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7721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7721B
TWI517721B TW102102892A TW102102892A TWI517721B TW I517721 B TWI517721 B TW I517721B TW 102102892 A TW102102892 A TW 102102892A TW 102102892 A TW102102892 A TW 102102892A TW I517721 B TWI517721 B TW I5177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insertion hole
lead
sleeve
tongu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2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4571A (zh
Inventor
間久和
Original Assignee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34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4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7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77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8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erforming functions other than acoustics, e.g. electric cand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microphone with electric circuitry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6Arranging circuit leads; Relieving strain on circuit l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裝置,更特別地,涉及一種設置有包括引線的麥克風的電子裝置。
已經提出了透過用由諸如橡膠等彈性材料製成的麥克風保持件覆蓋麥克風並且將麥克風佈置在電子裝置內部來減小噪音(參見日本特開2007-194708號公報)。
連接到麥克風的引線的振動也會產生噪音。利用日本特開2007-194708號公報所公開的技術,透過麥克風保持件可以減小麥克風的振動。然而,在所公開的技術中沒有考慮引線的振動。
本發明的一態樣是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 麥克風,其包括引線;麥克風套管,其由彈性材料製成並且被構造成安裝到該麥克風;以及主體構件,其包括容納部,該容納部被構造成收納安裝有該麥克風套管的該麥克風;其中,能彎折的舌片部被形成為在該麥克風套管的端部延伸,在該舌片部附近形成供該引線插入的插入孔,其中,透過將安裝有該麥克風套管的該麥克風收納在該容納部中而彎折該舌片部,且其中透過彎折該舌片部來按壓經由該插入孔引出的該引線。
根據本發明,無需增加零件的數量,能夠在非常小的空間內減小麥克風的振動,同時能夠減小連接到麥克風的引線的振動。
透過下面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徵將變得明顯。
11‧‧‧數位式照相機
12‧‧‧前蓋
12a‧‧‧麥克風孔
12b‧‧‧肋狀部
13‧‧‧蓋
14‧‧‧鏡頭單元
15‧‧‧頻閃發光單元
21‧‧‧麥克風單元
22‧‧‧電池盒
22a‧‧‧容納部
22b‧‧‧狹縫
22c‧‧‧銷
22d‧‧‧接觸部
31‧‧‧引線
32‧‧‧主板
41‧‧‧麥克風元件
41a‧‧‧集音部
42‧‧‧麥克風套管
42a‧‧‧開口
42b‧‧‧第一插入孔
42c‧‧‧第二插入孔
42d‧‧‧舌片部
42e‧‧‧環狀突起
61‧‧‧機架
110‧‧‧數位式照相機
120‧‧‧前蓋
130‧‧‧後蓋
130a‧‧‧麥克風孔
140‧‧‧鏡頭單元
150‧‧‧頻閃發光單元
200‧‧‧上基座
200a‧‧‧容納部
200b‧‧‧狹縫
210‧‧‧麥克風單元
220‧‧‧電池盒
310‧‧‧引線
320‧‧‧作業系統板
410a‧‧‧集音部
420‧‧‧麥克風套管
420a‧‧‧開口
420b‧‧‧第一插入孔
420c‧‧‧第二插入孔
