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9507B - Optical film sheet of the bond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film sheet of the bond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9507B
TWI499507B TW101149336A TW101149336A TWI499507B TW I499507 B TWI499507 B TW I499507B TW 101149336 A TW101149336 A TW 101149336A TW 101149336 A TW101149336 A TW 101149336A TW I499507 B TWI499507 B TW I4995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ed member
layered
bonding
path
bonding s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9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3399A (zh
Inventor
Tomokazu Yura
Akira Tawada
Satoru Koshio
Takuya Nakazono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3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3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9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95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膜薄片之貼合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將光學膜薄片連續3次貼合在矩形狀的面板構件之貼合裝置。尤其本發明雖然並未限定,而所關於的貼合裝置是適合使用於:藉由將包含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所構成的薄片3次貼合於長方形的液晶顯示面板,來連續製造液晶顯示裝置之裝置。
在液晶顯示裝置,使用有TN模式、VA模式或IPS模式的液晶顯示面板。在使用TN模式之液晶顯示面板的情況,分別貼合在液晶顯示面板的兩面之偏光片,是藉由相對於其延伸方向朝45°方向裁切的偏光膜的薄片所構成。而液晶顯示面板的兩面的偏光片,其延伸方向為互相大致正交的關係,也就是說,配置成正交偏光的關係。因此,通常所用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其構造是將沖裁成長邊或短邊相對於延伸方向朝向45°方向或135°方向的長方形之偏光膜的薄片,與其他的膜構件重疊。相對的,在現在主流,使用VA模式或IPS模式來作為液晶顯示面板的構造,偏光膜的薄片,是藉由相對於延伸方向朝垂直或水平方向裁切所形成。以該方式形成的偏光膜的薄片,在液晶顯示面板的兩面,以讓吸收軸互相正交的方式,也就是正交偏光的關係來貼合。因此,在使用VA模式或IPS模式的構造,藉由將包含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裁切成液 晶顯示面板的尺寸來形成複數的薄片,將該複數的光學膜積疊體薄片,以支承於載體膜上的狀態送入至與液晶顯示面板的貼合站,在該站將該薄片從載體膜剝離,而能依序貼合在液晶顯示面板的兩面。該複數的薄片,包含所謂的吸收型的偏光膜的薄片。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在液晶顯示面板依序貼合的複數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在被支承於連續條帶狀的剝離膜或載體膜上的狀態,送入到貼合站,在貼合站從該載體膜剝離,而連續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該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是連續的貼合裝置,所以為了與準備預先作成液晶顯示面板的尺寸的複數的光學膜積疊體薄片,將該複數的薄片,一片一片貼合在各個的液晶顯示面板來製造液晶顯示裝置的個別貼合系統作出區別,在以下的說明稱為,「連續貼合」或「捲體(roll).對(to).面板(panel)」系統,也就是「RTP」系統。
日本特許第4307510號(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4451924號(專利文獻2)及日本特許第4669070號(專利文獻3)的專利說明書,揭示有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及裝置,在液晶顯示面板的兩面將偏光膜的薄片貼合成讓穿透軸互相正交。在該專利文獻的第1圖及第2圖作為具體例顯示的製造系統,具有在直線狀的路徑上配置的第1及第2貼合站,在該直線狀的路徑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將連續條帶狀的包含偏光膜的第1及第2光學膜積疊體朝向該路徑送出用的送出線。而且設置有:朝與該路徑的第1貼 合站正交的方向將長方形狀的面板構件送入的面板構件搬入線、以及將在兩面已貼合有包含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之面板構件,朝與該路徑的第2貼合站正交的方向送出的搬出線。而且在第1及第2貼合站之間,設置有:將在被支承於載體膜上的狀態且單面貼合有第1光學膜積疊體薄片之面板構件,在包含該面板構件的平面內進行90°迴旋的手段。
日本特開2009-122641號公報(專利文獻4)及日本特開2005-37417號公報(專利文獻5)也揭示有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及裝置,在液晶顯示面板的兩面將偏光膜的薄片貼合成讓穿透軸互相正交。例如專利文獻4的第7圖或專利文獻5的第6圖及第7圖所示的系統,具備有互相正交的2條路徑。而該2條路徑之中,第1路徑內,將矩形形狀的液晶顯示面板以長邊為前頭來連續輸送。在該第1路徑內,在偏光膜積疊其他光學膜構成的,藉由將連續條帶狀光學膜積疊體切斷成與液晶顯示面板的尺寸對應的尺寸所形成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貼合在沿著該路徑輸送過來的液晶顯示面板的一方的面部。將該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貼合在一方的面部的液晶顯示面板,翻面反轉而移動到與該第1路徑正交的第2路徑。在該第2路徑,液晶顯示面板,是以短邊為前頭而連續輸送,將與上述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同樣的構造的光學膜積疊體薄片,貼合在液晶顯示面板的另一方的面部。
在上述專利文獻揭示的貼合裝置,都是對於液晶顯示 面板的兩面,將2片偏光膜的薄片,以2次的貼合步驟,依序貼合成讓其穿透軸互相正交之貼合裝置。相對的,日本特開2009-271516號公報(專利文獻6)揭示有,以3次的貼合步驟,將光學構件貼合在光學顯示單元之貼合裝置。參考專利文獻6的第3圖,這裡揭示有在作為液晶顯示面板所構成的光學顯示單元,依序貼合第1、第2、第3光學構件之貼合裝置。該第1、第2、第3光學構件分別為,例如偏光片保護膜、偏光片、偏光片保護膜。在專利文獻6也記載有,第1、第2、第3光學構件與上述不同的組合。第1、第2、第3光學構件,分別製造為在該光學構件積疊黏著劑層與離型膜的積疊體條帶,準備成將該積疊體條帶捲繞成捲體狀的捲體母材的形態。在該貼合裝置,設置有將光學顯示單元朝一方向輸送的輸送路徑,沿著該輸送路徑,在該路徑的上部,設置有上述第1、第2、第3光學構件的送出線,由從該處送出的積疊體條帶將離型膜剝離,接著,將各光學構件,藉由黏著劑層,依序以3階段的步驟貼合於光學顯示單元。這裡以3階段的步驟貼合的第1、第2、第3光學構件,積疊這些光學構件而構成用來達成所需要的光學機能的光學膜積疊體。
另一方面,近年來,作為內建電池的高機能行動終端,在市場普遍流通有智慧型電話及平板終端等。該行動終端,也稱為平板PC,很多情況,作為光學顯示裝置,使用有中型或小型的液晶顯示裝置。而且開發有在該液晶顯示裝置使用反射型的偏光膜的技術。理由是著眼於,反 射型的偏光膜,能藉由將反射或吸收的光切換成穿透光而使顯示畫面的亮度提升,從充電於電池的電力的有效應用的觀點來看很有利這樣的優點。該中型或小型的液晶顯示裝置所用的液晶顯示面板,一般包含有5~10吋(120~250mm)程度的大小的液晶(LC)單元,在該液晶(LC)單元的辨識側配置有彩色濾光片(CF),在非辨識側配置有薄膜電晶體(TFT),其厚度為0.5mm左右,重度為15~40g左右。與其對照,TV用的LC單元,小型則18吋(450mm)的尺寸,大型則超過60吋(1500mm)。厚度也與平板PC的液晶單元對比,為3倍以上的1.4mm,重度為300~3500g。
在平板PC所用的該中型或小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需要在TV用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所未要求的處理能力。例如,液晶顯示面板、與在其兩面貼合的包含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的貼合精度、貼合速度、輕量處理的容易度或難度,而在無塵室,儘可能減少汚染的措施,使死角最小化,讓所用的連續條帶狀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處理容易進行的處理台的適當高度的維持等等,需要與TV用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不同的機能。並且,在使用反射型的偏光膜的情況,需要連續執行:在液晶顯示面板的非辨識側貼合的吸收型的偏光膜的面部,將反射型的偏光膜的薄片,重疊貼合成:讓吸收型偏光膜的薄片的吸收軸與反射型偏光膜的薄片的反射軸互相平行的步驟。
反射型的偏光膜,也稱為亮度提升膜。該反射型的偏光膜,與一般的偏光膜也就是吸收型的偏光膜,其構造及機能都不同。美國特許6113811號說明書(專利文獻7)及日本特表平9-507308號公報(專利文獻8),揭示有反射型的偏光膜的製造及機能。為了幫助了解本發明的技術,針對反射型的偏光膜的製造及機能在以下大概說明。
反射型的偏光膜,是將藉由延伸而發現強複折射性的高複折射材料、與也藉由延伸而幾乎未發現複折射性的0複折射材料,交互重疊成為複數的層部,以相等溫度同時擠壓,藉由將擠壓後的多層體,朝與擠壓方向正交的橫方向,延伸成3倍~5倍程度所製造。通常,形成由100層以上的交互層所構成的多層體,延伸至鄰接的層部之間產生光學干渉的干渉厚度而薄膜化,成為連續條帶狀的光學膜。以該方式構成的反射型的偏光膜,擠壓方向也就是長邊方向成為穿透軸,延伸方向也就是橫方向成為反射軸。也就是說,與在長邊方向具有相當於反射軸的吸收軸且在橫方向具有穿透軸的長邊方向1軸延伸的吸收型偏光膜,其穿透軸的方向相對於延伸方向為相反的關係。針對反射型的偏光膜的機能來說明的話,入射到該膜的光,相當於入射光量的約50%的沿著穿透軸的光成分穿透,剩餘的相當於約50%的光成分,藉由交互折射率不同的鄰接的層的界面所反射。該反射光,在鄰接的界面再度反射,其中相當於約25%的光成分沿著穿透軸通過。作為反覆穿透及反射的結果,從光利用效率來看,藉由使用反射型的偏光 膜,所利用的光,並非通過該膜的光的50%,而是接近100%的光。該反射型偏光膜,雖然非常高價,可是由於提昇亮度的效果顯著,所以近年來有大量使用的傾向。
反射型偏光膜,與所謂藉由PVA單層膜而一般形成的吸收型偏光膜,在構造及機能上也是完全不同。在將該反射型偏光膜與吸收型偏光膜組合而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其偏光膜的構造及機能與吸收型的偏光膜不同,所以在包含對液晶顯示面板的貼合的製造步驟,會伴隨一定的限制。例如,當吸收型的偏光膜彼此時,由於吸收軸或穿透軸相同方向,所以在液晶顯示面板的兩面將其以連續的步驟依序貼合的方式,如專利文獻1~5所示沒有任何問題。而如果將反射型偏光膜以讓各穿透軸一致地貼合在吸收型偏光膜,則由於該膜的穿透軸關於延伸方向為相反的關係,所以很難連續進行該貼合。因此,在對吸收型的偏光膜貼合反射型的偏光膜來製造2層構造積疊體的連續條帶的情況,將分別包含吸收型偏光膜與反射型偏光膜的兩個連續條帶狀的光學膜積疊體,由分別的捲體送出,將分別的光學膜積疊體,在互相正交的方向重疊,形成藉由黏著劑貼合的2層構造積疊體,將該2層構造積疊體裁切,而形成矩形狀的母材薄片。
日本特開2010-32900號公報(專利文獻9)或日本特開平11-231129號公報(專利文獻10),揭示有:將由以該方式形成的矩形狀的多層構造的光學膜積疊體所構成的母材薄片製造的方法、以及藉由從該母材薄片沖裁或裁切成液 晶顯示面板的尺寸,將其貼合於該液晶顯示面板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組的製造方法。
藉由使用該專利文獻記載的方法,事先準備將反射型偏光膜的薄片與吸收型偏光膜的薄片重疊的2層構造的多數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能使用於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的製造步驟。該情況,在製造液晶顯示裝置的貼合裝置,必須事先準備多數的2層構造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4307510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4451924號
[專利文獻3]日本特許第4669070號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9-122641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5-37417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9-271516號公報
[專利文獻7]美國特許6113811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8]日本特表平9-507308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10-32900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平11-231129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特許第4551477號
[專利文獻12]日本特許第4377961號
[專利文獻13]日本特許第4361103號
本發明的主要技術的課題,是在於將分別形成為連續條帶狀,捲繞成捲體狀的3個不同的層狀構件,從分別的捲體送出而切斷成所需要的長度方向尺寸,將切斷而所得到的層狀構件薄片,對於4角形狀的面板構件依序貼合之貼合裝置,要減少裝置佔有的佔有空間,提供容易處理捲體的裝置的組成部分排列。
本發明的其他的課題,是要提供貼合裝置的高效率的組成部分排列,該貼合裝置,藉由將製造成多層構造的連續條帶狀的膜朝寬度方向延伸所作成的反射型的偏光膜的薄片,對於另外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的吸收型的偏光膜的薄片,進一步連續重疊貼合。
本發明的更具體的課題,是要提供貼合裝置的高效率的組成部分排列,該貼合裝置,對於在液晶顯示面板的兩面將吸收型偏光膜的薄片以連續2階段的步驟來貼合之液晶顯示面板,將反射型偏光膜的薄片,對於該液晶顯示面板的非辨識側的吸收型偏光膜的薄片上,以讓該吸收型偏光膜的薄片的吸收軸與反射型偏光膜的薄片的反射軸互相平行的配置關係,藉由3階段的步驟,進一步重疊貼合。
用來解決上述課題的本發明的一型態的貼合裝置,是對4角形形狀的面板構件將3個的層狀構件以3階段的步驟貼合,具備有鄰接而並排配置的直線狀的第1及第2路 徑,貼合步驟所需要的所有構造,排列於該並排配置的直線狀的第1及第2路徑內。
第1路徑,具有:設置在距離該路徑的一端起預定距離的位置的第1貼合站、設置在從第1路徑的該一端起涵蓋第1預定距離之第1路徑內,將面板構件朝向第1貼合站輸送的面板輸送路線、以及隔著該第1貼合站,配置在該面板輸送路線的相反側,將第1層狀構件朝向第1貼合站輸送的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在第1貼合站,設置有:將送入於該第1貼合站的面板構件與第1層狀構件的薄片相互貼合而形成第1中間積疊體的第1貼合手段。
