1調查是否因為使用者操作切換成影像讀取模式(動作模式)(步驟S1),切換成影像讀取模式以外的其他動作模式時(在步驟S1為「否」),移至按該模式所進行的處理,但在切換成影像讀取模式時(在步驟S1為「是」),清除記憶體等作為初始化處理,同時配合最適合攝影的角度(70°左右)而在拍攝部6設定焦距、曝光等攝影條件(步驟S2)。
而且,使拍攝部6動作並開始攝影(步驟S3)後 ,控制部1調查是否已進行電源關閉操作(步驟S4),已進行電源關閉操作時(在步驟S4為「是」),使拍攝部6停止(步驟S5),同時進行電源關閉處理(步驟S6)後,離開第5圖的流程,但若未進行電源關閉操作(在步驟S4為「否」),則從開闔角度感測器8取得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的開闔角度(步驟S7),並調查該開闔角度是否為70°左右以下(步驟S8)。
目前,若開闔角度不為70°左右以下(在步驟S8為「否」),則返回上述的步驟S4,但若開闔角度為70°左右以下(在步驟S8為「是」),則從拍攝部6取得1框份量的攝影影像(步驟S9),並藉由解析此取得影像而識別閉合角識別用標記14(步驟S10)。
而且,一旦識別取得影像內的標記14,則基於該標記14的位置是否落在標記檢測區域15內而進行是否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之判斷(步驟S11)。
目前,使用開闔角度感測器8檢測的開闔角度如第4圖所示,例如為125°左右或90°左右時,標記14的位置從該檢測區域15大幅偏移(在步驟S8為「否」),因此判斷為未關閉至既定的狀態之情況,且返回上述的步驟S4,但若開闔角度為70°左右以下(在步驟S8為「是」),則標記14的位置落在該檢測區域15內,因此判斷為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之情況(在步驟S11為「是」)。
如此,藉由種類相異的複數檢測方法而檢測出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時(在步驟11為「是」),將該取得影像作為候選儲存暫時儲存 於工作記憶體3b內(步驟S12)。
而且,計算此暫時儲存的影像數,並調查該值是否已達到既定數(例如,3張)(步驟S13),返回上述的步驟S4且之後重複上述的動作(步驟S4~S13)直到暫時儲存的影像數達到既定數。
尚且,上述的既定數不限於3張而為任意,可由使用者操作任意設定。
藉此,暫時儲存的影像數達到既定數時(在步驟S13為「是」),依序讀出暫時儲存的各影像,對各影像進行校正梯形扭曲的處理(步驟S14)。此時,基於70°左右的開闔角度進行校正該梯形扭曲的處理。
尚且,取得暫時儲存之複數張影像時的開闔角度彼此相異時,可按照個別的開闔角度進行梯形扭曲校正。
即,按照影像取得時的開闔角度變更扭曲校正的參數,且按開闔角度進行梯形扭曲校正。
藉此,對於所有影像完成校正處理時,進行將經扭曲校正的各影像重疊之合成處理(步驟S15)。
此時,藉由將設於第6圖所示的第1張、第2張、...、第n張之各影像內的各標記14作為對位的基準點進行精密的對位而重疊各影像。
藉此,將經重疊的合成影像記錄儲存於記憶部3的SD卡等(步驟S16)。而且,從開闔角度感測器8取得開闔角度(步驟S17),且調查連結器13是否已關閉,即開闔角度是否為0°左右(步驟S18),若連結器13未關閉(在步驟S18為「否」),則返回上述的步驟S17。
以下,重複實行步驟S17~S18的動作直到連結器13被關閉為止。又,連結器13已關閉時(在步驟S18為「是」),使拍攝部6停止(步驟S5),且進行電源關閉處理(步驟S6)後,離開第5圖的流程。
如上述,在本實施形態,輸入板終端裝置11藉由設於第2殼體13b之拍攝部6對配置於第1殼體13a之讀取對象的讀取對象媒體12進行攝影,同時以複數種方法檢測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時,對從拍攝部6取得的攝影影像進行扭曲校正後再記錄儲存,因此只要進行關閉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的操作,就可以對讀取對象的讀取對象媒體12鮮明地攝影並儲存,而可簡單且確實地儲存。
因為在可開闔地連結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之轉樞部13c設有開闔角度感測器8,所以可確實地檢測關閉狀態。
控制部1解析由拍攝部6所拍攝之攝影影像並識別顯示於該影像內的標記14,且從該識別結果檢測關閉狀態,因此可藉由影像處理檢測關閉狀態。
檢測出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時,對使用拍攝部6攝影的複數攝影影像進行扭曲校正處理,且記錄儲存將經校正的複數攝影影像重疊並進行合成處理的影像,因此可拍攝更為鮮明的影像並加以儲存。
即,可藉由重疊複數影像而降低雜訊並提高影像的亮度,因此可加速各攝影時的快門速度,且可抑制手震 ,又,藉由重疊每1框攝影時使放大率變化而攝影的各影像,可攝影擴大動態範圍的影像,而可攝影並儲存更鮮明的影像。
尚且,雖然上述實施形態使用開闔角度感測器(例如磁感測器)8檢測開闔角度,但亦可如第7圖所示在第2殼體13b內設有加速度感測器16而檢測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的關閉狀態。
即,可使用加速度感測器16檢測重力的方向,並從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的相對姿勢(角度)檢測關閉狀態。
此時,對於因安裝上的限制而無法在轉樞部13c安裝開闔角度感測器8的情況等十分有效。
尚且,雖然上述實施形態藉由識別標記14而檢測關閉狀態,但亦可藉由解析攝影影像而識別標記14以外的指標,藉此檢測關閉狀態。
第8圖為用於說明藉由識別標記14以外的指標而檢測關閉狀態的情況之圖。
控制部1藉由解析攝影影像而識別第1殼體13a之端部從視角線偏移時的端部之傾斜方位,亦即該端部的位置,並基於該端部的傾斜方位(端部的位置)是否為既定的傾斜方位(位置)而識別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的關閉狀態。
圖示之例為表示第1殼體13a的輪廓線之顯示情況隨著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之開闔角度而變化的情況之圖,表示第1殼體13a的輪廓線之實線表示閉合角 度為70°左右的情況,單點鏈線表示閉合角度為90°左右的情況,雙點鏈線表示閉合角度為125°左右的情況。
如此,第1殼體13a的端部從拍攝部6的視角偏移時的端部之傾斜方位,即第1殼體13a的端部與視角線交叉的位置係隨著開闔角度而變化。
此時,因為在攝影影像的縱方向上,開闔角度以70°左右、90°左右、125°左右的順序靠近該縱方向中央部,所以可從該位置檢測第1殼體13a與第2殼體13b的開闔角度。
雖然上述實施形態表示應用於輸入板終端裝置11作為資訊處理裝置之情況,但不限於此,亦可為附有照相機機能的個人電腦‧PDA(個人專用行動資訊通訊機器)‧數位相機‧音樂播放器等,當然亦可為數位相機本身。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的「裝置」或「部」可按照機能分離於複數殼體,並不限於單一殼體。又,上述流程圖所記述的各步驟不限於時序式處理,亦可並列地處理複數步驟或個別獨立處理。