420d‧‧‧舌片部
S‧‧‧尺寸
T‧‧‧間隙
XB-XB、XC-XC
XC-XC‧‧‧線
A、B、Y‧‧‧箭頭方向
圖1是作為應用本發明的示例性電子裝置的數位式照相機的外觀立體圖。
圖2A是示出了從數位式照相機移除前蓋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B是從內側觀察被移除的前蓋的立體 圖。
圖3A是從數位式照相機移除的電池盒的外觀立體圖。
圖3B是示出了從圖3A中示出的電池盒移除麥克風單元和主板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4A至圖4C是示出了麥克風單元的組裝方法的圖。
圖5A至圖5C是示出了以圖4C的狀態組裝的麥克風單元被放置於電池盒的容納部的狀態的圖。
圖6是沿著圖1的線Ⅵ-Ⅵ截取的麥克風單元及其周圍的放大截面圖。
圖7A是作為應用本發明的示例性電子裝置的數位式照相機的外觀立體圖。
圖7B是示出了從數位式照相機移除前蓋和後蓋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8A是示出了麥克風單元被放置在形成於上基座(top base)的容納部中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8B是示出了從圖8A中示出的上基座移除麥克風單元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9A至圖9D是示出了麥克風單元的組裝方 法的圖。
圖10A至圖10C是示出了麥克風單元被放置在上基座的容納部中的狀態的圖。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
圖1是作為應用本發明的示例性電子裝置的數位式照相機11的外觀立體圖。
如圖1所示,數位式照相機11的前面由前蓋12覆蓋,且數位式照相機11的背面由後蓋13覆蓋。鏡頭單元14配置在數位式照相機11的前面。麥克風孔12a形成於前蓋12。麥克風孔12a是平行於鏡頭單元14的光軸形成的通孔。麥克風孔12a形成在接近鏡頭單元14的位置。
圖2A是示出了從數位式照相機11移除前蓋12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B是從內側觀察被移除的前蓋12的立體圖。
如圖2A所示,鏡頭單元14、電池盒22和頻閃發光單元15佈置在數位式照相機11的內部。在電池盒22中放置用作數位式照相機11的電源的電池。在電池盒22中形成用於容納麥克風單元21的容納部22a。麥克風單元21佈置在麥克風孔12a的正下方。電池盒22作為主體構件。
如圖2B所示,包圍麥克風孔12a的肋狀部12b形成於前蓋12的內側。當前蓋12被安裝到數位式照相機11時,肋狀部12b緊密地附著到麥克風單元21並且在麥克風單元21的前方形成聲音空間。
圖3A是從數位式照相機11移除的電池盒22的外觀立體圖。
如圖3A所示,容納部22a、狹縫22b和銷 22c形成於電池盒22。麥克風單元21被放置在容納部22a中。當麥克風單元21被放置在容納部22a中時,引線31穿過狹縫22b的上部而佈置在狹縫22b的下部。引線31被保持在銷22c之間,並且利用粘合劑被固定到銷22c。以能夠在不損壞引線31的狀態下保持引線31的方式確定銷22c之間的距離。主板32被安裝到電池盒22的背面。引線31被焊接到主板32。
圖3B是示出了從圖3A中示出的電池盒22 移除麥克風單元21和主板32的狀態的立體圖。
如圖3B所示,容納部22a被形成為包圍麥 克風單元21的側面和底面。透過移除容納部22a的側面的一部分來形成狹縫22b。
麥克風單元21包括麥克風元件41、引線31 和麥克風套管(microphone bush)42。引線31的一端被焊接到麥克風元件41,引線31的另一端被焊接到主板32。麥克風套管42由諸如矽橡膠等彈性材料製成,並且形成為能安裝到已焊接有引線31的一端的麥克風元件41的形狀。也就是說,麥克風單元21是如下單元:引線31被焊接到麥克風元件41且麥克風套管42被安裝到已焊接有引線31的麥克風元件41。
麥克風單元21從電池盒22的前面側(即, 將要由前蓋12覆蓋的面所在側)被放置在容納部22a中。
圖4A至圖4C是示出了麥克風單元21的組 裝方法的圖。
圖4A是示出了引線31已被焊接到麥克風元 件41而麥克風元件41還未被安裝到麥克風套管42的狀 態的圖。
如圖4A所示,集音部41a形成於麥克風元 件41。麥克風套管42包括開口42a,當麥克風套管42被安裝到麥克風元件41時,經由開口42a露出集音部41a。麥克風套管42包括第一插入孔42b,當麥克風套管42被安裝到麥克風元件41時,引線31經由第一插入孔42b從麥克風套管42的內側插到麥克風套管42的外側。 舌片部42d被形成為在麥克風套管42的端部水平地延伸。以舌片部42d能對折的方式確定舌片部42d的厚度。因此,舌片部42d是能彎折的。
圖4B是示出了引線31經由開口42a被放置 在麥克風套管42的內側並且經由第一插入孔42b被引出的狀態的圖。