並且在第1及第2路徑間,設置有第1路徑間移送部,該第1路徑間移送部配置成:將在該第1貼合站形成的第1中間積疊體,在接收側端部接收,將該第1中間積疊體朝向第2路徑移送,在交接側端部對第2路徑交接。
第2路徑,具備有:配置成從第1路徑間移送部的交接端部接收第1中間積疊體的第2貼合站、以及在第2路徑的一端與第2貼合站之間,在與設置於第1路徑內的面板輸送路線並排的位置,用來將第2層狀構件從第2路徑的一端輸送到第2貼合站的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在第2貼合站設置有:將送入到第2貼合站的第1中間積疊體與第2層狀構件的薄片相互貼合而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的第2貼合手段。
在第2路徑,相對於第2貼合站在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的相反側設置有第3貼合站,在第2貼合站與第3貼 合站之間設置有:將第2中間積疊體從第2貼合站送入到第3貼合站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相對於第3貼合站在第2貼合站的相反側設置有:用來將第3層狀構件輸送到第3貼合站的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在第3貼合站設置有:將送入到該第3貼合站的第2中間積疊體與第3層狀構件的薄片相互貼合而形成積疊體製品的第3貼合手段,並且設置有:將在第3貼合站形成的積疊體製品朝向第1路徑移送的製品輸送出線。
在該貼合裝置,在將積疊體製品朝向第1路徑移送的製品輸送出線,進一步配備有用來排出製品的第3路徑,該第3路徑,在將該積疊體製品朝向第1路徑移送之後,沿著第1路徑內朝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的相反方向輸送。
該貼合裝置能將,第1、第2、第3層狀構件,例如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在面板構件的相同側依序重疊貼合。例如,本發明的貼合裝置也能適用於,對有機EL顯示面板的一面,將從捲體送出的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將3片層狀構件的薄片,連續以3階段的步驟貼合的RTP系統的貼合裝置。
藉由本發明的其他型態,能提供一種貼合裝置,使用具有長邊及短邊的長方形狀的液晶顯示面板,來製造液晶顯示裝置。該貼合裝置具有:第1、第2、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具備有:從第1層狀構件的捲體將第1層狀構件送出而輸送的第1層狀構件送 出機構。第1層狀構件,具有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長邊及短邊的一方例如長邊對應的寬度,包含與液晶顯示面板的一方的面例如非辨識側的面貼合的吸收型的偏光膜。該吸收型的偏光膜,是經由黏著劑層積疊於第1載體膜上。
在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配置有第1切入線形成機構,該第1切入線形成機構,對於從第1層狀構件的捲體送出的第1層狀構件,以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長邊及短邊的另一方例如短邊的尺寸對應的輸送方向間隔,使寬度方向的切入線形成至,僅留下第1載體膜的深度。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切入線之間,以被第1載體膜連續支承的狀態,形成有複數的第1層狀構件的薄片。
在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進一步具備有:將第1層狀構件的複數個的薄片,以被第1載體膜支承的狀態,搬運到第1貼合站的第1搬運機構、以及在第1貼合站,將第1層狀構件的薄片從第1載體膜剝離的第1剝離機構。
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具備有:從第2層狀構件的捲體將第2層狀構件送出而輸送的第2層狀構件送出機構。第2層狀構件,具有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長邊及短邊的另一方例如短邊對應的寬度,包含有:第2載體膜、以及在其上面經由黏著層積疊的,用來與液晶顯示面板的另一方的面例如辨識側的面貼合的吸收型的偏光膜。該吸收型的偏光膜,在第2載體膜上經由黏著層而積疊。
在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配置有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該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對於從第2層狀構件的捲體 送出的第2層狀構件,以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長邊或短邊的一方例如長邊的尺寸對應的輸送方向間隔,使寬度方向的切入線形成至,僅留下第2載體膜的深度。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的切入線之間,以被第2載體膜連續支承的狀態,形成有複數的第2層狀構件的薄片。
在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進一步具備有:將第2層狀構件的複數個的薄片,以被第2載體膜支承的狀態搬運到第2貼合站的第2搬運機構、以及在該第2貼合站,將第2層狀構件的薄片從第2載體膜剝離的第2剝離機構。
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具備有:從第3層狀構件的捲體將第3層狀構件送出而輸送的第3層狀構件送出機構。第3層狀構件,具有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長邊及短邊的該另一方例如短邊對應的寬度,包含用來與液晶顯示面板的另一方的面例如非辨識側的面貼合的反射型的偏光膜。該反射型的偏光膜,在第3載體膜上經由黏著層而積疊。
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配置有第3切入線形成機構,該第3切入線形成機構,對於從第3層狀構件的捲體送出的第3層狀構件,以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長邊及短邊的一方例如長邊的尺寸對應的輸送方向間隔,使寬度方向的切入線形成至,僅留下第3載體膜的深度。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切入線之間,以被第3載體膜連續支承的狀態,形成有複數的第3層狀構件的薄片。
在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進一步具備有:將第3層狀構件的複數個的薄片,以被第3載體膜支承的狀態,搬運 到第3貼合站的第3搬運機構、以及在該第3貼合站,將第3層狀構件的薄片從第3載體膜剝離的第3剝離機構。
在本發明的上述型態的貼合裝置,包含有:使用於液晶顯示面板的非辨識側及辨識側的任一方或兩方的吸收型的偏光膜之第1、第2層狀構件,可以當作已檢查內在缺陷的構件。而在形成該貼合裝置的第1、第2層狀構件的薄片的步驟,切入線形成機構,根據缺陷的位置,對於該偏光膜,在從缺陷的位置起以預定的距離朝輸送方向上游側離開的位置,藉由使切入線形成至,僅留下載體膜的深度,則能在該切入線與該切入線先前的一條切入線之間形成不良層狀構件薄片。在該情況,為了將該不良層狀構件薄片不貼合到液晶顯示面板而將其排除,能設置排除手段。
藉由本發明的其他的型態,可提供:使用具有長邊及短邊的長方形狀的液晶顯示面板來製造液晶顯示裝置的其他貼合裝置。該貼合裝置,具有:第1、第2、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
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是使用第1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第1層狀構件的捲體的構造,具備有:從該第1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第1層狀構件的捲體,將該第1層狀構件送出的第1層狀構件送出機構。第1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第1層狀構件,具有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長邊及短邊的一方例如長邊對應的寬度,包含有與液晶顯示面板的一方的面例如非辨識側的面貼合的吸收型的偏光膜。該吸收型的偏 光膜,藉由黏著劑層,積疊於第1載體膜。該偏光膜與黏著劑層,以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長邊及短邊的另一方例如短邊對應的輸送方向間隔,藉由對於輸送方向在寬度方向形成的複數的切入線,以在第1載體膜上被連續支承的狀態,分割成複數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該形成切入線的構造的第1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第1層狀構件,捲繞成上述捲體狀。因此,該貼合裝置,不需要與上述的型態的貼合裝置的第1切入線形成機構相當的機構。
該型態的貼合裝置具有:將從第1層狀構件的捲體送出的第1層狀構件搬運到第1貼合站的搬運機構、 以及在第1貼合站,將第1層狀構件薄片從第1載體膜剝離的第1剝離機構。
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是使用第2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第2層狀構件的捲體的構造,具備有:從該第2層狀構件的捲體將該第2層狀構件送出的第2層狀構件送出機構。第2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第2層狀構件,具有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長邊及短邊的另一方例如短邊對應的寬度,包含有與液晶顯示面板的另一方的面例如辨識側的面貼合的吸收型的偏光膜。該吸收型的偏光膜,藉由黏著劑層,積疊於第2載體膜。該偏光膜與黏著劑層,以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長邊及短邊的一方例如長邊對應的輸送方向間隔,藉由相對於輸送方向在寬度方向形成的複數的切入線,在第2載體膜上被連續支承的狀態,分割成複數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該形成切入線的第2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第2層 狀構件,捲繞成上述捲體狀。因此,該貼合裝置,不需要與上述的型態的貼合裝置的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相當的機構。
該型態的貼合裝置,具有:將從第2層狀構件的捲體送出的第2層狀構件搬運到第2貼合站的搬運機構、 以及在第2貼合站,將第2層狀構件從第2載體膜剝離的第2剝離機構。
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是使用第3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第3層狀構件的捲體的構造,具備有:從該第3層狀構件的捲體將該第3層狀構件送出的第3層狀構件送出機構。第3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第3層狀構件,具有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長邊及短邊的另一方例如短邊對應的寬度,包含有與該液晶顯示面板的上述的一方的面例如非辨識側的面貼合用的反射型的偏光膜。該反射型的偏光膜,藉由黏著劑層,積疊於第3載體膜。該偏光膜與黏著劑層,以與液晶顯示裝置的長邊及短邊的一方例如長邊對應的輸送方向間隔,藉由相對於輸送方向在寬度方向形成的複數的切入線,在第3載體膜上被連續支承的狀態,分割成複數的第3層狀構件薄片。該形成切入線的第3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第3層狀構件,捲繞成上述捲體狀。因此,該貼合裝置,不需要與上述的型態的貼合裝置的第3切入線形成機構相當的機構。
該型態的貼合裝置具有:將從第3層狀構件的捲體送出的第3層狀構件搬運到第3貼合站的搬運機構、 以及在第3貼合站,將第3層狀構件薄片從第3載體膜剝離的第3剝離機構。
在本發明的該型態使用的吸收型的偏光膜,是檢查完內在缺陷的偏光膜,在第1、第2層狀構件的製造步驟,檢測出內在的缺陷,根據所檢測出的缺陷的位置,對於層狀構件,從缺陷的位置起預定的距離在輸送方向上游側形成切入線,藉此在該切入線與該切入線的先前的一條切入線之間,形成不良層狀構件薄片。在該型態的貼合裝置,能進一步設置有包含排除手段的排除機構,該排除手段,用來使該不良層狀構件薄片不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而將其排除。
在使用液晶顯示面板的本發明的其他型態,貼合裝置,能作成:從配置有液晶顯示面板的薄膜電晶體(TFT)的非辨識側,將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依序貼合的捲體(roll).對(to).面板(panel)方式。在該裝置,在第1貼合站,在液晶顯示面板的非辨識側貼合第1層狀構件薄片,形成第1中間積疊體,在第2貼合站,在液晶顯示面板的辨識側貼合第2層狀構件,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在該情況,在將第1中間積疊體從第1貼合站輸送到第2貼合站的第1路徑間移送部,可以設置:將第1中間積疊體的方向,迴旋到:當在第2貼合站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時所要求的方向的迴旋手段。
該貼合裝置,在將第2中間積疊體從第2貼合站送入到第3貼合站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進一步設置 有:將預先設置用來將液晶顯示面板的相反側的第1層狀構件的面保護的表面保護膜,從該第1層狀構件剝離,使液晶顯示面板的相反側的第1層狀構件的面露出的剝離手段。並且在第2路徑設置有:將在第2路徑所交接的第1中間積疊體輸送到第2貼合站的第1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
該貼合裝置可以作成,對於液晶顯示面板,僅從第1及第2路徑的下面貼合各層狀構件薄片的構造的貼合裝置。在該貼合裝置,在將第1中間積疊體經由第1路徑間移送部從第1貼合站輸送到第2貼合站的路徑,在該路徑設置的迴旋手段的第1中間積疊體的輸送方向下游側,設置有使第1中間積疊體表背反轉的第1反轉手段,在將於表背反轉的液晶顯示面板的辨識側已貼合有第2層狀構件薄片的第2中間積疊體從第2貼合站送入到第3貼合站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可以進一步設置有:在該路徑設置的剝離手段的第2中間積疊體的輸送方向上游側,使第2中間積疊體再度表背反轉的第2反轉手段。
該貼合裝置進一步在將液晶顯示面板朝向第1貼合站輸送的面板輸送路線設置有:將液晶顯示面板的方向迴旋到,當在第1貼合站形成第1中間積疊體時所要求的方向的迴旋手段。
該貼合裝置能作成,對於液晶顯示面板,僅從第1及第2路徑的上面貼合各層狀構件的構造的貼合裝置。該貼合裝置,在將液晶顯示面板朝向第1貼合站輸送的上述面 板輸送路線,可以具備有:將液晶顯示面板對於其輸送方向表背反轉,使液晶顯示面板的非辨識側朝為朝上的狀態的第1反轉手段、以及對於在第1路徑間移送部配置的第1中間積疊體用的迴旋手段,在第1中間積疊體的輸送方向下游側,使第1中間積疊體表背反轉,使液晶顯示面板的辨識側成為朝上的狀態的第2反轉手段。在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可進一步設置有:對於用來使表面保護膜剝離的剝離手段,在輸送方向上游側,將第2中間積疊體再度表背反轉,使液晶顯示面板的非辨識側成為朝上的狀態的第3反轉手段。
在使用長方形狀的液晶顯示面板來製造液晶顯示裝置的本發明的其他的型態,貼合裝置,在第1貼合站,在液晶顯示面板的辨識側貼合第1層狀構件薄片形成第1中間積疊體,在第2貼合站,在液晶顯示面板的非辨識側貼合第2層狀構件薄片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的情況,在將第1中間積疊體從第1貼合站輸送到第2貼合站的第1路徑間移送部,可以進一步設置有:將第1中間積疊體的方向迴旋到,當在第2貼合站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時所要求的方向的第1迴旋手段。
