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7233B - 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 - Google Patents

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7233B
TWI477233B TW098122422A TW98122422A TWI477233B TW I477233 B TWI477233 B TW I477233B TW 098122422 A TW098122422 A TW 098122422A TW 98122422 A TW98122422 A TW 98122422A TW I477233 B TWI477233 B TW I4772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cam
inclined surface
rotation
spo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2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8484A (en
Inventor
Takeshi Ikuta
Kunio Takechi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008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8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7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72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90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yieldable drive coupling, e.g. friction or fluid clutch
    • A01K89/01908Coaxial with spool
    • A01K89/01909Axially appli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8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with unwinding indicators, e.g. a bell or a flashing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31Spool or spool shaft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5Brakes connected to the spool by one-way clutc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Description

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牽引力調整機構、及特別是,供調整用來制動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的捲筒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用的牽引機構的牽引力用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
在雙軸承捲線器中,裝設有將捲筒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制動並防止由急劇地強力的拉引所產生的釣線的切斷用的牽引機構。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是牽引機構被配置於捲筒軸的周圍的手柄牽引式的雙軸承捲線器。手柄牽引式的牽引機構,是藉由包含朝捲筒軸周圍可轉動自如地被裝設的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牽引力調整機構使牽引力被調整。
習知的手柄牽引式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是具有:牽引力調整操作桿、及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轉動變換成捲筒軸的軸方向的移動的凸輪機構。凸輪機構,是具有:設在例如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凸輪承接銷及設有卡合於凸輪承接銷的凸輪面的凸輪構件。凸輪構件,是不可旋轉且朝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卡合於捲線器本體,隔著捲筒軸將捲筒朝向牽引機構按壓,使捲筒與牽引機構壓接。在凸輪構件中形成有凸輪面,該凸輪面是形成於圓周方向且使其捲筒軸方向的高度漸漸地變化。
在這種牽引力調整機構中,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轉動的話,藉由凸輪機構使捲筒軸朝軸方向移動使捲筒朝同方向移動的方式壓接於牽引機構,就可以調整牽引力。
在手柄牽引式的牽引力調整機構中,藉由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操作可以從捲筒的旋轉成為自由的牽引解除狀態直到最大牽引狀態為止調整牽引力。因此,進行釣魚時,藉由誤操作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操作至牽引解除狀態的話,捲筒會急劇地朝線吐出方向旋轉,釣線會纏結於捲筒而有可能發生釣線纏結。在此,在習知的牽引力調整機構中,將可接觸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操作部分的突起部,在牽引解除位置的前方側可進退自如地設在捲線器本體(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在這種習知的牽引力調整機構中,牽引力調整操作桿是與突起部接觸的話,朝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牽引解除位置側的轉動會被阻止。且,釣魚人將突起部按壓的話,牽引力調整操作桿會超越突起部而成為可朝牽引解除位置操作。
最近,對於手柄牽引型的雙軸承捲線器,謀求其小型化。謀求這種雙軸承捲線器的小型化之後,若欲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轉動藉由突起部限制的話,成為需要設置突起部的空間,反說不易達成雙軸承捲線器的小型化。在此,考慮在凸輪機構的凸輪面設置突起,藉由使用此突起使牽引力調整操作桿不易朝牽引解除位置轉動的技術(例如,專利文獻2參照)來達成雙軸承捲線器的小型化。
在由凸輪面限制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轉動的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中,在牽引解除位置的前方側附與最小限度的牽引力用的突起部是形成於凸輪面。此突起部,是具有;頂點、及從頂點朝向牽引解除位置延伸的第1傾斜面、及從頂點朝牽引解除位置相反側延伸的第2傾斜面。第1傾斜面的傾斜角度是比第2傾斜面的傾斜角度大。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61012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6402073號說明書
形成於凸輪面的習知的突起部,是使牽引解除位置側的第1傾斜面的傾斜角度比第2傾斜面的傾斜角度大。因此,從牽引解除位置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轉動操作的話,作用於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力會急劇地變大。此結果,不易進行從牽引解除位置超過突起部為止的轉動操作。
本發明的課題,是對於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調整裝置,使朝牽引解除位置的轉動操作不易進行且使從牽引解除位置的轉動操作容易進行。
發明1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是供調整用來制動將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朝捲筒的捲筒軸方向移動的牽引機構的牽引力用的機構,具備:牽引力調整操作桿、及凸輪機構、及轉動限制部。牽引力調整操作桿,是在捲筒軸周圍且在牽引解除位置及最大牽引位置之間轉動,藉由轉動可調整牽引機構的牽引力的構件。凸輪機構是具有凸輪面,其是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牽引解除位置及最大牽引位置之間的轉動變換成朝牽引機構的捲筒軸方向的移動的方式使捲筒軸方向的高度變化。轉動限制部,是設在凸輪面於具有限制突起,當牽引力調整操作桿是朝向牽引解除位置轉動時朝牽引解除位置的前方轉動的話,限制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轉動。限制突起,是具有:頂點、及從頂點朝向相當於牽引解除位置的第1位置的第1傾斜面、及從頂點朝向牽引解除位置相反側的第2傾斜面,第1傾斜面是比第2傾斜面傾斜角度小。
