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5081B - 車輛前車體結構 - Google Patents

車輛前車體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5081B
TWI485081B TW102103256A TW102103256A TWI485081B TW I485081 B TWI485081 B TW I485081B TW 102103256 A TW102103256 A TW 102103256A TW 102103256 A TW102103256 A TW 102103256A TW I485081 B TWI485081 B TW I4850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rod
vehicle body
rod
surface portion
upp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3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2384A (zh
Inventor
Yoichi Hisama
Toshitsugu Misak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02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2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5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5081B/zh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車輛前車體結構 交叉參考相關申請案
申請案係根據2012年2月8日申請之先前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2-025288號的權利為基礎且主張其優先權,該案之全部內容係藉參考方式併入本案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車輛前車體結構。
傳統上,一車輛前車體結構包含:一上方桿,在該車體之一前端部件中沿一車體寬度方向延伸,以支持一引擎蓋;一前端下方橫樑,在該上方桿下方沿該車體寬度方向延伸;及一對燈支持件,沿一直立方向延伸,以將該上方桿連結至該前端下方橫樑。該上方桿除了其接合至該等燈支持件之處以外,其餘係由具有一矩形外型或相似者之一封閉截面形成,且該等接合燈支持件處係由具有一平面外型之一開放截面形成。
當該引擎蓋關閉時,將由上方側施加該上方桿一 負荷。明確地,該負荷將作用至,設於該上方桿沿車體寬度方向之一中間部份處的一閂鎖機構上。在該上方桿中,沿車體寬度方向之二端部件係由該等燈支持件支持。因此,當該負荷由該引擎蓋施加至該上方桿時,該沿車體寬度方向中間部份將朝 下彎曲,且該上方桿中將產生一扭矩。在該等接合燈支持件位置係由如上述配置者,具有一平面外型之一開放截面形成的情況下,該等接合燈支持件位置之剛性相較於其他部份者將不足,且因此該上方桿沿車體寬度方向中間部份、及二端接合位置中之關於該扭矩保證強度將不均勻,使應力集中於該上方桿接合燈支持件位置。因此,當反覆施加該負荷時,該上方桿可能在該等接合位置中變形。結果,為抑制該上方桿在該等接合位置中之變形,該上方桿之厚度將增加、或設置強化構件,藉以確保該等接合位置之剛性及強度。
然而,在譬如該上方桿等一金屬薄板構件中,無 法部份地增加厚度。因此,必須增加整個上方桿之厚度。當設置該等強化構件時,將發生組件數量增多之問題。二對策皆將導致車重與生產成本增加。如日本專利案第JP-A-2009-154556號中所揭露者,相對應於車體前端上方部件中上方桿之一構件係配置成一管狀構件,其形成為一矩形封閉截面,藉以確保接合位置之剛性。
當如上述者藉一封閉截面形成整個上方桿以確保 截面強度時,可改善接合位置之剛性、及可抑制該上方桿之變形。
近來,為減少車重以改善燃料效率,趨向減少構 件之厚度。一上方桿亦不例外,且嘗試減少其厚度。然而,當厚度減少時,一構件之強度與剛性將降低。
在日本專利案第JP-A-2009-154556號中所揭露之 前車體結構中,沿車體直立方向延伸之複數個管狀構件(對應 於燈支持件)係與形成為一矩形封閉截面之一上方管狀構件(對應於上方桿)下方表面相接合。
