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7124B - 顯示體及具顯示體之物品 - Google Patents

顯示體及具顯示體之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7124B
TWI497124B TW099136310A TW99136310A TWI497124B TW I497124 B TWI497124 B TW I497124B TW 099136310 A TW099136310 A TW 099136310A TW 99136310 A TW99136310 A TW 99136310A TW I497124 B TWI497124 B TW I4971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ptical effect
interface portion
display body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6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7446A (en
Inventor
Manabu Watanabe
Mihoko Nagayoshi
Takashi Uehara
Hideki Ochiai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07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7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7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71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3/0291Labels or tickets undergoing a change unde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heat, radiation, passage of time
    • G09F3/0292Labels or tickets undergoing a change unde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heat, radiation, passage of time tamper indicating lab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9Securities; Bank no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4Relie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8Diffraction gratings; Holog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55Security th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69Magnetised or magnetisable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05Marking
    • B42D25/425Marking by deformation, e.g. emboss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6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1/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 D21H21/14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 or properties in or on the paper
    • D21H21/40Agents facilitating proof of genuineness or preventing fraudulent alteration, e.g. for security pape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1/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 D21H21/14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 or properties in or on the paper
    • D21H21/40Agents facilitating proof of genuineness or preventing fraudulent alteration, e.g. for security paper
    • D21H21/44Latent security elements, i.e. detectable or becoming apparent only by use of special verification or tampering devices or methods
    • D21H21/48Elements suited for physical verification, e.g. by ir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61Reflection gr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step profile, contours of substrate or grooves, pitch variations,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5Interference filters comprising deposited thin solid fil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7/00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 G07D7/003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using security elemen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7/00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 G07D7/06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using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7D7/12Visible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B42D2033/10
    • B42D2033/16
    • B42D2033/18
    • B42D2033/20
    • B42D2033/24
    • B42D2033/26
    • B42D2033/30
    • B42D2033/32
    • B42D2035/20
    • B42D2035/24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76Safety features, e.g. colour, prominent part, logo
    • G09F2003/0277Tamper resista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ina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體及具顯示體之物品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可提供例如防偽功效、裝飾功效及/或美觀功效之光學技術。
有價證券、證明書、名牌商品及個人認證媒體等之物品是被期望其為難以偽造。因此,對此等物品有時候則使其支撐防偽功效優異的顯示體。
此等顯示體多半是包含繞射光柵、全像片及透鏡陣列等之微細結構。此等微細結構是難以解析。此外,為製造含有此等微細結構之顯示體,則需要電子束蝕刻裝置等昂貴的製造設備。藉此,此等顯示體可發揮高防偽功效。
例如,在發明專利文獻1中,揭述一種以具備第一界面部,與第二界面部為其特徵之顯示體,且該第一界面部是設置有由許多溝所構成之立體型繞射光柵,而該第二界面部是設置有以與前述許多溝之最小中心間距離相比較為更小的中心間距離配置成二維狀且同時各自具有正向錐型形狀之許多凹部或凸部。該顯示體是包含高精細結構且具有特殊的光學特性。因此,該顯示體是具有高防偽功效。
[先前技術文獻] (發明專利文獻)
(發明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特開第2008-107470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係實現更高的防偽功效。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發明是提供一種顯示體,其係具備:第一光學效應層,其包括設置有以200 nm至500 nm之範圍內的最小中心間距離配置成二維狀且同時各自具有正向錐型形狀之許多凹部或凸部之第一界面部;反射性材料層,其覆蓋該第一界面部中之至少一部分;及第二光學效應層,其在該第一界面部中以該反射性材料層所覆蓋的第一部分之位置具備隔著該第一光學效應層而與該反射性材料層面對面、或隔著該反射性材料層而與該第一光學效應層面對面的部分,且包含膽固醇型液晶、珠光顏料及多層干涉膜中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發明是提供一種附有顯示體之物品,其係具備:基材、與被該基材支撐之如第一發明所述之顯示體。
[本發明之最佳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則就本發明之形態參閱圖式詳加說明。另外,在各圖中對於可發揮相同或類似功能之構成要素是附註以相同元件符號,且省略重複說明。
第1圖是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顯示體之示意性平面圖。第2圖是沿著如第1圖所示之顯示體之II-II線截面圖。在第1圖及第2圖中,將平行於顯示體10之主面且互相成正交之方向稱為「X方向及Y方向」,而垂直於顯示體10之主面之方向則稱為「Z方向」。
如第2圖所示,該顯示體10是包括:基材11、第一光學效應層12、反射性材料層13、光透射層15、及第二光學效應層17。第一光學效應層12與反射性材料層13之界面是包括:第一界面部IF1、第二界面部IF2、及第三界面部IF3。如後所說明,在第一界面部IF1設置有許多凹部或凸部,在第二界面部IF2則設置有許多溝。
在下文中,則將在第一界面部IF1中之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稱為「第一區域」。此外,在第二界面部IF2中之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則稱為「第二區域」。並且,在第三界面部IF3中之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則稱為「第三區域」。
除此之外,在下文中,則將在顯示體10中之對應於第一區域的部分稱為「顯示部DP1」。此外,將在顯示體10中之對應於第二區域的部分則稱為「顯示部DP2」。並且,在顯示體10中之對應於第三區域的部分則稱為「顯示部DP3」。
基材11典型為由樹脂所構成之薄片或薄膜。該樹脂是使用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三乙醯基纖維素、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或氯乙烯。亦可省略基材11。
第一光學效應層12是形成於基材11上。第一光學效應層12典型為具有光透射性。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材料是使用例如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及紫外線或電子射線硬化性樹脂(在下文中,有時候則稱為「光硬化性樹脂」)等樹脂。若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材料是使用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或光硬化性樹脂時,則可容易地藉由使用原版(master)的轉印而在一方之主面形成凹結構及/或凸結構。
「具有光透射性之熱塑性樹脂」是可舉出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纖維素醋酸酯、纖維素醋酸-丁酸酯、纖維素醋酸-丙酸酯、硝化纖維素、聚乙烯、聚丙烯、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具有光透射性之熱硬化性樹脂」是可舉出例如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酯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胺基甲酸酯、環氧胺基甲酸酯、聚矽氧、環氧及三聚氰胺樹脂。