在此牽引力調整機構中,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從牽引解除位置朝向最大牽引位置轉動的話,凸輪機構是藉由凸輪面的作用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轉動變換成捲筒軸的軸方向的移動。此時,在凸輪機構中,超越限制突起的頂點為止的傾斜角度因為是使用比第2傾斜面小且傾斜緩的第1傾斜面,所以捲筒軸的移動量成為對於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轉動量減少。因此,牽引力的變化減少,成為容易進行超越限制突起為止的轉動操作。另一方面,通過限制突起朝向牽引解除位置的情況,直到到達限制突起的頂點為止通過第2傾斜面。此第2傾斜面的傾斜角度因為是比第1傾斜面大,所以對於轉動量捲筒的移動量變多。因此,牽引力的變化變多而使轉動操作不易,牽引力調整操作桿就不易返回至牽引解除位置。在此,在將限制突起的頂點挾住的第1傾斜面及第2傾斜面,使牽引解除位置側的第1傾斜面的傾斜角度比第2傾斜面的傾斜角度小。因此,從最大牽引解除位置側直到轉動限制部為止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轉動時,在超越限制突起之前增加牽引力,使朝牽引解除位置的轉動操作在其途中不易進行。且,在從牽引解除位置朝向轉動限制部的轉動操作中,第1傾斜面的傾斜因為緩,所以牽引力的變化減少而容易進行轉動操作。
發明2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是如發明1的機構,在限制突起中,頂點的捲筒軸方向的第1高度,是比對應最大牽引位置的第2位置的第2高度的一半小,此情況時,頂點因為是位置在成為捲筒軸的最大移動量的一半以下的移動量的位置,所以在限制時可以將小的牽引力作用在捲筒。
發明3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是如發明1或2的機構,凸輪面,是包含:形成於第1位置並與捲筒軸實質上垂直交叉地配置的第1平坦面、及形成於第2位置並與與第1平坦面平行地配置且比第1平坦面更朝軸方向突出的第2平坦面、及將第1平坦面及第2平坦面連繫的第3傾斜面,限制突起,是在第1平坦面及第3傾斜面之間突出形成。此情況,在第3傾斜面及相當於牽引解除位置的第1平坦面之間因為形成有限制突起所以在牽引解除位置的前方側可以確實地限制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轉動。
發明4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是如發明1至3的任一的機構,第1傾斜面是直線狀的傾斜面,第2傾斜面,是呈圓弧狀彎曲的傾斜面,由頂點與第2傾斜面接觸的接線的傾斜角度是比第1傾斜面的傾斜角度大。此情況,在朝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牽引解除位置側的轉動時呈圓弧狀彎曲的第2傾斜面因為被抬起,所以操作力漸漸地上昇,對於接近牽引解除位置的情況可以確實地認識。
發明5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是如發明1至4的任一的機構,牽引力調整操作桿,是對於捲筒配置於與牽引機構相同側,凸輪機構,是具有:凸輪構件,設有凸輪面,朝捲筒軸方向移動自如且不可旋轉地被裝設在捲線器本體;及調整鈕,在捲筒軸方向外側與凸輪構件接觸地配置,並與捲筒軸螺合;及凸輪承接部,可與凸輪面接觸地設在牽引力調整操作桿,藉由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第1方向的轉動將凸輪構件朝遠離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第1軸方向移動;及推迫部,藉由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第2方向的轉動將凸輪構件,隔著調整鈕朝第1軸方向相反的第2軸方向移動;轉動限制部,是凸輪承接部是在牽引解除位置的前方側將轉動的話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轉動一旦限制。
此情況,對於容易達成牽引機構及牽引力調整操作桿是位於相同側的小型化的雙軸承捲線器,因為在轉動的牽引力調整操作桿設置凸輪承接部,在可裝卸的凸輪構件設有凸輪面,所以對於依據釣魚的種類的牽引力的變化狀況可以容易藉由凸輪構件的交換進行變更,並且凸輪構件的製造也成為容易。
依據本發明,對於將限制突起的頂點挾住的第1傾斜面及第2傾斜面,使牽引解除位置側的第1傾斜面的傾斜角度比第2傾斜面的傾斜角度小。因此,從最大牽引解除位置側直到轉動限制部為止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轉動時,在超越限制突起之前,牽引力的變化變多,使朝牽引解除位置的轉動操作在其途中成為不易進行。且,在從牽引解除位置朝向轉動限制部的轉動操作中,第1傾斜面的傾斜因為緩,所以牽引力的變化減少而容易進行轉動操作。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可將釣線捲取於與釣竿錯開的軸周圍的小型的手柄牽引型者。雙軸承捲線器,是具備:捲線器本體1、及包含可轉動自如地被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的側方的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牽引力調整機構7、及在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下方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的操作桿3、及將被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的內部的捲筒4。且雙軸承捲線器,是具備:將捲筒4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的捲筒軸5、及對於捲筒4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進行制動用的牽引機構6。
[捲線器本體的結構]
捲線器本體1,是例如鋁合金等的金屬製的構件。捲線器本體1,是具有:框架10、及將框架10的兩側方覆蓋的第1及第2側板13a、13b。又在此實施例中,第2側板13b雖是與框架10一體形成,但是由別體被固定於框架的構成也可以。框架10,是具有:操作桿3側的第1筒部11a、及在第1筒部11a及捲筒軸方向隔有間隔地被配置且比第1筒部11a小徑的第2筒部11b、及將兩筒部11a、11b由前後及下部連結的複數連結部12a~12c。例如第1筒部11a的外徑,是第2筒部11b的外徑的110%以上140%以下的範圍,在此實施例中成為第2筒部11b的徑的110%~120%。複數連結部12a~12c,是與第1及第2筒部11a、11b一體成型,下側的連結部12c,是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固定有將捲線器裝設在釣竿RD用的前後長的金屬製的竿裝設腳部8a。在竿裝設腳部8a中,將釣竿RD挾住的桿挾持8b是被相面對配置。
第1側板13a,是如第1圖~第3圖所示,具有:被裝設於第1筒部11a的側方的圓筒部14、及朝圓筒部14的軸方向外方(第2圖右側)突出的膨出部15。第2側板13b,是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一體形成於第2筒部11b的側方的從側面看略圓形的構件。圓筒部14及第2側板13b,是各別與第1及第2筒部11a、11b略同徑的從側面看略圓形的構件,第1側板13a的外徑是形成比第2側板13b的外徑更大徑。例如圓筒部14的外徑,是第2側板13b的外徑的110%以上140%以下的範圍,在本實施例中成為第2側板13b的外徑的110%~120%。
膨出部15,是與圓筒部14一體成型,在內部具有與圓筒部14連通的空間的方式朝軸方向外方(第2圖右側)突出形成。膨出部15,是具有小圓弧部及大圓弧部的從側面看略雨滴形狀的構件,下部的大圓弧部是朝圓筒部14的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膨出部15中,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及操作桿3是朝外方露出的方式被裝設。
在膨出部15的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裝設部分中,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可轉動自如支撐並且將捲筒軸5支撐用的轂部34是比其他的部分朝外方階段狀地突出形成。轂部34,是具有大徑突出部34a及從大徑突出部34a突出的小徑突出部34b的部分,在大徑突出部34a的內部中,收納有後述的軸承20d(第5圖參照)。在轂部34的內周側,具體而言,在小徑突出部34b的內周側中,固定有將後述的凸輪構件50(第5圖參照)不可旋轉且朝軸方向移動自如地導引用的導引構件17。