以上說明此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此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包含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發明以及與其均等的範圍。

Claims (6)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可開闔地連結第1殼體與第2殼體的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拍攝手段,與配置有讀取對象媒體的前述第1殼體相對,且設於前述第2殼體;檢測手段,以複數種方法檢測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取得手段,使用前述檢測手段以複數種方法檢測出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時,從前述拍攝手段取得攝影影像;校正手段,針對使用前述取得手段取得之攝影影像,基於使用前述檢測手段檢測出的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關閉狀態,進行扭曲校正處理;及儲存手段,記錄儲存已使用前述校正手段校正的攝影影像,前述檢測手段包含解析由前述拍攝手段所拍攝之攝影影像且識別顯示於攝影影像內的既定之指標,並從該識別結果檢測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關閉狀態的方法,作為前述複數種方法之任一者的檢測方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檢測手段包含設於可開闔地連結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轉樞部且檢測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角度的方法,作為前述複數種方法之任一者的檢測方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檢測 手段包含從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相對的姿勢檢測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關閉狀態的方法,作為前述複數種方法之任一者的檢測方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取得手段係於前述檢測手段檢測出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時,依序取得使用前述拍攝手段攝影的複數攝影影像,前述校正手段針對使用前述取得手段所取得之複數攝影影像,基於使用前述檢測手段所檢測的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關閉狀態,分別進行扭曲校正處理,進一步具備合成手段,該合成手段進行將已使用前述校正手段校正的複數攝影影像重疊之合成處理,前述儲存手段係記錄儲存已使用前述合成手段進行合成處理的影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取得手段在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開闔角度為複數個相異的開闔角度時,以各種開闔角度從前述拍攝手段取得攝影影像,前述校正手段按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開闔角度進行扭曲校正處理。
  6.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以可開闔地連結第1殼體與第2殼體的資訊處理裝置實行,其特徵為具備:檢測步驟,以複數種方法檢測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 取得步驟,前述檢測步驟以前述複數種方法檢測出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已關閉至既定的狀態時,從拍攝手段取得攝影影像,前述拍攝手段係與配置有讀取對象媒體的前述第1殼體相對,且設於前述第2殼體;校正步驟,針對使用前述取得步驟取得之攝影影像,基於使用前述檢測步驟檢測出的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關閉狀態,進行扭曲校正處理;及儲存步驟,記錄儲存已使用前述校正步驟校正的攝影影像,前述檢測步驟包含解析由前述拍攝手段所拍攝之攝影影像且識別顯示於攝影影像內的既定之指標,並從該識別結果檢測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之關閉狀態的方法,作為前述複數種方法之任一者的檢測方法。
TW102121512A 2012-06-22 2013-06-18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TWI519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1036A JP5796747B2 (ja) 2012-06-22 2012-06-22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129A TW201406129A (zh) 2014-02-01
TWI519103B true TWI519103B (zh) 2016-01-21

Family

ID=48703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512A TWI519103B (zh) 2012-06-22 2013-06-18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13931B2 (zh)
JP (1) JP5796747B2 (zh)
CN (1) CN104541496B (zh)
TW (1) TWI519103B (zh)
WO (1) WO20131910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3694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Intel Corporation Rotation sensor device
US11037423B2 (en) * 2015-09-23 2021-06-15 Ali Kord Posture monitor
US9823093B2 (en) * 2015-11-06 2017-11-2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olding angle sensing of a foldable device
TWI648657B (zh) * 2017-10-23 2019-01-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及系統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40093B1 (fr) * 2002-05-27 2006-02-10 Real Eyes 3D Procede de numerisation par camera avec correction de la deformation et amelioration de la resolution