該貼合裝置,在將第2中間積疊體從第2貼合站送入到第3貼合站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設置有:用來將第2中間積疊體的方向迴旋到,當在第3貼合站形成積疊體製品時所要求的方向的第2迴旋手段,在該第2迴旋手段的下游側也可設置:將在液晶顯示面板的非辨識側貼 合的表面保護膜剝離,對於液晶顯示面板使第2層狀構件的相反側的面露出的剝離手段。
藉由本發明,將在對面板構件以3階段的步驟貼合3個層狀構件的連續的貼合裝置所需要的構成機構,能都排列在並排配置的第1及第2路徑內,能大幅提高空間的利用效率。並且,層狀構件,準備為捲體,將第1、第2、第3捲體,都能配置在相同高度,所以優點是容易進行處理作業。
第1圖是顯示在平板PC使用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典型的構造。液晶顯示裝置是具備有:液晶層L、與該液晶層L的一方的面接合的彩色濾光片基板CF、以及與另一方的面接合的由薄膜電晶體基板T所構成的液晶顯示面板LC;液晶顯示面板LC的薄膜電晶體側為非辨識側。在液晶顯示面板LC的薄膜電晶體基板T接合著非辨識側的偏光性積疊體PL1,在彩色濾光片基板CF接合著辨識側的偏光性積疊體PL2。非辨識側的偏光性積疊體PL1具有:藉由平常的吸收型偏光膜所構成的非辨識側偏光膜P1、與經由黏著劑層A1接合在該非辨識側偏光膜P1的反射型偏光膜RP。非辨識側偏光膜P1,是將與反射型偏光膜RP為相反側的面,經由黏著劑層A2接合在液晶顯示面板 LC的薄膜電晶體基板T。在與反射型偏光膜RP的非辨識側偏光膜P1為相反側的面,經由黏著劑層A3接合著表面保護膜PF1。辨識側的偏光性積疊體PL2,具有辨識側偏光膜P2,該辨識側偏光膜P2,其中一方的面是經由黏著劑層A4接合於液晶顯示面板LC,在另一方的面經由黏著劑層A5接合著表面保護膜PF2。辨識側偏光膜P2,是藉由平常的吸收型偏光膜所構成。
當進行第1圖所示的積疊構造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時,在至少液晶面板LC的非辨識側,對於依序輸送到貼合站的液晶顯示面板,首先對該面板的非辨識側的面貼上吸收型的偏光膜,接著需要在其上面將反射型的偏光膜貼合成讓穿透軸互相平行。將吸收型及反射型的偏光膜分別從形成為連續條帶狀的分別的偏光膜捲體連續送出,且進行該該貼合步驟,該方式在連續條帶狀的該偏光膜,由於其長度方向與穿透軸的關係為相反,所以很難實現。
在使用於平板PC的中型或小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液晶顯示面板,大小為大型液晶顯示裝置的3分之1~5分之1的程度,重量也為20分之1以下,與大型液晶顯示裝置相比,更小型且輕量。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之包含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的捲體,捲體寬度也較窄,重量也為3分之1~10分之1的程度。其大小,例如直徑500mm程度,捲體寬度約100~150mm,重量為30~70kg。該光學膜積疊體的連續條帶,捲繞長度為900m程度。相對的,製造速度也就是生產節拍,相較於大型液晶 顯示裝置,需要加倍程度,且要求安裝精度非常嚴格。
由於要對應該要求,以往採用如第15圖所示的方法。第15圖是顯示,將吸收型偏光膜與反射型偏光膜重疊成讓分別的穿透軸互相平行之偏光性積疊體,切斷成對應於液晶面板的尺寸來形成光學膜積疊體薄片的習知的方法的概略圖。
如第15圖(a)所示,這裡顯示的習知方法,分別準備:在藉由包含長邊方向延伸階段的製造步驟所製造的習知的吸收型偏光膜積疊體Po 1的連續條帶為捲體R1的形態,藉由包含橫方向延伸階段的製造步驟所製造的反射型偏光膜積疊體Po 2的連續條帶為捲體R2的形態。吸收型偏光膜積疊體Po 1,如第15圖(b)所示,是由:吸收型偏光膜a、與經由黏著劑層b接合於該偏光膜a的離型膜c所構成。相對的,反射型偏光膜積疊體Po 2,具有:反射型偏光膜d、與經由黏著劑層e接合於該反射型偏光膜d的表面保護膜f;在反射型偏光膜d,在與表面保護膜f相反側的面,經由黏著劑層g接合著離型膜h。吸收型偏光膜a,如第15圖(a)所示,在連續條帶的長邊方向具有吸收軸AA,於是,在與該吸收軸AA正交的方向也就是橫方向具有穿透軸。反射型偏光膜d,在連續條帶的長邊方向具有穿透軸TA。
如第15圖(a)所示,相對於從捲體R1送出的吸收型偏光膜積疊體Po 1在正交的方向,將從捲體R2送出的反射型偏光膜積疊體Po 2進行輸送。此時,從反射型偏光膜 積疊體Po 2將離型膜h剝離,成為讓反射型偏光膜d經由黏著劑層g而重疊於吸收型偏光膜積疊體Po 1的吸收型偏光膜a上的狀態。其結果,將反射型偏光膜d,藉由黏著劑層g接合於吸收型偏光膜積疊體Po 1,形成第15圖(c)所示的積疊體。以該方式所得到的積疊體,為其中一邊具有吸收型偏光膜積疊體Po 1的寬度,另一邊具有反射型偏光膜積疊體Po 2的寬度之長方形。將該長方形的積疊體,切斷成與液晶顯示面板LC的大小相當的大小,而能形成多數的長方形積疊體薄片S。
以該方式形成的積疊體薄片S,對液晶顯示面板的面,每一枚一邊將離型膜c剝離一邊貼合,而形成液晶顯示裝置。在第1圖的非辨識側貼上的光學膜積疊體PL1的薄片,是經過上述步驟而形成,貼合成讓吸收型偏光膜P1的吸收軸與反射型偏光膜RP的反射軸互相平行。
第2圖是概略顯示,是將吸收型偏光膜積疊體與反射型偏光膜積疊體,分別準備為連續條帶的捲體,在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將該膜積疊體,一邊從分別的捲體送出,一邊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的各個面,藉此適合來製造第1圖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之方法的步驟。
在液晶顯示面板LC的非辨識側配置的光學膜積疊體PL1,分割為:包含吸收型偏光膜P1的積疊體PL1-1、與包含反射型偏光膜RP的積疊體PL1-2,準備為連續條帶狀的層狀構件f1、f3的捲體R1、R3。積疊體PL1-1,包含有:第1圖所示非辨識側的光學膜積疊體PL1的黏著劑 層A2、與非辨識側吸收型偏光膜P1,在黏著劑層A2,接合著載體膜c1。積疊體PL1-2,包含有:第1圖所示非辨識側的光學膜積疊體PL1的反射型偏光膜RP、與在其兩側的黏著劑層A1、A3及表面保護膜PF1,在黏著劑層A1,接合著載體膜c3。在積疊體PL1-1積疊載體膜c1所構成的層狀構件f1,從其捲體R1送出,切斷成預定長度,將載體膜c1剝離,藉由黏著劑層A2接合於液晶顯示面板LC的薄膜電晶體T側。接著,從積疊體PL1-1將黏著劑層A1-1與表面保護膜PF1-1剝離。同樣地,從在積疊體PL1-2積疊載體膜c3所構成的連續條帶狀的層狀構件f3將載體膜c3剝離,將剩餘的積疊體藉由黏著劑層A1接合於非辨識側吸收型偏光膜P1,而得到第1圖所示的積疊構造的液晶顯示裝置。
相對地,辨識側的光學膜積疊體PL2,準備為在黏著劑層A4接合載體膜c2所構成的連續條帶狀的層狀構件f2的捲體R2,在對液晶顯示面板LC貼合的階段,切斷成預定的長度,將載體膜c2剝離,貼在液晶顯示面板LC的彩色濾光片基板CF。藉由採用該3階段的貼合步驟,則可將2枚的吸收型偏光膜與1枚的反射型偏光膜,藉由捲體(roll).對(to).面板(panel)方式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
(實施方式1)
在平板PC的液晶顯示裝置所用的液晶顯示面板,並不限定於此,典型來說,是具有將液晶層L裝填於之間的 2枚的玻璃基板,辨識側的基板是具備有彩色濾光片(CF)的層部的彩色濾光片基板CF,非辨識側的基板是具備有薄膜電晶體(TFT)的薄膜電晶體基板T,是由:尺寸為5~10吋(120~250mm)程度,厚度為0.5mm程度,重量為15~40g程度的液晶(LC)單元所構成。通常2枚玻璃基板的大小不同,TFT側的長邊及短邊相較於CF側的長邊及短邊更長數mm程度。在數mm程度的TFT側的長邊及短邊的緣部,如習知方式,配置有連接用的端子等。在第3圖~第5圖,顯示著將長方形狀的辨識側基板與非辨識側基板上下重疊的構造的液晶顯示面板。
第3圖~第5圖是顯示,以該液晶顯示面板為對象,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捲體(roll).對(to).面板(panel),(RTP)貼合系統的貼合裝置的排列的概略圖,第3圖為俯視圖,粗線的箭頭,是表示液晶顯示面板w的搬運路徑。第4圖及第5圖為側視圖。在該實施方式的裝置,在第1及第2貼合站101,201,將包含吸收型的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PL1-1、PL2,切斷成預定的長度來形成薄片s1、s2,將該薄片s1、s2從各載體膜c1、c2剝離,連續貼合於各液晶顯示面板w的兩面。並且在第3貼合站301,如第2圖所示,將包含反射型的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PL1-2切斷成預定的長度作成薄片s3,從該薄片s3,將其載體膜c3剝離,將該薄片s3貼合於:在第1貼合站101貼合的吸收型的偏光膜的薄片s1的面。
如第4圖所示,在將載體膜c1積疊於積疊體PL1-1 所構成的連續條帶狀的層狀構件f1輸送到第1貼合站101之機構,具備有第1缺陷檢查機構111,藉由該第1缺陷檢查機構111,針對在第1層狀構件f1的偏光膜P1及其兩面的黏著劑層是否存在缺陷,進行檢查。藉由該檢查所檢測出的缺陷,針對其位置的資訊,被輸送到具有記憶裝置420及資訊處理裝置410之控制裝置400。在將第1層狀構件f1輸送到第1貼合站101之該機構,進一步在較第1缺陷檢查機構111更靠近條帶輸送方向下游側設置有第1切入線形成機構120。第1切入線形成機構120,根據來自控制裝置400的控制訊號,在由第1層狀構件f1的黏著劑層A1-1、A2與偏光膜P1所構成的光學膜積疊體PL1-1、以及在其表面積疊的表面保護膜PF1-1,在相對於第1層狀構件f1的長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也就是在橫方向形成切入線,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切入線之間,形成光學膜積疊體PL1-1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s1。2條切入線之間隔,通常對應於將第1層狀構件薄片s1貼合的液晶顯示面板w的短邊。可是,當在2條切入線之間存在有缺陷時,在較該缺陷更靠近輸送方向上游側形成的切入線,能形成在與該缺陷的位置距離預定距離的位置。包含該缺陷的缺陷薄片,成為第1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
貼合裝置,具有:並排且鄰接配置的2條直線狀的路徑10、20,該路徑的大小,並不限定於此,寬度為5~10m程度,長度為15~30m程度。2條路徑,最好是設定 成:操作者能辨識從第1路徑10的右端送入的液晶顯示面板w之高度,並且能辨識經由第2路徑20,從搬出路徑50的左端搬出的液晶顯示裝置(以下,稱為「積疊體製品」。)之高度。該高度為1.5m程度,裝置全體的高度可以作成2.5m程度。該裝置,如業者間習知,配置在無塵室。並且在無塵室,最好將該裝置以具有操作門或窗之箱型的容器覆蓋,具有高度的潔淨狀態。這是為了儘可能排除作業者、操作者帶來的灰塵等附著在液晶顯示面板w的兩面及貼合的薄片的露出面。根據這種觀點,在與2條路徑10、20正交的方向配置其他路徑、或讓路徑配置成階層構造,也就是說,避免液晶顯示面板w通過光學膜積疊體之上等方式具有最適當的構造,讓能符合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s1、s2、s3的輸送、與液晶顯示面板w的輸送的兩方的配置關係來進行貼合的站101、201、301,在能發揮符合的功能的關係,收容於上述箱型的容器。
本發明的貼合裝置1,如第3圖所示,如上述,具備有:並排且鄰接的直線狀的第1路徑10、與第2路徑20。以使用於平板PC的中型或小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為例子的話,第1路徑10,是由:第1貼合站101、面板輸送路線102、與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所構成;該第1貼合站101,設置在與該路徑10的一端距離預定距離的位置,最好具有預定寬度,是由:搬入台、貼合手段104、及搬出台所構成。面板輸送路線102,用來對該站101輸送液晶顯示面板等的面板構件(以下稱為「面板構 件」。)w,最好具有與該搬入台同寬度的搬入部。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隔著該站101配置在面板輸送路線102之相反側,最好將包含第1吸收型偏光膜P1的光學膜積疊體PL1-1(以下,稱為「第1層狀構件」,以圖號「f1」顯示。)朝向該站101輸送。
在面板輸送路線102的一端,能連接著習知的構造的面板洗淨線(未圖示)。搬入到該面板輸送路線102的長方形狀的面板構件w,通常是經由面板洗淨線來搬入,所以最好在相對於輸送方向讓短邊正交的橫向狀態,且在非辨識側朝下的狀態輸送。在相對於輸送方向讓短邊正交的橫向狀態輸送的情況,藉由迴旋手段等,將面板構件w改變為縱向將其送入到面板輸送路線102較佳。在面板構件w為縱向且非辨識側朝下的狀態搬入到面板輸送路線102的步驟,由於是根據貼合裝置1的合理的處理步驟,所以其詳細情形後面敘述。
在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如第4圖所示,配備有:第1層狀構件送出機構110、與第1切入線形成機構120。第1層狀構件送出機構110其功能為,從包含有:用來在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的面貼合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1、與第1載體膜c1之連續條帶狀的第1層狀構件f1的捲體R1,將該第1層狀構件f1送出。如上述,第1切入線形成機構120,對於從第1層狀構件f1的捲體R1送出的第1層狀構件f1,在輸送方向以與面板構件w的短邊的尺寸對應的間隔,以僅留下第1載體膜c1的方式藉 由形成寬度方向的切入線,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切入線之間,形成被第1載體膜c1支承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s1。
在較第1切入線形成機構120更靠近輸送方向下游側,配備有:第1搬運機構130與第1剝離機構140。第1搬運機構130達成:將被第1載體膜c1支承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s1搬運到第1貼合站101的作用。第1剝離機構140,在第1貼合站101內,作用成將第1層狀構件薄片s1從第1載體膜c1剝離。並且在第1剝離機構140,能配備:與後述的該剝離機構140連動而作動的第1排除機構150。該第1排除機構150,如後述是作用成:將被因應需要所形成的第1載體膜c1所支承的第1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不貼合於面板構件w而將其排除。
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並不限定於此,第1層狀構件薄片s1是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下側也就是配置有薄膜電晶體基板T的非辨識側,所以配備於:構成第1路徑10的面板輸送路線102的台高度或該台的下方較佳。在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是沿著直線狀的路徑而配置有:將從第1層狀構件f1的捲體送出的第1層狀構件送出機構110、第1切入線形成機構120、第1搬運機構130、與第1剝離機構140。
第1層狀構件薄片s1,在從第1載體膜c1剝離後,在第1貼合站101,藉由第1貼合手段104而貼合於面板 構件w的非辨識側的下面,形成第1中間積疊體100。第1中間積疊體100,是讓第1層狀構件薄片s1,相對於面板構件w,貼合於:配置有薄膜電晶體基板T的非辨識側。
第1中間積疊體100,進一步被輸送到第2貼合站201,在此,在面板構件w配置有彩色濾光片基板CF的辨識側,貼合著:從包含吸收型的偏光膜P2的第2層狀構件f2切出的第2層狀構件薄片s2。將第1中間積疊體100從第1貼合站101輸送到第2貼合站201的路徑,如第3圖所示,形成於第1路徑間移送部30。
第1路徑間移送部30配置成:在接收側端部31,從第1貼合站101的搬出台接收第1中間積疊體100,將接收的第1中間積疊體100朝向第2路徑20移送,從第1路徑間移送部30的交接側端部32將第1中間積疊體100,交接到後述的第2貼合站201的搬入台。