導引構件17,是在第1側板13a的捲筒軸5貫通的小徑突出部34b的內周側貫通第1側板13a被假固定。在導引構件17的外周面中,形成有導引用的六角形的導引部17a,在內周面中,形成有捲筒軸5可通過的通過孔17b。在膨出部15的轂部34的前方,是固定有限制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最大牽引位置用的停止器35。停止器35,是在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後述的操作桿部分47b抵接並限制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第2圖順時針的轉動。
[旋轉傳達系的結構]
在膨出部15的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下方,操作桿3裝設用的突出筒16是朝外方突出形成。在突出筒16的內部中,如第3圖及第5圖所示,與捲筒4的旋轉軸也就是捲筒軸5平行地配置有筒狀的手把軸31。手把軸31,是藉由被配置於突出筒16的兩端的2個軸承32、33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突出筒16,一方(第5圖左方)的軸端是比軸承32更朝軸方向內側突出地被配置。在手把軸31的軸承32側的突出部分中,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有主齒輪60。
操作桿3,是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被固定於手把軸31的另一方的端部(先端)。操作桿3,是具備:被固定於手把軸31的先端的操作桿臂40、及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於操作桿臂40的先端的操作桿把手41。操作桿臂40,是藉由螺絲構件42與手把軸31可一體旋轉地固定於手把軸31的先端。操作桿把手41,為了容易施力握持,是形成外形帶有圓角的略T字形狀。
主齒輪60,是如第5圖所示,藉由止轉構件63被止轉地與手把軸31一體旋轉。止轉構件63,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在手把軸31,在手把軸31的一方的軸端藉由被螺入的固定螺絲65被固定於手把軸31。止轉構件63,是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31的環部63a、及從環部63a的外周部朝徑方向兩側呈L字狀彎曲並將主齒輪60卡止的1對的卡止部63b。在主齒輪60中,形成有被卡止於卡止部63b的1對的卡止孔60a。主齒輪60,是與小齒輪61嚙合。
小齒輪61,是可旋轉地被裝設在捲筒軸5的外周側對於捲筒軸5。小齒輪61,是藉由被裝設於第1側板13a的轂部34的大徑突出部34a的內部的軸承20d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小齒輪61,是如第6圖所示,在外周面具有:與主齒輪60嚙合的齒輪齒61a、及形成大致矩形的碟片支撐部61b。在碟片支撐部61b中,殘留有形成齒輪齒61a時的齒輪切削工具的加工痕。且,在內周面中,具有捲筒軸5貫通的貫通孔61c。構成牽引機構6的後述的制動碟片22的內周部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小齒輪61的碟片支撐部61b。此結果,來自操作桿3的旋轉是透過主齒輪60、小齒輪61、制動碟片22朝後述的摩擦碟片21被傳達,從摩擦碟片21朝捲筒4被傳達,使捲筒4旋轉。且,構成後述的第2單向離合器64的彈簧支撐板69也可一體旋轉地被裝設於碟片支撐部61b。
[捲筒軸及其周邊的結構]
捲筒軸5,是如第3圖所示,朝軸方向可移動且不可相對旋轉地被支撐在捲線器本體1的軸構件。捲筒軸5的第3圖左端,是在第2側板13b的中心部朝軸方向移動自如且不可旋轉地被支撐在向內突出形成的轂部13c。在捲筒軸5的左端側中,將捲筒軸5止轉用的止轉銷5a是貫通捲筒軸5地配置。止轉銷5a,是與形成於轂部13c的止轉溝13d卡合。
在捲筒軸5的外周中,裝設有:將捲筒4可旋轉自如地裝設用的軸承20a、20b、及將制動碟片22可旋轉地支撐用的軸承20c。
[單向離合器的結構]
軸承32、33之間,是如第5圖所示,配置有滾子型的第1單向離合器62。第1單向離合器62,是只有容許手把軸31的線捲取方向的正轉並禁止線吐出方向的反轉。且,在捲筒軸5的外周側中,配置有爪式的第2單向離合器64。第2單向離合器64是透過小齒輪61禁止手把軸31的反轉。
第1及第2單向離合器62、64,主要是為了使牽引機構6動作而使用。第2單向離合器64,是如第6圖所示,具有:與制動碟片22可一體旋轉地連結的棘輪滾輪66、及將棘輪滾輪66卡止的掣子67、及將掣子67推迫的彈簧構件68、及將彈簧構件68裝設用的彈簧支撐板69。
棘輪滾輪66,是在外周面形成有與掣子67嚙合的大致鋸齒形狀的棘輪齒66a,在內周部形成有卡合於制動碟片22的卡合突起66b的板狀的構件。卡合突起66b,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制動碟片22的後述的本體構件25的端面。
掣子67,是在螺入第1側板13a的內側面的轉動軸90被支撐成可轉動自如。掣子67,是在基端部具有設有被支撐於轉動軸90的支撐孔67a的轉動支撐部67b,在先端部具有嵌入棘輪滾輪66的棘輪齒66a的爪部67c。在中間部中,形成有彈簧構件68卡合的卡合狹縫67d。掣子67,是藉由彈簧構件68的作用,在:與棘輪滾輪66接觸並禁止棘輪滾輪66的旋轉的接觸位置、及遠離其並將棘輪滾輪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靜音化的遠離位置之間轉動。又,藉由設在第1側板13a的內側面的無圖示的限制部,掣子67的遠離位置是被限制在從棘輪滾輪66些微遠離的位置。
彈簧構件68,是捲筒4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時將掣子67從棘輪滾輪66遠離使達成第2單向離合器64的靜音化,並且線吐出方向的旋轉時將掣子67朝向棘輪滾輪66推迫用者。彈簧構件68,是具有彈簧性的金屬線材製的構件,依據捲筒4的旋轉方向將掣子67朝不同的方向推迫。彈簧構件68,是具有:與彈簧支撐板69的裝設溝69a摩擦卡合的C字狀的裝設部68a、及從裝設部68a朝徑方向延伸的臂部68b、及從臂部68b彎曲並呈U字狀彎曲並卡合於卡合狹縫67d的彎曲部68c。彈簧構件68,若捲筒4朝線捲取方向旋轉,且制動碟片22是朝同方向旋轉的話,將掣子67朝遠離棘輪滾輪66的方向推迫。且,捲筒4是朝線吐出方向旋轉,且制動碟片22是朝同方向旋轉的話,將掣子67朝接近棘輪滾輪66的方向推迫。由此,阻止制動碟片22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
彈簧支撐板69,是圓板狀的構件,在外周面彈簧構件68的裝設部68a是形成有摩擦卡合的裝設溝69a。在內周部中,形成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小齒輪61的碟片支撐部61b的矩形的連結孔69b。
[捲筒的結構]
捲筒4,是如第7圖所示,具有:捲筒本體9、及被固定於捲筒本體9的釣線卡止銷23。捲筒本體9,是具有:捲筒軸5的外周面及內周面是隔有間隙地被配置且在外周面可捲附釣線的圓筒狀的捲線胴部9a、及形成於捲線胴部9a的兩側比捲線胴部9a大徑的第1凸緣部9b及第2凸緣部9c。且,捲筒本體9,是具有:形成於捲線胴部9a的外周面的鍃孔部9f、及形成於鍃孔部9f的銷固定部9h。
捲筒本體9,是藉由軸承20a、20b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筒軸5。且,在捲筒4的操作桿3側中,設有牽引機構6。進一步,在捲筒4的第2側板13b側中,設有藉由捲筒4的旋轉而發音的捲筒發音機構18。
鍃孔部9f,是如第7圖的G部擴大顯示,在捲線胴部9a的軸方向的中央部的外周面呈圓形凹陷形成。鍃孔部9f的底面9g是平坦,在底面9g的中心,形成有具有貫通孔9i的銷固定部9h。貫通孔9i,是從底面9g沿著捲線胴部9a的徑方向直到捲線胴部9a的內周面為止貫通形成。
釣線卡止銷23,是將釣線的先端停止用者,被壓入固定在捲線胴部9a的軸方向的中央部的貫通孔9i。釣線卡止銷23,是具有:藉由壓入貫通孔9i被固定的第1軸部23a、及比第1軸部23a大徑且在外周面藉由將釣線例如連結等而可卡止的第2軸部23b、及比第2軸部23b大徑的頭部23c。
如此在釣線卡止銷23形成第1軸部23a及比第1軸部23a大徑的第2軸部23b,將第1軸部23a壓入貫通孔的方式構成,並且在鍃孔部9f形成平坦的底面9g。因此,第1軸部23a及第2軸部23b的段差部分與底面9g接觸的話,可以終了釣線卡止銷23的壓入,可以將釣線卡止銷23的壓入量維持在預定量。且,段差部分是藉由與平坦的底面9g接觸,而在段差部分及底面9g之間不易產生間隙,且在段差部分及底面9g之間釣線不易嚙入。
第1凸緣部9b是比第2凸緣部9c大徑,且外周面9d的軸方向長度是比第2凸緣部9c的外周面9e的軸方向長度長。在第1凸緣部9b的外側面中,形成有可收納牽引機構6的收納空間36。
第1及第2凸緣部9b、9c,是各別進入第1筒部11a及第2筒部11b。第1筒部11a,是具有第1凸緣部9b可進入的圓形的第1開口19a。且,第1筒部11a,是具有:設在第1開口19a的開口端,在開口端形成可與第1凸緣部9b的外周面相面對的微小的間隙(例如0.2mm~0.7mm),且比第1凸緣部9b的外周面長度短的第1相面對部19c;及在第1相面對部19c的捲筒軸方向外側形成比第1相面對部19c大徑的第1退避部19e。進一步第1筒部11a,是在第1相面對部19c的捲筒軸方向內側具有形成比第1相面對部19c大徑的第3退避部19g。又,在此,捲筒軸方向內方,是朝向捲筒本體9的軸方向的中心部(具體而言,裝設有前述的釣線卡止銷23的部分)的方向,捲筒軸方向外方是遠離捲筒本體9的中心部的方向。