所謂的「光硬化性樹脂」是意謂可藉由紫外線及電子射線等之光照射而硬化之樹脂。可藉由光照射而進行自由基聚合之代表性樹脂是可舉出在分子中具有丙烯醯基之丙烯酸酯樹脂,例如可使用環氧丙烯酸酯系、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聚酯丙烯酸酯系或多元醇丙烯酸酯系之寡聚物或聚合物、單官能、二官能或多官能聚合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例如丙烯酸四氫呋喃甲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聚二丙烯酸乙二醇酯、聚二丙烯酸丙二醇酯、三丙烯酸三羥甲基丙烷酯、三丙烯酸新戊四醇酯或四丙烯酸新戊四醇酯)或其寡聚物或聚合物、或此等之混合物。
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材料是使用光硬化性樹脂的情況,則該層是可進一步含有光聚合引發劑。該「光聚合引發劑」是可舉出例如二苯基酮、二乙基噻噸酮、苯甲基二甲基縮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味啉基丙烷-1、及醯基氧化膦。但是,光聚合引發劑並非為可進行100%反應,有可能有未經反應者將對性能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光聚合引發劑之添加量,相對於光硬化性樹脂,則例如較佳為在0.1至7質量%、典型為在0.5至5質量%之範圍內,且限於不致於殘留未硬化部之程度。
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一方之主面設置有界面部IF1至IF3。關於此等界面部IF1至IF3之結構及光學特性則容後詳加說明。另外,第二界面部IF2及第三界面部IF3之一方或兩方是亦可省略。
反射性材料層13是至少覆蓋界面部IF1的一部分。在第1圖及第2圖是作為一實例而描繪反射性材料層13覆蓋著界面部IF1至IF3之整體的情況。
反射性材料層13是可使用例如由鋁、銀、錫、鉻、鎳、銅、金及此等之合金等金屬材料所構成之金屬或合金層。在此情況下,典型的反射性材料層13是使用真空製膜法而形成。真空製膜法是可舉出例如真空蒸鍍法及濺鍍法。反射性材料層13之厚度是設定為在例如1 nm至100 nm之範圍內。
反射性材料層13是提供使得顯示體10可顯示出視認性更優異的影像之作用。此外,藉由設置反射性材料層13,也可使得設置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一方之主面的凹結構及/或凸結構不易受到損傷。
光透射層15是設置在介於反射性材料層13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間。光透射層15是提供提高此等層間的密接性之作用。
光透射層15是具有光透射性,典型為呈透明。光透射層15之材料是可舉出例如醋酸乙烯酯樹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樹脂、聚酯樹脂、聚酯胺基甲酸酯樹脂、丙烯酸酯胺基甲酸酯樹脂、環氧樹脂、環氧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碳酸酯胺基甲酸酯樹脂、丁縮醛樹脂及氯化丙烯樹脂。光透射層15是亦可省略。
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在界面部IF1中之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第一部分之位置具備有隔著反射性材料層13而與第一光學效應層12面對面的部分。在第1圖及第2圖中,則作為一實例而描繪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隔著反射性材料層13而與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整體面對面的情況。
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包含膽固醇型液晶、珠光顏料及多層干涉膜中之至少一者。
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包含膽固醇型液晶的情況,則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可使用例如含有具有膽固醇型結構化合物之材料、或含有對向列型液晶添加手性劑而使其獲得具有膽固醇型結構者之材料來製造。膽固醇型液晶是可藉由變化其例如添加於向列型液晶的手性劑之量及種類等,而變化其螺距及偏光面之扭轉方向。此外,也可在液晶分子之兩末端導入丙烯基等之聚合基。藉此,在使各液晶分子配向後,則可容易地固定其配向。
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包含膽固醇型液晶的情況,則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可為由膽固醇型液晶所構成之層、亦可為含有膽固醇型液晶顏料之層。
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由膽固醇型液晶所構成之層的情況,則可將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的光之散射抑制成最小限度。
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含有膽固醇型液晶顏料之層的情況,則第二光學效應層17典型為包含膽固醇型液晶之粉末、與透明的黏合劑。在此情況下,例如藉由使用螺距及偏光面之扭轉方向等為互不相同的許多膽固醇型液晶顏料,而可進行第二光學效應層17的光學特性之微調整。
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包含膽固醇型液晶的情況,當對第二光學效應層17照明時,則第二光學效應層17可射出圓偏光性之選擇性反射光。另外,在下文中,則假設膽固醇型液晶之配向軸為與顯示體10之主面成約為平行。
已知假設膽固醇型液晶之螺距為P、假設以與顯示體10之主面成平行的軸為基準時之入射角為θ、反射光之波長為λ時,則下式成立:
2P‧sinθ=nλ(n=1,2,3,…)。
根據該式,例如在對第二光學效應層17垂直入射白色光的情況,亦即在θ=90°的情況,則螺距P之2倍波長的正反射光對第二光學效應層17成垂直地射出。
例如,在使用螺距P為280 nm之膽固醇型液晶的情況,則第二光學效應層17能射出對應於綠色之色相之光(波長λ=560 nm)。或者,在使用螺距P為360 nm之膽固醇型液晶的情況,則第二光學效應層17能射出對應於紅色之色相之光(波長λ=720 nm)。如此,藉由變化膽固醇型液晶之螺距P,則可將包含膽固醇型液晶的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光學特性加以變化。
當逐漸減少照明光之入射角θ時,則由第二光學效應層17所射出的光之波長逐漸地變短,最終則變得比可見光之最短波長為短。亦即,藉此可使得所射出光之色相由紅色朝向綠色、由綠色朝向藍色而變化、最終則射出光變得無法視認。例如,在使用螺距P為360 nm之膽固醇型液晶的情況,假設入射角θ為30°(以顯示體10之主面之法線方向為基準時則為60°)時,被選擇性反射的光之波長則為360 nm。因此,在此情況下,觀察者即無法視認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視覺效應或極難以視認。
包含膽固醇型液晶之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例如可藉由下列方法而形成。
其第一方法是首先準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尼龍、賽璐玢及聚乙烯醇等之延伸薄膜。也可施加摩擦處理於該延伸薄膜。其次,準備將膽固醇型液晶之原料溶解於有機溶劑而成之塗布液。其次,將該塗布液塗布在該延伸薄膜上。其後,將所獲得之塗膜加以乾燥。藉此,使得液晶分子在延伸薄膜上獲得配向。然後,在此狀態下照射紫外線,固定液晶分子之配向。藉此,獲得形成膽固醇型液晶之薄膜。
其次,在被轉印體,例如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或反射性材料層13之一方之主面上,塗布具有光透射性之接著劑。並且,在其上貼合形成膽固醇型液晶之薄膜。其次,僅剝離延伸薄膜。藉此,可在被轉印體例如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或反射性材料層13之一方之主面上,形成包含膽固醇型液晶之第二光學效應層17。
其第二方法是首先在欲形成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主面,例如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或反射性材料層13之一主面上,塗布光配向印墨。其後,將該塗膜加以乾燥,並照射偏光性之紫外光,形成配向膜。其次,準備將膽固醇型液晶之原料溶解於有機溶劑而成之塗布液,將此塗布液塗布在該配向膜上。其後,將所獲得塗膜加以乾燥,使得液晶分子獲得配向。然後,在此狀態下照射紫外線,固定液晶分子之配向。藉此,可獲得包含膽固醇型液晶之第二光學效應層17。另外,在此情況下,若欲形成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主面與由光配向印墨所構成的配向膜之接著性為不足夠時,則可進一步設置錨固(anchor)層。
另外,前文是說明使用配向膜來使液晶分子配向之方法,但是使液晶分子配向之方法是並不受限於此。例如,液晶分子是亦可藉由外加電場及/或磁場或施加剪切應力而加以配向。
此外,前文是說明以照射紫外線來固定液晶分子的配向之方法,但是固定液晶分子之配向的方法是並不受限於此。例如,液晶分子之配向是可藉由將含有液晶分子之層加以驟冷而固定。在此等方法中,更佳為以照射紫外線來固定液晶分子的配向之方法。
從顯示體10之製造成本的觀點,在上述第一及第二之方法中,典型為採用第一方法。
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含有珠光顏料的情況,則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可含有例如雲母等層狀物質之粉末、或由經還原二氧化鈦及氧化鐵等覆蓋材料所覆蓋的此等層狀物質所構成之粉末。或者,在此情況下,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可含有容後說明之粉碎多層干涉膜所獲得之粉末。
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含有珠光顏料的情況,則第二光學效應層17典型為可進一步含有透明的黏合劑。
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含有珠光顏料的情況,則第二光學效應層17典型為以印刷法或塗布法所形成。此等印刷法或塗布法是可採用習知的方法。
第二光學效應層17可含有之多層干涉膜是由經積層折射率互不相同的許多層所構成。構成多層干涉膜之各層為例如金屬薄膜、陶瓷薄膜或有機聚合物薄膜。多層干涉膜是例如含有折射率互不相同的層之交替積層體。例如,藉由將陶瓷薄膜或經製成為光透射率為在20至70%之範圍內所獲得之金屬薄膜、與有機聚合物薄膜,以特定的厚度進行交替積層,則可獲得僅會吸收或反射特定的波長的可見光之多層干涉膜。
在下文中,則列舉可採用於構成多層干涉膜的各層之材料實例。另外,在下文中,化學式或化合物名後所記載於括弧內之數值是代表各自之折射率。
陶瓷:Sb2 O3 (3.0)、Fe2 O3 (2.7)、TiO2 (2.6)、CdS(2.6)、CeO2 (2.3)、ZnS(2.3)、PbCl2 (2.3)、CdO(2.2)、Sb2 O3 (2.0)、WO3 (2.0)、SiO(2.0)、Si2 O3 (2.5)、In2 O3 (2.0)、PbO(2.6)、Ta2 O3 (2.4)、ZnO(2.1)、ZrO2 (2.0)、MgO(1.6)、Si2 O2 (1.5)、MgF2 (1.4)、CeF3 (1.6)、CaF2 (1.3至1.4)、AlF3 (1.6)、Al2 O3 (1.6)及GaO(1.7)。
金屬:Al、Fe、Mg、Zn、Au、Ag、Cr、Ni、Cu、Si、及此等之合金。
有機聚合物:聚乙烯(1.51)、聚丙烯(1.49)、聚四氟乙烯(1.3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9)及聚苯乙烯(1.60)。
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含有多層干涉膜的情況,則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可使用可控制膜厚、成膜速度、積層數及光學膜厚等習知的方法來形成。此等方法是可舉出例如真空蒸鍍法、濺鍍法及化學氣相沉積法(CVD法)。另外,所謂「光學膜厚」是折射率與膜厚之乘積。
或者,上述之多層干涉膜也可為藉由多層同時擠出法所形成之多層薄膜。此多層薄膜是折射率互不相同的許多塑膠薄膜之交替積層體。此等塑膠薄膜是各自含有塑膠材料。此等塑膠薄膜是各自亦可因應需要而含有助劑。