如圖4B所示,麥克風套管42包括第二插入 孔42c,經由第一插入孔42b被引出的引線31經由第二插入孔42c被插入。第二插入孔42c形成於舌片部42d。
第二插入孔42c的尺寸與引線31的截面積 大致相等。如果第二插入孔42c的尺寸明顯大於引線31的截面積,則引線31在第二插入孔42c中自由地移動。 這種情況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如果第二插入孔42c的 尺寸明顯小於引線31的截面積,則難以插入引線31。
當從麥克風套管42的底面觀察麥克風套管 42時,第一插入孔42b和第二插入孔42c形成在對角線上。環狀突起42e形成於麥克風套管42的底面。
圖4C是示出麥克風元件41已放置在麥克風 套管42的內側的狀態的圖。由於麥克風套管42的開口42a的開口直徑小於麥克風元件41的外徑,所以,當麥克風元件41被放置在麥克風套管42的內側時,麥克風套管42的開口42a被擴大。當麥克風元件41被安裝到麥克風套管42時,麥克風套管42覆蓋除集音部41a以外的麥克風元件41。
如圖4C所示,經由第一插入孔42b被引出 的引線31被插入到第二插入孔42c。引線31的在經由第一插入孔42b被引出之後且在被插入第二插入孔42c之前的部分被佈置成橫跨環狀突起42e。麥克風單元21以圖4C所示的狀態放置在電池盒22的容納部22a中。
圖5A至圖5C是示出了以圖4C中的狀態組 裝的麥克風單元21被放置在電池盒22的容納部22a中的狀態的圖。圖5A至圖5C是示出了從形成狹縫22b的方向(即,圖3的箭頭Y方向)觀察的電池盒22的容納 部22a的圖。
如圖5A所示,當麥克風單元21被放置在電 池盒22的容納部22a中時,麥克風單元21的取向被調整為使得引線31和麥克風套管42的舌片部42d位於狹縫22b的上方。當麥克風單元21從圖5A的狀態沿箭頭A方向移動時,獲得圖5B的狀態。
如圖5B所示,當麥克風單元21開始放置在 電池盒22的容納部22a中時,引線31和麥克風套管42的舌片部42d插經狹縫22b的上部。狹縫22b具有兩個不同的寬度。由於狹縫22b的上部的寬度比舌片部42d的寬度窄,所以,如圖5B所示,舌片部42d被對折,使得舌片部42d的這些部分彼此重疊。狹縫22b的上部的寬度大於與舌片部42d的厚度的兩倍加上引線31的外徑之和所對應的尺寸。因此,當引線31和麥克風套管42的舌片部42d穿過狹縫22b時,雖然舌片部42d被對折,但引線31沒有被舌片部42d按壓。當麥克風單元21從圖5B的狀態沿箭頭A方向移動時,獲得圖5C的狀態。
如圖5C所示,麥克風單元21被放置在電池 盒22的容納部22a中,並且引線31和麥克風套管42的 舌片部42d插經狹縫22b的下部。狹縫22b的下部的寬度小於與舌片部42d的厚度的兩倍加上引線31的外徑之和所對應的尺寸。因此,當引線31和麥克風套管42的舌片部42d位於狹縫22b的下部時,舌片部42d被褶疊並且引線31在狹縫內被舌片部42d按壓。
在圖5C的狀態下,麥克風套管42已被壓配 到電池盒22的容納部22a。因此,形成在麥克風套管42中的第一插入孔42b被電池盒22的容納部22a密閉。利用該構造,能夠減小經由第一插入孔42b進入麥克風套管42的噪音和振動。
而且,由於麥克風套管42被壓配到容納部 22a,所以,麥克風套管42被褶疊。因此,經由第一插入孔42b引出的引線31被布置在容納部22a與麥克風套管42之間。
圖6是沿著圖1的線Ⅵ-Ⅵ截取的麥克風單元 21及其周圍的放大截面圖。
如圖6所示,容納部22a與機架61接觸的 接觸部22d形成於容納部22a的背面側。當前蓋12的肋狀部12b壓靠麥克風套管42時,接觸部22d與機架61接觸,並且前蓋12的肋狀部12b使麥克風套管42被褶 疊成尺寸S。這樣,肋狀部12b緊密地附著到麥克風單元21並且在麥克風單元21的前方形成聲音空間。
由於前蓋12的肋狀部12b按壓麥克風單元 21,在麥克風套管42的底面橫跨環狀突起42e的引線31被環狀突起42e按壓。
如圖6所示,在麥克風元件41的底面與麥 克風套管42的內底面之間形成間隙T。透過調整間隙T,可以調整環狀突起42e按壓橫跨環狀突起42e的引線31的力。也就是說,如果間隙T大,則可以使環狀突起42e按壓引線31的力小,如果間隙T小,則可以使環狀突起42e按壓引線31的力大。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無需增加另外 的零件就能夠減小從麥克風套管42引出的引線31的振動。
第二實施方式
圖7A是作為應用本發明的示例性電子裝置的數位式照相機110的外觀立體圖。
如圖7A所示,數位式照相機110的前面由前蓋120覆蓋,且數位式照相機110的背面由後蓋130 覆蓋。鏡頭單元140佈置在數位式照相機110的前面。麥克風孔130a形成於後蓋130的上表面。麥克風孔130a是與鏡頭單元140的光軸正交地形成的通孔。
圖7B是示出從數位式照相機110移除前蓋120和後蓋130的狀態的立體圖。