在這種結構中,一引擎蓋關閉情況下之負荷,係 經由車輛前與後側上之上方管狀構件(上方桿)直立壁(側端表面)傳遞至,與該上方管狀構件下方表面相接合之管狀構件(燈支持件)。因此,當該等管狀構件減薄時,無法充分確保強度,及在接合位置中,該上方管狀構件(上方桿)前與後側直立壁(側端表面)可能因負荷而變形。
因此,在譬如日本專利案第JP-A-2009-154556號 者之一結構具有一情況,其中需要譬如局部強化等一對策,以防止直立壁(側端表面)因一負荷而變形。
亦即,在一習知車輛前車體結構中,難以滿足輕 量化與強度確保二者。
為解決問題,已實施本發明。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車輛前車體結構,其中可確保強度而不致增加重量與生產成本。
為達成本目的,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前車體結構,其包括:一上方構件,由具有一封閉截面之一長型構件配置而成,該上方構件係在該車體之一前端部沿一車體寬度方向延伸,該上方構件係支持一引擎蓋之一前端部件;及一對右與左支持構件,沿一車體直立方向延伸,及其中複數個上方端部件係連結至該上方構件,該前車體結構之特徵在於:該上方構 件連結至該等支持構件所在之該上方構件至少連結部中的每一截面皆形成為一封閉截面,其包含一上方表面部、及相關於該上方表面部傾斜一銳角之一傾斜表面部,每一該等支持構件上方端部件各具有一接合表面,形成有相同於該上方構件傾斜表面部者之一傾度,及該上方構件與每一該等支持構件係在該傾斜表面部接觸該接合表面之一狀態下,互相連結。
該上方構件之每一該等連結部中封閉截面可形成 為一三角形外型,其由該上方表面部、該傾斜表面部、與直立地設置於該車體前與後側其中之一的一側端表面部配置而成。
複數個凸緣部可自該上方構件傾斜表面部之上方 與下方端分別延伸,且該等凸緣部可分別連結於每一該等支持構件之接合表面上方與下方。
該上方構件之每一該等連結部中封閉截面可包含 該上方表面部、該傾斜表面部、及設置於該傾斜表面部一前側或一後側上之一側端表面部,且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該側端表面部之長度可不同於該傾斜表面部者。
該側端表面部可設置於該傾斜表面部之前側,且 沿該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該側端表面部之長度可較該傾斜表面部之長度短。
依據本發明之一構想,該上方構件係由該封閉截 面形成,其包含傾斜表面部,其中至少一表面係相關於該上方表面部傾斜一銳角,及該等支持構件接合表面形成有相同於該上方構件傾斜表面部者之傾度。該上方構件係與該等支持構件互相連結,使該上方構件之傾斜表面部接觸該等支持構件之接 合表面。
如上所述者,該上方構件與該等支持構件係互相 連結,使得該封閉截面之傾斜表面部接觸該等接合表面,及因此該傾斜表面部與該接合表面之接合位置在車體直立方向上之一下方端部件、與該上方構件上方表面部之間的距離,可關於自該傾斜表面部與該接合表面之接合位置在車體直立方向之下方端部件、至該傾斜表面部與該接合表面之接合位置在車體直立方向上之一上方端部件的連結部長度縮短。
因此,可加強該上方構件相關於該等支持構件之 連結部封閉截面的截面強度。結果,無需為增加該上方構件之剛性來增加厚度。亦即,可確保該車輛前車體部之強度,不致因厚度增加而增加重量與生產成本。
此外,上方桿係由該封閉截面形成,且關於扭矩 之保證強度可為定值,使得當該引擎蓋關閉時,藉作用至該上方構件中、支持該引擎蓋用之一部份上的一負荷所產生之一扭矩,可均勻地變化。
因此,可減小該上方構件中、支持該引擎蓋用部 份之扭矩,藉此可確保強度而無需增加厚度。
依據本發明之一構想,該上方構件連結部之封閉 截面係形成為一三角形外型。一三角形外型具有一高截面強度。因此,不再必須為確保強度而增加厚度。
依據本發明之一構想,該等凸緣部分別自該上方 構件傾斜表面部之上方與下方端延伸,及該等凸緣部係連結於該等支持構件接合表面上方與下方。
如此,相關於該等支持構件之連結部係由延伸自 該上方構件傾斜表面上方與下方端之凸緣部配置而成,及該上方構件係在非同一位置中連結,藉以改善該連結部之扭轉剛性。
10‧‧‧車輛
20‧‧‧側端構件
30‧‧‧頭燈支持件
30a‧‧‧接合表面
30b‧‧‧傾斜部
30c‧‧‧連附部
30d‧‧‧連附部
40‧‧‧上方桿
40‧‧‧上方桿
41‧‧‧上方桿上方部
41’‧‧‧上方桿上方部
41a‧‧‧第一彎曲部41a
41a’‧‧‧第一彎曲部
41b‧‧‧第二彎曲部
41c‧‧‧第一連附部
41c’‧‧‧第一連附部
41d‧‧‧第二連附部
41d’‧‧‧第二連附部
42‧‧‧上方桿下方部
42’‧‧‧上方桿下方部
42a‧‧‧第三彎曲部
42a’‧‧‧第三彎曲部