該多層薄膜是含有例如折射率互不相同的塑膠薄膜之交替積層體。此等塑膠薄膜之材料是可舉出例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1.63)、聚碳酸酯(1.59)、聚苯乙烯(1.59)、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58)、尼龍(1.5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9)、聚甲基戊烯(1.46)、及氟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多層薄膜特佳為使用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酯(1.63)所構成的薄膜與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58)所構成的薄膜之交替積層體。
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含有多層干涉膜的情況,與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包含膽固醇型液晶或珠光顏料的情況相比較,則顯示體10之耐龜裂性為更高。此外,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含有多層干涉膜的情況,與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包含膽固醇型液晶的情況相比較,則顯示體10之耐光性為更高。除此之外,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含有多層干涉膜的情況,與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包含膽固醇型液晶或珠光顏料的情況相比較,則顯示體10之製造成本為更低。
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色彩是會隨著觀察角度之變化而變化。關於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第一光學效應層12、與反射性材料層13之組合所導致之光學特性,則容後詳加說明。
第3圖是展示可採用於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的第二界面部之一結構實例的放大斜視圖。第4圖是展示可採用於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的第一界面部之一結構實例的放大斜視圖。
其在第二界面部IF2設置有由配置許多溝14a所構成之立體型繞射光柵。溝14a之最小中心間距離是相較於容後說明的許多凹部或凸部14b之最小中心間距離為更大。溝14a之最小中心間距離為例如可見光之最短波長以上,典型為在0.5μm至2μm之範圍內。此外,溝14a之深度為在例如0.05μm至1μm之範圍內,典型為在0.05μm至0.3μm之範圍內。第二界面部IF2是亦可省略。
另外,術語「繞射光柵」是意謂可藉由照射自然光等之照明光而產生繞射光之結構,且除了將許多溝14a配置成平行且等間隔之一般的繞射光柵以外,也包括全像片所記錄的干涉條紋在內。此外,溝14a或介於溝14a之間的部分,則稱為「光柵線」。
在第一界面部IF1設置有許多凹部或凸部14b。此等凹部或凸部14b是以200 nm至500 nm之範圍內的最小中心間距離配置成二維狀。凹部或凸部14b典型為有規則地配置。凹部或凸部14b是各自具有正向錐型形狀。凹部或凸部14b之深度或高度,通常是比溝14a之深度為大,且典型為在0.3μm至0.5μm之範圍內。對於凹部或凸部14b的最小中心間距離之深度或高度之比(在下文中,有時候也稱為「深寬比」)為在例如0.5至1.5之範圍內。
第三界面部IF3為平坦面。第三界面部IF3是亦可省略。
其係難以從已完成的顯示體10正確地解析出設置在第一界面部IF1之微細結構。此外,即使能從已完成的顯示體10解析出該微細結構,亦難以偽造或仿造含有該微細結構之顯示體。在繞射光柵的情況,雖有可能遭受到以利用雷射光等的光學複製方法作為干涉條紋而複製出結構,但是第一界面部IF1之微細結構是不可能複製。
在下文中,就起因於第一光學效應層12、反射性材料層13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組合的光學效應加以說明。
首先,就顯示部DP2之光學效應說明如下。
第5圖是展示在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中之對應於第二界面部的部分所顯示之光學效應的示意性圖。在第5圖中,31a是代表照明光、32a是代表正反射光或零次繞射光、33a是代表一次繞射光。另外,在第5圖是省略第一光學效應層12及反射性材料層13之圖示。
當將繞射光柵加以照明時,則繞射光柵朝對入射光的照明光31a之進行方向成特定方向而射出強烈的繞射光33a。在光以垂直於繞射光柵之光柵線的面內進行的情況,m次繞射光之射出角β則可以下列(1)式而計算得(m=0、±1、±2、…):
d=mλ/(sinα-sinβ)…(1)。
該(1)式中,d是代表繞射光柵之光柵常數,λ是代表入射光及繞射光之波長。此外,α是代表零次繞射光(亦即,透射光或正反射光)之射出角。換句話說,α的絕對值是與照明光之入射角相等,而對Z軸而言是與入射角成對稱的關係(在反射型繞射光柵的情況)。另外,α及β是假設由Z軸朝順時針方向為正方向。
最具代表性的繞射光是一次繞射光33a。由(1)式即可明白,一次繞射光33a之射出角β是因應波長λ而變化。亦即,繞射光柵是具有作為分光器之功能。因此,在照明光為白色光的情況,當在垂直於繞射光柵之光柵線的面內使觀察角度變化時,則觀察者所知覺到之顏色將會變化。
此外,在某些觀察條件下,觀察者所知覺到之顏色是根據光柵常數d而變化。
舉出一實例,假設繞射光柵是朝其法線方向射出一次繞射光33a。亦即,假設一次繞射光33a之射出角β為0°。並且,假設觀察者是會知覺到此一次繞射光33a。假設此時之零次繞射光32a之射出角為αN 時,則(1)式可簡化成下列(2)式:
d=λ/sinαN  … (2)。
由(2)式即可明白,若欲使得觀察者知覺到特定的顏色時,則將對應於該色之波長λ、照明光31a之入射角|αN |、與光柵常數d設定為此等是能符合如(2)式所示之關係即可。例如,假設使用含有波長為在400 nm至700 nm之範圍內的所有光成分之白色光作為照明光31a,且照明光31a之入射角|αN |為45°。並且,假設使用空間頻率(光柵常數之倒數)為分佈在1000支/毫米至1800支/毫米之範圍內的繞射光柵。在此情況下,若由其法線方向觀察繞射光柵時,則空間頻率為約1600支/毫米的部分是看起來為藍色,而空間頻率為約1100支/毫米的部分則看起來為紅色。
另外,繞射光柵是以空間頻率為小者為易於形成。因此,在一般的顯示體是大多數的繞射光柵是空間頻率為500支/毫米至1600支/毫米之繞射光柵。
如上所述,在某些觀察條件下,觀察者所能知覺到之顏色是可以繞射光柵之光柵常數d(或空間頻率)來加以控制。並且,若使觀察角度由最先之觀察條件加以變化時,則觀察者所知覺到之顏色將會變化。
在上述之說明是假設光是在垂直於光柵線之面內進行。若由此狀態以顯示體10之主面之法線為旋轉軸而改變光柵線之方位時,則對一定的觀察方向的光柵常數d之有效值將根據相對於作為基準狀態的光柵線之角度(在下文中,也稱為「方位角度」)而變化。其結果、觀察者所知覺到之顏色將會變化。相反地,若配置僅光柵線之方位不同的許多繞射光柵時,則可使此等繞射光柵顯示出不同顏色。此外,若方位角度變得足夠大時,則由某些觀察方向無法認識到繞射光,因此看起來是與無繞射光柵的情況相同。利用此點,且藉由使用光柵線之方位大幅度地不同的兩種以上之繞射光柵,則由對應於各光柵線之方位的方向觀察時,也可使其顯示出各自獨立之影像。
此外,若構成繞射光柵的溝14a之深度增大時,則繞射效率也將會依存於照明光31a之波長等而變化。並且,若使得相對於畫素的繞射光柵之面積比增大時,則繞射光之強度將會變得更大。
因此,在第二界面部IF2是由經配列許多畫素而成的情況,若以此等畫素的一部分與其他的一部分來使得溝14a之空間頻率及/或方位角度不同時,則可使得此等畫素顯示出不同顏色,又可設定可觀察的條件。並且,若以構成第二界面部IF2的畫素的一部分與其他的一部分來使得溝14a之深度及/或相對於畫素的繞射光柵之面積比中之至少一者為不同時,則可使得此等畫素之輝度不同。因此,藉由利用此等,可使得第二界面部IF2顯示出全彩影像及立體像等之影像。
另外,在此所謂「影像」是意謂可作為顏色及/或輝度之空間分佈而被觀察到者。「影像」是包括照片、圖形、繪畫、文字及標記等。
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中之對應於第二界面部IF2的部分是因應觀察角度而射出不同波長之光。然而,由在第二界面部IF2中之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所射出的繞射光之強度,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所對應的部分所射出的光相比較,則其強度遠為高。因此,顯示部DP2通常是作為設置有繞射光柵之區域而被觀察到。
其次,關於顯示部DP1之光學效應說明如下。
第6圖是展示在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中對應於第一界面部的部分所顯示之光學效應的示意性圖。在第6圖中,31b及31c是代表照明光,32b及32c是代表正反射光或零次繞射光,33b是代表一次繞射光。另外,在第6圖是省略圖示第一光學效應層12及反射性材料層13。
在使得界面部IF1與界面部IF2併存的情況,設置在第一界面部IF1之許多凹部或凸部14b是以比溝14a之最小中心間距離為小的中心間距離而配置。因此,即使凹部或凸部14b是配列成規則且使得第一界面部IF1射出繞射光33b,觀察者是不會同時知覺到繞射光33b及來自具有與此等相同的波長之第二界面部IF2的繞射光33a。尤其是若溝14a之最小中心間距離,亦即繞射光柵之光柵常數,與凹部或凸部14b的中心間距離之差為足夠大時,則不論波長如何,觀察者仍然無法同時知覺到來自第二界面部IF2之繞射光33a與來自第一界面部IF1之繞射光33b。但是,由(1)式即可明白,若發生高次繞射光(∣m∣≧2)時,則在可視認來自第二界面部IF2之高次繞射光33a的觀察角度範圍亦可視認出來自第一界面部IF1之繞射光33b。
此外,各凹部或凸部14b是具有正向錐型形狀。因此,由任何角度來觀察,第一界面部IF1之正反射光之反射率亦為小。
除此之外,若來自第一界面部IF1之一次繞射光33b之射出角為大於一90°時,藉由適當地設定顯示體10之法線方向與觀察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則觀察者可知覺到來自第一界面部IF1之一次繞射光33b。因此,在此情況下,則可由目視確認到顯示部DP1是不同於僅由包含膽固醇型液晶、珠光顏料及多層干涉膜中至少一者之層所構成的部分。
如上所述,凹部或凸部14b之最小中心間距離為在200 nm至500 nm之範圍內。若設定該最小中心間距離為小時,則有可能導致難以射出來自界面部IF1之繞射光的情況。若設定該最小中心間距離為大時,則有可能使得以較小的射出角度從第一界面部IF1射出的繞射光強度變得較大的情況。
另外,凹部或凸部14b之最小中心間距離是亦可設定為例如在200 nm至350 nm之範圍內。此時,由如上所示(1)式即可明白,第一界面部IF1具有對應於藍色之波長的繞射光則容易被觀察到。因此,例如第二界面部IF2射出具有對應於紅色之波長的繞射光時,則由於兩者之對照而更容易確認顯示體10為真正品。
或者,凹部或凸部14b之最小中心間距離也可設定為在300 nm至500 nm之範圍內。由此,可觀察凹部或凸部14b所射出的一次繞射光33b之角度範圍則變得比較寬。亦即,藉此,可更容易地辨別設置有凹部或凸部14b的真正品,與未設置有凹部或凸部14b的偽造品。
如前文所說明,由第一界面部IF1所射出的正反射光之反射率為小。此外,由第一界面部IF1以較小的射出角度所射出的繞射光之強度是零或為極小。因此,由第一界面部IF1所射出的正反射光或繞射光對於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中對應於第一界面部IF1的部分所射出的光之影響為較小。因此,顯示部DP1則可以極清晰地供觀察者視認到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光學效應。
另外,第一界面部IF1是可含有凹部或凸部14b之形狀、深度或高度、中心間距離、及配置模式中之至少一者為互不相同的許多區域。在此情況下,則可在對應於此等許多區域之各部分發揮互不相同的光學效應。
此外,在第一界面部IF1為由配列許多畫素而成的情況,若在此等畫素的一部分與其他的一部分間使得凹部或凸部14b之形狀、深度或高度、中心間距離、及配置模式中至少一者為互不相同時,則可使得此等畫素之反射率等為互不相同。因此藉由利用此等,則可以第一界面部IF1進行層次顯示。
此外,在此顯示體10中,第二界面部IF2與第一界面部IF1是位於同一面內。因此,例如藉由將對應於溝14a與凹部或凸部14b之凹結構及/或凸結構形成於一片原版上,並將此凹結構及/或凸結構轉印至第一光學效應層12,即可同時形成溝14a與凹部或凸部14b。因此,當在原版上以高精確度形成凹結構及/或凸結構時,則不致於發生第二界面部IF2與第一界面部IF1之位置偏差的問題。此外,微細的凹凸結構及高精確度之特徵是可實現高解析力影像顯示,可容易地與由其他方法所製得者區別。而且,又可以非常高精確度且穩定地製造真正品之事實使得其與偽造品或仿造品之區別更容易達成。
其次,就顯示部DP3之光學效應說明如下。
如上所述,第三界面部IF3為平坦面。因此,在第三界面部IF3中之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是可將照明光加以鏡面反射。此反射光之強度,相較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對應的部分所射出的光,其強度則遠為高。因此,顯示部DP3通常是作為鏡面而被觀察到。
在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10是可因應照明光之入射角及觀察者之觀察角度而呈現極其特殊的視覺效應。
在下文中,則以顯示體10之法線方向為基準,將包括對特定的照明光之正反射光之射出方向的角度範圍稱為「正角度範圍」,而將包括該特定的照明光之入射方向的角度範圍稱為「負角度範圍」。此外,假設照明光為白色光。