同樣地,如果以使用於平板PC的中型及小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為例子的話,在第2路徑20,設置有第2貼合站201,在該第2貼合站201,從第1路徑間移送部30的交接端部32接收第1中間積疊體100。在第2貼合站201設置有第2貼合手段204,藉由該第2貼合手段204,對第1中間積疊體100,將從包含第2吸收型偏光膜P2的光學膜積疊體PL2(以下,稱為「第2層狀構件」,以圖號「f2」顯示。)切出的第2層狀構件薄片s2貼合,而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
從交接端部32接收第1中間積疊體100的部分,可以藉由第2路徑20的接收台所構成,也可藉由第2貼合站201的搬入台所構成。第2路徑20進一步在該第2路徑20的一端與第2貼合站201之間,具有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該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是與設置於第1路徑10內的面板輸送路線102並排,用來將第2層狀構件f2從第2路徑20的一端輸送到第2貼合站201。
在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如第5圖所示,配備有:第2層狀構件送出機構210、與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220。第2層狀構件送出機構210作用為,從第2層狀構件f2的捲體,將第2層狀構件f2送出。該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具備有第2缺陷檢查機構211,在較第2缺陷檢查機構211更靠近層狀構件輸送方向下游側,配備有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220。該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220,對於從捲體送出的第2層狀構件f2,在輸送方向以與面板構件w的長邊的尺寸對應的間隔,以僅留下第2載體膜c2的方式藉由形成寬度方向的切入線,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切入線之間,形成有:被第2載體膜c2所支承的第2層狀構件薄片s2。
在從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220觀察的輸送方向下游側,配備有:第2搬運機構230與第2剝離機構240。第2搬運機構230其作用為,將第2層狀構件f2搬運到第2貼合站201。第2剝離機構240其作用為,在第2貼合站 201,將第2層狀構件s2從第2載體膜c2剝離。
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並不限定於此,第2層狀構件薄片s2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上側也就是配置有彩色濾光片基板CF的辨識側,所以配備於構成第2路徑20的第2貼合站201的台高度或該台的上方較佳。在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最好沿著直線狀路徑配置有:將從第2層狀構件f2的捲體送出的第2層狀構件送出機構210、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220、第2搬運機構230、及第2剝離機構240。並且在第2剝離機構240可以配備有:後述的與該剝離機構240連動而作動的第2排除機構250。該第2排除機構250,如後述其作用為,將被因應需要所形成的第2載體膜c2支承的第2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2,不貼合於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而將其排除。
在第2貼合站201,送入到第2貼合站201的第1中間積疊體100,藉由第2貼合手段204,與從第2載體膜c2剝離的第2層狀構件薄片s2貼合。該第2層狀構件薄片s2,貼合於該面板構件w的辨識側的上面,形成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200。
第2中間積疊體200,並不限定於此,在該面板構件w的配置有彩色濾光片基板CF的辨識側,以在與該面板構件w的短邊正交的方向具有吸收軸的方式配置有吸收型的偏光膜P2的方向,貼合著第2層狀構件薄片s2。藉此讓在非辨識側貼合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s1所包含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1的吸收軸、與在辨識側貼合的第2層狀 構件薄片s2所包含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2的吸收軸,成為互相正交的配置關係。
構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面板構件w,為了配置成:在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貼合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s1所包含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1的吸收軸、與在辨識側貼合的第2層狀構件薄片s2所包含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2的吸收軸,成為互相正交的配置關係,在將第1中間積疊體100經由第1路徑間移送部30從第1貼合站101輸送到第2貼合站201的路徑,並不限定於此,以讓第1中間積疊體100的方向,成為在第2貼合站201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時所要求的方向的方式,進一步設置有90°迴旋用的迴旋手段33。
第2中間積疊體200,進一步在第2路徑20內,經由後述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輸送到第3貼合站301。在該第3貼合站301,在構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貼合之第1層狀構件薄片s1所包含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1之與面板構件w相反側的面,貼合著:包含反射型的偏光膜RP的光學膜積疊體PL1-2(以下,稱為「第3層狀構件」,以圖號「f3」顯示。),也就是從第3層狀構件f3切出的第3層狀構件薄片s3。
以在平板PC使用的中型或小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為例子的話,在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貼合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s1所包含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1的與面板構件w相反 側的面,如前述,最好藉由表面保護膜PF1-1保護。在第1層狀構件薄片s1具有這種構造的情況,如第2圖所示,該表面保護膜PF1-1,在第3層狀構件薄片s3貼合之前,從吸收型偏光膜P2剝離。在第2路徑20最好進一步設置該用途的剝離手段34。藉此,從第2圖可了解,能將包含反射型的偏光膜RP的第3層狀構件薄片s3連續貼合。
在第2路徑20,從第5圖可了解,相對於第2貼合站201在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的相反側具備有第3貼合站301。在該第3貼合站301,第2中間積疊體200與第3層狀構件薄片s3,藉由第3貼合手段304,相互貼合而形成積疊體製品300。在第2路徑20進一步具備有:在第2貼合站201與第3貼合站301之間,將第2中間積疊體200從第2貼合站201送入到第3貼合站301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與相對於第3貼合站301在第2貼合站201的相反方向將第3層狀構件f3輸送到第3貼合站301的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303。
在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303,如第5圖所示,從層狀構件輸送方向觀察以該順序配置有:第3層狀構件送出機構310、與第3切入線形成機構320。第3層狀構件送出機構310其作用為,從第3層狀構件f3的捲體將該第3層狀構件f3送出,該第3層狀構件f3包含:用來在構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的面貼合的反射型的偏光膜RP。第3切入線形成機構320,對 於從捲體送出的第3層狀構件f3,在輸送方向以與面板構件w的長邊尺寸對應的間隔,以僅留下第3載體膜c3的方式藉由形成寬度方向的切入線,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切入線之間,形成被第3載體膜c3支承的第3層狀構件薄片s3。
在較第3切入線形成機構320更靠近輸送方向的下游側配備有:將具有第3載體膜c3的第3層狀構件f3搬運到第3貼合站301的第3搬運機構330、以及在第3貼合站301,將第3層狀構件薄片s3從第3載體膜c3剝離的第3剝離機構340。
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303,並不限定於此,第3層狀構件薄片s3,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下側也就是貼合於配置有薄膜電晶體基板T的非辨識側,所以最好配備於構成第2路徑20的第3貼合站301的台高度或該台的下方。在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303,最好沿著第2路徑20直線狀地配置有:將第3層狀構件f3從其捲體送出的第3層狀構件送出機構310、第3切入線形成機構320、第3搬運機構330、及第2剝離機構340。
第3層狀構件薄片s3,從第3載體膜c3剝離後,在第3貼合站301,在構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貼合之吸收型的偏光膜薄片aps1,在與面板構件w相反側的面,藉由第3貼合手段304貼合,而形成積疊體製品300。
在積疊體製品300,在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貼合 成:讓第1層狀構件薄片s1所包含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1的吸收軸、與第3層狀構件薄片s3所包含的反射型的偏光膜RP的反射軸互相平行。
在第3貼合站301形成的積疊體製品300,接著是經由製品輸送出線305從貼合裝置1排出。該積疊體製品300,最好輸送到:在朝向第1路徑10移送後,沿著第1路徑10朝與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相反的方向輸送出所構成的製品排出用的路徑50,而從貼合裝置1排出。
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第1及第2層狀構件f1、f2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1、P2,是針對有無缺陷而完成檢查的。當將該層狀構件f1、f2送出,在各別的載體膜c1、c2上形成包含吸收型的偏光膜薄片aps1、aps2之第1及第2層狀構件薄片s1、s2時,第1及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120、220,根據缺陷的位置,對於第1及第2層狀構件f1、f2,以距離缺陷的位置預定的距離而在朝層狀構件f1、f2的輸送方向上游側偏離的位置,以僅留下載體膜c1、c2的方式,形成其他的切入線。藉此,在該切入線與該切入線的先前的一條之前的切入線之間進一步形成第1及第2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d2。因此,在貼合裝置1能進一步設置排除機構150、250,該排除機構150、250包含有:將該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d2不貼合於面板構件w而將其排除的第1及第2排除手段。
在第4圖所示的第1排除機構150可以採用,例如日 本特許第4551477號(專利文獻11)或日本特許第4377961號(專利文獻12)的說明書及圖面所揭示的形式的機構。而在第5圖所示的第2排除機構可以採用,例如日本特許第4361103號的說明書及圖面記載的形式的機構。
如上述,作為第1及第2層狀構件f1、f2,最好使用針對有無缺陷已檢查完成的包含吸收型偏光膜P1、P2的光學膜積疊體PL1-1、PL2。由於吸收型偏光膜內在的瑕疵或刮痕等的缺陷對於在液晶顯示裝置形成的影像的影響並不小,所以通常在貼合於面板構件之前,必須將其排除。另一方面,反射型偏光膜RP,作為其機能,是要利用反覆進行穿透及反射來提升光利用效率,所以反射型偏光膜RP內在的瑕疵或刮痕等的缺陷較少成為問題。因此,作為第3層狀構件f3,針對有無缺陷可以使用包含未檢查的反射型偏光膜RP的光學膜積疊體PL1-2。
第18圖及第19圖是顯示,將在面板構件w的兩面貼合的第1及第2層狀構件薄片s1、s2、與不貼合於面板構件w將其排除的第1及第2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d2篩選的步驟、以及將該層狀構件薄片s1、s2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步驟之控制流程圖。
如第3圖~第5圖以及第18圖及第19圖所示,本發明的貼合裝置1的上述所有構成元件,是藉由控制裝置400所包含的資訊處理裝置410,來控制其動作。控制該構成元件的動作所用的資料,例如,層狀構件的缺陷資訊、層狀構件的前端的距離基準位置的偏移量等的各種的 資料,儲存於控制裝置400所包含的記憶裝置420,因應需要,進行對記憶裝置420的寫入/讀取。藉由資訊處理裝置410來進行裝置的構成元件的動作的控制方式、及藉由記憶裝置410進行資料的儲存的方式,在本發明的所有實施方式都相同。
針對將第1及第2層狀構件薄片s1、s2與第1及第2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d2篩選的步驟來看的話,賦予檢查完成的缺陷位置資訊之第1及第2層狀構件f1、f2,在步驟1,分別送出。接著,在步驟2,讀取各別的缺陷位置資訊。在步驟5,指示第1及第2層狀構件薄片s1、s2的切入線的位置與第1及第2不良層狀構件d1、d2的切入線的位置。第4圖及第5圖所示的第1及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120、220,根據該指示開始作動。並且在步驟9,第1及第2排除機構150、250作動,將第1及第2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d2從各自的載體膜c1、c2剝離,不貼合於面板構件w而將其排除。另一方面,第1及第2層狀構件薄片s1、s2,在步驟16,在進行與各自的面板構件w的位置調整之後,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各自的面。
第20圖是顯示,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兩面的第3層狀構件薄片s3、與該第3層狀構件薄片s3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步驟的控制流程圖。在第3貼合站301,將第3層狀構件f3送出,在步驟5,藉由第5圖所示的第3切入線形成機構320,形成第3層狀構件薄片s3。接著,在步驟11,從第3載體膜c3將第3層狀構件薄片s3剝離, 在步驟16,在構成中間積疊體200的非辨識側貼合的吸收型的偏光膜薄片aps1的露出面,一邊進行位置調整一邊連續貼合。
實施方式1的貼合裝置1,雖然是在第1及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設置有第1及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120、220的例子,而在本發明,可以使用在連續條帶狀的層狀構件預先形成切入線的方式。該情況的實施方式,為了方便,在第1、第2、第3層狀構件加上圖號f1’、f2’、f3’來說明。也就是說,第1層狀構件f1’,具有與面板構件w的長邊及短邊的其中一方例如長邊對應的寬度,對於第1層狀構件f1’以在輸送方向與面板構件w的短邊的尺寸對應的間隔,以僅留下第1載體膜c1的方式預先形成的寬度方向的切入線,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切入線之間,在被第1載體膜c1支承的狀態,形成第1層狀構件薄片s1。