42b‧‧‧第四彎曲部
42b’‧‧‧第四彎曲部
42c‧‧‧第三連附部
42c’‧‧‧第三連附部
42d‧‧‧第四連附部
42d’‧‧‧第四連附部
42e‧‧‧接合表面
42e’‧‧‧接合表面
43‧‧‧引擎蓋鎖
50‧‧‧前端下方橫樑
60‧‧‧牽條
70‧‧‧螺栓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一車輛前車體結構應用所在的一車體前端部件透視圖。
第2圖係第1圖中之部份A放大視圖。
第3圖係沿第2圖中線B-B截取之依據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的車輛前車體結構概略剖視圖。
第4圖係沿第2圖中線B-B截取之依據本發明一第二實施例的車輛前車體結構概略剖視圖。
此後將參考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首先將說明依據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之一車輛前車體結構應用所在的一車體前端部件結構。
第1圖係該車輛前車體結構應用所在之車體前端部件透視圖,第2圖係第1圖中之部份A放大視圖,及第3圖係沿第2圖中線B-B截取之剖視圖。在圖式中,箭號「前方」係指示車體前向方向、箭號「橫向」係指示車體寬度方向、及箭號「上方」係指示車體朝上方向。
如第1圖所示,一車輛10車體之一前端部件大體 上由一對側端構件20、一對頭燈支持件(支持構件)30、一上方桿(上方構件)40、及一前端下方橫樑50配置而成。
成對側端構件20係車體之框架構件,自車體後側 觀看時,其係具有一帽型截面,可形成為各在車體之前後方向上延伸,且分別設置於車體之二下方側部。
成對頭燈支持件30在由車體頂側觀看時,具有一 帽型截面,可在車體前向方向上呈凸面,且形成為沿車體直立方向上延伸。如第3圖所示,在每一頭燈支持件30之一上方端部件中,形成一傾斜部30b,其具有接合至上方桿40之一接合表面30a,且係朝車體後側傾斜。用於當頭燈支持件30連附至車體時,水平連附上方桿40之一連附部30c,係形成於車體後側上、該頭燈支持件傾斜部30b之一後端部件中。用於連附上方桿40之一連附部30d係形成在,位於傾斜部30b下方、且在該帽型剖面沿車體前向方向上呈凸面之表面中。頭燈支持件30沿直立方向上之大致中間部,分別螺固至側端構件20之前端部件。
如第3圖所示,上方桿40包含一上方桿上方部41 及一上方桿下方部42。
上方桿上方部41係形成為一大致Z狀外型,其具 有:一第一彎曲部41a,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係呈直角地彎曲;及一第二彎曲部41b,沿對立於第一彎曲部41a之方向呈直角地彎曲。在上方桿上方部41二端部件之每一個中,沿車體寬度方向上,用於將上方桿上方部41連附至對應頭燈支持件30連附部30c之一第一連附部(凸緣部)41c係設置於上方桿 上方部41之一端部件,位在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之第一彎曲部41a側上。在上方桿上方部41二端部件之每一個中,沿車體寬度方向上,用於將上方桿上方部41連附至頭燈支持件30連附部30d之一第二連附部(凸緣部)41d係設置於上方桿上方部41之一端部件,位在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之第二彎曲部41b側上。
上方桿下方部42係形成為一大致Z狀外型,其具 有:一第三彎曲部42a,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係呈鈍角地彎曲;及一第四彎曲部42b,沿對立於第三彎曲部42a之方向呈鈍角地彎曲。用於將上方桿下方部42連附至對應頭燈支持件30連附部30c之一第三連附部(凸緣部)42c係設置於上方桿下方部42之一端部件,位在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之第三彎曲部42a側上。用於將上方桿下方部42連附至頭燈支持件30之一第四連附部(凸緣部)42d係設置於上方桿下方部42之一端部件,位在第四彎曲部42b側上。可設定第三與第四彎曲部42a、42b之鈍角,使得當該上方桿下方部連附至車體時,在第三與第四連附部42c、42d呈水平之情況下,介於第三與第四彎曲部42a、42b之間的一接合表面(傾斜表面部)42e具有相同於頭燈支持件30傾斜部30b上方接合表面30a之傾度。