首先,就僅由負角度範圍入射照明光且由正角度範圍觀察顯示體10的情況檢討如下。在此情況下,如上所述,顯示部DP1則極清晰地顯示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光學效應。亦即,顯示部DP1是作為因應觀察角度來顯示不同色彩之區域而被視認到。此外,在此情況下,顯示部DP2則通常作為設置有繞射光柵之區域而被觀察到。亦即,在顯示部DP2是可因應觀察角度而視認到不同波長之繞射光。並且,此時在顯示部DP3是通常作為鏡面而被觀察到。亦即,在顯示部DP3,由可觀察到正反射光的角度觀察時,則可視認到對應於照明光的波長之光。如上所述,由正角度範圍觀察顯示體10時,顯示體10是作為包括因應觀察角度而顯示不同色彩之區域、設置有繞射光柵之區域、以及設置有鏡面之區域而被視認到。
其次,就僅由負角度範圍入射照明光且由負角度範圍觀察顯示體10的情況檢討如下。在此情況下,照明光之入射角度及觀察角度為深時,亦即入射角度及觀察角度的絕對值為大時,則觀察者可視認到來自顯示部DP1之繞射光。因此,例如當固定照明光光源之位置與觀察者之位置而改變此等與顯示體10所形成的角度時,則在顯示部DP1產生視覺效應之不連續性變化。具體而言,當繼續增大入射角度及觀察角度時,則在某個角度可觀察到來自顯示部DP1之繞射光。
接著,假想在設許多地點置有螢光燈之室內等而就有兩個以上照明光之光源存在著的情況檢討如下。具體而言,作為其之一實例而檢討在存在著由負角度範圍入射第一照明光之第一光源、與由正角度範圍入射第二照明光之第二光源的情況。在此情況下,例如當將第一及第二光源之位置與觀察者之位置加以固定而繼續改變此等與顯示體10所形成的角度時,則在顯示部DP1將會產生視覺效應之不連續性變化。具體而言,若觀察角度為小時,則顯示部DP1會產生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連續性色彩變化。而且,若繼續將入射角度及觀察角度增大時,則以某個角度為界變得可觀察到來自顯示部DP1之繞射光。
在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10中,第一界面部IF1與第二界面部IF2係互相鄰接。反射性材料層13是以橫穿第一界面部IF1與第二界面部IF2之境界而覆蓋著此等之兩者。此外,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以使得對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包括界面部IF1及IF2之主面之正交投影橫穿第一界面部IF1與第二界面部IF2之境界的狀態而設置。
第一界面部IF1與第二界面部IF2之境界是可以電子束蝕刻及奈米壓模等措施,以高精確度來加以定界。因此,若採用此等構成時,則可以高精確度設定顯示部DP1與顯示部DP2之境界。因此,藉此可使得顯示體10顯示對應於第一界面部IF1與第二界面部IF2之境界的高精細圖案。
在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10中,第一界面部IF1與第三界面部IF3是互相鄰接。反射性材料層13是以橫穿第一界面部IF1與第三界面部1F3的境界之狀態而覆蓋著此等之兩者。此外,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以使得對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包括界面部IF1及IF3之主面之正交投影橫穿第一界面部IF1與第三界面部IF3之境界的狀態而設置。
第一界面部IF1與第三界面部IF3之境界是可以電子束蝕刻及奈米壓模等措施,以高精確度來加以定界。因此,若採用此等構成時,則可以高精確度設定顯示部DP1與顯示部DP3之境界。因此,藉此可使得顯示體10顯示對應於第一界面部IF1與第三界面部IF3之境界的高精細圖案。
如上所述,顯示體10是具有極其特殊的視覺效應。而且,欲嘗試偽造者若欲使此等視覺效應再現是不可能或極其困難。亦即,該顯示體10是具有高防偽功效。
另外,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包含膽固醇型液晶的情況,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可射出圓偏光性之選擇性反射光。而且,本發明之發明人等發現由第一界面部IF1所射出的繞射光是已具有直線偏光性。因此,若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包含膽固醇型液晶時,則也可根據此等偏光性之差異來追蹤射出光之變化。亦即,在此情況下,顯示體10是在作為內隱(covert)用之防止偽造媒體上也是有用。
在真正品與非真正品之間進行辨別不明的物品是否為真正品之方法,則有例如下列之方法。
首先,其第一操作是以入射角的絕對值為小於60°的照明光來照明顯示體10。此時,在絕對值為小於60°的角度範圍內確認可觀察到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光學效應。例如,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包含膽固醇型液晶的情況,則確認在此角度範圍內有來自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選擇性反射光射出。
其次,其第二操作是以入射角的絕對值為60°以上且小於90°的照明光來照明顯示體10。此時,在絕對值為60°以上且小於90°且上述之入射角與正負為相等的角度範圍內確認可觀察到起因於第一界面部IF1之光學效應。亦即,在該角度範圍內確認可觀察到來自第一界面部IF1之繞射光。
在第一及第二之操作兩者中,觀察到上述之光學效應時,則判斷該物品為真正品。相反地,在第一及第二之操作的一者或兩者中,未觀察到上述之各光學效應時,則判斷該物品為非真正品。
另外,若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包含膽固醇型液晶時,也可以如下列方式實施在真正品與非真正品之間的辨別。亦即,若在第一操作在絕對值為小於60°的角度範圍射出圓偏光、且在第二操作則在絕對值為60°以上且小於90°且與上述之入射角正負為相等的角度範圍射出直線偏光時,則也可判斷該物品為真正品。此判斷可藉由例如隔著圓偏光板及直線偏光板等之偏光板觀察顯示體10來進行。
第7圖至第10圖是可採用於第一界面部的凹部或凸部之配置模式的實例之示意性平面圖。
在第7圖中,其凹部或凸部14b之配列是形成正方格子。該結構是以使用電子束蝕刻裝置或步進機等微細加工裝置來製造比較容易進行,凹部或凸部14b之中心間距離等之高精確度控制也比較容易。
在第7圖中,凹部或凸部14b之中心間距離是設定在X方向與Y方向為相等,但是凹部或凸部14b之中心間距離也可設定為在X方向與Y方向為不相等。換句話說,凹部或凸部14b之配列是亦可形成為矩形格子。
若將凹部或凸部14b之中心間距離設定為在X方向及Y方向之兩者比較長時,則可在由垂直於Y方向的方向照明顯示體10時與由垂直於X方向的方向照明顯示體10時之兩者使得繞射光由第一界面部IF1射出,且可使得前者與後者的繞射光之波長互不相同。若將凹部或凸部14b之中心間距離設定為在X方向及Y方向中之一方為較長,而在另一方則設定為較短時,由垂直於Y方向及X方向中之一方的方向照明顯示體10時,則可使得繞射光由第一界面部IF1射出,而由垂直於Y方向及X方向之另一方的方向照明顯示體10時,則可防止來自第一界面部IF1之繞射光的射出。
在第8圖中,凹部或凸部14b之配列是形成三角格子。採用此結構時,若適當地設定凹部或凸部14b之中心間距離,則例如由A方向照明顯示體10時,可防止來自第一界面部IF1的繞射光之射出,而由B方向及C方向照明顯示體10時,則可由第一界面部IF1射出繞射光。亦即,可獲得更複雜的視覺效應。
在第9圖中,凹部或凸部14b是配置成不規則。若凹部或凸部14b配置成不規則時,則來自第一界面部IF1的繞射光之射出變得不易發生。另外,此結構是例如可藉由利用光之干涉而記錄斑點之強度分佈來形成。
在第10圖中,除了凹部或凸部14b是配置成不規則以外,其大小也為不均勻。當採用此結構時,與採用第9圖之結構的情況相比較,則來自第一界面部IF1的繞射光之射出變得更不易發生。
如在第7圖至第10圖所例示,凹部或凸部14b之配置模式是可作各式各樣的變形。而且,各配置模式是各自具有固有的視覺效應。因此,若以凹部或凸部14b之配置模式不同的許多畫素來構成第一界面部IF1時,則可獲得更複雜的視覺效應。
第11圖至第13圖是放大展示可採用於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的第一界面部的結構之其他實例之斜視圖。
在如第11圖至第13圖所示之結構是如第4圖所示之結構的變形例。在如第11圖至第13圖所示之凹部或凸部14b是皆具有正向錐型形狀。
在如第4圖所示之結構,凹部或凸部14b是具有圓錐形狀。將凹部或凸部14b作成圓錐形狀時,則凹部或凸部14b是前端可為尖頂,也可為具有切頭圓錐形狀。但是,將凹部或凸部14b作成前端為尖的圓錐形狀時,由於凹部或凸部14b並未具有平行於第一界面部IF1之面,與作成切頭圓錐形狀的情況相比較,則可使得第一界面部IF1之正反射光的反射率變得更小。
在如第11圖所示之結構,凹部或凸部14b是具有四角錐形狀。凹部或凸部14b是也可具有三角錐形狀等之除了四角錐形狀以外的角錐形狀。此時,可提高在特定條件下所發生的繞射光之強度,而可使得觀察更容易。此外,當將凹部或凸部14b作成角錐形狀時,則凹部或凸部14b是前端可為尖狀、亦可具有切頭角錐形狀。但是,將凹部或凸部14b作成前端為尖的角錐形狀時,由於凹部或凸部14b並未具有平行於第一界面部IF1之面,與切頭角錐形狀相比較,則可使得第一界面部IF1的正反射光之反射率變得更小。
在如第12圖所示之結構中,凹部或凸部14b是具有半紡錘形狀。亦即,凹部或凸部14b是前端具有帶有弧形之圓錐形狀。採用如第12圖所示之結構時,與採用如第4圖或第11圖所示之結構的情況相比較,則可更容易地進行對原版形成凸結構及/或凹結構、或由原版對第一光學效應層12的凸結構及/或凹結構之轉印。
在如第13圖所示之結構中,凹部或凸部14b是具有將底面積不同的許多四角柱從其底面積為大者依照順序疊合而成之結構。另外,也可取代四角柱而疊合圓柱或三角柱等之四角柱以外的柱狀體。
若採用如第13圖所示之結構時,則並不能如採用於如第4圖、第11圖或第12圖所示之結構的情況般而獲得第一界面部IF1的正反射光之反射率變小。但是,採用如第13圖所示之結構時,與採用如第4圖或第11圖所示之結構的情況相比較,則與採用如第12圖所示之結構情況相同地更容易對原版形成凸結構及/或凹結構、或由原版對第一光學效應層12轉印凸結構及/或凹結構。
如上所述,凹部或凸部14b之形狀是會影響到第一界面部IF1之反射率。因此,若以凹部或凸部14b之形狀不同的許多畫素構成第一界面部IF1時,則可以第一界面部IF1進行層次顯示。
凹部或凸部14b之最小中心間距離是如上所述在200 nm至500 nm之範圍內。藉由調整此最小中心間距離,則可調整顯示體10之視覺效應。例如,設定凹部或凸部14b之最小中心間距離為400 nm以下時,則由上述(2)式即可明白,對可見光波長400 nm至700 nm之範圍內的全部波長,不論照明光之入射角如何,皆可防止第一界面部IF1朝著法線方向射出繞射光。因此,如此一來在顯示部DP1之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光學效應則將變得可明確地加以視認。此外,若以凹部或凸部14b之中心間距離為不同的許多畫素構成第一界面部IF1時,則可以第一界面部IF1進行層次顯示。
若第一界面部IF1是設定凹部或凸部14b之深度或高度為大時,例如設定為該等之最小中心間距離的1/2以上時,則可降低由第一界面部IF1所射出的反射光之強度。因此,如此一來在顯示部DP1之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光學效應則將變得可更明確地加以視認。此外,若以凹部或凸部14b之深度或高度不同的許多畫素來構成第一界面部IF1時,則可以第一界面部IF1進行層次顯示。
關於第一界面部IF1,若凹部或凸部14b之關於平行於第一界面部IF1的一方向之尺寸與關於該方向的凹部或凸部14b之中心間距離的比為接近於1:1時,則由第一界面部IF1所射出的反射光之強度將可變得更低。而且,若將凹部或凸部14b之關於平行於第一界面部IF1的一方向之尺寸與關於該方向的間隔設定為相等時,則由第一界面部IF1所射出的反射光之強度將可變得最低。因此,如此一來在顯示部DP1之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光學效應則將變得可更明確地加以視認。此外,若以許多前述之比不同的畫素構成第一界面部IF1時,則可以第一界面部IF1進行層次顯示。
對於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10是可作各種變形應用。
第14圖是展示一變形例之顯示體的示意性截面圖。如第14圖所示之顯示體10,除了其反射性材料層13是僅覆蓋第一界面部IF1的一部分、第二界面部IF2的一部分、及第三界面部IF3的一部分以外,其餘則具有與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相同的構成。
在下文中,則將在第一界面部IF1中之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稱為「第四區域」。此外,將在第二界面部IF2中之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稱為「第五區域」。並且,將在第三界面部IF3中之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稱為「第六區域」。
除此之外,在下文中,則將在顯示體10中之對應於第四區域的部分稱為「顯示部DP1’」。此外,將在顯示體10中之對應於第五區域的部分稱為「顯示部DP2’」。並且,將在顯示體10中之對應於第六區域的部分稱為「顯示部DP3’」。