在該實施方式,例如,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具有:用來將第1光學膜積疊體也就是第1層狀構件f1’送出的第1層狀構件送出機構110、第1搬運機構130、及第1剝離機構140。第1層狀構件送出機構110其作用為,從第1層狀構件f1’的捲體,將第1層狀構件f1’送出。第1搬運機構130,用來將從第1層狀構件f1’的捲體送出的第1層狀構件f1’搬運到第1貼合站101。第1剝離機構140,在第1貼合站101,將第1層狀構件薄片s1從第1載體膜c1剝離。在該實施方式,在與實施方式 1的第1切入線形成機構120相當的位置,最好設置有:用來將在第1層狀構件f1’預先形成的切入線的位置進行讀取的第1切入線位置讀取機構120’。
第2層狀構件f2’,具有與面板構件w的長邊及短邊的另一方例如短邊對應的寬度,相對於第2層狀構件f2’在輸送方向以與面板構件w的長邊尺寸對應的間隔,以僅留下第2載體膜c2的方式預先形成的寬度方向的切入線,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切入線之間,在被第2載體膜c2支承的狀態,形成第2層狀構件薄片s2。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具有:第2層狀構件送出機構210、第2搬運機構230、及第2剝離機構240。第2層狀構件送出機構210作用為,從第2層狀構件f2’的捲體,將第2層狀構件f2’送出。第2搬運機構230,用來將從第2層狀構件f2’的捲體送出的第2層狀構件f2’搬運到第2貼合站201。第2剝離機構240,在第2貼合站201,將第2層狀構件薄片s2從第2載體膜c2剝離。在該實施方式,在與實施方式1的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220相當的位置,最好設置有:用來將在第2層狀構件f2’預先形成的切入線的位置進行讀取的第2切入線位置讀取機構220’。
第3層狀構件f3’,具有與面板構件w的上述長邊及短邊的一方例如短邊對應的寬度,對於第3層狀構件f3’在輸送方向以與面板構件w的長邊尺寸對應的間隔,以僅留下第3載體膜c3的方式預先形成的寬度方向的切入線,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切入線之間,在被第3載體膜 c3支承的狀態,形成第3層狀構件薄片s3。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303,具有:第3層狀構件送出機構310、第3搬運機構330、及第3剝離機構340。第3層狀構件送出機構310作用為,從第3層狀構件f3’的捲體,將該第3層狀構件f3’送出。第3搬運機構330,用來將從第3層狀構件f3’的捲體送出的第3層狀構件f3’搬運到第3貼合站301。第3剝離機構340,在第3貼合站301,將第3層狀構件薄片s3從第3載體膜c3剝離。在該實施方式,在與實施方式1的第3切入線形成機構320相當的位置,最好設置有:用來將在第3層狀構件f3’預先形成的切入線的位置進行讀取的第3切入線位置讀取機構320’。
作為在該其他的第1、第2、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203、303使用的層狀構件f1’、f2’,針對有無缺陷是檢查完成的,並且根據檢查完成的缺陷位置資訊,在第1及第2層狀構件f1’、f2’的製造步驟,使用形成有用來將第1及第2層狀構件薄片s1、s2、與第1及第2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d2篩選的切入線之包含吸收型偏光膜P1、P2的光學膜積疊體PL1-1、PL2。而作為第3層狀構件f3’,第3層狀構件薄片s3在被第3載體膜c3支承的狀態,也就是使用形成切入線的包含反射型偏光膜RP的光學膜積疊體PL1-2。
第21圖及第22圖是顯示:將在形成切入線的第1及第2層狀構件f1’、f2’上藉由該切入線所形成,能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第1及第2層狀構件薄片s1、s2、與不 貼合於面板構件w將其排除的第1及第2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d2篩選之步驟;以及該第1及第2層狀構件薄片s1、s2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步驟之控制流程圖。
如第21圖~第23圖所示的各步驟可了解,在各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203、303,各層狀構件f1’、f2’、f3’,在各載體膜c1、c2、c3上,根據形成各層狀構件薄片s1、s2、s3的切入線間的距離資訊、或根據形成第1及第2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d2的切入線間的距離等的資訊,進行送出。第4圖及第5圖所示的切入線形成機構120、220、320,在使用形成有切入線的層狀構件f1’、f2’、f3’的情況,並不需要。該貼合裝置,最好取而代之,配備有用來讀取該資訊的切入線位置讀取機構120’、220’、230’。並且該裝置的第1及第2排除機構150、250,與使用層狀構件f1、f2的情況同樣地作動,將第1及第2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d2,從各載體膜c1、c2剝離,所剝離的各不良層狀構件薄片d1、d2,不貼合於面板構件w而將其排除。另一方面,從各載體膜c1、c2剝離的第1及第2層狀構件薄片s1、s2,在進行其與各面板構件w的位置調整之後,貼合於各面板構件w。
第23圖是顯示,構成形成有切入線的第3層狀構件f3’,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兩面的第3層狀構件薄片s3、與該第3層狀構件薄片s3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步驟之控制流程圖。在該第3貼合站301,第3層狀構件薄片s3, 從載體膜c3剝離,在構成中間積疊體200的非辨識側貼合的吸收型的偏光膜薄片aps1的露出面,一邊進行位置調整一邊連續貼合。
在實施方式1,以使用於平板PC的中型或小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為例子的話,輕量且易壞的面板構件w,經由構成第1路徑10的面板搬運線102,輸送到第1貼合站101,在該站101,形成第1中間積疊體100。接著,第1中間積疊體100,在第1路徑間移送部30,只一次迴旋90°送入到構成第2路徑20的第2貼合站201。在該站201,藉由對第1中間積疊體100貼合第2層狀構件,形成為第2中間積疊體200。第2中間積疊體200,經由同樣在第2路徑20設置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輸送到第3貼合站301。在該站301,對第2中間積疊體200貼合第3層狀構件,形成為積疊體製品300。最後,積疊體製品300被輸送到,沿著第1路徑10朝與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相反的方向送出之製品排出用的路徑50,從貼合裝置1排出。
實施方式1的貼合裝置1,控制裝置400包含有:沿著第3圖的箭頭所示的線,使面板構件w在相對於其輸送方向讓長邊正交的縱向且非辨識側朝下的狀態搬入到面板輸送路線102之步驟,適當進行使面板構件w迴旋90°之操作,不使面板構件w的表背面反轉,在朝下狀態的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從下側貼上第1層狀構件薄片s1,接著在朝上狀態的面板構件w的辨識側從上側貼上第 2層狀構件薄片s2,並且在朝下狀態的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s1以重疊方式將第3層狀構件薄片s3從下側貼上,為具有連續的3階段的貼合步驟之捲體(roll).對(to).面板(panel)方式的貼合裝置。
(實施方式2)
本發明的貼合裝置1,能以其他的實施方式實施。作為其一個例子在第6圖~第8圖顯示實施方式2的貼合裝置。在該實施方式2的貼合裝置1,與實施方式1的貼合裝置1同樣地,藉由控制裝置400,控制實施方式2的貼合裝置1。也就是說,沿著箭頭所示的線,面板構件w,經由構成第1路徑10的面板搬運線102,輸送到第1貼合站101。在該第1貼合站101,對面板構件w貼合第1層狀構件薄片s1,形成第1中間積疊體100。接著,第1中間積疊體100,在第1路徑間移送部30,只一次迴旋90°送入到構成第2路徑20的第2貼合站201。在該站201,對第1中間積疊體100貼合第2層狀構件薄片s2,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第2中間積疊體200,經由在相同第2路徑20內設置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輸送到第3貼合站301。在該站301,對第2中間積疊體200貼合第3層狀構件薄片s3,形成積疊體製品300。最後,該積疊體製品300,輸送到:沿著第1路徑10朝與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相反的方向送出的製品排出用的路徑50,從貼合裝置1排出。
實施方式2的貼合裝置1是由,對於面板構件w,僅從第1及第2路徑10、20的下面,來貼合各層狀構件薄片s1、s2、s3之步驟所構成。因此,在將第1中間積疊體100經由第1路徑間移送部30從第1貼合站101輸送到第2貼合站201的路徑,在該路徑設置的使第1中間積疊體100迴旋90°的迴旋手段33之面板構件w的輸送方向下游側,設置有:使第1中間積疊體100表背面反轉,使面板構件w的辨識側成為朝下狀態的第1反轉手段35。在該第2貼合站201,在構成反轉的第1中間積疊體100之面板構件w的辨識側貼合第2層狀構件s2,而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
接著在將第2中間積疊體200從第2貼合站201送入到第3貼合站301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設置有:在較用來將表面保護膜PF1-1剝離的剝離手段34更靠近面板構件w的輸送方向上游側,使第2中間積疊體200再度反轉,使構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成為朝下狀態的第2反轉手段36。在第2路徑20進一步設置有:將在第2路徑20交接的第1中間積疊體100朝第2貼合站201輸送的第1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202。
實施方式2的貼合裝置1,對於輕量且容易壞的面板構件w,在第1及第2中間積疊體100、200的輸送路線,使第1及第2中間積疊體100、200表背面反轉,必須進行2次表背面反轉動作,讓構成其構造的面板構件w 的辨識側及非辨識側成為朝下狀態。可是,該貼合裝置1,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在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203、303全部,對於面板構件w的兩面,全部從下側,讓層狀構件薄片s1、s2、s3貼合,所以能將層狀構件f1、f2、f3或形成切入線的層狀構件f1’、f2’、f3’的全部捲體,配備在:構成第1及第2路徑10、20的將面板w或第1及第2中間積疊體100、200輸送用的路徑102、202、302的台高度或該台的下方位置,作業者容易進行操作。
實施方式2的貼合裝置1,沿著第6圖的箭頭所示的線,在面板構件w成為縱向且非辨識側朝下的狀態,包含將其搬入於面板輸送路線102的構造,雖然需要使面板構件w迴旋90的操作與2次的表背面反轉動作,而在將面板構件w的兩面全部朝下的狀態,能將層狀構件薄片s1、s2、s3全部從下側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兩面,所以優點是貼合時灰塵等的異物不易附著,能將層狀構件f1、f2,f3或形成切入線的層狀構件f1’、f2’、f3’的捲體全部配備於,用來將面板構件w或第1及第2中間積疊體100、200輸送的路徑102、202、302的台高度或該台的下方位置。
(實施方式3)
本發明的貼合裝置1,也能藉由其他的實施方式實施。在第9圖~第11圖顯示其一個例子的實施方式3的 貼合裝置。在該貼合裝置1,與實施方式1及2的情況同樣地,藉由控制裝置400,來控制實施方式3的貼合裝置1。也就是說,沿著第9圖的箭頭所示的線,面板構件w,經由構成第1路徑10的面板搬運線102,輸送到第1貼合站101。在該第1貼合站101,對面板構件w貼合第1層狀構件薄片s1,形成第1中間積疊體100。接著,第1中間積疊體100,在第1路徑間移送部30,只一次迴旋90°而送入到構成第2路徑20的第2貼合站201。在該第2貼合站201,對第1中間積疊體100貼合第2層狀構件薄片s2而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第2中間積疊體200,經由在同樣第2路徑20設置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輸送到第3貼合站301。在該第3貼合站301,對第2中間積疊體200貼合第3層狀構件薄片s3,形成積疊體製品300。最後,積疊體製品300輸送到:沿著第1路徑10朝與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相反的方向送出的製品排出用的路徑50,從貼合裝置1排出。
實施方式3的貼合裝置1,是相對於面板構件w,僅從第1及第2路徑10、20的上面,來貼合各層狀構件薄片s1、s2、s3。在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步驟,在通常的情況,面板構件w,是以非辨識側朝下的狀態搬運,從非辨識側開始進行包含偏光膜P1的層狀構件f1或層狀構件f1’的任一層狀構件薄片s1的貼合。於是,實施方式3的貼合裝置1的製造步驟,是與通常的方式不同。可是,與實施方式1及2的貼合裝置1同樣地,能製造液晶顯示裝 置。也就是說,將面板構件w朝向第1貼合站101輸送,在構成實施方式3的貼合裝置1的面板輸送路線102,進一步設置有:以使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朝上的狀態,使面板構件w表背面反轉,將其送入到第1貼合站101的第1反轉手段38。
第1中間積疊體100在第1貼合站101形成。在該貼合裝置1,在將第1中間積疊體100從第1貼合站101經由第1路徑間移送部30輸送到第2貼合站201的路徑,設置有:在該線設置的使第1中間積疊體100迴旋90°的迴旋手段33的面板構件w的輸送方向下游側,使第1中間積疊體100表背面反轉,使面板構件w的辨識側成為朝上狀態的第2反轉手段39。
在實施方式3的貼合裝置1,進一步在第2貼合站201,在構成表背面反轉的第1中間積疊體100的面板構件w的辨識側貼合第2層狀構件薄片s2,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接著將第2中間積疊體200從第2貼合站201送入到第3貼合站301,在構成該貼合裝置1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設置有:在用來將表面保護膜PF1-1剝離的剝離手段34的面板構件w的輸送方向上游側,使第2中間積疊體200再度表背面反轉,用來使構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成為朝上狀態的第3反轉手段40。與實施方式1及2的貼合裝置1同樣地,為了在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朝下的狀態排出,也可設置第4反轉手段41。
實施方式3的貼合裝置1,對於輕量且易壞的面板構件w,在構成第1及第2中間積疊體100、200的面板構件w的輸送路線,為了讓面板構件w的辨識側及非辨識側隨時為朝上狀態,必須使面板構件w表背面反轉的動作至少進行3次,因應需要必須進行4次。並且該貼合裝置1,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在全部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203、303,對於面板構件w的兩面,全部從朝上側的面,來貼合層狀構件薄片s1、s2、s3。因此,全部層狀構件f1、f2、f3或形成切入線的層狀構件f1’、f2’、f3’的捲體,即使在從構成第1及第2路徑10、20的面板構件w的輸送路線102、202、302的台高度位置送出的情況,也是全部從該台的上方位置進行搬運。