上方桿上方部41與上方桿下方部42係藉焊接互 相接合而如第3圖所示形成上方桿40,以依下述方式形成出具有一大致三角形外型之一封閉截面。當該上方桿連附至車體時,介於上方桿上方部41第一與第二彎曲部41a、41b之間的平面(側端表面部)係直立地延伸,使第一彎曲部41a位於車體 上方側,且第二彎曲部41b位於車體下方側,介於第三與第四彎曲部42a、42b之間的上方桿下方部42接合表面42e係自車體之一前側下方部朝車體之後側上方部傾斜,上方桿上方部41之第一連附部41c與上方桿下方部42之第三連附部42c互相接觸,且上方桿上方部41之第二連附部41d與上方桿下方部42之第四連附部42d互相接觸。亦即,由上方桿上方部41第一連附部41c形成所在之表面(上方表面部)與上方桿下方部42接合表面42e形成的夾角(第3圖中之C)係一銳角。
當一引擎蓋(未顯示)關閉時支持該引擎蓋之一引 擎蓋鎖43係設置於,上方桿40中、當該桿連附至車體時位於前側之一表面中間部份。
前端下方橫樑50在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具有一 帽型截面,且形成為可沿車體寬度方向延伸。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者,每一頭燈支持件30各 在相對應頭燈支持件30中間部份螺固至相對應側端構件20之一前端部件,使頭燈支持件30之傾斜部30b朝車體後側傾斜。 前端下方橫樑50係螺固至每一頭燈支持件30之一下方端部件。上方桿上方部41之第一連附部41c係藉一螺栓70,經由上方桿下方部42之第三連附部42c而螺固至相對應頭燈支持件30之連附部30c,使得頭支持件30之上方接合表面30a與上方桿下方部42之接合表面42e互相接觸。在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具有一L狀剖面外型之一牽條60係藉複數個螺栓70而螺固至頭燈支持件30連附部30d。上方桿上方部41之第二連附部41d係藉螺栓70,經由上方桿下方部42之第四連附部 42d而螺固至牽條60,使得頭支持件30之接合表面30a與上方桿下方部42之接合表面42e互相接觸。亦即,上方桿40係在傾斜部30b之上方與下方連附至頭燈支持件30,使車體上方側之表面呈水平,且車體前側上者呈直立。
以下將對如此配置之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車 輛前車體結構功能及效用作說明。
在如上所述之每一頭燈支持件30中,朝車體後側 傾斜之傾斜部30b係形成於上方側。上方桿40係接合成,具有一三角形封閉截面,其中上方桿上方部41第一連附部41c形成所在之表面係呈水平,介於上方桿下方部41第一與第二彎曲部41a、41b之間的平面係呈直立,及上方桿上方部41第一連附部41c形成所在之表面、與上方桿下方部42接合表面42e形成的夾角(第3圖中之C)係一銳角。上方桿40係藉螺栓70螺固至頭燈支持件30,使上方桿40下方部42接合表面42e與頭燈支持件30傾斜部30b互相接觸。
頭燈支持件30之傾斜接合表面30a與上方桿下方 部42之接合表面42e係螺固而互相接觸。因此,自上方桿下方部42接合表面42e與頭燈支持件30傾斜部30b互相接觸所在位置之沿車輛直立方向下方端部,至上方桿上方部41第一連附部41c形成所在表面的距離(對應於第3圖中之D),較自上方桿下方部42接合表面42e與頭燈支持件30傾斜部30b互相接觸所在位置之沿車輛直立方向下方端部,至上方桿下方部42接合表面42e與頭燈支持件30傾斜部30b互相接觸所在位置之沿車輛直立方向上方端部的接觸部長度(對應於第3圖中 之E)縮短。
因此,可加強上方桿40封閉截面之截面強度。結 過,無需為增加上方桿40之剛性而增加厚度。亦即,可確保車輛前車體部之強度,不致因厚度增加而增加重量與生產成本。
此外,上方桿40係由三角形封閉截面形成,且關 於扭矩之保證強度可為定值,使得當引擎蓋關閉而與引擎蓋鎖43固鎖時,藉施加一負荷所產生之一扭矩可均勻地變化。
因此,可減小引擎蓋鎖43之一扭矩,及藉此可確 保上方桿40之強度而無需增加厚度。
此外,上方桿40係螺固至頭燈支持件30之連附 部30c、及經由牽條60至連附部30d。
如此,上方桿40與頭燈支持件30之間的緊固位 置係由車體上方側之上方桿40表面、與車體前側之上方桿40表面形成,及該上方桿係在非同一平面中螺固,可藉以改善接合部之扭轉剛性。
(第二實施例)
以下將說明依據本發明一第二實施例之一車輛前 車體結構應用所在的一車體前端部件結構。
在第二實施例中,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上方桿之 外型、及該上方桿連附至頭燈支持件30之方法將改變。此後,將對不同於第一實施例者之一上方桿(上方構件)40’之外型、及上方桿40’連附至頭燈支持件(支持構件)30之方法作說明。