第2筒部11b,是具有捲筒本體9的小徑的第2凸緣部9c可進入的圓形的第2開口19b。因此,第2開口19b是比第1開口19a小徑。且,如第7圖所示,第2筒部11b,是具有:設在第2開口19b的開口端,在開口端形成可與第2凸緣部9c的外周面相面對的微小的間隙(例如0.2mm~0.7mm),且長度是比第2凸緣部9c的外周面短的第2相面對部19d;及在第2相面對部19d的捲筒軸方向外側形成比第2相面對部19d大徑的第2退避部19f。進一步第2筒部11b,是在第2相面對部19d的捲筒軸方向內側具有形成比第2相面對部19d大徑的第4退避部19h。
如此,通常,因為縮短長度比第2凸緣部9c長的第1凸緣部9b及第1開口19a的相面對部分的長度,所以液體即使滲入其間隙,液體也容易流入間隙寬的第1退避部19e側。因此,液體即使滲入第1開口19a及第1凸緣部9b的間隙也不易妨害捲筒4的自由旋轉。
又,在形成有下側的連結部12c的部分且在第1及第2筒部11a、11b的第1及第2退避部19e、19f形成部分中,第1及第2排水孔13e、13f是貫通內外周面並沿著徑方向形成。第1及第2排水孔13e、13f,是將從第1及第2凸緣部9b、9c及第1及第2開口19a、19b之間進入的液體排出用者。
[牽引力調整機構的結構]
牽引力調整機構7,是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變更、調整對於朝被裝設於捲筒軸5的捲筒4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施加的牽引力用者,作為將牽引機構6移動的移動機構的功能。又,在第3圖及第5圖中,捲筒軸5的軸芯X的下側是顯示最大牽引時的捲筒軸5的軸方向位置,上側是顯示牽引解除時的軸方向位置。
牽引力調整機構7,是具備: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轉動變換成朝牽引機構6的捲筒軸方向的移動的凸輪機構43、及設在凸輪機構43並限制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轉動的轉動限制部44(第10圖參照)、及藉由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轉動而發音的操作桿發音機構45。
[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結構]
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是朝第2圖的順時針轉動的話牽引力變強,朝逆時針轉動的話牽引力變弱。又,比實線顯示的位置些微朝順時針轉動的位置是攻擊位置,2點鎖線顯示的位置是牽引解除位置,虛線顯示的位置是最大牽引位置。在此,攻擊位置,是即使由魚的上鉤所產生的突然的強力的拉引,釣線也不會被切斷,且可調整至釣鉤可以確實插入魚口的牽引力的位置,一般,釣線的切斷強度的1/3程度的值的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是可轉動自如地裝設於第1側板13a的轂部34的大徑突出部34a及小徑突出部34b的外周面。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是具有:例如鋁合金製的操作桿本體47、及被壓入操作桿本體47的例如鋅合金製的嵌入構件48。操作桿本體47,是具有:被配置於轂部34的周圍的筒狀的基端部分47a、及從基端部分47a朝徑方向外方延伸的操作桿部分47b。在基端部分47a的內周面中,在操作桿部分47b的交界部分形成有傾斜地被切除的缺口部,在那裝設有操作桿發音機構45。在基端部分47a的內周面中,嵌入構件48是藉由壓入而被固定。
嵌入構件48,是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於在大徑突出部34a及小徑突出部34b的附階段筒狀的構件,在小徑側的筒部48a的外周面中,例如,構成凸輪機構43的凸輪承接部52的2條的凸輪承接銷52a是沿著徑方向被立設。如第4圖所示,在嵌入構件48的小徑側的筒部48a及轂部34的小徑突出部34b之間配置有在轉動方向支撐用 的徑向軸套46a。且,在嵌入構件48及轂部34的壁面34c之間裝設有在軸方向支撐用的推力環46b。
[操作桿發音機構的結構]
操作桿發音機構45,是藉由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轉動操作而發音,並且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定位者。操作桿發音機構45,是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具備:被裝設於轂部34的大徑突出部34a的外周面的筒狀的發音構件70、及返覆朝發音構件70的衝突的打擊部71。
發音構件70,是例如,由聚縮醛等的比較硬質且滑動性較高的合成樹脂製的環形狀的構件。發音構件70,是具有:愈朝捲筒軸5的軸方向外方愈小徑的方式傾斜的錐面70a、及沿著錐面70a周方向形成的凹凸部70b。凹凸部70b,是在錐面70a呈圓弧狀凹陷形成。發音構件70,是在大徑突出部34a不可旋轉且朝軸方向內方的移動被限制且朝軸方向外方的移動自如的狀態下被裝設。發音構件70,是藉由膨出部15的轂部34形成部分的外壁面15a使朝軸方向內方的移動被限制。在外壁面15a中,形成有止轉用的止轉孔15b,在發音構件70中,形成有卡合於止轉孔15b的止轉突起70c。由此,朝發音構件70的軸方向內方的移動被限制,並且發音構件70被止轉。但是,發音構件70朝軸方向外方的移動未被限制。
且,操作桿發音機構45是進一步具有裝設部72,其具有沿著與錐面70a實質上垂直交叉的軸形成於牽引力調 整操作桿2的缺口部的裝設孔72a。打擊部71,是具有:朝向錐面70a可進退地被裝設於裝設孔72a的出聲銷73、及將出聲銷73朝向凹凸部70b推迫的方式被裝設於裝設孔72a的捲簧的形態的彈簧構件(推迫構件的一例)74。出聲銷73,是先端為球狀的例如合成樹脂製的銷構件,基端部是形成比先端部小徑。在其基端部的外周側配置有彈簧構件74。
在此,在發音構件70形成愈朝軸方向外方愈小徑地傾斜的錐面70a,在該錐面70a形成凹凸部70b,打擊部71的出聲銷73是彈性地接觸該凹凸部70b。因此,因為可以藉由打擊部71將發音構件70朝軸方向內方推迫,所以可以藉由打擊部71將發音構件70止脫。因此,不需設置止脫構造就可將發音構件70裝設於轂部34。
且,裝設孔72a是沿著與錐面70a實質上垂直交叉的軸形成。因此,藉由被彈簧構件74推迫的出聲銷73就可以使朝軸方向外方的移動自如的發音構件70朝向軸方向內方被推迫。因此,因為藉由被彈簧構件74推迫的出聲銷可以將發音構件朝軸方向內方推迫,所以可以藉由打擊構件將發音構件止脫。此結果,可發出更明瞭的喀嗒聲,並且藉由出聲銷可以更確實地將發音構件止脫。
且,因為裝設孔72a是傾斜地形成,所以裝設孔72a即使形成於接近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內側面位置,裝設孔72a及內側面之間的距離仍會漸漸地變大。因此,即使形成裝設孔72a,薄層部分也不易形成於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可以抑制該部分的強度的下降。
進一步出聲銷73因為是不易腐蝕的合成樹脂製,所以一旦裝設在裝設孔72a的話,取出不易的出聲銷73不會因為腐蝕而被固定在裝設孔72a,操作桿發音機構45的維修成為不需要。
[凸輪機構的結構]
凸輪機構43,是具備:設有凸輪面49的凸輪構件50、及設定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調整範圍用的牽引力調整鈕51、及設成可接觸與凸輪面49藉由朝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第2圖順時針的轉動將凸輪構件50朝第1軸方向(第5圖右方)移動的凸輪承接部52、及藉由朝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第2圖逆時針的轉動將凸輪構件50朝隔著牽引力調整鈕51與凸輪承接部52接觸的第2軸方向移動的作為推迫部的由捲簧所構成的第1推迫構件53。且,牽引力調整機構7,是具有由使捲筒4朝對於捲筒軸5遠離的方向(第3圖右方)推迫的例如4枚的碟形彈簧所構成的第2推迫構件54。
[凸輪構件的結構]
凸輪構件50,是例如不銹鋼合金製的筒狀的構件,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具有:外筒部50a及內筒部50b、及將外筒部50a及內筒部50b連結的圓板部50c。在外筒部50a的先端形成有凸輪面49。且,在外筒部50a的外周面中,形成有裝設有O形環56的環狀溝50d。在內筒部50b的內周面中,形成有卡合於導引構件17的六角形的導引部17a的六角孔50e。進一步,在圓板部50c的外側面中,形成有構成後述的調整鈕發音機構55的出聲凹部50f。
凸輪面49,是如第8圖及第10圖的展開顯示,由沿著整體凸輪構件50的端面呈圓弧狀漸漸地使突出高度降低的傾斜面所構成,由180度間隔形成2個相同形狀者。在凸輪面49的途中的限制位置C的兩側形成有限制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轉動用的轉動限制部44。在此,限制位置C,是例如位於從凸輪面49的基準位置A遠離25度至30度程度的位置。