如圖7B所示,鏡頭單元140、電池盒220、頻閃發光單元150和上基座200佈置在數位式照相機110的內部。諸如變焦距圈(zoom ring)和釋放鈕等操作構件佈置於上基座200。容納麥克風單元210的容納部200a形成於上基座200。麥克風單元210佈置在麥克風孔130a的正下方。上基座200作為主體構件。
圖8A是示出了麥克風單元210被放置在形成於上基座200的容納部200a中的狀態的立體圖。當麥克風單元210被放置在容納部200a中時,引線310被佈置在狹縫200b中。例如安裝有變焦開關和釋放開關的作業系統板320被安裝到上基座200的背面。引線310被焊接到作業系統板320。
圖8B是示出了從圖8A中示出的上基座200移除麥克風單元210的狀態的立體圖。
如圖8B所示,容納部200a被形成為包圍麥 克風單元210的側面和底面。透過移除容納部200a的側面的一部分來形成狹縫200b。
麥克風單元210包括麥克風元件410、引線 310和麥克風套管420。引線310的一端被焊接到麥克風元件410,引線310的另一端被焊接到作業系統板320。 麥克風套管420由諸如矽橡膠等彈性材料形成,並且形成為能安裝到已焊接有引線310的一端的麥克風元件410的形狀。也就是說,麥克風單元210是如下單元:引線310被焊接到麥克風元件410且麥克風套管420被安裝到已焊接有引線310的麥克風元件410。
麥克風單元210從上基座200的上面側 (即,由後蓋130覆蓋的面的那一側)放置在容納部 200a中。
圖9A至圖9D是示出麥克風單元210的組裝 方法的圖。
圖9A是示出了引線310已被焊接到麥克風 元件410且麥克風元件410還未安裝到麥克風套管420的狀態的圖。
如圖9A所示,集音部410a形成於麥克風元 件410。麥克風套管420包括開口420a,當麥克風套管 420被安裝到麥克風元件410時,經由開口420a露出集音部410a。麥克風套管420包括第一插入孔420b,當麥克風套管420被安裝到麥克風元件410時,引線310經由第一插入孔420b從麥克風套管420的內側插到麥克風套管420的外側。舌片部420d被形成為在麥克風套管420形成有第一插入孔420b的端部水平地延伸。以舌片部420d能朝向麥克風套管420彎折的方式確定舌片部420d的厚度。因此,舌片部420d能朝向麥克風套管420彎折以覆蓋第一插入孔420b。
圖9B是示出了麥克風元件410已放置在麥 克風套管420的內側的狀態的圖。由於麥克風套管420的開口420a的開口直徑小於麥克風元件410的外徑,所以,當麥克風元件410被放置在麥克風套管420的內部時,麥克風套管420的開口420a被擴大。當麥克風元件410被安裝到麥克風套管420時,麥克風套管420覆蓋除集音部410a以外的麥克風元件410。引線310經由開口420a被放置在麥克風套管420的內部並且經由第一插入孔420b被引出。
當引線310如圖9B所示經由第一插入孔420b 被引出時,引線310在舌片部420d的上表面被引出。
第一插入孔420b的尺寸與引線310的截面 積大致相等。如果第一插入孔420b的尺寸明顯大於引線310的截面積,則引線310在第一插入孔420b中自由地移動。這種情況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如果第一插入孔420b的尺寸明顯小於引線310的截面積,則難以插入引線310。
圖9C是示出了在舌片部420d的上表面被引 出的引線310被彎曲的狀態的圖。如圖9C所示,在舌片部420d的上表面被引出的引線310沿著麥克風套管420的側面彎曲。接著,引線310進一步地彎曲,使得引線310可以佈置在形成於上基座200的狹縫200b中。引線310被彎曲以佈置在狹縫200b中的位置是舌片部420d朝向麥克風套管420彎折的端部附近的位置。
麥克風單元210以圖9C中示出的狀態被放 置在電池盒220的容納部200a中。
圖9D是示出了舌片部420d已朝向麥克風套 管420彎折的狀態的圖。當麥克風單元210被完全地放置在容納部200a中時,麥克風單元210處於圖9D所示的狀態。
圖10A是從上方觀察上基座200的圖。麥克 風單元210被放置在上基座200的容納部200a中。
圖10B和圖10C均是示出了以圖9C的狀態 組裝的麥克風單元210被放置在上基座200的容納部200a中的狀態的圖。圖10B和圖10C分別是沿著圖10A的線XB-XB和線XC-XC的截面圖。
如圖10A所示,當麥克風單元210被放置在 上基座200的容納部200a中時,調整麥克風單元210的指向,使得已在舌片部420d的端部附近彎曲的引線310位於狹縫200b的上方。當麥克風單元210從圖10B的狀態沿箭頭B方向移動時,獲得圖10C的狀態。