第4圖係沿第2圖中線B-B截取之一剖視圖。在 本圖式中,箭號「前方」係指示車體前向方向、及箭號「上方」係指示車體朝上方向。
如第4圖所示,上方桿40’包含一上方桿上方部41’ 及一上方桿下方部42’。
上方桿上方部41’係形成為一大致L狀外型,其具 有一第一彎曲部41a’,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係呈直角地彎曲。在上方桿上方部41’二端部件之每一個中,沿車體寬度方向上且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具有一大致L狀外型,設置有用於將上方桿上方部41’連附至對應頭燈支持件30連附部30c之一第一連附部41c’、及用於將上方桿上方部41’連附至頭燈支持件30連附部30d之一第二連附部41d’。
上方桿下方部42’係形成為一大致C狀外型,其具 有:一第三彎曲部42a’,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係呈鈍角地彎曲;及一第四彎曲部42b’,沿相同於第三彎曲部42a’之方向呈鈍角地彎曲。用於將上方桿下方部42’連附至對應頭燈支持件30連附部30c之一第三連附部42c’係設置於上方桿下方部42’之一端部件,位在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之第三彎曲部42a’側上。用於將上方桿下方部42’連附至頭燈支持件30之一第四連附部42d’係設置於上方桿下方部42’之一端部件,位在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時之第四彎曲部42b’側上。可設定第三與第四彎曲部42a’、42b’之鈍角,使得當該上方桿下方部連附至車體時,在第三連附部42c’呈水平且第四連附部42d’呈直立之情況下,介於第三與第四彎曲部42a’、42b’之間的一接合表面42e’具有相同於頭燈支持件30傾斜部30b上方接合表面30a之傾 度。
上方桿上方部41’與上方桿下方部42’係藉焊接互 相接合而如第4圖所示形成上方桿40’,以依下述方式形成出具有一大致三角形外型之一封閉截面。當上方桿40’連附至車體時,第一彎曲部41a’係位於車體前側上,且介於第一彎曲部41a’與第二連附部41d’之間的一平面(側端表面部)係朝車體下方側直立地延伸,另一平面(上方表面部)則朝車體後側水平地延伸,介於第三與第四彎曲部42a’、42b’之間的上方桿下方部42’接合表面42e’係自車體一前側下方部朝車體後側上方部傾斜,上方桿上方部41’之第一連附部41c’與上方桿下方部42’之第三連附部42c’係互相接觸,且上方桿上方部41’之第二連附部41d’與上方桿下方部42’之第四連附部42d’係互相接觸。 亦即,上方桿上方部41’第一連附部41c’形成所在之表面(另一表面)、與上方桿下方部42’接合表面42e’形成之夾角(第4圖中之C’)係一銳角。
如第1圖、第2圖、及第4圖所示者,每一頭燈 支持件30係在相對應頭燈支持件30之中間部份,螺固至側端構件20之一前端部件,使得頭燈支持件30之傾斜部30b朝車體後側傾斜。前端下方橫樑50係螺固至每一頭燈支持件30之一下方端部件。上方桿上方部41’之第一連附部41c’係藉螺栓70,經由上方桿下方部42’之第三連附部42c’而螺固至相對應頭燈支持件30之連附部30c,使得頭支持件30之上方接合表面30a與上方桿下方部42’之接合表面42e’互相接觸。上方桿上方部41’之第二連附部41d’係藉螺栓70,經由上方桿下方部 42’之第四連附部42d’而螺固至頭燈支持件30之連附部30d,使得頭支持件30之接合表面30a與上方桿下方部42’之接合表面42e’互相接觸。亦即,上方桿40’係在傾斜部30b上方與下方連附至頭燈支持件30,使車體上方側之表面呈水平,且車體前側者呈直立。
以下將對如此配置之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車 輛前車體結構功能及效用作說明。
如上所述者,在每一頭燈支持件30中,朝車體後 側傾斜之傾斜部30b係形成於上方側。上方桿40’係接合成,具有一三角形封閉截面,其中上方桿上方部41’第一連附部41c’形成所在之表面係呈水平,介於上方桿上方部41’第一彎曲部41a’與第二連附部41d’之間的平面係呈直立,及上方桿上方部41’第一連附部41c’形成所在表面、與上方桿下方部42’接合表面42e’形成之夾角係一銳角。上方桿40’係藉螺栓70直接螺固至頭燈支持件30,使上方桿40’上方桿下方部42’接合表面42e’與頭燈支持件30傾斜部30b互相接觸,因此,不同於第一實施例,無需經由牽條60將上方桿40’連附至頭燈支持件30。結果,組件數量可減少,且重量與生產可降低。