轉動限制部44,是具有朝向凸輪承接銷52a突出的限制突起44a。限制突起44a,是具有:位於限制位置C的頂點44b、及從頂點44b朝向相當於牽引解除位置的第1位置B的第1傾斜面44c、及從頂點44b朝向第1位置B相反側的第2傾斜面44d。第1傾斜面44c的傾斜角度α,是比第2傾斜面44d的傾斜角度β小。在例如此實施例中,傾斜角度α,是14度,且10度以上18度以下的範圍較佳。第2傾斜面44d,是由與在第10圖中以二點鎖線顯示的凸輪承接銷52a的半徑略同一的半徑的圓弧形成。由頂點44b接觸的接線中的傾斜角度β,是在例如此實施例中了20度,18度以上25度以下的範圍較佳。在限制突起44a,頂點44b的捲筒軸方向的第1高度H1,是比對應最大牽引位置的第2位置E的第2高度H2的一半小。例如,在此實施例中,頂點44b的第1高度H1是0.6mm~0.8mm,第2位置E的第2高度H2是1.7mm~2.0mm。又在此實施例中,第2位置E,是從基準位置A遠離150度。
在此,在將限制突起44a的頂點44b挾住的第1傾斜面44c及第2傾斜面44d,使牽引解除位置側的第1傾斜面44c的傾斜角度α比第2傾斜面44d的傾斜角度β小。因此,從最大牽引位置側直到轉動限制部44為止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轉動時,在超越限制突起44a之前增加牽引力,使朝牽引解除位置的轉動操作不易在其途中進行。且,在從牽引解除位置朝向轉動限制部44的轉動操作中,因為第1傾斜面44c的傾斜較緩,所以牽引力的變化減少而容易進行轉動操作。
且,在限制突起44a,頂點44b的捲筒軸方向的第1高度H1,是比對應最大牽引位置的第2位置的第2高度H2的一半小。因此,因為頂點44b是位置在成為捲筒軸5的最大移動量的一半以下的移動量的位置,所以在限制時可以將小的牽引力作用在捲筒4。
凸輪面49,是包含:形成直到第1位置B及基準位置A為止並與捲筒軸實質上垂直交叉配置的第1平坦面49a、及從第2位置E形成直到第4位置F為止並與第1平坦面49a平行地配置且比第1平坦面49a更朝軸方向突出的第2平坦面49b、及將第1平坦面49a及第2平坦面49b連繫的第3傾斜面49c。限制突起44a,是在第1平坦面49a及第3傾斜面49c之間突出形成。
第3傾斜面49c,在此實施例中,在從基準位置A遠離100度的第3位置D由傾斜角度不同的第4傾斜面49d及第5傾斜面49e所構成。第4傾斜面49d的傾斜角度γ,是3度以上4度以下,第5傾斜面49e的傾斜角度δ,是比第4傾斜面49d小的2度以上3度以下。在第3位置D中,形成有報知攻擊位置用的呈圓弧狀些微(例如0.05mm~0.2mm的範圍)凹陷的凹陷部49f。此凹陷部49f也由與凸輪承接銷52a略同一的半徑形成。超過攻擊位置的話因為傾斜角度變小,所以通過攻擊位置的話牽引力的增加比率變小。
從基準位置A直到第4位置F為止的角度,是例如170度。在此第4位置F中,形成有與捲筒軸平行的限制壁49g。由限制壁49g使牽引解除位置被限制,使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無法越限轉動。但是,在最大牽引位置側中,沒有前述的停止器35的話,可超越限制壁49g轉動。因此,由停止器35限制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不會轉動超過最大牽引位置以上。又,在限制壁49g也形成有與凸輪承接銷52a同徑的圓弧面。
[其他的凸輪機構的結構]
牽引力調整鈕51,是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與形成於捲筒軸5的先端的公螺紋部5c螺合的構件。牽引力調整鈕51,是藉由調整螺入量,可以調整攻擊位置中的牽引力及牽引力的調整範圍。在牽引力調整鈕51中,設有在操作時發音的調整鈕發音機構55。調整鈕發音機構55,是具有:形成於前述的凸輪構件50的出聲凹部50f、及在牽引力調整鈕51在沿著捲筒軸5形成的收納孔51a朝向出聲凹部50f可進退自如地被裝設的出聲銷55a、及將出聲銷55a朝向出聲凹部50f推迫的彈簧構件55b。
凸輪承接部52,是如前述,具有立設在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嵌入構件48的2根凸輪承接銷52a。凸輪承接銷52a,是例如不銹鋼合金製的棒狀構件,在嵌入構件48的小徑側的筒部48a的外周面例如藉由壓入和接合等的適宜的固定手段被固定。此凸輪承接銷52a是與凸輪面49接觸使凸輪構件50移動。
第1推迫構件53,是在軸承20b及軸承20c之間被配置於捲筒軸5的外周。第1推迫構件53,是將捲筒4朝遠離牽引機構6的方向推迫,使凸輪構件50與凸輪承接部52接觸。第2推迫構件54,是被配置於軸承20a的軸方向外方(第3圖左側)的捲筒軸5外周。第2推迫構件54,是對於捲筒軸5將捲筒4朝軸方向內方(第3圖右側)推迫。第2推迫構件54,是被配置在被裝設於捲筒軸5的扣環5b及軸承20a之間。與第2推迫構件54相比,第1推迫構件53推迫力變弱。因此,在牽引調整時捲筒軸5是朝軸方向右方移動的話,首先第1推迫構件53壓縮,接著第2推迫構件54壓縮。第2推迫構件54是為了使牽引力平滑地變化而設置。
[牽引機構的結構]
牽引機構6,是朝捲筒4及捲筒軸5方向相對移動來制動捲筒4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者。牽引機構6,是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被收納於形成於捲筒4的第1凸緣部9b側的圓形的收納空間36。牽引機構6,是具有:可與捲筒本體9一體旋轉的摩擦碟片21、及與摩擦碟片21相面對配置的制動碟片22、及將收納空間36從捲筒軸方向外方覆蓋的蓋構件26。
摩擦碟片21,是在收納空間36內與捲筒本體9的第1凸緣部9b的外側面接觸地配置。摩擦碟片21,是在外周面具有朝內周側凹陷的至少一個(例如4個)的卡合凹部21a的圓板狀的構件。摩擦碟片21,是藉由蓋構件26可與捲筒本體9一體旋轉地連結。摩擦碟片21,是在例如碳纖維的織布含浸酚樹脂等的耐熱樹脂的纖維強化樹脂等的耐熱合成樹脂製。
蓋構件26,是具有圓筒部26a及底部26b的有底筒狀的例如鋁合金等的金屬製的構件,藉由複數根的螺絲構件(第5圖參照)28被固定在第1凸緣部9b的端面。蓋構件26,是在底部26b的中心具有制動碟片22的本體構件25可通過的通過孔26c。圓筒部26a,是具有與收納空間36的內周面也就是第1凸緣部9b的內周面嵌合的外周面26d。圓筒部26a,是當蓋構件26被固定於第1凸緣部9b時,其先端是具有可接近摩擦碟片21的側面的捲筒軸方向的長度。在圓筒部26a的外周面26d形成有突出部26f,其從外周面呈圓形突出,可與第1凸緣部9b的端面密合。突出部26f,是與第1凸緣部9b的端面相面對配置,裝設有螺絲構件28(第7圖)的複數螺絲通過孔26g是在周方向隔有間隔地形成。在第1凸緣部9b的端面中,形成有螺合有螺絲構件28的螺孔9j(第7圖)。
且,蓋構件26,是設在圓筒部26a的先端面,具有卡合於卡合凹部21a的至少一個的卡合突起26e。卡合突起26e,是在圓筒部26a的先端朝向第1凸緣部9b的外側面在周方向隔有間隔地突出且呈圓弧狀複數(例如4個)形成。卡合突起26e,是具有在先端部及第1凸緣部9b的外側面之間形成有些微的間隙的捲筒軸方向的突出長度。
制動碟片22,是與第2單向離合器64連結,禁止線吐出方向的旋轉。制動碟片22,是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具有:可壓接摩擦碟片21地被配置的甜甜圈狀的滑動碟片24、及朝軸方向不能移動且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在捲筒軸5的本體構件25。滑動碟片24,是例如不銹鋼等的耐熱耐腐蝕金屬製。滑動碟片24,是比摩擦碟片21稍為小徑,藉由止脫構件27在本體構件25被止脫。滑動碟片24,是在中心具有可與本體構件25一體旋轉地卡合的矩形的卡合孔24a。
本體構件25,是大致筒狀的例如鋁合金製合金製的構件。本體構件25,是如前述藉由軸承20c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筒軸5。在本體構件25的小齒輪61側的內周面中,小齒輪61的碟片支撐部61b是形成有可一體旋轉地卡合的矩形的卡合孔25a(第5圖)。且在小齒輪61側的軸端面中,將第2單向離合器64的棘輪滾輪66可一體旋轉連結用的連結溝25b是沿著直徑方向形成。棘輪滾輪66的卡合突起66b是藉由卡合在此連結溝25b,使棘輪滾輪66與小齒輪61及本體構件25一體旋轉。
在本體構件25的小齒輪61相反側的外周面中,形成有可將滑動碟片24一體旋轉地連結用的矩形的止轉部25c。滑動碟片的卡合孔24a是卡合在此止轉部25c而使本體構件25及滑動碟片24一體旋轉。且,在止轉部25c中,形成有將止脫構件27裝設用的環狀溝25d。進一步,在止轉部25c及連結溝25b之間的外周面中,形成有將蓋構件26的內部密封的密封構件29裝設用的環狀的裝設溝25e。本體構件25,因為是在小齒輪61由內周面卡合,所以隔著小齒輪61、軸承20d,藉由捲線器本體1使朝軸方向外方(第5圖右側)的移動被限制。
密封構件29,是在外周部具有唇緣29a。唇緣29a,是成為第5圖的捲筒軸芯X的上側所示的牽引解除狀態時,不與蓋構件26接觸,成為捲筒軸芯X的下側所示的最大牽引狀態的話與蓋構件26接觸並將內部密封的方式構成。由此,在牽引解除狀態自由旋轉時的捲筒4的旋轉阻力就可以減少。
