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5298B - A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nonwoven fabric and a device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nonwoven fabric and a device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5298B
TWI485298B TW098135434A TW98135434A TWI485298B TW I485298 B TWI485298 B TW I485298B TW 098135434 A TW098135434 A TW 098135434A TW 98135434 A TW98135434 A TW 98135434A TW I485298 B TWI485298 B TW I4852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thickness
woven fabric
nonwoven fabric
incre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5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3426A (en
Inventor
Tatsuo T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33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3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5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52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7/00Heating or cooling textil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entanglement of layered web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5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treatment to produce shrinking, swelling, crimping or curling of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29/00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textile fabric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Description

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方法及其裝置
此發明是關於對不織布噴吹熱風,來使該不織布的厚度增加之方法與裝置。
當以熱可塑性合成纖維所形成的膨鬆式不織布,經長時間長時間承受厚度方向的荷重時,不織布成為厚度薄者為眾所皆知。又,當對如此所變薄的不織布,藉由熱風等予以加熱時,其厚度恢復而不織布成為厚的不織布為習知、周知。其厚度的恢復,一般亦為不織布的膨鬆度之恢復。
例如,在日本特開2003-339761號公報(專利文獻1)記載有對以熱可塑性合成纖維形成並捲繞成滾子狀之熱風不織布噴吹熱風,使該不織布的膨鬆度(厚度)恢復。
又,在日本特開2004-137655號公報(專利文獻2)揭示有一種包含具捲縮性的熱可塑性纖維之不織布,將捲繞成滾子狀者從滾子反復送出後,以熱風方式,噴吹未滿熱可塑性纖維的融點、且融點-50℃以上的溫度之熱風,來使該不織布的膨鬆度增加之方法。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33976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137655號公報
專利文獻1、2所記載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方法,為對不織布噴吹熱風之方法。此發明是能有效率地使用該熱風,來對以往的技術加以改良為其課題。
用以解決前述課題之此發明,包含第1發明與第2發明。
第1發明之對象,係使藉由交纏的複數條的熱可塑性合成纖維所形成,並具有相互正交的横方向與縱方向與厚度方向,且形成於前述厚度方向的上下之上面與下面係在前述横方向與前述縱方向擴展之不織布朝機械方向行進,在該行進的過程,自前述厚度方向對前述不織布噴吹熱風,而使前述不織布的厚度增加的方法。
在該方法中,第1發明之特徵為以下所述。即,前述熱風係較使前述熱可塑性合成纖維的表面的樹脂成分熔融的溫度更低之溫度之熱風,藉由將前述熱風朝向前述不織布的前述上面與下面之其中一面從單一方向噴吹而進入到複數條的前述熱可塑性合成纖維所形成的纖維間隙,來加熱前述不織布,然後使進入到前述纖維間隙之前述熱風與改變其行進方向之手段碰撞,藉由碰撞後的前述熱風,進一步加熱前述不織布,藉以使前述厚度增加。