當麥克風單元210如圖10B所示開始被放置 在上基座200的容納部200a中時,麥克風套管420的舌片部420d朝向麥克風套管420彎折。彎折的舌片部420d按壓已沿著麥克風套管420的側面彎曲的引線310。已沿著麥克風套管420的側面彎曲的引線310被佈置在麥克風套管420與舌片部420d之間。利用該構造,減小了引線310的振動。而且,由於麥克風套管420的舌片部420d朝向麥克風套管420彎折,所以,彎折的舌片部420d接近麥克風套管420的第一插入孔420b。利用該構造,能夠減小經由第一插入孔420b進入到麥克風套管 420的噪音和振動。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無需增加任何額外的零件就能夠減小從麥克風套管420引出的引線310的振動。
雖然已經參照示例性實施方式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應符合最寬泛的解釋,以包含所有的這種變型、均等結構和功能。
42d‧‧‧舌片部

Claims (6)

  1.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麥克風,其包含引線;麥克風套管,其由彈性材料製成並且被構造成安裝到該麥克風;以及主體構件,其包含容納部,該容納部被構造成收納安裝有該麥克風套管的該麥克風,其中,能彎折的舌片部被形成為在該麥克風套管的端部延伸,其中,在該舌片部附近形成供該引線插入的插入孔,其中,透過將安裝有該麥克風套管的該麥克風收納在該容納部中而彎折該舌片部,以及其中,透過彎折該舌片部來按壓經由該插入孔引出的該引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容納部包含狹縫,在將已安裝有該麥克風套管的該麥克風收納在該容納部中時,經由該插入孔引出的該引線被佈置在該狹縫中,並且其中,透過將已安裝有該麥克風套管的該麥克風收納在該容納部中而將該舌片部彎折成將經由該插入孔引出的該引線佈置在該狹縫中之該舌片部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麥克風套管包含:第一插入孔,在將該麥 克風套管安裝到該麥克風時,該引線經由該第一插入孔從該麥克風套管的內部引出到該麥克風套管的外部,以及第二插入孔,經由該第一插入孔引出的該引線被插入到該第二插入孔中,並且其中,該舌片部從該第二插入孔附近的位置延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插入孔形成於該麥克風套管的底面,並且其中,該第二插入孔形成於該舌片部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電子裝置,其中,在該麥克風套管的底面形成有突起,並且其中,透過將安裝有該麥克風套管的該麥克風收納在該容納部中,該突起按壓該引線的在經由該第一插入孔被引出之後且在被插入該第二插入孔內之前的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電子裝置,其中,透過將由該麥克風套管覆蓋的該麥克風收納在該容納部中而將該舌片部彎折成覆蓋該插入孔。
TW102102892A 2012-02-03 2013-01-25 電子裝置 TWI5177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2149A JP5456082B2 (ja) 2012-02-03 2012-02-03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4571A TW201334571A (zh) 2013-08-16
TWI517721B true TWI517721B (zh) 2016-01-11

Family

ID=4890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2892A TWI517721B (zh) 2012-02-03 2013-01-25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89423B2 (zh)
JP (1) JP5456082B2 (zh)
KR (1) KR101604612B1 (zh)
CN (2) CN103246133B (zh)
TW (1) TWI5177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33865B2 (ja) * 2016-08-09 2020-08-05 株式会社ザクティ カメ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3675B2 (ja) * 1994-03-29 2003-06-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FI970409A (fi) * 1997-01-31 1998-08-0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mikrofonin suojaamiseksi ulkoisilta häiriötekijäiltä ja mikrofonin häiriösuojus