在如第14圖所示之顯示體10中,反射性材料層13是僅覆蓋第一界面部IF1的一部分。並且,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在第一界面部IF1中之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之位置具備與第一光學效應層12面對面的部分。
在顯示部DP1’中,其第一界面部IF1是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因此,顯示部DP1’是呈現大致與未存在第一界面部IF1的情況為相同的視覺效應。亦即,顯示部DP1’所射出的繞射光之強度為零或為極小。此外,與顯示部DP1相比較,在顯示部DP1’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視覺效應則變得稍微不明確。因此,若採用上述之構成時,則可使得在顯示部DP1與顯示部DP1’之間明度及色彩等互不相同。
在如第14圖所示之顯示體10中,反射性材料層13是僅覆蓋第二界面部IF2的一部分。並且,第二光學效應層17在第二界面部IF2中之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與在第二界面部IF2中之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之兩者位置具備與第一光學效應層12面對面的部分。
在顯示部DP2’中,其第二界面部IF2是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因此,顯示部DP2’是呈現大致與第一界面部IF2未存在的情況為相同的視覺效應。亦即,在第二界面部IF2中之由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所射出的繞射光之強度為零或為極小。因此,該繞射光之強度,與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對應的部分所射出的光相比較,其強度則遠為低。因此,顯示部DP2’通常是作為呈現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視覺效應的區域而被觀察到。因此,若採用上述之構成時,則可使得在顯示部DP2與顯示部DP2’之間明度及色彩等互不相同。
在如第14圖所示之顯示體10中,反射性材料層13是僅覆蓋第三界面部IF3的一部分。並且,第二光學效應層17則在第三界面部IF3中之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與在第三界面部IF3中之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之兩者位置具備與第一光學效應層12面對面的部分。
在顯示部DP3’中,第三界面部IF3是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因此,在第三界面部IF3中之由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所射出的反射光之強度為零或為極小。亦即,該反射光之強度,與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對應的部分所射出的光相比較,其強度是遠為低。因此,顯示部DP3’通常是作為呈現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視覺效應的區域而被觀察到。因此,若採用上述之構成時,則可使得在顯示部DP3與顯示部DP3’之間明度及色彩等互不相同。
如上所述,就界面部IF1至IF3中之至少一者而言,若使得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與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同時存在時,則可達成更複雜的光學效應。亦即,藉此可達成更高的防偽功效。
在如第14圖所示之顯示體10中,其反射性材料層13是僅覆蓋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主面的一部分。此等反射性材料層13是例如可以下述方法來形成。
第一方法如下:首先,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一方之主面上,以水洗印墨印刷負型圖案。使用蒸鍍法及濺鍍法等在其上全面形成由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層。其次,用水洗除該水洗印墨。藉由上述方法,將在由反射性材料所構成層中之位於水洗印墨圖案上的部分加以移除。藉由上述方法,可獲得僅覆蓋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一方之主面的一部分之反射性材料層13。
第二方法如下:首先,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一方之主面的整體,形成由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層。其後,在該層上,以正型圖案印刷遮罩劑。其次,使用腐蝕劑將由在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層中未被遮罩劑所覆蓋的部分加以移除。接著,因應需要而移除遮罩劑。藉由上述方式,可獲得僅覆蓋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一方之主面的一部分之反射性材料層13。
第三方法如下:首先,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一方之主面的整體,形成由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層。其後,對在由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層中之欲移除的部分照射高強度之雷射束。藉此,可選擇性地破壞由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層的一部分。藉由上述方式,可獲得僅覆蓋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一方之主面的一部分所構成的反射性材料層13。
第15圖是其他變形例之顯示體的示意性截面圖。在如第15圖所示之顯示體10中,其第一光學效應層12是具有光透射性,且除了進一步具備光透射性基材21、光吸收層23、及接著層25以外,其餘是具有與如第14圖所示之顯示體相同的構成。
光透射性基材21是使用例如在前文中關於基材11所說明者中之具有光透射性者。光透射性基材21典型為呈透明。光透射性基材21是也可省略。
光吸收層23是隔著第一光學效應層12而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面對面。光吸收層23是使用例如由黑色印墨所構成之層。另外,在此所謂「黑色」是意謂例如由法線方向對顯示體10照射光而測定正反射光之強度時,對波長為在400 nm至700 nm之範圍內的全部光成分之反射率為10%以下。
或者,光吸收層23是也可採用磁層。亦即,光吸收層23是可含有磁性體。該磁性體典型為以粉末之形態而包含在光吸收層23中。磁性體之粉末是可舉出例如氧化鐵粉末、氧化鉻粉末、鈷粉末及肥粒鐵粉末以及此等之混合物。此外,在此情況下,光吸收層23是可進一步含有碳黑等之黑色顏料。光吸收層23可含有的磁性體之粉末較佳為氧化鐵之粉末,特佳為磁鐵礦之粉末。此外,若光吸收層23是含有磁性體之粉末時,則光吸收層23典型為進一步含有透明的黏合劑。
若採用磁層作為光吸收層23時,則除了根據顯示體10之光學特性的真偽判定以外,也可再採取根據磁性特性的真偽判定。換句話說,藉此,可更進一步提高顯示體10之防偽功效。
另外,在第15圖是描繪光吸收層23是隔著第一光學效應層12而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面對面的情況,但是光吸收層23之位置是並不受限於此等。例如,光吸收層23也可為介於第一光學效應層12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間。若光吸收層23為介於第一光學效應層12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間時,則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也可為並未具有光透射性。
此外,在第15圖是描繪光吸收層23是隔著第一光學效應層12而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整體面對面的情況,但是光吸收層23之構成是並不受限於此等。亦即,光吸收層23是可在第一界面部IF1中之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之位置,隔著第一光學效應層12而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面對面。或者,光吸收層23是可在第一界面部IF1中之未被反射性材料層13所覆蓋的部分之位置,介於第一光學效應層12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間。
接著層25是介於光吸收層23與基材11之間而將此等相互接著。接著層25之材料是可使用習知的材料。接著層25也可省略。
如第15圖所示之顯示體10之顯示部DP1’是含有光吸收層23。該光吸收層23是可吸收透射過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光。因此,在此情況下,顯示部DP1’是可明確地視認到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視覺效應。
在第15圖所示之顯示體10之顯示部DP2’及DP3’是含有光吸收層23。該光吸收層23是可吸收透射過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光。因此,顯示部DP2’及DP3’是可明確地視認到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視覺效應。
因此,若照明光之入射角度及觀察角度為小時,則顯示部DP1、顯示部DP1’、顯示部DP2’及顯示部DP3’是作為顯示大致同一光學效應之區域而被觀察到。然而,照明光之入射角度及觀察角度為大時,則如前已就如第14圖所示之顯示體10中所說明,在顯示部DP1可觀察到較高強度之繞射光。另一方面,在此情況下,顯示部DP1’至DP3’則不會射出此等繞射光。因此,在此情況下,藉由顯示部DP1與顯示部DP1’至DP3’之組合則可形成潛像。
以上所說明之顯示體10,也可用作為例如密封標籤等之黏著標籤、帶轉印箔及點轉印箔等之轉印箔(transfer-foil)、或線狀物的一部分。或者,該顯示體10也可用作為撕裂帶的一部分。
第16圖是本發明之一形態之黏著標籤的示意性截面圖。如第16圖所示之黏著標籤100是具備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10、與設置於顯示體10上之黏著層30。
黏著層30是設置在基材11之主面中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成相反側之主面上。黏著層30是隔著第一光學效應層12及反射性材料層13而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面對面。黏著層30之材料是使用例如壓敏性接著劑。黏著層30是藉由例如將該接著劑與溶劑之混合物以凹版塗布、輥式塗布、網版塗布及刮刀塗布等方法塗布而形成。另外,黏著層30之厚度為在例如1μm至10μm之範圍內。
該黏著標籤1.00是貼附在例如要確認真假的物品,或貼附在應附在此等物品的附籤(tag)之基材等之其他物品上。藉此,可對該物品賦予防偽功效。
另外,藉由進一步在顯示體10與黏著層30之間設置脆性層,也可對黏著標籤100賦予防止重貼功能。藉此,可達成更高的防偽功效。
第17圖是本發明之一形態之轉印箔的示意性截面圖。如第17圖所示之轉印箔200是具備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10、與將顯示體10支撐成可剝離之支撐體層45。第17圖是作為一實例而描繪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與支撐體層45之間設置有剝離層43,且在基材11之主面中在與第二光學效應層17成相反側之主面上設置有接著層41的情況。
支撐體層45為例如由樹脂所構成的薄膜或薄片。支撐體層45之材料是使用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或氯乙烯樹脂。
剝離層43是在將轉印箔200轉印至被轉印體時提供可容易剝離支撐體層45之作用。剝離層43之材料是可使用例如先前在作為立體結構形成層110之材料所列舉之樹脂。剝離層43是可進一步含有石蠟、巴西棕櫚蠟(Carnauba wax)、聚乙烯蠟及聚矽氧等添加劑。另外,剝離層43之厚度為在例如0.5μm至5μm之範圍內。
接著層41之材料是可使用例如反應硬化型接著劑、溶劑揮發型接著劑、熱熔型接著劑、電子射線硬化型接著劑及感熱接著劑等接著劑。
「反應硬化性接著劑」是可使用例如聚酯胺基甲酸酯、聚醚胺基甲酸酯及丙烯酸酯胺基甲酸酯等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或環氧樹脂。
「溶劑揮發型接著劑」是可使用例如含有醋酸乙烯酯樹脂、丙烯酸酯共聚合樹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樹脂、離子聚合物樹脂及胺基甲酸酯樹脂等之水性乳液型接著劑,含有天然橡膠、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樹脂及丙烯腈-丁二烯共聚合樹脂等乳膠型接著劑。