實施方式3的貼合裝置1包含有:沿著第9圖的箭頭所示的線,讓面板構件w成為縱向且非辨識側朝下的狀態,將其搬入到面板輸送路線102的步驟,需要面板構件w的1次90迴旋與3次或4次的表背面反轉動作。並且層狀構件薄片s1、s2、s3全部從上側也就是朝向貼合裝置1的上側的面,貼合於面板構件w的兩面。該構造優點是,當貼合作業時,讓操作者容易監視。
(實施方式4)
本發明的貼合裝置1,可以藉由其他實施方式實施。作為其例子的實施方式4的貼合裝置1,是藉由控制裝置400,來控制實施方式4的裝置1,在第12圖~第14圖 顯示。該實施方式的貼合裝置1,是從液晶顯示面板的配置有彩色濾光片基板CF的辨識側來依序貼合層狀構件薄片s1’、s2’、s3。如之前所述,在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步驟,通常的情況,面板構件w,首先成為對於輸送方向使長邊正交的縱向狀態而輸送到第1貼合站101。接著在該第1貼合站101,在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將包含偏光膜的層狀構件貼合。於是,實施方式4的貼合裝置1的製造步驟,與平常的方式不同。可是,與實施方式1~3的貼合裝置1同樣地,不會妨礙製造液晶顯示裝置。
在實施方式4的貼合裝置1,面板構件w,首先成為對於輸送方向使短邊正交的橫向狀態,輸送到構成第1路徑10的第1貼合站101。接著在該貼合站101,在面板構件w的辨識側貼合第1層狀構件薄片s1’,形成第1中間積疊體100’。從該方式可了解,在實施方式4的貼合裝置1所用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s1’,相當於實施方式1~3的貼合裝置所用的第2層狀構件薄片s2。
接著,第1中間積疊體100’,在第1及第2路徑10、20之間配備的第1路徑間移送部30,最初迴旋90°迴旋而送入到構成第2路徑20的第2貼合站201。在該第2貼合站201,以相對於構成第1中間積疊體100’的面板構件w的輸送方向使長邊正交的縱向狀態,在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貼合第2層狀構件薄片s2’,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以該方式可了解,實施方式4的貼合裝置1所用的第2層狀構件薄片s2’,相當於實施方式1~3 的貼合裝置所用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s1。
在實施方式4的貼合裝置1,在將第1中間積疊體100’經由第1路徑間移送部30從第1貼合站101輸送到第2貼合站201的路徑,設置有:最初使第1中間積疊體100’的方向迴旋90°,用來成為當在第2貼合站201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時所要求的方向的第1迴旋手段42。
第2中間積疊體200’,當經由構成第2路徑20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送入到第3貼合站301時,在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的面板構件w的輸送方向上游側,相對於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輸送方向,切換成短邊正交的橫向狀態。因此設置有:使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方向進一步迴旋90°,用來成為當在第3貼合站301形成積疊體製品300’時所要求的方向的第2迴旋手段43。在貼合裝置1並且在較第2迴旋手段43更靠近面板構件w的輸送方向下游側,也可進一步設置有:從在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貼合的第2層狀構件薄片s2’將表面保護膜剝離,相對於面板構件w,使第2層狀構件薄片s2’的相反側的面露出的剝離手段44。
在第3貼合站301,在構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貼合第3層狀構件s3’,形成積疊體製品300’。這裡的第3層狀構件薄片s3’相當於,在實施方式1~3的貼合裝置所用的第3層狀構件薄片s3,所製造的積疊體製品300’,與藉由實施方式1~3的貼合裝置 製造的積疊體製品300具有相同構造。
積疊體製品300’,最後輸送到:沿著第1路徑10朝與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相反的方向送出的製品排出用的路徑50,從貼合裝置1排出。
實施方式4的貼合裝置1,第13圖及第14圖可了解,第1路徑10內的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相當於實施方式1的貼合裝置1的第2路徑20內的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第2路徑20內的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相當於實施方式1的貼合裝置1的第1路徑10內的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第2路徑20內的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303,與實施方式1的貼合裝置1之構造為相同構造。於是所達成的貼合裝置,除了需要2次迴旋動作以外,不進行表背面反轉而在面板構件w的兩面連續進行3階段的貼合。
實施方式4的貼合裝置1,輕量且易壞的面板構件w,經由構成第1路徑10的面板搬運線102,輸送到第1貼合站101,在該第1貼合站101,形成第1中間積疊體100’。接著,第1中間積疊體100’,在第1路徑間移送部30,迴旋90°,送入到第2路徑20內的第2貼合站201。在該第2貼合站201,在第1中間積疊體100’貼合第2層狀構件薄片,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第2中間積疊體200’,經由相同第2路徑20內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進一步迴旋90°輸送到第3貼合站301。在該第3貼合站301,在第2中間積疊體200’增加最後的貼合 步驟,形成積疊體製品300’。最後,積疊體製品300’輸送到:沿著第1路徑10朝與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相反的方向送出的製品排出用的路徑50,從貼合裝置1排出。
實施方式4的貼合裝置1包含有:沿著第12圖的箭頭所示的線,面板構件w在相對於輸送方向讓短邊正交的橫向狀態,且辨識側朝上而將其搬入到面板輸送路線102的步驟;除了將面板構件w迴旋2次90以外,不使面板構件w的表背面反轉,對朝上狀態的面板構件w的辨識側從上側貼上第1層狀構件s1’,接著對朝下狀態的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從下側貼上第2層狀構件s2’,並且以與朝下狀態的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的第2層狀構件s2’重疊的方式將第3層狀構件s3’從下側貼合。
能在實施方式1~4的貼合裝置1設置之,用來將表面保護膜剝離,相對於在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貼上的層狀構件s1、s2’的面板構件w使相反側的面露出的剝離手段34、44,如第5圖、第8圖、第11圖、及第14圖所示,最好一邊將第2中間積疊體200、200’在面板構件w的非辨識側朝下的狀態輸送,一邊使用剝離構件,該剝離構件所具有的黏接力超過層狀構件s1、s2’與表面保護膜之間的黏接力,來將表面保護膜從層狀構件s1、s2’剝離。
(實施方式5)
本發明,作為其他的實施方式,也能實施為對有機EL顯示面板的一面將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連續以3階段的步驟貼合之貼合裝置。第16圖,顯示有機EL顯示裝置的構造。該有機EL顯示裝置的構造,只在有機EL顯示面板的辨識側,分別經由黏著層,積疊著:1/4波長膜、1/2波長膜、與吸收型的偏光膜。該有機EL顯示面板,是在薄側電晶體側基板、與包含電極或彩色濾光片等的透明之上側基板之間,裝填有機EL層。
第17圖是顯示,在有機EL顯示面板,將1/4波長膜、1/2波長膜、及包含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依序以3階段的步驟貼合,藉此來製造有機EL顯示裝置的步驟及該製造步驟之各薄片的構造。
有機EL顯示裝置,如第16圖及第17圖所理解,是使用只在有機EL顯示面板的一方側也就是辨識側,將各別機能不同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連續以3階段的貼合步驟貼合之捲體(roll).對(to).面板(panel)方式的貼合裝置所製造。於是,不使有機EL顯示面板表背面反轉,則能進行3個層部的貼合,使用實施方式1或實施方式4的貼合裝置較佳。
本發明雖然記載相關於較佳實施方式,而只要是相關業者,則能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可進行各種變更,以同等構件來取代相關元件。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實施本發明所考慮的以最佳實施方式所揭示的特定實施型態,而包含屬於申請專利範圍的全部實施方式。
w‧‧‧面板構件
L‧‧‧液晶層
LC‧‧‧液晶顯示面板
CF‧‧‧彩色濾光片基板
T‧‧‧薄型電晶體基板
PL1‧‧‧非辨識側的光學膜積疊體(偏光性積疊體)
PL1-1‧‧‧積疊體
PL1-2‧‧‧積疊體
PL2‧‧‧辨識側的光學膜積疊體(偏光性積疊體)
P1‧‧‧非辨識側的吸收型偏光膜
P2‧‧‧辨識側的吸收型偏光膜
RP‧‧‧反射型偏光膜
PF1‧‧‧非辨識側的表面保護膜
PF1-1‧‧‧積疊體PL1-1的表面保護膜
PF2‧‧‧辨識側的表面保護膜
f1、f2、f3‧‧‧第1、第2、第3層狀構件
f1’、f2’、f3’‧‧‧第1、第2、第3之形成切入線之層狀構件
s1、s2、s3‧‧‧第1、第2、第3層狀構件薄片
d1、d2‧‧‧第1、第2不良層狀構件薄片
c1、c2、c3‧‧‧第1、第2、第3載體膜
1‧‧‧本發明的貼合裝置
10‧‧‧第1路徑
20‧‧‧第2路徑
30‧‧‧第1路徑間移送部
31‧‧‧接收側端部
32‧‧‧交接側端部
33‧‧‧迴旋手段
34‧‧‧剝離手段
35、36‧‧‧第1、第2反轉手段
37‧‧‧迴旋手段
38、39、40、41‧‧‧第1、第2、第3、第4的反轉手段
42、43‧‧‧第1、第2迴旋手段
44‧‧‧剝離手段
50‧‧‧排出路徑
101‧‧‧第1貼合站
102‧‧‧面板輸送路線
103‧‧‧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
104‧‧‧第1貼合手段
110‧‧‧第1層狀構件送出機構
111‧‧‧第1缺陷檢查機構
120‧‧‧第1切入線形成機構
120’‧‧‧第1切入線讀取機構
130‧‧‧第1搬運機構
140‧‧‧第1剝離機構
150‧‧‧第1排除機構
201‧‧‧第2貼合站
202‧‧‧第1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
203‧‧‧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
204‧‧‧第2貼合手段
210‧‧‧第2層狀構件送出機構
211‧‧‧第2缺陷檢查機構
220‧‧‧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
220’‧‧‧第2切入線讀取機構
230‧‧‧第2搬運機構
240‧‧‧第2剝離機構
250‧‧‧第2排除機構
301‧‧‧第3貼合站
302‧‧‧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
303‧‧‧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
304‧‧‧第3貼合手段
305‧‧‧製品輸送出線
310‧‧‧第3層狀構件送出機構
320‧‧‧第3切入線形成機構
320’‧‧‧第3切入線讀取機構
330‧‧‧第3搬運機構
340‧‧‧第3剝離機構
400‧‧‧控制裝置
410‧‧‧資訊處理裝置
420‧‧‧記憶裝置
第1圖是顯示使用作為光學的顯示面板的液晶顯示面板之顯示裝置的構造的剖面圖。
第2圖是表示藉由在液晶顯示面板將包含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的薄片依序貼合3次,來製造中小型液晶顯示裝置的步驟及該製造步驟的各薄片的構造的概略圖。
第3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貼合裝置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第4圖是從側面觀察第3圖的貼合裝置的第1路徑的示意圖。
第5圖是從側面觀察第3圖的貼合裝置的第2路徑的示意圖。
第6圖是顯示本發明的貼合裝置的其他的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第7圖是從側面觀察第6圖的貼合裝置的第1路徑的示意圖。
第8圖是從側面觀察第6圖的貼合裝置的第2路徑的示意圖。
第9圖是顯示本發明的貼合裝置的其他的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第10圖是從側面觀察第9圖的貼合裝置的第1路徑的示意圖。
第11圖是從側面觀察第9圖的貼合裝置的第2路徑 的示意圖。
第12圖是顯示本發明的貼合裝置的其他的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第13圖是從側面觀察第12圖的貼合裝置的第1路徑的示意圖。
第14圖是從側面觀察第12圖的貼合裝置的第2路徑的示意圖。
第15圖是顯示,將由包含吸收型的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與包含反射型的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所構成的2個母材捲體所形成的2層構造積疊體,作為母材薄片,藉由裁切成液晶顯示面板的尺寸,來製造複數的2層構造積疊體薄片的方法的立體圖。
第16圖是顯示使用作為光學的顯示面板的有機EL顯示面板之顯示裝置的構造的剖面圖。
第17圖是顯示,在有機EL顯示面板,將包含1/4波長膜的光學膜積疊體、與包含1/2波長膜的光學膜積疊體、以及包含偏光膜的光學膜積疊體,依序藉由3階段的步驟貼合,來製造有機EL顯示裝置的方法之與第2圖同樣的概略圖。
第18圖是顯示:選擇貼合於面板構件的兩面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與未貼合於面板構件將其排除的不良層狀構件薄片之步驟;以及將該第1層狀構件薄片貼合於面板構件的步驟之控制流程圖。
第19圖是顯示:選擇貼合於面板構件的兩面的第2 層狀構件薄片、與未貼合於面板構件將其排除的不良層狀構件薄片之步驟;以及將該第2層狀構件薄片貼合於面板構件的步驟之控制流程圖。
第20圖是顯示將貼合於面板構件的兩面的第3層狀構件薄片、與該第3層狀構件薄片貼合於面板構件的步驟的控制流程圖。
第21圖是顯示:選擇構成形成切入線的第1層狀構件之貼合於面板構件的兩面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與未貼合於面板構件將其排除的不良層狀構件薄片之步驟;以及將該第1層狀構件薄片貼合於面板構件的步驟之控制流程圖。
第22圖是顯示:選擇構成形成切入線的第1層狀構件之貼合於面板構件的兩面的第2層狀構件薄片、與未貼合於面板構件將其排除的不良層狀構件薄片之步驟;以及將該第2層狀構件薄片貼合於面板構件的步驟之控制流程圖。
第23圖是顯示將構成形成切入線的第1層狀構件之貼合於面板構件的兩面的第3層狀構件薄片、與該第3層狀構件薄片貼合於面板構件的步驟的控制流程圖。
w‧‧‧面板構件
CF‧‧‧彩色濾光片基板
T‧‧‧薄型電晶體基板
P1‧‧‧非辨識側的吸收型偏光膜
PF1-1‧‧‧積疊體PL1-1的表面保護膜
f1、f2、f3‧‧‧第1、第2、第3層狀構件
f1’、f2’、f3’‧‧‧第1、第2、第3之形成切入線之層狀構件
s1、s2、s3‧‧‧第1、第2、第3層狀構件薄片
10‧‧‧第1路徑
20‧‧‧第2路徑
30‧‧‧第1路徑間移送部
31‧‧‧接收側端部
32‧‧‧交接側端部
33‧‧‧迴旋手段
34‧‧‧剝離手段
37‧‧‧迴旋手段
50‧‧‧排出路徑
100‧‧‧第1中間積疊體
101‧‧‧第1貼合站
102‧‧‧面板輸送路線
103‧‧‧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
104‧‧‧第1貼合手段
201‧‧‧第2貼合站
202‧‧‧第1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
203‧‧‧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
204‧‧‧第2貼合手段