CN2497501Y (zh) * 2001-07-18 2002-06-26 功学社教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防震麦克风夹
KR100608732B1 (ko) * 2003-12-26 2006-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카메라 기능을 갖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2005354581A (ja) * 2004-06-14 2005-12-22 Nikon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カメラ
JP2006295272A (ja) * 2005-04-06 2006-10-26 Sony Corp 撮像装置
JP4735277B2 (ja) 2006-01-17 2011-07-27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076202A (zh) * 2006-05-16 2007-11-21 佳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麦克风的音头避震装置
JP2011146900A (ja) 2010-01-14 2011-07-28 Canon Inc 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6133B (zh) 2016-05-18
US8989423B2 (en) 2015-03-24
US20130202143A1 (en) 2013-08-08
CN105182657B (zh) 2017-12-05
CN103246133A (zh) 2013-08-14
JP2013162300A (ja) 2013-08-19
JP5456082B2 (ja) 2014-03-26
CN105182657A (zh) 2015-12-23
KR20130090332A (ko) 2013-08-13
KR101604612B1 (ko) 2016-03-18
TW201334571A (zh) 2013-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008333A (ja) ワイヤ状アタッチメント機構を介した結合用イヤチップ
JP2019522832A5 (zh)
JP5417478B2 (ja) 電子機器
JP200730048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9041386A (ja) 入出力モジュール及び入出力モジュールを含む電子装置
JP201109715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実装構造
TWI517721B (zh) 電子裝置
JP2005086341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装置の生産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用いられるシールドケース構成用ケース
JP200627056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JP6643119B2 (ja) アクセサリーシュー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4460790B2 (ja) 電子機器
TWI690208B (zh) 攝影裝置
JP2016128856A (ja) 撮像装置
JP201218209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9290561A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4138708A (ja) 光コネクタ
CN216016965U (zh) 数字摄像装置的组装结构
JP2012255990A (ja) 電子機器
KR100587012B1 (ko) 개선된 하우징 구조를 갖는 카메라 모듈
US8406618B2 (en) Camera
JP2013126132A (ja) 電子機器
JP2011193105A (ja) 電子機器
JP5919499B2 (ja) 音源装置
JP2013137451A (ja) アクセサリ装着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3302680A (ja) 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