「熱熔型接著劑」是可使用例如含有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樹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合樹脂、聚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乙烯基醚樹脂及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等作為基本樹脂者。
電子射線硬化型接著劑是可使用例如含有一個或複數個具有丙烯醯基、烯丙基及乙烯基等乙烯基系官能基的寡聚物作為主成分者。例如,「電子射線硬化型接著劑」是可使用聚酯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或聚醚甲基丙烯酸酯、與接著賦予劑之混合物。該接著賦予劑是可使用例如含磷之丙烯酸酯或其衍生物、或含羧基之丙烯酸酯或其衍生物。
「感熱接著劑」是可使用例如聚酯樹脂、丙烯酸酯樹脂、氯乙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醋酸乙烯酯樹脂、橡膠系樹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樹脂或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樹脂。
接著層41是藉由例如將上述樹脂使用凹版塗布機、微凹版塗布機及輥式塗布機等塗布機在基材11上進行塗布所獲得。
該轉印箔200是例如藉由輥轉印機或熱打印機而轉印至被轉印體。此時,在剝離保護層43發生剝離,同時顯示體10是透過接著層41而被貼附於被轉印體。
如上所述,顯示體10是具有優越的防偽功效。因此,將顯示體10支撐在物品上時,則也難以偽造出屬於真正品的附有該顯示體之物品。此外,由於該顯示體10是具有上述視覺效應,也容易在真正品與非真正品之間辨別出不明之物品是否為真正品。
第18圖是附有顯示體之物品的一實例之示意性平面圖。第19圖是在如第18圖所示之附有顯示體之物品沿著XIX-XIX線之截面圖。在第18圖及第19圖是作為附有顯示體之物品的一實例而描繪印刷物300。該印刷物300是含有印刷物本體60之禮券。
印刷物本體60是包括有基材61。基材61是例如至少對應於顯示體10的部分是具有光透射性之紙。在基材61上形成有印刷層61。該顯示體10是固定在基材61之形成有印刷層61之面。顯示體10是例如經由黏著層或接著層而貼附固定在基材61上。
由於印刷物300是含有顯示體10,其偽造是困難。此外,由於該印刷物30是含有顯示體10,也容易在真正品與非真正品之間辨別出不明之物品是否為真正品。
在如第18圖及第19圖所示之印刷物300所含有的顯示體10,除了下列的部分以外,其餘則具有與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10相同的構成。首先,在如第18圖及第19圖所示之印刷物300所含有的顯示體10是省略基材11。此外,在該顯示體10中,第二光學效應層17是隔著第一光學效應層12而與反射性材料層13面對面。而且,在該顯示體10中,光透射層15是介於反射性材料層13與基材61之間。除此之外,在該顯示體10中,設置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一方之主面的界面部及覆蓋此等的反射性材料層13之構成是與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10不同。
在如第18圖及第19圖所示之印刷物300所含有的第一光學效應層12是含有第一子域IF1A、與第二子域IF1B作為第一界面部IF1。在第18圖及第19圖是作為一實例而描繪第一子域IF1A與第二子域IF1B是互為鄰接的情況。在下文中,則將在顯示體10中之對應於第一子域IF1A的部分稱為「顯示部DP1A」。此外,在顯示體10中之對應於第一子域IF1B的部分則稱為「顯示部DP1B」。
在第一子域IF1A、與第二子域IF1B,許多凹部或凸部14b之最小中心間距離是互不相同。在此,作為一實例而假設設置在第一子域IF1A之凹部或凸部14b之最小中心間距離為300 nm,而設置在第二子域IF1B之凹部或凸部14b之最小中心間距離為400 nm。
如上所述,第一界面部IF1是反射率為小。而且,第一子域IF1A與第二子域IF1B的反射率之差為比較小。因此,若照明光之入射角的絕對值為比較小時,例如入射角的絕對值為小於60°時,則在第一子域IF1A與第二子域IF1B之兩者,可極清晰地觀察到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光學效應。因此,在此情況下,顯示部DP1A與顯示部DP1B則不能互相區別、或極難以互相區別。
在另一方面,若照明光之入射角的絕對值為比較大時,例如入射角的絕對值為60°以上且小於90°時,則在第一子域IF1A及第二子域IF1B之各自射出波長互不相同的繞射光。例如,該入射角的絕對值為在60°至70°之範圍內、且觀察角度的絕對值為在60°至70°之範圍內時,則顯示部DP1A將作為綠色之區域而被觀察到,而顯示部DP1B則作為紅色之區域而被觀察到。亦即,照明光之入射角的絕對值為比較大時,則可在顯示部DP1A與顯示部DP1B彼此之間加以區別。
換句話說,若採用上述構成時,藉由顯示部DP1A與顯示部DP1B之組合,則可形成潛像。因此,藉此可更進一步提高顯示體10及印刷物300之防偽功效。
另外,在第18圖及第19圖中,例示禮券作為含有顯示體10之印刷物300,但是含有顯示體10之印刷物是並不受限於此等。例如,含有顯示體10之印刷物是也可為股票等其他有價證券。
或者,含有顯示體10之印刷物也可為ID(識別;identification)卡、磁卡、無線卡及IC(晶片;Integrated circuit)卡等之卡。或者,含有顯示體10之印刷物也可為供安裝在應加以確認其為真正品之物品之附籤。或者,含有顯示體10之印刷物也可為用於收容應加以確認其為真正品之物品的包裝體或其一部分。在此等情況下,基材61之材料是使用例如具有光透射性之塑膠。
在如第18圖及第19圖所示之印刷物300,其係將顯示體10貼附於基材61,但是顯示體10也可以其他方法來支撐於基材61上。
例如,在使用紙作為基材61的情況,也可將顯示體10嵌埋於該紙之內部。在此情況下,例如也可將顯示體10造印於該紙之內部。
另外,採用此等構成時,顯示體10典型為製成為線狀,並且,在該加工成線狀的顯示體10之一方之主面上,典型為塗布熱熔型接著劑。
顯示體10對於紙內部之嵌埋是例如可以下列方式實施。
首先,準備由纖維素纖維與分散介質所構成之紙料。其次,使用二槽式圓網造紙機製造由經造該紙料而成之兩個未經乾燥之纖維層。並且,在疊合此等兩個纖維層時,則將上述之顯示體10送入於此等纖維層間。其後,將兩個纖維層、與介於其間的顯示體10之積層結構加以乾燥處理。其次,因應需要而進行裁切。藉此,可獲得在內部嵌埋有顯示體10之紙。
或者,顯示體10對於紙內部之嵌埋也可以下列方式實施。
例如,該嵌埋也可使用長網造紙機來實施。具體而言,首先,在由纖維素纖維與分散介質所構成之紙料之流路中,通過噴嘴而導入經分散於分散介質中之上述之顯示體10。藉此,可將顯示體10嵌埋於造紙網上所形成的紙匹中。其後,將其加以乾燥處理。其次,因應需要而進行裁切。藉此,可獲得在內部嵌埋有顯示體10之紙。
若使用紙作為基材61時,則該紙亦可使其在對應於顯示體10的位置之整體或一部份開口。
第20圖是附有顯示體之物品的其他實例之示意性平面圖。第21圖是如第20圖所示之附有顯示體之物品的沿著XXI-XXI線之截面圖。
在如第20圖及第21圖所示之印刷物300所含有的顯示體10,除了省略基材11、與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一方之主面所設置的界面部及反射性材料層13之構成不同以外,其餘則具有與如第15圖所示之顯示體相同的構成。
在如第20圖及第21圖所示之附有顯示體之物品為印刷物300,其基材61是由紙所構成。並且,在該紙之內部嵌埋有顯示體10。除此之外,該紙之對應於顯示體10之位置的一部分設置有開口AP。亦即,在此等開口AP之各自中,顯示體10的一部分是露出於外界。若採用此等構成時,則顯示體10變得不易從基材61脫落。除此之外,在設置有開口AP之位置,則可將紙之光散射性對顯示體10之光學特性所造成的影響抑制成最小限度。
在如第20圖及第21圖所示之印刷物300是含有顯示部DP1、顯示部DP2、顯示部DP3及顯示部DP3’。
如上所述,第一界面部IF1是反射率為小。此外,顯示部DP3’是並未含有反射性材料層13且含有光吸收層23。因此,若照明光之入射角的絕對值為比較小時,例如入射角的絕對值為小於60°時,則在顯示部DP1與顯示部DP3’之兩者,可極清晰地觀察到起因於第二光學效應層17之光學效應。因此,在此情況下,顯示部DP1與顯示部DP3’則為無法互相區別、或是極難以互相區別。
在另一方面,若照明光之入射角的絕對值為比較大時,例如入射角的絕對值為60°以上且小於90°時,則在顯示部DP1及顯示部DP3’中之僅顯示部DP1會顯示對應於繞射光之顏色。亦即,若照明光之入射角的絕對值為比較大時,則可將顯示部DP1與顯示部DP3’之彼此加以區別。
亦即,若採用上述之構成時,藉由顯示部DP1與顯示部DP3’之組合則可形成潛像。因此,藉此可更進一步提高顯示體10及印刷物300之防偽功效。
基材61之材料是也可使用除了紙以外之材料。例如,至少對應於顯示體10的部分是可使用具有光透射性之樹脂作為該材料。在此情況下,則顯示體10是可嵌埋於基材61之內部。或者,在基材61之至少對應於顯示體10的部分之光散射性為小的情況,例如該部分為透明時,則也可將顯示體10固定於基材61之背面,亦即設置有印刷層61之面的相反側之面。
附有顯示體之物品是亦可不為印刷物。亦即,也可將顯示體10支撐在未含有印刷層之物品上。
顯示體10是也可以除了防止偽造以外之目的而使用。例如顯示體10是可用作為玩具、學習教材或裝飾品。
《實施例》 <例1>
首先,準備厚度為12μm之雙軸向延伸聚酯薄膜(PET薄膜;E5100、東洋紡績股份有限公司(Toyobo Co.,Ltd.)製造)作為支撐體層45。此外,調製具有下列組成之印墨。在下文中,則將該印墨稱為「印墨1」。
其次,將印墨1在上述之雙軸向延伸聚酯薄膜上塗布5μm之厚度。將此在120℃之乾燥爐中乾燥以使液晶分子配向。其次,在此狀態下以120 W/cm之高壓水銀燈照射500 mJ/cm2 。藉此,可使得包含膽固醇型液晶之層硬化而獲得第二光學效應層17。
接著,調製具有下列組成之印墨。在下文中,則將該印墨稱為「印墨2」。
其次,使用凹版印刷法將該印墨2以2μm之厚度塗布在第二光學效應層17上。將其加以乾燥後,在40℃陳化3天。藉此,可獲得由樹脂所構成之層。
其次,準備具有凹結構及/或凸結構之鎳電鑄版。第一是在該鎳電鑄版上形成由以3000支/毫米之空間頻率配列成二維狀且各自具有正向錐型形狀之許多凸部所構成之區域。此外,第二是在該鎳電鑄版上形成由分別具有500支/毫米、1000支/毫米及1500支/毫米之空間頻率的許多溝所構成之三個區域。將該鎳電鑄版裝設於圓筒鎮壓機(cylinder roll)而對由上述樹脂所構成之層施加熱壓壓紋加工。藉此,可獲得具備第一界面部IF1及第二界面部IF2之第一光學效應層12。
其後,使用真空蒸鍍法將鋁蒸鍍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設置有界面部IF1及IF2之主面上。藉此,可獲得厚度為500之反射性材料層13。
接著,準備由具有下列組成之印墨所構成之反應硬化型接著劑。在下文中,則將該印墨稱為「印墨3」。
使用微凹版印刷法將由該印墨3所構成之反應硬化型接著劑以約10μm之厚度塗布在上述反射性材料層13上。藉此,可獲得接著層41。
藉由如上所述可製造具備顯示體10之轉印箔200。將該轉印箔200在160℃、10秒鐘之條件下加以熱壓接合在禮券之用紙。與此同時剝離作為支撐體層45的PET薄膜。藉此,可獲得經轉印顯示體10之印刷物300。
<例2>
調製具有下列組成之印墨。在下文中,則將該印墨稱為「印墨4」。
其次,除了取代印墨1而使用印墨4以外,其餘則以與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包含顯示體10之印刷物300。
<例3>
準備共擠出多層薄膜(Teijin Tetoron Film、MLF-13.0、帝人杜邦薄膜有限公司(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製造)作為第二光學效應層17。並且,使用凹版印刷法將印墨2以2μm之厚度塗布在該第二光學效應層17上。將其加以乾燥後,在40℃陳化3天。藉此,可獲得由樹脂所構成之層。
將上述之鎳電鑄版裝設於圓筒鎮壓機,並對上述之由樹脂所構成之層施加熱壓壓紋。藉此,可獲得具備第一界面部IF1及第二界面部IF2之第一光學效應層12。
其後,使用真空蒸鍍法將鋁蒸鍍在第一光學效應層12之設置有界面部IF1及IF2之主面上。藉此,可獲得厚度為500之反射性材料層13。
接著,使用微凹版印刷法將由印墨3所構成之反應硬化型接著劑以約10μm之厚度塗布在上述之反射性材料層13上。藉此,可獲得黏著層30。
其次,將所獲得積層體以特定的衝模進行衝製。藉此,可製造具備顯示體10之黏著標籤100。將該黏著標籤100在160℃、10秒鐘之條件下加以熱壓接合在禮券之用紙。藉此,可獲得經貼附有顯示體10之印刷物300。
<例4>
調製具有下列組成之印墨。在下文中,則將該印墨稱為「印墨5」。
其次,除了取代印墨1而使用印墨5以外,其餘則以與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包含顯示體10之印刷物300。
<例5(比較例)>
除了取代第一光學效應層12而使用設置有由各自具有500支/毫米、1000支/毫米及1500支/毫米之空間頻率的許多溝所構成之三個區域之鎳電鑄版來形成經熱壓壓紋的樹脂層以外,其餘則以與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包含顯示體之印刷物。