TWM316414U (en) * 2006-12-25 2007-08-01 Wistron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346281B (en) * 2007-12-03 2011-08-01 Wistron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ng mode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4975679B2 (ja) * 2008-04-18 2012-07-11 株式会社Pfu ノート型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射影変換パラメータ算出方法
TWI354198B (en) * 2008-04-18 2011-12-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Notebook computer and method of capturing document
CN101561695A (zh) * 2008-04-18 2009-10-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JP2009265692A (ja) 2008-04-21 2009-11-12 Pfu Ltd ノート型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方法
DE112009004997T5 (de) * 2009-07-31 2012-10-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lokalisieren eines notebookcomputers
JP2011076267A (ja) * 2009-09-29 2011-04-14 Nec Personal Products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資料撮影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120001999A1 (en) * 2010-07-01 2012-01-05 Tandberg Telecom A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a camera configuration in response to switching between modes of operation
JP5954158B2 (ja) * 2012-07-24 2016-07-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098784B2 (ja) * 2012-09-06 2017-03-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75281B2 (ja) * 2012-09-06 2016-08-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1496B (zh) 2017-09-22
US20150326758A1 (en) 2015-11-12
JP5796747B2 (ja) 2015-10-21
TW201406129A (zh) 2014-02-01
CN104541496A (zh) 2015-04-22
US9413931B2 (en) 2016-08-09
WO2013191068A1 (en) 2013-12-27
JP2014007508A (ja) 201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4214B (zh) 拍摄图像处理系统、便携终端装置以及图像输出装置
TWI519103B (zh)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JP5752907B2 (ja) 撮影機器
US898874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hotographed images
JP5754653B2 (ja) 画像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343476A (ja) 撮像装置、撮像結果の処理装置及び撮像結果の処理方法
US9092669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hotographed images
JP2010130181A (ja) 画像取得装置
JP614990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493383B (zh)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JP602433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267063A (ja) 画像撮像装置
JP628848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0701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60919B2 (ja) 証明カード作成用顔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JP2008172501A (ja) 撮像装置
JP4351222B2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7267338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フォーカス位置特定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79991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30061510A (ko) 디지털 영상 처리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지털 촬영장치
JP2006113356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4228785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撮影モード設定方法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0283661A (ja) 撮像装置
JP2006078762A (ja)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JPH11331695A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とプリン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