第1發明的實施形態之一,使前述行進方向改變之手段為以前述下面支承前述不織布並可使其朝前述機械方向滑動之非通氣性的固定板、搭載前述不織布並使其朝前述機械方向行進之非通氣性的皮帶及設置於朝前述機械方向旋轉的滾子之非通氣性的周面中的任一者。
在第1發明的實施形態之一,使前述行進方向改變之手段是朝與前述熱風所噴吹的前述其中一面相反側的面進行噴吹之第2熱風。
在第1發明的實施形態之一,前述熱風為乾燥空氣的熱風及水蒸氣的熱風之其中一者。
在第1發明的實施形態之一,前述不織布係從捲繞成滾子狀者反復送出的不織布。
在第1發明的實施形態之一,前述熱風的溫度係位於形成前述熱可塑性合成纖維的表面之樹脂成分的熔融溫度與低於前述熔融溫度30℃的溫度之間。
在第1發明的實施形態之一,前述熱風是朝前述機械方向的上游,對前述不織布的上面,呈傾斜噴吹的熱風、和朝前述機械方向的上游,對前述不織布的下面,呈傾斜噴吹的熱風。
第2發明之對象是用來實施請求項1所記載的方法之裝置,該第2發明之特徵在於,該裝置具有下述(1)及(2)中的其中一形態:
(1)具有:利用在前述下面的側支承前述不織布,並可使其朝前述機械方向滑動的非通氣性的固定板、搭載前述不織布使其朝前述機械方向行進的非通氣性的皮帶及設置於朝前述機械方向旋轉的滾子之非通氣性的周面中的其中一者所形成並用來改變熱風的行進方向之手段;和朝搭載於前述固定板、前述皮帶及前述周面中的其中一者之前述不織布,噴吹第1熱風,可使前述第1熱風與前述手段碰撞之前述第1熱風用的第1噴出口之形態,及
(2)包含用來使前述不織布朝前述機械方向行進並在前述機械方向分離配設之第1滾子與第2滾子,在前述第1滾子與前述第2滾子之間,設有朝前述不織布的前述上面與前述下面之其中一方的面噴吹第1熱風的第1噴出口、和朝前述其中一面相反側的面噴吹第2熱風的第2噴出口,前述第1噴出口的方向、與前述第2噴出口的方向是設定成可使前述第1熱風與前述第2熱風在前述不織布的內部碰撞之形態。
第2發明實施形態之一,前述第1噴出口、與固定板、前述皮帶及前述周面中的其中一者之間的距離是朝前述機械方向的下游變大。
第2發明的實施形態之一,加熱前述固定板、前述皮帶及前述周面中的其中一者。
第2發明的實施形態之一,前述固定板、前述皮帶及前述周面中的其中一者,在前述機械方向的斷面,具有描繪鋸齒狀的線之面。
第2發明的實施形態之一,複數個前述第1噴出口為圓形,呈在前述機械方向排列、或在與前述機械方向交叉的前述交叉方向排列的其中一形態。
第2發明的實施形態之一,前述第1噴出口係為相互平行並朝前述機械方向及前述交叉方向中的其中一方向延伸之長條狀開口。
在此發明中的第1發明之方法,由於使從一方向朝不織布噴吹的熱風與改變熱風的方向之手段碰撞,藉由碰撞後的熱風進一步將不織布加熱,故,比起僅熱風通過不織布時將不織布加熱之以往的技術,能夠提升熱風所具有的熱之利用效率。
在此發明中的第2發明之裝置,由於使從第1噴出口朝不織布噴吹的第1熱風與搭載不織布之非通氣性的固定板等碰撞,或與來自於第2噴出口之第2熱風碰撞,故,熱風可改變其行進方向,進一步將不織布加熱。
參照圖面,如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方法與裝置。
圖1是顯示包含此發明之方法與裝置的不織布1的熱處理製程的一例之圖。在圖1的左方,具有捲繞著不織布1的狀態之滾子2,從該滾子2被反復送出的不織布1被第1、第2軋輥6、7、第1、第2輸送滾子8、9及可與這些滾子一同適宜使用之其他輸送滾子等朝機械方向MD搬運。當不織布1通過第1軋輥6時,進入到部分切面顯示的熱處理室11。熱處理室11具有對不織布1之入口11a與出口11b,在熱處理室11的內部,設有具備朝不織布1的上面1a噴吹熱風12的熱風噴出口13(參照圖2)之熱風噴出單元14,該單元14是與設置於熱處理室11的外側之熱風供給源(未圖示)相連。在單元14的下方,具有固定於熱處理室1的底板11c之反射板15,在反射板15上搭載不織布1。不織布1之下面1b滑動於反射板15上。又,對已搭載於反射板15之不織布1,噴吹熱風12。不織布1被熱風12所加熱,伴隨朝機械方向MD行進,厚度t逐漸地增加,當出熱處理室11時,成為厚度t厚之完成熱處理的不織布10。熱處理室11具有將熱風12排出到室外用之導管16。
出了熱處理室11的出口11b之不織布10前進到冷風噴出單元17的下方。單元17具有可噴出用來將不織布10冷卻到室溫的冷風18之噴出口19、和與冷風供給源(未圖示)相連的導管21。當不織布10通過單元17下方時,被第2軋輥7所引導而朝下一個製程例如生理用衛生棉的製造製程(未圖示)行進。不織布10未特別限定其用途,但是例如在該生理用衛生棉的製造製程,能夠加工成作為生理用衛生棉的透液性表面薄片等來使用。
在這樣的圖1的製程,不織布1包含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參照圖2),當其對例如以捲繞成滾子狀而朝厚度方向被壓縮的狀態長時間持續、且不織布1的厚度t較不織布1的製造時的厚度變薄地變化者使用時,能夠促進該不織布1變化成厚度t厚,或可促進回復到原來的厚度。即,在圖1的製程,當從滾子2反復送出時厚度t較原來的厚度變薄之不織布1,其被載置於反射板15並噴吹熱風12時,則形成不織布1之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的溫度上升,藉由不織布1被壓縮而變形的該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會想回復到壓縮前的形狀。其結果,從熱處理室11出來的不織布1即圖示的不織布10會成為較進入熱處理室11前的不織布1厚。來自於噴出口19之冷風18,能夠將處於加熱狀態而容易變形的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冷卻進而改變成不易變形者。不織布1具有相互正交的横方向與縱方向與厚度方向,在圖1中,其縱方向與機械方向MD,其横方向與和機械方向MD正交的交叉方向CD(參照圖11)一致。不織布1的上面1a與下面1b在厚度方向的上下朝横方向與縱方向擴展。