<例6(比較例)>
首先,以與如例1所述者相同的方式,在作為支撐體層之雙軸向延伸PET薄膜上形成包含膽固醇型液晶之層。
其次,使用真空蒸鍍法將鋁蒸鍍在包含膽固醇型液晶之層上。藉此在包含膽固醇型液晶之層上形成厚度為500之金屬層。
其次,調製具有下列組成之遮罩印墨。在下文中,則將該印墨稱為「印墨6」。
使用凹版印刷法將印墨6以2μm之厚度圖案印刷在上述之金屬層上。藉此,可獲得遮罩層。
其後,將所獲得積層體浸漬於50℃之2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歷時5秒鐘。藉此,可移除在金屬層中之未被遮罩層所覆蓋的部分。
其次,調製具有下列組成之印墨作為光吸收性之磁性印墨。在下文中,則將該印墨稱為「印墨7」。
使用凹版印刷法將印墨7以4μm之厚度塗布在金屬層及樹脂層之全面上。將其加以乾燥後,在60℃陳化7天。藉此,可形成光吸收層。
使用微凹版印刷法將由印墨3所構成之反應硬化型接著劑以約10μm之厚度塗布在光吸收層上。藉此,可獲得轉印箔。
將該轉印箔在160℃、10秒鐘之條件下加以熱壓接合在禮券之用紙。與此同時剝離作為支撐體層之PET薄膜。藉此,可獲得包含顯示體之印刷物。
<例7(比較例)>
以與關於例5所述者相同的方式,製造作為支撐體層之PET薄膜、包含膽固醇型液晶之層、與經壓紋加工的樹脂層之積層體。
其次,使用真空蒸鍍法將鋁蒸鍍在樹脂層之經壓紋加工之主面上。藉此,可在包含膽固醇型液晶之層上形成厚度為500之金屬層。
使用凹版印刷法將印墨6以2μm之厚度圖案印刷在上述之金屬層上。藉此,可獲得遮罩層。
其後,將所獲得積層體浸漬於50℃之2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歷時5秒鐘。藉此,可移除在金屬層中之未被遮罩層所覆蓋的部分。
其次,使用凹版印刷法將印墨7以4μm之厚度塗布在金屬層及樹脂層之全面上。將其加以乾燥後,在60℃陳化7天。藉此,可形成光吸收層。
使用微凹版印刷法將由印墨3所構成之反應硬化型接著劑以約10μm之厚度塗布在光吸收層上。藉此,可獲得轉印箔。
將轉印箔在160℃、10秒鐘之條件下加以熱壓接合在禮券之用紙。與此同時剝離作為支撐體層之PET薄膜。藉此,可獲得包含顯示體之印刷物。
<例8(比較例)>
準備厚度為12μm之雙軸向延伸聚酯薄膜(PET薄膜;E5100、東洋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作為支撐體層。此外,調製具有下列組成之全像片印墨。在下文中,則將該印墨稱為「印墨8」。
將該印墨8以3μm之厚度塗布在上述PET薄膜。將所獲得塗膜加以乾燥後,在60℃陳化5天,以使其硬化。藉此,可形成全像片粉末層。
使用凹版印刷法將印墨2以2μm之厚度塗布在全像片粉末層上。將其加以乾燥後,在40℃陳化3天。藉此,可獲得樹脂層。
其次,使用與在例1所使用者相同的鎳電鑄版,在樹脂層之一方之主面施加壓紋加工。使用真空蒸鍍法將鋁蒸鍍在樹脂層之經壓紋加工之主面上。藉此,可在包含膽固醇型液晶之層上形成厚度為500之金屬層。
接著,使用微凹版印刷法將由印墨3所構成之反應硬化型接著劑以約10μm之厚度塗布在該金屬層上。藉此,可獲得轉印箔。
將該轉印箔在160℃、10秒鐘之條件下加以熱壓接合在禮券之用紙。與此同時剝離作為支撐體層之PET薄膜。藉此,可獲得包含顯示體之印刷物。
<評估>
對例1至例8之各印刷物,評估下列項目。將此等評估結果總括於下表1。
(圖案性)
進行評估由顯示體之主面的法線方向觀察印刷物時,是否能觀察到宛如印刷有圖案。此評估是根據下列基準實施:
S:極清晰地觀察到圖案的情況;
A:清晰地觀察到圖案的情況;
C:未觀察到圖案的情況。
(位置精確度)
進行評估由根據在第一光學效應層或樹脂層所設置之凹結構及/或凸結構的圖案之位置、與由顯示體之主面的法線方向觀察印刷物時所觀察到的圖案之位置是否為一致。此評估是根據下列基準實施:
A:兩圖案之位置為一致的情況;
C:兩圖案之位置並未一致的情況。
(圖案精確度)
進行評估由顯示體之主面的法線方向觀察印刷物時,是否可以圖案顯示微細的設計及文字等。此評估是根據下列基準實施:
A:可以圖案顯示微細的設計及文字等的情況;
C:無法以圖案顯示微細的設計及文字等的情況。
(外顯視認性)
進行評估是否可不使用器具或裝置而進行真偽判定。此評估是根據下列基準實施:
A:可不使用器具或裝置而容易地進行真偽判定的情況;
B:可不使用器具或裝置而進行真偽判定的情況;
C:不使用器具或裝置則無法進行真偽判定的情況。
(波長選擇性)
進行評估由特定的觀察角度觀察時,是否可選擇性地僅觀察到特定的波長之光。此評估是根據下列基準實施:
A:由特定的觀察角度觀察時,可選擇性地僅觀察到特定的波長之光的情況;
C:由特定的觀察角度觀察時,無法選擇性地僅觀察到特定的波長之光的情況。
(偏光變化)
進行評估由顯示體之主面的法線方向逐漸地增大顯示體之觀察方向時,是否會發生由圓偏光朝著直線偏光的偏光性變化。此評估是根據下列基準實施:
A:偏光性發生變化的情況;
C:偏光性未發生變化的情況。
(成本)
進行評估製造印刷物所需要之成本。此評估是根據下列基準實施:
S:製造成本為低的情況;
A:製造成本為較低的情況;
C:製造成本為較高的情況。
(耐龜裂性)
使用在進行紙幣之揉皺試驗所使用之NBS夾圈裝置(IGT Testing Systems公司製造)來進行評估顯示體之耐龜裂性。
A:外觀上幾乎並無變化的情況;
B:確認到少許龜裂的情況;
C:龜裂顯著的情況。
由表1即可明白,在例1至例4是可達成高的防偽功效。
對熟習此項技藝者而言,當可容易地獲得更進一步的利益及變形。因此,本發明於其更廣泛的應用領域不應受限於上述記載之特定記載或代表性形態。因此,在不脫離由本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規定本發明之涵蓋性概念之精義或範圍之範圍內可有各種變形。
10...顯示體
11...基材
12...第一光學效應層
13...反射性材料層
14a...溝
14b...凹部或凸部
15...光透射層
17...第二光學效應層
21...光透射性基材
23...光吸收層
25...接著層
30...黏著層
31a、31b、31c...照明光
32a、32b、32c...正反射光
33a、33b...一次繞射光
41...接著層
43...剝離層
45...支撐體層
60...印刷物本體
61...基材
62...印刷層
100...黏著標籤
200...轉印箔
300...印刷物
AP...開口
DP1、DP1’、DP1A、DP1B、DP2、DP2’、DP3、DP3’...顯示部
IF1...第一界面部
IF2...第二界面部
IF3...第三界面部
第1圖是展示本發明之一形態之顯示體的示意性平面圖。
第2圖是展示沿著如在第1圖所示之顯示體之II-II線的截面圖。
第3圖是展示可採用於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的第二界面部之結構實例之斜視圖。
第4圖是展示可採用於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的第一界面部之結構實例之斜視圖。
第5圖是展示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中對應於第二界面部的部分所顯示之光學效應的示意性圖。
第6圖是展示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中對應於第一界面部的部分所顯示之光學效應的示意性圖。
第7圖是展示可採用於第一界面部之凹部或凸部之配置模式的實例之示意性平面圖。
第8圖是展示可採用於第一界面部之凹部或凸部之配置模式的實例之示意性平面圖。
第9圖是展示可採用於第一界面部之凹部或凸部之配置模式的實例之示意性平面圖。
第10圖是展示可採用於第一界面部之凹部或凸部之配置模式的實例之示意性平面圖。
第11圖是放大展示可採用於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的第一界面部的結構之其他實例斜視圖。
第12圖是放大展示可採用於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的第一界面部的結構之其他實例斜視圖。
第13圖是放大展示可採用於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顯示體的第一界面部的結構之其他實例斜視圖。
第14圖是展示一變形例之顯示體的示意性截面圖。
第15圖是展示其他變形例之顯示體的示意性截面圖。
第16圖是展示本發明之一形態之黏著標籤的示意性截面圖。
第17圖是展示本發明之一形態之轉印箔的示意性截面圖。
第18圖是展示附有顯示體之物品之一實例之示意性平面圖。
第19圖是展示如第18圖所示之附有顯示體之物品之沿著XIX-XIX線的截面圖。
第20圖是展示附有顯示體之物品之其他實例之示意性平面圖。
第21圖是展示如第20圖所示之附有顯示體之物品之沿著XXI-XXI線的截面圖。
10...顯示體
11...基材
12...第一光學效應層
13...反射性材料層
15...光透射層
17...第二光學效應層
DP1、DP2、DP3...顯示部
IF1...第一界面部
IF2...第二界面部
IF3...第三界面部

Claims (10)

  1. 一種顯示體,其係具備:第一光學效應層,其包括設置有以200奈米至500奈米之範圍內的最小中心間距離,二維狀且有規則地配置,同時各自具有正向錐型形狀之許多凹部或凸部之第一界面部;反射性材料層,其覆蓋該第一界面部之至少一部分;及第二光學效應層,其在該第一界面部中以該反射性材料層所覆蓋的第一部分之位置具備隔著該第一光學效應層而與該反射性材料層面對面或隔著該反射性材料層而與該第一光學效應層面對面的部分,且包含膽固醇型液晶、珠光顏料及多層干涉膜之至少一者;其中對應於該第一界面部之第一顯示部,在可見到正反射光的角度範圍,使觀察者視認到起因於該第二光學效應層之光學效應,而在僅由負角度範圍入射照明光且由負角度範圍觀察之情況,使觀察者視認到來自第一界面部之繞射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體,其中該反射性材料層係僅覆蓋該第一界面部的一部分,該第二光學效應層在該第一界面部中未被該反射性材料層所覆蓋的第二部分之位置,進一步具備與該第一光學效應層面對面的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顯示體,其中該第一光學效應 層具有光透射性,且在該第二部分之位置進一步具備隔著該第一光學效應層而與該第二光學效應層面對面的光吸收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顯示體,其在該第二部分之位置進一步具備介於該第一及第二光學效應層間之光吸收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顯示體,其中該光吸收層係含有磁性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體,其中該第一光學效應層進一步包括第二界面部及/或第三界面部;該第二界面部是設置有與該第一界面部相鄰接且以相較於該許多凹部或凸部之該最小中心間距離為更大的最小中心間距離配置成一維狀之許多溝,該第三界面部係與第一界面部相鄰接且由平坦面所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顯示體,其中該第一界面部與該第二界面部及/或該第三界面部是互相鄰接,該反射性材料層是以橫穿該第一界面部與該第二界面部及/或該第三界面部之境界的狀態而覆蓋著該第一界面部與該第二界面部及/或該第三界面部之兩者,該第二光學效應層是以使得對於該第一光學效應層之含該第一界面部及該第二界面部及/或該第三界面部之主面的該第二光學效應層之正交投影橫穿該境界的狀態而設置。
  8. 一種附有顯示體之物品,其係具備基材、與支撐於該基 材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附有顯示體之物品,其中該基材為紙,該顯示體是嵌埋於該紙之內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附有顯示體之物品,其中該顯示體為線狀。
TW099136310A 2009-11-27 2010-10-25 顯示體及具顯示體之物品 TWI4971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0445 2009-1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7446A TW201207446A (en) 2012-02-16
TWI497124B true TWI497124B (zh) 2015-08-21

Family

ID=44066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6310A TWI497124B (zh) 2009-11-27 2010-10-25 顯示體及具顯示體之物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292988B2 (zh)
EP (1) EP2505377B1 (zh)
JP (3) JP5737186B2 (zh)
CN (1) CN102666124B (zh)
TW (1) TWI497124B (zh)
WO (1) WO20110651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2051B2 (ja) * 2011-08-02 2017-03-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真偽判定方法
MX352877B (es) * 2011-12-07 2017-12-1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Cuerpo de visualizacion, lamina de transferencia y articulo con cuerpo de visualizacion.