301‧‧‧第3貼合站
302‧‧‧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
303‧‧‧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
304‧‧‧第3貼合手段
305‧‧‧製品輸送出線
400‧‧‧控制裝置
410‧‧‧資訊處理裝置
420‧‧‧記憶裝置
200‧‧‧第2中間積疊體
300‧‧‧積疊體製品

Claims (17)

  1. 一種貼合裝置(1),將3個層狀構件藉由3次貼合階段貼合在4角形形狀的面板構件(w),其特徵為:該貼合裝置(1)具備有:並排而鄰接配置的直線狀的第1及第2路徑(10、20),該貼合裝置(1)具有:在上述第1路徑(10)內,設置在距離上述第1路徑(10)的一端第1預定距離的位置之第1貼合站(101)、從上述第1路徑(10)的上述一端起涵蓋上述第1預定距離而設置在該第1路徑(10)內,將上述面板構件(w)朝向上述第1貼合站(101)輸送所構成的面板輸送路線(102)、隔著上述第1貼合站(101)配置在與上述面板輸送路線(102)為相反側,將第1層狀構件(f1或f1’)朝向上述第1貼合站(101)輸送的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設置在上述第1貼合站(101),將送入到該第1貼合站(101)的上述面板構件(w)與上述第1層狀構件(f1或f1’)的薄片(s1)相互貼合,來形成第1中間積疊體(100)的第1貼合手段(104)、配置成:將在上述第1貼合站(101)形成的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在接收側端部(31)接收,將接收的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朝向上述第2路徑(20)移送,在交接側端部(32),對上述第2路徑(20)進行交接之第1路徑間移送部(30)、 設置在上述第2路徑(20),配置成從上述第1路徑間移送部(30)的上述交接端部(32)接收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的第2貼合站(201)、在上述第2路徑(20)的一端與上述第2貼合站(201)之間以與上述面板輸送路線(102)並排的方式,配置於該第2路徑(20)內,將第2層狀構件(f2或f2’)從上述一端輸送到上述第2貼合站(201)的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設置於上述第2貼合站(201),將送入到該第2貼合站(102)的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與上述第2層狀構件(f2或f2’)的薄片(s2)相互貼合,來形成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第2貼合手段(204)、相對於上述第2貼合站(201),與上述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為相反側,設置在上述第2路徑(20)內的第3貼合站(301)、在上述第2路徑(20)內,設置在上述第2貼合站(201)與上述第3貼合站(301)之間,將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200),從上述第2貼合站(201)送入到上述第3貼合站(301)的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相對於上述第3貼合站(301),與上述第2貼合站(201)為相反側,設置在上述第2路徑(20)內,將第3層狀構件(f3或f3’)輸送到上述第3貼合站(301)的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303)、設置在上述第3貼合站(301),將送入到該第3貼合站(301)之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200)、與上述第3層狀構 件(f3或f3’)的薄片(s3)相互貼合,來形成積疊體製品(300)的第3貼合手段(304)、以及將在上述第3貼合站(301)形成的上述積疊體製品(300)朝向上述第1路徑(10)移送的製品輸送出線(30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在上述製品輸送出線(305),進一步配備有製品排出用的路徑(50),該路徑(50),在將上述積疊體製品(300)朝向上述第1路徑(10)移送後,沿著上述第1路徑(10)朝與上述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相反的方向送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上述第1、第2、第3層狀構件(f1或f1’、f2或f2’、f3或f3’)的薄片(s1、s2、s3),在上述面板構件(w)的相同側依序重疊貼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貼合裝置(1),該貼合裝置(1),是使用作為上述面板構件之具有長邊及短邊的長方形狀的液晶顯示面板(w)來製造液晶顯示裝置,上述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使用第1層狀構件(f1)的捲體,該第1層狀構件(f1)包含:具有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長邊及短邊的一方對應的寬度,用來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非辨識側的面貼合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1)、與經由黏著劑層積疊在該吸收型的偏光膜(P1)的第1載體膜(c1),上述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使用第2層狀構 件(f2)的捲體,該第2層狀構件(f2)包含:具有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長邊及短邊的另一方對應的寬度,用來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辨識側的面貼合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2)、與經由黏著劑層積疊在該吸收型的偏光膜(P2)的第2載體膜(c2),上述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303),使用第3層狀構件(f3)的捲體,該第3層狀構件(f3)包含:具有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長邊及短邊的上述另一方對應的寬度’用來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非辨識側的面貼合的反射型的偏光膜(RP)、與經由黏著劑層積疊在上述反射型的偏光膜(RP)的第3載體膜(c3),該貼合裝置(1),具備有:從第1層狀構件(f1)的捲體,將該第1層狀構件(f1)送出的第1層狀構件送出機構(110)、從上述第2層狀構件(f2)的捲體,將上述第2層狀構件(f2)送出的第2層狀構件送出機構(210)、及從第3層狀構件(f3)的捲體,將該第3層狀構件(f3)送出的第3層狀構件送出機構(310);上述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具有:對於從上述第1層狀構件(f1)的捲體送出的上述第1層狀構件(f1),以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上述長邊及短邊的上述另一方的尺寸對應的輸送方向間隔,以僅留下上述第1載體膜(c1)的方式形成寬度方向的切入線,藉此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上述切入線之間,形成被上述第1載體膜(c1)連續支承的複數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s1)之第1 切入線形成機構(120)、在被上述第1載體膜(c1)支承的狀態,將上述第1層狀構件薄片(s1)搬運到上述第1貼合站(101)的第1搬運機構(130)、以及在上述第1貼合站(101),將上述第1層狀構件薄片(s1)從上述第1載體膜(c1)剝離的第1剝離機構(140);上述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具有:對於從上述第2層狀構件(f2)的捲體送出的上述第2層狀構件(f2),以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長邊及短邊的上述一方的尺寸對應的輸送方向間隔,以僅留下上述第2載體膜(c2)的方式形成寬度方向的切入線,藉此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上述切入線之間,形成被上述第2載體膜(c2)連續支承的複數的第2層狀構件薄片(s2)之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220)、將被上述第2載體膜(c2)支承的上述第2層狀構件薄片(s2)搬運到上述第2貼合站(201)的第2搬運機構(230)、以及在上述第2貼合站(201),將上述第2層狀構件薄片(s2)從上述第2載體膜(c2)剝離的第2剝離機構(240);上述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303),具有:對於從上述第3層狀構件(f3)的捲體送出的上述第3層狀構件(f3),以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長邊及短邊的 上述一方的尺寸對應的輸送方向間隔,以僅留下上述第3載體膜(c3)的方式形成寬度方向的切入線,藉此在輸送方向鄰接的2條上述切入線之間,形成被上述第3載體膜(c3)連續支承的複數的第3層狀構件薄片(s3)之第3切入線形成機構(320)、將被上述第3載體膜(c3)支承的上述第3層狀構件薄片(s3)搬運到上述第3貼合站(301)的第3搬運機構(330)、以及在上述第3貼合站(301),將上述第3層狀構件薄片(s3)從上述第3載體膜(c3)剝離的第3剝離機構(34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長邊及短邊的上述一方為長邊,上述另一方為短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上述第1及第2層狀構件(f1、f2),包含:其內在缺陷已檢查完成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1、P2),將上述層狀構件(f1、f2)送出,當分別在上述第1及第2載體膜(c1、c2)之上藉由上述第1及第2切入線形成機構(110,210)形成上述第1及第2層狀構件薄片(s1、s2)時,上述切入線形成機構(110,210),根據上述缺陷的位置,對於上述層狀構件(f1、f2),距離上述缺陷的位置預定的距離在朝上述層狀構件(f1、f2)的輸送方向上游側偏離的位置,以僅留下上述載體膜(c1、c2)的方式形成切 入線,藉此在該切入線與該切入線之前的一條切入線之間進一步形成不良層狀構件的薄片(d1、d2),該貼合裝置進一步設置有排除機構(150、250),該排除機構(150、250)包含:將該不良層狀構件的薄片(d1、d2)不貼合於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將其排除的排除手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貼合裝置(1),該貼合裝置(1),是使用作為上述面板構件之具有長邊及短邊的長方形狀的液晶顯示面板(w)來製造液晶顯示裝置,上述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使用由第1光學膜積疊體(s1)所構成的第1層狀構件(f1’)的捲體,該第1層狀構件(f1’),具有:具有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長邊及短邊的一方對應的寬度,形成為朝長邊方向延伸的連續條帶狀的吸收型的第1偏光膜(P1)、與經由黏著劑層積疊於該第1偏光膜(P1)的連續條帶狀的第1載體膜(c1);以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上述長邊及短邊的另一方對應的長邊方向間隔,留下上述第1載體膜(c1),在上述第1偏光膜(P1)與上述黏著劑層,相對於上述長邊方向形成直角方向的切入線,藉此在鄰接的2條上述切入線之間,在被上述第1載體膜(c1)連續支承的狀態,形成有複數的第1偏光膜(P1)的薄片,上述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使用由第2光學膜積疊體(s2)所構成的第2層狀構件(f2’)的捲體,該第2層狀構件(f2’),具有:具有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上述長邊及短邊的另一方對應的寬度,形成為朝長邊方向延 伸的連續條帶狀的吸收型的第2偏光膜(P2)、與經由黏著劑層積疊於該第2偏光膜(P2)的第2載體膜(c2);以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上述長邊及短邊的上述一方對應的長邊方向間隔,留下上述第2載體膜(c2),在上述第2偏光膜(P2)與上述黏著劑層,相對於上述長邊方向形成直角方向的切入線,藉此在鄰接的2條上述切入線之間,在被上述第2載體膜(c2)連續支承的狀態,形成有複數的第2偏光膜(P2)的薄片,上述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303),使用由第3光學膜積疊體(s3)所構成的第3層狀構件(f3’)的捲體,該第3層狀構件(f3’),具有:具有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上述長邊及短邊的另一方對應的寬度,形成為朝長邊方向延伸的連續條帶狀的反射型的偏光膜(RP)、與經由黏著劑層積疊於該反射型的偏光膜(RP)的第3載體膜(c3);以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長邊對應的長邊方向間隔,留下上述第3載體膜(c3),在上述反射型的偏光膜(RP)與上述黏著劑層,相對於上述長邊方向形成直角方向的切入線,藉此在鄰接的2條上述切入線之間,在被上述第3載體膜(c3)連續支承的狀態,形成有複數的反射型的偏光膜(RP)的薄片,該貼合裝置(1),具備有:從第1層狀構件(f1’)的捲體,將該第1層狀構件(f1’)送出的第1層狀構件送出機構(110)、從第2層狀構件(f2’)的捲體,將該第2層狀構件(f2’)送出的第2層狀構件 送出機構(210)、及從第3層狀構件(f3’)的捲體,將上述第3層狀構件(f3’)送出的第3層狀構件送出機構(310);上述第1層狀構件輸送路線(103),具有:將從上述第1層狀構件(f1’)的捲體送出的第1層狀構件(f1’)搬運到上述第1貼合站(101)的搬運機構(130)、以及在上述第1貼合站(101),將上述第1層狀構件薄片(s1)從上述第1載體膜(c1)剝離的第1剝離機構(140);上述第2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具有:將從上述第2層狀構件(f2’)的捲體送出的上述第2層狀構件(f2’)搬運到上述第2貼合站(201)的搬運機構(230)、以及在上述第2貼合站(201),將上述第2層狀構件薄片(s2)從上述第2載體膜(c2)剝離的第2剝離機構(240);上述第3層狀構件輸送路線(203),具有:將從上述第3層狀構件(f3’)的捲體送出的上述第3層狀構件(f3’)搬運到上述第3貼合站(301)的搬運機構(330)、以及在上述第3貼合站(301),將上述第3層狀構件薄片(s3)從上述第3載體膜(c3)剝離的第3剝離機構(34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長邊及短邊的上述一方為長邊,上述 另一方為短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上述第1及第2層狀構件(f1’、f2’)的至少一方的吸收型的偏光膜(P1、P2),其內在缺陷已檢查完成,上述層狀構件(f1’、f2’),在其製造步驟,當形成上述切入線時,根據上述缺陷的位置,距離該缺陷的位置預定的距離在朝上述層狀構件(f1、f2)的輸送方向上游側偏離的位置形成切入線,藉此在該切入線與該切入線的之前一條切入線之間,進一步形成不良層狀構件(d1、d2),在上述貼合裝置進一步設置有排除機構(150、250),該排除機構(150、250)包含:將該不良層狀構件(d1、d2)不貼合於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而將其排除的排除手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的其中任一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在將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從上述第1貼合站(101)輸送到上述第2貼合站(201)的上述第1路徑間移送部(30),進一步設置有:用來將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的方向迴旋成為,當在上述第2貼合站(201)形成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時所要求的方向的迴旋手段(33)。