圖2是圖1之熱處理室11的局部放大圖,顯示熱風12噴吹到不織布1之狀態。在熱處理室11,從單元14的噴出口13噴出的熱風12,除了有與形成不織布1之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而改變路徑者外,還具有在不織布1通過纖維彼此間所形成的纖維間隙(未圖示)而與反射板15碰撞者。反射板15是以金屬板、耐熱橡膠薄片等所形成並為非通氣性者,與反射板15碰撞之熱風12會在該反射板改變路徑,而成為向由不織布1的下面1b朝上面1a的方向行進之反射熱風32。在藉由該熱風12與反射熱風32來加熱不織布1之熱處理室11,比起對不織布,從一方向噴吹熱風並使其通過的熱風方式之加熱方法,不僅可有效率地提升熱風12所具有的熱之利用效率,並且能夠使不織布1的厚度t迅速地增加或回復。噴出口13與不織布1的上面1a之間的距離,極力作小,例如作成為與上面1a接觸的程度,減少在上面1a所反射的熱風的量為佳。因此,能夠將噴出口13與作為熱風12的改變行進方向之手段的反射板15之間的距離朝機械方向MD的下游例如逐漸地變大。
能夠在圖1、2的製程進行處理之不織布1,其組成未特別限定,但是含有60重量%以上之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為佳。又,該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為相互機械性交纏,或藉由相互熔接來加以交纏者為佳。在包含這種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之不織布1,可舉出水針不織布、紡黏不織布、熱融(melt-bond)不織布等。又,當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為具有捲縮性時的不織布1,將該不織布在圖1的製程進行處理時的厚度t之增加、回復的效果尤其顯著。具有捲縮性的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存在有藉由機械性處理而形成捲縮者、和藉由對偏芯型的芯鞘複合纖維或並列型的複合纖維進行熱處理而形成線圈狀捲縮者。圖1的製程之不織布1的厚度t的增加,是依據熱風12的溫度與熱風12之加熱時間的長度,故,能欲在短時間對不織布1進行熱處理時的熱風12的溫度,是在不會使形成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的表面之樹脂成分熔融的範圍內,設定成極高的溫度為佳。例如,亦可將熱風12的溫度設定成樹脂成分的熔融溫度與較熔融溫度低50℃的溫度之間、更理想為該熔融溫度與較熔融溫度低30℃的溫度之間。不織布1,除了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以外,亦可包含紙漿纖維等的天然纖維、嫘縈纖維等的半合成纖維。
熱風12,能夠使用0.1~0.5MPa的乾燥空氣之熱風。又,除了乾燥空氣之熱風外,亦可使用蒸氣之。當藉由使用蒸氣,對不織布1進行熱處理時,能夠防止靜電產生。又,在熱量較乾燥空氣的熱風大之蒸氣,能夠縮短熱風12的噴吹時間,或能縮短不織布1在熱處理室11中的行走距離。但是,當使用蒸氣之熱風時,期望預先加熱反射板15,防止蒸氣在反射板15上結露。
圖3(a),(b),(c),(d)是顯示形成於熱風噴出單元14的底面部14b之複數個噴出口13的形狀與配置之圖。其配置是熱風12對不織布1的上面1a一樣地噴吹者為佳,又,藉由熱風12不會對不織布1多餘地壓縮者為佳。為了達到這樣的條件,在(a)的例子,複數個圓形噴出口13在機械方向MD與和該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CD排列著。噴出口13的直徑在於0.03~5mm的範圍,相鄰的噴出口13的中心間距離D1 、D2 是在機械方向MD與交叉方向CD上,處於0.5~100mm的範圍為佳。在(b)的例子,對排列於機械方向MD之第1列L1 的噴出口13,與第1列L1 相鄰的第2列L2 的噴出口13偏向機械方向MD。在(c)的例子,噴出口13為相互地平行並朝機械方向MD延伸的長條狀開口。又,(d)的例子之噴出口13為相互地平行並朝交叉方向CD延伸的長條狀開口。在噴出口13為(c),(d)所示的長條狀者之情況,噴出口13的寬度W為0.03~5mm左右,相鄰的噴出口13的中心間距離D1 、D2 係0.5~100mm左右為佳。熱風12,雖然具有將不織布1朝反射板15按壓,使不織布1在厚度方向壓縮之傾向,但反射熱風32,具有當從不織布1的下面1b朝上面1a行進時,作用成將熱可塑性合成纖維20朝上方推起,而使不織布1的膨鬆度朝上方變大的傾向。反射熱風32對不織布1所產生的這種作用,於不織布1中,在位於相鄰的噴出口13彼此之間的部分尤為顯著,故當欲活用此作用時的噴出口32,呈間歇地配置於機械方向MD、交叉方向CD之(a)、(b)的配設為佳。(a)~(d)所示的配設,在後述的圖4~圖10的形態亦可適宜採用。