儘管已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然本發明之模式並 非以實施例為限。
例如,在第一與第二實施例中,上方桿40、40’係 由一三角形封閉截面形成。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需要使該上方桿在車體前側中之該上方桿下方部至該上方桿上方部長 度,不同於該上方桿在車體後側中者,及該上方桿與該等頭燈支持件經由傾斜表面而互相接合。例如,該截面可具有一三角形外型,其中沿車體寬度方向觀看之該上方桿車體前側上邊緣,較該上方桿車體後側上者長。當位在該車體前側上之一邊緣長度如此不同於位在該車體後側上者時,一截面之強度將可改善。因此,形成該上方桿之厚度增加程度將可降低。
在第一與第二實施例中,頭燈支持件30之上方側係朝車體後側傾斜。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另一選擇為,該等頭燈支持件之上方側可朝車體前側傾斜。
10‧‧‧車輛
20‧‧‧側端構件
30‧‧‧頭燈支持件
40‧‧‧上方桿
50‧‧‧前端下方橫樑

Claims (5)

  1. 一種車輛前車體結構,包括:一上方構件,由具有一封閉截面之一長型構件配置而成,該上方構件係在該車體之一前端部沿一車體寬度方向延伸,該上方構件係支持一引擎蓋之一前端部件;及一對右與左支持構件,沿一車體直立方向延伸,及其中複數個上方端部件係連結至該上方構件,該前車體結構之特徵在於:該上方構件連結至該等支持構件所在之該上方構件至少連結部中的每一截面皆形成為一封閉截面,其包含一上方表面部、及相關於該上方表面部傾斜一銳角之一傾斜表面部,每一該等支持構件上方端部件各具有一接合表面,形成有相同於該上方構件傾斜表面部者之一傾度,且每一該等支持構件在車體前向方向上具有凸面,以具有一帽型截面;及該上方構件與每一該等支持構件係在該傾斜表面部接觸該接合表面之一狀態下,互相連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前車體結構,其中,該上方構件之每一該等連結部中封閉截面係形成為一三角形外型,其由該上方表面部、該傾斜表面部、與直立地設置於該車體前與後側其中之一的一側端表面部配置而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前車體結構,其中,該上方構件具有上方桿上方部以及上方桿下方部,至少與該等支持構件連結之該上方構件的各連結部中,每一截面皆形成為一封閉截面,其包括該上方桿上方部、及相對於該 上方桿上方部之該上方桿下方部傾斜一銳角之一傾斜表面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車輛前車體結構,其中,該上方構件具有上方桿上方部以及上方桿下方部,至少與該等支持構件連結之該上方構件的各連結部中,每一截面皆形成為一封閉截面,其包括該上方桿上方部、及相對於該上方桿上方部之該上方桿下方部傾斜一銳角之一傾斜表面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車輛前車體結構,其中,複數個凸緣部係自該上方構件傾斜表面部之上方與下方端分別延伸;及該等凸緣部係分別連結於每一該等支持構件之接合表面上方與下方。
TW102103256A 2012-02-08 2013-01-29 車輛前車體結構 TWI485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5288A JP5435244B2 (ja) 2012-02-08 2012-02-08 車体の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2384A TW201402384A (zh) 2014-01-16
TWI485081B true TWI485081B (zh) 2015-05-21

Family

ID=48921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3256A TWI485081B (zh) 2012-02-08 2013-01-29 車輛前車體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35244B2 (zh)
CN (1) CN103241293B (zh)
TW (1) TWI48508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80575U (zh) * 1987-11-18 1989-05-30