將這種構成的牽引機構6組裝時,是將捲筒4裝設在捲筒軸5後,將制動碟片22及摩擦碟片21載置在例如蓋構件26側。此時,將摩擦碟片21的卡合凹部21a及蓋構件26的卡合突起26e卡合。且,將捲筒軸5插通使蓋構件26的突出部26f密合在第1凸緣部9b的端面。此時,突出部26f不密合時,因為卡合突起26e未正確地卡合在卡合凹部21a,所以再度使卡合突起26e及卡合凹部21a卡合。最後將螺孔9j及螺絲通過孔26g的相位配合藉由螺絲構件28將蓋構件26固定於第1凸緣部9b。由此,摩擦碟片21是對於捲筒4被止轉。又,如前述,卡合突起26e是未與卡合凹部21a卡合的話,在突出部26f及第1凸緣部9b的端面之間因為發生間隙,所以卡合突起26e及卡合凹部21a是否卡合可以藉由目視簡單地把握。在此,不是由收納空間36而是由蓋構件26將摩擦碟片21止轉。因此,可以將蓋構件26的圓筒部26a嵌合在收納空間36,可以減小蓋構件26及收納空間36的間隙。且,突出部26f是與第1凸緣部9b的端面密合。因此,即使形成容易將收納空間36密封的形狀仍可以將摩擦碟片21止轉。
且,圓筒部26a,因為是具有當蓋構件26被固定於第1凸緣部9b時先端可接近摩擦碟片21的側面的捲筒軸方向長度,所以制動碟片22即使遠離摩擦碟片21,摩擦碟片21也不易遊動。
進一步,卡合突起26e,是具有在第1凸緣部9b的外側面之間形成有間隙的捲筒軸方向的長度。因此,即使將蓋構件26固定在第1凸緣部9b,卡合突起26e的先端部不會與第1凸緣部9b的外側面接觸,蓋構件26及收納空間36的間隙可以更縮小。
[捲筒發音機構的結構]
捲筒發音機構18,是如第8圖及第11圖所示,具備:被固定於捲筒本體9的第2凸緣部9c的外側面的發音構件75、及被裝設成在第2側板13b與發音構件75接觸的發音位置及遠離的無音位置可進退自如的打擊構件76、及將打擊構件76移動的調整鈕構件77、及將打擊構件76朝中立位置推迫的推迫構件78。
發音構件75,是例如合成樹脂製的構件,具有:被固定於捲筒本體9的圓板狀的裝設部75a、及與裝設部75a一體形成且在外周形成有齒輪齒形狀的多數的凹凸的凹凸部75b。發音構件75,是與捲筒4一起旋轉。
打擊構件76,是例如合成樹脂製的構件,具有:可擺動自如地被支撐在調整鈕構件77的基端部76a、及從基端部延伸使先端形成先端較細的形狀並返覆與凹凸部75b的衝突的打擊部76b、及形成於基端部76a及打擊部76b之間的頸部76c。打擊構件76,當退入無音位置時,被配置於形成有第2筒部11b的第2退避部19f的部分。由此,打擊構件可以比習知者更朝徑方向外方配置,可以達成發音構件75的大徑化。因此,凹凸部75b的凹凸的數量變多,可以發生更細的喀嗒聲。
調整鈕構件77,是將打擊構件76朝發音位置及無音位置移動操作的構件。調整鈕構件77是附鍔的軸構件,其具有在軸剖77a及軸部77a的基端部形成比軸部77a大徑的調整鈕部77b。軸部77a,是被在第2側板13b的外側面朝內側面貫通形成的長孔13g導引。在軸部77a的先端可擺動自如地連結有打擊構件76。
推迫構件78,是例如合成樹脂製的構件,具有:設有將圓周的一部分切除的形狀的相面對部分78c的C字筒狀的彈簧部78a、及在彈簧部78a的中間部分形成板狀的安裝部78b。彈簧部78a,是若打擊構件76進出發音位置的話,打擊構件76的頸部76c可接觸相面對部分78c之間。安裝部78b是在中央部具有供螺絲構件79貫通的固定孔78d,在挾持固定孔78d的兩側具有定位用的1對的定位突起78e、78f。固定孔78d,是形成於第2側板13b的內側面並可與螺合有螺絲構件79的螺孔13h相面對,定位突起78e、78f,是卡合於形成於螺孔13h的兩側的定位孔13i、13j。由此,定位精度提高,並且可以將習知由2根的螺絲構件被固定的推迫構件由1根的螺絲構件固定,可以削減零件點數。
[牽引力的調整範圍的設定操作]
如此構成被雙軸承捲線器,在設定牽引機構6的牽引力的調整範圍的情況時,使用牽引力調整鈕51。將牽引力調整鈕51朝逆時針轉動的話,只有朝第5圖下側的軸方向左側稍為移動使牽引力的調整範圍朝些微變弱的方向移行。且,將牽引力調整鈕51朝順時針轉動的話只有朝第5圖下側的軸方向右側稍為移動使牽引力的調整範圍朝些微變強的方向移行。具體而言,在釣線的先端結上預定的質量的重錘,在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操作至攻擊位置的狀態下將其拉引時,使牽引作動的方式調整牽引調整範圍。
將牽引機構6的牽引力強弱調整的情況時,使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轉動。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配置於第2圖的二點鎖線顯示的最前方側的轉動位置也就是牽引解除位置的話,如第10圖所示,凸輪承接銷52a,是被配置於牽引解除位置也就是第1平坦面49a。從那,朝第2圖順時針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轉動操作的話,凸輪承接銷52a是沿著凸輪面49的限制突起44a的第1傾斜面44c移動至頂點44b。此時,推迫力弱的第1推迫構件53是使壓縮凸輪構件50朝捲筒軸方向外方(第3圖右側)漸漸地移動,使捲筒軸5及捲筒4漸漸地朝第3圖右側移動。
且,通常的牽引調整範圍的情況,頂點44b的前方側,具體而言,在比彎曲的第2傾斜面44d的最低位置更低的第1傾斜面44c的位置,使摩擦碟片21與制動碟片22接觸並發生牽引力。且,限制突起44a的頂點44b朝漸漸地增加牽引力,超過頂點44b的話,牽引力一旦會減弱。但是,超過第2傾斜面44d的最低位置的話凸輪承接銷52a會接觸第3傾斜面49c使牽引力漸漸地上昇。且至第2平坦面49b的話成為牽引調整範圍的最大牽引力。在超過此頂點44b為止的轉動操作,因為第1傾斜面44c是比第2傾斜面44d傾斜角度小(角度α<角度β),所以牽引力的增加的比率變小就容易進行轉動操作。
在制動碟片22與摩擦碟片21接觸的狀態下進一步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朝第2圖順時針操作的話,捲筒軸5移動,並且第2推迫構件54的碟形彈簧漸漸地壓縮。牽引力是與此壓縮量成比例地變強。且,至攻擊位置的話在凹陷部49f配置有凸輪承接銷52a,可以由些微的喀嗒感讓操作者認識。操作直到此攻擊位置為止的話,可獲得藉由牽引力調整鈕51的操作而被調整的預定的牽引力。從攻擊位置進一步將牽引操作桿2轉動操作的話,增加的比率是變比以前小。且,凸輪承接銷52a到達第2平坦面49b的話牽引力是成為調整範圍的最大。
另一方面,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朝相反方向(第2圖逆時針)轉動操作的話,藉由由4枚的碟形彈簧所構成的第2推迫構件54及由捲簧所構成的第1推迫構件53使捲筒4及捲筒軸5朝第3圖左側被推迫使牽引力漸漸地變弱。且,藉由第2推迫構件54使推迫力成為比由第1推迫構件53所產生的推迫力弱的話,摩擦碟片21是遠離制動碟片22成為制動解除狀態。此轉動操作時,凸輪承接銷52a到達轉動限制部44的限制突起44a的話,牽引力一旦增加而使轉動操作成為不易。因此,即使將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朝牽引解除位置側操作,在牽引解除位置的前方側也不易進行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的轉動操作。
[其他的實施例]
(a)在前述實施例中,凸輪承接部是設在牽引力調整操作桿2,凸輪面是設在凸輪構件,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將具有限制突起的凸輪面設在牽引力調整操作桿,將凸輪承接銷設在凸輪構件也可以。
(b)在前述實施例中,雖以將設在操作桿側的牽引機構調整的牽引力調整機構為例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在操作桿相反側具有牽引機構的情況時也可以適用本發明。此情況時,通常是將捲筒透過軸承及小齒輪朝向牽引機構按壓。
(c)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將第2傾斜面44d由圓弧狀彎曲的傾斜面形成,但是直線的傾斜面也可以。
(d)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在攻擊位置設置凹陷部49f,但是設置突起部也可以。
1...捲線器本體
2...牽引力調整操作桿
3...操作桿
4...捲筒
5...捲筒軸
5a...止轉銷
5b...扣環
5c...公螺紋部
6...牽引機構
7...牽引力調整機構
8a...竿裝設腳部
8b...桿挾持
9...捲筒本體
9a...捲線胴部
9b...第1凸緣部
9c...第2凸緣部
9d...外周面
9e...外周面
9f...鍃孔部
9g...底面
9h...銷固定部
9i...貫通孔
9j...螺孔
10...框架
11a...第1筒部
11b...第2筒部
12a~12c...連結部
13a...第1側板
13b...第2側板
13c...轂部
13d...止轉溝
13e,13f...第2排水孔
13g...長孔
13h...螺孔
13i,13j...定位孔
14...圓筒部
15...膨出部
15a...外壁面
15b...止轉孔
16...突出筒
17...導引構件
17a...導引部
17b...通過孔
18...捲筒發音機構
19a...第1開口
19b...第2開口
19c...第1相面對部
19d...第2相面對部
19e...第1退避部
19f...第2退避部
19g...第3退避部
19h...第4退避部
20a...軸承
20b...軸承
20c...軸承
20d...軸承
21...摩擦碟片
21a...卡合凹部