JP2013120259A (ja) * 2011-12-07 2013-06-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体、転写箔、及び表示体付き物品
KR102219805B1 (ko) 2013-03-12 2021-02-24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시체
DE102013005938A1 (de) 2013-04-05 2014-10-09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faden oder Fensterelement für einen Wertgegenstand und Herstellverfahren dafür
FR3004470B1 (fr) * 2013-04-11 2015-05-22 Arjowiggins Security Element de securite comportant un pigment interferentiel et une charge nanometrique.
FR3004471B1 (fr) 2013-04-11 2015-10-23 Arjowiggins Security Element de securite comportant une structure de masquage contenant un melange de charges nanometriques.
EP3041786A1 (en) * 2013-09-02 2016-07-13 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 A nanostructured surface for grey scale colouring
CN104647935B (zh) * 2013-11-22 2016-08-17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GB201400910D0 (en) * 2014-01-20 2014-03-05 Rue De Int Ltd Security elements and methods of their manufacture
WO2015119459A1 (ko) * 2014-02-07 2015-08-13 한국기계연구원 위조방지 패턴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위조방지 패턴 감지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6318677B2 (ja) * 2014-02-17 2018-05-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配向膜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DE102014004941A1 (de) 2014-04-04 2015-10-08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für Sicherheitspapiere, Wertdokumente oder dergleichen
KR20170106984A (ko) * 2015-02-03 2017-09-22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정보 매체
JP6520359B2 (ja) * 2015-04-30 2019-05-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体、物品、原版、および、原版の製造方法
US10518500B2 (en) 2015-06-02 2019-12-3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Laminate comprising a relief structure forming layer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WO2017000048A1 (en) * 2015-06-29 2017-01-05 Demax - Holograms Ad Optical variable element
CN107850708B (zh) * 2015-07-15 2022-03-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显示体
JP6848865B2 (ja) * 2015-07-22 2021-03-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GB201612290D0 (en) 2016-07-15 2016-08-31 La Rue Int De Lt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 secuirty device
DE102017002613A1 (de) * 2017-03-17 2018-09-20 Giesecke+Devrient Currency Technology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mit reflektiven Farbfiltereigenschaften
DE102017116736B3 (de) * 2017-07-25 2018-12-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hipkartenmodul,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chipkartenmoduls, chipkarte und verfahren zum prüfen eines chipkartenmoduls
US11097564B2 (en) 2017-09-01 2021-08-24 Nike, Inc. Textile substrate with visual components
GB2576218B (en) * 2018-08-10 2021-09-15 De La Rue Int Ltd Securit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authentication thereof
KR20210059701A (ko) * 2018-09-10 2021-05-25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시체, 전사박, 점착 라벨 및 라벨 부착 물품
JPWO2020195367A1 (zh) * 2019-03-28 2020-10-01
JP6915648B2 (ja) * 2019-07-01 2021-08-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転写箔の製造方法
AT523745B1 (de) * 2020-05-12 2022-08-15 Hueck Folien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KR102388969B1 (ko) * 2020-09-08 2022-04-21 엔비에스티(주) 위변조 방지용 필름 및 이의 활용방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7592A (ja) * 1996-04-02 1997-10-14 Kyodo Printing Co Ltd 偽造防止用インキおよび偽造防止印刷物
CN1589205A (zh) * 2001-12-21 2005-03-02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用于防伪纸和有价文件的防伪元件
JP2007003673A (ja) * 2005-06-22 2007-01-1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偽造防止媒体とそれに使用する偽造防止体及び偽造防止体転写箔
JP2007108206A (ja) * 2005-10-11 2007-04-2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磁気転写シート及び磁気記録媒体
TW200816094A (en) * 2006-05-16 2008-04-01 Leonhard Kurz Gmbh & Amp Co Kg Document of value having security element
JP2008107470A (ja) * 2006-10-24 2008-05-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体及び印刷物
JP2009080201A (ja) * 2007-09-25 2009-04-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6318A (ja) * 1993-03-31 1994-10-11 New Oji Paper Co Ltd 両面感熱記録体
JPH1158581A (ja) * 1997-08-25 1999-03-0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偽造防止用積層材料
DE10333469A1 (de) * 2003-07-22 2005-02-10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DE102004032565A1 (de) * 2004-07-05 2006-02-16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mit Farbkippeffekt
DE102006015023A1 (de) * 2006-03-31 2007-10-04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5380773B2 (ja) * 2006-11-30 2014-01-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粘着ラベル、転写箔、記録媒体、ラベル付き物品、キット及び判別方法
DE102007039996B4 (de) * 2007-02-07 2020-09-24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Sicherheitselement für ein Sicherheitsdoku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5181567B2 (ja) * 2007-08-03 2013-04-1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標識素子、標識化物品及び判別方法
RU2456647C2 (ru) 2007-09-20 2012-07-20 Топпан Принтинг Ко., Лтд. Оп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ламинат и маркированное изделие
JP5125418B2 (ja) 2007-10-31 2013-01-2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ラベル付き物品、光学キット及び判別方法
DE102008013167A1 (de) 2008-03-07 2009-09-10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4998405B2 (ja) * 2008-08-11 2012-08-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7592A (ja) * 1996-04-02 1997-10-14 Kyodo Printing Co Ltd 偽造防止用インキおよび偽造防止印刷物
CN1589205A (zh) * 2001-12-21 2005-03-02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用于防伪纸和有价文件的防伪元件
JP2007003673A (ja) * 2005-06-22 2007-01-1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偽造防止媒体とそれに使用する偽造防止体及び偽造防止体転写箔
JP2007108206A (ja) * 2005-10-11 2007-04-2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磁気転写シート及び磁気記録媒体
TW200816094A (en) * 2006-05-16 2008-04-01 Leonhard Kurz Gmbh & Amp Co Kg Document of value having security element
JP2008107470A (ja) * 2006-10-24 2008-05-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体及び印刷物
JP2009080201A (ja) * 2007-09-25 2009-04-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64809A (ja) 2015-09-17
JPWO2011065160A1 (ja) 2013-04-11
US20120229368A1 (en) 2012-09-13
JP6319366B2 (ja) 2018-05-09
US20160152065A1 (en) 2016-06-02
EP2505377A1 (en) 2012-10-03
CN102666124B (zh) 2015-04-29
JP5737186B2 (ja) 2015-06-17
US9292988B2 (en) 2016-03-22
TW201207446A (en) 2012-02-16
US9997090B2 (en) 2018-06-12
JP2016193610A (ja) 2016-11-17
EP2505377B1 (en) 2018-07-25
JP5954458B2 (ja) 2016-07-20
CN102666124A (zh) 2012-09-12
EP2505377A4 (en) 2016-06-01
WO2011065160A1 (ja) 201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7124B (zh) 顯示體及具顯示體之物品
US9931883B2 (en) Image display and labeled device
JP4420138B2 (ja) 表示体及び情報印刷物
JP5143855B2 (ja)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JP2012123102A (ja)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JP5515244B2 (ja)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JP2009145764A (ja) 表示体、粘着ラベル、転写箔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JP5163137B2 (ja) 表示体及び表示体付き物品
JPWO2017068769A1 (ja)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付き物品、ならびに表示体の観察方法
JP2011031420A (ja)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JP2012078447A (ja)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US10647147B2 (en) Anti-counterfeiting medium
JP2010286722A (ja)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US10780729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dividual certificate medium
JP5504825B2 (ja) 表示体
JP2010078821A (ja) 表示体、粘着ラベル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JP2011027832A (ja) 表示体および転写箔並びに偽造防止媒体
JP5948735B2 (ja) 表示体及び表示体付き物品
JP2008256856A (ja) 回折画像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JP5585132B2 (ja) 表示体、粘着ステッカ、転写箔及び表示体付き物品
JP2012013839A (ja) 表示体、表示体付き物品、及び真偽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