圖4是顯示在此發明所使用的熱處理室11的一例之圖。在圖4的熱處理室11,使用朝機械方向MD行走的無端皮帶35來代替圖1之固定型的反射板15。無端皮帶35係為以金屬、耐熱橡膠等所形成的非通氣性者,被噴吹到不織布1之熱風12,與反射板15的情況同樣地與無端皮帶35碰撞,其行進方向被改變。在使用有無端皮帶35之製程,當使以熱風12進行了處理的不織布1朝機械方向MD行進時,能夠抑制不織布1、作用在不織布10機械方向MD的張力,能夠防止熱處理後的不織布10受到作用在該不織布的張力之影響而變薄的情況產生。
圖5是與顯示熱處理室11的一例之圖4相同的圖,而圖6是圖5的局部放大圖。圖5的熱處理室11之反射板15,係使用固定型反射板來代替圖1的反射板15。該反射板15是如圖示般,具有在機械方向MD的斷面描繪鋸齒狀的線46之上面15a。在鋸齒狀的線46,在機械方向MD,成為向上傾斜的第1斜面47、和成為向下傾斜的第2斜面48交互地呈現。熱風12的噴出口13是形成為位於第1斜面47的上方。來自於噴出口13的熱風12在第1斜面47反射而成為反射熱風32,該反射熱風32的至少一部分作用成朝機械方向MD的上游側行進而進入到熱處理室11,立即將不織布1加熱。第1斜面47與第2斜面48是在反射板45,朝交叉方向CD延伸。
圖7是使用能代替圖1的熱處理室11之熱處理室11的部分剖面圖,圖8是圖7的局部放大圖。在圖7的熱處理室11,設有朝機械方向MD旋轉的滾筒51;和以包圍該滾筒的上半部的方式形成為圓弧狀之熱風噴出單元14。滾筒51具有以金屬板、耐熱橡膠薄片等所形成的非通氣性的周面52,從單元14的噴出口13所噴出的熱風12貫通不織布1而與周面52碰撞,形成反射熱風32。圖8是顯示朝周面52噴吹熱風12時的噴吹角度之一例。在熱風12從噴出口13直向前進而與周面52碰撞時的點53,當以在熱風12與點53之周面52的接線54的交叉角中,位於機械方向MD的下游側之交叉角α成為銳角的方式噴吹熱風12時,反射熱風32成為朝向機械方向MD的上游側行進。如此所行進的反射熱風32進入到熱處理室11後立即加熱不織布1,有助於促進不織布1的溫度上升。
圖9也是另一個能使用代替圖1的熱處理室11之熱處理室11的一例的圖。圖9的熱處理室11為具有圖1的熱風噴出單元14者,但是不具有反射板15,而將代替反射板15之下部熱風噴出單元55設置於第1軋輥6與第2軋輥7之間。單元55具有熱風57的噴出口56,該噴出口56位於與單元14之噴出口13相對向的位置。熱風57為從與不織布1的下面1b垂直方向噴吹而可加熱不織布1者,但在不織布1的內部,會與來自於噴出口13之熱風12碰撞。藉由該碰撞使得熱風12與57各自的行進方向被改變,而成為反射熱風32、58,作用成進一步加熱不織布1。如此,來自於單元55之熱風57則成為與其碰撞的熱風12的改變行進方向之手段。熱風12與熱風57,亦可為在溫度、風速上存在有差異者,但亦可使用不存有該些差異者。再者,在此發明,用來對不織布1進行熱處理之熱風,亦可噴吹到不織布1的下面1b,來代替噴吹到不織布1的上面1a。因此,在圖9的熱處理室11,能夠將熱風57作為用來進行不織布1的熱處理者使用,而將熱風12作為用來改變熱風57的行進方向之手段來使用。即,當將熱風12作為第1熱風、噴出口13作為第1噴出口,而將熱風57作為第2熱風、噴出口56作為第2噴出口時,能將第1、第2熱風12、57中的其中一方使用於用來進行熱處理用,而將剩下的一方使用於用來作為改變行進方向之手段用。在圖9中,圖1所示的第2軋輥7朝機械方向MD的上游側移動。在這樣的圖9的製程中,亦可適宜追加軋輥、輸送滾子等。
圖10也是與顯示熱處理室的一例之圖9相同的圖。在圖10中,熱風噴出單元14之噴出口13、和下部熱風噴出單元55之噴出口56是在垂直方向位於相對向的位置,但來自於各自的噴出口13、56之熱風12與57是朝機械方向MD的上游,對不織布1的上面1a與下面1b斜向地噴吹而在不織布1的內部發生碰撞,成為反射熱風32與58。反射熱風32與58的多數是行進方向被改變成朝向機械方向MD的上游,而進入到熱處理室11後立即加熱不織布1,有助於促進不織布1的溫度上升。
圖11是為了確認在圖1的製程中的此發明的效果,所使用的一例之不織布1的斜視圖。不織布1具有相互正交的横方向與縱方向與厚度方向,在圖11中,這些方向中的横方向是與交叉方向CD一致,而縱方向是與機械方向MD一致。不織布1又具有擴展於横方向與縱方向也就是交叉方向CD與機械方向MD之上面1a與下面1b。不織布1進一步為包含上面1a而形成上層71之網、和包含下面1b而形成下層72的網之層積體,相互地平行並朝機械方向MD延伸的山部73與谷部74在與機械方向MD正交的交叉方向CD上交互地呈現。上層71的網,係由將鞘部為高密度聚乙烯(融點135℃)、芯部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並具有3.3dtex的纖度與38mm的纖維長長度之同芯型的芯鞘型複合纖維,和鞘部為高密度聚乙烯(融點135℃)、芯部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並具有2.6dtex的纖度與38mm的纖維長長度的偏芯型芯鞘型複合纖維,以85:15的重量比混合,具有20g/m2 的基量與大約75mm的寬度之梳棉網所形成者。下層72的網是由將鞘部為高密度聚乙烯(融點135℃)、芯部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並具有3.3dtex的纖度與51mm的纖維長長度的同芯型芯鞘型複合纖維,和鞘部為高密度聚乙烯(融點135℃)、芯部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並具有2.6dtex的纖度與38mm的纖維長度的偏芯型芯鞘型複合纖維以85:15的重量比混合,具有15g/m2 的基量與大約75mm的寬度之梳棉網所形成者。上層71與下層72之層積體是藉由使其朝機械方向MD行進,在行進過程中,從排列於交叉方向之複數個噴嘴(未圖示)朝上層71噴吹噴射氣體,藉此形成圖示的山部73與谷部74。然後,將層積體置入到設定在135℃之加熱室,使偏芯型的芯鞘型複合纖維捲縮,藉由使高密度聚乙烯熔融,讓複合纖維彼此在相互地接觸的部位熔接,然後加以冷卻後捲繞成滾子狀,在室溫下放置30天,然後作為不織布1的滾子2來使用。