22...制動碟片
23...釣線卡止銷
23a...第1軸部
23b...第2軸部
23c...頭部
24...滑動碟片
24a...卡合孔
25...本體構件
25a...卡合孔
25b...連結溝
25c...止轉部
25d...環狀溝
25e...裝設溝
26...蓋構件
26a...圓筒部
26b...底部
26c...通過孔
26d...外周面
26e...卡合突起
26f...突出部
26g...螺絲通過孔
27...止脫構件
28...螺絲構件
29...密封構件
29a...唇緣
31...手把軸
32、33...軸承
34‧‧‧轂部
34a‧‧‧大徑突出部
34b‧‧‧小徑突出部
34c‧‧‧壁面
35‧‧‧停止器
36‧‧‧收納空間
40‧‧‧操作桿臂
41‧‧‧操作桿把手
42‧‧‧螺絲構件
43‧‧‧凸輪機構
44‧‧‧轉動限制部
44a‧‧‧限制突起
44b‧‧‧頂點
44c‧‧‧第1傾斜面
44d‧‧‧第2傾斜面
45‧‧‧操作桿發音機構
46a‧‧‧徑向軸套
46b‧‧‧推力環
47‧‧‧操作桿本體
47a‧‧‧基端部分
47b‧‧‧操作桿部分
48‧‧‧嵌入構件
48a‧‧‧筒部
49‧‧‧凸輪面
49a‧‧‧第1平坦面
49b‧‧‧第2平坦面
49c‧‧‧第3傾斜面
49d‧‧‧第4傾斜面
49e‧‧‧第5傾斜面
49f‧‧‧凹陷部
49g‧‧‧限制壁
50‧‧‧凸輪構件
50a‧‧‧外筒部
50b‧‧‧內筒部
50c‧‧‧圓板部
50d‧‧‧環狀溝
50e‧‧‧六角孔
50f‧‧‧出聲凹部
51‧‧‧牽引力調整鈕
51a‧‧‧收納孔
52‧‧‧凸輪承接部
52a‧‧‧凸輪承接銷
53‧‧‧第1推迫構件(推迫部)
54‧‧‧第2推迫構件
55‧‧‧調整鈕發音機構
55a‧‧‧出聲銷
55b‧‧‧彈簧構件
56...O形環
60...主齒輪
60a...卡止孔
61...小齒輪
61a...齒輪齒
61b...碟片支撐部
61c...貫通孔
62...第1單向離合器
63...止轉構件
63a...環部
63b...卡止部
64...第2單向離合器
65...固定螺絲
66...棘輪滾輪
66a...棘輪齒
66b...卡合突起
67...掣子
67a...支撐孔
67b...轉動支撐部
67c...嵌入爪部
67d...卡合狹縫
68...彈簧構件
68a...裝設部
68b...臂部
68c...彎曲部
69...彈簧支撐板
69a...裝設溝
69b...連結孔
70...發音構件
70a...錐面
70b...凹凸部
70c...止轉突起
71...打擊部
72...裝設部
72a...裝設孔
73...出聲銷
74...彈簧構件
75...發音構件
75a...裝設部
75b...凹凸部
76...打擊構件
76a...基端部
76b...打擊部
77...調整鈕構件
77a...軸部
77b...調整鈕部
78...推迫構件
78a...彈簧部
78b...安裝部
78c...相面對部分
78d...固定孔
78e,78f...定位突起
79...螺絲構件
90...轉動軸
[第1圖]採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立體圖。
[第2圖]前述雙軸承捲線器的操作桿側的側面圖。
[第3圖]前述雙軸承捲線器的剖面圖。
[第4圖]牽引力調整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顯示操作桿側的各部的結構的擴大剖面圖。
[第6圖]顯示包含牽引機構的旋轉傳達系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7圖]捲筒的周圍的剖面圖部分圖。
[第8圖]凸輪構件的前視圖。
[第9圖]凸輪構件的剖面圖。
[第10圖]將圓弧狀的凸輪面直線地展開的展開圖。
[第11圖]捲筒發音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44...轉動限制部
44a...限制突起
44b...頂點
44c...第1傾斜面
44d...第2傾斜面
49...凸輪面
49a...第1平坦面
49b...第2平坦面
49c...第3傾斜面
49d...第4傾斜面
49e...第5傾斜面
49f...凹陷部
49g...限制壁
52a...凸輪承接銷
A...基準位置
B...第1位置
C...限制位置
D...第3位置
E...第2位置
F...第4位置F
H1...第1高度
H2...第2高度
α,β,γ,δ...傾斜角度

Claims (5)

  1. 一種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是調整將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朝捲筒軸方向移動並制動的牽引機構的牽引力用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具備:牽引力調整操作桿,在前述捲筒軸周圍且在牽引解除位置及最大牽引位置之間轉動,藉由轉動可調整前述牽引機構的前述牽引力;及凸輪機構,具有將前述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前述牽引解除位置及前述最大牽引位置之間的轉動變換成朝前述牽引機構的前述捲筒軸方向的移動的方式使捲筒軸方向的高度是變化的凸輪面;及轉動限制部,設在前述凸輪面,且具有限制突起,當前述牽引力調整操作桿朝向前述牽引解除位置轉動時朝前述牽引解除位置的前方轉動的話,可限制前述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轉動;前述限制突起,是具有:頂點、及從前述頂點朝向對應前述牽引解除位置的第1位置的第1傾斜面、及從前述頂點朝向前述牽引解除位置相反側的第2傾斜面,前述第1傾斜面是比前述第2傾斜面傾斜角度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其中,在前述限制突起中,前述頂點的前述捲筒軸方向的第1高度,是比對應前述最大牽引位置的第2位置的第2高度的一半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其中,前述凸輪面,是包含:形成於前述第1位置並與前述捲筒軸實質上垂直交叉配置的第1平坦面、及形成於前述第2位置並與前述第1平坦面平行地配置且比前述第1平坦面更朝軸方向突出的第2平坦面、及將前述第1平坦面及前述第2平坦面連繫的第3傾斜面,前述限制突起,是在前述第1平坦面及前述第3傾斜面之間突出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其中,前述第1傾斜面是直線狀的傾斜面,前述第2傾斜面,是呈圓弧狀彎曲的傾斜面,由前述頂點與前述第2傾斜面接觸的接線的傾斜角度是比前述第1傾斜面的傾斜角度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其中,前述牽引力調整操作桿,是對於前述捲筒配置於與前述牽引機構相同側,前述凸輪機構,是具有:凸輪構件,設有前述凸輪面,朝前述捲筒軸方向移動自如且不可旋轉地被裝設在前述捲線器本體;及調整鈕,在前述捲筒軸方向外側與前述凸輪構件接觸地配置,並與前述捲筒軸螺合;及凸輪承接部,可與前述凸輪面接觸地設在前述牽引力調整操作桿,藉由前述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第1方向的轉動將前述凸輪構件朝遠離前述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第1軸 方向移動;及推迫部,藉由前述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第2方向的轉動將前述凸輪構件,隔著前述調整鈕朝第1軸方向相反的第2軸方向移動;前述轉動限制部,是前述凸輪承接部朝前述牽引解除位置的前方側轉動的話一旦限制前述牽引力調整操作桿的轉動。
TW098122422A 2008-07-08 2009-07-02 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 TWI4772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8485A JP5135091B2 (ja) 2008-07-08 2008-07-08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8484A TW201008484A (en) 2010-03-01
TWI477233B true TWI477233B (zh) 2015-03-21

Family

ID=41168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2422A TWI477233B (zh) 2008-07-08 2009-07-02 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866587B2 (zh)
EP (1) EP2143328B1 (zh)
JP (1) JP5135091B2 (zh)
KR (1) KR101594960B1 (zh)
CN (1) CN101622978B (zh)
AT (1) ATE493883T1 (zh)
DE (1) DE602009000528D1 (zh)
MY (1) MY144551A (zh)
SG (1) SG158054A1 (zh)
TW (1) TWI4772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7374B2 (ja) 2010-07-26 2014-05-2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発音装置