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的其中任一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上述第1層狀構件(f1、f1’),在與貼合於上述面板構件(w)的面相反側的面,具有表面保護膜(PF),在將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200)從上述第2貼合站 (201)送入到上述第3貼合站(301)的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進一步設置有:在將上述第1層狀構件(f1、f1’)的薄片(s1)貼附於上述面板構件(w)之前,將該表面保護膜(PF)剝離,對於上述面板構件(w)使上述第1層狀構件(f1、f1’)的薄片(s1)的面露出的剝離手段(34)。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的其中任一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在上述第2路徑(20),進一步設置有:將在上述第2路徑(20)交接的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輸送到上述第2貼合站(201)的第1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202)。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在上述第1路徑間移送部(30)設置有:使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迴旋的迴旋手段(33)、與使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表背面反轉的第1反轉手段(35);在將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200)從上述第2貼合站(201)送入到上述第3貼合站(301)的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進一步設置有:將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再度表背面反轉的第2反轉手段(36)。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在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朝向上述第1貼合站(101)輸送的上述面板輸送路線(102),進一步設置有: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方向迴旋成為,當在上述第1貼合站(101)形成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時所要求 的方向的迴旋手段(37)。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在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朝向上述第1貼合站(101)輸送的上述面板輸送路線(102),設置有: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相對於其輸送方向表背面反轉的第1反轉手段(38),在將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從上述第1貼合站(101)輸送到上述第2貼合站(201)的上述第1路徑間移送部(30)設置有:使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表背面反轉的第2反轉手段(39),在將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200)從上述第2貼合站(201)送入到上述第3貼合站(301)的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進一步設置有:使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200)表背面反轉的第3反轉手段(40)。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上述面板構件為長方形狀的液晶顯示面板(w),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是在使長邊及短邊的其中一方相對於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所移送的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辨識側,貼合著與上述第2層狀構件薄片(s2)相當的第1層狀構件薄片(s1’)之第1中間積疊體(100’),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200),是在使長邊及短邊的另一方相對於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所移送的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的非辨識側,貼合著與上述第1層狀構件薄片(s1)相當的第2層狀構件薄片(s2’)之第2中間積疊體(200’),在將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從上述第1貼合站 (101)輸送到上述第2貼合站(201)的上述第1路徑間移送部(30),進一步設置有:將上述第1中間積疊體(100’)的方向迴旋成為,當在上述第2貼合站(201)形成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200’)時所要求的方向的第1迴旋手段(42)。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貼合裝置(1),其中在將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200’)從上述第2貼合站(201)送入到上述第3貼合站(301)的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輸送路線(302),進一步設置有:將上述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方向迴旋成為,當在上述第3貼合站(301)形成上述積疊體製品(300)時所要求的方向的第2迴旋手段(43)、以及在上述第2迴旋手段(43)的第2中間積疊體(200’)的輸送方向下游側,將用來保護相反側的面之表面保護膜(PF)剝離,相對於上述液晶顯示面板(w)使上述第2層狀構件(s2’)的相反側的面露出的剝離手段(44)。
TW101149336A 2012-01-31 2012-12-22 Optical film sheet of the bonding device TWI4995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7632A JP5425243B2 (ja) 2012-01-31 2012-01-31 光学フィルムシートの貼り合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3399A TW201343399A (zh) 2013-11-01
TWI499507B true TWI499507B (zh) 2015-09-11

Family

ID=4883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9336A TWI499507B (zh) 2012-01-31 2012-12-22 Optical film sheet of the bond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425243B2 (zh)
KR (1) KR101515547B1 (zh)
CN (2) CN104714328B (zh)
TW (1) TWI4995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7947B1 (ja) * 2012-03-30 2013-10-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7656389B (zh) * 2012-03-30 2021-07-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17038999A1 (ja) * 2015-09-04 2017-03-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1900551B1 (ko) * 2016-05-25 2018-09-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광학패널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KR101674354B1 (ko) * 2016-05-30 2016-11-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시스템 및 제조 방법
KR101674352B1 (ko) * 2016-05-30 2016-11-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시스템 및 제조 방법
KR102291616B1 (ko) * 2017-12-21 2021-08-23 산진 옵토일렉트로닉스 (쑤저우)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디스플레이 유닛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시스템
KR102224043B1 (ko) * 2018-07-09 2021-03-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표시소자 제조 시스템 및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71516A (ja) * 2008-04-07 2009-11-19 Nitto Denko Corp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230782A (ja) * 2009-03-26 2010-10-14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1132501A (en) * 2010-03-18 2011-10-01 Sumitomo Chemical Co Optical film bond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film bond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8115A1 (ja) * 2008-04-15 2009-10-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ロール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9294645A (ja) * 2008-05-07 2009-12-17 Nitto Denko Corp 光学表示装置製造システムに適用される製造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製造管理方法
JP2011242534A (ja) * 2010-05-17 2011-12-01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基板搬送装置と基板の傾き補正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71516A (ja) * 2008-04-07 2009-11-19 Nitto Denko Corp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230782A (ja) * 2009-03-26 2010-10-14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1132501A (en) * 2010-03-18 2011-10-01 Sumitomo Chemical Co Optical film bond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film bond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88732A (ko) 2013-08-08
JP2013156469A (ja) 2013-08-15
JP5425243B2 (ja) 2014-02-26
CN104714328A (zh) 2015-06-17
CN103226256B (zh) 2015-07-01
CN104714328B (zh) 2019-04-30
TW201343399A (zh) 2013-11-01
KR101515547B1 (ko) 2015-04-27
CN103226256A (zh) 201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9507B (zh) Optical film sheet of the bonding device
TWI481926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529757B1 (ko) 광학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시스템 및 광학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TWI356927B (zh)
TW201044344A (en) Optical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692712B2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JP4676026B1 (ja)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
JP4733227B1 (ja)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
TW201305653A (zh) 光學膜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及製造系統、與光學膜積層體
WO2014073404A1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TWI364580B (zh)
TWI493252B (z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layered substrate
CN107656389B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KR20160040554A (ko) 광학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생산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