於圖1的製程,在用來對從滾子2反復送出的圖11的不織布1進行熱處理之熱處理室11,以100m/min或200m/min的速度,使不織布1朝機械方向MD行進。在熱風噴出單元14,形成總計323個熱風噴出口13,其中,徑為0.5mm的19個熱風噴出口13以20mm的間距排列於機械方向MD,而17個該噴出口以5mm的間距排列於交叉方向CD。單元14的下面14b是安裝成,從下面14b至不織布1的上面1a之距離在單元14之機械方向MD的上游側成為5mm。
表1是顯示圖11的不織布1的熱處理前後之厚度t的變化。測定從滾子2反復送出時的不織布1的厚度t、和通過冷風噴出單元17後的不織布10的厚度t時,將長度200mm、寬度70mm的尺寸之不織布片20片重疊並放置於水平的工作台,在重疊的不織布片上承載長度240mm、寬度80mm的平板,在該平板上再載置錘。錘與平板調整成總計荷重成為76.8g。在施加荷重1分後,以游標卡尺測定布片的厚度,將該值作為實施例子「不織布的厚度」記載於表1。
又,作為比較例,將不織布1在熱處理室11不使用反射板15而進行熱處理,獲得不織布片。針對該不織布片,測定20片量的厚度,將測定到的值作為比較例之不織布的厚度記載於表1。
1...不織布
1a...上面
1b...下面
2...滾子
6...第1滾子
7...第2滾子
11...熱處理室
12...熱風、第1熱風
13...噴出口
15...改變行進方向之手段、固定板
20...熱可塑性合成纖維
35...改變行進方向之手段、皮帶
51...滾子
52...周面
56...噴出口
57...改變行進方向之手段、第2熱風
t...厚度
MD...機械方向
CD...交叉方向
圖1是顯示對不織布進行熱處理的製程之一例的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a)~(d)是舉例顯示噴出口之圖。
圖4是顯示熱處理室的一例之圖。
圖5是顯示熱處理室的一例之圖。
圖6是圖5的局部放大圖。
圖7是顯示熱處理室的一例之圖。
圖8是圖7的局部放大圖。
圖9是顯示熱處理室的一例之圖。
圖10是顯示熱處理室的一例之圖。
圖11是不織布的斜視圖。
1...不織布
1a...上面
1b...下面
10...不織布
11...熱處理室
12...熱風、第1熱風
13...噴出口
14...熱風噴出單元
14b...底面部
15...改變行進方向之手段、固定板
20...熱可塑性合成纖維
32...反射熱風
MD...機械方向

Claims (13)

  1. 一種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方法,係使藉由交纏的複數條的熱可塑性合成纖維所形成,並具有相互正交的横方向與縱方向與厚度方向,且形成於前述厚度方向的上下之上面與下面係在前述横方向與前述縱方向擴展之不織布朝機械方向行進,而在該行進的過程中,自前述厚度方向對前述不織布噴吹熱風,而使前述不織布的厚度增加之方法,其特徵為:前述熱風為較使前述熱可塑性合成纖維的表面的樹脂成分熔融的溫度更低的溫度之熱風,藉由將前述熱風朝向前述不織布的前述上面與下面之其中一面從單一方向噴吹,藉由讓該熱風進入到複數條的前述熱可塑性合成纖維所形成的纖維間隙,來加熱前述不織布,然後使進入到前述纖維間隙之前述熱風與改變其行進方向之手段碰撞,藉由碰撞後的前述熱風進一步加熱前述不織布來增加前述厚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方法,其中,使前述行進方向改變之手段為以前述下面支承前述不織布可使其朝前述機械方向滑動的非通氣性的固定板、載置前述不織布使其朝前述機械方向行進的非通氣性的皮帶、及設置於朝前述機械方向旋轉的滾子之非通氣性的周面 中的其中一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方法,其中,使前述行進方向改變之手段為對與前述熱風所噴吹的前述其中一面相反側的面進行噴吹的第2熱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方法,其中,前述熱風為乾燥空氣的熱風及水蒸氣的熱風之任一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方法,其中,前述不織布為從捲繞成滾子狀者反復送出之不織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方法,其中,前述熱風的溫度係處於形成前述熱可塑性合成纖維的表面之樹脂成分的熔融溫度與低於前述熔融溫度30℃的溫度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方法,其中,前述熱風,係朝前述機械方向的上游,對前述不織布的上面呈傾斜噴吹的熱風、和朝前述機械方向的上游,對前述不織布的下面呈傾斜噴吹的熱風。