JP5755044B2 (ja) * 2011-06-20 2015-07-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
JP5961378B2 (ja) * 2011-12-22 2016-08-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装置
CN103004713B (zh) * 2012-11-30 2014-05-07 宁波海宝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传动无间隙的钓鱼用纺车式渔线轮
WO2016134121A1 (en) * 2015-02-20 2016-08-25 Cytec Industries Inc. Dialkyl sulfosuccinate compositions, method of making, and method of use
DE102016207365A1 (de) * 2016-04-29 2017-11-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Wasserabweisende Beschichtung einer Fahrzeugscheibe
JP6886344B2 (ja) * 2017-05-17 2021-06-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438814B2 (ja) * 2020-03-27 2024-02-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323503B2 (ja) 2020-11-27 2023-08-08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US11985962B2 (en) * 2021-09-07 2024-05-21 TrikaUSA Inc. Fishing reel axial force distribution
JP2024065612A (ja) 2022-10-31 2024-05-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プール発音機構および魚釣用両軸受リール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2073B1 (en) * 2001-03-09 2002-06-11 Penn Fishing Tackle Manufacturing Company Fishing reel with strip drag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207A (en) * 1899-10-09 1900-01-02 Heinrich Korrodi Capsule for compressed or liquefied gases.
JPH0610776Y2 (ja) 1988-07-07 1994-03-23 株式会社オリムピック 魚釣用リール
JPH0239667U (zh) * 1988-09-12 1990-03-16
JPH0460064U (zh) * 1990-09-25 1992-05-22
US5575432A (en) 1994-12-05 1996-11-19 Penn Fishing Tackle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reased drag mechanism
JP4834240B2 (ja) * 2001-05-16 2011-12-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機構
US6860442B2 (en) * 2003-07-19 2005-03-01 Penn Fishing Tackle Manufacturing Co. Locking preset knob for fishing reel
US7234661B2 (en) * 2004-07-21 2007-06-26 Shimano Inc. Drag adjustment device for a dual-bearing reel
JP2006025763A (ja) * 2004-07-21 2006-02-02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4451744B2 (ja) 2004-08-24 2010-04-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装置
US7108214B2 (en) 2004-12-27 2006-09-19 Shimano Inc. Drag control member attachment structure
JP5288152B2 (ja) 2007-01-23 2013-09-11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浴槽洗浄装置
ATE538647T1 (de) * 2008-07-08 2012-01-15 Shimano Kk Bremsmechanismus für doppelt gelagerte angelroll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2073B1 (en) * 2001-03-09 2002-06-11 Penn Fishing Tackle Manufacturing Company Fishing reel with strip drag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8484A (en) 2010-03-01
JP5135091B2 (ja) 2013-01-30
SG158054A1 (en) 2010-01-29
DE602009000528D1 (de) 2011-02-17
KR101594960B1 (ko) 2016-02-17
EP2143328B1 (en) 2011-01-05
US7866587B2 (en) 2011-01-11
MY144551A (en) 2011-09-30
US20100006687A1 (en) 2010-01-14
EP2143328A1 (en) 2010-01-13
KR20100006139A (ko) 2010-01-18
ATE493883T1 (de) 2011-01-15
CN101622978B (zh) 2012-07-11
CN101622978A (zh) 2010-01-13
JP2010017098A (ja) 2010-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7233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力調整機構
TWI457074B (zh) 手柄牽引型的雙軸承捲線器
TWI452966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牽引機構
TW201031326A (en)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for dual-bearing reel
TWI538617B (zh) 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筒連結構造
JP5159479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
JP2010017099A5 (zh)
JP2010017098A5 (zh)
TWI407904B (zh) 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
JP5878718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0017100A5 (zh)
TW200522862A (en) Spinning reel sounding mechanism
KR20090019701A (ko) 양 베어링 릴의 캐스트 컨트롤 기구
JP5184759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装置
TWI415563B (zh) 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筒
TWI331014B (en) Brake operation structure for fishing reel spool
JP2010017102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S6115721Y2 (zh)
JP2010124742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制動ディスク
JP2018174768A (ja) 発音機構を備えた両軸受型リール
JP2018174763A (ja) 発音機構を備えた両軸受型リール
JP2000300128A (ja) 魚釣用リ−ル