JPH0338288U (zh) * 1989-08-28 1991-04-12
CN1939794A (zh) * 2005-09-20 2007-04-0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的组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27119B1 (ko) * 2003-04-15 2005-1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펜더에이프론의 프론트엔드모듈 결합부 강성증대구조
JP4100390B2 (ja) * 2004-10-07 2008-06-1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0058582A (ja) * 2008-09-02 2010-03-1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フードロック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80575U (zh) * 1987-11-18 1989-05-30
JPH0338288U (zh) * 1989-08-28 1991-04-12
CN1939794A (zh) * 2005-09-20 2007-04-0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的组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1293B (zh) 2016-08-03
JP2013159307A (ja) 2013-08-19
TW201402384A (zh) 2014-01-16
CN103241293A (zh) 2013-08-14
JP5435244B2 (ja)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27681B2 (ja) 車体構造
JP6565892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5641066B2 (ja) 車両下部構造
JP6135699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JP2006213208A (ja) 車体の前部構造
US20160375938A1 (en) Suspension member
US20140015264A1 (en) Vehicle end section structure
US20120231200A1 (en) Structure
US20120223547A1 (e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JP2006160031A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19172104A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6245231B2 (ja) 車体骨格補強構造
KR20130123810A (ko) 쇽업쇼버 하우징 및 그의 체결구조
TWI485081B (zh) 車輛前車體結構
JP5922064B2 (ja) 車両のフェンダーパネル支持構造
JP5418459B2 (ja) 車体構造
JP6258385B2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JP6380494B2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5115672B2 (ja) フロントサイドメンバ構造
JP6862940B2 (ja) バンパビーム構造
JP7288179B2 (ja) 継手構造
JP7480514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737097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7151385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6380495B2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