  8. 一種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裝置,係用來實施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方法的裝置,其特 徵為具備有下述(1)及(2)的其中一形態:(1)具有:利用在前述下面的側支承前述不織布,並可使其朝前述機械方向滑動的非通氣性的固定板、搭載前述不織布使其朝前述機械方向行進的非通氣性的皮帶及設置於朝前述機械方向旋轉的滾子之非通氣性的周面中的其中一者所形成並用來改變熱風的行進方向之手段;和朝搭載於前述固定板、前述皮帶及前述周面中的其中一者之前述不織布,噴吹第1熱風,可使前述第1熱風與前述手段碰撞之前述第1熱風用的第1噴出口之形態,及(2)包含用來使前述不織布朝前述機械方向行進並在前述機械方向分離配設之第1滾子與第2滾子,在前述第1滾子與前述第2滾子之間,設有朝前述不織布的前述上面與前述下面之其中一方的面噴吹第1熱風的第1噴出口、和朝前述其中一面相反側的面噴吹第2熱風的第2噴出口,前述第1噴出口的方向、與前述第2噴出口的方向是設定成可使前述第1熱風與前述第2熱風在前述不織布的內部碰撞之形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裝置,其中,前述第1噴出口、和固定板、前述皮帶及前述周面中的其中一者之間的距離是朝前述機械方向的下游逐漸變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裝置,其中, 加熱前述固定板、前述皮帶及前述周面中的其中一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裝置,其中,前述固定板、前述皮帶及前述周面中的其中一者,具有在前述機械方向的斷面描繪有鋸齒狀的線之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裝置,其中,複數個前述第1噴出口為圓形,並呈排列於前述機械方向,或排列於前述機械方向與前述交叉方向中的其中一形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增加不織布的厚度之裝置,其中,前述第1噴出口為相互地平行並朝前述機械方向及前述交叉方向中的其中一方向延伸之長條狀開口。
TW098135434A 2008-10-20 2009-10-20 A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nonwoven fabric and a device thereof TWI4852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9524 2008-10-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3426A TW201033426A (en) 2010-09-16
TWI485298B true TWI485298B (zh) 2015-05-21

Family

ID=42119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5434A TWI485298B (zh) 2008-10-20 2009-10-20 A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nonwoven fabric and a device thereof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20021B2 (zh)
EP (1) EP2341173B1 (zh)
JP (1) JP5597137B2 (zh)
CN (1) CN102227528B (zh)
TW (1) TWI485298B (zh)
WO (1) WO20100472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9525B2 (ja) 2010-08-06 2014-11-19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増加装置
CN102747537B (zh) * 2011-12-20 2015-07-22 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无纺布固结设备及工艺
JP5777558B2 (ja) * 2012-04-20 2015-09-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を回復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JP5840100B2 (ja) * 2012-09-28 2016-01-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EP3022348B1 (en) * 2013-07-15 2024-06-19 Hills, Inc. Method of forming a continuous filament spun-laid web and a continuous filament spun-laid web formed therefrom
JP5728556B2 (ja) 2013-10-18 2015-06-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回復装置
JP6126968B2 (ja) * 2013-10-18 2017-05-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回復装置、及び嵩回復方法
JP5728555B2 (ja) * 2013-10-18 2015-06-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回復装置、及び嵩回復方法
JP5728554B2 (ja) * 2013-10-18 2015-06-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回復装置、及び、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JP5728553B2 (ja) 2013-10-18 2015-06-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回復装置、及び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JP5707467B2 (ja) * 2013-10-18 2015-04-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装置の改造方法
JP5728552B2 (ja) * 2013-10-18 2015-06-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回復装置、及び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DE102013114075A1 (de) * 2013-12-16 2015-06-18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thermischen Verfestigen einer textilen Warenbahn
JP6475975B2 (ja) * 2014-12-25 2019-02-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7170039B2 (ja) 2017-11-06 2022-11-11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 カンパニー 適合特徴部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JP6843035B2 (ja) * 2017-11-30 2021-03-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不織布の製造装置
CN111379075A (zh) * 2020-04-24 2020-07-07 苏州春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熔喷收纳一体尾架用成型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5662B2 (ja) * 1979-08-15 1985-10-11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JP2004137655A (ja) * 2002-09-25 2004-05-13 Kao Corp 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CN1497086A (zh) * 2002-09-25 2004-05-19 ������������ʽ���� 无纺布的膨松恢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42576A (en) * 1957-06-17 1962-07-03 Chicopee Mfg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nonwoven fibrous sheets
US3458905A (en) * 1966-07-05 1969-08-05 Du Pont Apparatus for entangling fibers
JPS6045662A (ja) * 1983-08-23 1985-03-12 京都機械株式会社 布帛の熱処理装置
US5143779A (en) * 1988-12-23 1992-09-01 Fiberweb North America, Inc. Rebulkable nonwoven fabric
US5368925A (en) * 1989-06-20 1994-11-29 Japan Vilene Company, Ltd. Bulk recoverable nonwoven fabric,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the bulk thereof
JP2574841Y2 (ja) * 1991-10-04 1998-06-18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熱風循環式熱処理炉
JP3058515B2 (ja) 1992-07-21 2000-07-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超電導ジョセフソン素子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003339761A (ja) * 2001-06-08 2003-12-02 Uni 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39854B2 (ja) * 2002-10-08 2010-03-24 三菱レイヨン・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加圧蒸気噴出ノズルと同ノズルを用いた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US8650727B2 (en) * 2008-05-27 2014-02-18 Kao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cleaning sheet
WO2014003413A1 (ko) 2012-06-25 2014-01-03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5662B2 (ja) * 1979-08-15 1985-10-11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JP2004137655A (ja) * 2002-09-25 2004-05-13 Kao Corp 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CN1497086A (zh) * 2002-09-25 2004-05-19 ������������ʽ���� 无纺布的膨松恢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7528B (zh) 2014-06-25
EP2341173A4 (en) 2013-03-06
JP5597137B2 (ja) 2014-10-01
JPWO2010047292A1 (ja) 2012-03-22
WO2010047292A1 (ja) 2010-04-29
EP2341173A1 (en) 2011-07-06
CN102227528A (zh) 2011-10-26
US20110191994A1 (en) 2011-08-11
EP2341173B1 (en) 2015-03-11
US8720021B2 (en) 2014-05-13
TW201033426A (en) 2010-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5298B (zh) A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nonwoven fabric and a device thereof
CN111876898B (zh) 吸水性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
JP5368082B2 (ja) 不織布の嵩増加方法
JP5477123B2 (ja) 熱風処理不織布加工装置および加工方法
US20120321839A1 (en) Nonwoven-fabric shee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EP2902537B1 (en) Nonwoven cloth
TWI640666B (zh) 重複耐久性優異之伸縮性不織布
WO2013088969A1 (ja) 積層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017990A1 (ja) 不織布の嵩増加装置
JPH108369A (ja) カサ高性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29518B2 (ja)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KR20060121727A (ko) 스펀 본드 직물의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JP5213695B2 (ja) 不織布の嵩増加方法
JP2012149370A (ja) 不織布製造用支持体および賦形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WO2019106964A1 (ja)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不織布の製造装置
JP5431862B2 (ja) 不織布の嵩増加方法
JP7088747B2 (ja) 不織布製造装置
WO2016031894A1 (ja) クッション性を有する繊維成形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た製品
JP6591884B2 (ja) 嵩高性積層不織布
JP6274800B2 (ja) 自己消化性を有する不織繊維構造体を含むフィルター
JPS6290362A (ja)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